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核算

2024-06-16

绿色GDP核算(共12篇)

绿色GDP核算 篇1

一、现行GDP指标体系存在的弊端

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经济总量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GDP) , 它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增长速度与结构状况。从价值形态看, 它是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即增加值之和。GDP总量、人均GDP、GDP增长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及其动态变化的综合指标, 并用以进行国家 (地区) 间的横向比较, 或一个国家 (地区) 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

然而, 现行GDP核算未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所付出的代价, 其中包括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的代价, 而这些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 对于现行GDP指标缺陷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GDP衡量的是经济过程中通过交易的产品与服务之增加值总和, 而在交易过程中是增加社会财富还是减少社会财富, 它并不能加以辨识, 结果GDP将“好的”、“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算在经济指标之中。因此, 应当从GDP中剔除减少社会财富的“虚数”部分。

2、从自然资源角度看, 没有考虑资源的质量下降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 其结果是高估了当期经济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所以, 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消耗越多, 其GDP规律越大, 增长也就越快。

3、从环境角度看, 将产生环境污染的经济活动的价值计入GDP之中, 即现行GDP核算没有扣减环境污染的代价和环境保护的投资支出, 这就从两个方面增大了GDP。上述表明, 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活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的“正面效应”, 没有客观反映在这一过程中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因此, 需要修正GDP核算方法,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建立包括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核算的绿色GDP核算体系, 有利于对政府、地方和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引导, 从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统计上的支撑和依据。

二、国外绿色GDP研究现状

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了“生态需求指标 (ERI) ”, 利用该指标定量测算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1972年托宾和诺德豪斯剔除净经济福利指标, 主张应该把生产中忽略的家政等经济活动剔除。

1973年日本提出净国民福利指标, 国家制定出每一项污染的允许标准, 超过污染标准的, 将其改善从GDP中扣除。

1990年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和约翰·科布提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和“真实发展指标”。该指标考虑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损失, 如财富分配不公、失业率、犯罪率对社会带来的危害等, 更加明晰地区分了经济活动中的成本与效益。

1973~1982年联合国开始研究环境统计的方法, 并编写了环境统计资料编制纲要。1983~1988年联合国统计署与美国环保局合作, 正式开展了环境与资源核算的研究工作, 初步讨论了资源与环境核算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关系问题。1989年以后, 进一步研究界定环境资源核算的概念, 1993年联合国统计署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欧洲统计局合作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 以便更好地衡量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1995年9月世界银行首次向全球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 (即真实储蓄率, 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的储蓄率) 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由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组要素构成, 它能够比较客观、科学地评价一个国家拥有的真实财富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真实储蓄率既抓住了财富显示衡量的本质内涵, 也着眼于用真实储蓄率的动态变化去衡量财富的长远影响。最近几年, 世界银行定期发布各国绿色统计数据, 2003年出版了绿色数据手册。

三、国内环境资源核算开展情况

目前, 国内从事绿色GDP研究的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机构。研究方向集中在将自然资源环境核算纳入国民负债 (国民财富) 以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生产账户核算的方式和途径。同时, 国家统计局和部分省市统计局也在绿色GDP核算的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会同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依据世界银行扩展的财富 (即把财富扩展为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的思想和计算方法, 对我国国民储蓄率进行了计算, 其核算结果是:2001年国民总储蓄率为40.1%, 扣除固定资本消耗、能源矿产森林开采、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其他污染, 加上教育支出, 其国民净储蓄率调减为26.6%, 降低了13.5个百分点。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开展了西部和中东部生态环境调查, 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002年生态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同期GDP的比重, 西部地区为13%, 中部地区为5%~12%, 若考虑间接损失将更大。

20多年来,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计量研究一直在艰难中探索与发展, 尽管在计算内容、方法和信息支持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现有的研究表明:只能各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由于基础研究不够和研究者掌握信息的局限性, 这些研究的计算内容都不全面, 只能说是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部分经济损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01年10月召开了森林环境价值核算国际研讨会, 同时启动以森林环境价值核算与国民核算联系起来的大型研究项目, 并在海南省GDP研究中取得主要阶段性成果。2002年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院研究院主持项目对水污染经济损失、水生态服务功能及地下水的价值计量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中国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5%~13%, 外推到全国的损失平均相当于GDP的8.7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中国每年因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40亿元。

以上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的不完全经济损失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2.1%~7.7%, 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5%~13%, 两者之和约为GDP的7%到20%。尽管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但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 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在经济和环境决策中不容忽视。

四、绿色GDP核算中存在的困难

1、绿色GDP核算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首先, 自然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作为价值量估算基础的一些实物量数据缺乏可靠性, 特别是对于环境降级的食物量测算更加难以把握;对于环境降级的不同估价技术, 如成本法和损害法, 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次, 环境成本的计量较难处理。实现环境成本计量的困难主要来源于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是指从时间上看, 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往往不是均衡的, 资源环境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第三, 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虽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 绿色GDP核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到现在为止, 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成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 计算出一个全面的绿色GDP指标, 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正式公布绿色GDP统计数据。

2、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研究的综合性差。核算基础差主要体现在经济、资源、环境数据统计质量差、调查间隔长、总量数据多而结构数据少、缺少基本资源产品价格资料和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本资料等。由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影响, 使得各类数据分别掌握在各自主管部门之手, 缺乏权威部门的协调与规划, 因此现有数据、资料共享困难。

3、绿色核算制度的缺乏。 (1) 资源环境法规不完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但有些法规、政策在绿色GDP核算或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较少。 (2) 统计法规不完善。资源环境统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还不健全, 应成立由统计、环境、水利、能源等部门参加的资源环境统计协调委员会, 制定有利于绿色GDP核算的环境统计规划、制度。 (3) 评价标准不完善。对复杂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进行研究, 有必要将复杂的问题划分成比较简单的部分而加以逐步解决。

五、结论

随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要求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成为经济关注的热点。但是, 绿色GDP核算方法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 全面建立新的核算体系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绿色GDP核算 篇2

绿色GDP是世界各国经济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一个概念,其理论渊源是联合国等组织发布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简称SEEA)。实际上,该体系没有像SNA定义GDP那样,严密的按逻辑体系给出绿色GDP的规范定义,而是从学术讨论的角度描写了两个经济学分析意义相近,但核算理论和方法却截然不同的指标。

绿色GDP是建立在传统的GDP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资本(包括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之后的国民生产总值。它既考虑人类活动的“正面效应”又考虑到“负面效应”,其实际意义是指扣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失之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总值,代表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绿色GDP不仅反映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且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它适应目前的环境核算要求,是一个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我国学术界目前较权威的几种核算方法,归纳如下:

1、杨缅昆提出的广义绿色GDP的核算公式:

绿色GDP=现行GDP+外部影响因素=现行GDP+(外部经济因素-外部不经济因素)。该公式简单明了,为绿色GDP的核算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但缺点在于外部影响因素的确定不明确,不易操作。

2、中国科学院课题组提出的绿色GDP的计算公式:

绿色GDP=现行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其中“自然部分的虚数”包括: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②自然资源的退化与匹配的不均衡;③长期生态退化所造成的损失;④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⑤资源稀缺性所引发的成本;⑥物质、能量的不合理利用所导致的损失。而“人文部分的虚数”则包括: ① 由于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所导致的支出;②由于事业所造成的损失;③由于犯罪所造成的损失;④由于教育水平低下和文盲状况所导致的损失;⑤由于人口数量失控所导致的损失;⑥由于管理不善(包括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该方法看似简洁,但核算起来却较为繁杂,同样不易于实施。

