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方向分析

2024-06-14

运动方向分析(共12篇)

运动方向分析 篇1

摘要:本文围绕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思考, 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在于户外运动兴起以及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大力支持下, 以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契机, 依托国家相关政策导向, 综合学科特色, 积极构建定向运动学科方向理论与实践体系, 完善定向运动人才培养方案, 使中国定向运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发展前景

1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健康的理解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层次, 对体育的认识也更为深刻。1983年定向运动传入我国, 在教育、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定向运动在我国开始蓬勃发展, 全国各地学校定向运动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现状分析, 定向运动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发展, 一方面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 如定向运动教师、高水平教练员、制图员及赛事活动组织者;另一方面缺乏既能把握体育发展规律, 又懂体育市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解决这一困难, 2015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推行“定向运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率先在全国增设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 旨在培养中国定向运动复合型人才, 推动中国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

2 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2.1 户外运动兴起

户外运动是为了健康、亲近自然、满足挑战与刺激的需要, 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户外体验活动。定向运动是意向集体力与智力、竞技与娱乐、探险与刺激于一体的运动, 在实用性、趣味性及挑战性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能够最大限度拓展体育的空间与时间, 老少皆宜, 适宜于大众广泛参与。首先, 定向运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能够培养学生户外生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有利于推动定向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其次, 定向运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已经有一部分个人或者团体组织开始商业化组织定向运动竞赛, 如广东拓锐户外、北京乐嘉和深圳华瑞健等体育企业, 在一些旅游将区或文化胜地也经常会有以定向运动为内容的旅游开发主题。[2]2015年中国定向公开赛分别在江西、安徽、天津、云南和广东深圳举行, 竞赛场地与旅游风景区相结合, 竞赛期间并举办与当地节庆活动相结合的旅游推广活动, 为群众体育健身的开展提供理想的场地条件, 展现了定向运动魅力, 对提升城市形象与推动城市旅游业纵深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 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培养出精通定向运动的专业知识, 同时又具有指导定向运动体育旅游项目设计、市场开发、组织能力的一专多能型综合人才。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是以达到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标准为导向,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优化设计, 从而提高育人质量。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就业蓝皮书) 的全国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专业名单中, 体育教育专业连续5年被列为红牌专业, 就业前景不被看好。[3,4,5,6,7]在此不利背景下, 体育教育专业进行综合改革是与时俱进的。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增设定向运动方向, 综合了定向运动所具备的教育价值、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所寻求的新的生长点。综合学科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和区域发展需求, 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水平, 使提高育人质量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 对推动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分析

3.1 国家政策的导向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将定向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2002年定向运动在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3年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文件, 将定向运动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 将定向运动纳入“体育、艺术2+1项目”;2005年教育部将定向运动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创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试点》通知, 定向运动作为重点推荐的科技体育传统校项目之一。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推行“定向运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共同成立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文件的引导与实施, 为增设定向运动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也为推动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3.2 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投向休闲、旅游、健身等项目的费用逐渐加大, 传统的锻炼方式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走向大自然, 奔向户外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首选。[8]定向运动的兴起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其独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赖于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9]作为新兴体育项目, 定向运动商业化发展的优势是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了体育旅游, 利用科技体育平台, 以定向运动为旅游开发主题, 组织商业化定向运动赛事, 不仅能和体育消费市场紧密联合起来, 有效地刺激体育消费, 还能吸引体育消费市场管理人才参与其中。只要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定向运动商业化运作, 能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前进步伐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推动定向运动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4 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

4.1 专业师资力量优势

定向运动方向专业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学科交叉性、综合性、时效性, 既要掌握一定的地理、测绘知识、OCAD制图、教学与训练等实践经验, 又要熟悉定向运动赛事组织和定向运动产品市场营销, 从多个维度进行实践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建设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 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了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 同期成立专家库, 目前基地现有专家17人, 青年讲师7人, [10]均为中国定向运动界的知名专家。2015年秋季学期将正式启动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本科生招生工作, 并将选派国内顶尖的定向运动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地进行辅助教学。而今后定向运动相关的教学与培训等师资力量将从专家库中遴选, 更好的为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人力资源平台。与此同时国内也将产生一大批热衷于定向运动方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

4.2 学科特色优势

定向运动方向专业将由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培养, 为本科学历层次, 学制四年, 学生毕业时将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定向运动作为符合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科技体育项目, 课程设置方面上将开设定向运动相关理论、实践环节共计1000余学时, 涵盖定向运动的赛事组织管理与裁判、项目策划与营销推广、教学与训练、成绩统计与电子计时系统管理、地图绘制等5大板块, 理论与实践知识并重。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的毕业生也将成为既精通定向运动的专业知识, 又具有定向运动赛事组织管理、定向运动主题公园旅游项目设计、定向运动服务公司策划和营销的综合型人才。

5 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置定向运动方向, 不仅拓宽了体育教育专业领域, 还将促进定向运动学科方向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 制定并完善定向运动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为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提供大量高规格的专门人才, 逐步解决制约中国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使中国定向运动走上科学化、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新宝, 赵雪敏, 张文涛, 施玮.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08 (12) :4-5.

[2]张新安, 李国军.定向运动——军事、体育还是旅游[C].中国定向运动文献汇编 (2005) , 2005:10-11.

[3]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4]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5]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6]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7]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8]高月宏, 冯建强, 弈翠霞, 杨涛.我国定向运动倶乐部的营销现状与策略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 (4) :29-31, 37.

[9]钱亚辉, 乔兰波.以“定向运动”看体育产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J].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10 (6) :75-76.

[10]http://oacn.sport.org.cn/.

运动方向分析 篇2

排名 方向 占比
1 医疗设备/器械 27%
2 娱乐/休闲/体育 15%
3 批发/零售 14%
4 计算机软件 7%
5 贸易/进出口 7%
6 制药/生物工程 6%
7 机械/设备/重工 6%
8 医疗/护理/卫生 5%
9 学术/科研 5%
10 新能源 3%

巧选平抛运动的分解方向 篇3

■ 例1 如图1所示,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顶端A点以某一水平速度抛出,落到斜面上的B点. 若AB间的距离L=40 m,斜面倾角θ=30°. (g取10 m/s2)则:

(1) 小球抛出后经多长时间运动到距离斜面最远的点C?

(2) 小球到斜面的最远距离为多少?

■ 解法一 (1) 设初速度为v0,从A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t.

沿初速度方向:Lcosθ=v0t (1)

垂直于初速度方向:Lsinθ=■gt2 (2)

将数据代入(1)、(2)式解得:

v0=10■ m/s,t=2 s.

小球运动到距离斜面最远的点C的速度方向应该与斜面平行,此时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vy=v0tan 30°=10 m/s.

设小球抛出后经时间t′运动到距离斜面最远的点C. 则:

vy =gt′ 即10=10t′.

得:t′=1 s.

(2) 如图2所示,

AD=v0 t′=10■ m.

DC=■gt′2=5 m.

CE=DE-DC=ADtanθ-DC=10 m-5 m=5 m.

CF=CEcos θ=■m.

所以,小球到斜面的最远距离为■ m.

■ 解法二 如图3所示,将初速度和加速度沿斜面方向(x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y方向)进行分解,设初速度为v0,则在x方向上做初速度为v0x=■、加速度为gx=gsinθ=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y方向上做初速度为v0y=■、加速度大小为gy=gcosθ=5■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小球与斜面的距离由y方向的分运动决定,设小球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t,由于小球运动到距离斜面最远的C点y方向的速度为0,根据对称性知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和从C点运动到B点时间均为■,设最远距离为h. 则:

x方向:L=v0xt+■gxt2 (1)

y方向:v0y=gy·■ (2)

v2 0y=2gyh (3)

将数据代入(1)、(2)、(3)式得:

t=2 s.

h=■ m.

