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咨询(共12篇)
教育咨询 篇1
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两大的教育思潮, 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实现21世纪全民教育的目标, 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人教育, 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
一、终身教育———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一词英语为“Lifelong integrated education”。意思为“终身的综合完整的教育”。顾名思义, “综合统一”是终身教育的特征和主要意义所在。“综合完整”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 从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及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层面分析, 人的教育从个体扩展到社会, 即个体教育和社会教育; (2) 从人一生接受的整个教育情况分析, 应该包含人在不同阶段接受的全部各种类型的教育, 而不仅仅是学校教育。
终身教育即人一生所受教育的总和, 是影响巨大的世界教育思潮, 使人们对教育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由本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他认为, 人的前半生时间用来学习、积累知识, 后半生则一劳永逸地使用知识, 机械的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 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 各项内容, 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 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教育应该贯穿“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的全部过程”, 连接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 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 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
终身教育以终身、教育两个概念为基础, 关注人们的生活、学习。在我国, “终身教育”这一概念首次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正式提出。在1995年的《教育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推进教育改革,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 将终身教育理解成“与生命又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它不仅重视终身教育在职业训练方面的功能, 而且更加重视他在人格塑造、个性发展、潜能开发以及批判精神方面的作用。
二、成人教育———从“学历”走向“能力”
从1949年第一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的召开, 到1997年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发布《汉堡成人学习宣言》, 国际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在发展和创新成人教育的理念。成人教育是社会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经常被称之为业余教育、工农教育、社会教育、回归教育等。从办学形式看, 成人教育主要包括———扫盲教育、成人基础教育、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岗位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文化教育、远距离教育。
成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具有教育的特性, 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我国, 成人教育通常被当作是普通教育的补充, 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许多成人高校办学目标不明确, 只注重在学历上与普通高校看齐, 让成人学习者最终拥有“专科”、“本科”学历, 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式单一。长此以往, 成人学习者有可能在知识素养上不及普通高教的学生, 能力上又不符合成人高教培养目标, 最终, 在社会中难以定位, 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
《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成人教育, 使公民接受多种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这些都已成为发展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法律法规基础, 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成人教育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在知识经济、倡导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 成人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得到确认, 不能被淡化, 也不能被替代。成人教育也在不断尝试, 用一种新的眼光、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理解和重塑自身, 时时刻刻进行改革, 尝试在概念与内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的认识, 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从重视“学历”走向了重视“能力”。关注成人个体的差异和具体的学习需要, 注重成人学习者各个方面能力培养, 指导人们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努力。通过任何形式的学习, 成人学习者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 而且也能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 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获得一技之长, 增强社会竞争力。
三、全民教育———实现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
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中全民教育被权列为基本的人权, 20世纪90年代, 全民教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题, 在1990年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 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 对全民教育进行了新的审视, 使“英才化”的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普及化”“现代化”的教育, 对各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全民教育已成为一项全球事业, 引起了世界各国共同的关注, 并形成了统一的行动纲领———达喀尔行动纲领。
全民教育重视教育平等, 教育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 利用各种手段提供教育机会, 缩小教育上的性别差异;强调教育民主, 人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 如注重基础教育和扫盲、普及初等教育、普及入学机会等, 使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 获得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能力, 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进入21世纪, 全民教育注重实际, 利用区域间的合作, 合理和科学的开发各种教育资源, 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四、成人教育———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
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广泛传播, 开阔了成人教育的视野, 扩宽了成人教育与社会的接触, 促进了成人教育的深入发展, 尤其是对成人教育的功能、性质和目的有了新认识。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把接受正规学校的教育, 特别是最终完成正规的学校教育, 作为立足社会, 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手段和方法。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 尽管正规的学校教育现在还是教育体系中的主体, 但它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个体, 使需要不断的更新、补充新的知识, 接受新的思想, 这样就急需接受不同形式、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成人教育观念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也发生了及时地转变。成人教育逐步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 成为终身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实践领域。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从教育制度上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因此, 应该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中重新认识成人教育, 在终身学习的概念中构筑成人教育的新理念。本着终身教育的宗旨, 成人教育注意倡导学习贯穿个人一生的社会理念, 满足个体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 开发、整合和利用国家、社会的多种教育资源, 服务成人学习者, 提供给成人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环境, 建立一个灵活、多样的成人教育体系。新的趋势和方向令人鼓舞、欣慰, 21世纪的成人教育发展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应当基于新的定位, 实施战略创新。积极进行改革, 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和障碍, 为人们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 协助劳动者提高生存、生活技能, 适应激励的社会竞争, 使成人学习者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开发自身的潜能和资源, 实现人终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促进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五、我国终身教育的科学归宿———全民教育
终身教育的思想是美好的, 然而我们世界的现实是严酷的。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勒斯·曼指出:估量科学或文化造福于一个社会, 不应过多地着眼于这个社会拥有多少掌握大量高深知识的人, 而在于广大人民掌握足够的知识。 (2)
尽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赞同终身教育的思想, 但是, 由于诸多原因, 许多国家还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满足所有人受教育的愿望, 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甚至贫困的发展中国家, 有些甚至连最起码的基础教育的任务也无法落实。在发展中国家, 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是教育机会的欠缺和不均等性。尽管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 仍然没有达到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2000年全民教育评估表明, 许多国家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但是, 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中还有一亿多儿童仍然没有机会接受初等教育, 而且成人文盲也有增无减, 8亿多成人是文盲。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这与全民教育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现实是十分严峻的, 如果全民教育的目标得不到实现, 不加快步伐, 那终身教育就只是纸上谈兵, 最终沦为空谈,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全民教育是我国21世界终身教育必然而又务实的选择和科学归宿.
六、我国全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成人扫盲教育和妇女教育
全民教育是公民的权利, 使所有的青年和成人, 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地层的弱势群体, 均有机会接受能真正地、充分地满足其基本学习需求的教育, 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人教育应被视为对全体国民的素质进行不断地提高和发展的广泛教育方式, 其最终目标是建成促进全民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在我国, 全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成人扫盲教育和妇女教育。
(一) 扫盲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
1.功能性扫盲的提出
近年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功能性扫盲”的新概念, 根据这一要求, 扫盲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开展基本读写能力教学的基础性扫盲的过程中, 要注重实用, 注重识字教学内容贴近扫盲对象的工作生产和生活, 将学习文化同学习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如可以把科技普及教育的内容编入识字课本或由单位编写通俗的生产技术的补充教材。二是对已经脱盲的成员包括农村全体成员, 进行功能性扫盲, 以帮助他们扫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岗位上因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而产生的种种障碍。其内容可以包括科普法律医学保健消费保险社交礼仪等。
2.扫除“现代文盲”的提出
联合国对文盲的新界定是:“一文化水平低, 不识字, 不能阅读的人是文盲;二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是文盲;三不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是文盲”。为区别传统意义上的认知文盲, 人们把“不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称为“现代文盲”。“现代文盲”在现实生活中单就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成人来说, 也大有人在。因此, 扫除”现代文盲”成为21世纪扫盲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 妇女教育的广泛开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有关国际教育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妇女解放和妇女教育问题。国际社会一直在为提高妇女的地位、推进妇女教育的进程而努力。对妇女进行教育是当前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妇女教育的重点和实施全民教育战略的共同措施。
对妇女进行教育, 是提高妇女地位的主要途径关键, 是实现全民教育的关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为二十一世纪做准备》一书中指出:在使全球社会为21世纪做好准备的总努力之中, 教育的作用、妇女的地位是必须强调的三个关键因素的两个。 (3) 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提高人民素质, 通过合理、快捷的人力资源开发渠道, 把我国丰富的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 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 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会拥有一定的决策权, 女孩就会获得和男孩平等的受教育权, 女孩获得高水平教育的机会也越大。这样, 妇女接受教育会对后代子女的教育权利和机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对未来中国人力资本的形成、全民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可以产生巨大作用。
新的理念给我们启迪, 在21世纪的今天, 成人教育应实行根本性的战略转变, 成为整个正规的继续教育或非正规的不断学习的过程。我国成人教育践行全民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理论的重要体现, 主要表现在通过种种活动的开展, 使成人教育走进社区、走向农村、深入企业, 促进全民自觉、平等、和宽容地参与生活、工作和学习, 实现构建全民参与的学习化社会的目标, 从而建设“和谐社会”, 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虽然任重道远, 但是前景无限光明。
参考文献
[1]沈文英.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辨析[J].中国成人教育, 1999 (12) :46.
