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核算体系

2024-08-05

研发核算体系(共9篇)

研发核算体系 篇1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核算体系的相关概念

高新技术企业与普通企业一样,有着自己的会计核算系统,而在高新技术企业当中,研发费核算体系是整个会计核算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专门针对研发部门设立的,主要负责研发部门的财务支出、预算等财务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费核算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发部门的财务投入状况审核;二是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以及员工福利体系。

(一)研发投入核算

研发投入核算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核算体系中的重点,包括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环节中所需的各种费用,包括材料费、设备折旧费、信息费、设计费、推广费等等。

(二)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及员工福利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及员工福利体系主要包括员工的工资以及各种福利的制定和考核。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都需要在这个体系当中确定,在这个体系里,考核的方法是不确定的,可以从员工的工作过程来进行也可以有员工的工作结果来考量。但是,对于高新企业的技术研发来说,这个考核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不能够偏向任何一方,所以,在这个体系当中,只要是能够在工作中研究出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技术的员工都应该给予奖励,不能够仅仅依靠上班的表现来确定考核的成绩,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考核体系是比较特殊的。

二、研发费核算体系建立的注意事项

(一)活动目的

研发投入的目的应该是能够得到研发成果,否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无效的投资,因此,在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之前就应该将研发活动的目的以及过程进行评判,明确研发的目标以及过程。在明确研发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意识到,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因此,在事前鉴定研发活动的创新性以及有效性就是研发前评判的核心标准。在这种评判中,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值得借鉴。一是专家鉴定。企业在对新领域进行研究时,必然会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盲区,这就需要相关专家的帮助,让他们在对这一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再将成果实际运用与企业的生产中。二是同行业对比。这种方法是对于研究成果的有效性的判别,如果企业研究的成果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平均水平高,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研究是有效的。三是目标结果判断法,这种方法也是对有效性的鉴定,是在研究成果应用之后的效果对比,若新成果的应用效果好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可以认为这次研究是有效的。

(二)资金投入范围

资金投入的目的是收获效益,这不论是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普通企业都要遵循的准则。在高新技术企业当中,得到利益回报的前提是将资金投入控制好,在研发项目确定之后,就应该进行资金投入的范围控制,只有这样,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保证研发创新带来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指引》对研发费用的划分。在《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指引》中,研发费用包括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等。同时,在高新技术企业当中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是15% ,研发费加计扣除。这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投入范围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三)间接费用的分配

研发费预算包括直接经费以及间接经费,在这两项经费当中,间接经费的使用时没有明确规定的,因此,对于间接经费的使用企业应该做好分配,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研发项目状况来对费用进行合理分配,以保障研发工作的开展。

(四)规范使用票据

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研发费用的申请审批以及存档的过程中都应该使用统一正规的票据。在申请过程中,规范的票据使用能够规范申请程序;在审批的过程中更利于领导查看;在存档过程中能够使票据的整理更加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公司的研发费管理更加便捷准确。

三、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核心力量就是研发人员,承担了企业成败的关键。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如何激励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成为了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体系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在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体系时应该注意,首先应该尽可能地增强考核体系的客观性,主要应该从经济利益以及结果上进行考核,减少过程的考核。其次,企业应该主要地对研发人员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而不是从研发人员的工作方式来评价。在绩效考核当中,指标体系应当包括业绩、行为、能力三个方面构成,对于不同层次的研发人员还应该区别地对待,这种层次主要可以分为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在行为以及能力两个指标上还应该细分。总之,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体系就是为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应该准确地抓住自身的特点,充分地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四、结束语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核算体系是为了推动企业的研发创新以及加强企业管理而建立的,企业应该充分理解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做好研发费核算,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经济的发展使企业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中,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创新显得更加重要。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核算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核算体系,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介绍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核算体系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核算体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对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核算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研发费

参考文献

[1]谢灵,陈敏伟,黄颖.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科技论坛,2008,(5):52-55

[2]盛景荃.研发费用界定:严进严出[J].华东科技,2008,(8):26-27

研发核算体系 篇2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研发投入核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公司为了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管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完善公司关于研发投入核算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研究开发经费是用于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专项费用支出。

第二章 研究开发经费的来源

国家、上级部门对重点研究开发项目的专项拨款。企业自有资金,主要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结余。

第三章 研究开发费用的范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本公司将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得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第六条 对于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项目(包括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当期归集后计入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特定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即资本化。

第七条 企业研发费用(也称“技术开发费”),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5、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6、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7、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8、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第四章 研发经费的管理

第八条 公司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为第三章中包含的相关费,费用开支标准按申报项目预算限额一定范围内开支,并按照研发项目,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

