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训练

2024-10-07

小学体育训练(共12篇)

小学体育训练 篇1

学校体育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窗口, 体育比赛是学校对外交流的平台, 能展示一个学校的办学风格, 学生的精神风貌, 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如何抓好学校体育的课余训练, 解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际困难, 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笔者结合十几年的课余体育训练的实际经验, 就目前的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做一个深入的分析。

一、现状

1.“应试教育”下的现状。

无论怎样减负, 现在的中小学生还是在进行选拔式的高分教育, 在这种高分学业成绩的压力下, 家长反对孩子参加课余训练, 尽一切努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获得的高分, 升入重点高中, 这是家长的利益性选择, 这种利益性的选择, 给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首先, 参加体育特长训练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其次, 有些体育项目的投资很大, 训练周期相对也较长, 成功的概率相对很低。另外, 受文化课成绩的影响中小学课余训练时间也是比较难安排的, 学生节假日参加各种文化课补习班、提高班的现象相当普遍, 训练只有安排在每天的早晚。

2. 早期训练造成的“昙花一现”现象。

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 也是田径训练的基础和敏感阶段, 这一阶段的训练对于运动员以后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阶段有很多学校教练员, 为了应付各种比赛, 为了换取的短暂的运动成绩, 不惜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使那些具有较高运动潜质的运动员由于过早的专项训练, 出现“昙花一现”的现象, 过早地结束了运动生涯。归其原因, 除了教练员急功近利外, 更深层的原因, 学校体育教师是兼职教练员, 对于一些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够了解。因此, 教练员不但要重视训练方法的科学性, 更要注重学生年龄段的生理特点。

3.“弄虚作假”现象。

“以大打小”、“专业打业余”的现象, 在现在的中小学各级比赛中经常出现。笔者曾经历过一次县级田径运动会, 有些中小学将省体校的专业运动员请来参加比赛, 以换取所谓的荣誉, 虽然最后被查处, 可是对于那些朴实工作的学校教练员来说, 积极性的挫伤是显而易见的。

二、对策

针对以上的现状分析, 结合我们十多年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实践, 谈谈我们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与同行交流。

1. 避开学生的学习时间, 利用上学前的早上、放学后的傍晚的纯课余时间训练, 能有效化解学训矛盾。

2. 关注运动员的学业成绩。

普通学校的学生运动员是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的学生, 不是专业的运动员, 体育课余训练只是培养部分体育能力较强的尖子学生的体育特长, 培养的目标应该理解为是文化课成绩的补充和的延伸, 为将来升学服务。

3. 协调家长关系, 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督促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

体育教师要做到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了解运动员的饮食、睡眠、情绪、性格, 兴趣、习惯、在家表现, 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等基本情况, 掌握第一手资料, 结合运动员在学校的表现, 有针对性地掌握运动员的思想脉络, 做到家庭、班级、训练队三位一体的管理和训练体系。

4. 教练员要认真钻研业余, 熟悉所执教的训练项目和学生的年龄段特点, 科学合理的训练。

运动训练是一门科学, 教练员必须认真钻研业务, 掌握科学训练的方法, 了解所训练学生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有真心关心孩子的成长, 才有可能组建成一支有凝聚力的运动队, 才能在以后的训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5. 建议。

建立小学, 初中等运动员输送体系, 完善训练档案。完善比赛规程, 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加强运动员的资格审查。运动员在报名时立即对照照片, 学籍照片与参赛照片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员, 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比赛过程全程摄像。

小学体育训练 篇2

1.普通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的现状

目前,教育界对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而业余训练更放不上位置,?当前社会对下一代的业余教育往往是琴、棋、书、画之类的艺术教育,文化课外辅导也很流行,却忽视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训练,?体育训练规模不大,经费投人较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小学生中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只占总人数的1.7%.,而前苏联为50%.,前民主德国是70%左右,美国为80%.,我国大大低于这一比例,另外,由于经费支持等原因,我国城建部门不能保证社区有必要的活动场地,体育行政部门缺少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经费保证,单一靠学校力量解决业余训练问题,困难较大。

2.我国普通小学体育业余训练新思路

2.1应该认识到身体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此项任务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使我国国民素质综合性提高,达到世界先进行列,?政府、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庭都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并列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

