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未来的引擎

2024-11-12

驱动未来的引擎(精选9篇)

驱动未来的引擎 篇1

作为中原地区玉米收获机产品的佼佼者,中农博远在2016中国国际农机展展出的产品除了其传统的玉米机产品以外,还展出了各类的果园机械。

众所周知,中农博远从2014年起开始筹谋拓展果园机械,经过两年的发展,其果园机械板块已初具规模。本届展会也是中农博远转型升级,搭载双引擎驱动之后首次亮相国际农机展。

记者在现场发现,今年博远展出的玉米机产品包括一款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一款适用于中原地区的玉米籽粒收获机,还有两款玉米摘棒收获机。

中农博远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周治军告诉记者,中农博远对玉米籽粒收获机的技术储备是非常充分的。除展会展出的适用于中原地区的短机身玉米籽粒收获机(8 m长机身),还有一款适合于东北地区的玉米籽粒收获机,虽然本届展会并没有展出,但该机器每年在东北地区销量都在50台以上。

在谈到今年的市场销售情况时,周治军告诉记者,尽管今年玉米机行业并不景气,但是中农博远受到的影响并不大,目前其全部国二机器已经售罄,全年各类玉米收获机总销量3 000余台。

作为国内首家试水高端果园机械产品的传统农机企业,中农博远在本届展会上还展出了其自主研发的果园采摘平台,弥雾式喷药机;与捷克一家企业合作生产的草坪修剪机,以及其代理的西班牙纽宝品牌旗下的割草机,枝条粉碎机等产品。

据中农博远主要负责果园机械业务板块的营销管理部副部长袁中意介绍,目前中农博远旗下各类果蔬机械均已在中国打开市场,主要销往宁夏,甘肃,山东等地。除了海升集团这类企业订单和政府项目之外,散户每年的购机总量也在百余台。

中农博远最新履职的营销公司总经理郭泗常最后告诉记者,2016年,中农博远不但在产品研发升级上做足功课,还以各地经销商为中心成立了配件快速配送服务网络,在今年的三秋服务过程中,用户体验非常好。未来,中农博远还将继续发力售后服务系统,把更好地服务用户作为中农博远所有员工的使命。

摘要:<正>作为中原地区玉米收获机产品的佼佼者,中农博远在2016中国国际农机展展出的产品除了其传统的玉米机产品以外,还展出了各类的果园机械。众所周知,中农博远从2014年起开始筹谋拓展果园机械,经过两年的发展,其果园机械板块已初具规模。本届展会也是中农博远转型升级,搭载双引擎驱动之后首次亮相国际农机展。

三大引擎驱动清河新南圈 篇2

济南市确定,以打造北部滨河新区为目标,将小清河两岸规划建设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产业聚集的现代化新城区,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同时,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传媒信息,泉城传统艺术、生态环保房地产等新兴产业,规划建设高档次的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

泺口亮点

泺口商圈是济南市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化商圈。泺口商圈包括了泺口服装市场,金牛建材市场,泺口集贸综合市场,李庄装饰材料,家具辅料市场山东石材新市场等大型市场,其中以泺口服装市场最为著名,始建于1989年的泺口服装市场现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山东省十大专业市场之一。

根据规划,泺口片区位于济南城市中轴线北端,规划范围东至津浦铁路,西至无影山北路,南至泺安路,北至二环北路,项目总用地4000多亩,总投资额达到300多亿。片区将建成为济南北部新城,并将拥有济南北部城区首家五星级酒店。项目规划建设面积610万平方米,并将完成泺口片区济泺路两侧的所有棚户区的拆迁工作,并建成集商贸金融,五星级酒店办公娱乐,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伴随着济泺路的改造和泺口服装城的改造、升级以及原二宫市场上济南世纪商贸城的建设,泺口商圈的形象和实力正在不断提升。

拥有深厚商业文化的泺口商圈交通便利,小清河北路、北外环路,济泺路无影山北路、顺河高架路相互贯穿,四通八达,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近在咫尺,早已形成了大交通的格局。济泺路的改造更是大幅提升了泺口商圈的交通和形象。定位为城市主干道的济泺路宽70米,双向8车道,其中开设公交专用车道,改造后的济泺路以高速便捷和靓丽形象出现在省城人民面前,大大缩短了泺口商圈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并提高了泺口商圈在泉城的形象。另外,作为“北跨”重要交通支撑的济泺路北穿黄河隧道工程,计划下半年开工,两年内完工。而贯穿济南东西的北部交通大动脉北园大街改造工程已经启动,改造新建7座桥涵和一座大型互通式立交,新建4处大型快速公交枢纽,形成十多处景观节点。

期待华山

济南东北部的华山片区借“小清河”之势正在酝酿建造一座创世纪的新城。以房产,酒店和S140PPINGMALL为主要经营业态的世纪金源集团准备在此开发超大型地产项目,项目预计占地15平方公里,其中有5平方公里以上的水景,两个大型绿化广场,其余为住宅及公建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容纳27万人居住。

华山镇镇长张学才说,“华山片区的开发已等720多年,我们相信随着…步步的推进,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展现出片新天地。”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在多项规划里提到了有关华山片区的建设。2007年,济南市曾规划过华山水景园,小清河沿线“一带八区”中就包括华山片区。

为了迎接全运,济南市启动了二环东路改造工程,这一工程的定位提到,零点立交至工业北路的二环东路沿线规划为休闲居住区。之所以这样定位,是因为这段区域交通便捷,而且还有华山风貌和小清河风光营造的良好生态环境。

此外,济南市已经把华山风景区的建设列入了今后五年济南市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依托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再加上小清河综合改造工程已现雏形,将要建设的华山湖与小清河遥相呼应,独一无二的水域环境,必将使华山风貌带成为济南市东北部一个新的宜居社区。

据规划,华山片区位于小清河,济青高速和将军路三条通道之间,为狭长三角形区域,总规划用地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华山历史文化公园用地和片区开发建设用地。片区内将通过扩挖华山湖,恢复历史上华山湖碧波万顷,涛声远至大明湖的壮观水景。

依托华山边人义景观,华山城市综合体结合旅游度假需要,建设水上以及人文历史休闲旅游设施,在省城北部形成一处综合性的融山水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

对于“呼之欲出”的华山片区,“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对整个济南北部一场颠覆性的改造,带来的利好是难以估量的。”小清河投融资管理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评价。

北湖化蝶

随着小清河改造,滨河新区核心区(北湖)将化茧蝶变。北湖位于小清河畔三大城市综合体中的核心处,小清河走廊和泉城特色风貌带交汇点上。根据此前公布的消息,北湖片区的中心将以五柳岛为中心形成水文化公园。同时在片区内部还将分别建设商业,体育运动等功能的商务居住区,以及商务办公居住为主的商业文化休憩区和商贸区,综合居住区等。

