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制度

2024-07-02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制度(共4篇)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制度 篇1

1 概述

自第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运营高速列车以来, 我国的高速列车技术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与发展。车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各零部件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和损伤。如何对高速列车进行检修以保证高速列车持续快速、安全、舒适地运行, 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我国的高速列车技术相对来说起步较晚, 因此, 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高速列车检修制度和技术以及丰富的经验, 本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理念, 优化我国高速列车的检修体系。

2 国外高速列车检修状况

2.1 德国ICE系列高速列车的检修

德国ICE系列高速动车组的研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经历了由试验型动车组到目前最新一代ICE3型批量生产动车组的漫长发展过程。该系列动车组在设计制造的同时就考虑了列车的维修模式, 并在研制试验以及实际运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运营保养经验。

德国ICE系列动车组检修体制实行定期检测保养与状态修相结合、部件互换修和专业化集中修相结合的方法, 分为A、B、C三类 (表1) 。A类负责动车组日常运行检测和主要部件补充检查, B类负责动车组低级修或小规模修并兼作临修, C类负责动车组高级修或大范围修理。

各项目的检修内容如下:

L级检查:检查轮对和走行装置、列车排污、列车外部清洗, 清洗后的列车进行轮对诊断等。

N级检查:L级检查的全部作业内容, 并检修制动系统、通信系统、防滑器等。

IS510级检修:N级检查的全部作业内容, 并检修制动系统、空调设备、厨房设备、座椅、蓄电池、乘客信息系统等。

IS520级检修:IS510级检修的全部作业内容, 并检修牵引电机、轮对轴箱轴承等。

IS530级检修:IS520级检修的全部作业内容, 并检修空压机、牵引变压器的散热系统等。

IS540级检修:IS530级检修的全部作业内容, 并根据车厢的损坏状况进行检修。

Rev级检修:在本段依据列车生产厂的要求进行大修, 如车体翻新、油漆、座椅更换等。

2.2 法国TGV高速列车的检修

法国国营铁路的高速铁路网主要包括巴黎东南线、大西洋线和北方线三大干线。法国国营铁路高速列车的检查与修理的组织是以国内的三条干线为基础, 即分别为每条高速铁路上运行的高速列车设检修段。法国国营铁路高速列车的检查与修理, 共分巴黎东南线高速列车的检修、大西洋高速列车的检修和北方高速列车的检修三部分。

TGV高速列车修程及检修内容见表2。TGV高速列车的维修总政策以下列要素为基础:

(1) 高速列车的设计结合检修作业的限制条件;

(2) 检修的预防性;

(3) 检修人员不仅对自身的工作负责, 而且还应对监督的工作负责和对检修过的设备或部件的未来性能负责。

2.3 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的检修

自l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投入运营以来, 新干线高速铁路技术不断地发展、成熟和完善。为了确保高速列车能够安全、可靠、正点、舒适地运送旅客, 日本新干线铁路建立了一套完备、科学的车辆检修体系。

目前, 日本有新干线业务的铁路客运公司共三家:JR东日本铁路客运公司、JR东海铁路客运公司和JR西日本铁路客运公司。每一家客运公司都有自己的车辆检修基地, 这些检修基地根据检修工作内容的不同分成不同类型的检修基地, 有的负责车辆日常检查和周期检查等小范围检修, 有的只负责车辆大修, 而有些基地则建成负责车辆全部修程的综合车辆检修基地。

日本新干线车辆检修采用预防修制度, 即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规定内容的检查、维修, 各个修程的检修内容是根据该修程所要达到的目的来确定的, 通过定期预防修来保证车辆在进入下一个修程之前运用状态良好。主要分为4个等级的修程:

(1) 日常检查 (日检) :周期为48h, 主要内容为补充易损、易耗件, 补充润滑油, 修时为1h。

(2) 周期检查 (月检) :周期为30天或3万km, 主要内容为各部件功能检查、外观检查, 修时为4h。

(3) 转向架检查 (年检) :周期为12个月或45万km (新造车辆的第1次检查时间为投入使用后的第24个月) , 主要内容为转向架解体检查、维修, 修时为9h。

(4) 全面检查 (大修) :周期为36个月 (新造车辆的第1次检查时间为其投入使用后的第48个月) 或90万km, 主要内容为各个主要部件拆卸分解并全面检查, 修时为10天。

