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效果

2024-07-25

咨询效果(共10篇)

咨询效果 篇1

关于企业管理咨询效果的评价不能与其他咨询评价同等对待。它与能够用经济指标对相关咨询进行评价、测算的技术转让、设计、投资等咨询不同, 它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实际实施后, 才能够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而且方案的实施程度和它产生的效果形成比例, 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对于目前企业管理咨询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国, 暂时还没有意识到建立一套完整的咨询后评价制度的重要性, 所以, 对咨询后评价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而如何公平公正的对其进行咨询后评价更是一个极为有价值的探讨课题。

1 咨询后评价

咨询后评价是指在通过管理咨询之后的一段时间里, 由管理咨询小组对被咨询的企业进行回访的过程。对企业咨询后的管理水平进行回访考察, 对咨询后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上的变化作出分析, 同时也考察企业有没有新的问题产生。这样有助于提高评价咨询的准确性, 提出具有针对意义的对策, 使咨询的结果更加有效。

2 评价项目

当我们在确定评价项目,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时, 要从咨询的内容上着手, 要明确企业咨询的内容是为了促进企业的革新进步、技术上的发展创新还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或者外部联系、拓宽渠道等;同时也要考察企业咨询的实际性质是什么, 是进行综合性的咨询还是技术咨询或者专题咨询;对咨询的目的也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 分析企业发展的侧重点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还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当我们在对企业进行战略上的咨询或者具有综合性的咨询时, 应该主要考虑用定量和定性同时运用的方式对企业的咨询作出分析, 把定性分析作为考察的核心内容, 对企业在基础建设、企业自身素质培养、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的作用进行评判。而当我们在对企业进行技术及专题咨询的时候, 则要通过定量分析的办法对企业进行考核, 这样能够对企业咨询前后的状态形成对比, 有助于我们看到企业的发展效果和前景。综上所述, 在对企业咨询进行评判的时候, 评价项目一定要以企业本身所规定的任务为基础来进行延伸, 才不会脱离企业的发展轨道, 才能作出合理有用的评判分析。

3 评价方式

进行咨询后评价的方式很多,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

3.1 评分法。

评分法实际上就是指咨询单位的有关负责人, 将企业的骨干精英以及企业的领导者等有资历的人员组织到一起, 让他们对相关咨询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将这些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 同时向这些参加会议的人员发放有关咨询情况的评分调查表, 把这些参与会议的人员所填的数据进行最后的收集和整理, 得出最后的评判分数, 即可行性以及执行性评分。

3.2 征询法。

征询法是指向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和企业咨询有关的其他人员进行企业管理咨询征集意见和满意程度的调查的方法, 通常这种方法都是以信函为主。要求被调查的有关人员要对咨询内容的满意程度提出自己的意见, 进行满意或者不满意或基本满意的选择。最后咨询管理组的人员再进行回执和汇总。对汇总之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如果评价的结果是满意或者说基本满意, 那就说明这项咨询是有效果的, 如果结果是不满意, 就要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要是造成不满意的原因是不能有效的实施这些咨询意见, 我们就要对咨询的报告进行补充说明, 完善咨询意见, 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方案, 帮助企业实施;要是造成这种不满意的原因是由于企业没有组织实施咨询方案, 那么咨询组就要参与进来, 分析没有实施的原因, 并且帮助企业进行实施。

3.3 计算法。

计算法是以企业的经济指标作为主要的依据, 间接或者直接的对该方案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及其效果予以计算的方法。

4 相关案例

4.1 咨询方案执行的情况调查.

某水泥厂熟料生产技术攻关咨询效果评价是在咨询力一案执行半年后, 咨询组返回企业召开座谈会, 进行咨询方案执行情况评分调查, 并对24人评分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分析, 从执行度计算结果看, 执行度大于60%的有6项, 表示这些改善力一案的咨询是成功的, 而且得到较好的执行;执行度大于3000, 小于60%的有9项, 表示这些力一案咨询是基本成功的, 企业在执行能力上尚有差距;有2项小于30%, 大于0, 表示咨询力, 方案是可行的, 但执行较差。综合执行度48.74%, 反映从总体上看这项咨询是成功的。

4.2 质量效益评价。

其中:i=8, 9, 10, 11, 12 (月份) ;A表示第i月份三台窑熟料平均标号;B表示第1--7月份熟料平均标号, 可见质量明显好转, 标号逐月上升。到10月底, 己搭配消化了该厂全部库存的不合标准熟料2.2万吨。保证了联合储库的合理储量, 解决了因熟料涨库可能被迫停产的矛屑。在增效力一面, 仅搭配2.2万吨不合标准熟料一项, 就挽回22万元的经济损失 (以降标号处理每吨水泥差价10元计) (见表1) 。

4.3 综合分析。

该项咨询实施半年以来, 取得明显的经疥效益。据厂财务处计算, 5个月中, 新增利祝64万元, 节支金额39万元, 其他收入22万元, 扣除咨询费用及技术攻关费用外, 增收金额总计达125万元。

结束语

管理咨询企业既将管理理论运用于企业实践, 又从管理咨询的实践过程中推进管理理论的创新, 正确识别管理咨询为企业带来的实际效果十分重要。通过企业咨询后评价, 使企业咨询前后出现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促进企业实现其自身的战略目标, 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虹.管理咨询企业的成长要素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 2007.

[2]于大钧.企业管理咨询无形效益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 2009.

咨询效果 篇2

[摘要]随着心理咨询的迅速发展,对咨询效果的评估成为了急需解决的现实与理论问题。本文回顾了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研究历史,对有关模型进行了述评,并围绕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核心问题提出几点具体建议,以期对咨询效果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心理咨询评估

1、引言

伴随心理咨询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咨询有效性成为了临床心理学家最关注的问题,心理咨询效果评估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

来访者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后会在某些方面发生变化,如何反映并分析这些变化从而判断心理咨询是否达到了预想效果,就关系到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问题。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单维向多维转变,这是评估多元化的一种进步体现,但是多维评估要求多种测量,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因此也更难于获得来访者及其他人员的合作,研究之间的对比分析也越困难。鉴于此,咨询之初就有必要及时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评估模型,对阶段性及整体的咨询成果进行评估与总结。

2、历史研究

早期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多采用基于特定理论的单一技术,在评估方式上,多采用来访者自我报告,心理量表被广泛使用。上世纪70年代,Strupp和Hadley提出心理健康评估的三维模型,认为评估应由社会、来访者和咨询师三方参与。社会维度强调行为的稳定性、可预测性和规范性,来访者维度强调其自我感觉是否幸福和满意,咨询师维度强调依据专业知识技术判断来访者心理是否健康。这一模型虽考虑了评估的多元性,但对于评估的内容、时间及后续咨询等问题没有进行专门讨论,所以不尽完善。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对理论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心理咨询的疗效也因咨询师所持的理论观点而有所不同。如精神分析学派将疗效定义为能够在意识领域内体验到原先是潜意识的感受和思想,而行为主义学派的咨询师则要使来访者克服特定情境引起的各种症状,关注来访者行为的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后,许多模型把“症状减轻、健康状况和功能改善”作为评估依据,多元评估开始占主导,其特点是:咨询师、来访者、亲友、同事等都可作为评估者,评估来访者各方面的具体变化;认为变化是双向的、多维的和不稳定的,评估方法与实际症状有密切联系。

有的研究者将剂量模型引入咨询效果研究,创建咨询效果阶段评估模型,将来访者的改变分为连续的三阶段,首先会体验到更多幸福感,接着是症状缓解,最后是社会生活技能的提高。并运用“来访者剖面图”评判咨询效果,即把来访者实际咨询进展情况曲线和预测曲线进行对比,以此为依据调整治疗策略。

杨宏飞(2005)提出了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四维模型,认为心理咨询效果评估必须围绕来访者的变化回答四个核心问题:什么在变化?谁报告变化?用什么方法报告变化?什么时间报告变化?依据这些问题构建的评估不应受具体理论、方法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能包容实证和现象学方法,既适合心理症状和障碍的预防矫治,也适用于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3、具体建议

基于对咨询效果评估模型的分析,不难看出,模型的`立足点不同,关注来访者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但是,咨询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型考虑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对每一次会谈或对心理咨询进行总结性评估。具体的评估形式有多种选择:

一是来访者每一次或每一阶段咨询后的即时评估与反馈。

二是根据问题性质、目标要求,让来访者做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如间隔一定时间用作业法、自我报告法等进行评估。

三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定期联系,来访者以便捷方式向咨询师反馈。

形式固然多样,评估咨询效果的主旨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首先,评估既要考虑到负面消极的心理是否减少,也要考虑积极心理反映有无增加。从正面负面、消极积极两个方面评估咨询效果较为合理。

第二,全面考虑评估信息的来源,除了来访者、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教师,来访者的家属、亲友、同事等都可以为评估者,评估来访者各方面的具体变化。从理论上说,评估越是多元化,越能反映来访者复杂的变化。

