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核算体系

2024-05-22

绿色GDP核算体系(通用10篇)

绿色GDP核算体系 篇1

0 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受自然资源的影响和制约,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进而使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目前, 以GDP为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对资源与环境的损耗进行全面的反映, 进一步使得人们只重视经济利益, 进而忽视环境利益, 忽视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绿色GDP核算方式能揭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 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损耗能够被更多的人意识到,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货币的形式衡量环境资源损耗和恶化, 使得人们充分意识到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推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1 传统GDP与绿色GDP理论

1.1 传统GDP的缺陷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即国内生产总值, 通常情况下, 通过GDP来衡量一国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目前, 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GDP来核算, 并且当前世界各国通过GDP来衡量国家经济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 它还是政府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上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性资源短缺, 生态恶化问题日渐严重, 迫使人们对以前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进行反思, 当代中国需要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世界银行的一项测算表明:中国每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GDP的8%左右, 环境污染使中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 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而传统GDP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无法进行科学的测算和衡量, 显得力不从心。

1.2 绿色GDP的内涵

1987年, 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并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在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绿色GDP正式提出, 我国也开始了绿色GDP核算理论研究。绿色GDP概念的提出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社会的真实财富。所谓绿色GDP, 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 得到的经过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从理论上来说,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认为部分的虚数”。“绿色GDP”这个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在内的国民财富, 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 即表明优化自然资源利用, 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 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越少, 越有利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反之亦然。

2 现行的绿色GDP指标核算方法

2.1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资源环境损害+环保部门新创造的价值。

其中:

资源环境损害=生产过程资源消耗全部+生产过程污染全部+资源恢复过程资源消耗全部+资源恢复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污染治理过程资源消耗全部+污染治理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最终使用资源消耗全部+最终使用环境污染全部。

环保部门新创造的价值=资源恢复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环境保护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

绿色GDP=Σ各行业增加值。

2.2 收入法

绿色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绿色净效益。

其中:

绿色净效益=原有环境效益现实使用价值+改善环境效益现实使用价值-环保费用现实使用价值-潜在污染损失的现实使用价值。

2.3 支出法

绿色GDP=最终消费+经济资产积累+净出口-环境保护成本。

其中:

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治理费用+为预防环境破坏而投入的费用+给受害者补偿的费用+发展环保产业投入的费用+资源闲置的损失+按新生产要素组织方式而可能导致的损失。

3 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3.1 建立绿色GDP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于“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明确提出。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必然的选择,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绿色GDP,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进行统一。

通过实施相应的绿色GDP核算, 进一步反映经济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反映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 同时综合性的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 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2 推行绿色GDP核算面临的问题

3.2.1 技术障碍

技术上的缺陷可以说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面临的最大挑战。

测算资源环境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是核算绿色GDP的关键所在。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成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 计算出一个完整的绿色GDP, 对于绿色GDP统计数据, 当前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正式公布。技术与方法的不先进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面临的最大难题。

3.2.2 观念障碍

绿色GDP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观念上的, 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深刻转变观念, 以及彻底转变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过去几十年, GDP只作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量度经济发展水平, 通常情况下只反映出国民经济的收入总量, 对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根本没有充分的反映。

4 推行“绿色GDP”的对策

4.1 完善科学的指标体系

通常情况下, 绿色GDP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 往往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群所构成, 要想准确的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 就要积极探索核算技术、核算方法。目前, 我国统计指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数据与基础资料之间不一致, 与国际水平, 在统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建设。

4.2 树立绿色GDP和绿色政绩观

在传统的政绩考核中, GDP是占比重最大的绩效考核指标, 基础教育、公共医疗、能耗、社会保障和环境生态等许多指标被传统的GDP所忽视,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强化和树立绿色理念,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从政府的行政职能和官员的思想观念入手, 让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平时的每一个决策中要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 通常情况下, 绿化政府的思想观念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4.3 完善法规制度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但是国际社会关于绿色GDP核算的统计法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还不完善, 相应的监督机制实施不到位。因此, 随着绿色GDP的推行, 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国情的法律、政策法规, 夯实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基础, 为绿色GDP的核算提供基础性保障。

4.4 提高公民参与意识

公民素质的高低, 直接体现在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程度。科学发展需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平衡, 更需要人们意识到资源和环境都是有价值的, 在经济开发活动中, 要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 要充分意识到绿色核算体系的先进性和重要性,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改革的先进思想和理念深入人心。真正使环境与经济并行发展, 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这才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5 结论

综上所述, 绿色GDP核算作为国民经济核算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目前我国环境制度还不完善, 国民环保意识还比较薄弱,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势下, 通过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直接的和谐统一, 全面真实地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服务。因此, 克服困难, 推行绿色GDP核算仍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摘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通过采用绿色GDP核算方式能够准确揭示资源环境成本,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采用货币形式衡量环境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恶化等, 使人们深刻意识到资源和环境的价值, 以及存在的意义, 进而推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GDP,绿色GDP,推行

参考文献

[1]李继云, 孙良涛.大力推行绿色GDP核算—基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思考[J].生态经济, 2006.

[2]李建, 陈力洁.论“绿色GDP”核算体系及其面临的问题[J].北方环境, 2005.

[3]宁静.我国绿色GDP核算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4]潘岳.谈谈绿色GDP[J].环境经济, 2004.

[5]程士富.试算2005年我国GDP[J].内蒙古环境科技, 2007.

[6]张汝飞.河北省绿色GDP核算方法实证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 2008.

[7]陈纲.湖北省绿色GDP测算研究[D].武汉理工, 2005.

[8]蒋芸.资源环境与绿色GDP[D].对外经贸大学, 2004.

[9]杜志力.基于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天津市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007.

[10]宋达洋.江苏省绿色GDP核算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绿色GDP核算体系 篇2

本学期通过学习国民经济核算,使我知道了GDP的含义,即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核算与GDP不同,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对推行绿色GDP核算模式进行了研究,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现行的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生活中投入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后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对“绿色GDP”理论国际研究背景的认识。20世纪6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地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力图从传统意义上统计的GDP数字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使其能更加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表达的关系。对国内“绿色GDP”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认识。从政府层面上来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51-1981)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基本上实行的是物

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一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第二阶段(1982-199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制度的转型阶段,两种核算制度(MPS与SNA)并存,它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的。第三阶段(1992-1995),1992年我国正式启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实质内容上,与当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核算制度基本相同,并与国际统计口径相接轨。因此,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改革,构建以“绿色G D P”(GGDP)为核心,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核算体系,是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辛的任务。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向联合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过渡。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跟踪和吸收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新成果,以力求保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

最后,通过对推行绿色GDP核算模式的粗浅认识,我尝试对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模式提出五点建议:

1、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

2、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

3、确定核算的重点和范围;

4、构建科学完整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GDP核算体系将发生大变化 篇3

新的GDP核算体系将主要在研发支出、住房服务、央行产出和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方面做出统计变革,GDP数值或将扩大。

