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学

2024-10-15

幼儿园教师教学(共12篇)

幼儿园教师教学 篇1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课堂上,语言已然成为师幼双方沟通交流互传信息的必要载体,因此,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开展过程中都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选择和组织。

一、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1. 说话随意无逻辑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性的进行组织,不能想到哪说到哪。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冒出许多口语。导致教学语言不严谨,条理紊乱,语言用词随意,大大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还制约着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课堂成了低效课堂。

2. 得过且过不回应

教学语言作为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应该是科学的、精确的。一些教师由于受到自身经验、知识的制约,语言表述的时候往往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经常置之不理,或者回答不全面,这会大大影响孩子配合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提出问题的勇气。

3. 灌输过多启发少

许多老师把数学活动变成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幼儿只能整整齐齐地坐着,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如果幼儿的答案和自己预设的不一样,就会表现出急躁的情绪,通过各种暗示语言如“对不对”“是不是”,恨不得幼儿立刻发现答案。这样的提问控制着孩子的思维。猛一看,教学过程是完整了,但如此灌输式的教学,压制了幼儿的个性,对幼儿的思维和师生互动带来了阻碍。

二、教学语言专业发展的建议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影响幼儿良好语言习惯的形成,影响幼儿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师生互动效果和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1. 了解幼儿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把“以儿童发展为本”刻在脑海里,开展活动前,要在观察、了解、研究幼儿上下工夫,时刻想着幼儿在该活动中会有什么表现,大概会怎么回答。教师再设计一些回应话语,这样教师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幼儿,遇到突发状况就会应对自如,真正达到“腹中有学问,开口不慌张”的境界,慢慢地做好语言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曾经有一位老师向另一位老师抱怨:“我们班有一位孩子真是奇葩,今天我画了六个三角形,问他有几个,他数了半天数不过来。我问他这里有四个三角形?他竟然点头。”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幼儿的思维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不能说过于成人化的语言或者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组织简洁、形象、生动、富有儿童化等有效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2. 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教师要想提高语言修养首先要多读书。很难想象一个词语贫乏、前言不搭后语的教师是怎么上好一堂课的。一些好的文章恰恰可以弥补这点。教师可以多读书、多看报来丰厚自己的语言积累。其次要在课堂上多说多练。有的老师心里有许多的话,有时却无法恰当表达出来。老师应该把每次的常态教学当成自我锻炼的机会,敢说敢练。也可以用录音录下来,积极反思,回顾课堂中哪些话不该说,哪些回应不够好,应该怎么回应,积累有益经验,

3. 细化管理,保证课堂有效性

关注常态管理,通过定期的专题调研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采取教师每月一次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教研组长进行汇总,形成年级组自评报告。然后,通过教研活动从整体层面发现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梳理解决的方法,以教研活动促教师语言专业化成长,从而提高常态教学的质量。

4. 通过培训,提高语言能力

教师言语修养非一日之功。许多教学语言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分析、反思就能形成理想的语言习惯,我们要通过各种培训机会,对教学语言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建议幼儿园增加专业讲座的比例,如幼教领域的教研员交流有关教学语言提升的经验,也可以根据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举办针对性的辅导讲座。不少幼儿园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把“老师”念成“老斯”,把“奶酪”念成“奶闹”,因此,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普通话,力求教师普通话的标准型和规范性,杜绝方言化。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每位老师必须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在三尺讲台上散发个人魅力。

摘要:常态教学,即原生态、非特殊状态下的教学。它能真实体现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常态教学没有专家的指点,没有大把时间能反复钻研,靠的是自己给自己把脉。因此,常态教学就会出现一些非常态现象。通过案例分析,分别从口语多、回应少、灌输多、不生动四个方面阐述常态教学下教师教学语言呈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运用教学语言能力,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服务。

关键词:幼儿园,常态教学,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小平.教师的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幼儿园教师教学 篇2

三月,很快随着时光悄然流逝了,接下来迎接的是四月的教学工作,回顾上个月的班级整体情况,感觉总体来说比刚开学好很多,现在孩子们基本都能学会户外活动排队,在上厕所方面也能听音乐去上厕所。但有个别孩子由于年龄太小,在自理和常规方面还是有待加强。上个月进步比较明显的有张芊汇、陈子昊、张楷淇、胡文志。由于对老师不

是很熟悉,刚开始张芊汇每天都不愿意来幼儿园,但经过老师们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看到宝宝每天都能来上幼儿园老师由衷的感到很开心,刚上学每天都会哭鼻子的文志现在也能跟着小朋友一起学习生活,虽然妈妈刚离开的时候还会哭,但也会跟着老师一起上课,游戏,融入到小朋友的生活中去,看到宝宝们不断一点点的进步,老师也感到很欣慰。

上个月主要抓的是小朋友常规方面的培养,一次在玩玩具时,小朋友们将玩具抱出来玩。不一会儿,教室里就成了玩具的天下,到处是玩具,小朋友们玩得开心极了,过了一会儿,要开始上课了。我连忙示意小朋友们赶快收玩具。可是小朋友们都懒懒散散的坐到位置上不愿意动。有的拿起玩具乱扔。有的和小伙伴在闲聊。有的象征性地拾了几块。对于桌下和小椅子的玩具都视而不见。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一天我在上课的时候,小朋友们对送小动物回家特别感兴趣,也十分热情。我想,把这一招用到收玩具里会怎样呢?到了收玩具的时候,我改变了口气,故作惊奇的样子说:“哎呀,这么晚了,怎么玩具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谁愿意将玩具宝宝送回家呢?”小朋友们纷纷行动起来,几分钟时间就将玩具宝宝分别送回各自的筐里。我想何不利用这方法让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呢?

