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训练(通用12篇)
体育教学训练 篇1
摘要:立足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重点分析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从完善田径训练体系、有效协调训练强度和量的关系、提升训练结构的科学性三个方面, 探讨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田径训练,训练强度,训练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 田径运动有助于促进他们身体和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田径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 注重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教师还应掌握好学生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 只有依据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才能保证学生训练的效果。当前,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训练模式, 安排较强的训练强度和较大的训练量。这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还使有的学生身心疲惫, 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 影响训练效果。为此, 体育教师应该科学安排训练的强度和任务量, 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保证学生达到训练目标, 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一、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合理化的原因
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合理化的因素有很多, 既包括社会方面的因素, 又包括家庭方面的因素及教师方面的因素。 (1) 社会原因。当前田径运动整体水平不高, 所以, 田径受关注度相对比较低。田径训练基本处于一个“无人问津”的状态, 很少有人了解田径运动, 田径的训练很难达到科学化,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影响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 (2) 家庭原因。当前, 有些家长非常关心孩子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习成绩, 很少重视田径训练。这些家长轻视体育教学, 认为田径训练可有可无, 平时只盯着语数英等所谓主科的考试分数。这样, 就会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 平时很少参加田径训练, 偶尔训练时也很难把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尺度。 (3) 教师原因。在田径训练过程中, 体育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 很多时候只能从教师这里获取知识, 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较差, 则会影响学生对于田径的认知。而且有些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 导致训练方法和训练量的不协调, 影响训练效果。
二、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方法
(1) 完善田径训练体系。完善的训练体系是提高训练水平的重要保障, 所以, 学校应该注重完善训练体系。首先, 学校应该真正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 协调好田径训练和文化课的时间, 避免相互冲突, 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其次, 应该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并且安排专人进行监督, 督促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最后,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保证能够胜任田径教学。因为, 教师掌握了丰富的田径知识, 清楚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 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
(2) 有效协调训练强度和量的关系。只有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处于一个科学比例的时候, 田径训练的效果才会处于最佳状态。因为训练强度或者训练量过大, 不仅会使学生身心疲惫, 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违背田径训练的宗旨。所以,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随时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 在合理训练量的基础上, 科学安排训练的强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人专项训练, 有效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让学生在力量和速度方面有所提升, 提高田径的整体水平。例如, 可以让学生进行短跑或者间歇跑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爆发力, 让学生的力量和速度得到锻炼, 这个时候训练量可以稍大一些。但是, 在进行长跑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训练量, 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3) 提升训练结构的科学性。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各不相同, 所以, 教师应该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按照相应的结构进行训练, 才能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学生的田径能力。因为学生的训练强度过大, 会出现一些肌肉拉伤等情况;但如果训练强度过小又起不到锻炼的目的, 即使长时间进行训练, 也难以提高学生竞技水平。众所周知, 当前世界上许多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都是先进行力量的训练, 然后提升强度, 提高速度, 这样会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同时, 教师应该了解并掌握强度和量的范围, 并且按照这个结构进行训练。训练结构的科学性会提高训练的质量, 同时也只有按照这种科学的模式进行练习, 才能够真正提升训练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 田径运动有助于促进他们身体和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发展。田径训练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案作为指导, 仅仅注重提高训练强度和增加训练量很难提升田径的水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立足于教学, 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 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 合理把握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和具体训练量, 科学安排训练计划, 让学生有计划地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同时,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 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兵.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06) .
[2]卜建华.赛前减量训练的应用研究进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09) .
[3]苏济海.浅谈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其训练量[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1) .
[4]陈瑶.浅析运动训练强度[J].安徽体育科技, 2010 (03) .
体育教学训练 篇2
花口初中杨占快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着的,但也有区别。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由于任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实验经验证明,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掷铁饼,不仅要求会掷,而且要求掷好;不仅要求懂得掷铁饼的一般技术要领,而且要懂得摆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掷铁饼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通过动作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例如:游泳的划臂与打腿、呼吸的关系,幅度与速率的关系等)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动作趋于巩固和动作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定型,已经形成和巩固。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轻快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活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而是将不断趋于更加完善的地步。其提高和完善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教学与训练的质量等条件。
中学体育训练中的放松训练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
08(A)—0062—01
放松训练是通过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的一种科学有效的身心训练方法。通过科学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保证动作幅度增大、增强技术动作的节奏感,降低能量消耗,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充分发挥其运动潜能。
1.放松训练能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肌肉放松能力弱的人,进行体育运动时肌肉只有60%的肌纤维参加活动。而肌肉放松能力强的人,有90%的肌纤维参加活动。两块同样大的肌肉,由于肌肉放松能力的强弱而力量相差30%。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与肌肉的放松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肌肉越放松、肌肉的初长度越容易拉长,则肌肉收缩力量加大,反之,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初长度很难拉长,则骨肉的收缩力量变小。
2.放松训练能加快肌肉的收缩速度
跑速取决于步频和步长。步频的加快依赖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快速转换,也是肌肉收缩与放松能力的交替。而肌肉的充分放松,能使髋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加大,这是提高步长的重要因素。肌肉放松能力越高,肌肉收缩速度越快。
3. 放松训练能降低能量消耗,提高速度耐力
在短跑中肌肉快速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由三磷酸腺苷的分解所提供,但是,肌肉中现成的三磷酸腺苷的数量是有限的,大约只能维持12秒钟的时间。要想保持较长时间的最高速度,就必须在二次收缩之间,在肌肉放松的时间内继续进行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如果有氧的供给,这种再合成的效果就会提高几十倍,而提高肌肉的放松速度,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就能给工作的肌肉输送大量的氧气。实践证明,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越好,则保持高速度的时间就越长。
4. 放松训练能提高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肌肉的放松能提高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能加大运动幅度。关节运动幅度是指运动环节围绕某运动轴进行转动的最大活动范围,它是柔韧性素质的一个标志;关节运动幅度的大小是肌肉工作能力能否充分发挥的前提之一;关节的灵活性是柔韧性质的标志。在运动中,肌肉活动的协调性改善,特别是对抗肌之间的协调能力即肌肉的放松能力,能保证关节灵活性增强,动作幅度加大。
那么,该如何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呢?
