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做主

2024-07-21

我的课堂我做主(精选12篇)

我的课堂我做主 篇1

坐着几十位听课的领导和老师, 学生们却没有丝毫的怯场。面对投影屏幕上跑出的一个个问题, 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 热烈地讨论着。他们一个个身体前倾, 跃跃欲试, 有的索性站起来, 走到讲台上发言。老师则穿行其间, 倾听学生讨论和发言, 偶尔就某个关键处, 点拨几句, 激起学生更多的思考或讨论。

这是11月30日下午, 我在初三 (10) 班给天补片“区域共同体”的语文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课题是《囚绿记》。

用传统的眼光来看, 这样的课堂有点儿“乱”, 但这“乱”, 却展现出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澎湃活力。“一定要让学生乐学, 学生的快乐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 真正决定儿童发展的主体因素是学生自己。”一位著名的学者大声疾呼。

2009年初, 我校明确提出“提高品位, 追求卓越, 践行发展教育”的发展理念。在认真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基础上, 结合我校实际, 提出“四四八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以学案导学为载体, 小组合作为主要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深度研度读“四四八发展性课堂”精髓的基础上, 在新课改先进理念的驱使下, 我精心磨练、打造每一堂课。执教的这堂课得到听课老师的高度好评。“四四八”学导教学模式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先行, 以学定教, 将学生推到前台,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全方位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四八”中的第一“四”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四性:自主性、互动性、协作性、高效性。

第二个“四”是指课堂教学中四步流程:预习——交流——展示——巩固。

“八”是教学的八个环节:学导设计——目标驱动——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思提炼——达标检测——整理巩固。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有没有动手实践亲历过程, 有没有真正“动”起来, 主动“学”起来, 有没有成为学习的主角, 是衡量高效课堂的关键性指标。作为“穿行其间倾听学生讨论和发言, 偶尔就某个关键处点拨”的教师, 必须还得做以下的深入思考。

思考一:如何更有效地安排好小组团队?

我是这样安排的:我班有54人, 按单元成绩编排后, 进行整体编号, 分别为9个l, 9个2, ……9个6, 将编号为1的同学安排到9组中, 担任队长, 编号为2的同学安排到9组中, 担任副队长, 以此类推, 最后再总体微调, 综合考虑男女生比例, 各队的展示能力等因素, 同时将卫生工作纪律管理全部承包, 各小组自行安排。所有的班级活动也以队为单位, 目的是为了增强团队的合力。

思考二:如何调控指导学生的预习?

指导学生预习是搞好“四四八”发展课堂的重要前提, 而学生对待预习的态度: (1) 反正课堂上要互相间交流预习作业的, 仅仅是做一做“学导用卷”而已; (2) 先完成其他书面作业, 视时间最后完成预习作业, 而最后往往是预习作业草草了事, 只是翻书填涂“学导卷”而已; (3) 直接翻书查找填满“学导卷”, 万事大吉。放弃了或放松了预习中的思维锻炼, 更谈不上预习中知识的自主建构, 等等。由于没有预习或预习的不充分, 课堂的交流、展示可想而知, 交流没有针对性, 抓不住重点, 交流展示效率低。因此, 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要教给方法, 二要设好提纲。

教给方法。是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时, 反复阅读, 先粗后细, 即先将整节课文粗略浏览一次, 掌握概貌, 然后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纲再细读一次, 抓住重点, 把握关键, 研究难点, 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认真反复地看, 对疑点、难点做好记录, 待课堂上交流或质疑来解决。

设好提纲。预习提纲的作用, 一是勾画每节课的知识架构, 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二是设置知识疑点,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必须做到:原则上突出“趣”字, 形式上突出“新”字, 内容上突出“巧”字。最后落实到“乐”字, 使学生愿意学, 高兴学。

思考三:课堂上, 学生交流什么?如何交流?如何展示?如何争论质疑?

我的做法是由小组中编号5、6的同学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通过预习讲义中的问题, 从而提高效率;展示的要求是声音洪亮, 讲清解决问题的根据和思路, 力求步步有据;争论和质疑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争论质疑从何而来, 学生必须有思考, 低质量的争论和质疑不能成为我们发展课堂中的精彩, 反而会变成一种走秀。争论应是学生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见解, 质疑是别人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和解题的规范, 等等。

思考四:课后,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反馈和反思?

一堂课下来, 如果学生没有任何的反思, 课堂的效率是低下的, 学生在发展课堂中, 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四件事”“四个一”的要求, 其实就是对学生反思学习的要求, 首要的一步, 就是让学生完成订正错题集, 其次是要让学生学会考虑在课堂中自己的不足之处, 对学习中的重点题目, 是否把握, 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是否得到解决, 是否在下次的预习中, 有更好的措施。其三, 引导学生进行章节整理, 一章结束, 其主要的知识点是什么。

世界是变化的, 不变的是创新。是否具备创造力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应试教育“灌输”的方式之所以备受诟病, 就在于它完全扼杀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人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未来社会的发展亟需的是复合型人才。有了课堂的高效, 学生不必在课外再花过多的时间纠缠课本, 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实践, 投入其他感兴趣的领域, 从而有机会成长为一个素质丰富、全方位发展的人。

全员打造高效课堂, 无疑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成为可能;“我的课堂我做主”, 无疑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产生巨大作用。在这样的尝试下, 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身体前倾, 目光灵动”。在这样的尝试下, 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一种幸福, 一种成就……

但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但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精彩、找到未来。

我的课堂我做主 篇2

科学实践告诉我们:不是自己太笨,也不是老天不公,而是自己学法和老师教法不科学,为此我校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推行杜郎口教学模式,在近一学期探索中初步形成了具有王中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

再好的课堂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参与,新课改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当家做主呢?

