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种技术

2024-06-13

繁种技术(精选4篇)

繁种技术 篇1

1 育苗

1.1 精选原种

由原原种生产的色泽金黄、籽粒饱满、纯度高、出芽率高的种子作原种, 用种量2.25 kg/hm2。

1.2 播种期确定

播种期根据育苗设施确定, 利用简易薄膜温室或大棚套小拱棚的可在3月中旬育苗。利用阳畦育苗的可在4月初育苗[1]。

1.3 营养土配制

用3~5年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大田土7份和腐熟农家肥3份混合均匀, 在苗床铺10~15 cm厚。

1.4 种子处理

播种前5 d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2 h或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 min, 再用清水浸泡12 h, 然后将种子搓洗干净, 沥干水, 放在28~30℃条件下催芽。为出芽整齐、健壮, 每天在8~10℃下对种子进行4~6 h低温处理。

1.5 播种

待30%~40%种子出芽时播种。定植1 hm2繁种田需育苗床180~225 m2。播前苗床要浇透水, 撒种要均匀, 上覆1 cm过筛土, 然后覆膜。出苗60%~70%时揭去地膜。

2 苗期管理

2.1 分苗

待子苗长出2片真叶时, 可采用8 cm×8 cm营养钵或纸制营养筒分苗。选择晴朗天气上午、中午进行, 每个营养钵分双苗, 要求幼苗子叶与钵上缘相平, 子叶离营养土高约1 cm, 然后浇透水。

2.2 育苗期间温度管理

在播种后至出苗前, 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7~30℃, 夜温控制在18~20℃, 如有条件可借助地热线进行温床育苗, 保证秧苗出齐出快。出苗后, 白天控制温度在20~25℃, 夜间15℃左右。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及时分苗, 分苗前3~4 d进行低温炼苗[2,3]。

2.3 苗期水分管理

整个苗期不灌大水, 需要浇水时要用喷壶喷水, 育苗期间阴天下雨 (雪) 时尽量不要喷水。

3 定植

3.1 选地

选择地面平整、质地疏松、排灌畅通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作定植地。

3.2 整地、施肥、做哇

5月上旬整地做畦, 大小垄, 畦内行距为45 cm, 畦间行距为55 cm。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二铵3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畦高为15~20 cm。浇水后2~3 d覆膜, 地膜用量为75 kg/hm2。

3.3 定植

结霜后, 地温稳定在13℃以上时及时定植, 选择晴天进行定植。定植前5~7 d低温炼苗, 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 夜晚控制在10~15℃。降温炼苗要逐步进行, 切不可骤然降温以免造成闪苗。同时, 计算好浇水时间, 在定植前3~5 d不要浇水。畦面株距为20~25 cm, 畦内行距为45 cm, 畦间行距为55 cm。挖埯定植, 定植深度为秧苗土坨与地面相平。先用清水浇埯, 待水渗后将埯封严 (一定要用潮土封埯, 并封严封实) 。

4 田间管理

4.1 浇水

定植7~10 d后 (缓苗后) , 浇1次水, 门椒长至1.5 cm长时结合追肥浇催果水, 地面稍干后及时松土保墒。视繁种田干湿决定给水, 浇水原则以水进入埯口将埯沉实即可, 以后浇水切不可漫过畦面, 雨后或浇水后及时排掉低洼处存水。地面稍干后及时松土保墒, 每隔10 d左右喷1遍0.3%磷酸二氢钾。

4.2 追肥

一般需追肥2次:第1次当50%的门椒长至1.5 cm长时追肥, 追施尿素225 kg/hm2、二铵225 kg/hm2、硫酸钾75kg/hm2。第2次追肥在7月下旬, 追施尿素300 kg/hm2。辣椒果实达到商品成熟时需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 每隔7 d喷施1次。

4.3 病虫害防治

4.3.1 辣椒疫病。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高垄栽培;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克露800倍液喷雾, 每隔7 d喷施1次, 连喷2~3次[4]。

4.3.2 辣椒炭疽病。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适当增施磷钾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 每隔7 d喷1次, 连喷3~4次。