在此之前多次召开的房地产招商推介会上,其中2009年的推介会推出,49个项目,当场签约9个项目,项目投资约97.2亿元。2010年4月23日举办的推介会上,推出的41个重点开发项目备受关注,吸引了海内外近80家有实力的开发商前来参会,多家房地产商当场签订了意向书。在此次招商会上,来自重庆的上市房企龙湖地产特别引人注目,签署了共计近2500亩项目的合作意向,济南因此极有司能成为龙湖下一个扩张的目标。

小清河开发建设投融资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龙湖继进入了重庆成都、北京、上海、西安、无锡、沈阳、常州、杭州、青岛后,在全国范围内拟进入的第十个城市。龙湖拟签下的北湖片区位于济南天桥区历黄路以西,顺河高架桥以东小清涮以南,水屯北路以北,用地性质为公建绿地,总用地面积约793亩,而北湖南片区,则位于历黄路以西,顺河高架桥以东,水屯北路以南,北园大街以北。用地性质为居住,公建,总用地面积约1636亩。

中共天桥区区委书记张辉曾对媒体表示,“房地产开发对天桥区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由天桥区的区情决定的”。作为老工业区,天桥区棚户区多,破产企业多,具有大量存量资产,开发潜力巨大,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被看好。“我们会抓住小清河整治的机遇,拓展城市空间,把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张辉还强调说,没有房地产开发,就没有天桥的未来。

基于事件驱动的工作流引擎设计 篇3

在使用工作流或者BPM做流程管理的应用场景中,通常出现一种下面的状况:在系统的试用阶段以及实用阶段,通常要优化流程或变更流程,此时,业务人员、程序员、系统管理员要三者合作,由业务人员确定要优化或变更的流程,由程序员新增流程模型、修改代码、发布新的软件版本包,由系统管理员部署新版本并重启系统。不嫌人员合作间的麻烦,在企业内部的软件环境里,这种版本的不停升级,更会带来系统管理的要求。如果流程是跨多个系统,那就更难管理了。何况,在企业内部软件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电子政务软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开放的新形式下,重启系统将是一种不可接受的要求。

本文结合工作流或BPM的当前状况,寻求到一个通过事件驱动架构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方案,同时进一步发现:事件驱动架构不管是对工作流或BPM的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是一条值得深入探索的路子。

1 在线更新的只是流程的定义而非业务的处理

目前,企业软件里,流程越来越复杂,同时流程嵌套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在文献[1]中,研究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工作流的结构作了定义。这与本文描述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流程嵌套的典型场景包括两种,其一是大流程中包含小流程,其二是处理流与审批流分离。大流程包含小流程的基本方式就是,大流程中的一个业务环节,通常也有一个内部流程——当流程跨多个(逻辑上、物理上都是分离的)系统时,这更为常见。处理流与审批流的分离更具中国特色。在电子政务中,具体的业务处理往往涉及信息的核实、处理方案的选择等,这些工作通常是由一般办公人员执行,而各级领导执行审批权限。在某些情况下,信息核实、方案选择往往有章可循,而参与审批的人员变化不定。这导致了把整个过程分解为处理流和审批流的发展趋势,基本方式就是:流程按处理流的路径前进,处理流的每个环节下面挂接一个审批流。

一种较为典型的场景,如图一所示。

如何做到这种复杂关系中的在线更新?需要通过变化性来分析。所谓管理,就是针对变化的东西,不变的东西不需要管理,变化少的东西管理少。

一般而言,企业的业务,对某个业务环节(流程节点)的具体处理是较为稳定的(这部分通常是程序代码),而对业务环节间的关系即业务流程则经常变更(业务流程通常是流程模型如XML文件),反映到计算机系统中就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自动化程度,如表一所示。

因而,在图一中,可知的变化程度从低到高的排序为:内部环节、内部流、业务流、审批流。这说明,通常时刻,要优化或变更的流程,是主流程或子流程内的环节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具体环节的内部的业务处理。

分析实际使用BPM的软件系统发现,流程处理的机制可以分成三部分:流程模型,是对环节及其关系的定义;业务处理,是解决具体业务问题的算法;模型处理,是衔接流程模型与业务处理的中间环节,是个控制器。

多数工作流产品,对流程模型是使用XML文件进行描述的,并且有基本的版本管理,也支持在线上传版本,虽然对流程版本之间的依赖性管理有待加强,却不阻碍流程模型的在线更新。但是,对模型处理,是通过显式的、编程的代码来完成的,一个新的版本上传后,相关的处理代码(通常包含于业务处理代码中)也需要更新,而一般情况下代码是无法在线更新的。因而,解决在线更新的根本目标是:模型处理的机制应该是稳定不变的。

2 事件既能实现分离,又能连接分离点

分离流程模型、业务处理和模型处理,目的也是提取独立的模型处理机制,使得业务处理的变更与流程模型的变更不影响对方。具体表现为:(1)经常变化的流程模型不要求业务处理也跟着作出变化;(2)嵌套流程中的父流程可以被认为是子流程的业务处理。这第二点说明了,这种分离也是处理流程模型之间关系的一种机制。

建立独立稳定的模型处理机制,也意味着在众多的业务与流程的关系中,选择其中可以满足分离需求的方式。业务与流程的关系问题总是存在的,只不过在默认的情况下,没把这个问题当做问题来处理。

业务与流程最根本的关系是驱动模式。依据业务与流程谁驱动谁、使用何种驱动手段(显式编程驱动还是事件隐性驱动)来组合,存在四种驱动模式,如表二所示。

传统的模式,是以业务显式驱动流程的方式为主,使用流程事件驱动业务的方式为补充。正是这种默认的驱动模式,造成了二者在代码里的耦合,不能分离。在文献[8]中,提到了一种新型的以数据为中心的解决方案,但是它的灵活性只是来自于自动化的流程生成器,实质还是传统的模式。为做到分离,应以业务事件驱动流程的模式为主,以流程事件驱动业务的模式为辅,少用流程显式驱动业务的方式,不用业务显式驱动流程的方式。

3 事件驱动的工作流方案

具体的实现方案,可以分成三大部分:配置事件监控点、建立匹配关系、映射RBAC模型。只有达成了这三个子目标,一个独立稳定的模型处理机制才能建立起来。

首先,在与事务管理相同的同一个层面和细粒度上,配置事件监控点。这是因为,事务的大小及其一致性、基于上与一个流程节点所要处理的范围相当,同时业务处理与流程处理应该在同一个事务里。这里使用了AOP技术,文献[2]中,也是使用同样的切面技术,解决了工作流机制的一些问题。