一、做好导学案。

1、课前必须先做

至少完成基础部分,保证上课跟上老师节奏,明确学习目标。

2、先看书后做

可以看完本课全部内容,再做导学案;也可以看一段(或一部分)做一段;决不能看一句填一句,或看学案找答案,否则,只能断章取义,学到的也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

3、独立预习,自主完成导学案

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为了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预习目的是主动求知,并发现问题,然后合作解决问题;如果未自主预习就合作,甚至抄袭同学的导学案,那么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果。

4、学会合作

合作部分主要在课堂,讲方法、求实效。基础部分由小组内部合作完成,主要是纠正错误,找出答案;探究部分需要全班合作,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做法,然后全班讨论,教师可参与讨论,并根据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点评。

二、学会展示

1、积极准备

首先,要做好思想准备:学生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传统课堂上的被动地位,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相信自己能扮演好老师的角色。

其次,要认真探讨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综合探究、拓展等内容,这是课堂展示的主要内容,通过自主探究,把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问题写在自己的学案上,为上课参与讨论做好准备。

2、踊跃发言

通过发言(1)可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2)可以解决自己和同学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拓展自己和他人的知识面。(3)可以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由会学向会教的转变。(4)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虚心学习、做好记录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课堂上其他同学的见解肯定有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老师的实时点拨更是学生应当特别关注的内容,课堂上除了鼓掌表示敬佩外,一定要做好记录,为将来复习做好准备。

4、学会反思,及时巩固

通过课堂发现自己不足后,应及时地找相关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达到弥补弱点、强化重点的目的。

5、正确对待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主要目的是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对表现突出、发言精彩同学和小组的表扬和奖励,各小组和各位同学应当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精心思考努力争取更多的掌声和得分,但要防止向老师和同学要分,一堂课落后不要紧,认真准备下一节课,争取下一节领先就行。

总之、新课改为我们每位同学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只要同学们抱着积极的心态,踊跃参与,就一定能顺利地越过书山、学海,寻找到学习的快乐,实现自我跨越式发展,成就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刘维波

我的课堂我做主 篇3

关键词:教师 现代文阅读教学 阅读期待 独创性思考 课堂生成

时下课堂热闹非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占据统治地位,似乎不如此就无以展现新课程的魅力。这一表征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然而,拂去盲从浮躁之风,静心细想,作为语文教师,在现代文阅读课堂上究竟该做些什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作为,把握住课堂命脉,成为自己课堂的主人。

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任何一篇文章放到不同学生面前引发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些共同构成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结构图式”,即阅读期待视野。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对他们的阅读初感予以关注和引导将会极大地鼓励学生的阅读信心,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背影》是一篇传统美文,可是在教师按照预设准备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情境时,却从教室里传来了嘻嘻的说笑声,“眼泪又来了,够方便的,哈——”。执教教师并没有忽略这一细节,而是及时抓住部分学生的无动于衷进行反思调整,顺着学生的话题从介绍背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听着朱自清父亲的生活经历,对比着父亲的穿戴和朱自清华美的紫毛大衣,品味着曾经显赫一时的父亲而今拖着“肥胖的身子”过铁道的情景,学生渐渐地入情入境,当教师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时,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静静地凝听[1]。

《背影》是特定历史下的产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本距离太远,他们是很难理解其中的父子深情的,因而阅读期待视野需要教师给予扩充。该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初感,予以及时引导,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应和升华,从而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感受。

当然,由于同一班级的学生经历相差不大,他们也会对一篇文章的感受大体上趋向一致。如在学习小说《边城》时,预习后,绝大多数同学反映这篇小说给他们的感觉更多的是像散文。抓住这个契机,笔者向他们介绍了“诗化小说”的相关知识,从而顺利地进行了文本的解读,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给学生补充了孙犁的小说《荷花淀》,通过阅读鉴赏进一步完善了他们在诗化小说这一领域的阅读认识,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体味与思考

阅读教学里不能没有教师,不能没有属于教师自己的见解。否则,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只能把学生领进阅读的荒漠。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跟教作文一样,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要求‘教师下水。”[2]是的,只有教师深入文本,才能体悟阅读的流程,才能将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方法以及阅读过程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这种程序性知识的流动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教师独创性的思考可以给学生巨大的启发与激励

善于思考的教师往往能带给学生惊喜与激励,因为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其力量是巨大的。在阅读教学复习中,笔者特别强调文本的融合与迁移,强调了材料的归纳与总结。为了引起学生注意,笔者把毫无关联的三篇文章(《荷塘月色》《小狗包弟》和《赤壁赋》)联系起来,并作如下解说:心里颇不宁静的“我”到荷塘边散步暂时趋减了郁闷获得了心理上的解放;被自责而折磨的老人将满腹忏悔付诸文字,深情的回忆与剖析使他得到了灵魂的救赎;无端被贬才智难施的苏子借助主客对答的形式让灵魂深处的两个声音辩论,从而达观面世,走出情绪低谷。这些大智大慧之人通过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以莫大的启发,原来情绪是可以这样来调控的。笔者话音刚落学生就鼓起掌来。这种思考的示范性为学生认真研读文本、主动思考提供了范例,保证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独创性的思考能提供给学生明晰的意义性和价值感

如果学习活动不能给学生提供明晰的意义性和价值感,就势必给学生带来目的困惑和动机匮乏,使学习行为高耗低效。阅读教学亦如此。任何教师都不能天真地认为依靠学生自个儿就可以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在这里下真功夫。