修订后的核算体系将更加注重无形财富的价值,能反映出资源消耗、技术进步、社会福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状况。现在的核算体系还是基于对有形财富的核算,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

新的核算体系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我国居民总体消费状况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与现在相比,研究与开发支出计入GDP将成为最重要的变化,这能更好地体现其资本属性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原有的科技研发一般以企业成本开发计算,研发后创造的价值、收益却不再计算。在这种核算体系下,无形的科技研发投入往往被低估。

据介绍,过去我国每年科研经费约占财政收入的1.6%-1.7%,明年这一比例将提高至2.5%左右。在此背景下,把研发投入计入GDP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地方政府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扶持创新性产业的发展,促进GDP的衡量指标由过去单纯追求增加值向追求质量转变。

研发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它的资本属性也逐渐显现,当研发投入开始持续创造价值,就可以计入固定资本。这样把研发、知识产权放进去(GDP考核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国家经济的综合实力。

除此以外,土地流转将由地方财政收入计为财产收入,将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收入,提高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公司雇员的股票期权也将计入劳动报酬。住房服务方面,自住房、自建房的租金将不再与成本挂钩,完全按照市场租金法测算。

新核算体系在统計口径、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更加侧重于人民实际收入水平的统计,对于扭转地方政府唯GDP政绩考核的观念也有所冲击。

一直以来,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GDP核算都是最重要的一环。但事实上,现行GDP核算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GDP是流量核算,只能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不能反映国家实际的富裕程度。由于只计入最终产出和总收入,也不能反映背后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更不能反映是不是可持续型增长,经济结构是否优化。

事实上,现行核算方式也容易导致重复核算,高估经济规模和总量,造成“增长幻觉”。这导致了全国各省(区、市)核算出的GDP相加总量高于全国GDP成为常态。

按以往的GDP核算,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是最重要的方面,但其忽视了供给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不能够反映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要素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在核算支出法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时,仅分为住宅、非住宅建筑物、机器和设备、土地改良支出、矿藏勘探费、计算机软件、其他七个主要类别。

绿色GDP核算体系 篇4

对于绿色GDP核算指标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目前, 有很多学者已经将绿色GDP核算指标做出了多种界定。

1、GGDP=传统GDP- (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成本+环境降级成本) ;

2、GGDP=传统GDP- (自然资源耗损+环境污染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公害+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环保科技教育投资及其效应) ;

3、GGDP=传统GDP- (当年度环境质量损耗值+自然资源消耗值)

4、GGDP=GDP- (生产过程中资源耗竭价值全部+生产过程环境污染价值全部+资源恢复过程资源耗竭价值全部+资源恢复过程环境污染价值全部+污染治理过程资源耗竭价值全部+污染治理过程环境污染价值全部+最终使用资源耗竭全部+最终使用环境污染全部) + (资源恢复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环境保护新创造价值全部) 。

二、绿色GDP指标核算方法

联合国与世界银行为绿色GDP指标核算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与步骤, 并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 (SEEA) , 为当前国际综合经济和环境核算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保证, 绿色GDP核算的关键质保是对自然资源、环境价值的评价, 对于自然资源和黄精核算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人们对资源破坏 (掠夺性开发)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减少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 (如恢复植被, 复垦土地等) 所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或开支;由于过度采掘和大量消耗, 导致自然资源衰竭所产生的负面作用;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社会负效应 (如社会医疗方面的支出、污染产品的危害) 。

对于环境与资源的评价方式多数学者将其总结分为三个方面:市场价值、直接的非市场价值 (例如对环境及自然资源损耗所愿意负担的补偿费) 、间接的非市场价值 (例如对于环境及自然资源损耗所应付的防治成本) 。但是, 对于环境费用和环境成本的估价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以SEEA在提出系列估价的原则基础上推荐了四种方法:市场价格, 净价/净租金, 维持费用和或有估价/支付意愿 (CVM) 。其中, 市场价格是目前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主要估价方法。在采用这四种估价方法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运用租金法、边际机会成本法、收益还原法、成本费用法以及其他估价方法, 并对提供实物的资源部分和提供生存服务的环境部分分别进行估价。

三、绿色GDP的实际应用问题

(一) 对绿色GDP的理论分歧很大。

目前, 国际社会已经确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主导地位, 但是仍有部分专家与学者认为虽然绿色GDP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影响考虑在内, 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影响, 不过, 没能反映出经济与社会、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 他们认为, 目前绿色GDP的理论并不是一个真正全面的理论, 它的指标也不够说明社会问题。

(二) 绿色GDP指标体系的核算不够完善。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各个阶层开始逐步将目光转移到了环境资源上来, 而不单单是人们温饱问题, 科技的发达, 社会的进步, 使得人们懂得了只有环境与自然和谐, 才能达到生态平衡, 才能得到安全舒适的生活。目前对于环境资源评估核算的方法众多, 例如边际机会成本评估、影子价格评估、意愿支付法、总经济价值法、市场价值法、净现值核算、还针对森林的消费价值核算、立木价值核算等, 这些方法还没有被全世界公认, 也就没有全世界通行的计算方法, 结果我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评估指标及方法, 这样得出的指标在国际上没有可比性, 更没有说服力。

(三) 研究工作的均衡性相对较差。

由于人们更加注重的感官事物, 因此研究者们比较愿意研究实物问题, 例如, 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核算。这些核算方法比较容易归纳整理, 甚至有一些方法已经是前人留下的经验方法。而研究者们对于空气污染、环境降级和大气资源的核算研究相对比较滞后, 这类研究技术含量较高, 需要研究者们相当高的水平, 并且在研究的过程当中, 对于数据及因素的考虑和收集比较困难。

(四) 绿色GDP指标核算中的技术困难。

绿色GDP的指标核算不同与传统GDP的核算那样简单, 它会涉及到一些社会实际问题以及自然问题, 从数据的收集上来看, 任务量比较大;从计算的结构来看, 准确性不算很高;从生态平衡来看, 不符合自然规律。例如, 我们把森林中每棵树的市场价值评估出来, 并汇总可以用来核算森林的价值, 但是对于毁灭一片森林而带来的附加的影响:依附森林生活的哺乳动物、鸟类和微生物随之灭绝, 以及造成的水土流失, 这些附加的损失, 就没有具体的办法去核算。

另外, 森林的减少造成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而这些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与发展造成伤害, 那么如何去核算它所带来的经济负效应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总之, 评估绿色GDP的指标需要考虑的因素远远超过人们的生活范围, 研究者们想要拿到准确的指标进行计算是相当困难的。

参考文献

[1]、雷明.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3~5, 196~200

[2]、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批复.环境工作通讯, 1996.225

[3]、张白玲.中国绿色核算体系研究.中国发展, 2005 (3) :4~8

绿色GDP核算体系 篇5

学号:姓名:雷博B11090723

题目:我国目前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对策

多年来,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忽略了保护环境以及节约然资源,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因此,推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管理问题,而以价值管理、资源环境核算来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是其重 要手段之一。2004年,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国绿色GDP的体系框架。