2.2应该建立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网络我们认为在城乡、街道等部门可选定几所领导重视,场地、教学训练条件比较好的小学,与热心体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共建“小学业余体育锻炼中心”或“小学XX体育倶乐部”,首先保证学生业余训练场地,再以这所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为骨干,聘请有关体育部门和就近大、中学的体育教师或体育爰好者任教学管理干部,使倶乐部有人管理,有人辅导,由政府拨款和社会资助,会员自交的会费来维持倶乐部的日常经费开支,最后进行验收和考核。

学校设施是由国家投人的,所选学校要支持这项工作开展,把工作做好,这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步骤,对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倶乐部可从收人中划拨部分经费给学校作维护费,?这样可以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有利于所在社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

倶乐部是独立体育组织,有关人员由市、县、区一级体委聘任,每年对其进行考核评定,对参加锻炼的会员人数、效率质量、经费的使用进行统筹划拨,对少年儿童运动员的成绩进行评估。

对所聘用人员由市县一级体委进行备案,对其付出的劳动给一定报酬。

经费投人就我国国情来讲,主要由参加活动的会员与共建企业负责。

每个倶乐部可以根据其学校场地、师资条件重点选择几个项目开展。

倶乐部活动时间主要是双休日、假日、业余时间进行,有条件的也可利用早晨和下午放学后,以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进行。

2.3业余体育训练从培养兴趣人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而无趣,必不乐学,训练亦是如此。据某小学对3~6年级800余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业余训练项目的选择存在倾向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大,项目选择会发生变化,对田径业余训练兴趣越来越低,对篮排足球和新兴体育项目的训练兴趣则大幅度地提高,因此在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时,必须加强各项目之间的相互渗透,如:田径中长跑训练融于足球训练之中,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突然起动的灵敏素质和有氧耐力等,培养其兴趣,还必须让队员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倶乐部要经常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树立榜样,让队员形成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让队员回到班集体,起到体育骨干作用,形成良性循环过程。

2.4倶乐部制与体育课相渗透根据小学体育课教学大纲,结合学校倶乐部开设的项目,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使业余训练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借鉴发达国家学校经验,开设三类体育课,除倶乐部业余训练时间以外,开展体育课训练,增加了训练时间,缓解了文化学习与训练的矛盾,使学校业余训练得到更好地开展。

3.小学体育业余训练新模式的效应与展望

常德市育英小学从9月开始,业余体育训练施行了新模式的运行与操作,常德健哥实业总公司下属的“银健”公司共建“娱乐双休日”银健体育倶乐部,以足球运动为突破口,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队伍在双休日和寒暑假对小学生会员加以辅导和训练。目前我校倶乐部中足球会员数达250多人,占全体男生的31.78%。全校3~6年级班班有足球队,学生组成锻炼小组开展自我锻炼,并举办各种比赛,让会员发挥才能,从中发现“苗子”组建校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育英小学足球队连续获、市小学生足球比赛冠军,校田径队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中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学校倶乐部逐步转化为社区性活动,受到附近学校学生的青眯,外校会员达120余人。

体育强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都十分重视校际间的运动倶乐部之间的课外业余体育活动交流,重视业余训练的管理。我国小学,虽然还未能建立校际间的运动倶乐部,但学校可根据自身特色以倶乐部会员制形式吸收会员,加强管理,倶乐部会员制管理可以形成多人参与的大氛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会员活动时间安排灵活,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进行锻炼;(2)可以劳逸结合,专人辅导,专人管理,避免家长担忧;(3)所有学生都可自愿参与,不取决于他们身体训练水平,扩大选才面;(4)活动多样性(多项目开展)(5)促进学生t体社会化,培养学生和睦友善的人际关系。

4结语

小学体育训练队工作浅析 篇3

关键词: 沟通 选拔 思想 趣味

小学体育训练队是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选拔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进行体育训练队的训练是体育老师为上级单位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方式。它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办学的知名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训练队工作做得很不理想,要不是流于形式,要不是干脆没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推进体育训练队训练的开展?现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加强宣传和沟通,寻求必要的支持。

目前体育训练队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学校不支持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校认为体育训练队可有可无,领导考虑经费紧张,训练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出成绩较慢等,不支持体育训练队的训练。具体表现在舍不得投入,不能针对体育训练队的现状进行投资改进,对体育老师的工作不予重视,对学生的辛苦训练不予鼓励,这样最终导致体育训练工作停滞不前不了了之。针对这种情况,体育训练队的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沟通,力求相关领导改变对体育训练队的认识,同时自己也要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加强体育训练队的训练,尽快做出成绩,从而改变学校领导的看法。