当一位教师把她思考成熟了的“散文阅读图式”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自然运用时,学生在学习后惊喜地发现,原来散文阅读是有“地点——景色——情绪”这样一种解读关系图的,学生用这样的图式解读了一篇散文,也会用它去解读其他类似的散文。[3]成就感油然而生,阅读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梁启超曾经说过:“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建立了“散文阅读图式”的郑桂华老师就是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独创性思考,为学生找到了提升阅读能力的最终途径。

3.教师独创性的思考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寻找突破

现代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而应当把阅读文本当作例子,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哪篇文章适合做口语训练,哪篇文章适合写作迁移,这都需要语文教师仔细揣摩认真设计。在教学《牡丹的拒绝》一文时,笔者没有围绕主题分析,而是从传说中牡丹的故事入手,先栩栩如生地叙述,再引导学生比较并体悟其写法,最后做迁移训练。当笔者在课堂上诵读了自己仿写的一篇小散文时,笔者看到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把阅读教学的内容丰富起来,让自己独创性的思考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点亮一盏明灯。

凤凰卫视流行一句话:“让李敖去读书,让我们去读李敖。”其实,用到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完全可以在需要教师引领时理直气壮地说:“让老师去读书,让学生去读老师。”有思想有见解的教师交给学生的是方法,是策略;有远见有卓识的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动力,是活水。教师当明确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遗余力,为学生引路。

三、教师要把握住课堂的激发与生成

教师是自己课堂的主人,不仅在课堂流程中享受着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而且要时时关注课堂上的一些新问题,及时调整方向,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对某材料主题进行探讨时,听到一名学生抛出奇谈异论——孔雀的主人用铁丝把孔雀漂亮的羽毛撑开,让它永远“开屏”,这确实是生财有道啊,我赞赏他的聪明——于是在学生哗然议论并紧跟着沉默时,该教师不紧不慢地说道:“那让孔雀的主人站到‘金点子大赛的演播大厅里,把他的‘金点子推广给全世界……”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学生的反对,在众声反对里那位发言的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反动”。[4]

比较一些课堂,无论学生作出什么样的解答,教师都一味地应和“不错”“很好”“有思想”,该教师的及时引导是意义非凡的。教师如同交通警察,课堂上出现违规的现象是需要教师出面进行规劝以至于制裁的。同样,如果出现了交通堵塞,流通不畅,教师也应积极出面进行调整,保证交通行进的流畅性。

就像在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遇到了挫折,做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遇挫,立足遇挫点,调动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对文本的期待与好奇中获得新知识,使学生能够跳起来摘桃子。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会因为自己的阅读经验受挫而好奇,会因疑惑释解而感到欣悦和满足。师生共同的努力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而且开阔了阅读期待视野,提升了鉴赏能力。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主动性是不可忽略的。缺少教师对学生阅读期待的敏锐把握,课堂可能会流于形式上的热闹;没有教师独到深入的体会和思考,就很难激发学生情感的涟漪,很难使学生获得阅读愉悦;离开教师的掌控和引导,阅读一不小心就会走上歧途。孙绍振老师在《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中有这样一句话:“数理化英教师的解释,往往是现成的,全世界公认的,而语文教师,却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让我们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地让现代文阅读课堂里多一些内容,多一些分量,多一些惊喜!让学生拿到一篇现代文文本后能够多一些自信,多一些方法,多一些从容!

注释:

[1]李国珍:《阅读教学重在拨动情感之弦》,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第17页。

[2]樊发稼:《教师应写好“下水”文章》,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卷首语。

[3]郑桂华:《听郑桂华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4]周德东:《瘦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8年,第7期(上),第13页。

心随生动我的课堂智慧做主 篇4

情感——课堂智慧的基础与保证

著名特级教师刘军曾说过:给孩子上课的过程, 就是一个用激情点燃智慧的过程——老师要用知识的科学趣味性和教学手段的形象性来唤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要把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用动情的语言和亲切的目光传递给学生, 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产生积极地情感, 增强学习兴趣, 活跃思维。因此, 在平时的语文课上, 我努力坚持以情感作为支撑, 时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因为我深知:聪明的老师总是在不停顿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的“积极存在”, 充满激情, 这也是课堂智慧的基础所在。

一、换一种思路, 迎合学生的心意

每节课前, 我都会认真的钻研教材, 并作好充分的准备, 确定好教学程序, 并对课堂上的重要语言加以反复揣摩。每次顺利地下了课, 我才会如释重负。然而, 我们毕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 是有情感、有思维的人, 很多环节不能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少年王勃》

出示: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 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从“缓缓地、轻轻地”这两个词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野鸭多悠闲呀, 慢慢飞, 欣赏落日下的美景, 好自在。

生2:一切都那么安静, 野鸭缓缓飞, 云儿轻轻飘。

(讲到这儿, 我本以为可以收尾了, 没想到还有几只小手高高举着。)

生:老师, 我这样想法呢!

师:哦?说来听听。

生:野鸭为什么要缓缓飞, 云儿为什么要轻轻飘?

(这个问题倒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 课堂陷入了沉静中, 我转念一想:不如把问题抛给学生吧)

师:是啊!这位同学真爱动脑筋, 谁来帮他解决? (思考片刻后)

生:因为它们都舍不得离开这儿呀, 他们留恋这儿的美景, 舍不得走呢!