所以,小球抛出后经1 s运动到距离斜面最远的点C,小球到斜面的最远距离为■ m.

■ 解法三 用解法一中的方法求出从A点运动到B点时间t=2 s,再用解法二中的方法将速度和加速度分解,得到:

gy=5■ m/s2.

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和从C点运动到B点时间均为t′=■=1 s.

则h=■gyt′2=■ m.

比较以上三种解法,不难看出,解法三结合了解法一和解法二的优点,使解题的过程较为简洁. 值得注意的是,用解法二时,不仅要分解初速度,还要分解加速度,解题时要多加小心.

一般情况下,平抛物体总是落向水平面或击中竖直的墙壁,所以一般都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平抛运动,这样会对解题带来方便. 但是,如果物体从斜面上抛出,或抛向倾斜的墙壁、倾斜的直杆等,则应该把平抛运动沿该倾斜面和垂直于该倾斜面进行分解,要注意这时不仅要分解速度,还要分解加速度.

■ 例2 如图4所示,从A点将一个小球以v0=10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向斜面,经1 s落到斜面上的B点;从A点的正上方C点将另一个小球以v0′=2v0=20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向斜面,也经1 s落到斜面上的D点. 已知斜面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取10 m/s2,求A、C间的距离.

■ 解析 将初速度和加速度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如图4. 设A到斜面的距离为s,A、C间的距离为h,则C到斜面的距离为s+■.

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

s=(v0sinθ)t+■(gcosθ)t2 (1)

s+■=(2v0sinθ)t+■(gcosθ)t2(2)

解得:h=■ m.

■ 例3 如图5所示,从A点向一堵竖直的墙壁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抛出点到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求小球以多大的初速度抛出时,击中墙壁前瞬间小球的速度最小?这一最小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 解析 小球尽管不是落向水平地面,但由于墙壁是竖直的,显然应该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平抛运动.

设以初速度v0抛出时,击中墙壁前瞬间小球的速度最小,且速度方向与v0成?兹角.

水平方向:s=v0t,vx=v0 .

竖直方向:vy=gt=■.

击中墙壁前瞬间的速度:

v=■=■.

可见,当v20=■时,

即:v0=■时,v有极小值:

vmin=■.

cosθ=■=■.

θ=45°.

试论青年运动的方向 篇4

一、全篇概述

1、发展了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

毛泽东发展了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 (1)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现在抗日战争阶段则是日本帝国主义、汉奸; (2) 中国革命的动力有无产阶级、农民阶级以及其他阶级中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人, 其中占全国人口90% 的工人农民是根本力量、革命骨干; (3)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的民主主义革命, 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 全国青年当为此努力; (4) 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经过人民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 (5) 这个革命资产阶级已无力完成, 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

2、正确地评价了青年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指出, 五四以来, 中国青年们“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 “就是带头作用”。

3、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

毛泽东认为, 中国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就是没有能够把全国人民充分动员起来。因此, 毛泽东号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 实行团结, 抗战到底。另外, 毛泽东还强调要把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作为判断一个青年是否革命的唯一标准。

4、指明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

毛泽东赞扬“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 这主要在于延安的青年是团结的、统一的, 而且是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全国青年们应该向延安的青年学习, 坚持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争取抗战的胜利。

二、理论精髓

1、青年要充分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毛泽东要求全国青年要充分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明确指出延安的抗大, 陕北公学等学校的任务, 就是培养抗日先锋队造就一大批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底的先锋队, 要他们领导群众组织群众, 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2、青年、特别是知识青年要和工农群众相结合, 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 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 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 组织起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 没有动员和组织农民是很难成功的, 所以全国知识青年一定要和工农群众相结合, 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3、全国青年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工作方法, 坚持不断学习

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要向延安青年学习,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毛泽东盛赞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 是抗日救国的先锋, 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 工作方法也是正确的。毛泽东在注重指导革命理论学习的同时, 更重视实践和工农结合。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要积极发挥青年学生的先锋和桥梁的作用, 树立青年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青年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从课堂上、书本中学到丰富的知识, 而书本知识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才能使知识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另外, 青年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广泛开展切实加强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1) 要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和实践。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其投身社会实践, 比如: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调查, 公益活动, 科技文化服务, 社区志愿者服务, 军政训练, 勤工俭学等, 使得广大青年在校求学期间能够走向社会, 适应社会, 服务社会。

(2) 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大力在青年学生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 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

(3)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青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含许多矛盾,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想问题, 相同的思想问题在不同学生中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因而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 要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 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 发扬优点, 改进缺点, 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

3、思想政治教育要同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相结合, 坚持“三贴近”原则

(1)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把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青年,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 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学风不正, 理论脱离实际, 党的事业就要遭受巨大挫折, 付出沉重代价。

(2) 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深化对“三贴近”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其一, 要结合群众的思想实际, 用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深入浅出的回答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其二, 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 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建设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扎扎实实的推动工作。

(3) 切实把“三贴近”要求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领域。其一, 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 从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其二, 思想政治工作要区分层次, 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其三, 思想政治工作要用疏导、群众参与、发扬民主的方法, 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 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和先进民族都必须重视, 并切实开展对青年的教育与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发展自己, 把自身培养成为未来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摘要:《青年运动的方向》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演。毛泽东在这个讲演中发展了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 鼓励全国青年和全国人民结合起来, 使革命由失败转变到胜利。本文主要从全篇概述、理论精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等三个方面, 论述了毛泽东这篇文章的重要性。

关键词:青年,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 (第1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338.

[2]毛泽东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723.

论青年运动的方向读后感 篇5

文章出处《青年运动的方向》选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

《青年运动的方向》写在五四运动二十周年之际,是写给青年的一篇讲演稿。他的目的是希望全国青年和全国人民结合起来,使革命由失败转变到胜利,建设新中国。

文章中首先就是肯定了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革命,破坏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就叫做资产阶级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但是这个革命,资产阶级已经无力完成,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这样一个定律谁都不能推翻。但是我们在目前的阶段上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改变中国现在的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全国青年应当为此而努力。文中他还说到:“现当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时候,大家鉴于过去革命失败的经验,下决心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并且不容许再有卖国贼,不容许革命再失败。全国的青年除了一部分人之外,大家都觉悟起来,都具备这种必胜的决心,规定“五四”为青年节就表示了这一点。我们正向胜利的路上前进,只要全国人民一齐努力,中国革命一定要在抗日过程中得到胜利。”只有青年们都团结起来,我们中国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文章中他还强调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农民是根本力量,是革命的骨干;我们要破坏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我们的目的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这种人民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就是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共和国。它比起现在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来是不相同的,它跟将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相同。但是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这样一个定律谁都不能推翻。我们所有的青年都要为此而努力。这一段中,毛泽东主要强调了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我们才能建立人民民主的共和国,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共产主义!由此可见,毛泽东对中国的形势是非常清楚非常了解的,这种一步一步稳扎实打的方法正体现了我们脚踏实地的精神。

然后,毛泽东通过总结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十年红军战争来引出中国革命之所以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的原因-----没有唤醒民众!孙中山先生在他的遗嘱里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只有动员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才能战胜帝国主义,才能战胜封建主义。现在我们要达到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的目的,不动员全国的工农大众,是不可能的。工农大众是主力军,既然要动员大众,知识青年就要担任主要的力量。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因此,总结来说,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动员工农大众,使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去攻破敌人的坚固阵地,去攻破敌人的最后堡垒。因此,青年的运动在抗战中担任了重大的责任,青年应该实行团结,抗日到底。

最后,表扬了延安的青年运动,为全国青年的运动指明了方向。他说:“延安的青年们不但本身团结,而且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这一点更加是全国的模范。”这就要求全国的青年团结起来,把全国的人民组织起来,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一定要把旧中国改造为新中国。这就是毛泽东的希望。

质点振动和波的运动方向的判断 篇6

一、带动法

A. 此波朝x轴负方向传播

B. 质点D此时向下运动

C. 质点B将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

D. 质点E的振幅为零

解析 波的传播过程是振动的传播过程,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开始振动时,必然带动其周围相邻的质点振动,这些质点又依次带动各自相邻的质点振动,依次类推,振动就逐渐传播开来形成波. 因此,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步调是依次落后的,总是前一质点带动相邻后一质点,后一质点总是力图跟上带动其振动的前一相邻的质点并重复其运动. 据图象2信息知,此时[F]点振动方向向下,是由[G]点带动的结果,[G]质点比[F]点更靠近波源,故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选项A正确. 同理[D]点在[E]带动下,力图跟上[E]点并重复[E]的振动. 故[D]点振动方向向下,选项B正确. [B]点被[C]点所带动,步调落后于[C],故[C]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C错. 参与简谐波的各质点振幅均相等,故[E]的振幅不为零,选项D错. 正确答案为AB.

