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新政策(精选3篇)
农家新政策 篇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今后一要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的关爱服务体系;二要做好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保护,不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三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意见出台2017年底完成】中央日前印发有关农村土改试点工作意见,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改革试点工作在2017年底完成。
农家新动态 篇2
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 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土豆“雄起”进军主粮界,这将意味着啥?
【江西将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别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江西下发《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中专以上学历已就业可在南昌申请常住登记户口;2南昌之外设区市有合法稳定住所可申请常住户口;3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好消息!全国3600万建筑业农民工将被纳入工伤保险】
农家新政策 篇3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城市规模不断发展, 城郊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后备地, 在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 推动城市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城市相比, 城郊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但因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使城郊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与此同时,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的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使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城市生活中多受到来自环境、工作和生活节奏等各方面的压力, 使城市居民在闲暇时多有远离喧嚣, 远离快节奏的强烈愿望, 因此, 许多人将休闲旅游的目光投向农村, 掀起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高潮。在此背景下, 城市郊区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受到广大城市旅游消费者的亲睐,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城郊型“农家乐”是指以城郊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 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 以住宿、餐饮和农事活动为主要载体, 以体验农村生活为特色, 而为游客提供具有乡村特色的吃、娱、游、购、住等服务, 是集休闲、娱乐、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动。由于城郊型“农家乐”客源的近地性, 经营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能有效满足城市居民偶尔出游休息的娱乐需求性, 使城市居民对“农家乐”的消费需求量大, 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城郊地区经济与城市相比较落后, 大部分居民出生于农民, 对农家活动较熟悉, 能够提供独具农家特色的农家服务, 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求。以“农家乐”的形式使农民法人化, 这为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 学习城市文明的成果, 推动“乡下人”向“城市人”的转变,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榜样力量。在富有个性文化特色的城郊地区, 发展“农家乐”这一新型旅游活动, 可使其文化特色予以保留和发展, 加强城市与郊区在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交流联系, 带动城郊地区经济发展, 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2 发展城郊型“农家乐”的意义
(1) 对城郊地区而言:发展“农家乐”这一特色产业, 能够优化本地资源配置, 吸引大量城市消费者前来休闲和娱乐, 为城郊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合理优化城郊产业结构;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有利于解决部分城郊居民的就业问题, 提高城郊居民家庭收入;加强城乡之间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增进城乡居民的互动关系, 促进城郊地区经济发展。
(2) 对城市而言:发展城郊型“农家乐”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娱乐休闲场所, 集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 让人们在有限的休闲时间充分享受农居田园生活, 丰富了城市人们的生活, 有效缓解城市工作生活中所带来的各种压力, 从而以更好的精力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同时发展城郊型“农家乐”, 让城市与郊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3) 对国家而言:社会公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发展城郊型“农家乐”有利于加强城郊之间的联系, 带动和促进与城市联系密切而又相对较落后郊区的发展, 充分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在促进城乡文化交流, 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 城郊“农家乐”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虽然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 但因发展历史较短, 经验不足, 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旅游产品单一、同一区域内形式雷同等问题。尤其是城郊型“农家乐”处于初级摸索发展阶段, 其发展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3.1“农家乐”经营模式单一, 千篇一律
“农家乐”经营户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且运作方式基本上凭农户自身的主观意志进行, 这使他们不能够在门庭若市的旺季和门庭冷落的淡季间进行合理而有效地安排资源, 从而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和收入平平。“农家乐”是为适应城市居民需求而产生, 只有在以满足城市消费居民的消费需求条件下, 不断探索和完善城郊型“农家乐”的发展模式。
3.2 农味不足, 不能体现农家特色
“农家乐”是指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业, 是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城市消费者主要为追求农家生活的乐趣, 只有充分发挥农家特色, 才能体现城郊型“农家乐”存在的价值。然而, 有些地区因致力于农家乐的发展而没有从事相关农业活动, 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农田撂荒现象。“农家乐”所用食品均从外面购得, 不仅破坏了“农家乐”的“农味”、“土味”, 而且对农业的发展极其不利。这样便极大地降低了城郊型“农家乐”存在的实际价值, 城市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得不到满足, 从长远的利益和效益上看, 不利于城郊型“农家乐”的发展和完善。
