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

2024-12-04

绿色GDP(通用12篇)

绿色GDP 篇1

1 GDP的定义、核算、缺陷

1.1 定义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 中文即国内生产总值, 是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的核心指标,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一个季度或一年)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因为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 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1.2 核算

GDP是当前世界各国衡量总产出的最主要指标。目前, GDP已经形成比较确定的核算指标和核算方法, 其具体衡量方法有三种:即增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1.3 缺陷

总的来讲,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 (地区) 宏观经济总体规模、经济增长水平的一个很好的重要指标, 然而GDP也存在很多缺陷:其一, 不能完全体现经济总量的所有指标;其二, 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的福利和公平状况, 主要是收入以外的其他福利和公平指标;其三, GDP只考虑当代人的收益最大化, 没有考虑长远的收益最大化 (代际均衡) , 即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 要全面客观地看待GDP这一宏观经济指标, 在强调它的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要看到它的缺陷。

2 绿色GDP的定义、核算、现状

2.1 定义

绿色GDP, 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 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 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 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 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 负面效应越低, 反之亦然。

2.2 核算

目前, 绿色GDP也有三种核算方法:其一, 从生产角度看, 是国内生产净值扣除环境投入之后的余值。公式为:绿色GDP=总产出-中间投入价值-固定资本消耗-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国内生产净值-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其二, 从收入角度看, 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扣除环境投入之后的余值。公式为:绿色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国内生产净值-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其三, 从产品最终使用角度看, 是消费、净出口和所有资产上的净投资之和。公式为:绿色GDP=最终消费+净投资+净出口-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国内生产净值-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

不过, 无论什么方法, 都是在GDP上考虑了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社会综合成本之后的净值。因此, 绿色GDP应该是剔除了自然资产损失之后创造的真正国民财富的总量指标。总公式应为:绿色GDP=GDP-资源成本 (资源损耗、恢复费用) -环境成本 (环境退化损失、恢复费用) -社会综合成本 (环境损害预防费用、因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核算的部分) 。

2.3 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就开始研究和推广绿色GDP, 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绿色GDP。近年来, 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绿色GDP核算的研究。但是, 由于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GDP核算体系——目前国际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以, 国际上至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 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

绿色GDP没有登上国家政府的“大雅之堂”, 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 认识不够;其二, 技术难度大;其三, 制度空白。当前, 我国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和数据发布制度, 与绿色GDP核算理论相关的环境法规不够完善;与绿色GDP核算有关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不够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实施不力等。

3 GDP与绿色GDP的比较分析

3.1 相同点

与绿色GDP相比, 两者有共同点:其一, 都是国民经济的核算方法, 反映出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其二, 都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和重要依据;其三, 都是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其四, 都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 以此衡量一个国家享受国际权利和承担国际义务的比例。

3.2 不同点

其一, 绿色GDP能更加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 如反映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综合成本以及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其二, 绿色GDP能更加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 如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生态维持、就业保障、居民住房等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其三, 绿色GDP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 如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产生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等;其四, 绿色GDP能更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如环境损失和环境改善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4 绿色GDP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选择

由于绿色GDP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自觉行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善, 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选择。具体体现在:其一, 绿色GDP是科学和全面地评价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的需要;其二, 绿色GDP是创新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的需要;其三, 绿色GDP是吸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需要;其四, 绿色GDP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左玉辉.法环境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2) (2009重印) .

[2]赵文卿, 纪建华.我国实施绿色GDP的博弈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7) .

绿色GDP 篇2

正确理解gdp与绿色gdp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gdp与绿色gdp的含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gdp 绿色gdp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是一个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目标。我们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正确理解、把握gdp和绿色gdp的含义,彻底转变gdp至上的观念,把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目标。

1、如何正确理解gdp含义

gdp做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衡量各级政府政绩最硬的指标,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不仅使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和丰富,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自从采用gdp核算方法以来,gdp在我国的地位扶摇直上。但盲目追求gdp增长,也带来一些弊端。

1.1 gdp的含义

gdp英文全称为gross domestic product,中文译名对国家来说叫做国内生产总值,对地区来说叫做地区生产总值或本地生产总值。它是把一国(地区)一年中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总和折合成货币的值。由于gdp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具有国际上通用的核算原则与方法,是衡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活动总量的国际通用语言。因此gdp是全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根本体现,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参数,尤其是在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宏观监控以及宏观经济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gdp的局限性

如何看待gdp是当前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过去人们把gdp神化了,认为gdp就是一切,这当然是不对的,因为gdp也有许多的局限性。首先,gdp不能说明一个地区或国家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而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对我国政府近年来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其次,我国gdp增长的高消耗、高排放,造成了资源的惊人消耗和数量巨大的污染物排放。再次,我国的政府职能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gdp增长在各级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中的极端重要性,使得短期利益和短期行为屡禁不止。

1.3 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gdp的大小和增长率受到空前的重视,甚至有人把“发展就是硬道理”理解为“gdp增长就是硬道理”。这使我国在取得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自然环境也遭受巨大损失,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对政绩的追求使一级又一级的政府官员狂热追求gdp,甚至产生了gdp崇拜。对gdp的追求理所当然成为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心照不宣的职业使命。为了政绩,许多地方的招商引资演变为“让利竞赛”,靠土地生财,靠拼资源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不惜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从1996年到2003年,全国耕地就减少了1亿亩,而非法占地的主体中,绝大多数是对gdp顶礼膜拜的地方政府。任何指标都让路于gdp,从追逐gdp,到唯gdp,到直接在gdp上做手脚,污染gdp。所以说,以gdp为主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绿色gdp的产生和由来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丰富和补充,更加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实行绿色gdp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全新发展思路的最佳切入点。

2.1 绿色gdp的含义

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对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色gdp能更好地体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2.2 绿色gdp核算方法

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思路是将资源和环境独立出来,建立资源和环境账户,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在此基础上对现行gdp进行扣减和调整,从而得出绿色gdp。简单的说:绿色gdp=传统gdp-资源环境损害+环保部门新创造价值。也可以说,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这里,自然部分的虚数主要指资源环境方面的损失,人文部分的虚数指贫富悬殊等不利影响。对绿色gdp的实际测算,目前集中在对资源环境损失的测算上。

2.3 绿色gdp是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绿色gdp是个全新的发展观,它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的科学发展观。另外它也是一个全新的政绩观,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兼顾起来。因此对每一级政府,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和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标准,肯定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说实施绿色gdp,必然要有观念的变革,要有科学、合理、公平的核算体系模式的确立。绿色gdp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呼吁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即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付出的环境代价,切莫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