一. 绿色GDP的概念。

所谓绿色GDP,就是从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进行保护的费用,得到的经过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要求产品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要在一个良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下进行;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并且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际上,经济的增长是GDP的增长,而经济的发展是绿色GDP的增长。绿色GDP分清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本质区别,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是真实反映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的国民经济指标。绿色GDP的计算公式如下:

绿色GDP=GDP一生产中使用的非生产自然资产

其中:生产中使用的非生产自然资产=经济资产中的非生产自然资产耗减+环境中非生产自然资产降级

二. 绿色GDP核算存在的不足。

1、绿色GDP概念的表述不够规范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许多专家对绿色GDP的概念,在认识上还是较为统一的,认为绿色GDP与现行GDP有关,是在现行GDP基础上进行的调整,调整的内容涉及到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和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价值。具体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种:所谓“绿色GDP”,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实际绿色GDP核算可在GDP核算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环境调整而得到:(1)当期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货币价值的估计,这一项目的调整主要指传统GDP中未计入的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部分。(2)当期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3)当期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4)当期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

第三种:绿色GDP是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或者说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造资本资产(厂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资产(知识和技术等)以及自然资本资产(矿产、森林、土地、水及大气等)、社会资本资产(经济体制、社会制度、民俗、文化等)。

第四种:绿色GDP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当前的绿色GDP只能按照当代的“绿色”标准做出界定。因此,绿色CDP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后的GDP总量、速度及其构成。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点:(1)反映满足可持续要求的发展,即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是在现有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的“绿色”,是适合当前定量计算的绿色;(3)是在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后的“GDP”,是对GDP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2、绿色GDP核算内容不够具体、明确

绿色GDP核算的范围已经将生产活动范围扩大到包括非市场性活动,即把经济过程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作为生产中的一种投入,把经济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质量退化)作为生产成果的负值(生产的负面效应)纳入了核算范围,但是,对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仍不够具体明确。即便有人提出,将经济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内容分成四类,并视为成本看待的话,则有:第一类——人造成本,即原材料、燃料、动力及服务等的消耗(费),这部分成本已在GDP核算中扣除;第二类——环境成本,即社会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成本,其中工业和城市的“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也是当前急需治理的主题;第三类——资源成本,即社会生产活动所耗减和破坏的矿产、森林等资源的价值;第四类——社会成本,即一切非理性活动的社会影响,包括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和其他灰色经济造成的长期的社会影响。而上述四类中,也只有第一类的内

容是具体明确的,后面三类的内容都不够具体明确。

3、绿色GDP核算理论研究不够完善

目前,资源环境核算的理论研究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不够完善。比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不统一,价值来源、价值确定方法、价值计量模型不规范且争论较大,它成为将资源环境以价值量方式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最大障碍。

三. 绿色GDP核算的难点和问题。

1、绿色GDP核算技术不够先进

当前实施绿色GDP核算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难题,主要有:(1)自然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自然资产分为生产性自然资产和非生产性自然资产,但实际情况是许多自然资产同时具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资产的属性。因此,其产权界定非常困难。如何界定自然资产产权并为其合理定价,一直是绿色GDP核算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难点,也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环境成本的计量较难处理。环境成本计量是绿色GDP核算的基础。确定环境成本的概念比较容易,而实现环境成本的计量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困难又主要来源于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和空问因素。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是指从时间上看,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往往不是均衡的,资源环境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比如工业发展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健康损失,是污染发生之后逐渐显现的,有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被发现,其成本核算很难分摊到哪一年。环境污染的空间因素是指环境污染所包含的因子范围。由于环境污染损失的多因性,很难对某一污染物所造成损失的因子考虑周全。比如对水污染损失成本的量化,有毒污水排到河里,使渔业受损失,人们饮用水导致生病、精神上受损失以及迫使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新的饮用水源,这些损失都应计入水污染损失成本。在实际中,对这些成本的量化很难考虑全面。因此,对环境成本累积效应的处理和确定环境成本的因子范围便成为困扰绿色GDP核算的准确性及其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

(3)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近年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绿色GDP核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成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计算出一个全面的绿色GDP指标,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正式公布绿色GDP统计数据。因此,要改革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找到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绿色GDP核算的方法与体系。

2、绿色GDP核算认识观念不够全面深刻

目前,在绿色GDP核算的思想观念方面,相当一部分领导和专家对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绿色GDP核算的相关范畴理解不深。因为实施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于部想不通,会有很大的阻力。此外,绿色GDP核算制度还不健全,主要包括环境法规、统计法规和各种评价标准的不完善。

四. 绿色GDP核算的几点对策。

1.采用倒算法来核算资源成本价值

资源成本是指社会生产活动所耗减和破坏的矿产、森林等资源的价值,实质上就是非生产性自然资产如何合理定价的问题,也是绿色GDP核算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难点问题。对此问题,专家们提出过许多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人力成本法、人力资本法、调查评估法等。笔者认为,采用倒算法来核算资源成本价值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倒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生产活动所耗减和破坏的矿产、森林等进行恢复所需的价值。例如,使黄河变清要花多少钱?恢复一片原始森林要花多少钱?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价值无限,不准砍伐,不准破坏。当然,这一方法的实施需要一些技术支撑和调查评估法的结合运用。

2.运用公众评估法来核算社会成本价值

社会成本是指一切非理性活动的社会影响,包括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和其他灰色经济造成的长期的社会影响价值。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发明的公众评估法来对这部分价值进行评估。公众评估法的基本思想是对某一项目让相关的专业部门与较独立的专家机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并将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写清楚,最后请公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例如,有某

一规模巨大的公共工程项目,要核算它的生态影响,不同的核算方法有时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因此环境专家们便可以采用公众评估法来核算其生态影响价值。由于公众对关系到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情,都会有真实的表述,所以,这种方法在真实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这种方法可以让公众参与,从而能保证每项决策能真正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利益。

3.扩展现行投入产出核算的内容来实现绿色GDP核算

从现行的投入产出核算表来看,它的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资料就能够按生产法和收人法计算出各部门的增加值;它的第二象限的资料则是按支出法计算各部门的增加值。因此,我们将现有投入产出核算表的部门拓宽为含资源和环境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则可将现行的三种方法计算的各部门增加值转换为扣除资源和环境损失价值后的各部门增加值,这些部门增加值就可以构成绿色GDP核算的基础数据。当然,绿色GDP不是直接将各部门增加值相加而得,因为这些部门之间还存在一些重复与遗漏的计算项目,这也是实施这一方法的一个难点问题;同时,对资源和环境部门进行细分的问题,也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4.通过专项调查取得绿色GDP核算所需的技术数据