第九条 严格审批程序,费用发生时由相关人员按项目名称填写费用报销单据或付款申请书,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研发部门负责人审核,并在报销单或付款申请书上签字后方可送达财务部。第十条 财务部门经财务经理复核相关手续、单据的完备性、数据的准确性无误后送交公司总经理审批,出纳依由总经理审批后的凭证支付费用。

第十一条 公司研发人员,指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在职和外聘的专业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技术人员以及为本公司提供直接服务的管理人员。

研究开发费用按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挪作它用。

研究开发有关的内容需要与外单位(公司以外单位)合作或委托他人进行的,必须签订科研项目委外技术合作研究合同,该合同须由公司研发部审查后,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才能生效。

研究开发经费在使用中,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必须由研发部门负责人按内部控制制度授权范围内的规定执行,并按照不同的项目进行核销。

对由项目委托外单位协作完成的有关研究开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委外技术研究合同中必须明确,公司为成果第一享用人;形成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公司所有;形成知识产权的纳入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第五章 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第十六条 公司单独设立研发部门,并对所有符合第三章中的研发费用支出在“研发支出”科目中核算。并在“研发支出”下设“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第十七条 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遵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

第六章 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对依法取得知识产权后,在境内外发生的知识产权维护费、诉讼费、代理费及其他相关费用支出,从管理费用据实列支,不纳入研发费用。

第十九条 企业研发部门发生的各项开支纳入研发费用管理,但同时承担生产任务的,合理划分研发与生产费用。

第二十条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按规定披露研发费用相关财务信息。总经理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负主要责任。

第七章 附

浅谈如何核算研发费用 篇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研究”与“开发”是分别定义。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 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 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引言第三条将研究定义是为了获得新的科技知识和理解它们而进行的原始和规划的调查研究。将开发定义为在开始商业化生产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转化为生产新的或大幅度改进了材料、装置、产品、工艺、设备或劳务的计划或设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2号——研究及开发费用会计处理》也对研究及开发的内涵及外延给出了类似的界定。而我国既没有给出研究与开发的概念, 也没有对研究及开发活动的范围进行界定, 这必将造成企业在研究及开发费用确认上的不确定性及随意性, 也降低了这方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二、研发费用的组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包括自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四条和第九条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 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从实质上讲, 我国财政部门在会计准则中已经明确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而“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 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1.从技术上来讲,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 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在内部使用时, 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 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 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支出的, 应当将其全部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可见,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研发费用的构成虽然没有指明具体内容, 但指明了研发费用归集的期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规定, 研究和开发活动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1.薪金、工资以及其他人事费用;2.材料成本和已消耗的劳务;3.设备与设施的折旧;4.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5.其他成本等。

三、研发费用的核算

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的支出全部费用化;二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能够证明符合无形资产条件的支出资本化, 分期摊销。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规定, “研究和开发活动的成本金额应作为其产生期间的费用被记入账内, 但达到开发成本第17节被递延的程度时例外”。第17节规定, “一个项目的开发成本如果满足了以下标准, 则可以向未来期间递延:1.对产品或工艺方法清楚地加以说明, 而可归属到产品或工艺方法的成本能被分别加以鉴别;2.产品或工艺方法的技术可行性已被论证;3.企业的管理部门已经表示了其生产、在市场出售或使用产品工艺方法的意向;4.对于产品或工艺方法有一种清晰的未来市场的迹象, 或者在内部使用而不是售出, 其对于企业的效用能够进行论证;5.存在充足的资源, 以及完成工程项目并在市场出售产品或工艺方法。”可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对于研发费用的处理与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基本相同。

四、研发费用的披露

对于自行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成本, 即拟作资本化处理的研发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二十四条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不仅要求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 而且要对“未分摊递延开发成本的发展及其余额应加以披露, 对提出或采用的未分摊余额的分摊基础也应加以披露”。

通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定义、组成、核算和披露等方面进行比较, 可分为以下几种:1费用化观点。即指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确认为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2.资本化观点。即指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予以资本化, 作为长期资产分期摊销, 计入相关成本;3.择机资本化或者称为有条件资本化观点。即指在特殊项目中进行归集, 即未来收益是否存在还没确定之前, 将所有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归集在不同于资产和费用的特殊项目中, 如果未来收益可以合理地确定, 就将其相应支出转换为资产, 如果能够合理确定不会产生显著的未来收益, 就将其记入损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企业研发投入核算财务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 总则

1.1 为加强研经发费的管理,更好的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财力支持,规范研发经费管理,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根据国家和省、市政府的科技政策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2 研发经费是用于公司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以及专利申请、标准制定、研发设备仪器购置、产学研交流合作及技术服务等专项经费。

1.3 研发经费须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严格管理。第二条 研发经费的来源

2.1 国家、政府的专项拨款和财政补贴; 2.2 公司筹措; 2.3 融资或金融贷款。第三条 研发经费的使用范围

3.1 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时发生的调研费、资料费、差旅费、技术协作费、仪器和设备的购置和调试费、使用现有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摊销、原材料费、测试费以及人员人工等经费。