二、微平移法

A. 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B]正向右运动

B. 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C]正向左运动

C. 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D]正向下运动

D. 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B]正向上运动

三、上下坡法

四、同侧法

解析 在波的图象的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出一箭头表示质点振动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水平方向画一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箭头总是指向曲线的同侧,可称为“同侧法”. 据此法过[Q]点向下画一箭头表示质点的振动方向,由“同侧”性规律,便知代表[Q]点的波的传播方向的箭头必然向左,故[Q]点振动方向向下. 则可知波向左传播,[N]是波源. 由[M]点的起振方向(向上)得[P]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 振动从[N]点传播到[M]点需要[1T],传播到[P]点需要[3T4],所以质点[P]已经振动的时间为[T4].

浅析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 篇7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世界一流强队即西班牙、希腊、美国和阿根庭队等四支球队为研究对象,以及他们的比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探究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期刊、光盘、internet收集查阅相当资料,1994年以来的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学术研究。收集、查阅有关篮球比赛各种技术指标统计资料,筛选本课题的有用资料和采用的评价指标。

1.2.2 录像观察统计法

对四强的比赛用TV BABY的天敏电视精灵电视卡在电脑上进行录像,通过对录像的反复观看,观察其比赛的实际情况,统计出相应的技术指标。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软件包Excel2003等软件对统计的所有比赛的进攻技术指标的统计以及图表的制作处理。

1.2.4 分析比较法

通过分析比较,探索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新特点,新方向。

1.2.5 逻辑分析法

对统计的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世锦赛参赛队的身高、年龄的对比研究

“无高不篮球”,现代篮球竞技比赛无可非议地将继续是巨人群体展开的拼搏,要求以身高为最基本的条件,这是由篮球运动竞赛形式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不高无优势,已是篮球运动的客观事实。从图1中我可以清楚的看到,参加世锦赛的24支队伍的平均身高是199cm,平均身高在200cm以上的球队有14支,210cm以上的运动员有41个。充分证明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球队的第一高度和整体高度的增长,以求得在比赛中占据优势。年龄是衡量一支球队成熟的重要指标之一,年龄太小则球队缺乏比赛经验不太成熟,年龄太大则整体球队体力不足,技战术僵化,不利于球队的平稳发展, 因此年龄对于一支球队有着重要的意义。

西班牙、希腊、美国和阿根廷这四支球队是人们赛前公认的超一流球队,而且都顺利的进入前四名,而这四支球队的身高平均在200cm左右,最高的都在210cm左右,而且200cm-210cm之间的人数较多,阿根廷就因为最高身高略低,在内线就有点吃亏。200cm-210cm之间的人数是非常关键的,他们既可以在内线冲击,帮助中锋;又可以在外线参与进攻,帮助外线队员撕开对手的防线,防守时又可以协助外线队员,因此各强队都十分重视这一高度的队员。

从年龄方面来看,见图2,前四名的队伍中,西班牙、希腊、和美国这三支球队的平均年龄都在25岁左右,阿根廷的年龄稍大,平均年龄是28岁,从年龄结构上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四支队伍的平均年龄的标准差非常接近,都在3.cm左右。说明在这样的年龄结构中,有少数的大龄球员,用他们的比赛经验来帮助球队,还有少数的小龄球员,他们都是球队的希望,在比赛中锻炼和培养他们,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不使球队出现青黄接青黄不接的现象。主要的队员是大批的年龄适中球员,这一批球员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风格,并且在比赛中,都能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队员间的互相默契配合又弥补了个别队员的劣势,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的实力。虽然美国队队员个人都有超强能力,但是由于运动员之间打球的时间不长,缺乏默契的配合,最终被依靠以球队整体力量打球的希腊队打败。从年龄特点来看,各队需要各年龄阶段的球员,各队的成长都需要一批中坚力量的球员长期在一起比赛和训练,这样的球队才更有利于成长、成熟。

2.2 上场队员时间分配各得分与对手的对比

从前四名的球队队员上场时间的分配和得分的比较,都有共同的规律性,我们不难发现,上场队员的时间都很均匀,队员之间相差不多,除过西班牙的加巴约萨和希腊的迪亚曼提蒂斯两个人的上场时间较多,其它进入前100名的队员上场时间都在14%以下,即25分钟以下。说明各队并没有完全依靠个别人的力量,而是平均利用各名队员的力量,以达到以整体力量打球的目的。

从前100名的排名来看,就更明显,各队进入前100名的队员大都在4名左右,美国队才有3人,而且排名都很靠后,充分说明他们每名队员的上场时间的绝对值都不是太大,并不是以某个名星为主的战术打法,而且每名队员的上场时间相差不是太大,每名队员都有上场的机会,都能为球队有所贡献,因为他们是依靠球队的整体力量在打球。

从得分上分析,各队队员的得分也很均匀,相差不多。特别是美国队的韦德,上场时间只有20.3分钟,没有进入上场时间的前100名,但是他的得分是17.1,占全队得分的16.6%,在前100名中排第9位,充分说明韦德的上场效率非常高,上场就能够得分,就能给予球队支持。希腊队和阿根廷队,他们的队员得分进入前100名的人最多,达6人次,名次都很接近,也很靠前。因此,他们打的是整体篮球,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作用。

2.3 得分结构的对比研究

根据篮球比赛的规则,比赛的得分是按照罚球罚中得1分,二分区投篮投中得2分,三分区投篮投中得3分的原则。本研究把得分按照三个不同的得分效果来分析整体的得分结构,以研究其规律所在。

从四强的得分结构我们可以发现, 见图3, 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律, 2分球的得分在50%以上, 3分球的得分在27%左右, 这就说明这四强的队伍的进攻都非常重视内线进攻与外线进攻的相互结合, 使对手不能内外兼顾, 从而在进攻中取得主动。罚球的得分在20%左右, 说明罚球的得分在整个比赛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罚球得分多就是因为进攻的攻击性强, 杀伤力大, 对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 才采取犯规来阻止进攻。因此进攻的攻击性是各队进攻的一个共同特点。

通过对前四名的比赛录像我们发现, 这四支球队在进攻中运用最多的是传切、掩护和突分这些最基本的基础配合。运动员之间通过这些基础配合, 从强侧移动到弱侧, 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 从内向外或者从外向内等等, 总之目的是从场地的防守严密区移动到防守薄弱区, 以获得有利的空间优势进行投篮得分。篮球的运转是以传球和突破分球为主的方式。用传球来吸引和调动对手的防守, 以创造有利的投篮时机, 突破分球是运用最多, 往往使对手顾此失彼, 可以得分也可以分球, 让同伴得分, 也是最犀利的进攻武器, 也是进攻联防的最锐利的武器之一。掩护是运动员的移动或者是篮球的运转中运用最多, 最实用、最简便的手段。通过掩护, 无球队员可以得到空位摆脱防守, 持球或者运球队员可以进攻突破, 以达到撕破防线的目的。