3、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把握gdp与绿色gdp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们走出gdp崇拜、超越gdp崇拜指引了方向。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使得我们开始了对gdp的校正。发展是硬道理升华为科学发展观。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党中央也从政绩导向转向服务导向,从以gdp增长为中心,走向以维护市场公平为中心,以社会和公共服务为中心。告别gdp崇拜,并不意味着不再严肃地对待gdp,在很长一段时间内,gdp仍然是中国经济必须重视的重要指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理解和使用gdp与绿色gdp。

3.1 gdp仍是政绩考核的主要手段

科学发展观并不意味着政绩考核完全取消gdp,对干部政绩的考核gdp由总评分变为单科分,但仍是十分重要的单科分。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和新的政绩观,要求各级政府官员放弃唯gdp至上的思维模式,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仅仅看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情况,而且还要看人们生活水平、看就业、看人的全面发展,看环境是否美化了、污染是否降低了,看是否是用最少的资源环境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但是gdp仍是一切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告别对gdp的盲目崇拜,超越gdp,是为了更好地把握gdp,而不是抛弃gdp。

3.2 科学发展观并不排斥gdp

唯gdp论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忽视gdp同样也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以科学的、辨证的态度对待gdp,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要求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强调执政为民,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管gdp有种种局限,但gdp可以基本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及其变动情况。正常情况下,gdp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gdp的增长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没有gdp就没有经济实力,离开gdp谈以人为本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gdp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3.3 gdp增长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统一的gdp,需要用合理的物耗投入和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更多、体现人民生活全面改善、社会公平度逐步提高的gdp。因此应该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同保持gdp的增长做到内在统一,gdp不应当成为各级政府追求的终极目标,gdp增长仅是一种手段,对政府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借助gdp的增长来实现社会发展。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工作方式必须纠正。

3.4 不能神化和夸大绿色gdp

神化和夸大绿色gdp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把产生的问题,归结为gdp的缺欠,认为只要尽快推出绿色gdp核算,用绿色gdp来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就可以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既是一种不现实、也是有失公允的想法。绿色gdp由于其计算面临难以突破的障碍,要求统计部门核算绿色gdp来考核干部政绩是不现实的。一个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的好与坏,不在于是否核算了绿色gdp问题,关键是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和经济发展观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因此开展绿色gdp核算无非是要增强人们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无限扩大绿色gdp的作用,将会使其失去本身含义。

3.5 绿色gdp不可能取代gdp

绿色GDP背后的绿色思维 篇3

中国科学院今年1月27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在2004年生态现代化指数排名中,中国以低于世界平均值17分的42分,排在全球181个国家中的倒数第18位。

科学院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分析,生态现代化指数包括生态进步、生态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共有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城市废物处理率、森林覆盖率、有机农业比例、安全饮水比例、交通空气污染、长寿人口比例等30项具体生态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

此前,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尽管遇到各种阻力,参加试点的十个省市仍然在坚持绿色GDP核算工作。第二份绿色GDP核算报告将在今年春节前后向社会公布。

绿色GDP试点省份之一的海南省,日前为推广旅游宣传促销年,邀请了海内外50多家媒体成立旅游传媒合作体,在中国和海外的主要客源市场宣传海南的旅游资源。

从当地官员及旅游业者的谈话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绿色”确实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一种默契和共识。

主管旅游的副省长陈成在介绍情况时就指出,海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在于拥有“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而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把旅游业导向转型升级。

他特别提到海南四季都可以打高尔夫球,因此日本、韩国的高球游客在冬季纷纷到暖和的海南打球。

在环保分子眼中,“高尔夫球”是个肮脏的字眼,开发高尔夫球场意味着破坏生态环境;然而海南人显然并没有短视到杀鸡取卵,为吸引高球游客而牺牲天赐的生态资源。

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的东屿岛上,就有一个漂亮的标准18洞球场。当地导游在介绍时不忘强调,球场在开发时保留了大部分原生态的植物。

靠旅游业生存的经营者对于维护生态更采取了小心翼翼和尊敬的态度。为了经营好园区,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尚晓特地跑到新加坡和澳洲的动物园参观,借鉴和学习国际管理经验。

动植物园豢养的动物大多生活在接近其原来生存环境的状态中,导游对于园里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随便就能说出每种植物的名称和特性。显然,生态对于他们已经不光是个名词;尚晓在送别记者时还特别强调说:“让我们爱护动物,让我们保育动物。”

负责管理南湾猴岛的陵水猴岛旅业董事长代国夫对自身定位的说法,最能代表业者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在猴岛上猴子是主人,游人是客人,我们只是代表主人招呼客人的仆人。”

南湾猴岛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灵长类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热带海岛型野生猕猴自然保护区,岛上约有1500多只野生热带猕猴。

猕猴在岛上确实被当做主人,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反而是游客有着诸多限制:禁止喂养、别随意打开手提袋以免被猕猴抢夺、别逗小猴以免母猴攻击、别直视猕猴以免被误会为挑衅而遭攻击……不一而足;而不断提醒游客的正是这些忠于职守的“仆人”。

海南确实有世界一流的生态资源,在冬季的正月依然阳光明媚,郁郁葱葱;但更关键的是海南人对于生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在开发利用来致富的同时也给予尊重和保护;也唯有这种绿色思维,才能保证绿色GDP的成功。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绿色GDP 篇4

关键词:GDP,绿色GDP,核算,比较分析

一、GDP的含义、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的局限性

1、GDP的含义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 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 (一个季度或一年)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 也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2、GDP核算的方法

GDP有三种核算方法。一是从生产角度来计算GDP, 即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过程的产品价值形成入手, 从其总产出中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转移价值, 从而得到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 即为GDP。其基本计算公式为:GDP=总产出-中间投入价值;二是从收入角度计算GDP, 即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GDP。其基本计算公式为: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三是从产品最终使用角度计算GDP, 即从产品生产出来的最终使用去向计算GDP。其基本计算公式为: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

3、GDP核算的局限性

GDP虽然是反映一个国家 (地区) 宏观经济总体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是不能忽视它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 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GDP在反映经济发展的同时, 没有反映它所带来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代价。比如采伐树木, 由于生产活动为林业生产, GDP会增加, 但过量采伐后会造成森林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 而且还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治理环境, GDP不能反映资源减少和对环境补偿所产生的代价。

其二, GDP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目前, 经济学将固定资本存量作为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本存量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上房屋、道路、桥梁、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量。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固定资本的变化量等于当期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量, 减去当期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量。GDP中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属于其中的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量, 但固定资产价值中没有考虑它的质量状况, 由于质量因素, 实际的固定资产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了, 也就是它的有效价值减少了, 但在GDP中没有反映。

