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服务

2024-06-09

农化服务(共12篇)

农化服务 篇1

农化服务是农业化学和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化肥方面的农化服务是以科学技术为主导, 以商品肥料为载体, 以农业生产与肥料市场协调发展互利双赢为目标的肥料生产、营销和施用环节共同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肥料生产企业而言, 农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否及完善程度是衡量一个企业社会化程度、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志。

1. 农化服务的硬件建设

内蒙古辽中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农化服务中心始建于2003年, 拥有专兼职农化服务人员168名。辽中京化工是2010年内蒙古同行业中唯一的被国家考核评定为“全国农化服务中心”企业。拥有专业的农化服务队伍, 由具有涉农专业如农学、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或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担纲, 为农民提供科学、真实可靠的信息与服务。农化服务中心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配置车辆、检测仪器等, 提高了服务水平、完善了服务条件。具有完备的农化服务体系, 辽中京化工生产、销售、农化服务3方面共同构建组成一个农化服务体系, 提高了农化服务质量与效果。拥有严格的田间试验示范程序, 肥料田间试验是了解肥料施用效果、作物生长状况和养分吸收过程及结果的有效方法, 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基础, 制定作物施肥方案和建议的首要依据, 建立作物施肥分区的前提, 研究、筛选、评价土壤养分测试方法, 建立不同测试方法施肥指标体系的唯一基础。新型高端肥料的示范推广, 要把农化服务落实到农户, 推进到田间地头, 既要解决施肥技术市场化运作的难题, 又要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实际效果。辽中京化工农化服务中心建立产品示范区, 为农民创建窗口, 树立样板, 全面展示产品效果。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成产品, 也有利于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

2. 农化服务的“三级服务、两网一体”模式

三级服务是指: (1) 专家级农化服务, 由全国农化服务中心专家、科研院所专家、企业专家组成专家级农化服务团队;工作任务是确定配方肥料的配方, 解决企业新产品研发、服务区域的重点、难点问题, 服务区域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2) 区域农化服务, 由接受过农业相关专业教育的本、专科毕业技术人员担任农化服务师;工作任务是落实专家方案, 组织区域经销商及种田大户等农化服务员培训, 全程农化服务。 (3) 终端农化服务, 由区域经销商和种田大户任农化服务员;工作任务是带头示范, 实景展示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两网一体化是指: (1) 公司产品销售与农化服务网络一体化, 高端与终端结合;800专家热线、辽中京化工短信平台, 农化服务快捷、立体、跟随服务。

3. 高端产品推广

结合高端特效产品的推广, 整体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识, 更新农民生产观念, 参与组织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使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高效化、便捷化, 如代耕合作社、西瓜合作社、向日葵产业合作社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使农化服务向高档次、深层次发展。过去辽中京化工实行“我测土、我配肥”, 最终两项都难做周全。现在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土壤测试成果, 我用他的平台得到大量准确的测土数据, 他用我的工厂平台, 实现了技物结合, 完成了项目任务, 由此, 实现“你测土、我配肥”。农化服务标准化, 具体做法是对公司农化服务的实施进行标准化管理, 对各级农化服务人员定期考核、培训;对服务行为用标准规范;对土壤测试数据、施肥建议卡、田间试验数据、农民反馈意见等各种信息, 归入数据库建档管理。用高端的农化服务推动高端产品的销售, 农化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企业产品销售量。

辽中京化工与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 科研成果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推出长效缓释复合肥、长效磷酸二铵、长效有机氮肥等高端专利产品。公司农化服务部门利用专家系统指导农民, 通过肥效试验, 现场观模等形式展示施肥效果。通过反馈信息, 对肥料产品的配方、性能不断循环改进, 使辽中京的产品更加适应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需要, 避免了“水土不服”问题, 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农化服务 篇2

突出“农化服务、宣传推广及公司整体营销策划、宣传资源协调利用、新产品推广、市场调查、预测和分析”职能。

1.负责现有产品及新产品的推广和试验、示范的协调工作。根据农民“经验消费、从众心理”的特点,依据“平衡施肥”理论,督促、配合市场部,深入开展以“土壤测试,施肥建议”为核心内容的农化服务工作,与各市场部相互配合,在已有或拟开发的市场区域内,与当地农技部门或干部、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结合,开展调查研究,有计划地布置代表性强的试验和示范工作,最大限度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公司产品的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

2.负责公司宣传资源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公司宣传物品的设计及与相关媒体合作的协调管理工作。

3.根据市场状况,负责全公司产品推广、销售的整体策划工作,代表公司与市场部

配合,组织并实施各种有效的促销及服务活动。强化服务信誉,不断变换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卖点”、开发潜在市场。

4.协调监督各市场部的宣传促销活动的有效性。

5.组织协调各市场部人员共同做好现有产品市场调查和预测工作,及时掌握市场动

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最新动态,收集有关情报资料,并定期反馈,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6.协助技术监督部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工作。

7.负责协调联系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寻求技术支持,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

新服务。

8.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相关农化知识的培训工作。

9.搜集相关信息,负责产成品外包装版面设计协调工作。

为农化行业咨询 篇3

农他业正处于产业集中的前夜

正如黎明前的黑暗,农化企业界对现状的认识陷入误区。大多数农化行业的营销人都有这样的观点这个行业的竞争太激烈。我们对此持强烈的不同意见。几十万元的资金就能办一个厂,进入门槛这么低,能叫竞争激烈?每年几百万元的销售额也能生存,也能说竞争激烈?每年30%以上的退货,大量赊销造成的应收款收不回来,企业还能活下去,怎么能说竞争激烈?

我曾对农化企业举了一个竞争激烈的例子火腿肠行业,假冒伪劣产品都不赚钱,单一产业已经无法生存,只有产业链才能生存,这才叫竞争激烈。

目前农化企业的竞争确实很惨烈,但这其实是低水平的无序竞争。比如普遍赊销、高比例退货、农药残留、业务员大面积跳槽等不正常现象比较普遍,大家都不按规则出牌,逼得其他人无法按规则出牌,这大概就是大家感觉竞争激烈的缘由。

如果等待行业净化后再发展,那么企业也将在行业净化中被净化掉。普通企业面对“无序”可能一筹莫展,高水平的企业却把它当作机会。

凡是产业集中度低的行业都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与农化行业相似的竞争状态,但这种无序且惨烈的竞争并不是高水平的竞争。这种竞争能够持续下去,说明农化行业还有巨大的产业空间有待挖掘。

农化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极低,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极少。1000多家农化企业瓜分300多亿元的市场,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这样高度分散的产业状态不可能长期存在,按照产业规律,一定会首先形成垄断竞争格局,然后向寡头垄断过渡。现在正处于产业集中化的前夜。