有关部门应该联合组织开展一次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为类别的各行业经济活动对各种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专项调查。该项调查应建立在对资源进行细分类和环境污染物进行细分类的基础上,从各企事业单位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原始资料,从而取得各行业经济活动中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价值的经验数据来满足绿色GDP核算的需要。

5.推行“绿色会计核算”和“绿色审计核算”

绿色GDP核算,虽然是一种宏观核算,但是需要微观核算作为基础。目前研究绿色GDP核算的技术方法较多,但对所需的微观会计和审计核算(如会计成本核算中关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以及社会成本并没有涉及)如何“绿化”的问题研究很少,致使我们现有的一些绿色GDP核算方法实践性不强。为了尽快地使绿色

GDP核算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我们的会计和审计部门必须推行“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工作。

6.在领导干部中普及绿色GDP核算基本知识

继续推进绿色GDP核算的思考 篇6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年均GDP增长9.5%, 远远超过一般国家5%以下的水平, 但是, 中国在世界各国的竞争力排名并不醒目, 因为这种GDP没有对资源和环境的耗费程度进行成本核算。在三十年里,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但人类拥有的资源却减少了30%, 消耗量相当于过去几个世纪的总和。洪水、干旱、空气和水污染、赤潮和酸雨等灾害频繁发生, 人类已付出了极大代价。GDP的不断攀升, 民众的幸福感并没有随之成比例增长。

在高增长的同时, 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代价。显然, 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我们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是相悖的。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 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 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 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由此, 绿色GDP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所谓绿色GDP, 也可称GGDP, 即Gree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它是GDP扣除经济增长所引起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所计算的与环境相和谐的GDP, 是对现行GDP的一种调整, 是现行GDP扣除环境成本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2 我国绿色GDP核算的背景

从1997年开始, 世界银行就采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重新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源与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不但欧美发达国家开展了环境支出核算工作, 扩展SNA为SERIEE体系, 建立了“包括环境帐户的国民核算矩阵”NAMEA, 而且象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试行了绿色GDP核算。所以我们无论是紧跟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潮流, 还是加强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传统的单纯追求数量增加的发展模式向注重质量和后代人福利的发展模式转变, 都必然会开展绿色GDP的核算与研究工作。

2006年9月7日, 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首次公布, 数据显示, 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 占当年GDP的3.05%。据悉, 设在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的环境经济核算研究中心已完成了2004~2006年共3年的绿色GDP核算, 其中2005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中, 大约有2/3的省区市GDP扣减比重超过1.8%。其中, 中部8省市的GDP污染扣减指数为2.14%, 西部12省市GDP污染扣减指数为3.16%。但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 2005年绿色GDP报告没有公布, 一是相关部门在核算方法等问题上产生分歧, 二是来自地方政府的发布阻力, 目前不少地方仍然唯GDP至上, 有部分省份反对公布核算结果, 甚至有省份要求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 2005年和2006年的绿色GDP核算的研究成果一直未能公开, 绿色GDP的研究项目也就此搁浅。

2009年1月, 由国家统计局牵头, 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7部委“重回谈判桌”, 开始着手研究中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的建立, 这标志着绿色GDP的核算在2009年再现曙光。

3 开展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3.1 能够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净增长

凡经济活动必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正面效应, 即为社会创造经济财富。其二是负面效应, 负面效应又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它不但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 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同时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各类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在质量上日益恶化。而绿色GDP指标, 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所以在经济分析中, 不能只看到发展、繁荣的一面, 还要看到对资源环境消极影响的一面。所以要反映经济的净增长, 就必须在GDP核算中考虑资源环境因素, 开展绿色GDP核算。

3.2 有利于引导人们转变观念, 增强环境资源保护意识

绿色GDP通过把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货币化, 能使我们懂得资源有价, 环境有价, 并从中清醒地看到经济活动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 看到伴随GDP的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成本和代价, 从而引导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自觉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3.3 有利于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结合, 实现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轨变型

以前我们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主要为GDP、人均产值和人均收入等, 它围绕资本、技术、劳动效率等因素开展经济理论研究, 并指导经济发展, 客观上鼓励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而忽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甚至不考虑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负面影响。当代经济把知识、环境、自然资源纳入经济理论研究范畴, 进而将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协调发展作为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 使工业经济时代朝着知识经济时代转轨。开展绿色GDP的核算, 注重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才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4 绿色GDP核算工作的建议

绿色GDP的启动实施, 虽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但没有这样的指标体系, 我们就无法衡量我们的真实发展水平, 我们就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我们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平衡发展。

4.1 加强对绿色GDP核算的理论方法研究, 尽快建立绿色GDP核算的统计制度

在理论方法上, 作好核算帐户中所有与环境有关的流量与存量的细分, 完善绿色GDP核算中环境费用的虚拟估价技术。因为对GDP进行修正增减部分, 有相当部分属于非市场交易的活动, 对其估价会有很大难度, 这需要专家、学者及统计工作实践者从国民经济的实际出发, 以联合国的SNA和SEEA为指导, 进行绿色国民核算价值量帐户方面的探讨, 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在不打破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前提下, 把资源环境成本估算方法虚拟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一是林业、海洋、矿产、土地、环保等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出资源估价标准和环境污染的估价标准。二是企业应按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估价标准, 计算资源消费成本, 在估价中, 能够市场交易的资源用市场交易价格估价, 不能交易的按净现值方法, 通过未来收益来估价, 污染按虚拟治污成本来估价。三是加强对企业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监测。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都属于微观企业生产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企业会尽快逃避责任,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测检查。

可考虑以多尺度遥感对地观测等“3S”技术以及环境评价技术为手段, 通过建立基于空间测量学、经济学与环境生态学的生态资产遥感测量、环境经济价值损益评估及不可再生资源损耗价值评估模型, 逐步形成一个以遥感定量生态资产测量及环境损益价值评估为基础的、新兴的空间信息测量产业, 进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评估模型。

4.2 加强绿色GDP核算的试点,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编制出资源环境核算的实物量表和价值量表。一方面组织少量地区开展资源环境统计与核算试点,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另一方面, 要借鉴在资源环境核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编制出实物量与价值量表。现在我国已形成了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再生资源和环境资源等9大类别为主要内容的资源环境统计体系。可尽快地将这9大类别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合并, 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分类核算到综合核算的转变。

4.3 政府应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为绿色GDP核算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 在指导思想上, 政府要把绿色GDP核算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其次, 在政策法规上, 政府要在实际行动上加强进行绿色GDP核算的倾向, 把绿色GDP核算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上来, 确保环境经济核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的专门化产业的建立, 通过加强地方性立法来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再次, 政府应转变传统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干预手段, 制订针对企业进行环境核算的相应激励措施, 以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节约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等, 实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政府应从把传统GDP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指标转换到绿色GDP上来, 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多赢”。

5 结语

开展绿色GDP核算, 应建立健全政府相关部门的统计制度, 如农林、水利、矿产、土地、环保等部门都应从本部门职责出发, 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方法。

推进绿色GDP核算的试点工作, 以获取相应的核算经验。绿色GDP作为一项新的核算制度, 其实施必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 通过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可以检验绿色GDP的核算理论的可行性, 并总结经验, 修改和完善绿色GDP的核算理论框架, 为向全国推行绿色GDP核算投好“问路”石。

中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由成形到实施, 甚至到纳入官员考核体系, 还有一段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框架基本成形后, 有关部门将首先对数据基础较好、理论方法较为成熟的部分开展核算工作。

摘要:绿色GDP虽然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 但没有这样的核算指标, 就无法全面衡量我们的真实发展水平, 就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 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协调发展。因此, 无论有多少困难, 我们都应当继续进行探索。

关键词:绿色GDP,科学发展观,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启贵.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建设.关于绿色GDP核算问题的探讨[J].可持续发展.2006, (7) :18~20.