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目标为,“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这对幼儿教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标准》从三个维度划分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这三个维度的划分不仅为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且也为幼儿教师教育如何进行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方向。找出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之处与有可能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并尝试找寻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措施。

二、评估目标、对象及方法

(一)评估目标

本评估希望能够通过对被调查的幼儿教师进行较全面的评价,能够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基本状况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对其在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影响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原因,试图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评估对象

本评估以鞍山市某幼儿园带班教师为评估对象,评估对象采取按固有的人员取样的方式,选取20名幼儿教师作为调查评估对象。

(三)评估过程与分析方法

1.调查法

(1)取样方法

本评价采取固定取样的办法,从鞍山市中取1所公办园,即鞍山某幼儿园中选取20名幼儿教师。

(2)评价表的设计及内容

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在查看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目标分解法制定出“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测评表”,作为评估工具。

2.观察法

评定表制定后,对所选取的20名教师进行观察和评估。问卷采取五等分分法,分别为优秀为5分,良好为4分,一般为3分,较差为2分,差为1分。(优秀:能够彻底领悟教学原理,并且出色地实施、完成要求的各项教学活动;良好:能够领悟教学原理,并且很好地完成各项教学活动;一般:理解各项教学活动,基本完成教学内的各项活动;较差:不能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差:不能领悟原理,没有完成基本的教学活动)

三、评估结果与分析

根据S =[∑ni-1]FiXi计算出鞍山市某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评定值为3.4827,属于良好水平。下面就具体指标情况进行分析。

1.幼儿园师资基本情况分析

鞍山某幼儿园中的20位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师资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到,幼儿教师以女性为主要角色,占所调查人数的100%;对于幼儿教师的学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学历的高低是与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在所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全部人员(100%)所学专业都为学前教育专业。从调查数据情况中看出,参与调查的幼儿园教师性别所占比例处于完全失衡状态,学历水平居于中高等水平。

2.设定教学计划的能力

幼儿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中A1与A2指标评估为“优秀”的分别是3%、3%,“良好”的分别是65%,、65%,“一般”的分别是0.05%、0.05%。

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学计划没能制作好,不仅会影响到教学,最终会制约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幼儿教师能够了解这一职业中多种角色的扮演,但由于多种原因,如没有相应的专业素养知识,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本园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

3.教学活动的能力

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力中,“优秀”的比例分别是3%、3%、2%、15%,而均评价为“一般”的分别是0.05%、0,05%,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活动能力,但少部分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能力。

4.创设环境的能力

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环境创设的能力的评估中,评为“优秀”的分别是3%、2%;被评为“良好”的分别是7%、8%。这说明幼儿园教师环境创设能力处于较差水平。

5.教学反思能力

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中,评为“优秀”的分别是2%、2%;被评为“良好”的分别是8%、8%。整体上鞍山某幼儿园处于良好状态;在创设环境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里的各项指标分析显示,教师的水平处于一般靠下水平,应提高警惕,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四、建议

此评估只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教学能力状况进行评估。得出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和社会期望的状况大体一致。然而深入分析教学能力中问题显现的主要原因是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幼儿园实际需求脱轨。因而教师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培养。1.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2.以师范院校为依托,建立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幼儿园“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发展的长效机制。

幼儿园教师教学 篇4

教师提问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学习法”等现代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1]美国教育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时教师促进学生思维, 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而[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 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把握时机, 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锐的察觉他们的需要,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尽管学者们对提问的界定不同, 但时教师提问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因此, 教师应当关注并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提问, 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质量,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而教师如何运用好提问, 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幼儿园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 依据一定原则, 选择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 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在集体教学中, 教师主要通过直接控制的方式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

2.2 提问

学者对提问的研究较多。本研究中我们将教师提问界定为在幼儿园真实自然的教学活动环境中, 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 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 以口头语言向幼儿设置疑问、表述问题、以引发其回应或应答, 也包括了儿童的提问意识。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我们以定西市某所公办幼儿园中的大、中、小班开展的五大领域的12次集体教育活动中6位教师的提问行为为研究对象。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提问的形式

幼儿教师提问可以分为直问、追问、设问、反问。直问是教师引发有而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 要求有而当场作答。追问是把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 设立一个主问题, 再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 一环扣一环不断地提问幼儿。有助于挖掘幼儿深层次的思考。设问是教师在教授中将问题提出, 并不要求幼儿作答, 而是自问自答, 或干脆不大, 以引起幼儿的注意, 给有而造成悬念。反问是教师不是直接提出问题, 而是将问题反过来, 让幼儿利用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 构成突出的问题情景, 它能够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 关注幼儿平时有时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研究结果表明: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教师直问占主导, 其次是设问, 最后是追问和反问。可以看出提问是幼儿园教师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运用手段, 是教师进行师幼互动的主要方法, 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前提, 而在深层次挖掘有而内心深处的想法和观点时做得不到位, 即师幼互动不到位。

4.2 教师提问的方式

教师的提问主要以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为主。在笔者收集的12次集体教育活动中开放式提问共68次, 约占教师提问总数的7.67%:封闭式提问共819次, 约占教师提问总数的92.33%.χ2检验结果显示,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教师运用这两种提问方式的比例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χ2=635.8523, P<0.001) 。封闭式问题非常显著的多于开放式问题。可见,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比较多的提封闭式问题。

4.3 教师提问的内容

新《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会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活动的结果, 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然而, 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提问中更加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与掌握, 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交流。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在设计教学提问的时候, 75.3%的教师认为活动目标是影响问题设计的主要因素, 12%的教师认为影响问题设计的主要因素是活动形式, 而10%的教师认为活动内容是影响问题设计的主要因素, 而3.7%的教师认为幼儿发展是制约问题设计的主要因素。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 体现了重“教学目标、内容”而轻“人”的现象。在设计提问的时候, 教师考虑得更多的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等。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不是根据人来提问, 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来提问。“根据人来提问”首先考虑“人”是教育的对象, 提问的目的在于发展人:其次, 提问应根据不同人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学内容只是对话中的共同语言域, 在提问进行过程中提问双方不断扩大自己的语言范围。

4.4 教师对幼儿回答结果的反馈

幼儿回答的问题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回答正确;二是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完整;三十对教师的提问没有反应。对于幼儿回答正确或是出乎教师意料的回答, 教师往往会做出表扬和称赞来予以反馈, 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提问是一种情景性过程, 提问发生在情景中且依据情景提问, 所以提问通常需要在进行中做即时反思来推进提问。如果教师过度表扬的反馈形式, 难以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思维的结果, 往往会形成幼儿沾沾自喜、不肯上进的习惯, 沉浸在自己所谓的成功喜悦之下。对于回答错误或没回答上的幼儿教师往往不做任何回应而去提问另一名幼儿, 没有给与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更谈不上对幼儿无法回答问题的原因。所以, 教师在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反馈时, 不仅要考虑幼儿回答问题的结果, 更应该注意幼儿的思维过程, 注重幼儿如何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注重幼儿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 我们要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而不是形式上的互动。

5 结论与建议

(1)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封闭式的提问方式, 教师应该认识到开放式提问的独特教育价值, 加强自身随机教学的能力, 为恰当的进行开放式提问奠定基础。

与开放式提问相比, 封闭式提问则显得省时高效。教师运用封闭式提问, 可以在短时间内清楚地了解幼儿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推进教学目标。而开放式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思考,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2)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重知识的掌握, 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交流。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活动的结果, 而应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以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3) 对幼儿回答的反馈方式单一, 缺乏追问。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性用简单方式来回应幼儿, 教师不能及时利用幼儿传递的信息及时给予反馈或反馈的非常肤浅, 不关注幼儿的思维, 不能自如的应对和预期不同的答案。对幼儿产生的新认知冲突缺乏认知, 不能及时引导幼儿的思维。

参考文献

[1]Wragg.E.C.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M].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g, 1998:112.