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肌肉的放松能力与神经类型有直接关系,而神经类型的好坏,先天的生理差别很大。但是,通过后天的科学训练,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是可以改变的。听信号向不同方向移动、听枪声反复练习蹲踞式起跑、三角形障碍跑等不断地强化训练,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功能逐渐趋于适应和稳定,对肌肉随意收缩放松能力就会得到改善和加强,就会更灵活、更协调地支配肌肉做各种复杂多变的动作。
2. 重视协调能力的练习
协调能力是人体各系统、各器官互相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从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来看,初中学生的协调性正处于弱发展阶段,协调性差。在教学训练中,通过练习徒手操、舞蹈、球类项目等提高协调能力,会使动作经济、合理,放松能力也可得到相应发展。
3. 使全身肌肉均衡发展
体育教学训练 篇4
所有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最根本的运动, 不仅将生物学作为基础, 而且人们能够通过符合强度和适宜的训练量进行适应和改造, 进一步的对人的潜力进行挖掘。人们在训练过程中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并且能够让身体得到协调与健康的发展。田径训练本质上是运动员在训练负荷过程中, 身体全部器官机体所产生的消耗到再恢复的过程, 队竞赛水平和运动员素质的提高非常有效果。田径运动属于有计划的系统性内容, 大部分的变化都是在记忆细胞、肌肉和血液内进行, 感官和视觉上不能够对教师训练效果予以判断。所以说, 在安排学生的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严格依照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合理安排, 训练方法特别是需要注意选择高效和科学的进行。田径运动具有较强的强度和训练量, 所以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 而且还需要具备优良的身体素质。上述前提要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合理调整。田径训练强度主要是训练完成的效率与速度予以决定的, 田径训练量则是通过训练完成需要的时间决定, 由于两者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协调发展的效果对训练效果有很直接影响作用。假如初高中体育教师只是轻训练量重训练强度, 那么就不能让学生训练状态保持平稳, 严重的会让学生生理健康发展有严重影响, 对学生心理状态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紧张感非常强烈, 那么学生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因此, 根据运动项目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予以合理科学的掌握才能够更好的让训练效果予以最佳发挥。
2、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的影响因素
2.1、体育教师因素
由于体育教师对田径运动训练理念和项目发展不够了解, 认识较为模糊, 导致了学生训练依然采用传统不科学的训练方式。另外, 教师不能很清晰的认识田径训练内容和运动结构, 最优训练效果如何采用和学生训练量与训练强度控制都不够明确。
2.2、学生因素
学生认为田径运动只是运动员的事情, 具有较低的认知能力, 认为在学校只需要好好学习, 这样就导致了田径运动得不到支持。这样的观念导致了田径训练的体育教育很难的进行实施, 很难培养和发现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因此, 学校应当普及田径运动知识,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田径训练。
2.3、社会因素
我国社会对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宣传和关注力度非常少, 这样就出现学生田径训练报道几乎看不到的境地, 这说明了在田径训练的开展过程中, 我国社会缺乏相对重视和关注。学生在参加田径训练的竞赛制度和管理制度比较少, 那么训练就不能够的到更好的保障。田径管理科学合理性能够让学生田径水平和训练质量的提高更加有效, 更进一步的对田径后备人才储备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3、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高
3.1、在田径训练过程中, 要时刻把握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的适度
田径训练过程中, 保障整体训练效果的基础是更好的让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统一的把握。田径运动对训练效果比较注重, 因此只有严肃认真的保障训练过程才能让训练成绩得到保障。所以说, 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需要特别的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予以注重, 对高负荷和高强度的强调和注重的同时, 不能够对训练量的重要性予以忽视。
3.2、了解学生个性差异, 确定合理分类方法
初高中学生大部分都处于身体发育关键阶段, 并且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爱好和性却都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说, 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分类教学。具体的教学分类方法主要有班级组合时和集中组合式两种。班级组合式主要是体育室外课堂由多个班级组成,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体育项目予以分类后进行体育训练。集中组合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集中讲解田径运动要领的授课, 然后根据学生体能进行分组训练。体育教师应当根据男生喜欢高强度和女生喜欢训练量小的田径运动训练方式的特点, 对男女生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予以调整。对于一些体质较差或不爱运动的学生, 体育教师应当安排一些羽毛球、跳绳的难度小的运动项目。只有对学生体育爱好予以逐渐培养, 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提高。
3.3、在的田径训练过程中, 训练强度要区分大小