其他同学应声道:是, 我们也这样想呢。

师:留恋这个词, 用得多好呀!景美得连云儿都不云儿、鸭儿都不愿走了。

……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课堂意外, 我没有“堵”, 而是采取“疏”的方法, 让学生充分表述各自的意见。这样做不但不会削减学生对课文本义的理解, 相反会让学生对课文原本意思的理解反而更加的深刻。

二、换一种心态, 欣赏学生的表现

好的教育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扬的艺术, 使每个孩子认识到自身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宝库, 切忌随心所欲地批评。要想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智慧, 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做调皮孩子的知心人, 做后进孩子的小帮手, 始终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他们, 欣赏他们的过人之处, 在情感上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使他们想学、乐学。我正是以一种积极的、欣赏的心态面对我的学生, 才使他们在语文课上得到了情感的满足与尽情释放。

细节——课堂智慧的源泉与亮点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也曾经说过:“对‘细节’的发现, 常常成为我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 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 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 是一种教学智慧, 充溢教学细节的课堂是智慧化的课堂。

如教学《花瓣飘香》时, 学生对文中小姑娘的孝心和爱心充满了敬佩之情。临近课终, 看到讲台上用作教具的那束月季花, 我灵机一动, 笑问:“这束月季花该怎样处理呢?”同学们思索片刻, 纷纷提出主意, 有的说:“我认为应该把这束花送给您的妈妈, 因为老师也是个孝顺妈妈的人。”有的说:“还是把花送给您, 感谢老师您对我们的教诲。”还有的说:“我想, 应该把花放在老师的办公室里, 让清香消除老师工作的疲劳。”……我微笑着倾听大家的发言, 然后亲切地说:“大家的建议都不错。可我更想把它放在教室里, 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思索片刻, 举起了手。一个学生抢先站起来说:“把花放在教室里, 我们看到它就会想到课文里的小女孩, 提醒自己向她学习, 也做个有爱心的孝顺的孩子。”……

一束用作教具的月季花, 不注意也就扔了。但巧用它, 就拓展了课堂教学, 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这束月季花该怎样处理呢?”一个细微而又巧妙的问题, 使课堂高潮迭起, 教学活动充满思辨与灵性。

关注细节, 其实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 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关注细节, 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在具体的教学中, 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 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 抓住教育时机, 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这两种智慧融合成课堂教学中的大智慧, 演绎出了不一般的精彩。

我的课堂我做主作文 篇5

以前,我们上课是一横排一横排坐的,面对黑板,看着老师,老师走到哪,我们看到哪。上课,老师讲,我们听,不会的也很少讨论,有时不会的问题,想问问别人怎么做,总是没这个胆量,真是又急又怕。教室里除了老师的讲课声,和同学们的读书声,就只有笔的声音了。我们就像一个学习的机器,老师让干啥,我们就干啥,如果老师不在,我们会把天闹翻。

现在,我们的课堂大变样,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说、笑,可以站、坐,可以走动,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向同学请教,我们既是学生,也可以当老师,我就多次给同学们讲他们不会的问题,当然也有很多同学是我的老师。有时我们还进行小组比赛,哪个小组先完成老师的问题,就给哪个小组加分,我们之间的竞争很激烈,有时还会发生小矛盾和争执,但最后我们都会检查自己,有时也会做出让步。我们都有自己的口号和喜欢的名字,我们是雄鹰组的,我们的口号是“雄鹰,雄鹰,展翅翱翔!”怎么样?还有力量吧!另外,我们在教室里是分小组坐的,全组同学围在一起,讨论起问题可热烈了。

我的课堂我做主 篇6

一、在品德课中回归“情意”目标

品德课程是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了解社会的综合课程。它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和谐发展。在品德课堂中回归情意,符合新课程标准,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例如:在课堂中,面对的是学生,由于学生的可塑性强,需要动态生成,让课堂回归情意,师生在情意浓浓中,体验生活,进入情感的知识世界,成为学习与体验的“情感王子”、“情感公主”,完善学生的人格。我们可以想象,在每一节课,当教师满怀激情地进入课堂,学生会感到兴趣盎然,精神振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所以课堂首先是情意教师。在浓浓情意中,教师将课堂知识美美送来,师生将会在课堂中容光焕发,享受课堂的美餐。

二、挖掘生动的教学资源,用学生喜愛的方式呈现,体现自主

品德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用教材,“用”体现执教者是可以做主的,可以灵活运用教材,调配教材。问题是如何挖掘教材,优化运用。在教材中,教师就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教材理论由来等共性,它是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如何让课堂得以拓展,教师挖掘优势,让自己的教学更多的挖掘内容的个性内涵,拓展学生个性空间,还原教学本色,是教师最大的挑战,也是做最好的教师提供更大的探究,提供最大的空间。例如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我心中的教师》,课始她与学生一齐拍手深情地唱起《我轻轻地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想起心中的老师,此外,老师让同学们在六人小组中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我想起了体育老师。”有的同学说:“在舞蹈室练舞时,我想起了年轻漂亮的任老师。”正在热烈之中,突然有一位听课老师晕倒了,在其他老师帮助下紧急处理后,老师急中生智,马上利用这一活生生的资源,连忙说:“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为了同学们的学习,忘我地工作。我们该怎样对这位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们不顽皮了!”“老师,愿您早点康复!”……顿时,孩子们的爱心在教室里传递着,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情感局部升华!