由于新干线车辆采用了先进的故障诊断系统和检测设备, 因此各修程规定的内容都以检查为主。检查周期的确定, 既充分考虑车辆各部件发生故障的概率, 又与其工作方式密切相关。检修周期中时间或运行公里, 哪个先到取哪个, 并且在时间或公里数上只可取负偏差, 不能取正偏差。

3 我国CRH高速动车组的检修

我国拥有基于不同技术平台的多种型号CRH系列高速动车组, 均命名为“和谐号”, 主要包括CRH1、CRH2、CRH3和CRH5型高速动车组。其中CRH1为基于瑞典C2008系技术平台, CRH2为基于日本新干线E2系技术平台, CRH3为基于德国ICE 3系技术平台, CRH5为基于法国Pendolino系技术平台。

CRH系列高速动车组采用的是计划预防修的检修体制, 即通过对车辆零部件损耗的大量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 把不同损伤规律和损伤速度的零部件, 科学地划分成若干组, 并确定出不同零件的损伤极限, 从而规定了不同修程的修理期限和修理范围。其具体实施可概况为“定期检查、按时保养、计划修理”。

依据计划预防修的技术理念, CRH系列高速动车组的检修均分为5个等级:一级检修和二级检修为日常运用检修, 三级检修、四级检修和五级检修为定期高级检修, 以运行里程或运行时间来确定检修周期。不同技术平台的CRH高速列车, 由于其结构、运行条件和环境的不同, 检修周期和内容各不相同, 各车型检修周期见表3。

动车运用所是动车组日常运用检修的主体, 承担动车组一级、二级检修, 高级修由其制造单位承担。CRH各系列车型除检修周期不相同外, 各级检修的内容差别不大。下面以CRH2型车为例进行介绍。

“和谐号”CRH2型高速动车组是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四方股份公司) 在引进日本高速列车技术的基础上, 国产化自主创新研制开发的高速列车, 并于2007年首批投入运营使用。其相应的维护检修技术随之开始研究, 已逐步形成了适合CRH2型高速列车的检修体系, 检修板块也成为四方股份公司新的业务和效益增长点。

(1) 一级检修:列车每次入库均进行检查, 主要包括列车内排污, 车内设施、司机室设备、车载信息系统、车顶设备检查及相关性能试验;

(2) 二级检修:列车每运行3万km进行二级修, 主要包括列车外部清洗, 各电气设备检查及相关性能试验, 车体、裙板、底板、转向架、钩缓连接、制动装置、车端连接等下部状态检查;

(3) 三级检修:周期为距新造或上次三级以上修程运行60万km或不超过1.5年, 主要是对转向架进行分解检修, 轮对轴箱组成、牵引电机、空气弹簧组成、轴箱弹簧组成、油压减振器、速度传感器、制动卡钳等关键部件经过三级检修后保持良好运用状态, 对换气装置进行分解检修, 保证安全运行至下一个高级修程 (期间累计运行里程不超过62万km) 。其余经过状态修的部位保证到下一次二级检修。总修时为24天;

(4) 四级检修:指从新造或上次五级检修起, 每运行90万km或每3年进行一次的修理, 保证车辆的运行可靠性。包括车体清洗、转向架部件分解检修、车辆设备 (车顶高压隔离开关、车下制动装置、蓄电池、空调装置、车端车钩) 分解与检修、车辆部件状态检查等。车体与转向架构架根据实际状态修补油漆。总修时为31天。

(5) 五级检修:距首轮四级检修后运行120万km或从新造起6年进行的检修。包括四级检修的全部内容, 车顶受电弓、车下主变压器、牵引变流器、辅助电源装置等设备拆卸分解检修。总修时为36天。

由于三级检修周期较短, 检修内容相对较少, 为提高三级检修的效率, 减少三级修占用检修资源, 释放检修产能, 四方股份公司与相应铁路局动车段配合, 已建成北京、上海、武汉三大动车检修基地, 主要负责部分车辆的三级检修任务。根据铁路总公司关于动车组检修规划, “动车段以三级修为主, 兼修四级修;主机厂以五级修为主, 兼修四级修”, 四方股份公司成立武汉维保中心公司, 负责武汉动车段部分车辆的四级检修任务。同时, 与各路局动车段进行技术交接, 协助路局尽快实现动车组三级修自主检修。后期动车组三级检修将全部由动车段完成。