农化行业金融资本和外部人才的进入都比较晚,再加上农村市场的高度分散,农化企业主要在相对封闭的圈子里低水平竞争,这是农化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的重要原因。现在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镇化、优势农化企业的崛起、外部力量的介入,都为农化行业的产业集中化创造了条件。近几年,一批新兴的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一批优秀人才正在进入农化行业,农化行业的开放度正在增加。

与其他行业通过资本并购、企业重组形成产业集中不同,农化企业现阶段将主要通过市场搏杀形成产业集中。也许进入寡头垄断阶段后,会有一部分资本并购、企业重组形成产业集中的现象。

在产业集中过程中崛起的企业,既有可能是优秀的生产企业,也有可能是优秀的跨区域经销商。农化行业经销商的力量不可小视,其基础素质高于其他行业的经销商,相当多的经销商由农技站转移过来,学历普遍较高。近几年更是有一批本科生、研究生进入农化经销商领域,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农化经销商的进步。

产业集中首先意味着行业进入门槛的提高,也宣告目前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要么成长,要么死亡。

市场聚焦是企业成长的基本原则

一家农化企业有20多名业务员,目标市场有20多个省,每个业务员手中的经销商达60多个,可是,这个企业的销量却不到1000万元……在农化行业,这样的企业多得很。

企业规模越小,越想做大市场,期望通过遍地撒网、广种薄收扩大销量。这种惯性思维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成长的障碍,因为广种薄收的结果只能是“靠天收”。

我曾经问一名农化企业的业务员“你手中有多少经销商?”他翻着记事本,又盘算了好长时间,说有60~70个经销商。我又问某县的经销商经销多少品种,业务员在记事本上也翻不到了。我再问该经销商今年进了几次货,业务员说这得问销售部。我最后问今年拜访过几次经销商,业务员回答该经销商是去年发展的,此后一直是电话联系。

如此状况,业务员的业绩可想而知,但这就是相当多农化企业的业务员现状。

成功的企业总是善于扼制业务员的“揽市场”本能。因为业务员总是本能地认为,手中掌握的市场区域越大,风险越小,销量越大,这是原始的“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惯性思维的结果。我们的建议恰恰相反如果想让业务员开发一个地级市场,刚开始一定只让其集中精力做一个县。只有把一个县级市场做熟做透,才允许其做周边市场。我们把这个原则叫做“市场聚焦原则”。

弱势企业做市场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市场聚焦”,又称为“根据地策略”,即先在局部市场建立根据地,取得局部优势或垄断地位,然后扩大市场区域。这是红军发展壮大给企业的启示。

一家年销售额只有600万元的农化企业,市场区域达半个中国。我们询问销售情况最好的一个县的销量是多少,回答是200多万元。我们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多做几个这样的县,在每个县都做成龙头呢?这样销量不是有保证了吗?”

按照现在的市场规模,平均每个县农化产品的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半数以上的农化企业,其销量不够覆盖一个县。

我们认为,对于使用量比较大的农化产品而言,成功开发一个县级市场,可能需要2名业务员;1名业务员可能只能有效维护二三个县级市场。因此,在业务员的配置上,一定要贯彻聚焦原则。

营销管理是农化行业的最大软肋

除极少数优秀农化企业外,大多数农化企业的营销管理还处于原始状态,甚至没有基本的管理。更可怕的是,大多数农化企业的老板对此浑然不觉。

管到业务员“每个人(Everyone)每天(Everyday)的每一件事(EVerything)”,这样精细化的管理在其他行业已经比较普遍,但在农化行业看来像稀世文物一样。我们在为某农化企业设计管理体系时提到这样的要求,老板瞪大眼睛直说不可能,业务员也坚决抵制。经过2个月的坚持,当真正做到这一点时,老板才相信“好的管理就是能够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大多数农化企业的营销管理现状可以用下列两个状态描述第一,管理者不知道业务员每天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业务员是否在市场,是否在从事本企业的工作,每天有多少时间在从事销售工作,大多数管理者都不能满怀信心地给出回答。第二,管理者不知道业务员每天的工作是否有助于产生销量。尽管大多数业务员每天忙忙碌碌地在跑市场,但这些忙碌的工作除了产生成本,可能并无助于增加销量,因为大多数业务员的工作可能是无效工作。

由于过程管理不到位,企业只有通过绩效考核进行结果管理,可惜农化行业的季节性使得企业连“亡羊补牢”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有效的过程管理,农化企业短暂的旺季就会在业务员忙碌而无效的工作中流失,企业只有苦苦等待来年旺季的来临。

赊销是成功的原因还是成功的结果

农化企业赊销非常普遍。“大家都在赊销,不赊销就卖不动。”赊销者总是振振有词。我曾经问一些做得好的企业是否赊销,回答是否定的。

“优秀企业赊销是因为知名度好。”赊销者总是能为自己找到借口。

“我们是因为不赊销才做得好,不是因为做得好才不赊销。”优秀企业总是有他们自己精辟的见解。

有时,大众思维往往是错误的。“别人赊销,我也只有赊销。”就是错误的大众思维。其实,赊销不是销售,只是仓库的转移。更重要的是,赊销将使以后的销售更加困难,这是赊销者没有想到的问题。

对经销商而言,赊销来的产品没有压力,大不了退回去。如果是拿真金白银进的货,卖不掉就是自己的损失,说什么也得下功夫卖出去。我曾陪一个老板检查乡镇市场,二批连产品放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找了很长时间才一个角落里翻出。其销售情况可想而知。如果他是拿现金进的货,产品绝不会受到如此冷遇。

解决赊销的途径是什么?我们看看销售过程农民到村代销店买农药80%以上不赊销,少量赊销者也能及时还款,代销店到乡镇二批进货也不赊销,而乡镇二批向县城一批进货却是绝大多数都赊销。实际上,乡镇二批才是赊销的源头!乡镇二批可以拿着农药的赊销款去经营化肥。解决了二批的问题就解决了赊销问题。

当然,赊销问题的全部解决并非易事,但不解决赊销问题企业就不可能真正进入良性发展,没有一个企业是靠赊销发展起来的,赊销只会让企业慢性死亡。

借助外脑成为农化企业发展无法排除的选择

农化企业的老板和经销商都有爱学习的好习惯,农化行业的峰会、讲座搞得红红火火农化行业的培训也做得如火如荼。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的培训和洗脑,大多数农化企业还是在原地踏步。因为大多数农化企业的现实与培训师的要求相差太大,根本无法通过短暂的培训改变企业的现状。一家企业花几万元的代价对那些整天在市场打游击的业务员进行长达一个星期的培训。业务员下市场后仍然我行我素,一周后就将培训内容忘得一干二净,连培训题目都想不起来了。