3、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黄德发提出的核算公式

黄博士认为,进行绿色GDP的核算必须从实际出发,由易到难,分步实施。具体步骤为: G-GDP(Ⅰ)=现行GDP-自然资源损耗与生态环境退化降级成本;

G-GDP(Ⅱ)=现行GDP-外部不经济活动(自然资源损耗与生态环境退化降级成本+自然灾害+城市拥挤所带来的不舒适等损失)+漏统部分(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交易的自给性生产与服务等)+时间资产与闲暇活动等;

G-GDP(Ⅲ)=G-GDP(Ⅱ)-人文虚数(毒品及烟草生产与服务、部分国防与警察开支、犯罪所造成的损失等);

G-GDP(Ⅳ)=G-GDP(Ⅲ)±其他部分。

从核算公式来看,第三种核算似乎可操作性更强,随着数据的逐步完整,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符合可持续性的要求。此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各自核算的公式,在此不赘。

除了以上国内提出的方法,国外也有其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世界银行推出绿色GDP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EDP。它在现行的GDP中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中扣除了环境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同时考虑外部影响,包括外部经济性和不经济性,依此来衡量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后的真正的国民财富。

绿色GDP核算 篇3

什么是财富?《辞海》对财富的定义是:具有价值的东西。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 W·皮尔斯主编的《现代经济学词典》对财富下的定义是:“任何有市场价值并且可用来交换货币或商品的东西都可被看作是财富。它包括实物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以及可以生产收入的个人技能,当这些东西可以在市场上换取商品或货币时,它们被认为是财富。财富可以分成两种主要类型:有形财富,指资本或非人力财富;无形财富,即人力资本。所有财富都具有能产生收入的基本性质,收入既是财富的收益。因此,财富是存量概念,而收入则是流量概念,这种收入流量的现值,构成财富存量的价值。”通常我们也将财富分类为个人拥有的财富和全体居民财富总和,或称为国家或社会的总财富。

人类对财富的认识转变

尽管人类不断追求财富,不断创造财富,但是对于什么是财富,如何衡量财富,又如何创造财富,并不是很清楚。人类曾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标志性指标及体系,才日渐清楚这些问题,这也可以称之为人类对自己创造财富的三次大认识和发明。

第一次,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蒙·库兹涅茨应美国国务部要求,领衔研究国民收入核算,构建了GNP指标及其核算体系。联合国等编著的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s of National Ac-counts)成为世界各国官方统计的蓝本,衡量经济财富的GDP堪称20世纪人类最大发明之一,但是它有很大缺陷,受到多方质疑。

第二次,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根据阿玛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人类发展思想,构建了人类发展指数(HDI),超越了GDP所代表的经济财富,显示了更加广泛的人类财富,每年以《人类发展报告》形式将世界各国HDI指数予以公布。作者将HDI与总人口相乘定义为人类发展总值,简称GHDI,视为“人类发展总福利”,其衡量社会财富包括社会公本,同时也包括了GDP。

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真实国内储蓄(Genuine Domestic Savings)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是一种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在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它是对GDP的第二次创新。即便如此,人类对财富的认识和衡量仍旧存在信息上、认识上、知识上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

实际上,人类的总财富不只是经济财富,还包括社会财富和自然财富,严格的说,GDP只代表经济财富;GHDI(人类发展总福利)代表了社会财富,特别是在经过不平等调整之后的HDI也反映了社会公平的程度。事实上,人类财富还包括自然财富,这就需要构建一个自然财富账户来清晰地表达和衡量。因此,人类总财富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累积起来的经济财富、社会财富、自然财富的总和。

人类财富的积累不只是加法,也有减法,因为发展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不同的发展模式会有不同的成本,因而就有不同的净收益。从净福利的角度看,人类净财富由如下公式来表示:

人类净财富 =(经济财富﹣经济成本)+ (社会财富﹣社会成本) + (自然财富﹣自然损失)=人类总财富﹣总成本

这里总成本有三类:第一类是经济成本,是通常可以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计算的显性成本;第二类是社会成本,包括社会不公平、社会冲突、贫困、腐败等难以计算的隐性成本;第三类是自然成本,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损失、气候变化影响等难以计算的隐性成本。因此,发展的目标函数,不仅是发展收益的最大化,也包括发展成本的最小化。人类财富的计算和衡量不仅要做加法,还要做减法,要扣除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自然损失。

从名义GDP到绿色GDP

人类净财富的公式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实际衡量是十分困难的。这里,我们还是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澄清并区分三个不同的概念和重要指标:

一 是名义GDP。即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并没有考虑到社会成本、自然成本,从这个意义上看,它的确是名义的GDP。为此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已经意识到名义GDP的局限性,要求各国要“扩大国民经济账户的现有体系,以便把环境和社会问题融汇到会计核算框架中”。

二是真实GDP。这是根据世界银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Green National Accounts)体系计算的GDP。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计算真实储蓄率的公式如下:

真实GDP=名义GDP﹣自然资产耗竭(能源耗竭+森林耗竭+矿产耗竭+颗粒物排放损失+二氧化碳排放损失)+教育支出

世界银行提出的这一核算体系使得人们首次可以衡量真实储蓄率,同时还能衡量自然资产损失成本,即自然资产耗竭,同时也考虑到人力资本(指教育支出)对自然资本的替代性。根据该公式计算的真实储蓄率总是不同程度地低于名义储蓄率,是人们首次看到“看不见”的自然损失在多大程度上抵消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财富,如果提高真实GDP就意味着降低自然资产损失或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三是绿色GDP。这是作者基于绿色发展系统的理论以及对人类总财富的认识,对世界银行定义的真实GDP进行重要补充,提出了绿色GDP的衡量公式,增加了四项重要指标:

绿色GDP=名义GDP﹣自然损失+人力资本投资+绿色投资+外部自然资本输入

具体来讲,该公式可以表达为:

绿色GDP=名义GDP﹣自然资产损失(能源耗竭+森林耗竭+矿产耗竭+颗粒物排放损失+二氧化碳排放损失)﹣自然灾害损失+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研发支出)+绿色投资(生态建设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节能减排投资)+外部自然资本输入(净初级产品进口)

第一项是自然灾害损失。它反映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灭规划(2011-2015)》中的核心指示,即每年平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在一定程度上,减灾就意味着增加绿色GDP。

nlc202309051426

第二项是人力资本指标。它反映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现规划纲要(2010-2020)》中首次提出的人力资本指标,包括了三个指标,一是教育支出,二是卫生支出,三是研究与开发支出。《纲要》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2010年的10.75%提高至2020年的15%。这就构成了中国的总人力资本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全国的知识资本投入,有利于增加绿色财富。

第三项是绿色投资。这是指增加自然资本的投入。它包括了三个指标:一是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对于林业、治理水土流失、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这意味着增加了生态资本;二是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这意味着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三是对节能减排的投入,这意味着提高了能源效率,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第四项是外部自然资本输入。基于绿色发展系统的开放性和中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当增加初级产品净进口,就增加了从外部获得的自然资本,在对外开放条件下从以国内价格(国内市场均衡价格)利用本国资源到以国际价格(世界市场均衡价格)利用世界资源,也会大大提高本国的资源利用率,直接减少能源资源耗竭,相当于增加了本国的绿色GDP。

由于对人力资本投资、对生态环境的物质资本投入都会对本国自然资本具有替代性,这反映了人类的绿色发展不但不会损耗大自然,还会反哺大自然,回报大自然,有益于大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互益”。在考虑到从世界市场输入外部资源条件下,新公式计算下的绿色GDP可能大于真实GDP。从实践上看,这一公式弥补了世界银行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本投资、绿色投资和开放条件下的外部自然资本输入的缺陷。