教师幼儿园教学随笔 篇5

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玩玩具,总会有人把玩具乱扔一地。一次,梓越在玩玩具时,把玩具扔了一地,我过去告诉他:请你把玩具放到筐里,我喜欢你。”孩子听了“我喜欢你”这样的话语,往往会当成是表扬。果然,他一回家就告诉了他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个好孩子。”其实孩子常常因为认识不足和理解不当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部分,也就会发生这种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通常采用随机教育,让梓越和其他小朋友明白,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自己应该怎么做。现在,孩子们玩玩具都知道了,不玩的玩具放筐里,不乱扔。如果谁扔了,小朋友还会去提醒乱扔的小朋友“乱扔玩具,不是好孩子。”瞧瞧,多懂事的孩子们哪!

在我们小班,很多这样的孩子都在自己宠着自己,用了很多方法来教育、改变,成效都不是太好,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部分孩子的这种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班里来了一位妹妹,由于年龄、身高等各方面都比其他幼儿小,而且是新插班进来的,在孩子们感到高兴又新奇的同时,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都比小妹妹好、比小妹妹快、比小妹妹有本领,老师又不断的鼓励、引导他们帮助、爱护小妹妹,这种哥哥、姐姐的保护欲油然而生,他们处处做妹妹的榜样,特别是班上的阳阳,原来的行为表现不是很好,自己的自理生活也比较拖拉,自从有了妹妹,他每天很快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赶紧去帮助妹妹做每一件事,他的进步也影响了很多幼儿。鼓励、表扬是激励,是尊重。态度亲切是尊重。满足孩子的心里需求与意愿也是一种尊重。孩子需要得到成人的肯定与认可,他会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增强自信心。阳阳人小鬼大,有自己的主意。别人去喝水他没有去拿“老师我是大哥哥了,我要帮助小妹妹?”阳阳年龄小,个子小,但他却认真的帮其他的孩子,虽然有时候,也有帮倒忙的时候,但孩子的爱心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所以尊重孩子的请求,对他的成长与进步是一种促进。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尤其是小班幼儿的表现欲需要各种方式来刺激,幼儿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和突破。

幼儿园教师教学 篇6

关键词:幼儿园;常态教学;教学语言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课堂上,语言已然成为师幼双方沟通交流互传信息的必要载体,因此,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开展过程中都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选择和组织。

一、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1.说话随意无逻辑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性的进行组织,不能想到哪说到哪。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冒出许多口语。导致教学语言不严谨,条理紊乱,语言用词随意,大大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还制约着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课堂成了低效课堂。

2.得过且过不回应

教学语言作为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应该是科学的、精确的。一些教师由于受到自身经验、知识的制约,语言表述的时候往往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经常置之不理,或者回答不全面,这会大大影响孩子配合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提出问题的勇气。

3.灌输过多启发少

许多老师把数学活动变成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幼儿只能整整齐齐地坐着,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如果幼儿的答案和自己预设的不一样,就会表现出急躁的情绪,通过各种暗示语言如“对不对”“是不是”,恨不得幼儿立刻发现答案。这样的提问控制着孩子的思维。猛一看,教学过程是完整了,但如此灌输式的教学,压制了幼儿的个性,对幼儿的思维和师生互动带来了阻碍。

二、教学语言专业发展的建议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影响幼儿良好语言习惯的形成,影响幼儿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师生互动效果和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1.了解幼儿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把“以儿童发展为本”刻在脑海里,开展活动前,要在观察、了解、研究幼儿上下工夫,时刻想着幼儿在该活动中会有什么表现,大概会怎么回答。教师再设计一些回应话语,这样教师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幼儿,遇到突发状况就会应对自如,真正达到“腹中有学问,开口不慌张”的境界,慢慢地做好语言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曾经有一位老师向另一位老师抱怨:“我们班有一位孩子真是奇葩,今天我画了六个三角形,问他有几个,他数了半天数不过来。我问他这里有四个三角形?他竟然点头。”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幼儿的思维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不能说过于成人化的语言或者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组织简洁、形象、生动、富有儿童化等有效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2.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教师要想提高语言修养首先要多读书。很难想象一个词语贫乏、前言不搭后语的教师是怎么上好一堂课的。一些好的文章恰恰可以弥补这点。教师可以多读书、多看报来丰厚自己的语言积累。其次要在课堂上多说多练。有的老师心里有许多的话,有时却无法恰当表达出来。老师应该把每次的常态教学当成自我锻炼的机会,敢说敢练。也可以用录音录下来,积极反思,回顾课堂中哪些话不该说,哪些回应不够好,应该怎么回应,积累有益经验,

3.细化管理,保证课堂有效性

关注常态管理,通过定期的专题调研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采取教师每月一次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教研组长进行汇总,形成年级组自评报告。然后,通过教研活动从整体层面发现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梳理解决的方法,以教研活动促教师语言专业化成长,从而提高常态教学的质量。

4.通过培训,提高语言能力

教师言语修养非一日之功。许多教学语言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分析、反思就能形成理想的语言习惯,我们要通过各种培训机会,对教学语言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建议幼兒园增加专业讲座的比例,如幼教领域的教研员交流有关教学语言提升的经验,也可以根据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举办针对性的辅导讲座。不少幼儿园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把“老师”念成“老斯”,把“奶酪”念成“奶闹”,因此,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普通话,力求教师普通话的标准型和规范性,杜绝方言化。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每位老师必须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在三尺讲台上散发个人魅力。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小平.教师的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幼儿教学中教师角色初探 篇7

“小朋友们, 《洗澡》的故事老师讲完了, 接下来, 大家一起来演一演……”

