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创新

2024-09-18

林业创新(精选12篇)

林业创新 篇1

摘要:林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林业技术创新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联系, 从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林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情况方面阐释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并在林业人才培养和创新投入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随着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以此为机遇, 林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为保障林业的长远发展, 必须对林业技术进行创新, 采用更加高效、合理的手段对林业进行创新管理。

1 林业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

1.1有利于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 无论是不充足的光合作用, 还是不合理的管理造成的根茎腐烂,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传统林业不合理的经营模式有关。只有合理的经营, 我们才能对林业作物的基本要素如营养、日照时间等有一个合理的估算与控制[1]。而林业技术创新, 则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 运用先进的设备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精确的测量, 让作物的成长可见化、可控制化。在让林业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同时, 也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1.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林业地区的就业情况

传统林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天气, 毫无疑问, 当天气变坏的时候, 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最大的。在林业技术创新带来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 也给林业就业机构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可以减少工作量, 也就减少了工作时间。而且, 林业发展中科技力量的加入, 对于掌握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来说, 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信有了科技血液的涌入, 林业的发展会更加现代化。

2 目前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未能清楚地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传统林业的发展一直是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 即“靠天吃饭”, 这种理念经营下的林业发展直接结果就是对林业的创新, 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更不用说对于林业的研究开发与使用了。落后的经营理念, 对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2.2林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虽然说改革开放以来, 相比较过去落后的林业经济体制, 我国的林业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我国林业的技术创新还是片面地依靠一些科研机构或者是一些院校, 而不能充分发挥企业或者个人的积极性, 长此以往, 林业的经济效益很难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而且, 林业科技与企业甚至市场的需求也不完全吻合, 林业技术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2.3林业的科研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

据相关统计, 当欧美国家农业科技获奖成果的转化率有70% 的时候, 我们国家只有50% 左右。而且, 我国林业人才极度缺乏, 专门的林业院校不是很多, 学习林业的人也较少, 更不用说从事林业方面的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人才了。而这些, 对我国林业成果的转化情况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3 林业技术创新举措

3.1逐步扩展林业技术创新队伍, 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对于林业发展, 科技与人才从来都是必不可少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而现代林业的发展片面依赖一些科研机构与院校, 而且林业的重要性始终也没有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而林业技术创新是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做支撑的。因此, 一些高等院校就必须着力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尤其是通识教育。林业技术创新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作支撑的。在注重对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 对农民和普通技术人员的教育也必不可少。把林业的发展与教育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深化林业教育改革, 才能让改革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2逐渐完善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

对于林业技术创新投入体系的完善, 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因为就算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也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响水县通过加强对林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县镇2 级成立林业领导小组, 对绿化重点工程实行镇一把手包干负责制。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林业相关的法律, 使林业技术创新有稳定的创新机制。同时, 尽量加大或者至少稳定对于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 与林业相关的企业, 也可以通过加大林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方式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此外, 农民和普通技术人员也可通过学习一定的林业技术创新知识使自己更好地从事林业生产。

3.3注重运用新技术

江苏响水县在林业管理中, 注重新技术, 高科技的运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森林资源及林业有害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精确度和工作效率。

由于目前林业发展尚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上, 林业技术改革必然是一个长远的工作。无论是为了迎合现代科技的发展, 还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林业技术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以教育为基础, 让更多的人参与林业技术创新, 同时, 尽量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 让现代林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永亮.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广东科技, 2013 (2) :99.

林业创新 篇2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动。

培养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实林业创新工作的首要问题。

为此,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可以通过开设讲座,发放林业技术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将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其中,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帮助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

为了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财务支持,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2.2 完善机制,确立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

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经营效果不佳、林业人员收入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林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而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

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林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和林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 加强培训,建设创新队伍

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较少、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欠缺的现状,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且技术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

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

例如以林业工作站或林业企业的名义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讲授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和网络上的培训课程,加深对林业技术创新知识的理解。

林业创新 篇3

摘 要 林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做好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合理研发,将其合理的应用到现代林业的发展及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去,确保创新技术能够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稳定贡献。

关键字 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1 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1.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产经济效益

传统林业的产品种植模式在现阶段的林业结构中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面对科学技术的强化升级,传统林业产品由于生长的时间过长、生命力较低、对病虫害的抗打击能力较弱的缺点就暴露出来,所以进行品种的更新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数量,提高林业经济的增长指标、改善当前发展环境优化内部结构调整。

1.2 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中病虫破坏、林业产品成活率低、授粉率低、水腐烂根、花期受损、光合作用不足等问题十分严峻,传统林业粗放的管理模式对于作物的温度、水分、养料和日照也无法达到精确的控制。强化对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力,将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一种集约型的管理模式,在新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引进精密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先进设备,对林区内部的水分、阳光等各因素进行准确的测量掌握,及时对林区内部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调节,将有助于强化针对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林业的数控化管理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一系列的林业技术创新如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将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使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1.3 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改善林业地区就业问题