第三,目前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研究中,大量研究采用“事前―事后测验”和“干预组―非干预组”设计,它能提供高效度,但往往把问题数字化和简单化;而现象学方法,如个案报告,因缺乏良好的内外部效度常不被认可。在评估实践中,现象学方法应与实证法结合,达成积极效果。

第四,将时间作为效果的重要参数。有限的评估反映不出咨询效果的动态变化。按照过程变量的远近,效果变量可以分为即时效果、会谈效果和治疗效果。这样的区分更有利于效果评估。咨询师应当在会谈之初,就根据来访者具体情况和咨询目标设立评估计划。

尽管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其评估的科学性依然是个问题。建立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模型是促进该领域科学化的一条途径。不管用什么理论和方法进行心理咨询,都要从多个维度来设计效果评估,使结果尽可能全面准确。

[参考文献]

[1]郭晓飞.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和后继干预.社会科学战线,2007(1)

[2]胡姝婧,江光荣.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

[3]卢飞斌.青少年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探讨.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许明智,龚耀先.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

[4]杨宏飞.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模型初探.心理科学,2005(3)

[5]叶一舵.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东南学术,2001(6)

咨询效果 篇3

关键词 治疗联盟;治疗关系;失眠

分类号 B849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技能,遵照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国内外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研究表明,咨询关系对心理咨询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就依恋理论来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通过咨询关系整合来访者在感受、思考等方面未整合和未发展的部分,允许来访者去体验在以往经历中不能去体验、去想、去感受的部分,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恢复健康的发展(胡姝婧,江光荣,2010)。Stern认为在心理咨询中其效果不是所谓的分析,而是鲜活的咨询关系,就像在早期的母婴关系中,非言语的、共同创造的、内隐的互动过程,使得来访者发生改变(Hoffmann,Schiissler,& 施琪嘉,2000)。

心理咨询是时间和空间上咨询师和来访者在一起的状态,咨询师通过倾听以及此时此地的觉察、互动与来访者共同解决心理困扰。所谓觉察是指明确地关注当下体验的某一方面,以联结和接纳的方式,是一种感觉到的,而不是理智上的体验。当内隐的体验外显时,领悟便发生了,也可视为打通了通往内在体验的道路,在体验与觉知间建立了联结(Wallin,2014)。

所谓好的心理咨询关系,即互为主体的关系和体验,而这个体验的过程和体验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治疗性变化(Stern et al.,1998)。在咨询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言语沟通,另一方面更应注重来访者的非言语沟通,使得咨询师可以更深层次地认识来访者,同时允许来访者在接纳、包容的互动过程中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发展性任务,使他有一种新的看待自己的方式,并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本文以一例失眠大学生治疗个案为例,在探讨案例的基本信息、成长背景的同时,重点呈现咨询过程中的咨询关系,咨询师的倾听、共情、支持和鼓励如何帮助来访者缓解失眠困扰,同时使他觉察力增强,内心更平静。

1个案的基本情况

个案A,男性,20岁,本科二年级学生,电视摄像专业,长期失眠,入睡困难,且易惊醒,主动来心理中心求助,希望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解决失眠问题。

2个案背景信息

2.1个人史和成长史

一家四口,有个姐姐,小时候由父母带大。来访者说父母生自己是个错误,父母意外怀了自己,随后为逃避计划生育,母亲辞掉工作,整天东躲西藏。来访者出生时身体很不好,才3斤多,在他出生2~3个月前,曾住在监护室,来访者说自己“差点就没了”。在成长中他有时会觉得外面的环境很不安全,只有在家里很安全。问及以前是否还有过类似的感觉,来访者讲到自己小时候,一觉醒来父母都不在家,把自己反锁在家,当时很害怕,还有就是在幼儿园时所有小朋友都被接走了,但是自己的父母却没有来。以前父母都是“跑汽车生意”,所以常常担心父母的安全。说到和父母的关系,来访者表示父母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父母,但是往往不会表达,只是心里会很记挂他们,在家里和姐姐交流比较多,很信任姐姐,自己的事情会跟姐姐讲,但自从姐姐出嫁后,联系就少了。最近来访者遇到转专业方面的困扰,想休学,但怕父母接受不了,觉得父母也很不容易,所以一直自己扛着,但是却出现了睡眠问题。

2.2重要生活事件

来访者睡眠问题主要是由于转专业不成功而导致的,对于专业不讨厌,只是自己上专业课时发现自己是色弱,而色弱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影响。来访者讲到自己高三的时候,母亲陪自己上学,给自己做饭,但是母亲当时只在屋里待着,也不出去与人交流。他放学回家,母亲怕影响他学习,连电视也不敢看,高考完母亲就开始整天担心自己颈椎的问题,但是去很多医院检查全部都是正常的,医院说是精神方面有了问题。家人都觉得是因为母亲陪来访者读书才造成的,来访者自己也觉得怪自己,所以一定要把大学读完,可是专业又不适合自己,想休学,所以很纠结。

3咨询过程和方法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7期 (总第23期)魏虹心理咨询关系联盟对失眠的效果分析在时间上,一共进行了两学期,第一学期为第1~8次,第二学期为第9~19次。根据咨询的进展,分为三个阶段,第1~4次是关系建立阶段,第5~16次为工作阶段,第17~19次为结束阶段。下面将逐次的咨询内容进行简单阐述。

3.1关系建立阶段(第1~4次)

这个阶段咨询师主要了解来访者的背景资料以及对他的总体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建立咨询关系,在咨询中给予倾听、支持和鼓励。对母亲的问题,咨询师说:“这不是你的错,你最多是个导火索。”这时候来访者的眼睛亮了。在刚开始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主要在咨询的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支持,即稳定的治疗联盟,包括咨询师自身的稳定、设置的稳定及与来访者关系的稳定等,这些在咨询初期可能比咨询的技巧对来访者更有用。

3.2工作阶段(第5~16次)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让来访者重建内心稳定感和安全感,帮助来访者整合自我,接纳自己的成长经历。此阶段咨询师主要运用的技术为共情和此时此地的觉察,并对咨询关系进行讨论,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处理移情和反移情,同时正处在来访者将咨询师作为重要客体内化的过程中。

3.3结束阶段(第17~19次)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为处理分离焦虑,帮助来访者将咨询成果移至现实生活。此阶段咨询师主要运用的技术为共情、解释、建议。经过近一年的心理咨询,来访者和咨询师都感觉来访者可以独自去面对生活,于是提出了结束咨询,并针对来访者未来学习、工作中将发生的事情进行了一些讨论。

nlc202309042329

4结果

通过19次的心理咨询,来访者的睡眠问题已经改善,可以正常入睡,睡眠时间也可维持在7小时以上。同时,来访者的内心也有所成长,开始敢于表达自己,不再纠结别人看自己的眼光,内心更平静了。

咨询师评价:与咨询前相比,来访者的睡眠有所改善,内心冲突有所减少,同时觉得来访者的整个状态都有所改善,开始敢跟别人直接地交流,也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不再太过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来访者自评:现在已经不关心失眠了,有时候失眠时就想到咨询过程,内心很平静,觉得即使失眠也不焦虑了;咨询给自己带来的成长还表现在即使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内心仍很平静,觉得心理咨询就是白色的力量,纠结就是黑色的力量,白色会压过黑色的,感觉很有力量。

5分析与讨论

5.1心理咨询关系中移情和反移情分析

5.1.1来访者的移情

来访者刚开始时很紧张,但是还是坚持来咨询。最初来访者很担心自己不够好而让咨询师讨厌,所以有点讨好咨询师,在沉默的时候,来访者就会觉得他应该主动打破沉默,害怕咨询师会尴尬。随后,来访者说自己像洋葱,并且对咨询师有抱怨——觉得自己被一层层剥开。之后来访者越来越放得开,把咨询看成他在学校中很温暖的一部分,在接受咨询师帮助的同时,也能给咨询师提供支持。他曾经说,咨询师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即使以后不再相见,或者时间过去很久,他依然能记住咨询师。

5.1.2咨询师的反移情

咨询师刚开始时对来访者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觉得很想尽全力帮他缓解症状,对来访者的转专业和失眠问题很同情。在建立关系期间咨询师有点紧张,担心自己做得不好来访者会脱落。第三次之后,咨询师有了放松的感觉,即使不说很多话也不会很焦虑。到第十次时,咨询师有不一样的感觉,觉得离来访者更近了,以前来访者只是讲一些生活的事件,现在可以讲过去的经历了,觉得来访者更加真实,同时来访者也表达了对咨询师离开的担心,这让咨询师觉得咨访关系更加稳定,来访者也对咨询师有了更多的移情。随后,咨询师越来越喜欢来访者,也愿意一直为他做咨询,来访者说咨询师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咨询师也觉得来访者在自己的生命中很重要,有点舍不得他走。最后,看到来访者的变化和成长,觉得很欣慰。

