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化风险管理

2024-10-25

集成化风险管理(精选12篇)

集成化风险管理 篇1

摘要:分析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集成化风险管理的优势。从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各参与方、信息、管理组织等方面探讨了房地产开发项目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集成,风险管理

一、引言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保证项目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过程。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周期长, 技术施工与组织管理复杂, 涉及的参与方众多, 故其风险管理难度也较大。目前, 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各阶段的风险因素分析、风险防范对策探讨以及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等方面, 而从集成化视角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较少。

所谓集成, 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这种集成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 而是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 即按照某一集成规则进行的组合和构造, 其目的在于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本文从集成化角度探讨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模式。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集成化风险管理的优势

集成化风险管理是项目集成化管理发展的需要, 也是由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自身特点决定的。集成化风险管理克服了传统风险管理中各参与方相互对立、信息传递不畅、风险管理过程相互独立、风险管理组织职能单一的缺陷, 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风险和参与方、风险管理过程、信息资源以及风险管理组织等进行集成, 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集成化风险管理, 能通过工作流程重组, 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成本;可在有限的资源投入下, 通过资源整合, 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中,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 从而能大大增强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部门间的合作效率, 提高组织能力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

房地产开发项目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 就是将整个项目系统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活动集成化为一个有机整体, 包括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风险管理过程集成、各参与方风险集成、信息集成和风险管理组织集成等五个方面。

1. 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

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 是指将从投资机会研究和土地竞投、项目立项、全程策划、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市场推广和营销、物业管理到最后的物业拆除、报废与土地再利用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的整个周期中各阶段、各环节所存在的风险, 通过充分的信息交流集成为一个整体, 使风险信息在项目的各阶段间能准确、充分地传递, 各阶段的参与方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由于从立项开始风险就随之产生, 所以可以建立风险数据登记表来集成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全部风险。风险登记表将反映风险的信息, 如风险描述、风险源、风险的概率值和后果值等。随着项目的推进, 需要及时更新风险登记表, 以防风险信息的遗漏, 为以后其他方面的风险集成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 风险管理过程集成

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和不可移动等显著特点, 从而决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在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物业管理维护等各个阶段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 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工程管理建设环境等诸多因素变化的影响, 从而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存在风险。

风险管理过程集成, 一方面是在系统论的指导下, 将传统风险管理的几个独立阶段通过信息技术集成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管理过程;另一方面, 是从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 将影响项目全寿命周期目标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量化、估计、评价和监控, 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综合集成, 将专家、数据、信息与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 将各学科的理论和人的知识结合起来, 并将基于风险管理过程的技术和模型进行集成。要强调的是, 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综合集成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而在于强调一种系统的研究方式和认识方式。

3. 各参与方风险集成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参与方, 包括开发商、咨询机构、规划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监理单位、营销单位、物业公司、银行和用户等, 他们之间是由独立的合同构成的交易关系。在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下, 各参与方都在独立进行风险管理以争取获得各自最大的利益, 具体表现为风险管理目标相互独立、风险分担不合理、各自有一支风险管理队伍以及各方为了追求自身风险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出现风险相互转嫁等问题,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投入资源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 美国管理学界提出在工程项目领域实施“合作伙伴”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合作伙伴”关系并不是改变原契约的内容和各方责任、义务的承担以及权力的分配, 而是用一种崭新的共担风险、相互合作管理方式去弱化各参与方的壁垒关系和对抗思维, 降低各参与方的管理成本, 建立多元化的互信, 共同去追求和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和结果, 实现真诚合作, 以“双赢”的思想代替工程项目管理中传统的风险转嫁、利益争斗的思想。

集成化风险管理的实施, 将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伙伴关系, 改变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咨询、设计、施工等各参与方之间对立的状态。各参与方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共同分担机制, 提高整个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 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各参与方在项目低风险的前提下, 确定共同的项目目标, 建立以不同工作组为单元的风险组织机构, 在相互信任的氛围中直接监督、管理项目工作, 并及时沟通, 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和风险管理的目标整合为业主的利益和风险管理的目标, 共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

4. 信息集成

信息系统是项目管理者进行项目风险集成化管理的工具。复杂、不确定和变化快是当前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基本特点,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集成化管理方式中, 管理者需要大量的实时信息反馈以进行科学、系统的动态决策, 没有一个完善、快速的信息系统, 这种决策是难以想象的。因此,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集成化管理的实施需要有效的集成信息平台系统作后盾, 保证及时发现风险源, 并进行量化、评价和控制, 使项目处于低风险运行状态。集成化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将房地产开发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各阶段整合为一个整体, 而项目各阶段和参与方以及风险管理过程之间充分的信息交流是保障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集成的基本条件。

信息集成有以下两点要求: (1)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传递、利用等多个信息处理环节要实现数字化、系统化, 能有效地进行管理、监督、控制、跟踪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所有活动, 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 帮助管理层进行科学的分析、决策和管理。 (2) 实现信息公开、程序透明、规范化运营, 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可以即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防范风险。

5. 风险管理组织集成

房地产开发项目集成化风险管理组织负责整个项目的全部风险管理, 但该部门并不是项目主管部门, 而是协调部门, 负责对风险管理的责任进行分解、优化, 确保各部门为了实现整个项目的目标步调协调一致。集成化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一般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管理决策层;二是技术、战术规划层;三是具体运行和收集层。根据以上层次设计, 就可以配备合适的人员。风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风险管理经理和授权代表等, 他们是风险管理机构的决策者;二是风险管理技术人员, 包括:具有现场经验的各类专业工程师、各专业领域的测量师和相关经济、金融等行业的商业评估师等;三是助理人员, 他们是决策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助手, 进行一些基础工作。

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组织应按照统一决策、分层管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则, 宏观上实现风险管理决策的集中统一, 微观上实行分散化管理, 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创新性和灵活性的风险管理团队。

四、结束语

本文从集成化的角度探讨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模式。不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由于其复杂程度不同, 其风险源的数量与特征也各不相同, 再加上不同组织者的项目管理水平的差异, 其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层次也各不一致。此外, 风险管理介入项目管理活动各阶段的时机也因为业主的需求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因而, 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和模型能够解决项目管理中决策者所面临的各类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瑞涵: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理论与创新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3:14-26

[2]向鹏成等:工程项目集成风险管理探讨[J].建筑经济, 2008 (5) :37-39

[3]高云莉李宏男李平:工程项目动态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的探讨[J].建筑经济, 2007 (3) :24-26

[4]杨文安:工程项目集成化风险管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5, 24 (2) :103

集成化风险管理 篇2

一、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概述

长江口航道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也是关乎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航道,在我国综合运输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构建适应建设工程管理的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是保障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建设工程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重大战略决策,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经国务院批准于正式实施,是交通运输部直接管理的重大工程,由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实施,资金由中央财政投入。长江口深水航道为“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见效”,二期工程竣工后,长江干线货运量跃居世界第一,至今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河运榜首。三期工程竣工,航道水深增深,三、四代集装箱船可全天候进出长江口,五、六代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可乘潮进出长江口,使得南京以下“河港变海港”,“江海联运”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投资巨大,中央财政在项目建设期集中投入的基础上,每年持续投入维护经费10多亿,目前累计投资近300亿元。如何对工程实行高效管理,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为提高决策质量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是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现状

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工程管理模式独特、组织机构复杂、生产难度大、建设项目异质性等特征,其工程信息管理难以满足综合管理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1.工程财务信息孤岛。用于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的是C3A系统,财务管理软件是博科会计系统,两套系统各自独立运行,导致工程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缺乏关联互动,形成了信息孤岛。工程建设过程各业务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息不共享互换,合同支付信息与财务支付信息在两套系统中相互脱节,导致项目管理者通过C3A系统无法掌握实际的资金支付信息,财务管理人员通过财务软件无法及时了解工程合同执行状况,从而影响项目投资控制和决策。

2.支付信息重复采集。在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信息采集。合同执行过程中,业务部门在C3A系统中录入合同及合同支付信息,提交财务部校核。财务付款后先进入博科系统录入支付数据,生成付款凭证,再进入C3A系统完成支付信息录入操作。这样财务支付数据分别在C3A系统和财务软件中各录入了一遍,属于信息重复采集操作。

3.数据准确性不高。在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完成合同实际支付并在财务软件中完成数据录入,因业务部门未及时在C3A中录入合同支付数据而无法在C3A系统中完成数据采集校核;合同支付时,财务人员在财务软件中已完成实际支付数据录入,在C3A系统中因合同支付金额不一致,需要合同业务部门重新提交付款再由财务进行校核;因合同支付数据和财务支付数据不一致,导致无法通过C3A实时掌握实际付款情况,容易产生数据信息不准确。

(三)建设工程信息集成化管理必要性

1.建设项目投资战略的需要。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技术难度大、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组织结构复杂、参建单位多和数据处理任务繁重,客观要求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高度融合,而人工处理不同平台数据难以满足工程管理需要。因此,构建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实现提升投资控制、业务(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等建设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目标。

