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状况

2024-10-15

产业状况(通用12篇)

产业状况 篇1

一、我国的钢铁产业产业链分布状况与资本陷阱

1. 我国钢铁产业产业链分布状况。

钢铁产业产业链分布的情况如下:最上游是探矿, 铁矿场、采矿、运输、中间是炼铁、炼钢, 下游利用不同的工艺加工成不同的产品, 例如, 汽车、电器、造船、建筑等, 当然还有其他提供能源、信息、还有炼钢炉等企业。钢铁的产业链非常庞大, 涉及国民生活工作的各个部分。

2. 我国的钢铁产业的资本陷阱。

由于进入钢铁行业的门槛较低, 很多企业在发展之时已经积累了庞大的资本, 伴随着钢材电子交易、钢材期货等钢铁产品逐步走向“金融化”, 银行金融系统推出大量专门针对钢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信贷产品, 但是钢贸企业由于钢市行情波动小、钢材销售的回报率低、价格信息透明、资金运用成本的上升等多种因素, 放大了的资本并没有全部投放到本业。而是投向了回报相对较高的地产、矿业、煤炭、楼市、酒店、保险以及担保信贷等多元化的行业, 危机已经渗透到各个经济体系, 高额的信贷利率背后暗藏着资本陷阱。

二、我国钢铁产业链的目前存在的危机

目前欧元区的国家深陷在债务危机, 其经济复苏的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时间, 况且, 在当今世界, 美国也正处在衰落的时刻, 新兴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也面临着重重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讲, 现在是钢铁产业链变革、提高行业集中度、产品升级的拐点时期, 这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我国目前存在的钢铁产业链的问题如下:

1. 产业链资金乱投入, 让钢铁实体产业不断空心化。

为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及抑制国内通货膨胀, 国家实施了紧缩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因此导致传统制造业抽身转向炒地产、炒农产品炒矿、炒股、炒贵重商品等, 使实业产业不断“空心化”。从各类炒作“游击战”转移民间借贷“阵地战”, 使民间融资风生水起, 民间资本隐患不断显现;民间资本参与市场竞争力空前提高, 但盲目性引发的风险加剧, 社会资本出现了步入国际化、市场化以来的怪现象。

2. 进口铁矿石从始至终没有定价。

我国是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家, 2011年的前七个月中, 中国进口铁矿石3.9亿吨, 增长7.9%进口均价为每吨162.8美元, 上涨39.1%, 为历史最高水平,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中国钢材价格。从2005年我国参与国际铁矿石谈判至今, 进口价格是逐年攀升, 虽然是最大的进口国, 但话语权的丧失使得国际铁矿石巨头们肆意涨价, 中国在谈判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中国企业在进口铁矿石从始至终没有定价权, 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国际钢铁巨头制定, 这是我国的铁矿石之殇, 钢铁产业链之殇。

3. 钢铁产能效率低, 利润跌至3%以下。

2011年, 我国炼钢产能将突破8亿吨大关, 不得不承认, 我国的钢铁产业为国内的经济建设乃至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的国际环境是国际发达经济体的集体经济衰退与我国实行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面临的经济降温减速, 这对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是致命的。由于体制改革的不彻底, 钢铁企业还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 在企业的发展上, 摆脱不了“以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经济”的弊端。目前所存在的低效益、需求弱、品级低、高产能、高能耗、物流不规范、厂商不对、市场秩序混乱、地方保护等问题严重制约钢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中国钢铁业的整体利润率已跌至3%以下, 是中国制造业内盈利能力最差的行业。

三、扭转钢铁产业链危机, 保持其健康发展的对策

在面对我国钢铁产业链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 作为每一个从事钢铁产业的人来讲, 都会感到忧心仲仲, 每个人都迫切希望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扭转当前钢铁产业链危机, 让我国的迈向钢铁强国的行列。笔者以为要扭转当前钢铁产业链危机, 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必须要从建设系统、高效的流通渠道入手来解除当前困境。但是, 任何问题的彻底解决都是一个长期过程, 更不能操之过急, 建立阶段性发展计划来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

1. 重视自主创新, 大力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

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在于企业自身, 只有企业自身加强自主创新, 才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才会在与外国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如果能按照节能、省资源、减少消耗的思路来做, 能够给钢铁企业带来相应的收入, 这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之一。此外, 国内钢铁市场的规模很大, 钢企却太过分散, 粗钢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 排名前五的钢企也只占据了全国钢产量的28.5%, 这种格局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刻不容缓。

2. 大力强化有序开发, 奖励稳定的资源保障体系。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 努力提高尾矿回收综合利用水平, 对闭坑矿山的生态恢复和复垦给予必要支持, 并鼓励整合现有矿山资源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保证国内矿山有序开发, 加强低品位矿、难选冶矿的开发利用, 加快铁矿石资源接续区建设。

3. 扩大对外投资和合作, 以最大化的成效降低贸易摩擦风险。

从事钢铁的企业应积极到海外布局, 扩大对外经济合作, 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创造协调利于自身发展的的外部空间。可以化作当地企业, 通过贡献就业、税收等, 寻求避风港, 以便减少外国钢铁巨头对我国钢铁企业的排挤。同时, 必须做到有序出口, 从源头实施控制。针对贸易摩擦商品主要以低价冲击对方市场的问题, 改变传统的模式, 采取以质取胜战略, 保持与国外竞争对手的非价格优势, 积极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

四、结束语

在面对钢铁产业连状况, 钢铁产业链各环节的行业主体深思与探讨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调控者与监护人, 开出的良方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所以一开始就要下大决心, 不要再“头痛医头痛, 脚痛医脚痛, 治标不治本。”用强硬的措施扭转钢铁产业链危机, 保持其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钢材消费量最大的市场,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到中国的钢铁产业, 众多企业面临大面积减产、亏损等现象。本文对中国钢铁产业产业链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钢铁产业,产业链,分布,存在的危机

参考文献

[1]孙天法.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 (01) [1]孙天法.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 (01)

[2]赵昌旭, 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贸易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5 (08) [2]赵昌旭, 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贸易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5 (08)

[3]谢地著.产业组织优化与经济集约增长[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3]谢地著.产业组织优化与经济集约增长[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4]张积林.经济增长规律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 (17) [4]张积林.经济增长规律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 (17)

产业状况 篇2

免费公文网

葡萄产业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4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葡萄产业状况调研报告葡萄产业状况调研报告(2)

正是盛夏好光景,**阳平原葡萄熟了!

**县万多亩葡萄,今年挂果创下新高,估计年产量可达3万多吨,其中欧亚种葡萄万多亩,亩平纯收入可达1万元,56个村2700多个农户因葡萄受益。同时,**县还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有2000多个品种的葡萄种质资源圃,年产3000吨的葡萄酒厂,储量500吨的气调冷库,占地318亩的葡萄休闲农庄,一个集产、学、研和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全县葡萄产

业今年年产值将首次超过2亿元。

溯源:

从无到有,葡萄在南方吐鲁番“熟”了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县小渡口镇农民王先荣在湖南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引进国内外200多个优良葡萄品种和20多个砧木品种,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探索,打破了红色品种不能在南方着色的惯例。2003年,由湖南农业大学、**县农康公司共同研究的“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又成功地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论断。

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县积极开展葡萄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到目前为止,共有6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去年7月27日,**县神州酒业与湖南农大共同完成的“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

专家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刺葡萄种质资源酿酒品系开发、刺葡萄干酒和甜酒研制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效解决了我国葡萄酒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丰富了葡萄酒的花色,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县优质葡萄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全国葡萄学会秘书长晁无疾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他评价道:“湖南**县葡萄园的设施栽培技术,所用生物肥都已达到国际水准,湖南农大和**县的科技人员一道攻克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难关;**县生产的欧亚种葡萄的品质在南方名列前茅,堪称我国南方种植葡萄的典范!”

