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辅助设计

2024-06-16

图形辅助设计(精选12篇)

图形辅助设计 篇1

在现代设计领域里,图形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承担着传递信息的职能。图形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既有一般符号具有的抽象功能,又具有特殊的表现性。具备了这种符号功能,就能将主观的情感态度、经验意志通过物态的视觉语言表现出来。对图形设计艺术的符号化特征的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图形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利用图形的视觉传播规律、视知觉感受的生理效应,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和具有个性化、风格化的视觉语言形式。以高淳陶瓷图形设计为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系统的研究与探讨。

一、图形艺术的符号化特征

1、传播性。图形符号是除语言之外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它的传播性在传达人类精神情感时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图形符号建立在传达人对世界的认知,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图形符号学的产生,是传播理论深刻影响的结果,以往的设计界更多地关注如何保持其艺术的独立性,而淡化了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传播途径。传播是人类借助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大众传播是对传播的再限定,可以用三项特征加以确定,即针对较大数量的受众;消息是公开传播的、特征是稍纵即逝的;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需要庞大的开支。按照信息论的观点,人、社会与环境系统中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信源——信息——编码——信号——信道——信号——译码—信息一信宿。在这个系统里,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得关于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各种信息,从信源到信宿的传递途径中,我们可以把视觉设计师的创作过程看作视觉编码的过程。就视觉设计而言,其编码过程是“主我”和“客我”的不断沟通与交流。充分认识了以上特征,我们的设计着手于对特定符号特征的探求,并以高淳陶瓷器皿的外形作为符号化的设计定位。

2、时代性。视觉设计的目的是使人类和世界更加容易达到“认同”,这种认同具有时代性,即以历史上不同的图形文化发展背景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或是相同时间段内因地域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社会群体的差异而划分的某个阶段,如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或大众消费时代等。不同时代产生不同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图形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也会产生变化。因此,把握时代的图形符号特征就是把握了时代的特征、时代的文化和精神。视觉符号的创新将更新设计文化观念,丰富时代的设计表现语言并成为产生好的设计的着力点。

3、视知觉的组织性。在图形符号的视觉体验中,人们总试图把视野中的图形信息组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力图在以往的视觉经历中找寻与那些不规则的、陌生的、不完美的信息相同或相似的信息作为参照,进行整合,以期获得一种熟悉感,这个过程是一种能动的自我调节过程。格式塔心理学的试验表明,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图形(如几何图形、对称图形,有规律的曲线、直线、表面等),易被我们的视觉接受,易产生视觉“美感”,但是这种有秩序的规则图形对人们的视知觉来说的确是一种单调刺激,所以恰到好处的中断、转折、交叉、过渡、对比会形成集中的视觉兴奋点,会更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视觉注意。设计作品之所以要在简约中寓丰富、规律中含变化,就是要在视觉的起伏变化中达成合乎审美规律的目的。

二、图形符号的表现形式

1、视觉功能符号化。图形设计的视觉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观念的主导价值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图形设计作为一种观念性活动,是对外部世界反映的形式和结果。观念在设计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它不仅限于视知觉的层次,而且还能达到理性的深度,深刻揭示出人们精神状态的丰富性、复杂性和规律性。图形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视觉符号传达一种观念信息,激发人类思维。设计以器皿造型和字母组合的高淳陶瓷图形观念是视学功能的起点与方向,它同设计师要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设计师在创造着可供人们使用、观赏的设计作品时,也创造着观念符号,反映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观念引导着图形符号的形式变化,不同的创作观念促使着思维从直接的、间接的和记忆中提取典型元素,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整合,从而创造出丰富的形式,使艺术想象在限定中锤炼升华。由此可见,设计师用具有观念性的设计符号反映客观事物和生活,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既具有实用功能又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设计图形符号使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形式化、凝练化。人们在进行观念、感情的交流时,需要一种可以被我们感官感知的物质形态来负载这种精神内涵,就是可视的图形符号。

2、表现方式的符号化。在图形符号化的创造过程中,设计师对一个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是由综合了多种信息的表现体构成的。如用松鹤和桃寓意长寿,用牡丹寓意富贵,用竹子寓意高贵的品格等,在这些图形艺术的表现体中,松鹤、桃、牡丹、竹子只是符号形态的属性,要理解图形所指对象的含义和概念,则需要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此做出相应的解释。因此,设计图形符号是由“形符”和“意符”共同构成的,二者结合形成了图形符号化特有的表现方式。“形符”、“意符”正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一样,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设计图形的形符与意符的关系往往由一些约定俗成的道理所规范,换言之,是由使用者对这一符号的认同决定的。

3、构成过程的符号化。图形设计不同于科学创造,它是对现实物象的一种视觉组织和“夸张”。图形设计者是对自然界、社会及人类生活中存在的美的形式的发现者。以东方文化组合构成的高淳图形的艺术形式,在一般人眼中只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而设计师可以发现它们的形式美,如将青龙、白虎的图形艺术化地装置在现实生活中,将其从野兽的威胁转化为一种敬畏的视觉感。正是设计师对自然形式的敏锐发现,才能将它们表现出来,在人们的心中形成美的形式概念。在图形艺术的构成过程中,设计师不是对现实的摹写,而是设计师情感意志与客观物象相统一的符号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图形是对现实的描绘,是最强烈的感情流露,是对现实的再解释,不过不是以思想为媒介,而是以感性形式为媒介。

图形艺术的真正主题既不是形而上学的无限,也不是绝对的理式。设计师的设计不是被动地接受事物的印象,而是一种构造性的、原创式的艺术活动,而且只有在这种构造性的创造活动中,才能发现自然和社会的美,这种生命力只有在相应的动态过程才可能把握。

图形辅助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是平面图形;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示意图;

(3)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物体的形状.(4)使学生通过研究简单立体图形的三种视图,来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普遍联系性、规律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重点: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简单组合所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的简单组合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学生的认知难点是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简单组合所得到的平面图形.突破方法是:(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和它们的简单组合,说出看到的平面图形,或画出示意图;(2)比较给出的多个平面图形的异同,从中辨认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视图;(3)用课件的动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视图.3.例、习题的意图:

例1(补充)、例2(补充)、练习1、2(1)(2)(补充)和习题3.1第10题都是通过让学生画(或辨认)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使他们感觉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这些题在“几何体的组合”的结构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认知特点.习题3.1第4题和练习2(3)(补充)体现的是生活中实物的视图,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113页探究,让学生画由多个正方体组合成的立体图形的三种视图,教师还可改变正方体的个数和码放秩序,来改变立体图形的形状,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密切关系,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观察、抽象能力.二、新课引入:

1、欣赏诗句,引入新课.不远横识近看庐高成山低岭真各侧面不成目同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明“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吗?