[2]刘萍.论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成人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 2000 (3) :13.
[3]董建红.2000年世界全民教育评估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7) :60-61.
[4]黄志成.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纳教育——国际教育思潮发展趋势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 (3) :27-28.
[5]何爱霞.社会化研究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理论支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1) :94-95.
[6]盖雨鸥.再论终身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1) :24.
[1][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等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16.
[2]徐荣远.全民教育:21世纪的行动纲领[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8) :26.
[3]周卫.贫困中的期盼——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女童和妇女教育[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1.
教育咨询 篇2
2012年8月2日,我在通博参加了几天的培训,之后与本月8号在通博正式上班。虽然工作仍不足一个月,但在这短短的近一个月中,的的确确学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
咨询师真正要做到合格,不仅仅是能招到多少学生,当然这是衡量咨询师能力的标准,但只是其中之一。而真正具有挑战性的是对自己所招生源的一种维护。通过一段时间的电话邀约,我发现很多家长其实都对当前自己孩子所在的教育机构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满,但也有很满意很坚定地要继续学下去。我想这就是后期的一个维护或者是服务是否到位的问题。我想家长既然花了钱让孩子上辅导班,都会希望老师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上,把家长放在心上。正如我们自己买了家电,对后期的服务,也就是售后服务真正的放在心上。所以咨询师做得优秀,就一定要做到生源的长久性。正如企业要长青,就要做到服务的长久性。一个真正合格的咨询师,做到尽心尽责,虽然我们不能担保孩子一定进步,但是我们可以承诺,我们必将全力以赴。
当然,前面所讲的应当是作为咨询师,首先所要具有的正确的心态,或者是对自己本职业的一个端正的心态,所谓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心态固然重要,但咨询师本身应该具有的素质和技能同样重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硬件。
首先是专业性: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提供权威性的信息,不能出现前后矛盾。消除咨询者顾虑。这就需要我们事先真正预知家长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层层递进,一点点解答。而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必须做好的,包括:家长常问问题的收集与回答,不同年龄段孩子会出现的学习或行为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各阶段同类学科的难易特点,衔接特点,学习不同类学科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特点等等。都需要很熟悉的掌握。要从潜意思里提醒自己:我就是最专业的,只有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最专业的,别人才能感觉我们是最专业的。当然靠感觉并不是长久的,掌握真本事才是硬道理。
其次是良好的服务:不只是单纯为了招生而招生,而是向渴望求学的学子提供超前的服务理念,即“教育就是服务”。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感到通过辅导,自己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家长真正感到,我们的的确确是全心全意为了孩子。这样才能做到长久性。
最后就是要做到人性化:以情感人,通过我们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使学生家长从感情上倾向于我们,这是体现人性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招生的重要技巧。
下面介绍下我自己认为比较实用的一些技巧:
1、微笑,无论是电话咨询还是现场咨询,微笑都是很神奇的。现场咨询就
不说了。对于电话咨询,虽然别人没有看见我们,但我始终相信“行为跟感觉是同步的”,只有我们真正的将微笑,将那种积极向上的行为表现出来,我们才会不经意的将自己高昂的状态表现出来。同时我相信,不管与家长是否面对面,我们的状态家长都是能感觉到的。
2、倾听,做销售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倾听客户的心声,明白客户的需要,才能抓住关键,“对症下药”。
3、赞美,人人都喜欢听到赞美,适当的赞美有利于增进彼此的距离,距离短了,一切就自然水到渠成。当然赞美一定要真诚,切忌虚假的赞美,反而弄巧成拙。
另外还有一些沟通时的技巧。比如向家长介绍我们情况是,不可一次性全部将信息说完,一方面家长也没时间听,另一方面留点悬念,作为下次预约的话题。比如这次可以介绍开课的情况,下次就打电话说有个最新的好消息,接着就是有优惠啊,做活动啊之类的。总之,让家长知道我们在关心她,同时有话可聊。而不是每次都是千篇一律的那种“开始——结束”。
电话咨询中的常见情况
1、电话来访时的瞬间准备工作。自电话铃响开始,检查咨询物品、周围环境,包括咨询室内没有闲杂人等,电话咨询纪录表,签字笔。端正姿势、微笑、清清嗓子。时间不宜太长,太长的话家长很可能会认为我们不忙,要知道我们上班时间是很忙的,会有好多咨询电话,给家长制造紧张。邀其来机构咨询。
2、电话中自我介绍,微笑,使咨询者感受到亲切、愉快。语音亲切、自然;音量略高于普通聊天。结束语“。。某某家长,再见!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随时给我电话。我们是通博教育,我姓舒(最后的强调是让家长加深对通博及本人的印象)”。
3、咨询过程中,多多关心孩子现在的状况,多多提建议。不要急于推自己的辅导多么多么好。要让家长自己感觉好,才是真的好。
4、不可轻易打断对方谈话,更忌讳自己侃侃而谈的唱独角戏。最好有问有答,互动进行。
由于接触时间较短,领会有限。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愚见,希望以后能和同事们多多沟通,互通经验,互相学习。
舒祺珂
河南新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篇3
主打教育文化地产概念,考虑到如何招生和增加现金流,我提出千人创业、百家社区微学堂计划,通过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公司的上市计划。现在公司已经在深圳前海孵化。我现在在漯河有一个项目,以教育文化一站式教育培训+房地产开发的模式,作为一个试点。
在目前经济转型的前提下,整个公司对未来做了一个2016年至2020年发展规划。一个是教育+文化地产,这是教育培训一站式机构+私立学校幼儿园+房地产开发+互联网平台全新模式。另一个是我们核心产品竞争力的产品研发,最后形成我们整个引资和融资的渠道。
关于教育,国家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号召。郑州市从2016年到2020年将会有220余所中小学校,因为到2020年郑州常住人口达到1300万,未来公办教育增幅有限,教育肯定会更加多元化,一个是公办、一个是私立、一个是合办,一个是BT。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做了一个整体的五年战略规划,2015年主要解决现金流,形成一个基准模式和人才结构,从2016年到2020年实现两个跨度,第一个跨度是创业板上市,教育文化地产+互联网新经济形式的形成。第二个跨度是扩大招生,解决现金流。新东方的俞敏洪是依靠雅思和托福为切入口,今年是发展的第23年,去年郑州新东方流动资金是5个亿。
我们引进了亚洲记忆先驱叶瑞财博士的“叶瑞财记忆法”,他做这个有三十年,专门做关于右脑开发和右脑记忆力的产品,当然这个是我的拳头产品,是我整个将来教育体系当中的一个部分。
我有一个“千人创业”计划,做教育最终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所以人才这块我通过“千人创业”计划,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让大学生成为我们的创业合伙人。
现在我们准备推出一个云课堂,针对全国所有远程互联网教育,打造互联网平台。另外,我们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线上,通过叶瑞财记忆学培训开展系列免费教育课程。线下,整体教育培训并结合线上推出网络远程教育体系。同时,我们的百家微学堂会渗透到郑州各个住宅小区,也就是在家门口1.5公里半径范围内都能找到新睿教育的微店或者微学堂。
创新十问
让企业具有生命力方能
没有“寒冬”
你如何定义创新?
创新是指鲜有的思维,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
你认为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1.接受程度慢;2.认知低;3.资金匮乏。
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创业热情?创业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理想以及深厚的教师情结,认为未来教育是朝阳产业。
你认为创业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创新、坚持、营销。
创业以来,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营销思路打不开。
你认为项目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记忆学的顶尖。
你认为创业与资金之间是什么关系?你如何看待投资人?
资金是创业的前提与保障。投资人需要有长远及创新眼光。
你最喜欢或者敬仰的创业人物是谁?为什么?