要根据学生身体具体特征制定合理的训练强度计划, 训练计划强度不可太大, 也不能够太小。太大训练强度容易让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身体软组织拉伤, 如果医治不当出现后遗症就会让学生未来生活或职业生涯有很不利的影响。反之, 训练强度过小就不能够完成预定训练效果, 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田径训练水平提高, 而且容易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和时间浪费。体育教师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参考亚洲飞人刘翔的训练模式, 先采用力量训练再速度训练的方式, 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能够有雄厚的体力基础之后, 在提升速度过程中更加的“得心应手”。
3.4、完善与建立田径训练保障机制
田径训练保障机制的完善与建立的首要前提是教育管理机制与训练管理机制的相互协调进行加强, 这样学习与田径训练的矛盾问题才能够更好的予以解决, 协调结果才能够更好的得到获取, 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利益才能够更好的得到满足。我国田径事业发展机制得到了更好的建立才能够让国家和社会效益需求在宏观层面上得到满足。另外, 田径训练的科学研究力度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理论上来说, 田径训练成绩和自身体能水平有着较为直观的联系, 田径训练水平主要受到体能的决定和影响。所以说, 相关的田径体能训练的学者与专家制定训练计划都需要基于青少年身体成长规律的特点, 这样才能够让训练计划更加的符合适宜的、合理的和科学发展模式特点。对相关训练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进行规范和必要的探索与研究, 能够更好的拟定出适合我国田径发展训练的训练模式。
体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进行指定。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对学生身体特点和训练强度予以把握, 这样才能够让训练强度的机构得到保证, 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更好的予以掌握, 让二者的科学比例更加合理和适度。只有更好的对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更好的把握, 制定的训练计划才能更加合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对田径教学质量予以提高。
摘要:田径运动水平对国家或者地区体育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好的决定性作用。田径运动水平不仅能够让田径运动方面取得更好的竞争优势, 而且对田径运动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现如今我国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主要是运用非常多的科学理念和先进技术进行指导。初高中学生是田径运动培养和开发的关键时期, 因此, 在教学中初高中体育教师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根据学生身体特点予以合理和科学的把握。体育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不停的予以改进才能够更好的让田径教学质量予以提高和对学生全面发展有所促进。
关键词: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
参考文献
[1]屠建利.青少年田径训练的规范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2.
[2]郝桂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工作[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 3.
[3]朱荣华.高中田径训练工作的实施经验与思考[J].新校园 (学习) , 2012, 4.
[4]项磊.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训练周期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5]郭波.当前青少年田径训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
体育教学训练 篇5
训练内容: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请你走出家门,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美丽景物,对春天新的体验、新的感受记下来,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训练目标:1、能抓住“春”的景物特点和人们的活动进行观察。
2、抓住自然景色的特点,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把文章写具体。
课前准备:1、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到公园或郊外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并试着画下来。
2、从所学课文、课外读物中搜集有关春天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3、“春天美景”幻灯片若干。
训练过程:
一、 交流“春”的信息,积累写作素材。(约20分钟)
导入:每一个季节的到来,都会给大自然带来许多变化,例如桃红柳绿的春,葱笼青翠的夏,金风送爽的秋,还有银装素裹的冬。每一个季节都用大自然特有的语言来表现着自己的特点。那么提起春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自由畅谈)
的确,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今天让我们一起与春季相约,去感受她与众不同的美吧!要写出春天与众不同的美,就要找出春天里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大自然的哪些变化找到呢?(请同学说)
下面我们来个小竞赛,(幻灯出示三组类别)
气象变化:气候、阳光、雨、云、雾、雷、风、露等。
景物的变化:如花草树木、山水湖泊、鸟兽虫鱼、公园、田野等。
人的变化:如人的衣着打扮、精神面貌、行为活动等。
根据老师给同学们的提示,看哪个同学发现得最多。
(以下环节以师生聊天为主,边引导学生列举春天各方面的变化,边相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二、明确写作要求,进行片段练笔。(约10分钟)
1、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许多春天里有特色的景物,我相信还有许多同学想说,不如我们就把自己的新发现、新的体验写下来好吗?