其三,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和公平状况。人们的福利状况会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改善。人均GDP的增加代表一个国家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加, 从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增加时, 这个国家的人均福利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是, 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可能一小部分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并没有增加, 或者增加得较少, 他们的福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或者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但从人均GDP指标看不出这种由于收入分配的差异而产生的福利差异状况。

因此, 要全面客观地看待GDP这一宏观经济指标, 在强调它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但也不能因为它的局限性而贬低它的作用, 应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它。

二、绿色GDP的含义及核算方法

1、绿色GDP的含义

绿色GDP泛指在现有GDP的基础上, 扣除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降级成本之后的余额,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色GDP能更好地体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 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 负面效应越低, 反之亦然。

绿色GDP是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是基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现行国民账户存在着环境方面的缺陷这一严峻事实。从中可以看出, 绿色经济核算体系, 更好地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 绿色GDP的推行将使价格体系、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人们的生产消费习惯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生重大的变化。

2、绿色GDP的核算方法

绿色GDP是GDP的一种变革, GDP是绿色GDP的计算基础。绿色GDP也有三种计算方法。一是从生产角度看, 是国内生产净值扣除环境投入之后的余值。其基本计算公式为:绿色GDP=总产出-中间投入价值-固定资本消耗-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国内生产净值-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二是从收入角度看, 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扣除环境投入之后的余值。其基本计算公式为:绿色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国内生产净值-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三是从产品最终使用角度看, 是消费、净出口和所有资产上的净投资之和。其基本计算公式为:绿色GDP=最终消费+净投资+净出口-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国内生产净值-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

3、现行GDP与绿色GDP核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现将GDP与绿色GDP的计算关系用数学符号列表比较分析, 具体见表1。

由表1可得:GDP的计算公式为:GDP=P-Ci=CFC+L+S+Y=C+ (X-M) +Ig

绿色GDP的计算公式为:GDP=P-Ci-CFC-Unp=L+S+Y-Unp=C+ (X-M) + (I-Unp) =NDP-Unp

结合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绿色GDP的计算关键是估算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价值, 这部分价值应包括两部分:一是经济资产中非生产资产的使用;二是环境资产的使用。这两部分价值之和表明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全部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从而, 绿色GDP的计算将自然资源的耗减和降级从当期收入中扣除了, 使其能真实反映经环境因素调整后的生产活动成果。由此可得, 第一, 传统GDP由于没有将环境资源成本纳入核算体系, 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及局限性, 因此, 呼唤绿色经济、实施绿色GDP核算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一种必然趋势。第二, 与传统GDP相比, 绿色GDP具有更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扣除自然资源的耗减成本与环境退化成本, 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绿色GDP占GDP比重越高, 表明国民经济增长对自然的负面效应越低, 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度越高。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2006年9月7日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表明, 2004年我国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 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 占当年GDP的1.84%。由此可知, 绿色经济核算体系, 能更好地反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更好地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 绿色GDP的推行将使价格体系、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人们的生产消费习惯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生重大的变化。

三、我国绿色GDP核算的现状

绿色GDP核算有利于反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和潜力,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主要困难有以下几点。

其一, 统计资料综合性差。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研究的综合性差, 各部分之间缺乏统一的有机联系, 使得其在分析与应用方面受到影响。

其二, 核算基础差。我国现有数据庞大而不系统, 分散而不统一。经济、资源、环境数据统计质量差, 调查时隔长, 总量数据多而结构数据少, 缺乏基本资源产品价格资料和环境保护治理成本资料。

其三, 统计与核算技术水平低。由于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影响, 我国对于经济、资源、环境的统计与核算技术方法传统, 核算理论研究与核算实践相脱节。

其四, 资料共享困难。目前各类数据分别掌握在各自主管部门, 而统一使用缺乏部门间的协调与规划, 缺乏时效性和系统性, 绿色GDP核算缺乏必要的资料来源。

总之, 实行绿色GDP核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由于存在种种障碍, 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绿色经济鼓励经济持续增长。改变“高投入, 高消耗, 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 实现以“提高效益, 节约能源, 减少废物”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增长。只有实现了经济增长, 才能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为生态保护和社会公平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目前尚无一个国家政府正式公布绿色GDP数据, 墨西哥、芬兰等国也只是就若干环境资源进行了试点核算。

四、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建议

绿色GDP的核算不仅是核算方法上的变革, 也是观念和制度上的变革, 它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推行它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可持续发展, 注重绿色GDP增长

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要从观念上重视绿色GDP增长。虽然全面推行绿色GDP核算还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关注绿色GDP、发展绿色GDP、提高绿色GDP在GDP中的比重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次, 需要培植壮大生态经济,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实施农业、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最后, 还需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是向社会提供服务性消费的产业, 是发展绿色GDP的一个重点。

2、积极探索, 加快推出绿色GDP

由于绿色GDP的核算内容较为复杂, 目前理论体系尚未成熟, 划分标准尚不规范。根据现阶段的实情从复杂的核算体系中删繁就简, 抓住要害抽出几项简单、科学、易于比较的指标先投入使用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 除了积极试行单项指标, 还应积极探索, 增加绿色科技投入和进行知识创新, 推出绿色GDP核算的更多指标, 争取早日推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GDP核算体系。

3、将环保纳入政绩考核

国家将治理环境污染列为基本国策, 环境权益是作为人民生存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环保纳入政绩考核是一种国际惯例, 在我国把绿色GDP指标纳入政绩考核,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另外, 还要加强推行绿色GDP审计工作。绿色GDP审计是针对全球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 以及传统会计核算失灵而进行的公允性、真实性、合法性的绿色GDP认证审计。绿色GDP审计工作是绿色GDP核算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所面临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增大, 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一个巨大挑战。实现我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将我国建设成为全面和谐的社会, 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而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实施绿色GDP战略。改变一直以来以社会事业和环境为代价对GDP增长的盲目追求, 走绿色GDP的发展道路必然将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追求目标。

五、结论

绿色GDP能够反映经济增长水平, 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 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实施绿色GDP核算, 将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失和资源耗减价值从GDP中扣除, 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 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有力的推动。同时, 绿色GDP核算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活动的现实效果, 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根本上改变GDP唯上的政绩观, 增强公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只有顺利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绿色GDP,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焦比方:环保型经济增长——21世纪中国的必然选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2]严行方:绿色经济[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8.

[3]雷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自然资源学报, 1998 (4) .