史玉柱。大起大落都能重新站起来。
对企业三到五年的规划有什么目标?
上市,建两到三所中小学。
你对当前所谓经济的“寒冬”怎么理解?
教育咨询 篇4
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
(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发挥主渠道作用, 以“责任、创新、实践”为重点,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 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文明礼仪进校园”“民俗文化进校园”等行动, 促进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2) 落实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育人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学校为主体, 企业、社区、家庭全面参与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机制。加强中小学德育实践基地建设, 整合屯昌县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地理资源, 加强青少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2. 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1) 强化学校规范管理, 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各个学段内部结构特点的学校章程;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试行) 》;落实校务会议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教育质量定期分析制度和社会参与学校评价制度、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点监督管理。
(2)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视导机制, 通过现场观察、分析评价、研究诊断等方法对学校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校本研训管理、课堂教学等进行诊断、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达到调适、改进学校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 突破难点, 开展“四项”行动。
(1) 深入开展“教育质量研讨”行动。每年都要围绕提升教育质量确定专题, 开展深度调研, 召开现场会议和教育质量分析会;针对高考和中考, 组织骨干教师扎实开展考试信息跟踪、备考和学科教法研究, 提高中考、高考成绩。
(2) 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行动。组织教师进行“一般基本功”“学科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比赛活动;每年开展“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质课、优秀论文”等评选活动, 引导、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3) 深入开展“师德师范、校风校纪提升”行动。制定与落实校长和教师行为规范, 加强内外监督和约束;每年9月定为“师德师风大家谈”活动月;每年评选和表彰一批优秀教师;每学期末开展“百姓问教”活动。
(4) 深入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行动, 积极探索教师均衡配置的新途径, 通过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教师双向对口换岗任教、学校互派中层领导交流挂职等多种形式, 促进学校共同进步。
4. 深化改革, 提升教育发展内在动力。
(1) 落实与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进一步简政放权, 切实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 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2) 探索建立教师转岗退出机制。一是对连续两年考核为基本合格或当年考核为不合格的教师进行转岗到非教学岗位;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的, 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由学校提前30日书面通知, 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合同;非教学岗位经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工作的, 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予以解聘。二是因身体健康原因, 不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教师, 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退出手续。
(3) 实施学区制办学, 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成若干个学区, 以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 带动学区内学校共同发展。
(4)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 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完善分层教学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5)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一县两校一园”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引进工程, 至少引进省外1所优质中学、1所优质小学、1所优质幼儿园与我县合作办学。面向全国公开招聘若干名中小学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发挥长期居住屯昌县“候鸟人才”的作用。
5. 加强四支队伍建设, 提升整体素质。
(1)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健全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探索中小学校长管理“去行政化”, 中小学校长由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 试行校长职级制。对优秀校长转岗实行可比照级别安排:屯昌中学、思源实验中学校长转岗可按正科级别安排, 红旗中学、职业学校和思源实验学校校长转岗可按副科级别安排。要积极尝试在本系统或面向社会采取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办法选拔任用中小学校长。
实行校长任期制。小学校长任期为五年, 中学校长任期为三年。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两届后, 原则上应该交流, 任职满三届, 必须交流。学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或连续两学年被评为基本合格的校长将进行解聘。
加强校长岗位培训。中小学校长必须“持证上岗”。新任校长到任一年内必须取得校长任职资格证书, 否则不能继续担任校长。在职校长任期内至少参加一次岗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新任校长、副校长到同类管理水平高、办学成绩突出的学校挂职研修。
校长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要经常性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指导教科研工作。校长要兼任一定课时量的学科教学, 并带头上示范课或作讲座, 带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本县域内中小学 (含幼儿园) 教师实施统筹规划和综合管理, 严格落实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三年一核”和“一年一微调”的政策。
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按照“有编即补、凡进必考、择优录取”的原则招录教师, 一般招录本科以上年龄在30岁以下的应、往届毕业生为主;对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的在岗教师, 年龄适当放宽。
加强教师培训。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县举办的各类培训, 教师培训经费占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不得低于5%。加强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 由政府出资向社会培训机构购买服务, 补充培训能力不足问题。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设立学科名教师工作室, 开辟“名师讲座”“名师精品课研讨”等教育教研活动, 使名师逐渐成长起来。
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坚持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倾斜, 在30%奖励性绩效工资总数内, 排在前面的10%人员和排在后面的10%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相差8倍以上。
推进教师交流。落实国家和省的教师交流制度, 每年按5%—10%的比例进行交流。在农村中小学工作未满5年的, 一般不予交流, 教师调动必须根据学校岗位需求, 参考教师综合考核结果。
加强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聘后管理, 对已聘任的一级教师、高级教师等每学年进行量化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担任班主任、周课时完成量、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学年度发表论文等情况。对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的教师, 给予缓聘, 缓聘时间为一年, 一年后经考核合格的, 给予续聘;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教师, 给予低聘。聘任一级教师、高级教师等职称职务的原则上3年内不允许申请工作调动。建立学科教师随考制度 (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 随毕业班考试制度。
(3)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提高教研水平, 促进教研常态化。推进县教研员全员聘任制和考核制, 建立县、片、校三级教研机构“纵向指导、整体联动、分层落实”的联动机制。
6.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1) 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体系。
(2) 制订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
(3) 建立校长考核评价体系。
(4) 建立教师工作管理评价体系。
5.建立中小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二、保障机制
1. 加强组织领导。
(1)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育工作, 县政府常务会每年至少研究两次教育工作,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半年对教育工作进行一次调研, 解决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县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对教育工作进行一次督促检查, 县人大、县政协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育专题视察和调研。
(2) 成立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研究制定全县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规划并指导实施;设立中国共产党屯昌县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县委教育工委的日常工作。
(3) 完善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所学校, 每年至少为学校办一件实事;镇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所完全小学;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和中层干部实行包片包校制度。
2.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确保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
(1) 落实省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按不低于省定的标准执行。
(2) 设立校长基金。校长基金主要用于表彰奖励优秀教职员工、资助名师工作室和教研活动等。
3. 规范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兼顾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统一规划城乡学校布局;统筹考虑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全面改薄工程等, 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按先建后撤的原则, 采取“撤、并、建”等措施, 实现城乡教育结构、规模、质量的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4. 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1) 大力表彰先进, 通过激励和引导, 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 造就一批理念新、能力强、水平高的专家型校长, 引领广大教师和校长努力工作, 争创一流。
(2)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 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尽职尽责,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孤儿、三类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保护工作体系, 促进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
(3) 县委、县政府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努力为学校和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严厉打击干扰教学和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教育咨询 篇5
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为了保证师生在夏季里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学校德育处利用升旗时间,进行了汛期安全教育,并做出以下一些要求:
1、加强游泳安全教育及管理:强化学生游泳安全教育,做到“五不”: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结合本地实际,不得到坑河,鱼池洗澡游泳。
2、防雷击:汛期内,雷雨天气较多,上下学途中或者日常生活
中,要注意避开大树或者危险建筑,远离雷电可能带来的危险伤害。
3、注意交通安全:如今,正是夏收时节,当地百姓把麦子晾
晒到马路上,那是他们的血汗钱,希望大家知道珍惜,因为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要体谅农民挣钱的来之不易。在这样马路被占据了一半的情况下,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不得并行骑车,不得横冲直撞,要遵守交规,要时刻保持警惕,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汛期安全知识教育
一、汛期安全:
(一)汛期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防汛宣传教育工作。学生应该多学习,掌握防汛知识、技能。
(二)暴雨天气要注意防雷
1、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下雨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
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摸避雷针一样。所以,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以外。
2、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湖、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要观察住房是否适合避雨。
3、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
4、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三)暴雨天气上学、放学要特别注意:
