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余额账户管理

2024-10-25

零余额账户管理(共6篇)

零余额账户管理 篇1

零余额账户的开立使所有预算资金得以集中控制在国库单一账户, 从而克服因资金分散、重复设置账户而导致预算资金大量滞留在预算单位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弊端, 对于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预防和治理腐败,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就实地业务检查情况而言, 目前零余额账户运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亟待关注。

一、基本情况

阿勒泰地区下辖6县1市, 于2003年底在青河县、富蕴县和地区率先启动国库单一账户试点工作, 其他各县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相继于2005年底前基本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转轨和设立工作, 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截止2013年末, 阿勒泰地区开立零余额账户的金融机构有24家, 参与改革的各级预算单位从2011年的860家增至1 375家, 其中地区本级139家, 县级单位874家, 乡级362家, 改革范围地区及县市达100%, 乡级达99%。开设零余额账户997户, 全辖办理集中支付业务10.9万笔, 占财政支出业务总量的89%, 其中授权支付7万笔, 直接支付3.9万笔, 支出规模达133.52亿元, 较2005年增加业务量6.24万笔, 金额77.59亿元。

集中支付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一是积极协助财政部门推进公务卡改革, 地区本级所有预算单位全面启用公务卡, 使得集中支付改革资金范围及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与财政部门联合起草了《阿勒泰地区乡镇财政集中收付工作指导意见》, 在2010年选取了阿勒泰市及哈巴河县进行试点的基础上, 2011年在阿勒泰辖区乡级政府推广改革, 使乡级改革单位总数达254家, 改革范围达95.28%, 有力地促进了乡镇财政改革工作的规范开展。三是规范了集中支付代理资格管理。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地方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认定有关事项的通知》, 对辖内4家机构提出的代理申请召开专家评审会, 认真审核资料、提交初步意见, 对3家符合条件和1家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机构均进行了批复, 进一步规范集中支付代理资格的管理。四是加大对集中支付代理业务的检查力度, 机构覆盖率达100%, 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 促进代理业务的规范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支付方式选择标准不统一, 直接支付比例较低。

检查发现, 部分预算单位在对列入范围内的项目提交用款计划申请时不愿采用直接支付的方式, 而财政部门在审核用款计划时也未完全按照办法规定进行审核, 放任预算单位的不合规行为, 导致财政资金采用直接支付方式的比例较低。

(二) 存在违规大额提现现象。

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文件规定, 各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将被设置为该单位基本账户, 因此一些如差旅费等零星支出也相应将从该账户提取现金。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预算单位可以在财政批准的用款额度内办理转账、提取现金等结算业务。部分预算单位为用款方便、减少麻烦, 将额度内的资金一次性提现。

(三) 存在零余额账户余额不为零的现象。

通过现场检查, 集中支付业务总体情况处理良好, 财政零余额账户余额不为零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序的纠正, 但仍不彻底。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上级对口管理部门的补助收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往来款、信息有误单位支付退票等原因, 以及个别代理机构集中支付退款业务处理欠规范, 导致零余额账户余额的“非零”存在。

个别代理行受系统功能限制, 前后台协调性较差, 如由于收款人信息有误导致资金退回原付款人账户, 但前台人员不能及时发现, 只能等后台通知后处理, 而基层财政部门为了简化支付流程, 授意或持默许态度, 使得账户余额不为零的现象仍然存在, 造成拨款退回业务资金到位不及时、凭证延压、财政部门新的支付指令额度不足等现象。

(四) 人民银行账户管理与国库缺乏信息共享。

零余额账户在改革初期定为专用账户, 后期在使用过程中考虑到单位发工资等实际需要, 又改为基本账户。对财政及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开立由账户管理部门审核, 审核的条件之一是当地财政的意见, 但作为预算资金管理者之一的国库部门却没有参与权, 只能通过对集中支付代理行的现场检查了解情况, 账户管理与国库监管存在不匹配现象, 加大了国库部门对单一账户体系的管理难度。

(五) 财政与国库缺少一个完整的信息共享网络系统。

财政与人民银行国库之间信息传递及核对困难, 日常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额度较为滞后, 零余额账户划款凭证和授权额度不能同步, 影响业务处理效率。这已经成为制约人民银行国库集中支付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六) 对零余额账户缺乏监管合力。

虽然财政部门与国库部门自上而下联合制定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 各省市也制定了《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管理规定》等制度, 但指导意见中只有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每项业务操作流程和各有关单位、部门的职责权限作了系统性规范, 缺乏检查办法、违规业务的定性条款及处罚条款。因此, 拨款退回延压资金、违规大额提现、零余额账户余额的“非零”存在等问题没有处罚依据, 只能按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支付结算管理办法》等金融法规制度勉强执行。