2.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需要。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水运工程,长江口由于受到巨大的潮量、径流量和流域来沙量的影响,河口河槽演变复杂,长江口通航航道所处的拦门沙河段,自然水深浅成为航道治理的难点。航道整治工程在水域借助于多种工程设施及手段进行,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工程。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及投资规模较大,工程呈现“三多”情况,即涉及参加建设的单位多,合同种类及数量多,变更因素多。项目投资的组成分解难度增大,加大了成本管理,投资控制的难度。

3.建设工程科学管理的需要。由于工程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难以进行协调;财务部门没有介入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对工程造价的构成了解深度不够,使得工程财务控制被动、滞后;大部分合同仍采取预算招标、费率招标等方式,在技术层面落后;结算、决算资料移交不及时全面,对财务编制财务决算,移交资产管理,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均带来困难。

4.建设工程管理手段的需要。目前普遍运用的管理软件如ERP等是针对制造服务业,不适用建设工程行业。功能上缺乏投资比较、投资预测和优化功能;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实际投资和决算之间缺乏比较分析功能;财务软件重在会计核算,仅具有通用简单的分析功能,针对性不强,投资控制数据、合同管理数据及财务数据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从而导致项目数据分离、数据重复、数据不一致和数据不完整等。

二、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构建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单位整体信息化规划,在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结合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一)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目标

1.建立信息集成化管理平台。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较多,关键点和周期长等使得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流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工程资金管理和工程的成本管理是工程财务管理的重点。通过信息集成化平台的开发和实践,使工程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控制管理型转变,重点强调工程财务管理对成本控制和资金控制的重要作用。信息集成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实现工程财务管理精细化。工程财务管理没有形成有序的系统,导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在监督和决策上没有起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通过规范预算编制、成本控制体系、建立用款计划、付款机制和资金管理体系等手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规避以上风险,帮助实现工程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节省造价和提高投资效益。

3.提升工程建设财务人员素质。目前国内建设工程财务人员对工程财务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办法熟悉深度不够,对工程建设业务流程、概预算管理等理解等流于表面,导致不能正确核算建设成本。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框架结构

1.总体架构。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分为业务层、管理层和决策层。业务层是基础层,是信息和数据来源,业务层涵盖局内工程基本业务,包括建设过程业务和财务会计业务,通过系统底层架构将业务集成;管理系统是中间层,为各职能部门提供业务监管平台和分析监督入口,作为日常工作指南;决策中心是系统的决策分析层,将业务信息数据按照各业务模型汇总分析,为决策者提供航道治理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各方面总体数据,便于决策者掌握工程总体情况及时决策,提供各类问题反馈机制,减少因问题造成工程延误(见图1)。

2.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的主体,由会计核算、投资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子系统构成。通过中间库归集各子系统基础信息,承担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任务,同时向综合管理系统提供决策管理信息。会计核算系统沿用较为成熟的会计软件(博科会计软件),其他三个子系统如下:(1)合同管理子系统。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手段,合同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对象。工程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对合同执行过程的管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密不可分。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都涉及工程管理各个环节,是全面管理中互相联系不可缺少的内容。合同管理的目标与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2)投资管理子系统。投资控制贯穿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决算阶段,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在建设工程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理想的投资和社会效益。工程财务在项目进程中每个阶段、涉及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控制,使建设工程投资成本在每一阶段都处于最合理状态。(3)资金管理子系统。工程开工后由于大量人员进场、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租借,资金需求量大,容易出现资金预测不准确、资金计划编制不科学等现象。如果对资金的需求预测不准确、不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资金规划使用,很容易造成前期资金使用过度,导致航道治理工程还未走上正轨就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如果出现由于筹资渠道和到款过程不畅通造成的资金出现周转不灵的情况,工程高层管理者和工程财务管理人员压力必将剧增,工程进度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加强资金管理系统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

(三)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功能

除会计核算子系统完成工程会计核算任务,其他三个子系统功能如下:

1.合同管理子系统功能

(1)合同分类管理。通过集成化系统提出合同分类的建议,对不同分类的合同订立不同的管理机制:对工程项目直接费用如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工程分包合同这类数量大、履行过程较长的合同,通过系统中的合同信息,付款前根据工程进度数据,经过规定程序核准后,按合同要求支付工程进度款。同时依照建造合同准则,在系统内按照合同投资组成计算合同成本。工程项目间接费用合同,如融资合同、保险合同等金额大、风险大的合同,通过系统关注项目进度,及时将合同执行情况通过系统报告给决策者,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2)合同执行管理。合同签订前,通过集成化系统了解市场信息;合同签订后,通过集成化系统制定用款计划、预算方案编制;合同履行阶段,通过集成化系统加强合同费用的控制,了解工程质量和进度,为项目出谋划策;项目合同生效后,通过集成化系统平台实时汇总成本费用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合同执行情况,以便达到费用控制目的。合同签订以后,通过集成化系统制定用款和支付计划;合同执行过程中,合同的变更、索赔及审批控制,对合同履行过程的计量、支付、结算、处理过程信息掌握、流程监督,实现合同全周期管理。

2.投资管理子系统功能

(1)工程设计阶段管理。审查设计阶段通过集成化系统把预算控制在批准投资估算内;设计费用支付与工程设计成本测算;项目投资和工程交付使用后日常开支费用。在集成化系统中,输入和测算每阶段投资费用组成,并与上期进行对比分析,做好投资总额纠偏与控制。(2)工程招标与发包阶段管理。根据系统中已发包工程和待发包工程实际进度与金额,利用系统中数据信息的计算与汇总,判断工程实际投资是否超出工程预算,辅助把控招标与发包的各阶段投资总额。(3)工程施工阶段管理。财务全面管理合同执行,通过系统获取项目实时进度,严格按照合同支付制度和流程,完成合同款支付;并通过系统了解合同变更情况,控制好合同支付比例,降低合同风险。系统中按照投资项的计划投资、最新合同价、合同结算价、合同变更、完成投资、合同支付实时对比,工程财务通过投资数据的明细辅助控制工程总体投资。(4)工程竣工决算结算阶段管理。通过系统合同结算管理功能,工程财务配合项目管理者做好合同结算审核工作,并对已结算合同完成合同执行过程投资分析。竣工决算阶段,工程财务通过系统中合同执行过程数据,完成决算工作和项目投资分析。

3.资金管理子系统功能

(1)资金支出管理。通过系统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项目策划和前期运作费用。人员调遣费、工资、福利、补贴、培训费等;修建生活营地、道路、水电设施等设施所需资金;自有设备调遣费、使用费以及新购租赁设备费、零配件费用等。日常管理费、不可预见费。(2)资金收入管理。科学预计资金到款时间和总额。在系统中制定资金收入计划,并结合资金支出计划,做好资金运作工作。通过系统对资金账户的管理功能,掌握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便于编制准确的资金收入计划和管理资金收入工作。

三、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创新与效应

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建设运行以来,有效地进行了投资管理,控制了工程费用,节约了工程成本,在管好用好资金、发挥资金效益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提升了建设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目标。

1.产生了巨大的宏观经济社会效益

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为建设工程产生巨大宏观经济社会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长期跟踪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经济社会效益研究”报告结论是:“经济效益方面长江口深水航道产生的经济效益为95.95亿元,同比增加了1.96%。其中,航运经济效益81.86亿元、港口经济效益14.09亿元,分别增长了1.22%和6.51%。社会效益方面深水航道疏浚投资拉动GDP增长15.7亿元,货运量增加带动GDP增长1113亿元,拉动财政收入增长248亿元,带动就业9.9~12.4万人”。“对于上海自贸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沿江经济带、沿江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力拓展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带动了东中西部产业转移和长江流域城乡综合协调发展”。

2.建立了建设工程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

长江口航道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通过集成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极大地增强了内部管理会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集成信息系统高度的倍增性,显著提升了局内部管理会计在航道治理工程管理中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局内部组织管理会计的运作方式,为企业提供新型的管理模式。将项目管理集成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相结合,以集成信息系统改造和提升管理会计水平,是促进管理会计转型与升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3.提高了建设工程管理效率

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保障,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内建立的监管体系有力的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的可控性。通过集成化系统的建设与实际运用,有效破解了设计深度不够和设计变更不到位,设计存在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不合理,工程量不准确,工程造价变动大,突破项目概预算;设计变更把关不严,没有签证、事后签证或越权签证导致工程量增加,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突破,使原来的中标价或合同价失去实际约束等各类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建设工程管理效率。

4.提供了建设工程管理决策支持体系

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是以数字化信息呈现模式为基础,以流转集成信息为依据,以统一标准的制度流程为手段,确保合同统计数据和合同价更加精准。通过对估算、修正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等投资控制数据与合同管理数据的无限共享,确保了数据的内在统一性以及投资分析更加到位。分析和统计结果为长江口航道管理决策者提供各种决策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决策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5.创新了建设工程信息管理技术

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建立了数据模型工具,通过中间库的建立,消除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建立合同支付信息和财务信息对应关联,实现信息同步;中间库的建立,无需财务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信息箱系统中数据录入,避免了数据信息重复采集产生的工作;同时因为中间库的建立确保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数据互动关联,且建立准确对应,无需再进行数据核对,大大减轻业务数据录入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对现存问题的消除,真正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数据同步关联,使两个系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成为一个集项目管理信息和会计管理的集成化管理平台。