通过实现全国林业系统,将能够有效的安置上千万的就业人员,对林区就业问题的处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传统工作中,工作量大、重复性高等制约了工作人员的有效工作能力。将林业创新技术应用于管理中,将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的强度、避免重复性问题的发生、提升实际可操作性能。经过传统管理模式洗礼的工作人员往往经验比较丰富,所以引进一批具有林业知识素质较高的人才与其搭配工作,将有助于林业人员换血工作的开展,为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调整提供保障。

2 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度

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影响,当前林业经营工作的开展依旧在传统观念以及营销模式的管理中,管理高层对科学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引用不能给予一定的重视,这就导致林业科技的研发以及利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对我国当前林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换代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2.2 林业技术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

现阶段科研机构以及部分高校已经成为了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地点,由于二者不能够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充足的经费、以及自身结构问题等原因,导致探究出来的大量科研创新成果与社会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存在了相违背的现象,最终导致了林业产业在应用后,不能够得到较好的产业受益,影响林业的正常发展。

2.3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林业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将推动林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价值的提升,但是,在当前林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率在我国仅仅只能够维持在30%左右,加之在林业技术方面我们相对储备的技术不够充足、缺乏一些专业的林业科学技术人才,对于一些能够进行高新技术研发以及在经营管理领域具有出色表现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导致了林业高新技术成果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合理的研发、转化,导致了科研转化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

3 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

首先,应该增加资金投入渠道。结合政府投入和林业自身投入,辅助融资、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等多种投资形式,开展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研发,从而解决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向政府要求减免税收政策。生态性与社会性在当前林业产业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政府是国家运作的重要机构,所以应该制定相应的减免税收的政策,提升对林业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同时引进外资力量,加入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项目中,为林产业的创新营造有力的环境。所以举行一些国际技术交流会议等形式的活动,有助于林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3.2 全面加强装备技术研发

有效的对现有林业装备技术进行新的研发,将有限的创新资源以及体系进行完整的整合,完善动态、开放、公平竞争的创新管理机制,对现有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合理的转化,有效更新林业科技的使用装备,为林业装备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以创新知识产权为合理的技术创新机构,强化内部成员之间的工作经验以及技术交流、提升创新林业科技成果的研究能力,为林业创新技术系统的构建研发奠定基础。

3.3 培养林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应该明确的认识到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林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中需要借助大量高素质人才才能够为林业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奠定基础,为全面促进现代化林业生产模式的建设提供保障。强化林业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能够选择更为优秀的人员参加动作,提升整个工作团队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技能,确保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

其次,开展林业教育工作,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林业培训工作开展的环节中去。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展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在创新领域工作的开展中,并没有将创新的实际精髓融入到课改以及专业教育的范围中,所以相关的政府机关单位,应该重视林业教育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林业产业未来发展建设的核心,制定相关的策略,确保素质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体制改革,为未来林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现代林业的发展奠定专业林业人力资源基础,确保其未来的合理发展及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4 结语

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受到林业技术创新的大量影响,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做好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研发以及应用,已经对现代林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视当代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不断的提升现有以及入职的林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技能,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现代林业的良好建设以及健康发展。

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分析 篇4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林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社会的稳步前进提供动力。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林业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实现科技型林业, 这也是林业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因此, 林业单位开始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 并在引进先进林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林业技术。不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验的欠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很难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1当前林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1.1创新意识欠缺, 资金投入不足

自从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 林业实现快速发展, 并且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外部发展环境的需求, 林业单位必须重视林业技术创新, 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 使得创新意识比较缺乏, 而且林业工作人员已经适应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 所以没有兴趣进行林业技术创新, 始终还是沿袭着过去的林业发展模式。虽然有些林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技术创新,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和高素质人才的帮助, 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1.2体制建设滞后, 主体地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林业基础创新主要依靠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 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林业单位参与度不高, 而且只投入比较少的科研经费, 这就导致整个创新过程比较混乱, 使得科研成果和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一致, 这不仅不会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 作为林业单位必须确定林业技术创新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把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才能够帮助林业产业快速地实现经济转型, 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3科研成果过少, 成果转化率过低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 我国林业的科技成果比较少, 而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比较低。这已经成为林业技术创新的限制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林业对创新意识的提升并不重视, 而且国家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 缺乏相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 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林业技术创新队伍, 以及提高林业单位人员的素质, 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应该关注的重点课题。

2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1转变观念, 加大资金投入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动。培养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 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实林业创新工作的首要问题。为此, 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可以通过开设讲座, 发放林业技术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 也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 将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其中, 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 帮助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为了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 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财务支持, 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2.2完善机制, 确立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经营效果不佳、林业人员收入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林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 进而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 进一步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林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和林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 能够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加强培训, 建设创新队伍

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较少、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欠缺的现状,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且技术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以林业工作站或林业企业的名义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讲授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和网络上的培训课程, 加深对林业技术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奖惩机制等提高林业企业和林业工作站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 使更多的高素质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工作中来。

3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1帮助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了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 国家提出了林业应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但是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以及林业产品不符合市场等现象。在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后, 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合理化控制, 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而且林业技术创新还包含很多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 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 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林业模式下林业种植的品种都是传统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成活率低、生长时间长、易发生病虫害等缺点, 很难满足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所以, 林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创新林业技术, 培养新型林业品种, 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林业技术创新, 可以实现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 提高了林木成活率, 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 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 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 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 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 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 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 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 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 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 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 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 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晓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科学与技术, 2014 (10) .