1、暴雨过后,上学需途径小河、沟、桥的,要由家长陪同护送回校,如果洪水爆发未能经过小河、沟、桥的就返回家中等候可以安全通过了再回校,同时要让家人打电话告诉学校、老师,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到邻居或者商店中打电话,以免学校、老师担心。
2、暴雨过后,放学需途径小河、沟、桥的,要先探视具体情况,或者由家长接送学生。回去要告诉家长,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暴风骤雨时要坚持主动到学校接送孩子,学生不能擅自涉险回家。
3、因洪水原因留校的学生,要安下心来,听从学校的管理,情况允许了才回家,不能擅自个人或结伴去查看洪水情况。
(四)严禁学生私自到河畔游玩、游泳:
1、不要私自或结伴去看河水,到河里游泳。有发现同学私自去河边的要及时阻止,阻止不了的要及时汇报学校、老师,以便学校、老师劝阻、批评教育,把溺水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2、请同学们不要在汛期私自或结伴到溪、池、坑、塘、和水库附近玩耍。
(五)要注意校园等房屋设施的安全
1、暴雨过后,学校要派教师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隐患要告知师生并及时处理。
2、暴雨过后,师生不要靠近危险的房屋、墙体、坑塘等,预防倒塌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六)请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号,如遇暴雨天气,学生不要单独外出玩耍及探亲访友,如确有必要,要由成人陪同。
汛期防汛安全教育
发布时间:2012-3-15 13:50:35
近日来,针对连续不断的突降暴雨的天气情况,秀屿区实验小学切实做出部署,要求全校老师扎实抓好汛期学校防汛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各处室、年段、班级积极行动,大力搞好宣传,确保汛期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切实落实学校防汛工作责任。各年段、处室要高度重视学校防汛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领导,层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二是健全完善学校防汛应急预案。学校根据实际,不断健全完善学校防汛应急预案,通过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确保防汛工作到位。
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防范、避险及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安置地点、自护自救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并组织学生进行防汛演练,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学生可迅速撤往安全地带,切实保证师生生命安全。
三是建立学校防汛预警联动机制。各年段、处室在汛期要加强与未保办联系,随时掌握汛期安全动态,密切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信息。一旦发生灾情,要第一时间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救灾工作,全力保障师生和学校财产安全。
四是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学校将组织校务成员,针对汛期到来极易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校舍基础浸泡、地基下陷、墙体酥松、屋顶漏水等不安全因素,对学校周边山体、桥梁、校舍、设施安全等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治。学校将密切关注地势低洼、滑坡地段、河道附近的校舍,确保排水设施畅通,对学生上、下学途中的险情隐患认真调查。
五是加强师生防汛安全教育。各年段、处室要以“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为方针,学校将利用升旗仪式、思品课、各班黑板报、宣传栏、班队会、校园广播、原上草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师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汛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汛意识和增长防汛知识。
教育咨询 篇6
关键词: 教育技术专业 教育实习 问卷调查 实习基地
一、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教育实习是高师师范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学校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师范生从学生角色转变成正式教师角色的重要环节,这一重要环节既是学生教学生涯的起点又是他们专业成长的关键。如果将师范院校比喻成教师培养的工厂,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道道生产工序,教育实习就是工厂成品出厂前的检验工序,对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帮助形成教师的个性品质、巩固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思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大都是书本上的、分散的、间接的知识,要让这些知识被理解,变成直接知识进而形成一个知识群或适合教学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就必须反复不断地进行实践应用。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教育,教师应该着重教学实际工作中的“摸爬滚打”和“师徒相授”。
教育实习的内涵界定:教育实习指师范院校根据培养目标和任务,在实习指导老师的统一带领和指导下,到实习学校从事教学活动,担任班主任工作,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和教育行政工作,等等。
二、我校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的基本状况
我校教育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学校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为加强准教师和基础教育的双向沟通和联系,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我校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工作安排如下:整个教育实习包含两部分,一是一到两周的参观或见习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二是集中教育实习,安排在大专第六学期,时间是八周,一般安排在毕业前夕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参观、试教、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等。
三、我校教育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
本次调查,我们着重关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四大基本问题,即实习生的基本状况,教育实习基本过程,实习生主体和教育实习指导老师。
调查方法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和座谈访问法相结合。我们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问卷》。
从实习生和带队指导老师的角度,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调查:(1)教育实习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2)教育实习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实习情景对教育实习的影响;(4)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在实习前后的对比;(5)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和实习学校期望度的差异问题;(6)实习生参加完教育实习后的收获状况;(7)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和实习形式的期待;(8)师生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利用电话访谈和实地座谈的方法,与实习带队指导老师、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实习单位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了解他们对教育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育实习各个参与方对于实习的期望。
按照实习指导要求,实习指导老师每周两次随堂听课,了解实际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情况,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软件和硬件状况、教师上课的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等。
四、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在教育实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实习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教育实习准备阶段的工作容易被忽略,准备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参加教育实习的师生都认为在正式进入实习学校之前有必要开展实习指导方面的课程,为学生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各方面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所以学校在开展实习工作之前,要为学生做好必要的教育和督促工作,让学生了解小学信息教育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教育实习当中,自己的信息教育技术实践技能、电教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能力较弱。同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实习生在课堂管理、师生沟通、课堂语言能力和课堂板书方面有很多欠缺。
实习准备工作要提前一个学期开始,从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和技能准备四个方面开始指导性课程。首先,从思想上端正学生的态度,既不过度紧张又不掉以轻心,信心满满地参与到教育实习当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第一次站上讲台,在教材、学生、教学情况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必须认真地下一番工夫做准备工作。接下来,在物质准备方面,主要指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要求,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模拟条件,从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前沿理论和技能重点、微格教室到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方法。知识准备指学生既要熟悉掌握信息教育技术专业的知识,又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教法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解决的是在工作岗位上教什么的问题,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教法则是解决如何教和怎么教的问题。技术准备方面,强调师范生的板书能力(包括三笔一画,即钢笔、毛笔、粉笔和简笔画)、语言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和语言组织的逻辑能力)和讲解技能(指教师运用语言和各种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习时间上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我校教学实践安排(大一第一学期见习一周,大三第六学期实习八周)较为合理。但有同学表示,一次实习不能满足需要,诸多曝露在实习当中的问题没有机会经过二次修改后的检验,所以为了保证良好实习效果建议实施二次实习。第一次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中段为期四到八周,那时大部分信息教育技术课程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已经修完,基本满足小学信息教育教育岗位的需求,而且经过两年半的大学学习生活,学生心理日趋成熟,可以基本胜任小学教师的工作。
(2)实习内容上的问题
就实习内容而言,教育技术专业的实习偏重技术方面且内容纷繁复杂,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讲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校机房的管理、学校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班级管理工作等。有的实习学校怕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主要安排实习生担任技术方面的工作,如从事课件制作、视频编辑、建设网站、制作网页,但讲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机会不多。
在实习内容上,学生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整合,了解和掌握多功能网络教室的工作原理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掌握实际的组网技术和校园网的维护管理。
(3)指导教师上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99%的实习生认为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态度思想、教育技术专业技能、讲课技能、生活方面有积极影响,是影响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担任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指导老师,校方应该精心挑选。他们不但是信息教育技术方面的行家,而且要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其教学模式和教改动态,同时热爱学生和实习指导工作,善于沟通交流。
(4)实习生自己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的实习生认为指导老师对实习效果的帮助最大,近30%的学生认为实习学校在实习当中的积极配合有助于实习工作完成,18%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大大增强实习效果。同时,80%的学生认为教育实习中最难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难管,以及理论知识讲解。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要认真完成,包括要有端正的实习态度、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实习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建立实习网站为自身实习提供实习动态、实习资源、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平台。
3.教育实习结束存在的问题
实习生在教育实习结束后,通常会有实习质量总结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实习生对实习结束后的评价整改表示满意。实习评价的打分流于形式,一般都会给学生打优秀;实习生回到学校后,实习总结也是没有实质性的反馈交流,他们的体会和困惑没有真正的交流平台。
建立完善全程性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帮助实习生从实习条件、过程、结果三个维度,明确实习目标,让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实习多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但实际上,联系合适的学校安置一个年级的教育技术专业实习生是非常困难的事。同时存在指导工作只是象征性巡视,實习完成后实习报告没有及时反馈。
从学校层面和系层面要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和安排实习工作事宜,跟踪了解实习生和指导老师的情况。同时,注意实习基地建设,力求做到合作共赢。
五、结语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纽带,是促进师范生职业化的重要环节。本调查从实习前的准备、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后三个时间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教育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着手,期望能够优化实习工作,培养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嘉卫.影响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2]汪琼,熊澄宇.论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2,(4).