从政策含义上来看,绿色GDP公式更具有实际意义:一是增加了自然灾害损失,使得自然损失包括了两部分,即自然资产耗竭和自然灾害损失,增加综合防灾减灭投入,可以明显减少自然灾害损失;二是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创新绿色发展技术;三是增加生态环境投入,直接增加本国自然资本;四是增加外部自然资本输入,促进不同初级产品国际贸易,不仅有利于增加本国稀缺自然资本,还有利于增加世界资本的利用效率。

事实上,绿色GDP公式不仅仅意味着几大资本的简单累加,而且蕴含着要素彼此之间的相互组合和相互替代的深刻逻辑。根据绿色发展系统理论,不难发现归属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名义GDP(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外部自然资本输入(国际资本)几者之间具有较强的连通性,因此也就可能导致彼此替代和相互转换。这最终体现为不同要素之间的转换和重新组合,改变或产生新的基要生产函数。

绿色GDP的意义不仅在于我们可以计算以往“看不见”的自然损失(包括自然资产损失和自然灾害损失),而且还在于我们可以利用“看得见”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源投入来增加自然资本,使大自然从生态赤字转向生态盈余,这就是绿色发展道路。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

“绿色GDP”核算体系推行探析 篇4

在世界范围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受自然资源的影响和制约,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进而使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目前, 以GDP为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对资源与环境的损耗进行全面的反映, 进一步使得人们只重视经济利益, 进而忽视环境利益, 忽视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绿色GDP核算方式能揭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 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损耗能够被更多的人意识到,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货币的形式衡量环境资源损耗和恶化, 使得人们充分意识到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推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1 传统GDP与绿色GDP理论

1.1 传统GDP的缺陷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即国内生产总值, 通常情况下, 通过GDP来衡量一国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目前, 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GDP来核算, 并且当前世界各国通过GDP来衡量国家经济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 它还是政府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上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性资源短缺, 生态恶化问题日渐严重, 迫使人们对以前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进行反思, 当代中国需要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世界银行的一项测算表明:中国每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GDP的8%左右, 环境污染使中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 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而传统GDP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无法进行科学的测算和衡量, 显得力不从心。

1.2 绿色GDP的内涵

1987年, 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并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在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绿色GDP正式提出, 我国也开始了绿色GDP核算理论研究。绿色GDP概念的提出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社会的真实财富。所谓绿色GDP, 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 得到的经过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从理论上来说,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认为部分的虚数”。“绿色GDP”这个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在内的国民财富, 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 即表明优化自然资源利用, 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 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越少, 越有利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反之亦然。

2 现行的绿色GDP指标核算方法

2.1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资源环境损害+环保部门新创造的价值。

其中:

资源环境损害=生产过程资源消耗全部+生产过程污染全部+资源恢复过程资源消耗全部+资源恢复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污染治理过程资源消耗全部+污染治理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最终使用资源消耗全部+最终使用环境污染全部。

环保部门新创造的价值=资源恢复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环境保护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

绿色GDP=Σ各行业增加值。

2.2 收入法

绿色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绿色净效益。

其中:

绿色净效益=原有环境效益现实使用价值+改善环境效益现实使用价值-环保费用现实使用价值-潜在污染损失的现实使用价值。

2.3 支出法

绿色GDP=最终消费+经济资产积累+净出口-环境保护成本。

其中:

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治理费用+为预防环境破坏而投入的费用+给受害者补偿的费用+发展环保产业投入的费用+资源闲置的损失+按新生产要素组织方式而可能导致的损失。

3 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3.1 建立绿色GDP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于“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明确提出。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必然的选择,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绿色GDP,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进行统一。

通过实施相应的绿色GDP核算, 进一步反映经济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反映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 同时综合性的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 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2 推行绿色GDP核算面临的问题

3.2.1 技术障碍

技术上的缺陷可以说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面临的最大挑战。

测算资源环境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是核算绿色GDP的关键所在。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成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 计算出一个完整的绿色GDP, 对于绿色GDP统计数据, 当前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正式公布。技术与方法的不先进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面临的最大难题。

3.2.2 观念障碍

绿色GDP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观念上的, 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深刻转变观念, 以及彻底转变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过去几十年, GDP只作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量度经济发展水平, 通常情况下只反映出国民经济的收入总量, 对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根本没有充分的反映。

4 推行“绿色GDP”的对策

4.1 完善科学的指标体系

通常情况下, 绿色GDP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 往往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群所构成, 要想准确的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 就要积极探索核算技术、核算方法。目前, 我国统计指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数据与基础资料之间不一致, 与国际水平, 在统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建设。

4.2 树立绿色GDP和绿色政绩观

在传统的政绩考核中, GDP是占比重最大的绩效考核指标, 基础教育、公共医疗、能耗、社会保障和环境生态等许多指标被传统的GDP所忽视,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强化和树立绿色理念,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从政府的行政职能和官员的思想观念入手, 让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平时的每一个决策中要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 通常情况下, 绿化政府的思想观念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4.3 完善法规制度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但是国际社会关于绿色GDP核算的统计法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还不完善, 相应的监督机制实施不到位。因此, 随着绿色GDP的推行, 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国情的法律、政策法规, 夯实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基础, 为绿色GDP的核算提供基础性保障。

4.4 提高公民参与意识

公民素质的高低, 直接体现在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程度。科学发展需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平衡, 更需要人们意识到资源和环境都是有价值的, 在经济开发活动中, 要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 要充分意识到绿色核算体系的先进性和重要性,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改革的先进思想和理念深入人心。真正使环境与经济并行发展, 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这才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5 结论

综上所述, 绿色GDP核算作为国民经济核算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目前我国环境制度还不完善, 国民环保意识还比较薄弱,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势下, 通过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直接的和谐统一, 全面真实地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服务。因此, 克服困难, 推行绿色GDP核算仍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摘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通过采用绿色GDP核算方式能够准确揭示资源环境成本,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采用货币形式衡量环境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恶化等, 使人们深刻意识到资源和环境的价值, 以及存在的意义, 进而推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GDP,绿色GDP,推行

参考文献

[1]李继云, 孙良涛.大力推行绿色GDP核算—基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思考[J].生态经济, 2006.

[2]李建, 陈力洁.论“绿色GDP”核算体系及其面临的问题[J].北方环境, 2005.

[3]宁静.我国绿色GDP核算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4]潘岳.谈谈绿色GDP[J].环境经济, 2004.

[5]程士富.试算2005年我国GDP[J].内蒙古环境科技, 2007.

[6]张汝飞.河北省绿色GDP核算方法实证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 2008.

[7]陈纲.湖北省绿色GDP测算研究[D].武汉理工, 2005.

[8]蒋芸.资源环境与绿色GDP[D].对外经贸大学, 2004.

[9]杜志力.基于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天津市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007.