[3]张明华.浅议绿色GDP[J].商场现代化, 2006, (6) :303~304.

[4]解三明.绿色GDP的内涵和统计方法[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8.

推行绿色GDP核算的障碍及对策 篇7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向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 一是夸大了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率, 即传统的GDP核算方式以市场交易为基础, 忽视了在自然资源方面出现的稀缺, 短期内追求经济迅速增长造成环境破坏、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甚至一些用来维持环境质量的费用也被当作国民的收入和生产的增加来核算, 从而导致了GDP的虚增;二是没有测算作为未来生产潜力的自然资本的耗损贬值和环境退化所造成的损失;三是因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 而损毁了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条件, 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难以为继。

传统GDP核算备受诟病, 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 实施绿色GDP核算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潮流。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增长导致的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从GDP中扣除, 全面客观地反映经济与资源环境的有机联系, 准确真实地反映人类经济活动的成果, 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尽管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性, 国内外有关机构和学者也一直在努力研究, 但由于理论思想还不统一, 实践上也还有很多难题没有得以解决, 绿色GDP核算体系的现实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 面临着很多难点, 在短时间内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推行。因此, 本文试图对绿色GDP核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进行总结, 并给出一些建议。

二、绿色GDP核算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障碍

推行绿色GDP核算, 在理论中主要有以下难点有待解决:

第一, 绿色GDP内涵与外延不统一。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是一套全世界通用的宏观经济统计信息系统, 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其核算概念、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口径都有十分明确的定义。GDP作为SNA的核心总量指标, 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与总体经济实力的根本体现, 是各国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对于绿色GDP, 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提出过准确的、公认的绿色GDP概念。从国际统一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角度看, “绿色GDP”这种表述不够准确, 是我国自创的一个概念。

目前, 学术界对绿色GDP概念的外延尚无一个权威的界定, 从研究的主要内容来看, 比较趋向一致的是对传统GDP进行补充、修正而计算出绿色GDP, 大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绿色GDP:广义的解释是将传统GDP与经济福利结合起来进行修正, 其核算公式可表述为:

绿色GDP=传统GDP+外部影响因素=传统GDP+外部经济因素-外部不经济因素=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在上式中, 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就是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价值成本, 人文部分的虚数就是经济增长对人的各种权益福利造成侵害的价值成本。

狭义的解释是对传统GDP进行资源环境成本调整, 得到绿色经济GDP, 其核算公式可表述为: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资源耗减价值-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

还有的学者直接将联合国1993年的环境和经济核算体SEEA中的国内生态产出指标EDP称为绿色GDP, 其核算公式为:

EDP=传统GDP-生产资产折旧-环境投入

绿色GDP概念的多种内涵, 使人们对绿色GDP的理解产生分歧, 除非是核算界专业人士, 普通民众很难理解, 这给国民经济核算知识普及和工作实践带来障碍。

第二, 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仍未建立。

目前还没有一个国际社会公认的、成熟的、操作性很强的核算指标体系, 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即使个别国家已经计算出了绿色GDP, 但不同国家之间数据缺乏可比性。如何构建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联合国、世界各国政府、著名国际研究机构和学者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就一直进行着理论的探索。

第三, 绿色GDP的货币化综合核算难题。

GDP本身是一个价值量指标, 通常以市场交易为前提, 产品和劳务一旦进入市场, 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表现出来的就是市场价格。绿色GDP核算作为对传统GDP的修正, 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价值必须货币化, 由实物量转化为价值量, 才可以实现核算目标。但在由实物量向价值量的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两类问题:

1、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量纲不统一, 如何对其进行统一计量?

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所采集的基础指标数值, 是按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计量的, 而进行综合核算要以计量单位的统一为前提。由于绿色GDP核算把大量未进入市场的现象包括在统计范围之内, 因而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对内容特征不同、同类程度各异的各种指标, 特别是非市场的外部性指标, 找到统一的计量单位, 就成为综合核算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瓶颈。

2、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定价问题。

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 市场定价困难。有些自然资源所有权已经界定, 所有者能够有效控制并可从中获得预期经济收益, 但对大多数自然资源其产权界定非常困难, 这样就造成了交易的困难, 阻碍了自然资源的市场定价。有的自然资源根本没有市场价格, 而有的自然资源即使有市场价格, 往往也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际价值, 比如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价值核算, 这些资源的现行市场价格是建立在资源无偿占用、永续不竭基础上的, 没有包含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和环境调节系数, 资源价格明显偏低。由于缺乏合理的市场价格, 目前对于自然资源的核算来说, 很多数据的取得都来源于虚拟估算, 核算结果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如何界定自然资源产权并为其合理定价, 一直是世界各国开展环境经济核算研究的一个主要难点。环境损失价值难于计量。因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耗用或缺乏有效保护措施以及对环境资源的人为污染、破坏, 导致环境资源质量的日趋恶化, 从而对整体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经济损失。这些核算实现过程较为复杂, 用货币计量都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困难, 这种困难又主要来源于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是指从时间上看, 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往往不是均衡的, 资源环境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环境污染的空间因素是指环境污染所包含的因子范围。由于环境污染损失的多因性, 很难对某一污染物所造成损失的因子考虑周全。

即使上述理论问题得以解决, 但是在绿色GDP核算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 统计数据的难以获得性。采集和提供绿色GDP指标的数据, 是整个绿色GDP核算的基础环节, 但是我国对GDP核算新增指标数据的采集处于起步阶段, 数据在全面性、准确性和公开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成为绿色GDP核算的一个制约因素。在我国统计部门的主要出版物中, 有关环境的指标数据主要是环境系统的“三废”排放治理和自然保护区的指标数据, 其他方面如有关水土流失、荒漠扩展、草地缩减、物种减少及其治理恢复的数据, 矿藏资源的开采和存量数据等, 空缺较多。这是由我国目前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完整, 统计基础比较薄弱等原因造成的。