4 分析及建议

我国拥有多种型号动车组, 不仅有CRH1、CRH2、CRH3和CRH5型等不同系列, 而仅CRH2型列车又有CRH2A、CRH2B、CRH2C、CRH2E、CRH380A和CRH380AL等不同型号。多技术的集成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动车组难以形成统一的检修技术体系和标准, 不可能套用一种简单的维修模式, 应详细考虑车辆不同牵引质量、不同线路、不同温差、不同环境地域等状况, 对不同系统或部件采用以状态预知维修为主、定期预防和事后维修等多种方式组合的检修模式。例如, 可以通过对转向架状态、牵引电机状态、车轮磨耗、受电弓磨耗等主要维修点进行长期状态跟踪检测, 进行劣化趋势管理, 即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状态预知维修”, 对车内电气系统设备等劣化趋势相对稳定的项目进行“计划预防维修”, 对车上照明系统等辅助项目采用人工点检形式的“事后维修”方式。这样可以防止欠修和过剩修状况, 避免材料、备件、修理工时的浪费, 提高车辆利用率。通过多种维修方式的组合, 可以促进车辆检修管理现代化及状态监测技术、智能检修技术的应用推广。

另外, 应注重科学的确定检修工作的周期和检修级别。采用将运营或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专家系统的方法来确定合理的维修方式, 使检修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检修经验, 从车辆的设计阶段开始, 针对各部件维修周期进行综合考虑, 建立包含车辆履历、运营信息、检修信息、整改信息、故障反馈等全面信息的车辆运营数据库, 并将车辆运营数据库的分析应用到检修工作中, 经过可靠性统计分析后确定维修工作的周期和级别, 使检修工作更合理有效。

5 结束语

国内外高速列车根据各自发展情况的不同, 有着不同的检修体系。高速动车组作为我国新型的运输装备, 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 在检修制度和技术上迫切需要探索并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最大限度发挥动车组经济性的检修模式。因此, 建立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车辆检修制度, 对确保车辆安全运行、降低成本和延长车辆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为合理化检修周期及提高检修技术推广的新工艺、新技术等都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冯双洲.德国ICE高速动车组及其检修技术[J].机车电传动, 2002 (4) :6-9, 23.

[2]张燕.对我国高速列车检修制度的初步设想[J].铁道工程学报, 1999 (3) :16-19.

[3]王勇智.日本新干线铁路车辆检修[J].机车电传动, 2003 (5) :27-31.

[4]刘韶庆.我国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模式分析及建议[J].中国铁路, 2005 (5) :22-25.

[5]杨其明.德、法、意高速铁路的技术运用与维修[J].世界铁路, 2002 (2) :47-50.

[6]冷庆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模式及建议[J].机车电传动, 2011 (1) :57-58.

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制度 篇2

1、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

(1)英国的医疗制度

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为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医疗制度,属典型的全民医疗制度,是在1942年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基础上、移居英国“国家健康服务法”于1948年建立起来的。由英国政府所设立且资助的国民健保制度,包括两个层级的医疗体系,即是以社区为主的第一线医疗网,第二层则为NHS的医院服务,由各科的专科医师督责并接手。

英国卫生服务完全是计划调节的模式,虽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及功能的实现,但有可能缺乏竞争和活力,出现低效率等问题。英国医疗制度所需的经费投入,主要来源是政府的公共财政拨款,其比重占整个城市医疗经费的85%,另外15%分别来自于医院开设的特殊高级病房和提供的特殊护理。因此,虽然英国作为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有着强大的财力作支撑,仍无法面对日益剧增的医疗经费支出的公共财政压力。现有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难以有效改善市民的医疗条件,医疗的服务质量开始明显下降。

(2)德国的医疗制度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拥有相对发达和完善的保险体系。就医疗保险而言,目前德国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保险两大运行系统构成。公民就业后可视其经济收入多少,在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之间进行选择。

由此可见,德国法定医疗保险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主要取决于经济收入,而享受的医疗保险服务则不以缴纳费用的多少而有所不同。这也是他们引以为豪的“高收入帮助低收入,富人帮助穷人,团结互助、社会共济、体现公平”的社会医疗保险宗旨。

(3)美国的医疗制度

美国的医疗保障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它的保险体系以民间的商业医疗保险为主体,对老人、残疾人、低收入者辅以政府的公共医疗保险与补助。民间商业保险覆盖了美国总人口的70%,而且大部分由企业为职工购买,是美国企业福利的主要组成部分,个体经营者与农民则自我负担加入民间商业医疗保险。