6.提高了建设工程资金使用效率

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管理功能,实现了概算(预算)全过程管理,降低了工程成本,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据统计,一、二、三期工程中主要部分的建筑物整治工程比概算节约4.37%、2.41%、2.75%;航道疏浚工程节约2.015%、5.176%、0.749%。维护工程中的疏浚工程节约2.22%;建筑物整治工程节约1.80%;船舶运行项目节约1.26%。通过已建设完成工程项目的对比分析,工程总支出在建设期内控制在概算的95%内,维护期控制在预算的97%以内。

7.发挥了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示范效应

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所蕴含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方法体系及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为大型基础工程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大型基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不仅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益。该成果基本原理在上海世博会工程、上海内河航道治理工程、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等多个大型基础建设工程应用效果较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信息化管理集成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以创新的管理思维,探索了大型建设工程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体现了管理出效益的新的财务管理新思路。这一创新管理模式,不仅对充分用好、管好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已被多家大型建设工程借鉴和采用。其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方法体系以及信息化解决方案,对推动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2.建议

集成化风险管理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流程;集成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87-01

高速公路项目完整的寿命周期包括决策、设计、施工以及运营阶段,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彼此关联,密不可分[1]。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全寿命过程中管理程序研究,通过利用工程质量中信息化手段,提出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型。

1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速公路作为大型交通建设项目,其建设涉及的因素多,建设工期长,且建设过程中许多条件也会发生变化。杨荣华[2]认为现今高速公路管理中,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运营阶段相互割裂,难以实现项目运营目标。项目中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通过手工或口头传递,缺乏信息的存储,容易造成管理工作中的失误,因而有必要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管理。

杨献文等[3]从项目决策、设计、实施和业主行为等4个层面对现今高速公路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决策阶段对工程质量等目标分析不够深入及全面、在设计阶段部分工程技术方案不尽合理、在实施阶段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业主行为有不及时批准合理变更等问题。工程质量作为项目建设的3大目标之一,工程质量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如何提高高速公路建设质量,从项目策划、设计、实施及运营的项目全寿命出发,为达到提高项目勘察设计方案质量、优化工程组织实施机构、彻底根治工程质量通病等目的,建设高速公路集成化管理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型无疑是一个优化发展方向。

2工程质量管理程序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采用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规定“公路工程实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具体来说,质量管理模型中需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管理:

2.1政府质量管理

政府质量管理主要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主要进行工程立项核准、设计审批、施工许可、材料和设备准用、施工质量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

2.2业主质量管理

业主质量管理主要是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采用招标方式选择相应资质等级的勘测、设计单位和施工承包单位,配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办理设计文件审查、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在工程施工中,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

2.3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

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是以法律、法规及合同为依据,对勘测、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工作程序、工作进度、费用及成果文件等,以满足业主对勘测、设计质量的要求。

2.4监理单位质量管理

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主要是受业主委托,代表业主对工程实施全过程进行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包括勘测设计阶段质量管理、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以满足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2.5施工单位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是以工程合同、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为依据,对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交付阶段等施工全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的控制和自检,以达到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

图1工程质量管理关系图

3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参建各方职责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参与方众多,业主、设计、咨询、施工、供应商、监理等,涉及单位达几十家,在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以业主作为主导,通过信息沟通、合同管理等项目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参建各方的优势,集成必要的优势资源,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工作进行分解(WBS),与工程质量有关的工作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审查与审批、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进场人员(含设备、主要材料)的检查、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工程质量检查/监督、质量事故的处理、工程质量评定等;项目建设参与各方在工作管理活动中责任如下表。

4工程质量集成化管理的共享信息

对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而言,信息集成是指依据工程项目特点及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论原理和控制论原理,综合考虑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关系、工程建设项目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执行过程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使得项目各个参与方能够协调和整体优化,以达到工程建设项目整体最优的目的。基于现代技术的信息平台是工程建设项目信息集成管理的主要途径[4]。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集成化,满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不同层次的需要,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动态化和实时化,能大大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在工程质量集成化管理方面,需要共享以下信息:

1)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和变更设计(如有)及批复文件;

2)承包人的施工组织方案;

3)原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及机械设备的合格证明材料等;

4)成品、半成品的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资料;

5)承包人的施工质量自检报告;

6)监理工程师抽样检验报告和监理记录;

7)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评定报告;

8)其他质量保证资料等等。

5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实现我国高速公路集成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为止,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虽然政府、项目业主和各参建方都已经投入了很大资金和人力,但是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管理过程的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如果切实有效的适应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特点,进一步推进全寿命周期的集成化管理研究,还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

[1]张劲文.大型交通建设项目管理集成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杨荣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杨献文,梁平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评价体系构建方案的探讨.公路,2007,10.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集成化管理初探 篇4

(一) 相关概念

财务风险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和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 是企业未来财务收益不可能实现的概率。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是在预计的财务损失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尽可能减少财务损失出现的可能, 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财务收益, 以便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 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水平之下, 使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跨国公司风险管理是指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所造成损失的各项活动的总称, 是跨国公司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处理各类经济问题, 对于预计的财务收益和财务损失做出可靠的估计并进行权衡, 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 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风险的集成化管理是将各种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都进行整理和分析, 找出共同点, 区分差异, 将其系统化, 然后找出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控制和风险的规避。

(二)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类别

跨国公司根据其理财环境的特殊性和自身经营管理的复杂性, 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微观风险是指仅由于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的复杂性导致的各项财务活动的风险, 如筹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投资风险等。由于这种风险是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 因此要求综合考虑各个子公司的情况, 注意风险的协调控制。宏观风险又可称为外部环境风险, 包括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所带来的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等, 除此之外还有东道国国家出于保护自己经济利益而出台的种种限制措施所带来的风险。外汇风险又可以分为经济风险、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在跨国公司日常经营过程中, 尤其要注重防范外汇风险和汇率风险, 这两种风险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持续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 风险来源的多样性

由于跨国公司是在不同的国家同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因此财务风险所涉及范围更加广泛, 面对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群体, 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甚至是环保等众多的影响因素会对跨国公司产生影响, 形成各种不同的风险, 如东道国的对于资金流出限制措施会给整个跨国公司的资金流动、调度带来风险;如国际股票市场的动荡给企业资金融通带来的影响;如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给企业的产品研发和销售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等等。

(二) 风险影响的广泛性

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并不仅仅是单一存在在某一个子公司的, 而是整个跨国公司所面临的, 所以并不能片面看待, 要有整体的观念, 原本看起来只会影响到某个子公司财务状况的财务风险, 可能会借由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或物资链传递给其他的子公司, 这种影响的广泛性就使得跨国公司在预计财务风险时要全局统筹, 如果只是各个子公司各自为政, 那么反而并不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风险。

(三) 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仅由各子公司自身来进行风险管理, 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成效不十分显著, 更由于跨国公司母公司和各子公司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 使得个别子公司的风险防范手段不但没有减小风险, 反而可能会此消彼长, 通过网络增加了整个公司的风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各个子公司在风险管理上也相对缺乏专业的人员和技术, 如果每个公司在这方面加强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显然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 增加了公司的整体营运成本。

三、跨国公司财务风险集成化管理

(一)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具体如下:

(1) 以各财务指标为中心, 定量分析为主要手段, 按照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序也就是价值增值的顺序, 将参与财务活动的各个部门如研发部、营销部等连同财务部门一起, 形成一个价值链系统, 以这个价值链为基础, 整理提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财务杠杆、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 利用F模型、Logistic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和预警。

(2) 在利用各预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 加入公司的非财务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如公司的战略目标、股权结构、关联方交易等, 这些指标充分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状况, 是对财务指标数据最好的补充, 可以根据其影响程度将其适当量化, 以便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风险预警分析。

(3) 加入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进一步将外部影响因素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关联, 如东道国的限制政策对于资金转移和纳税的影响、如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对企业交易的影响、各国利率的变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等。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要充分列举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的每一个外部因素, 而且根据其对公司财务的影响程度也适当将其量化, 并将与其影响的某个或某几个指标相关联, 这样既能够看出其影响的深度, 又能看出其影响的广度。

总之, 在识别的过程中, 要注意既充分识别各个子公司的风险, 也根据公司的整体情况进行风险预警, 特别要注意的是公司间的关联方交易, 正是因为关联方交易才会有转移支付、避税等公司行为, 更使各个公司的业务链接成网络, 而财务风险也会经由这样的网络影响到各个子公司。因此, 财务风险的识别绝不能单一看待, 只有集成化识别才能既考虑整体性又具有针对性, 能够识别出母子公司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联风险, 形成一个风险识别的集成化结构。

(二)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及规避

主要有:

(1) 管理方面的风险控制和规避。一是组织结构集成化。采用矩阵式、网络组织结构, 根据产品、地域、市场等模糊定位, 摒除传统的的组织结构, 因目标市场、目标消费群不同而建立不同的团队, 每个团队都有对应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财务等相关职能, 但各个团队并不是单独的个体, 团队和团队间会因为战略目标的相同而相互配合,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 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样集成以后, 组织结构更加灵活, 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程管理, 从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风险点进行风险的控制, 当然还可以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二是人力资源的集成化。在集成化组织结构下的各个团队, 人员的配备也要实现集成化。团队内各个职能环节要配备相关专业的人员, 各个人员并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团队内, 在团队间相互配合的时候, 人员也要能够实现相互的配合, 形成临时的新的组合, 提高工作的效率。也就是说人员的集成化要既实现团队内的纵向一体化, 还要实现团队间的横向一体化, 这样更能够适应灵活的组织结构, 当然也便于从人员的角度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三是信息集成化。这里提到的信息包括技术方面、管理方面和财务方面的信息。跨国公司内采用统一的指标系统进行信息的整理和沟通, 既便于管理, 又能够降低成本, 在之前提到的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 要进行集成化的模型分析, 所需要的各种财务指标信息就必须系统化、集成化。这个部分在整个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2) 财务方面的风险控制和规避。一是外汇风险集成化控制。包括:充分收集国际外汇市场相关信息, 了解各东道国外汇政策, 时刻掌握外汇汇率走向, 为跨国交易和资金调配做好信息准备;对于公司内部的交易利用集中的财务部门进行多边净额结算, 对于公司外部的交易要根据所掌握的外汇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措施的规避, 如出口信贷、票据贴现等;通过一系列的外汇合约来规避外汇风险, 如掉期交易、货币期货、货币期权等;做好合并会计报表, 最大限度降低汇率变动给报表数据带来的影响。二是利率风险集成化控制。包括:利用集中的财务部门根据各东道国的利率数据对于公司所能够利用的资金从币种、金额、期限上进行调配, 除了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的资金外, 还尽可能地根据财务杠杆原理利用外部资金, 如各东道国的政策贷款、国际商业信贷、债券、股票、票据等, 降低因为各国利率变动给公司带来的利率风险;可以通过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外部工具来降低风险;根据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合理安排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的比例, 外部资金部分要合理安排权益资金和债权资金的比例, 不能过于激进, 也不能过于保守。三是建立现金集中管理中心, 负责现金的集中预算、净额结算、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及时掌控企业现金流的状况, 一旦有不畅的迹象及时预警, 便于公司及早防范和控制。四是建立税收集中管理中心, 根据各东道国的税收政策和各种税收的协定, 对于整个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 合理避税, 节约现金流。

参考文献

系统集成风险管理论文 篇5

关键词:信息 系统集成 医院 管理

1 何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

通俗的说,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就就是人们把所感知到的各种情况,或者是细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处理的一项技术。也就是说通过运用一些架构化的综合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将一些分离的信息等集成到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协调的系统中去,使资料能够得到充分的共享,实现信息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对于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来说,他不仅要把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还要使他们能够到达共享,在确保数据的准确与安全以及保密的情况下,让各部分之间的资源能够达到共享,信息能够得到交流,以便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协调一致的工作,让个部门之间能够高效、紧密的运转,以此提高工作效率,是信息能够得到很好的整理,避免出现信息的漏记或重复记录的现象,这样,整个医院在运作的时候就会更加的方便。

2 医院为什么要实行信息系统集成管理

2.1 医院发展历史长,信息多

大家知道,医院的发展历史是相当长的,按照以往的理念,医院在整理档案或者说是给病人治理的时候,那种记载信息的方法大部分都是比较老套的,通常是将每个病人的信息记录在病例本上面,然后在总结的时候,再交给信息科进行处理,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纸张,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这显然是很不划算的,有时候还会造成信息的丢失或者是信息的漏记、重复记载,这在以后整理信息的时候,都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很是麻烦。医院如果实行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在医院对信息进行整理的时候,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时候,以及病人在就医的时候等,都是很有帮助的。

2.2 可以节省处理信息的时间

同时也可以使这些工作的进行节省大量的时间,相应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从病人的角度来说,当时行了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以后,医院可以创建病人的病例信息,这样在以后,就方便病人查看病例,不管是结算医疗费用还是以后的治疗工作,医生在统计病例情况,还有相应的手术的安排等等一系列的为病人服务的项目,都是很方便的,不会像以前那样显得那么的麻烦,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3 医院实行信息系统管理以后的好处

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互联网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了应用,以往那些传统的记录病例以及信息整合的方法显然是比较落后的,也是很麻烦的,实行一个系统的管理,对医院来说是相当的重要的。医院实行信息管理以后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从信息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管理人员在管理这些信息资源的时候,也是相当的方面,避免了以前的翻看病录的手续,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入相应的数字以及代码,就可以方面的查到病人的信息,以及病史,同时在进行药品结算的时候,也是很方便的,就像现在的超市那样,把每件药品的代码或编号记录在电脑里面,在结账的时候,既方便又省事,还避免算错现象。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每天有大量的病人来医院看病,医生们不可能将每个人的情况都记得那么的清楚,这时候,信息系统管理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这样不仅方便了医生还方便了病人。从护士的角度来说,也是很方便的,可以清楚的知道哪号房间的那个病人,需要帮忙等等。所以从综合的角度来说,医院实行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以后,对医院的各方面的运作都是很有好处的。

4 如何让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在医院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大家知道,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企业,或者说是现在大大小小的超市里面,都是站的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医院这个复杂的系统来说,信息是非常的重要的,它不仅仅要与其他的信息结合起来,还要求与人流、物流、财流所产生的信息保持同步,因为病人的医疗信息的记录,是整个医院的核心,所以一定要好好的发挥信息系统管理技术在医院中的作用。

4.1 一定要要保证意料的质量以及医院的运行

尤其是对信息科主任来说,想要是医院更好的运作,一定要是信息更好的保存,那么,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必然就得高一些,他们应舒适怎样去运用信息系统管理技术,还要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了解,学会操作这些东西,学会处理这些大量的信息,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技术管理的能力。

4.2 就是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要严格的把关

医院在医院工作,相对来说,工作量就比较大,就会造成疲劳,精力不集中等现象,这样责任心就会比较弱,有时候,专业人员又少,这样在信息的处理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像对象的有些笨拙,有时候在同一个问题上浪费大量的时候,不能采取措施及时的纠正,所以,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很重要的,所以医院最好隔段时间对信息管理人员作一次专业课的指导,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管理的信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纠正,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在医院中能够有个很好的应用。

5 结语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不仅企业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超市,以及个人等等也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对于医院来说更是重要,每一个信息在医院整理档案的时候都是不可以忽视的,一定要将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运用到医院当中去。本文就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的概念,以及他与传统的记录信息的方法的比较,来讨论医院为什么要才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以及实行这样即使以后给医院带来的好处,不仅是信息处理技术提高了,还增加了处理信息的时间和效率,同时对怎样让这样技术在医院中发挥得更好,作了进一步的讨论,让我们明白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陈东涛.SOA在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观察,.

[2] 石登荣.信息系统管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3] 孟晓阳.基于SOA和HL7的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数学医学,(8).

集成化风险管理 篇6

移动互联、大数据、云和ICT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和全新机遇。此次推出的全新系列解决方案除延续富士施乐在文件管理领域的高生产力、高信息安全性及可视化管理等优势外,新增了企业工作流程优化、整合管理、移动操控、多品牌设备管理等全新独有功能,旨在让企业从繁杂的传统文件管理中释放更多资源,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应对各种挑战、助力企业更高效专注于核心业务。

如AWMS 2.0企业级业务流程及文件管理解决方案,可令各类型企业无需巨大投入便可直接、无缝接入企业IT架构和各种应用,轻松实现移动办公以及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有效进行文印成本的控制。另外,该解决方案还可令企业高效、轻松地管理IT资源和业务流程,提升业务管理中的安全性及规范性。

云打印管理解决方案由于获得政府信息安全认证,更适用于对信息安全要求更高的政府机构和国营企业。该解决方案可为企业搭建一个具有高度信息安全性、私密、可控的云打印平台,利用全新的移动终端APP认证方式轻松实现无卡云认证的文件输出,不仅可对企业现有品牌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更可利用无卡云认证选择任一设备输出。

DMS/BPM文件管理解决方案则为企业内部各部门解决包括人事档案、法律文书、财务票据以及销售单据等各种繁杂文件的全流程管理。例如,可帮助人事部门通过网络和移动端智能抓取有效信息,进行验证、审批、加密保存员工照片及各种数据信息,整合管理从招聘到续聘、调任以及离职的4R业务流程,实现安全、快捷、准确无误的企业人事流程的数字化管理。该解决方案还可帮助财务部门将传统的对账、开票、发票信息录入、单据匹配、记账、报税等繁琐的手工增值税发票管理流程,转换为从采购到结算、发票到税务的端到端的全自动、标准化流程,为企业释放更多人力资源,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可将生产力提升70%以上。

作为文件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的领导者,富士施乐始终致力于通过解决企业经营问题,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相信,此次富士施乐推出的全新系列解决方案,不仅可令各类型企业快速顺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和经营环境,更可通过改善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集成化风险管理 篇7