3 结论

3.1 以整体篮球打法为主导、进攻与防守相对平衡是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总趋势,这样才能完全发挥全体运动员的潜力和能力, 不使一支球队变成了以超级球星的球队。

3.2 世界篮球强队的身高特点是有绝对身高的优势,身高在200cm~210cm之间的运动员数较多,平均身高在200cm以上;年龄上的特点有少数大年龄和小年龄的运动员,大部分运动员的年龄是在平均年龄25岁-26岁左右,他们是通过长期在一起训练和比赛,形成相当成熟的默契,有利于整体球队的长期建设。

3.3 世界强队的运动员上场时间很平均,而且上场时间较少,但是上场的效率非常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分,为球队作应有的贡献。

3.4 世界强队能合理利用篮球场中的空间,得分点分散,重点在限制区,内外结合;利用最简单的战术基础配合就能在空间上形成以多打少优势。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探究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文法, 对参加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西班牙队、希腊队、美国队和阿根廷队的比赛进行研究, 得出合理的高身高和年龄结构是强队的重要特征;以球队的整体力量打球的打法是主流;进攻与防守的平衡是最主要的特征。

关键词: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身高,年龄,打法,平衡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8.

[2]http://www.fiba.com/pages/eng/fc/index.asp[EB/OL].

[3]辛静.从第28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看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31) :57-59.

[4]董伦红:从28届奥运会评析看世界男篮强队进攻特点[J].湖北体育科技, 2006, 1 (25) :75-77

[5]刘玉林主编.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1.

[6]王家宏.新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1.

基于有源RFID的运动方向判断 篇8

RFID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是物联网相关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当前RFID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1],从物流管理到资产跟踪、防伪识别、公共安全管理、车辆管理到人员管理的应用、RFID技术的应用市场潜力巨大[2]。

有源RFID技术是RFID技术的一种,有源RFID标签内置电源,具有发射功率小、信号稳定、读取距离远、抗干扰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车辆、人员、固定资产的远距离标识和RTLS定位等。在大部分有源RFID车辆与人员管理的应用中,对目标物体的标识与运动方向的判断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

常用的基于有源RFID的运动方向判断方法是时差法。通过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地点安装读写设备,通过判断标签在这些读写器读取范围的时间顺序来判断运动方向[2]。使用这种方法对运动方向进行判断对安装现场有一定要求,两个读写设备需要保持一定间距,当通道比较宽的时候容易造成误判。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运动方向判断方法。使用两个定向读写设备形成多个读取区域,对标签进出这些区域的事件进行提取,通过事件间的逻辑顺序来判断标签运动方向。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准确判断标签通过的方向,还可以判别标签中途返回等行为,对安装场地要求也不高,对于较宽的通道也能很好地适应。应用此方法的人员管理系统已经实施并取得了很好地实际使用效果。

1有源RFID系统及读写范围

有源RFID是指RFID标签内部设置电源的RFID技术。一个有源RFID应用系统通常由有源RFID标签、有源RFID读写设备、PC机或手持式数据处理设备等组成。按照有源RFID标签的工作方式不同,有源RFID系统可以分为主动发送和被动发送两种[3]。主动发送式有源RFID标签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主动向外发送ID信息。被动发送方式的有源标签平时处于睡眠状态,当受到某种方式的外部激活后开始向外发送ID信息,激活信号消失后恢复睡眠状态,常用的激活方式有电磁波激活、红外信号激活等。

当有源RFID标签进入读写设备的读取区域时,有源RFID标签发射的ID数据会被读写设备读取,读写设备将读取到的ID信息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至PC机进行后续的进一步数据处理。

在标签固定功率自动发射的情况下,有源RFID设备的读取能力与读取距离取决于有源RFID读写设备使用的天线的增益和种类。当有源RFID读写设备采用高增益全向天线的情况下,读写器的读取范围近似于以天线为圆心的圆。采用定向高增益天线则会形成一个以天线为顶点的近似椭圆的读取区域[4]。

2有源RFID运动方向判断系统

利用定向天线读写器读卡定向的特点,将多个定向天线读写器布置在适当的位置上,形成多个读写区域。通过融合多个读写器的数据,就可以标定出标签的运动方向。利用这一个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有源RFID的运动方向判断系统。

有源RFID运动方向判断系统由两个远距离定向读写器系统组成。两个定向读写器的天线相对设置,其读写范围形成三个区域,定向天线1的读取范围区域1,定向天线2的读取范围区域2,两个定向天线读取的重叠区域3(图3)。

当一个有源RFID标签从右向左运动时,将依次穿过区域2、区域3、区域1。从两个读写器收集到的特定标签信息上看,这一标签的数据首先被读写器2读取,然后被两个读写器同时读取,然后只有读写器1能读取到标签,最后标签完全离开读区域。从左向右运动时标签被读取到的顺序则反之。

3方向判断算法及实现

3.1判断标签进入和离开读写区域

标签读取:由于大多有源RFID标签采用主动发送ID的方式工作,因此偶尔会发生读写设备读到在有效读取范围外的标签信息的情况。为了避免偶然因素造成的标签状态错误并方便数据处理,对标签的读取做如下设定。假定标签以时间间隔t主动发送ID信息,则将一个长度为T(T>3t)的时间定义为一个读写器周期。对一个读写器周期内读取到的同一标签次数进行计数,并标记为Ct1。设置一个阈值Th1,作为判断标签是有效读到或无效读到的依据。如在一个读周期内读取到的某一标签的次数Ct1<Th1则记为未读到该标签,Ct1>Th1则认为是读到该标签。如果将1表示为有效读取,0表示为未读取,则读周期内对某一标签的读取结果R可以表示为:

进入与离开读取区域的判断:将标签在系统中的状态记为S则:

S∈{S0,S1,S2,S3,S4}。

S0~S4分别表示标签所处的状态,如图4所示。

由于RFID读写的射频物理特性,在一个RFID读周期内,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在有效读取范围内的RFID标签都能被读到,个别标签可能会在某个读周期内丢失,当标签处于读写器识读范围边缘时这种丢失现象会更加明显[5]。如图5所示。

因此,判断一个标签是否已进入或离开读写器读取区域并不能仅靠某一个周期内是否被判定为读取到,而是需要连续考察多个读周期。当一个标签在连续Th2个读周期内被读写器读取的标签次数都满足Ct1> Th1,则可以认为该标签进入读写器识读范围。同样地,判断一个标签是否已离开读写器识读范围,需要知道该标签处于Ct1<Th1状态的周期数Ct2是否已超过某一个阈值Th3。如果将由S1状态向S2状态转换过程表示为进入事件Ein,S3状态向状态S4转换过程表示为离开事件Eout,则这两个事件也可以表示为:

Ein=(S1→S2)=(Ct2RT=1>Th2|S1);

Eout=(S3→S4)=(Ct2RT=0>Th3|S3)。

3.2方向判断逻辑

运动方向的判断可以归结为对来自不同读写设备的同一标签的Ein事件和Eout事件顺序的判断。

在图3的情况下,运动方向与事件的关系见表1。

4系统实际运行测试结果

按照以上介绍的算法,设计并实施了基于有源RFID的运动方向判断系统。

系统硬件:系统采用2.4 G有源RFID标签,主动发射时间间隔300 ms,发射功率-6 dBm,调制方式GFSK,通信速率2 Mb/s,发送4字节ID号。读写器采用8dBi高增益平板定向天线,水平半功率角60度,垂直半功率角60度,主处理器CorTex-M0 主频60 MHz,内置实时时钟芯片。读卡机与服务器间通信采用UDP协议。服务机采用DELL OPTIPLEX 755,处理器Intel(R) Core (TM)2 Duo CPU E8400 主频3 G,内存2 G。

