赢得教师之心学校管理

2024-06-30

赢得教师之心学校管理(共4篇)

赢得教师之心学校管理 篇1

摘要:班主任在遇到管理难题时, 可以借助各任课教师的潜在优势, 来辅助进行班级管理。

关键词:任课教师,班级管理,潜在优势

班级虽然是一个个小单位,但组成了学校的总体。班级管理在学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的管理、学风及教学质量都与班级管理有关。班级管理可以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班级管理的重任也就全落在了班主任的头上,然而由于一个班主任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还要代课,精力有限,也就不能分毫必察。其实,班级管理除了德育处等学校相关部门、班主任加强管理外,科任教师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1. 任课教师便于和学生沟通交流

由于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除了对好学生进行鼓励、要求外,更大程度上是对调皮学生的管理。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批评多于表扬,会经常板着面孔。学生也有一种被班主任叫去就是挨批评的心理定势,这样就会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之墙,难以推心交流,当然也有极少的例子除外。而任课教师则由于对班级的事务管理得相对较少,大多只是管住课堂,下课后就几乎没有什么过多的利害冲突关系,学生也就不会对任课教师抱有戒备心理,只要有机会,他们基本上是乐于和任课教师交谈的,这就为任课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打下了基础,起到了很好的交流作用。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曾担任过班主任,能深刻地感到学生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态度差别。在任班主任的班级,我曾多次向班上学生说明如有什么问题意见,尽可能地提出来,不管对错,我都将讨论,并保证绝对不会因提意见而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但是响应者甚少,即使让写纸条,不记名,也仍是很少。而在不任班主任的班上,我提出同样的要求和建议,效果却很好。开始学生有疑虑,害怕自己所写的内容被其他同学翻看,我就亲自收、亲自发,对一些问题采用笔批或在全班公开讨论的形式进行解答,特别对教师有误解甚至怨恨的事更做出仔细的回答解释。这样他们也就渐渐地放开,并乐意与我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我就和学生加强了沟通,并及时对他们进行了指导。后来其他非我所代的班级的学生得知,竟然也托我班学生将周记交给我,让我解答,并感到很满意。由此可见,学生也渴望与教师,特别是科任教师交流,这也就为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打下了基础,而科任教师也就能有机会获得学生许多的信息,综合反馈给班主任,以便进行工作方法的改进。

2. 任课教师具有角色转换优势

班主任工作就好比在舞台上演戏,既要唱“红脸”,又要唱“白脸”。但是,一般的人只能唱好“红脸”或“白脸”。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面对一些调皮的孩子,你对他说教,他不听,你对他进行批评,他又说你太严厉。甚至,你对他严格要求,他反而说老师和他过不去,对他进行耐心说教,他又说老师假心假意……因此,班主任也很为难。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学生,班主任对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结果得来的却是一片仇恨。而任课教师则和班主任不同,因为他们和学生的利害关系不是太大,所以任课教师具有很好的角色转换优势。上课是师生关系,下课以后便可以以兄弟、姐妹、朋友等关系相处,说话便可以重说,也可以轻说。因此班主任在遇到上述为难的情况时,最好请任课教师帮助自己完成任务,让任课教师作为“中人”,帮助自己唱好“红”“白”脸,即自己唱“白脸”,科任老师唱“红脸”。这当然不是说让班主任当恶人头,被仇恨,而科任教师做好人。其实“红脸”还是归班主任,只是科任教师来帮助唱好而已。比如一次我任课的一个班的女同学上课迟到了几分钟,被班主任批评了一番,虽然表面上接受了批评,但心理上还是不服,认为班主任和自己过不去,是歧视,上课时伏在桌上抽噎。我看见之后,就走到她跟前,问是怎么回事。她哽咽着说:“我才迟到一两分钟,老师就批评我,心里气不过,所以就哭了。”我又问她:“气不过老师,还是气不过自己?”她回答说:“两者都有。”于是我就先就老师方面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让她明白老师为什么批评自己,以及批评是为了谁等,并且说“如果气不过自己,倒是好事,这可以促使自己以后应早点到……”这样不仅替班主任打了圆场,而且为学生开了心窍,化解了学生对班主任的误解,从此该生再也没有迟到过。