我所在学校是一所比较偏远的乡村小学,学校校长一直不重视体育训练队,认为像这样一所小学,搞好文化学习才是正本,至于体育训练,上点体育课就好了。基于安全的考虑,校长连体育课的内容也明确要求不能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对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在绩效考核中认定较为“廉价”。针对这种困境,我和学校领导班子逐步沟通,跟教导主任搬上级文件,跟校长讲体育强校的重要意义。在他们略有改变的时候,我加大训练力度,当年连续在县市级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在市级比赛中获得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博得上级领导多次表扬,这一结果,彻底改变了领导对体育训练队工作的态度,由原来的不支持变成了现在的大力支持。

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也是开展好体育训练队工作的重要前提,学生家长因为学生年龄小,对体育运动缺少正确的认识,认为从事体育运动没有前途,宠溺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等原因,不愿意让孩子参加体育训练队的训练,向学校、老师表达拒绝参加体育训练队的意愿。针对这种情况,体育老师要通过家访、电话、网络等各种方式向家长阐述体育训练队的意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体育运动观,告诉家长体育训练可以增强孩子的体制,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特殊的意义。

我校曾经有多位家长不愿意学生参加学校的体育训练队的训练,认为体育训练队的训练会影响学习,体育运动员也没什么出息还容易出危险。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这部分家长到学校参加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体育的魅力》宣传片,给他们讲解了体育运动在人生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带领他们参观学校体育训练队取得的成绩和比赛训练的视频材料,家长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训练队的训练。现在经常有家长在节假日中主动给孩子做陪练,当孩子取得成绩之后,他们更是兴奋异常,就这样一个家长影响一群家长,如今我校体育训练队在家长支持方面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二,选好苗子,做好梯队建设。

小学体育训练队选拔运动员有比较特殊的地方,一方面发育较早,训练短期内容易出成绩的学生长期发展不行,比较有潜力,经过长期训练可以出成绩的学生,短期又没有较好的表现,短期内不能出成绩势必影响训练队的成绩,从而导致一系列不好的后果产生;放弃有潜力的优质苗子是对学生发展的不负责任,两种兼顾,将会在经费、精力等方面加大负担。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组建训练队的梯队,分别从低中高几个阶段选拔体能优秀有潜力的学生,实行分组训练,既不放弃当前的成绩,又兼顾未来的希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兼顾潜力大的苗子,重点是给他们打好基础,挖掘潜能。

第三,做好思想工作,调动学生训练积极主动性。

虽然有些同学自身原因比较优越,但是在思想上,幼小的他们害怕吃苦,怯于拼搏,开始训练的时候往往因好奇心强还能比较刻苦,但是时间一长,单调的训练、高强度的运动,往往让他们望而生畏,于是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或者寻求借口躲懒不练,或者寻找各种原因退出训练队,老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主动性,即使在老师威逼利诱之下,学生也能应付训练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实际训练中,我都是趁学生新鲜劲还没有过去的时候,就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对体育训练产生价值认同。我通过视频播放刘翔为国争光的故事,播放跳高运动员朱建华的事迹,播放“马家军”的相关介绍,让学生感受优秀运动员的热血情怀,激励他们学习优秀运动员的品质,架构他们运动价值观,学生经过学习,达到很好的效果,都能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在比赛中勇于拼搏。

第四,巧设训练项目,进行科学训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注定他们无法坚持持久枯燥的训练练习。针对这种情况,体育老师要根据训练的需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多进行有趣的训练。比如用“兵捉贼”的游戏训练学生起跑反应速度,用“跋山涉水”游戏训练学生负重跑从而增强体能等。

小学体育训练队工作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老师只要用心思考,认真组织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小学体育训练 篇4

1、现代小学生体能素质状况分析

现代社会是物质生活充沛、精神娱乐充盈的现代化社会, 极为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与不断发展的商业经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元的物质与精神享受, 现代人, 包括小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与电子阅读世界中, 小学生由于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很容易在多彩的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 整体静止不动地蜷伏在电脑旁, 身体长期得不到运动, 体能素质逐渐下降。

2、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

2.1、兴趣出发, 积极性引导

体能训练包括多项内容, 例如:耐力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等。任何一种训练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最主要就是要本着兴趣教学的原则, 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 自觉配合, 主动接受训练, 在训练中满足他们娱乐的愿望, 也就是要让运动成为一项快乐的活动。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耐力或灵敏度等体能素质的训练时, 可以将呼啦圈、跳绳、毽球等体育工具搬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将学生科学分成小组, 呼啦圈小组、毽球队等等, 并在每个小组内选出一名组长, 负责组织组内成员进行体能训练, 利用小组成员相互竞争的方法开展训练, 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尽情地体会运动乐趣, 同时在成员的竞争之间不断努力, 在你追我、我赶你的状态下勇往直前, 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愿望, 同时也达到了体能训练的效果。