三、对策建议

(一) 加强财政监管力度,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 加大直接支付比例。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操作规程, 按照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要求, 对纳入财政直接支付范围的项目要求预算单位提供项目或购买商品服务的合同、协议、收款方等业务资料, 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 严格审核国库集中支付额度, 对财政部门提供的预算单位额度, 对照年初财政预算计划逐笔核对, 坚决杜绝一切超预算支出。

(二) 国库部门参与财政账户开立的准许环节, 进一步完善代理银行业务工作。

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代理银行资格标准, 选择服务能力强、质量高、成本低、信誉好、风险低的银行作为代理银行, 适当增加代理网点数量, 以方便预算单位办理业务。在如何简化操作流程, 减少繁琐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 控制风险上下工夫, 为财政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促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 加强财会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风险意识和从业水平。

通过业务集中培训和警示教育等方式, 组织从业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系统学习, 全面了解财政业务知识, 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规范财务内控操作, 做到照章办事、依法操作, 把零余额账户业务做细、做实、做好。

(四) 财政、国库及代理行应加强沟通, 确保零余额。

严格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清算办法》及《代理财政资金支付清算协议》有关规定, 积极整改, 规范退款业务处理程序。同时, 建议商业银行完善各自系统, 限制零余额账户余额性质, 禁止贷方余额的出现, 以确保财政零余额账户每日余额为零。

(五) 尽快将财政集中支付纳入人民银行国库信息处理系统 (TIPS) 系统的推广进程。

TIPS自2010年运行以来, 减少了各级财税库银机纳税企业的差错及重复劳动。横向联网的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 对下级部门加强此项工作的考核力度, 早日摆脱繁杂的手工劳动, 提高核算准确性及财政资金利用率, 建立和完善跨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横向联网, 实现财政、国库等相关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做到数据一次录入, 多次利用, 减少各部门间的重复工作, 完善现有软件系统并拓宽业务范围, 使国库核算系统更加满足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需求。

(六) 完善相关监督检查处罚制度。

财库应联合行文完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清算办法, 强化监督检查。成立财库联合检查组, 对地方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监督, 使财库全面掌握整个业务开展情况, 纠正业务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逐步扩展监管范围, 随时对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开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防止预算单位利用集中支付将财政资金变相转移到其他账户上, 确保财政资金能够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账户, 保证国库资金安全、高效运转, 为地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创造绿色环境。

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内部控制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内部控制

一、相关概述

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也日渐推广,其改革的核心是逐步建立并完善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制度体系,以此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而与政府财政资金改革相适应的则是要逐步建立并推广零余额账户制度。从我国政府财政资金改革的实践来看,我国财政国库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就是以国库单一资金账户作为建立和完善的基础,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政府财政资金收缴支付的最主要形式。在这一制度之下,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部门通过编制预算并报财政部门审核,设置零余额账户并最终依靠该零余额账户来实现政府财政资金的授权支付使用等。

设置零余额账户,可以使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改善,可以实现在单一国库账户之下统一集中管理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并且有效解决过去因为账户设置比较分散、账户设置重复等问题造成的大量政府财政资金长期滞留,预算单位、政府财政资金在收支方面没有及时的信息反馈,财政资金账户和财政资金活动缺乏充足的透明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被截留、挪用、挤压、占用等诸多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对政府财政资金的科学管理,保障财政资金的科学规范使用,强化财政监督,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各种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零余额账户制度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政府部门在推广使用零余额账户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急需得到改进和解决,通过对零余额账户制度的及时改进和监管,强化财政监督,明确责任。总之,实施零余额账户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加强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营效能,保护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首先,缺少先进技术对国库管理改革的支持。目前政府部门在技术支撑上仍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此来满足国家对政府财政资金管理改革的需要。要想顺利实现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而现行的信息系统在信息支撑上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操作系统相对较慢,有必要按照国库改革的需要和步伐,提升相关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对政府财政资金改革的技术支持。

其次,公务卡尚未完全推广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政府公务卡消费,对于有效构建政府资金科学规范使用的氛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公务卡虽已经试点,但是使用范围相对较窄,使用环境尚不完善,使用也不够规范,这极大地制约了政府公务卡的使用效率。而且,政府公务卡都用于金额较大的公务消费,政府部门的零星开支一般都不使用公务卡。因此,公务卡消费难以有效管理这类零星开支,对于政府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科学使用是一个漏洞。