以Java的Spring为例,配置示例如下:

workflowInterceptor的具体实现,适用于所有的流程及其节点,也就是让流程模型与业务处理相分离了。workflowInterceptor可以是一个Spring的AfterReturnAdvice,代码如下:

其次,建立流程模型与业务处理的匹配关系。上面的workflowInterceptor中,getStartableDefinition和queryTaskInstances,正是根据这种匹配关系,从业务事件得到流程定义和节点实例的。

关系匹配问题,分成两种:流程模型与业务种类的匹配、流程环节与业务处理的匹配。环节的匹配容易理解,通常情况下,流程的一个节点,往往对应一个服务,而服务的具体表现形式则各异:一种消息、一个URL或者一个API Method等等。而流程模型与业务种类的匹配情况则多种多样,如表三所示。

为实现业务处理和流程模型的分离,这些关系的定义,通常应随模型定义一起存储。在BPMN2规范中,没有定义这种关系,也没有扩展点可用来定义这种关系,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以BPMN2为例,可以把这些关系定义在process和task的documentation中。如下所示(bizModelClass、bizServiceName、bizMethodName正是事件的组成定义):

最后,应解决应用程序的RBAC模型与流程产品的RBAC模型的分离。一般而言,工作流引擎通常有自己的RBAC模型,而企业的应用程序也有一套自己的RBAC模型。如果二者不是同一个模型,则要在二者之间达成模型和数据的一致性。通常的解决方案有四种,如表四所示。

在业务处理与流程模型不做分离的环境中,这些方案都是较为可取的。但是,要做分离,则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转化方案是不受推荐的;如果性能上可以支持,视图方案是受推荐的。

4 结论

首先,EDA(事件驱动架构、Event Driven Architecture)与BPM机制相辅相成。EDA是一种构建软件系统的方法,它把软件系统内的参与者分为事件生产者和事件接收者,二者无需知道彼此的存在,事件由生产者产生,然后在松散耦合的事件接收者之间路由,路由的流程化非常自然。因而,EDA更适用于在不同的变化性之间建立分离与关联,这正是本文采用事件驱动解决在线更新流程的理论依据。当前,AOP、ESB、BPM、ESP、CEP等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得重新构造一个EDA也不是难事。良好的BPM机制,需要事件驱动架构的支持;反过来,BPM也是EDA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表五中的作用。

其次,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柔性工作流需要EDA的事件来构建知识库。在文献[3]至文献[5]中,分别使用了服务组合、基于挖掘算法的流程模式、基于静态流程的流程模式等手段来达到柔性,它们中的多数手段都需要依赖流程的运行日志。而流程的运行日志,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业务事件。其实,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有使用BPM结合人工工作来达到较好程度的流程挖掘和优化,可以说是完成了柔性工作流的部分目标。

最后,工作流或BPM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应支持事件驱动模式。正如在BPMN2的documentation中增加业务处理与业务环节的匹配关系中所看到的那样,目前,BPM产品及其国际规范还不支持事件驱动的模式,或者说事件驱动还没有成为BPM的内生机制。

摘要:企业软件对流程的要求,不管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实际需求方面,都已经趋向BPM形式。而传统的工作流产品,以及现在的多数BPM产品,或者趋向于解决流程的模型化能力,如使用BPMN2规范,或者趋向于与系统环境的集成,如REST风格等等;理论研究则侧重柔性工作流等方向,但在实际应用中,连在线更新流程都不能简单地做到。本文以在线更新流程为实际案例,使用Java和BPMN2,描述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工作流方案,为BPM增加一条值得实践的道路。

关键词:工作流,BPM,BPMN2,在线更新,事件驱动

参考文献

[1]熊体凡,田年,刘清华,等.集成项目管理与工作流的层次化过程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1,22(14):1685-1689.

[2]谷伟,殷旭,田英爱.在工作流系统中复合切面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03):98-101.

[3]张静乐,杨扬,卡利勒,等.柔性工作流中的服务组合可协调性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1,32(05):814-819.

[4]梁俊锋,张祖平,龙军.动态工作流挖掘模型及算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1,38(01):185-189.

[5]陈大伟,孙瑞志,向勇,等.基于流程模式的工作流静态规划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01):129-132,137.

驱动未来的引擎 篇4

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在经历了短暂的滞缓期后迎来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关键时期,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场新的挑战。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1-7月,全国餐饮收入17597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这正是餐饮业锐意创新、勇于挑战的丰硕成果。另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餐饮O2O在线用户接近2亿人,餐饮团购交易额实现483亿元,外卖成交额超过120亿元,未来互联网餐饮还将强劲增长。

餐饮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粉丝”与社群,通过数字化、社交化的会员管理,重构与消费者的关系;通过互联互通、系统对接,重构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商业模式,重构餐饮消费新形态。餐饮与互联网在产品传播、品牌孵化、跨界合作、资本众筹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餐饮业产业重塑和创新发展提供新引擎。

十八大驱动引擎建设蓝色经济 篇5

关键词:蓝色经济,海陆统筹,以港兴市,海洋特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提升海洋资源规划和开发能力, 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如今, 这一战略机遇正成为日照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日照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依托, 也是鲁南产业带的重要枢纽, 在全省半岛蓝色经济区中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龙头带动作用, 不断提升经济增长和服务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

1 坚持原则

1.1 科学布局, 坚持规划先行

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 发展局域蓝色经济, 发挥日照市的海洋区位优势, 是日照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色。相对而言, 日照市具有以下较大的比较优势。

(1) 具有优越的临海优势。日照市地处鲁东南沿海地区, 紧邻新亚欧大陆桥, 位于环黄海经济圈内, 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因此, 日照市在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上的优势明显, 地理条件优越。

(2) 拥有较为完整的临海工业基础。目前, 海洋产业在全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近年来, 日照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逐渐形成以钢铁、石油化工、汽车、浆纸等为主的临港工业, 建立起以海洋运输、临港、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为主体的海洋工业框架, 形成的海洋工业框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 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日照市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 形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盛产200多种海洋生物种类, 同时具有良好的海洋渔业基础。

(4) 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近年来, 日照市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新城和旧城相结合、海洋和陆地结合、东部和西部联动的基础设施框架, 城市的整体布局日趋合理化。此外, 日照市拥有全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 城区内的高速公路和铁路道路四通八达。

1.2 坚持生态立市, 积极倡导环保优先

在开发之初, 日照市就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通过科学划分海洋功能区和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 来加强保护区域内海洋自然生态区, 努力保持地区海洋生态平衡, 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 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 保持和发展蓝天、绿树、碧海、金沙滩的环境优势。