在为农化企业咨询时,我们深知企业的执行力差,而培训也无法让企业内生出相应的管理能力。因此,我们坚持派执行经理跟踪执行,扶上马,再送上一程。”大约经过半年左右的辅导,让企业形成新的习惯,才敢放手。

企业自身的“省悟”和培训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农化企业的问题,借助外脑就成为其无法排除的选择。而外脑的跟踪执行能力又成为咨询成功的关键。

掌握农村市场的生存法则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遭遇最大的瓶颈是农村市场,”跨国公司止步于县城”是一个普遍现象。其实,并非农村市场的购买力低阻碍了跨国公司,而是农村独特的市场结构形成了对跨国公司的屏障。本土农化企业的劣根性决定了他们往往能够解决问题,却不能把问题上升到认识层面,以至不能系统地解决问题。

我们曾经把乡镇二批形容为“名牌杀手。由于乡镇二批对利润空间的追求,导致下列现象只要成为名牌价格透明,就会遭到二批的封杀,终致退出市场。正是农村市场的这种特殊性造成了龙头企业的成长困难,也给中小企业一定的生存空间。比如.农村市场畅销品种的快速更替就是城市市场很难遭遇的现象,但在农村却必须这样做。

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实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比如方便面行业的华龙、洗化行业的雕牌。他们成功占领农村市场的经验值得农化企业好好研究。

由于中国农村区域广阔,农作物的区域性、季节性,决定了农化行业未来的龙头企业不可能是中央集权的营销体系,应该是区域事业部制的体制结构。目前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营销体系只可能支持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年营业额5亿~50亿元),却无法支持企业成长为特大型企业(年营业额50亿元以上)。

胜出者将是按常理出牌的企业

在产业高度集中的行业,黑马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在产业集中度不高的农化行业,黑马恰恰将是按常理出牌的企业。

当大多数企业不按常理赊销时,坚持不赊销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因为不赊销才能真正建立企业信誉度,建立品牌影响力,并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

当大多数企业不守常理随意退货时,坚持低标准退货才能给经销商压力,才能留住真正优秀的经销商,才能有利润支持企业做好管理和服务。

当大多数企业不按常理到处打游击战时,坚持建立稳固根据地,并逐步扩张的企业才有真正的市场地位。对一个企业来说,在全国市场1000万元的销量远不如在一个县100万元的销量有价值。

农化服务让企业文化绽放奇葩 篇4

不同的企业目标, 不同的经营方式, 不同的成长环境, 正在逐步形成独特的农化服务企业文化。它虽然有待完善, 但在凝聚、指引成千上万农化服务人开拓拼搏的实践中, 已呈现出感人的魅力和活力。

以“转型”为内容的战略文化

面临商品经济大潮, 市场竞争日趋剧烈, 传统化肥产能过剩, 产品同质化越发严重, 农化企业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善于探索的企业家们感悟到:国家的稳定需要农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要求农化服务与时俱进。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 唯一可以无限挖掘的就是服务, 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农化服务主体的企业, 只有坚定地从生产型转变到服务型, 才能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转型首先要提升对农化服务的认识高度。各农化企业在总结经验中发现, 过去虽然做了一些服务工作, 但仅限于宣传促销、扩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培训讲座等活动, 没有真正把服务放在首位。加上农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推广理论与农业实践相脱节等原因, 使农化服务往往流于形式。随着农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和土地规模化、效益化等趋势, 农化服务将是一项长期的、大有前景的战略任务。农化服务的优劣将决定企业竞争的优胜劣汰。一些中小化肥企业也认识到虽然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但首要是在农化服务中正确定位, 包括销售区域定位、产品定位、价格政策定位和市场操作模式定位等。谁服务做得好, 谁定位准确和操作得当, 谁就会赢得一方市场, 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转型还要转变看待农化服务的角度。企业主动站在农民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研讨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还有哪些潜在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从市场经济考虑, 农化服务不仅仅是促销手段, 而是满足农民需求的产品, 一种由有型物质与无形的服务组合而成的“产品”, 制造和营销这种“产品”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点, 决不能可实可虚、可有可无。每个员工也认识到:企业的根子扎在农业, 养分来自农民, 农化服务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企业之树的盛衰存亡!

观念转变了, 企业农化服务与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了有机融合, 一方面把农化服务当成企业的动力和社会责任, 同时又使它成为最佳的产品销售模式和信息网络, 开拓市场促进营销, 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企业逐步完成了由原来“制造为主, 服务为辅”向“以服务开拓市场、以市场引导经营”的转型。如贵州开磷集团本着“服务是企业生存之本”的理念, 把服务三农, 兴农富民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确定农化服务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从实际出发探讨服务模式。几年来以农化服务为主题, 同新疆、内蒙古、山东、广西等多个单位开展合作, 网络覆盖全国。企业领导带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户免费测土配方, 指导科学施肥, 建立农化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和示范户档案, 以“做好每一件事, 做好每一天事”的企业作风, 真心与农民交朋友, 被农民称为“贴心人与同路人”。

以“品牌”为标准的产品文化

产品是服务的基础,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农化企业一直把生产让农民放心、让农业受益的优质产品放在首位。双赢集团提出“从源头上控制食品污染, 确保公民生命健康”的口号, 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研制出生态复合肥料、生态磷酸二铵、生态缓释肥料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生态环保肥料, 经鉴定具有大幅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大幅提高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等效果。创建了独具一格的双赢产品和双赢文化。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 不断改进复合肥工艺和农艺技术, 使产品知名度、市场开拓都达到高端水平。多年来公司致力于节水农业肥料的开发推广, 研制出一系列节水农业用长效肥和灌溉肥, 并创造出“肥料+方法+设施”的推广应用模式,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大提高, 成为深受农民青睐的“芭田”品牌。

烟台众德集团作为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农资企业, 一方面精致生产每年100多万吨“众德牌”系列肥料, 另外为满足市场积极代理销售国外质量稳定、利用率高, 性价比好的先进产品, 同时组织强大的自主研发团队, 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 研制并生产更适合国情的新型产品体系, 如生态多功能性长效肥系列, 水溶肥系列等。并计划在新型肥料中增加钙、镁、硼、锌等各种微量元素, 进行组合创新。为加大新产品推广力度, 率先提出了“套餐施肥、综合管理”的先进理念, 目前在我国北方已推广小麦、棉花、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蒜、西瓜、果树及大棚蔬菜等作物测土配方营养套餐施肥技术约400万亩, 推广各种配方套餐肥500余万吨, 引导农民增施钾肥100万吨, 很受广大农民欢迎, 说这是生产“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安全”绿色食品的最佳配方肥料。