第二, 资源产品利用与环境污染的跨区性评估难题。在绿色GDP的核算中, 存在着本地区与外地区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问题。在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本地区与外地区之间在人力、资金、资源产品和污染物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如何对资源因素与污染物的影响进行量化, 科学地、合理地核算本地区的绿色GDP?在资源产品通过市场而交流、污染物随着载体而扩散的情况下, 资源开采利用所造成的耗减和污染物扩散所造成的损失应当由谁来承担?能否以过度开发区外自然资源或大量向区外排放污染物作为本区绿色GDP发展的基础?这些都是影响绿色GDP的总量因素, 但在核算实践中比较复杂, 难以处理。

第三, 推行绿色GDP核算还会遇到观念上的阻碍。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天经地义。然而, 有些企业领导人受利益驱动, 置国家有关企业排污标准于不顾, 把不达标的排放物排放到空气与水中, 不愿在治污及环境保护方面投放资金, 甚至将环境保护及企业生产应有的社会效益看作是与企业毫不相关的事情。有些地方的政府官员, 则受任期政绩导向的驱动, 放弃了在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应有的监管职能, 有意无意地关注经济而忽略环境。因此, 绿色GDP核算还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 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

三、推行绿色GDP核算对策建议

绿色GDP核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 绿色GDP核算的全面推行, 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

第一,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可持续发展统计学, 进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综合核算, 为绿色GDP核算提供坚实基础。可持续发展统计学要将可持续发展与统计学有机结合, 首先要建立科学、完整的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改革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要素描述、运行核算、功能评价、分析决策的统计方法;通过一系列统计组织管理活动, 进行可持续发展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提供、传播等, 使各种方法在可待续发展评价中得到实际应用, 最终为实现绿色GDP的核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 进行必要的国家统计机构改革, 设立国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领导小组, 编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成立专门的从事资料搜集、整理的统计队伍。

第三, 建立绿色会计和审计制度, 夯实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基础, 保障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绿色法律体系, 保障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运行。

第四, 加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提升国民、企业、社会对绿色GDP的认识水平, 从观念上改变传统GDP靠高消耗、高投入的增长观和传统GDP政绩观, 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摘要:传统GDP核算备受诟病, 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呼声日益高涨, 但绿色GDP核算一直没有得以广泛推行, 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绿色GDP核算推行的障碍进行分析, 并提出推行绿色GDP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GDP核算,推行障碍

参考文献

[1]齐援军.国内外绿色GDP研究的总体进展.经济研究参考, 2004.

[2]修瑞雪等.绿色GDP核算指标的研究进展.生态学杂志, 2007.

绿色GDP核算体系 篇8

1绿色GDP核算方法

GDP即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 是指经济社会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最常见的衡量GDP的公式是:

GDP=C (消费) +I (投资) +G (政府支出) +Net_export (净出口, 即净出口=出口-进口)

GDP这一概念持续了三百多年, 最终在1965年成型, 当时联合国第一次提出了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标准, 并在1968年和1993年加以完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GDP的主要缺陷在于, 它忽视了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物资浪费以及可能的社会成本 (例如由于工作环境恶化带来的工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恶化等) 。简而言之, GDP没有衡量发展的可持续能力。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过度开采资源、过度消费、经济泡沫等使得GDP的数值在短期内变大。

绿色GDP概念的引入反映了一种更加精确地衡量GDP的努力, 调整新的计算工时以囊括社会和环境成本。1993年联合国公布了计算绿色GDP的方法, 即经济环境复合计算方法 (System for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简称SEEA) 。SEEA的计算方法包括三部分:环境核算 (计算各项单独环境指标的度, 如二氧化碳排放量, 废气排放量等) 、环境评价 (环境成本的货币化过程) 和标准核算 (加权计算, 得出最终数值) 1。

2我国绿色GDP实践与改革

二十世纪中期, 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让世界为之惊叹, 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使得数百万的中国人脱离贫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速保持在10%左右, 2005年底, 中国的GDP达到2.26万亿超过英国、法国、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以及世界第三大出口国2, 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 并在2011、2012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4。尽管受到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发展依旧保持在6-8%的高速增长状态。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包括空气污染、地表和地下水污染、土地沙化、物种灭绝、资源枯竭, 农业和工业垃圾等。同时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这一系列问题都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04年环境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3%5,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环境和公众健康成本甚至可以完全抵消中国GDP的增长部分6。

这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 和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有关。过去三十年里“重经济、轻环境”, “重增长, 轻发展”的发展模式, 以经济增长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官员绩效评估体系使得地方官员不惜以高社会成本、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指标的增加。中国政府意识到, 传统的唯GDP的发展模式已经危及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基本福祉, 这就促使政府重新定义“发展”。胡锦涛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为了实现“五个统筹7”, 中国的经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讲话指出, “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8。

2005年, 中国的10个省份9被选出来作为绿色GDP的试点工作, 为将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推广绿色GDP积累经验。中国政府把绿色GDP定义为一般GDP减去环境和社会成本, 即:

绿色GDP=GDP-环境成本-社会成本

绿色GDP的数据应该在2006年初公布, 但是由于数据收集和处理, 以及绿色核算中如何计算固定资产等一系列问题, 直到2006年9月份国家统计局才公布数据。当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 衡量绿色GDP的评价体系在3到6年内会成为衡量地方官员执政绩效的重要标准。但是种种困难随之而来, 使得绿色GDP的计划在2009年3月正式终止。

3中国绿色GDP改革的困难与挑战

在实现从传统GDP核算到绿色GDP核算的过程中, 中国的改革试点工作遇到了种种困难。中国环境管理机制、数据核算的困难以及缺乏稳定有效的环境评价机制都导致了中国绿色GDP试点改革的失败。

负责实施绿色GDP的中国环境管理机构效率低下, 并且权力分散在多个不同的政府机构中, 导致权责不明、机构之间敷衍行事、相互推诿等。在统计绿色GDP的过程中, 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部之间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虽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 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的基本路线没有变化, 国家环保部在整个政府权力格局中的地位有待加强, 以更加有力地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另外, 理顺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对于实行绿色GDP也至关重要。尽管国家强调环境保护, 但是地方上各省市领导人仍然是重视经济增长, 忽视环境保护, 甚至出现“GDP至上”的发展主义。地方上的环保机构隶属于当地同级人民政府, 人事、财政和其他方面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 这样地方环保机构就很难有效发挥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甚至有可能成为“摆设”。

绿色GDP的数据核算是一个世界级难题。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缺乏统计学意义上的精确的数据核算方法让类似德国、挪威的国家正是放弃使用绿色GDP核算10。这些国家的试点工作发现, 绿色GDP的不确定性、不可依赖性很大, 不足以作为官方的统计数据。中国政府1997年开始和挪威政府合作, 尝试使用联合国SEEA的方法核算绿色GDP, 并主要关注了各种环境污染的成本。试点过程中, 数据核算的成本 (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过高是导致试点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技术手段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加上中国幅员广阔, 国家环保部人手和资金短缺, 这些使得数据核算的成本和困难大大增加。