3.3 经营者文化素质较低, 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较差
“农家乐”旅游虽然要形成自身的个性和风格, 以“特色”来吸引人, 但这种特色是建立在规范服务的基础之上的。城郊型“农家乐”的经营者大多是城市郊区的农户, 服务人员大部分由户主雇用自己的亲戚或朋友, 然而他们的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都不高, 这便决定了他们不能提供专业的服务, 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而难再次光顾。
3.4 生活卫生、环境条件较差
为节约成本, 很多城郊“农家乐”经营人员、服务人员上岗前没有参加正式的培训, 甚至于未取得卫生营业执照便从事经营活动, 这造成服务水平、卫生条件、安全意识较弱等问题。而作为城市的消费者, 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较高, 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条件作支撑, 经营者很难吸引广大消费人群前来消费。
3.5 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
目前, 国内较少有企业或投资商参与此行业的投资, 城郊型“农家乐”发展规模较小, 大多以家庭自主经营为主, 没有形成一定范围内的规模积聚效应。由于设置相应的服务配套设施所需投入的资金较大, 在城郊地区仅凭个体经营很难实现, 从而导致“农家乐”周边地区的服务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居民在“农家乐”的消费。
4 城郊型“农家乐”发展的建议
城郊型“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正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需求从多角度多方位逐步改善。对于“农家乐”的探索改革, 应当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当地特色来统一规划, 确定“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方向, 制定发展策略, 开发服务项目, 推动“农家乐”旅游产业化发展。
4.1 政府进行有效引导和扶持
由于发展乡村旅游对恢复乡村社会经济作用显著, 政府制定长期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支持政策是决定“农家乐”发展的关键。可以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 并组织参与相关培训活动, 从而提高经营者自身文化素质, 提升农民经营“农家乐”的服务意识和安全卫生意识。与此同时, 对于集中经营城郊型“农家乐”的地区, 在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优惠政策, 促进农家乐行业的发展。
4.2 促进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经营者可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改善“农家乐”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经营特色, 通过调查、分析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城市居民对“农家乐”的需求, 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 才能更好地吸引城市消费者;积极参与相关经营培训活动, 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网络和查阅相关书籍, 及时了解“农家乐”发展新动态, 促进自身“农家乐”发展模式的完善。
4.3 丰富经营项目, 突出农味, 打造特色品牌
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 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以及自身独特经营模式, 重点突出农味, 为城市消费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农家乐”体验, 更可大胆发展像网络“偷菜”式的现实版土块耕种, 打造品牌经营模式, 不断改革、完善、创新, 在城市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拓宽客源。
4.4 改善“农家乐”环境质量, 保证服务卫生和安全
如今, 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对于密切关系身体健康的食宿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 对于发展“农家乐”地区, 也必需具备良好的卫生服务环境, 才能树立良好的农家形象。也只有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注重生态保护相结合, 让消费者玩得开心, 吃得放心, 实现城郊型“农家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5 提升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是决定第三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城郊型“农家乐”主要是为适应城市居民追求农家生活的需求而产生, 提供良好的服务, 有效提高消费者的“回头率”。同时不断改善自身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 在经营方式中适当创新, 以良好的服务质量和特色的经营在同行业中取胜。
4.6 拓宽宣传渠道, 加强品牌化宣传
如今大多“农家乐”的宣传方式过于单一, 仅局限于传单以及亲戚朋友间的口耳相传, 其宣传效果不明显。在信息网络化时代, 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杂志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 让城市居民即使在繁忙的生活工作中也能接收到各种信息, 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摘要:通过对城市郊区发展形式的全面探讨, 深入分析城郊型“农家乐”发展背景及其在促进城郊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就其实际经营过程中突显的经营模式单一、配套服务设施缺乏、经营者素质偏低等问题, 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打造特色农家品牌以及拓宽宣传渠道等有效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家乐,城郊型,特色经营,农味
参考文献
[1]何景明, 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农家乐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25 (6) :71-75.
[2]郭秀英、江苗, 城郊型农家乐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10 (3) :68-71.
[3]赵成文, 试论“农家乐”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价值和意义[J].经济师, 2005 (4) :53-54.
[4]俞富强、沈培玲、于伟东, “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江苏商论, 2011 (2) :111-113.
[5]易开刚、俞富强, 基于共生视域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研究, 2010, (5) :85-88.
[6]沈培玲、俞富强, 我国“农家乐”持续发展的路径探讨:基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江苏商论, 2011 (7) :85-87.
[7]庄翠莲, 浅析我国的“农家乐”旅游[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36) :175.
[8]俞富强, 国内外“农家乐”发展的经验借鉴[J].调研世界, 2011 (4)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