4.3.3 辣椒病毒病。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培育无病壮苗;种子消毒, 先用清水将种子浸泡10~12 h, 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浸30 min, 捞出洗净再催芽。也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进行防治。

4.3.4 蚜虫。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菜地四周铺0.5m宽的银灰色塑料膜, 苗床上挂银灰膜条避蚜。化学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50%劈蚜雾或功夫、蚜虱必克等喷雾防治。

4.3.5 白粉虱。

农业防治:提倡温室第1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 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的白粉虱, 清理杂草和残株, 以免为白粉虱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重危害。药剂防治:在温室白粉虱发生较重的保护地, 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 或10%扑虱灵乳油1 000倍液, 或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4.3.6 茶黄螨。

用45%硫胶悬剂300倍液, 或73%克螨特乳油1 000倍液, 或20%哒嗪磷乳油1 000倍液等药剂每隔10~14 d喷1次叶背、嫩茎、花蕾和幼果。

4.3.7 棉铃虫和烟青虫。

农业防治:进行冬翻耕、水旱轮作灭蛹、减少虫源基数。药剂防治:目前药剂防治应注意把握防治策略。注意第1代, 狠治第2代, 严防第3代, 挑治第4代;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 如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菊酯类农药速灭杀丁、来福灵、功夫5 000~6 000倍液;25%氟氰菊酯4 000倍液喷雾;或用微生物农药HD-1 1 000倍液、含孢子1亿个/m L的杀螟杆菌溶液喷洒, 防治效果达90%以上。物理防治:摘除被蛀食的果实, 以免幼虫转果危害。

5 收获

5.1 采收

8月中下旬, 辣椒果实陆续进入红熟期。采摘标准:果形一致, 整椒全部红熟, 每株可采摘种椒3~4个。辣椒果皮颜色全部转红即可采摘, 不要压茬。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采收。选择晴天的下午采果, 剔除烂果、病果, 将采摘的果实放于阴凉通风处, 7 d后再扒籽。

5.2 后熟

采摘的辣椒必须放在阴凉通风处后熟5~7 d, 初霜时采摘的果实需后熟10~15 d。

5.3 取籽

后熟后的种椒即可取籽。用刀划开果皮, 取出种子和胎座, 用筛子将种子筛出, 然后放在纱网上晾晒。切忌在水泥地面、塑料布上晾晒。

扒籽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阴雨天或下午一般不扒籽, 否则影响种子色泽。晴天的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可以切辣椒蒂, 将辣椒划开, 但不能露出种子, 必须在第2天早晨扒出过筛, 筛籽前剔除黑籽。并且筛子要经常刷洗晾晒, 以防其携带红籽、霉籽。

5.4 晾晒方法

采用纱网床晾晒 (切忌在水泥地、塑料上晾晒, 否则影响芽率及色泽) , 1 hm2种子田需纱网床75 m, 将种子筛在纱网床上, 去除其中的辣椒筋及辣椒皮碎块, 然后摊成薄薄的一层, 置于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处晾晒。一定要在种子彻底晾干后方可整理装袋, 种子在晾晒时不要淋雨或被露水打湿。

摘要:总结冀北地区尖辣椒常规品种繁种技术, 包括育苗、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尖辣椒,繁种技术,常规品种,冀北地区

参考文献

[1]黄艳富.宁县早春大棚辣椒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 2012 (5) :44-46.

[2]王占华.金鼎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 2012 (10) :53.

[3]旷碧峰, 余席茂, 肖昌华, 等.辣椒早春设施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12 (5) :21-23.

[4]戚士全.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J].上海蔬菜, 2012 (5) :23-24.