以“极致”为追求的服务文化

农化服务就是应用现代农业化学理论与实践手段指导肥料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和科学使用并以服务的方式表现出来, 产生最大效益, 达到企业、经销商、农民共生共赢, 而真正的最大赢家是农民。多年来农化企业为繁荣农业、造福农民, 在服务舞台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目标就是把服务送到家, 把工作做到家, 让效果完美, 让农民满意。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测土配方施肥长效机制, 以企业为主导, 实行企业与农户互动, 形成全方位、全时程、立体化的服务。

在产前进行养分测定、配方制订和新产品开发, 产中开展配方肥肥效检验及工业化生产, 产后推广应用。公司建立“测土、配方、生产、供肥、施肥指导”一条龙服务模式, 从运输、仓贮到零售实行高效率、少环节、低成本、标准化的肥料直供营销。同时组织专家进村入户进行专题讲座、田间地头指导等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科学施肥技术宣传, 有效地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不少农化企业多年来本着“科技兴农, 造福万家”的宗旨, 通过“讲给农民听, 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以多种形式开展市场调研、农技培训、试验示范, 让科技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实现“点亮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手段, 以“测、配、产、供、施”为核心, 以示范推广、农化+现场促销会为突破口, 着重在“测、配、施”上做文章。在“测”字上, 取样规范化, 检测精准化;在“配”字上, 配方科学化, 示范严谨化;在“施”字上, 施肥平衡化, 服务多样化。多年坚持严谨服务, 精益求精, 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效能为核心的体系建设文化

农化服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级政府指导支持, 农业、科技、化工、农资物流及媒体等多部门协同作战, 动员广大农民参加, 作为农化服务主体的企业任重道远。不少有成效的企业对农化服务实施“四个一”工程, 即一把手 (负责) , 一盘棋 (统筹) , 一条龙 (服务) , 一股劲 (上阵) , 技术、营销、宣传、服务人员携手打总体战。同时联合有关单位建设健全服务网络, 因地制宜, 高效诚信, 推动了农化服务工作的不断进展。

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推广配方肥贯彻“测土到田, 配方到厂, 供肥到点, 指导到户”的方针, 实现三网畅通:一将企业销售网络提升为农化服务网络, 二将农村的科技带头人、种植大户、示范户组织构建基层服务网络, 三由企业及经销商聘请农业专家构建指导性服务网络。三条网络各司其职, 企业负责管理协调, 出现问题随时解决, 按月、季、年度总结工作。企业还大力强化三级培训网和技术支持, 派员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走访农户、田间课堂等一系列活动, 形成持久、稳定并充满活力的农化服务体系。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秉承“替政府分忧, 为三农服务, 助农民增收”的理念, 将农化服务和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政策紧密结合, 创新“农企合作”新模式并取得了成功。通过“政府主导、部门主推、企业主营、市场运作”, 紧盯每一亩耕地, 服务每一户农户, 形成了整建制连锁直配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常态化机制, 做大农肥、办大农业。他们在区、县级建立连锁经营配送中心, 各乡镇街村建农资连锁加盟店, 由企业实行形象、标志、进货、价格、广告、承诺、服务和管理“八统一”。并在每店购置一台直接为农户使用的触摸屏电脑, 农民可直观地学习技术、查询信息, 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实惠。农村称赞企业说“一心一意为我们打算, 想得周到, 做得实在”。

农化业务代表责任书 篇5

为了确保****农化有限公司销售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到人,权利分明,提高营销力,锻炼队伍,创品牌,建立营销网络,特签订如下责任书。

一、基本原则1、2、3、1、2、3、4、5、6、保证业务人员的基本生活,享受公司规定的补贴及福利。奖金与销售回款数、回款率、费用以及综合业务素质表现挂钩。强化责任,提高营销力,创立品牌,建立格尔营销体系。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目标及任务,确保公司财产安全。认真执行公司下达的营销制度、财务制度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遵守企业制度,服从管理,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做好对所辖区内的客户管理、监督以及市场服务。调查和了解市场,反馈信息。严禁代理其他公司的产品,如有违反按公司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二、任务与义务

三、任务及相关指标

区域及销售范围:

直接主管上级:

目标任务数额:

责任人(签字):

直接上级(签字):

《土壤农化分析》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6

关键词: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提高业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10-2

土壤农化分析与土壤学、农业化学、植物营养与施肥、配方施肥、环境分析与监测等多门课程关系密切。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科学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一般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两个部分。几年来,本着密切联系专业,密切联系其他课程,密切联系生产实践的原则,以转变学生对土壤农化分析的认识和理解为切入点,对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理论教学改革的探讨

1.1 正确定位课程,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土壤中各种全量和有效性养分、植株体内养分的测定方法、农产品品质分析的相关项目和简单的肥料养分含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因此,在当前农业加速发展的形势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农化分析的重点和任务,是从掌握土壤肥力状况出发,为粮食生产的高产、优质、无害化提供保障,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土壤的持续利用。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主要分为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三个部分。本门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学时数较少,针对这一矛盾,我们以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原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讲授课程,并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其中土壤分析板块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土壤分析包括土壤肥力特性、交换性能、酸碱度和盐分分析等内容,通过土壤分析可了解土壤肥力特性和化学特性,为土壤改良和因土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正是测土施肥主要内容。植物分析包括养分含量分析和品质分析两个方面,通过植物组织分析可了解植物营养状况,根据植物营养状况进行施肥调节,这正是测土施肥中指导追肥的主要方法。肥料分析主要是对无机和有机肥料全量和有效成分的分析,确定肥料养分含量,在肥料生产的质量检查和保证施肥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典型的测定法重点讲解,例如关于氮元素的测定方法,因为氮素分布非常广泛,土壤中、植物体内、农产品中、肥料中都含有,测定氮素的经典方法——开氏定氮法,应用性非常强,对于这种方法就重点强调,加强学生对此方法的认识。

1.2 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土壤农化分析其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研究和更新不是很快很多,常常会出现学生感觉个别章节枯燥、难于理解的现象,同时土壤农化分析又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科学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分析方法、手段更新换代很快的学科,所用的教材不可避免地带有滞后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将新技术、最新的国际或国家标准方法,及时补充到课程内容。一方面,通过查阅文献及时捕捉新信息,把国内外新研究动态和成果,补充到各章节,而且教师尽可能地把自己科研工作的进展归纳总结,随时向学生讲解,这就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