最后,国库资金使用不够规范透明,财政预算管理范围需进一步扩展。一般情况下,政府在会计预算的核对范围上常常局限于政府直接拨款,范围相对较小,难以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金的全部运作状况和运作结果。财政机构的会计预算管理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对政府会计预算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的投资也不再拘泥于直接投资的单一形式,而是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控股等新形式,这些新形式的出现都对政府会计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国库资金体制的改革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

三、完善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管理的建议

要进一步实现对零余额账户的科学化管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不仅要求财政、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进一步统一认识、转变管理、强化重视并密切协作,更需要从制度上加快相关技术、政策法规及国库资金使用方法、预算编制方法等的建立和完善,从各个方面强化零余额账户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事业单位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利条件和支撑。

首先,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强化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力度。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政府财政资金,要切实将财政资金的安全作为国库资金管理的中心内容和核心工作。财政资金支付中心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作,维护政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明确财政资金支付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将制度落实到日常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明确并细化责任,合理安排相关管理岗位,严格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审核和支付程序并进一步加强票据、印鉴等相关凭证的使用规范,积极构建规范科学合理、健康有序、相互制约、监督制衡的政府财政资金管理的工作环境。通过实时监控财政资金的授权支付及时发现问题,如明确支付银行严格预算单位现金的提取时间和数量,发现问题及时制止。通过强制推行公务卡,建立政府消费公务卡制度,进一步减少预算单位现金提取数量,强化政府资金使用的约束力。

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联网。通过试点并积极推广政府财政资金改革和零余额账户制度,政府财政部门、代理银行以及各相关预算单位在资金的往来上越来越频繁,金额和次数也越来越大,这对信息的核算、复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实现财政、国库及银行之间的横向信息联网,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有效管理。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切实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缩短中间环节和时间,实现一次录入相关财政资金数据就可实现多方共同享用数据资源,既能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又可以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及使用效益,做到对国库资金的有效监管。同时,积极构建包含代理银行、财政部门、各预算单位在内的综合化财政资金信息处理平台,实现在平台上编制资金数量、审批资金、报送资金等工作,及时完成资金审核、资金支付、资金清算及信息反馈等,通过资金信息的多渠道采集和分析反馈,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实时监管。

再次,进一步推进对预算部门的预算监督。财政部门应当依法积极行使会计预算管理职能,依据会计法要求,明确各级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职能,认真管理、监督会计预算工作,以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财政部门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实施会计预算监管不仅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力,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如果财政部门不能有效实施会计预算监管,无法实现对会计的监督管理,就会造成渎职失职现象发生,理应承担法律责任。管理政府资金的支出、组织并确保财政资金收入,以此完善政府经济调控是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会计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的重要意义,更不能忽视对会计预算工作的管理。

最后,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制度。财政部门应当提高对会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监管意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做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树立服务理念,提高监管效率。财政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应强化预算编制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监管体制的管理并加强约束财政收支,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以此明确预算管理的核心地位。做到积极落实预算管理体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将任务明确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积极监督预算编制后的执行情况,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以此减少财政资金的闲置浪费情况。

零余额账户管理 篇3

事业单位会计围绕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进行核算与监督, 而预算的执行离不开财政的拨款和对财政拨款的使用。在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 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拨款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财政直接支付不通过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直接将款项拨给商品、劳务供应商或其他收款对象。财政授权支付先将款项拨入事业单位的零余额账户, 然后取款支付或转账支付。也就是说, 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拨款仅涉及一个银行账户――零余额账户。因此, 零余额账户与该账户对应的会计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笔者在事业单位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对零余额账户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很容易产生混淆。本文将辨析这两个概念, 然后探讨二者的关系, 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货币资金属性以及掌握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的授权支付方式。

二、零余额账户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概念阐述

1. 零余额账户的概念

在2009年发布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零余额账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后文称《通知》) 中, 给出了零余额账户的定义, “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经财政部门批准, 在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和非税收入收缴代理银行开立的, 用于办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银行结算账户。”这里的零余额账户涵盖了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财政汇缴零余额账户三类。具体针对事业单位而言, 零余额账户是财政部门为其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并与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进行支付清算的银行账户。该账户可办理转账、汇兑、委托收款和提取现金等支付结算业务。正如其名称, 该银行账户平时并无实存资金 (即零余额) , 在实际使用授权支付额度时, 由代理银行打入资金, 再由事业单位取出或转账付款使用, 使用之后账户再次变成零余额。

2.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概念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是指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财政部门授权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额度。《通知》中指出“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具有与人民币存款相同的支付结算功能”, 2012年12月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归为货币资金项目。这是因为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财政部门将一部分支付资金的权利授给事业单位。授权的方式为对事业单位于月末申报的次月需使用的授权支付用款计划 (即额度) 进行批复。也就是说, 事业单位获得的授权支付用款计划便是财政部门批准的用款权利。这种用款权利给予了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范围内随时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零余额账户获得拨款的权利。因此,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种即时性的用款权利使其具有货币资金的性质。