[3]徐方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前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
[4]刘力为.吉林省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问题的调查与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教育咨询 篇7
目前,有些学生在生命、生存和生活方面的认知偏差,漠视生命价值、生存能力低下、生活方式亚健康的现实,凸显出对学生进行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体育教育手段使学生认知生存的内涵及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在成长过程中将个人幸福、家庭幸福、团体幸福、民族幸福、国家幸福、人类幸福自然融为一体,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体育运动与三生教育的延伸和衍生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针对当前学生体质的持续下滑尤其是学生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的下降提出了若干实施意见:“实施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春冬季长跑,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些举措无疑旨在提高学生健康成长做出的努力。但在活动实施评价过程中只注重提高学生的量化指标,对学生基本的生活能力,生存等能力的教育却未能进行有效评价,疏忽了情感上的教育和启发思维的教育。
体育教育是实现三生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体育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去面对、克服、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如2012年北京特大洪水,洪水把车甚至矮小的房子都淹没了,唯有部分高高的大树还挺拔着,有些人就眼睁睁地看着大树挺拔,而自己被洪水冲走吞噬。如果遇到这样困境的人,具备攀爬或者游泳的基本生存能力,就可以延长被救助的时间或实施自救。许多调查研究表明,许多疾病或人的死亡与心理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心理情绪低落者会致使很多疾病生成和加速死亡,而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促使人体健康成长。
生命和谐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不仅给人身心健康,且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美[4]。运动中,不仅展现了身体美、技术美、战术美、精神美、人文美、和谐美等生命因子,也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体育教育中,教师教授学生怎么去追求和谐,怎么去学习和谐,可以在体育运动中体现。尤其是体育竞技,激烈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是和谐的竞争,是追求生命和谐的象征。中美著名的“乒乓球外交”,奥运会的口号,均赋予了追求和谐而奋斗努力的精神。众所周知,生命的宝贵,生命的脆弱,身体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肩负着身体教育的体育教育,对生命的教育密切相关。
生命和谐度,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幸福的重要基础,同时又与社会和谐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乃在于全体人的幸福,当然包括一切社会成员的生命健康和应有价值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和谐是整个和谐理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社会成员的生命和谐,也是创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个体生命的和谐度缺失,在道德自我约束下,易于引发个人对于社会,对于环境的非理性的冲击,常常会引发忧郁的、病态乃至于仇视的眼光看待社会和周围的环境,对社会和环境作出不理性的行为,导致做出与社会和谐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举动。因此,增进生命和谐度,无论是对于社会的和谐,还是个体生命的健康与价值,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生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是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和生命负责的教育。罗崇敏先生说:“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走向幸福”,客观地说,“三生教育”并不是教育理论创新,而是对教育本真的一种回归,所以三生教育就是一种教育本真的回归。对教育回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部艺教委专家周荫昌教授这样说道。
2 学校体育的目标与三生教育关系
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5]是增进学生健康,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部分有特长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1 三生教育是体育教育的深层次的体现
增进健康与生存,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健康被人们视为生存能力强,生活质量高,生命长寿的状态。持续有效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进学生健康,而且能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和适应性,提高机体神经、体液和生物节律性,从而促进循环机能、呼吸机能、物质与能量代谢、肾脏机能、内分泌机能、感觉与神经机能的发育和完善[6]。
2.2 掌握运动技能是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延续
人每天无论是通过徒手、器械或工具都离不开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活性的运用,从吃、穿、行、乐的生活都离不开运动。基本的生存能力来自于技能的掌握,有了生存能力,才有生活和生命的论述。在体育技能的掌握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动作的纠正,从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的过程转变,这种技能的学习,不仅仅是某个体育运动项目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是为了将来生活和工作的生存能力储备而学习。在生活和工作中储备更多的运动技能,激发和提高运动技能,让人生在走、跑、跳、投中突显优秀,提高适应社会和坏境能力,提高生存保障,从而改善生活态度,提高生命质量。
2.3 体育运动是生存、生活和生命的需要
体育锻炼能够促心理健康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7]。人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是人体健康的2/3。通过中长跑体育锻炼,中长跑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艰苦奋斗,不仅是对提高学生吃苦耐劳,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挑战,也是对学生心、智、体、能的磨砺。坚定的毅力等有积极作用,在兴趣爱好项目中,轻松愉快的活动不仅能减轻生理和心理负担,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在对抗项目中和在还是集体项目中,通过团队合作,增加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相互交流沟通,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进师生之间,因此在增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机体的适应和生存能力,对改善人的生活和提高生命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3 将三生教育融入体育教育的方法及其途径
三生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青少年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珍爱生命,认识三生教育的本质、理解其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而体育教育是实现三生教育的重要载体与途径之一。在体育教育中融入三生教育必须结合生存,生活生命和教育的特征与目的,结合影响体育教育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等具体情况展开。
3.1 从战略层面重视将三生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中
一是要重视体育教育融入三生教育;二是要重视将三生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改革之中,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价值观和传统教学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辅之以配套政策措施,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
3.2 切实将三生教育纳入体育教学计划和考核中
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师生互动优势,以人为本,通过开展关于生命教育的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运动技能之外的精神世界,拓宽渠道,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与模式,生动活泼的开展体育教育,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得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得以贯彻实施。
3.3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对教师队伍进行业务培训,了解、领悟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加强对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大财力支持,保障教学场地、器材等基本物质条件。
摘要:结合“三生教育”教育观与体育的教育价值分析,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三生教育”是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是实现社会与生命和谐教育本质的回归,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出发,探索“三生教育”教育观下体育教育的方法及其途径。
关键词:三生教育,体育价值,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1- 38.
[2]郑锋,代春玲.大学生体育与健康[M].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7:1-29.
[3]耿培新.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6:1-51.
[4]李红.体育的美学价值与陶艺教育——兼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76-81.
[5]兰亚强.新世纪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01,5(4):63-64.
[6]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2002.
教育咨询 篇8
1 学业与职业相互融通
实践中, 学历教育倾向者认为可以把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简单嫁接与复制到高职教育中, 片面追求学业化, 过分重视基本知识理论的传授, 培养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不会实际操作;而另一极端的表现是“唯技术技能”, 认为高职学生应重视现实就业能力的技术能力的培养, 对单一技能的过度强化训练, 而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 办学层次向中职教育下移。因此, 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存在“两不像”的普遍现象:因缺少本科生的较高的学历素质, 文化素质偏低而不像大专生;因没有具备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专业技术和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弱而不像高技能人才。
与高等本科学历教育不同, 高职学生的学业, 着重于丰富的学术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也不仅是限于某个岗位工作所需的, 而是多方面能力和各种素质的综合, 如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协作的能力, 组织协调的能力等。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次,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在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一是基础文化素质层面, 高职学生专业发展的平台是高等教育, 学校应按照“学科群”的特征设置相关课程, 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广博性;二是专业理论层面, 为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和创意研发的需要, 强调能力与技术水平并重, 能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并且了解最新的专业成果;三是专业技术层面,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专门人才, 不仅要掌握所从事的岗位内的最新技术, 精通所从事的岗位需要的技术业务, 而且还能独立处理生产一线的复杂技术问题, 此外, 还具备结合专业开展一定的技术研究开发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 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汇点是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只有统一协调发展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应兼顾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2 如何促进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2.1 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要紧盯市场, 及时通过行业交流、企业走访、劳动市场调研等渠道, 了解各行业的就业状况和人才需求变化, 了解他们所需人才的技能、素质特点前瞻性地判断和预测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 及时、动态地调整专业方向。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专业结构和办学规模,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急需专业, 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急需人才。对于人才市场不需要的、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应考虑逐步压缩招生量;对于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要扩大招生量。调查本地区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进程, 按照专业设置的客观性原则, 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发展规划, 充分发掘自身和社会的办学资源优势, 以面向行业的专业为基础, 努力拓展面向区域的专业。坚持加强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专业设置, 整合专业资源优势, 优化改造专业结构, 努力培育和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专业。
2.2 要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更要适应社会和市场、企业的需要。在明确高职专业对应岗位或岗位群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结构, 确定职业素质结构权重与归属课程及各教学任务与分工地的基础上, 努力构建实施素质教育, 并以应用型、实用型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针对专业内课程都设置相关职业素质培养的特定要求, 挖掘学科课程中的职业因素, 加强职业训导。一方面, 坚持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及教学, 理论教学的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度, 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更要重视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他们以应用为核心的思维习惯, 提高他们驾驭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 继续加大教学实践力度, 实践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生外语、计算机实际操作、口头表达等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通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形成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共赢型的长效合作机制, 使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 实现学校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的全面对接。
2.3 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把多种教学方法优选结合, 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利用信息化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中广泛引入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大量的案例分析、业务技能仿真练习, 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分析和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把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融入课堂,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2.4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要树立兼顾学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一体的考核评价机制。衡量教育教学质量高低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程度, 主要通过考试考查成绩来检验。要积极探索操作考试、教考分离等新的考核方式。注重对过程性的考核, 使学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观念。以全面、系统、标准、可行为原则, 使考核方式更趋科学化。二是看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强弱。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等。实践能力考核以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成绩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主。同时结合学生的考证情况, 参加竞赛的获奖等情况综合评价。既要立足课程也要立足职业, 理论和技能必须兼顾。
2.5 重视职业素质教育
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一样,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据就业调查显示, 多数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 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在决定是否聘用员工时, 他们总是首先考察他们的人品、敬业和责任感。这就是说, 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面向未来, 高等职业院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同时, 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 还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让学生在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进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的探索和总结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训练, 提高他们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灵活应用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 结论
总之,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相关, 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课题。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国家层面已经达成共识, 充分认识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等现实问题的重要价值。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兼顾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才能为社会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 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也依然存在。高等职业教育应兼顾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有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的改革和发展, 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业教育,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等职业教育中学业与职业要相互融通[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7) :22.