3.2 新产品、新的技改项目评定审核,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发生的评审费、咨询费、会议费等经费。

3.3 科技信息情报及知识产权工作所发生的技术资料费、出版印刷费、专利费等经费。

3.4用于奖励科技研发人员的奖励经费。第四条 研发经费的管理

4.1 财务部每年负责对技术中心(技术部)提出经论证产生的技改项目、新产品(新工艺)等经费的审核,后报主管副总审阅,交由总经理办公会批准。

4.2 研发经费按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下达到技术中心(或其他执行部门),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变更用途。

4.3 研究开发有关内容需要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其进行的,必须签订科研项目技术合作研究合同,并按4.1要求执行。

4.4 研发经费在使用中,技术中心等有关部门相应的财务制度规定执行。4.5 研发经费在报销时,须由课题项目负责人签字、生产技术副总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

4.6 因研究开发工作需要,购置2000元以上设备、仪器的,须列入公司固定资产,并经资产管理使用部门确认签收后方,按程序报账,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4.7 财务部对于研发经费的使用情况按规定审查,如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项目计划安排的投资款项;如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追究当事人的法纪责任。第五条 研发经费的核算科目

5.1 财务部按项目计算实际成本,研究开发项目科目规定如下: 5.1.1人员费:用于项目研发发生的工资及补贴;

5.1.2资料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支付的专项资料费和科技情报费; 5.1.3材料费:为进行研究项目所支付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的经费; 5.1.4设备仪器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必须购置、维修或租用小试和中试的设备、器具、仪器仪表等的经费;

5.1.5检验试验、测试费:为进行项目研究所支付的检验、化验、分析、测量等经费;

5.1.6外委技术协作费:在研究开发项目中,某项工作需要委托其他单位协作或咨询所支付的经费;

5.1.7管理费:为进行研究开发项目评定、技术交流等所发生的评审费、会议费等;

5.8其他经费。第六条 其他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研发支出会计核算方法的分析 篇5

1.投资者

研发项目目前在一些企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因为一个成功的研发项目可以为企业创造较为丰厚的收益, 由此可知, 研发项目亦是投资者。相关学者已经证实, 研发支出的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

2.企业管理者

企业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了国家研发投资的主要对象, 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因此, 企业中用于项目研发的投资额度和研发支出的强度也逐渐扩大。项目研发的费用是一类非常稀有的资源,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也越来越重视研发支出的效果问题以及效率问题。所以, 让企业的管理者掌握所有项目的总体研发支出和细化支出, 这样便可恰当的安排研发支出强度和费用, 以至于最终使项目研发支出的效率显著提高。

3.税务部门

依照当前最新的税法, 所有国内企业、外资企业、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 只要其财务制度健全并且实行查账征税, 那么这些企业或部门所研发的产品、专利、工艺或技术所需要的投资金额, 在百分之一百扣除的基础上, 还可以按照当年实际发生额的百分之五十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所以, 相关的税务部门必须给企业或科研部门提供恰当的研发支出费用的范围或者非常准确的研发支出会计信息。

►►二、目前研发支出会计核算存在的不足

目前最新的会计准则做出规定, 所有企业内部的各个研发项目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支出, 应该在发生当期归集以后计入损益, 当费用产生的时候, 记为:“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贷:原材料、应付职工工资等相关科目”;期末记为“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在某特定条件下确认为无形资产, 即资本化。支出产生时, 记为“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相关科目”;研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后, 记为“借:无形资产——XXX,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此规定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 根本就区分不开哪个是研究阶段, 哪个是开发阶段;

(2) 未对会计核算范畴和揭露作出明确和详细的规定。

►►三、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改进思路和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 可以清晰的看出, 对于项目研发支出的大大刀阔斧的改革, 所利用的方法是将资本化和费用化同时进行, 但是费用化和资本化要有明确的界限。以下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1.研发费用的费用化与资本化界线应明确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的第7条有着这样的条款, 任何科研部门或者企业自身内部的研究项目的支出, 必须和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进行严格的区分。

项目在研究阶段, 其研发支出需要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在会计上需要计到研发支出, 到最后再费用化的支出费用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在最新一期的损益中列出开支。研发项目在开发阶段的所有费用支出, 满足条件的, 作为无形资产。即前期将这部分研发费用确认为一项费用挂帐, 而当期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

但区别于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并不明确, 而且依照税收规定, 不管是科研部门或企业产生的在项目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还是在项目设计阶段产生的费用都可以收到优惠政策的惠泽, 对于没有变为无形资产的, 根据法规, 在扣除实际的基础上, 在根据项目研发费用的百分之五十扣除;对于变为无形资产的, 根据无形资产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摊销。这两种处理方法企业最终享受的优惠总额相同, 但每年的税前纳税调减金额存在时间性差异。