三、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为课堂增添色彩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带来更多生动有趣的学习机遇与各种有效生动的情节。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多种教学尝试,教师掌握多种教学策略。品德课堂,尤其适合学生教学的策略,体现在研究性的活动,体验式的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策略上,教师是否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好优势,灵活多样地重组,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桌丰盛的“自助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小组合作中,师生互动中体现沉醉与回归朴实的课堂,例如我在教学《火灾无情,逃生有法》一课中,文中的图、内容过于单调、枯燥,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中,我就通过播放火灾视频,多媒体课件出示标题新闻、数据资料,呈现出有关火灾引起伤害的具体、巨大的数字,从视觉上形成印象,对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激发学生认识到火灾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此时,他们有感而发—“火灾无情,如何逃生”,整个课堂的主题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师生共同的话题。带着这样的情感,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新知识的探求中,使课文内容更充实,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更真切。

四、关注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营造,打造最好课堂的教学场

在现代课堂的有效教学中,离不开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它如同一种磁场,将人的精神状态吸引在这种教学场中心,追求师生互动,必须营造宽松愉快,富有有趣性的教学氛围。如教师充满期待的眼神,容光焕发的仪表,富有激励性的问答以及富有体现起伏的情节营造,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以震撼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例如有一位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这位老师让学生经过一段课前收集的自主学习,交流之后,学生利用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由浅入深,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在小组里,学生自己动手配置一份合理的“饮食套餐”,然后在班上交流,由学生评议,评出“十佳”配置师。从而领悟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享受着和谐互动的愉快。

富有情感灵魂的教学,教师将教学资源优化丰富,是有效的、必要的条件。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有效处理,是课堂教学的生动的体现。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浓厚的课堂氛围营造,是学生心灵的可能通道。所以,提出“我的课堂我做主”,要充分挖掘教师自我的能动因素,张扬个性,展示教学情怀,展现自己的教学智慧,从而让自己的教学达到更理想的教学前景。

我的课堂我做主 篇7

关键词:农村课堂,作文教学,兴趣,广泛阅读,化难为易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众所周知, 多年来, 虽无数教育者不断努力开拓, 但作文教学的效果依然差强人意, 特别是在各项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的开展更是举步维艰, 不尽如人意。

表面上看, 农村作文教学确实有许多实际困难, 但其实, 农村的作文教学资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匮乏, 相反却拥有着许多城区教学环境所没有的独特资源, 关键在于我们要开动脑筋、拓展思路、开发资源, 灵活地使用它们, 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生活的真实, 做到“我的文章我做主”, 达到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一、提升教师素质, 转变教学观念, 提升作文教学的地位

农村中学教师受各种因素的限制, 各项教学素质特别是文学素养稍显薄弱。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模式, 思想要彻底解放, 有自信心、有幽默感、知识面广、爱好广泛, 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要认识到写作是人的生命活动, 是学生思想、情感、个性碰撞的火花, 师生都应该是写作教学的主角。相信学生蕴涵着非凡的创造力, 有着巨大的可塑性, 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资源, 不要过于拔高对学生的要求, 对学生的进步多加鼓励、赞扬。教学不能随心所欲, 既要有宏观序列, 又要有阶段性计划, 更要有详细具体的授课教案。

二、实施“快乐作文”,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消除学生写作畏惧心理

(一) 让作文走进生活,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丰富语言积累

首先我们要教育学生去热爱生活, 用满腔的热情深入生活, 去感受生活, 因为只有广泛的接触生活, 才能有很多感受, 才会激发丰富的感情。平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经常去观察、搜集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 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事物的特征, 把人的感受和物的特征结合起来, 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其次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比如展销、文艺演出、郊游、运动会等, 活动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 增强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了, 有了下锅的“米”, 在写作文时才能有材料可写, 有情可抒, 写作文的兴趣自然也就得到了充分激发。

(二) 宽松行文, 个性、共性共扬

初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套路, 考试作文都是要求学生写内容健康、中心突出、结构完整的文章, 把文章的思想性提高到了不应有的高度, 对学生的写作限制太多。我们可以多安排一些自由选才写片段的作文练习, 要求学生每周自由描写一两个精彩的片段, 周一布置, 周五上交,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捕捉生活精彩的瞬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我们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可适度降低作文的要求, 只要是学生自己亲历亲见并有所感受, 一定要多加鼓励。可利用墙报、手抄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及时肯定学生的成果、进步。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扬, 写作的积极性当然会得到大大提高。

(三) 范文激趣, 化难为易, 逐步提高,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写作文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要想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就必须把写作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首先要借助于优秀范文的力量, 每次作文训练前, 可以根据训练重点的不同选择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让学生欣赏, 激发学生的钦佩之情并产生写作优秀范文的愿望, 然后师生再互相讨论、交流训练的重点。训练重点的制定要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分阶段进行, 从小的方面先练起, 如可先训练审题立意, 再训练谋篇布局、语法修辞等等。这样,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会有成就感, 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慢慢地就消除了。

三、团结整体力量, 倡导广泛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

农村中学图书资源极其匮乏, 我们应该团结大家的力量, 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开展广泛阅读, 让学生从中认识生活, 丰富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并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转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自己的家里拿来自己的藏书, 在教室里建立班级图书角, 同学之间传送阅读, 交流阅读心得, 教师适时引导评论, 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阅读, 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我们也可以捐出了自己的部分书籍杂志, 以此来激励学生拿来更多的书籍。

另外, 我们要经常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诸如读书知识竞赛活动、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 对学生的表现多鼓励, 鼓励学生运用逆向思维, 大胆想象, 大胆创新, 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他们的缺点教师要注意引导的方法的灵活性, 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四、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并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多给学生创作实践的环境和机会。对一些茶余饭后的时间不要白白地浪费了。如我们可以利用三餐后的时间用录音机在班级里给学生播发一些优美的散文、经典诗文的朗诵, 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充分利用手抄报、黑板报,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哪怕是取得小小进步的文章。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了解民俗民情, 民间文化, 让他们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农村的作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卓越成绩的, 它必须经过学校、教师、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解放思想, 放开步子, 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逐步扫除作文教学课改道路上的障碍, 实现点点滴滴的进步, 我们企盼着农村作文教学能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研究》, 2008