绿色GDP 篇5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以EPD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对北京市1997年绿色GDP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以EPD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对北京市1997年绿色GDP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

1.绿色GDP总值(GeGDP)

绿色 GDP等于GDP扣减具有中间消耗性质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

2.绿色GDP净值(EDP)

绿色 GDP净值等于绿色GDP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和具有固定资产折旧性质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成本。

3.资源成本

资源成本又称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根据自然资源的特征,有些自然资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质,如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用材林)和北方及西部的水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为资源耗减成本,具有中间消耗的性质。有些自然资源具有多次消耗性,如土地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特用林、防护林等)和南方的水资源,这些资源多次消耗的使用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的性质,其资源耗减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4.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

环境降级成本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支出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自然环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特征,也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特征。这样,由经济活动的污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代价即环境降级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绿色GDP的实质与发展

可持续收入的发展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的经济福利尺度的概念。自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保护地球》(Caring for the earth),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整体福利更加集中于环境资源问题上,随之由世界银行在80年代初提出的“绿色核算(Green accounting)”,以及随后提出的“绿色GNP/可持续收入”概念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步成为衡量发展进程、替代传统宏观核算指标的首选指标。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综合指标及“可持发展”思想的产物,“可持续收入”或称之为“绿色GNP”被界定为: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产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

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收入或绿色GNP可在传统GNP的基础上,通过以下的环境调整而得到:

〈1〉当年环境退化货币价值的估计,即环境资本折旧。由于这种折旧通常可划分为两部分,其一为传统GNP中已部分计入的环境损害,如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农作物产量下降等,另一则为完全计入传统GNP中的环境损害,如野生生物物种的小时以及自然景观的破坏等。因此,这一项目的调整主要指传统GNP中未计入的环境退化部分;

〈2〉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如为预防风沙侵害而投资建立防护林带等;〈3〉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如净化湖泊与河流、土地复耕等;

〈4〉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分。因此计算可持续收入(绿色GDP)的公式为:

可持续收入(绿色GDP)=传统GDP—(生产过程资源耗竭全部+生产过程环境污染全部+资源恢复过程资源耗竭全部+资源恢复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污染治理过程资源耗竭全部+污染治理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最终使用资源耗竭全部+最终使用环境污染全部)+(资源恢复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环境保护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

拥抱绿色GDP时代 篇6

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一个观念。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循环机制,以及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要在物质层面改变破坏生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发展循环经济,倡导文明的绿色消费方式,实现人类生产生活、自然生态系统在物质上的动态平衡。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上要处于一个平衡,你用多少要补回多少。用取与补偿相协调,这就是生态系统可再生、可持续的一个概念。

在制度层面上,社会要改变制度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和规范,建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机制;按照公平原则,平等地分配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责任,逐步建立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秩序。在精神方面,要建立人与自然的互相依存,人与自然协同进化,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关心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文化,培育人的生态道德意识。

2000年前后,国家林业局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做了关于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生态安全为保障的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这也就是所谓的“三生态战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

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

什么叫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有什么关系?我们反过来看,生态不安全,就是说整个山体、土壤都没有植被,没有森林,大量的水土流失使良田减少,同时使国土整个地恶化。没有植被的时候,风沙大起,把土壤里微小的粘土颗粒都吹走了,留下粗大的沙粒,农业就保证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也保证不了。还有大气的酸雨、二氧化碳的聚集、水的污染或富营养化,使整个生活环境恶化,人类没法保证健康的生活。这就是一个安全问题,涉及到经济、国土、天空、大气、空气,而土壤、微生物等也都会发生变化。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有些山体在地震中滑坡,为什么?就是因为森林植被不好,没有保护住山体。大量的石头滚滚而来也造成极大损害,这就是泥石流……这就把森林植被和山体滑坡,以及地震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了。这也是地震灾害的一个侧面。2008年9月22日,连下4天大雨又使北川多处山体滑坡,泥石流汹涌,除了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再一次遭受威胁和重创,正在筹建中的地震博物馆的一连串遗址,也遭到破坏,受灾群众再次失去家园。老天不公,灾区的幸存者躲过地震,却没有躲过洪水。这说明在地震之后,人们仍然没有把森林植被、山体滑坡等生态安全方面的问题考虑得很周到。可见,生态安全非常重要。

生态建设是生态安全的基础,生态安全又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以和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和价值,才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维系人与自然的共生,确立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和文明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我们要很好地处理好生态问题。

生态恶化与生态资源

我们国家整个的生态可以说是先天不足的,西部西北部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到张家口再往北走,就感觉到跟北京跟江南差远了。要是打太原再往西走,过了西安再往西走,又会见识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植被。

另外,青藏高原也占了很大的面积;南边的贵州这一带,主要是一个干热河谷,土壤很薄,基本上都是熔岩地区。所以说贵州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地很多,河流>中刷很厉害,田地很少。西安再往西北这一块,就是黄土高原。我们真正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沿海一直到东北这一块。

昆明的滇池,水很绿,但都黏呼呼的,根本没法用。几百里的滇池都这样,看起来既很伤心又很吓人。有人说滇池在昆明市边上,就是昆明人的痰盂啊。滇池里还生长着大量的水葫芦。如今,水葫芦这么一个长得很快也很霸道的物种,已经把别的物种都挤没了,它的根也把水里的氧耗掉,水体整个被破坏了。

这就是生态恶化!我们国家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56万平方公里,沙化面积100万平方公里。现在我们国家的原始林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草地退化有三分之二,地下水超采2万多平方公里,物种已经有数百种将近灭绝。我们河流里边的水受到污染,水体的质量都很差,我们80%的湖泊水都在富营养化,有些城镇饮水不得不从很远的地方取用。

我国的森林质量普遍较差,而且林结构很不合理,造的林都是幼林,那些老林过去差不多都被砍光了。

环境恶化,主要包括环境的污染、大气的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酸雨的污染、森林锐减的污染、土地荒漠化的污染、资源短缺的污染、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侯变暖的污染和大气臭氧层。今天我们提出:良好的生态资源有生产价值,因此也是生产力。此外,生态资源的短缺,也限制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点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

实际上,生态环境本身就能有经济价值。比如生态环境好,大家都去旅游:生态环境好,这个地方种的水果、蔬菜也安全,价格自然就高;生态环境好,肥力强,土壤结构和营养也好,就不用施或少施化肥,产品成本就低。

碳贸易与绿色GDP

京都议定书提出:要使世界环境不继续恶化,就要控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在某个范围内。这要提到碳汇,就是说你有多少把碳汇集固定下来的能力,就让你增长多少排碳的能力。排碳的能力是什么呢7就是工业增长的新的空间。

现在出现了碳贸易,其基本原理是合同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气体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这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当前采取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所以,我们也要考虑,还是自己植树造林,同时还能扩大我们的工业发展,这个账要算好。这就说明,生态资源就是生产力,它本身确实能够有新的价值,形成新的产业,另外它也控制或者促进工业的发展。