2、欣赏从不同方向看实物的图片:

(1)

只缘身 在此山中

(2)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3)请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图1中的长方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图1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就会得到平面图形,把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立体图形的视图,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叫正视图;从上往下看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从左面看得到的图形叫左视图.探讨立体图形的视图时,由于从正面看与从后面看、从上面看与从下面看、从左面看与从右面看所得图形相同,因此,一般只须了解以上的三种视图就可以了.这三种视图,简称三视图.设计师画一个立体工件的设计图,往往只画出它的三视图,工人师傅可根据三种视图做出立体图形,另外,计算机可将三种视图合成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研究简单立体图形的三种视图.说明:引入1和2(1),为了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所得的图形不同;引入2(2)让学生体会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实物所得到的图形,为下面打下基础;引入2(3)通过画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正方体得到的不同的平面图形,自然引出三视图的概念,并简单说明三种视图的作用、研究它的必要性.三、例题讲解:

例1(补充)、画出图2中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的视图(只要求形状正确,不做尺寸要求).图2 说明:先请学生凭想象画,再摆出实物模型,请学生从三个方向看一看,检验自己画的三个视图.再展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视图.答案: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例2(补充)、图3是由几个正方体组合成的一个立体图形,请画出它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的视图(只要求形状正确,不做尺寸要求).图3 说明:先请学生凭想象画,再摆出实物,请学生从三个方向看一看,检验自己画的三个视图,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答案: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3、教材113页探究.说明:先请学生观察探究中的图形,凭想象画出三个视图,再利用正方体实物(如粉笔盒)摆出“组合立体图形”,请学生从三个方向看一看,验证自己画的三个视图.再通过改变实物正方体的个数和码放秩序,来改变“组合立体图形”的形状,请学生再练习画视图.四、随堂练习:

1、(补充)选择题

图4是由7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则从图4左面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答案:B

图4 A B C D

2、(补充)填空:

(1)图A、B、C是图5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得到的视图,则

从_____面看得图A 从_____面看得图B 从_____面看得图C 图5

A B C 答案:正,左,上.(2)图A、B、C是图6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得到的视图,则图6从上面看得图_____;从左面看得图_____;从正面看得图_____,A B C 答案:B,C,A.(3)图7是圆锥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它的视图是_____,从左面看它的视图是_____,从上面看它的视图是_____.图7 A B C 答案:A,A,C(4)一辆汽车从小兰面前经过,小兰拍了一组照片,如图7,并编了号,请你按照汽车被拍摄的先后写出正确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图8 分析:此题从多个方向看汽车,注意小兰是观察点,汽车由远及近,经过小兰,又往前走,致使观察的方向不断变化.答案:②①③

五、小结

1、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是平面图形,这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又一密切的关系.2、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会画出示意图.六、课后作业

1、教材习题3.1第4、10题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篇3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介绍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搭图形、折图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认一认、搭一搭、数一数,折一折、围一围等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多边形,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知道图形的分类和命名,可以以图形边的数目来确定。

教具准备:

大小不一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含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包装盒子、钉子板、皮筋、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信封一只:里面装有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标明序号的图形若干个。五边形和六边形图形。写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卡片。若干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探揭题

小朋友,今天数学课老师带着你们到奇妙的“图形王国”里看一看。(电脑出示“图形王国”图片)

谁来说说在这些图形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小朋友们已经从图形王国里认识了许多图形,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认识一些图形。揭示课题“认图形”。

【设计说明:利用儿童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复习了已经学过的图形知识。】

展开学习活动。

1.认识四边形。

(1)这是我们的数学书,如果把数学书的这个面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图形(教师画一个长方形。板书:长方形)。这个图形有几条边?数一数,告诉你的同桌。上台汇报并数给大家看。

告诉大家你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

一生:一、二 、三、四。另一生:上、下、左、右。

(2)这是一个盒子,如果把盒子的这个面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图形(教师画一个正方形)。是什么形?板书: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3)教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都是四边形。

(板书:四条边 四边形)

2.出示四边形:

提问:这个图形是几边形(学生回答:四边形)为什么也叫它四边形?(学生回答:有四条边)

3.在四边形家族里,除了这几个图形外,还有其它形状的图形呢。从信封袋里把所有的四边形都请来,按序号排列好。

电脑出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四边形,是的在( )里画“√”。

( ) ( ) ( ) ( ) ( )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它们找出来的呢?

【设计说明:学习活动必须是动脑、动手、动眼等系列活动。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练一练等活动,实现活动经历了探索、发现、归纳的过程,从而感悟了四边形的特征。】

4.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从信封里拿出8号图形和10号两个图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8号图形有几条边?10 号图形有几条边。同桌两人商量给它们分别起个名字。

(2)学生活动。

(3)汇报:8号图形有几条边?有五条边。你给它起了什么名字?五边形。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10号图形有几条边,有六条边。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六边形。

(4)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五边形?” “什么样的图形是六边形?”

(5)找朋友游戏。

电脑出示一组图形,学生举起这个图形名字的卡片。

【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的一开始,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寻找正方形、长方形之间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四条边,从而引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在此知识点上,通过迁移,用数边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五边形、六边形,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做铺垫,并且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只要数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

二、寓教于乐,深入浅出

1.联系实际找图形。

(1)今天我们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可以看到它们,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的?

学生举例。

(2)欣赏老师拍摄到的图片。电脑出示老师从生活中拍摄到的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的例子。

找一找;在这些图片中你能找到刚才学习过的这些图形?

2.用小棒学摆图形。

(1)摆一个四边形。摆一个四边形需要几根小棒?摆一个四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可以用几根小棒,可以用6根,还可以用几根?

摆一个五边形,摆一个五边形需要几根小棒?

摆一个六边形,摆一个六边形需要几根小棒?

3.用纸折图形。

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五边形吗?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你能用折出一个六边形吗?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4.分小组比赛: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每组选两名代表围图形,比一比哪一组围得既对又快。

【设计说明:设计目的是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与他人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用“搭一搭”、 “折一折”、“围一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其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充分感知多边形的特征,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学生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总结全文,揭示本源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认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吗?说说你对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有了哪些了解?

图形辅助设计 篇4

1. 马蒂斯蜗牛图形的结构、造型、色彩特征

《蜗牛》 (The Snail) 是法国著名画家, 野兽派代表人物亨利·马蒂斯创作于1953年, 是马蒂斯的抽象艺术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在此之前马蒂斯对大自然中的蜗牛做了很多写生, 在脑海中已经对蜗牛头伸出壳的瞬间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在晚年的剪纸艺术创作上, 瞬间想到了蜗牛伸出头的灵感, 于是便有了这幅作品的灵感。

马蒂斯蜗牛图形从外形结构上看, 是抽象的构成方式, 由不规则的方块拼贴而成。这些不规则的图形拼凑在一起就像悬浮于上层空间的灵魂。画面仅仅使用块面拼贴, 却给人一种诙谐、单纯、纯净的感受, 仿佛身处大自然之中拥有一份宁静平和。马蒂斯在反复的绘画大自然中的蜗牛之后, 对蜗牛的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后, 他开始抛弃蜗牛本身的外形物象, 开始减化蜗牛在纸上的表现, 用最为简单的块面结构体现蜗牛在他心中的形象。单纯、简化、简练有力而带有一点稚拙的块面结构, 迂回旋转的方块仿佛把这幅画置入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马蒂斯蜗牛图形的简化不是简单的减小, 而是将图形运用一种最能表达物象特征和承载最重要的信息方式进行抽象画表现。从马蒂斯的蜗牛看来, 抽象画图形是一种表达内心的能力, 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纯粹的力量、一种单纯表现世界万物微妙变化的艺术。作品是围绕着二维的平面构成进行创作, 在抽象的二维空间里, 一组螺旋方块像螺旋梯般富有韵味和装饰意义, 并追求在平面的二维空间里用最简单的图形搭配, 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感、对比的协调的感完整的画面效果, 可以说是具有抽象风格特征的代表作。画面结构的分割—组合—分割—重组, 使得画面极具丰富的剪纸拼贴艺术美感, 在创作的过程中, 对物象的观察—体验—创作—思考—创新这样的循环中表达在抽象的形态纸上。从马蒂斯的蜗牛图形分析看, 我们能明白马蒂斯对于抽象艺术的表达有着炙热的情感, 每一幅抽象拼贴剪纸艺术并非偶然形态, 而是通过对物象的切身感受, 感官体验和思维的分析之后对大自然的物象进行了科学的实验性绘画创作。