现状:

从小到大,葡萄产业在**县“红”了

近年来,**县大力发展以葡萄产业,初步建成了沿207国道、s302线以及津如县级公路三条生产带,培育成了**阳、张公庙两个生产集中区。拥有南方最大的葡萄种质资源圃,面积60亩,种质材料达到1800多个,年可生产优质葡萄苗木15万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葡萄鲜果销售为主,以酿酒加工、旅游观光园开发为辅的葡萄产业经营模式。

据了解,葡萄鲜果亩平产值万元,纯收入在6000-8000元,相当于6亩棉花或10亩水稻的效益。**阳镇的朱家岗、白米,张公庙镇的兔子口、护国、联合,道河乡的仙公,永丰乡的复兴,小渡口镇曾家湾村均以小面积农户种植为主,造就了几百个年收入近十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葡萄专业户。葡萄已逐步成为了一个让农民看到希望的高效产业,今年县葡萄办的摸底表明,16个葡萄发展重点乡镇计划新发展葡萄2180亩。

通过近年努力,**县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县葡萄协会、涔源、黄河、东宏等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涔源、神州、刘宏军、肖宗良、刘晓东等一批葡萄营销公司和经销大户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县葡萄办在阿里巴巴网络销售平台

基础上,今年年初,又新建**县葡萄网(),进一步发挥葡萄销售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全县70%的葡萄鲜果能够适价稳定的销往长沙、武汉等地,使鲜果销售具有稳定的市场保证。在此基础上,2007年,又建成一次性可生产360吨葡萄酒的酒厂一座,部分葡萄园具备酿葡萄酒功能,全县建成葡萄鲜果专用冷库2个,储量400吨,较好地解决了部分葡萄预冷和冷储延期销售。

思考:

从特到优,甜蜜蜜的葡萄有点“酸”

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在品尝葡萄的甜蜜之时,也品到了丝丝酸涩。

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少,以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停留在依照技术资料组织生产的层次上,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肥料投入较多,流失严重,配方施肥面积较少;规模种植户亩平劳动力成本投入大,一般在2500元左右,达到生产成本的35%,主要集

中在绑枝、抹芽等方面,生产管理尚需进一步提升技术,降低成本。

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 篇3

关键词:服务业 产业内贸易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研究产业内贸易以来,至今已有大半个世纪,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服务贸易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向前迈进,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在一些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但目前有关服务贸易的理论尚缺乏系统性,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果更是不多。

一、我国服务业状况

(一)我国服务业贸易进出口状况

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至2009年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982年的24.76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290亿美元(见表1),而进口额也从18.65亿美元增加到1580亿美元(见表1)。从进口额和出口额的比较来看,我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一直到现在。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还比较薄弱; 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逆差正在逐渐缩小。由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互制约的,如果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发展不平衡,那么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将受到极大制约。所以总体来讲,我国服务贸易虽正在稳步发展,但发展形势还依然严峻。

(二)我国服务业贸易产业内贸易状况

1、测算产业内贸易的指标

本文选取我国1982—2009 年的服务业贸易数据作为分析对象,主要运用Grubel-Lloyd公式和Brulhart(1994)提出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MIIT),揭示了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静态指标——G-L指数。G-L指数(Grubel和Lloyd,1975)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测算产业内贸易的方式,这种计算方法目的在于衡量产业内贸易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本文将运用G-L指数来衡量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水平。其指数公式为

B=1.0-|X-M|/(X+M) (1)

式中: B——产业内贸易指数;X——服务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M——服务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

由式(1)可以看出,B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于1,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因为这时服务业的进出口相等;越接近于0,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因为这时服务业只有进口或者只有出口。G-L指數是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静态指标,不同时期的G-L 指数并不能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化给出指示。因此,只是简单地运用G-L指数来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是不全面的,是有可能隐含严重错误的,因为如果一国产业进出口同比例增长,则G-L 指数就会失效。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还要同时引入另外一个测算指标,即作为动态指标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

(2)动态指标——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该指数跟G-L 指数不同,G-L 指数是对一定时期的存量进行测算,而这种方法是基于贸易流量来衡量产业内贸易变化的。其公式为

MIIT=(ΔX-ΔM)/(|ΔX|+|ΔM|)(2)

在式(2)中,假设Xt、Mt分别表示t时期的出口和进口,则相应的Xt-n和Mt-n分别表示t-n时期的出口和进口,于是ΔX=Xt-Xt-n,ΔM=Mt-Mt-n。该指数的取值为[-1,1],若ΔX>ΔM,则MIIT>0,反之亦然。Brulhart指出,若某行业的MIIT<0.5,表示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表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即MIIT越接近于0,表示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于中国服务贸易所提供的我国服务业各项数据,并通过以上指标对1982—2009年我国服务业整体及各个部门的进出口数据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2.测量结果

(1)静态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贸易指数在1991年处于最低点,为0.729,其他年份基本都在0.8以上,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在0.9以上。总体来讲,我国的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很高,也即,我国的整个服务行业的产业内贸易部门数量是在增加的,即我国服务行业正在向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转变。

(2)动态结果

上面的分析是基于G-L 指数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静态分析,但其不能准确反映服务业整体及各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动态变化,所以需要再引入动态贸易指数(MIIT)来衡量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发展变化,除了1995年为0.62>0.5,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以外,其它的各个年份均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三、结论

通过运用GL指数和MIIT指数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进行测算得出中国服务业均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尤其是GL指数,在样本年度最高达到0.99,最低也在0.71以上。说明中国服务业整体上来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剑飞,朱红磊,许罗丹.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M].世界经济,2002年第9期

[2]任靓,崔日明.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3]曾国平,胡新华,王晋.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的测算与分析[M].统计与决策,2005年11月

营口汽保产业发展状况浅析 篇4

1 产业规模与现状

2013年, 营口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生产及专业配套企业已达180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家, 亿元以上企业4家, 实现生产总值126亿元, 同比增长3.7%;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 其中直接出口1亿美元;间接出口1.8亿美元 (含零配件) 。主导产品有车轮动力平衡仪、四轮定位仪、轮胎拆装机和举升机等15大类200个产品体系。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85%, 产品销往37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总额占全国汽保产品出口总额43%。已累计拥有产品各类专利技术及软件著作权280余项。全年共争取国家级、省级专项资金支持621万元。营口汽车保修检测设备产业现已成为营口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 随着相关产业链的建成, 将会极大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整体带动营口地方经济发展。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规模小, 产品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 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影响力, 营口汽保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全国汽保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但还存在着企业同质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不高、缺少标志性龙头企业、没有著名品牌等问题。同时, 营口汽保行业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企业分工, 在全地区180家汽保企业中, 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0家, 其中亿元以上4家, 中小企业数量居多。企业普遍存在小规模、多品种的“小而全”模式, 低附加值产品多, 产品重复性生产过多, 造成了人为的价格战, 不同程度制约了整体行业的快速发展。

2.2 技术研发薄弱, 技术人才缺乏

由于本地区受到科研院所较少、技术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等诸多因素影响, 汽保企业整体上虽具优势, 但在自主创新、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处于落后局面, 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已成为制约汽保产业发展的第一瓶颈, 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依托研发平台, 加速产业升级

以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营口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服务龙头, 背靠政府, 联合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搭建营口汽保设备公共服务研发平台、营口汽保特色产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着力开展汽保行业的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在研发、分析、检测、培训等方面为汽保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加速汽保产业不断升级。

3.2 实施科技助推工程

一是加快汽保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 助推产业升级。在营口大力汽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高新技术企业基础之上, 继续筛选具有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 给予重点培育和政策扶植, 进入高新技术企业阵营, 打造行业科技创新的领军型企业, 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全面提升汽保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快营口汽保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助推产业升级。围绕中国 (营口) 汽保工业园升级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有利契机,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供优惠政策和保姆式服务, 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设中国汽保研发中心, 提升超前研发能力和水平, 解决企业发展共性问题, 打造最具活力的创新体系, 成为自主知识产权企业集聚地, 引领汽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向该产业倾斜, 以提升平台研发和服务能力, 发挥政策、资金、管理、服务等导向作用。

四是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 把电子商务平台引入汽保传统业态,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介产品、与国际市场对接、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3.3 创新载体, 引进人才

一是建立产学研合作,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智力优势, 组建专家团队, 为企业提供智能服务, 实现借“智”生“才”。

二是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留住人才。鼓励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行按任务、岗位、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 充分体现人才、知识的市场价值。同时, 探索和鼓励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建立人才资本和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 把知识、管理、专利、商标、科技发明和原创科研成果等有形或无形资产转化为货币或股权, 实行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制度。

3.4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汽保行业的融资担保、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物业管理、仓储物流、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为代表的中介服务机构, 需要不断推进和完善;以行业自律、反倾销诉讼、产业信息、技术交流、对外协作、招商引资、职工技能培训和营销联盟为服务重点的行业协会的作用, 需要不断挖掘和提升, 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以金融网点、公交运输、医疗卫生、商业餐饮等为代表的配套服务机构设施, 需要不断设置和完善, 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便捷性和从业人员的生活舒适度。

摘要:汽保设备是指用于汽车维修保养的各类设备, 从事汽保设备生产和服务等行业统称为汽保产业。随着汽车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汽车维修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 中国汽保设备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关键词:汽保设备,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篇5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昆明市呈贡县的几户农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小规模试种了小面积的花卉,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周围农户纷纷效仿种花,从此拉开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序幕。由于花卉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粮食蔬菜种植,因此农民积极性很高,生产发展非常快,到2004年,全省农民自发种植的鲜切花产量达2.1亿枝,跃居全国第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的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已达50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为实现云南农民的温饱、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云南省作为我国仙湖第一大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和国家、政府的高度关心密不可分,现阶云南花卉发展迅猛,但仍存在问题,下面将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做出简要介绍。

一、云南省花卉产业现状

云南具有发展花卉的资源优势,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和花卉种植者的一致认可。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世界上所有大宗商品花卉在云南都能找到适宜的生长地,且大多数品种都能实现周年、均衡、规模化生产;二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花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有望培育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品种。