系统软件:整个方向判断逻辑软件分为两部分,原始数据采集与Ein、Eout事件提取和运动方向逻辑判断等。其中原始数据采集与Ein、Eout事件提取部分由读写器内嵌入式软件完成。服务器软件完成事件数据的收集与方向的判断,以及对判断结果进行事后自动校正,并可向其它系统提供基于WebService的RFID数据服务。

服务器软件系统部分共分为6个模块:时钟同步、基础数据管理、读写器配置与管理、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RFID数据服务。

(1) 时钟同步:单独的线程或进程,独立工作,定时对读写器网络进行时钟同步。

(2) 基础数据管理:将读写器位置信息与IP信息等进行统一管理,对员工信息与RFID号等基础信息进行维护。

(3) 读写器配置与管理:管理读写器网络的配置。

(4) 实时数据采集:根据协议,通过TCP/IP协议实时采集读写器网络的数据。

(5) 运动方向逻辑处理:使用算法对RFID标签的通过方向进行判断,并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6) 判断结果校正:根据多个运动方向判断设备之间物理位置关系,对每一次方向的判断做逻辑检查。

(7) RFID数据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其它应用通过Web Service获取RFID相关数据。

系统在某外资企业内进行了实际部署,累计发放卡片450张,每位员工派发一张。在企业两个园区三幢办公大楼,两个企业大门、食堂、活动中心、车间等16处安装了标签运动方向判断设备,用于对每位员工每天的活动和行走轨迹进行记录。经过一年的运行,系统运行情况稳定,任取其中一个星期的数据,对运动方向判断准确性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累计判断次数:21 887次;

累计校正次数:1 768次(每次校正系统做标记);

一次判断准确率:约91.9%。

注:因为无法将每次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因此本文将经过校正的结果作为准确结果。经过校正的结果可以保证每一标签在整个运动轨迹上不会发生物理位置上的逻辑错误。

5结论

利用两个定向读写器形成多个读取区域,记录标签进入和离开区域的各时刻,通过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来判断标签的运动方向。经过系统实施的验证,证明了这种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实施中也发现在一些问题造成判断准确性降低。如人体对微波的吸收作用明显,在某些情况下,会造成只有一侧的读写器读取到标签,另一侧完全没有读取到,使得一次通过的记录变成了一次经过读卡区域记录,造成误判。当一个人员长时间在两个读写器有效读卡重叠区域内晃动时,由于身体的遮挡作用,可能会造成多次出现符合通过逻辑的记录。通过的判断只有当人员完全离开读卡区域时才能完成,有一定的滞后。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研究人体对有源RFID标签读取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判断准确性。

摘要:RFID技术是物联网相关的重要技术之一,已经在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有源RFID技术是RFID技术的一种,具有低功耗、信号稳定、读取距离远、抗干扰性能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车辆、人员的远距离标识与RTLS定位等。在有源RFID各种应用中,对于标签运动方向的判断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使用多个定向天线读写设备,形成多个读取区域,提取标签在各区域中的事件,通过事件逻辑顺序实现对运动方向的判断。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准确判断标签运动方向,而且可以判断标签中途返回等一些复杂逻辑。

关键词:有源,RFID,定向天线,运动方向

参考文献

[1] IT专家网论坛.RFID技术的市场发展与展望,http://news.rfid-world.com.cn/2008_11/200811684775525.html.

[2] Kadir H A.Tracking student movement using active RFID.Proceed-ings of the 9th WSE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s ofComputer Engineering,ACE'10,2010:41—45

[3]郑忠贤.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车辆识别与控制终端系统研究.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 Kraus J D,Marhefka R J.Antennas:for all applications,Third Edi-tion,Aug.2006

运动方向分析 篇9

近年来,中国散打运动开展可谓热闹非凡,中泰、中美、中俄、中日等散打对抗比赛以及国内各种形式的散打比赛,使中国散打运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影响程度也逐步增加。特别是2009年12月19日晚,“2009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在广东佛山打响,这场中泰功夫对决,因赛前泰拳选手所谓的“挑战”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而备受国人关注。其中中方选手为“铁腿王” 边茂富,“威风少侠” 张开印,“降魔手” 刘层层,“神剑笔上飞” 董文飞和“福星日月闪” 徐吉福;泰方选手为“屠龙肘” 考克莱,“白莲斩” 蓝桑坤,“魔术锥” 纳如蓬,“鬼见膝” 舍受蓬和“神目杀”斐泰克,双方各五个级别的选手悉数登场。虽然泰拳被称为“八条腿运动”,崇尚进攻的力度,并形成了以腿法为主要技术要求、以肘膝为主要进攻手段、以强攻硬取为主要风格的独具一格的技术体系。[1]最终中国功夫以4:1大胜泰拳,特别是“少林弟子张开印KO泰国皇家拳师蓝桑坤”,无不给外行看热闹的看客还是内行看门道的专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更是不失时机的给正在寻求变革和缓慢前行中的中国散打运动起到了助推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从这场受到媒体包装和具有很强商业味道的比赛背后,真正品味出一些有利于中国散打运动发展的东西,探讨历史,跨越时空,冷静思索中国散打运动的现代体育方向的发展路径。

1 中国散打运动的发展概况

散打在中国历代有许多种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对拆、技击等。现在的散打与传统的散打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散打运动是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经过高度抽象,确立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拳法以冲、掼、抄、鞭,腿法以蹬、踹、扫、摆、勾为内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同时,防守技术也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2]

现代散打运动得以全面发展是在1979年以后,本着“积极、稳妥”的推行方针,历经30个春秋,至今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格局。随着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散打运动相继成为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全运会以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时至今日,武术散打已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的大舞台,逐步与国际竞技体育接轨且各种国际相关赛事层出不穷。[3]随着中国散打运动的发展和进步,在技术上、战术上和运动员运动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年中国散打不光在与泰拳的交流上取得了优势,同时在中欧对抗赛、中美对抗赛等都捷报频传。

2 “中泰”武术交流的历史印象

泰拳在历史上曾经多次与中国功夫进行交流、对抗,并胜多负少。从1921年8月6日闻名大江南北之鹰爪名师陈子正(在上海执教于精武会)出战柯叻府拳师“高原虎”乃央,三招即被乃央踢中下巴昏倒开始,到1985年4月5日,泰“黑猿”盛叻对42岁上海武术高手徐小龙的交流赛,徐为著名气功大师,精通绵掌与铁掌,两局比武,徐屡进无功,频受泰将腿踢、膝撞,渐气力不支,二回合时,泰将以膝猛攻,徐胸部中膝跪倒,既闻钟响,比赛结束。[4]这段时间中国功夫与泰拳的交流、对抗中,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并折射出中国功夫不如泰拳。但是前仆后继的有许多武林中人愿意与泰拳进行交流、对抗,就是希望能够战胜泰拳,体现中国武术是“世界第一”。

从1988年国家散打队在北京和泰拳选手,以散打规则(88年规则),8战全胜,到2003年8月8日,“第四届中国功夫VS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在泰国曼谷举行,中国国家队并以3:2在客场战胜泰国泰拳队凯旋。[4]这段时期中国武术与泰拳的交流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这得益于集传统武术精华“踢、打、摔”于一身的散打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但也是建立在散打规则基础之上而抑制对方优势动作而取得的结果。

2009年12月19日这晚是令无数关心中国武术发展的人为之兴奋和不眠之夜,并将载入中国武术发展的史册,这一场受到国人高度关注的对外武术交流赛事,在使双方运动规则最大化放开的前提下,充分展示了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搏击运动的魅力,最终以中国功夫4:1大胜职业泰拳。这一晚充分抚平了国人在“中泰”武术交流的历史中留下的心理阴影,改变了“中泰”武术交流的历史印象。