1 集成化风险管理的概念

项目集成化并不能从字面意思上理解, 即并不是将独立因素简单堆砌, 是指不同因素凭借某种联系组成相互关联的整体, 该联系将具有相应的作用, 且对象相异, 其反映的特性亦不相同, 集成化项目主要为实现系统整体性的价值提供有利条件。在项目建设进程中, 风险管理占据重要地位, 其并不是一层不变, 而是随着项目建设的需要不断进行改变。风险管理具有多变性与复杂性, 近年来对其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多元化和集成化发展, 集成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将集成管理理念和项目风险管理相融合, 从而完善项目管理体系。而集成化风险管理直接影响项目集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以工程建设和风险管理理论知识为前提, 科学、合理采用风险管理相关先进技术分析方法, 对工程项目建设现有资源采用统筹性管理方式, 并动态侧重项目建设风险变向, 若发现异常情况, 则需及时采取风险处理对策, 降低风险程度, 以便减小工程项目建设的损失。

集成化风险管理系统在管理目标上, 与项目集成化管理并为存在差异, 并与先前的相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具体内容上没有差异, 这将体现出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 集成化风险管理应用的作用

集成化风险管理作为集成化理念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拓展, 其对项目管理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大量建设项目经验积累显示, 应用集成化风险管理能够降低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成本、对项目管理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增强组织协调性。在建设项目中可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 在工作流程方面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流程标准, 同时对建设项目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资源共享目的, 以便提高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效率和适时减少风险管理上的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 集成化风险管理还可将建设项目的物资资源与知识资源进行整合, 为信息、知识等提供有利条件, 并能提高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建设项目由多个独立环节组成, 集成化风险管理可对这些独立环节进行整体管理, 从全局的角度对建设项目进行风险管理, 以便达到降低项目管理风险损失率。建设项目集成化风险管理进程中需以项目整体理念为前提, 细分为多个集成化管理理念环节, 以能够达到集成化风险管理目标。

3 集成化风险管理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影响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应用集成化风险管理理念, 是以全面的、多方位的风险管理理念为依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采用现代化、先进的风险管理分析技术, 以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为落脚点, 实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并合理使用相关技术, 整体范围内分析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风险因素, 针对性的在建设项目中实施风险管理办法, 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营造良好的管理范围, 保障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集成化风险管理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对工程建设管理者而言, 将能促进沥青路面建设项目顺利完工, 同时对施工工作效率与成型路面质量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沥青路面施工队伍方面, 可增强其路面施工水平, 保证路面质量, 还能够推动施工队伍有效积累经验、锤炼所具备的技能、增加其施工知识储备等。

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用集成化管理项目, 是为实现在保证现有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增强沥青路面的使用功能以及延长其使用周期, 以便保证路面产品良好的质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需结合系统性理念, 在施工工程受控状态下进行风险管理, 提出良好的改正政策, 以便促进项目管理按时定量完成。在对风险管理成果进行评价时, 需经系统确认其合理性、科学性, 以便充分发挥集成化风险管理控制系统的作用。

4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集成化风险管理控制的措施

4.1 加强对沥青混凝土拌合环节的风险管理控制

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环节, 沥青混凝土拌合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保证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质量, 以便更好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拌合质量。在沥青混凝土拌合环节使用集成化风险管理理念, 可从集料质量、拌合设备烘干筒的生产能力、热料电子称计量精度等方面进行风险控制。集料拌合地需保持清洁, 因拌合设备运转时产生较大范围的振动, 因而需保证地面较为坚实, 拌合沥青混凝土需用到水资源, 因而需保证地面排水性较好;拌合设备的烘干筒生产能力与骨科颗粒相关, 因而需关注冷骨料所含有的水量, 在细骨料放置地可采用防雨棚装置, 热骨料则对温度有要求, 需稍高于混合料;而热料电子称易受外界影响, 致使计量精度时常出现异常情况, 因而在进行沥青混凝土拌合时需有效标定精度, 缩减称料误差, 以降低风险损失程度。

4.2 提高沥青混凝土摊铺技术水平

沥青混凝土摊铺环节的风险管理控制主要倾向于摊铺速度、工艺以及摊铺机械等方面的风险预测。保证沥青路面的均匀平衡, 对摊铺速度要求较高, 需进行持续稳定的连续作业,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测摊铺速度, 以便降低路面层出现离析隐患。摊铺工艺则为爽摊铺机合作默契作业, 合理控制两台摊铺机的间隔距离, 规避摊铺环节出现的风险问题。摊铺机械的直接作用于施工路面, 其顺畅的工作流程将会形成美观的沥青路面,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需严谨检测工作的态度, 合理调试摊铺机, 以达到摊铺机正常、持续作业的目的, 降低因摊铺机械的风险发生率。

4.3 监督沥青混凝土碾压状况

沥青混凝土碾压环节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路面成型的部分, 是规避路面遭遇车辙印、坑洼等风险的重要环节。在沥青混凝土碾压施工过程中, 需保证压实设备量, 严格遵循碾压规范程序, 确保碾压温度符合要求, 提高碾压设备的合作度等, 同时还应注意雨天时不能实施碾压作业, 在进行碾压施工时需调整好碾压设备的振动状况, 对路面进行完善时, 不能跳点施工。有效监督沥青混凝土碾压状况, 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亦能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集成化风险管理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领域持续性应用, 将能保障沥青路面质量, 满足沥青路面项目建设有关的各方面利益要求, 例如工程建设管理者、项目承包人、工程项目的监理以及施工材料供应商等。有效利用集成化风险管理理念, 结合相关现代化风险管理技术, 合理进行资金投入, 获取成本低、高质量的成果, 将为建设企业打造良好的信誉, 树立企业品牌, 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摘要:建设项目风险形成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随着项目的实施隐患逐渐积累而成, 因其形成过程、类型、损失程度等均不一样, 单一型风险技术及管理方法不能满足现今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提出的要求, 因而需在建设项目中实施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以便更好实现项目管理目标和提高其管理效率。集成化风险管理办法以其良好的优势, 整合不同技术方法, 综合有效的措施满足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需求, 以规避建设项目风险或有效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关键词:集成化风险管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应用

参考文献

[1]涂裕民.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 2011.

[2]张云龙.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监控与促进技术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 2014.

[3]邓米兰.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 2013, 03∶380.

[4]张贤哲, 程明勇.项目群集成化风险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11∶156-159.

[5]汤伟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D].天津大学, 2011.

集成化风险管理 篇8

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及医改新政策的逐步推进, 现代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管理模式, 受到越来越多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将新的物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融入信息系统中, 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现基于我院物资管理系统及物资集中配送的特点, 分析并探索出一套适合医院发展的物流管理新模式。

1 医院物流管理概念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 是物资的需求单位, 管理上以内向物流为主, 是整个社会物流供应链靠近末端的部分。医院物流是指医院内各科室在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办公物资等方面所涉及的物资按需求量从供应地点采购, 并向需求地点运送及管理的过程, 其物流活动环节包括计划、采购、仓储、库存管理、运送等内向物流的全过程。医院所需的物资品种包括医疗设备、医用高值及低值耗材、普通办公用品、IT办公用品、总务后勤用品、药品等多品种, 且涉及环节广。医院的采购管理围绕医院的管理目标和经营业务需求, 在采购、库存和使用等环节, 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供应商、医院采购所涉及的部门和最终用户 (病人) 连接成一条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如何将这一体系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协调、集成是有效管理供应链的关键。

2 我院物资供应链管理新旧模式对比

我院成立于1956年, 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科室涉及内、外、妇、儿科, 并以骨科及烧伤科为重点科室服务于全国各地前来就医的患者。多年来, 医院的物资供应链一直遵循着递交手工申领单、订单采购、入库、发货、手工记账、对账及付款等繁杂且费时的旧管理模式。

2.1 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 采购环节。医院的采购部门需要面向多个科室进行需求调查, 并制定采购与配送计划, 物资申领和订单处理环节仍采用纸质单据流转, 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与物力, 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效率低下、差错多。

(2) 供应商管理环节。医院的供应商众多, 而医院的物资采购、储存、使用以及物流管理环节的信息系统与供应商脱节, 因此医院面对大量供应商时沟通困难, 缺乏系统性;订单、配送、对账结算等各项业务涉及物资品种众多、工作量大容易出现差错。

(3) 物资配送环节。由于医院的物资采购、储存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处于条块分割状况, 所需物资必然会出现配送不及时的情况;各个科室不知道所需物资何时能够到达, 信息不对称, 科室抱怨多。

(4) 医院的仓储管理环节。医院普遍都存在物资仓储用地紧张、场地小、货架简陋, 物品的运送、装卸依赖小推车等工具;科室领用物资手续复杂, 效率低;库存盘点难、差错多、浪费严重、存在无效库存等问题。

(5) 库存控制环节。对“零库存”的认识不足, 或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挖掘内部潜力, 依照经验确定合适的库存量, 而不是真正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

(6) 受场地、习惯和设施的限制, 医院目前仍然采取原始的领发货方式, 人流、物流通道没有分开, 这样不但效率低, 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还增加了运营成本。

2.2 新管理模式的主要功能

经多方调研, 医院采购部门、器械库房、总务库房及信息中心决定上线一套新的物资管理系统来提高物资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经过半年多的开发及应用, 新系统实现了如下功能:

(1) 通过端到端操作流程的梳理, 实现订单处理、物资申购环节的流程电子化, 真正做到申领单据网上管理, 降低单据丢失率, 实现信息实时跟踪与查询;建立供应商资料库, 便于采购价格维护及财务结算。