美国是所有西方工业国家之中唯一没有全民健保的国家,其医疗保障制度是一种典型的私人健康保险制度,它主要通过私人筹资、私立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其资金筹集和医疗服务的提供都以市场为准则。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医疗保险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提供多样的险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同样私人医疗服务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和自身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必然会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以满足患者多层次的需求。但由于医疗保险是第三方付款制度,因此容易出现投保者过度的医疗需求,以及医生和医院为了增加收入而又到病人,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的问题。

2、发展中国家医疗保障制度

(1)墨西哥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墨西哥的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是各级政府参与,医疗保险组织开办医院,医疗保险的覆盖人数约占总人口的65%,在城市达90%以上。涉及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除了针对企业工业和农业工人的“全国职工社会保险协会”,还有专门为城市和偏僻地区的穷人设立的免费医疗救济。而农村贫困居民的医疗服务由全国职工社会保险协会的农村事务部总协调负责管理,由政府和协会签订协议,利用协会的人力和物力为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贫困农民提供免费医疗救济,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2)巴西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巴西实现城乡居民全民保险制度,全国公民无论贫富都享有医疗保障的权力,医疗保险覆盖面广,发展速度快,待遇水平较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巴西农村医疗保健计划的特点:1)政府重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农村医疗保健计划。2)在制度设计上,注重对医疗服务者的激励。在位从事农村卫生保健服务者提供启动资金及生活补助的同时,还按服务量进行奖励,这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在农村开展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3)印度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由于收入低下、医疗资源城乡间分配失衡等原因,印度农村的医疗保障很不理想。许多农村在生大病时,只能听天由命,自生自灭。近年来,为保障广大农村人口的健康安全,印度一些地区的行业联合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开始行动起来,积极介入农村医保,牵头帮助农民投保医疗,在解决农民的大病医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地专家指出,以往大型保险公司不接纳农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户居住分散,获得收入的时间和金额都极不确定,而且投保数额较小,导致公司成本较高。而由行业组织出面,带领农民集体投保,可有效避免上述风险,降低保险公司的交易成本,确保农户能获得正规的医保服务,有利于农民这个弱势群体的健康安全。

(4)马来西亚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马来西亚实行国家卫生服务计划,卫生事业由国家预算安排,卫生防疫、幼妇事业等公共卫生开支由国家负担,医疗保健实行低收费。政府在农村地区提供的医疗服务全部免费,住院病人只需交很少的费用(就餐费),贫困地区和医疗条件差的地区还可以减免,但医疗服务技术一般,药品种类较少。

(5)塞内加尔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非洲的塞内加尔一些社区建立成为“微型保险”的乡村医疗保障组织,并以该组织为单位购买正规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这样既能把健康服务和保险服务引入基层,又能客服社区人口规模微小难以分担风险的缺陷。这种医疗保障方式受到国际劳工组织的高度评价并广泛推荐。

3、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的启示

(1)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保证。

墨西哥、巴西、泰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共同特定是政府参与,既参与管理,又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尤其是泰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成为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而在巴西,在实行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还针对农村专门设立“家庭健康计划”,并由联邦和州政府统一实施与监督,足见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重视。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非常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政府的支持尤其是政府资金的支持。而造成政府支持不足的根源,可能在于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意义认识不足。

借鉴墨西哥、巴西、泰国等国的经验,我国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支持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二是资金支持;三是管理监督。

(2)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既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又具有社会福利的属性。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应当作为一种全体国民可以获得的权利,农民同样应该享受,而不管他们的生活状况或经济地位如何。墨西哥和巴西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无城乡差别,农民和城市居民参加同一个保险组织,而且都是在上世纪中叶在企业工人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同时也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从巴西、墨西哥等国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决定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性的原因,而可能只是一个借口而已。现在,无论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建立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考虑,都应当把改变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无差异的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3)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制度。

巴西除实行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还针对农村专门设立“健康计划”;墨西哥主要针对农业工人及其家属实施职工医疗保险,而对于农村贫困人口则由政府提供免费医疗;马来西亚、泰国为农民提供近于免费的医疗服务;而印度、塞内加尔等国则通过非正式机制解决了部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这表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可以是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的,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模式。