绿色GDP核算 篇5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

简报

项目技术组

2004年3月总第2期

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双方达成的关于联合开展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意向,制定本工作方案。本工作方案主要确定第一期(2004~2006年)合作的主要目标、工作内容、组织机构以及项目的实施进度。

一、工作目标

开展《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争取用3~6年的时间初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绿色GDP)体系框架。具体目标有:

1.建立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理论体系及基本框架;

2.开展和建立环境污染物实物量核算;

3.开展和初步建立环境损失价值量核算;

4.通过国家和地方试点,总结推广环境核算研究成果;

5.为建立全面的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绿色GDP)提供基础。

二、研究内容

建立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是一个长期的、跨部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开展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绿色国民核算体系框架研究》课题和《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调查》工作。本项工作将在这两项工作基础上开展,主要有以下4项工作。

1.开展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的框架研究。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与国家统计核算制度衔接的、分步实施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框架。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可以根据这一框架分步骤、分部门、分地区开展绿色核算工作。该核算体系框架要构建出三个结构:模块结构、功能结构、过程结构。模块结构主要构建核算内容体系,如资源核算、环境核算、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等;功能结构要解决各个模块内容或者核算子系统的作用以及实施的部门对象;过程结构要提出核算的实施程序与优先安排顺序。

2.开展环境实物量核算方案研究。环境污染物的实物量核算是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环境规划院已于2000年提出了《基于卫星账户的环境核算方案初步设计方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与国家统计局合作研究,对该初步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建立环境实物量核算账户,开展环境实物量核算工作。

3.开展环境价值量核算框架和环境污染损失评估研究。这是有关部门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开展绿色核算的难点。开展环境价值量核算是为了测算环境降级成本,进而测算出经环境降级成本调整的GDP。环境降级成本的核算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者环境退化成本。环保总局计划在2004年开始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调查工作,全面支持环境污染损失核算工作。目前,这项工作的技术基础已经建立,世界银行为此提供了两期合作。2004年主要是技术准备,完成有关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模型以及软件培训。二是生态破坏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退化或者丧失,而且这与自然资源价值量核算也密切有关。目前阶段开展的经环境降级成本调整的绿色GDP核算是第一个方面的内容。第二个方面的工作计划在项目第二期进行。

4.进行国家和地方试点。主要是对上述研究成果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上进行试点,检验研究方案的有效性,同时根据试点完善核算框架体系。国家试点主要开展31个省的污染损失核算;地方试点可以根据地区不同环境核算的特点,选择7个左右的省市进行试点,开展试点的省市要求开展地市级核算的试点工作。

三、工作实施机构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设立《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确定项目的工作计划、重大事项以及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协助领导小组负责完成有关具体核算研究的组织工作以及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组成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李德水国家统计局局长

潘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

副组长: 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周建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司长

成员: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张为民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科技司司长

杨朝飞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力军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司长

彭近新国家环保总局生态保护司司长

马京奎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科技司副司长

魏贵祥国家统计局设计管理司副司长

刘丽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副司长

秘书:吴优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资源环境核算处处长

房志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规划统计处副处长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周建国家环保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司长

成员:吴优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资源环境核算处处长

房志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规划统计处副处长

王金南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研究员

高敏雪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

夏光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曹克瑜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资源环境核算处调研员

王益烜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资源环境核算处副处长

李锁强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科技司环境处处长

凌江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处处长

彭德富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综合处副处长

崔书红国家环保总局生态保护司生态处处长

试点省市也参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待定。

(三)技术工作组

成立技术工作组,具体负责研究与制定《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方案》、环境实物量核算方案、环境价值量核算方案等以及国家和地方试点技术指导等工作。技术工作组下设四个工作小组。

技术组长:

王金南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研究员(首席专家)高敏雪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首席专家)

综合小组:高敏雪、王金南、吴优、曹克瑜、王益烜。主要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以及五年实施计划。提出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的理论体系和框架体系、核算指标体系以及分类标准。提出《2005年中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框架》以及《建立中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技术指南》。负责召开有关国际研讨会。撰写项目课题总报告,负责编辑出版研究成果。

实物量核算小组:张治忠、曹东、曹克瑜、李锁强、陈默、高敏雪。主要负责制定小组工作计划、环境实物量核算框架以及核算方案,试编“十五”期间的全国以及31个省的环境实物量核算表,撰写《环境实物量核算手册》和《环境实物量核算研究报告》。

价值量核算小组:王金南、高敏雪、周国梅、於方、房志、吴优、曹克瑜、王益烜。主要负责制定小组工作计划、环境价值量核算框架,以及核算方案,负责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调查的技术支持工作以及2004年的全国调查工作。负责试编“十五”期间全国以及31个省的环境价值量核算表,计算经环境污染损失调整后的绿色GDP。撰写《环境污染损失评估技术手册》《环境价值量核算手册》以及《环境价值量核算研究报告》。

试点工作小组:吴优、王益烜、李锁强、房志、高敏雪、王金南、葛察忠。主要负责在国家层面上开展31个省的污染损失核算以及环境实物量和环境价值量核算的试点;同时,负责4~7个省市开展地市级核算试点的技术指导工作以及相关的协调工作。撰写绿色国民核算试点研究报告。

(四)专家咨询组

成立专家咨询组,主要由支持环保总局和统计局开展这项工作的国内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主要提供当前国内外有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信息,负责总体技术把关以及协调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参加项目课题成果的评审鉴定等工作。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专家咨询组还可以吸收若干国际专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准备联合邀请下列专家组成咨询组:

牛文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研究员,院士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郑易生,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雷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过孝民,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教授

康幕谊,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

四、时间安排

2004年4月—10月:提出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初步框架,主要是环境实物量核算框架和环境价值量核算框架;

2004年5月下旬在杭州召开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讨会。

2004年11月—2005年2月:提出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方法与软件;开展专业培训以及环境实物量核算工作;

2005年3月—6月:开展环境价值量核算工作以及地方试点工作。2005年7月—12月:提出《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技术方案》和《经环境调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操作指南》。

五、经费预算

预计本研究项目需要经费800万元(不包括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调查工作经费),主要用于项目会议、培训班、研讨会、试点工作、资料收集、组织调研、报告印刷出版、专家费用、国际考察等。建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筹集经费。

项目技术组

中美GDP核算各有千秋 篇6

数据核算美国统一进行,我国试行下算一级

美国经济分析局利用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以支出法为主统一核算全国GDP,然后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相结合的方式核算分行业的GDP。原则上支出法核算的GDP与分行业核算的GDP应当一致,但实际上由于数据资料的获得及统计误差的影响,两者并不相等,需要对分行业核算的GDP进行处理,以与前面用支出法核算的结果保持衔接。

美国各州的GDP主要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相结合的方式核算各行业增加值,然后用全国分行业增加值数据为总控制数来调整各州各行业增加值,最后分行业汇总为各地区总的增加值。一般来讲生产行业,如工业和农业采用生产法,其他行业则全部采用收入法进行核算。

我国由官方统计机构负责GDP核算。国家统计局利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相结合的方式核算全国GDP,支出法作为补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根据采集的数据,利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相结合的方式核算本级区域内的GDP。一般来讲,农业以生产法为主,工业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相结合的方法,其他行业以收入法为主核算GDP。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GDP分级核算,即国家和地区各自核算本辖区范围内的数据,但因各地区核算各自GDP往往导致注水现象出现,致使地区GDP加总与全国GDP不一致现象发生,故2010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提出GDP核算下算一级制度,即国家统计局核算省、直辖市一级的GDP总量和增速,并召开年度和季度GDP核算评估会议,省一级则核算地市级的GDP总量和增速。目前这项新制度正在试运行中。

数据采集美国来源广泛,我国凸显执法

在进行GDP核算时,美国经济分析局使用的数据来源广泛,以联邦政府机构收集的数据为主要来源,再由行业协会、企业、国际组织和其他来源的数据补充。具体来说,数据主要源自商务部经济普查局、劳工部劳工统计局、财政部和农业部等(见下表)。但各部门得到的数据并不能直接用于GDP的核算,经济分析局必须通过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转换,以使这些数据符合GDP核算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GDP支出组成部分最全面的数据来源是由普查局组织的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普查数据是GDP核算的基准数据,再配合年、季、月度调查数据。年、季、月度调查通常都采用抽样调查形式,其中普查和年度调查是强制性的,大部分的季、月度调查是非强制性的。具体来说,在普查年份,美国以普查得到的全面数据为基础进行核算。美国最近的一次经济普查是在2007年进行的,共涉及全美343.4万家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150.8万人;在非普查年份,则通过可得数据全面核算、不可得数据以普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推算的方式进行GDP核算。如在非普查年份,年度核算数据主要由普查局对全美各行业15万家左右的单位进行调查取得,其中对大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对中小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季度核算数据主要是通过对大约3.55万家单位的抽样调查取得。