中国散打和泰拳是在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搏击术,并且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这两种搏击运动在运动方式上也截然不同。泰拳可以用肘击、膝顶,以打倒对方取胜为目的,因此动作简洁、攻击凶狠,但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前提下,肘击、膝顶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散打使用“踢、打、摔”等组合技击动作,以打中有效部位得分取胜为目的,因此动作灵活、组合多、变幻莫测。在双方所有规则都放开的情况下,摔法的优势更加明显,具有“踢、打、摔”为主要技击动作的中国散打具有一定是优势。

3 中国散打运动的现代体育方向发展路径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有几千年的历史渊源,有厚重的文化内涵,有丰富多彩的技击动作,是原汁原味的本土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拥有广泛性较强的群众基础,几乎占城乡居民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一半。据不完全统计,分散在全国各地并已注册登记的私人武术馆(校)就有一万多个,武术人口总数约近7千万。[5]而且根据时代周刊的一项统计,中国男人99%中都有匡复正义的武侠梦,96%的女人都有飞檐走壁的幻想,百分之百的中国人都认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明、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2]但是中国武术特别是中国散打运动要成为国人健身、娱乐、消费的对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1 必须加大对散打运动技术和规则的完善

“远踢、近打、贴身快摔”被认为是现代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特色。“贴身快摔”是最大的特色,散打中的快摔技术源自于中国式摔跤,是对中国式摔跤的改进与创新,表现在“无把”式的快摔。相比而言,散打的腿法、拳法的特色就显得不够突出;就散打的腿法来说,注重每腿的打击力度与实用,没有跆拳道腿法的潇洒与飘逸。比赛场上难得见到腿法的连续组合,大多情况是运动员你一腿我一腿的进攻,表现为大力的“鞭腿”技术;拳法上多以直拳和摆拳为主,大起大落的摆拳显得尤为突出。[7]

繁琐的技术特点虽然能体现散打运动的中国武术文化的特点,却束缚了散打运动的现代竞技体育化方向发展,其中“摔法技术”完全破坏了散打运动的连贯性,使这项运动变得支离破碎,失去了竞技体育运动的整体性和观赏性的特征,完全可以把本身不属于散打技术的“摔法技术”从现有的散打技术中拿掉,还散打运动的本来面目。同时对一些影响散打运动连贯性、对抗性和技击性的繁琐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突出散打技术中的“手打”和“脚踢”这两种技术,并强调运动员的防守和抗击打能力的培养。虽然对散打运动的部分技术进行删除和精简,但是必须在散打运动中加大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和精神的植入,使中国散打运动在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是现代竞技技击运动,但是在内涵和实质上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文化的特质。

3.2 必须以媒体为依托,加大对散打运动的宣传

散打运动的发展必须依托媒体的宣传,特别是“新媒体”的宣传。“2009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之所以广泛受到媒体的追捧、国人的关注,正如搜狐网体育中心总监金航先生所说“这次比赛我们在网上进行了现场的网络直播,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网络直播的流量创了我们今年所有比赛直播的之最,完全没有想到,甚至超过了NBA。”[6]这受益于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国人的武术情结和爱国热情,才使这次普通的交流赛事意义深远,也昭示着中国武术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中国散打运动与不同国家搏击运动的交流比赛,国内各种形式武术比赛的举办,以及媒体与各种武术运动的联姻,在后奥运时期,中国武术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变革,不管是传统套路武术、竞技套路武术还是散打运动都在爆发出自己的能量。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它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是无穷大的,散打运动只有置身于这张网中,才能得到传播和放大,才能被人们所关注和接受。《中国好声音》这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笔者认为,这档节目的运作理念就是来源于体育的竞争精神,源于体育而高于体育,之所以能受到广泛关注和有较大的影响力,除了其出色的专业性和竞争性外,就是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其得到广泛关注,影响力得到无限放大。

3.3 建立散打运动的品牌赛事

中国武术这场剧烈的变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加强建设中国的职业武术和品牌赛事。最近这几年,中国所有的城市,特别是一线大都市,都在培育和打造自己的品牌赛事,比如说上海的F1,北京的马拉松,广东的亚运会等赛事,大家都是希望通过这些品牌赛事的申办和举办,来提高这个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拓展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位置,但是从成长性来看,可能在未来都不会成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因为这些赛事都是舶来品,都不是原发于中国的赛事。中国真正未来能够走向国际,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赛事,一定是基于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积累。随着中国的崛起,从经济崛起到文化崛起之后所带出来的一种本土文化,中国未来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可能就是中国职业武术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是中国散打运动的发展与壮大。中国散打运动在走向现代职业化竞技体育过程中,既不能走闭门造车的老路,也不能走完全西化的邪路,散打运动的发展一定要强调竞技散打、文化散打、财富散打、娱乐散打的四位一体,必须走“产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并具备“娱乐性、技击性、规范性”的特征。

4 结束语

“2009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国人对中国武术高度关注的结果,希望中国武术成为“世界第一”的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武术厚积薄发和进行现代化体育改革的结果。在现代社会中,中国武术向现代体育的过渡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武术作为具有几千年的文化,不能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武术文明,让人怀念,供人敬仰,“文化是活着的文明、文明是死了的文化” [6],中国武术文明要进一步的活化,活化了之后才能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活化,这个文明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良性、健康、长远的发展。

摘要:虽然中国散打运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抗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是中国散打运动要想真正成为世界性的、有影响力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必须对散打运动进行改革和创新。笔者研究认为:第一,对散打运动繁琐的技术和规则进行简化和完善,使其轻装远行;第二,依托媒体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宣传,使散打运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无限放大;第三,集中优势兵力、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建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散打运动品牌赛事。

关键词:散打,泰拳,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海彪.泰拳技术特点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9(5):126-128.

[2]邱丕相等.中国武术教程(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4.1.

[3]黄强.我国散打运动发展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73-75.

[4]搜狐体育.中泰功夫交战史:历史泰拳占优近九年中方全胜[EB/OL].http://news.sports.cn/others/zjj/news/2009-12-20/1941418.html.

[5]考研教育网.民族传统体育学考研详解[EB/OL].http://www.cnedu.cn/news/2009/3/wa4465844181390022432.html.

[6]搜狐体育.实录:从功夫到武术中国体育产业从化高峰论坛[EB/OL].http://sports.sohu.com/20091222/n269131205.shtml.

运动方向分析 篇10

一、非极昼区

方法:画太阳视运动路线图, 在图上确定日出、日落、正午时刻太阳的位置, 把三点用曲线连接则为太阳视运动轨道。日出、日落时刻太阳在地平面上, 其方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若直射点在北半球则日出东偏北, 日落西偏北;若直射点在南半球则日出东偏南, 日落西偏南。偏北 (南) 角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正午时刻太阳方向取决于直射点与当地的相对位置。若直射点在当地北侧, 则正午太阳在正北;若直射点在当地南侧, 则正午太阳在正南。

例1:判断4月21日40°N太阳方向的日变化。

画图如下:

图中点E、S、W、N分别为地平面正东、正南、正西、正北, 点A、P、B分别为日出、正午、日落时刻太阳位置, K为天顶。KE、KS、KW、KN分别为天空正东、正南、正西、正北, 天空KES、KSW、KWN、KNE区分别为天空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方位。4月21日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约为8°N (直射点约四天南北移动1°) , 直射点在40°N南侧, 故正午太阳在正南, ∠POS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计算可得为58°。读图可知太阳方向的日变化:日出→正午, 即由点A→C→P, 太阳方向变化为东北→正东 (C点) →东南→正南 (P点) ;正午→日落, 即由点P→D→B, 太阳方向变化为正南 (P点) →西南→正西 (D点) →西北。