目前许多企业出于税收筹划的考虑, 无论是项目研究费用, 还是项目的开发费用, 均纳入项目管理费用中的项目技术开发费用项目下, 而且在当年一次性按费用的百分之一百五来扣除, 并不是按照项目开发阶段和项目研究阶段来进行合适的区分。从企业发生的研究阶段费用和开发阶段费用分析来看, 开发阶段费用占的比重较大, 尤其是在原材料的试用过程中, 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样机、样品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费用。这里许多费用应该形成无形资产, 按照规定应按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百分之一百五摊销。假如无形资产摊销期限十年, 则每年可摊销的仅为百分之十五。所以税收政策上应进一步明确两个阶段的划分原则, 减少企业随意操作的空间。

2.确定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范畴

笔者建议根据成本会计核算的规则, 将研发支出设置成“工、料、费”三类核算范畴。 “工”主要包括研发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料”主要囊括了项目研发过程中消耗的燃料、材料与动力费用;“费”包括了新研发的产品的新工艺规程制定费、设计费和与研发关的技术资料翻译费、图书资料费;各种其他费用等。在以上的费用实际产生时, 记“借:研发支出——XXX项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研发职工工资等”;与此同时, 采取特定的计量标准进行分配多个研发项目收益的一些相同的研发支出, 例如, 可以采用研发人员当前的研究工时或各个不同研发项目的工时等标准来进行合理分配。

3.研发支出信息的揭露

就当前研发支出信息揭露缺失和不规范的现状, 笔者建议在会计报表的注释中, 单独列举每个研发项目的进展和总括费用等情况。

►►四、总结

研发在企业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 因此对研发支出会计信息的需要也逐渐增加。目前的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本文中, 采用成本会计核算的思想,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但却提高了研发支出会计信息的含量, 从而满足信息需要者的需要。

摘要:项目研发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此,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项目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改进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会计核算方法,分析,研发支出

参考文献

[1]李月娥, 刘磊.研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构想[J].会计之友, 2010 (12)

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核算应用 篇6

内部开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由可直接归属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成本包括: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等, 以及为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研发费用。

在开发无形资产活动中其前期先行开发阶段所发生的直接与间接研发费用和该项目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后所发生的维护的改善、设计、试验等研发项目开发费用支出不构成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 应将其所发生的该项目研发支出, 全部费用化处理, 计入当期损益。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研发成本仅指在确定资本化的起始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的完成节点, 这一专指开发阶段所发生的开发支出成本的总和, 才能资本化。

二、研发项目资本化前期准备的条件和方法

(一) 内部研究和开发部门的划分区分开发活动资本化项目的部门:

直接部门和间接部门;主要对研发部门组织构成进行定义:直接研发部门、间接研发部门等部门;区分开发活动非资本化対象部门:研究所和研究部门等非资本化对象部门;不包括在资本化金额内。

(二) 确认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项目 (1) 公司商品研发项目年度计划内容及实施具体资本化研发项目的确定;

研发管理部门年初编制并确定研发项目计划;根据研发项目事业计划汇总上报商品企划委员会管理层审批, 下发最终年度研发项目计划;每年年初, 向财务会计部门提供项目开发年度计划表、项目资本化项目提案计划、商品企划通知书;确认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具体项目。

(2) 统计直接投入开发项目资本化人工工时表;开发管理部门按月度, 编制和报送各项目直接工时表, 确定研发项目"里程碑"表的三个阶段:先行开发的时点、开发资本化阶段的时点、摊销阶段的截止时点, 并向财务会计部门提供。因此, 研发项目管理在内部应建立健全数据信息支持、采集系统;作为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内控数据管理依据和支撑。填制研发直接项目投入的开发人员人工工时表 (见表1) :

每月由项目工程师在研发管理系统按部门、项目内容、时间、月份录入工时。

(3) 编制研发项目资本化“里程碑”数据基础表:主要包括项目资本化项目提案计划、项目完成节点时间表、资本化折旧摊销时间表;研发项目基础数据统计—里程碑表 (见表2) :

(4) 按开发项目资本化直接工时计算分配比率;费用计算资本化时间段:分配到具体的资本项目;区分研发费用资产化的项目阶段:资本化、维护、非资本化;当研发项目计划提案前时:研发项目费用非资本化处理作为先行开发处理。当研发项目计划提案确立后一直到研发项目完成节点时的阶段:研发项目所发生费用全部按资本化处理。当研发项目在所确定的时间节点结束后:所发生的研发项目费用作为维护费用处理不再作为费用资本化处理 (见图1) 。

(5) 研发项目成本内容按五个研发项目内容:试制材料费、业务委托费、劳务费、折旧费、一般经费归集资本化数据;

