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师的综合修养

2024-10-15

化妆师的综合修养(精选5篇)

化妆师的综合修养 篇1

舞台技师是舞台美术中的重要职务之一, 其综合修养是其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也是其工作的智力支撑与动力之源。

为此, 要做好舞台技师工作, 就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修养。具体而言, 舞台技师的综合修养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予以解读。

一、文化修养

“知识经济”的21世纪, 全球各个领域都兴起了一股“文化热”, 文化已经与经济、政治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的三大要素。戏剧文化当然也提到应有的高度。作为舞台技师, 其本身文化修养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也愈来愈凸显出来。许多舞台技师都已达成共识:艺术与技术的竞争, 说到底乃是文化的竞争。

然而“文化”又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大概念, 按照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的定义, 所谓“文化”, “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而用19世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 则是:“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原始文化》)

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 又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子系统。而在精神文化中, 又包含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等许多子子系统。

因此, 舞台技师的文化修养, 便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 必须长期、刻苦、全面地修炼, 方能奏效。

二、艺术修养

舞台技师作为舞台美术工作人员, 直接为舞台艺术服务, 因此其自身的艺术修养, 更是必备的修养。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性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理想, 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 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舞台技师的艺术修养,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具备全面的艺术知识, 即对各种艺术形式有全面的把握。其中主要有:实用艺术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书法等) 、造型艺术 (绘画、雕塑、摄影等) 、表情艺术 (音乐、舞蹈等) 、综合艺术 (戏剧、电影、电视等) 、语言艺术 (诗歌、小说、散文等) 、民间艺术 (杂技、曲艺、木偶、皮影、魔术等) 、新兴艺术 (时装表演等) 。另一方面是具有艺术能力, 其中又以情感力与想象力为主。情感是艺术的构成要素,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 必须情感真挚、饱满, 作性情中人, 唯其如此, 才能以情动情。强烈的情感体验, 是艺术创造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的一个最为特殊的反应形式, 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 也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得好:“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 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情感。” (《什么是艺术》)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力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

三、技术修养

舞台技师的工作, 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因此其技术修养也理应成为其综合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高科技的21世纪, 舞台美术中的科技含量也相当之高, 这就要求舞台技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修养。

舞台技师的技术修养, 主要是电脑应用能力和现代化的声、光、化、电的应用能力等等。

摘要:舞台技师作为舞台美术工作者, 其综合修养、技术修养为三大视角, 对舞台技师的综合修养进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论述。对于舞台技师综合修养的全面年提升, 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舞台,技师,综合,修养,文化,艺术技术

试论秦腔鼓师的综合修养 篇2

综合修养是秦腔鼓师的智力支撑与动力之源。为此, 本文着重对秦腔鼓师的综合修养谈几点肤浅之见, 因为从个人秦腔鼓师的司鼓实践视角出发, 所以只能管窥蠡测, 不当之处, 尚望同行与广大读者批评指教。

具体而言, 秦腔鼓师的综合修养, 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一、文化修养

“知识经济”的21世纪, 文化成为全球各国家、各领域的一个大主题。我国也把文化同经济、政治一起, 作为综合国力的三大要素之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专门对全国的文化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这都充分证明了文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事实上的确如此, 文化作为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不仅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智慧凝聚与经验总结, 而且对于人们未来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影响、制约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股“文化热”, 才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 秦腔鼓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要掌握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天人合一”、“中正平和”等基本特征;掌握中国戏曲文化的写意传神、抒情言志、“以歌舞演故事”等文化精神;掌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气韵生动、简约适度、真挚含蓄的内涵。

总而言之, 秦腔鼓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唯其如此, 才能为自己的司鼓工作提供坚实雄厚的智力支撑与动力保证。

二、戏曲修养

包括秦腔在内的中国戏曲, 是传统的民族戏剧的艺术宝库, 所以秦腔鼓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戏曲修养。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重要的戏剧形式之一, 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代表的“梅氏体系”, 与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斯氏体系”、德国布莱希特创立的“布氏体系”, 并称“世界三大演剧体系”。