[2]李家琳.林业技术创新的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1) .

[3]郭明, 曾书平.加快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发展[J].华东科技, 2012 (11) .

创新林业体系改革 篇5

经局党委讨论研究,我们确定2006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树科学发展观,永葆党的先进性,继续紧扣县委、县政府“兴产业,建小康”的工作主题不变调,围绕“兴林、强县、富民、活行业”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创树形象,内强素质,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坚持依法治林,提升生态安全质量;优化发展环境,突出林业体系改革;努力打造开放林业、诚信林业、效能林业、生态林业新形象,全面开创林业跨越式发展崭新局面。工作目标是: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力争使森林覆盖率比上年增加0.4;完成中幼林抚育间伐20万亩,封山育林50万亩,确保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受灾面积控制在0.3以内;引导林木林地依法有序流转面积10万亩;完成楠竹低产林改造2万亩,重点扶持年产值500万元的花木基地和扶持年产值1000万元的加工企业各一个;实现全县林业总产值8亿元,实现林业系统内部总产值1亿元(其中内部单位总产值5500万元,职工发展产值4500万元),完成清收世行贷款、借资还木等有偿资金200万元。

(一)坚持资源培植与保护并重,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资源是维护社会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务林人的“生命线”。因此,我们要坚持资源培植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生态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终身承包管理负责制。对退耕还林工程要严格按照“五到位”、“四把关”的要求组织实施,重点要突出咬住12.7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后期管护工作不放松,强化措施,确保该项工程真正达到“造林一片,管护一片,成林一片,受益一方”。对生态公益林项目要坚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方针,强化管护措施,制定护林公约,确定专人管护,严格补偿资金到位,确保治理工程治理好,见效好。同时要继续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3.12植树节为契机,不断培植森林资源,加快我县生态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硬化措施抓好资源管护。一是要依据二类资源调查成果,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科学规划,确保我县森林资源消耗总量低于生长总量;严格控制松脂乱采乱割的现象;二是要依法实现林地用途管制。重点要大力开展林地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规范林地征占用手续,不断加强林木、林地流转管理,规范流转程序,推进林木、林地资源依法依规合理流转;三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推进预防工作由季节性向经常性转变,由部门负责向全社会参与转变,切实维护森林生态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树立工业兴林理念,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只争朝夕。我们要始终保持强劲势头,继续扭住“兴产业,建小康”工作主题,以工业兴林为核心,加速林业产业化进程,再创新的发展优势。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不断注入发展活力。要全面动员,加大力度抓招商。今年,对跨行业争取的项目,我们将按照县政府规定给予重奖。二要把产业发展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加快推进林业工业化进程。在产业发展上,继续给予政策倾斜,继续扶持//竹业等6个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林产加工企业;重点突出扶优扶强“两个民营企业”(一个加工企业、一个种苗花卉企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坚持“优质地区优先发展”的理念,在发展布局上突出“一园(///省级森林公园)、两镇”园区建设,提高产业聚集度,发挥幅射效应。三要把发展产业和优化环境相结合,保障林业产业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强化职能,加大林业技术,信息及办证等服务力度;加强社会综合治理,高度重视林业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决杜绝“三乱”、“四难”现象,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诚信林业、便捷林业、平安林业新形象。

浅析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 篇6

关键词: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S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72-1

0 前言

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在南巡的讲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然而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推动经济的增长。所以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如此看来,林业的科技进步在于创新,林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科学技术。始终坚持党的指导方针,继续坚持“邓小平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并因地制宜的落实到位,把满足对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发展的方向。

1 坚持生态技术创新,做到可持续发展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说应用那些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以及新的工艺,采用那些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技术的创新是为实现发展高科技、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全面支撑生态技术。传统的技术创新过于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和生态破坏,破坏了发展平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就是目光短浅。因此,为可持续发展获得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只有进行生态技术的创新,才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推动力量。

以遵循生态的平衡为大前提,做到节约能源及资源,目的在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的一切有效手段和方法,才是生态技术。在此笔者认为,生态技术指生态负效应达到“无公害”或“少公害”的技术。而生态技术创新,是指引入生态观念,贯彻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之中,使技术创新不破坏生态的平衡并且有利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平衡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的良性发展。保证生态效益的要求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既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在此前提下的技术创新活动。为实现经济效益,需要在追求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追求资源消耗的最小化和生产价值的最大化。而技术创新则是实现“最小化”和“最大化”的手段。而社会的效益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技术创新应不破坏社会和谐稳定进步的步伐,要有利于建立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科学发展林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其根本更是一项潜在的公益性事业。在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中,林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发展林业已成为我国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保护,是我国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甚至可以说这是全人类宏伟目标,意义深远。

2.1 科学认识林业

发展林业的前提是要科学认识林业。林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林业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等林产品,林产品被广泛用于方方面面,包括各行各业的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林产品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木料,还有林果。这么看来,树木一身都是宝,森林就是摇钱树,是一个绿色银行。