在经济普查数据利用上,我国统计部门与美国有着类似的做法,同时,我国GDP核算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由统计部门调查取得的年、季、月度各行业统计调查资料,其他还包括核算涉及的一些部门数据,如来自财政、税务、工商、海关等部门的数据资料。与美国不同,我国年、季、月度统计调查均为强制性的,并通过统计执法进行保障。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我国经济普查共普查法人单位709.9万家,从业人员27311.5万人。与2007年的美国经济普查相比,我国法人单位数远高于美国,事实上,我国年度调查和季度调查的单位数也远高于美国。

发布频率中美相仿,我国已与国际接轨

美国GDP的历史平均值为每年大约增长2.5%~3%,但年度间波动明显。为确保数据发布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美国GDP核算一般有三次连续的估计,即预估计、初步估计、最终估计,相应也有三次发布。

以季度核算为例,预估计发布是在季后第一个月月末,但是此时的估计,部分指标仅包含前两个月的数据,需要对第三个月的数据进行预计。一个月后,预估计由初步估计取代,初步估计的数据源通常包含了三个月的数据,但有些数据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再经过一个月,初步估计数据被最终估计数据所取代,这包含了对某些数据的修正及新取得的数据。当然,在年度调查后,季度GDP的数据还将进一步根据年度数据和季节因素进行修正,以实现年度GDP和季度GDP的衔接。此外美国还根据每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资料,对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及之前4年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全面修订。如果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概念或定义发生了改变,也要对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我国年度GDP核算与季度GDP核算发布频率与美国相似,也分三次发布。根据200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国统字[2003]70号)要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要经过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一般次年1月底发布初步核算数,7月发布初步核实数,年底发布最终核实数。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后,我国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对2004~2008年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正。由此可见,我国的GDP核算已与国际接轨。

从支出法GDP构成数据看中美消费差别

支出法GDP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核算个人、企业、政府和国外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美国一般将其分为四类(见图1):个人消费支出(个人)、私人固定资产总投资(企业)、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政府)、商品和服务的净出口(国外)。我国一般按照“三架马车”进行核算(见图2),即最终消费支出(政府+个人)、资本形成总额(企业+政府)、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外)。

下面我们举例对此情况进行说明。以2010年GDP最终核实数据为例,美国实现GDP144989亿美元,其中个人消费支出102157亿美元,占比达到70.5%;我国实现GDP394308亿元人民币,其中最终消费支出186905亿元人民币,占比为47.4%。尽管关于消费的构成稍有差别,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中既包括居民消费支出还包括致力于社区服务的非盈利组织,我国的最终消费支出中既包括居民消费支出也包括政府消费支出,但综合比较,美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明显高于我国。

编辑:王许松 / 邮箱:wxs@bjstats.gov.cn

推行绿色GDP核算的障碍及对策 篇7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向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 一是夸大了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率, 即传统的GDP核算方式以市场交易为基础, 忽视了在自然资源方面出现的稀缺, 短期内追求经济迅速增长造成环境破坏、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甚至一些用来维持环境质量的费用也被当作国民的收入和生产的增加来核算, 从而导致了GDP的虚增;二是没有测算作为未来生产潜力的自然资本的耗损贬值和环境退化所造成的损失;三是因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 而损毁了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条件, 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难以为继。

传统GDP核算备受诟病, 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 实施绿色GDP核算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潮流。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增长导致的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从GDP中扣除, 全面客观地反映经济与资源环境的有机联系, 准确真实地反映人类经济活动的成果, 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尽管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性, 国内外有关机构和学者也一直在努力研究, 但由于理论思想还不统一, 实践上也还有很多难题没有得以解决, 绿色GDP核算体系的现实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 面临着很多难点, 在短时间内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推行。因此, 本文试图对绿色GDP核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进行总结, 并给出一些建议。

二、绿色GDP核算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障碍

推行绿色GDP核算, 在理论中主要有以下难点有待解决:

第一, 绿色GDP内涵与外延不统一。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是一套全世界通用的宏观经济统计信息系统, 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其核算概念、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口径都有十分明确的定义。GDP作为SNA的核心总量指标, 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与总体经济实力的根本体现, 是各国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对于绿色GDP, 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提出过准确的、公认的绿色GDP概念。从国际统一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角度看, “绿色GDP”这种表述不够准确, 是我国自创的一个概念。

目前, 学术界对绿色GDP概念的外延尚无一个权威的界定, 从研究的主要内容来看, 比较趋向一致的是对传统GDP进行补充、修正而计算出绿色GDP, 大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绿色GDP:广义的解释是将传统GDP与经济福利结合起来进行修正, 其核算公式可表述为:

绿色GDP=传统GDP+外部影响因素=传统GDP+外部经济因素-外部不经济因素=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在上式中, 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就是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价值成本, 人文部分的虚数就是经济增长对人的各种权益福利造成侵害的价值成本。

狭义的解释是对传统GDP进行资源环境成本调整, 得到绿色经济GDP, 其核算公式可表述为: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资源耗减价值-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

还有的学者直接将联合国1993年的环境和经济核算体SEEA中的国内生态产出指标EDP称为绿色GDP, 其核算公式为:

EDP=传统GDP-生产资产折旧-环境投入

绿色GDP概念的多种内涵, 使人们对绿色GDP的理解产生分歧, 除非是核算界专业人士, 普通民众很难理解, 这给国民经济核算知识普及和工作实践带来障碍。

第二, 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仍未建立。

目前还没有一个国际社会公认的、成熟的、操作性很强的核算指标体系, 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即使个别国家已经计算出了绿色GDP, 但不同国家之间数据缺乏可比性。如何构建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联合国、世界各国政府、著名国际研究机构和学者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就一直进行着理论的探索。

第三, 绿色GDP的货币化综合核算难题。

GDP本身是一个价值量指标, 通常以市场交易为前提, 产品和劳务一旦进入市场, 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表现出来的就是市场价格。绿色GDP核算作为对传统GDP的修正, 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价值必须货币化, 由实物量转化为价值量, 才可以实现核算目标。但在由实物量向价值量的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两类问题:

1、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量纲不统一, 如何对其进行统一计量?

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所采集的基础指标数值, 是按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计量的, 而进行综合核算要以计量单位的统一为前提。由于绿色GDP核算把大量未进入市场的现象包括在统计范围之内, 因而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对内容特征不同、同类程度各异的各种指标, 特别是非市场的外部性指标, 找到统一的计量单位, 就成为综合核算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瓶颈。

2、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定价问题。

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 市场定价困难。有些自然资源所有权已经界定, 所有者能够有效控制并可从中获得预期经济收益, 但对大多数自然资源其产权界定非常困难, 这样就造成了交易的困难, 阻碍了自然资源的市场定价。有的自然资源根本没有市场价格, 而有的自然资源即使有市场价格, 往往也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际价值, 比如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价值核算, 这些资源的现行市场价格是建立在资源无偿占用、永续不竭基础上的, 没有包含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和环境调节系数, 资源价格明显偏低。由于缺乏合理的市场价格, 目前对于自然资源的核算来说, 很多数据的取得都来源于虚拟估算, 核算结果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如何界定自然资源产权并为其合理定价, 一直是世界各国开展环境经济核算研究的一个主要难点。环境损失价值难于计量。因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耗用或缺乏有效保护措施以及对环境资源的人为污染、破坏, 导致环境资源质量的日趋恶化, 从而对整体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经济损失。这些核算实现过程较为复杂, 用货币计量都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困难, 这种困难又主要来源于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是指从时间上看, 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往往不是均衡的, 资源环境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环境污染的空间因素是指环境污染所包含的因子范围。由于环境污染损失的多因性, 很难对某一污染物所造成损失的因子考虑周全。