数据处理:根据研发项目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项目工时分配率计算。研发项目分配到具体的资本化项目:依据研发项目“里程碑”表中开发项目研发费用按先行开发阶段、资产化阶段、维护阶段进行划分的识别。编制研发资本化项目“研发费用资本化计算表、资本化汇总表”;按“研发费用资本化计算表”进行开发项目资本化数据汇总并进行会计处理。直接研发项目的试制材料费、业务委托费等项目费用;费用发生当月直接计入研发资本化项目当月成本费用。直接研发部门发生的劳务费 (指直接开发人员的工资及工资性费用) 、折旧费、一般经费 (指技术资料费、学术交流、技术参展、技术评审鉴定、项目调研培训费等) 等;间接研发部门发生的材料费、劳务费 (指间接开发人员的工资及工资性费用) 、折旧费、一般经费 (指水电动能费、水电动能费) 等;均按直接工时比率分摊计入资本化研发费用项目中;费用在资本化研发费用项目进行分配率计算。确定为研究类的、非资本化研发项目发生的费用;不按照项目类别分配到资本化研发费用项目中;直接费用化会计处理。

(6) 研发费用资本化流程图 (见图2) :

三、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建立研究和开发费用的内部会计核算体系;费用核算与归集按照项目管理 (项目订单号) 与项目预算衔接的会计核算流程实施。并在会计核算系统内建立研发项目预算管理类别, 资本化项目费用对应的总账科目为“开发支出”, 实际核算时, 研发项目预算在建立之初每一个项目建一个项目订单号;创建研发项目订单编码;以区分开发项目的管理和费用的归集;并建立转出内部项目订单编码;对应相应的部门成本中心 (主要指具体的研发部门) 。 (1) 研发资本化费用的转出:月末对于开发阶段满足资本化条件所发生的费用转入“开发支出”。 (2) 资本化项目到达SOP点 (研发项目在所确定的时间节点完成) 后, 按项目从“开发支出”贷方转入“无形资产-专利-自制”科目;研发财务部门建立无形资产主数据;按无形资产主数据实施会计管理和维护。 (3) 无形资产摊销:每月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运行固定资产价值信息系统, 在系统运行无形资产管理程序时, 自动产生无形资产摊销折旧数据 (具体步骤见表3) :

[例1]某企业自行研发三项新专利技术产品, 依据“研发费用资本化计算表”所确认的资本化项目的研发支出; (1) 直接开发费用包括:试制材料费50000元;委托技术开发费10000元;直接开发劳务费 (工资及工资性费用) 20000元;折旧费10000元;一般费用 (管理及保障) 费用10000元; (2) 间接开发费用包括:材料费8000元;劳务费 (间接人员工资及工资性费用) 11000元;折旧费1000元;间接一般经费2000元;当月转出当月研发项目资本化发生额度;并进行第一步的会计处理。相关费用发生时:

[例2]承例1, 某企业自行研发三项新专利技术产品;在确定资本化的起始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的时间节点完成后, 将该项目转入“开发支出”科目的资本化研发费用:转入无形资产, 实施资产管理流程。

[例3]承例2, 在确定资本化的研发项目起始点至项目达到预定用途的时间节点完成后, 转入无形资产的下个月;根据“研发费用资本化计算表”所确认的研发项目“里程碑”表资本化摊销的时点, 按研发项目资本化项目折旧摊销时间为5年 (即国际通行确定时间为60个月) , 不考虑残值的因素, 以直线法摊销预期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进行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研发核算体系 篇7

所以,对研究与开发支出如何进行核算处理,是应该将其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同时成为了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关注的重点。中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联合国统计署则于2008年颁布了新的国民核算准则,两个新准则中,都对研发支出的核算处理,与以前版本相比,进行了变更。本文拟结合这两个新准则,对会计核算与国民核算对研发支出的处理作一个对比。

一、关于研发(R&D)定义的比较

下面本文将分别阐述会计核算与国民核算中研发(R&D)的定义,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

(一)会计核算中研发(R&D)的定义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会计核算中研发(R&D)的定义,下面将分别阐述美国、英国、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R&D)的定义。

美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SFA S2)对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分别作了定义:研究活动是以获得新知识为目的的研究或关键性调查,并希望这种新知识能有助于开发新产品、劳务、工序、技术或明显改进现有产品、工艺、工序;开发活动是把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设计新产品、新工序或用于大力改进现有销售或使用产品与工序的活动。

英国的《研究与开发会计》(SSA P13)详细列举了研究开发活动与非研究开发活动,并把研究与开发活动分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开发三大类型: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开展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应用研究是指为了得到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针对特殊的实践目的或目标而开展的独创性或批评性调查;开发是指为了生产新的或有实质性改善的原料、设备、产品或服务,在商业生产或商业应用开始前安装新的程序或系统、或实质性改善已经生产或安装的那些程序或系统,而对科学或技术知识的使用。