[2]王文涛.论“六业贯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及其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 2012, (3) :93-95.
[3]罗玉霞.论高职教育中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统一性[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1) :311-329.
[4]沈斐敏.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改革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5]马玉芳, 王彩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研究[J].科教文汇, 2010, (35) :171-17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之道 篇9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是三个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经常会遇到的名词。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如何正确使用这三个概念是教育者比较关注的问题, 同时也是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
1. 心理咨询
咨询 (counseling) , 在古汉语中, 咨是商量的意思;询是询问, 合起来就是与人协商、征求意见。英语的counseling含有协商、商讨、会谈、征求意见、寻求帮助、顾问、参谋、劝告、辅导等含义。
心理咨询一词, 既表示一门学科, 既咨询心理学, 也可以表示一种心理技术工作, 即心理咨询服务, 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 与咨询对象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进行信息交流, 帮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问题与障碍, 增进心理健康, 发挥自身潜能, 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过程。
2.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 有关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 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 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3.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含义是指在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 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 对当事人进行帮助, 以消除和缓解当事人的较严重心理问题和障碍, 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发展, 恢复其心理健康的过程。
4.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与联系
心理咨询是以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正常学生为对象, 关注对象的现在, 心理干预的重点是发展, 根本目标是改善学生个体的心理机能,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辅导的对象往往是处在转变或转折时期的普通学生, 即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的学生, 关注对象的未来, 心理干预的重点是预防, 根本目标是为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提供知识性服务。
心理治疗是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障碍的疾患学生为对象, 关注对象的过去, 心理干预的重点是矫治, 根本目标是纠正与治疗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失常问题, 恢复其心理健康。
虽然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不能也无法完全区别开来的, 但是这三者毕竟是不同的。从真正意义上说, 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所以也应区别开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 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种过程, 包括一连串有序的步骤和阶段。了解和重视每阶段的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 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效果。
1. 信息收集阶段
主要任务是广泛深入地收集与当事人 (求助学生) 及其问题有关的所有资料, 并与当事人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主要步骤和要求有:
首先要建立良好和恰当的关系。咨询与辅导员要给当事的求助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给他们以职业上的信任感, 并使他们感到你乐意帮助他们。
其次, 通过求助者的自述和询问, 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要求。此时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社会文化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2. 分析诊断阶段
主要任务是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和有关信息, 对当事人进行分析和诊断, 明确当事人问题的类型、性质、程度等, 以便确立目标, 选择方法, 其要求和注意事项有:
首先要弄清当事人是否适宜作心理咨询与辅导。例如来访者系由家人、亲友、单位送来, 而非本人自愿, 没有求助的咨询动机;某些人的文化水平和智能极低, 缺乏领悟能力;某些人对心理咨询与辅导及从业人员采取不信任的态度, 等等。
其次要对来访的求助当事人的问题及原因、形式、性质等进行分析诊断。求助的当事人, 有些问题可能包括有精神病的症状, 这属于精神病学范畴, 要注意区别。
另外, 此阶段还要进行信息反馈。辅导人员要把自己对来访当事人问题的了解和判断反馈给当事人, 以求证实和肯定, 使当事人作出进一步决定, 考虑是否继续进行咨询。反馈要注意尽可能清晰、简短、具体和通俗易懂。
3. 目标确立阶段
主要任务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双方, 在心理分析和诊断的基础上, 共同协商和制定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目标。确立目标时, 可以这样引导当事人:通过辅导, 你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改变?达到什么程度?等等。确立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目标是具体的, 具体的目标应有一些客观标准, 很清晰, 可接近, 最重要的是可操作, 可测试的。
其次, 目标是现实可行的, 要根据当事人的潜力、水平及周围环境来制定。
另外, 目标是心理学的, 也就是心理学方面的, 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手段来达到, 而非依靠生物学的干预手段。目标应限制在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的改变上, 不应以生活干预作为咨询的基本目标。
还有, 目标应分轻重缓急, 应有经常检查和评价。
4. 方案探讨阶段
主要任务是根据问题性质及其与环境的联系, 当事人自身的条件、资源、能力、经验等等, 结合既定的辅导目标, 设计达到目标的方案。
此阶段应考虑以下问题:
首先是咨询与辅导方案应由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不能由辅导人员单方面直接拟订, 也不能仅依从当事人来拟订。
其次是有效性、可行性, 应首先设想多种可能的方案, 然后对这些方案的优劣进行权衡、评估, 最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有效的、可行的方案。当然, 最后选定的方案还应该是经济、简便的。
5. 行动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根据拟订的方案, 采取行动, 达到咨询与辅导的目标。在此阶段, 辅导人员应以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当事人消除各种心理问题, 改变不良心理状态,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一阶段是心理咨询与辅导中最关键、最具影响力、最根本的阶段。辅导人员对当事人的帮助, 常采用领悟、支持、解释和行为指导等方法, 支持和引导当事人积极进行自我探索, 产生新的理解和领悟, 克服不良情绪, 开始新的有效行为, 巩固一些新的生活方式, 借此发生真实的转变。此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 辅导人员要介入到当事人的行动过程中, 对其遇到的困难、不明白之处予以及时讨论或指导。
其次, 保持对行动过程的监控或作必要的调整。
另外, 随时注意评估进展情况, 并创造一种积极的氛围, 保持双方良好的关系。
6. 结束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咨询与辅导情况作一个小结, 帮助当事人回顾工作的要点, 检查目标的实现情况, 指出当事人的进步、成绩和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处好关系结束。成功的辅导关系在结束时会使当事人感到一些不情愿、焦虑, 甚至依恋, 因为他担心失去一位最知心的朋友, 并要独自面对挑战。