(2) 新增采购预算、采购订单执行流程的可视化和电子化, 包括制定月度采购计划、采购订单汇总及采购订单入库等。

(3) 报表和查询功能, 可从不同纬度、多角度统计查询并汇总出据各类数据及财务报表, 便于管理决策。

(4) 系统管理员能够自定义系统菜单显示名称并排列顺序, 具备很好的延伸性, 可扩展条码扫描功能的信息识别模块, 外接条码扫描设备实现入库单、出库单条码信息的采集及批号、效期的全程追踪。

(5) 解决物资申领过程中账物不统一问题, 从而实现电子对账。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实现了医院所需物资的采购、配送、院内流通和科室使用等的自动化、信息化, 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 使医院各项物资采购和使用活动实现透明化、公开化, 便于有效管理和监督。

2.3 新物资系统模块的图解

新物资系统模块图解, 见图1。

新系统运行后, 首先实现物资管理业务信息采集储存与传输手段的自动化, 提升了信息反馈速度, 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水平。其次, 医院领导、采购管理人员可实时动态地掌握物资管理的相关信息, 为管理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 从根本上消除中间环节效率低、人为操作差错率高等问题。

3 回龙观新院引入第三方物流管理新模式

回龙观院区于2013年年初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 根据老院区引入新物资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 医院决定在新院区采用物流集成化管理模式, 在信息系统平台下, 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实行库房托管, 医院保留二级库房进行院内简单运送工作, 实行全部或部分医用耗材及总务物资从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集中配送, 从而进一步缩减存货量、降低仓耗、节省开支, 其中规定采购权、物资的选择权归医院所有, 由医院采购员从物资管理系统上下采购订单, 配送商在系统上查询并接收订单, 向供应商处进行统一采购。在验货环节, 遵循药品集中配送的模式, 配送公司配送员初步验收后将货物送至医院二级库房, 医院采购员及库管再次对物资进行验收以保证物品质量安全。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医院内部需求集中统一化, 还可以降低与外部供应商价格谈判, 配送、运输等的压力。采用库房托管的运作模式, 其劳动力、场地占用费都比医院本身运作要低。

4 库房托管集中配送管理模式的应用

经过近半年的摸索及试运行, 库房托管集中配送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了:

(1) 为医用耗材、总务物资提供供应服务。在不改变医院现有医用耗材、总务日常物资等品种、品规和生产厂家的情况下, 顺利切换医院所需物资的供应, 为医院提供集中的物流配送, 并实现24 h响应服务;同时, 根据医院各类所需物资的个性化需求, 结合设计各种应急流程以应对临床对所需物资的紧急需求, 消除医院的后顾之忧。

(2) 为院内所需物资提供配送服务。针对院内物流系统, 配备相应的院内物流配送和管理人员, 这些人员归属于第三方物流公司, 专门负责接货、储存和申领等院内各个环节物资的管理和配送。同时, 提供院内物流设计与优化服务;处理所供物资在24 h内的售后服务问题;提供全天候不间断所需物资在院内的配送;处理院内特殊产品应急需求配送;处理产品问题, 临床服务持续跟进。

(3) 提供科室库存管理与医用耗材、总务物资的自动补货解决方案。帮助医院建立科室库存, 并在此基础上, 配合整体外包,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系统对接, 实现科室自动补货, 核心点包括: (1) 建立医疗用品在科室的库存管理, 利用条码卡片、RFID等物流技术管理科室医疗用品的使用; (2) 根据医疗用品在各个科室的使用情况, 利用数学模型以及经验值, 设定上下限, 上下限考虑了科室的日需使用量、供应商的配货能力、季节变化等因素; (3) 利用采购平台与配送商实现订单、送货等流程的自动对接; (4) 科室护士长不用提交医疗用品采购申请, 由补货系统自动产生, 自动处理, 科室护士只负责签收, 工作复杂度大大降低。

(4) 物资代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库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仓储管理能力, 医院采购的物资直接存储在仓库中, 使用时由物流公司进行配送, 由此节省医院库房占地、减轻在仓储方面的费用。

(5) 可减少供应商到医院集中送货的堵塞状态, 提高医院车场及公共设施的利用率。

(6) 库房托管可以帮助医院处理繁杂琐碎的日常事务, 减少人力、财力投入, 帮助医院合理分配资源。

物资集中配送流程图, 见图2。物资集中配送收货入库流程图, 见图3。

5 第三方物流的潜在风险

第三方物流在具体操作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控制采购成本。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实际就是向外部企业购买物流服务。而所谓“购买”就是购买价格里一定会包括对方企业想要获得的利润, 这种利润可以是有形的经济利益, 也可以是无形的市场宣传, 这样做医院会在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的同时失去与外部供应商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 (2) 降低外包控制风险。外包常常会使医院失去对一些产品或服务的控制, 从而增加了医疗安全的不确定性, 采用物流外包形式一定要将物资的选择权和采购权掌握在医院手中, 这样不至于因丧失对外包的控制而影响整个医院医疗业务的发展; (3) 减少对外包的依赖。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医院的资金投资、效益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 但同时又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滋生自满情绪而让医院难以控制。

6 结语

医院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不仅会大大提高医院的诊疗效率、服务质量, 而且对提高医院未来竞争力产生极大影响。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的演变改变了医院传统的物流模式, 从而也带动了医院经营理念的转变, 使医院从原来的只注重装备及医疗水平, 而转为既要注重装备及医疗水平, 又要注重医院的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同时也改变了医院的管理方式、改进了对患者的服务。现代化医院物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模式应该以先进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 采用物流集成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供应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增加物资采购和使用环节的透明度、优化库存结构, 从而提升医院整体水平, 使医院能够在公立医院中独具良好的竞争地位。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院物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新旧模式分析, 提出在信息时代, 改变医院传统物流模式, 优化物流管理系统, 实施物流集成化管理模式是医院物流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降低医院成本, 提升医院整体竞争力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医院物资管理系统,物流集成化管理,高值耗材,低值耗材

参考文献

[1]刘伟, 张秀英, 王俏.浅谈医院物流管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10) :58-60.

[2]何媛, 薛迪.医院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与现状[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11) :77-79.

[3]邓国标, 肖文莉.中国医院物资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 2006, (12) :8-12.

[4]赵水长, 韩斌斌.试论医院物资供应流程的再造和重组[J].中国卫生经济, 2002, (5) :52-53.

[5]陈洁.医院医用物资物流管理成本分析及优化[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8) :43-44.

[6]王爱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评述[J].华南理工科学版, 2009, (2) :36-42.

[7]张淼.浅析医用耗材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3) :83-84.

[8]Etienne Poulin.Benchmarking hospital logistics process[J].CMA MANAGEMENT, 2003, (22) :21-23.

[9]吕建昆, 戴林亚, 李彬.现代物流管理在医院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5) :69-70.

集成化风险管理 篇9

以价值为导向的要素资源集成

供应商分类集成管理。供应商的细分标准应建立在企业的资源价值观上:创新增值价值;潜在需求价值;企业使命价值。以上三点, 是从价值的潜在面进行度量的,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 还需要对现实表现出的价值进行度量 (如销售贡献、利润贡献等) , 以根据现实与潜在价值的差距, 评估客户管理水平的高低, 明确客户管理的方向和侧重点。

供应商资源价值是产生于双方的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创造结果, 即价值链的集成效果。如果资源禀赋好, 但资源控制者信用度差, 就会形成两个优势资源的共同创造效率低, 因此, 信用也是评估供应商资源的一个重要维度。综上分析, 供应商的细分模型是建立在以价值度为核心的三维模型上, 三个维度分别为:价值度、贡献度、信用度, 每个维度具有不同的权重, 并包含若干细分标准 (变量) 。

根据Ei的得分以及评分所依据的分类维度和细分标准 (变量) , 将供应商聚集到不同的类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相似特点, 提供相似的管理和服务产品, 类似于营销中的消费者市场细分。

上述方法不同于消费者市场细分之处在于, 需通过管理手段, 提升供应商在各维度细分标准上的品质, 例如贡献度中的毛利贡献标准, 最终目的是优化供应商的结构。

下游客户的分类管理。下游客户的分类管理依旧可以采用上述的模型, 只是在该式中 (1) 、 (2) 、 (3) 分式中Vj、Cj、Pj所代表的内容不同。

以战略为导向的组织集成

组织集成是指通过“互补、互惠、互动”的协作机制, 将供应链中的各成员企业、组织形成为“目标一致、流程相衔、互惠互利、随着长期合作而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的商务活动共同体, 是要素资源掌控者形成要素资源协作活动的组织平台——集成化组织。

形成集成化的各成员组织之间, 不是依托于资本纽带, 而是依托于“目标链、流程链、利益链”实现集成, 其中流程链是整体功能实现的工具性保障。此项工作必须要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来实现, 建立共享的、标准化的、智能化的电子交易平台, 流程衔接就能得以实现。

进行集成化管理的流程并非是所有商务流程, 而是关键流程, 涉及到上、下游企业协作效益的主要流程。Lambert指出, 集成化供应链的关键流程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需求管理;订单功能管理;生产流程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产品发展与商业化管理;绩效管理等八大流程。八大核心商务流程, 企业需与上、下游客户形成流程设计上的对接, 并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平台上, 形成执行的对接。