从色彩方面看, 画中采用了红色、黄色、蓝色三原色, 紫色、浅紫色、橙色、绿色、草绿色以及黑色这九种颜色组成。在马蒂斯的概念里, 把黑色用作跟其他彩色一样, 如黄、蓝或红, 这不是一件新事物了。马蒂斯认为黑色是一种力量, 在他创作的其他作品中也常常大胆运用黑色来表现。三原色加上三种补色, 巧妙地使原色与补色之间相互衬补, 相互呼应。其中红色<=>绿色, 蓝色<=>橙色, 黄色<=>紫色, 这三组对比色的使用则传达了自然界最为全面而生动的色谱, 这幅作品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色彩构成》 (La Composition Chromatique) , 它既是如自然界般全面而融合, 又是零碎而分解的。马蒂斯的绘画, 多用高纯度的颜色的作画, 极强烈的色彩显得饱满火热, 色彩运用上虽然简单, 然而却像一面旗帜一样作用于人的情感响亮号召力, 更具一份纯粹的表现力。

2. 马蒂斯蜗牛图形的美学价值

亚里士多德就从美学观念中提出:“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一个美的事物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 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 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 美必须具有特定的感性形式, 并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它们。”图形化绘画与现代设计可以缩略到平面构成的范畴进行探讨, 蜗牛图形是马蒂斯对客观存在的蜗牛不停观摩和绘画它的原始样貌, 通过对蜗牛本质的理解和动作的印象, 结合构成风格, 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总结。打散构成是一种常见的分解合成变异, 形象经过分解可以提炼出形象的艺术美的构造元素, 从而促成自然向抽象的转化条件。将几何的点、线、面归纳为元素, 尽管这些影响没有任何含义, 但这些被打散抽象元素一经重新合成, 使那些具有单纯化美感的局部形象, 可保持原有的特征而更多的是转化成别的图形, 正是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即:基本型——变异型——重构的过程, 现代平面构成的许多接触返利中变异现象不在于像或者不像, 而重要在于突出变异的方法技巧。

美学中提到的“返璞归真”, 正是指打散构成而获得的新意而言, 它不再是物象的还原。另一种超乎物象而存在的图形, 另一种完全抽象的图形, 赋予现代人新的精神内涵, 马蒂斯蜗牛图形的造诣也就在此。

二、马蒂斯蜗牛图形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

1. 现代图形设计抽象化的独特性

现代图形设计的风格, 是在传统图案设计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具有现代风格的抽象性图形, 转而运用一种归纳和演绎的手法对图形进行简约化和抽象化的发展结果。现代图形设计突破性的创新了以往图案设计直接使用自然形态到图形抽象化的改变。现代图形设计追求一种精炼简化并极具装饰性的画面感, 力求保留画面上每个都是对画面有一定的存在价值部分。

对于抽象化现代图形设计来说, 设计者摒弃了物象的基本造型, 依靠物象的形态美感带给他的激情与想象力进行创作。设计者将抽象作为设计语言, 可以说是图形设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图形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原始的自然形态进行简化、抽象化、几何化的独特性特征。超越了以往图案的审美界限, 对物象的理解上升到了意象理解。抽象图形就具备着简洁明快的特征, 抽象图形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要求。从马蒂斯的蜗牛图形来看, 图形的抽象性是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 可以说这幅作品没有丝毫的蜗牛的形象的, 却的的确确表现的是蜗牛。图像上仅存的是方块排列的螺旋形, 确实把蜗牛的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 淋漓尽致, 抽象图像以他独特的美感吸引着世世代代的设计者和艺术家们。

日本设计大师河野鹰思最具代表性的《鱼》作品, 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现代图形设计的构成化抽象化发展趋势。从图形的结构上看, 《鱼》作品是以块面结构的构成方式对大自然中的鱼进行设计。简约的构成主体植于画面的中央, 将鱼不停游动的特征用几何形态构建鱼的形态, 构成不同于对物象的写生和描绘, 是以科学为基础处理形式美感。物象结构的不同形态都对其构成创作作品有不同结果。

2. 现代图形设计构成化的简约性

构成主义是二十世纪现代艺术潮流中发展起来的, 至今仍旧盛行并持续发展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构成化是对古典主义写实手法的一种反叛, 进行现代主义构成的一种手法, 把世界万物用点、线、面块面来表现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经过艺术家的重新组合, 用点线面, 纯粹的色彩, 纯粹的构成来表现。形成了新的设计模式。

拼贴手法最早运用于设计领域的是一些欧洲设计家。由于兰德·保罗平时很注重对欧洲艺术家创作方法的研究, 他把这一创作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设计实验。兰德的拼贴构成手法多元化, 体现在对色彩、肌理、质感及画面的重组构成的丰富变化上, 在他经营的画面中往往还充满着趣味性。在这些作品中兰德把照片拼贴的图形、绘画插图或简单明确的文字标题, 活跃而井然有序地排列于版面之间, 代表着当时美国同类设计的最高水平。

把艺术简化解释为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组织手段。这个本质, 就是其余一切事物都从属于它的那个本质。兰德真可谓对这一聪明的组织手段运筹帷幄, 他设计的作品视觉秩序清晰明确、画面简洁, 却不影响主题思想和丰富信息的传递。

三、马蒂斯蜗牛图形对实验性图形设计的启示

1. 马蒂斯蜗牛图形在实验性图形设计中的引导作用

抽象性图形的概念是相对于写实图形和装饰图形这两个概念来说的, 它不是机械地再现客观物象, 也不是纯粹的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纯抽象, 而是服从于图形本身的内涵和创作者的表现力。而实验性图形是创作者为了得到某个创作观点而进行的艺术实验, 这个过程我们称为实验性过程, 这个过程中所创作的图形叫做实验性图形。

我们在这个实验过程中, 可以说是得到了马蒂斯蜗牛图形简约化创作思维的启示。在系列的研究和创作中, 我们切实应用这种概念性思维创作出了一批作品。

首先是一组以“鞋子”为载体的设计创作作品, 该组设计作品曾经在2010年获得香港设计三年展全场新生代大奖 (最高荣誉奖项) 。在画面上, 我们所看到的并非是鞋子的原型态, 而是非常活泼抽象的卡通元素, 传递一种活灵活现的形象, 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人。载体顾名思义是将设计元素放置的容器, 将载体作为一个抽象的空间, 有意识地将我们最为喜爱的元素植入载体中, 从而形成新的设计样式。在马蒂斯的蜗牛图形创作中, 我们从中得到了启发。

其次是另外一组《时光脸谱》, 这组以手表作为设计载体, 更为抽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时, 我为设计者的奇幻的表现力感到汹涌澎湃。首先作品结合了脸谱作为表现特征, 以手表的零部件作为设计的元素, 巧妙地把手表的零部件与抽象脸谱结合在一起。其次作品的色彩的运用非常简单, 分别以黄色和红色作为色彩的主色调, 其他蓝色、绿色等作为搭配, 瞬间给人以明快简练的视觉冲击力。最后整体的画面处理更是万般奇特, 零散的手写英文字母散落在黑色背景上, 仿佛在浩瀚的宇宙中翱翔的星云, 主体图形更像是天外飞来的外星飞碟, 直击画面。这样动感的画面造型也只有设计者对手表的另一番见解才能创作出来的。

前面我们说到, 抽象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性质。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唯一性, 每一个创作的不可重复性都淋漓尽致展现在以上这组《自由时代系列海报》。改组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符号化特征的表现, 以鞋带作为创作载体, 将拟人化的手植入画面中, 表达设计者内心深处对于生活的强烈热爱, 同时生活又是各种事物交织的结果, 有时是一个问号, 有时是一个感叹号。设计者巧妙得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表达在画面上。

最后, 我们所发现马蒂斯蜗牛图形与我们科研创作的课题“实验性图形设计”具有引导性的启发, 对我们的图形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2. 蜗牛图形的纯绘画性向设计性的延伸