重要的是,林业有着远远超越于经济效益的生态效益。在生物圈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首先,森林及其植被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存活,人类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也包括人们在生产中消耗的氧气以及生产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森林植被维持着这两方面的平衡使得人们能生存下来,进而生产、发展、进步。其次,它对地球上水的分布起着调节的功能。再次,大气中臭氧层能影响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林业能维持大气循环,继而也影响着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2.2 阻碍林业发展的因素

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投资大、见效慢;二是林业市场体制不完善。

林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并且持续的过程,这种投资大、见效慢的状况很难调动群众积极投资林业。而现在又只有以木料等为主的林产品市场,林业生态市场并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体现在林业的生态产品(氧气、对环境的调节、净化大气、防洪抗旱等)的生态效益没有形成消费市场,生产者的生产的生态产品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收益和回报,从而使林农误以为,生态产品带来不了任何经济效益。这种形式逼迫着林农去大量砍伐林木,在有形市场中卖木料,以期取得眼前暂时性的经济收益。这种形势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保护。为保护森林资源,积极调动群众投资林业,适时启动林业生态产品市场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

2.3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

2.3.1 改革林地林权 当前做好推进国有林的林权改革工作,为实现林业的现代化,能早日与国际林业接轨。在搞好集体林权的制度改革基础上,试以家庭个人承包的方式为一个过渡,最终完成实现林权大户的承包以及股份制改造的大计划。

2.3.2 加强对林地、林木的资产评估,建立林业银行 为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投资林业的积极性,调动群众广大參与,我国应采取措施建立林业银行,实现林业抵押制发放贷款。以林地、林权为抵押,定期对所有者的林地、林木资产评估,再根据评估的结果向所有者发放贷款资金,以此来缩短林业的见效周期。

2.3.3 根本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为确保林木活立木所有者见到生态效益,应该采取建立林业生态市场,将生态消费品的价值体现出来。这样有利于积极调动人们去保护森林资源,减少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做到了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促进林业的和谐发展。

最后,国家应不断的加强林业科研的推广力度来确保造林成效。在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林业执法力度,做到切实落实到位。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某一己之私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林业事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林业科学发展观深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

[2] 王新忠.在生态建设的前提下科学发展林业产业化经济[J].现代农业科学,2009.

林业创新 篇7

1 林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从某种程度上讲, 创新是推动一个民族、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而技术创新则是一个系统的、持续动态发展的、复杂的过程。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市场上得以实现等等。对于林业产业而言, 技术创新的本质依然如此, 即通过工艺创新、产品创新, 将林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最终体现出规模效益。与其它产业不同, 林业的公益性、社会性比较突出, 因此林业技术创新要以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国土安全为前提, 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林业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则体现在生态与社会2个方面。研发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可以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林业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程度;还可吸纳大批从来者, 提高林区的就业率, 林业技术创新还可以大幅降低林业从来人员的劳动强度, 增强工作的可控性。, 林业技术创新也是提高其生态效益的重要措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题, 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其在维护全球生命系统中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因此要通过林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 从而促进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 促进林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具体而言, 林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促进林业技术创新:

2.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彻底改革国有林的占有权, 立足于集体林权, 向农庭个人承包制过渡, 最后实现林权大户承包及股份制承包, 进而实现林业现代化。这种发展模式可以提高社会对林业生态的保护意识, 还可以通过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要加强对林地、林木的评估, 比如建立林业银行。林业银行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林业抵押制来发放贷款, 提高社会资金在林业产业中的比例, 激发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保护、建设林业。将林地、林权作为抵押资产, 林业银行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以评估结果为参考向资产所有者发放贷款, 以促进林业收获效益的提升,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完善林业知识创新系统

林业结构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不断的优化与调整, 而完善的林业科研机制是创新技术研发的重要保障。实际工作中要重新调整学科与科研的结构, 学科机构上要加入可持续经营及植被缓慢恢复系统, 加强人工林的资源培育与保护, 从而促进天然林的保护与发展。此外, 还要提高人工林的利用效率, 提高林业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与比例, 实现林业学科建设多样化、系统化、实用化的发展;要加强林业成果转换机制的建设, 建立高级的林业科学研究基地, 促进社会化、网络化、国际化科研体系的建设, 在业内形成一种开放、活力、竞争、合作的技术创新科研氛围, 并在林业整个行业内形成一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敬业爱岗的科研文化。最后, 要将林业科技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与高校、企业加强合作, 在林业科研领域投入更多的人才支持与资金支持, 在林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培养一支精干的科研力量, 并长久的、持续的从事、完善林业基础建设, 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与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

2.3提高林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及效果

林业产业也要在市场的引导下建立一套高效的林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 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导, 不断强化技术推广的主体建设, 为林农及林业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与保障, 在各基层林区建立林业科技站, 加强技术推广的监督、管理, 保证林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效果。要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 以实现林业发展中的一些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 即将自然环境与林业从相互影响的局面转变为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的状态。