[2].《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

我的课堂我做主 篇8

一、强化人际互动是基础

1. 动态分组。

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别、性格、表达和组织能力和差异分成10个小组, 每组4~5人, 使各个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讨论课一般是“围坐型”或“马蹄型”, 这样使学生既能面对老师, 又能面对同学, 减轻压力, 参与讨论。

2. 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教学形式。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相互启发;在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各组进行全班交流。这种方法的采用在客观上促进了辩论和竞赛的出现, 是学生为维护自己尊严和立场做出的必然选择。例如: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相等的四部分。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争先恐后上黑板画出来, 方法达十三种之多, 其中虽有不少是不符合题意的, 但是少不了学生的一番陈述和去伪存真, 做对的心安理得, 做错的也心服口服。这样的课堂气氛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望尘莫及的。

3. 测验和奖励。

分测验和奖励两个阶段。测验在时间上可以当堂课, 也可以在下一堂课;在形式上既有口头抢答, 也有书面笔答, 但测验时不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活动。奖励主要侧重集体荣誉和精神鼓励, 如对测验中成绩较好或进步较快的小组授予“星级小组”, 对在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星级组员”等。有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星级小组”、“星级组员”一定的物质奖励, 如奖励课外读物等。

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建立起了主体的教学信息沟通网络, 提供给了学生满足需要的机会, 为学生主动、深入参与课堂教学从组织上和空间上提供了保障, 以集体荣誉这一机制促成了“利益共同体”的产生, 使学生在课堂内自觉地实行脑力资源共享, 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会学是保证

1. 注重课前准备, 培养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是构建内在的心理表征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去, 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学习环境、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因此, 课前准备什么, 如何准备, 都要从自身出发, 独立完成。如学习“菱形”时, 我在上课前一天让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1) 准备一张矩形纸片; (2) 尝试性地用矩形纸剪出一个菱形; (3) 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 分析菱形“边”、“角”、“对角线”的特点。 (4) 能小结自己的准备情况, 做到心中有底。

2. 强化课堂练习, 培养自主学习的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学生“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能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意识、思维方法有关,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从创造性思维训练入手。

精心设计练习, 启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综合性较强或一题多解的练习, 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层畅所欲言。

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让学生善学是目的

1. 课前预习。

能粗读内容, 初步感知本节或本章的知识框架, 重点放在概念、公式、结论和规律上, 对与新课有联系的相关内容也要复习。在预习时要求做到边读边思, 能找出重点、难点, 并能尝试性地做一些基础练习。

2. 做好课堂笔记。

在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的同时, 记提纲, 记重点难点, 记解题思路, 记老师在讲解问题抛出的观点、论据及推理的过程, 记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记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受启发后而联想到的问题, 提倡将重点划在书上或写在书上, 这样有利于复习, 又可赢得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时间。

3. 上课主动参与。

在教师指导下做到注意集中, 实验观察仔细到位, 思维积极主动, 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提出见解, 能做到边听、边记、边划、边思, 多种感官并用。

4. 课后及时复习。

根据记忆遗忘规律, 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快, 故及时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有效的方法。复习内容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复习不能留在背一个公式、定义和结构上, 而应把主要知识点按类别加以归纳, 整理成系统化、网络化, 对相关或相似的概念、公式、结论和规律进行异同比较, 总结解决各种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考方法。学会应用比较复习、交叉复习等多种手段。

5. 独立完成作业。

做到先复习、后作业;要坚持独立思考, 不要轻易问人, 知难而退;要坚持理解消化, 立足于懂, 不要图快草率;要提高作业质量, 不要贪多或过简;对口头回答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等动手作业也应同样对待, 以培养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的课堂我做主 篇9

一、“学·导·用”教学模式概述

“学·导·用”教学模式是在生本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学以致用,最大程度激发师生生命潜能的一种教学结构。学,指学生各种方式“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独学”,也包括课堂上教师导学中的合作共学,以及知识能力运用中的探究学习。导,指教师策划的多层次的导学活动,它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活动策划、学习引发、学法指导、问题点拨和课堂评价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用,指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运用活动。它包括课堂的基础检测、巩固提高、运用拓展,以及课后的作业、实验、探究等活动。

二、“学·导·用”教学模式的三个核心

“学·导·用”教学模式是以“研究单”为媒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学·导·用”教学模式的三个核心部分“前置研究单”“合作学习”“运用活学”。三个部分中,“运用活学”最为重要。以下是《平均数》一课的运用活学教学设计。

1.下面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红星小学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有的队员身高可能刚好160cm。()

(2)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3)一条河标明平均水深是1.3 米,小明身高1.5 米,他说他到这条河里游泳肯定没有危险。()

2.用心填一填。

(1)小英8 岁,小丽7 岁,小青6 岁,她们的平均年龄是()岁。

(2)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20,其中一个数是100,另一个数是()

3. 下面是陈晓同学参加跳远比赛的成绩。第一跳171cm;第二跳165cm;第三跳x;第四跳169cm;第五跳170cm。想一想,用5 次跳远的平均成绩作为陈晓最后的比赛成绩,合适吗?

三、我的“学·导·用”教学模式课堂现场

《简便运算》中的连减的简便运算,例题以看书为题材,讨论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算法。课前,我下发了《连减的简便运算》前置研究单。

《连减的简便运算》前置研究单:班级( )姓名( )小组( )时间( )评价( )

学习目标:

1. 能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简便算法,并能实际运用。

自学导航:

亲爱的同学们,请认真自学课本第21 页例4,相信今天的研究单你一定会完成得很棒!