还没等我说完, 孩子们如小猴子一样不安分起来:有的站到凳子上;有的骑到另一个小朋友的身上;有的抖手抖脚;有的索性坐在桌上;有的上厕所, 有的去喝水;有的跑进了午睡室;有的开始翻弄一旁的区域材料……声音嘈杂不已, 眼前仿佛不是在上课, 而是在玩耍。顿时, 课堂失控。

二、案例分析

(一) 教师自己的茫然

我是本着对幼儿天真无邪的喜爱, 从小学走进了学前教育的领域, 却在强烈的反差中茫然, 迷失了自我。小学的课堂安静, 学生有动笔写字的时间, 而幼儿园的孩子随意性太强, 喜欢大声说话, 不到三分钟就会坐立不安, 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给幼儿上课时, 难以把握用何种心态去教授。幼儿总是喜欢东碰碰、西摸摸, 我总是想办法让他们安静, 可是效果不佳。进行责罚, 当时效果不错, 过后马上就犯, 再犯时再罚, 惩罚的手段又不能过激, 而舒缓轻柔的方式却也无用。周而复始中, 我更加困惑、茫然。但强烈的责任心使我没有放弃教学, 明知道他们坐不住, 还是不停地让他们坐好, 扯着嗓子, 大声上课, 那么卖力、那么尽心……但效果不佳。

(二) 对幼儿的不了解

幼儿是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 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 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幼儿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小学生的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幼儿情绪容易冲动, 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幼儿园的孩子, 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 注重动静交替, 注重游戏, 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幼儿年龄小,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 对教材的不了解

《纲要》中说: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保教并重, 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小学是授课, 是系统地、规范地来学习课本。

三、案例反思

(一) 加强理论学习

针对小学生与幼儿的不同特点, 我开始反思在课堂上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原来我过于“认真”, 总是要求幼儿如小学生一样坐端正, 不允许动来动去;发言必须先举手, 否则就批评;对幼儿不了解, 有几个要哄的总是批评反而适得其反, 方法没有针对性。

理理头绪, 静静心神, 我认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 转行间的不适。我立刻买了相关调节自我, 树立信心的书和相关的学前教育的书, 又从网站上搜索到《纲要》并把它打印成册。通过学习, 我了解到很多。《纲要》中提出:幼儿是在活动中学习, 其常规也是在活动中自然形成, 而形成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目标和恒心。而我一味地用单一的方式去制止、限制, 当然只会让孩子反感, 让他们配合更是谈不上了。

(二) 注重实践学习

而后的上班时间, 只要有空, 我会看另外的老师如何上课。我发现, 在她们的课堂上幼儿很安静。老师像有什么魔力似的, 学生会一直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样的课堂令我羡慕不已。取其秘诀, 原来课前教师熟悉教材后, 在材料上进行充分的准备。虽然是一堂数学课, 她却用了很多小动物的头饰来对数进行分成讲解, 课堂中还从头至尾穿插了一个故事。整堂课具有趣味性, 老师还会不时地对幼儿进行激励。换位思考, 自己是学生会喜欢怎样的老师呢?毋庸置疑了。从这以后, 我也关注主题教学活动的有趣性和丰富性。

除了从课堂上向别的老师取经, 我考虑到上课时课堂常规用语的重要性, 便向班级老师学习几句常规的课堂用语。比如:“谁来和我拍拍手”生接:“我来和你拍拍手”;师说:“拍拍小手”, 生接:“坐坐好”……这些常规的话作为让幼儿静下心来的口诀, 果然比敲铃铛或一味地扯着嗓子叫有用多了。

经过梳理、学习后, 教学与课堂常规方面渐渐有了起色, 自己也调整过来。不管上什么课, 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安排好孩子的活动内容, 并关注其活动安全性、趣味性、激励性、知识性, 让孩子有一定的提高, 努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做准备、打基础, 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时代儿童。

四、实践后再反思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 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 儿童行为的记录者和研究者。这些角色集中体现在一点上, 那就是教师要机智而灵活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幼儿的个性化逐步凸现出来, 幼儿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应注重在教学时尊重幼儿, 以幼儿为主体, 更好地了解幼儿并为幼儿服务。

一个学期快过去了, 回顾这段时间收获匪浅。我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一个光荣的幼儿园教师;调整自己的心态———幼儿是天真可爱的, 他们的天籁之音能抚平内心对俗世的不安, 教他们是一种幸福;正视自己的价值———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 获取更多的教学手段, 用之于教学, 孜孜不倦地传授给幼儿各项技能。看到幼儿的成长, 我觉得自信在我身上重现, 胸中的苦涩与艰辛已然被幸福与满足的代替。

摘要:《纲要》中指出:探索型主题活动就是追求幼儿与教师保持一种自然和谐的互动关系。强调幼儿的自主性, 追求活动的过程性。在活动中, 幼儿的行动是自由的, 思维是活跃的, 而教师则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幼儿园教师教学 篇8

一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更好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和我们传统的单向电教媒体 (如电视、幻灯、投影仪等) 相比, 具有更加独特的功能。多媒体无论是在对文字信息方面的处理, 还是在人机交互作用的时候, 都有传统电教所没有的功能。它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文字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多样的字体、丰富的色彩以及生动的动画效果等。在教学时, 可以灵活地进行不同界面的转换, 甚至还可以把课堂所需图片处理成小电影“自动播放”等。在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运用教学软件来对幼儿的教学进行评价。这样, 孩子们得到的将不再是单调的一句话的评价, 而是形象生动的赞扬, 如一张笑脸, 或一朵鲜花、一个气球等。这些直观的鼓励以及表扬, 可以极大地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电脑还可以用幼儿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告诉孩子们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表现出太过沮丧的情绪, 从而再次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强烈欲望, 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机互动”的学习氛围。