二、极昼区

1. 极昼区的最低纬度。

方法:画太阳视运动路线图, 在图上确定正午时刻和零时刻太阳位置, 过这两点与地平面相切的圆则为太阳的运动轨道。正午时刻太阳位置取决于与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前面已叙述) , 零时刻太阳在地平面上且方向与正午太阳方向相反。

例2:判断12月22日66°34'S太阳方向日变化。

画图如下:

图上P点为该日正午时刻太阳位置, 12月22日直射点在66°34'S的北侧, 故正午太阳在正北, ∠PON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计算可得为46°52', S点为零时刻太阳位置。读图可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零时刻→正午, 即由点S→C→P, 太阳方向变化为正南 (S点) →东南→正东 (C点) →东北→正北 (P点) ;正午→零时刻, 即由点P→D→S, 太阳方向变化为:正北 (P点) →西北→正西 (D点) →西南→正南 (S点) 。

2. 极点与极昼区最低纬度之间的地区。

方法:画太阳视运动路线图, 在图上确定正午时刻和零时刻太阳的位置, 过这两点做与地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圆 (圆面与地平面不相交) , 则该圆为太阳的运动轨道。正午太阳位置取决于该地与直射点的相对位置及正午太阳高度, 零时刻太阳方向与正午时刻太阳方向相反, 而零时刻太阳高度角则可用公式计算得出 (零时刻太阳高度角=极昼区的纬度-极昼区的最低纬度) 。

例3:判断6月22日75°N太阳方向日变化。

画图如下:

图中P点为该日正午时刻太阳位置, ∠POS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计算可得为38°26ˊ。M点为零时刻太阳位置, ∠MON为零时刻太阳高度角, 计算可得为8°26ˊ。读图可知太阳方向日变化:零时刻→正午, 即由点M→C→P, 太阳方向变化为正北 (M点) →东北→正东 (C点) →东南→正南 (P点) ;正午→零时刻, 即由点P→D→M, 太阳方向变化为正南 (P点) →西南→正西 (D点) →西北→正北 (M点) 。

3. 极点。

极点太阳高度一日内不变, 大小等于直射点纬度, 故太阳视运动路线与地平圈平行。若视运动方向逆时针则为南极点, 视运动方向顺时针则为北极点。北极点四周皆为南, 南极点四周皆为北, 故极点处太阳方向整日不变。

小学数学命题设计方向分析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命题设计 方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60

小学数学命题的设计要立足于教育的实际情况,融入现代评价的相关理念,既要突显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又要关注创新知识的开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命题设计应注重应用性

设计命题时,教师要考虑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明确教材内容的结构逻辑,有机整合各阶段知识,体现前后知识的衔接性和渗透性。命题要关注各知识点间的交叉和纵横关系,使之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考查的协调发展。

命题分析:

小明妈妈整理家务时找出了全家人的旧衣物,其中成人上衣8件、裤子9条,儿童上衣5件、裤子6条。一家旧衣回收公司的收购费是成人衣物9.8元 / 件、儿童衣物6.5元 / 件,另外一家的是上衣13.5元 / 件、裤子6.7元 / 条。按照两家公司的费用标准,小明应该建议妈妈将旧衣服卖给哪家公司?

这个试题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该题目考查的是财务运算,能有效引起学生做题的兴趣,并使学生重视计算的准确性。

二、命题设计应注重教育性

命题时,教师要使题目符合数学规律,具备较强的结构性、逻辑性,使命题中包含的前后知识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一个有序严谨的知识体系。命题设计一方面要关注社会的焦点信息,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融入科学的教育思想,突显数学学科的教育性。

命题分析:

学校的一个水龙头因为没有拧紧开关,每分钟大约漏出25滴水,每滴水大概是0.5ml。这个水龙头一天会流失多少升水?一年又流失多少?

这个命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命题还隐含了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计算出的庞大数字,使学生产生震动,将节约用水的思想传达给学生,无形中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日常小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命题设计应注重生活性

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生活性强的数学命题,能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设计数学命题时,应注重命题的生活性,使之符合生活的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命题观察、分析、验证、推理等环节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命题分析:

例1 成年人每天至少需饮用1.5升水。小美爸爸的水杯为圆柱形,其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15厘米。请问小美爸爸每天应喝几杯水?

例2 我国国旗长度与宽度的比例为3∶2。按此标准,当我们学校使用的国旗宽为120厘米时,其长度应该是多少厘米?

这两道题目的信息都来自实际生活,例1包含的饮水生活常识,可引起学生读题的兴趣和解题意愿;例2包含五星红旗长宽比例的信息,使学生在解题的同时还拓展了视野,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意外而又令人欢喜的收获。

四、命题设计应注重创新性

教师命题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优势因素,突出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促进学生潜能的激发。

命题分析:

一块长方形纸板长50厘米,宽30厘米。要将这块纸板做成高6厘米的无盖长方形盒子,应该怎样设计?请画出设计的图形,并计算出盒子的容积。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在分析题目后得到的解题方法大致有以下两种。

解法一:(50-5×2)×(30-5×2)×5=4000立方厘米,方法如图1所示。

解法二:(50-5×4)×30×5=4500立方厘米,方法如图2所示。

这种开放性试题将理解题目、设计方案和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增强了题目的综合性、趣味性,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小学数学的命题设计方向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命题的评价导向功能,引导小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命题的设计既要具备基础性,保证形式多样、难度适中,又要突出创新性,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到蕴含于数学命题中的乐趣,从而促使命题考查真正服务于素质教育,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运动方向分析 篇12

1放松训练的研究现状

1 . 1“放松训练”的提出

放松训练源于我国的气功和印度的瑜珈训练,它是心理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实践证明人类对自身机体有很大的控制力,采用肌肉放松方法可以主动控制身体的机能,缓解机体的紧张程度。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Schultz)曾运用自我暗示和肌肉放松手段,帮助精神病患者缓解压力,消除心理紧张[3]。此后这种方法就被用在体育比赛中,被取名为放松训练。放松训练主要是指在进行技术动作教学和训练的同时,提高运动员身体某部分肌肉适时放松的能力。受试者通过反复进行放松训练,学会用意念改变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状态,调节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主动与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摆脱恶劣情绪,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解除心理压力[4]。

人体在完成某一动作时,肌肉的活动必定是意识活动的中心, 而对肌肉的放松,只能做到自发松弛,很少能有意识控制。大多数学习者认为做动作往往要用最大的力气,这不仅致使肌肉紧张,消耗了大量体力,而且动作还很僵硬、很难看、不协调,肌肉紧张和放松的部位都不够准确,从而致使运动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1 . 2国外对放松训练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放松训练的研究早于国内,程度也更为全面。许多研究的结果都一致表明放松训练能有效的减少氧耗、呼吸频率、降低血压和肌紧张。研究报告还显示,在不同的个案研究中,都可以证实运动表现与放松训练有相当大的关系。格里菲斯等人于1981年通过一个实验研究法证实潜泳运动员通过学习如何放松从而促进了运动表现和降低焦虑[5]。1989年,格林斯潘和菲尔茨两人合作分析了已有的9项放松训练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研究的结果均表明放松训练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行为表现[6]。换句话说,在大多数情境下,放松训练都是有效的。在美国,米·维苏茨曾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肌肉放松能力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比较短跑60m、100m、200m提高一定成绩,爆发力、力量、肌肉放松能力所占比例得到数据(见表1)。

从表1可知:放松能力对于短跑项目作用更加明显,它决定了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发挥。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肌肉的协调用力和放松能力对成绩的影响比提高力量素质更为重要[2]。研究表明, 肌肉的放松能力通过科学训练是可以提高的。通过放松训练,可将肌肉的放松能力增长8倍,而未经过放松训练的运动员相比只增长了1.8倍,不同水平等级的运动员,其主要差别在于肌肉的放松能力[3]。