3. 任课教师具有潜在管理优势

很多任课教师本来就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再加上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有时在讲课的时候,只要教师留意,总会找到一些灵感和有利的时机,借用本学科知识,借题发挥,利用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自觉维护班级荣誉,争做好学生,进而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例如:一次,我脚步一踏进门时就感觉到教室的气氛有些异常。以前吵杂喧闹的教室今天一片沉寂,学生们都静静地坐在座位上,面无表情。我很迷惑,想到如果不了解一下情况,不调节一下氛围,恐怕很难使这节上好,于是我就笑着问全班的同学:“今天你们怎么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一问才知道,原来由于该班早晨的值日生将清洁区卫生没打扫干净,又有许多学生迟到,因此被班主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直接上课,效果肯定不好,学生心中有气,谁有心思听课?不上课,就会落下一节课。看来课还得上,并且还得上精彩才行。这就牵涉到怎样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我看到一位学生的周记本,于是想到了一个方法。我对全班同学说:“既然大家心情都不好,我们就先不上课,先来随便‘谈谈心’,谈谈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和问题吧!”“昨天我看了大家的周记,其中有好多同学都提到说自己的班主任太凶,太狠,太粗暴,整天板着个脸,许多同学说他们都在怀疑自己的班主任会不会笑?那么今天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其实,你们的班主任会笑,不仅会笑而且笑起来非常好看,不过你们是否愿意看一看,欣赏欣赏你们主任的笑容呢?”这时全班同学都大声地回答道:“愿意!当然愿意!”一看到全班同学的心情有所好转,情绪激动了,我又接着说:“那么你们是否知道班主任为什么不笑呢?”有的学生想了会儿,回答说:“我们犯了错误,引得老师不高兴。”我又高声地非常认同地说:“对了,你们班主任的不笑,正是你们引起的,不过‘解铃还须系铃人’,你们班主任和我一样,都是才毕业的,我们都想在自己的工作上干出一番成绩,而这成绩就是能使你们迅速成才,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可以说我们愁,为你们;我们喜,也是为你们,可是你们又有多少人理解老师的苦心呢?甚至有的认为自己学好了,老师可以多拿一些奖金……”学生默不做声。我继续说道:“其实大家又何尝不想学好呢?只是因为大家在许多小事上没有引起重视。比如说迟到,你们早到十几分钟和迟到十几分钟,对你们并无多大的困难,可你们偏不早几分;地本可以一次性扫好,却偏要留下一两张纸片……这就叫‘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所以我建议你们还是要好好学习,努力改掉这些小毛病,将自己的学习、工作搞好,到那时,班主任会因看到你们的成才而高兴,会因你们的成功而发自内心地笑。我也迫切希望你们能使班主任笑起来,也更希望你们能早日使班主任笑起来!不知道你们能否做到?”教室里一片寂静,过了一会儿,有一位比较大胆,也有些调皮的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同学动员说:“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让我们的主任笑起来吧!”全班同学齐声高喊“好”。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我于是就转入了新课教学。这一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我上得比较轻松,同时也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增强了荣誉感。

由此可见,面对众多的学生,特别是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当班主任一个人管理感到费力时,不妨试着去充分利用科任教师的潜在管理优势,来帮助自己。同时作为科任教师,当班主任遇到班级管理难题时,也不妨充分利用课堂上的许多机会,发挥自己的身份优势,进行辅助管理,作到“一唱一和”管好所带班级。

为乡村教师赢得“尊严” 篇2

我建议,各地教育部门在制定政策“支持”乡村教师的时候, 除了要关注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让乡村教师食宿无忧、有归属感等显性外在条件之外,还应该在提升乡村教师的“尊严”上精准发力,让乡村教师过上有尊严、体面的教育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支持”乡村教师的初衷。

