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宽度(精选9篇)
专利技术宽度 篇1
上海市沿江隧道采用双管6车道高速公路80公里/小时设计速度技术标准, 采用盾构工艺。隧道采用国内最大直径盾构机施工, 外径15米。由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对右侧最小侧向宽度要求由0.5米调整为0.75米, 考虑到现有盾构机的限制及经济条件, 提出将内侧车道宽度由3.75米减小至3.5米。
一、国内外规范总结
由于现有标准、规范的不足, 对于盾构法施工的高速公路隧道, 没有现行的行业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于一般路段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时, 车道宽度应为3.75米, 8车道时内侧车道可采用3.5米, 但是没有针对隧道路段车道宽度的规定。《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以及针对上海城市道路隧道的规范规定, 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时, 车道宽度采用3.75米, 3车道隧道增加车道的宽度不得小于3.5米。
国外一些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建设经验, 在各自的建设规范上对隧道车道宽度都做了相关规定。国外设计对于国内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结了世界上主要几个代表性国家的指南和标准中规定的隧道横断面的宽度组成和尺寸参数, 如表1。
从表1各国对于车道宽度规定的汇总结果可以看出, 3.5米的车道宽度在欧洲和日本得到认同, 而3.6米的车道宽度在丹麦、美国得到广泛认同, 只有德国和瑞典规定采用3.75米的车道宽度。德国和瑞典规定采用3.75米车道宽度所对应的设计车速都较高。其中, 德国采用3.75米行车道宽度的条件是设计速度为110公里/小时, 瑞典采用3.75米行车道宽度的条件是设计速度达110公里/小时和90公里/小时两档。车道宽度的设置与设计车速有密切关联, 设计车速越大, 对于车道宽度的要求越为严格。从表1各国对于车道宽度规定的汇总结果可以看出, 在国外对于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的公路隧道, 3.5米的车道宽度设计被大多数国家所认可。
二、驾驶模拟实验
同济大学驾驶模拟器拥有8自由度的运动系统, 横向纵向的活动范围为5米×20米 (图1) 。驾驶舱内有一辆内饰齐全的Renault Megane III, 去除发动机, 加载了力反馈系统。投影系统的水平视角为250°, 有5个投影仪内置于驾驶舱;每个投影仪的分辨率为1 400×1 050秒, 刷新率为60帧/秒, 投影效果逼真。由3块LCD屏幕组成后视镜。驾驶模拟器控制软件为法国OKTAL公司开发的商业软件SCANe RTM。
驾驶模拟隧道建模是指依据道路所在位置的地形数据和道路的详细设计数据, 建设一个与现实接近的虚拟的道路环境, 并且使参与者通过对驾驶模拟器的操作, 能够如在现实世界一样体验这个虚拟的环境。隧道虚拟现实模型开发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共设置两种道路场景, 而两种场景对应两种设计方案。两方案除车道宽度设计有所差异外, 其他设计要素保持一致, 两方案模型如图3。其中方案一中车道宽度为3.75米×3, 方案二中车道宽度为3.75米×2+3.5米。为保证实验的连续性, 将两个对比方案设计在一个道路场景中, 中间设置接近1 000米的开放路段作为两方案过渡段。驾驶员在模拟环境中驾驶真实车辆进行实验, 记录并分析车辆驾驶数据, 研究车道宽度对运行安全的影响。
共有8个驾驶员参与实验, 驾驶员在性别、年龄、驾龄、驾驶经历方面都有不同分布。为充分研究每个驾驶员在不知晓两隧道的差异下完成两个方案路段的驾驶, 让驾驶员在驾驶中保持平时驾驶习惯, 实验限速为80公里/小时。为了减小操作的不熟练对驾驶数据的影响, 实验分为实验前准备、试驾以及正式实验三部分。实验前准备主要是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以及驾驶员注意事项的告知。试驾部分主要是在另一个场景中进行特定驾驶行为的培训, 目的是使驾驶员能尽快熟悉驾驶模拟器操作, 避免对实验平台的不熟悉导致的实验数据缺陷。正式实验即为在模拟场景上进行实验, 并记录驾驶员驾驶数据。
三、基于实验数据的运行影响分析
运行影响分析主要包括驾驶员平均车速分布、平均轨迹偏移分布的差异分析。研究范围包括隧道路段以及隧道出入口影响路段, 包括隧道入口前300米至隧道出口后300米范围。为了统一所有驾驶员的记录间隔, 将以时间间隔记录的原始数据转换为以道路断面间隔记录, 并以5米为一个间隔。
两方案平均车速基本一致, 速度分布差异基本保持在5公里/小时以内。这是由于车道宽度的减小没有给驾驶员的速度选择造成影响, 也没有对速度的离散性造成影响, 减小内侧车道的车道宽度, 驾驶员依然能保持接近限速的车速驾车。
两方案下, 整个隧道路段车速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不变, 在隧道内部线形变化位置行驶车速有轻微波动, 波动幅度均控制在10公里/小时之内。这说明车道宽度的轻微调整对于隧道路段车速调整趋势影响甚微, 两种车道宽度设计方案下, 驾驶员驾驶习惯保持一致, 如图4。
两种方案下各路段轨迹偏移的平均值基本保持一致, 且两方案下轨迹偏移绝对值均基本保持在0.5米以内。这说明车道宽度的变化没有导致轨迹偏移绝对值的增加, 即车道宽度对于驾驶员驾驶习惯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如图5。