国内外公共借阅权制度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公共借阅权,权利主体,权利客体,立法模式

公共借阅权 (Public Lending Right, 简称PLR) 又称为公共出借权, 它是指版权人和邻接权人因其版权作品和版权制品在图书馆被免费出借或以其他方式利用而获得报酬的权利。[1]西方国家的立法中, 公共借阅权也使用了其他的术语, 如作者出借权 (Authors Lending Right) 、作者出借使用费 (Author’s Lending Royalty) 、图书馆补偿金 (Library Compensation) 、图书馆使用费 (Library Royalties) 和公共作用报酬 (Payment for Public Use) 等。目前, 全球至少有34个国家在其法律体系中承认PLR, 其中进一步制订PLR实施大纲并加以履行的约有19个国家。[2]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国内外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1 关于“公共借阅权”的定义

1.1 国外对“公共借阅权”的定义

对于“公共借阅权”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德国似乎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但应当向作者支付适当的报酬却是明确的。1965年9月9日颁布的《德国著作权法与邻接权法》 (历经多次修改, 目前最新版本为2003年9月10日修改后版本) 第27条第2款规定:若作品原件或者复制件在向公众开放的机构 (书店、音像制品或者其他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收藏机构) 出借的, 应当向作者支付适当的报酬。德国学者曼弗里特·雷炳德也谈到“在文化经济的框架下, 借阅机构也属于文化产品的使用者。这些机构可以被设置成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 (音像社) 或者以公共使用为目的的机构 (人民图书馆、科学类与教会类图书馆、版本图书馆) 。对于图书馆的借阅行为, 这些机构需向作者及其出版商支付适当的报酬。”[3]日本对“公共借阅权”虽然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在1984年修订的日本《著作权法》中增加的“出借专有权”, 专指著作者拥有将其著作物的复制品通过出借的形式提供给公众的专有权利。“依据日本《著作权法》第38条第4项的精神, 公共图书馆、视听教育设施等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 在进行电影胶片、录像带、视盘等影像著作物复制品的外借时, 不需要得到著作权者的许可, 但必须向权利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补偿金。”不难看出, 第38条即是日本对“公共借阅权”的隐含规定。只不过, 由于当时日本创设这一权利的时日较短, 该条款不适用于书籍或杂志。欧盟最高立法机构即欧共体理事会在1992年11月19日讨论通过了EC92/100指令即《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出租权、出借权及某些邻接权的指令》。指令中对“公共借阅权”做出了相关规定, 根据《指令》第2条的规定, 出借权是指权利人允许或者禁止有关机构出借其权利客体的权利, 出借必须是非为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而将出借权客体在一定期限内交付他人使用的行为。这里的“有关机构”指的是旨在对公众开放的机构, 如图书馆、档案馆等。

1.2 我国对“公共借阅权”的定义

我国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事务大全》一书中对“公共借阅权”作了定义。“公共借阅权是指图书馆向公众借出作者作品复制本以及向公众出租唱片或允许公众录制其唱片的权利, 公众借阅作品复制品须向出借方支付费用, 其费用除一部分作为对作者的报酬外, 主要用来作为对本国作者进行社会资助的基金。”当然, 这与国外的相关定义有很多相似之处。另外, 很多文章也对“公共借阅权”进行了不同的讨论和定义, 如“公共借阅权是指公共图书馆向公众借出固定于一定载体上的馆藏作品, 并向出借方支付一定费用的权利。”[4]“所谓公共借阅权, 是指作者享有从图书馆出借的自己的图书中, 按出借总次数而获取版税的权利。”[5]笔者认为, “公共借阅权”可以定义为权利人享有按其有版权的作品原件或复制件, 通过对公众开放的机构被外借的次数收取版税的权利。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权利主体是指权利人, 既包括了版权人也包括了邻接权人;权利客体指作品原件或复制件, 只要是拥有版权的作品, 无论是语言作品、音乐作品还是艺术作品等等, 又或是原件还是复制件, 都属于其权利客体, 涉及范围广;有关机构是指对公众开放的机构, 无论是图书馆还是档案馆, 只要向公众外借图书, 都应向权利人支付报酬。