1.3 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增强师生之间

的互动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备课精深,通览教材,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理清每一章的重要、难点。在备好课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求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堂上会特别注意老师是如何讲解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选择性地适当做一些笔记,尤其是书上没有的内容,同时明显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例如,讲解土壤中氮的测定时,首先提出问题,测定土壤氮素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测定土壤氮素?各种方法之间有哪些差异?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或上网查阅资料,讲课之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交流同学们所查阅的资料,教师进行总结,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1.4 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程度

2004年我国拉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序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搞好沃土工程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05-2007年,国家项目补贴资金规模增加到9亿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4亿亩。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一是测土,即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这些正是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会从事此项工作,但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理解课程设置的目的,学习没有主动性。

2 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2.1 更新实验教学培养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讲解,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逐步操作完成实验,最后教师做总结,这种方法对于实验的一些基本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的机会很少,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改革这种状况,我们在《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使学生能充分地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改革实验内容

将实验内容改革为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三类实验。基础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一些经典方法和国标方法,本身已不具备发现新的科学知识的意义。如:土壤中全氮、全磷含量的测定、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籽粒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测定等实验。

设计实验是以实验课基本内容为基础开设的设计性实验项目,这种实验从学科性的单科单项出发,多种设备协同完成的,用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要求学生首先明确目前测定土壤有机质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然后结合实验室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综合性实验是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增加了实践环节。实验任务尽量做到实践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使实验的整个设计过程完全按照现实生产和科研工作的实际来进行,从而让学生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3 加强了实验环节的考核

实验课成绩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认可,恰当的考核办法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合理的评价学生的成绩非常重要。在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成绩分成两部分:第一,该课程是一门工具课,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不能放松,实验技能考核还是作为总考核成绩的主要部分,占总成绩的60%,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实验技能考核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综合考试两部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包括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熟练程度等,占实验成绩的30%;以平时对实验的态度,参与实验准备、实验课上的表现和实验预习报告完成情况等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第二,综合性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综合性实验是考查学生查阅资料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改变过去简单重复教师课堂实验内容的报告形式,形成针对实验结果,对土壤肥力进行分级,并推荐施肥量的报告形式,更加注重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教学改革措施应用教学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程红艳,谢英荷,冯两蕊,等.《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5):89-91.

[2] 谷思玉.农学专业土壤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95.

[3] 邹家丽.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生理实验教学效果[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6,(24):140.

[4] 蓝明菊,王艳云.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4):61-62.

基金项目:黑教高函[2008]8号,黑龙江省教育厅教改工程项目“植物营养缺素症的电子图谱制作”。

肥企农化服务组织建设思考 篇7

当前, 基于对短期利益的追逐, 农化服务要么变成装点门面的招牌, 要么沦为市场促销的工具。农化服务该怎样与市场营销相结合, 成为困扰肥企的核心问题。随着国家通过“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补贴向规模户倾斜”等等, 一系列宏观农业政策来推进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将以适度规模户为主。因此, 肥企农化服务组织必须转型升级, 重组建设成为农业企业提供决策、管理和发展等方面的服务并兼具肥料产品营销职能的全面性农化服务组织, 才能适应未来农业发展的需求。

一、肥企农化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我国现存农化服务主要形式及特点

(1) 肥料生产企业农化服务。

肥料生产企业以卖产品、品牌推广为主要服务目的, 其农化服务具有专业性差, 全面性差、商业化目的明确的特点。

(2) 渠道商农化服务。

渠道商以个人经验为主、以推产品争取最大化利润为服务目的, 其农化服务具有专业性、技术能力、服务团队、知识全面性较弱, 服务能力有限。

(3) 农技站农化服务。

农技站以新型农业技术、优良农产品种引进推广为目的, 其农化服务具有人员少、推广面大、专业能力普遍较弱、管理制度不完整、经费严重不足等特点。

(二) 肥企农化服务的主要活动形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 肥企农化服务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产品宣传及促销、经销商会议、农化知识讲座推广会、农民会、试验田或示范田观摩会等。

在实践中, 由于开展农化服务活动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 而回报则无法量化, 短期内很可能没有任何回报, 导致多数肥料生产企业的农化服务背离了最初的本意。

在有些企业, 农化服务干的是“擦屁股”的工作, 产品质量出了问题, 农化服务人员赶去处置, 成了“灭火队”;而在更多的企业, 农化服务人员和销售人员就类同于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培训会办成了促销会, 观摩会开成了宣传会;在少部分企业, 为推广自己产品甚至出现误导、误教、夸大其词、虚构理念等的不道德行为。同时, 部分地区还存在同渠道商、厂家形成利益体, 以农技站名义推广低质农资产品, 分享暴利。这样的“服务”时间久了, 农民慢慢都不买账了, 最终导致农化服务陷入死胡同, 路越走越窄。

二、农化服务的内容和职能

农化服务的本质就是用技术手段生产和销售化肥, 化肥生产销售企业, 其农化服务的定位应该是“以产品为基础, 强化销售网络, 提升品牌价值”。产品是销售的基础, 服务是销售的灵魂, 服务和产品结合, 是现代肥企的典型特征。

因此, 农化服务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产品进入市场实现销售的重要手段, 是营销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化服务还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做好农化服务能够提升产品销量、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加深农民对公司产品的了解, 能拉近肥企与农户之间的距离, 增强农户对公司的信任度,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提升经销商代理销售公司产品的信心。

为此, 肥企产品业务销售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农化服务能力, 特别是新员工入职都必须经过历练学习, 具备农化服务能力后方可申请从事产品业务销售工作。

三、肥企农化服务组织建设思考

(一) 未来农业发展的要求, 决定了肥企农化服务必须转型升级

随着国家通过“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补贴向规模户倾斜”等等, 一系列宏观农业政策来推进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将以适度规模户为主。因此, 要求农化服务具有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一切帮助农民减少劳务、增加收益的服务, 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如:行情预测、作物选择、农业金融、传统农化服务、农产品销售、信息中介、信息化管理、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服务项目。

因此, 肥企农化服务组织必须转型升级, 重组建设成为农业企业提供决策、管理和发展等方面的服务并兼具肥料产品营销职能的全面性农化服务组织, 才能适应未来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 建设产品营销兼具农化服务职能的组织, 是肥企农化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 肥企产品营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让农民学会科学施肥, 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化肥适合本地区的何种作物, 用量多少, 什么时间施用更合理等。这就要求每位产品营销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农化知识和农技推广能力才能有效促进产品销售。

其次, 现在肥料行业为了适应现代农业不断创新的施肥方式, 为了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减少污染, 新的施肥方式在客观上需要企业对用户进行使用方法的普及, 要求产品营销业务员必须具备农化专业技能才能有效推广新产品、拓展新市场。