四、总结
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运行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内侧车道由3.75米减小至3.5米, 不会造成运行车速以及运行轨迹产生显著的变化。对于限速为80公里/小时的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隧道, 内侧车道设计为3.5米, 可以在保障运行安全性的同时, 节约用地、方便施工、节约成本, 在实际中可以应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用地资源日益紧张, 在交通规划中应该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 合理经济地进行用地规划。◆
专利技术宽度 篇2
高三 一班孙于林
有宽度的生命到底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我不停的诘问自己。
历史的潮流汹涌澎湃,多少被英雄浪花淘尽,留给我们的是先驱者的巍峨的背影。
秦皇汉武告诉我,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生命是有宽度的;孔孟老庄告诉我,著书立说传播思想的生命是有宽度的;屈子太白告诉我,吟诗作对酌酒自宽的生命是有宽度的。的确,秦皇汉武的功绩让他们的生命在历史中留下了浓重色彩。孔孟老庄的思想让他们的生命永不凋零。屈子太白的文章更是让后人铭记。在我看来,有宽度的生命就是献身自己理想的生命过程。
为什么要去追求生命的宽度呢?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生苦短,纵是八十而寿又何尝不是一瞬。生命的宽度与长度不是成正比的。王勃短短的生命轨迹却留下了流传千古的文章。短命的李贺却获得了“诗鬼”的赞誉。天才莫扎特更实在有限的年华创造出震惊世人的音乐。他们的生命固然短暂,但这些闪现的生命竟无视了历史的变迁,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还有那位一生醉心于国学的大师季羡林,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也不忘自己的研究。钱学森更是在退休之后仍关注着国家的航天事业,为国家献计献策。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首都群众自发为季老、钱老送行时,他们生命的宽度也就正如司马迁所言“重于泰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也就在于此,在有限的生命里无限拓宽生命的宽度,直至让这生命一瞬成为永恒。
既然如此,该如何拓宽生命的宽度呢?
我们虽然无法都成为伟人,但只要我们有理想并为之献身,凡人也照样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沈浩,为了实现自己发展小岗村的理想,他将生命的最后六个春秋献给小岗村,希望的种子撒播在小岗村的田野,沈浩倒下了,但他在村民心中永远是一座丰碑。苏珊,一位中年妇女,为了歌唱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练歌,终于一曲《我曾有梦》让她红遍全球。沈浩的生命在为理想献身中拓宽了生命的宽度。苏珊的生命也在为理想的坚持中得到了拓宽。俞敏洪说过:“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一定能把很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生命的宽度在献身理想的过程中被拓宽。
专利技术宽度 篇3
1采用“滑动门”技术制作圆角框菜单
1.1准备背景图片
准备两个颜色深浅不一的背景图片,浅色图片是菜单常态下的背景,深色图片是鼠标经过时的背景。背景图像要做得宽一些,才能适应较宽的菜单项。
1.2编写HTML代码
接着编写HTML代码,为了实现适应宽度变化的圆角框菜单,在每个菜单项的超链接文字外加上一对<span>标记,这是“滑动门”的关键之处。
HTML代码如下:
1.3“滑动门”技术工作原理
在每个菜单项中,为a元素与span元素都同时设置一个背景图像,一个从左边开始显示背景,一个从右边开始显示背景, 二者中间部分重叠,两端点不重合,就可以分别显示出两端的圆角了。“滑动门”方法示意图如下所示:
1.4 CSS实现
按照上节的思路编写CSS实现,代码如下:
1.5鼠标经过菜单项的CSS设置
CSS设置到这里菜单的通常状态已经完成,接下来设置鼠标经过菜单项的样式,效果如图2所示。鼠标经过菜单项将使用深色背景图片,同时改变文字颜色。CSS代码如下:
2结束语
宽度与深度作文 篇4
学问亦是如此“在这渊博的知识汪洋之中,我就像一个渺小的渔夫,在它的表面上渴望着能打捞到一条鱼。”知识的宽度,如海洋、如天空,如宇宙般包容的万物,没有了知识,又该何去何从呢?知识的渊深,如峡谷、如海沟,如黑洞般能够吸纳万物。因此,做学问应该做到先宽后深。
先悠游于大海之中,必须广泛的搜索,寻找一块专属于自己的海域,学海之宽必定能容下每一个人。确立目标之后,撒下鱼网,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随着渔网的下沉,能捕捞到的鱼也就越多、越肥美。这便是学习的宽与深,先于众多的学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然后深深的扎下基础。
专利技术宽度 篇5