结球甘蓝离体培养繁种技术研究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结球甘蓝材料为淮研皖甘一号父本田间花期植株腋芽, 以播种苗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1.2.1 腋芽消毒。

2007年5月16日, 选择无病、健壮淮研皖甘一号父本花期植株腋芽数个, 室内用洗衣粉上清液浸泡20min, 流水冲洗1h, 然后用0.5%过氧乙酸消毒2min, 冲洗后, 用75%酒精浸泡30s, 无菌水冲洗3~4次, 再用0.1%升汞浸泡8min,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8次, 待用。

1.2.2 成苗诱导试验。

把待用材料分别接种在培养基 (1) MS+3%糖+琼脂0.625g/L、 (2) MS+6-BA 0.1mg/L+NAA 1.0mg/L+3%糖+琼脂0.625g/L、 (3) MS+6-BA 0.1mg/L+NAA 2.0mg/L+3%糖+琼脂0.625g/L。置于 (25±2) ℃恒温、光照1 500Lx下培养12h。

1.2.3 增殖培养试验。

6月13日以培养基 (1) 所出苗为增殖试验基本材料, 分别转入培养基 (4) MS+6-BA 1.0mg/L+NAA 0.1mg/L+3%糖+琼脂0.625g/L、 (5) MS+6-BA 1.5mg/L+NAA 0.1mg/L+3%糖+琼脂0.625g/L、 (6) MS+6-BA 1.5mg/L+NAA 0.15mg/L+3%糖+琼脂0.625g/L, 培养条件为 (25±2) ℃恒温、光照1 500Lx, 培养14h, 进入增殖培养期, 全程增殖4代次, 每代次为15d。

1.2.4 生根培养试验。

8月25日进入生根培养试验阶段, 以培养基 (7) 1/2MS+IBA 0.1mg/L+3%糖+琼脂0.625g/L、 (8) 1/2MS+IBA 0.4mg/L+3%糖+琼脂0.625g/L、 (9) 1/2MS+3%糖+琼脂0.625g/L为试验因子, 以增殖培养基 (6) 所出苗为试验材料, 进行生根试验。

1.2.5 炼苗。

9月10日, 将已生根苗从无菌环境下转入室内常温、散射光下, 炼苗3~5d。期间每2h喷雾1次。

1.2.6 大田试验。

9月13日取出, 移栽入基质中, 大田遮光、喷雾、杀菌炼苗。10月20日定植大田。以常规大田播种苗为对照。后期栽培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并记载相关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苗诱导试验

侧切芽接种于 (1) 、 (2) 、 (3) 号培养基后, 经30d成苗诱导, 3种培养基无明显差异, 腋芽自身处于生殖生长阶段, 内源激素无需调整, 外源激素不占主导地位。因此, 激素作用不明显, 基础培养基MS及正常培养环境即可满足提供腋芽成苗的生长条件。

2.2 增殖培养试验

以 (1) 号培养基出苗为增殖试验材料, 分别进入 (4) 、 (5) 、 (6) 号增殖培养基, 增殖结果见表1。在6-BA与NAA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6-BA与NAA的绝对值加大, 可促进苗增殖。试验结果表明, 3代次增殖苗为增殖波峰, 平均15d增殖为4.8次, 最高可达5.1倍。

注:以100株记平均值。

2.3 生根培养试验

以增殖培养基 (6) 所出苗为试验材料, 进入 (7) 、 (8) 、 (9) 号生根培养基培养, 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 (7) 号培养基生根效果最好, 根数、根长及根的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培养基。

注:观察100株, 12d为生根期, 以平均数计。

2.4 大田试验

10月20日甘蓝离体繁殖苗与大田常规播种苗同期定植, 后期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由表3~5可知, 离体培养苗长势优于播种苗, 始花期两者相同, 终花期常规播种苗早2d, 采种期播种苗早1d;离体苗的抗病性明显强于播种苗, 其中, 离体苗黑斑病、黑腐病及菌核病的发病率比播种苗低2个百分点左右;冻害调查显示, 两者耐寒性相仿;田间整齐度显示, 离体苗大田表现一致性好, 播种苗稍差;离体苗种子产量达136.5kg/hm2, 播种苗种子产量为127.5kg/hm2, 离体苗产量较播种苗高7.1%。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运用甘蓝离体腋芽繁殖甘蓝亲本, 可以降低种苗的带菌率, 提高种苗的抗性和原种产量。由于离体快繁增殖的高倍性及体细胞繁殖的一致性, 也使田间亲本高度一致, 提高了杂交1代纯度, 还可以解决原原种量不足年份田间大量繁殖的需求, 为进一步探讨甘蓝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摘要:结球甘蓝离体培养繁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运用甘蓝离体腋芽繁殖甘蓝亲本, 可以降低种苗的带菌率, 提高种苗的抗性和原种产量, 同时使田间亲本高度一致, 提高了杂交1代的纯度。

关键词:结球甘蓝,离体培养,繁种,生物学性状,产量

参考文献

[1]柴向华, 张秀珊, 李军, 等.结球甘蓝的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 :24-25.