研究内容:我会解决问题“连减的简便运算”,认真自学课本第21 页的内容,再解决下面的问题:张彤看一本234 页的书,昨天看到了66 页,今天又看了34 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列综合式计算。(能想到几种算法就写几种)

通过批改研究单,发现大部分孩子能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但对于连减的简便运算方法的总结归纳却不是很完整。根据研究单批改情况,我有意让完成得特别出色的“智慧”小组上场。当“智慧”小组代表汇报完五种方法时,同学们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1:我认为智慧小组不愧是智慧之星,他们的方法多,而且每种方法的思路都写出来了,让人一目了然,相比之下,我们小组就没有这么具体。

生2:“ 智慧” 小组的方法五234-34-66=200-66=134 是一种好方法,他们有观察数字的特点。

师:(适时引导)在简便运算时,观察数据特点很重要。

生3:智慧小组的方法四其实是对方法二的补充说明。

师:补充说明?

生3:他补充说明了当两个减数的和正好是整十、整百……数时,用方法二的计算方法比较简便。

生4忍不住插嘴:“我也认为是这样。”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全班一致同意)

生5:老师,我发现连减的算式在计算时可以把两个减数先相加,而最后的得数不变。

师:大家同意吗?(全班一致同意)

生6:我可以模仿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样子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a-b-c=a-(b+c)

“智慧”小组代表:我还能用字母表示我的第五种方法:a-b-c=a-c-b

师总结:连减的算式,选用a-b-c=a-(b+c)还是选用a-b-c=a-c-b进行简算时,要根据数字的特点。

生7:我有个提醒,把两个减数先相加时,改变了运算顺序,要添小括号。

生8:我知道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简便算法。我们小组要向智慧”小组学习,自学课本时要认真。

师:同学们交流时能认真倾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接下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能不能灵活运用研究成果。(进入运用活学环节)

我的课堂我做主 篇10

关键词:辩论,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新课改”对学生们来说是福音,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对老师来说, 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既是教学方式的改良, 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那么在初中历史 (人教版) 教学中, 教师们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运用的一些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现分享给大家。

一、精心设计问题, 鼓励学生就此问题积极发言、辩论, 表明自己的观点, 勇敢“亮剑”

历史教学的课堂上, 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提升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讨论, 可以让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熟练, 进而学好历史。

如在讲解八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 中的《洋务运动》一节时, 关于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我先拟定出两个相反的观点:肯定观点——洋务运动值得肯定;否定观点——洋务运动是一场闹剧。我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了两组, 让他们分别支持一个观点进行辩论。第一组对洋务运动持肯定态度:洋务运动改变了清朝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 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 开创了新型军事形式, 使清政府开始开源广进、培养人才。第二组持否定观点: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 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 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 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强国的最后一张船票。就在两组同学“打得”不可开交时, 老师出来点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经过辩论后, 学生们普遍感到对洋务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对历史课堂也更加喜爱。同时, 这也激发了他们探索历史的热情, 让他们在课堂上也更加主动。教学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让学生“客串”老师

俗话说得好, 教学相长。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试着让学生和老师互换位置, 借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 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预习、做好准备工作, 然后再上台“客串”老师, 把内容讲出来。等学生讲完, 老师再上台讲。经过如此过程, “客串”老师的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进而弥补这些缺点。而且, 在同学上台讲课时, 其他在台下听课的学生也会产生“攀比”心理:他能讲成这样, 要是我上去, 肯定会讲得更好, 我可以弥补他的好多缺点!如此一来, 在台下听课的学生也就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在无形中, 就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时应巧设“悬案”, 多准备几个问题来“质疑”课本内容, 引导学生不再盲目接受、学会独自思考

学贵有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容易扼杀学生的质疑精神, 老师们只知道向学生的大脑里“倾倒”知识;学生们只会乖乖地接受, 往往不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设计问题, 激活学生们的质疑思维, 开动他们的聪明的大脑。在预习前, 老师们可先提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预习, 并鼓励他们在预习过程中产生新的质疑。当然, 老师在安排问题时, 应坚持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 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 教师可把问题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讨论, 各抒已见, 共同交流,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在讲解九年级历史课本 (人教版)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 我就在学生预习前提了几个问题, 如为什么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开始的标志、内战各方的领导人、阶级基础、控制地区、关键战役分别是什么?通过带着问题去预习, 学生就会对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也明白了本课的重点在哪里。课堂教学时, 在预习的基础上, 我继续给学生们“出难题”:谈谈对克伦威尔的看法?如果当时英国没有他,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会是什么样的结局?通过这些方法, 学生们就能很认真地进行预习, 并对课本上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课堂上大家纷纷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完全超过了我的预期。通过这堂课我发现,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他们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对问题的质疑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锻炼。当然, 教师得掌握好整堂课的气氛和价值导向, 对学生们的观点给予及时的点评及“拨乱反正”。

我的课堂,我做主 篇11

摘 要: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既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追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用心;事半功倍