林业创新 篇8

1 林业技术创新

1.1 优化林业产业构造

当前我国的林业产品种植类别依旧依照传统林业产品的方式, 从而将诸多问题暴露出来, 科学技术在持续发展和进步, 林业产品在种植方式上也应依照时代的发展进行转变。有的生命强度较低或类别繁衍期较长、抗病能力较差的品种则应给予改良,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林业产品质量。新品种的研发不但可以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 还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有效优化林业产业的结构。

1.2 改良林业产业人员构造

林业的持续发展, 需要大量的林业人才。当前我国在林业系统中大致能够安置上百万人, 不但缓和了目前的就业压力, 还较好改善了林业地区人员的安置问题, 有利于林业的发展。传统林业的种植方式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 并且工作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以及不可控性, 影响了林业的发展。通过创新林业技术, 能够减轻林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减少劳动时间, 减少重复性, 确保工作的可操作性。在以往的林业产业中, 工作人员均依照经验开展林业工作, 而当前在科技创新和教育的发展下, 会为行业带来一些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和实践经验充分的人才, 为林业产业注入了新的元素, 提升了林业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 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做好了铺垫[1]。

1.3 加快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林业发展当中, 传统林业管理方式不够精细, 无法正确把控作物需要的养分、水分、温度以及光照等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使用全新的林业创新技术, 将改变原本粗放化管理方式, 使林业管理更为数字化、科学化。对于全新的林业管理方式, 通过科学技术监控并管理林业作物, 有效控制作物获取的营养元素, 能更为有效地管理作物。透过林业的数控化管理, 可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 新技术的运用, 能够改良林业的不足, 令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可以有效结合并统一发展。

2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2.1 林木传统改良与无性系林业技术的创新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林木改良技术以及无性系林业技术已经逐渐被使用,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 林木的繁殖以及技术培养均朝着遗传工程改变, 基因技术也逐步使用在林木改良中。分子标记遗传改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更多的技术创新给予了可能性。生物技术在未来会获得良好发展, 更多的优质木材会被开发, 林业技术创新具有了全新的发展。生物遗传改良会导致基因突变, 所以, 需要透过强化技术管理而防范风险。

2.2 林业监测技术的创新

全球中最先进的林业监测技术为航天遥感技术和GPS技术。监测技术对林业资源给予监测和管理, 这一技术的使用展现出林业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可以优化配置林业资源, 展现出林业资源系统性分配以及合理化的建立。在林业产业人类生活及生产中, 林业监测技术的创新尤为关键。林业监测技术的创新应切入空间技术, 优化运算方法, 真正转变粗放式的管理方式, 展现出集约型的林业资源管理, 促进林业规模集约经营。

3 创新林业技术, 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发展林业的高新技术

传统林业技术无法符合目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需, 因此,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通过高新技术, 提升林木成活率。加强生物技术分析和运用信息技术, 由于目前需有效管理林业作物, 通过科学的方式, 采取动态的形式监控林业作物, 确保林业作物能够健康成长。

3.2 提高林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培养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而达成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当前我国在林业方面欠缺专业化的人才, 需要在林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 令人才团队建设符合林业发展的所需。在目前林业技术人员中, 文化水平较低, 在工作中依赖经验, 因此, 应强化其专业知识的培训。

3.3 加快林业产业的升级

目前, 诸多林业企业均欠缺创新的动力, 林业部门乃至地方政府需强化政策性的指引, 加快林业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创新, 以此推动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如此才可有利于林业产业的提升[2]。

4 结语

总而言之, 创新林业技术能够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积极给予探寻。对于林业创新之路的不成熟, 人才和经济均十分关键。只有本着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才能为林业产业的生态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巴承, 朱永法.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11 (6)

林业创新 篇9

1.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提高林业产经济效益

传统林业的产品种植模式在现阶段的林业结构中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 面对科学技术的强化升级, 传统林业产品由于生长的时间过长、生命力较低、对病虫害的抗打击能力较弱的缺点就暴露出来, 所以进行品种的更新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能够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数量, 提高林业经济的增长指标、改善当前发展环境优化内部结构调整。

1.2 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 我国林业发展中病虫破坏、林业产品成活率低、授粉率低、水腐烂根、花期受损、光合作用不足等问题十分严峻, 传统林业粗放的管理模式对于作物的温度、水分、养料和日照也无法达到精确的控制。强化对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力, 将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一种集约型的管理模式, 在新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引进精密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先进设备, 对林区内部的水分、阳光等各因素进行准确的测量掌握, 及时对林区内部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调节, 将有助于强化针对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林业的数控化管理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一系列的林业技术创新如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将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有机结合起来, 使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从而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1.3 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 改善林业地区就业问题

通过实现全国林业系统, 将能够有效的安置上千万的就业人员, 对林区就业问题的处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传统工作中, 工作量大、重复性高等制约了工作人员的有效工作能力。将林业创新技术应用于管理中, 将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的强度、避免重复性问题的发生、提升实际可操作性能。经过传统管理模式洗礼的工作人员往往经验比较丰富, 所以引进一批具有林业知识素质较高的人才与其搭配工作, 将有助于林业人员换血工作的开展, 为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调整提供保障。