即使上述理论问题得以解决, 但是在绿色GDP核算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 统计数据的难以获得性。采集和提供绿色GDP指标的数据, 是整个绿色GDP核算的基础环节, 但是我国对GDP核算新增指标数据的采集处于起步阶段, 数据在全面性、准确性和公开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成为绿色GDP核算的一个制约因素。在我国统计部门的主要出版物中, 有关环境的指标数据主要是环境系统的“三废”排放治理和自然保护区的指标数据, 其他方面如有关水土流失、荒漠扩展、草地缩减、物种减少及其治理恢复的数据, 矿藏资源的开采和存量数据等, 空缺较多。这是由我国目前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完整, 统计基础比较薄弱等原因造成的。

第二, 资源产品利用与环境污染的跨区性评估难题。在绿色GDP的核算中, 存在着本地区与外地区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问题。在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本地区与外地区之间在人力、资金、资源产品和污染物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如何对资源因素与污染物的影响进行量化, 科学地、合理地核算本地区的绿色GDP?在资源产品通过市场而交流、污染物随着载体而扩散的情况下, 资源开采利用所造成的耗减和污染物扩散所造成的损失应当由谁来承担?能否以过度开发区外自然资源或大量向区外排放污染物作为本区绿色GDP发展的基础?这些都是影响绿色GDP的总量因素, 但在核算实践中比较复杂, 难以处理。

第三, 推行绿色GDP核算还会遇到观念上的阻碍。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天经地义。然而, 有些企业领导人受利益驱动, 置国家有关企业排污标准于不顾, 把不达标的排放物排放到空气与水中, 不愿在治污及环境保护方面投放资金, 甚至将环境保护及企业生产应有的社会效益看作是与企业毫不相关的事情。有些地方的政府官员, 则受任期政绩导向的驱动, 放弃了在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应有的监管职能, 有意无意地关注经济而忽略环境。因此, 绿色GDP核算还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 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

三、推行绿色GDP核算对策建议

绿色GDP核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 绿色GDP核算的全面推行, 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

第一,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可持续发展统计学, 进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综合核算, 为绿色GDP核算提供坚实基础。可持续发展统计学要将可持续发展与统计学有机结合, 首先要建立科学、完整的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改革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要素描述、运行核算、功能评价、分析决策的统计方法;通过一系列统计组织管理活动, 进行可持续发展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提供、传播等, 使各种方法在可待续发展评价中得到实际应用, 最终为实现绿色GDP的核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 进行必要的国家统计机构改革, 设立国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领导小组, 编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成立专门的从事资料搜集、整理的统计队伍。

第三, 建立绿色会计和审计制度, 夯实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基础, 保障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绿色法律体系, 保障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运行。

第四, 加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提升国民、企业、社会对绿色GDP的认识水平, 从观念上改变传统GDP靠高消耗、高投入的增长观和传统GDP政绩观, 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摘要:传统GDP核算备受诟病, 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呼声日益高涨, 但绿色GDP核算一直没有得以广泛推行, 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绿色GDP核算推行的障碍进行分析, 并提出推行绿色GDP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GDP核算,推行障碍

参考文献

[1]齐援军.国内外绿色GDP研究的总体进展.经济研究参考, 2004.

[2]修瑞雪等.绿色GDP核算指标的研究进展.生态学杂志, 2007.

绿色GDP核算 篇8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GDP,绿色GDP,资源,环境

G D 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 r o s 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 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 (或地区)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 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 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 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G D P核算与G D P不同, 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 而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 D 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收入法也称分配法, 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 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支出法也称使用法,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

“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是对现行的GDP指标的一种调整, 是扣除经济生活中投入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后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绿色GDP”理论的国际研究背景:国内生产总值 (GDP) 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特别是在战后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背景之下, GDP逐渐演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20世纪60年代,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使用G D 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地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 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 力图从传统意义上统计的G D P数字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 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 即“真实GDP”,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 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 使其能更加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表达的关系。

国内“绿色GDP”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从政府层面上来看,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 (1951-1981) 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基本上实行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 , 这一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第二阶段 (1982-1991) ,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制度的转型阶段, 两种核算制度 (MPS与SNA) 并存, 它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的。第三阶段 (1992-1995) , 1992年我国正式启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实质内容上, 与当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核算制度基本相同, 并与国际统计口径相接轨。因此, 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 并对其进行改革, 构建以“绿色G D P” (GGDP) 为核心, 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核算体系, 是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辛的任务。第四阶段 (1995年至今)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向联合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过渡。从总体来说, 环境经济综合体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概念上是一致的, 其本质不同在于前者在资本使用概念上对后者做了拓展。近年来, 中国政府一直在跟踪和吸收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新成果, 以力求保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

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模式建议:1、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2、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3、确定核算的重点和范围;4、构建科学完整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5、加快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敏雪.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

[2]、宋旭光.关于EDP核算思路的若干补充[J].统计研究, 2003, (1) .

[3]、郭沛源, 方人也1GDP的绿色革命[J]中国发展, 2002, (4) :12~201

[4]、高静川绿色GDP核算方法的探析[J]学术交流, 2003, (12) :79~811

[5]、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中国统计出社, 2004

[6]、许宪春:“绿色GDP的几点认识”, 《中国统计》, 2004年第7期;

[7]、杨树庄:“该不该计算绿色GDP”, 《中国统计》, 2005年第6期;

[8]、邱东, 杨仲山等:《当代国民经济统计学主流》,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绿色GDP核算 篇9

关键词:绿色GDP,问题,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但成绩的背后, 我们付出的是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退化等隐性成本的增加。因此, 用更加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绿色GDP取代有缺陷的、传统的GDP作为我国经济核算的指标成为必然。但我国在绿色GDP核算的实施中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 严重制约了我国绿色GDP核算的运行。针对我国绿色GDP的运行情况开展对绿色GDP问题的系统研究势在必行。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力求较全面地提出解决我国绿色GDP运行存在问题的对策, 以求对我国绿色GDP核算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绿色GDP;问题;对策

一、实施绿色GDP的必要性分析

(一) 绿色GDP的界定

所谓绿色GDP, 简称GGDP (GreenGross Domestic Product) , 是GDP扣除经济增长所引起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所计算的与环境相和谐的GDP, 是对现行GDP的一种调整, 是剔除了自然资产损失之后创造的真正国民财富的总量指标。绿色GDP是对GDP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是建立在以人为本, 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上, 将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全面综合考虑, 在核算范围上将生产活动核算范围扩大到非市场性活动, 把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当作经济过程中的一部分投入, 因此绿色GDP真实反映了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 是新时期衡量真实经济增长水平和可持续增长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 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第一, 实行绿色GDP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指出的以“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内涵的科学发展观, 要求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而绿色GDP正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内含。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要求我们必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以使它们不仅仅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 同样也能满足子孙后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 绿色GDP核算, 不仅仅是弥补传统GDP核算的不足, 是GDP核算理论的发展需要, 更是科学发展观不断变革发展的需要。