日照市拥有近200公里的天然海岸线, 拥有较为优越的海洋环境、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 更拥有“环保先行”的先进理念, 2011年5月, 日照市获批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日照市的海洋环境目标是“站在船上, 回望日照海岸线, 第一条线是蓝线:碧蓝大海;第二条线是金线:金色沙滩;第三条线是绿线:绿景植被;第四条线是错落起伏的城市天际线”。

1.3 整体把握, 坚持海陆统筹

为了更加快速地发展区域海洋经济, 日照市专门成立了发展蓝色经济区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暨鲁南临港产业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和规划建设工作协调小组, 并出台了《关于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意见》, 召开了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题工作会议, 全面推进日照市鲁南临港产业区和蓝色经济区建设。

1.4 坚持以港兴市, 积极发展区域蓝色经济

日照市坚持“以港兴市”, 以港口带动地区发展, 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坚持把港口作为区域发展和海洋经济资源的战略核心, 积极实施港口发展战略。日照市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台了实施意见, 陆续建设了岚北港区主航道二期工程、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 立项建设了青日连铁路、疏港高速公路、日照机场等工程, 力争把日照港建设成为国家主枢纽港。

1.5 深入调研, 坚持改革创新

在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日照市坚持把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 充分利用好日照本地的海洋资源, 积极发挥日照的区位优势, 不断加强与省内各经济区域之间的联系合作, 并且不断拓展与全国沿海地区的联系, 努力实现区域协调联动、互动发展。

2 发展定位

2.1 正确把握形势, 增强蓝色经济意识

十八大后, 日照市严格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谋划海洋产业和蓝色经济发展新目标。日照市提出, 要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具体行动中, 以奋发的激情、务实的作风, 大力构建海洋新兴产业, 加快建设海洋特色产业体系。以打造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为契机, 以开工在建的日照国际海洋城为载体, 借力国家首个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人才优势, 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项目, 把党的十八大带来的新机遇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

2.2 优化区域布局, 科学利用海洋资源

为了发展海洋经济, 日照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制订了《日照市蓝色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对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的环境、基础设施、城市布局、基金项目、产业建设、保障措施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逐渐改变粗放型的开发方式, 实施集中集约用海, 坚持“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 在优化中提升, 在提升中优化”的开发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立体发展、集约发展, 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开发、无序竞争, 对经济发展实施综合利用与资源节约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环境友好和蓝色经济发展互补的思路。

2.3 坚持海陆系统协调发展, 发展区域海洋经济

科学把握海陆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依托港口、用好港口, 发挥好港口联系海陆、沟通内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发展中, 坚持统筹海洋、港口、产业、城市之间的关系, 系统推进海洋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的协调发展, 统筹港口与城市、陆地与海洋、城乡与产业, 认真探索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互动发展, 努力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引导性、协调性。把区域发展、产业调整、城市布局、基础设施有机结合, 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鲁南临海产业区有机衔接。

2.4 依托临港产业, 振兴现代服务业

在日照新建设的规划展览场馆内, 日照市未来美好蓝图呈现在60米动感展墙上, “展望日照”篇一一具体展示了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重点项目、日照国际海洋城等亮点前瞻。通过现代化的沙盘和LED投射效果, 集海洋科技、海洋产业、海洋生态、海洋旅游、海洋服务、海洋教育等于一体的日照国际海洋城未来面貌呈现于人们眼前。日照市以新加坡海洋城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样本, 提出更为科学地建设日照国际海洋城的战略思路, 采用“走出去”策略主动与新加坡政府、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同时采用积极的招商政策, 加快日照国际海洋城的规划开发。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保障海洋经济有效发展

日照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是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 不断加强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及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同时, 加大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重点加大对海洋开发、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不断加强对海洋开发、环境保护等科普知识的普及力度, 着力培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整体思维, 不断提高建设新型海洋特色城市的能力。

3.2 创新服务机制, 保障日照蓝色经济健康发展

构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不断加强城市布局和基础服务建设, 同时优先保障对涉海基础设施建设围填海用海和重大项目用海的支持力度, 不断推进蓝色经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创新海域使用管理方式, 统筹安排项目用海的规模和布局, 确定优先开发区域, 推进集约用海和优化平面设计, 不断完善海域使用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现代流通体系, 努力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立体流通网络。

3.3 强化科技支撑, 保障日照蓝色经济率先发展

根据日照市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 努力形成人才会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等人才和经济建设, 完善支持科技和人才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建设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环境, 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激励机制, 加大临海产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继续实施各类招聘考录活动。进一步推进和培育产学研结合, 提升高新技术在日照市海洋经济中的贡献率, 提升全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3.4 深化合作交流, 保障日照蓝色经济多渠道发展

充分利用涉外企业和区域内的海洋资源, 深化合作交流,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和广度, 保障日照蓝色经济多渠道发展。通过支持本地企业通过合资等方法与区域外优势企业合作、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 来推动日照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使之形成一个经济增长点。同时, 加大定向招商力度, 鼓励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 实施“走出去”战略, 推动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引导优势企业稳步向境外扩张。加强与山东省半岛城市群、鲁南地区在海洋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 共同打造海洋市场, 更好地开发海洋资源, 提升发展层次。

3.5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的深度和广度, 保障区域蓝色经济快速发展

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 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 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该市场, 确保区域海洋经济建设的投资足额投入。积极开展多种金融服务, 加大金融业对海洋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努力优化投资环境, 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同时,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 依法有偿使用海域和资源, 确保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海洋经济。引导鼓励企业改制, 盘活存量资产, 优化增量资产。

3.6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制, 保障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尽快建立健全日照市环境保护机制, 认真规划本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 尽快编制实施符合日照本地的临海产业区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一批海洋经济专项规划。建立健全日照市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不断加大对海洋污染预防和防治力度, 进一步提高海洋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努力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日照, 全国第一个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 将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 实行以政府引领、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 坚持以创新和实干为主的探索思路, 提高经济发展的综合效能, 为日照的海洋经济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推进日照蓝色经济的发展, 既是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更加紧密地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迈步新征程, 共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 (全文) [EB/OL].新华网, 2013-3-12.

[2]王伟.以蓝色引擎驱动海洋强国[N].经济导报, 2012-11-14 (A2) .

[3]郝雪莹.“三快”将港口深度融入“蓝海”[N].大众日报, 2013-3-12 (9) .

[4]陈涛, 辛文轩.日照日新[N].人民日报, 2011-12-27 (13) .

[5]杨振姣, 罗玲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东方行政论坛 (第一辑) [C].2011.

[6]王金虎.山东日照“蓝色经济”正发力[N].经济日报, 2012-11-12 (11) .