2、出示写作要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要求的,哪些是关键词。
(板书:看---仔细观察 想---体验、感受 写---通顺、具体)
3、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要求,结合我们刚才的讨论,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去写写春天的新变化,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下来。
4、学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播放柔和的音乐)
三、集体评议。(约10分钟)
1、请同桌互评。
2、随机请三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3、小结。
设计思路:
阳春三月,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是新课标关于中年段习作的基本要求。基于这点认识,我设计了一个赏春、颂春、写春的习作指导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春的特点,先用自由畅谈的形式打开思路,然后借助美丽的图片(能找到影片就更好了)直观地唤起学生对春的感性认识。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找春天各方面变化的小竞赛活动,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和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表述。既让学生互相交流了对春天的认识,同时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在学生练笔时,老师不断地巡回指导,特别关注中下生。在集体评议时,有意选取上、中、下三个级别的作品与学生一起交流评议,尽量让学生多说,找找别人的长处与不足,并能学会取长补短。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也是教师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设计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邮箱: changqing-168.tom.com
表象训练在蛙泳教学训练中的作用 篇6
笔者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的30名学生(男17人、女13人,略具水性,基本会游蛙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学生)进行14次课的蛙泳教学,执行相同的教学计划,实验组应用表象训练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两组学生学习起点无显著差别。由于实验对象基本为五年级的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高,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注意,且知识和智力已达到一定水平,能够较好地理解教师的暗示、语言,因此完全具备进行表象训练条件。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的达标结果可看出,实验组达标13人,达标率86%,没达标2人,占14%;对照组达标9人,达标率60%,没达标6人,占40%。可见实验组的达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蛙泳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教学结果,有利于游泳技能的学习。
一、运动技术学习的理论与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表象来呈现整个运动动作的全过程,从而唤起在比赛现场或训练条件下感觉的一种训练方法。在运动技术的形成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尤其是听觉和视觉感受器,将动作完成的结果传入大脑,经多次重复,形成表象。表象形成后,通过表象演练,一方面可以强化其在大脑中的痕迹,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其相应的运动器官获得感知,在想象中练习。在练习时可以把表象与本体感觉结合起来,这样的方法比单纯的身体练习要好。
二、表象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蛙泳技术的本体感觉
在蛙泳技术教学中,腿的技术是各种姿势教学的基础。所以初学者如能练好腿的技术,就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保持稳定姿势有利于学习臂的技术。蛙泳腿的技术动作中,翻脚是关键,它直接影响着蹬腿效果。正确的翻脚动作在收腿未完全结束时就已开始了,且在蹬水结束之前仍应保持外翻的姿势。此外,蹬水动作又包含有夹水,整个腿的动作节奏又要求慢收快蹬,这些都容易造成初学者动作概念不明确;抓不住动作要点,不能领会动作实质,容易忽略翻脚动作。
针对上述情况,对实验组进行蛙泳教学时,在陆上蛙泳腿模仿练习之后,下水扶板练习之前,专门安排针对翻腿动作这一细节的表象训练。即令学生坐于地上,身心放松,闭目,双腿自然放松,伸直,在教师的语言暗示下,想象自己的踝关节由自然放松变为紧张勾踝(背屈)的动作,数秒钟后再想象变为伸踝(跖屈)动作,如此交替进行约持续3分钟,要求学生用心体会两种动作的区别,发现多数学生在表象过程中双脚随暗示语言的变化不自觉地相应变化。三次课后,实验组已全部掌握正确的蛙泳翻脚动作,能扶板蹬腿25米以上,动作协调,效果好,有一定的速度;而对照组仍有几人不能掌握动作要领,练习过程不时需要提醒指正,多数人蹬腿效果不好,速度慢,有小部分学生需系浮带才能连续扶板蹬腿25米。可见实验组学生通过表象训练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本体感觉。
三、表象训练有利于学生建立蛙泳技术的动作概念
运动表象的形成,首先要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而建立正确清晰的技术动作概念,必须有足够的刺激量和刺激时间。可见,没有正确的动作表象,就不可能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表象训练正是这样一个结合技术动作,向学生讲授动作的内在规律的机会。通过想象和练习结合,体脑并用使学生理解掌握了动作概念,在中枢神经形成了相应记忆痕迹,从而提高动作的效果、减少错误率。实验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学生基本能正确表述动作要点,并且能够正确评判他人或自己动作的失误,而对照组只能做到通过视觉评判他人动作的正误对自己的动作感觉模糊而不完整。正因为实验组的学生对动作的结构、动作要领有了清楚的理解,才能在学习中减少错误动作的出现,提高学习游泳技能的效果。
体育教学训练 篇7
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田径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田径活动, 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分析, 采用科学的方法, 开展田径教学, 并合理的确定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1. 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系分析
在田径运动中, 训练强度主要是运动员完成运动时的速度, 训练量主要表示运动员在完成运动的距离、时间, 对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由于两者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 从而导致在田径训练过程中, 产生的效果有所不同, 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两者相互依存, 在训练过程中, 如果增加了训练强度, 那么就需要适当的减少训练量, 同样的, 如果训练量有所增加, 那么训练强度就应该适当的减少, 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的协调发展。
2. 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原因
2.1 社会对田径训练的不重视
在我国, 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从而导致社会上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力度很小,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 田径运动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情况, 社会上很少对学校田径训练情况进行了解、关注, 这就导致学校体育教学中, 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难以实现科学化, 由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水平提不上, 使得社会田径水平整体落后,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此外,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学生的家长认为学生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方面, 对于田径训练, 不参加也行, 这就使得学生的压力比较大, 很少有时间参与到田径训练中, 更别说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把握。
2.2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进行田径训练时, 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田径知识的了解情况, 在学习中, 学生遇到疑难困惑时, 就会向教师请教。但是就目前而言, 还有部分体育教师本身对田径训练不太熟悉, 缺乏系统的田径训练知识, 在开展田径训练时, 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跑步、跳远等, 并没有系统的确定学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从而影响到田径训练效果。