[2]方智远, 孙日飞.十字花科蔬菜品种改良的进展与展望[EB/OL]. (2006-03-07) .http://www.agri.ac.cn/AgriSciFare/GN/ZZY/20060311561.html.

[3]张高翔, 张恩慧, 许忠民, 等.春甘蓝腋芽叶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5) :166-170, 177.

[4]刘晓庆, 沈源, 蔡小宁, 等.甘蓝型油菜下胚轴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1) :13547-13548, 13582.

[5]吕爽, 王超.结球甘蓝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04 (3) :6-7.

繁种技术 篇3

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微型化技术包含几个方面,其一,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其二,试管薯工厂化生产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微型化可优化现行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促进脱毒种薯的大面积推广与种植,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及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是以基质栽培为基础,在人工控制的温、网室防虫隔离条件下,采用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切段扦插等繁育技术,生产2~5 g大小的微型种薯,用于进一步繁育原原种。在微型薯生产过程中,由于利用了温、网室一年多季的生产特点和与外界相对隔离的条件,有效地提高了繁殖基数和保障了病毒害的传播侵染,使得种薯的质量得以保证。微型薯的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种薯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4,5],我国的微型薯生产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目前,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薯方式主要有两种:基质栽培和雾培栽培。

1.1 基质栽培生产微型薯技术

作为当前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栽培方式,基质栽培法是采用蛭石、珍珠岩、草炭等基质在温、网室内进行栽培的技术。该技术关键在于实验室采用马铃薯茎尖脱毒,经病毒检测,在人工控制的温、光、培养基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利用温、网棚内铺设蛭石或珍珠岩(附加草炭、岩棉、松针土等)基质进行无土栽培,并补充营养液,加强病虫害防治,繁育生产微型薯等方面。这项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但繁殖系数不高。

1.2 雾培法生产微型薯技术

雾培法是国内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中马铃薯茎尖脱毒以及病毒检测、组培苗快繁等技术与基质生产微型薯相同,选择适当苗龄的壮苗经炼苗后定植于在温室内雾培槽孔内,使脱毒苗茎秆和叶片处于光照(人工控制)下,而根系处于黑暗与无基质条件下,通过喷雾获得生长所需水分、矿物质元素,加强温、光及微环境的调控,在苗期和结薯期依据其养分吸收特性制定营养液的配方,调整营养液成分,并调整喷雾频率与强度,使马铃薯的根系生长、植株生长、匍匐茎条数及结薯个数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当微型薯长至2.5~4.5 g时,根据生产需要每隔7~10 d适时采收,根据播种时期的安排,对微型薯块进行冷藏或常温贮藏。

喷雾法生产马铃薯微型薯技术的研究对马铃薯微型薯专业化、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喷雾法生产马铃薯微型薯不受土壤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可以科学地对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进行温、光、水、气、肥的监测和调控,彻底防止由于土壤连作而发生的障碍。在管理过程中省去了中耕、除草、施肥、土壤消毒等作业,节约了劳力,发挥了马铃薯生产的增产潜力,不但提高了微型薯的结薯个数,而且增加了单粒重,比一般基质栽培生产微型薯提高3~5倍以上,单株粒数提高到15倍以上。

2 试管薯工厂化生产技术

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技术是利用常规培养容器(最大的为250 mL),经茎尖脱毒以及病毒检测,在光照培养条件下组培苗快繁,然后更换培养基,转至黑暗的条件下诱导产生、培养、获得微型薯(一般直径为2~10 mm,重200 mg左右)的一种技术。试管薯生产不受气候影响,可以常年大规模工厂化快速生产;脱毒试管薯在容器内扩繁中不易被病毒或其他病菌侵染,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脱毒试管薯的质量;试管薯比试管苗更容易栽培、管理,且成活率高;体积小便于贮藏、交流和运输[6]。