第二, 实行绿色GDP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过去对干部政绩考核的标准, 主要通过地区GDP的增长来反映, 因而滋生出官员不择手段发展经济, 增长GDP的现象, 从而违背经济规律,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绿色GDP核算, 为新政绩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绿色GDP核算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投入产出核算、检验社会生产力发展, 对环境和资源进行核算, 检验自然生产力的消长, 弄清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有效贡献。绿色GDP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处理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三者关系的综合指标, 是改进政府政绩和干部考核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职能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以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标准, 必将促进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 使政府从热衷于对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做好发展规划和创造更好的环境氛围上来, 让政府更多的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第三, 实行绿色GDP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其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 带来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 必须要对传统的增长方式进行改革, 使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中的自然消耗因素和环境污染因素。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传统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的GDP核算, 只关注经济效率因素, 忽视环境破坏因素, 而绿色GDP核算, 反映经济指标的同时, 也反映资源与环境的发展状况, 因此符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二、绿色GDP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观念层面

在中国实施绿色GDP核算, 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但由于公众自身素质等原因的限制, 目前大多数公众对绿色GDP的理解还仅限于概念上的认知。另外, 部分政府领导对绿色GDP的认识仍非常片面。由于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 因此绿色GDP核算的实施, 有时会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的增长, 由于现行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仍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标准, 必然导致许多地方政府在面对新政策时采用相对消极的对策。在追求短期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理念盛行的现实社会中, 绿色GDP核算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否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显然还是一个未知数。

(二) 技术层面

绿色GDP核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既涉及复杂的经济系统, 又涉及各种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 因而临着许多技术上的难点。把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失成本计入传统GDP核算过程中, 是实施绿色GDP核算的核心。从技术上说, GDP通常以市场交易为前提, 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 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物化资源消耗的自由市场价格比较容易确定, 但由于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并没有完全进入流通领域.因此难以对其定价, 使资源消耗的潜在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准确成本定价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绿色GDP核算的实施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困难。

(三) 机制层面

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相对于其他社会问题, 环境问题涉及广泛的利益冲

我国绿色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谭颖黄泓杰

突, 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不同利益阵营之间的资源利用上的冲突。环境是“公共物品”, 使用成本为零, 但在其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成本, 最终将由全社会埋单。在自然资源单一制运作的环境法原则与民事行为和经济活动严重脱离, 由此造成了公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淡薄。另外, 我国关于环境相关数据的生成与收集汇总的社会机制还没形成, 企业与政府之间, 社会与个人之间还没有形成政策上的良性互动, 从而造成环境问题的相关数据收集困难。

三、解决绿色GDP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从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看, 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只有公众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形成的各项决策才能真正的体现到大多数人民的意识与利益, 从而服务于人民。绿色GDP核算的形成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 对立统一的。绿色GDP是一套公开的指标, 通过发布绿色GDP, 可以更好地保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反过来, 公众通过绿色GDP, 能直接判断一个地区环境状况的变化, 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 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从而对绿色GDP的实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因此, 在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同时, 一定要大力推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形成绿色GDP核算实施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 完善统计核算制度

体系和制度的完善是中国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GDP核算制度是实行地方与中央分级统计的办法, 由于各地区的基础数据的差异,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中央与地方统计的误差, 因此, 在不改变现有分级核算制度前提下, 我们应统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核算GDP的数据来源, 保证地方政府统计GDP总和与中央政府统计的GDP一致的情况下, 将资源与环境状况纳入到企业会计核算中, 推出绿色会计核算制度, 即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纳入会计核算, 对企业的环境保护投资和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作定量性的测定、分析和加以公布。绿色会计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微观基础, 为绿色GDP核算的实行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三) 改革政府的政绩观

长期以来, 我国在党政干部考核时过分注重经济数据, 单纯的以GDP的增长为政绩衡量标准, 从而造成环境与经济的失衡。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就必须摒弃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 将环境保护纳入到党政干部考核的标准中去, 建立全新的干部考核体系, 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全新的考核体系中, 采用环境保护责任人制, 绿色GDP数据将与任免密切挂钩。同时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各项环保法规政策的落实情况也作为指标纳入政府官员考核标准。只有将绿色标准纳入到党政干部考核体系中, 政府的决策才能真正落实到绿色GDP的要求上来, 最大限度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朱海玲.绿色GDP应用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2]、刘国强.试论环境会计的概念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 2004 (9) .

[3]、王踏.关于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思考[J].商业时代, 2008 (8) .

绿色GDP核算 篇10

对于绿色GDP核算指标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目前, 有很多学者已经将绿色GDP核算指标做出了多种界定。

1、GGDP=传统GDP- (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成本+环境降级成本) ;

2、GGDP=传统GDP- (自然资源耗损+环境污染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公害+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环保科技教育投资及其效应) ;

3、GGDP=传统GDP- (当年度环境质量损耗值+自然资源消耗值)

4、GGDP=GDP- (生产过程中资源耗竭价值全部+生产过程环境污染价值全部+资源恢复过程资源耗竭价值全部+资源恢复过程环境污染价值全部+污染治理过程资源耗竭价值全部+污染治理过程环境污染价值全部+最终使用资源耗竭全部+最终使用环境污染全部) + (资源恢复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环境保护新创造价值全部) 。

二、绿色GDP指标核算方法

联合国与世界银行为绿色GDP指标核算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与步骤, 并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 (SEEA) , 为当前国际综合经济和环境核算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保证, 绿色GDP核算的关键质保是对自然资源、环境价值的评价, 对于自然资源和黄精核算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人们对资源破坏 (掠夺性开发)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减少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 (如恢复植被, 复垦土地等) 所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或开支;由于过度采掘和大量消耗, 导致自然资源衰竭所产生的负面作用;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社会负效应 (如社会医疗方面的支出、污染产品的危害) 。

对于环境与资源的评价方式多数学者将其总结分为三个方面:市场价值、直接的非市场价值 (例如对环境及自然资源损耗所愿意负担的补偿费) 、间接的非市场价值 (例如对于环境及自然资源损耗所应付的防治成本) 。但是, 对于环境费用和环境成本的估价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以SEEA在提出系列估价的原则基础上推荐了四种方法:市场价格, 净价/净租金, 维持费用和或有估价/支付意愿 (CVM) 。其中, 市场价格是目前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主要估价方法。在采用这四种估价方法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运用租金法、边际机会成本法、收益还原法、成本费用法以及其他估价方法, 并对提供实物的资源部分和提供生存服务的环境部分分别进行估价。

三、绿色GDP的实际应用问题

(一) 对绿色GDP的理论分歧很大。

目前, 国际社会已经确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主导地位, 但是仍有部分专家与学者认为虽然绿色GDP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影响考虑在内, 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影响, 不过, 没能反映出经济与社会、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 他们认为, 目前绿色GDP的理论并不是一个真正全面的理论, 它的指标也不够说明社会问题。

(二) 绿色GDP指标体系的核算不够完善。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各个阶层开始逐步将目光转移到了环境资源上来, 而不单单是人们温饱问题, 科技的发达, 社会的进步, 使得人们懂得了只有环境与自然和谐, 才能达到生态平衡, 才能得到安全舒适的生活。目前对于环境资源评估核算的方法众多, 例如边际机会成本评估、影子价格评估、意愿支付法、总经济价值法、市场价值法、净现值核算、还针对森林的消费价值核算、立木价值核算等, 这些方法还没有被全世界公认, 也就没有全世界通行的计算方法, 结果我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评估指标及方法, 这样得出的指标在国际上没有可比性, 更没有说服力。

(三) 研究工作的均衡性相对较差。

由于人们更加注重的感官事物, 因此研究者们比较愿意研究实物问题, 例如, 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核算。这些核算方法比较容易归纳整理, 甚至有一些方法已经是前人留下的经验方法。而研究者们对于空气污染、环境降级和大气资源的核算研究相对比较滞后, 这类研究技术含量较高, 需要研究者们相当高的水平, 并且在研究的过程当中, 对于数据及因素的考虑和收集比较困难。