我们提倡生态价值,就是要让消耗生态产品的企业付出生态成本,不能像过去那样,排多少碳随便。

浅谈绿色GDP 篇7

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经济核算体系的GDP也随之不能适应需要, 而绿色GDP概念迅速为人们所接受, 并逐步成为衡量发展进程、替代传统宏观核算指标的首选指标。

一、GDP与绿色GDP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 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 (一个季度或一年)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经济产出总量增加的过程, 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 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我们从GDP中, 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 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 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 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 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 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例如, 发生了洪灾, 就要修堤坝, 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 GDP数据也随之增加。再例如, 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 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 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 GDP也跟着大发展。沿淮河曾建有一千五百多个小造纸厂, 其产值给当地GDP带来增长的业绩。但小造纸厂造成的污染使沿河流域1.2亿百姓喝不上净水。如果治理就要花钱, 但GDP中却没有体现。近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造成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由西向东不断蔓延, 但这些在GDP中没有反映。显然, GDP统计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 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 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 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这便是绿色GDP。所谓“绿色GDP”, 就是在GDP的核算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经济产出总量增加的过程中, 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生态破坏等各种因素。

二、绿色GDP的实质

绿色GDP (可持续收入) 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 与环境因素 (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 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

资源成本又称自然资源耗减成本, 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根据自然资源的特征, 有些自然资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质, 如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 (用材林) 和北方及西部的水资源, 这些资源的使用为资源耗减成本, 具有中间消耗的性质。有些自然资源具有多次消耗性, 如土地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 (特用林、防护林等) 和南方的水资源, 这些资源多次消耗的使用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的性质, 其资源耗减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 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环境降级成本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 环境保护支出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 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自然环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 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特征, 也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特征。这样, 由经济活动的污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代价即环境降级成本, 也就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三、绿色GDP的计算关键

绿色GDP是在传统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上, 考虑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因此, 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的计算成为可持续收入计算的关键所在。

环境成本的计算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一方面要看作是一种有偿的成本投入, 另一方面, 其利用的价值量可近似地转换为用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以下简称环境污染损失) 来代替。我们如何来衡量环境要素的价值呢?因为森林砍伐而导致依赖生存的许多哺乳动物、鸟类或微生物的灭绝, 这个损失是多大呢?这些野生的鸟类、哺乳动物、微生物与流失的水土并没有市场价格, 也没有货币符号。专家们提出过许多办法, 其中一个是倒算法, 按市场成本来估算一个专题。例如, 使黄河变清要花多少钱?恢复一片原始森林要花多少钱?

因此, 环境成本的计算需要有较详细的环保方面的历史数据方能进行。在不能有效获得数据的条件下, 联合国的在对一些国家进行环境估算时常常按照“环境投入应当是上年GDP的0.5%-1.5%”的比例进行。

资源成本的计算

资源成本的计算相对会比较简单。每年的资源消耗量可以从统计年鉴里得到历史数据, 然后再加上每年的资源价格, 就可以计算出消耗的资源货币量。

其实资源成本的计算并非如此简单。前述方法只能用于计算可耗竭资源, 而且没有考虑贴现率。资源价值或使用成本的计算首先要区分可耗竭资源和可更新资源, 两种资源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 由于可更新资源的生长特点决定了它的最佳开采期, 可耗竭资源的探明储量和市场需求之间也可找到最佳开采路径, 二者都是要经历较长周期的, 所以必须引入贴现率指标, 才能计算出合理的价值或成本。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开展绿色GDP核算评价工作, 但尚未形成一个国际公认并采纳的绿色GDP核算制度。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绿色GDP核算将会使经济核算体系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浅谈绿色GDP 篇8

一、绿色GDP的概念

所谓绿色GDP, 就是从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的费用, 得到的经过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要求产品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要在一个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下进行;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并且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际上, 经济的增长是GDP的增长, 而经济的发展是绿色GDP的增长。绿色GDP分清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本质区别, 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是真实反映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的国民经济指标。

绿色GDP的计算公式如下:

绿色GDP=GDP-生产中使用的非生产自然资产

其中:生产中使用的非生产自然资产=经济资产中的非生产自然资产耗减+环境中非生产自然资产降级

二、开展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一)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自然资源如空气、水、土地、矿产及原始森林是全人类及子孙后代所共有的“资产”, 这些“资产”有的不可以更新, 有的虽然可以更新, 但其更新的周期很长, 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以资源总是有限的、稀缺的。这些资源应当被确切计量, 赋予一定的价值。实施绿色GDP核算, 将经济增长导致的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损失从GDP中扣除, 有利于客观反映经济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准确真实反映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这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自愿选择环境友好企业的产品, 进一步促使企业由过去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来说, 绿色GDP更能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另外,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投资, 也应培养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意识, 以适应投资所在国的要求。从长远看, 如果企业考虑了环境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 对自身发展的行为已作了规范, 那么在将来便不会因环境成本费用大增而受到严重影响, 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明显的优势。

(三) 国家引进技术和外资的需要

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 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 特别是跨国公司不断将污染严重、掠夺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 将发展中国家当成自己的“污染避难所”,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因此, 发展中国家, 例如中国, 更应当加强绿色GDP的核算, 不能仅仅看到外资企业给带来的经济利益, 还应当考虑这些增加的每一份收入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牺牲未来子孙后代的利益、借贷将来的“资本”为代价的。这种对自然资源无补偿地过度耗费及其不合理的分配, 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发展, 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亦危及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为此, 建立一种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新国民经济统计模式———绿色GDP势在必行。

三、我国实行绿色GDP的现状及问题

(一) 我国实行绿色GDP的现状

我国理论界、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及地方统计与环保部门都对绿色GDP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我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政府层面来看, 我国绿色GDP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2~1991年) ,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转型阶段。

第二阶段 (1992~1995年) , 1992年, 我国正式启用SNA核算体系, 这与当时大多数国家的核算制度基本相同, 与国际统计口径相接轨。

第三阶段 (1995年至今) , 进行旧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的改革和向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 (SEEA) 过渡。其中,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进行《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 (绿色GDP) 研究》课题研究, 编制了《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两个核算体系的第一版本, 于2004年9月1日在北京通过了专家论证, 并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征集了北京等10个省市对此方案进行试点。这标志着我国宏观环境会计研究开始从理论探索向实践运用过渡。