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提高幼儿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 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他们最主要、最直接的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兴趣其实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的, 它是通过外界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新颖性来满足孩子们探究心理的好奇和心理需要而引起的心理反应, 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形成的。然而, 正是多媒体合理科学的运用, 才使这些因素可以得到更好的优化, 从而以最好的形式来激起孩子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如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时, 若需要进行海底世界的绘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具有丰富色彩、生动形象、美丽多彩的鱼儿在美轮美奂、趣味无穷的海底世界中游来游去的场景, 很快就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 激起了孩子们对其学习的极大兴趣以及想要探索的热情和好奇。然后, 还可以请孩子们来寻找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鱼, 通过点击鼠标来对孩子们的答案进行评判寻找的鱼是否对称。电脑可以形象生动地对孩子们的行为答案做出不同的判断, 如果孩子找到“对称形状和花纹”, 小鱼儿就边游边说“你真厉害”, 如果找到“不对称形状和花纹”小鱼儿就摇晃一下脑袋, 旁白音响起“请小朋友再认真找一下”, 这不仅可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还可以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加持久。与此同时, 他们在寻找小鱼儿时, 还可以了解到很多其他的海洋生物, 通过这样的方式, 他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比传统教学中的点图片、说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更加有利于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可以给孩子们建立更好的、更直观的、更形象的学习情境, 从而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对学习的极大兴趣, 使孩子们在这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愉悦、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 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幼儿园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 决定了我们在幼儿教育教学中难以突破一些重点和难点。而作为当今时代的幼儿园教师, 可以通过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多媒体来突破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通过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使我们的教学知识更加容易让孩子们接受, 从而实现我们教学知识的成功迁移。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它所具有的独特性, 在现代化教学中, 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如在学习《公共汽车的秘密》时,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更快地了解公共汽车的安全乘车常识,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 并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这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让孩子们像在看动画片一样,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了解到不同的设施在公共汽车行驶中的作用, 使幼儿充分认识到安全乘车的重要性。由于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都是老师自己亲自完成的, 因此, 它可以非常好地将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加以突出, 使孩子们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

四结束语

总之,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的单向电教媒体相比, 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特性, 这也是它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同时它也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 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最优化。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和关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充分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和特点, 不断提高幼儿的素质, 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为了加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下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 它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 更加形象生动, 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知识, 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更好地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动脑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在幼儿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多媒体,兴趣

参考文献

[1]任广利.浅谈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J].学园 (教育科研) , 2012 (10) :141

[2]罗悠云.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意义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8) :259

幼儿教师绘画教学行为研究 篇9

关键词:幼儿,绘画,观察兴趣

幼儿要经过2 ~3岁的涂鸦期, 4 ~5岁的象征期和6岁以后的图式期等几个主要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 如何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如何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如何丰富幼儿绘画的经验, 如何在尊重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的同时让美术创作真正成为幼儿愉悦心灵的方式, 这是许多幼儿教师一直关注并共同探究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笔者在绘画教育实践中进行了摸索和总结。

一、绘画教学误区

当前, 社会各种幼儿美术培训班遍地开花, 课程的设置很全, 内容丰富, 但学生的作品都惊人的一样, 照猫画虎, 老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 每件作品都是简单的复制, 技法单一, 学习枯燥。事实上, 绘画还应该包括艺术知识、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造的教育, 这反映了大家对美术教育定位的偏差。

1. 过分注重技能技巧的教学

绘画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之一,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 许多美术教师把训练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 向幼儿灌输成人才能掌握的绘画技能, 作为绘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总是认为绘画教学就是要让幼儿尽早尽快掌握“一技之长”。教师关注的重点常常是直线有没有画直、圆圈有没有画圆、正方形方不方等。这些过分强调技能技巧训练的教学, 势必会使幼儿的表现活动成为千篇一律的机械训练, 它们使幼儿局限于各种画种的专业技巧的反复练习中, 从而影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

2. 将临摹作为专用的教学方法

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各有不同, 不同的生活环境会导致孩子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 感受自然各异,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 要重视这种差异, 只有这样幼儿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绘画作品才真正充满童真童趣。但现实的情况却相反, 教师往往会出示许多范例, 包括许多成人完整的作品或是半成品。而出示范例后, 要求幼儿对照范例进行临摹, 临摹往往不止一遍两遍, 临摹练习直至画得与范例一模一样。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 导致幼儿被动地学习, 泯灭了幼儿纯真的天性。

3. 鼓励幼儿的自由表现

近年来, 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 出现了另一个极端的做法: 将美术教育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欣赏和自由创作上, 在创作上任幼儿自由表现, 让其随心所欲, 没有一点技能技巧的指导内容。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表现的途径, 对陶治幼儿的情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大部分幼儿在放任不管、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的启发引导下, 绘画的表现特点是天真稚拙, 表现目的是为了好玩, 以至于很多幼儿到了幼儿园大班, 还连最基本的人都画不完整。

二、绘画教学原则

每一位幼儿的头脑中都有许多美丽的图画, 每一位幼儿都有描绘美丽图画的潜能。在幼儿绘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在尊重个体差异基础上, 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创新, 并且多采用正面激励、表扬的方式, 引导幼儿参加绘画活动。

1. 自由绘画与积极引导原则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要给幼儿创造自由的绘画环境, 让他们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自由选择绘画内容, 不能强硬地进行规定。教师应该认识到对幼儿开展绘画教学, 不单单是向他们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条件, 让他们尽情地创作。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教授一些绘画方面的基本技巧外, 在讲解一些注意事项之后, 就让幼儿自由地绘画。在他们绘画的过程中, 笔者不会过多地进行干预, 不会对他们的作品指手画脚, 从而很好地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专心绘画。当他们完成之后, 笔者再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集中的逐一点评, 如果有学生画得不够好, 笔者会鼓励他继续画, 手把手地指导他画,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画。

2. 强调主体与兼顾个体原则

儿童绘画只是他们认识世界并表达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手段, 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 提高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 正如许多美术教育家所总结的, 儿童绘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对发展儿童的想像力、空间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注重幼儿的主体性, 侧重幼儿的情感、态度、情绪的体验, 淡化知识技能。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同时, 由于遗传因素、发展速度、生活环境、教育状况的不同, 每个幼儿在创造力上, 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学中教师要改革教育观念, 允许幼儿在绘画中表现自己的个性,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 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内心真实感受, 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喜欢的、讨厌的事物大胆地表现出来, 画出与其他人不同的内容。

3. 良性互动与鼓励赞扬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特别提出: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 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通过良性的师幼互动, 有效的提升幼儿对绘画内容的表达; 同时, 幼儿的思想是非常奇妙的, 他们在绘画时常常没有任何逻辑, 所以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 成人常常看不懂, 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乱七八糟, 但这就是幼儿的画。对幼儿而言, 他们的画是美丽的, 代表了他们的内心想法。他们自己认为画得很好, 如果教师对他们的绘画作品进行消极评价, 会严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可能导致他们对绘画失去兴趣, 以后再也不喜欢绘画了, 所以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 不能以成人的角度评价,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进行鼓励和赞扬, 之后再进行引导, 保护他们的绘画积极性。

三、绘画教学对策

幼儿借助绘画活动, 可以表达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 是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段。教师必须重视幼儿绘画教学, 科学地组织绘画教学活动, 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