2.2、营造氛围, 自觉入戏

体能训练是一项苦差事, 对于每天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一项偌大的挑战, 很多小学生会对体育训练产生恐惧心理, 甚至会产生害怕劳累而退缩放弃的现象, 一些小学生曾经反映过:看见百米跑道就晕, 一见高低杠就眼花等怨言, 这些都反映出了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 教师要本着仁义关爱的原则, 意识到小学生差异的身体素质,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让小学生只要一上体育课就精神饱满, 自觉地配合教师进行训练。

例如:长跑训练是一项需要高体能、高耐力以及强意志力的运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提高学生的耐力, 教师可以事先在操场上安装扬声器, 然后为学生配上一些激情澎湃的音乐, 让学生能够闻音乐精神振奋, 自觉在音乐的带动下进入状态, 冲向跑道, 在音乐鲜明的节奏声中你追我赶, 踏着音乐的节拍奋勇前进, 学生一旦进入状态就不会感觉到累, 甚至会产生一种激情, 自觉地跑起来, 延长了跑步时间。

2.3、游戏引入, 巧妙引导

小学生天生爱玩, 仍然希望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玩耍的乐趣, 教师可以借助体育课堂来实现小学生的这一愿望。教师可以将游戏巧妙地添加到体育锻炼中, 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 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例如:在灵敏度训练中,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 这其中需要学生动作敏捷、反应灵敏, 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丢沙包的游戏引入其中,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可以每6、7个人一组, 两小组成员通过丢沙包、躲沙包等来锻炼自身的反应速度与动作灵敏度, 这样学生就会在积极的运动状态下, 热火朝天地进行运动。全面配合了体能训练, 又收获了乐趣。

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照顾一些体能素质较差, 天生体制较弱的学生, 可以为这部分学生单独设置一些适合他们的运动, 让他们先做一些轻缓的运动, 然后逐步过渡到剧烈的运动, 使他们能够积极适应体能训练。

3、结语

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 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用兴趣和热情带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他们在兴奋、积极的状态下获得体能素质的提升。

摘要:体能素质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 才能迎接未来的生活压力, 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体能素质要从小培养, 从小培养学生爱锻炼、勤锻炼的好习惯, 不断强健体魄是体育科目教学目标, 也是体育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体育课堂是体能训练的第一课堂, 也是学生获得关于体能知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体能, 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有效策略,探析

参考文献

金山小学体育训练工作总结 篇5

众所周知,我们金山小学是一所新成立的学校。到今年9月份学校才成立一周年,一切都是刚刚起步,当然体育训练工作也不除外。可以说,我们学校是老师比学生新。现在我们学校全校在校学生379人,可以说不算少的,但是我们学校一年级5个班215人,二年级两个班63人,三年级31人,四年级40人,五年级30人没有六年级,一年级是跟我们老师一起来到这所新学校的,其他年级学生都是从各个学校各个地方转学过来的,近的有从唐一小转来的远的甚至还有从黑龙江来的学生,学生情况差异很大。我们学校教师都是新教师,体育教师也都是最近两年体育专业毕业的,基本没有教学经验跟训练经验。这是我们的现实情况。

我们学校田径队训练是从这学期开始的,在现有的五年级30个学生里挑了几名学生每天进行训练,由于学生基础差,我们着重往长跑方向培养,本着重在参与寻找差距的原则带领我们学校4名学生参加了区运会。在区运会上我们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是我们锻炼的学生,我们鼓励学生在比赛中顽强拼搏,能在比赛中超一名学生就是胜利,因为我们的学生还有一年的时间继续锻炼,输得起。

现在学校在区运会结束后开展了男子篮球队的训练,还是五年级的学生所以我们不怕输,我们积累经验,老师跟学生共同进步,继续在全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去锻炼去学习,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

小学体育训练 篇6

关键词: 改革 体育教学 足球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8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生命不止,运动不息”。由此可见运动在人生命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人的一生中,运动一直与之息息相伴,运动为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全球都已在逐步重视体育运动这一项目,甚至于在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现在运动也已经全球化,而我国也将体育课作为了教育的必修科目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体育这门科目的重视,特别是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训练,而足球训练则在体育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作者主要论述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做出思考。