三、零余额账户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关系

零余额账户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都是财政授权支付的产物, 通过授权支付产生关联。财政部门为提高管理效率, 将日常频繁发生以及涉及金额较小业务的开具支付令的权利授予事业单位, 将付款的义务转移给事业单位的代理银行。当事业单位获得在一定额度内开具支付令的权利时, 便确认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当事业单位实际开具支付令由代理银行付款时, 便应用到零余额账户。

向单位零余额账户存入资金反而引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减少, 从这点来看,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仅从支付角度体现其货币资金的特点。一般的货币资金科目, 如“银行存款”在资金收支两方面均体现了其货币资金的特点, 即向银行账户存入资金, “银行存款”科目余额增加;从银行账户取出资金, “银行存款”科目余额减少。之所以存在这种区别, 是因为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和资金上缴财政是相分离的两个过程, 即向零余额账户存入资金的目的便是取出使用、完成财政资金的授权支付过程;而代收的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一般应于收到当日便上缴财政国库户或财政专户, 不通过零余额账户。

零余额账户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这种因使用而减少的关系, 同时体现在财政授权支付流程的账务处理上。当财政部门下达授权支付额度时, 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当事业单位实际使用授权支付额度, 亦即使用零余额账户支付款项时, 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 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 本文明确了零余额账户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分别是事业单位在财政授权支付过程中涉及的银行账户和获得的用款权利。而零余额账户作为一种只支不存的账户, 其账户的额度内自由使用引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减少, 从而在支付方面体现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货币资金属性。

摘要:本文辨析了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概念, 阐述了二者存在向单位零余额账户存入资金而引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减少的关系, 明确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在支付方面的货币资金属性。

零余额账户管理 篇4

一、事业单位零余额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的差异性概念及原因

事业单位零余额支用额度是为了适应国家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 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和监控的改革, 它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类新增的会计科目。是指在财务会计的计算年度内, 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的支出总额, 它有严格的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也有明确的流程及支出程序。

事业单位零余额账面支出的概念则是指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度规定下, 以权责发生会计核算制为基准, 进行全年各项的单位财政付现支出及非付现支出。

事业单位零余额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在其概念区分之下, 产生差异的原因比较复杂, 这主要是由于会计计算的录入口径不统一, 而使两者呈现出差异性和不一致性。另外, 还有一些影响因素, 诸如:各种财务计提基金、跨年的应收应付会计款项等, 这些因素都在具体财务会计操作上出现差异, 因此, 这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需要加以考虑和参考。

二、国家财政改革背景下的零余额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分析意义

由于国家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种相关财政制度及政策的出台和制订, 诸如一些《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 各行政事业单位都已经逐步实施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以单位部门或系统的零余额账户用款进行相关规定的调整, 以实施财政改革制度下的内部控制与监管。

1、首先, 它是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控制管理和资金效益提升的需求

由于我国国家财政支付体系的改革, 财政部门加大了财务监管力度并以预算用款额度的形式进行下发拨付, 这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在财政拨付范围之内。同时, 为了避免基金计提和应收应付款项等非付现成本的存在影响, 需要事业单位从预算会计编制的环节就加以充分考虑, 要将这些非付现的成本支出与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相结合, 在对事业年度预算进行总体控制的前提下, 分析非付现成本支出的比例和额度, 减少并杜绝非付现成本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沉淀和累积, 扭转虚空的支出额度, 提升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的合理编制, 增强单位资金的利用率。

2、其次, 它是事业单位财务决算和会计受托责任的需要

事业单位在新的国家财政制度改革形势下, 其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年度财务决算的考核内容, 也是重点控制指标之一, 事业单位必须向上级财政部门详细上报财务支出情况, 要在国家财政部门下拨的财政资金范畴内, 列举当年预算额度的具体年度申领和支出使用、余额等内容, 要使年度支出与支用额度相符, 并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说明, 只有这种客观的单位资金财务决算情况, 才能为事业单位向国家财政部门解脱其会计受托责任提供依据。

三、旧有单位零余额账户支出差异的分析思维及其制约性分析

旧有的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出差异性分析, 是要以年度总支出为计算依据, 并以单位年度内发生的各项特殊业务事项为内容, 进行账面的调整, 使总的账面支出要体现出当年度内单位的实际支用额度。