3. 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优化
3.1 教师加强田径训练知识的学习
对于田径训练, 首先要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田径知识和田径水平, 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训练进行有效地指导。因此,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田径训练知识的学习和丰富, 教师应该及时补充自身的田径知识体系结构, 对田径训练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训练内容, 从而保证田径训练的科学进行, 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协调好训练量与度的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 教师必须合理的控制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比例, 协调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在田径训练过程中, 体育教师如果制定的训练强度, 或者训练量过大, 就会使得学生身心疲惫, 这就违背了田径训练的目的, 同样的如果训练强度或者训练量过小, 就难以获得相应的训练效果, 也达不到训练目的。在日常教学中, 体育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 并合理的安排各个层次学生的训练强度、训练量, 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个体进行专项训练, 这样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 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制定科学合理的专项训练计划,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田径水平的提高。
3.3 科学的确定训练结构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 来确定学生的田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 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该系统的安排训练结构, 以此提高学生的田径水平。目前,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对田径运动员进行训练时, 都是先训练力量, 然后是对训练强度进行系统的训练, 在田径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参照这一训练结构,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田径能力。
4. 总结
对学生来说, 现在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田径训练, 能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和思维发展, 在实际训练中, 教师应该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 结合学生实际确定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广.浅谈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4 (03) :26.
[2]周斌.试分析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才智, 2015 (14) :123-124.
体育教学训练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运动,训练强度,训练量
田径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 发展到现在, 它已经在世界各地都有了最为广泛的普及, 并且在各个运动项目中占有较大的分量。另外, 田径还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古老的一个竞赛项目, 它具有“速度、耐力、高度和远度”的特点, 这正好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中“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 因此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时期的青少年是田径运动优秀人才储备的重要载体, 最近几年的资料显示, 大部分田径人才是从高中生中选拔和出来的, 但是,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存在着不少消极因素, 一定程度上影晌着高中生田径水平的提高, 如何提高田径训练效率乃是广大一线髙中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对田径训练特点的分析
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 它主要是以生物学为基础, 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以及训练量, 对人进行适应和改造, 迸而促进人身体潜能的爆发, 提髙其各项身体素质并使身体健康协调发展。由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田径训练实质上就指运动员身体各器官肌体对训练负荷产生消耗到恢复, 并有效提高其身体素质和竞赛水平的过程。田径运动是一个系统的、有计划的整体内容, 它的很多变化是在血液里、肌肉还有细胞里进行的, 是无法通过视觉或者感官来对其训练效果进行判断的, 这就要求髙中体育教师在训练的时, 紧紧按照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训练进行合理的安排, 特别要注重选择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一般都比较大, 这就要求训练者既要拥有#好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 又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f只有满足这些条件, 才能更好的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和训f量。
二、对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关系的探讨
田径训豸强度是由训练完成的速度和效率决定的, 田径训练量则是训练所需要时间的决定的, 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是否协调发展, 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如果高中体育教师重训练强度轻训练量, 那就不能保持学生拥有平稳的训练状态, 甚至影响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发展;反正, 如果教师重训练?:轻训练强度, 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体能, 不能挖掘体学生的潜能, 训练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因此, 在高中田径运动训练中, 我只有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 才能稳步提高训练效果。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影响田径训练的因素剖析
高中体育教学中影晌田径训练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 家庭因素, 许多家长一般把主要精力关注孩子的文化成绩, 但普遍忽视孩子的体育运动方面的发展, 少数家长甚至反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他们片面的认为体育运动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从而导致田径训练停滞不前。其二, 教师因素, 高中体育教师在田径训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组织、引导和监督作用, 他们既有承担制定田径训练活动目标、计划的任务, 又有指导、管理学生直接参加训练的义务。可见, 体育教师的是否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训练直接影响着田径训练的效果。
四、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有效途径探秘
提高学生田径运动素质主要包括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两个方面, 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效果, 必须把握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教师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身体特点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的把握好学生的训练的强度, 以适中为宜, 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 且训练量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 在控制其训练强度时, 还要将学生训练强度要具有一定的结构, 将平时的体育训练与体育考试的标准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训练过程、训练结果与考试的标准得到完美的统一;其次, 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明白“笑到最后才是赢家”的道理, 即:注重学生田径训练最终效果;因此, 我们在田径教学中必须合理把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坚持把高强度的训练建立在合理的训练量之上。当然, 还要注重对学生加强专项训练, 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意志力、爆发力和速度, 并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对训练的相关要求和力度、强度等进行适当的增减, 进一步提升髙中生的田径运动水平。