马蒂斯的蜗牛图形属于绘画艺术范畴。尽管如此, 对现代绘画乃至现代设计都起到深刻的影响作用。在他的大量绘画作品中, 色彩的分割, 图形的简化, 传达马蒂斯本人对艺术纯真的感受。他的创作对当代设计与绘画起着引导性的作用。

我在研究与实践中理解抽象图形包括两个方面:

(1) 从具象形体造型里抽象出来图形

(2) 自然或是人为的事物中的一些偶遇形

把生活用品、器械、数字产品、人等等素材进行再设计。使我们我们创造出更具审美情趣, 更理想化的图形设计。

任何设计对于人类来说都意味着希望得到更多的欣赏与关注, 即使是实验性图形的设计也是如此。每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产生都对齐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实验性图形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个体图形, 它可以成为招贴、插图、书籍、甚至出现于环境装潢。

四、结语

《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P68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图形”,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动手剪对称图形(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画出一半的形状,剪下来,打开,“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吗?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轴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巩固练习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设计 篇6

关键词:图形创意 逻辑思维 创意思维 想象 联想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随着它的逐渐匮乏,平面设计种种的平庸,更愈发激励我们必须重视图形创意,并将其视为平面设计全面突破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随着平面设计的深入发展,图形创意也表现出了更大的重要性和应用性。从目前的状况看,图形创意的发展不容乐观:诸多设计师的思维枯竭以及大面积的抄袭都令平面设计的发展岌岌可危。而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创意二字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金特.凯泽曾这样描述过图形设计:一种公共媒体所应承担的传达信息的表现形式。由此可知,图形设计不单单只是一种简单的包装艺术,更是一种艺术和思想上的交流。

何谓图形?

对于“图形”这一词,在我们往常的印象中,通常的理解就是:通过绘制进而表现出确切可识别的形象。譬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图形”则被定义为:“在纸上或其他平面上表示出来的物体的形状”。

图形创意的完整释意应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目的,以思维创造为辅助引导!采取新颖独特的画面形象来吸引众人眼球、使人们对其产生兴趣、并受其感染,最后留下难忘印象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有卓越的意念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用连贯而有条理的的阐释和思维方式来准确表达出信息的内容,以独具匠心而独特的表现方式對所要展现的事物给予全新的理解,令人有思想和智慧上的启迪。

图形创意是对平面设计师的高要求,和考验实力的关卡,只有精心思考与打造的作品,将点、线、面恰当的融合为一体,构造和凸显出基本造型和艺术,切实做到独一无二,举世无双才是完美的作品。

因而对于许多现代图形创意,就必须要求设计师将科学与艺术如拼图般恰到好处的拼接,并巧妙地抓住现代都市人们的心里和各种潜在需求,之后再以超常规的手法塑造主题吸引消费者。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图形设计可以说是与社会同步发展,它的历史一样也是久远而悠长的。从人类能张口牙牙学语起,图形设计便跃然出现了。

有位哲人曾说过,“逝去的人们己经沉默,然而岩石还会说话。”实际上这便是人们的精神遗留,躯体虽会消亡,但在人类早期镌刻以及绘画在岩石上的图案却成为了时间的一部分。

早在远古时代,原始人就开始在洞穴的岩壁上采用绘画记录来反应当时的生活,由此可见,图形设计不仅是传承了原始文化,见证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更承载着统治阶级和广大劳苦人民宣传的责任。

在图形创意的过程中,联想和想像是不可取代的,只有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一个假定的设想化为更多的设想,才能源源不断的创作出新作品。

图形创意主要是依靠设计师独特的创意和联想才得以生存。

例如:李煜著名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正是利用了联想的手法,将愁化为东流的春水,试问君能有几多愁,就似流水剪也剪不断,这样的联想方式实在令人过目不忘,因而才能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对于许多客观的事物,只是干干的联想恐怕很难达到:不管相距多么遥远的事物以及概念,可只要擦身而过,便瞬间能爆发出灵感的火花与光芒。

只要敢想敢做就没有什么无法实现的,哪怕前方是荆棘丛生,也能披荆斩棘;哪怕前方是四面楚歌,也能高歌嘹亮;哪怕前方是山重水复,也能跋山涉水;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也能破釜沉舟;哪怕前方是滔天巨浪,也能乘风破浪会有时。

因此可以说想象是图形设计不可缺少的水分,倘若少了它,图形设计就是一片干涸的土地!

对于现代的视觉图形创意仅凭想象和联想是远远不够的,艺术的最终实现是靠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结构和造型,而且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使图形设计具体化、形象化。

这就要求图形创意设计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必须是一种明晰、准确、逻辑性强的思维方式。

它是通过精准的概念、无误的推理以及归纳、分析、综合与类比等方法所形成的,它属于是完全的理性认识,在图形创意中,我们需研究的任务是确定了主题思想后,如何进行调查,收集充足的资料,然后经过概念、判断与推理等,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

形象思维是一种模糊、丰厚、艺术性强的形象思维。

它的特点是:在感觉、感知和表象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上丰满的思维活动,它们属于感性认识。而形象思维的任务,与逻辑思维是相同的,都要求能从根本上揭示出内在的规律,然而形象思维是设计者最经常使用的方式。

在如今信息不断快速发展的时代,图形创意几乎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寸,无论是纸质报纸还是电子网络,视觉冲击都如巨浪般,一股股朝着我们铺天盖地的袭来,图形的出现正在缩短世界的距离,让我们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但与此同时,图形创意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乏,只有含义深刻不肤浅,但又令人容易理解的作品才具有与众不同的优越性。而图形设计作为独立的艺术学科,在如今社会更显得尤为重要,在无数如珍宝的设计领域中,我们对大师不仅持有瞻仰的态度,更应有敢于怀疑,创新,打破陈旧,以及挑战的姿态。当然这些都是要建立于我们认真钻研的前提之下。

因而我在本文中对图形创意的构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也许我的挖掘只是冰山一角,但希望能对平面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哪怕是抛砖引玉,我也甘之如饴!

参考文献:

[1]引自网络

[2]翁炳峰.图形创意[M].福建美术出版社

[3]门德来.表现的突破—图形[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调整图形》教学设计 篇7

《调整图形》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 (上册) 》第15课, 是在学生基本掌握画图软件中工具栏使用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教材以“改变蜜蜂飞行方向”为例教学“翻转/旋转”命令的使用方法;通过“提示牌”告诉学生操作时的注意点;在“实践园”中安排了“创作蜻蜓图”、“设计大风车”两个环节, 将“翻转/旋转”命令的使用和“复制”与“粘贴”命令的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相结合, 让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以“改变蜜蜂的形状”为例教学“拉伸/扭曲”命令的使用方法, 通过“探究园”的任务设定, 让学生了解“拉伸”和“扭曲”操作中的不同点;巧用“知识屋”, 帮助学生理解当输入不同的数值时, “拉伸”、“扭曲”的方向与程度各不相同;在“实践园”中通过情境设计, 让学生整理房间、画猫脸图,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在之前的画图学习中, 学生已基本掌握画图软件工具栏中大部分工具的使用方法, 会使用“文件”菜单、“编辑”菜单中的命令。《调整图形》一课中, 涉及大量三年级学生知识水平不能理解的知识点, 如角度、百分数、负数等, 而学生形象思维明显好于抽象思维,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知识讲解。同时,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持久性不强、爱玩、表现欲强,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设计教学环节,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图像”菜单中“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的作用;熟悉“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这两个对话框的运用;理解“水平翻转”、“垂直翻转”与“旋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选定框对图形进行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和按一定角度旋转;学会用选定框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和扭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创作, 培养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 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像”菜单中“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的使用。

难点:“拉伸”和“扭曲”命令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

课件, 学件, “十字格”旋转板, 俄罗斯方块若干, 自主探究记录单。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 我想每位同学一定许下了游世博的愿望。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海宝游世博。 (板书:跟着海宝游世博)

2. 任务一:“俄罗斯方块”——改变图形的方向

(1) 介绍游戏玩法

师:来到美丽的俄罗斯馆, (出示场景图) 这个游戏是什么?你玩过吗?画图软件也能玩, 想玩吗?