教学无止境,教研无穷期。自己从教20余个春秋,感受到教改的春风是一股接一股,一浪挨一浪,马不停蹄地学习和实践全国各地高效课堂的研究成果。最早学过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再就是后来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以及现在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杜朗口教学模式,真是林林总总,俯拾皆是。但我觉得不管学习何方的教学经验,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尤其是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不再依赖于师生的加班加点,不再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既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即使做不到未雨绸缪,但起码应该与时俱进,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追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我始终觉得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就是学生用心学习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老师用心来慢慢引导的。就拿前天我去开家长会来说,儿子的班主任在分析评价孩子的学习时说,“上课做到了五官并举,精力相当集中。”(当然儿子不是班内最优秀的)。身为老师,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培养学生的。如:在上学期刚刚接过初三的这两个班时,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可以说是不会学习。针对这种学情,我就通过一个个小细节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记得在第一次月考之后,我用了两课时来讲评试卷,我一直认为借助试卷帮助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以及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如何分析回答,更是提高成绩的捷径,更何况面对的是初三的学生。在第一课时仅仅处理完前面的积累运用,下课时我说:“剩下的内容,下午上课我们接着讲评。”可到了下午再上课时,我开始没有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因为我觉得用心学习,有思想的同学应该想到该干什么),我先在教室内转了一圈,了解到全班52名学生,仅有12名学生把试卷摆在课桌上,其余的学生虽然都拿着语文课本在看,但我知道他们是在装模作样,根本没用心在学习。于是我捉住这一契机,及时和学生沟通,给予指导:“学习就是用心来学,不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忙忙碌碌,以致事倍功半。”大部分学生经我这切中肯綮的指点豁然开朗了,知道了究竟怎样才是用心。这样在今后的课堂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为期不远了。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内因、

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有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动机、兴趣等诸因素,外因有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艺术、事业心、责任心、社会环境等诸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当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综合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李登银,张重元.提高课堂效率之浅见[J].教育革新,2009(12).

我的舞蹈我做主! 篇12

沈宏:按自己的意愿处理动作

初学习舞蹈时,我们总是用最标准的技术、最严谨的套路动作来要求自己,老师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灌输各种各样的要求。尽管在舞蹈的起步阶段,这些标准能让我们迅速掌握舞蹈基础,但从舞蹈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上看,这些标准和要求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舞蹈。有时,我们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舞蹈,而不是盲从于各种标准和规则。对音乐节奏的处理就是一个典型的方面。

当音乐响起时,假如我们跟随音乐的基本节奏跳最标准的舞蹈动作,动作完成得再饱满也只能是“如此而已”,最终的结果是舞蹈毫无特点。为了不沦为舞蹈机器,最便捷有效的做法就是改变各个舞步中步与步之间的节奏关系。以探戈舞中的四快步为例。平常大家在跳四快步和五快步的时候,四快步的节奏一般都很平均:快(Q)—快(Q)—快(Q)—快(Q),而我们可以将四快步演绎成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可以先慢后快(S&QQQQ),也可以先快后慢然后再快(QSS&Q)。任何一个舞蹈动作都不是单一的步子,将其中各个步子的连接节奏进行变化,使它们有快有慢、有静有动,舞蹈就会很自然地迸发出浓郁的舞美效果,甚至在跳着同一个舞蹈动作时让人觉得“这并不是同一个动作”。

除了改变节奏这个方式,还可以在舞蹈编排中尝试将各种不同处理方式的舞蹈动作进行衔接,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前一个动作的音乐是慢节奏的,我们就可以将后面的衔接动作处理成快节奏,如果前一个动作的音乐节奏比较快,那么就可以在其后衔接一个节奏较慢的动作,总而言之,就是让前后动作之间、音乐和动作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谁都不知道比赛时会碰上什么样的音乐,而参赛套路却是早就准备好的,很难临时改变。不过,动作的处理方式、动作之间的衔接却是每一名舞者都可以自由控制的,那就是在音乐响起时,跟随对音乐的感觉和身体的动律去舞蹈。

梁瑜洁:女生要掌握身体的主动权

有人说舞蹈是重心移动的艺术,这句话直指舞蹈的本质。在标准舞中,由于女生大多数情况都是处于被男生引导的跟随状态,女生是完全听从男生的指挥移动还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与男生配合舞蹈,一直就是舞伴之间争论的热点。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女生要有独立的意识,要掌握身体的主动权,然后才是在服从男生指挥的情况下完成跟随。绝对不能将重心的控制权完全送交给男生,更不能将自己的身体重心放置在男生身上,这样会导致男生变得笨重,丧失移动的敏捷性。

掌握身体主动权时,女生必须时刻保持身体的敏感度,这样才能根据男生的要求去完成跟随,而不能自己独自舞蹈。我觉得能在独立掌控身体重心的前提下跟随舞伴完成各种动作,是女生在身体主动权和跟随之间的契合点。

另外,先移动身体重心还是脚,也是女生良好跟随和自我意识的重要体现。现在身体重心的变化带动身体和脚步的移动是比较普及的观点了,而有着丰富经验的舞者的身体重心和脚步的移动几乎同步,根本分不清先后。但我认为应该先脚后身体,如果女生的身体先移动很容易破坏舞伴的重心。女舞者应该侧重于脚步先于身体重心,这样更利于跟随。相反,有的人刻意地先移动身体重心然后带动脚步,呈现出来的效果反而很奇怪。

在舞蹈中处于跟随地位的女生要想真正获得身体的主动权,除了自身意识外,男生的配合也格外重要,否则就会出现两个一起舞蹈的独立个体。首先,男生不要破坏女生的身体重心,女生的鞋跟比较高,如果被外力破坏了原本稳定的重心,会增加她控制身体和移动的难度,导致动作和配合失误,甚至出现扭伤;其次,男生绝对不能将女生视为自己的舞蹈工具生拉硬拽、完全控制女生的动作,尤其是在旋转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与之对应,女生要让重心维持垂直,将自己大脑的主观意识演化为跟随的功夫,这两者的协调从思想和技巧上,都具有相当的难度。倘若真的无法感觉到男生传递的信号,可以让意识短暂放松,完全听从男生的指挥。

Tips用拉丁音乐练习标准舞

上一篇:社团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下一篇:景观资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