体育教学训练 篇9
一、何为实战训练理念
“理念”是一个客观的结果后产生思维活动的人的意识, 那么警察实战训练理念是警察的客观存在在执法的过程中法律的理性的认识, 而这反映在理性认识具体的教学和培训中。在警务实战如何更好地利用有效打击犯罪分子的战术、技术、身体、心理和法律手段, 理性地认识警察活动中自我防卫方面的技战术训练就是警察实战训练理念。警察战术训练时, 应尽量合并有机和警方打击, 这样的组合不仅仅是解释并解决警务战术“为什么实践中”的问题, 同时也是解决“做法是什么”和“如何实践”这两个目前有比较大争议的问题。这使我们的训练更具有明确目的, 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直观的就是“从实战出发, 仗怎么打, 兵就怎么练, 案怎么破, 警就怎么训”, 这是开展库存搜索、清查搜索、围追堵截、使用枪械、驾驶、游泳等技能培训与现实社会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大量的实践证明, 只有满足了战术和技术训练的真正需求和期望, 才能培养学生的战略战术思想、相关战术意识和与之有关的战术动作。可以说, 我们是从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从事作战训练理念警察体育教育, 用正确的培训理念开展教学训练, 因为没有教学培训理念就是盲目的培训。
二、用实战训练理念统筹警体课程设置
目前, 由于不同的专业课程的不同理念, 警察学院遵循相关规律建立了一些体制, “重理论知识教育, 轻实战技能训练;重专业素质开发, 轻综合素质培养”, 使公安院校的课程依旧处于守旧的模式中, 不同职业、专业的“各自为政”, 缺乏相关的整合及积极的协调, 也缺乏统一的专业的合理指导, 导致过多地重复引用教学的内容,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把学生培养成了理论研究者而不是作战部队需要应用程序的强大的人才。其实, “实战、实用、实际”才是培养公安院校的目标。
公安部颁布实施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和培训的规定, 指出了目前我们在职的公安民警的警务技战术水平和体能水平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警察队伍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未找不到一种正确的理念作为中心思想指导, 没有真正落实“实战、实用、实际”的原则。因此需要从自身出发, 从警察工作的实际实情出发, 不能使课程偏离公安实际。只有从公安现实与实用的培训理念出发设置的课程, 才能让学生掌握警务战术, 并在战斗中合理使用, 并且在执法的过程中有清楚的执法程序意识, 有过于常人的体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此外, 有关的课程需要遵循相关的实战训练理念, 尽量避免出现全国公安高校的课程教材“似曾相识”的这种现象, 学校课程按照自己的情况设置出自己的特色。在人才培养的这一过程中, 实践课程的设置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的需要来进行调整, 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警察队伍所提出的需要。
三、用实战训练理念统筹警体教学改革
每一所学校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改革, 但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的改革没有明显效果, 必须具有统一的指导思想。
目前大部分警官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正在战斗的第一线, 警务战术必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用性功能。但这么多年教学改革, 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大部分课程是学生坐在教室里, 以理论课的形式教授法律法规等相关理论知识, 很少有法律法规执行的实践性课程;虽然也有格斗、擒拿的训练, 但较少切合公安业务实际的工作环境, 在自我安全意识上也缺乏实践。每个学校都有不同, 有的学校将跆拳道等相关武术教学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有的学校还实行段位制。然而这样的改革是不成功的。没有目标, 脱离生活实际, 不仅对学生没有益处, 还可能发生不必要的严重性错误。这样的改革并没有契合警察大量需要控制和反暴力工作技能的现实。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公安机关警务技能培训体系,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受过系统且实用的执法锻炼, 十分不符合警察这种高度危险的职业需求。
因此, 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综合作战训练的理念中, 要从“实战、实用、实际”的原则出发,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警察应具备的法律法规知识、生活技能、警察技战术能力及心理品质等。战术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警方的处理点和点战斗能力, 它不仅是战斗训练过程的本质, 也是执法培训过程。不同的情况中执法过程也会不同, 每一种技能都需要警务人员的合理掌握、正确使用。因此, 必须改革我们的教育和培训, 按照作战训练的指导思想, 增强培训效果。
四、实战训练理念统筹警体训练场地设施
项目实战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战技能, 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毕业前要通过模拟训练积累实战经验, 其重要性不亚于任何一门课程。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 因此模拟训练场地设计必须符合实战训练理念。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公安机关还存在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训练场地如果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 没有从公安实际出发, 那么模拟训练场地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战术模拟训练场地应充分模拟城市街区设立, 模拟住宅、银行、餐馆、汽车、弯曲死胡同等各种场所, 教授有路障和建筑物错落的情况下如何实行逮捕、搜查、审问、徒手攻防、抗拒抓捕等警务合作。枪支的使用较为复杂, 为同时避免伤及无辜, 作战训练场应该是固定的, 应注重训练各种类型的目标射击, 强调警察之间的协作。现实生活中, 若发生案件, 为了保护群众与自己的同伴, 警方要先利用战术配合, 快速判断嫌疑人、人质、群众等, 然后再决定解决方案。
五、结语
体育教学训练 篇10
1 篮球教学训练方法问题的提出背景
篮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篮球运动本身就有一定的竞争性、集体性等特点,因此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喜爱。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获得拼搏互助、团结协作等精神的培养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篮球运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状况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发展速度飞快,篮球运动的开展也日渐普及,然而,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对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篮球教学训练方法的问题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必须要对篮球教学和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改善,增强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高校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素质目标的实现。
2 常见篮球教学与训练方式的现状
当前,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不断深化,现今的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显然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训练方法与模式方面都呈现出了一定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教学与训练方法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较为陈旧和单一。在教学训练活动的内容选择上,始终按照基本的姿势、步法、控球、运球、投篮等技术开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传统套路,而且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学生只能机械的记忆,模仿教师的动作,却忽略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长期处在被动的训练状态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这种单一的、陈旧的训练方法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篮球运动的乐趣,学生也无法从篮球运动中感受健身娱乐、陶冶情操的快乐体验。