当前, 我国肥料行业正在向新型化、差异化的方向迈进, 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层出不穷。面对全新的产品, 教会农民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成为产品推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要求肥企营销人员兼具农化服务能力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因此, 建设产品营销兼具农化服务职能的组织, 是肥企农化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化肥销售与农化服务》作者沈兵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中国农化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南方略咨询董事长刘祖轲2016年07月05日上传于网络“百度文库”

农化服务 篇8

根据国家调查的资料显示, 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 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每亩8公斤) , 是美国的2.6倍, 欧盟的2.5倍。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目前, 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 实际利用不足40%。其中, 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 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氮肥、轻磷钾肥等问题突出。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 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

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 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等。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是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 对保障国家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 依靠科技进步, 依托专业化农化服务, 积极推进科学施肥, 大力宣传、培训肥料合理、科学使用, 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 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 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专业化农化服务, 具体要专业化在以下几点:

一、推进精准施肥。

精准是施肥的关键, 也是达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关键所在, 只有按需施肥,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施肥, 才能从根本上把零增长的目标实现。现在很多农户用肥的盲目性就在于凭感觉、凭经验, 甚至是完全的任意性施肥, 造成了肥料的大量使用。因而非常需要专业化农化服务, 指导农户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养分需肥规律, 积极推广适期施肥技术, 合理制定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 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 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 积极推广叶面喷施或根外施肥技术。专业化农化服务能让农户从根本上做到精准施肥、科学施肥、按需施肥, 高效施肥, 能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达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二、调整化肥使用结构。

由于市场上化肥养分同质化比较严重, 农民在使用时就很盲目, 随意使用化肥造成了化肥的大量使用和浪费。通过专业化农化服务的指导, 则可以根据农户购买的肥料在施用时, 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 需肥规律不同, 有意识的科学混用几种不同配比的化肥, 以达到调整优化氮、磷、钾配比, 还可以配合中微量元素同时施用, 以提高化肥利用率, 满足作物对营养的全面需求, 促进肥料的协同吸收, 以减少浪费、过量使用或拮抗吸收。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应该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如云天化镁立硼系列、四全系列、花卉园艺系列化肥等新型高效、专业肥料, 引导用户施用, 通过专业化农化服务, 不同化肥品种, 不同作物在各个使用环节进行指导, 能有效的引导农户科学施用, 减少不合理的使用和浪费, 通过使用新型肥料, 能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促进作物高效吸收, 达到高效高产降低成本的目的, 以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三、改进施肥方式。

施肥方式的不科学, 会对化肥的肥效大打折扣, 营养元素的挥发、淋溶、富集、缺乏等现象非常严重, 严重的造成了化肥的流失和环境污染, 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肥料, 严重影响肥效的同时还大大缩短了肥效期。国家倡导测土配方施肥,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如云天化云农科技配肥站,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 为农民用肥提供了可靠高效的配方肥, 大大的提高了肥料的科学使用, 加上专业化农化服务, 能大大的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在专业化农化服务过程中, 大力推广和宣传国家推荐补贴的适用施肥设备, 科学宣传改传统施肥方式的表施、撒施为科学的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 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从而从施肥方式上提高肥料利用率, 达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四、有机肥替代化肥。

由于长期对土地地力的透支过度, 在很大程度上致使有机质被严重透支和掏空, 老百姓又把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城市雾霾, 有机质不能回归土壤, 造成土壤有机质匮乏, 大量施用化肥, 造成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土壤酸化, 严重影响到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因此农户普遍是大大增加了化肥使用量, 很多土地出现了“增肥不增效”的情况, 增加了生产成本, 破坏了生态环境。只有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 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 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现在普遍受到科学界关注、研究、认同的生物刺激素, 如氨基酸、黄腐酸、甲壳素、壳聚糖等有机质, 能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可以大大减少化肥的投入量, 由于农户知识及信息的缺乏, 必不可少的急切需要专业化农化服务, 可以科学指导和服务, 科学施肥, 以达少用化肥, 培肥地力, 高产优质, 高效的提高化肥利用率, 从而做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农民增产增收。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化一体 篇9

保障安全功不可没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每年的粮食消费量占世界粮食消费总量的五分之一, 由于世界粮食市场的供给能力有限, 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绝对不能依赖进口。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的单产水平虽然已经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56.7%、56.6%和2.6%, 但与世界单产前10位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未来我国粮食增产潜力还十分可观。

对此,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表示, 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目标将会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必将大大增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产需求和消费能力, 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必将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从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战略角度出发, 我国磷肥生产必须立足国内磷矿资源, 保证磷肥供应。”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表示, 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 需要越来越多的磷肥去保障粮食的供给能力。近年来, 我国已经成为磷肥出口大国, 每年磷肥出口量在220万吨左右, 高品位、低重金属镉含量的磷资源外流严重, 一旦我国高品位磷矿资源不能满足国内磷肥生产的需求, 就要进口磷矿石或磷肥。届时, 国人不仅在磷肥采购数量、价格上受制于人, 企业购买的磷矿石或磷肥中还会含有比中国磷矿高得多的重金属镉。

我国用于钾肥生产的可溶性钾资源贫乏, 目前国内钾肥自给率只有54.2%。“我们必须认清, 13亿中国人要永远地吃饱、吃好, 把生产的粮食永远装在自己的口袋中。如果钾肥供应不稳定, 而且主动权不在我们自己手中, 国家的粮食安全将是一纸空文!”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 (肥) 行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亓昭英如是说。

农药工业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资料显示:合理使用农药每年可以挽回农业损失数百亿元, 而如果不用或是用错农药, 粮食产量将减少30%, 水果蔬菜的损失会更高, 甚至达到50%, 如果连续3年不使用农药, 土地会因病虫草害而绝收。事实上, 要想保障粮食安全, 科学使用农药是不可或缺的。

无论国内外经济发展是强劲还是低迷, 百姓对粮食的需求是刚性的, 农业对农药的需求也是刚性的。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统计, 目前我国农药的产能超过300万吨 (折百) , 农药生产企业2000多家, 我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农药生产大国和出口国, 国内产能基本上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科学使用绿色发展

尽管农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社会上对农药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 认为农药有毒有害。对此, 有关专家表示, 这个观点是对农药的一种误解。目前, 我国生产的农药品种有300多种, 属于高毒的农药只有12种, 而且这12种农药的产量很低, 而其他的品种都属于中等毒性或低毒, 特别是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毒性都很低。随着技术的进步, 农药药效也在不断提高, 比如1亩地除草剂的用量不到1克, 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十分有限。”