秦腔是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 据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源》释义:“戏曲自元人院本后, 演为曼绰、弦索二种。弦索流行于北部, 徽人歌之为枞阳腔, 湖广人歌之为襄阳腔, 陕西人歌之为秦腔。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 音皆如此。后复间以弦索, 实与昆曲同体, 惟用竹木节乐, 俗称梆子, 与昆曲之止用绰板定眼者少殊。”

秦腔同所有的中国戏曲剧种一样, 都以写意化为其基本的美学原则与主要的艺术特征。在这种美学原则与艺术特征的影响下, 又派生出虚拟化、夸张化、程式化等重要的表演特点。这正如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所言:“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 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合在一起, 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 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 不会是一个逼真的幻境。” (《戏剧理论史稿》)

秦腔鼓师必须掌握中国戏曲的本体美学特征, 具有深厚的戏曲艺术修养。要熟悉本剧种各个剧目、各个行当的唱、念、做、打等“四功”与手、眼、身、法、步“五法”, 熟悉每一个戏剧情节、戏剧场面、戏剧冲突、戏剧动作、戏剧语言。好的鼓师, 甚至可以为演员“说戏”。并能“说全堂”。

总而言之, 秦腔鼓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戏曲修养, 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业务修养

秦腔鼓师的业务修养, 不仅是其综合修养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且是最重要的艺术修养。

一方面, 要练司鼓基本功, 熟练地运用秦腔的各种“锣鼓经”, 起到指挥乐队、为演员表演服务、营造舞台环境、渲染舞台气氛、强化角色情感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 要倾情投入, 带有饱满的激情, “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地演奏, 并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 灵活自由地指挥整个乐队, 创造出精彩的伴奏效果, 为整个剧目的演出, 贡献应有的力量。

总而言之, 秦腔鼓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业务基本功, 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鼓师。

摘要:鼓师是秦腔乐队中重要的乐手, 承担着全乐队指挥、整个演出节奏的掌控与情感、气氛的烘托等重要作用。而综合修养又是秦腔鼓师司鼓工作的智力支撑与动力之源。本文以文化修养、戏曲修养、业务修养为三大理论层面, 对秦腔鼓师的综合修养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

浅谈淮海戏青衣演员的综合修养 篇3

关键词:淮海戏,青衣,修养,文化,艺术,戏剧,戏曲

青衣是淮海戏演员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而综合修养又是淮海戏青衣演员的“软实力”, 是其舞台表演艺术的能量之源与智力支撑。从本质上考量, 综合修养直接决定着淮海戏青衣演员的表演艺术水准。

而淮海戏青衣演员的综合修养本身, 又是一个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大工程与大课题。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四大修养, 可谓“四轮定位”, 我们分别进行研究与解读。

一、文化修养

淮海戏青衣演员综合修养中的第一大修养, 是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淮海戏青衣演员基础的基础、前提的前提。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当今时代, 文化修养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 许多领域的竞争, 说到底都是文化修养的竞争。这是因为,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十分丰富的大概念:“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中国戏曲演员由于口传心授、自幼练功, 所以大多文化修养较低。这就要演员自身刻苦自学、刻苦自练。因为文化修养直接影响、决定演员对剧本与所扮演角色的阅读、理解、诠释、演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文化修养极高, 他在美国巡演时, 曾获得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的文学博士学位。在苏联演出时, 结识了文学家高尔基、阿·托尔斯泰与旅居苏联文学家萧伯纳等。梅大师著有《梅兰芳文集》《舞台生活四十年》等学术著作。可以说, 梅先生不仅是京剧大师, 也是文化大师。他京剧表演艺术的辉煌, 成就与他很高的文化修养是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 高深的文化修养是梅大师艺术创造的雄厚根基与丰富的源泉。