其次, 为学习迁移和自我依赖作准备。针对当事人的情状, 咨询与辅导的双方要讨论:在离开咨询与辅导后一段时间如何自我依赖, 并运用在咨询与辅导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处理新问题, 或应用到以后的生活里.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个过程, 每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和侧重点。对于从事这一实际工作的教育者来说, 重要的并不在于搞清全过程究竟是几个阶段, 而是懂得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每个阶段与步骤都是极其重要的, 都需要高度重视,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形式来实施, 其中心理咨询与辅导就是其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不仅如此, 心理咨询与辅导本身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治疗
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 (修订版) 彭聃龄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普通心理学》 (修订版) 彭聃龄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咨询类企业的项目化管理初探 篇10
教育咨询是在对教育要素进行全方位调查、科学测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科学等专业知识, 为个人或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策划、设计或规划方案, 并依需要给予推荐、推进或督导等系列知识服务活动。教育咨询类企业的性质决定了项目是其工作的基本单元, 因为项目管理能够通过纵横两个职能方向的协调, 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势, 提高对外界的响应速度。但由于传统组织结构的影响, 教育咨询类企业内部虽然实施了项目管理, 但是仍然缺乏从公司战略层面的运作, 未能实现内部知识的共享和有效应用, 影响了知识的溢出效应。因此, 应该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对各种各样的咨询项目集成为大项目, 从单个项目的管理走向整个企业的项目化管理。
二、教育咨询类企业实施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
企业的组织结构, 是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而确立的一种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系的形式, 良好的组织结构能够明确企业活动中各职能的划分、定位, 明晰责权利划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组织结构也不断变化, 直线型、职能式、事业部式、星型组织、扁平化组织以及矩阵式组织各具特点, 但矩阵式能够更好地满足项目生命周期性、多项目并行性、资源共享性以及人力资源不均衡性等特征要求的组织结构。因此, 教育咨询类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直线职能型结构向矩阵式管理转变, 这与国际上大型的管理咨询公司是类似的。针对国内教育咨询市场, 教育咨询类企业针对家庭客户需求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往往可以分为三个体系:一是区域行政体系, 二是教育级别, 三是功能中心/专业体系。而针对企业则往往采取的是区域行政体系、产业体系和专业体系三种组织结构。在具体的项目咨询中, 一个项目的成员就由以上三个体系的顾问构成。由于, 教育咨询类企业推广项目化管理的矩阵式组织结构, 能够促成其管理优化。在国内教育咨询类企业当中, 新东方、新南方、南京世纪、思科教育等大型的教育咨询企业已经通过结构再造, 走向项目化管理模式。企业可以从项目化管理的角度, 对项目计划、启动、实施、后评价等各个阶段进行有效控制。而原来的简单项目管理就不利于类似的客户分布在不同地方提供服务, 无形中增加了咨询的费用。对于目前国内大型教育咨询集团的跨区域扩张而言, 项目化管理对于加快其扩展速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灵活地分配资源, 同时能够对风险、成本、质量等进行动态监控, 从而保证顾客的满意度。
三、项目经理在教育咨询类企业中的设置和工作模式安排
矩阵式的组织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灵活实现知识共享, 能够充分利用学习累积过程, 降低咨询费用。由于矩阵式组织结构存在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因此这一结构再造的最大难点在于项目经理的设置及其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强矩阵、平衡矩阵和弱矩阵三种基本模式, 这三种模式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项目经理权限的差异。根据教育咨询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状况, 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对其实施项目化管理应该采用强矩阵的模式, 因为教育咨询类企业的项目经理往往要扮演多面手的角色, 不仅要负责公司的开发和项目推广, 要负责重点客户的开发、甄选、管理、维护, 与客户保持稳定的“双赢”关系, 还要协调公司内外部资源, 保证项目咨询的成本最小化, 同时与上级主管进行工作协作, 这样的工作任务就要求必须保证项目经理具有绝对的权力, 以实现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知识的有效共享。如果采用弱矩阵或平衡矩阵的方式, 就会遭受到同级和职能部门的阻力。由于教育咨询类企业内部往往需要跨区域运行, 这种运作方式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鼎力配合, 因此项目经理的设置应该具有很高的权威, 企业的领导人充当项目部总经理就成为理想的模式, 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管理层次, 加强组织的控制能力, 有效地在多目标、多任务、多区域共进的咨询项目中实现咨询共享。当然, 在项目管理部可以下设若干项目经理, 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教育咨询业务。如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项目经理, 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 从项目谈判、合同签署、项目策划、风险评估、咨询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等各个阶段进行高效、灵活地调度。通过项目总部, 有效甄别出类似的咨询项目, 及时向专业化的咨询团队分派任务, 从而实现对企业内部资源流程的优化, 用矩阵式的项目化管理机制确保知识的共享, 保证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罗许保:《企业管理项目化探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12) 。
跳出教育看教育 篇11
最近几年,教育一直被高度聚焦,自身也一直处在“高烧”状态。跳出教育看教育,感慨良多。
高期待带来的集体焦躁、整体浮华,使教育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充满着高压与牢骚。高频度的教育改革,“动听”却不管用,“出奇”而未能“制胜”。
吃着肉而骂着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当全社会把出人头地的“宝”押在教育这一注上时,“输不起”就成了教育系统内外的痼疾与心病。
我以为,当下教育病的根本诱因就在于:
一是成长的高风险。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啻为控制中国人口数量无序增长的良策,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还是不可轻易动摇的国策之一。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累积,其副作用乃至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平均生育率为1.5,无形中把“人口红利”逆转为了“人口风险”。理论上讲,2.1才是维持世代更替的正常系数。就连疾呼控制生育的马寅初老先生当年也明确地把生育底线设置在一对夫妻生2个小孩上面。当今中国家庭结构普遍为“421模式”(2家老人+1对小夫妻+1根独苗),这是极其脆弱的高风险模式。如此一来,这一棵“独苗”,在享受着“三代宠爱于一身”的同时,也承受着“一族希望于一体”的压力。成长的高危,转嫁到教育上,你说学校还敢“冒险”吗?教育改革还敢动真格“深水探险”吗?谁都输不起,谁也赔不起!这就是当今中国教育平庸与集体无意识怂恿“揠苗助长”的要害外因。
二是成才的曲解与用人机制的扭曲。如果说受教育解决了一个成才的“进口”问题,那么,学以致用,就业、创业,才是关键的成才“出口”。不畅通出口,最强大的教育也将徒劳无益。心照不宣的“大学生就业计划”(戏称为“被就业”),有苦说不出的“有专业无对口”,让上大学成了某种“高级游戏”,其终极目标仅是为了图个名分,领取一块“上路牌”而已。本末倒置,你说教育能不患上“浮肿病”“多动症”以致“躁狂症”吗(这是老教育家吕型伟先生的诊断)?读书无用,却不得不读书;明明离“一流大学”的境界十万八千里,却动辄标榜“创世界一流大学”,以至于连“国字一号”的北大,其教育成果也只能鉴定为“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北大教授钱理群的痛心评语)。初级上路(就业),看文凭,看名校,这让基础教育不敢“分流”,让职业教育“低人一等”;次级上路(成业),或重新洗牌,重起炉灶,或再抱“奶瓶”,读研考公务员。由此,“蚁居”“啃老”“守园”,也就见怪不怪了。在量化的现实面前,“理想”“担当”“创造”统统成了“天真的笑话”;而扭曲的用人机制和潜规则,又掀起了一轮教育场外的可笑竞争——“拼爹”!拼不起的就只能“愤学”“弃考”,终究“改变不了命运”。这是教育的耻辱,更是社会的悲哀。
三是起跳板不一样,跑道不一样,裁判的结果也不一样。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壁垒,让每一个“学子”与生俱来地在教育的“起点”上不公平(这是由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决定的)。地区的差异、种族的差异、行业的差异,使教育在每一程都烙上了令人不解却不得不服从的“中国特色”。农民工子弟的“求学路”为什么那么艰难?高价“择校现象”为什么屡禁不止?是是非非的“奥赛”何以“剪不断,理还乱”?校长实名推荐制又何以难逃“分数论英雄”的窠臼?高考大移民究竟蕴藏着什么苦衷与玄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基地”到底实现了怎样的互补与双赢?高校自主招生怎么就变成了几大“名校联盟”的“加餐”甚至“霸王餐”?高考加分与高校点招最终加给了谁,又点招出了什么花招?……凡此种种弊端,当属整个社会的“系统病”,仅靠教育内部的调理,是无法化解的,更别指望能够根除。
说到底,不是教育不想拥抱理想,而是理想无法愉悦地登录教育这一条热航线。谁都匆匆,谁都等不及,更是停不下。这又该去怪谁呢?