集成化供应链对内外部资源的高效配置, 依托于成员企业计划目标集成管理的效力。如上文所述, 首先成员企业要建立共同的目标, 其次, 是在共同目标下, 形成供需计划的相互衔接。例如, 供应链中的联合库存管理, 其效率不仅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库存信息的可视化与分享机制, 关键是三方建立了计划的相互沟通与衔接, 只有这样, 才能既降低库存的成本, 同时又适应多变市场下的高保供率。

相互衔接的核心商务流程与目标计划, 辅助于电子商务平台, 即形成了集成化供应链集成组织中的各系统。系统的建立是组织集成的标志, 核心商务流程明确各系统的组成要素, 流程目标界定了系统的功能, 流程的结构明确了系统的结构。因此, 企业以每一个关键商务流程为基础, 构造集成化供应链中的系统。当然, 也可根据要素、结构与功能上的相似性, 形成合并系统。

以知识为导向的信息集成

知识集成与信息集成在过去是混淆的, 或者说, 传统的供应链实施的是信息的集成, 现代集成化供应链实施的是知识的集成。Joseph M.Firestone认为, 知识集成与信息集成区别首先在于“知识主张”, 知识主张形成信息向知识的初步转变。笔者的理解是, 所谓的知识主张, 形成于知识管理者发现某种信息具备对企业竞争力、创新力价值贡献潜力以及转换可能性。因此, 第二代的知识管理强调对知识的识别与筛选。

三层级知识管理模型 (T h e three-tier new KM model) 由Joseph M.Firestone建立, 该模型与集成化供应链其他三大集成模型共同运作, 辅以集成化信息系统, 则可从一般K M模型演变为知识集成化模型。邓洁等认为隐性知识很难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知识获取, 笔者认为这是基于对信息系统狭义化的不准确判断。信息系统不等于IT, 当企业之间的非IT形式的互相交流, 包括战略研讨会、互派管理人员等形式作为知识管理的政策和行为时, 那么广义的集成信息系统就能圆满地体现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集成与输出的支持功能。

以知识为导向的信息集成, 令企业从企业信息化升级为信息化企业;而基于信息集成的知识集成, 则推动企业从信息化企业升级为知识化企业。

以核心节点企业使命为导向的战略集成

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组织在战略目标、战略使命上与链主企业形成一致或趋同, 以保证在要素资源集成的基础上, 形成“共同目标、流程相衔、互惠互利”的集成化组织, 并在管理集成的推动下, 实现战略所需要的特定整体功能的提升。

集成化供应链的战略集成实施者一般为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企业 (链主) , 其一般为大型企业或集团性企业。战略集成可通过下列步骤进行构造。

首先, 建立链主企业内部组织与企业的战略集成。内部供应链战略集成, 是指链主内部各成员企业的战略与母公司战略保持一致性, 服从于母公司战略。内部战略集成往往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建设得以实现。

在链主企业内部战略集成建立后, 战略集成由内而外, 向上、下游伙伴企业延伸。外部战略集成的目的在于形成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等外部成员企业与 (核心节点) 企业之间战略趋近, 价值观趋同。外部战略集成通过文化渗透和协作杠杆的实施得以完成。文化渗透是与知识管理有关的一种策略, 通过对企业价值观、参观学习、双方沟通会等形式, 不断地向成员企业灌输本企业的价值观, 宣讲本企业的战略思想, 并借助于内部战略集成后所形成的强大合力, 推动成员企业在认识上和心理上形成认同感, 并产生趋同效应。与此同时, 还需要借助于实际工作中与外部的协作行为 (协作杠杆) , 处处体现企业的战略和价值观, 对战略趋同下的协作行为、对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协作行为要加以合作优惠条件上的鼓励, 帮助成员企业从实际行为中体会、感受。

集成化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篇10

一、传统考勤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

传统考勤管理包括职工考勤统计、病事假、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等各种请假管理。职工考勤一直由部门进行管理, 每月职工所在部门报送纸介质考勤统计表, 上报人力资源部。由于不同部门掌握考勤管理标准不统一, 管理过程执行不严格, 导致职工工作秩序较为松懈, 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职工病事假、年休假等请假需持纸介质请假单, 经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院分管领导逐级审批, 签批过程长, 容易扑空, 效率低下, 形式落伍。人力资源部根据职工纸介质请假单进行全院职工请假信息汇总, 工作量大, 效率低。每月进行全员月度考勤汇总时, 数据不统一, 重复工作较多。职工请假数据分散, 统计方式落后, 缺乏统一平台进行查询, 职工请假历史数据缺失, 导致职工请假审批工作缺乏数据支撑, 管理效率底下, 难以为领导层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二、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

1.技术成熟性和先进性的结合。系统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采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主流技术, 选用技术成熟的产品。

2.实用性和灵活性。系统具有灵活的可配置性, 适应同其它软件接口的变化, 适应精度和有效时限的变化, 适应业务流程的变化或改进。

3.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在未来要易于扩展、修改模块、增加新的功能以及重组系统。系统建立应遵循易于维护的原则, 在设计开发时, 充分考虑其维护的难易程度。

4.安全可靠性。系统技术和数据库设计要保证企业的信息不受损害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特别要关数据保密性, 可以采用加密手段。

5.可操作性。在操作方面要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尽量减少人工处理, 录入数据要实现一次录入后全系统共用, 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查询数据要方便、快捷。

三、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集成化的考勤系统管理。系统包括职工请假管理系统、出差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 并对三个系统进行集成, 实现了职工请假、出差等与日常打卡考勤信息的完整流程的一体化管理系统。

2.针对以上的集成化考勤管理全过程分析, 根据企业管理需要, 设计考勤管理各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实现方式。 (1) 基础数据。一是职工请假数据维护。包括职工参加工作时间、加入本单位时间, 实现人员信息的增、删、改、查、批量导入等功能;二是请假时间维护, 实现年度内正常工作时间、节、假日休假时间数据的设置及维护功能;三是各级审批权限设置。 (2) 职工请假系统。涵盖了病假、事假、婚假、丧假、年休假、探亲假、产假、陪产假等各类假期, 通过设置各类假期休假时间、休假天数及相应审批人级别, 流程完整, 界面清晰, 方便职工操作, 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系统设有休假信息抄送功能, 方便相关人员阅知。 (3) 职工考勤系统。设置GPS自动校时功能, 考勤时间自动与北京标准时间校对, 保证考勤信息的准确性。考勤系统通过职工考勤卡, 设置职工考勤打卡终端设备权限。通过设置职工打卡班次, 规定正常考勤时间范围, 进行旷工、迟到、早退、加班信息的判断。考勤打卡终端采集职工打卡数据, 汇总后形成职工考勤数据。 (4) 出差管理系统。职工填写出差申请, 相关负责人审批后, 数据进入考勤系统。出差申请需事前申报, 如事前不能及时申报, 可事后进行考勤异常补报。 (5) 考勤数据查询。考勤一体化系统设在企业内部门户网站综合管理平台上, 为部门负责人及考勤管理员开通了部门职工考勤信息查询、分析功能, 为所有职工开通了职工考勤信息自助查询功能, 有助于部门、职工了解相关考勤信息, 及时进行考勤信息调整。 (6) 报表生成功能。考勤管理具有数据汇总和分析功能。针对部门界面及企业界面:实现以部门为统计单位的职工月度考勤统计表、月度加班统计表、带有具体打卡时间统计表、职工各类请假信息统计表。

四、信息系统的实施效益

1.形象推动。考勤系统实施后, 为实现企业考勤管理标准化、严格化, 对严肃工作秩序, 规范企业管理,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降低成本。考勤系统利用信息化平台, 实现了考勤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由手工操作转为无纸化办公, 有利于管理成本的降低。

3.提高效率。职工利用网络管理平台提交请假申请, 各级管理人员利用网络管理平台随时审批, 不受工作地点限制,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数据支持。考勤系统自动生成职工已经请假信息, 为职工再次提出请假申请及各级管理人员审批时提供准确、清晰的数据支持。

5.数据汇总。考勤系统实现考勤数据的自动汇总功能, 能够直接生成考勤报表, 涵盖出勤信息、休假信息、缺勤等异常信息, 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集成化风险管理 篇11

信息化手段已经成为了开展档案集成管理以及集成服务的大方向,同时也是目前企业开展数字档案建设的目标。通过探讨信息技术对于解决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和考量。

对于规范管理的企业来说,其内部档案具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企业档案具有记录性,也就是对本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翔实的记录;其次就是档案的资源属性,当企业的档案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就能够具有信息库的功能,这种功能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总结经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很多企业开始了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开始具备高效、综合性利用等创新的形式,这种趋势能够充分的发挥企业档案的功能,为企业档案管理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一、企业档案集成管理以及集成服务概念的出现

所谓企业档案的集成管理和集成服务,依托于当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从而能够满足于客户对于企业高效管理以及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它作为一种集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系统性工作,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对现存的档案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这种趋势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规范化的现状而逐渐明确的,企业档案集成管理以及集成服务对于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作用。