1、直观示范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包含示范法和媒体演示,媒体演示是一种间接的直观教学法。在这里我们重点讲解一下示范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示范法为主要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要求准确、规范、熟练,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学生会情不自禁的紧随老师的步骤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看到、感受到并很容易接受、掌握大体的动作流程。由此可见,教师的直接示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以及热情,为以后学习体育内容奠定基础。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法。示范位置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如何,所以教师做示范时要注意位置,示范的位置一般要求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人数较多时,教师可在不同的位置做示范,要同时兼顾到各个方位,这样有利于观察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吸收程度,也有利于学生以免因视线问题而导致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就要求他们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懂得且深入理解体育中的各个项目,并会示范讲解相应的动作内容。因此,教师的足球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习掌握动作的水平。

2、动作讲解要生动形象

在体育教学中,讲解时常是伴随着示范的,示范讲解相结合。对于低年级可以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方法。因为学生没有接触以及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对教師示范的动作,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模仿力较强,通过示范,可以使学生对动作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仔细的讲述动作中的要点、重点及难点。这种方法有利于他们更容易学习、体会要领从而掌握动作。对于高年级可以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方法,因为高年级学生适应性强、理解性强,经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很容易的联想到相关的动作上。因此教师在指导小学学生学习足球时,讲述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掌握足球的程度,再重点讲述一下在学习足球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然后通过教师的示范学习,这样小学学生在学习足球时更容易掌握,也更容易记忆,学习足球的速度也更为明显。

3、足球教学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足球训练中,不仅要提高课堂效果还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足球课程中,

足球运动以飞行速度快、 变化多、且经常更换落地位置等特点, 使得必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面就来就是对培养学生素质的几点看法:

(1)在准备活动中进行辅助训练。一般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教师是在指导哪种教学课时都需要学生在课前做一些热身活动,比如说跑步、抓球、扔球等活动,使学生可以舒展活动开关节以免拉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提前的准备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投入到课堂中去,使教师的上课时也更加富有激情。

(2)在专项训练中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可以在点滴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一些小游戏立定跳远、蛙跳等游戏,。选择游戏时教师尽量要选择一些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游戏,在游戏中体现教学目的,不要只选择一些只有趣味性而没有实际效果的游戏,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们要尤其注意。根据游戏活动趣味性的特点,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训练,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训练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足球时的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在技能学习中要注重辅助训练。教师在指导教学时同时要配以辅助训练,有时单独传授课堂内容比较单调,补充一些辅助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掌握更加熟练,运用也更加自如,锻炼了身体,也增强了自身的体质。

总之,体育运动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参与的一项运动,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足球训练在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提高对足球训练的重视,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足球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训练 篇7

1 加强小学生课余训练的目的及任务

课余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体育院校和各类运动队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 在技能、身体技术、思想以及以后从事专项训练等方面打好基础, 通过对小学生的课余训练增强他们的体质。

小学生课余训练的主要任务是: (1) 要对小学进行思想教育。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作风、意志品质、良好的道德, 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2) 为群众活动的提高和普及培养体育骨干, 为体育院校和各类运动队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 (3) 为了拥有较好的身体技术, 学习和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运动所需要的知识、战术、基本技术。 (4) 要加强身体训练, 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上述各项任务是相互促进, 相互联系的, 在小学生课余训练中要全面贯彻并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课余训练的不同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条件, 在全面贯彻的前提下有所调整。

2 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意义

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在小学体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小学体育课余训练能吸引很多学生加入到体育活动中, 有利于学校群体体育工作的开展。小学生的课余时间的体育训练不同于少年体校, 不同于高初中的体育运动队。小学体育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能力、体育兴趣, 全面增强学生体质,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全面学习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在进行体育课的同时也应当加强课余训练、校内外竞赛、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等课余体育活动的教育, 为学生提供一个检验体育课学习效果的活动条件。

3 小学生体育课余训练现状

3.1 重比赛名次, 轻培养输送

小学时期是输送后备人才、打好基础、选好苗子的重要时期, 但是由于过分追求学生在体育比赛中的名次和成绩, 部分体育教师在训练中采取“拔苗助长”的训练方式, 使一些有发展前途的“苗子”, 中途夭折, 未能发挥课余训练的铺路石作用, 忽视了培养输送和系统训练, 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