1. 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 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 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 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 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我认为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 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 如通过运用语言的魅力、绘画材料的多样化、用游戏形式、从色彩着手等多种途径,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 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 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洞察力, 要能随时观察到每个孩子在绘画中细微的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 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不断的进步, 从而对绘画保持长久的兴趣。幼儿的绘画兴趣是脆弱的, 需要老师精心地呵护和有意识地培养, 循序渐进地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 是培养幼儿长期绘画兴趣的基本要点。

2. 通过创设环境提高幼儿绘画表现力

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 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幼儿艺术教育, 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 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的表现力。在绘画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怎样的创作材料, 对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认识至关重要。在绘画教学中, 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幼儿想象很好, 但无法用画笔表现, 这时就要借助幼儿的肢体语言,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接近某位幼儿, 用动作表情进行提示, 并模仿他的动作或用眼光、表情、体态对他的反应表示认可和赞赏, 引导幼儿在欣赏过程中用动作表现出来。幼儿生来好动, 游戏是激发幼儿欣赏兴趣的有效手段。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 辅助绘画教学。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所表达的情绪, 又通过动作加深了印象。同时在绘画过程中, 当幼儿提出“……怎样画”的问题时, 教师应该用提示性语言启发幼儿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看法画出来, 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3. 提升自身修养发挥主体评价作用

幼儿园的绘画教学,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长期以来停留在注重技能传授的模式上, 这可以说是绘画教学中的一个明显失误。为了把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作为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必须从技能型转到审美型这个轨道上来, 这需要我们的老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与优良的艺术素养。一个注重创造性的教师, 应给幼儿自己想象的空间, 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努力实现“睁大眼睛看世界, 闭上眼睛想世界, 拿起画笔画童心世界”的美术教育目标。因此, 幼儿绘画作品应“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 对幼儿的绘画教学应树立“画什么”比“怎样画”更重要这个观点, 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传授绘画技能与美育的关系。

总之, 幼儿绘画教育, 必须以尊重幼儿兴趣为前提, 使绘画成为孩子抒发强烈情感、表达纯真思想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致力于提升幼儿绘画教学的有效性, 增强幼儿的绘画能力, 让他们在艺术的殿堂中健康成长, 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凤华.浅析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美术活动, 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J].网络财富, 2010, (3) .

[2]林玉梅.有效开展绘画教学提升幼儿绘画技能[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2) .

[3]杜杰.幼儿绘画兴趣培养的分析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09, (11) .

[4]陆旭颖.幼儿美术教育中兴趣的培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7) .

幼儿园教师教学 篇10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专家—新手教师比较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知识时常常采用的方法。我们选取了两位教师作为代表,二者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专家教师的教龄20年,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效果好,深受幼儿的欢迎,是省、市级优秀学科带头人。新手教师教龄2年。选取他们的绘本阅读“月亮的味道”活动,学生的层次基本相同。为研究方便,我们把活动录像转化成文字实录,我们截取了活动中的14分钟作为观察的对象,共收集到228个完整的语句,根据弗兰德斯“相互作用分析法”理论,把教学语言分为10种,分别用10个编码代替,这228个完整语句分布如下:

二、结果分析与比较

(一)教学语言影响性对比

数据显示,专家教师教学语言的非指导性影响(1~4)与指导性影响(5~7)的比例大于1,而新手教师的比例小于1,显然新手教师倾向于用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命令、控制幼儿,而专家教师更善于运用间接影响,借助富有情感性的语言激发、鼓励幼儿。

从教学录像看,专家教师善用追问、鼓励、评价、接纳、倾听等方式调动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幼儿表达、探究和思考,从而推动活动的深入,幼儿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讲述了个性化的故事,完成了语言阅读活动。而新手教师在活动中经常直接讲述故事内容,教学语言成了直接传递知识的工具,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

(二)教学语言的话语权对比

新手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学生语言的比例是3.91∶1,而专家教师的比例为1.84∶1,可见,新手教师在活动中占据了绝对的话语主动权和发言权。活动中听到最多的是教师的声音,话题的发起者是老师,教师的教学语言处于活动的主导地位,幼儿只能听、看、回答;专家教师的活动中,师幼的言语大致相等,说明师幼之间话语权是平等的,活动气氛也是平等的,教师的语言主导并不是主体,学生的发言才是主体。此外专家教师的数据显示幼儿主动发言(9)达到19频次,新手教师的只有2频次,这也说明专家教师的活动中师幼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因此幼儿才敢于主动说话。

(三)教学语言交互性对比

活动中,专家教师提问(4)达40频次,而学生的回答(8、9)达80频次,表明专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幼儿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看法,有充分的表达机会;而且专家教师的提问组合4和8的组合序对大多为4-8-1-8-2-8或者4-8-2-8-2-8,说明专家教师善于倾听,及时反馈,在幼儿回答中及时采用鼓励、评价等语言激发幼儿说的积极性,这意味着专家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师幼之间双向的、多向的交流活动,是师幼之间互动的、对话的语言。新手教师提问达41频次,学生回答仅有46频次,提问的组合序对通常为5-4-8-5-4-8,可见新手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问一答,以教师的讲述为主,不是交往的、互动的、对话的语言。

录像中新手教师与幼儿之间有问有答,但实际上活动中话题是由教师选择的,谁来回答是由教师决定的,往往是教师要求,幼儿被要求;教师评价,幼儿被评价;教师决定,幼儿执行。“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评价”构成活动的主要模式,教学语言呈现出明显的单向性,非双向性。

(四)教学语言的控制性对比

数据显示,新手教师活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指导和指令性的语言(6)达68频次,占教师语言的48%,而专家教师的仅31频次,占教师语言的21%,新手教师教学语言的控制性明显高于专家教师。指导或指令性的语言包括维序语、引导语、指令语言和处理意外语言,仔细研究两类教师的指导和指令性语言(6)后可以发现,新手教师维序、命令的语句占大多数,而专家教师的指导语句占大多数,可见新手教师教学语言控制性高。

录像中新教师经常使用“坐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这一类的指令性的维序语控制着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时间,掌控着幼儿的行为和思维。

(五)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对比

活动中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提问(4)的频次相当,达40和41频次,但是幼儿对教师的提问的反应却大不一样,专家教师达80频次,新手教师仅有46频次,数据表明专家教师的问题深深吸引着幼儿,挑动起幼儿参与的欲望,勾起幼儿言说的激情,究其原因在于专家教师的语言富有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还表现在语气、语速、语调等外显特征上,活动中两类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语气、语调、语速上存在明显差异:

语气上,专家教师的语言中充满了“啊”“呀”“哎哟”“吗”等等语气词,这些语气词不但舒缓了活动的氛围,也拉近了师幼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人感到活动不是老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在与学生对话、聊天,充满温暖、活力和灵动。而新手教师明显缺少语气词,语言显得生硬、严肃,师道尊严明显。

语速上,专家教师根据语言的内容或平稳,或急速,或缓慢,或时快时慢,善于控制语速,调整语句的节奏,造成抑扬顿挫的旋律美感。当介绍一般性的知识时用叙述性的平稳的语言;当想让学生细细品味故事的童趣时用缓慢、夸张神秘的语调;当抒发、评价对学生的感受时语速是逐渐加快的,给人积极肯定、振奋人心的感觉。而新手教师的语速变化较小,固定的语速呆板、无生气。

语调上,专家型教师在吐字力度、音高、音色、节奏能随内容和感情色彩而变化,甚至加以夸张、拟人化,喜则气满声高,爱则气缓声柔,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平。而新手教师常采用单一音高、单一音色或单一节奏的发音方式。这种发音方式易使人产生厌烦,很难吸引学生。

《月亮的味道》本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但活动中因为专家教师善用夸张的、拟人化的趣味性语言,使得教学气氛轻松、愉悦,深深吸引着幼儿。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幼儿园专家教师的教学语言明显优于新手教师,作为一名新手教师,要努力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做到:

(一)教学语言富有情感性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在言语过程中,说话者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决定了话语的感染力和亲切感,从而反作用于听话人的心理、情感和思维活动,可以说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能够传达出自己对幼儿的情感,并且对幼儿的自信心和身心发展都有显著的影响。幼儿总是带着自己的情绪对待事物,心理学家哈洛克实验表明,受到表扬而引起的喜悦、快乐等健康情绪极大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对幼儿的积极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发展。教学语言蕴含积极的情感的主要表现为对幼儿的热爱、认同、接受、支持、鼓励和夸奖,这种对幼儿的热爱、认同、接受、支持、鼓励和夸奖就是一种力量,能使幼儿建立自信,产生积极的行为和心理,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使用表示接受、认同、支持、激励的教学语言,传递出教师对幼儿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语言呈现对话性

教学言语活动是一个由语言、教师和幼儿三维整合的有机体,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教师和幼儿既是信息的发出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所以教学语言活动过程是一个师幼互动的双向、多向的交互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幼儿是对话的主体,双方以语言为基础,师幼在对话中都有发表观点的权利和机会,双方从各自的文化背景与经验出发,在对话中不断改组和重建。当然并不是任何语言交流活动都是对话,正如姜勇、庞丽娟指出“对话”是一种生成,具有无限性和非预知性,即师幼对话是充分的、自由的、随机的;师幼对话有多元性、不确定性、多向发展的可能性。师幼之间不断有新的话题、主题生成,师幼互动的过程就成了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的历程。具体说来表现为:在教师提问中,师幼之间是一种“我—你”的平等关系;在沟通交流中,师幼是“参与—合作”关系;在师幼的互动中有单向、双向、三向和多向交往等模式。相反的如果教师语言是一味的要求和命令,只能让幼儿处于服从的状态,失去了与教师对话的机会。

(三)教学语言体现平等民主性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是师幼之间的言语交往过程。但在活动中由于幼儿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成熟的语言能力,教师习惯于掌握活动中的发言权,控制着活动甚至幼儿的思维,形成了教师的话语霸权,幼儿不敢也不能表达自己,只能被动地回应教师的问题。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可知,虽然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教师的直接控制,但如果教师对幼儿干涉过多,限制过严,高度控制就意味着幼儿丧失了语言学习的主体地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强调师幼在平等、民主的条件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和幼儿都是教学语言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心理上要有平等、民主的意识,要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及应有的尊重,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四)教学语言充满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原来小孩子看世界有他自己的眼光,有他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语言。”对于幼儿来说,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给幼儿的感觉是不同的,平淡、乏味的语言难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拟人化、夸张的、趣味性语言是最吸引儿童的有效方式。趣味性的语言更能激发幼儿的注意力,可长时间的维持有效的活动。正所谓“语言不是蜜,但却能‘粘’住学生”,因此,教师要善用拟人化的、夸张的、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幼儿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英.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师语言[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9).

[2]赵红霞.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现状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

[3]彭亮,徐文彬.教师语言研究的元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教学经验论 篇11

关键词: 幼儿园 小班教学 音乐游戏教学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经历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以在教育教学经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别。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认识,提出音乐游戏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见解。

1.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班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与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还与知识和活动及身体的协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整游戏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其形成健康而又向上的人格。幼儿园小班内的幼儿大都在4岁左右,且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最短,教师不能像对待大班和中班幼儿那样,应采取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游戏主要是幼儿教师将具有较强律动性的儿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带动下简单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学习。游戏是一种快速引导幼儿进入课堂状态的重要方式,在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关于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的几点经验

一是在幼儿园小班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时,首先就应具有一定游戏的规则。在小班幼儿学习中,加强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只是一种游戏,其必定需要一定的规则,与非音乐游戏相同。在音乐游戏中,其规则主要是按照音乐节拍实施,否则就会导致其成为背景音乐,最终导致其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进行游戏,若幼儿不熟悉游戏中所采取的音乐,那么首先应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简单的学唱,待其在熟悉歌曲之后进行游戏活动。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应越简单越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则,并在设计中做到循序渐进,从而促进音乐游戏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是尽可能将音乐游戏与歌曲个舞蹈及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在幼儿学习中,不仅有音乐的欣赏,还有唱歌和跳舞及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确保所选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但是歌词内容应尽可能地简洁,教师同时应配备一定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加深小班幼儿对其的理解[2]。

三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学习,小班幼儿若采取课堂进行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主要是由于其自律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学习这些东西,而应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对其的教学,在音乐游戏中加强幼儿对其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在游戏和娱乐中促进其在玩中乐和乐中学。

四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知识的学习。在注重上述应用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音乐游戏引导幼儿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一般而言,大班幼儿可以采取音乐游戏进行诗词学习,但是小班幼儿应以数字学习作为重点进行游戏教学。例如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可以引导幼儿做《找朋友》的音乐游戏,一边唱《找朋友》,一边丢手绢,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引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样在音乐游戏中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在这一游戏中,幼儿还能随着游戏的进行而拍手和点头及摆手和摇头等,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学习。

五是在音乐游戏中缩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最终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热爱。例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教师作为火车头,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3]。

3.结语

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紧密结合当代幼儿的特点,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采取诸多音乐游戏等方式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小班幼儿教学,从而更好地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快乐地渡过幼儿学习时段,成为幼儿的启蒙导师,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余娓生.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动性[J].就业与保障,2012,Z1:45-46.