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把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列为全省着力培植的四大支持产业之一,纳入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花卉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企业和花农积极参与,在4至5年的时间内迅速由农民自发种植和少数外资企业涉足的起步阶段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鲜切花生产省。从1994年至今,我省鲜切花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全国第一,鲜切花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240亩增加到1997年的15000亩。花卉生产企业从1995年的79户增加到1997年的250户,从业花农达10000多户。鲜切花产量从1994年的2.1亿枝增加到1997年的5亿多枝。1997年全省花卉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花卉已经成为我省的一个优势产业。

在花卉总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产业组织结构和花卉产品的类别、品种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大众化的农户种

植与高科技、高档次的企业育苗、栽培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以温带切花为主体、热带兰花、观叶植物、球根类花卉等几大类别、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日趋协调。以昆明为例,现有切花面积12600亩,其中国有836亩,集体928亩,三资企业1586亩,个体农户9250亩,分别占总量的6.63%、7.37%、12.59%和73.41%。农民用自己的责任田种植花卉,投资少、效益高,亩均产值上万元。以农民为主体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花批发中心之一,客商来自全国各地,每天进场交易人数不低于2000人,日销售鲜切花120--150万枝,交易额在100万元左右。斗南花卉几乎成为一个品牌闻名于全国各大城市,广大花农已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有的提前进入了小康。以省烟草公司、京云公司、民营隆格兰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和以农科院为代表的科技优势单位的参与,是我省花卉上档次、上规模、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保证。特别是省烟草公司利用烤烟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介入花卉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使我省鲜切花生产设施迅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农科院园艺所育种中心、京正、英茂、隆格兰、庆成等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崛起,使云南花卉业呈现出高起点、高科技、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局面。全省已有现代化温室大棚25万平方米,年产1.5亿株优质种苗的繁育供应能力,部分鲜花和种苗已开始销往国际市场。2008年云南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52.4万亩,产值达176亿元,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1.7万亩、52.9亿枝和16.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分别为7.34%、5.8%和3.1%,鲜切花产量已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第一。据昆明市农业局蔬菜花卉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全市涉及花卉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企业和农户分别为274户和 2.6万户,从业人员7.1万人,花卉合作组织(协会)50余个;园艺种植面积和总产值为13.6万亩和24.23亿元,同比增长30.7%和 23.7%。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52万亩和40.4亿枝,同比增长1.9%和8%,总产值达11.7亿元;盆栽观赏植物(盆景)近1.1 万亩,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93.7%和76.2%;绿化观赏苗木近2.7万亩,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26%;兰花、茶花、杜鹃等特色花卉 0.36万亩,产值2.6亿元;花卉出口创汇6736万美元,同比增长5.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普遍表现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资源的配置、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组织。

2.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花卉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在花卉、企业积极性较高,硬件设施到位较快的情况下,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等科技支撑体系的四大要素都处于企业或有关部门自发、零散组织状态,产、学、研互相脱节,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尚未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国内外花卉品种资源进行引进、开发、培育和利用。对设施园艺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专用肥料、农药、基质技术,综合保鲜、冷链运输技术等尚未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没有完善的技术培训网络和推广队伍,花农得不到有效的培训,主要还是依靠种蔬菜的经验栽培花卉。

3.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我省鲜切花销售量已占全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网络,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也尚未打开,流通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专业化的销售龙头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花卉产业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起大落,销售不畅的状况经常出现,使企业和花农蒙受较大损失,影响到花卉产业的顺利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专用物资配套供应,良种、种植技术、采后处理、植保、土壤消毒、运输、运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大了生产成本,影响到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云南花卉的市场竞争能力。

5.投资力度不够,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分散。资金投入不足,250家花卉企业,多数固定资产投入不足100万元,有的只有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形成一方面是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分散,设施、设备存在重复投资建设情况,有限的资金往往没能用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6.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法规、制度亟待制定、实施。我省乃至全国尚无相应的花卉产业行业规章来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运行。一方面极易出现国内企业无序竞争;另一方面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很难引进。将制约我省花卉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解决措施

早在2000年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关问题的函》中就明确了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大力支持;2007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云南并视察了云南斗南花卉市场;2009年7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并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对云南花卉产业实行保护政策,鼓励支持花卉产业发展。政府促进云南花卉产品发展做出对策措施:

1、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花卉工作,加强对花卉工作的领导和扶持,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要把促进花卉工作作为促进花农增收,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健康繁荣的大事来抓。各地、各部门农口分管领导应该把促进花卉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范围,多关心、多指导、多支持,为花卉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要进一步理顺花卉产业管理体制。

2、全面实施优质出口鲜切花增量工程。通过构建企业集团和花农大联合体,以及出口花卉基地县、基地乡的建设,建成一批优质鲜切花生产基地,使我省优质百合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优质康乃馨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优质玫瑰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实施7000亩优质种苗种球繁育基地建设,为优质鲜切花生产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

3、实施“东扩西拓”计划,改善出口花卉物流运输条件。“东扩”,即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已形成优势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市场份额;“西拓”,即针对目前出口基数不大,但增长较快的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开展工作,多方努力争取短期内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求得份额。“东扩西拓”计划要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除了要有大规模的优质花卉产品做保证外,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物流运输问题加以解决,比如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无直航线路、运力不稳定以及花卉保鲜困难等问题,首先要打通航线,建立通道。

4、做好品牌的打造工作,以办好昆明国际花展为重点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昆明国际花卉展作为我省传统的花卉展览,经过10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鲜切花领域的品牌展会。要进一步努力把昆明国际花卉展培育成为亚洲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鲜切花展会,通过举办昆明国际花卉展,树立“云花”形象,打造“云 4

花”品牌。另外要围绕“东扩西拓”计划的实施,有选择地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专业花展,扩大“云花”知名度。

5、多途径做好对企业及花农的培训。围绕优质鲜切花增量工程,配合企业集团化和花农“大联合体”战略的实施,通过组织和指导,依托花卉主产区的行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站、科研院校等力量,做好全省花卉行业的培训工作,力争两年内使全省花卉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花农都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我省花卉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我省优质鲜切花的产量,为“发展、富民、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外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篇6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产值 市场 对策

一、体育产业的内涵

1.体育产业的内涵。体育产业Sport Industry,指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社会部门。体育事业被国家列入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具体讲是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以满足人们健身、观赏和娱乐等需要的体育事业。各类产业中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如运动服装、器材、用品等的生产和经营,可称为“体育复合产业”。

2.体育产业的分类。第一,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第二,供观赏的各类高水平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服务。第三,为培养竞技运动人才而提供的各层次的运动训练服务,向社会提供健身、健美、体育娱乐的知识与技术和锻炼方法的各种学习班等。第四,向某些慢性病患者或肢体损伤患者提供的运动处方、体育医疗康复手段等。

二、世界强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概况

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工业化发达的国家中,体育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相比,体育产业具有持久发展的潜力。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均在4000多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国外资本市场无不青睐体育产业,以美国体育产业为例,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的体育产业概况

美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尤其是进人20世纪80年代,发展势头更加迅猛。8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即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一般产业。至1988年,美国的体育产值就已超过石油、化工和汽车业,在全国各大行业排名榜上居第二十二位。据美国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凯尔尼公司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值在90年代中期已达1520亿美元,占GDP的2%,在各大行业排名榜中跃居第十一位,在一些州甚至跻身前3位。由此可见,美国的体育产业已步人稳健、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势。

2.美国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

(1)雄厚的经济财力为基础。美国的经济进人20世纪以来一直较稳定、高速发展,尤其是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被美国远远地抛在后面,近年虽然新经济泡沫破裂,2001年遭遇“9.11”事件的打击,使美国经济告别长期繁荣,发展趋缓,但美国经济仍然无可争议地处于“老大”的位置。据资料统计显示,美国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8330亿美元,是名列第二的日本的两倍多,是排名第三的德国的5倍多,仅加州的总产值就超过了名列世界第五位的法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巨大的投资,使美国各种体育设施,无论是技术水准还是门类完备乃至人均占有率都属世界一流。另一方面,在经济极度低下的时期,人们自然只关注生存的问题,而当经济发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就会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追求体育休闲和锻炼身体。美国拥有近3亿人口,国民参与体育休闲和锻炼的人数是极为可观的。由于国民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不仅推动了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对体育运动产品产生需求,从而产生消费行为,激活了体育市场,得以雄厚的经济基础使美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成功的商业运作方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由于体育产业在美国已经形成一个成熟、发达的市场,美国人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使它产生出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经过尤伯罗斯的运作,结果未花政府一分钱,却盈利3.4亿美元,即成功的一例。风靡全世界的NBA也是通过商业运作推向市场的。它在纽约大律师大卫·斯特恩运作下成为全世界的热点。其经营收人在1984年就达到了1.92亿美元。现在,NBA在商业运作下已创造出近50亿美元的高额利润。NBA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进入市场是关键。正是因为有了市场才有今天的NBA。篮球运动给NBA带来了巨大财富。市场给篮球运动带来了商机,篮球运动又为市场创造了财富,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离。同时NBA中的知名俱乐部也通过成功经营,从股票市场上吸纳了大笔资金,这庞大的财政收入使NBA不断扩张,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真正的产业。