5.2心理咨询关系中的关键时刻分析

第五次的时候,来访者第一次表达对咨询师的抱怨,说感觉自己是洋葱,虽然咨询师没有强迫自己剥,但自己还是不由自主地往下剥,现在感觉到了很深的地方,有点害怕,但是还是忍不住想说一些事情。在母亲生病的问题上,来访者及家人都认为是他的问题,咨询师表示不怪来访者,这时候他觉得咨询师是自己的帮凶,帮助自己逃避责任。

第九次的时候,来访者说自己在咨询完后身上有麻的感觉,开始只是身体,后面几次到了双手、双脚、头皮甚至嘴角。对于心理反应的外化,通常麻是人们在听鬼故事和生气的时候会有的感觉,进一步来看麻背后的情感,通常来讲都是恐惧、无助和弱小。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工作联盟走进弱小的他,并和早年弱小的、无助的那部分在一起,然后通过共情、支持和鼓励以及无条件的接纳帮助弱小的他成长。

第十二次的时候,因为咨询师上次承诺会坐着等他,来访者准时来到咨询室,看到咨询师已经坐着,来访者说感觉咨询师这么做很有情分,咨询师说:“你很重要,我当然记得我的承诺。”来访者随口说自己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重要。来访者说以前也有人表示他很重要,可是这次他会觉得发自内心的感动,随后讲到自己出生时的不容易,这次嘴角开始有麻的感觉。咨询师通过咨询关系让来访者感受到他存在的重要性,慢慢改变他认为父母生自己是个错误的想法。

第十五次的时候,咨询师状态很不好,心情很沉重,来访者便说想帮咨询师,咨询师只讲了几句话,来访者便开始努力共情。之后对这次的咨访关系进行讨论,来访者说大雄和哆啦A梦没有谁一定会帮助谁,在大雄没办法时,哆啦A梦会帮他想办法,当哆啦A梦被人欺负时,大雄也一定会站出来。来访者觉得咨询关系像友情,又不是友情,像爱情,又不是爱情,像亲情,又不是亲情,说不上来的感觉。最后,来访者说咨询师遇到困难时都应该想到所有的来访者,他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有时候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并肩作战,共同的努力下留下了一把荣耀之剑,最近所有的来访者都牺牲了,咨询师握着这把剑站起来取得最后的胜利。咨询师说,听到这里却是想到另外一个故事——《西游记》,我们一起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相互扶持,到最后有收获的不仅仅是唐僧,而是所有的人。他说是的,这个更形象。来访者说这次的咨询和以往的都不一样,特别舒服,也觉得自己很有力量。

第十六次的时候,来访者说咨询的感觉就像是雪碧透心凉,有时候觉得和咨询师融为一体,就像大雄和哆啦A梦。对于失眠的问题,来访者表示已经忘记什么时候不失眠了,上学期失眠有改善,但是会反复,现在已经不关心失眠了,有时候失眠时就会想到咨询过程,内心很平静,即使失眠,也不再焦虑。他觉得心理咨询就是白色的力量,纠结就是黑色的力量,白色会压过黑色的。

5.3咨询关系的建立过程

5.3.1关系建立的初期:没有太多的移情和反移情

来访者第一次来的时候很害怕很紧张,在咨询过程中,感觉很不好意思,不太敢看咨询师,讲到色弱和转专业失败的时候有点难为情。在开始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对来访者没有太多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感觉,只是觉得失眠给他造成太多困扰了,想帮助他。对于失眠问题,咨询师除建议来访者有需要去医院看看时,也没有其他具体的建议,只是每次听来访者诉说,给予共情和鼓励。来访者在最初几次有点担心咨询师会不耐烦,可是咨询师却每次都很愿意听来访者诉说,并及时对来访者反馈自己的感受:不管来访者发生什么事,咨询师始终会站在他的这一边给他力量。

5.3.2关系建立的中期:咨询师成为来访者的重要客体

之后来访者表示自己担心咨询师被人“劫持”或者忽然不给他做咨询了,咨询师承诺不会主动提出中止咨询。同时,来访者变得更加客气,并且对咨询师有更多的担心,在咨询师说来访者很重要的时候,来访者会担心自己一直依赖咨询师,咨询师表示在学校期间只要他有需要,可以随时过来。第十次的时候,咨询师承诺来访者会坐着等他,来访者说如果没见到,肯定心里会凉,会觉得被骗,咨询师表达了来访者的重要。第十三次,咨询师前一个咨询没结束,来访者看到门关着,还挂着牌子,表示觉得不安、紧张、焦虑甚至失望,他说自己当时想着老师是不会是主观上不愿见他,于是就开始猜想几种可能:老师是不是昏倒了?病了?或者被上一个来访者挟持了?

nlc202309042329

之后来访者用大雄和哆啦A梦比喻自己和咨询师,开始是哆啦A梦帮助大雄,后面也有大雄帮助哆啦A梦,来访者已经将咨询师帮助自己变成与咨询师的相互帮助,即在咨询关系中互为主体,来访者觉得在咨询中和咨询师真正有了平等的感觉。这样的关系建立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用了很久。随后咨询进入到新的阶段,来访者开始快速成长。

5.3.3关系建立的后期:来访者将咨询师和咨询关系内化

在咨询的后期,来访者说咨询有种雪碧透心凉的感觉,有时候觉得和咨询师融为一体,现在已经不关心失眠问题了,有时候失眠时就想到咨询过程,内心很平静,觉得失眠也不焦虑了。来访者表示现在很留恋,但是真的不会依赖,是可以离开的。来访者对咨询关系的描述,让咨询师感觉到很舒服,很欣慰,同时越发觉得咨询关系的美妙和对来访者带来成长的巨大作用。

5.4咨询关系中来访者意象的分析

5.4.1咨询关系中来访者所使用的符号的意义

来访者出现了很多的意象,第一次说自己是洋葱,咨询的过程没有刻意让他剥,但是他不自觉地一层层剥开,觉得到了很深的地方了,有点害怕。

第十三次的时候对咨询关系进行了一个比喻,说觉得咨询师是哆啦A梦,自己像大雄。来访者说现在哆啦A梦还没有结局,但是现在猜想的有三个:第一个是哆啦A梦没电了,然后就死了;第二个是大雄是精神病人,哆啦A梦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在自己的幻想里;第三就是哆啦A梦升到宇宙里了。来访者说自己希望是第二种结果,这样就不会太难过。根据客体关系理论的内容,这表示来访者的退行和客体的内化,同时也表明信任和改变,但是随后又有点伤感,我们每个人都是多么害怕被抛弃。这个比喻让咨询师思考了很多,觉得这里面有来访者内心对重要客体丧失的害怕,而这恰恰是重要客体未被内化的心理反应,随后的心理咨询需要建立安全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将客体内化。

第十五次的时候对咨询关系还是进行了意象式的表达,来访者说大雄和哆啦A梦没有谁一定帮助谁,在大雄没办法时,哆啦A梦会帮他想办法,当哆啦A梦被人欺负时,大雄也一定会站出来的。来访者说觉得咨询关系像友情,又不是友情,像爱情,又不是爱情,像亲情,又不是亲情。来访者说大雄能帮助哆啦A梦时,他才有了跟咨询师平等的感觉。这次的意象和上次相比,来访者少了很多对关系丧失的担心,有了相互帮助的感觉。这让我进一步去思考咨询费用的意义,学校心理咨询是免费的,我们努力想要俯下身,但是来访者有时会有欠着的感觉,即使咨询师会说“你也在帮助我专业的进步”,但是来访者还是觉得没有完全的平等,直到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真的可以为咨询师做点什么时才有平等的感觉,我们在第十五次时才有了这样内心平等的感觉。

5.4.2咨询关系带来的催眠感受的分析

来访者第一次来咨询的目的是让咨询师帮助他做一个催眠来缓解睡眠问题,可是咨询过程中始终没有进行催眠,但是来访者的睡眠状态明显好转。在第十七次的时候,来访者说自己现在失眠时,就会想到咨询室,想到咨询师坐在那里,然后看见咨询师嘴在动,但是听不到说什么,感觉很舒服,就像到了梦境,慢慢睡着。咨询师很疑惑,觉得没有给来访者做催眠,也没有教他,但是来访者好像自己在做自我催眠一样。在催眠督导时讨论了这个问题,施琪嘉老师问了一句:“你确定你没有做催眠吗?”这句话让咨询师对催眠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也许每次咨询中的那些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就类似于催眠的trance状态,来访者的潜意识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地加工和整合,也许一次次的咨询都是一次次的催眠。就像在第十二次,来访者说咨询的过程感觉在梦中的感觉一样,咨询师坐在那里,感觉到很远,但又能感觉到坐在自己身边,然后自己可以很放松地谈任何问题。第十四次,来访者说和咨询师两个人变成一个人的感觉。所以,在咨询中对来访者重要的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而是在一起的这种感觉,就像在催眠指导语中,催眠师会说“记住这种让你舒服的感觉,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会再回到这种感觉中”,在心理咨询中也一样,来访者会将咨询感觉带入自己的生活,并内化这种感觉,随后慢慢产生变化。