3.2 小学生的体育课余训练不能得到保障

一些小学领导不支持开展课余训练, 害怕影响正常的教学, “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 这样就导致了体育课余训练不能进行顺利开展。另外, 一些学校过于片面追求升学率, 体育课余训练没有得到重视, 影响到了课余训练的发展;由于体育课余训练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使得家长、校方对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产生一定的偏见。

3.3 参与体育课余训练的学生不足

有些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在体育方面进行发展, 让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课余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一些有体育专长的学生, 害怕参加体育课余训练自己会吃亏, 担心在体育方面没有取得成绩, 文化课也没有学好, 文化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愿意体育课余训练。一些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体育运动,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艺术和学习上有所建树。积极参与体育课余训练的学生主要是那些家长认为自己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学生,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体育课余训练在体育方面有所发展, 同时通过训练达到约束自己行为的目的。

3.4 学校的体育训练条件影响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体育课余训练对条件的依赖性很强, 对器材、场地的依赖远远超过体育教学, 体育课余训练条件主要是指保证体育课余训练顺利开展的前提物质条件。体育课余训练方案、计划由于受到体育训练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落实, 从而影响到学生和体育教师开展体育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同时也不利于一些体育课余运动项目的开展。

3.5 班主任对体育课余活动的态度

小学生参与体育课余活动需要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 班主任对体育课余活动的态度对学生参与体育课余训练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 有些班主任对体育不感兴趣, 缺乏体育意识, 对体育课余活动持有排斥态度, 无形中将这种思想传染给你学生, 阻碍了体育课余活动的开展, 削弱了学生对体育行为、体育思想的积极认同。另外, 如果班主任对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持有认同态度, 学生就会积极投入体育训练和学习, 就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4 针对上述体育课余训练的现状, 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应采取的策略

4.1 对学生应当加强思想教育

进行体育课余训练的过程应当是育人的过程。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败不馁、胜不骄的拼搏精神, 以及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是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有的内容。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过程中, 要保证认真的训练态度, 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懂得完成体育课余训练任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艰辛, 加强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进行积极交流, 关心爱护学生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2 体育教师要对体育课余训练计划要进行合理、科学地设计

体育课余训练目标也是体育课余训练工作的核心, 也就是让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合理、科学的训练来实现这一目标。

小学体育课余训练需要制定和安排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它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关系到体育课余训练的成败。在安排体育课余训练时, 由于训练的对象和训练项目的不同, 在安排上会存在很多区别。例如课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赛前训练计划、半年 (或全年) 训练计划、多年训练计划等。每一种训练计划通过一段的时间, 按照一段的训练任务和训练要求就好取得一定的成效。课训练计划就是依据周计划安排一次具体的训练内容。例如布置课外作业, 放松活动安排及要求, 课的组织实施, 课的时间分配, 训练方法的运用与选择, 训练时间安排与基本内容分量, 准备活动要求及内容, 课的运动负荷及训练任务。

4.3 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要注意科学选材

很多小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活动, 参加体育课余训练的欲望很强, 一旦被选中参加课余训练队都非常高兴, 那也代表着一种荣耀, 因此, 选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体育课余训练对在进行选材时, 一般应选有一定培养条件和体育特长, 身体健康, 学习努力, 表现较好的学生参加。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一般, 表现较差的学生从教育角度出发也是应当吸收的。通过督促和帮助其搞好学习, 加强思想教育, 发挥其特长, 满足其兴趣, 逐步把他们转化为优等生。同时选材时还要根据体育业余训练项目的要求和特点, 要想选出适合某一项目需要的条件优越人才, 还需要对众多的小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测试的内容可以从基本技术、心理品质、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等方面确定。

4.4 体育课余训练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4.4.1 要想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要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

学校领导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协调者、组织者、决策者。要想保证体育课余训练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得到领导的支持。体育课余训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应当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要想保证体育课余活动的正常开展就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添置一些供学生训练用的体育器材, 根据需要每年都要进行一定的补充。另外, 文化课教师也要积极地进行配合, 比如有些同学因为参加比赛耽误了文化课的学习, 文化课教师要抽出一定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补习, 为学生课余训练创造条件, 努力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两不误。

4.4.2 要想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还需要取得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的支持

要想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还需要取得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的支持。一些学生家长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会对学生参加体育课余训练进行阻挠, 甚至一些文化课教师也会进行阻挠, 他们对学生参与体育课余训练不支持的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这样就会造成参与训练的对象不稳定, 例如有些队员的家长怕影响孩子文化课的学习不让参加训练, 有些家长甚至找学校领导要求退出训练。有些队员本人很喜欢参与体育课余训练, 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 身体综合素质也很高, 家长的强烈要求退出训练会对他们参与体育课余训练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俊.如何开展小学体育课余训练[J].成功, 2011 (2) .