[7]姜秉国, 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5) .

未来的搜索引擎 篇6

目前的搜索有很多缺陷

目前搜索链接到的大部分是静态内容, 主要依靠流行的关键字来显示相关内容, 依靠的是一个流行的算法, 对个性化的搜索没什么贡献。不过现在的趋势变了, 不再是回答专门的问题、关键字的时代, 移动界面上没法像桌面上那样自在地搜索, 这种行为既不是动态的也不灵活, 每每搜索之后要在一堆推荐、建议、静态的URL里寻找我们需要的消息。

下一站:移动搜索

用户现在用着许多高度专一的手机应用, 而且Google的用户中100个只有1个转移到移动Google搜索中来了, 这说明不是没人用移动搜索, 而是他们在手机上用Google用得少而已, 因为今天的用户更习惯一个特定主题的应用程序可以生成定制的内容。

比如你想为即将到来的派对买个衣服, 且希望是自己最喜欢的衣店, 如果从Google开始你会高兴吗?如果马上就能在前往商店的路上, 你是不是还得看看你的银行卡数字够不够?然后你会在Google里面搜索你的银行名字吗?不, 你会在银行应用里输入你的账号付款。

当下生活已经量化成了大量的数据, 需要新型的搜索和发现形式, 需要在线下也能够方便地为我们服务。随着数据消费和数据创建的不断增长, 搜索发现不仅仅是显示匹配的结果, 还应该根据个人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

最近Nielsen的一份报告揭示美国智能手机用户平均应用数是41个, 比去年的28个上升了28%, 为的是更直接地访问我们想要的信息, 所以我们开始爱上下载购物应用、银行应用、新闻应用、娱乐应用、社交应用……

人工智能和搜索的结合才是搜索的未来

人工智能 (AI) 将有望提供更深的个性化搜索和良好互动, 因为它会分析一系列用户习惯、用户资料、用户行为, 从而确保搜索结果匹配的相关性迅速提高。

AI能够处理复杂的任务例如根据上下文优化个人推荐和建议, 比如地点、时间, 个人爱好、需要、瓶颈。就比如和AI整合的房地产应用, 它会根据你的财政情况、周边学校要求、娱乐需求、工作喜好等因素把你带到你最理想的房子面前, 这样就不用你到处看房或者上网搜索了。

驱动未来的引擎 篇7

掠影:萧条中的一抹靓丽

数据显示,2009年3月份美国汽车市场销量为85.8万辆,比去年同期下跌37.1%,下跌幅度连续六个月超过30%。今年一季度,日本汽车销量为122.8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7%。欧洲各国一季度汽车销量为343.9万辆,同比下降17.2%。

今年1-3月份我国汽车销量分别是:73.6万辆、82.8万辆和111.0万辆。一季度累计汽车产销分别为256.8万辆和267.9万辆,同比增长1.9%和3.8%,由图1(见下页)可以看出,中国汽车销售量在世界主要汽车消费国家中稳居第一的位置,销量高出美国本土销量达45万辆之多,是排在第三位日本的1.2倍,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4月份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延续3月份增长态势,月产销分别完成115.7万辆和115.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6%和3.9%,同比分别增长17.9%和25.0%,再次创月产销量新高,已呈现整体回暖的态势。与此同时,4月份美国、日本的销量继续延续着一季度的下滑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份的销售数据创造了我国汽车市场月度销售规律的一个例外。我国汽车的月度销售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一年有两个销售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上半年的3月份,第二个高峰出现在下半年的12月份。按以往规律4月份是由3月份的高峰开始下降的月份,今年则在3月份新高基础上继续攀升,改写了以往月度销售走势规律。

透视:继续前行的驱动力

我国汽车市场之所以能在深处衰退的全球汽车市场中一枝独秀,其原因一是政府采取了适应我国汽车消费特点的扩大需求的有力措施,二是我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同时,这两个因素也是保持今年汽车市场以后月份继续增长的驱动力量。

1、以促进汽车消费为主的政策驱动力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以新增需求为主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在美国、日本、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成熟汽车市场,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完成了进入家庭的普及阶段。汽车已成为普通的消费品,其保有量基本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汽车消费的突出特点是更新需求。我国的汽车市场则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汽车消费以新增需求为主。

说明: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 0 0 8》和“2 0 0 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历年保有量数据不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车(即农用车)”的保有量

由图3可以看出, 1990年以来, 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1990—2008年的19年平均增长率为12.8%。1999—2008年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4.2%, 10年来年均新增数量为365.6万辆, 尤其近两年来每年的新增数量都在600万辆以上。

图4显示, 1991—2008年的18年期间, 除1996年外, 我国每年民用汽车的新增数量都占到当年产量的60%以上, 18年平均占比是74.0%, 如果剔除每年的军用汽车销售量, 这一比例还会更大。

以上说明,新增消费需求是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是基于我国汽车市场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和“汽车下乡”等促进新车消费的措施。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是有效和成功的。

以促进汽车消费和培育汽车消费市场等政策内容为主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在今年特殊背景下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尤其是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的政策截至到今年年底,可以预见在今年4月以后的月份中该政策将继续发挥扩大消费的重要作用。

与此相反,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10个国家基于其本国汽车消费特点普遍采取了以促进“旧车换新车”给予补贴的刺激措施。德国对报废行驶9年以上的旧车而购买新车的每个消费者提供2500欧元的补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报道,美国、日本也提出了拟推行“旧车换新车补助”的计划。

展望:调整中实现新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虽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我国和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业“第一阵营”成员相比,只是产销大国而已,还够不上汽车强国。上述“第一阵营”成员,既是产销大国,也是汽车强国。

当前,我国汽车业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消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要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结构调整是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只是引发了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

国务院今年初制定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八大目标和任务。尤其是落实好以下四点将对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推进汽车产业重组

目前,我国有各类独立整车企业100家以上,其中有的企业年产量仅有几百辆。2007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汽车949.8万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汽车928.5万辆。同年,我国的汽车产量是888.2万辆,我国所有汽车厂家的产量总和不敌“人家”一个公司的产量。规模效益是汽车产业最显著特征之一,只有达到较大规模才能更具竞争力。

正是基于这一情况,早在2002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发布的“汽车产业十五规划”中就提出了“加强汽车产业重组,促进大集团形成”的目标,但由于汽车企业的归属不同,财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我国汽车产业“散”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本次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兼并重组要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

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在今年4月19日上海车展的“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透露,“汽车企业兼并重组规划”将于年内出台。目前,“工信部”已经启动了制定推动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加快研究出台包括妥善解决富余生产人员安置、解决企业资产划转、解决债务核定与处置及建立汽车企业退出机制等方面问题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案。