(3)合理的经营手段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NBA自主的经营方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潜力,以多种手段进行经营。主要方式有:门票经营、电视转播权经营、广告赞助经营、球员转会经营、球迷产品的经营。其中门票和电视转播权经营,占据重要位置。以2000-2001赛季为例,门票收入,占联盟总收入的40.6%,电视转播收入占36.9%。NBA以其高质量的比赛吸引了庞大的观众群,又通过多种的渠道销售相关产品.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成功的商业运作也是美国体育产业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的体育产业

1.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与美国高度发达的体育产业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差距较大,还处于十分稚嫩、不完善的阶段。目前,体育产业的产值大约占GDP的I%~2%左右。但中国的体育产业前景很好,是一个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产业。足球是我国最早步人市场的项目。1998年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13万,门票总收人1亿多元。2001年沈阳十强赛,组委会获利超千万元,光是门票收入就达到5400万元。尽管在商业开发方面亚足联实行全面垄断,而组委会只能利用所剩不多的商务权开辟商源,球迷的着装、挥舞的旗帜、十强赛的宣传画册、秩序册,以及十强赛举办的好新闻评选、摄影大賽、门票、街道灯箱等都成了商业广告的载体,最后广告收人达到600万元。在我国,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目前能把体育作为产业来做的企业首推首钢。2001年,首钢成功承担了北京第二十一届大运动会主场火炬的制作和I5辆彩车钢结构的制作。为增进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了解,首钢出资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中英文百科全书。首钢主要领导是北京奥申委中惟一来自企业的代表。首钢以篮球为中心迈出了走向体育产业化的决定性的一步。1988年,首钢与原北京市体委共同组建北京首钢篮球队,这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出资的篮球队。1995年,首钢篮球俱乐部挂牌,并很快取得了经营开发权。沈阳十强赛和首钢的成功经验充分向国人显示:体育产业在中国同样具有强大的经济潜力。

2.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

(1)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般的市场经济政策环境,还需要一系列特殊政策的支持。首先包括财政拨款,即国家向体育产业提供资金援助。第二是减免税收,即在一些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部分产业中,国家减免或免除其税收。第三是贷款,即国家对一些体育场馆、项目的开发和发展提供适量的贴息贷款。第四是土地征用,即国家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所需征用的土地采用行政划拨的方式。

(2)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化要加速发展,首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一些运动项目管理实施协会制,有条件的项目实行职业俱乐部制,并应给予政策性措施。

(3)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大胆引进外资,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兴办体育产业。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开展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体育饮食、体育培训等多种服务行业。

(4)对于事业型、经营型以及企业管理的单位,都要扩大业务活动和经营范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待聘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科技人员,以及从行政机关精减下来的人员从事体育产业的发展。

(5)对实行企业化经营,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编制,给予用人自主权。对体育部门的企事业单位都应扩大招聘范围,逐步建立辞退、辞职制度,实行用人单位和就业职工双项选择。

(5)对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单位,应扩大分配自主权,职工收入总额可参照政府关于企业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规定,在单位提出的工资总额中,有权自主决定分配。

(6)建立体育市场管理机构,制定体育行业的开业标准和从业条件,发放经营许可证,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

(7)对竞赛用的运动器材及体育用品,制定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8)开发原有的体育设施,各级政府还要有计划地投资建设多功能、多样化、适合群众活动的中、小型体育场地。

(9)体育运动商业化必然导致体育产业化,我国要想加快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对职业化运动员应有较好的训练条件、丰厚薪金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象商品一样估价转卖,这就与其他市场上的商品一样,存在着竞争性。

(10)及时调整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修改、完善现有体育政策法规,加快制定适合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法规,使我国体育事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市场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2000.7.1一9

[2]陶涛:从美国高度发达的体育产业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2.(6)

[3]刘新卯:市场经济与现代体育[J].经济论坛,2004(6)

南充市肉牛产业发展状况 篇7

1.1 生产情况

由于近年肉牛行情好, 销路畅, 养殖效益高, 全市肉牛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 2012年全市肉牛存栏量、基础母牛数量均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

1.2 品种改良

南充市肉牛养殖以黄牛为主, 约占存栏量的70%, 其次为水牛。近年在阆中、营山、仪陇等肉牛主产县 (市) 实施了肉牛良种补贴项目, 推广西门塔尔牛细管冷冻精液改良配种本地黄牛, 加快了肉牛的良种化进程, 提高了肉牛生产性能。在改良本地牛的同时, 一些养殖户还从四川宣汉、陕西、吉林等地引进良种牛, 使肉牛良种面不断提高, 全市出栏的肉牛中地方良种牛和杂交牛占70%以上。

1.3 规模养殖

目前, 南充市肉牛养殖仍以散养为主, 饲养数量从几头到几百头不等, 规模养殖比例约40% (10头以上) 。由于近年肉牛养殖效益好,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肉牛规模养殖在局部区域得到快速发展, 出现了一批规模养牛场, 年出栏肉牛都在500头以上。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带动农户发展肉牛养殖, 统一收购犊牛, 统一销售肉牛。

1.4 产品加工

南充市现有张飞牛肉公司、华珍牛肉公司等加工企业, 年可屠宰肉牛10万头, 加工牛肉1.5万吨。张飞牛肉公司成功创建了中国驰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 其产品远销省内外, 深受消费者喜爱。

1.5 产业扶持

肉牛养殖是部分县 (市) 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地方政府十分重视, 出台了优惠政策并加大投入扶持产业发展。近年, 全市部分县 (市) 先后获得了国家秸杆氨化养牛项目、国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菜篮子”产品扶持项目。营山县还获得了2012年财政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肉牛) 项目。阆中市为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 2011年、2012年将省级财政现代畜牧业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肉牛产业达355万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养牛面临困难多

2.1.1 犊牛收购难。

由于耕牛逐渐被农机代替、大量农民放弃养牛外出务工、养母牛相对效益低、直接将小母牛育肥等原因, 使得基础母牛数量锐减, 育肥牛源短缺。

2.1.2 资金筹措难。

肉牛养殖的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 银行贷款是他们的主要资金来源, 但养殖用地、牛舍、活畜都不能用来抵押, 导致养殖户融资难、贷款难。

2.1.3 养牛用地难。

土地管控严格, 养殖户建牛舍、种草用地难以流转和审批。

2.1.4 粪污治理难。

肉牛养殖场粪污排放量大, 治理投入高, 政府扶持少, 给养牛业的持续、良性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2.2 科技含量少, 生产水平低

2.2.1 改良程度低, 良种肉牛比重小。

育肥牛中仅有一部分西杂牛、海杂牛、褐杂牛, 本地品种仍占有很大比例。杂配现象严重, 杂交改良代数少, 肉牛生产性能的提升十分有限。

2.2.2 管理较粗放, 标准化程度低。

大多数牛场管理制度不完善, 没有制订各阶段肉牛饲养管理规程, 防疫措施不健全, 按传统养殖方式饲养, 肉牛生长慢, 育肥周期长, 出栏率较低, 整体生产水平低。

2.2.3饲草品质差, 资源开发利用少。

农户种植优质牧草少, 秸秆氨化 (微贮) 量小, 多用野草和农作物秸秆直接喂牛, 饲料搭配不科学, 营养水平低、不平衡, 而且供应不均衡。

2.3 体系不健全, 组织化程度低

全市尚未建立完善的肉牛繁育、技术服务、饲料生产、贩运销售等体系, 基础母牛由散户饲养, 没有专门的肉牛生产技术团队和精料生产厂家, 犊牛和肉牛均由养殖户自行联系购销, 肉牛养殖的服务不配套。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联系松散, 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强, 养殖户大多各自为阵, 缺乏市场信息和养殖技术交流, 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3 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壮大特色产业

3.1.1 制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 尽快在肉牛规模养殖用地、用电、环保、融资、保险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切实保护基础母牛, 鼓励肉牛产业发展。

3.1.2 加大肉牛发展的项目支持。

建议国家继续实施肉牛良种补贴项目, 尽早启动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肉牛生产大县建设项目, 促进肉牛规模养殖, 增加牛肉供应。

3.1.3 加大肉牛养殖的资金补贴。

各级政府要安排肉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国家每年对能繁母牛予以补贴。地方财政对养牛户建圈、种草、环保设施、贷款利息等进行补助, 同时加大对肉牛养殖科研、技术服务的投入。

3.1.4 加大对龙头企业 (大户) 的扶持。

吸引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龙头企业, 大力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为农民提供服务、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3.2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推动产业升级

3.2.1提高养殖技术含量和水平。规模牛场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并不断加强技术培训, 采取以会代训、示范指导、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 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3.2.2完善肉牛现代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开展肉牛养殖技术的科学研究, 力争在饲料开发、饲养技术、疫病防控、品种改良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推广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和快速育肥技术, 改粗放饲养为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