最近十年, 中国的钢铁制造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世界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我们更应该看到, 我国的轧钢技术与其它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所以, 国内的大型钢铁制造企业不约而同地引进国外的先进轧钢技术和精确的生产设备, 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就这样, 我国慢慢地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迈进。正因如此, 现代的带钢热连轧机越来越趋于自动化、精确化和高速化的方向飞速发展, 久而久之, 企业对带钢热连轧机使用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
热轧带钢的生产过程中, 板坯受到挤压会在各方向上发生一定的延伸和变形。这种变形影响了热轧板卷最终产品的精确度和成功率, 为了使产品更加精确和成功, 就需要在板坯生产过程中, 对板坯初期成型进行有效的宽度控制, 这就用到了sp定宽压力机, 电动立辊和RAWC三套控制系统。这里重点介绍RAWC的设计技术。
1 系统的配置以及工作原理
1.1 RAWC的硬件构成如下
(1) 一级计算机:用于接收二级计算机所计算出的设定值。 (2) 液压控制器:用于设定伺服阀的各个系数并进行高速扫描 (2ms) 。 (3) 伺服阀控制器:4个, 控制伺服阀。 (4) 伺服阀反馈放大器:4个, 反馈伺服阀电流及状态。 (5) 伺服阀:4个。 (6) 磁尺控制器:2个, 此控制器会将磁尺反馈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反馈给液压控制器。 (7) 磁尺预放大器:4个, 放大器是用来放大磁尺的反馈信号。 (8) 磁尺:4对, 反馈液压缸的实际行程。 (9) 压头:1对, 检测立辊轧制力。 (10) 电磁阀:用于快开卸荷。 (11) 一个切断阀:用于切断油路。 (12) 宽度仪:用于测量带钢的实际宽度。 (13) 高温计:用于测量带钢温度, 并对数学模型进行自学习。
1.2 RAWC自动宽度控制技术
1.2.1 头尾短行程控制 (SS-AWC)
在板坯未到达立辊探测器, 液压的伺服机构将开口度加大以便板坯咬入后按事前统计好的曲线, 缩小开口度, 并随着尾部的到来扩大开口度。
1.2.2 轧制力宽度控制 (RF-AWC)
在板坯咬入立辊后对其进行延迟以便获得准确的头部信息, 启动RFAWC, 实现对板坯宽度实时的反馈控制。
1.2.3 前馈宽度控制 (FF-AWC)
是对反馈控制效果较差工序的一种补偿, 在立辊前设置测宽仪以便实现FFAWC。
1.2.4 动态设定 (DSU)
在四辊轧机最后减一道次时通过宽度检测仪检测出带钢纵向上的板宽波动和误差, 并将其传送到基础计算机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SCC2计算机辊缝值重新设置立辊的电动辊缝, 之后液压APC也会按照新的设定进行相应的重新动作, 从而使带钢除了头尾部分, 其余部分的全长按照需要的特定的同一宽度进行轧制。在宽度控制过程中, 整个系统各项参数的确定要对由于立辊压缩所造成的“狗骨头”进行充分和全面的考虑;接着, 在下面进行的水平辊轧制时, 还会产生“再展宽”现象, 也就是说水平辊的宽度将会比一般宽度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要大, 这就需要在制造过程中对现场的大批数据进行收集并加以全面的统计, 以便求得“再展宽”之后的实用公式。
1.3 RAWC系统的运作过程
主要由过程计算机、基础自动化机和仪表测量系统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各不相同, 主要内容如下: (1) 过程计算机系统。此系统主要的工作是提供立辊辊缝的数学模型, 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初步的计算。之后轧机各道次辊缝将被给定。 (2) 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此系统将接受和学习过程计算机系统所计算出的道次给定, 与此同时设定设备的详细运行参数, 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还有就是对电动和液压设备的实时计算。 (3) 仪表测量系统。此系统主要的工作是对板坯的温度和宽度进行实时监测, 将板带边部信息交由上级计算机处理, 并对轧制模型和系统参数进行时刻的动态修正, 与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共同完成对辊缝的动态修整。
2 板宽变动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2.1 头尾端失宽
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立辊轧机压下量的不断增强, 在几十米长的带钢上, 头部部分和尾部部分可能会产生五至几十毫米的失宽,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头部部分、尾部部分和稳定轧制部分的金属在压下时各自的流动方向不同而导致的。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 为了尽最大可能的消除这种偏差, 所以在AWC系统中采用了“短行程控制 (SSC) ”。
2.2 头部缩颈现象
这种偏差的出现是由于活套的起套过程中所带来的冲击而对带钢所造成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一偏差, 在生产过程中, 将“软接触”技术全面应用到了活套控制中。
2.3 水印现象