我们虽然不能和梅大师相比, 但是注重文化修养则是必须的。

二、艺术修养

淮海戏青衣演员综合修养中的第二大修养, 是艺术修养。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 在想像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 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 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 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的种类很多很多, 主要有实用艺术 (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 、造型艺术 (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 、表情艺术 (音乐艺术、舞蹈艺术) 、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 、广播艺术, 民间艺术 (皮影艺术、木偶艺术) 、网络艺术、语言艺术 (小说、诗歌、散文等) 等等。

戏曲艺术作为艺术之一种, 是一门综合艺术, 与其他各种艺术关系密切, 所以包括淮海戏青衣演员在内的所有戏曲演员, 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例如对唱词与道白的理解, 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对唱腔音乐与伴奏音乐的理解, 需要一定的音乐修养;对各种程式动作的表演, 需要一定的舞蹈修养;对服装与化妆的把握, 需要一定的绘画修养;对道具的运用, 需要一定的雕塑修养;对布景的领悟与把握, 需要一定的建筑、园林修养……如此等等, 不胜枚举。而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结合剧情与人物塑造需要, 当台探笔书法、作画, 就更需要演员过硬的艺术修养了。

由此可见, 艺术修养对于淮海戏青衣演员来说, 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戏剧修养

淮海戏青衣演员综合修养中的第三大修养, 是戏剧修养。

淮海戏是我国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剧种, 它与戏剧的关系十分密切。淮海戏青衣的表演艺术, 需要学习、借鉴其他戏剧表演艺术精华之处很多很多。例如学习借鉴话剧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化验与情感表现的有机统一”“最高任务和贯串动作”“从自我出发生活于角色”“形体 (外部) 动作与心理 (内部) 动作的统一”“舞台生活的双重性”等等。又如学习话剧表演中对导演阐述的理解、导演构思的体现等。我国戏曲原本是“演员中心制”, 并无导演。新中国成立后, 戏曲向话剧学习, 实行导演制, 这是一种进步。淮海戏也实行导演制, 所以淮海戏青衣演员也要向话剧学习, 正确处理与导演的关系, 领会并体现导演的创作意图, 这一点十分必要。

由此可见, 淮海戏青衣演员的戏剧修养, 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戏曲修养

淮海戏青衣演员综合修养中的第四大修养, 是戏曲修养。

作为戏曲演员, 淮海戏青衣的戏曲修养, 不仅是其综合修养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且是最基本的修养。这一戏曲修养, 又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其一是戏曲文学修养。要会读、会分析、会解读剧本、包括剧本的思想内容各个环节 (如题材、主题、人物、情节、情境、冲突、情感等) 和艺术形式各个环节 (如体裁、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 。尤以语言的理解为要点。好的戏曲演员, 不仅能精准理解唱词与宾白的涵义, 而且还可以自编唱词或自改唱词, 并视其为演员的基本功。例如京剧花脸名家郝寿臣先生, 在京剧《捉放曹》中扮演曹操一角, 有一段唱词原文是:“八月十五桂花香, 行人路上马蹄忙。坐在雕鞍放眼望, 见一老者在路旁。”但有一次开戏前远方朋友请他饮酒, 他多喝了几杯。临上场前, 仍觉酒香扑鼻, 于是上场一开口便唱出“酒”字。他突然发觉失误, 便灵机一动, 改词唱道:“九月十五桂花稀, 行人路上马蹄疾。坐在周鞍看仔细, 见一老者在路上。”观众不知就里, 认为改得精彩, 叫好声不断。郝先生于是赢得了“活孟德”之誉。同样, 淮海戏名家谷广发, 对淮海戏各行当表演皆十分娴熟, 并能编能导, 可谓是一个全才型大艺术家, 是我们这些后辈学习的典范。

其二是戏曲音乐修养。淮海戏青衣要熟习戏曲唱腔的音乐体制 (曲联体、板腔体、综合体) , 不仅能很好地演唱本行当的各种唱腔唱段而且能创新腔, 从而为创造艺术流派奠定坚实的基础。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也可以说:“不想创造流派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其三是“四功五法”修养。“四功五法” (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 是淮海戏青衣演员表演的基本功, 既有中国戏曲的共性特征, 又有淮海戏剧种的个性特征, 务须掌握娴熟, 以便在舞台表演中游刃有余。