比如,区域内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地点一般设在城区学校, 乡村教师作为学习者总是频繁地往城区学校跑,这样是否会给人一种城区学校“高高在上”的感觉呢?其实,乡村教师中不乏优秀者,只是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容易被“发现”,也没有更好的平台发展自己。而且, 乡村学校也各有办学特色和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支持”乡村教师,就应当平等地看待乡村教师,别让他们处处处于接受学习、 接受指导的一方,而是应该给予乡村教师到城区学校开课的信心。 同时,不妨结合乡村学校的资源和特点,将更多的教学研讨活动地点设在乡村学校,也让乡村教师当家做主人,让乡村教师享受到被同行尊重的感觉。

同时,政府、教育部门乃至媒体应当引导社会客观地评价乡村教师。大多数乡村教师不缺乏教育情怀,虽然他们工作条件艰苦,但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教育的激情和呐喊,所以切莫一味地宣传乡村教师的“苦难史”,而应该更多地宣传乡村学校的办学特色,宣传乡村教师的业绩和贡献,这也是为乡村教师赢得自尊的关键。

如今,各地“区域校长和教师轮岗机制”已经启动,教师由 “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所以城区学校遴选优秀教师,不要再把眼睛投向乡村学校,而是应该在“区域教师轮岗”上发力。 因为城区学校需要优秀教师,乡村学校更需要优秀教师。换言之, 乡村教师被挑选去了城区学校, 岂不是更加让人觉得留下的都是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这让留下的教师情何以堪?还有谁愿意从城区学校投身到乡村教育中来?

敬畏之心:教师必备的职业情愫 篇3

一、敬畏崇高的事业

教育事业是崇高的。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的大业,事关千家万户的兴衰荣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承担着庄严而神圣的育人使命,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举足轻重,必须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才可能干好自己的事业,才可能不辜负光荣的使命与重托。

教师的职业,是事关学生的生命和心灵健康成长的职业,事关学生未来的成才、成功和成就的职业,事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职业,事关中华民族振兴与繁荣的职业,事关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职业,事关家庭幸福、和谐和希望的职业。

教育是船,育人是舵,教书是桨。教师从事的是一项高尚事业,必须心怀敬畏之心。教师是手执金钥匙的人,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和成功的大门;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启明星,引领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教师是技艺高超的雕塑师,将塑造出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呵护着祖国的幼苗健康成长;教师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支撑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面对如此崇高的教育事业,教师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二、敬畏高尚的道德

才智是人的力量,德行是人的灵魂。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德行是航标灯,是护卫舰,没有好的德行,对自己对社会都将是一个重大损失。教师要树立崇高的教育信念,确立高尚的道德准则。教师无小节,时时处处都是学生的楷模。教师要用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就学生。教师对高尚的道德情操应有敬畏之心。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教师为人师表,要不断修炼道德情操,完善人格魅力。首先,崇尚道德。教师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追求仁爱和谐,讲求谦虚礼让,欣赏自强不息,力求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淡泊名利,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经得住误解。其次,完善人格。教师要健全自己的人格,让自己心地善良,尊重他人,学会包容,自尊自重,自省自励,自律自制,乐观开朗,豁达刚毅,稳重坚强,求索创新。然后,爱岗敬业。教师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发高昂的拼搏热情,秉持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锻造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谱写教育教学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尊重教师。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因材施教。教师要有宽容之心。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教师应总是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亮点,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学生的缺点。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时是会犯错误的。教师不能歧视学生,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三、敬畏珍贵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人人应当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呵护生命。思想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只有敬畏学生的生命,学校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的生命是宝贵的,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家庭幸福和欢乐的源泉,是个人劳动、创造、享受、快乐的前提。教师理当珍惜学生的生命,认可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生的生命是独特的,他们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教师理当小心珍爱,承认生命的差异,宽容生命的多元,呵护生命的独特,培育生命的智慧,开发生命的潜能,绽放生命的光芒。教师要因材施教,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的生命是脆弱的,容易受到伤害,容易遭遇侵蚀,容易遭受磨难,教师理当精心呵护,呵护身体的健康,呵护心理的健康,呵护思想的健康,呵护精神的健康。学生是多愁善感的,他们有喜悦、有悲伤,有高兴、有烦恼,有欢乐、有痛苦,教师理当用心关爱,关爱他们的喜怒哀乐,关爱他们的理想心愿,关爱他们的精神生活。学生的生命是有尊严的,他们渴望尊重,渴望肯定,渴望赞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教师理当尽量满足,维护生命的尊严,满足生命的需要,促进生命的成长,培育生命的完美。可见,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学生是家庭的宝贝,是祖国的未来。怀揣敬畏之心的教师,面对学生的生命,应该像艺术爱好者欣赏和爱护珍爱的艺术品一样,对学生另眼相看,恭敬对待,细心呵护。学生的精力是充沛的,情感是丰富的,信息是灵通的,思维是敏捷的,思想是活跃的,青春是光彩四射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能不敬畏吗?学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承载着学校的理想,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哪有理由不敬畏?