由于在板坯长度方向上的炉轨黑印处的温度相对较低, 一致造成生产过程中出现所谓的“水印”, 这样的“水印”将在接下来的轧制过程中对带钢的宽度产生陡变的影响。这一偏差就需要用到AWC系统中的前馈控制 (FF-AWC) 来进行消除和克服。
2.4 参数波动
在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制作工艺条件下, 由于对产品的参数控制, 产生波动, 这种波动将造成带钢全长方向上的宽度不均匀, 而这种变化所造成的偏差较为缓慢, 所以, 可采用AWC系统中的轧制力反馈控制来进行相应的克服。
3 结束语
本文就带钢轧制过程中带钢宽度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讨论, 提出了带钢轧制过程中带钢宽度控制的一系列问题, 并结合研究和实践给出了相对应的宽度控制实现的方法。
实践表明:板宽自动控制系统的成熟运用, 将提高板带宽度的精确性、准确度和均匀性, 从而大大降低带钢头尾的废料切割量, 降低带钢切边所带来的损耗,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生产效益,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板带控制系统结合了各专业各领域的多种技术, 这种系统的采用将使电气、液压、工艺和计算机专业更加紧密地配合, 发挥某个单一专业不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削弱了各专业间代沟对于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造成的不便与不利因素, 淡化了各个专业领域间的界限, 同时又使得控制系统能够应用的领域更加专业、更加广泛。板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勤.柳钢1450mm热轧板带粗轧机自动宽度控制分析[J].机电信息, 2013.
专利技术宽度 篇6
西川煤矿1采区为单翼采区, 沿采区东翼边界布置3条集中下山, 综放工作面布置在采区西翼 (图1) 。该采区主采4-2煤, 密度1.42 t/m3, 煤层厚2.8~8.1 m, 平均厚5.6 m, 其顶底板岩性见表1。该煤层节理发育, 属易自燃煤层, 发火期3~6个月。
该采区为单翼采区, 工作面接替紧张, 如果回采巷道采用双巷布置, 巷道维护时间长, 受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影响, 巷道维护困难, 返修工程量大。如果采用工作面跳采, 会形成孤岛工作面, 受两侧采空区的影响, 工作面压力大, 回采巷道维护困难。为了减少回采巷道的维护时间, 并避免形成孤岛工作面, 提出了1105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掘进1107综放工作面回风巷的方案。1107综放工作面回风巷采用矩形断面, 3.8 m×3.0 m (宽×高) 。采用掘进机沿煤层底板掘进, 留顶煤布置巷道。
2 煤柱宽度确定
合理的煤柱宽度是保证回采巷道稳定的关键因素, 煤柱宽度决定了巷道的布置位置, 影响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合理的煤柱宽度[1]取决于围岩的应力环境、巷道支护系统的要求、隔离采空区、防止漏风发火的要求等。
根据采区煤层地质条件, 采用FLAC5.0数值模拟软件对1105综放工作面回采后的侧向支承压力进行了模拟分析, 侧向支承压力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 随着距工作面距离的增加, 侧向支承应力形成了应力降低区 (0~5 m) 、应力升高区 (5~40 m) 及原岩应力区 (40 m以外) , 回采巷道宜布置在应力降低区或原岩应力区。由于该煤层为易自燃煤层, 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 煤柱尺寸小, 极易导致煤柱内裂隙与采空区沟通, 产生漏风进而导致煤层自燃灾害;而布置在原岩应力区时, 煤柱尺寸大, 不利于煤炭资源采出率。综合考虑支承应力分布, 在距工作面30~40 m时, 支承应力变化相对较小, 因此, 为了保证工作面安全、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 确定区段煤层宽度为30 m。
3 巷道围岩控制
迎回采的综放面掘进回采巷道, 巷道服务期间要经受4个变形阶段、2次采动影响[2,3,4], 巷道围岩塑性区大, 变形强烈。针对迎回采工作面煤巷特点, 提出采用高强度、高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控制迎回采巷道的围岩变形;在受到邻近综放面采动影响时, 采取临时辅助加强支护措施, 确保顶板锚固区与上部岩层紧密相接, 以消除离层, 实现巷道稳定。
3.1 锚杆预紧力
锚杆支护是一种主动支护方式, 在全煤巷道中, 对锚杆施工一定的预紧力可改变围岩的应力状态, 一定程度上提高围岩的径向约束能力和围岩的抗剪能力, 使之处于一个较好的应力状态, 提高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5,6,7]。根据煤层条件, 在锚杆布置和其他支护参数相同的条件下, 分别对锚杆施加不同的预紧力, 巷道变形与锚杆预紧力的关系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 随锚杆预紧力增加, 巷道表面位移逐渐减小, 预紧力在5~20 kN之间, 表面位移量下降较快;而大于20 kN时, 表面位移量变化较小, 表明预紧力达到一定值后, 靠增加预紧力对巷道变形的控制作用已不明显。
综合考虑锚杆支护施工水平和巷道围岩变形的特点, 确定锚杆预紧力在20~30 kN较为合理。