①海宝介绍玩法。

②教师提示诀窍:A.玩之前, 先选定。 (板书:选定) B.做错了, 能撤销。

设计意图:介绍游戏玩法、小诀窍, 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玩游戏。这也是教材“提示牌”所呈现的。将操作中的注意点前置, 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玩”得更流畅。

(2) 认识图形的旋转

①引出旋转。

师:蓝方块怎么样变化 (如下页图1) ? (板书:旋转)

利用“十字格”旋转板演示:蓝方块像这样旋转, 我们就说把蓝方块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②教师示范操作。

③学生独立操作。指定1人演示。教师小结操作方法。 (板书:图像、移动)

④试一试:灵活选择旋转的度数。

师:俄罗斯方块好玩吗?自己来试试怎样?请你完成“黄方块” (如图2) 。

学生尝试。教师指定两人演示交流。教师指出:黄方块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两个90度, 就是旋转180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三个90度, 就是旋转270度。要玩好游戏, 还得灵活选择旋转的度数。

设计意图:画图软件中, 旋转的度数有三种。蓝方块“按一定角度旋转90度”, 旨在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黄方块则放手让学生尝试, 认识到黄方块只“按一定方向旋转90度”还不行, 自然引出“按一定方向旋转180度、270度”。

(3) 认识图形的翻转

①设置认知冲突, 引出翻转。

师:海宝也在玩, 它碰到了一个问题, 大家能帮忙想想办法吗 (课件出示) ?看来只用“旋转”不行, 怎么办呢?请打开“红方块” (如图3) , 在小组内和同学一起想一想、做一做。

②小组合作探究。

③交流。

教师结合演示指出:像红方块这样由左而右或由右而左的翻转, 叫做水平翻转。 (板书:翻转)

设计意图:帮助别人解决难题, 是学生乐于去做的事, 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小组内探究, 能使小组内的学生群策群力, 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4) 想挑战吗

师:玩得过瘾吗?现在请大家来看看“想挑战吗”中的两幅俄罗斯方块, 想想如何解密。

全班交流:

①一题多法 (如图4) 。教师指出:像绿方块这样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翻转, 叫做垂直翻转。绿方块, 能选垂直翻转, 也能选按一定方向旋转180度。

②多图拼合 (如图5) 。

(5) 小结

要改变图形的方向, 只要选择“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命令, 再按需改变即可。

3. 任务二:“魔镜”——改变图形的形状

(1) 创设情境, 引出任务

师:世博园内好玩的东西可多了, 除了俄罗斯方块, 还有面神奇的魔镜, 只要站在魔镜前大声喊“魔镜、魔镜, 变变变”, 你就变了。看看海宝, 它已经站在魔镜前了, 让我们一起喊“魔镜、魔镜, 变变变!” (展示海宝变身) 其实, “图像”菜单中的“拉伸/扭曲”命令就能让海宝变身。

设计意图:为了使教学内容的更替不显突兀, 有效利用了“跟着海宝游世博”的情境, 并引出魔镜 (哈哈镜) 。通过魔镜中海宝的不断变化, 学生能很好地感知魔镜的神奇, 产生破解魔镜的强烈愿望, 使学生“玩”的兴致达到另一个高潮。

(2) 自主学习“拉伸/扭曲”命令的操作方法

师:网页上的魔镜里也为大家准备了海宝, 请你用“拉伸/扭曲”命令为海宝变身。如果不明白, 可以查看书本或网页上的提示 (如图6) 。 (板书:拉伸、扭曲)

(3) 自主探究“拉伸/扭曲”命令的不同点

①明确活动要求:同桌两人, 一人操作拉伸, 一人操作扭曲, 完成探究记录单再对比, 小组内交流发现。

②学生探究, 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明确不同。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播放“拉伸”、“扭曲”动画)

(4) 小结

“图像”菜单中的“拉伸/扭曲”命令能改变图形的形状。同时, 还得注意数值的合理性, 使改变后的图形保持美观。

设计意图:“拉伸/扭曲”命令的不同点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我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 让学生大胆尝试, 在对比与交流中发现,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 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跟着海宝游世博, 学习了调整图形 (板书课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5. 拓展运用

师:大家看到的这些笑脸奖章都是一个样 (出示笑脸图) , 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 “变”出方向有别、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笑脸吗?

设计意图:“笑脸奖章”本是给予学生的奖励, 但同时也能作为教学资源。我通过让学生设计“方向有别、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笑脸图, 将评价资源与课堂拓展相结合, 作为教学的机动, 既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热情, 让学生继续沉浸其中, 也拓展和延伸了课堂。

●教学反思

《调整图形》一课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以“跟着海宝游世博”为情境主线, 分“俄罗斯方块”、“魔镜”两大模块, 展开任务驱动式教学。

1. 创设情境, “趣”味十足

有效的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用情境贯穿知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形式。本节课, 结合调整图形的具体要求, 创设了“跟着海宝游世博”的情境主线, 展开新知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在课堂的开始, 更应充满教学的全过程。探索活动在哪里, 有效的情境就到那里。本节课正是如此, 在改变图形的方向时有“俄罗斯方块”, 在改变图形的形状时有“魔镜”……真正做到有效的教学情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学生“趣”味十足。

2. 深挖教材, “玩”味十足

小学生具有好玩的特点, 指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知识影响学生的兴趣, 可以把知识设计成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探索新知。本节课, 结合调整图形的知识点, 以“俄罗斯方块”游戏为载体, 通过“学一学”、“试一试”、“想一想”、“想挑战吗”四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图形翻转/旋转的知识。学生的认知心理也由“想玩”、“会玩”到“巧玩”逐步发展, 学生运用“图像”菜单中“翻转/旋转”命令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学生“玩”味十足。

3. 巧借素材, “意”味十足

有效的情境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让每位学生都乐于投入到《调整图形》这节课的学习中, 学生表现欲强, 也得到了一些奖励——“笑脸奖章”。“笑脸奖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评价性资源。如果只把它作为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 那么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听得认真、玩得投入。而巧借“笑脸奖章”, 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教材中的“猫脸图”给了我创意的灵感。何不将这“笑脸奖章”更替“猫脸图”, 成为知识的延伸?“笑脸奖章”都是一个样, 能不能把它变成方向有别、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笑脸呢?学生乐意去做, 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真是“意”味十足。

点评

论汉字图形化设计 篇8

一、汉字与图形的关系

(一) 汉字与图形之间渊源颇深。

从汉字的起源及汉字的发展轨迹可以寻见二者之间的渊源。关于汉字的起源, 先后就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五种说法, 其中, “图画说”为现代学者所推崇, 他们认为汉字真正的起源是远古时期的图画, 一些半坡时期的陶器和商末的青铜器上的图形被认为是最为原始的文字。汉字构字有六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的就是一些汉字是依据事物的外形被创造出来的, 最为典型的就是“山”、“水”、“日”、“月”这些字。[1]

先秦时期出现的鸟虫书是汉字图形化的一种体现, 象形文字是将事物形状文字化, 而鸟虫书是将文字图形化, 将文字以类似鸟虫的形状进行变化装饰, 来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后来的篆书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各种字体, 是变化最为丰富的字体之一。篆书之所以能演变为多种字体与人们的审美观不同有关。可以说, 篆书对汉字的笔画图形化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些都说明汉字与图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 平面设计中汉字与图形紧密相连。