3.2.3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步伐。积极开展西门塔尔牛、日本褐牛等良种肉牛冷冻精液改良配种本地黄牛, 并将杂一代母犊培育成基础母牛, 提高犊牛改良代次和产肉性能。特别是要引进山东黑牛、日本神户黑牛的冻精或胚胎, 杂交或纯繁高品质肉牛, 进军高端市场, 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3.2.4推广应用性别控制和胚胎移植技术, 解决基础母牛不足的问题, 将良种肉牛胚胎移植到低产奶牛, 借腹怀胎产犊牛, 增加育肥牛源, 逐步摆脱以往架子牛育肥为主的养殖模式。

3.2.5 大力开发和科学利用饲料资源。建立优质安全的饲草料供应体系, 开发高品质精料。

3.3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 转变生产方式

3.3.1 支持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

要大力推行农户繁育母牛、规模化集中育肥肉牛的生产方式, 实行“三退三进” (退出散养进入大户、退出庭院进入牧场、退出村庄进入小区) , 解决散、乱、杂、小的问题, 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引导肉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通过项目安排、资金倾斜等扶持, 使能够从事现代肉牛生产的养殖场 (小区) 、专业大户成为发展主体, 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管理企业化。

3.3.2 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规模养牛。

强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带动作用,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 (协会) +农户”的模式, 按照统一规划牛舍、统一犊牛供应、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防疫监管、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的要求, 带动农户适度规模养牛。

3.3.3 走“牛-沼-草”生态发展之路。

规模养牛场 (户) 在建设标准化牛舍的同时, 配套建设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 将牛粪尿经厌氧发酵后用作牧草种植的有机肥, 实现种养结合, 循环利用。

3.4创新产业发展机制, 提高组织化程度

机制新, 产业兴。好的机制有利于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各地要学习借鉴外地发展肉牛产业的好做法、好经验, 并探索创新一套发展机制。

3.4.1 建立“政府引导, 企业主体, 金融支持, 农户参与, 协会管理”的五位一体模式。

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和企业出资建立养牛担保基金。企业建设标准化肉牛育肥场, 免费交养牛户使用, 并向农户提供犊牛, 按照合同, 农户将牛育肥后销售给企业, 获得合理的收益。基础母牛可由企业购买, 农户领养, 回收母牛, 犊牛归户。

3.4.2 加快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养牛。

引导和组织肉牛养殖场 (户) 成立专业合作社, 按照“六统一”要求健全机构, 规范管理, 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 在育肥、配种、防疫、出售、环保等环节, 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 抱团经营, 共同发展。

3.4.3 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延伸产业链条。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及建议 篇8

创意产业是一种主张创新、个人创造力、技能水平和天赋、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支持与推动新兴理念、思潮和讲究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的经济实践。

在21世纪全球创意产业的交响乐中, 响起了上海的雄浑乐章。上海这个屹立在太平洋东岸的国际大都市,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互动中, 探寻着这个城市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跨越的独特途径, 而推动这一跨越的载体, 就是新兴的创意产业。

一、上海创意产业发展规模结构:

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目录》标准推算, 2008年, 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56.98万人;实现总产出3304.8亿元, 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增加值780.11亿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 增长11%, 增幅高出同期地区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 对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核心文化服务进出口额为16.69亿美元, 主要包括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两类。2008年, 上海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3.38亿美元。印刷品实现进出口总额2.90亿美元, 同比增长29.33%, 贸易顺差0.66亿美元;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的进出口额分别为6367.65万美元、492.22万美元和597.66万美元。

2008年, 上海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8.03亿元, 比上年增长10.1%, 占全市文化产业的61.3%。在文化产品、设备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02.08亿元, 比上年增长12.5%, 占全市文化产业的38.7%。

二、上海创意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带动文化相关产业实现较快增长

2008年, 在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强劲增长的大环境下, 以居民家用视听设备为主的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加快更新换代。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业的销售实现快速增长, 从而带动了文化相关产业实现了较快增长。

2、网络文化服务成为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全面普及, 互联网已经成为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以互联网内容服务为主的网络服务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成为上海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3、大众性、商务型文化服务业成为上海文化服务业的主要支撑行业

上海是一个拥有1888万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特大型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民收入的提高, 与市民文化消费密切相关的大众型文化服务行业, 如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网络文化服务业, 以及以广告和会展服务为主的商务型文化服务业成为上海文化服务业的主要支撑行业。

4、文化服务业生产力率显著高于文化相关产业

2008年, 上海文化服务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71万元/人, 比文化相关产业高19.2%, 业高于全市13.96万元/人的平均水平。

三、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1、时间上, 上海面临2010年世博会的巨大机遇

世博会的举办将直接对城市服务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直接促进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世博会本身所属的会展经济, 广泛涉及上海创意产业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重点行业领域。

2、空间上, 广阔的长三角腹地是上海美丽的后花园

推动区域合作, 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各地创意产业企业可发挥各自优势, 扩大多层次、多渠道合作, 推进创作、创造、制作、营销、展示、传播、交流等环节的、一体联动, 在拓展创意产业市场空间延伸创意产业链方面形成共赢。

3、人才凝聚方面, 上海努力争创创意产业人才高地

上海放宽引进创意产业人才标准, 降低创意产业人才来沪门槛, 大力引进中高端人才, 为其发展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 因此, 一大批创意产业领域的机构、企业及人才、资金迅速向上海集聚, 加快形成上海创意人才高地。

四、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创意产业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制定长远发展战略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 抵制不正当竞争、侵权等不良行为,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为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创意产业需要实行产业集聚战略, 提高园区基础结构建设, 进行区域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要实行产业集聚战略, 集群中的企业既合作又竞争, 刺激相关产业和后续产业的创新发展, 并带动周边地区资源协同发展。园区的良性发展, 需要具备良好的效率基础结构包括公共服务、运输、电讯等, 以及现代创意基础结构包括研发设施、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法等, 以保证园区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3、创意产业需要加强市场机制, 构筑完整的创意产业链

组建完善的创意产业链, 强化各国园区企业的分工协作与规模, 促进创意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 更有效地整合和延伸产业链, 将艺术家的创意成果转化为企业家的经营资源, 实现创意市场化和产业化。

4、创意产业需要实行品牌聚焦战略, 建立园区和企业的特色品牌

品牌概念化是使园区被大众认识, 占据特有的市场空间;价值多样化是开发新产品, 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实现品牌产品的销售最大化。

5、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秦州区蛋鸡产业发展的状况 篇9

1.1 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

2013年秦州区蛋鸡存栏量达103.15万只, 其中推广良种商品蛋鸡90万只, 比2010年饲养的良种蛋鸡62万只提高了30%, 成活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75%, 72周龄产蛋量由12.5 kg增加到14.8 kg, 每只鸡增产2.3 kg, 料蛋比由3.1:1降低到2.3:1, 蛋鸡整体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

1.2 蛋鸡饲养方式发生转变

秦州区2013年发展蛋鸡规模户 (场) 381个, 笼养蛋鸡45.62万只, 农村千家万户分散饲养户6.8万户, 散养蛋鸡57.51万只, 比2010年饲养量增幅75.3%;农村散养户8.5万户, 饲养68.2万只蛋鸡, 散养户减幅25%, 饲养量减幅18.6%。秦州区大型蛋鸡养殖龙头企业迅速增加, 饲养规模不断增大, 5万只以上的重点养殖企业4个, 3万只以上的规模场10个, 1万只以上的养殖场20个。改变小群体粗放饲养模式, 推广大规模集约化经营是今后蛋鸡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2013年省级标准化蛋鸡养殖场2个, 即秦州区汉水源养殖场、天水金发家禽养殖公司, 年饲养商品蛋鸡26万只;市级标准化蛋鸡养殖场2个, 即天河蛋鸡农民养殖合作社, 天水顺祥养殖场, 年饲养商品蛋鸡12万只;区级标准化养殖场12个, 年饲养商品蛋鸡32万只;市级种鸡场1个, 是天水兴旺种畜禽有限公司, 存栏种鸡2万套。同时, 秦州区逐年加大畜牧养殖扶持奖励资金, 严格按照“品种良种化, 养殖设施化, 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 粪污无害化”的总体要求, 实行奖优扶强, 树立行业标准化示范场, 推动蛋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1.4 防疫体系完善, 养殖环境优化

近年来, 秦州区始终坚持“一村一员”的标准, 逐年增加动物防疫经费, 逐步更新防疫检测设备, 加快完善冷链体系建设, 充实了村级防疫员队伍, 逐渐增加防疫员待遇, 定期聘请专家举办防疫员专业知识培训、讲座, 提高了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防疫员实行动态管理考核, 绩效挂钩, 竞聘上岗, 确保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同时, 积极探索组建了畜牧综合执法队伍, 加大畜牧养殖执法力度, 重点督查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 病死畜禽、生物药品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等达标排污工作, 有效地减少了养殖污染环境问题, 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优化了养殖环境。

2 秦州区蛋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蛋鸡养殖组织化程度低

秦州区大多数养殖场 (小区) 的产、供、销独立, 在购置雏鸡苗、饲料、疫苗、药品、养殖设施等时, 不能享受价格优惠, 运输成本不断提高。同时, 由于组织化程度低, 产品难以持续满足市场新需求,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整个蛋鸡行业利润低, 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2.2 蛋鸡养殖产业链短