3.2 锚杆支护强度
迎采综放工作面掘进煤巷, 由于经受2次动压影响, 巷道煤岩破碎, 锚杆一般都工作在围岩的破碎区和塑性区中, 提高锚杆支护强度, 可以优化围岩浅部应力环境, 改善围岩的力学性质[8,9], 增加围岩的承载能力。但过高的支护强度必然增加支护成本和施工难度, 因此需确定一个合理的锚杆支护强度。由图4可知, 通过数值模拟, 随着支护强度的增加, 巷道表面位移量逐渐减小。支护强度从0增加到0.2 MPa时, 巷道表面移近量减幅最大;支护强度从0.2 MPa增加到0.4 MPa时, 巷道表面移近量减幅较小。考虑该巷道要经受2次采动支承压力的影响, 锚杆支护强度在0.2~0.3 MPa时围岩变形量较小, 且也较易实现。
3.3 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
预应力锚索是将其锚固范围内的岩层加固并施加一定预应力, 将顶板自身压力及支护应力传递到顶板深部稳定岩层内的主动支护手段[10], 除具有锚杆支护的作用外, 还突出表现在锚固深度大、施加预应力大, 可充分调动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 使更大范围内的岩体共同承载, 是一种有效、可靠的加固手段。
3.4 锚杆附件及组合构件要求
锚杆附件主要包括托板、螺母、垫片等;组合构件主要指钢带、钢筋梯子梁等将单体锚杆连接起来形成共同承载体的构件。在迎采动压巷道中, 锚杆附件必须满足强度、结构、性能等要求。在强度方面, 应避免因附件变形破坏而导致整根锚杆失效;结构方面应能够满足不同施工角度的需要, 具备一定的调心能力, 并避免偏心载荷的产生;性能方面应能够满足施加较大预紧力的需要、避免预紧力的损失。
3.5 采动影响范围内的加强支护
考虑到迎采掘巷时受到本巷掘进影响及邻近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动压作用, 巷道围岩变形强烈, 极易发生离层, 邻近综采面采过一段距离后, 围岩应力降低, 巷道维护相对较容易的特点, 决定采取临时辅助加强支护措施。即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加强巷道顶板支护, 以确保采动影响下顶板锚固区与上部岩层紧密相接, 消除顶板离层以确保巷道稳定, 防止垂直支撑压力对下部支护顶板造成破坏。
4 工程实践
4.1 支护参数
结合煤层地质条件, 并通过数值模拟, 确定了锚杆、锚索支护参数。
(1) 顶板支护。
①采用Ø20 mm×2 400 mm左旋无纵筋等强螺纹钢锚杆, 间排距850 mm×900 mm, 每排5根锚杆, 采用CK2350树脂药卷锚固, 顶板铺金属网, 梯子梁采用Ø14 mm的圆钢焊接, 使用100 mm×200 mm×12 mm钢托盘。②采用“二一二”布置锚索, 规格为Ø17.8 mm×8 000 mm, 采用树脂药卷锚固, 每根锚索使用树脂药卷CK2350、Z2350各2支, 锚固长度2 000 mm, 每根锚索采用1块300 mm×300 mm×16 mm的托盘, 1套索具。
(2) 两帮支护。
煤柱侧帮采用Ø20 mm×2 200 mm左旋无纵筋等强螺纹钢锚杆, 其间排距650 mm×900 mm, 每排5根, 并采用菱形金属网、梯子梁护帮;实体煤侧帮采用Ø20 mm×2 200 mm等强螺纹钢锚杆, 间排距为850 mm×900 mm, 塑料网护帮, 每排4根;采用2支CK2350树脂药卷加长锚固。1107工作面回风巷锚杆、锚索布置如图5所示。
4.2 加强支护段
研究表明, 在迎采前方20 m、迎采后方60 m为强采动影响范围区, 为了安全起见, 实践中在迎采前50 m、迎采后100 m的150 m巷道进行临时辅助加强支护。临时加强支护参数为: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 沿巷道轴向布置2排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 间距1 000 mm, 距巷帮500 mm, 铰接顶梁与巷道轴向方向一致, 工作阻力不低于200 kN, 初撑力不小于100 kN。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如图6所示。
4.3 矿压观测结果
在上区段工作面采动影响前设置测站, 其围岩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如图7和图8所示。
(1) 巷道刚掘出后, 巷道变形速率大, 稳定时间短。
巷道掘出10 d后, 围岩趋于稳定, 此时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110, 91 mm, 围岩变形较小。
(2) 当掘出70
d之后开始受到1105工作面回采的影响, 在70~90 d内, 1105工作面的回采对1107回风巷的影响剧烈, 影响持续时间达20 d, 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增加174 mm, 最大移近速率为17.0 mm/d, 两帮相对移近量增加了171 mm, 最大移近速率为11 mm/d, 围岩变形速率较大, 但随着回采支承应力影响的减弱, 围岩变形速率又降至较小值, 围岩相对保持稳定, 邻近综放面的回采对巷道维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结论
(1) 综合考虑邻近工作面和本工作面采动影响, 煤炭采出率及煤层自然发火等因素, 将巷道布置在侧向支承压力峰值区以外, 区段煤柱宽度为30 m。邻近工作面采运对巷道围岩变形影响较小, 该工作面回采期间, 煤柱仍存在一定宽度的弹性区, 封闭了煤柱漏风通道, 降低了采空区内自燃的危险程度。