因为试管薯诱导培养基含糖量大,收获后的试管薯离开无菌的培养环境,易被真菌、细菌侵染,通常只要将试管薯上粘附的培养基自来水冲洗3~5次,直到彻底干净为止,洗净的试管薯要置于散射光下待干燥后再贮藏,就能减少感染,防止试管薯烂薯现象的发生。

鉴于试管薯体积小、营养少,直播于大田后,常常表现为缺苗多、薯块少、产量低等症状,现在本课题正在研究利用隔离网室采用蛭石(或珍珠岩、草炭等)为基质进行栽培,以及在隔离网室内经过种子包衣措施后直播繁育微型薯。

3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种体系的优化

脱毒试管薯与微型薯经过田间隔离扩繁后才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普遍采取四级体系,即:“试管苗→微型薯→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商品良种”,由于该体系从科研单位、生产基地到农户手中,需要四个层次,称做四级体系。脱毒种薯四级生产体系的种薯生产周期一般在4年以上,也就是说从第一年试管苗开始,到第四年才能使脱毒种薯进入农户商品薯生产用种环节。脱毒种薯生产四级体系增加了不可控制环节和因素(生产场地气候各异,露地开放繁种带来的蚜(昆)虫迁飞、水肥管理以及田间栽培方式的差异),造成脱毒马铃薯感染再感染各种病毒的机会和速度加快,随脱毒种薯代数的增加,病毒的积累逐年增加,种薯质量下降,增产效果减弱。

二年制脱毒种薯繁种体系,即从品种脱毒后,通过试管苗扩繁,生产试管薯。第一年以试管薯为基础,配套顶端切段扦插机制栽培进行微型薯的生产。第二年在阴湿冷凉山区选择自然隔离好的地块利用微型薯进行种薯生产,第三年作为商品薯生产用种。由于在种薯生产过程中,试管苗与试管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微型薯生产在隔离网室内生产,只有一年(即第二年)处于开放条件下繁育,并且选择了在阴湿冷凉的自然隔离地区进行,由于病毒传媒较少,再结合田间病虫害防治措施,基本上可以保证种薯质量。

作为四级体系的优化,二级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为了更大面积推广脱毒种薯,发展种薯产业,在试管苗培养、试管薯和微型薯生产、贮藏、催芽等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摘要:病毒侵染造成马铃薯种薯退化,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大面积推广脱毒种薯是解决马铃薯种薯退化行之有效的措施。结合生产实践,就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育技术和脱毒小薯工厂化生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还对当前脱毒种薯繁种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种薯,微型化生产,繁种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伊里,屈冬玉.中国马铃薯研究与产业开发[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1-9.

[2]Liu Jun,Xie Conghua.Minimizing tuber size approaching to aninnovation of novel seed potato system[C]∥Song Jian,WangMaohu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0.Session 6.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Beijing:New WorldPress,2000:469-470.

[3]柳俊,聂碧华,蔡兴奎,等.马铃薯二年制脱毒种薯体系建设及其关键技术改良[J].中国马铃薯,2006,20(6):321-325.

[4]Kawakami J,1wama K,Hasegawa T,et al.Growth and yield ofpotato plants grown from microtube in fields[J].Amer J of Po-tato Res,2003,80:371-378.

[5]Ritter E,Angulo B,Itiga P,et a1.Comparison of hydroponicand aeropo nie cultivation syste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tatominitubers[J].Potato Res,2001,44:127-135.

元谋冬季繁种制种发展状况分析 篇4

1 元谋的气候地理优势

1.1 气候优势

元谋地处滇中高原北部, 东经101°35′~102°06′、北纬25°23′~26°06′之间。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由南向北倾斜的“筲箕凹”形。天然隔离条件好, 利于蔬菜的繁育制种。