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IA S38)也对研究和开发分别定义:研究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具有创造性和有计划的调查;开发指在开始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计划或设计。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研究和开发明确进行了定义: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二)国民核算中研发(R&D)的定义

以上是会计核算中有关研发(R&D)的定义,下面将阐述国民核算中对于研发(R&D)的定义。正如前文所述,这里主要研究SN A中有关研发(R&D)的定义。

1993SN A并没有给出R&D的明确定义,只是在6.163段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或生产率,或在将来获得其他收益,所以它们自然是一种投资型活动,而不是消耗型活动。这个描述更强调研发活动的目的性,而对研发活动本身并没有做出相应描述。

2008SN A则给出了研发的明确定义:研究与(试验性)开发是指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和利用这种知识储备发明新的应用,在系统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简而言之,新的定义即“发现新知识并应用新知识”。

(三)两者对于研发(R&D)定义的对比

对比会计核算与国民核算关于研发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两点区别。第一,在会计核算中,虽然不同国家或机构关于研发的具体表述可能还有差别,但其一般都将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并从这两个阶段的目的出发对研究、开发概念分别做了界定:研究主要是为了获取新知识,而开发侧重于对研究所获取的知识和成果进行应用。国民核算则将研究与开发作为一个整体,给出定义,并不强调对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进行区分。之所以有这个区别,是因为两者对研发支出的核算处理不同。在会计核算中,对研究支出和开发支出一般进行了不同的处理,而在国民核算中,一般对研究支出和开发支出给予相同的处理,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细分了。

第二,国民核算中所定义的研发活动比会计核算中所定义的研发所包括的范围要更宽广一些。国民核算中研发活动的领域包括所有的科学领域,所以其研发支出包括了对社会科学进行研究的支出。本来,原则上,在国民核算中,也只有那些目的在于将来能提高生产力的研发支出才能作为资本形成,因此,例如研究一门已经死亡的语言等这样的社会研究不能算作资本形成。但它们在全部研发支出中占比很小,如果要将其从中分离出来,往往需要很大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数据常常不准确。因此,最好的做法不是将其排除在外,而是将其包括在内。所以,从国民核算对研发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并没有将社会科学研究排除在外。而会计是针对企业行为进行核算的,企业一般不可能对社会科学进行研究,所以会计核算对研发下的定义中不包括对社会科学的研究。

二、关于研发(R&D)支出核算处理的比较

(一)会计核算中关于研发(R&D)支出的处理

从目前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来看,世界各国的具体处理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主要的方法:费用化、资本化和有条件的资本化。

费用化,是基于悲观预期的,即企业对未来项目能否开发成功信心不足,认为当前发生的各项研发支出最终不一定会固化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中,因此在发生当期就将其费用化,直接计入损益,研究开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无形资产投资支出。美国、德国等国即采用此方法。这种处理方法最为稳健,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会计处理也相对比较简单,可防止人为操纵利润。但完全费用化处理会使得研发项目在开发和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费用与其收益无法合理配比,从而影响企业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同时也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资本化,则是一种基于乐观预期的方法,即企业有充分的自信,认为研究开发项目最终会成功,当前发生的各项研发支出最终都会固化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中,因此可以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归集起来,将其资本化,直接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等到开发成功取得收益时再开始摊销。荷兰、巴西等国采用此方法。这种做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但因为研究与开发项目风险较大,研发项目能否成功、能否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加区别地将其全部资本化可能导致虚增资产和收益,有违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

有条件的资本化则是前面两者的折衷做法,即将符合条件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计入资产价值,其他的则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上文在对比会计核算与国民核算关于研发定义时,曾提到会计核算一般对研究和开发进行了区分,分别对其进行了定义,其原因在于会计核算中,对研究支出和开发支出有可能进行了不同的处理。这一点在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方式中就得到了体现。在这种方式中,往往认为研究阶段的支出与产生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并非直接相关,因此将其全部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对未来经济资源的流入或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实质性的影响,所以在符合有关条件时将其资本化。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及国际会计准则即采用该种方式,目前国际上较多国家采用该种方式。采取有条件的资本化摒弃了上述两种方法“一刀切”的刻板做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资本化条件的确定很难把握,容易造成会计处理的混乱。

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对研发费用是采取费用化处理的方式,而在新会计准则中则规定企业对研发费用应采取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方式,基本与国际接轨。