2 关于“公共借阅权”的权利主体

2.1 国外对其权利主体的规定

德国《著作权实施保障法》中规定了其权利主体是版权人及邻接权人。曼弗里特·雷炳德就认为“对于图书馆的借阅行为, 这些以公共使用为目的的机构 (人民图书馆、科学类与教会类图书馆、版本图书馆等) , 需向作者及其出版商支付适当的报酬。”[6]这里的权利主体也是指版权人及邻接权人。按照日本《著作权法》的规定, 出借专有权的权利主体包括三方面: (1) 著作者拥有将其著作物的复制品通过出借的形式提供给公众的专有权利; (2) 演奏家拥有将其演奏录音商业唱盘通过出借的形式提供给公众的专有权利; (3) 唱盘的制作者拥有将经过复制的商用唱盘通过出借的形式提供给公众的专有权利; (2) 和 (3) 是由著作权派生的著作邻接权[7]。同时依据日本《著作权法》第38条第4项的精神, 其权利主体也是版权人及邻接权人。《EC92/100指令》中对出借权的主体做了详细的列举, 包括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该指令第2条 (1) 规定, 欧盟的出借权的权利主体是版权人和邻接权人, 即无论是作者、表演者还是音像和电影制作者都有权得到PLR制度的保护。可见, 和《德国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一样, 其主体包括版权人之外还有邻接权人。此出借权是版权人和邻接权人一项排他性的专有权, 可以许可和禁止图书馆出借其作品。

2.2 我国对其权利主体的定位

我国对其权利主体的定位还比较模糊。“Public lending right”被我国学者翻译成“公共借阅权”, 听起来似乎此权利的主体是指公众, 但常常会被误认为是公众享有借阅图书的权利。实际上, “lending”是指“借出”, 而“借阅”即“借入”应该翻译成“borrow”, 也就是说, “Public lending right”的真正含义应该指“公共出借权”, 即权利人向公众出借的权利。这时的权利主体就是享有图书版权的权利人, 虽然公共图书馆代为他们行使其公共出借权, 但是他们作为权利人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有学者将此权利定义为“作者按其有版权的每本图书在图书馆被借阅的次数收取版税的权利。”[8]对此笔者认为, 权利人不仅是作者还包括邻接权人, 可以是出版商、制片人等。因为, 通过德国《著作权法》第27条的立法精神及EC92/100的相关规定, “公共借阅权”的权利主体是版权人和邻接权人。当然也有人认为“公共借阅权是指公共图书馆向公众借出固定于一定载体上的馆藏作品并向出借方支付一定费用的权利。公共借阅权是行使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基础, 其权利应该归属于图书馆。”[9]因而把“公共借阅权”的权利主体归于图书馆, 可见这是对“公共借阅权”的误解。从欧盟EC92/100指令、德国《著作权法》等对“公共借阅权”的规定, 都不难看出, 其权利主体是版权人及邻接权人。因而, 我国在规定其权利主体时, 可以考虑与国外相一致, 即权利主体是版权人及邻接权人。

3 关于“公共借阅权”的权利客体

3.1 国外对其权利客体的规定

在曼弗里特·雷炳德所著的《著作权法》一书中提到“除了出借图书的行为应当支付相应的报酬外, 那些出借乐谱、艺术物品 (比如图画、摄影、雕塑) 、所有类型的录音带、音像制品 (光盘、游戏盘、录像电影等等) 以及计算机程序的行为都属于应当支付报酬的行为。由于出借物所涉及的作品类型极广 (语言作品、音乐作品、艺术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等等) , 因而几乎把所有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管辖权都牵扯进来。”目前, 德国存在11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例如音乐表演与机械复制权协会 (GEMA) 、文字著作权协会 (WORT) 、邻接权利用协会 (GVL) 等。可见, 德国规定的出借权客体非常广泛。日本在1984年修订的《著作权法》中虽然增加了“出借专有权”, 但是根据日本《著作权法》“附则”第4条第2项特别规定, “在目前阶段, 出借专有权不适用于书籍或杂志”。再加上出借专有权原本就排除了电影著作物, 所以, 日本现行《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出借专有权实际上主要针对的是录音制品、商业唱片及类似的著作物复制品[10]。《EC92/100指令》第2条 (3) 规定, 欧盟的出借客体几乎涉及了所有作品类型, 包括图书、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和电影作品的原件和复制件, 只有建筑作品和实有艺术作品的实物被排除在外, 但它们的设计图纸、图片、模型仍受出借权保护[11]。