(二) 我国实行绿色GDP存在的问题

1. 技术上关于资源耗减及其估价方法存在困难。

联合国SEEA核算手册与各国宏观环境会计研究实践中对资源耗减及其估价方法研究比较成熟, 形成了多种自然资源耗减的估价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针对对一国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地下资源而言, 如石油、煤炭、矿藏等。从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看, 对资源耗减的核算强调相对不足, 不利于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制度的创新。

2. 观念上对绿色GDP进行核算存在困难。

在过去几十年里, GDP的核算只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 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 不统计生态破坏, 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而绿色GDP则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 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绿色GDP要建立在以人为本, 协调统筹,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因此, 我们必须要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在此之上, 才能顺利推行绿色GDP。

四、开展绿色GDP的建议

事实上, 企业通过绿色管理, 既能够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质资源消耗, 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节约了材料成本, 又可以降低污染和治理污染费用;同时还可以顺应绿色消费这一新世纪主流消费赢得市场份额, 从而既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又促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 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但我们不能过于依赖企业自身的觉醒,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恐怕难以用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因此, 我们要围绕绿色GDP实施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绿色GDP的实现。

(一) 用绿色GDP作为政绩考核指标

推行环境———资源核算, 是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社会经济增长评价方法的重大改革。这个改革意味着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重大转变, 也是经济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要实现这个重大的根本性转变, 不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 不采取强有力的行政、组织措施, 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 必须改革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 放弃对GDP的片面追求, 逐步采用绿色GDP作为对各级政府和官员的考核指标。端正各级领导干部的指导思想, 排除领导干部中各种陈旧、落后的思想障碍, 是推行环境———资源核算的首要环节。还必须开展广泛的教育工作, 使保护环境和资源意识深入人心。这样, 才能促使他们努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实现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 执行绿色审计

绿色审计是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加强绿色审计, 有助于绿色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国际商业学会 (ICC) 给绿色审计定义是:“管理环境的工具, 这旨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等业绩进行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客观的估价, 并有助于对环境的管理和控制, 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制订, 以求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绿色审计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机结合始于20世纪70年代, 最初是以内部审计的方式进行, 旨在防范企业可能遭到的环境诉讼和由此带来的巨大财务风险。而如今开展绿色审计不仅仅是因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也是因为能为企业带来切实利益的环境经济管理和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另外, 绿色审计也是防范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的对策之一。

综上所述, 在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绿色GDP核算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及政府部门共同做出不懈的努力, 最终用绿色GDP取代GDP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及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 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摘要:本文从绿色GDP的概念出发, 指出了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意义及中国实行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实行绿色GDP的现状及存在的难题, 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实行绿色GDP核算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GDP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环境会计

参考文献

[1]张玉玲.解读绿色GDP[N].光明日报, 2002-4-29.

[2]崔毅.“绿色审计”将为部分上市公司“脱水”[N].中国经营报, 2002-7-29.

[3]许家林, 蔡传里.中国环境会计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 2004, (4) .

绿色GDP与科技进步 篇9

1 GDP与绿色GDP

1.1 GDP

GDP即英文(Gr os s Domes t i c Pr 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

(1)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2)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2 绿色GDP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社会和谐度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即:

绿色GDP=GDP-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社会综合成本(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社会和谐度)(1)

其中,资源成本又称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根据自然资源的特征,有些自然资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质,如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用材林)和北方及西部的水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为资源耗减成本,具有中间消耗的性质。有些自然资源具有多次消耗性,如土地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特用林、防护林等)和南方的水资源,这些资源多次消耗的使用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的性质,其资源耗减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环境降级成本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支出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自然环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特征,也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特征。这样,由经济活动的污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代价即环境降级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

2 科技进步与绿色GDP关系分析

在如何看待科技进步对绿色GDP的影响和社会后果及前途的问题上,目前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危害超过它所获得的成就,认为科技进步对绿色GDP既有贡献又有损耗,损耗大于贡献;认为经济增长带来的自然和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失衡、核战争威胁、贫富不均等,应该归结为科学技术在改造自然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过程中造成的;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已超出了人的控制,成为一种异已的力量。因此,应该采用限制进步与增长的办法来延缓自然和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

第二种观点主张用更长远的时间观点看待世界,提出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思想,描绘了一幅美好诱人的“信息社会”的前景,认为当今的问题是这个“过渡期”产生的,随着过渡期的结束,就将摆脱目前的困境。

第一种观点夸大了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把科技进步与产生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社会根源混淆了。科学技术仅仅是隶属于社会的一种现象,污染和核威胁等问题固然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联,但它们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问题的真正根源在社会,尤其是社会制度,正如把人变成机器奴隶的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人类自己。实际上,科技进步出现的负面影响,不是科技进步本身的结果,而正是科技进步不够即科技水平还比较低的表现或科技成果未被正确使用的结果,这表明更应引起重视的是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与其正确应用的方向,而不是限制其发展。第二种观点把自然和社会出现的问题原因完全归结为工业化社会进程,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的功能,认为科技进步对绿色GDP影响完全是贡献,忽略了科学技术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把科学技术当作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的唯一因素,这也是片面不符合实际的。

可持续性与科学发展是作为人类长期发展的一种战略提出来的,其指标绿色GDP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关系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相统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等诸多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无论历史还是未来,科技进步是推动可持续与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更应形成共识和主流意识,科技进步是推动自然和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3 科技进步促进绿色GDP增长

我们应当全面准确地看待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科技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和强大的动力。根据绿色GDP的计算公式(1),运用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降低环境、资源、社会综合成本,改善与实现绿色GDP的增长促进自然和现代社会可持续的发展:

(1)自然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当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技术一是针对污染源的,多数用在工业生产线或市政工程的末端,因而称为“后处理技术”;二是以控制“点污染源”造成的污染为目标,它对非固定的污染源如对“面源污染”不起作用。然而,面源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却占很大比例。虽然现有的环境技术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全球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国也如此,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也与环境保护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有关。因此,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要提高其科技含量。主要是通过新技术,特别是生态技术的应用,从“点源污染”的治理向“面源污染”的治理发展,从“回收利用废物”向“再制造”发展,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改变其“后处理”的性质。这样,就能为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

(2)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动脉,解决资源问题就要依靠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目前资源问题主要是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浪费。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节约资源以及加强资源利用的计划和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关的科学技术。如开发信息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开发运行安全、高效清洁的核能技术;开发利用水力与地热资源,开发应用人类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海水中氢同位素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海水淡化设备低成本制造与普及等。我们相信随着科技进步与进步,人类将以最理想的方式解决自己对资源的需求。