秦州区蛋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少, 蛋品深加工能力低, 蛋品附加值低, 蛋品消费以直接食用鲜蛋为主, 产业链条短, 鸡蛋价格波动大, 严重影响蛋鸡行业发展。

2.3 蛋鸡养殖品牌战略意识不强

秦州区现有三个蛋鸡养殖场, 注册了“天河”“华表”“汉水源”商标, 实行鲜蛋清洗、分级、打蜡、贴标、包装销售, 增加了蛋品的附加值。但大多数蛋鸡场没有注册商标, 思想观念落后,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养殖基础设施差,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蛋价低迷, 销售不畅, 缺乏市场竞争力。

3 秦州区蛋鸡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转变饲养经营模式,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结合秦州区的实际蛋鸡饲养情况, 宜推广“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行业协会+养殖场”“股份合作制”“横向联合”及“规模养殖+专业市场”等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养殖模式, 引导鼓励低效益小型养殖场或个体场户放弃粗放低效生产方式, 进行入股养殖或劳务输出, 整合产业资源, 提高组织化管理水平, 推广统一提供鸡苗、饲料、疫苗、药品等生产投入品, 统一品牌策划宣传, 统一产品销售, 统一技术服务和培训, 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和养殖风险, 积极提高蛋鸡养殖整体效益。

3.2 依靠科技进步, 加强蛋鸡养殖安全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者对优质蛋、保健蛋、虫草蛋、乌鸡蛋等多元需求量迅速增加。同时, 人们对蛋品和鸡肉等食品安全性要求逐年提高, 迫使蛋鸡养殖场将蛋鸡安全生产及蛋品鸡肉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科技进步, 更新检测设备和方法, 全面自己检查和政府行业督查抽检蛋鸡养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着重从蛋鸡营养、蛋鸡安全生产标准、鸡蛋、鸡肉产品加工等安全性入手, 严把各个环节, 满足产业技术需求, 明显改善蛋鸡安全生产现状, 不断满足市场新需求, 推动蛋鸡产业快速发展。

3.3 推行蛋鸡标准化工作, 加快产品产地注册认证

中国高载能产业运行状况分析 篇10

今年一季度,主要高载能行业总量过剩、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较严重。受国家收储政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企业调整生产节奏及市场预期变化等影响,主要有色金属、化肥产品价格有所回升;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及大量停产企业复产,钢材价格先升后降,水泥价格持续下滑。

冶金行业。全国粗钢产量12744万吨,同比增长1.4%,增速同比减缓7.2个百分点;钢材产量14473万吨,增长2.8%,减缓9.4个百分点。焦炭产量7401万吨,下降5.9%,去年同期为增长13.6%。铁合金产量393万吨,下降7.1%,去年同期为增长14.6%。由于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钢坯进口大幅增长,钢材出口下降较多。钢坯进口91万吨,增长17.3倍。钢材出口514万吨,下降54.9%;进口323万吨,下降22.6%。铁矿砂进口13153万吨,增长19%。焦炭出口15万吨,下降94.8%。

钢材价格先升后降。受市场预期好转和销售企业补充库存影响,钢材价格从年初开始小幅回升,2月上旬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109.26,比去年12月最后一周回升5.96点。但由于有效需求没有明显恢复而生产增长较快,2月中旬开始钢材价格持续大幅回落。3月最后一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97.16,比2月上旬回落12.1点,低于去年最低水平4.33点。3月份,6.5mm高线、20mm中厚板平均价格分别为3368元/吨和3443元/吨,比去年最低的11月份下降6.9%和2.3%,同比下降33.5%和42.3%;1.0mm冷轧板卷4312元/吨,比去年最低的11月份上涨4%,同比下降34.3%。

有色金属行业。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38万吨,同比下降6%,去年同期为增长8.2%。电解铝产量266万吨,下降14.1%,去年同期为增长7.9%;铜产量增长8.7%,增速同比减缓6.4个百分点;铅产量增长23.9%,加快21.2个百分点;锌产量下降3.1%,去年同期为增长3.7%。氧化铝产量下降7.8%,去年同期为增长26.1%。

受国家收储政策、企业大量停产减产等影响,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有所回升。3月份,国内市场铜、电解铝、铅、锌现货平均价分别为32543元/吨、13261元/吨、12813元/吨和11735元/吨,比去年12月份回升21.3%、18.9%、22.5%和19.8%,同比下降51%、32.7%、40.9%和43.3%。

建材行业。今年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28049万吨,同比增长12.9%,增速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增速较低);平板玻璃产量13533万重箱,增长0.5%,减缓12.4个百分点。

水泥、平板玻璃价格低位波动。3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为290元/吨,比2月份回落2元/吨,降至2008年4月份水平,同比上涨2元/吨;平板玻璃出厂价59元/重量箱,比2月份回升1元/重量箱,同比回落10元/重量箱。3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1226万吨,同比上升19.1%;平板玻璃库存2084万重量箱,下降14.6%。

化工行业。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幅同比回落10.3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烧碱产量411万吨,下降11.2%。纯碱产量418万吨,下降11.1%。化肥产量1503万吨,增长10.6%;其中,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分别增长9.4%、14.7%和11.9%。农药产量51.7万吨,增长12.1%。橡胶轮胎外胎产量12671万条,下降5.3%。电石产量292万吨,下降15.9%。

产业状况 篇11

目前,中国已经开播的高清频道共有4个:上海文广“新视觉”频道、中央电视台“高清影视”频道、CHC高清电影频道和深圳电视台高清频道,前3个已正式商业播出。

中国观众要收看到高清节目需先满足四个基本条件:高清电视节目内容、高清节目传输系统、高清电视机和高清机顶盒。

从高清频道现有的发展状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短缺。“新视觉”和“高清影视”的节目类型主要为以下四种:电影、电视剧、体育和纪录片。据笔者统计,18小时/日的“高清影视”和16小时/日的“新视觉”频道重播现象都比较严重,根据“高清影视”一周节目表(2006年8月14日~20日),日更新节目量为8小时,其中6小时为电视剧。在“新视觉”的一周节目中,日更新为7个小时,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节目量基本平衡。

在日本,高清节目约占公共电视台NHK所有节目数量的80%,目前,NHK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的节目90%以上是高清节目;东京商业广播机构的节目50%是高清节目,新闻成为高清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有5个全国性高清频道,分别是:KBS TV1、KBS TV2、EBSTV、SBS TV、MBC TV,主要内容为体育节目。

美国是高清电视发展最快的围家,截止到2005年底,CBS HDTV的播出时间为27小时/周,NBA为21.5小时/周,ABC为16小时/周,NBC为15小时/周。目前,美国在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节目,约有70%是高清电视节目,而且在主要的体育赛事中,50%以上的节目为高清节目。

从节目类型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

以体育为例,美国橄榄球、棒球、冰球、NBA、纳斯卡赛车等体育赛事常年高清直播,形成了强大的内容供应和自生产能力;而我国高清体育节目的阶段性很强,如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NBA五场季后赛之外就鲜有高清体育节目了。

在电视剧方面,CBS、FOX、HBO等一直就具有强大的制作能力,进入高清时代后,又制作了大量高清电视剧,中国要购买1小时高清节目的版权费(按播出次数计算)约为3000~4000美元,而每个高清频道1年的更新播出量至少2000小时,成本至少为600万美元。

目前3个正式播出的高清频道均隶属于国内大型节目供应商,大部分节目为自产自销,部分国外节目来源于节目置换等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目前的高清节目年生产能力为1600小时左右,近几年国内高清节目总数累积为6000多小时,全球高清电视发展中的内容资源短缺问题同样存在于中国。与此同时,终端显示器市场则相对很活跃。全球高清电视机销量在2006年预计达到4000万台,中国大陆近500万台。(见图1)。

由上述数据可见,目前国内高清节目的生产能力还远不能有效支撑频道的运营要求、跟上高清电视机的市场发展,还需大量引进国外节目。整个高清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呈现“前端玲后端热”的现象。同时,高清电视剧和电影还受到标清节目的挑战,对观众来说,上百个标清频道已令人眼花缭乱,高清频道若无令人震撼的内容、合理的产业运营模式和战略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堪忧。家庭用户市场需求

“高清晰度电视发展战略和产业链的研究”课题组于2006年第一季度,针对18~55岁上海常住人口、高清电视潜在用户人群设计实施了随机定点调研活动(有效样本n=582)和高清潜在收视群现场观摩抽样调查(有效样本n=107)。

取得如下结论。

1.观众对高清电视的期待程度:将近七成的被调查者对收看高清电视非常期待(见图2)。

2.原因分析:“一般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原因除了时间外,不少人担心节目内容不精彩、高清电视价格高(见图3)。

3.观众对高清电视节目类型的期待程度:最希望通过高清频道收看的节目为电影、体育赛事。高学历人群对纪录片比较偏好,有半数表示希望通过高清频道收看纪录片(见图4、图5)。

4.观众对高清电视流行趋势预测:99%接受调查的观众认为高清电视会流行;52%接受调查的观众认为在1~2年后开始流行,30%的观众认为在3~4年后流行(见图6)。