四、敬畏神圣的课堂

“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课堂是教书育人的殿堂。面对神圣的课堂,教师应该怀有敬畏之心。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回母校———南京师大附中为学生上课,为了三天的课程,钱教授准备了一个多月,写了七天的教案。问何故如此,钱教授坦言:“担心讲不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钱教授敬畏课堂之心可见一斑。教师应该怎样敬畏课堂?

教室是神圣的课堂。怀揣敬畏之心的教师,踏进教室如同朝圣者踏进教堂一般,心中满怀着敬仰、庄重、虔诚、肃穆。教室不是自由市场,拒绝自由散漫、拖拖拉拉;教室不是游戏场所,拒绝嬉皮笑脸,拒绝调侃,拒绝粗俗;教室不是发泄室,拒绝情绪失控,拒绝讽刺挖苦,拒绝怒发冲冠,拒绝打骂体罚。

教学是神圣的事业。怀揣敬畏之心的教师,面对教学工作,好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一丝不苟。教师应该精益求精地备课———深钻教材,把握特点,读透学生,突破难点;一心一意地上课———聚精会神,张弛有度,关注学情,注重生成;绘声绘色地讲授———深情并茂,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突出重点;诲人不倦地引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画龙点睛,授人以渔;恰如其分地评价———一语中的,表扬优点,指出缺点,加油鼓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教学氛围是否融洽?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手段是否实用?教学效果是否满意?然后,知识是科学的。全国著名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王金战说过“我教书的时间越长越感到害怕,因为教师的失误,生产出的不是一个废品,而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正是因为王老师满怀对教学的敬畏之心,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知识是无穷的力量。敬畏知识,必须热爱知识,崇拜知识,向往知识,拥有知识,创造知识;敬畏知识,必须治学严谨,传授知识要科学准确,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以理服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五、敬畏威严的法规

法规是明镜,要以此为鉴;法规是底线,要以此为界。无论是谁都要敬畏法规,遵守法规。敬畏法规才能活得坦然。依法执教,保障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是教师的应尽之责,教师必须修炼敬畏法规的心。法律规章,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国家的纲领性文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它们对教师的权利、责任、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约。教师必须自觉遵守。敬畏法规是教师依照法规从事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主动学习法规。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法律和规章规范、制度,必须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自觉用法规来规范、约束自己的从业言行举动。

守住师者底线。教师要坚守立德正己、立德树人的底线。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等政策文件,已经对师德划出了不可触碰的“红线”。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此为镜,切实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提升自己敬业乐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境界,努力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近年来,常有教师侮辱、打骂、体罚、性侵学生的恶劣事件见诸媒体,这些都是法律规范乃至公序良俗绝对不能容忍的胡作非为,都是不敬畏法规的恶劣行径。

增强服从意识。任何人都要服从法规,服从组织,服从领导。作为教师,要服从学校管理,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应当多站在学校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当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以学校利益为重,有一种舍自己为他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赢得教师之心学校管理 篇4

1.首先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汲取人文素养,濡染传统伦理道德。佛、儒、道的教诲都是正法,它们在这个世界流传千年。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尊重道德,崇尚善行,多行仁义,重视古圣先贤的教育,重视正法的教育,更应当勉而行之。通过各种方式,唤醒当代学生对生命的崇敬感,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其内化为一种道德力量,促进修身明性。借助科学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演进历程,感知生命形成的艰难,体认生命的崇高,敬畏生命,善待自然。组织孝亲活动,明白生命之由来,养成孝敬、感恩之心。树立敬师楷模,重塑师道尊严。