6小结

本文从咨询关系的角度探讨治疗联盟对咨询的影响,治疗联盟可以让来访者感受到被依靠、被信任、有支持、很稳定地在那里,帮助他内心弱小的自体逐步成长。这样的内心成长,不仅仅帮助他解决目前的困扰,也帮助他应对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许多来访者的困扰、问题、症状,都是他们内心弱小自我或是内心为满足愿望的呼唤,我们咨询师需要做的是稳定在那里,用我们的关系去帮助弱小的自体成长,同时,去听到他们的愿望,并且在咨询中用言语无条件地去满足。

参考文献胡姝婧, 江光荣. (2010). 心理咨询中的“领悟”概念辨析. 心理科学进展, 18(9), 1489-1495.Hoffmann, S. O., Schiissler, G., & 施琪嘉. (2000). 什么是心理动力学/ 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 德国医学, 17(4), 195-198.Stern, D. N., Sander, L. W., Nahum, J. P., Harrison, A. M., LyonsRuth, K., Morgan, A. C., et al. (1998). Noninterpretive mechanisms in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The “something more” than interpre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79, 903-921.Wallin, D. J. (2014).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巴彤, 等 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rapeutic Alliance Relationship on Insomnia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One Case of Insomnia Students CounselingWEI Hong(Mental health and life education center,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001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By the case of insomnia studen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thods: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 of dynamic psychotherapy to form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client and making treatment plan, from clients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 transference , in the important object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show the consulting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Results:The clients sleep improved, and his own emotional awareness enhancement, he also feels heart calmer and more powerful. Conclusion: The practice of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insomnia show that goo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elationship is effective.Key words: therapeutic allianc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insomnia

抑郁症的心理咨询效果分析 篇4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前来心理咨询的一例抑郁症患者, 刘某, 女性, 20岁, 大二学生。15岁时家庭变故, 父母离异, 之后与同学、家长相处不断出现障碍, 患者近些年始终认为自己患有自闭症, 大学入学后文化成绩中等, 不能顺利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 与同寝室同学相处较为融洽, 但刘某认为同寝室同学都与自己有隔阂。另外, 刘某严重缺乏安全感, 出门要反复锁门, 走路不敢靠近马路和楼下, 害怕车祸、重物落下。以上种种, 刘某十分困扰, 经常会觉得活着没意思,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多次有过自杀的想法。

1.2 方法

兼用快乐因子与意象对话, 帮助患者整理情绪、明确自身优劣势、培养乐观心态, 摆脱负面心理[1]。

1.2.1 快乐因子

在保护患者隐私的情况下, 与其和善交流, 积极开导患者, 引导患者放松心情, 疏导压力。交谈过程中始终给予积极正面的影响, 获得刘某信任, 相互交谈彼此坎坷经历中的成功经验、经验总结和感动瞬间、愉快片段, 让刘某在不知不觉之中明白痛苦与快乐并不是互相对立的, 坎坷的经历中必有独特的甘甜, 谁都不会独自走过单调、漫漫的漆黑旅途[2]。相互熟络之后, 医者以刘某朋友的身份与刘某交流其身上的卓越品质和为人处事的闪光点, 扫除刘某思维盲区, 并以刘某朋友的身份与其朋友、亲人、同学接触, 带头与刘某沟通和交流。

1.2.2 意象对话

让刘某静下心来, 想象心中有一座大房子, 引导刘某说出自己一步步走进房子的所看所想, 鼓励刘某打开房门, 步步深入, 点亮光源, 将房子内部不洁、让其痛苦的事物打扫干净, 引导刘某想象经过自己亲手打扫后的房子。刘某描述说打扫和清理过后的房子整齐、明亮, 自己感觉很舒服、很放松。此时, 刘某放声大哭, 她原本以为牢牢禁锢自己的东西, 原来只是自己牢抓不放的桎梏, 只要自己看开了, 放下了, 就没有什么可以牵绊自己的。

1.3 评价标准

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3]作为疗效评分标准, 对比患者咨询前后抑郁状况。

2 结果

患者心理咨询前HAMD评分为21分, 心理咨询后SDSS评分变为6分, 证实心理咨询后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 (P<0.05) 。心理咨询后半年再次寻访, 刘某情绪良好, 能够顺利学习和参加社团活动。

3 讨论

人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不愉快、恐惧、反感的事物相比喜欢的事物更容易遗忘, 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证实, 抑郁症患者因为本身具有自我攻击的倾向, 再加上兼具敏感、情绪化比较严重的性格特点, 所以如果在生活遇到负面刺激, 或经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会表现的更为敏感、难以释怀, 但是患者内心深处仍然保存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只是当抑郁情绪比较严重时, 自我察觉的能力就会降低。快乐因子的刺激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挖掘出内心记忆里快乐的元素, 从而对抗消极的情绪, 缓解抑郁的症状。作者对前来咨询的抑郁症患者巧妙地运用了快乐因子法, 通过朋友式的经验互述和心理交流, 让刘某同时感受到别人的困惑和痛苦, 也更乐于彼此交流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只要引导患者打开心扉、直视快乐与不美好, 快乐的感觉自然而然就会取代不愉快的情绪。意象对话的运用, 可以在掌握患者生活、学习、工作背景与心理状况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 引导患者逐步将内心无法直视、难以释怀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化成为想象中的某些具体的事物, 患者受到过的伤害和产生的负面情绪在具体化、形象化之后就显得没有无形之中一样的可怕、无孔不入[4], 引导患者面对这些东西, 并以自己的力量清除负面的情绪和记忆, 患者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内心世界一片明净, 原本的自责、怨愤、疑虑、过分自我保护都会消除, 内心无比轻松。

总之, 抑郁症的心理咨询工作应当充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心理咨询技巧, 帮助患者走出阴霾。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心理咨询技巧应用于抑郁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前来心理咨询的一例抑郁症患者, 兼用快乐因子与意象对话, 帮助患者整理情绪、明确自身优劣势、培养乐观心态, 摆脱负面心理, 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作为疗效评分标准, 对比患者咨询前后抑郁状况。结果患者心理咨询前HAMD评分为21分, 心理咨询后SDSS评分变为6分, 证实心理咨询后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 (P<0.05) 。结论 结合患者生活背景与病情实际, 灵活运用快乐因子与意象对话等技术,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关键词:抑郁症,快乐因子,意象对话

参考文献

[1]尹芳, 张敏.沙盘游戏治疗重度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患者的个案研究.教育导刊, 2011 (7) :28-31.

[2]桂梦荔, 马风红, 田润玲, 等.综合心理治疗对交往困难的影响.陕西中医, 2012, 33 (6) :678-680.

[3]李社芳, 任靖娟, 李瑞红, 等.河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抑郁症焦虑症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3) :767-768.

咨询效果 篇5

案列:

某公司前不久专门请了位知名讲师对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为期2天的“MTP管理技能培训”,为了做好培训效果的转化,培训结束后,培训经理设计了一系列的“训后转化方案”,包括训后总结会议、训后行动计划、训后案例分享会等等。本以为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推动训后的知识运用与效果转化,让培训效果“显现”出来,结果却遭遇了各种阻碍:大多数参训员工纷纷反映不会运用,不知道怎么去运用,没有办法运用。在培训经理苦口婆心的劝导之下,有些部门的参训学员按要求提交了所谓的“训后知识运用案例”,但都不是真实案例,而是为了完成任务,现编现造的案例。培训经理为此大伤脑筋。那么,请问:为什么员工培训之后没有感觉?为什么员工培训之后不会应用或者应用效果不佳?

案例解析

案例中的情形在企业中很普遍,培训效果转化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员工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因此没有意愿参加相应的培训;不知道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好,就没有动力去改进;2、培训时间太短,只有一天或二天,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让员工掌握一个大的知识点或者精通一些管理技能,只能停留在表面,很难深入的贯彻与实践;3、员工在培训现场,也许是有感觉有收获的,但由于时间太短,讲师需要把很多知识点浓缩提炼以后进行灌输,导致培训的内容多而浅,很难给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4、员工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把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工作中;5、培训讲师在培训结束之后就走了,员工在转化运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不知道向谁请教,如何反馈;6、员工不知道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案例延伸解读:如何解决以上培训转化难的问题?