旧有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出差异的分析思维, 是一种逆向的逻辑性思维, 它在年度单位内业务类型较为单一的情况下, 还稍显简便和易于操作, 但是在年度单位内业务类型较为繁琐、资金渠道较为多元的情势下, 就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财务工作经验, 要用逆向的思维方式, 在熟知单位的各项业务的前提下, 进行繁复的推理和逆向思维, 这种旧有的方式极易导致财务会计账面上的重复或遗漏, 造成账面支出与支用额度不相符, 导致错误的判断。

四、基于会计恒等式原理的事业单位账户支出差异思维分析

在财务会计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之下, 它通过借与贷的平衡, 进行各种会计业务的核算, 这种会计恒等式的财务原理也能够应用到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的分析中, 从旧有的逆向逻辑性思维转化顺式的、更为简便的支出差异分析, 具体阐述如下:

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知, 三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进行变换与调整, 表述为:1:资产+支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该式1中体现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内容, 首先, 为了分析的需要, 将年初科目余额套入式1中, 即得:资产类科目年初数+支出类科目年初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收入类科目年初数。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 当年度的会计收入、支出类科目要进行年终结余, 事业单位的所有者权益相应进行调整, 支出类科目则要进行年终清零, 因此, 上式1又可简化为式2:资产类科目年初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

其次, 年末科目余额也可以套入式1, 即得年末实际账面收入和支出科目, 简化为式3:资产类科目年末数+全年账面支出=负债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末数 (不含当年事业结余) +全年账面收入。

将上述3和2相减, 即得式4: (资产类科目年末数) -资产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支出= (负债类科目年末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 + (权益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收入。

鉴于将年末零余额账户清零的考虑, 可以把财政应返还额度从资产类科目中分离, 转变为式5: (财政应返还额度年末数-财政应返还额度年初数) + (其他资产类科目年末数-其他资产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支出= (负债类接上年末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 + (权益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收入。

另外, 还有式6:零余额账户年末剩余额度-零余额账户年初剩余额度=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将式6加以变形, 即可得式7:财政应返还额度年末数-财政应返还额度年初数=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

再将式5和7进行合并分析, 得出式8: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 (其他资产类科目年末数-其他资产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支出= (负债类科目年末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 + (权益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收入。

由此可得出我们最终的结论:账面支出与当年额度支出的差异值=年度内负债净增数额+年度内所有者权益净增数额 (不含当年事业结余) +全年非财政性资金收入-年度内资产净增数额 (不含财政应返还额度) 。

参考文献

[1]王美荣, 常若龙.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行政单位零余额账户的核算[J].财会月刊.2011 (23)

[2]李德永.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如何记账[J].财会月刊.2010 (25)

[3]韩琳.关于零余额账户支付差异的处理方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 (12)

零余额账户管理 篇5

一、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的概念及原因

现阶段国家加强了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与控制, 这也是改革的潮流趋势, 所以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支用额度在国家的支付制度改革中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它也是资产类政策制度中新出现的会计核算内容之一, 零余额账户的支用额度属于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 是在年度时期内事业单位在这一账户中的支付总数, 对于这种支用额度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 在应用程序以及支出流程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而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中账面支出的管理则需要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规定来进行操作, 明确其中的权责分配, 对事业单位中每年产生的各种财政方面的支出进行集中的管理。由此可见, 零余额账户的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在其各自的概念中就存在差异, 而造成这种差异产生的因素则较为复杂, 会计计算的录入口径的区别是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且, 财务计提基金等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都会出现不一致的地方, 是构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的分析意义

在国家财政改革不断深人的大背景下, 国家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支出的监控力度不断加大, 分析零余额账户当年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的差异在单位的预决算管理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个方面, 对这种差异的分析可以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更加深入, 对于其中财政性质的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一种内在要求的提升。在现阶段的国库支付系统的运行之中, 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都会从财政部门以用款额度的形式进行拨款, 而且, 财政部门对拨款单位的预算执行程度也会进行一定的考核监督, 对于零余额账户的支用额度会进行一个具体全面的了解和关注, 在基金计提以及非付现成本等状况的发生, 在实际的单位工作中, 可能会发生账面支出超额的情况, 与支用额度之间存在差异, 并且这种差异会随着时间逐渐累积, 属于一种预算资源的占用, 对于预算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阻碍。另一方面, 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的原因分析还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反应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状况、达成会计受托责任的一种实际需求。