二、基于信息化技术下的企业档案集成管理

1、前端文件掌控力度加强

对于前端文件的掌控,企业内部的档案系统基于全局考虑,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无缝对接,资源接口实现共享,这就有利于相关档案文件的规范整理和归档,便于企业未来对于信息的内部索取,同时这种共享性质的操作模式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以前重复工作的繁杂行,使得档案文件更加便于利用,同时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取档案信息中的有用信息,从而最大限度的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使档案真正成为一种企业资源。

2、强化档案文件的全过程管理

當前各企业的档案都汇总于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内,在档案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档案信息的丢失和遗漏。所以说,要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系统代码进行开源分享,制定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使得档案系统实现收集、保管、利用和存档全过程的无缝对接。

3、推动档案及相关文件的电子化转换工作

根据时代发展需要,逐步开展档案电子化的转换工作。只把需要永久保存的纸质档案进行备份,其余大部分档案实现电子化保存,有效的减少纸质档案的保存空间,减少空间占用。对所接收的各类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加工、目录和全文挂接、鉴定、检索、统计等操作,使无序信息有序化,并利用优化设备、加强管理控制、异地备份等安全策略,实现对数字档案长久安全保存。

4、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模式

在实现了档案电子化之后,企业应该有针对性的逐步开展档案管理方面的信息化进程,包括档案收集、保存、搜索与查询等工作,创新工作形式,对于电子档案实现深度挖掘和利用。

三、通过数据挖掘提升企业档案的集成服务水平

所谓数据挖掘,也就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所需的信息的工作流程。通过对企业电子档案进行处理,发现档案中的有用信息,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加以分析和利用,不断提升档案的附加价值,体现档案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

1、辅助决策

通过对企业档案实施数据挖掘,可以为领导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辅助信息,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方面展示出有效的数字和信息,帮助领导进行决策制定,不断提升企业自身所具备的价值。

2、确定集成服务类型,提供专业化集成服务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统计各类档案利用情况及利用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职能用户、不同专业用户、不同级别用户利用需求,挖掘用户潜在利用需求,了解用户最关注、最常用的利用内容、最习惯的利用方式,为企业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服务类型。通过建立专题和特色数据库,为企业各部门开展信息订制服务,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深度、广度和高度以满足使用部门的个性化需求等.从传统的收管用向信息网络收管用的整合,从“到我机构、用我资源”的被动服务向“虚拟机构、知识资源”的集成服务方向转型.档案信息服务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将面向问题的服务流程、服务知识、服务方法和服务规范进行封装存储,避免重复建设和提高效率也是档案信息服务应当重视的环节.

在形成完善的电子档案体系后,相关档案文件就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相较于之前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更加具有效率,能够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对档案信息进行挖掘,从而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于档案信息的不同种类需求,

3、有助于实现动态的服务绩效考评

档案信息能够有效的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并通过科学化的分析,为客户提供多方位、多重纬度的动态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绩效考评标准,为企业分析投入产出比、合理配置资源等工作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依据。

四、结语

集成化风险管理 篇12

1 MRP Ⅱ、TOC 与 JIT 三者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1 MRP Ⅱ的优势与劣势

MRPⅡ的优势是其往往反映的是中期计划能力,该计划能够促进企业采用非常周密的集中型计划来配置资源和合理安排生产加工活动,以充分适应生产中各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MRPⅡ的劣势是MRPⅡ需提前设定好,但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极有可能导致计划与实际状况不符,以至于企业库存量持续增加。并且,在企业生产与输出方面往往采用整体系统批量输入法,不分批加工或者批量运转,影响订单的流动时间。此项管理的约束力一旦变弱,就会导致相关生产计划不能有效完成且物料方面的各类需求也与企业实际产生矛盾。MRPⅡ能给各个工序安排相应的计划,并且均严格依据所制订的相关计划展开生产,各个细节之间不能互相协调,工序之间的关联性差,导致产量不均衡,制品库存量增加以及各方面需求及企业的生产运行不协调。MRPⅡ通常不会在编制相关计划时考虑后期对生产方面的控制,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滞后性。MRPⅡ通常是逐层施以物料清单,并且给各个层面的零组件生成1年计划,并细分为关于物料各方面需求的计划及采购计划、作业加工计划等各个方面,由于误差的存在,往往会造成生成的对应作业计划与现实情况相脱节。另外,对某些不能确保计划完成的产品施以相应分解及计算是没有意义的,在展开计划调节时问题通常是自下而上逐层反馈,全部计划均是自上向下进行安排,这导致生产计划抗干扰能力较弱。MRPⅡ采用周 / 天为主要运行单位,因此不能即刻反映各周 / 天所发生的相关变化,以至于底层的相关功能偏低。

1.2 TOC 的优势与劣势

TOC的优势在于能够正视瓶颈所存在的问题,且能有效运用瓶颈区分瓶颈计划调度与非瓶颈计划调度。此项管理计划不需要预设提前时间,提前时间呈现为对应编制计划的最终结果。综合这两类方式的优势,承认能力不平衡方面的绝对性,确保生产物流平衡及生产节奏的统一。此管理方式将计划及控制集于一身,编制计划时就已充分考虑现场控制方面的具体情况,提前计划后期生产环境的控制方面所呈现的困难,有效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计划执行过程经由瓶颈及瓶颈之间的有机配合,若瓶颈出现一定程度的漂移现象,整个系统便会重新判断新型瓶颈,并且依据新型瓶颈再次构建新物流平衡系统,进而呈现有效的控制及制约计划的最终目的,达到计划及控制的统一。

TOC的劣势在于瓶颈漂移给生产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若辨识存在滞后或误差等各个细节问题则会影响到后续各方面工作的展开。并且,该管理计划只强调短时间内的最优化,不能辅助长时间战略性决策。

1.3 JIT 的优势与劣势

JIT的优势在于JIT能够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关注清除所有形式的浪费,以零库存为目标,使企业的资源达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该管理方式的缺点则在于其关于中长期的计划性偏低,各个细节工序计划执行中没有总体计划指导,往往是盲目跟进或被动顺应后期的各个工序,造成总体环节加工状况总是时好时坏,并且在生产控制方面总是被动跟进。JIT计划定制源头或控制点只是关于交货点方面,没有将整个系统的关键置于瓶颈位置,以至于各部门哄抢系统中的各类资源,而那些有效资源却没有用于需要进行改进的环节。

2 生产计划管理及控制模型的运作逻辑

2.1 基于瓶颈 MPS Ⅱ /MRP 制定逻辑

该模型以系统的具体化瓶颈为主要基准,瓶颈产能或瓶颈产销率最大为最终目的。能够运用瓶颈能力方面的限制,根据瓶颈单位之间产销率来调节对应订单负荷以获得MPSⅡ。经过瓶颈调节获得对应的MPSⅡ能确保总体生产系统的负荷科学有效且与具体生产状况吻合,最终有效结合生产时间及流程,促使MRP具备更高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该逻辑能够促使负荷或能力呈现平衡,瓶颈产能限制作为主要依据展开负荷合理修正,更为简单实用;并且,此逻辑的负荷及能力之间的平衡只是紧抓瓶颈设备,这也更具操作性及层次性;在物料需求计划方面充分运用物料需求规划优势,获得科学有效的物料需求。

2.2 基于 TOC 作业计划及调度

通常运用TOC进行调度是将生产网络合理分为瓶颈调度与非瓶颈调度,瓶颈调度之后才是非瓶颈调度,这也充分体现了调度的层次性。非瓶颈资源属于相关能力冗余的资源,却不可以进行额外生产,只是依据瓶颈节奏展开受控生产。通常在瓶颈之前的对应非瓶颈就是依据瓶颈各方面需求施以适当的生产,在瓶颈之后相关非瓶颈只能接受瓶颈生产中的有限物料,从而展开生产。非瓶颈资源方面需要施以加工的作业并不饱满,而且订单竞争资源也不严重,所以非瓶颈现场调度或派工极为复杂。通常运用较为简单的“先到先服务”“优先派工”的原则,这样能完成非瓶颈调度作业。总体来讲,整个生产调度的关键是瓶颈方面的调度,不过瓶颈位置操作是有限的,这也就降低了相关调度区域维数问题的出现,充分减少了调度的工作量,促使利用复杂化最优调度算法提升可行性。

2.3 基于瓶颈 JIT 计划的执行及控制

2.3.1 看板换为绳子

绳子对于瓶颈环节之前的各个细节工序依据拉动方法倒传生产方面所下的指令,瓶颈之后的各个工序依据推进方法顺传生产指令,经过推拉结合施以准时且适应的生产,以确保生产均衡化、统一化。该方式是充分综合推拉方面的优势,更具张力及柔性。且实用性较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还能促使各个工序之间更具协调及控制性,减少企业库存。

2.3.2 零库存换为缓冲区域

目前国内企业很难呈现零库存,缓冲是顺应JIT在本土的各方面需求。缓冲及传统式安全库存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安全库存往往是只给每台设备呈现不闲置而设置的,没有充分考虑订单可否准时完成。缓冲是针对瓶颈环节的,是在前期添加了相关裕度以确保订单能准时完成而设置的。缓冲是可以受控的,并且允许库存及等待。

上一篇:智能公交站牌下一篇:零余额账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