(四) 绿色GDP指标核算中的技术困难。

绿色GDP的指标核算不同与传统GDP的核算那样简单, 它会涉及到一些社会实际问题以及自然问题, 从数据的收集上来看, 任务量比较大;从计算的结构来看, 准确性不算很高;从生态平衡来看, 不符合自然规律。例如, 我们把森林中每棵树的市场价值评估出来, 并汇总可以用来核算森林的价值, 但是对于毁灭一片森林而带来的附加的影响:依附森林生活的哺乳动物、鸟类和微生物随之灭绝, 以及造成的水土流失, 这些附加的损失, 就没有具体的办法去核算。

另外, 森林的减少造成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而这些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与发展造成伤害, 那么如何去核算它所带来的经济负效应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总之, 评估绿色GDP的指标需要考虑的因素远远超过人们的生活范围, 研究者们想要拿到准确的指标进行计算是相当困难的。

参考文献

[1]、雷明.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3~5, 196~200

[2]、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批复.环境工作通讯, 1996.225

[3]、张白玲.中国绿色核算体系研究.中国发展, 2005 (3) :4~8

GDP核算体系将发生大变化 篇11

新的GDP核算体系将主要在研发支出、住房服务、央行产出和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方面做出统计变革,GDP数值或将扩大。

修订后的核算体系将更加注重无形财富的价值,能反映出资源消耗、技术进步、社会福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状况。现在的核算体系还是基于对有形财富的核算,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

新的核算体系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我国居民总体消费状况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与现在相比,研究与开发支出计入GDP将成为最重要的变化,这能更好地体现其资本属性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原有的科技研发一般以企业成本开发计算,研发后创造的价值、收益却不再计算。在这种核算体系下,无形的科技研发投入往往被低估。

据介绍,过去我国每年科研经费约占财政收入的1.6%-1.7%,明年这一比例将提高至2.5%左右。在此背景下,把研发投入计入GDP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地方政府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扶持创新性产业的发展,促进GDP的衡量指标由过去单纯追求增加值向追求质量转变。

研发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它的资本属性也逐渐显现,当研发投入开始持续创造价值,就可以计入固定资本。这样把研发、知识产权放进去(GDP考核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国家经济的综合实力。

除此以外,土地流转将由地方财政收入计为财产收入,将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收入,提高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公司雇员的股票期权也将计入劳动报酬。住房服务方面,自住房、自建房的租金将不再与成本挂钩,完全按照市场租金法测算。

新核算体系在统計口径、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更加侧重于人民实际收入水平的统计,对于扭转地方政府唯GDP政绩考核的观念也有所冲击。

一直以来,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GDP核算都是最重要的一环。但事实上,现行GDP核算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GDP是流量核算,只能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不能反映国家实际的富裕程度。由于只计入最终产出和总收入,也不能反映背后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更不能反映是不是可持续型增长,经济结构是否优化。

事实上,现行核算方式也容易导致重复核算,高估经济规模和总量,造成“增长幻觉”。这导致了全国各省(区、市)核算出的GDP相加总量高于全国GDP成为常态。

按以往的GDP核算,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是最重要的方面,但其忽视了供给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不能够反映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要素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在核算支出法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时,仅分为住宅、非住宅建筑物、机器和设备、土地改良支出、矿藏勘探费、计算机软件、其他七个主要类别。

绿色GDP核算 篇12

关键词:绿色GDP,资源成本,环境成本

世界各国为反映本国经济状况一直采用重要指标GDP, 但传统的GDP不能真实反映出一国的经济水平, 为了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 提出了绿色GDP。绿色GDP在1993年联合国正式对外公布, 于2003年进行了修正。得到:绿色GDP (GGDP) =传统GDP-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我国也已经在采取绿色GDP, 但我国大部分表现为先污染再治理, 大大增加了我国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在国际上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包括美、德、法、加、挪等在内的10余个国家初步建立并尝试编制绿色GDP核算体系。谈一下在SEEA模式下德国核算绿色GDP时的降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德国在发展绿色经济中做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整市场结构, 降低能源消耗, 政府采取多种手段降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普及绿色环保、绿色GDP理念等等。这些对我国在进行绿色经济, 提高绿色GDP核算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 促进市场改革, 推动经济转型, 提高效率。德国在不断增加财富的过程中, 还逐渐减少物质资源的消耗德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低碳经济, 技术不断提高, 更新设备。不依靠投资刺激经济的增长, 而是从根本的技术、效率来增加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结合自身的情况, 必须借鉴德国的模式, 深化改革。要想改革就会有一定的代价, 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相对缺乏。在改革过程中, 要谨慎处理各层次企业、单位、个人之间的矛盾, 对有可能表现出的通货膨胀、就业、银行融资、债务等问题及时处理, 妥善解决。最终成功转型, 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提升我国的绿色GDP。

其次, 降低能源消耗, 确保能源的供应安全、经济。能源的消耗, 关系到传统GDP转变为绿色GDP重要因素。能源对于世界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动力。《能源方案:环保、可靠、经济的能源供应》在2010年得到德国的官方确认, 为降低温室效应、保护气候, 规定于2022年彻底退出核电。并在世界上首次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 规定相对固定的电价, 鼓励再生能源的使用。在我国, 随着经济发展, 工业的发展, 不得不大量进口能源, 伴随着能源安全问题也就越来越明显。虽然目前中国也在大量发展核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能源安全问题, 减少耗能和环境的污染, 但也存在诸多障碍, 如技术的突破很难, 可再生能源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并增强再生能源的评估措施和手段, 有阶段、有步骤的发展可再生能源。

再次, 政府采取多种手段降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德国政府为降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颁布《能源税法》。针对汽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使用相对征收较高的税率, 从而减少使用保护环境, 也树立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意识。同时, 推动高耗能产业改革技术、更新设备, 提高效率。德国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制定价格机制。这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一采用限额机制或税收机制。可以对企业的微观个体进行经济干预。不要只停留在污染后再治理, 带来环境成本增加。做到提前预防, 建设完善的资源、环境、能源、税收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增加企业的使用高耗能、污染环境的成本, 引导企业自己积极主动实施转型, 降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最后, 普及绿色环保、绿色GDP理念, 全民为绿色GDP贡献力量。德国民众非常关心绿色环保, 环境保护等。曾在民众调查研究中表现出, 2009年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下, 德国民重关心环境问题超过经济问题。德国的政党也积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减少资源消耗, 关系到得到民意的重要方面。在我国, 很长一段时间内较注重经济的发展, 不注重绿色环保, 并且面临中国人口众多, 就业、医疗、教育等等问题, 中国民众无精力关注绿色环保, 绿色GDP。但面临世界绿色GDP大趋势下, 我国有必要唤醒民众的绿色环保、绿色GDP。只有普及这样的理念, 我国才能制定更长远的目标, 更好的发展了绿色经济, 提升绿色GDP。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开展绿色GDP核算十分紧迫, 也十分重要。我国在实行绿色GDP核算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困难, 要积极借鉴德国在实施绿色GDP核算的经验, 再结合我国的国情,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绿色GDP核算体系。从而在SEEA模式下, 降低我国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参考文献

[1]段舰.加快绿色转型实现包容性增长.中国环境报, 2012-07-31.

[2]高翔.德国低碳转型的进展和经验.德国研究, 2014-2.

[3]曹茂莲, 张莉莉, 查浩.国内外实施绿色GDP核算的经验及启示.环境保护, 2014-02-25.

上一篇:新颖主题下一篇:图形辅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