三、传统的差异分析的思维及其不足

传统的差异分析思路是从当年的账面支出着手, 就整个会计年度内的各类具体事项进行分析, 剔除计入当年损益但不耗用当年额度的支出。这里所说的被剔除的支出主要有非财政支出、基金等等, 在这一基础上与当年产生的额度支出, 这一支出是不计人损益的情况下得来的, 最后, 就可以得到事业单位当年所产生的账面支出调节为支用额度相一致的结果。这种一直沿用的差异分析方式主要是以年度之中的总的资金支出为依据的, 然后再根据其中产生的各种特殊事项, 消除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之间的差异。这种传统的分析思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主要是由于基本会计原理的简便性造成的, 在事业单位发生的各项业务中, 对于那些比较单一、资金来源简单的业务传统的差异分析方式是比较适用的, 而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会计管理人员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对零余额账户的支出情况进行调整, 这对于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而且对于单位内所发生的各项资金的变动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在这种实际的工作中会计工作者对于其中的调整事项容易产生遗漏的问题, 这样就会使得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的差异存在错误的结果, 对于接下来的调整也是非常不利的, 结果就会导致差异分析的失败。

四、会计恒等式基础上进行的事业单位账户支出差异的分析

(一) 会计恒等式的差异基础分析

在财务会计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之下, 它通过借贷的平衡进行各种会计业务核算, 这种会计恒等式的财务原理也能应用到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的分析中, 从旧有的逆向逻辑性思维转化顺式的、更简便的支出差异分析。在会计恒等式的学习中首先需要对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者的关系搞清楚, 也就是资产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相加之和, 但是这种关系是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调整的, 比如资产与支出的相加之和与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和是一致的, 这一调整之后的等式是资产负债表的内在结构的一种实际表现, 为了有利于对事业单位的零余额账户的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进行正确的分析, 需要将年初产生的科目余额加入到这一等式之中, 也就是资产类的事项年初金额与支出性质的资金年初数额相加, 等于负债类与权益类、收入类的科目年初数的相加之和,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范, 当年发生的会计支出与收入类的科目需要进行年度的总结核算, 同时对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者权益进行适当的调整, 而其中支出类的科目则需要在年度结束的时候清零, 所以, 对上面的等式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简化, 也就是负债类与权益类两种的科目年初数相加等于资产类科目的年初数, 这样等式更加简洁, 差异分析也会更加明确。

(二) 差异分析中年末科目余额的加入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 年末科目余额也可以套入资产与支出的相加之和等于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收入之和这一等式中, 就可以得到年末实际账面收入和支出科目。然后对这一等式再次进行简化就可以得到资产类科目年初数与全年账面支出额度相加等于负债类、权益类科目年末数加年度账面收入的数值, 其中权益类的年度资金数值是不包括事业结余数值的。将资产类科目年初数与上个等式相减可以得到另一个会计等式, 考虑到零余额账户在年末的时候需要进行清零处理, 在进行差异分析的时候可以将资产类科目与财政返还资金进行分离, 这样再与全年账面支出相加就可以与负债类、权益类科目最终数额与全年账面支出的数值相等了。

(三) 事业单位差异分析的其他等式运算

在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的差异分析中, 等式零余额账户年末剩余额度-零余额账户年初剩余额度=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 它也是其基本的分析形式之一。对这一等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得到等式:财政应返还额度年末数-财政应返还额度年初数=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 将之前的等式与新得到的等式进行合并, 就可以得到等式: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 (其他资产类科目年末数-其他资产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支出= (负债类科目年末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 + (权益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收入, 这样就可以得到最终的差异分析结论了, 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的差异=年度内负债净增数额+年度内所有者权益净增数额 (不含当年事业结余) +全年非财政性资金收入-年度内资产净增数额。

五、结束语

在国家进行财政改革的这一背景之下, 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方面的支出的监管更加的严格, 对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进行分析在事业单位的预算与决算等方面的管理中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意义, 而年度负债净增资金与所有者权益净增数额、非财政资金收入相加再减去年度内的单位资产净增额度就可以得到账户支出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的数值。

摘要:在当前财政制度的改革过程中, 所使用的方法以及采取的措施都在越来越完善和深入, 在这种制度的控制之下, 财政资金的相关支出活动也得到了更加严格的管理, 在事业单位中, 零余额账户支出额度与账面的支出存在差异, 这一差异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属于重点与难点内容, 与基金的计提、收付款项及零余额账户支出的差异都有联系。

关键词: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出差异

参考文献

[1]王翠钦.对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的分析[J].现代商业, 2014, 36:213-214.

[2]王志辉.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J].现代商业, 2015, 11:206-207.

[3]张黎.事业单位零余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J].现代商业, 2015, 15:181-182.

[4]孙毓婉.事业单位零余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基于会计恒等原理视角[J].现代商业, 2015, 18:229-230.