2 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度

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影响, 当前林业经营工作的开展依旧在传统观念以及营销模式的管理中, 管理高层对科学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引用不能给予一定的重视, 这就导致林业科技的研发以及利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对我国当前林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换代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2.2 林业技术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

现阶段科研机构以及部分高校已经成为了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地点, 由于二者不能够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充足的经费、以及自身结构问题等原因, 导致探究出来的大量科研创新成果与社会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存在了相违背的现象, 最终导致了林业产业在应用后, 不能够得到较好的产业受益, 影响林业的正常发展。

2.3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林业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将推动林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价值的提升, 但是, 在当前林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率在我国仅仅只能够维持在30%左右, 加之在林业技术方面我们相对储备的技术不够充足、缺乏一些专业的林业科学技术人才, 对于一些能够进行高新技术研发以及在经营管理领域具有出色表现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较大, 这些问题的存在, 最终导致了林业高新技术成果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合理的研发、转化, 导致了科研转化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

3 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

首先, 应该增加资金投入渠道。结合政府投入和林业自身投入, 辅助融资、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等多种投资形式, 开展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研发, 从而解决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 向政府要求减免税收政策。生态性与社会性在当前林业产业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政府是国家运作的重要机构, 所以应该制定相应的减免税收的政策, 提升对林业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同时引进外资力量, 加入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项目中, 为林产业的创新营造有力的环境。所以举行一些国际技术交流会议等形式的活动, 有助于林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3.2 全面加强装备技术研发

有效的对现有林业装备技术进行新的研发, 将有限的创新资源以及体系进行完整的整合, 完善动态、开放、公平竞争的创新管理机制, 对现有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合理的转化, 有效更新林业科技的使用装备, 为林业装备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以创新知识产权为合理的技术创新机构, 强化内部成员之间的工作经验以及技术交流、提升创新林业科技成果的研究能力, 为林业创新技术系统的构建研发奠定基础。

3.3 培养林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应该明确的认识到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林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中需要借助大量高素质人才才能够为林业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奠定基础, 为全面促进现代化林业生产模式的建设提供保障。强化林业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能够选择更为优秀的人员参加动作, 提升整个工作团队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技能, 确保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

其次, 开展林业教育工作, 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林业培训工作开展的环节中去。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展中发挥了一些作用, 但是在创新领域工作的开展中, 并没有将创新的实际精髓融入到课改以及专业教育的范围中, 所以相关的政府机关单位, 应该重视林业教育的重要性, 将其视为林业产业未来发展建设的核心, 制定相关的策略, 确保素质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体制改革, 为未来林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现代林业的发展奠定专业林业人力资源基础, 确保其未来的合理发展及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4 结语

林业创新 篇10

1 林业可持续发展概念

林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林业现在良好的发展基础上, 并且为将来林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以实现林业长期、稳定、良性的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可持续发展概念目前已经深入人心, 并且将进一步被人们理解、认同。如果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抛开可持续发展的命题, 或者单纯从革新林业技术的角度入手, 不顾社会效益, 将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森林是地球之肺, 也是林业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林业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林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预见, 未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以林业技术的推动, 而林业技术利用得当, 也必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2.1 林木遗传改良和无性系林业技术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和无性系林业技术开始得到逐步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的发展, 林木的繁殖、培育技术向遗传工程方面转变, 基因技术也开始运用到了林木改良中。分子标记等先进的遗传改良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林木遗传改良和无性系林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生物技术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更多优质的林木资源将会得到开发, 林业技术创新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然, 生物遗传方面的改良有可能也会导致基因突变等情况, 因而有必要通过加强技术管制等措施, 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2.2 林业监测技术创新

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林业监测技术是航天遥感技术, 以及GPS等高新技术。监测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实时的检测和管理。这一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林业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将会实现林业资源更加优化的配置, 突出林业资源的系统性分配及合理化构建。随着林业产业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进一步的应用, 林业监测技术的创新也有了相当的必要性。林业监测技术的创新需要从空间技术着手, 并且对运算方式进行科学的升级, 彻底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实现对林业资源的集约型管理, 产生林业规模经济。

3 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策略

3.1 着重发展林业高新技术

传统林业技术有点已经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原则。在生态经济的要求下, 应当着重发展林业高新技术, 以提高林木生长率, 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要加强生物科技的研究, 加大信息技术的创新, 提高数字林业的运用程序, 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实时动态监管。

3.2 加大林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林业技术人才是林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林业技术的发展需要依靠专门的人才来推动, 林业技术未来的发展需要现在储备专门性的人才。因此, 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不能够忽略了对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不能够忽视了人才队伍的构建。当前, 由于部分林业技术人才文化程度不高, 数量也不够, 制约了林业技术的发展创新。因此, 有必要加大林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3.3 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促进林业产业升级

要大力提高大中型林业企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政策性引导等方式促进这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 进行技术改造。还要奖励各种规模的林业企业进行重组、并购, 实现产业的规模化效应, 以形成合力进行高新技术的研究, 实现林业产业的升级。同时, 构建一整套规范的技术服务配套体系, 让技术创新有规范可以依据, 创建资源整合平台, 进行集约化管理,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促进林业产业的升级。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林业技术创新有赖于发展模式及思路的转变。