2、以快速增长阶段为特征的市场驱动力

以轿车为主的乘用车大体上属于消费品;以卡车和客车为主的商用车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和人员,属于生产资料。二者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

(1)乘用车的发展规律。我国乘用车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人民的消费水平正处于以汽车为标志的消费升级阶段,增长空间和同时具备的购买力构成了乘用车市场增长的充要条件。

乘用车千人保有量是国际上衡量汽车普及率的重要指标。下图显示,目前成熟汽车市场国家的千人乘用车保有量都在450辆以上,德国为最高达到565辆,其他几个国家在451—545辆之间。2006年我国乘用车千人保有量只有20辆。

有了发展空间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大发展了。数据显示1992—1999年的8年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都在100万辆的数量级,2000年首次突破200万辆,随后几年快速增长,到2008年已突破900万辆。2000年以后之所以能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人们的购买能力逐年增强。

图6显示, 汽车产量和人均GDP两者间有着密切关系。经相关性检验, 汽车产量和人均GDP存在高度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97。按照国际惯例, 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图中显示, 200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120美元, 汽车产量开始快速增长。

2002年我国汽车产销增长率分别为39.0%和40.0%,是历史上的最高增幅,因此该年被称为汽车市场的“井喷”年。2002年以产销量大幅度增加,汽车品种开始增多(如吉利、奇瑞等品牌开始批量上市),汽车价格较大幅度下降(如夏利汽车由8-9万元/辆降至5-6万元/辆)为特点,被称为我国汽车进入家庭的“元年”。2002年以后,人均GDP和汽车产销量都同步快速增长。

(2)商用车的发展规律。商用车主要包括卡车和客车,是生产资料,商用车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本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较快发展进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新目标。

由图7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是在增加,二是所占比例近几年在48%以上的较高水平。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为40%,说明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在产业构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的较高水平,已进入到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的后工业化时期。

研究显示,卡车和客车的保有量和公路货物周转量及旅客周转量成正相关关系,一定规模的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对应着一定数量的卡车和客车保有量。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和公路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1506.8亿人/公里和11354.7亿吨/公里,规模较大。2000—2007年8年间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和公路货物周转量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1%和9.0%,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较大的公路客货运周转量规模和较高的增长水平,是促进商用车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优化市场需求结构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车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其实这一目标既是国家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导向,也是市场需求的反映。

1.6升排量在国际上是公认的家庭轿车黄金排量。据统计,2008年我国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62.0%。今年一季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70.7%,比上年同期高出8.2个百分点。

由表1可知,在日本小型车和微型车的销售比例占到乘用车总体的60%左右,其中微型车占到25%以上。因此优化市场结构是市场发展趋势的要求,企业要不失时机的做好产品结构调整工作。

3、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自主品牌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的灵魂。没有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和强大,我国汽车工业将沦为跨国汽车公司的生产车间,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是至关我国汽车产业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目前,我国乘用车自主品牌占有率不高,总体质量与合资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临着严峻挑战。近几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25%—30%,2008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是25.9%,比2007年的26.3%降低了0.4个百分点。

针对上述情况,“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扩大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目标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其中轿车超过30%。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4、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

实施该战略充分体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事关节能和环保,更是保障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表2显示,目前世界范围内汽车以汽油和柴油为动力的石油资源的可开采时间不足50年,因此大力研发和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事关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谁在该领域走在了前列,就意味着谁占领了汽车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电动汽车产销要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我国游戏引擎产业的发展与未来 篇8

(一) 游戏引擎概念

何谓游戏引擎?很多报道解释游戏引擎是从英文翻译方面给出的解释, 认为游戏引擎有“engine”之意, 即动力之说, 认为游戏引擎是整个游戏的动力来源。其实, 从更深层意义上讲, 游戏引擎控制着整个游戏, 发挥着“大脑”的作用, 因此, 准确的游戏引擎定义为“用于控制所有游戏功能的主程序, 从计算碰撞、物理系统和物体的相对位置, 到接受玩家的输入, 以及按照正确的音量输出声音等等”。游戏引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主要包括渲染引擎、物理引擎、碰撞检测系统、音效、脚本引擎、电脑动画、人工智能、网络引擎以及场景管理。

(二) 游戏引擎发展历史

以现在的眼光看, 最早的游戏都很简单, 一般经过10个月左右的时间能研发出一种游戏, 但是此时的研发存在很多的重复性工作, 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因此每款游戏的开发都是从头编写程序, 经过一段时间, 开发人员意识到很多程序是可以用于同题材的游戏当中, 逐渐人们知道使用一些通用的程序, 这些就是游戏引擎的雏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思维的逐渐开拓, 最终出现了游戏引擎这个产业。

二、我国游戏引擎产业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游戏引擎的发展历程离不开网游的发展。首先在2D网游时代出现了代表性游戏引擎即风魂引擎, 网易公司的西游系列即采用该引擎获得了较大成功。随着网易西游系列获得成功之后, 民族原创网游不断发展壮大, 而此时国家也逐渐重视起网游的发展, 将“网络游戏通用引擎研究及示范产品开发”“智能化人机交互网络示范应用”两个项目纳入863计划并正式启动, 金山和目标两家公司也先后被纳入该项目中。在863项目的支持下, 金山和目标两家公司都有了自己的游戏引擎, 但此时我国研发的游戏引擎还都是基于2D网游的基础上。最早3D网游的游戏引擎, 主要是使用OGRE引擎, 这是一个开源的图形引擎, 并不具备游戏引擎其他应有的功能, 但是其有很方便的接口可以与其他功能引擎接入,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国产3D网游首选的引擎。随着网游产业的发展, 3D网游逐渐完善, 同时游戏引擎也逐渐发展起来, 最有代表性的游戏引擎有剑三引擎和Angelica。随着次世代网游的来临, 我国游戏引擎已经发展到物理引擎时代。到今天, 我国自主研发的游戏引擎仍然较少, 和国际上一些网游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网游产业的惊人发展速度, 在如此迅速的发展下, 也必将促进我国游戏引擎的发展。

三、我国游戏产业急需强大引擎

纵观国内外游戏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不能开发出通用的游戏引擎, 就无法抵御大量国外游戏的冲击, 就无法提高我国的游戏水平, 就不能抓住这块巨大的娱乐性精神文明阵地, 就不能拉动相应的经济产业。因此, 我国游戏产业需要强大的游戏引擎迫在眉睫。

(一) 开发游戏引擎是必要之举

在某一种程度上说, 游戏具有教育意义, 它是众多教育方式的一种。目前的网游中有很多文化渗透其中, 它是推广文化的一个途径, 广大青少年在玩游戏的同时, 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 我们要自主研发内容健康、思想先进的游戏引擎和网络游戏。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方面, 就会被其他大量外国的游戏所侵占, 势必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文化侵略。