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周期化开展培训。比如针对“MTP管理技能培训”,可以设定为期三个月或六个月的培训周期,每期开展二天的培训,通过持续性的系统性的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保证培训内容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输入,有助于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升华,

2、合理安排培训课程的实施方案。比如每期开展二天的培训,第一天讲述课程的知识或技能要点,第二天引导学员进行实操练习或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绎如何在工作中运用,从而让员工活学活用。

3、训前作业与训前评估齐头并进。训前作业和训前评估能够让员工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差距、自己的问题、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产生培训的欲望和动力;同时,训前作业也能够让讲师了解学员需要补充哪些知识、有待提高之处,还能为讲师提供培训的相关素材和案例,强化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训后作业与训后评估双管其 下。训后作业一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业形式,这样的训后作业和训后评估能够让员工重温课堂内容,促进员工深入思考培训所学知识并在训后运用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同时,每一期培训课程开始之前,都留出一段时间,让讲师对上一期的训后作业进行点评,减少学员在课堂知识吸收方面的误差,同时,学员也可以借这个时机反馈训后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解决“学了就忘”和“训后转化难”的疑难杂症,让培训更有可实施性。

5、界定清楚员工运用培训所学之后,需要输出的成果,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比如参加“MTP管理技能培训”之后,根据课程的内容及重点,需要输出“部门团队任务分解导图、部门考核方案、团队成员DISC性格分析表”三个成果,事先设定好这些成果的评估标准,将这些成果的完成质量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就能让参训员工在培训中重点关注相关知识 点。

6、规划好每个职位要晋升所必修的课程,让培训与晋升相结合。各岗位各职级的员工,晋升的条件之一就是修完该职位所对应的学分。员工申请晋升的时候,要做述职报告,述职报告中,必须罗列出自己参加过的培训课程以及考试成绩,人力资源部随机抽取员工参加过的某一项课程,对员工进行该课程相关知识的面试或笔试考核,考核通过才能晋升。

7、班级化管理,社交化学习。建立班QQ群或微信群,学员有任何问题或者感悟都可以在群里探讨和分享,还可以通过行动学习的方式促进学习效果的转化,让班级和班级之间进行PK,并对培训转化效果最优的班级进行奖励。

咨询效果 篇6

自从1991年6月樊富珉介绍并引进团体心理咨询以来, 该技术受到学者们的一致青睐。如果以“团体心理咨询”为主题词, 检索中国知网, 可搜索到上千篇文章。团体心理咨询不仅应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领域[1,2,3], 而且应用在其他社会领域中的团队建设、干部培训和其他人群的心理治疗和干预研究中[4,5], 甚至在一些课程建设中也引进此理念[6]。综观已有的这些研究, 虽然他们是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主题, 采用了不同的方案设计, 但他们追寻的最终目标却是相同的, 这就是力争证明一个结论: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形式。因此, 开展一个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时, 怎样使其更有效就成了众多研究者努力的重点。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并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索经验, 认为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影响因素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

二、影响团体心理咨询的前置因素

团体心理咨询的前置因素主要是指团体心理咨询开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如果团体的领导者在团体开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 考虑的不周到, 在团体操作过程中很可能发生领导者难以处理的情况, 妨碍团体效果。如果准备工作比较扎实、细致、合理、科学、全面, 也就奠定了团体成功的坚实基础。因此做好准备工作是增强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1、甄选成员的方式和标准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常用的成员招募途径有两种:一是广告宣传, 比较适合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二是班主任、咨询师或其他辅导人员建议与个人自愿相结合, 比较适合治疗性团体心理咨询。通过上述途径报名的成员并非都是适合参加团体的, 此时领导者还需对成员进行筛选。常用的筛选标准一般为成员的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经历、参与团体的动机、对团体的期望等方面。具体的筛选方法有个别面谈法、心理测验法、书面报告法。如果发现报名的成员有极端自我中心倾向、好攻击好霸道的、精神疾病、极度躁狂症、自杀倾向及身体处于危机状态、出于对团体的好奇而参加的等情况, 则一般不适合参加到团体中来[7]。因为这些情况下的成员不仅不能通过团体受益, 反而会给团体带来不良影响, 影响团体效果。因此, 采用恰当的甄选方式筛选适合的成员参加团体, 是团体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2、成员属性

成员属性主要包括年龄、智力水平、人格特质、求助动机、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等。据研究表明, 智商越低, 团体咨询失败率越高。因为低智商的人不大容易领悟别人言语中的意义。大多领导者比较认可的是, 成员属性的相对同质性对于团体的发展是比较有利的。

3、团体方案设计

团体方案是团体开展的主要载体, 方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可行、有针对性, 是否对成员有吸引力是设计者应考虑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 一次团体心理咨询方案内容上应包括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和结束活动。三部分内容的设计均服从于本次活动的目标, 注意过渡和衔接自然恰当, 注意体现成员的动静结合, 在整个过程中体现成员的感情流动和舒适感。热身活动是为成员进入状态做准备的, 不是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时间不宜太久, 一般10-20分钟即可。热身过度会给人本末倒置的感觉。主题活动是团体心理咨询的核心环节, 是咨询技术应用的主要阵地, 是借助活动促进成员自我探索、集体分享、习得经验良好态度和行为方式、实现团体目标的钥匙, 而不是活动本身。一般借助1-2个活动来体现即可。如果活动过多, 就会给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感觉, 成员分享的时间、深度必然会受到影响。结束活动一般在团体结束前5-10分钟进行, 一般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领导者对本次活动做总结, 二是成员分享此次活动心得[8]。恰当的结束活动是对成员心灵的一种滋润和按摩, 可以帮助成员更好的消化吸收本次团体应习得的营养。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 成员对本次活动的定格印象就会不那么清晰和深刻, 甚至还会产生茫然不知所从之情绪, 从而削弱了团体效果。

4、团体规模

团体规模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团体动力。规模过小, 人数太少, 团体活动的丰富性及成员交互作用的范围欠缺, 成员会感到不满足、有压力、紧张感。规模过大, 人数太多, 领导者难以关注每一个成员, 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机会会受到限制, 成员的分享程度会降低, 从而使问题的探讨流于表面、片面、草率, 而影响活动效果。一般来说, 团体规模可依据以下因素而定:团体类型、成员背景和年龄、成员问题的类型、领导者的经验与能力等。大学生发展性团体规模一般为15-20人, 治疗性团体规模以8-12人为宜。

5、时间流程

时间流程包括团体时间的总体安排, 何时开始, 每次聚会所需时间, 聚会次数, 聚会间隔时间。Rogers的经验表明, 一般团体咨询需6-15次即可使成员有效处理自己的问题。具体到某一主题, 其频次和时长为多少更合适, 应以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目标而定。一般为一周一次或2次, 每次聚会时间在1小时至1.5小时之间较为合适。

6、环境和场地的适宜性

团体心理咨询不是单纯的游戏活动, 重在成员的情感和精神分享, 因此活动场地应有特别的要求。一般来说, 应考虑以下几方面:便利性, 方便成员来往;安全感, 成员隐私保证不被别人监视偷窥;避免分心, 保证活动中无关人员不能随便入内;足够的空间, 成员可以随意走动, 可以围圈做;舒适感, 温度适宜, 环境温馨, 使人情绪稳定, 放松。

总之, 一间宽敞、清洁、空气流通、气温适当、装饰温馨、具有隔音条件、多媒体设备、没有固定桌椅的房间最为理想。

三、影响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因素

1、成员状态及表现

成员状态及表现主要包括成员在团体中的角色地位, 信任水平, 成员对领导者的态度、成员的知觉筛选、成员沟通技巧的个别差异、成员的期望心理、对信息的浓缩作用和终止现象等方面。

成员在团体中的角色地位是指成员在团体中身份的高低。人们往往喜欢与地位高者进行沟通, 这样一来高地位者的成员往往易掌握谈话的内容, 低地位者常常会表示出尊敬、奉承或同意其观点赢得高地位者的恩惠, 这样不利于低地位者问题的自然显现与参与沟通的真实性。

在团体活动过程中, 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是上升还是下降, 会影响到团体的进程。如果多数成员的参与度降低, 或成员常表现出攻击别人的现象, 则表明信任度是下降的, 这对团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随着团体的进行, 成员对领导者的带领是否喜欢, 成员是否尊敬领导者, 是否信任领导者等态度表现对团体的进程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人们常有一种倾向, 即常常反对那些与自己先前预期不一样的信息, 愿意接受已设想好的要去看或听的内容, 这就是知觉筛选。结果会怎样呢?人们只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忽略自己不喜欢的信息, 必然导致成员知觉信息的缺失或误差。这种知觉筛选表现可能会带来团体中信息沟通的障碍。

人与人的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 成员中有的可能善于口头表达, 有的虽不善于口头表达, 可能善于书写表达, 有的可能不善于表达, 但可能善于倾听。这些个人能力特点的差异要求团体活动设计要考虑到成员的不同沟通展现形式, 力求多样化方式设计活动, 便于成员的参与与自我暴露。如果忽略了这一个别差异存在, 将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信息交换中, 个人可能有着各自的期望, 所以在接受信息时, 个人可能会按照个人期望对某些信息强加意义。另外, 当成员感觉信息模糊不清时, 处于自尊需要也可能会做出一些自以为是的推论, 以使别人方便接受, 这其实是对信息的终止, 这两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沟通内容的缺失或误差。