(2) 迎回采的综放工作面掘巷, 巷道在服务期间经受4个变形阶段、2次采动影响, 巷道围岩塑性区大、变形强烈, 提出采用高强度、高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控制迎采巷道的围岩变形, 保持巷道稳定;针对强采动影响范围内顶压显现强烈的特征, 提出了强采动影响范围内以单体液压支柱为主的加强支护技术。
(3) 通过观测, 采用设计的煤柱宽度与围岩控制技术后, 围岩应力与变形趋于稳定的时间大幅缩短, 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采动影响范围内, 经过简单卧底后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这表明该支护方案可以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 改善了巷道维护效果, 提高了巷道安全可靠性, 解决了采掘接续紧张问题, 为同类巷道支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毛久海.综放沿空巷道围岩控制及其支护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 2008.
[2]钱鸣高, 刘听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张农, 李学华, 高明仕.迎采动工作面沿空掘巷预拉力支护及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12) :2100-2105.
[4]李文峰, 孙迎辉, 杨波, 等.迎回采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实践[J].煤炭工程, 2010 (2) :24-26.
[5]康红普, 姜铁明, 高富强.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的设计[J].煤炭学报, 2008 (7) :721-726.
[6]柏建彪.沿空掘巷围岩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7]柏建彪.综放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原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002.
[8]侯朝炯, 勾攀峰.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机理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19 (3) :342-345.
[9]柏建彪, 侯朝炯, 杜木民, 等.复合顶板极软煤层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 (1) :53-56.
请将人生的宽度拉长 篇7
选择了教师, 实际上选择了清贫;选择了体育教师, 就选择了忙碌。这一切, 都既成现实, 就无需埋怨, 更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中, 我们可以尽心尽力, 追求完美;闲暇时, 我们可以天南海北, 自己学会改变心态。虽然我们体育教师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 但可以试着将我们的人生宽度拉长, 让自己的生活“别样”精彩。
一、尊重亲人的交融
平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我们, 早上与太阳一同上班, 晚上与灯火一同归家, 很少有时间与老婆、孩子谈心;更没有精力去问候夫妻双方的父母及亲戚, 去尽自己的孝道。只有闲暇时, 特别是双休及寒暑假, 陪伴老人去街头散散步, 晒晒太阳, 让孝意铭记在心;陪妻子 (丈夫) 重新走走昔日恋爱的小径, 让爱情保鲜;陪孩子放放风筝, 游戏阅读, 感受家的温暖;与亲戚围坐一起, 互相关心身体、工作、生活, 吃一吃团圆饭, 让孩子感受血脉亲情。一家人其乐融融, 好不温馨!
二、珍惜友人的小聚
友人, 是人生的知己, 是生活的助力。闲暇时, 可邀上友人及孩子一同去户外走走。在小溪边, 在山顶上, 带上简易的餐具, 自制午餐或烧烤, 大人们交流工作上心得, 诉说生活中的酸甜;孩子们满山追逐, 尽情嬉戏;让友情随着炊烟萦萦缠绕, 芬芳迷人。也可邀上友人及孩子相互拜访, 七、八人小座, 饮上一杯清茶, 聆听醉人的音乐, 让心灵纯净;我也爱与友人小酌, 品杜康之美, 指点江山, 意气风发, 逞一时之英雄。
三、善待自己的爱好
更多时, 我会关注于自己的爱好。晚饭后, 或一人, 或两三人, 环城而行, 既锻炼了身体, 也给了自己观察小城的机会;动意十足时, 换上球衣, 去篮球场或羽毛球场与同仁们一竞高低, 演绎精彩, 体验拼搏的乐趣;夜意变浓时, 我会静坐书桌, 在书中品味人生, 汲取更多的营养, 记录自己的点点心得。暑假时, 我会陪伴家人游走天南海北, 力争“行千里路, 读万卷书”, 因为旅游可以使自己更加的快乐。
初中语文教学道路的宽度 篇8
一、初中语文的备课道路有多宽
语文教学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如果用白描的手法来描述的话,语文教学就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参、课标,将教材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做一个传递的过程。为了检测教学结果,我们还会对学生进行一些质量监测,以求得一种真实的反馈,为下面的教学提升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白描,我们思考初中语文的备课道路:我们备课的依据是什么?