2.2 过于强调单向教学
在我国高校篮球教学和训练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似乎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让学生做大量的重复训练,这种单方向的灌输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篮球基本动作,但是这种方法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忽略了篮球教学与训练的任务目标。篮球教学与训练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通过篮球运动可以促进自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同时也需要通过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娱乐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娱乐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3 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改进策略
3.1 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
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合理的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和动作要领。游戏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按照基本的技术动作与要领进行编排,形成不同的游戏,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训练。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记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这与学生的身心特点是相符的;同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和大脑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运动游戏教学法时,需要注意:第一,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要保证其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和技术要去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第二,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游戏中不仅要体现基本动作要领的教学要求,也要体现篮球运动的对抗性,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篮球遇到弄的特点,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2 合理利用意识训练的方式
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互动中,意识训练包括心理意识和战术意识两个方面。除了基本的技术和要领培养,篮球教学训练互动中也要注重学生心理意识和战术意识的培养。心理意识训练是篮球教学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意识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稳定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在参与篮球对抗时可以冷静面对,同时,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也有利于提高篮球训练的成果,成员之间需要通过适当的配合,发挥集体的作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因此,必须要重视心理训练的作用。合理的开展意识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在赛场上思考技术与动作要领,并且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概括,快速找到应对方法,以此来实现对篮球技艺的合理运用。
3.3 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篮球运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战略战术配合方法,因此在篮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也应当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将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有机的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结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解一些新的篮球动作时,需要采用整体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篮球技能有全面的认识,也可以保证篮球运动的完整性。分解教学法则主要是针对一些较为关键、复杂的篮球动作或者技术,着重进行单独讲解,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动作和技术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比如在训练学生运球急停跳投的动作时,因为这一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分解教学方法,将其分解为篮球运球练习、运球过程中急停的练习和原地起跳投篮的练习几个部分,这样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4 训练要结合示范与讲解
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作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示范与讲解,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与规范的篮球技能的示范动作影响学生,积极提高学生对于篮球技能和技术的掌握程度。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讲解与示范,能够促使学生对篮球运动进行明确与直观的了解,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记忆与理解基本的动作。通常教师的示范与讲解,主要在运球、接球与传球以及投篮上面。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练习,通过小组对抗、篮球比赛等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比赛的氛围,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技能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篮球教学与训练效率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进行了分析。篮球运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况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当前的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中,要采用合理的训练方式,在培养学生基本篮球技能的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运动环境,才能有效的提高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成果,促进篮球运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篮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篮球运动具有竞争性与合作性的特点,受到了师生的热爱;同时,篮球运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调节学生情绪,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该文主要针对篮球教学训练方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篮球教学训练成果的提升提供更多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篮球教学,篮球训练,训练方法,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范菲,王燕梅.浅谈大学生的篮球训练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203.
[2]戎宝全.篮球教学训练中战术意识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18):21,23..
[3]张富强.浅谈体育教育中的篮球训练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3(Z1):197,200.
[4]彭俊峰.浅议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思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7):152-153.
[5]韩京松.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的改进[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5):128-129.