2、领导者因素

领导者人格特质、沟通能力、咨询技巧是团体进行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爱心与同情心、善于建立亲密关系、耐心和敏感、自我接纳与自我欣赏、开放与示范、精力充沛等领导者特质均利于增进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笔者多次带领团体之后, 常常问询成员一个问题:一个领导者怎样做才能使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更好?大部分成员比较认可的答案是:一个领导者能否有信心并机智的应对成员的挑战, 能否有效的催化团体动力, 能否恰当的处理个别特殊的成员如成员的攻击现象和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成员情绪失控现象, 则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团体效果的因素所在。

四、影响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团体运作状态因素

1、团体气氛

如果一个团队的团体气氛是温馨的、正面的、信任的, 则有助于成员间拉近彼此距离, 消除隔阂。反之, 成员则会不自觉的散播不信任和敌意, 威胁团体的有效性。具体来说, 如果团体成员之间、成员与领导者之间不信任和怀疑, 这对团体的威胁则是成员防卫的增加, 公开表达次数的减少, 沟通开放性降低, 信息真实性降低, 成员互动减少,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团体凝聚力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水平以及成员之间的吸引水平。团体心理咨询要成功, 必须要有凝聚力, 它是团体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凝聚力, 团体就会四分五裂, 成员无法感受到充分的安全和归属, 会有很强的防卫心理, 这样的团体工作只能流于表面。如果团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成员对团体则有较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 成员之间关系融洽, 情感联系密切, 坦诚相待, 互相关照, 自觉遵守团体规范, 使得成员自由表露深藏的重要个人体验和苦恼。因此, 可以说, 团体凝聚力是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承诺, 是让成员留在团体内并维持他们与团体关系的一种行动力量。

3、信息的连续传递

在团体运作中, 信息通过的层次越多, 花费的时间越多, 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 越容易带来成员对信息的曲解, 从而导致成员潜在的负面情绪的出现。

总之, 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是一个多因素、多角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次成功的团体心理咨询, 往往能够较好地实现团体目标, 促进成员进一步认识自我, 对于人们的心灵成长将是一次难忘的旅程。

摘要:团体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常用形式之一, 备受学者们的青睐。本文从团体的前置因素、团体过程分析、团体运作状态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团体心理咨询效果的影响因素, 期望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照和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安莉娟, 王欣.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0.10:61-64

[2]陈汉红.班级建设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探索.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8:189-191

[3]张冬梅.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评价.教育探索.2006, 04:104-105

[4]王明娟.高校辅导员团体辅导技能培训途径探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2:111-112

[5]哀贵勇, 张美玲.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团体心理咨询实验研究.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01:45-47

[6]姜相志, 邹庆华.“团体辅导技术”引入“基础课”教学的可行性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5:172-174

[7]樊富珉, 何瑾.团体心理辅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07:9-14

咨询效果 篇7

关键词:心理咨询,网瘾,临床疗效

近年来,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 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但是计算机带给我们生活方便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但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2], 主要表现在网络的游戏成瘾、交易成瘾甚至网络色情成瘾,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刻, 网络成瘾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3], 因此对于青少年网瘾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门诊收治的96例网瘾青少年, 根据96例网瘾的青少年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比较两组患者网瘾治疗效果, 具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96例网瘾青少年, 年龄12~20岁, 平均年龄16.3岁。根据对网瘾青少年网瘾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每组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2~19岁, 平均年龄15.9岁;观察组年龄13~20岁, 平均年龄16.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根据网瘾青少年网瘾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教育治疗:主要由老师或者家长进行批评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咨询治疗, 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对网瘾少年进行心理治疗。

1.3 指标与标准

1.3.1 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青少年网瘾治疗有效率。

1.3.2 疗效标准

网瘾治疗标准分为显效、有效、进步以及无效。显效:网瘾少年治疗后网瘾现象基本消失;有效:网瘾少年治疗后网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进入网吧次数减少60%以上;进步:治疗后网瘾症状有所减轻, 进入网吧次数减少30%~60%;无效:治疗后青少年的网瘾症状无减轻。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作为数据处理软件包, 计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青少年网瘾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对照组网瘾青少年的治疗有效率为70.8%, 观察组青少年的治疗有效率为91.7%, 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性的改善, 计算机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在带给我们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其中青少年网瘾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为题, 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据统计, 具有网瘾的青少年占所有青少年网民的10%以上[4], 网瘾青少年用于学习的时间明显减少, 身心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有些青少年甚至由于网瘾诱导犯罪。

网瘾的产生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青少年的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的生活环境, 当然社会的监管不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才”的期望, 现代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 因此,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较多, 期望较大, 加之家长对网络的不了解, 在发现孩子有网瘾之后往往会采取比较极端解决方法, 这些极端的做法不仅起不到对孩子网瘾的治疗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加重青少年的反叛心理, 对于网瘾少年的正确治疗造成不利影响。除家庭环境外, 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也是青少年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 社会上的非法网吧为了谋取利益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极大的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学校在处理网瘾青少年的问题上也会多以批评为主, 没有从青少年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本研究比较常规家庭教育和教育配合心理治疗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采用心理咨询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治疗青少年网瘾的治疗有效率。因此, 采用心理咨询的治疗方法, 能够从网瘾青少年的心理了解其网瘾的原因以及其心理状态, 能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让青少年走出心理阴影, 走出网络, 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5]。

综上所述, 采用心理咨询治疗方案与常规的教育方案相比, 可以有效提高对网瘾青少年治疗有效率,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海, 颜小勇, 余莉, 等.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及与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 27 (4) :299-304.

[2]邓验.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成因及其监控机制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28 (1) :147-150.

[3]孙滢.青少年网瘾现状、解决措施与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0, (16) :72-74.

[4]汪少海.论青少年网瘾综合症的预防与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0, (3) :64-66.

咨询效果 篇8

关键词:护理咨询门诊,特需门诊,医疗服务,工作模式

特需门诊是顺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适应不同消费阶层人士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医疗服务[1]。我院特需门诊成立十余年, 诊疗人次逐年递增, 随之也出现一些问题:病人多, 专家接诊压力大, 常年加班加点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挂专家号排长队, 候诊时间长, 就诊时间相对较短, 医疗供求不平衡;病人病情复杂, 常伴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对疾病认识的缺如或误解, 对诊疗前后疾病相关知识的高需求与现实提供不足。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 深化优质护理, 改善服务质量, 提供人性化优质便捷服务, 2014年7月起对我院特需门诊环境、人员、模式等进行优化, 开设护理咨询门诊, 经过6个月的运行及监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咨询与调查对象

特需门诊病人及/或陪护人。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为客观公正, 由我院病人服务部人员实施调查评价工作, 以随机抽样法现场选择2014年7月—2014年12月特需门诊和同期内科系列门诊就诊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追溯选择上年同时段服务部对特需门诊就诊者进行的调查, 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3组分别发放或抽取问卷650份, 有效问卷回收分别为605份、585份、506份, 3组病人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调查排除认知功能评定障碍者, 未成年人由其家长或陪同人员代替。所有调查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2 实施方法

对照A组与对照B组病人施以常规就诊指导, 如就诊流程、专家特长等。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 为病人提供诊前、诊间、诊后各环节全方位与一对一相结合的咨询指导、中医康复操作示范、院外跟踪随访指导等。具体内容如下。

1.2.2. 1 就医环境, 软硬兼修, 以人为本

特需门诊除诊室外, 设立咨询台、个体咨询室、中医康复操作示教室, 并建立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特需专属网页、微信等护理咨询平台, 特需病历内网传输系统。为保证服务质量, 建立咨询服务模式及质管体系, 明确咨询门诊工作范围、岗位责任, 优化与细化预约、咨询、回访等流程及制度, 制订咨询指导计划及20余种常见病、疑难杂症的咨询服务路径。

1.2.2. 2 咨询人员, 医护一体, 素质为要

咨询门诊设立咨询与诊疗两套人员, 医护一体实行首问负责制。咨询专家为25年以上工龄、3科以上工作经历的护理人员, 沟通能力强、观察力敏锐、责任意识强, 掌握全科知识、疑难病例分诊要点、咨询服务路径, 中医理论扎实、技术娴熟, 了解心理、人文教育等边缘知识, 为各种需求的咨询与回应主体。诊疗专家为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内名医、省特优专家;专科学术权威及学科带头人等, 协助疑难病案咨询。

1.2.2. 3 服务模式, 点面结合, 需求为先

实名注册咨询卡, 特需门诊病人凭有效身份证明在挂号窗口进行扫码实名注册, 办理自助咨询卡, 卡上有卡号、护理咨询平台等信息, 与咨询业务相对应。

诊前:全面开展预约挂号, 设电话、网络与现场3种方式7个途径, 采用实名制预约挂号、人性化分时段就诊的方式。复诊者100%预约, 初诊预约由系统自动转入特需护理咨询平台, 享受护士的专业咨询指导及病种遴选、分诊、专家推荐与预约, 轻症、非疑难杂症从入口合理分流至其他科室, 缓解专家接诊压力。