这是一个似乎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备课时拿着参考书呗。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位长者告诉我,在备课之前千万不要先看参考书,否则后面的备课就会失去了自己的思路了,一定要自己先备。他还特别强调,无论自己备得多烂,都要自己先备。因此,我们备课的第一依据就是自己的思路。既如此,就需要我们对所教的文本进行持续的思考。以经典的鲁迅作品《故乡》为例,我们在学生时代学过这篇课文,头脑中已经无法回避地打下了许多烙印,因此作为教师在备课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这些记忆,让自己以一片空白去读这篇作品,然后去感悟其中的味道。如文章开篇所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印象当中已经记不清楚学生时代读这句话的感受了,但在重读这一句话时,内心却有一种莫名的感受:严寒、二千余里、二十余年,这些意味着什么?学生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的感受会与鲁迅一样吗?他们的感受会与笔者一样吗?笔者自己的感受与鲁迅的感受一样吗?这些问题于是就成了催动下面备课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自己的问题是备课的唯一重要依据,教参以及考试要求等,都服从于这一依据。从这个角度看,语文老师的心有多宽,备课的道路就有多宽。
二、初中语文的上课道路有多宽
上课的目的是什么?传递语文知识,抑或范围大一点:完成初中阶段的课程目标。这个答案看似正确但却不全面。为什么?因为这个答案中没有“人”,没有学生。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应当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有较大的提高,让他们走出校园之后还能感觉到语文的美好。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
基于这个目标,我们来看上课道路的宽度。或许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放弃原有的对每个学生设置的同样的宽的学习之路,应当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学完《故乡》之后,都有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感受;在学完《在烈日和暴雨下》之后,都对祥子有一种感同身受……这不正是学习心理学中所说的最近发展区么?而教师在这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过程中,也拓宽了自己的上课之路。这条路不是唯一的,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也就是说我们应当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条不同宽度的道路。
三、初中语文的反思道路有多宽
上完课后我们应当做什么?很多时候,上完课之后我们都是带着一种放松的感觉坐下来喝杯茶。这种存在于现实中的常态一方面是现有教育机制使教师造成的职业倦怠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缺少一种教学反思的意识使然。而当有著名学者提出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经验加反思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上课过程中已经完成了经验积累的过程,因此随后跟上的应当是教学反思。
纤维束展开宽度的理论计算 篇9
聚醚醚酮(PEEK)等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体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优越,已经开始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器件的结构件[1,2]。但制备这类材料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使高黏度的热塑性树脂充分均匀浸渍透纤维。如图1所示,一般必须先通过纤维展开系统[3],将纤维横向展开使分散成一定的宽度和厚度。罗云烽[4],邓杰[5]等对展开过程的重要性以及效果进行了实验对比后指出展开的宽度直接影响浸渍的效果。Wilson[6]通过理论推导计算了纤维展开的宽度。罗云烽等[7]指出在一定的张力下,纤维束通过展开辊,沿着光滑的辊表面运动,得到一定的横向展开,并实验测量了纤维的展开宽度,讨论了不同形状的辊对展开宽度的影响以及纤维张力的大小对纤维的损伤,得出结论若展开过程采用直型辊,则要求很大的纤维张力才能达到展开的效果,容易对纤维造成损伤。若采用曲型辊,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考虑到Wilson的模型仅适用于计算纤维在直型辊上的展开宽度。本文对Wilson的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更具有物理意义的新模型,并且对新模型进行扩充,使其能模拟纤维在曲型辊上的展开。
1 模型建立及模拟