(3)社会综合因素成本如何降低。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影响社会综合因素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人口数量与质量,因为人口问题直接影响着资源分配、影响着贫富悬殊、影响着社会公平和谐,解决人口数量与质量问题也要依靠与人的教育和健康有直接关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当前人口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二是人口素质提高的滞后。一方面人口激增,另一方面自然资源日渐消耗减少,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其结果是自然资源分配极度紧张。人口的激增,由于财力和资源局限,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国民因教育受到限制,人口素质提高往往滞后。解决人口问题,一要通过现代管理与医学技术手段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二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的文化水平,使每个人能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把人由资源的消耗者变成财富的创造者。这样,就能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使人与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得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绿色GDP代表着一种要求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技进步是推动绿色GDP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石建平.关于绿色的简化计算与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中国绿色GDP核算现状 篇10

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经济总量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GDP) , 它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增长速度与结构状况。从价值形态看, 它是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即增加值之和。GDP总量、人均GDP、GDP增长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及其动态变化的综合指标, 并用以进行国家 (地区) 间的横向比较, 或一个国家 (地区) 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

然而, 现行GDP核算未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所付出的代价, 其中包括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的代价, 而这些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 对于现行GDP指标缺陷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GDP衡量的是经济过程中通过交易的产品与服务之增加值总和, 而在交易过程中是增加社会财富还是减少社会财富, 它并不能加以辨识, 结果GDP将“好的”、“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算在经济指标之中。因此, 应当从GDP中剔除减少社会财富的“虚数”部分。

2、从自然资源角度看, 没有考虑资源的质量下降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 其结果是高估了当期经济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所以, 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消耗越多, 其GDP规律越大, 增长也就越快。

3、从环境角度看, 将产生环境污染的经济活动的价值计入GDP之中, 即现行GDP核算没有扣减环境污染的代价和环境保护的投资支出, 这就从两个方面增大了GDP。上述表明, 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活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的“正面效应”, 没有客观反映在这一过程中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因此, 需要修正GDP核算方法,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建立包括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核算的绿色GDP核算体系, 有利于对政府、地方和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引导, 从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统计上的支撑和依据。

二、国外绿色GDP研究现状

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了“生态需求指标 (ERI) ”, 利用该指标定量测算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1972年托宾和诺德豪斯剔除净经济福利指标, 主张应该把生产中忽略的家政等经济活动剔除。

1973年日本提出净国民福利指标, 国家制定出每一项污染的允许标准, 超过污染标准的, 将其改善从GDP中扣除。

1990年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和约翰·科布提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和“真实发展指标”。该指标考虑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损失, 如财富分配不公、失业率、犯罪率对社会带来的危害等, 更加明晰地区分了经济活动中的成本与效益。

1973~1982年联合国开始研究环境统计的方法, 并编写了环境统计资料编制纲要。1983~1988年联合国统计署与美国环保局合作, 正式开展了环境与资源核算的研究工作, 初步讨论了资源与环境核算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关系问题。1989年以后, 进一步研究界定环境资源核算的概念, 1993年联合国统计署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欧洲统计局合作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 以便更好地衡量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1995年9月世界银行首次向全球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 (即真实储蓄率, 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的储蓄率) 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由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组要素构成, 它能够比较客观、科学地评价一个国家拥有的真实财富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真实储蓄率既抓住了财富显示衡量的本质内涵, 也着眼于用真实储蓄率的动态变化去衡量财富的长远影响。最近几年, 世界银行定期发布各国绿色统计数据, 2003年出版了绿色数据手册。

三、国内环境资源核算开展情况

目前, 国内从事绿色GDP研究的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机构。研究方向集中在将自然资源环境核算纳入国民负债 (国民财富) 以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生产账户核算的方式和途径。同时, 国家统计局和部分省市统计局也在绿色GDP核算的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会同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依据世界银行扩展的财富 (即把财富扩展为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的思想和计算方法, 对我国国民储蓄率进行了计算, 其核算结果是:2001年国民总储蓄率为40.1%, 扣除固定资本消耗、能源矿产森林开采、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其他污染, 加上教育支出, 其国民净储蓄率调减为26.6%, 降低了13.5个百分点。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开展了西部和中东部生态环境调查, 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002年生态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同期GDP的比重, 西部地区为13%, 中部地区为5%~12%, 若考虑间接损失将更大。

20多年来,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计量研究一直在艰难中探索与发展, 尽管在计算内容、方法和信息支持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现有的研究表明:只能各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由于基础研究不够和研究者掌握信息的局限性, 这些研究的计算内容都不全面, 只能说是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部分经济损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01年10月召开了森林环境价值核算国际研讨会, 同时启动以森林环境价值核算与国民核算联系起来的大型研究项目, 并在海南省GDP研究中取得主要阶段性成果。2002年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院研究院主持项目对水污染经济损失、水生态服务功能及地下水的价值计量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中国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5%~13%, 外推到全国的损失平均相当于GDP的8.7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中国每年因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40亿元。

以上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的不完全经济损失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2.1%~7.7%, 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5%~13%, 两者之和约为GDP的7%到20%。尽管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但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 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在经济和环境决策中不容忽视。

四、绿色GDP核算中存在的困难

1、绿色GDP核算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首先, 自然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作为价值量估算基础的一些实物量数据缺乏可靠性, 特别是对于环境降级的食物量测算更加难以把握;对于环境降级的不同估价技术, 如成本法和损害法, 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次, 环境成本的计量较难处理。实现环境成本计量的困难主要来源于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是指从时间上看, 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往往不是均衡的, 资源环境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第三, 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虽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 绿色GDP核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到现在为止, 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成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 计算出一个全面的绿色GDP指标, 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正式公布绿色GDP统计数据。

2、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研究的综合性差。核算基础差主要体现在经济、资源、环境数据统计质量差、调查间隔长、总量数据多而结构数据少、缺少基本资源产品价格资料和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本资料等。由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影响, 使得各类数据分别掌握在各自主管部门之手, 缺乏权威部门的协调与规划, 因此现有数据、资料共享困难。

3、绿色核算制度的缺乏。 (1) 资源环境法规不完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但有些法规、政策在绿色GDP核算或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较少。 (2) 统计法规不完善。资源环境统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还不健全, 应成立由统计、环境、水利、能源等部门参加的资源环境统计协调委员会, 制定有利于绿色GDP核算的环境统计规划、制度。 (3) 评价标准不完善。对复杂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进行研究, 有必要将复杂的问题划分成比较简单的部分而加以逐步解决。

五、结论

绿色GDP增长的价值 篇11

所谓绿色GDP的核心概念,就是要考虑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如果环境和资源下降的话,GDP应有所减少,另外是否有新材料的使用和新的开发,这也是对绿色GDP的贡献。