[6]王平.关于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方法的思考[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3(4):62-63.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区别 篇11
一、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体育教学强调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术,已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又要培养体育情感,发展个性才能,打好终身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将来能为国家健康地工作打基础,我们眼下的学生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我们现在为学生设计的发展目标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甚至若干年后才能成为现实。所以,体育教学不仅有眼前的效果,还有长远的效果,而长远的效果对学生的意义更为重大。大中小学体育教学都是帮助学生完成全部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近年来,终身体育的思想进入学校。要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锻炼者,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运动训练是利用课外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和爱好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
运动训练作为我国整体运动训练体系的一个环节,与一般运动训练比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认识和区分这些特点,有利于探索和遵循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对于自动化的动作,仍然是要注意反复练习和经常运用,以便不断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的能力。因为练习长期中断会使自动化的动作逐渐消退。在运动训练中创造各种条件(如利用电化及各种科学仪器进行教学)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改进技术某些细节问题,以便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的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着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这个规律,以加速掌握和提高技能、技术。
三、两者主要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主要目地或任务不同,体育教学以增强体质为目地,而体育训练以成绩为目地;其次,两者的要求、内容、形式也不尽相同,体育教学的要求比较宽松、内容和形式比较丰富多彩、比较自由,而体育训练要求十分严格,内容和形式残酷、单一;再次,两者承受的心脏负荷不同,学生在上课时心脏负荷只是超出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而运动员的心脏负荷是高强度高密度超负荷运动;最后,两者效果和评价不同,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考试和分数,而运动员则是通过比赛得到一个最好的名次和评价。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实验经验证明,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体育教学训练 篇12
关键词:念动训练法,体育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如何更快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是考验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在当下的体育训练中, 越来越多的教练采用念动训练法来帮助运动员掌握和改进运动技术, 将运动心理运用到普通教学训练过程中, 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 并且, 这种心理训练法的效果得到了很多教练和运动员的认可。因此, 笔者选择网球教材作为本次研究课题, 对如何在教学训练中运用念动训练法进行实验对比, 为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念动训练法的含义
念动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一种心理训练方法, 它是建立在运动感觉、运动知觉的基础上, 是动作学习和动作完成最直接、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它以意识本身动作的能力为基础, 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反复进行思维表象, 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相应变化, 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念动训练法不仅能够促进体育运动技战术动作的形成与巩固, 以提高其动作技术水平, 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消除心理障碍, 增强自信心,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实验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某体育教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 一班选取30人为实验组, 另外30人为对照组。
2.2、研究方法
实验组采用念动训练法, 通过学生实践练习、教师讲解、集中进行小结, 再运用念动训练和学生实践练习的教学方法, 来加强与巩固网球技术动作的理解与掌握, 以能够熟练运用此技术动作。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网球技术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 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 再集中进行小结, 然后再练习所学的技术动作。最后对所有学生进行考试, 分析其成绩效果。
2.3、实验结果
比赛可以明显了解学生掌握网球技战术的情况, 通过2组考试成绩的对比可以看出: 实验组的整体水平高于对照组, 2组在良好和及格层面有明显差异, 实验组良好的人数多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运用念动训练法的教学成果显著。
3、念动训练法在网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根据反射原理, 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的各种变化 (即信号) , 并把信号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 然后经传入神经至运动中枢神经系统, 再经过中枢分析综合作用将信息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 学习每一个新的技术动作, 建立巩固正确、清晰的图像, 然后将大脑贮存的印象信息变为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经过足够的刺激量和刺激时间再通过训练加强, 正确、清晰的技术动作图像才能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在本次网球教学训练实验中, 实验组的学生采用了念动训练法, 能通过大脑有意识地建立动作的神经通路联系, 这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和形成动作表象。同时还有助于实验组学生尽快了解动作质量的反馈信息, 便于体会网球技术的每个动作细节和节奏, 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和提高基本技术。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训练法, 依靠潜意识和机械练习来建立动作的反馈系统, 由于这种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动作表象的积极作用, 所以延缓了学生对肢体的控制过程, 使学生较难掌握网球技术动作。
念动训练法的内容比较丰富, 方法也多种多样, 形式比传统教学新颖, 它能够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它是学生较为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新的时期, 呼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采取学生喜欢的训练方法辅助教学, 念动训练油然而生。这种方法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可以发现, 念动训练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动作概念的建立, 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在头脑中内化为自身的思维, 从而加速对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改进, 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念动训练法, 不断挖掘它的本质, 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结论
通过“动作讲解———动作示范———念动训练———学生练习———念动训练”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熟练掌握运动的动作技能, 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念动训练教学法比传统教法更符合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 它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具有切实可行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景怀国.网球教学中念动教学法教学效果实验研究[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08, (12) .
[2]刘海生, 吕慧敏, 骆扬, 刘维杰.表象训练在高校网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J].运动, 2011, (02) .
【体育教学训练】推荐阅读:
体育教学与训练11-17
体育训练与写作教学10-19
拓展训练体育教学10-11
运动训练体育教学11-04
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09-21
素质拓展训练体育教学11-05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区别11-21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训练11-20
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的探索12-24
前庭训练体育训练游戏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