由此可见, 戏曲修养更是淮海戏青衣演员不可缺少的修养。

参考文献

化妆师的综合修养 篇4

中国的学生的美育教育可以说在初中阶段就已停滞。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不会把美育方面的课程比如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等纳入到主干课程当中, 仅仅作为学生课后“兴趣”来进行培养, 其结果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势必会潜移默化地认为升学以及为升学而考试才是整个学习的最终目标, 其次, 美育课教师在学校中显得无关紧要, 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要实现对学生在美育方面的教育引导, 就必须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客观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纵观学生的成长经历, 可发现他们从初中阶段开始, 多数人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 不得不选择淡漠甚至放弃原有的兴趣爱好与梦想, 在尚不具备自主选择能力的情况下, 心不甘情不愿、甚至带着抵触情绪在学校与家庭为他们铺设的道路前行, 应付考试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督促着学生进入这条单行道。这种单一性在学生的成长阶段, 不见得有利于开启学生各个方面的才智, 反而容易使学生感到精神上的压抑。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 可导致以下几个问题的出现:

1、心理问题;现时的高校中, 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很多院校都增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也配备着专任的心理辅导教师, 可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学校关注的问题, 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心理问题在学生进入高校前就已形成, 即便通过心理辅导, 在短期内也难以达到疏通与根除的目的。

2、自我存在及价值感的缺失。在初中和高中以分数论成败的学习竞争中, 部分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在激烈的分数角逐里失利, 他们在“分数榜”上不能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位置, 因此无法展现自我价值, 而在这条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单行道上又无法对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从而导致他们对自我价值的怀疑甚至否定, 但在来自学校和家庭双重压力的作用下, 部分学生不得不消极应付, 表现出随大流、得过且过、精神涣散的状态。

3、人生目标模糊。在美育教育不足、而以分数作为单一标准的评价体系里, 无形之中否定和埋没了学生除主修科目外的其他才能, 极易造成部分学生不能清晰地自我定位, 从而慢慢丧失追求以往理想与目标坚定的信心, 在长期的主动或被动式的忽视中渐渐模糊和背离了人生的目标。

4、业余生活的单调乏味导致空虚无聊。升入高职类大专院校之后, 很多学生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和学习,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大多认为脱离了家庭与教师的“监控”, 结束了高中时代长期高度紧张的复习、测验、考试的生活, 在专业学习之外的业余时间里, 他们会突然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因为再无人对他们的业余时间进行安排和规划, 一旦遭遇能使他们紧绷的神经感到完全放松和刺激的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等娱乐活动, 他们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其他一些不甚健康的娱乐当中而不能自拔, 这在高职类院校的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对应措施:

1、通过艺术社团, 大力推进美育教育。在课堂里的美育教育是不完整的, 理论性的知识固然重要, 同时也更需要实践作为补充, 而学生的艺术社团活动就是个很好切入点。艺术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 有利于推动美育教育, 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美, 建立审美情趣, 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对完善自身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们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加入社团, 在社团中, 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为社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通过活动得到师长与同学的肯定, 从而使他们更容易找到自信。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心理狭窄的空间, 投入大家庭的怀抱, 感受大家庭别样的温情。笔者作为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 通过对学校业余模特队的指导, 亲身体验到学生社团在高校中的重大作用。近些年, 高校的学生社团有着种类增加, 规模壮大的趋势, 因此在社团的管理及运作上需要不断地进行规范化调整, 使学生社团日臻完善。

2、引导学生对美的兴趣与爱好, 点燃对生活的热爱。大多数学生在从高中进入大学这段时间里都可谓经历了高考的洗礼, 大学阶段的美育教育首先可以把他们从紧绷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的注意力从其他不健康的娱乐和消遣中转移, 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力, 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以更开阔的心胸去拥抱与感受自然之美及人类艺术文明之美, 从而使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乐观处世的人生态度, 以及求真、向善、爱美的行事原则。