(二) 网络游戏的关键是游戏引擎

游戏引擎操控着整个游戏, 是整个游戏的技术核心, 它是国际网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游戏企业最好的技术积累方式之一就是高性能的游戏引擎, 它降低了网游研发难度, 使复制游戏成为可能, 缩短了网游研发周期, 提高了研发效率, 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四、我国游戏引擎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我国游戏引擎发展还落后于一些先进国家, 但是我国的游戏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致力于引擎研发的本土公司也越来越多, 因此, 国内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导致引擎应用成本降低。从这些情况来看, 我国的游戏引擎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国内应用国外游戏引擎在国内的应用将增加

伴随着游戏引擎开发的激烈竞争, 外国一些国家对使用其游戏引擎的价格不断降低, 这就会降低国内一些游戏企业开发游戏的成本, 一些企业就会考虑使用国外的游戏引擎, 因此, 国内市场应用国外游戏引擎的情况就会增加。

(二) 国内自主研发与国外合作研发的趋势增强

虽然利用国外游戏引擎的成本会不断降低, 但是在考虑到文化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 我们也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 可以引进国外游戏引擎, 然后根据游戏自身的情况加以改进, 如果单纯引进引擎, 不会达到游戏应有的效果。作为游戏开发企业, 我们不能单纯地进行引擎研发, 也要对游戏自身加强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深度的游戏引擎开发, 这样才能拥有自身的竞争力, 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跨平台研发引擎技术是发展新方向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 网络游戏也逐渐进军手机和平板行业, 因此, 网络游戏需要在多平台上运行, 而作为游戏多平台运行的保证就是引擎开发, 就需要我们跨平台研发引擎技术, 这将成为未来引擎技术发展的关键。

摘要:网络游戏是很多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 而在这些技术当中, 游戏引擎技术可谓重中之重, 它是整个游戏产业的核心技术。因此, 网络游戏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游戏引擎, 否则我们很难将游戏产业做大做强做好。

智能电网: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篇9

电网2.0时代

对于许多人来说, 智能电网 (smart grid) 还是一个并不熟悉甚至备感陌生的词汇。实际上, 智能电网如同互联网一样, 也是一张真正互联、互通、互动的网络, 只不过除了数据的传输与运算外, 智能电网还传递实实在在的能量。与传统电网相比, 业界往往将智能电网称为第二代电网或电网2.0时代。

从字面上理解,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 其关键就是电力的供给与需求、电能的配给与使用同电子信息技术的联接。如同互联网引起了人类生活与生产方式的显著变化一样, 智能电网也将引发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中电力配置与使用的全新革命。

对于发电企业和输电系统而言, 智能电网意味着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他们不仅可以轻松了解用户用电情况, 还能远程监视和控制各种电力设施。如当1根大电力动脉发生故障, 电能就能立刻从备选线路传输, 保证停电永远不会发生。还有, 传统的输电系统发生事故后, 通常需要消费者打电话去电力公司报修, 然后电力公司再进行检查并维修, 这种被动的局面在智能电网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 智能电网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电网输电信息, 经过计算、处理、分析之后识别事故隐患, 从而提前发出报警, 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另外, 由于电网公司、住宅、企业间的网络是互联的, 智能电网建成后, 电力公司再也不会上门或委托他人查电表, 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客服成本。

对于消费者而言, 智能电网所创造的神奇则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首先, 家用电的电价会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来自动定价, 居民可以避开用电高峰期的高价电力, 降低用电费用;其次, 消费者可以看到整个城市、不同地区的用电情况, 实现异地买电, 如果对当地电价或者服务不满意, 居民完全可以选择千里之外的异地供电;再次, 居民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家庭或个人的电力消费状况以及实时的价格与服务信息;最后, 居民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买进和抛售电量, 普通家庭和小型商业用户富余的电能通过智能电网可以卖给邻居或是电网的其他用电方。更加令人关注和惊喜地是, 由于智能电网的投入运营意味着所有电动车都可以入网, 因此, 在智能电网模式下, 人们在马路两边就可以看到很多的充电站, 它们就如同现在的汽车加油站一样, 可以为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车进行充电。驾驶这两种新能源汽车的人们, 完全可以避免因无法及时充电而不能长途驾驶的苦恼。

为此, 我们可以梳理出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 (1) 坚强, 即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 电网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 而不发生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条件下、或人为的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2) 自愈, 即通过强大的实时预警控制系统和预防控制能力, 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的自我恢复。 (3) 兼容, 即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正确、合理地接入。 (4) 互动, 即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 (5) 经济, 即支持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6) 集成, 即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 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 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国家的战略追逐

传统电网已在世界各国运行了100多年, 而人们对于智能电网的关注与研究只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2006年, 美国IBM公司与全球电力专业研究机构、电力企业合作开发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这一方案被形象地比喻为电力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这一系统中, 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 自动监控电网, 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更快地恢复供电, 消费者对电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细化到每个联网的装置。这一结果可以看做是智能电网概念正式诞生的标志。

在全球范围内, 美国政府对于智能电网的重视非其他国家所能比拟。2007年, 布什政府制定和颁布了《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法》, 首次把美国国家电网输配系统的现代化与智能电网的概念直接挂钩。奥巴马上台后, 首先签署《美国复苏和重新投资法》, 该法明确规定将为智能电网发展提供45亿美元的启动资金;无独有偶, 在白宫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中, 用于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的政府直接投资资金达到了110亿美元;同时, 奥巴马政府声称, 将投入大量的财力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而就在不久前, 美国商务部与能源部联合宣布了美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一批标准, 这被认为标志着美国智能电网建设已正式迈步。

实际上, 作为美国政府对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在2008年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该市的每个家庭都安装了智能电表, 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即时电价, 优先使用风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而安装的变电站又可以收集到每家每户的用电情况, 一旦有问题出现, 便可以重新配备电力。

与美国几乎同时, 欧洲也开始了一项超级智能电网的工程, 欧盟理事会在能源绿皮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强调智能电网技术是保证欧盟电网电能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而就在前不久, 欧盟进一步明确, 将依靠智能电网技术, 将北海和大西洋的海上风电、欧洲南部和北非的太阳能融入欧洲电网, 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成。

在亚洲, 日本政府已从2010年开始在孤岛进行大规模的构建智能电网试验, 韩国成立了具有官方性质的智能电网协会。特别是在中国, 官方高层和企业推进智能电网的工作风生水起。目前,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抓紧制定智能电网建设规划, 实践中的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分三步走: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