诊间:咨询门诊人员以服务病人和咨询保健需求为切入点, 分区站点式、点面结合实施咨询指导服务。咨询台护士负责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病人建档或存档, 科学分配诊疗和咨询指导时间;病人就诊前安排相关检查、化验及结果反馈, 便于专家及时诊治;利用候诊、候检、处置时段予以咨询解释、答疑, 指导用药、检治注意事项及特色疗法等。个体咨询室护士侧重病人身心两方面的人文关怀、健康指导与心理支持, 关注其不适和需求, 制订个性化的咨询服务计划,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手册, 指导用药、情志、饮食、生活方式、复诊、并发症预防等, 咨询指导内容传输系统并存档。需要中医康复技术的病人持咨询卡, 由护士在内网系统扫描, 即可在示教室享受适宜的艾灸、拔罐、耳穴埋豆、家庭按摩、太极拳、八段锦等手把手示范或宣传片解读。

诊后:咨询门诊人员通过护理咨询平台与病人及家属互动, 跟踪随访, 检验结果或特殊病历反馈专家, 定时发送与疾病相关防治知识、健康指导、复诊提示、健康教育讲座提醒等。

1.2.2. 4 质量控制管理, 上下同心, 保质为赢

护理咨询门诊实施院科组三级质量控制管理。组长每日了解病人等候时间、需求的满足等;不定期抽查个案管理病人咨询指导知识的知晓及应用、病人依从性、家属主动参与支持等情况, 不断调整与完善咨询指导计划与项目。护士长日常检查, 每周不定期听取病人及家属、专家意见, 门诊部、护理部督查, 分析反馈结果及时整改, 保证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Z检验及F检验。

2 评价方法与结果

2014年7月—2014年12月13 298人次接受我科咨询服务、6 425人次纳入个案咨询管理, 由我院病人服务部人员从以下几方面对护理咨询门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并与其他两组对比。

2.1 工作量

特需门诊2014年7月—2014年12月与上年同时段的门诊量指标相比, 结果见表1。

2.2 满意度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病人对工作的满意度, 调查表由门诊部、护理部及病人服务部人员共同设计, 观察组和对照A组为现场无记名答题形式, 调查人员提问病人回答输入系统后, 双方实时确认提交;对照B组由调查人员依据上年所作调查表与本调查表的相对应项目如实输入系统。问卷提交后系统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表为多项选择题, 内容包括医护技术水平、服务态度、责任心、需求的满足、舒适度、潜在及存在健康问题的判断与应急、中医知识宣教、不良情绪的存在及沟通、候诊时间、咨询指导时间及门诊外服务质量等, 共40个分项目60个问题。依照就诊者对每个问题的心理主观评价[2]: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分别赋予10分、8分、6分、0分, 满分600分;按累积分划分4个等级, 优540分~600分, 良480分~539分, 中360分~479分, 差<360分。3组满意度调查结果, 见表2。

2.3 咨询服务质量

病人服务部人员综合观察组病人档案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从病人对咨询知识的知晓及应用、病人依从性、家属主动参与支持等方面评价咨询服务质量, 结果见表3。

3 讨论

特需门诊为医院重点服务窗口, 通过环境优化、人员选拔、模式创新等, 开展护理咨询门诊提供人性化优质便捷服务, 使之在层次、品味、规格及条件上明显优于基本医疗服务。

预检分诊为门诊流程的首要环节, 是影响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3]。由临床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护士承担分诊及病种遴选, 如表1, 特需门诊量增长且复诊、预约、外埠人数, 尤其疑难病例增加, 诊疗病种质量提高, 非疑难杂症从入口合理分流至普通门诊, 促进医院总体门诊量增长。人性化分时段就诊方式, 有效解决三长一短现象, 改善就诊秩序, 缩短病人候诊时间, 与专家交流、咨询指导时间延长, 就诊质量提高。

诊间既侧重普及性的咨询解释、答疑, 又设置个体咨询室, 有效护患沟通, 制订个性化的宣教指导[1], 施以防病治病健康教育和护理照顾, 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满足病人实际需求, 减轻专家接诊压力, 弥补专家时间、精力不足而与病人沟通不到位的弊端。这与表2调查中满意度单项最高为咨询护士的服务态度和责任心相吻合, 说明我科点面结合的护理咨询服务, 让病人体会到超出期望值的服务, 也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和应有的服务实力。指导病人运用中医知识和技能防病健身, 诊后咨询平台互动跟踪随访, 实现病人的连续管理, 体现了护理咨询门诊是门诊向前延伸、预后向后延续的全过程服务[4], 如表3显示, 咨询服务利于建立并延续健康的意识行为和生活方式, 实现护理为病人服务、减轻其身心痛苦、创造最佳身心状态的需要[5]。在实践中, 院科组三级巡查, 注重环节质量控制管理, 杜绝安全漏洞, 门诊部对护理咨询门诊人员加强素质培训, 树立优质服务理念, 增强人文关怀和主动服务意识, 提供人性化优质便捷服务, 提高病人满意优良率, 达到病人、家庭、社会满意和医院发展双赢,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总之, 护理咨询门诊的开展是适应我院发展和竞争的双重考验及逐渐扩大的特需医疗服务和护理的需要[6], 临床实践有效可行。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 持续改进咨询服务质量, 创建特需护理服务品牌, 使护理咨询门诊在当今医疗市场发挥最优效能。

参考文献

[1]吴英, 马寒芳, 陈如燕, 等.特需门诊病人对心理沟通的需求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7) :62-64, 76.

[2]苏柳.医院客户关系营销在特需门诊服务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2, 26 (12C) :3425-3427.

[3]刘雅婷.提升特需门诊预约率方式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增刊1) :228-229.

[4]冯进琼, 李琳, 李萍, 等.开设护理专家咨询门诊必要性的调查[J].护理研究, 2007, 21 (12B) :2935-2936.

[5]夏琳, 陈国英.护患心理沟通体会[J].全科护理, 2009, 7 (10B) :2711-2712.

咨询效果 篇9

关键词:因特网,行为,成瘾,团体处理,干预性研究,学生

网络作为21世纪影响人们最广泛的事物,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带来了便捷,但另一方面网络依赖(或网瘾)这种新型的心理疾病也引发使用者的社会适应障碍。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人群之一[1],大学生因为网络依赖而导致在学业、生活、以及心理上的损害时常见诸于报端[2]。如何帮助网络依赖大学生群体,成为心理学研究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在参考了很多对于网络依赖的成因与咨询实践的基础上[3,4,5,6,7,8],2008年3月采用集中、封闭式团体心理咨询[9]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进行干预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江苏大学15个学院一至三年级本科学生用Young网络依赖量表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抽取8 595人,占被调查总体的1/3。对Young网络依赖量表得分超过40分并符合网络依赖的临床界定标准人群再进行分层抽样,结合面谈甄选出160人作为研究对象。160人被随机分成2组,其中80人作为试验组[男生60名,女生20名;平均年龄( 21±1)岁],其余80人作为对照组[男生60名,女生20名;平均年龄(20±1)岁]。咨询组脱落20人,获得有效问卷60份。2组人口学变量及团体咨询前网络依赖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1.2 工具

1.2.1 Young网络依赖量表

每一题有5个选项:几乎没有=1分;偶尔如此=2分;有时如此=3分;经常如此=4分;总是如此=5分。得分范围20~100分。含网络依赖戒断反应及社会适应、时间管理和现实替代性3个因子,此量表经过了香港浸会大学学者对于Young 20项网络依赖量表在中国学生中进行了实测,对此量表的内容和结构信效度都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量表中的3个因子的信度分别为0.89,0.87,0.60。3个因子的判别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网络依赖程度: 40~60分为轻度网络依赖, 60~80分为中度网络依赖,>80分为重度网络依赖。

1.2.2 自编行为自评报告

包含与上网行为有关的10个方面的问题,即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陪伴人群、上网花费、上网频率、上网周期、上网内容、网络之外的活动情况。处理行为自评报告结果时,如果成员描述在某个问题上有改变, 则编码为“1”;如果无改变,则编码为“0”。

1.2.3 临床界定标准[11]

(1)上网时间,是否干扰个体正常生活节律和社会活动与周围人群对其的评价;(2)上网行为,是否与学习、生活、工作毫无关系;(3)个体的心理指标,与非上网时的情绪状态比较;(4)个体行为指标,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无法抑制上网行为、对于非上网时的消极体验、隐藏上网费用。其中正常生活的恶化是网络依赖的直接指标和临床判断基准。

1.3 研究方法

咨询组给予2 d集中、封闭式(20 h)和1次/周(5 h×4)的团体咨询;对照组给予学校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即班会以及辅导员谈心。