3.2 我国应如何规定权利客体

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公共借阅权”制度, 根据上文我国学术界对“公共借阅权”所下的不同定义, 不难看出权利客体的范围还不明确。应该说, 出租权和出借权是极其相似的, 有关机构的公共借阅行为实质上是将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无偿提供给公众的一种出租行为, 只不过这种出租行为是非营利的。而《EC92/100指令》中也是将出租权和出借权放在一起的, 认为出租行为和出借行为都是版权法意义上的使用行为, 尽管公共借阅是免费的, 而作品出租是以营利为目的, 但两者造成的后果是一致的[12]。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出租权是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的作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所享有的许可或禁止他人出租自己品、录音制品的权利。可以看出, 出租权的客体包括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和录音录像制品。那么是否我们可以将我国对出租权客体的规定引用到出借权中呢?或者说其客体范围应与《EC92/100指令》的规定相一致, 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作品。

4 关于立法模式

国外各国对PLR的立法模式各不相同, 其主要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单独立法;第二种是将PLR纳入到《图书馆法》中;第三种是将PLR直接纳入版权法。在此, 笔者认为将“公共借阅权”制度纳入到我国《著作权法》中是适宜的。无论采用何种立法模式, 都应当坚持一个原则, 即图书馆的公益性不能成为牺牲著作权人利益的理由, 图书馆只有在尊重著作权人利益的前提下, 才能够履行自己的信息传播职能。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PLR制度的研究尚不成熟, 面对世界各国版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和PLR计划在越来越多国家实施的现状, 我们应对PLR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因此, 深入研究国内外PLR制度异同, 有助于我国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姚荣.公共借阅权制度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12) .

[2][德]曼弗里特·雷炳德, 张恩明译.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3]李国新.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4]刘元珺.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实然与应然[J].图书与情报, 2010 (5) .

[5]李明德, 许超.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89.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对比分析 篇4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对比分析

(一)中、美、俄、澳四国医疗保险制度解析

1、中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以没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无业城镇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2、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医疗保险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美国推崇市场经济,以市场调控为主导,因而,美国的健康保险主要分为由私营保险公司经营的商业医疗保险,以及由联邦或各州级或地方政府负责的社会公共医疗保险。由政府负责提供运营的医疗项目主要包括:(1)医疗保险。负责向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有残障的年轻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2)医疗补助/美国健康保险辅助项目。是为一些低收入群体和家庭提供的医疗付费计划。政府负责管理向美国合法的永久性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及其家庭和某些残障人士等符合医疗补助资格的人员提供经费支持。(3)联邦雇员健康福利计划。是一项提供给政府雇员的政府年金制度,政府雇员负责支付年金费用的1/3,其余部分的费用由政府承担。(4)印第安部落健康服务计划。是一项主要为美裔印第安人以及阿拉斯加州土著居民提供健康医疗的保障计划。(5)儿童健康保险计划。为家庭收入能维持基本生活但无法支付过高的医疗费用的家庭中的儿童提供必要的医疗健康服务。

奥巴马医疗改革内容包括:(1)扩大医保覆盖率,健全补偿机制。政府将为没有医保的人创建一个新的保险市场,让个人和小企业能够以有竞争力的价格购买医疗保险,而且不会因为失业或换工作而失去保险。(2)加强法律强制力,规范保险“三方”行为。在改革法案中,保险公司因为投保人有既往病史而拒绝赔付,或因投保人生病而取消其保险计划或限制他们的保险范围均是违法行为。(3)节约成本,降低无效率费用的支出。对于低收入者提供医药费用补贴,以保障其能达到保障线,并且规定了一些药物的购买折扣。国会预算机构预计,通过实施新的医疗法案,在未来的10年后,医疗财政赤字会减少1380亿美元。如果执行新的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PPACA)法案,那么每年将能节约1770亿美元。(4)提高健康保险效率。新医改通过扩大医疗服务的保障,横向提高了保障水平,全方位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使受保障群体得到更好的健康水平的保障,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和成本。同时,为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对其进行校正,使真正需要保障的群体能得到应有的保障,保证资源的高效率使用。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3、俄罗斯的医疗保险制度