如图2建立两个平行的坐标系oxyz与o′x′y′z′,前者表示展开前纤维束所处的参考空间,后者表示展开后纤维和展开辊所处的参考空间。以辊上沿的中心点o′为原点。o′x′y′z′坐标系与oxyz坐标系平行。其中oo′=L,∠o′oy=α。o′点在oxyz坐标系下的坐标为(0,Lcosα,-Lsinα)。
任取一根纤维建立受力模型。假设纤维从oxyz平面的M(x,y,z)点发射至o′x′y′z′平面的M′(x′,y′,z′)点。则在oxyz坐标系下
假设纤维数量较大,且纤维在o′x′y′z′平面上是连续的,纤维的张力通过静水压力P达到平衡。则静水压力有如下表达
其中n为单位横截面积内纤维的数量,l为张力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分量。x、x′、y、y′由于x、x′、y、y′都<<L,所以为了方便计算, Wilson在此处用d近似取代L进行计算,为了得到更完善的理论模型,本文不做此替换。
假设纤维束的横截面积非常小x→0,y→0,则
达到平衡的边界条件为p=0
高度H=Lcosα,设
则得到外层纤维的分布函数:
公式(5)表明外层纤维达到平衡时是呈圆弧状分布,其中圆半径为R。
考虑直辊的情况,假设纤维束的横截面积为A,纤维的展开宽度为w,则将
设展开后纤维束的横截面积不变,建立方程式(6)。
通过式(6)可求出纤维的展开宽度w。
Wilson模型的展开后外层纤维分布符合抛物线方程(7)。
纤维的展开宽度为:
图3为使用本文模型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采用Wilson的实验数据,纤维束的横截面积A取26 mm2,高度分别从300 mm—1 000 mm。从图3中可以发现在随着高度H的增大,纤维束展开的宽度逐渐增大。模拟得出的展开宽度非常接近实验结果且略高于实验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模型忽略了纤维之间的摩擦力。
高度为500 mm时,模拟的展开宽度为53.84 mm,与Wilson模型模拟的53.83 mm非常接近。Wilson的模型已经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并且在Weustink[8]的论文中得到验证。Wilson的模型外层纤维分布函数为抛物线方程。由于纤维向各个方向拉伸达到平衡状态的分布应该呈中心对称而不是轴对称分布,所以,本文提出的圆方程模型更具有合理性。
考虑曲型辊的情况,由于纤维展开达到平衡时的分布形状为圆弧,所以采用圆弧型曲型辊能使展开更均匀。设辊子的弯曲段长2d,辊子曲率半径为r,设
根据纤维束横截面积不变可以求出展开宽度w
辊子的弯曲段长2d=100 mm,曲率半径取330 mm,纤维束横截面积A=7.693 mm2,图4为不同高度情况下,使用直型辊和曲型辊得到的纤维束展开宽度的对比。对比发现在同一高度下,曲型辊的展开宽度要大于直型辊的结果,且随着高度的增加,模拟的展开宽度变大。这也论证了曲型辊的展开效果要好于直型辊。但是曲型辊的曲率半径过小,纤维束的展开宽度太大,展开后纤维束过薄,纤维之间容易产生分离。
高度固定为90 mm,图5为使用不同曲率半径的曲型辊所得到的展开宽度,与罗云烽[7]等的实验数据非常吻合。随着辊子曲率半径的增大,纤维束的展开宽度逐渐减小,这与实验结论是一致的。
3 结论
推导了计算纤维束展开宽度的新模型,在直型辊上的模拟展开宽度为53.84 mm,与Wilson模型模拟的53.83 mm非常接近,并且与实验数据良好的吻合。发现随着高度H的增加,纤维的展开宽度逐渐增大。
建立了计算纤维束在曲型辊上展开的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在同一个高度下,曲型辊的展开效果优于直型辊。随着曲率半径的增大,纤维束展开宽度逐渐减小,与实验结果和结论吻合。
摘要:纤维束的充分展开效果对实现高黏度热塑性树脂的浸渍尤为重要。Wilson提出了计算纤维束展开宽度的模型。该模型仅适用于计算纤维在直型辊上的展开宽度。对Wilson的模型进行改进,不采用Wilson模型的近似代换,建立了更具有物理意义的新模型。并且对新模型进行扩充,使其能模拟纤维在曲型辊上的展开。对得到的模型进行模拟,发现纤维束展开的宽度与展开辊间高度差成正比,与曲型辊的曲率半径成反比,且模拟得到的结果能很好地与实验数据吻合。
关键词:纤维束,展开,曲型辊,浸渍,模型
参考文献
[1]杜善义.先进复合材料与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学报,2007;24(1):1—12
[2]益小苏.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与发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48—50
[3]咸贵军,益小苏,潘颐.热塑性树脂熔融浸渍连续纤维装置.塑料工业,2000,28(5):15—17
[4]罗云烽,孙永春,段跃新,等.薄层化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航空制造技术,2010;1(22):75—78
[5]邓杰,李辅安,刘建超.连续纤维增强PEEK预浸带制备中的纤维分散.纤维复合材料,2004;21(3):12—14
[6] Wilson S D R.Lateral spreading of fibre tows.Journal of EngineeringMathematics,1997;32:19—26
[7]罗云烽,孙永春,段跃新,等.大丝束碳纤维薄层化技术.复合材料学报,2010;27(1):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