(二)国民核算中关于研发(R&D)支出的处理

1993SN A仍然维持了1968SN A的做法,没有将研发支出视为资本形成,而是将其作为中间消耗处理,即对研发支出全部作费用化处理,尽管其承认R研发支出具备投资的性质。1993SN A对此做法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之所以将研发支出视为中间投入而不是资本形成,主要是考虑到可操作性的问题,即实践中存在困难:对研发形成的资产不好识别和归类,不好以经济上可行的方法对其进行估价,不好确定其折旧率。

而2008SN A对研发支出全部作资本化处理,即将研发支出看作投资,将研发所得的成果看作生产资产,记在固定资本形成项下。原则上,应该根据研发成果能带来的未来收益确定其货币价值,但是由于其未来收益往往不确定,所以可以用投入数据对其进行估价,即将研发支出的金额记作固定资本形成的数额。

(三)两者关于研发(R&D)支出处理的对比

比较会计核算与国民核算对于研发(R&D)支出的处理,我们发现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不管是在会计核算中,还是在国民核算中,关于研发支出的核算处理都是备受争议的问题,而且争论至今,大的趋势似乎都是往资本化(或有条件的资本化)的方向发展。不同之处则除了即使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费用化或资本化),两者的具体核算过程、所牵涉的核算科目等仍然会有所不同(关于这个问题,这里不再赘述)外,更主要的是在2008SN A中,将免费提供的R&D产出看作资本形成,而会计是针对企业行为进行核算的,企业作为市场生产者,一般是不可能将其研发的成果免费提供给他人使用的,所以免费提供的研发产出是否看作资产是国民核算中特有的问题。

是否将免费提供的研发产出看作资产是2008SN A修订过程中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大部分专家同意所有研发支出都应该看作资本形成,包括免费提供的研发产出,但有小部分人质疑,他们认为由非市场生产者制造或给予资金支持,然后免费提供的研发产出不符合1993SN A的资产定义。1993SN A中写道:经济资产是指由机构单位单个地或联合地对它行使所有权的实体,通过在一段时期内使用或持有这些实体,所有者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由上述定义可知,如果不能确定一个实体的所有权,如果拥有或使用该实体不能给其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则该实体不能作为资产看待。因此,他们认为,由一般政府和非营利机构承担的研发支出应作为中间消耗,由私人部门和公共企业承担的研发支出才作为资本形成。

但最终2008SN A将所有研发支出都看作资本形成,包括免费提供的研发产出。其理由是:即使有部分研发产出,无人对其行使所有权,但这并不能改变这部分研发产出的资产性质。记录这样的研发产出对于分析整个经济的生产过程是很重要的,它们类似于公路等公共资产,被政府代表全民所有,免费给全民提供服务,有利于其生产和福利(如有利于人们的健康、环境、教育和安全防卫)。如果公路等资产可以被视为公共资产,则这样的研发产出也可以视为资产。

另外,在许多国家(如墨西哥、意大利、澳大利亚等),由非市场部门进行的研发活动在全部研发活动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超过市场部门的研发活动。如果不将非市场部门的研发产出即为资本形成,而仅仅记录市场部门的研发产出,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联合国等编,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译.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3]李伟、燕星池.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财会月刊.2006.6:43—43

[4]Updated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1993SNA):volum e1:chapters 1-17.http://unststs.un.org/unsd/nationalaccount

研发核算体系 篇8

关键词:研发支出,研究阶段,开发阶段,税收优惠,专项补助

一、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

1、研究开发活动阶段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可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1) 研究阶段。研究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 研究活动包括: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以及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

从研究活动的特点看, 企业无法证明其研究活动一定能够形成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 因此, 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2) 开发阶段。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 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 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开发活动包括: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含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模的设计;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经改造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

由于开发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此时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 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可资本化, 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2、研发支出账户处理的科目设置

为了准确归集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 应设置“研发支出”成本账户, 将具体的研究开发项目作为二级科目, “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设置为三级科目, 并依据财政部对研究开发费用核算内容 (费用项目) 的有关规定, 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要求, 将具体的研究开发费用的内容作为四级科目。

3、研发支出的具体会计处理

企业所有研发项目发生的研发支出,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化支出, 计入当期损益, 一次性从利润总额中减除, 借记“研发支出—RDXX—费用化支出—研发人工费”等, 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期末, 应将“研发支出”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借记“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科目, 贷记“研发支出—RDXX—费用化支出—研发人工费”等。

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借记“研发支出—RDXX—资本化支出—研发人工费”等, 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研发支出”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 应按“研发支出—RDXX—资本化支出—研发人工费”等科目的余额, 借记“无形资产”科目, 贷记“研发支出—RDXX—资本化支出—研发人工费”等。期末, 对研发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分期进入成本或费用科目。

4、举例

甲公司2009年开展项目的研发, 其中项目A为研究阶段的项目, 项目B为开发阶段项目并符合资本化确认条件。该公司在当年二个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费用355万元, 直接参与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513万元, 福利费69万元、其他费用133万元, 共计1070万元。