[2]王恃政.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研究[J].发展, 2012 (2) .

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感觉统合训练 篇8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增强体能, 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了解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 并能够实际应用。其次,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及爱好, 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再次,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最后, 提高学生对个人及他人健康的责任感,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小学教育的目标, 我们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必须融入感觉统合训练, 即在课堂上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利用一系列体育器具及游戏器材让学生在游戏和运动中, 通过各种肢体动作、同龄间的相互交往配合等形式来加强自身各种感觉的刺激, 让学生的大脑与身体协调反应, 从而改善孩子感觉与运动间的联系与协调。以体育游戏的方式为主进行的体育教学完全可以达到专业训练效果。这主要是因为采用集体性的组织训练, 竞争性的小游戏设计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此外,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与游戏方式可以经常变换, 让学生感觉不到枯燥, 提高了体育课的效率。而这种教学在实践中便于操作,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只需要依托以前的体育用具, 通过改变玩法让学生集体参与, 或者是通过游戏等形式让体育课堂精彩纷呈。这种训练没有风险, 而且增加了趣味性, 学生容易接受, 教师在体育课程中所授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并且能够更加系统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有效刺激输入

当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 任何一种训练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刺激, 学生各个部位的感觉系统会随着环境改变而形成相应功能, 以视觉及前庭平衡、触觉、本体觉等来观察肢体动作的变化。所以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体育活动或游戏, 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 让学生得到有效刺激。在体育教学中应首先加强前庭运动觉输入。例如:青蛙蹬活动、抱球走平衡木、脚跟对脚尖走扑在地上的绳子、俯卧滑滑梯等。其次, 加强触觉输入。触觉输入也有不同的形式, 主要分为深度触压、轻触和区辨的触觉。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游戏加强训练, 例如:大笼球压滚游戏、沙地赤脚跳、猜猜这是什么等。再次, 要加强本体感受刺激输入。本体感受刺激主要是输入脑干部, 有助于大脑两侧的分化活动, 身体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发展, 以及神经的安定。一般采用全身性的活动, 如仰卧起坐、翻跟斗或爬行训练, 也可以使其负重, 以增强肌肉力量, 如:跳绳游戏、乒乓球等。

2. 重视器材的创新玩法

器材的种类是有限的, 但是每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可以很丰富, 这种丰富的训练内容, 能够使孩子始终热情高涨地参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 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训练中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和专注度, 要想让同一器材使用得更加长久, 就必须通过一种器材创造出更多令学生轻松愉快且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玩法。例如:在大笼球玩法中就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应用。学生可以俯卧大笼球。学生以腹部为支点, 趴卧在大笼球上面, 头部抬高, 视线向前方。令其同伴抓住他的双脚, 将双腿平举, 配合大笼球的转动, 轻微地左右转动或前后推拉。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 可以丰富学生的前庭感觉, 有更好的重力感调试。还可以通过学生坐上大笼球的形式进行训练, 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 也可以自己想办法独立体验。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压滚游戏, 学生俯卧或仰卧在地板上, 教师或同伴将大笼球放置在他的身上, 进行轻轻地压挤, 或在上面进行缓慢的前后左右地滚动。

3. 寓教于乐, 科学教学

首先, 以游戏方式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必须采用游戏的形式实施, 只有在游戏的过程中, 学生的各种感知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学生来说, 游戏是众多学习、锻炼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和手段, 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 以达到既定练习的目的。根据训练的目的和目标, 教师精心设计和创编“一物多用”的玩法、集体游戏玩法、个体游戏玩法, 等等。例如:集体合作游戏《滑板推球》, 让学生俯卧在滑板上, 两人或多人一组, 面对面或斜线进行水平推球、接球活动。这项活动能促进学生颈、背部肌肉的收缩, 对前庭产生特别的刺激, 对增强眼球控制能力, 改善视觉、听觉都有极好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之间协作精神的培养大有益处。学生在忘我的游戏过程中, 各方面的问题或不足将会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 从而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身心训练、行为矫正及意志品质的锻炼提供了可靠依据。从特别设计的游戏的作用来看, 这些游戏总体可分为五种:触觉游戏、前庭感游戏、本体感游戏、运动企划游戏和综合游戏。其次, 渐进增加游戏难度。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地, 逐渐增加难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逐渐尝试, 从易接受的、感兴趣的游戏入手, 逐步增强游戏的难度。因此, 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游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如先利用平衡台设计了《平躺摇晃》《跪坐或静坐摇晃》《平衡台互相扶持》等游戏, 然后在学生熟悉平衡木的基础上, 增大游戏的难度, 让学生练习被动的《平衡台站立摇动》《主动的平衡台站立摇晃》等游戏。教师在课程中扮演的角色, 既表现在正确合理运用各种器材, 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吸引学生参与, 又表现在谨慎地结合计划来运用器材, 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获得多样化的刺激, 促进发展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从表面上看, 学生好像是在玩, 但是, 学生就是在这种教师有目的、有安排的“玩”中, 自己组合了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协调, 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总之, 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训练氛围, 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尽量表现自己的情绪, 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训练活动, 耐心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热情和主动意识。同时应不断接受专业培训、学习,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