5.目标收视人群调研分析:收入在6000~10000元的人群以及时尚人群购买高清的倾向最大,61.6%有房产的人群预计在两年以内可能会购买高清电视。只有33.3%的人预计在两年以内可能会购买高清电视,只是拥有房产人群的一半,这说明中等收入以上人群将是高清电视消费主力(见图7)

6.高清频道月租费价格测试(PSM)1月收入3000—10000元):个人的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对高清频道价格的接受程度;运营商可针对目标消费群确定高清频道价格,而目标消费群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支付能力、追求高品质服务或时尚特色服务的人群(见图8、图9)。

7.高清电视机购买规格期望:69%的观众考虑购买50尺寸及以上寸的高清电视机;55%的观众考虑购买50寸的高清电视机(见图10)。

8.高清电视与标清电视的视觉效果比较:91%的调查对象认为两台电视的“视觉效果差别非常明显”,没看出两台电视差别的观众为零(见图11)。

存在哪些问题

课题组的国内高清产业链各单位对产业发展的态度进行调查评估。

其中,对中同高清产业发展态度积极的有政府机构(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投资公司、内容供应商(中央电视台、部分私营制作公司)、内容集成/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各地有线网络公司)、系统供应商(终端、专业设备商);态度一般甚至消极的有内容供应商(省级电视台、部分私营制作公司)、频道播出平台。

在广电总局看来,高清产业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高速发展,形成无可限量的增值服务市场;并且我国是继美、日、欧盟之后,第四个掌握“高清”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国内研究水平和国际差距并不太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有日益增长的高端的视听需求;中同加入WTO后的危机意识,国际市场意识的建立。

在信息产业部看来,数字高清是加快发展我国民族电子工业的一个契机,产业本身将会增加数倍规模,并促使国内产业界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解决每年向国际厂商缴纳高额专利费用的问题。

在投资公司看来,高清是一个新兴产业、世界各国均掀起高清潮,投资回报比可能会更大;但是,部分节日投资人追逐眼前利益,忽视节目质量。

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对高清的态度呈现高度反差。央视因为

有2008年奥运会高清转播任务在身,必须大力推进高清;同时,还可借助高清频道巩固其同内第一的品牌地位,因此央视的态度很积极。但省级电视台表示出消极态度,资金和观念是两大制约因素,他们普遍希望政府进行财政支持,如果完全由电视台自筹资金购置高清设备则比较困难;另外,目前拍摄的高清节目在国内找不到市场,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台内节目考虑高标清兼容制作;省级电视台普遍感到困惑的是,开播高清频道,电视台到底能获得什么效益?

私营节目制作公司对发展高清持“积极”和“一般”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电视媒体的“蛋糕”越切越小,高清是大方向;但是希望在解决标准问题时要将播出标准先于制作和没备标准推出。制作公司还担心,播出平台的建设是否跟得上?部分节目投资方因为太过追求短期的投资利润回报,把制作成本压了再压,必然导致忽视制作质量。

内容集成/运营商虽然态度积极,但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求:首先政府的出发点要明确;其次中同缺乏一个有很好机制的节目市场;第三希望政府用市场手段去引导高清的播出;第四,有线运营市场结构复杂,版权市场管理困难,希望加强内容保护。通过高清重振电视业的高端业务,是这类群体的普遍呼声。

各地有线网络运营商对发展高清很积极,因为他们认为高清付费电视作为新的电视业务可能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受限于频率资源不足,需要在实施整体转换同时对现有网络平台进行信道资源优化。

频道播出平台则态度消极,认为高清投入大,看不到利益,希望加强政府主导。

终端设备商认为,数字电视的CA平台混乱、影响互联互通,对终端设备的销售产生不利;另外,开路节目和收费节目要有平衡点,以保证电视用户的庞大基数;终端设备商普遍认为,政府决策速度越快,高清发展的就越快,但政府决策不等于替代市场。

专业设备商认为,销售预期低于开发预期、不温不火,只有设备厂商不能推动整个市场。

由上述观点可知,政府部门对高清产业的发展持肯定态度,并予以政策上的支持。纵观整个高清电视产业链,投资方、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相当积极,尤其是终端厂商已具备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和销售的能力;关键的内容提供商和部分网络运营商发展高清的意愿强烈,但尚缺乏市场行动,主要是在高清业务的推进中碰到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不能很快建立合理的运营模式。

中国高清产业可借鉴的模式

一个良性的高清产业链应该分工明确又紧密合作,每个角色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每个环节都能产生收益。

首先,用户是否喜欢、并为高清业务买单,是高清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用户数量、AHPU值将直接影响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收益状况。

第二,用户真正长期消费的是高清节目本身,因此“内容为王”的硬道理在高清产业中同样适用。

第三,网络运营商作为运营主体,其运营能力、与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合作及管理能力将是成功的关键。网络运营商的任务是凝聚高清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四,服务提供商作为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主体,将配合网络运营商制定相应的业务发展策略,通过不同业务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要,但各种业务的核心还是高清节目。

第五,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是最主动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产业链中首先获利者。同时,系统设备商也应该不断扩大生产、降低产品价格,为市场提供稳定可靠、价格合理的高清产品。

具体的模式包括:

(1)端到端运营模式

高清电视与标清电视的区别主要在于节目制作及接收终端,传输环节差别不大。高清电视的节目制作、集成门槛较高,而且对机顶盒、电视机也有很高要求,有的运营机构就通过上述特点来拉长对产业链的占有,如央视高清频道,从频道制作、集成到接收终端、推广营销服务企部承担下来。

但这种模式将其职责扩大到整条产业链,进行端到端的运营,打破了数字电视、付费电视刚川建立起来的产业规则,容易形成垄断,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资金和管理压力,因此,未必适合长远发展。

(2)网络运营商与节目集成商/供应商的合作模式

有线数字电视及付费电视的运营主体、产业链已基本确定,高清电视作为数字电视业务之一,也可以遵循现有的运营模式。即:有线运营商作为高清电视的运营主体,直接面向用户服务;广播电视机构成为高清频道的主要开办主体,高清频道/节目需经集成运营平台才能传输到数字电视运营商,面向用户进行销售。

有线网络运营商作为高清电视的“代销商”,有权决定适合于本地的节目打包方式、价格等营销策略。

(3)节目供应商/集成商与设备供应商的合作模式

高清业务与高清终端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推动,频道开办/集成机构与终端厂商有许多相同的诉求,因此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像央视高清与松下、日立、海信,上海文广与德州仪器之间的合作就是例证。但笔者认为,这类合作须注意两点:一是对广大最终用户是否有利;二是对高清产业链的构建是否有利。

(4)网络运营商与设备供应商的合作模式

在数字电视方面,运营商向设备供应商购买数字电视前端设备及机顶盒,同时没备供应商密切配合运营商的前端系统搭建以及机顶盒的售后服务。高清电视业务也同样应该遵循标清的产业规则、合作模式。所不同的是,整体转换配送给用户的几乎全部为标清机顶盒,预计下一步高清机顶盒将改为销售。

(5)网络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模式

网络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往往是一体的。网络运营商不仅承担数字高清节目的传输任务,同时还要负责终端设备的销售以及提供其他服务。

(6)节目供应商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模式

付费高清频道需通过节日集成平台与各地服务平台连接。而下一步的公共高清频道,预计极有可能采用各省卫视频道的落地方式,缴纳一定的“落地费”。

当然,有的节目供应商不仅制作高清节目,同时将提供其他信息服务,并参与到面向用户的运营中来,与服务提供商合作或者干脆成为“虚拟运营商”。

(7)集网络运营商、节目提供商、节目集成商与服务提供商四位一体的模式

产业状况 篇12

21世纪是生态农业的世纪,而物理农业是实现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在众多的物理技术手段中,光学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光的世纪”已悄然而至。尤其是电光源的应用无处不在,农业科研、生产活动与光密切相关[1]。节能、高效光源研发是实现人工光设施植物生产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迄今,在农业照明领域使用的人工光源大多存在光效低、能耗大等缺点。另外,这些光源的光谱相对固定,对植物无效波长较多、产生的热量大,无法近距离照射植物。因此,开发高光效节能光源是农业领域人工光植物栽培的重要课题。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研制成功,使得低能耗LED光源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成为现实。LED是由Ⅲ~Ⅳ族化合物,如砷化镓(Ga As)、磷化镓(Ga P)、磷砷化镓(Ga As P)等半导体材料制成。与其他传统光源相比,LED光源不仅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耗能低等优势,而且光谱(红/蓝光比例或红/远红光比例等)易于组合与调控。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革新,LED应用的性价比快速提升,为这一新型光源的普及与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

LED应用于农业领域,能够给社会和人类带来真实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不同于亮化照明只带来的视觉感受,两者具有不同的区别和意义。采用高效、绿色环保的LED光源、适宜的光照策略和智能光控方法,能够解决不适合光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制约,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达到增产、高效、优质、抗病、无公害的目的,这对于增强农业产出能力、改善民生、保障农产品安全、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能够为半导体照明产业开拓广阔、持久和更为巨大的消费市场,促进我国LED产业的可持续发展。LED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发展势头迅猛,被认为是21世纪现代农业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人工光源。