零余额账户管理 篇6

《现金为王:企业危局求生的破冰之斧》道出了企业得以良性运作的诀窍:合理管理现金。企业的现金如同潘多拉的盒子, 运用得好便会给企业带来无穷的机遇与活力, 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一个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不断思考应该如何管好用好资金, 找寻合理的资金结构, 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以求得高回报, 促使资金迅速并良性流动实现盈利最大化的目标。资金只有用活了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一滩死水永远无法让企业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对现金流的管理。任何企业的行为离开了现金流都是空话。

今年4月下旬, 南方电网公司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日间透支, 日终补足”的方式向各分、子公司提供零余额结算服务, 从而减少资金在各分子公司下属单位的沉淀, 实现各分子公司对其下属单位资金的有效管控。该措施自3月份起在超高压公司及其下属10个分公司顺利开展, 当月累计办理透支交易758笔, 透支结算金额达5700万元。“零余额”管理在大型国有企业———南方电网成功打响了第一炮。

二、实施资金“零余额”管理的必要性

总体而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化的不断深入, 我国各个电网企业都在积极主动地引入国外先进的资金管理模式。但由于国内电网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观念上存在严重滞后现象, 导致资金管理水平一直难以上升。具体表现为:第一, 电网企业严重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 学习能力不足, 忧患意识不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网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发展, 使之与电网企业体制改革产生巨大差距。第二, 我国电网企业内部具体项目资金下达日期滞后, 预算单位因时间关系产生当月银行账户无法支出导致形成“资金池”, 该项资金无法得以盘活。第三, 电网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申报使用资金的部门编制的预算及所签订的施工合同中对支付款项缺乏精确计量, 只是粗略地统计一个大约数, 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第四, 我国电网企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在业务项目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就事论事的现象, 财务就是财务, 数据就是数据, 预算管理成为摆设, 企业内部监控力度极弱。第五, 电网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一问题在我国各个行业普遍存在。国内企业对资金管理的重视才刚起步, 资金管理方面的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在相关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状况下, 企业资金管理显得步履维艰。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电网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存在明显问题, 资金的“零余额”管理的实施无疑是针对这一症状的一剂良药。

三、资金“零余额”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

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办理预算资金支付清算的账户, 其日终余额在与设立在中央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后结零。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 零余额账户是一种办理预算资金支付清算的账户, 是一个过渡性账户。从集中支付的角度来看, 零余额账户以零余额为核心, 即始终保持账户日终余额为零, 确保国库单一账户对预算资金的集中管理, 体现集中控制的原则。

总体上来看, “零余额”管理办法主要是在电网企业原有资金收支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将所有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进行零余额管理。具体过程如下。

1、收入账户的零余额管理

在我国, 电网企业主要通过四大银行———工、农、中、建———来实现收入账户的零余额管理。首先, 四大银行的收入账户按照资金归集原则建立省市多级联动账户体系, 这样一来银行可以将收入账户资金实时划转至省公司账户, 而市县级分公司收入账户日终余额始终为零。市县级子公司在四大银行以外收入的资金通过转账划入省公司账户。一般要求, 这些子公司每天应将在四大银行以外的银行开设的收入账户金额转入四大银行收入账户, 再由四大银行通过多级联动账户体系将该类资金逐级上划至省公司账户。整个过程中, 各分公司必须每日核对收入账户资金明细, 及时与开户行核实材料, 确保资金划转的准确性, 实时监控。

2、支出账户的零余额管理

我国电网企业针对支出账户的零余额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先拨款后支付方式, 而是采用市县级电网公司资金日间透支、省电网公司账户当日将资金缺口补足的方式, 实现支出账户的零余额目标。市县级分公司透支资金金额一般由省公司根据其申请额度进行批复, 在未审批前透支限额以预付额度为准。市县级分公司发生支出时直接从支出账户中透支, 所透支款项当日由四大银行自动从省公司账户中扣除, 这样一来, 市县级分公司支出账户余额始终为零, 同时不发生任何透支利息。

在支出账户的零余额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市县级电网公司透支资金的申报。市县级电网分公司必须结合当年预算, 准确并合理地预测下月资金需求同时编制经营性资金申请表, 逐层上报上级财务部门, 再由省电网公司设定支出户的透支限额, 最后逐级将透支限额下放到各级子公司。在日常运行过程中, 上级电网公司必须做好透支核对与监控工作, 确保资金的良性运作。

四、对资金“零余额”管理的评价

1、资金“零余额”管理的优点

首先, 资金零余额管理保障了电网公司收入的真实性,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收入虚报的可能。一直以来, 各级电网分公司都是报喜不报忧, 为了粉饰自己的政绩基层领导往往不惜做假账、钻财会空子来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资金零余额管理规定收入只要是已进入收入账户就必须及时划入省公司总账户, 杜绝了虚假收入的产生。以往的资金管理实行收支差额管理, 一些基层领导会采用同时列示收入和支出的方法来隐藏收入, 减少上缴的收入, 严重的话就会造成腐败现象的发生。零余额管理要求收入资金需及时划转到总公司账户避免了这一现象。