汉字与图形的密切关系,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依然存在。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为伟大和成功的创造, 它凝结了中华民族先贤的智慧和审美。它不仅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艺术追求体现, 历朝历代对书法家的推崇展现了我们对于汉字的审美的重视。可以说, 汉字本身是平面设计的一种, 它运用最为简单的元素, 进行复杂的构架设计, 使之成为一个个艺术品。同样可以说, 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古人信奉“书画同源”, 强调的同样是字体的艺术美感, 尽管现代汉字已经由繁入简, 可是它的架构依然符合图形审美的原则。有学者指出这是由于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其对人的心理和视觉产生无以言表的亲切感。汉字图形化的平面设计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香港的靳棣强先生和日本的设计师白木樟先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2]

二、汉字图形化的表现方法

正是基于汉字与图形之间的的密切联系, 汉字图形化创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平面设计中, 汉字的图形化创意指的就是在充分理解文字的涵义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图形化再创造, 使其具有更深层次的图形表意功能, 更加利于视觉效果的传达。汉字图形化的关键在于其创意, 创意的好坏决定其成败, 因此, 必须运用合适的表现方法来对汉字进行图形化设计, 常用的表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对汉字进行解构、同构和异构。

解构、同构和异构是基于汉字的结构性特点, 在汉字图形化设计中, 对汉字的解构作相应的处理, 使之更加富于视觉效果、更有利于表情达意。“解构”一词最早应用于哲学领域, 指的是将原有事物进行元素分解, 然后重新形成新的事物, “解”和“构”都无一定的规则, 都来源于作者的创意。具体到汉字图形化中, 是指将汉字的笔画和结构, 进行大胆的分解, 在分解的过程中着意发现新奇的、美丽的组合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汉字的表意、会意的特性和艺术的法则将其重组, 使之产生新的形象。这样会使得汉字变得新奇而美观, 带给观众新的视觉感受。同构和异构较之于解构有更大的创新。在汉字图形化层面上理解, 同构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汉字结构元素组合在一起, 突破了原有的规则, 使汉字产生创造性的意义。异构是与同构相对的方法, 是指将不同性质、不同结构的汉字组合在一起, 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

(二) 在汉字和图形之间进行变换。

汉字图形化创意的另一种常用表现形式是汉字与图形之间进行变换, 概括来讲就是“以图组字”或者“以字组图”。前者是指将一些图形模拟成汉字的笔画, 然后将这些图形按照笔画的结构顺序进行组合使之成字, 应该说, 此种方法更类似于对文字进行装饰。后者指的是将一段话或一首诗等相关文字组合为一个图形, 这样做不仅能产生别致的美感, 也能够唤起观众的好奇心。

(三) 将汉字与书法艺术结合起来。

中华民族是注重审美的民族, 我国历史上对于书法艺术非常推崇。书法讲究用笔和布局, 是几千年来中国艺术的深厚积淀。汉字的图形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借鉴书法的艺术特点, 将汉字的外在形态同内在意蕴结合起来, 经过大胆的抒发表现, 创造出个性独特的设计的形式。[3]

用书法艺术将汉字图形化, 要在事物典型特征的基础上, 将外在具体的字形同内在抽象的语义进行结合, 再通过不同的书写工具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 最终完成汉字图形的创作。用书法艺术将汉字图形化并不完全等同于书法的创作, 更侧重利用书法的书写特点对汉字图形化进行设计。[4]

三、汉字图形化的应用与展望

(一) 汉字图形化的应用现状。

很多设计师基于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美学构图特性, 将汉字的这种美学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 汉字图形化设计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宣传中, 如标志设计、海报宣传等领域。

1. 汉字图形化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图形化形成的标志设计常被应用于企业标志中。标志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和名誉, 是企业无形的财富。一个好的企业标志设计不仅需要在文字形态上进行创作, 体现美感, 更重要的是要求该标志能够深入人心, 为人所熟记, 能够准确传递出该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与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2. 汉字图形化在海报宣传中的应用。

海报宣传与标志设计有着同样的目的, 都是为了准确传递信息。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海报要求更加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能够在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 然后使其过目不忘。因此, 汉字图形化在海报中的应用就要求海报中的汉字表现形式必须标新立异, 与众不同。

(二) 汉字图形化应用的局限。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汉字图形化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新的形式在平面设计中被广泛地应用, 在其他领域则很少涉及, 因此, 汉字图形化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这些局限表现在:第一, 对单一汉字图形化处理效果好于多汉字的图形化, 因为多汉字的情况下存在协调的问题;第二, 汉字图形化设计的承载信息量有限, 无法用来表达更多的信息。

(三) 汉字图形化应用的展望。

汉字以其在图形化方面的先天优势, 使得汉字图形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如何将汉字的这些优势应用到图形化中, 使得汉字图形化兼具创意图形的美感和汉字的文化内涵, 是需要我们在发展图形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该看到, 当前的汉字图形化还处在发展的阶段, 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汉字图形化会更上一层楼, 汉字这一独具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符号将会和图形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使得中国的设计饱含民族性, 在世界设计领域展现新的生机。

摘要:我国的汉字作为记载和传承文明的载体, 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信息。汉字的符号化字型结构, 使汉字兼具图形化的表现形式, 为汉字图形化设计在平面设计中丰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汉字与图形的关系入手, 分析汉字图形化的表现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对汉字图形化的应用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汉字,图形化,表现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56

[2].曹方.汉字艺术设计的图象化景观[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45

[3].陈炜湛.汉字的故事——古文字趣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23

浅谈图形设计 篇9

1图形新解

图形即“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符号。图形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 他的雏形可以追述到上古时期, 最简单的图形语言可算是人类最早的刻树、结绳、堆石以及东方的象形文字。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思维的复杂化, 图形也变得复杂起来, 虽然除了图形语言之外, 人类还可以创造其他的语言形式, 如身体语言、文字语言来交流思想, 但图形语言以其特殊的属性、优势还在大行其道。世界上人类所使用的语言至少有5000多种,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语言的障碍, 图形语言可以打破这种障碍, 有利于沟通, 在人类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 图形语言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图形是一种有别于语言的视觉形象, 与它近义的词不少, 如图案、形状、标记、符号等。国内设计界对“图形”一词所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 所谓图形主要指按照现代视觉传达的规律所创作的图形。另外有人认为, 图形有别于标记、符号、标志与图案, 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标识记录, 也不是单纯的符号, 而是在特定思想意识下的对某一个或多个元素的一种蓄意的刻画和表达的形式。还有人认为, 图形是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的图画记号, 是说明性的图画形象, 是有别于词语、文字、语言的视觉形式。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出现这种现象非常自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诠释的角度, 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观念瞬息万变的时代。

图形设计在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以前的教学中, 更多的是采用“图案设计”这一概念, 从词意本身来看比较符合“Design”一词的含义。但却侧重于“写生———变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 是图案设计成了简单的纹样变化。把“Design”一词的重要内核即创意给淡化了。其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框架。从这里可以看出随着时代观念的变化, 图案、图形设计等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十世纪的后几十年, 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设计理论研究发展迅速, 它不再是孤立的从材料和工艺出发来谈论技巧, 不再是简单地认为设计就是艺术加科学, 也不是封闭性的单向体系, 而是各种学科交叉、开放型的多维系统。人类对视知觉、心理学、艺术学、思维模式的研究, 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大大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因此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传播媒介、使用价值、服务对象、创作方法有了更多的拓展, 对图形设计一词的理解自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图形发展的动力———创造性思维

人类从事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创造, 创造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是人类文明的脚步不断向前。创造性虽然是如此重要, 但创造力是不可传授的, 因为创造力是智慧的显现, 并不是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可以传授, 创造性、智慧却不能, 创造性只能培养和训练。