2.其次学校要改革评价学生、考核教师的方式。一些学校推行“赏识”教育,倡导“无批评”式教育,不准处分学生,禁绝开除学生。为了管住老师,有的学校把对老师的评价权交由学生行使,并加以末位淘汰的“威逼”。为争取学生好评,教师无奈而违心地满足学生的要求,而不是真正地行使教育的职责。殊不知,无条件的包容迁就,会把孩子宠坏。一味和风细雨的思想说服,歪曲“师生平等”“课堂民主”,让我们的教育有迷失方向之虞。改变育人方法,在赏识激励的大背景下,适当进行惩戒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学生不良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学生遵守规矩,懂得分寸,心存敬畏,老师作为规矩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之有效的管理是让学生心存敬畏最直接的方式。要实现有效的让人敬畏的管理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这种分明包括赏罚的原因,并对赏罚制度彻底的贯彻实施,如对作业完成的赏罚,就要将完成得优秀的和完成得较差的作业一一选出,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在班级传阅、展示、评议,再进行奖罚。赏罚一定要说到做到,曾子杀彘的故事就是个好例子。这种民主的制定过程,明确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为之信服,这种言出必行的赏罚让人生畏,让处于这种行之有效的管理下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敬畏之心,并在长期的实行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所为,有所不为。

3.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情景创设的体验中感受敬畏。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充分尊重考虑学生内心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深入其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材料解析能力、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内心感受以及观点,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从而进入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除了问题情境创设,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身处真实的历史情境,让他们感受不同的立场,理解历史人物的选择,从而达到让学生产生敬畏之心的目的。备课时,上课过程中,教师的用心要有意识的去引导。记得笔者几年前上公开课,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用“情景—探究—感悟”的三环节教学模式来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取得较好效果。在讲述完本课内容后,我安排了一个小活动,引用了一位居住在台湾的国民党老兵的回忆录,叙述了1937年12月13日这个让中国人永世难忘的日子亲身的经历:成千上万名已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官兵,被几十个日本兵押解到南京城外,他一路上一再鼓动身边的同伴一起反抗逃脱,但回答他的是死一般的沉寂,至直被押送到目的地最终遭机关枪的集体屠杀,而回忆者因枪伤装死而侥幸活下来的一幕。让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绪,把“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主题鲜明的凸现出来。然后,我在课件上展示出一段誓言,轻声而坚定地问学生:“谁愿意和老师面对国旗一起宣誓?”只见全班同学齐刷刷地站起来,庄严地举起了右拳——“当我可爱的祖国需要我付出生命的时候,我以一名中国公民的名义宣誓……”听着他们宏亮的声音,看着他们坚毅的表情,我真切的感受到这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呼喊,这是学生对历史情不自禁的感悟。教学之余,感触颇多,新课程改革的重大进步是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育人”,这是认知的人格目标,即学生的有效发展是历史教学根本的宗旨。因此,对历史的感悟应是学生在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内心达到“知、行、意”的完美结合。

4.寓思想教育于各种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传统诗歌配乐朗诵活动让学生在这种相对安静的氛围中,在倾听中学会敬畏。我们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读书心得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彼此的分享中学会敬畏。我们可以开展书法或者传统服饰展览活动,让学生在珍惜欣赏中学会敬畏。学生在活动的氛围中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欣赏,学会尊重,学会要提升自身修养,学会敬畏,内化敬畏!

人与人的关系处好,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处好,天下太平,社会安定。重塑当代学生敬畏之心非一日之功,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承担责任,让我们共同来努力吧!

摘要: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社会和生活条件改善等因素影响,中学生的敬畏意识教育应着力加强。高中历史教师有责任加强学生德育教育,重塑学生的敬畏之心,培养“四有”新人。

上一篇:节电技术电力管理下一篇:旅游职业道德教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