[2]刘琬琬,师晖.浅谈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J].新西部(理论版),2012,11:140-141.

幼儿园教师教学 篇12

一、教师提问现状

以合肥市的某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老师问答式教学为例,进行探讨。其实,这样的问答式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模式,运用的好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社会的基本常识性知识,让他们在极其放松下完成教学任务,当然教师的教学,虽说在放松的情况下最好,也要谨记不能没有计划,相反的,更需要用心关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在他们更容易接受的范围内进行集体教学设计,以此来完成课堂内容不偏离主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化的保证教学质量。

1. 提的问题多,但质量差

在我们多次勘探之后发现,老师们都有一个教学习惯,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左右,但提问的问题真的太多,平均每节课基本上达到26次,高的能够达到40次左右,已然这样的提问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目前来说幼儿园集体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特点。

然而,如此高密度的提问,却没能够使教学质量提上去,存在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会的一定会问,不会的一笔带过绝不多问,不用解释的再次提问。比如,有位老师对于教学任务为“认识孔雀”的课堂中,是这样开展问答教学的:老师:小朋友们,请问你们放假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呀?举手回答问题。学生A:我喜欢去游乐园玩;学生B:我喜欢去爸爸工作的地方玩(学生们哄堂大笑);学生C:老师,我喜欢去动物园玩,里面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老师:那在动物园里都有什么样的动物呢?学生C:小松鼠;学生D:大熊猫;老师:还有呢?学生E:河马;学生F:小猴子;老师:还有没有其它的动物,比如鸟类?学生A:鹦鹉;学生G:鸵鸟;老师:那有那种长长尾巴的鸟类吗?学生F:野鸡;学生H:孔雀;老师快速答道:是的,就是孔雀(打开事先准备好的挂图),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片当中,孔雀有哪些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孔雀喜欢开屏?它们为什么会开屏?它们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它们喜欢吃些什么……

这样的教学模式,都是统一固定话的系统性问题,如此高的提问率,给人的感觉只是显得繁琐累赘,自然也制约了小朋友们的思维活动范围,让它们只能跟着老师的教学后面,照葫芦画瓢式的完成教学任务,夺取他们发现新问题的可能以及体验过程的机会。此外,在这样的集体教学模式下,老师也习惯于用:“对吗?”“是吗?”“行吗?”“好吗?”等口气询问学生的建议,然这样的方式造就了,孩子们不假思索的在老师问过之后快速答道:“是、对、行、好”等肯定回答,严重违背老师询问的初衷,本来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起到集中孩子们注意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孩子们对于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真理解,而现在老套的询问形式,非但不能起到掌握学生了解度,还使得学生固定化的应付或者说敷衍的心理。

2. 提问对象答题机会不均

有的学生一节课能够得到3~4次的回答机会,而有的同学则直接被忽略,这样的偏袒情况,屡见不鲜,而那些积极回答的学生则是最受老师偏爱的,较为主动的其次,内向的学生亦或对老师的问题熟视无睹的学生,多数情况下则直接被忽视。对于孩子们来说,最能调动课堂氛围的主题活动,就是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比如,对“动画片的故事人物”进行讨论,一说到这样的话题,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对于老师的提问配合度远远高于平时。然而就算这样,还是有一些同学宁愿他们自己讨论,也不愿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心得体会,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正在反感参与讨论,只是因为老师的忽视和不在乎他们而造成的。这样的情况值得老师进行改善和重视。

3. 问题间隔时间太短,不利于思考

常常在课堂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分配给同学思考的时间太短,通常只有几秒的时间,这样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就需要回答,将他们打的措手不及或是答非所问,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思考问题的作用,还容易对于孩子的信心与积极力造成伤害。

二、对于集体教学中问题改进措施

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精简,保留其精华部分,舍弃其繁琐累赘性问题,降低问题数量,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那些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一定要注重他们的教育,俗话说得好:“三岁定八十”,不可忽视他们,我相信在老师提高细心与耐心的教导下,他们能够真正的融入班级,体会集体教育的优点,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度,加深思维开放度。比如,对于问题的提出需要考虑问题的难易度,那么要是能达到适合小朋友的难度,在简单与难之间做好一个控制难度的桥,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用能引导学生采用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来对于问题,进行全面化思考,当然要明白,孩子的理解力有限,不可将教学任务设置过于深奥。

问题的设置还有具有启发性,将教导理解未知他们所理解的已知与未知相联系,在已知的基础上,达到明白未知的知识,激发对新问题的思考与学习,那么具实践来说,能够调动孩子积极性的问题,就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据此来说,提出的问题就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在多方面、多角度、多方式的形式进行引导,发展其发散性思维。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手段是,加强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严格管理教师考试的试题质量。学生的思维模式,最先受其影响的是生活环境其次就是导师的文化水平,而采用合理的教学任务以及正确的教学手段,是其增加教学方式的亮点。

当然,增加回答问题的空间也是必要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思维的发散性,灵活运用的同时注意思想主题的开拓,还有就是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多以鼓励的口吻,有时候鼓励的力量比批评更重要,不合理的答案进行更正以及补充,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相处采用亦师亦友的态度。

摘要:素质教育提出以来,幼儿园集体教学也备受各方人士的关注,近年来因为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的理念影响以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父母为维持家计而工作,自己没有时间来带孩子,且家中长辈年龄渐大不方便等原因,造成现在孩子们上学的年龄越来越小,使得幼儿园教师压力逐渐加大。而在幼儿园中集体教学是必然趋势,对孩子们进行集体化管理,教学模式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即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采用提问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情景模式,进行旁敲侧击进而推导出目标的一种活动教学形式。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提问现状,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娟娟.幼儿看图讲述活动中的提问设置与指导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02).

[2]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3]林碧霞.《指南》背景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再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4]汪洵.“采用毛泽东思想策略,把握集体教学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力求“有理、有利、有节”[J].山西青年,2016,(02).

上一篇:采集虚拟网下一篇:幸福感来源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