举个例子像石油,就每单元而言,我们发现页岩气的发现可能会让石油的价值下降,从而降低了某些资源在未来的价值判断。人们希望在绿色GDP中所加入的环境影响,就是你的经济活动对环境有哪些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目前的GDP衡量方式忽略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因素,包括资源的变化,在市场上没有进行销售的产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有人建议每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50元的价值。但它为什么不是标准、没有成为传统GDP测量方式的一部分?因为这个数字是评估出来的,但这个问题通过更加准确的评估和测量应该是可以解决的,至少我们应该承认现在不完美的现实。

但我要强调的是GDP增长越快未必越好,增长越快意味着牺牲了今天的快乐,往往这是一个需要平衡的代价,也许你愿意今天享受得更多,而增长得慢一点,这也是一种选择,如果人们整天只想着经济增长,而不是很好地享受生活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实际上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政府倾向于使用补贴,能够经常产生一些投资,但未必很成功。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是错误的,我们怎么能够将不确定性为我所用,投入很多的资源,开发出多种不同的技术,因为你不知道哪一项会有很好的产出效益,比如你要投资于光伏、风电、核能、碳排放吸收,你不知道哪些投资是成功的,你很难评估它,政府只能选择分散投资。

另外,我们对于环境和气候变化应该怎么处理,里约热内卢的宣言里有一段话很有趣,“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根据它们的能力广泛采取预防性措施。凡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的地方,不能把缺乏充分的科学肯定性作为推迟采取防止环境退化的费用低廉的措施的理由”。这段话的意图非常明显,文字却非常绕口,让各国政府无所适从。

如果这种伤害无法选择的话,我们就只能这样做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我并不认同这种流行的观点,当前途未卜、不确定性很大的时候就不应该用概率了,应该使用一个定量的模式,去显示出是否应该花太多钱,因为我们对未来还不是很确定,这就是所谓科学不确定性,这也是里约热内卢宣言所希望表达的观点。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说量增长得不是特别多,一般来说是20%-50%左右,但这只是一个掩饰,掩饰了当前在考量绿色GDP的时候,没有涵盖进去的一些概念。我们要使用创新和发明,就要支付使用创新的价格,因为创新需要投入成本。

一提到绿色研发,背后直接想到绿色GDP,绿色GDP背后的那些研发是否想当然应该是吸收到更多的国家。这样会鼓励大家比如对于二氧化碳的补贴、二氧化碳的存储和捕集技术,对这种绿色生态技术进行研发,提高大家对于这方面技术研发的兴趣。

无论是在北美还是欧洲,大家对于碳市场的现状不是特别满意,各个国家政府只是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但与其对那些绿色的研发进行补贴,还不如对研发的成果,像对碳进行相应的征税来得更有效。

浅谈绿色GDP的发展 篇12

绿色GDP是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修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体系) 中,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新的经济核算概念。绿色GDP含义是: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SNA体系, 被国外统计学者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 (Sustainabl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简称SGDP。我国学者则称其为绿色GDP。在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中, 绿色GDP是一个核心指标。

一、国内外对绿色GDP的研究现状

从国际上来看, 自提出绿色GDP概念以来, 许多国家在研究绿色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 在绿色核算的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欧盟的少数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由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构成的绿色核算体系, 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

我国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 就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决定把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资源耗减成本纳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

二、传统GDP存在的缺陷与弊端

首先, 传统GDP具有片面性。人类经济活动有很强的两面性。一方面经济活动不断为社会创造着财富, 丰富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即正面效应;另一方面经济活动又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 即负面效应。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 使其绝对量逐渐减少;其二是各种生产活动产生的大量废弃物的排放, 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的质量日益恶化, 对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其次, 传统GDP核算作为一个主要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由于GDP只考虑单纯的经济增长, 不考虑资源和环境成本, 导致各经济主体片面追求GDP的高增长, 竭泽而鱼、杀鸡取卵, 高消耗、高排放等现象到处可见, 资源枯竭、生态灾难已步步逼近;环境要给经济“让路”, 众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解决;“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GDP扭曲了各级官员的政绩观, 虚假GDP严重误导政府的决策等等。在GDP导向下, 经济与环境的矛盾难以调和, 可持续发展机制难以形成。

三、新国民经济核算理论面临的技术挑战

新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估算国民收入。1947年, 联合国发表了第一个包括五张核算表和四张补充表的简明账户体系。1968年正式推出了《国民账户体系》 (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简称SNA。1993年在有中国代表参加的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上一致通过, 之后各国相继建立了统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即SNA核算体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SNA的龙头指标, 在GDP中扣除自然资本的消耗, 得到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 也就是绿色GDP (即G-GDP) 。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 建立资源环境与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 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但是, 当前实行绿色GDP存在许多重大难题:

一是“绿色”的范畴尚不明确。目前, 绿色GDP的概念, 就像一个美丽的“神话”, 给人们以向往和追求。但其具体标准和界线尚且不清。

二是资源环境实物量的核算尚不健全。资源环境的核算通过两种基本手段来实现, 即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价值量核算要建立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 而我国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实物量核算尚在研究之中。

三是自然资源环境如何定价。资源、环境是无价的。能够市场交易的资源可用市场交易价格来估价, 但不能交易的各种资源的估价就争议很大, 特别是相对于自然资源, 无形环境的价格就更不容易确定。

四是微观的“绿色会计”还有待建立。绿色会计核算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微观基础, 从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看, 科学合理、系统完整并符合国情的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还有待研究, 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会计准则还没有建立。

五是资源环境的损耗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比如, 工业污染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健康损失是污染发生之后逐渐显现的, 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才被发现, 其成本算到那一年才准确难以确定等。

四、分层次, 阶段推进, 为开展绿色核算创造条件

解决经济与环境的矛盾, 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学的绿色GDP核算是最佳切入点。建立并实施纳入了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成本的绿色GDP核算, 将有效克服现行GDP的种种弊端, 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的行为导向, 有效调整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平衡、健康发展。

绿色GDP的用意在于“绿化”经济。当我们把“绿色GDP”放在心上的时候, 我们经济前行的道路, 想必会迎来更多的“绿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就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既看到准确的GDP增长数据, 又看到这一数据背后的环境成本,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减排目标, 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排除发展绿色GDP的阻力。本文从传统的GDP存在诸多的缺陷与弊端入手, 重点论证实行绿色GDP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促进清洁生产、提高预警功能等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核算中存在的难题, 提出:分层次, 阶段推进, 为开展绿色核算创造条件。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绿色GDP,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敏雪《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手册译丛2003.12

[2]李敏, 余雪标, 唐文浩.“绿色GDP”的研究动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 (1) :54-55

上一篇:中小企业控制财务管理下一篇:电子档案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