1 . 3我国对放松训练的研究

在我国,放松的方法自古就有,尤其在一些宗教中,都有放松训练的思想与元素。运动队初次开展心理训练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此这种心理训练方法被保存下来一直沿用至今。1988年,丁雪琴对射击等10个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了催眠放松和放松—表象训练,证明了放松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3]。王惠民等又在1991年通过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方式对利用对国家集训队的8名队员进行了肌电反馈研究,其结果证实:掌握放松训练技术后,队员达到训练效果的最好水平只需2min的放松训练,这种技术对降低肌电值有明显效果[4]。刘淑慧等在l993年对国家队射击运动员进行专门放松训练,他们发现采用美国Antogen1700型肌电反馈仪和Antogen5100型积分仪等先进设备,使用反馈放松与听放松磁带相结合的手段,放松效果最好。表现在能更快达到主观感觉与客观肌电图水平一致,短时间内达到放松,其程度更深。

2放松训练的种类及其效果

谈到放松训练的技术种类,其中包括许多,我们不难想到一些比较有效的手段,如渐进性放松、自生训练、表象或想象放松、生物反馈放松和一些其他的放松技术。

2 . 1渐进性放松

1929年由雅各布森(Jacobson)首次在其著作《渐进性放松》中提出了渐进式肌肉放松,随之被运动心理学家广泛采用并形成了后续的各种版本。渐进式放松是建立在一个最简单的假设之上:人不可能同时处在紧张和放松两种状态之中[6]。降低焦虑水平,肌紧张度和心理唤醒是掌握渐进性放松技术的3个最大功效,渐进式放松训练法作为非药物性的干预方法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积极心境状态[7]。然而有学者又指出渐进性肌肉放松对于增进运动表现有很大帮助,但当时这方面的证实并不多。

2 . 2自生训练

从达到放松效果看,自生训练与渐进性放松训练是类似的,主要区别是自生训练靠的是身体对于四肢和肌肉的相关感觉,而渐进性放松靠的是肌肉的动态收缩和放松。起源于德国的自生训练法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指导的心理训练方法,它靠语言引导进行训练,来达到自我感觉放松的目的。虽然自生训练在运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东欧地区,但目前仍然没有足够证据可以说明这种训练对运动成绩有所提高。

2 . 3表象与想象放松

表象放松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训练手段,是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被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普遍运用[8]。其方法是,学习者在大脑中反复描述某种技术动作或运动图景,然后不断强化,根据正确、清晰的动作表象,进行完整技术动作的练习。表象与想象放松的效果逐步得到确认,其有利于训练者学习运动技术、培养运动动机、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巩固动作模型,熟练牢记动作;在赛前采用动作表象技术可以使参赛者动员机体,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竞技的最佳状态[9]。

2 . 4生物反馈放松

生物反馈技术是一种自我调节促进唤醒状态的有效办法,其又被称之为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由于信息被及时的显示或反馈给个体,使生理活动的参数信息化,因而称之为“生物反馈放松”。

已经有一些文献综述总结了生物反馈在运动中的应用,生物反馈用于放松训练,由于能够提供人体心理、生理变化的客观指标,使放松程度有了依据,从而提高了放松效果。大量实验表明,想要得到最好的放松效果,不能仅仅采用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放松,由于受训练者难以的思想专一,难以自体的各部位有节奏地、依次地得到放松,所以单用生物反馈的放松效果远远不如与传统的放松训练方法联合应用的效果好[10]。然而生物反馈这种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既可以用来放松,也可以用来做兴奋或动员。

2 . 5其他放松技术

放松训练的方法和形式很多,除了以上3种形式,还有音乐放松、气功放松、意象放松、催眠放松、超觉静坐放松等等[11]。在东方文化中有一种唤醒控制技术已经被运用了几千年,就是沉思,后来被引入到了西方文化中。日前,已经知道沉思有降低唤醒水平的作用,但其对促进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效果大小还不得而知。

此外,中国的传统松静气功,特点是深呼吸和意守丹田,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手段,在我国许多研究都采用了这种技术, 而且当这种技术与生物反馈技术相结合时,其效果最为明显[11]。

3放松训练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3 . 1严格检验放松训练的实验研究效果

目前已知的部分放松训练手段的效果并非是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得出的,大多是从个别案件研究中推理出来的,所以其与运动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真正检验。此外,目前采用的放松技术通常并非是单一的某项技术,而是各种技术(如渐进性放松、自生训练、表象或想象放松、生物反馈放松技术等)的组合,这给实际评价带来了困扰,因为我们无法得知是哪一种技术真正起作用或是这些技术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

3 . 2扩展放松训练的监测指标

目前,监测放松训练的效果方面主要有两种方法,即自我报告和生物反馈,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我报告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明确的标准,客观性不强,而生物反馈的生理学指标会出现不能与被试者心理上同步等情况。所以必须发展与放松训练特定的,有效的测评体系和指标,也可以把自我报告同生物反馈指标结合起来对放松效果进行测定。

3 . 3丰富和发展放松技术的理论, 开发新的放松训练方法

放松训练的内部机制仍然不够清晰,放松训练的研究相对其它的诸如表象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等仍然缺乏,由于运动领域的放松研究相对较晚,许多方法主要来源于医学或宗教,理论滞后于实践,其作用机制的解释又不完善,制约了放松训练实践的发展,新的放松方法的发明和创新停滞不前。放松训练方法虽然古老,但其在心理训练方面的基础,是开发新放松训练技术,以及对放松训练的理论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课题。

3 . 4考察放松训练实效, 加大放松训练与运动表现的内在研究

一般认为,放松训练可以使人摆脱压力、松弛身心、增进健康、降低唤醒水平、保持心态平衡、提高运动表现,但这些方面大多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对于特定的心理过程和状态,放松训练的有效性被多数学者认可,但对于能促进运动绩效,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大多研究者、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忽视了运动绩效与放松训练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学者更注重于研究放松训练引起的良好的运动表现,比如比赛成绩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完善[12]。国外这种把实验室研究转为比赛现场的研究,从赛前训练准备到赛后管理恢复各方面的研究分析,结合心理技能战术与运动技战术、体能分配等,提高了研究的生态学效度, 挖掘了其潜能,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 . 5结合其它心理训练方法, 挖掘放松训练的深度和广度

如何更大发挥放松训练的作用机制,这就需要研究者考虑结合其它心理训练。有研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在提高篮球投篮命中率时,结合放松训练与表象训练一起使用,其效果远好于单纯使用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此外,对于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是否采用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放松技术也是需要探讨的。要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专项技术特点,挖掘出带有专项特色的放松训练方法,那么放松训练的研究与应用就会沿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3 . 6系统研究影响放松训练效果的各种变量, 探索适合不同个体的放松训练方法

个体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个体参与运动学习,其接受程度不同, 对他们采用同种放松训练,其对自我的放松状态觉察能力和长生的放松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探索不同的个体,寻求与之适应的放松训练方法和心理训练方法成为了运动心理学研究者目前的任务。另外有研究者发现,不同的运动阶段、运动项目、运动种类的技能等情景差异,是影响放松训练效果产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今后的放松训练效果研究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各种变量之间的系统性研究,探索放松训练的方法、情境和个体差异这3种重要影响因素。

4总结

(1)进一步加强放松训练的理论性研究,了解和掌握放松训练的生物学原理和作用机制,为放松训练的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2)放松训练的理论研究要和运动实践相结合,重视放松训练手段和方法与运动表现的关系,重视放松训练手段的创新和选择要符合运动项目的运动学特征和生物学特点,并符合运动员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3)加强在严格控制下的实证性研究,并对放松训练手段与方法的效能进行监测,以检验放松训练与运动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上一篇:热力学特性下一篇:数据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