尽管中国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但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以增产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导致了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农药、化肥等突出问题。过度、不合理用药用肥等因素导致的耕地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危及粮食质量安全。我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7%, 却使用了全世界40%的化肥,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数据显示, 近20年来, 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 每年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 而利用率只有30%~40%;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已达120万吨以上, 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 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因此, 提高相关产品的利用率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为此, 民建中央在本次政协会议上建议, 国家要引导群众应用各种先进技术, 尤其是比较成熟可行的技术, 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沼气技术, 出台鼓励支持有机肥生产使用的政策等,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打造各种循环经济产业链。

“发展现代农业是不可能离开化肥、农药的, 但如何科学使用这些产品却有着大学问。”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南存辉表示, 现代农业科学种植要求的测土配方施肥, 就是根据耕地肥力状况, 按照作物品种、不同生长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制定化肥的配比, 确定施用数量、时间和方法。近几年, 国家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建议今后要加大推广力度。

此外,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防治植物病虫害。在各种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中, 化学药剂防治因使用方便, 见效快、成本低, 现在甚至在今后很长时期内都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针对“谈药色变”以及社会上对发展现代农业不应使用化肥、农药的误解, 南存辉给出的建议是:主流媒体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多做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方面的科普宣传, 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

“国家对农药毒理学安全性的评价是非常严格的, 监测部门会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进行农药残留、降解途径等全面的评价。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品种都是要经过严格评价的, 因此, 只要按照规定用药, 是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近些年出现的毒韭菜、毒生姜等事件都是违规使用造成的。”曹承宇表示, 农药协会正在行业中大力推进责任关怀理念,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用户负责, 农药行业、生产企业以及农技部门都有责任向农民普及科学用药知识, 提高用药水平。

据悉, 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农药企业都有专门的科技人员指导农民用药。以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农忙时这家企业的销售人员会有一两千人活跃在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用药知识, 大大提高了农药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农化服务做实做专

要改变我国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的状况, 向农民普及农化知识、指导其科学施肥用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全国人大代表翟友财建议,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同时国家对有机肥、生物肥生产厂家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适当补贴, 鼓励有机生物活性肥料、叶面液肥、氨基酸微肥、生物土壤增肥剂等新型肥料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纵观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 植保技术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美国, 70%的农药是由五大植保服务商联盟通过为农民做施药服务卖出的, 植保服务商联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建立农机站, 替农户施肥、撒药。在植保现代化的过程中, 销售农资产品的经销商会逐步转化为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专业服务商, 而这也是未来中国农资经销商的转型之路。

“在七八年前, 我们是一家以生产杀虫剂为主的企业, 不生产杀菌剂和除草剂。但在搬迁之后, 企业布局了草胺膦项目 (除草剂) 以及嘧菌酯项目 (杀菌剂) , 以后企业还会优化产品结构, 只要是农民想要的产品, 我们都会跟上。”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杨建辉向笔者介绍, 为保障粮食安全, 公司特意制定了整套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未来, 我们还要在全国培养1万家经销商。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不仅推销产品, 还要把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派过去, 帮助农民科学用药。企业还会出一个用药手册, 帮助农民解决农药使用中的问题。作为一个专业型的企业, 我们将通过加强售后服务, 为农民提供完整的防治方案。”杨建辉如是说。

作为中国化肥生产的龙头企业,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在保障化肥供应的同时, 还加大了农化服务力度。仅在海南, 公司就拥有一支由农学、土壤、作物营养、植物保护等专业组成的农化服务团队。经过多年的田间试验示范, 他们已经制定了包括主要蔬菜、瓜果在内的18种营养套餐, 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种植大户的需求。公司总经理冯志斌表示, 中化化肥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了专门的测土配方流动服务站, 根据农户作物需求, 缺什么补什么, 在农民心目中树立起了从种到收全流程服务的良好形象。

今年1月16日, 公司还与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签署了《合作推进科学施肥备忘录》, 双方将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优势产区, 选择一批粮食主产大县、蔬菜生产大县和特色经济作物优势县, 共同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示范县”活动, 通过科学制定配方、积极组织配方肥生产、建立智能化终端配肥服务网络等措施, 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率, 推动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间。

新疆天业集团负责人则表示, 公司从以色列引进了先进的膜下滴灌技术后, 通过消化、创新, 使“贵族农业”滴灌设备一次性投资降到了300元左右, 一举突破了滴灌技术走向大田的障碍。公司派技术人员深入内地农业生产一线, 在大庆、大连、齐齐哈尔等市建设了不同作物大田滴灌及林果业节水灌溉基地, 实行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的全过程服务, 帮助当地实现节水增粮。

领悟课改理念优化农化教学 篇10

1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

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 降低教学难度, 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

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时, 讲一些日常生活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

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被腐蚀, 铜质管变绿, 铁锅生锈, 铝质器皿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 切开的表面会变红, 是维C被氧化了。

由于教学情境的材料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实际, 这样学生感到既熟悉, 又奥妙无穷, 感到化学就在身边, 就在生活中, 就在社会实际中。这些巧妙的引入, 既不费教学资源, 又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学习的进步, 学习的欲望高涨, 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

2 注重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重在得法, 贵在用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探究学习活动,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尽一切办法结合学校实际资源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必修 (1) 中制备氢氧化亚铁实验是一个高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实验, 但要制备出纯净的氢氧化亚铁却是相当困难, 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通过探究实验, 探索问题, 发现问题, 共同交流来解决问题, 来体现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在教学中我特别引导学生分析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案的优劣, 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 不断尝试改进实验探究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制备氢氧化亚铁, 是本节课的难点。解释的实质就是首先提出一种假设, 再用证据证明假设, 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释, 从而形成多种假设, 最后被证明是正确的解释, 就是问题的结论。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3 提供动手机会, 发展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手开始”。可见, 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是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智慧的有效途径。

如在必修 (2) 《原电池原理》教学中, 我曾经设计过这样一节课。首先演示铜、锌、稀硫酸可以构成原电池, 然后提出问题: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我为学生提供如下材料和试剂:电极材料:碳棒、锌板、铜板、铁钉、塑料片;试剂: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蒸馏水、酒精等。不同的组提供的材料和试剂是不同的。学生用本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探讨, 回答上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随后的课堂汇报与交流, 学生总结出锌极可以用其他的活泼金属替换,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子;铜电极的主要作用是导电, 可以用其他导体来替换;如果把铜换成比锌片更活泼的金属, 也能形成电流, 但是电流的方向就是相反的了。对于电解质溶液也作了实验探究, 用乙醇、纯水、纯水中加入食盐、硫酸铜溶液等替代硫酸, 观察原电池构成的情况, 使学生对于原电池构成条件、原电池反应原理有了特别深刻的认识。