环境评价机制是绿色GDP核算的至关重要的步骤, 但是现在的研究和实践依旧没有找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环境评价11。联合国1993年确立的SEEA核算方法基于普遍情况, 建立了一个环境评价的基本框架, 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规范。不同的统计路径和研究方法导致中国绿色GDP的衡量的结果差别很大。一项分析表明, 中国1992年的环境成本约占纯国内生产总值的5.6%12, 另一项研究表明, 如果考虑环境成本, 中国1998-2003年西部地区各省份的GDP要被扣除1-3%。其中哪些环境和社会指标应该被涵盖在绿色GDP核算中, 如何货币化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 都成为极具争议性的问题。对绿色GDP的很大的挑战来自盲目货币化的道德困境14。时间值多少钱, 人的健康或者生命市场价格如何?一个物种的灭绝又该如何货币化?伦理学家们担心, 如果这些东西都可以被贴上价格标签, 并进行成本-收益的理性计算, 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4政策建议

考虑到中国目前实行绿色GDP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认为, 政府应该着力建设一个精确的环境评价体系。建立一个系统的绿色GDP的国家核算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世界性难题, 中国政府可以退而求其次, 首先建立一个精确的环境成本评价体系, 一来为这个评价体系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经济发展的社会和环境成本,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将来建立系统的绿色GDP评价体系奠定基础。这个环境评价体系应当是全国性的, 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中应当加入环境指标, 比如, 详细并精确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可以作为依据, 来确定当地政府的年度或者阶段性的减排目标, 并纳入主管官员的绩效考评体系。体系的建立不必急于求成, 可以从成熟的地区入手, 从那些数据基础良好、易于测评并且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领域 (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开始, 逐步建立系统的环境评价体系。

另外, 政府应当支持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 以尽早建立一个精确的可行的标准化衡量方法, 为政策执行和评估创造更多的工作方法和可操作的政策工具。另外提高数据的透明性也至关重要, 相关数据的透明性一来可以为学术活动提供数据资源, 便于学术创新;另一方面, 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可以给各级政府更大的压力和动力, 促使他们真正关心环境保护, 做到“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情为民所系”。

5结论

尽管我国核算绿色GDP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但是绿色GDP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一方面能够为公共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分析、环境保护和落实环保法规提供更加精确、科学和全面的数据支撑,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政府和市场更加重视绿色产出、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活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形成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 我国也应该努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在实现绿色GDP核算方面, 我国应该努力早日建立系统的环境评价体系, 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Bradsher, Keith, “China’s Economy Grows to 4th Largest in the World.” New York Times, 25 January 2006

[2]Terradaily.“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sts China 64 Billion dollars in 2004”. Sept.7,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terradaily.com/2006/060907094049.z78gdn6u.html

[3]Economy, Elizabeth C., The River Runs Black: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o China’s Future.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4

[4]Sorensen, Knut, “26th General Conference-Cracow, Poland, 27 August to 2 Sept. 2000, Final Program.” 2000 Sept.2000.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 10 Apr.2009, available from http://www/iariw.org/papers/2000/sorensen.pdf;

[5]Body, James.“Nonmarket Benefits of Nature: What should be Counted in Green GDP?”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 pp.716-723

[6]Akita, Takahiro and Yoichi Nakamura. Green GDP Estimates in China, Indonesia and Japan: An Application of the U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Tokyo: UNU/IAS 2000

[7]Liu Jieyan and Peiyuan Guo.“Comparable Green GDP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2005 Western China Conference. Yinchuan, Ningxia, China: http://www.syntao.com/ndtjgb/qgndtjgb/t20060227_402307796.htm

[8]Darmstadter, Joel.“Greening the GDP: Is it Desirable? Is it Feasible?” Resource 129 (2000) : 11-14

绿色GDP核算体系 篇9

关键词:绿色GDP,问题,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但成绩的背后, 我们付出的是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退化等隐性成本的增加。因此, 用更加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绿色GDP取代有缺陷的、传统的GDP作为我国经济核算的指标成为必然。但我国在绿色GDP核算的实施中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 严重制约了我国绿色GDP核算的运行。针对我国绿色GDP的运行情况开展对绿色GDP问题的系统研究势在必行。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力求较全面地提出解决我国绿色GDP运行存在问题的对策, 以求对我国绿色GDP核算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绿色GDP;问题;对策

一、实施绿色GDP的必要性分析

(一) 绿色GDP的界定

所谓绿色GDP, 简称GGDP (GreenGross Domestic Product) , 是GDP扣除经济增长所引起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所计算的与环境相和谐的GDP, 是对现行GDP的一种调整, 是剔除了自然资产损失之后创造的真正国民财富的总量指标。绿色GDP是对GDP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是建立在以人为本, 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上, 将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全面综合考虑, 在核算范围上将生产活动核算范围扩大到非市场性活动, 把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当作经济过程中的一部分投入, 因此绿色GDP真实反映了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 是新时期衡量真实经济增长水平和可持续增长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 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第一, 实行绿色GDP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指出的以“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内涵的科学发展观, 要求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而绿色GDP正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内含。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要求我们必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以使它们不仅仅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 同样也能满足子孙后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 绿色GDP核算, 不仅仅是弥补传统GDP核算的不足, 是GDP核算理论的发展需要, 更是科学发展观不断变革发展的需要。

第二, 实行绿色GDP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过去对干部政绩考核的标准, 主要通过地区GDP的增长来反映, 因而滋生出官员不择手段发展经济, 增长GDP的现象, 从而违背经济规律,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绿色GDP核算, 为新政绩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绿色GDP核算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投入产出核算、检验社会生产力发展, 对环境和资源进行核算, 检验自然生产力的消长, 弄清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有效贡献。绿色GDP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处理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三者关系的综合指标, 是改进政府政绩和干部考核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职能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以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标准, 必将促进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 使政府从热衷于对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做好发展规划和创造更好的环境氛围上来, 让政府更多的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第三, 实行绿色GDP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其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 带来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 必须要对传统的增长方式进行改革, 使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中的自然消耗因素和环境污染因素。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传统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的GDP核算, 只关注经济效率因素, 忽视环境破坏因素, 而绿色GDP核算, 反映经济指标的同时, 也反映资源与环境的发展状况, 因此符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二、绿色GDP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观念层面

在中国实施绿色GDP核算, 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但由于公众自身素质等原因的限制, 目前大多数公众对绿色GDP的理解还仅限于概念上的认知。另外, 部分政府领导对绿色GDP的认识仍非常片面。由于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 因此绿色GDP核算的实施, 有时会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的增长, 由于现行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仍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标准, 必然导致许多地方政府在面对新政策时采用相对消极的对策。在追求短期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理念盛行的现实社会中, 绿色GDP核算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否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显然还是一个未知数。

(二) 技术层面

绿色GDP核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既涉及复杂的经济系统, 又涉及各种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 因而临着许多技术上的难点。把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失成本计入传统GDP核算过程中, 是实施绿色GDP核算的核心。从技术上说, GDP通常以市场交易为前提, 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 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物化资源消耗的自由市场价格比较容易确定, 但由于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并没有完全进入流通领域.因此难以对其定价, 使资源消耗的潜在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准确成本定价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绿色GDP核算的实施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困难。