当教育不能“成人之美”,当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教育带来的“必要的”希望与幸福,我们的教育也许已经游离了教育的出发点了。
“到此一游”:集体隐痛
埃及神庙浮雕被划上中国文字“丁××到此一游”,引起了一时的轰动。事件的小主角在江苏,很不幸。但其留下的教训远非针对孩子,也非局限于学校。说得严重些,“到此一游”的深处是教育之觞,是对“中国式教育”的一场集体拷问。
独子风险与家族风光,让国人极为自然地产生“输不起”的恐慌与“比拼抢跑”的欲望。对于“个体”这很正常,但如果是“集体”以至于“举国上下”,那就很危险了。于是,肩负着“培养”重任的教育,就被极端地狭隘化、极度地功利化了,以至于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出名可以唯我独尊。
君不见,考上清华,母校为你塑像;进入北大,“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唤之欲出。人生被切成若干段,教育整个儿绩效化了。于是,知识“提前量”输入——学前教育变相为提前教学;而做人做事的常识则“倒灌”不及——幼儿园里那点事到博士还补救不上。教育失重,失衡,再加上失律,让学子“到此一游”,到头来只学会“到此为止”。
——比。一俊遮百丑。比什么?比成绩!可以说,当今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裸奔”:教育“约分”为教学,应试则“通分”成目标。难怪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感喟道:“中国式教育体制下永远只是比分数而不比别的,这样越‘比’学生的心灵也就越狭隘,有些孩子由此种下自卑和仇恨。”而“比”的推力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三力合一,于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成为最富鼓动性的妖言与魔咒!
——炫。有成绩“比”,没成绩如何?炫!资本多元,现在的孩子几乎从小就“入世”,官本位,金钱至上,这些通则、潜规则,仿佛无师自通。有钱的炫富“招展”,动不动就名牌挂帅;有势的显势“招惹”,脱口而出的就一句“我爹是李刚”。小学就懂得送礼、拉选票,大学毕业了还不明白“一技之长即为立身之本”。谁之过?站立在幕后的法人和法定监护人,难道不应该反省一下那句没商量(事实是非理性)的诺言“最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绩效教育,教人竞争与营销。而浮躁与膨胀的教育,则让人在“速成”后两眼茫然。就业维艰,压力山大。单枪匹马,凭学力,靠努力,在这不再单纯的时代,可能不再顶事了。于是,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家长)又赤膊上阵,在有意无意间,怂恿或放任着孩子去做“损人而不立己”的蠢事。
——拼。不是拼学力,也不是拼一技之长,而是拼爹,拼家底。富二代开跑车引领潮流,官二代坐火箭梦想成真,星二代泡美妞幸福无比。拼得威猛,拼得忘乎所以,最终落得个“坑爹”的悲剧(应该叫“恶剧”)。自我感觉特棒,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要是哪天从火星跌落到了地球,就委屈得直叫“我是天一”。
——泄。拼不起就泄愤。仇富,仇官,仇超越者。理想缺失,人格扭曲,让马加爵、林某们一“泄愤”就惊天动地,或拔刀子,或下毒药,一念之差,天之骄子沦为地狱魔鬼。悲剧的深层诱因还在竞争不公,通道不通,价值体系不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痛的深处便是病。教育失律,与全社会有关。
建设中“先发展,后治理”的代价不啻于1:10,得不偿失;教育上“先上学,后做人”贻害无穷,谁也没法统计。今天,“到此一游”的败笔划在神像表面,或许还可以擦掉或风化掉;明天,“到此为止”的人生填写到履历中,那就别说“梦”了,就连“世界”都给毁了,这才是真正的“输不起”与“救不了”!■
教育咨询 篇12
一、从老师微笑与鼓励中开始融入审美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显然, 微笑使疲倦的人得到休息, 使沮丧的人见到希望, 使悲伤的人感受到温暖的阳光, 它是赐予人类化解烦恼的最佳良药。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孩子, 老师是孩子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当每天铃声敲响时, 教师就用微笑来迎接孩子们期待的目光, 给孩子以美得展现。而老师的每一个微笑, 就是孩子心中一个太阳, 引导着他们向着朝阳方向前进。微笑也是一种美丽, 更是一种默默赞美, 对于孩子来说, 老师微笑是一面旗帜, 引领着方向, 而老师赞美则是动力, 鼓励着他们前进。赞美别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感投资, 也是一种美德。对同事的赞美, 能够联络感情, 愉快合作;对下属的赞美, 能赢得下属的忠诚, 换得工作的用心和创造精神;对商业伙伴的赞美, 可以赢得更多的机会;而对学生的赞美, 是他们赢得学习, 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宝贵的财富。赞美的作用胜于任何周而复始的讲解, 对于审美教育来说, 赞美就像一个一个接连的山间竹筒, 引导山泉顺竹筒而下, 最终流向目的地, 赞美引导着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做有意义、有道德、有责任的事情, 最终这些都会在他们心中形成一种概念, 构筑正确的审美认识系统。
二、发掘美丽中升华审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存在于人世间, 我们要通过发掘美, 实施美情感教育, 使学生懂美、爱美、创造美, 以充沛的感情和巨大的动力去自学追求真善美, 鞭挞假丑恶。我作为一名班主任, 在班级管理中也充分体会到了发掘美丽的重要性。在我班里, 每年都有所谓的“差生”, 他们对教材的记忆能力差, 思维迟钝, 这些经常是我们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 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优点, 只是我们没去发掘而已, 老师如果认为有“差生”, 那就是老师的失职, 这也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好的审美体验, 以及差劲的审美教育。在我们班, 有位小朋友学习很差, 以往总被老师骂, 同学看不起。我作为班主任, 看在眼中, 急在心中, 偶然有一次, 我看到他兵乓球打得非常不错, 于是我让他报名了校内兵乓球赛, 后来, 他拿到了兵乓球赛第一名, 于是我又他竞聘上了班上体育委员, 如今, 这位学生学习成绩好了很多, 在班上也活跃很多, 同学们对他也友好了。我觉得这就是一次美丽发掘, 也是一次审美的体验, “差生”在“美丽发掘”中觉悟, 从而扬长避短、奋发图强, 而同学们则在“美丽发掘”中重新修订差生好生定义, 端正认识, 得到审美教育。
三、在实践生活中完善审美教育
我们素质教育一直在强调审美教育培养, 然而我们现行的审美教育往往停留于书上图片文字, 很少有社会实践的体验, 在这样的误区中, 药家鑫事件表现得十分突出, 药家鑫学习艺术, 且十分爱美, 可他面对别人生命时, 却显得十分残暴与无情, 这其实反映出所谓的美丽艺术与心灵的脱钩。所以我们只有将关注生活美, 重视生活, 才能生活美, 懂得美。在学习中, 就有很多实践审美学习, 例如学习《悯农》中, 许多孩子从未感受过农民伯伯的辛苦, 于是我特意带着孩子去市郊农田帮助农民伯伯干活, 让孩子们切身感受了“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而后, 很多孩子都觉得农民伯伯最伟大, 最值得尊重的人。很多孩子也因此改变了浪费粮食习惯。所以, 生活实践是我们好老师, 也是孩子审美教育的好教官。
教育是关乎一个民族发展大事, 而美育则关乎一个民族是否健康发展, 审美教育有助于造成整个社会的审美化, 形成美的社会风气, 建立美好人际关系, 抵制不良的习惯等。对于孩子来说, 审美教育更关乎心灵塑造, 社会长远发展,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 认真研究当今教育特点, 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将审美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将是我们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黄强.无界的人生[N].文汇报1982.1.28.
【教育咨询】推荐阅读:
教育咨询电台10-27
如何教育咨询师06-16
函授教育咨询沟通技巧08-28
教育咨询年中工作总结08-22
教育咨询机构管理制度06-07
教育咨询师百问百答10-02
教育咨询师的工作流程11-16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风景园林10-24
2023年健康教育咨询活动计划07-12
特色评估工作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