团体咨询方案与实施:(1)分析原因、确定咨询主题。在校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主要原因有自我价值感低与自我认同障碍、自我控制力差[12]、人际关系不良尤其是家庭沟通不良[13]、自信心缺失、心理压力大[14]、现实感缺失[15]等。(2)采用集中封闭式团体咨询模式。为了保证足够的咨询量,防止中途退出,笔者把团体咨询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采用集中封闭式咨询,即进行2 d 20 h连续团体咨询,咨询主题为自我价值感低、心理压力大、缺乏责任感和目标等。第2阶段,采用短时后续巩固,即随后每周1次5 h的团体咨询,连续4次,咨询主题分别为自我控制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现实感缺失和总结。整体团体咨询总时间为40 h。见表1。(3)团体形式。在2 d的封闭式团体咨询中,学生被分成每10人一组,组成小团体。团体咨询过程中采用大团体与小团体交替活动的方式开展活动。由2名咨询师负责整个团体咨询的进程,每个小团体中分别配备1名心理咨询师,配合团体咨询师实施咨询活动。每组所配备的咨询师均为国家心理咨询师,并且经过3 d的正式培训。3个月后采用Young网络依赖问卷和行为测查问卷评估。

1.4 统计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t检验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2组咨询前后网络依赖诊断问卷评分比较

咨询组咨询后总分均低于咨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咨询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显示咨询组下降均分(17.86±17.28),对照组下降均分(10.11±9.89)。2组下降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0)。见表2。

2.2 咨询组团体咨询后网络依赖量表评分比较

咨询组团体咨询后戒断反应分低于咨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咨询组行为自评报告情况

在5次团体心理咨询结束后,经过3个月的生活回归适应后,咨询组的60名成员均递交了行为自评报告。处理行为自评报告结果时发现,所有团体成员所描述的各维度上的改变均为正向,即向着积极的方向改变,如“网络使用时间减少”、“学业的目标具体化,为实现这个目标积极行动”、“日常生活的安排变化有规律”等。

经历1个月的团体咨询后,60名团体成员中,55人网络使用时间减少,42人的网络使用费减少,39人日常生活的安排有规律,46人网络使用能平衡上网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3 讨论

采用集中、封闭式团体咨询模式对网络依赖大学生进行干预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大学生网络依赖人数多,个体“一对一”咨询无法应对,团体咨询效率较高。(2)团体中可产生共同感,当患者看到别人也有和自己一样的问题时,会减轻自己的焦虑[16]。(3)大学生在校课程任务较重,如果团体咨询周期太长,脱落比例高,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采用集中封闭式团体咨询,既缩短了咨询周期又保证了咨询时间。(4)2 d的咨询,通过观察、参与和学习能对内心产生较大冲击而产生的记忆效应[17],有利于行为的强化、巩固和后续咨询的开展。

本研究经过5次团体心理咨询,并经过3个月的生活适应期,排除生活事件的干扰,咨询组Young网络依赖量表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得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集中、封闭式的团体咨询对网络依赖大学生产生的有效影响。从咨询组成员的行为自评报告来看,实施团体咨询后,学生网络使用时间减少,生活变得有规律。对照组Young网络依赖量表得分也有下降,这可能与学校开展大规模的戒除网瘾宣传、讲座等系列活动有关,不仅帮助大学生了解到了网络依赖的相关知识,而且对大学生起到了警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

咨询组的各因子中,只有戒断症状因子在咨询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时间管理因子、现实替代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本次网络依赖团体咨询方案针对戒断症状与社会适应问题方面效果显著,而时间管理和现实替代咨询效果不明显。时间管理和绩效方面与现实替代方面往往与一个人习惯的形成和人格有很大关系[5,18,19],提示针对网络依赖咨询时间应该增加,使得网络依赖大学生渐渐改变并形成良好习惯和适应生活。此外,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有共同的一面,也有独特的一面。团体性咨询主要是以解决共性问题为主,很难全面顾及到每一个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干预应将个体心理咨询作为团体咨询后期强化阶段的补充。

本次研究脱落率较高,分析原因可能有2点:(1)在排查和面谈时,网络依赖学生改变的动机不强烈;(2)重度网络依赖学生偏多。对脱落20人的资料研究发现,15人Young网络依赖问卷得分≥80分,占脱落总人数的75%。重度网络依赖大学生脱落比例较高现象提示,团体咨询的方法比较适合轻中度网络依赖人群,不适合重度网络依赖人群。在学校开展网络依赖团体咨询应主要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对于重度网络依赖的学生建议住院,接受强制性、综合性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咨询效果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大一年级学生876名, 其中男生456名, 女生420名, 年龄19~21岁, 无明显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病史。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6]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验组学生参加由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主持的团体心理咨询, 每周1次, 每次45 min, 共咨询8次。具体内容为学习方法、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网络依赖、考试焦虑等专题。在连续8次心理咨询结束后, 由同一主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重复测量。

1.2.1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6]

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 能准确刻画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较好地反映受试者的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任一因子的因子分≥3分者, 即可判定为有这一因子方面的中度以上心理问题[7], 检出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的学生124名, 随机分为实验组 (参加心理咨询) 59名和对照组 (不参加心理咨询) 47名。18人失访, 失访率为14.52%。

1.2.2 学习进步判定标准

以团体咨询前本学期各科考试成绩总分排名为标准, 团体咨询后本学期各科考试成绩总分排名向前进步1名以上者, 即认定为学习进步。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采用成组比较资料分析的χ2检验和比值比 (OR) 统计[8]。

2 结果

2.1 心理问题检出率

在876名大一学生中, 有309名学生的心理基本健康, 占总测试人数的35.3%;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443名, 占50.6%;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124名, 占14.2%。

2.2 2组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学生比较

实验组参加心理咨询后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由59人减少到26人, 减少了33人, 减少了55.93%;对照组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由47人减少到35人, 减少了12人, 减少了25.53%, 2组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91, P<0.005) , OR值为3.702, 95%CI (1.616~8.166) , 说明参加心理咨询的学生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减少是未参加心理咨询学生的3.702倍。

2.3 2组学生SCL-90测量中度或中度以上因子数比较

实验组参加心理咨询后, SCL-90测量结果因子分≥3分的因子数由106个减少到50个, 减少了56个;对照组≥3分的因子数由101个减少到91个, 减少了10个, 2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933, P<0.01) , OR值为10.192, 95%CI为 (4.953~22.200) , 说明参加心理咨询的学生SCL-90因子分≥3分的因子数的减少是未参加心理咨询学生的10.192倍。

2.4 学习进步人数的比较

实验组参加心理咨询后期末考试总分排名比期中考试进步的有34人, 占59.65%;对照组期末考试总分排名比期中考试进步的有17人, 占36.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03, P<0.05) , OR值为2.4, 95%CI为1.105~5.474, 说明参加心理咨询的学生期末考试总分排名比期中考试进步的学生是未参加心理咨询学生的2.4倍。

3 讨论

研究提示对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系统、目的性明确的团体心理咨询, 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而且对由于心理问题导致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中大学生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4.2%。王玲等[3]研究发现, 46.0%的医学生对专业不安心, 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已造成不利影响。

已有的研究结果提示, 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9,10,11], 改善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12,13,14]。本研究中实验组经过连续2个月每周1次的心理咨询后, ≥3分的因子有了明显的减少, 55.93%的学生心理问题减轻到轻度以下, 59.65%的学生期末考试总分排名有进步;对照组只有25.53%的学生心理问题减轻到轻度以下, 36.17%的学生期末考试总分排名有进步。提示团体心理咨询能明显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 虽然未参加咨询学生也有部分改变, 但不如参加咨询的学生改变得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对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认为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与学习成绩有关, 提示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3,4]。

班杜拉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4,7], 影响和改变一般自我项目效能感的因素有4个方面的信息: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他人的成败经验、他人的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团体心理咨询就是以这个理论为基础, 在团体活动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 主要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念, 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过程。团体心理咨询已在学校、家庭、医院、企业、军队等众多的社会领域中广泛应用[15]。学校现有的心理咨询师比较少, 存在问题的学生又比较多, 很多问题在性质上比较相似, 有时候一些问题是常态的、发展性的问题, 如想结交朋友、适应身体变化、教育决策以及学习问题解决的技巧, 采用团体咨询的方式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帮助。此外, 由于目前有些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足, 有回避的现象, 所以事先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咨询效果较好。团体心理咨询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能解决一些共性存在的表层心理问题, 深层的问题则需要通过个别咨询单独加以解决。因此, 学校心理咨询最好以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相结合, 同时有效的咨询必须有明确的咨询目标和正确的咨询方法。

【咨询效果】推荐阅读:

咨询平台07-21

咨询模式05-21

咨询品牌05-22

咨询体系05-25

综合咨询06-08

咨询技术06-12

咨询能力06-25

用药咨询07-06

咨询指导07-22

咨询机制07-31

上一篇:环境特质下一篇:教案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