1991年6月28日,俄罗斯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公民医疗保险法》。该法为俄罗斯医疗制度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该法律规定:(1)所有俄罗斯境内的常住居民均须参与强制医疗保险,保险费由国家及企业共同承担。(2)强制和自愿医疗保险缴费是俄罗斯医疗保障体系的主要资金来源。(3)在强制医疗保险范围内由政府提供免费医疗服务。(4)改变医疗保险给付标准,国家为居民提供的医疗保障拨款不再以个人工资为标准,而改按其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采用多缴多付、少缴少得的原则。(5)除强制医疗保险外,设立自愿医疗保险,保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医疗保险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历经多次改革,俄罗斯现今的医疗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增加了被保险人可以自主选择保险公司以及私人医疗机构可以进入强制医疗保险体系这两项内容。

4、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险制度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澳大利亚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政府为主导,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照顾制度和药品照顾制度。二是政府直接给予部分补助,个人自愿参加的私人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建立时间较晚,但由于澳联邦政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主导作用,使得医疗保险制度在短时期内得以形成、发展和逐步完善,为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俄、澳四国相关数据比较分析

中、美、俄、澳四国在国土面积以及人口数量上都属于位居世界前列的大国。从GDP总量上看美国居于世界第一,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GDP总量与其他国家相比也很高。由于人口基数不同,美国、俄罗斯以及澳大利亚人均GDP都领先于中国,并且差距较大,中国的人均GDP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医疗保险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美国最大,其次是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中国的GDP总量巨大,但用于卫生支出方面所占份额最少,人均公共卫生支出美国与澳大利亚以大倍数高于中国,俄罗斯的人均公共卫生支出同样也高出中国数倍。

公共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美国最大,澳大利亚和中国比重低于美国但处于较高的水平,俄罗斯的公共卫生支出占财政投入的比重最少。

图表 中、美、俄、澳四国基本数据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美、俄、澳四国医疗保险供给模式用同等口径比较,中国在医院数、床位数、医生人均数量上都处于最低水平。而俄罗斯在医疗保险供给上人均数量最多,澳大利亚和美国都低于俄罗斯而高于中国。

图表 中、美、俄、澳四国卫生数据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医疗保险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的医疗保险覆盖率水平已经达到90%的较高水平,但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保险覆盖率最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美国医改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全民医保,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率。

图表 中、美、俄、澳四国医疗保险覆盖率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三)中、美、俄、澳四国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1、我国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并且个人支付比例高居不下,看病越来越贵。我国在医疗保险上的财政投入落后于美国。为了能从根本上降低巨额的医药费用,减少人们的看病负担,政府应完善财政分权制度,加强各级政府部门间的工作联系性和契合度。

2、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以城乡区域和户籍管理划分方式进行保障的。这种保障方式会加大城乡间的差距,使得人们无法享有平等的就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美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各类别项目主要侧重的是群体效应,如给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的Medicare计划。这种按照群体划分的方式有利于消除区域差异。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3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3、美国医疗保险的费用支付是采取预付制而我国是事后报销制度。预付制可以避免事后报销制带来的种种效率低下和有损公平的问题。采用预付制患者只需支付规定要求内的自付比例费用,其余部分由医疗保险机构负责结算,这样不仅方便了患者,并且由于利益集团间的竞争,医疗保险机构为不损失自己的利益,会对医疗提供机构的医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监督。

4、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险制度中覆盖的全民医疗照顾制度和药品照顾制度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并且能够包括大多数人的临床诊疗和药品需要,在全科医疗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中Medciaer制度支付85%,个人需自付15%,对于弱势群体给以优待,保证他们的治疗需求。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险制度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全部公民的需要,但如此令人满意的医疗保险制度却是以高额的财政负担为代价。

5、俄罗斯为了使医疗保险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现代化相适应,进一步改革俄联邦《关于部分修订俄罗斯联邦强制医疗保险法》,其主要内容有:(1)给予被保险人有自主选择医疗保险公司的权利。(2)扩大强制医疗保险给付范围,强制医疗保险体系目前给医疗机构的保险给付范围仅包括薪金、工资、支出成本、药品和食物5个方面。(3)取消私人医疗机构进入强制医疗保险体系的限制。俄罗斯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在继承苏联的制度下改革发展而来的,通过加强市场化的改革使得俄罗斯的医疗保险制度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俄罗斯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强制性医疗保险基金缺口大,医疗服务水平低,医疗效率低,人民不满意,以及国内药品供应不足,药品价格昂贵等。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医疗保险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俄罗斯医疗保险加快市场化进程,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但俄罗斯药品市场上的腐败问题我国也应吸取教训。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上一篇:6σ管理下一篇:磨粒有序化砂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