其费用发生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1) 发生研发支出时。

A项目:

B项目:

(2) 期末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计入当期损益时。

二、研发支出的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规定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支出,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即:费用化的研发费用允许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1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资本化的研发费用,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但是发布于2008年度12月10日, 执行期为2008年1月1日的国税发[2008]116号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却对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作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性条件, 具体如下:一是扣除主体的限制。适用于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二是研究开发活动的限制。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 (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新知识,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 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 (服务) 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07年度) 》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 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 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三是研究开发费用的限制。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按照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的规定, 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支出, 在按当年实际发生额扣除的基础上, 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剔除不能加计扣除部份的余额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00%进行摊销的基础上, 再按无形资产成本剔除不能加计扣除部份的余额的50%进行摊销。

本例A项目费用化的研发费用 (340万元) 已经计入当期损益, 而其中研发人员的福利费22万元不附合加计扣除的条件, 故只能用318万元 (340万元-22万元) 的50%进行加计扣除。

而B项目资本化的研发费用 (730万元) 确认为无形资产后, 可采用适当的分摊方法先按730万元进行摊销, 而其中研发人员的福利费22万元不附合加计扣除的条件, 故再按683万元 (730万元-47万元) 的50%进行摊销。

另外, 财税[2009]87号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规定, 就企业取得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符合特定条件的, 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但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也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 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那么假设甲公司在进行上述两个项目研发投入时, 能获得政府的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财政性资金补助各100万元, 则A项目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化研发费用 (240万元) , 加计扣除数为218万元 (240万元-22万元) 的50%, 即109万元。而B项目资本化的研发费用 (730万元) 确认为无形资产后, 也只能按630万元进行分期摊销, 并再按583万元 (630万元-47万元) 的50%进行分期摊销。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财政部令[2006]第33号) [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512号) [S].2007.

研发核算体系 篇9

这两项税收政策都要求企业必须正确归集研发经费。作为高新技术企业, 必须充分理解税收政策的要求, 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给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要求, 对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进行全面规划, 对研发项目发生的费用进行合理规范的核算, 为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打好账务基础。本文从适应国家财税政策要求的角度出发, 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费用核算规范进行探讨。

1 研发费用科目设置方式探讨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研究阶段的费用可以费用化, 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而开发阶段的费用支出满足一定的条件后应该资本化。即企业可以根据研发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以及最终成果的体现形式, 研发费用既可能资本化也可能收益化。换言之,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发生的研发费用列入相关的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应先行在“研发支出”科目下进行明细归集, 并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进行不同会计处理, 期末再行结转。

根据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新《企业所得税法》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相关文件, 并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其工作指引的相关要求, 企业可以选用如下两种会计科目设置方式对研发项目费用支出进行核算:

方式一:

方式二:

以上科目设置方式中, 启用项目辅助核算是指在启用财务核算软件的企业中, 根据企业的科研实际情况, 对年度实际发生的研发项目进行编码, 启用研发项目的辅助核算。对没有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 则可以进行科目明细核算, 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 之后, 设立三级科目, 用以核算各研发项目, 上面各表格中三级科目相应变为四级科目。由于在研发支出科目已进行很明细的核算 (辅助核算) , 因此, 将研发支出结转入管理费用时 (这里暂不考虑费用资本化) , 可不再进行明细核算。

三级明细科目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关键是企业操作方便, 只要在文件规定的研究开发费范围内并能核算到企业全部研究开发费用即可。

以上科目设置方式很好地把税收法规的要求与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起来, 清晰明了地对研发项目费用进行规范核算, 也方便企业对研发项目进行管理, 为各项目研发支出的核算、成本控制、创新的绩效评估建立起良好的控制体系结构。

2 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核算范围的探讨

研究开发项目是指企业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及R&D成果的应用等专项活动时, 以规范的项目管理形式 (论证、立项、中间过程控制、验收等) 出现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工作所进行的开发活动项目。凡是属于研发项目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 都应纳入企业研发经费的核算体系, 进行核算或统计。

但是按照国家最新抵免税政策 (国税发[2008]116号) 的规定, 并不是企业所有的研究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都能用来加计抵扣所得税, 只有“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07年度) 》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 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支出, 才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

可见, 研发项目费用支出的全成本核算与税法规定的加计抵扣, 在费用范围的界定和理解上存在差异。企业会计核算可对研发支出进行全成本核算, 但需将全成本核算的费用按照加计抵扣的规定进行区分和对照

为客观地反映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发生额, 提高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的管理水平、提升研发经费的产出绩效、严格控制研究开发活动的成本费用, 结合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有关规定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建议研发支出科目核算如表1内容。

参考文献

[1]吴寿仁.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辨析[J].华东科技, 2009, (3) .

上一篇:洁净室工程下一篇:数学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