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兴趣和爱好不仅要从自然与人文方面进行宏观的人格建设, 也需要从日常的行为进行细节塑造。

3、适当增加美育课的课程比重, 增强美育课的师资力量和队伍建设以及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由于大部分高校将美育课设置为选修课程, 如遇到选课人数少或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的情况, 这门课则不得不停开。有必要把美育课作为主干课程来抓, 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 使院系各部门提起对美育课的重视。在师资建设方面, 美育教师的引入应严格;定期要求在职美育课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或升造, 给予他们足够的提升空间,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美育教师队伍, 使这支队伍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健康与蓬勃地发展。在加强美育师资队伍的同时, 应跟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大经费投入, 以确保师生能在一个无忧的环境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4、开设美育教育相关的讲座与交流。聘请文艺界的专家泰斗给学生普及美育知识、开展相关的学术讲座, 并加强校际之间的文艺交流活动是促进美育教育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校际之间的文艺交流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交际面、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还可以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的的动力。

化妆师的综合修养 篇5

一、课程构架与设置

(1) 目前艺术教育修养方面, 学生只偏重某一方面 (音乐、美术、礼仪等) , 而不能全面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现象普遍造成了学生的综合修养偏低。针对这种情况, 高职院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修养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构建适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和前提[1]。

大学音乐欣赏课、现代礼仪课为高职院校选修课。而这两门课程共同之处是培养学生个人修养。个人修养主要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举止和气质风度。一个举止高雅、谈吐得体的人会受到人们欢迎。礼仪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否有这样一门课既能让学生认知美学规律、又能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力、提升艺术修养、并培养识别真善美的能力, 为塑造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人才奠定教育基础呢?

(2) 根据美国的多学科艺术教育的启示, 以美术课程为例, 在高职院校中, 第一, 将现行的美学课程分离出来, 使研究的领域集中在艺术对象、欣赏、创造等方面, 这样以达到学生对艺术的探寻;第二, 应当设置艺术概论以及艺术史这类课程, 使学生获得相关的艺术知识, 有助于学生了解艺术的意义和价值;第三, 可以大量设置艺术赏析这类课程, 因为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普遍比较低, 所以开设艺术赏析类课程, 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 也有着普及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使命;第四, 设置素描、绘画、设计等实践选修课程, 因为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史和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及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总体上非常有利于学生艺术综合修养的提高;第五,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 加入音乐、礼仪等选修课程进行辅助教育, 这样就达到了注重综合艺术修养课程对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形成的作用, 并且以艺术为切入点, 从音乐、美术、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艺术的渗透[2]。

(3) 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剖析, 经历“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历程, 其结果就是学生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以及所创造的美表现出来。因此, 在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在“美”的召唤下, 更及时更敏锐地发现美、捕捉美, 不断丰富审美经验, 积累更多更为新鲜的习作素材;让学生在审美情感的推动下, 放飞想象, 拓展视野, 再现审美经验, 创造审美意象;才能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 解放心灵, 自由奔放地描述美、抒发美。另外音乐在一定方面给学生带来不可否认的力量, 好的音乐、歌词、旋律能带来灿烂绚丽的人生观;掌握了美学规律提升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再加上文化礼仪的修养, 整体的综合素养自然而然就上升了。

通过对音乐、美术、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使学生认知美学规律, 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力, 提升艺术修养, 并培养识别真善美的能力, 为塑造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人才奠定教育基础。

二、课程构架与设置的新变化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由上述课程构架与设置的新调整与变化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在自身的个人修养方面加上对音乐、美术、礼仪、文化等课程的辅修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无论在未来的求职还是工作生活中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而高职学校在授予学生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 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综合艺术修养教育, 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力, 教会他们礼仪之道, 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这是高职学校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杨浩文, 高中兴.论高校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J].滨州师专学报.2000, 16 (1) :64-66

上一篇:铁路维修模式下一篇:新型高强支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