其次, 资金零余额管理确保了省电网公司对支出的控制。以往省电网公司对资金支出的管理采取层层下拨的方式, 市县级电网子公司所需资金往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到账, 造成资金支出的滞后, 影响分公司开展各项业务。同时, 省电网公司只是对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对支出的明细状况不能实现全面了解, 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资金零余额管理实现了市县级子公司支出和省公司支出的同步进行, 资金的使用过程也尽在母公司掌控之中, 这样做将更加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公司整体资金形势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此外, 资金零余额管理也使得资金被中间层挤占、克扣、挪用的现象明显减少。

最后, 资金零余额管理实现了省电网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 根本上克服了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头寄放的弊端, 加强了企业宏观调控能力,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市县级电网分公司的日收入及时划转到省电网公司账户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金的集中, 便于实现财务经营的规模效益, 更有利于企业筹措资金, 也有利于总公司的集权性。同时, 省总公司集中了资金可以进行统一采购大宗物品和集中支付相应资金, 也减轻了电网企业支付贷款利息的负担。

2、资金“零余额”管理的缺点

首先, 资金零余额管理对企业业务流程要求高, 国内大部分企业一时很难达到这一条件。同时, 没有业务管理的精益化就不可能实现资金的零余额管理。企业业务流程模糊不清, 组织结构混乱, 职责权利划分含糊等都会严重阻碍企业推行资金零余额管理。

其次, 资金零余额管理要求各个分公司制订准确的资金预算表, 对资金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预测, 这对分公司的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是个考验。如果企业缺乏财务方面的人才, 那么财务预算工作只能是粗略的估计, 很难准确地预测企业资金的需求变动情况及趋势, 资金的零余额管理也就很难实现。

最后, 资金的零余额管理要求分公司日常透支额度以省公司审批的额度为基准, 超过额度的透支需要上报经批准后方可透支。这样虽然显示了公司资金支出的谨慎性原则, 但超额度透支在逐层上报的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时间, 上层领导还需要时间对该项透支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做出决定, 分公司缺少自主性, 由审批带来的时滞很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利益的流出。

五、实行“零余额”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 省电网公司应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 对市县级分公司所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管理监督。各个分公司银行账户在开立、变更、撤销时均需要得到省公司的审批, 经省公司同意后方可办理相关业务。对于那些未上报审批便开设的账户一律视为“小金库”处理。分公司所有账户信息都要纳入资金管理系统由省公司统一管理。账户在开设、变更、撤销时需及时上报省公司, 更新资金管理系统。省电网公司对分公司所有银行账户实行统一编码制度:每个银行账户对应唯一指定编码, 作为银行账户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所有银行账户都必须按照指定用途使用, 不允许超范围使用。

其次, 省电网公司应不断加强结算纪律管理。为了杜绝现金坐支的情况发生, 省电网公司在进行资金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限制资金的使用, 收入的现金和银行收入账户的现金均不允许直接用于开支, 所有支出所需资金必须出自银行支出账户。同时, 收入的现金应该做到及时上缴存入收入账户, 超过限定额度的支出必须由银行支付。禁止白条抵库和私设“小金库”。

最后, 鉴于网络技术的提升, 网上银行业务不断推广。各个公司可以利用网上银行在线操作资金结算相关业务, 缩短资金结算时间, 加快资金结算速度, 实现公司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和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电网企业必须围绕资金零余额管理这一核心, 从企业经济利益的内在需要出发, 结合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责任, 在保障资金的同时, 兼顾资金零余额管理, 把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 电网企业对网络系统的定期安全维护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六、结束语

我国电网企业推行资金“零余额”管理已初见成效。在不断实践过程中电网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优化并规范业务流程, 精益化进行财务管理, 从而更好地完善“零余额”管理,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资金“零余额”管理在电网企业的顺利推广也有助于其他行业的资金管理, 成为别的行业的楷模。同时, 高校也应培养资金管理人才, 为企业推行更有效的资金管理提供人力保障。总之, “零余额”管理资金的理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化将更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伟:以资金“零余额”为控点强化财务精益化管理[J].云南电业, 2011 (2) .

[2]张秋霞:关于供电行业资金零余额管理模式的实施[J].财经界, 2010 (12) .

[3]李巧梅:论企业应用“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J].太原科技, 2006 (7) .

上一篇:集成化风险管理下一篇:保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