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 建立新理论, 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a.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水平的复杂性思维模式, 是多种思维模式的复合运动。b.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思维。c.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有独创性和新颖性。

归根结底, 创造就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创造性思维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新颖和独创。科学家需要创造性思维去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艺术家需要创造性思维去建立第二自然, 以第二自然去映射大自然。画家是这样, 设计师亦是。

创造性思维对设计来说如此如此重要, 所以创造力的挖掘和培养是头等大事, 伴随着设计师的整个艺术生命。关于创造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他说:“创造力等同于以往的知识与想象力的乘积。”优秀的设计师是需要丰富的知识的积累, 知识虽不等同于创造力, 但创造力需要知识的滋养。知识包括前人的经验及自我实践感性体验。这些认知结果及感性材料是想象赖以存在, 发生的基础。想象是发现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他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形状、形式和结构、性质、作用等某一因素或几个因素的一定关系 (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因素关系、对比关系) 进行联想, 从而把遥遥相距的事物之间的界限消除, 抛开了表层现象, 找到事物本质之间的共性。这种想象能力在知识的进步中, 再创造李的发掘, 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创造力培养的轨迹:知识-想象-创造力。心理学家培因说:“我们必须承认有一种倾向于创造发明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于认出自然界内, 相距很远的两种事物是同一现象, 因此, 凡是对于这一事件的知识立刻可以完全移用于另一件, 因而构成一个新的启发神智的观念群体。”科学家富兰克林认出实验室内的电与自然界中得雷是同一种东西, 结果就可以运用蓄电瓶的道理去解释空中得雷点现象了。

在科学领域如是, 在艺术领域依然如是。如塞尚把事物归纳概括为几何形体, 香蕉、苹果、酒瓶都是一码事。岗特兰波将书与窗户画上了等号。这是想象力, 也是创造力, 创造力能够使人不管两件事物多么遥远, 多么伪装, 多么易使人误认, 依然能够找到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以及同构的关系。

人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分为感受力, 记忆力, 判断力, 想象力。这些能力, 共同组成了设计师的生产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关的形容词有:聪明的、自信的、幽默的、不拘小节的、有洞察力的、理智的、兴趣广泛的、沉思的、随机应变的等待, 之所以说创造力不能叫, 只能培养, 正是因为创造力的组成和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但开启智慧, 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却是每个人所追求的, 通过人们研究发现, 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有这样的一些思维特点:

a.破除思维的枷锁

b.扩展思维的视角

c.激发创新思维的潜能

总的来说,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需要提供适当的条件, 阳光、养料使其生长。开发创造性的潜力, 促进智慧的光芒。这是设计师一生地工作。此外人们还提出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如质疑思维、横向思维、灵感思维、互动思维等。

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曾经说过:“不仅要摒弃一切虚幻的事物, 甚至对佛教也不应拘泥死守。因为佛法如同渡过苦海的舟筏, 只是一种工具。如果已获得超度, 那么舟筏就没有用了。拘泥于佛法反而会导致曲解。”释迦摩尼还以自己为例, 说他在燃灯佛处修行, 无一法所得, 故而得到觉悟———《金刚经》。可见, 图形创新思维没有百试不厌的定法, 我们必须从生活中吸取新的营养, 呼出旧的意识, 摒弃陈腐才能获得真知。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4]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篇10

◇本节课的重点是位似图形性质的探究。我尝试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自动度量六组对应边的长度,设置程序,自动测算出相似比及相应数据,从而很快得出位似图形的性质,这充分显示了网络学习平台对提高课堂效率的强大功能。

◇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究位似图形与位似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它的难点在于图形自身的变化多且很抽象,学生很难靠想象考虑周全,再加上还要找寻位似中心与图形的相对位置关系,就难上加难。而此节课,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图形动画移动功能,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己动手操作寻求结论的学习方式,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讲授位似中心的画法时,学生打开自制微视频自学,学完后可到台上展示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全员参与、个性展示的整合优势,也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习题现场测试环节,设计了自动统计结果功能。全班提交后,教师可现场评分,迅速显示所有学生的成绩。这样使教师能及时得到课堂的教学反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为了加深化学生对位似现象的理解,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网络搜索生活中的位似图形。通过搜索,学生发现了小孔成像、皮影戏、凸透镜成像、幻灯机等位似现象,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借助资源库链接了一个日食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探讨日食现象中是否存在位似现象,这再一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也是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升华,使本节课除了有效地与信息技术达到整合,还和物理、地理学科也达成了学科间的整合。

●教材分析

《图形的相似》是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位似图形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相似,是对相似的纵深挖掘与提升,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相似的应用价值和丰富内涵。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相似图形的性质;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能运用位似图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位似图形定义、性质的探究,培养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等能力,加深对数形结合、类比与转化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与严谨性,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过程

为了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有效整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我制作了网页课件,此课件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寓教于乐等特点。其中的“留言板”环节,可以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刻交流;“资源库”环节,学生可通过网页课件附件材料、互联网链接资源,有选择地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充分体现网页课件教学的优势。此网页课件还整合了Photoshop、Flash、几何画板、电子白板等软件,以及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有效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2.合作交流,明晰新知

在这两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探究明晰了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探究位似图形的定义时,制作了Flash动画,呈现了两组可爱的卡通图片,引导学生从大小、形状和位置三方面观察两组图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时,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度量位似图形中三组对应边的长度和三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然后设置程序,自动测算出相似比及三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比,从而得出位似图形的性质。由于是网络课件,所以学生可自己动手操作寻求数学结论,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媒体使用及分析:1媒体播放功能;2白板书写功能;3白板互动功能、屏幕凸显功能、录制回放功能。

3.师生互动,体验新知

活动一: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探究位似中心与位似图形的相对位置关系。

活动二:观看微视频,打开电子白板,让学生动手利用电子白板的画线功能作图,作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

在活动一中先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再组内展示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并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变化情况,最后小组把各自的讨论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学生屏上共同分享。在活动二中学生可以在台下或台上亲自体验,不仅很快掌握了位似中心的画法,而且很好地获得了成功体验的空间。

媒体使用及分析:1微视频;2电子白板书写功能;3电子白板批注功能;4电子白板互动功能;5电子白板智能画图功能。

4.课后练习,检测新知

活动一:例题讲解。

活动二:习题现场测试。

此环节主要是通过例题巩固已学知识,并及时检测学习效果。我设计了自动统计结果功能,学生做完提交后,计算机自动显示回答正确的题数,若有错题,可重新作答,全对的答卷,计算机会自动跳出“金牌”的徽章作为奖励。全班提交后,教师可现场评分,迅速显示所有学生的成绩。此设计既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得的乐趣,又让教师能及时得到课堂的教学反馈。

媒体使用及分析:1电子白板书写功能;2电子白板书写、互动功能及倒计时功能;3网络自动答题系统;4网络自动统计系统。

5.结合生活,运用新知

在此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网络搜索生活中的位似图形,如小孔成像、皮影戏、凸透镜成像、幻灯机等。在本节课的最后,借助资源库链接了一个日食的视频,让学生探讨日食现象中是否存在位似现象,再一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是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升华,使本节课除了有效地与信息技术整合外,还和物理学科达成了学科间的整合。