境内最低海拔898 m, 最高海拔2 836 m。山区冷凉, 年降雨量800㎜以上, 年平均气温13.4~16.0℃, 农作物可一年二熟。半山区温暖, 年平均气温15.0~18.0℃, 农作物一般一年二熟。海拔1 350 m下的河谷、平坝地带为干热河谷区, 属南亚热带燥热季风气候, 炎热少雨, 全年基本无冬, 干湿季分明, 光热充足, 年均日照达2 349.6~2 435.8 h, 日均7.3 h, 年总辐射量6 440 MJ/m2;霜期2天, 年均气温21.9℃, 年均降雨量611~661㎜, 蒸发量3 911㎜, 最热月 (5月) 平均气温27.1℃, 最冷月 (12月) 平均气温14.9℃, 日均气温≥10℃的天数365天, 积温8 003℃;空气平均相对湿度53%, 农作物一年三熟。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 冬春季几乎无雨, 具有适合蔬菜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特别是在蔬菜开花受精、种子成熟阶段不受天气影响, 能够很好地保证授粉和种子成熟, 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冬繁制种之地。

1.2 土地土壤概况

元谋可耕地面积46.3万亩, 农业土壤占15%。土壤主要以燥红土、红壤土、水稻土壤为主, 酸碱主要以中性为主, 微偏酸。其中燥红土壤主要分布于海拔1 300 m以下的谷地, pH值6.5;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 m以下的半山区, pH值7.0~5.5;水稻土是由长期水耕热化、干湿交替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 属于中性土壤、pH值7.0。

2 劳动交通水利优势

2.1 农田水利

流经元谋境内的河流有57条, 分属金沙江、红河两个水系 (其中常流河17条, 季节河40条) 。全县有水库、坝塘1 627座, 其中中型水库5座, 小型水库65座, 坝塘1 558个, 总库容量10 848万m3, 蓄水总量6959万m3, 有效灌溉面积15.9万亩, 水利化程度达54%。其中番茄、黄瓜、辣椒、四季豆、洋葱、毛豆、南瓜、甜玉米等蔬菜作物的生产已经实现滴灌节水灌溉。

2.2 交通运输

县内主要交通要道108国道过境长78 km, 南通昆明, 北连四川攀枝花市;成昆铁路过境长78 km, 有9个客货站;全县13个乡 (镇) 全面通车, 公路通车里程1 188 km, 其中乡村公路754 km;江边乡有至攀枝花市金沙江航线, 铁路、公路、水路构成了县内便利的交通网络。

2.3 劳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我国的蔬菜生产正在向劳动力、土地更便宜、最适合蔬菜生长的地区转移, 由华南、中南、华东向华北、西北、西南地区转移。元谋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截止2006年, 全县农业人口18.6万人, 占总人口的90.4%, 乡村劳动力12.2万人。农业劳动力充足, 劳动力便宜, 而且具备一定的种植生产技能, 平坝地区已经实现机械化作业。

3 制种业发展现状

元谋冬繁制种始于1973年, 2002年建立了云南省蔬菜良种繁育基地。2003年通过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蔬菜良种繁育技术示范推广为核心的“云南元谋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建设, 良种繁育基地和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 技术水平也大大提升。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元谋现已建成以小麦、甜玉米、十字花科蔬菜、瓜果类、茄果类、豆类、葱类、草花等为主的冬繁制种基地。国内外多家种子公司在元谋设立了冬繁制种基地或办事处, 冬繁制种规模逐步扩大。

元谋县政府和农业科技界也充分认识到元谋作为国内难得的冬繁制种基地的重要意义, 并已确立把冬繁制种作为一大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在加强农田水利设施标准化建设的同时, 制定种子生产和行政管理措施,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积极引进国内外种子公司, 并为各种子商家和农业科技界作好服务。

冬繁制种后的土地在制种结束后可以得到再利用, 进行蔬菜生产或者蔬菜商品部分大田试验研究, 从而达到土地的高效率利用, 节约成本, 增加收入。目前, 冬繁制种繁种面积已经超过万亩, 种子产量70多万kg, 农民繁种收入1 300多万元, 是双赢共利发展的一条新道路。

4 结束语

元谋发展蔬菜冬繁制种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和蔬菜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具备良好的天然隔离屏障, 土地、劳动力便宜、富足, 农业生产条件好, 有良好的排灌设施, 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具有良好的生产种植技术水平, 而且当地政府和合作组织对蔬菜制种行业很重视, 不断强化对制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

上一篇: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下一篇:气体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