4 结论

综上所述, 可持续发展是林业技术创新首要考虑的问题。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及冲突, 这就需要林业政策制定者, 林业企业的实施者, 通过严谨科学的规划, 找到林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不断提高林业技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促进林业产业的升级, 最终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摘要:自21世纪以来, 林业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这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当前, 我国林业产业已经从过去的生产型转变为生态发展型, 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各种类型的林业科学技术相继涌现, 并且不断得到升级和改造。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创新林业技术, 以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就如何创新林业科学技术, 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林业技术,可持续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俞新妥.混麦林营造原理及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林业创新 篇11

城乡统筹的核心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南川区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以森林南川工程建设为载体,积极开拓林业城乡统筹的新思路、新途径。南川通过林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城乡联动发展,达到城乡发展双赢、缩小城乡差别的目的。

南川区自开展森林工程以来,植树2000多万株,造林26.16万亩。其中,完成农村森林工程22.38万亩、城市森林工程1.34万亩、通道森林工程0.69万亩、水系森林工程0.95万亩、苗圃基地建设0.8万亩。依托森林工程建设,全区新建产业基地16.66万亩,包括笋竹13.7万亩、木本中药材1.34万亩和优质水果1.62万亩。全区森林覆盖达到47.2%,林业总产值达到6.1亿元,农民人均林业年收入达到562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35平方米。全区引进专业大户56户,吸引业主造林3.32万亩,流转林地3140亩,带动农工就业10.85万人次。由于森林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高,水土得到保蓄,生物多样化增加。一个绿色城市美景,秀美南川新貌正展现在全区人民面前。

以林改为平台,创新林地流转模式,促进造林土地统筹

在农村土地包括林地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保护好农民的林地则尤显重要。2008年以来,南川区认真落实林改政策紧紧围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区分山到户183.8万亩,分山到户率为96%,发证率为98%,群众满意率达98%。在林改大力推进的同时,南川大胆创新资源流转模式,破解“经营难”促进林农增收。一是推行林地联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与企业单位合作,对自留山、承包林开展联合经营。林地联营后,林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仍然归农民所有,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森林培育、管护和发展经费由业主承担,农民保底分成,增值共享。目前,共有2.6万户农民与12家单位联营18.4万亩林地,农民因此增收3260万元。二是开展森林景观资源流转。在保持原承包关系和林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森林景观资源作为有价值的商品有偿转让给投资业主,投资业主向林权所有人支付森林景观资源租用费,享有森林景观资源的使用权。目前,全区流转森林景观资源5万多亩。永隆山森林公园建设之初,新红阳开发公司流转林地245.24亩,每年每亩支付农民森林景观资源租用费50元,费用按20%的上涨幅度,每5年调整一次,期限50年,农民和投资业主实现了双赢。2009年1月20日,西城街道永隆居委7组的李中华拿着刚领到的3250元森林景观资源流转费十分高兴的说:“以前全家13亩林地只能砍点‘木棒棒’卖几个钱,现在森林景观资源流转后,自己不用投入,每年每亩还可以领50元钱,算起来还是划得来。”

以农村工程为载体,以笋竹产业为重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统筹

南川是一个农业区,农业人口占81.3%,一直都是粮猪安天下的二元结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南川区在森林南川工程建设中,以农村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笋竹产业。笋竹产业是南川区最大的优势产业,规划到“十二五”未实现100万亩的建设规模。为此,从2008年森林南川工程启动以来,全区已实现基地面积40万亩。其中,国有林20万亩,集体林10万亩,私有林10万亩。在现有竹林中,方竹21.4万亩、慈竹4.07万亩、楠竹4.765万亩、麻竹3.76万亩、绵竹1.34万亩、其它4.665万亩。

农村森林工程是重庆五大森林工程之一,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实施的一项生态绿化致富工程,是将荒山变为致富宝山的一项民心工程。区里紧抓森林工程实施的大好机遇,结合农村森林工程速丰林基地建设,确定了以笋竹为主的发展方向。2008年至今已栽植各类竹苗1100万株,竹产值1.82亿元,净增6200万元,农民人场竹业产业收入达330元。从事笋竹产业发展、销售、加工等人员达10多万人,实现万元增收农户646户。

以认建认养为向导,创新捐资造新办法,促进林业资本统筹

为了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动员企业、城市居民等支持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发展林业。今年三月来,南川区通过制定管理办法,持续开展认建认养树木缘地,到今年上半年,全区已有33家机关单位和企业,392位个人出资认养金79.1万元,认建认养树木500多株,缘地2300米。

“绿化长江重庆行动”是森林重庆建设的深入和提升,也是六大森林工程之一。南川区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不移的政治态度,与时俱进,借此活动为载体,采取召开企业座谈会、动员会、文艺晚会,举办启动仪式等措施,大搞捐资造林和秋季造林大会战。全区捐资造林热情之高,捐资之踊跃,为历次之最。这项活动捐资达7812.5万元。