1 LED植物照明技术分析及技术优势

1.1 LED植物照明关键技术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植物照明的研究越来越多。由于植物生长对光环境有特定要求,因此需要严格把控光学参数,使其符合相应植物的生长需求,以此选择出合适的光源、确定光源的数量及排布,根据植物对光的合理需求为光源研制应用提供适宜的方案。

LED植物照明技术发展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光谱分布

大量的研究表明红光和蓝光是植物生长最重要的两种光谱。植物一般依靠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照射光,其吸收波段一般处于蓝光和红光区域,如图1所示。吸收光在植物体内经光合作用转换为有机能量,用以生长繁殖。因此,对于植物照明产品,首先应考量其吸收波段的辐照度,一般为400~500nm蓝光和600~700nm红光波段的辐照度,以及需要确定所选组合植物照明的光谱组成、范围、峰值波长和色温等[2]。

(2)光照度

植物接受光照度不同,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光照度影响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度增大,光合速率将不断上升,直至光饱和点。同时,光照度影响作物的形态结构、花芽分化和果实产量。光照度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其影响程度因作物的种类和特性而不同,因植物对光照度需求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及中生植物,这些植物都需要合适的光照度才能良好生长。

(3)光均匀度

由于LED发光具有较强的方向性,且可能存在空间光色分布不均匀性,因此,在大面积种植场合,还应考察植物受照面上辐射照度均匀性,以获得高质量的均匀照明环境。

(4)昼长(光周期)

光照度和特定的光谱波长显著地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光周期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植物的花芽分化、成花诱导和花性分化、植物的休眠,还影响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理分化。不同植物对光谱的需求不同,不同生长阶段对光谱的需求也不同,设施农业中的人工补光必须遵循植物的光生理特性,才能达到最佳的补光效果。因此,不仅需要准确测量LED光源的光谱组成,还要能够知悉照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2 LED植物照明技术优势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都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目前已知的环境因素,比如相对的潮湿、温度、光强度和光质量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影响。而在这些因素中,光谱分布则直接影响植物干的生长,侧分枝,叶扩展和色素的沉积等主要的生长指标。近几年来,LED植物照明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主要源于以下几点优势:

(1)具有光波长与植物要求吻合的优势

LED植物生长灯具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未来植物照明领域的主流产品。LED的光谱域宽在(±20)nm左右,波长正好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形态建成的光谱范围吻合。植物光合作用在可见光光谱380~760 nm范围内,所吸收的光能约占生理辐射光能的60%~65%,其中主要为波长610~720 nm的红、橙光和波长为400~510nm的蓝、紫光。LED能够发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单色光光谱,光能有效利用率可达80%~90%,并能对不同光谱和发光强度实现单独控制。表1列出了不同类型光源的灯具在各类植物照明场合的适用情况。

注:○适用×不适用

(2)具有宽幅可调性

目前植物工厂使用的光源大部分都是复合光谱,其光谱比等一些光环境因素难以调节,无法满足不同植物的需求。LED作为单色光光源,可以有效调节红蓝光谱比、远红外光谱比等一系列的光环境因素。同时LED本身的光照强度也具有很多调节方式,如直流电源调光、脉宽调制(PWM)调光、分段式开关调光等。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可以自由调节光环境因素,形成最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光环境。

(3)提高空间利用率

对于植物工厂而言,空间利用率的大小也是决定其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选择单色大功率LED,可以有效控制光谱中红外和远红外光谱分布,从而可以实现对植物进行近距离照射而不会发生灼伤植物的现象。同时由于LED光源体积小,可以自由设计照明系统的形状,大幅度提高光源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适用于多层多段紧凑式的栽培模式,在如今耕地面积不断减小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国内外LED植物照明产业发展状况

2.1 全球LED植物照明发展概况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LED光源在植物照明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就红蓝光及其组合光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充分证明了红蓝光作为光源栽培植物的可行性。到目前为止,LED已成功用于植物的栽培,并在植物补光、组培、植物工厂以及太空种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国际有关LED照明在植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植物生产的影响。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光质的LED照明对植物生长、光形态建成、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次生代谢及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而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究植物对不同光质反应的分子机理。

全球LED植物生长灯产值从2013年起已开始呈现高速成长态势,从不足1 000万美元规模增长至2014年的3 500万美元左右,2017年更有望达到3亿美元。LED作为植物照明光源可以广泛应用于设施栽培、组培培养、植物工厂等众多领域,具有促进植物生长、调节植物形态以及节能环保等多方面优势。其中,植物工厂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环境控制等多种高技术于一体,不仅产量高于陆地栽培多倍,而且还可以在戈壁、荒漠、海岛、水面甚至城市大楼里等非可耕地上进行生产,也被认为是未来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目前国际上各大知名照明产品制造商均已涉足LED植物照明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布局并各具发展优势。

2.2 国内LED植物照明产业状况分析

我国LED植物照明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在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渔业植保等方面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CSA Research的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仅植物照明产品产值为1.9亿元,预计到2018年达到5亿元。目前我国从事植物半导体照明的企业数约为150家,2014年LED植物照明产品出口额为1 100万美元,,相对于3 000多亿元的LED半导体照明产业仍是非常小的份额。据估算,未来我国从事农业半导体照明的企业数在250~400家,产值在10亿元以上。国内进军LED植物照明领域的厂商以具有一定研发实力的成长型企业为主。从目前进入LED植物照明领域企业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我国LED应用企业数量众多,但LED植物照明是一个新兴领域,2005年以后我国相关机构才开始进行该领域研究,因此进入LED植物照明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并不多,还没有一家企业在此领域具备明显的优势。从区域分布上来看,我国涉及植物照明产品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地区和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区。其次,多数企业对该领域的发展还处在观察和洽谈阶段,并没有在植物生长核心技术和下游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产品的发展规划不太明确。再者,LED植物照明在多数相关企业中并没有作为企业的支柱产品,而只是结合示范工厂联合推广、小规模的试制LED植物照明灯具产品。

总体来说,由于市场发展阶段的原因,企业间的竞争并不是十分激烈,具有技术优势(包括植物栽培技术和LED核心技术)的企业,在竞争中将居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但随着未来LED成本的降低和LED照明栽培技术的成熟,行业内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3 结语

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我国的长期方针政策,也是应对人口增长、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光照是设施农业动植物生长发育和优质高产的关键环境要素,随着LED光源的发明和推广应用,使得设施农业得以彻底全面地调控光环境(光强、光质和光周期),

LED光源的特性优势和已有研究基础均表明,LED可以广泛应用于植物栽培、温室补光、植物组培、植物工厂,是植物照明光源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我国LED植物照明起步较晚,仍处于研发合作或示范推广阶段,整个市场竞争格局并不明显,成规模有绝对市场优势的企业寥寥无几,市场空白有待填补。

国内LED植物照明产业经过这些年的推动,尽管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同质化严重,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间缺乏配套与协作,研发力量待整合。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科普知识未普及,传统观念未转变等。

为解决当前LED植物照明产业存在的问题,应立足于未来LED植物照明市场发展需要,理清技术、产品、市场、应用与标准之间的关系,达到有时间性和阶段性地实施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和标准规划,加快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和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和对策:(1)重点培育龙头品牌企业。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培育有较好研究基础和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企业应抓住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加大人才投入,建立固定的研发团队,加快自主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2)加大对行业内共性技术问题的研究力度。充分实现政府政策指引、科研机构规划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与实践、高校理论研究与支撑的有机融合,联合国内外致力于LED植物照明技术创新、应用、标准化、检测和研究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各大院校,积极整合、协调LED植物照明产业及社会资源,努力推动技术创新,组织重大技术联合攻关。(3)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建议国家持续关注并加大力度扶持LED植物照明产业发展,制定LED植物照明专项扶持政策,设立专项产业扶持基金,并联合民间资本力量共同研究和推广LED植物照明技术。(4)加快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共同研究和研发形成的技术沉淀与积累,在条件成熟时,在试点企业中开展数据验证等工作,使得标准的制定更加科学、高效,适时上升为地方、行业、国家甚至国际标准。积极借鉴国外LED照明产品技术标准制定,与国际接轨,尽快打通走向国际市场通道。(5)加强相关科技舆论推广宣传。建议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配合政府通过多种渠道途径加强相关科技舆论推广宣传,例如: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大科普知识宣传、通过召开会议讲座、安全示范引导国人观念改变等。

参考文献

[1]杨其长.LED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科技财富,2014(1):52-57.

[2]孙庆丽,陈志,徐刚,陈敏,陈剑平.不同光质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3):321-325.

[3]柯学,徐军,李向阳,等.不同光质对烟草叶片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4,47(5):512-520.

[4]郑云峰,李建建.我国LED照明产业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SCP范式的分析[J].发展研究,2013(09):67-73.

上一篇:高职教育学分制改革下一篇:淬火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