4 应用媒体辅助, 整合课堂知识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教学节奏的加快, 教学内容的更新, 知识容量自然增大, 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将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进行整合确实是一种好方法。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把课堂种不易演示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 还可以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现出来, 这些都是现在农村学校有限的实验资源条件下研究的主要方向。如我们在讲授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时, 可以展示电子在核外运动的三维图像, 通过图像可以形象地把电子在核外运动的过程展示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上到计算题的时候,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 对于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学生一直觉得是个难点, 我就以铁和稀硫酸反应为例子, 做了个动画, 边做实验边放动画, 把反应前和后的溶液的质量仔细分析, 放完动画的同时他们也知道了溶液质量前后就相差了放出去的氢气的质量。接着再放几个相关的不完全反应和有沉淀生成的反应让他们分析, 只用了半节课的时间, 这个难点就突破了。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时候, 我更多的会想用一下多媒体来体现。

总之, 新课改是一场大的文化革命, 作为农村教师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变革, 但在条件很差的农村学校实际操作起来却又困难重重。面对困难,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充分认识新课改的伟大性, 要敢于向传统观念发出挑战, 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学校新课改要求的新的东西, 真正意义上推动新课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只要我们大家能够积极的投入、大胆的探索, 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新课程改革之路。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我对农村学校化学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等, 与农村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相结合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

关键词:新课程教法,化学教学,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沈大安.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EB/OL].http://www.baidu.com/.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J].教育研究, 2002 (5) .

农村城市化与农民非农化探析 篇11

关键词: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29-2

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大部分人口都是城镇居民,而农业人口一般都在总人口数的20%以下,美国农业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的比重甚至达不到2%。①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快农村城市化与农民非农化步伐,更是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不但决定着我国农村发展的前途,而且决定着我国能否真正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根本转换。

在当前,要加快农民非农化与农村城市化,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改变传统的集中计划型城市化机制,着力导入市场机制。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化发动机制单一,属于完全的政府发动型。政府一手包揽城市人口的就业、住房、商品粮、城市基础设施等。城市化所需的资金完全靠政府投入,从而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这种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机制到现在显然已完全不适应加速城市化这一目标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引入市场机制,转换城市化机制,实现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二,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障碍。

户籍制度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曾经发挥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这种制度强化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严重束缚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民非农化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户籍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根据专家建议,中国的户籍改革必须本着积极而慎重的原则,统筹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1.完全放开农村县城和中心镇的户口迁移限制,让农民自由地进入县城和农村中心城镇务工经商。2.适当放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市的迁移限制,允许农民在小城市取得城镇户口。3.在大中城市实行“绿卡”制。对在大中城市实际上已居住多年,并且拥有房屋产权和稳定工作职业的农民发放“绿卡”或“蓝印户口”,使持此“绿卡”或“蓝印户口”者在申请工商经营执照、子女入学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②

第三,大力发展农业,为农民非农化与农村城镇化奠定基础。

农业的发展是农民非农化与农村城市化的基本条件,没有农业的商品化和农业剩余的增加,就很难实现农民的非农化与农村的城镇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其非农化与城镇化之所以能迅速进行,就在于有发达的农业作为基础。西欧、北欧国家的农业一直很发达,农产品自给有余,且有出口。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日本、英国虽因耕地过少农产品不能自给,但也能在积极发展本国农业的同时大量进口农产品以保证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个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根本不可能走依靠进口粮食来维持城市化的道路。而是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为非农化与城镇化的正常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第四,加快小城镇建设。这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③。

江泽民对小城镇建设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指出:“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利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而且有利于启动民间投资,带动最终消费,为下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绩的增长动力”。并认为要“经过5至10年的努力,把一批小城镇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使全国的城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④。发展小城镇已成为今天中国农民非农化,农村城市化的最现实可行的道路。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一是要着眼全局。一定要站在“小城镇、大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政治、经济意义,把小城镇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整体规划,用大的思路、大的措施、大的力度、大的战略来加快小城镇建设。二是要遵循规律。特别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及城镇发展规律。在发展中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可能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地加以建设,并注意绿化、美化、保护生态坏境。三是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发展中要根据各地的人口、资源、交通、通讯、经济结构以及市场前景等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建设方式。切忌盲目照搬,一味刻意超前、贪大求洋。四是要独具特色。要结合各地的自然景观、社会风俗、历史背景及现实基础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五是要重点突破。在适度保持数量扩大的同时,把政策重点向促进小城镇规模成长和质量提高上倾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六是要加强管理。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重硬件、轻软件”的不良倾向,并且注重管理体制的创新,注意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科学管理,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强化社会治安工作,使新城镇具有新风貌,新气象。

第五,引导乡镇企业适度集中,改变其“满天星”的分散布局。

乡镇企业以往那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分散性发展既浪费土地、污染环境,又不利于交换信息、相互协作,阻碍了乡镇企业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只有积极引导乡镇企业积极向小城镇集中,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工业小区,才能促进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繁荣并且促进小城镇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得以同步协调进行。

第六,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流动。

目前,我国跨地区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洪流,消极阻挡和回避绝不是办法,必须加以正确的组织和引导。首先,各地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正当看法及歧视政策。我们必须看到,广大农村劳动力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资源优势,如果能利用好广大廉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我国经济必将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同时还应认识到合理的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民工潮虽然给滞后的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给各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次,要加强组织管理和领导,克服民工流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特别是劳动力转出和转入较多地方的县市一级领导,更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不但要调查研究劳动力供求信息,制定招工或输出计划,确定有关政策或措施,做好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还应搞好转移与准备转移的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力转移合理有序地进行。再次,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并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劳动力市场要完全开放,各单位招工时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择优录用,不能对农民入城就业行业采取限制性规定,如只准从事脏、累、苦、险工作等。政府也要制定劳动力市场的法规与条例,切实保障农民工流动的权利不受侵害。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的地方,不少土地被抛荒或粗放式经营,针对这种情况,很有必要建立起新的土地流转制度,促使那些已经转移或准备转移劳动力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这样既可以使外出者安心,又可以进行农业规模经营。另外,还应鼓励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许多外出劳动者在打工过程中积累了资金,学到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又了解了市场信息,如果回乡办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带头作用,因此当地基层政府应采取鼓励与优惠的政策,帮助他们回乡创业,并在信贷、用地、用人等方面给以支持,使之减少困难,顺利发展。

注释

①宣杏云,王春法.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透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第5页.

②辜胜阻.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1994,(5).

③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1998-10-19.

④转引自唐之享:《小城镇建设: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中国经济时报.1999年12月22日.

农化服务 篇12

编辑部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青年东路148号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5楼《农化市场十日讯》编辑部

邮编: 226007联系人: 陈萍

电话: 0513 - 83556825; 15720742272传真: 0513 - 83554785

上一篇:密集区域下一篇:网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