通过发动企业、机关、城里人、有钱人大搞捐资造林,大抓绿色消费,既为造林筹了资,又培育了大家的绿色意识。捐的钱用于造林,林都造在荒山荒坡、路旁河岸,美化了农村景观,逐步缩小了城乡差别。

同时,南川區还采取依托森林工程建设新建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如笋竹、中药材、优质水果等基地,发展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助推林农万元增收以及深化林业配套改革等措施,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现代化林业建设,从而也进一步推进了全区城乡统筹发展。

浅谈县区林业创新发展措施 篇12

关键词:县区,林业,改革

1 前言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决策, 并赋予林业“四个地位”、“四大使命”和“五大功能”, 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林业改革发展, 把对林业的认识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把对林业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把对林业的建设加大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陕西省地方政府认清形势、抓住发展机遇, 高度重视本省林业工作建设情况,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本省林业的发展。据统计, 自1999年以来, 国家累计投资接近200亿元, 造林面积接近333.33万hm2, 全省林业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部分地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 陕西加强节能减排和重点领域治理, 全面推进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 三秦大地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km。据介绍, 在2013年陕西将造林26.67万hm2, 绿化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沿线3300km,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0km2。总的来说, 成绩是斐然的。但是, 在林业改革和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比如, 县区林业基础相对薄弱, 质量不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存在乱砍盗伐林木, 乱垦滥占林地, 乱捕滥猎野生动物, 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林业经营管理机制不活, 改革相对滞后, 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林业产业规模小, 科技含量不高, 名优产品较少, 市场占有率低;国有林场 (局) 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困难, 林业职工和林区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 潜在着不稳定因素。鉴于此, 在肯定成绩、认清不足的前提下, 本文在接下来的内容, 从县区林业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 探究地方林业进一步发展的改革创新思路, 为今后本省林业发展提供借鉴。

2 县区林业创新发展措施

2.1 加大培育森林资源, 推动林区资源规模化发展

森林资源是县区林业发展的根本, 加大培育森林资源, 推动林区资源规模化发展。第一, 要创新造林机制, 在全区范围内形成“谁造谁有, 合造共有”的新理念, 调动全社会投入森林资源建设中去。同时, 加大封育力度, 及时完成更新造林以及各年度关于造林的任务。此外, 还要依托县区林木种苗检测中心培育优质林木苗, 为森林资源的建设提供良种保障。第二, 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林木产业的作用, 加强产学研的协作配合, 实现以特产林为核心的经济林品牌战略模式, 不断提升地方林木品牌影响力, 为县区林业经济发展创丰收。

2.2 以林业资源为基础, 创设新的林业加工项目

依托县区地方林业资源, 不断拓新招商引资新思路, 着力创设新的林业加工项目, 为地方林业经济发展创新思路。第一, 要加大对地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结合地方实际情况, 可以考虑在林业加工或者是化工行业确定1-2家, 在地方林业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规模、潜力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作为今后地方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 无论是在税收、贷款、资金, 还是在场地建设、建设用电等方面都要给予其足够的优惠扶持, 保证其做大做强, 为县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开山劈海。第二, 要构建县区产业集群。在地方林区产业经济发展中, 要注重企业发展的均衡性。尽可能保证林木产业发展中的每一个链条环节, 都有相关的企业加入, 优化林木产业化结构。同时, 还要积极引导分散的分散的小型林产工业企业相对集中.逐步形成链条、集约发展。

2.3 深化林业体系创新, 促进林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1) 重视林业与生态发展间的平衡, 实现林农经济收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维护县区生态平衡, 在发展林木产业的同时, 不破坏县区生态环境, 是县区林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建议将县区内的林木按照功能质量、生态区位进行等级划分, 把全县区内的林木详细划分为严格保护类、重点保护类和一般保护类三大种类, 对于第一种类的林木要限制性使用, 对于第二、第三种类的林木可允许经营主体通过伐育和林下合理利用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来实现林业收益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双赢。

2) 重视发挥群众的力量, 构建林业资源保护体系。在县区林业保护中,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 按照“群众管理、群众监督、群众受益”的原则, 将保护林业资源的权利下放给民间, 引导林业生产者自觉自愿地构建防火、防虫、防盗的群众性保护林木组织。同时, 建议县区林业部门筹备森林防火救助基金, 负责补偿森林救火过程中的人员伤亡救治问题以及民间群众性保护林木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3) 加快林业产权改革, 加快县区林业发展。在林业产权改革中, 要密切结合县区实际情况, 贯彻好上级相关部署工作, 发挥好各级职能作用, 切实推进改革的进行。一方面要避免“一刀切”、“走形式”、“乱搞发展”, 另一方面要积极激活相关产业, 增加产业经济的发展, 做到因地制宜, 切切实实调动起广大民众自觉投身到林业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晓明.改革林木采伐制度, 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对黑龙江省地方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改革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 2006 (, 1) :78-79.

[2]房吉德.兰州市红古区林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生态建设对策[J].甘肃农业, 2010 (, 5) :17-18.

上一篇:质疑教材下一篇:职院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