(三) 机制层面

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相对于其他社会问题, 环境问题涉及广泛的利益冲

我国绿色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谭颖黄泓杰

突, 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不同利益阵营之间的资源利用上的冲突。环境是“公共物品”, 使用成本为零, 但在其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成本, 最终将由全社会埋单。在自然资源单一制运作的环境法原则与民事行为和经济活动严重脱离, 由此造成了公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淡薄。另外, 我国关于环境相关数据的生成与收集汇总的社会机制还没形成, 企业与政府之间, 社会与个人之间还没有形成政策上的良性互动, 从而造成环境问题的相关数据收集困难。

三、解决绿色GDP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从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看, 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只有公众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形成的各项决策才能真正的体现到大多数人民的意识与利益, 从而服务于人民。绿色GDP核算的形成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 对立统一的。绿色GDP是一套公开的指标, 通过发布绿色GDP, 可以更好地保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反过来, 公众通过绿色GDP, 能直接判断一个地区环境状况的变化, 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 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从而对绿色GDP的实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因此, 在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同时, 一定要大力推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形成绿色GDP核算实施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 完善统计核算制度

体系和制度的完善是中国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GDP核算制度是实行地方与中央分级统计的办法, 由于各地区的基础数据的差异,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中央与地方统计的误差, 因此, 在不改变现有分级核算制度前提下, 我们应统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核算GDP的数据来源, 保证地方政府统计GDP总和与中央政府统计的GDP一致的情况下, 将资源与环境状况纳入到企业会计核算中, 推出绿色会计核算制度, 即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纳入会计核算, 对企业的环境保护投资和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作定量性的测定、分析和加以公布。绿色会计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微观基础, 为绿色GDP核算的实行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三) 改革政府的政绩观

长期以来, 我国在党政干部考核时过分注重经济数据, 单纯的以GDP的增长为政绩衡量标准, 从而造成环境与经济的失衡。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就必须摒弃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 将环境保护纳入到党政干部考核的标准中去, 建立全新的干部考核体系, 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全新的考核体系中, 采用环境保护责任人制, 绿色GDP数据将与任免密切挂钩。同时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各项环保法规政策的落实情况也作为指标纳入政府官员考核标准。只有将绿色标准纳入到党政干部考核体系中, 政府的决策才能真正落实到绿色GDP的要求上来, 最大限度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朱海玲.绿色GDP应用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2]、刘国强.试论环境会计的概念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 2004 (9) .

[3]、王踏.关于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思考[J].商业时代, 2008 (8) .

绿色GDP核算体系 篇10

关键词:绿色GDP,资源成本,环境成本

世界各国为反映本国经济状况一直采用重要指标GDP, 但传统的GDP不能真实反映出一国的经济水平, 为了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 提出了绿色GDP。绿色GDP在1993年联合国正式对外公布, 于2003年进行了修正。得到:绿色GDP (GGDP) =传统GDP-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我国也已经在采取绿色GDP, 但我国大部分表现为先污染再治理, 大大增加了我国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在国际上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包括美、德、法、加、挪等在内的10余个国家初步建立并尝试编制绿色GDP核算体系。谈一下在SEEA模式下德国核算绿色GDP时的降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德国在发展绿色经济中做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整市场结构, 降低能源消耗, 政府采取多种手段降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普及绿色环保、绿色GDP理念等等。这些对我国在进行绿色经济, 提高绿色GDP核算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 促进市场改革, 推动经济转型, 提高效率。德国在不断增加财富的过程中, 还逐渐减少物质资源的消耗德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低碳经济, 技术不断提高, 更新设备。不依靠投资刺激经济的增长, 而是从根本的技术、效率来增加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结合自身的情况, 必须借鉴德国的模式, 深化改革。要想改革就会有一定的代价, 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相对缺乏。在改革过程中, 要谨慎处理各层次企业、单位、个人之间的矛盾, 对有可能表现出的通货膨胀、就业、银行融资、债务等问题及时处理, 妥善解决。最终成功转型, 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提升我国的绿色GDP。

其次, 降低能源消耗, 确保能源的供应安全、经济。能源的消耗, 关系到传统GDP转变为绿色GDP重要因素。能源对于世界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动力。《能源方案:环保、可靠、经济的能源供应》在2010年得到德国的官方确认, 为降低温室效应、保护气候, 规定于2022年彻底退出核电。并在世界上首次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 规定相对固定的电价, 鼓励再生能源的使用。在我国, 随着经济发展, 工业的发展, 不得不大量进口能源, 伴随着能源安全问题也就越来越明显。虽然目前中国也在大量发展核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能源安全问题, 减少耗能和环境的污染, 但也存在诸多障碍, 如技术的突破很难, 可再生能源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并增强再生能源的评估措施和手段, 有阶段、有步骤的发展可再生能源。

再次, 政府采取多种手段降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德国政府为降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颁布《能源税法》。针对汽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使用相对征收较高的税率, 从而减少使用保护环境, 也树立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意识。同时, 推动高耗能产业改革技术、更新设备, 提高效率。德国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制定价格机制。这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一采用限额机制或税收机制。可以对企业的微观个体进行经济干预。不要只停留在污染后再治理, 带来环境成本增加。做到提前预防, 建设完善的资源、环境、能源、税收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增加企业的使用高耗能、污染环境的成本, 引导企业自己积极主动实施转型, 降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最后, 普及绿色环保、绿色GDP理念, 全民为绿色GDP贡献力量。德国民众非常关心绿色环保, 环境保护等。曾在民众调查研究中表现出, 2009年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下, 德国民重关心环境问题超过经济问题。德国的政党也积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减少资源消耗, 关系到得到民意的重要方面。在我国, 很长一段时间内较注重经济的发展, 不注重绿色环保, 并且面临中国人口众多, 就业、医疗、教育等等问题, 中国民众无精力关注绿色环保, 绿色GDP。但面临世界绿色GDP大趋势下, 我国有必要唤醒民众的绿色环保、绿色GDP。只有普及这样的理念, 我国才能制定更长远的目标, 更好的发展了绿色经济, 提升绿色GDP。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开展绿色GDP核算十分紧迫, 也十分重要。我国在实行绿色GDP核算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困难, 要积极借鉴德国在实施绿色GDP核算的经验, 再结合我国的国情,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绿色GDP核算体系。从而在SEEA模式下, 降低我国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参考文献

[1]段舰.加快绿色转型实现包容性增长.中国环境报, 2012-07-31.

[2]高翔.德国低碳转型的进展和经验.德国研究, 2014-2.

[3]曹茂莲, 张莉莉, 查浩.国内外实施绿色GDP核算的经验及启示.环境保护, 2014-02-25.

上一篇:管理实质性下一篇:应用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