媒体使用及分析:1现场网络搜索相关知识;2投影;3电子白板交互功能。

以上五个环节,在信息技术上运用了媒体播放功能,电子白板书写功能、互动功能、批注功能、智能画图功能、交互功能,网络自动答题、统计功能,网络搜索功能和投影功能。

●教学反思

1.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位似图形和用三角板测量六组数据推导位似图形的性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本节课利用几何画板和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轻松解决此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训练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2.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三大目标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感受了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从视频中,教师能强烈感觉到学生学习是主动的。整节课,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激动、快乐的表情。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因为我是第一次上这种信息技术课,低估了此种课型对提高课堂效率的强大作用,按原有经验设计的例题难度显得较低,所以可添加一些变式题型,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探究和理解。其次,在上这节课时,我虽运用了电子白板功能,但发现还有两个环节没有用上,如果运用电子白板效果会更好:1在探究位似图形性质时,我利用的是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但若用白板中的度量功能会更简便,更易于学生动手操作;2当时设计系统的答题统计功能,只能统计每位学生答对的题数,而无法知道每位学生答错的题。但现在的电子白板系统可为每位学生配一个答题器,这样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很详细地分析和统计出来。

评委点评

在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这一教学重点时,沈老师设计了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自己动手操作,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度量位似图形中三组对应边的长度、三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然后软件自动测算出相似比及三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比,从而得出位似图形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在探究位似图形与位似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时,沈老师充分利用工具软件,让学生在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去发现其中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有利于发现图形的性质,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为自己主动探究学习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结果通过网络平台传到电子白板上给全班分享,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课后练习,检测新知”环节,沈老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了及时反馈。学生做完练习提交后,计算机自动显示回答正确的题数,若有错题,可重新作答;全对的答卷,计算机会自动跳出“金牌”的徽章作为奖励。然后全班提交,教师现场评分,迅速显示所有学生的成绩。此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学到了学有所得的喜悦,同时也让教师得到了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

由于沈老师是初次尝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也还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还不太熟悉,未能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有待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分层学习等个性化学习还需要探索。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11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上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材按“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在“知识的引入”部分,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教学内容;在“知识的教学”部分,教材按“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依次呈现,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在“知识的应用”部分,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通过摸、滚、推、拼、摆各种立体图形,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纸箱,课件,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发给每张桌子一个纸箱,纸箱里分别装有积木块、魔方、易拉罐、笔筒、茶叶筒、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将纸箱盖盖好。)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很好玩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礼物一起来做搭积木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箱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并说说有哪些“礼物”。

(当学生说出“礼物”的名称时,教师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好奇、好动的主要特点,诱导学生在做搭积木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

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牙膏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一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一堆是球。

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圆圆的球。

第三种: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

3.直观揭示概念。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

请同桌的小朋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3.引导思考,形成表象。

(1)通过刚才的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桌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在桌子上的圆柱和放在桌子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圆柱两头是圆圆的,有两个面是平平的;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

(2)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出图形名称,让学生边想边用手指比画各种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观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

先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脱去“外衣”(不考虑物体由什么物质组成、用途等,只看其形状),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让学生认识图形的简单特征。

2.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3.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1.摸一摸。

(1)同桌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另一人在纸箱里摸出相应的物体,看谁摸得准。

(2)组织小组比赛(方法同上)。

(3)组织学生交流体会,说说摸物体的感受,怎样才能摸得既快又准。

2.滚一滚。

先引导学生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从倾斜的木板上滑(或滚)下来,再让学生说说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搭一搭。

(1)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种造型。先想一想搭一个什么造型,再尝试搭一搭,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2)搭完后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

4.数一数。

投影出示用立体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并说一说它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然后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数一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习的?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拾遗 篇12

学习图形设计教学内容,主要是图形基本知识和图形的初步应用。诸如美术字、图案的写生变化、纹样的组合与排列、书籍封面设计、标志设计、黑板报编排和一些简单的立体装饰造型设计等。

在漫长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我国各族、各地人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创造了形式各异、多彩绚丽的各种图形、图案、纹样。在河南农村地区,无论到哪个村镇,都能见到一件件精美的民间艺术品,粗看是近乎工整的几何图形图案,细观却是无数变形的图像,变化万千。其最重要的是在于能把繁杂的各式纹样组织在一个画面上,主次分明,多而不乱,整体效果凸显,且充分表现出纹样的主题和寓意的民间艺术作品。在民族、民间的图形、图案中,往往把花、兽、鱼、鸟、虫、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象依照散点、排列、聚散、叠压等手法有规律地组织起来,使得画面和谐统一。纹样一般多做均衡、对称处理,求得整体的和谐匀称、体量相当。整体布局平衡、局部又加以变化,这种变化与统一的艺术规律在其图案构图上得到充分的运用。另一特点是把纹样作大、中、小巧妙安排,在主题性大纹样周围安排一些中型纹样,其间再插许多小型纹样。乍看繁花似锦,细看又各不相同,层次复杂,丰富多彩,多样而不零乱,统一中又得到了丰富,其构图往往是方中寓圆,圆中带方,收放有致,舒展自然。面中有线,线条流动活泼,增强了韵律感,严谨秀丽,拙中藏巧。所有图案造型都大胆变形、概括和夸张,使其比生活更美更典型,把生活的美好物象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将现实的内容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形成其独特的个性化艺术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秩序美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审美观念。

而教师从当地民间图案中拾遗,将优秀美术图形、图案资源应用于课堂美术教学中,必然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引发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形成的能量激发就不仅仅限于作业设计,而是全方位审美创造的愉悦体验。

一、重视面向生活的图案设计基础训练

从图案优秀作品可以充分看到,图案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写生变化中,逐步感受到一种几何形式的秩序美感,并引起他们的兴趣,自觉探究其中的规律。农村、乡镇里的自然环境中的许多美好物象,是以其明显的几何形体引人注目的,如各种各样的花朵、叶子、蝴蝶及动物等,以它们的形态为变化基础进行创造设计,经过分布、排列、组合等各种不同的构成形式,会给人们视觉带来诸如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连续与反复等节奏美感,这些自然形式美的可感要素给学生的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因此,面向生活进行图案创作,学习如何把自然形象加工提炼为图案形象,是掌握图案造型规律与表现方法的基础训练,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图案变化的过程,是从现实生活自然形象中进行提炼、概括,进而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要根据演化、适用、美观的原则进行变化,探索图案变化的各种方法。同时,结合民间图案优秀范例,让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独特表达方式,了解其中蕴涵的艺术信息,使他们的创造植根在民间美术文化的脉络,在整体的美术文化氛围中设计出生机勃勃、独具魅力的作品。

二、建立设计与美化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意识

图形的装饰性应该服从于实用性,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装饰形式都要受实用性所制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让作业形式与美化生活实际功能相联系,建立一种美术设计与美化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利用民间图案的装饰功能引导学生欣赏,正是这种装饰功能的巧妙应用,才构成了色彩斑斓的服饰文化特色,使生活充满了独特的美和魅力。通过树立起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统一的设计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美化自己的生活。同时,配合重大的节日庆祝、文艺晚会、运动会等活动,组织学生合作设计、布置与展示,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美化环境和开展宣传活动等。

图形设计课例:

《动物图案设计》1课时

任课教师:李响年级:中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图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懂得图案设计和绘制的广泛性,从而独立地设计创作。

2)欣赏开封刺绣文化的民间图案优秀作品,认识其美感所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尝试探索自己的独特表现手法,培养个性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图案造型设计的特点、方法及色彩表现。

【教学难点】

对比鲜明的色彩搭配。

【教具准备】

1)动物的写生变化示范作品两幅。

2)开封当地民间汴绣图案作品一幅。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出示一张具象的画——牛(细节部分,包括眼、耳、鼻、口、毛等俱全)。

问:牛有什么特征?

再出示一张牛的民间汴绣图案画,引导学生观察此画与上一张有何不同,引出本次课题。从牛的形、色、结构、细节去引导学生发现原图与汴绣作品的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

展示《毕加索与公牛》动画片,引导学生理解毕加索是如何将一头活生生的公牛变成肢解后的牛的图案的。

3)讲授新课:

①引入课题。(板书:动物图案设计)

②图案的特点:

上一篇:绿色GDP核算下一篇:智能车载终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