值得注意地是, 对于智能电网的称呼各国可能并不一样, 如中国倾向于用“互动智能电网”, 欧洲的说法是“超级智能电网”, 美国使用的是“统一智能电网”。另外, 有些国家智能电网所依托的资源也有差异, 如中国的智能电网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环节, 而美国则以高温超导电网为核心;与此同时, 美国的智能电网更多的是从终端客户入手, 注重智能电表等配件产品和服务, 而中国的智能电网是一个涉及配电和用户需求两侧更全面的管理方案, 即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

能源新革命

如果说电力技术的发明是人类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一次标志性革命, 那么智能电网在能源领域所引发的变革也不亚于前者。

实现对清洁能源的稳定而有效使用是智能电网的最显著的功用。智能电网的本质就是能源替代和兼容, 而从利用角度看, 清洁能源只有转化为电力, 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利用。但是, 与化石能源不同, 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具有不稳定、不连续的特性, 而且并网会引起电能质量的下降, 这样, 风电入网的效率就低, 从而制约了风能的开发和利用。而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 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弱点得到了有效的消除与屏蔽, 实现了能源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以中国为例, 到2020年, 中国风电装机将分别达到3500万千瓦和1.5亿千瓦, 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 核电装机分别达到1050万千瓦和8600万千瓦, 3项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的16%左右。如果有了智能电网的支持, 这部分新能源电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传统电网所造成能源浪费与流失是不争的事实。据IBM公司的研究报告称, 由于很少或完全未使用智能设备来平衡负载并监控电力, 全球每年损失的电力足够印度、德国和加拿大使用。无独有偶,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 由于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约80%来自煤电, 以每千瓦平均损失20克计算, 相当于每年浪费7676万吨原煤。但是, 在美国, 智能电网的投入和使用将使该国能耗降低10%, 并每年节省800亿美元新建电厂的费用。同时, 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 仅使用数字工具设定家庭温度及融入价格信息, 能源消耗每年可缩减15%。若推广使用需求侧监控系统20年, 则在建设、维护、运营电厂、变电站和电网方面节省700亿美元。同样, 如果中国实现了智能电网的转型, 每年可以节省2.26亿吨原煤。

不仅如此, 在节约能耗的基础上, 智能电网对于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功效。应当说智能电网的推广是提高能源独立性的重要步骤, 它可以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据美国“智能电网联盟”的研究结果显示, 美国国家电网的使用效率每提高5%, 就相当于减少5300万辆汽车的燃料消耗和碳排放。而在中国, 到2020年, 智能电网技术预计将帮助电力企业减少1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经济强引擎

传统能源的有限性与开发使用过程的不经济极大地制约了全球经济的正常增长脚步, 而智能电网实现了能源的替代, 不仅拓展了人类能源利用的空间, 而且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勃兴, 其对经济的牵引力不言而喻智能电网首先催发和拉动的是新能源产业。除了能够拉动电力、通讯等传统产业发展外, 智能电网在构建过程中将发展衍生出新兴技术并推进新兴产业如风电产业、太阳能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演化形成。因此, 围绕智能电网建设的未来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

经济发展节奏的快速提升是智能电网的必然结果。美国政府的智囊机构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与IBM公司共同提交的研究报告指出, 如果一年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可提高供电效率的智能电网和密切监控电力行业输变电设备, 可创造23.9万个工作岗位。而另一个类数据表明, 目前美国大约有1.3亿块电表, 倘若包括计算机、传感器和网络系统的投资在内, 实现市场转型, 这项改革将拉动超过万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如果美国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产业, 8-10年内产业规模将超过5万亿美元;如果美国发展超导电网产业, 8-10年内产业规模将超过30万亿美元。同样, 由于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需要, 预计今后几年中国每年电网投资都将在2000亿元以上, 如果2009年就启动智能电网的改造, 每年有可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左右。

具体到市场而言, 智能电网无疑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营与竞争空间。应当说, 智能电网第一次为互联网时代的巨头们提供了参与工业时代最大遗产改造的机会, 也正是如此, 国际IT巨头都已披挂上阵。如IBM公司已领先开发出了智能电表, 该电表可实时进行用电量和电费的计算;谷歌公司已开发成功利用电表节约电费的应用软件, 并且开始在公司员工家庭中试用。当然, 传统产业在智能电网的商机面前也不甘示弱。如通用电气 (GE) 正在开发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各地电力消耗的信息传输给供电公司的先进技术, 同时, GE即将在年底推出配合智能电网的电器产品, 包括干衣机、烧水壶、烤炉等。据悉, 这些产品都可以在三种耗电模式下工作:当整个电网用电量处在高峰的时候, 会自动选择低耗电模式工作。洗碗机的显示面板上, 更会显示当前电费价格, 让用户选择电价便宜的时候洗碗。

难题有待破解

鉴于对能源领域的革命性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 智能电网在全球走红已不成问题。然而, 从目前来看, 智能电网的许多环节基本处于构想阶段, 某些关键性技术还没有完全解决, 因此, 单就美国而言, 实现智能电网的普及至少需要10到20年时间, 其他国家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

——投资方式问题。智能电网既牵涉到原有电路网络的改造与升级, 又必须对新的设备进行投入, 是一项耗资巨大、耗时长久的工程。鉴于所需要资本的庞大和回报周期漫长, 完全由企业投资可能性不大, 而由政府单方面投入也会受到财政资金的制约, 甚至会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因此, 即使在美国, 不同的城市也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 有的由政府完全投入, 有的部分引进民间资本。不过,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 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 智能电网所需要的巨大资本将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智能电网的“全球化”也可能因为资金的约束而止步。

——商业模式问题。即使投资问题解决了, 智能电网建成后采取怎样的商业模运营模式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在美国, 80%的智能电网准备由私人部门拥有并运营, 而博尔德市的电力供应从发电、输电到零售的企业都是由市政府所有的。至于其他国家是采取政府所有统一运营还是主要由企业管理运营、抑或是政府与企业联手运营, 既要取决于前期投资方式, 又要具体分析市场环境状况。在没有统一的商业运营模式前提下, 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示范项目和工程寻找可行的操作模式。

——统一标准问题。智能电网具有全球化特征, 因此其应该拥有一套国际化的标准。但是, 目前不同的国家对于智能电网标准的制定存在诸多分歧, 而且智能电网涉及许多电气产品和技术、供应商的利益, 不同产品供应商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 选用某种产品有时会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走势。基于此, 美国“智能电网联盟”目前正与联合国15家机构和国际标准组织 (ISO) 进行合作, 致力于制定一套智能电网的标准和互通原则, 同时, 中国与美国也在积极联合制定一项国际化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

上一篇:设计艺术设计下一篇:架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