摘要:感觉统合训练与小学体育课的融合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体现出来, 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其基本动作, 提高其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培养小学生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和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小学生通过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与器械、场地、环境等发生相互作用, 各部分器官受到应有的刺激, 从而促进其触觉、视觉、平衡感和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的发展, 使学生能协调自如地控制和支配动作。我们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应把体育课教学目标和感觉统合训练目标两者有机结合, 这样体育课感觉统合训练既能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又能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感觉统合训练,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任桂英, 王玉凤.北京市1994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 9 (2) .

小学体育训练 篇9

笔者从事小学篮球训练工作时间多年, 经历了我校篮球训练工作开展的各种状况。就目前我校篮球传统项目的开展现状作分析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日后训练工作的开展和篮球运动的普及。

一、我校篮球传统项目和训练现状

1.我校结合学校自身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 重视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建设, 从2009 年至今连续2 次被评为“广州市篮球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在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学校发展目标时均把传统项目工作计划列为重要内容, 学校副校长直接对传统项目进行负责和跟踪指导, 开学制订训练计划和安排训练时间。落实运动员的参加和家长的签名认同, 派发纸质通知, 收回家长的回复, 以确保训练工作更安全地开展。

课余训练和竞赛是推动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有力保证, 也是检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效的基本措施。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篮球队的训练和比赛工作, 学校制订每周安排训练4 次, 每次训练都有记录, 并且坚持常年训练, 学校开展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工作的目的除了普及运动和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每年参加区的篮球锦标赛和广州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比赛。

2.训练的方法和内容

我校的篮球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一直停留在比较简单的球性练习上。 (1) 熟悉球性:对球的掌控能力是检验一个篮球运动员水平高低、基本功扎实与否的重要标志。 (2) 运球训练:用单手连续按拍从地面反弹起来的球叫运球。运球是比赛中突破防守、发动快攻、组织进攻配合、调整位置、寻找有利时机进行传球和投篮所必需的技术。 (3) 传、接球训练: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 它是队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组织进攻、实现战术的具体手段;也是培养队员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重要环节。传、接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进攻战术配合的质量。 (4) 投篮:投篮是队员在进攻中得分的唯一手段, 是组成战术的重要环节, 是篮球运动的生命。投篮训练是小学篮球训练的重中之重, 因为小学篮球比赛往往得分不是很高, 特别是小学女子篮球比赛, 一场比赛下来得个二三十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往往一两个球就能决定胜负。

二、学校篮球传统项目训练存在的问题

1.体育场地设施欠缺

良好的训练场地是开展传统招募训练工作的有力保证, 也是科学训练的前提之一。但我校3 个校区只有2 个室外篮球场, 没有室内训练场, 综合我们南方雨水天气较多, 室外的篮球场就受到限制。学校的篮球数目非常少, 全校3 个校区篮球数目加起来不到100 个, 这严重制约了我校篮球运动的普及和篮球传统项目训练工作的开展。

2.体育师资情况

学校目前的专职体育教师6 人, 6 位体育老师都是非篮球专业, 老师完全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 但是在篮球专项训练能力上还很欠缺。

3.训练队训练的时间少

虽然学校制订了每周4 次的训练, 但是每次训练的时间只有40 分钟, 这样很难保证训练的效果, 经常都是在练完基本的准备活动之后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4.运动员的选材和运动员输送得不到保障

由于师资不匹配及家长对体育项目的看法, 导致在篮球梯队选材上缺乏科学性, 只局限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自由参加, 这样严重阻碍了篮球传统项目训练的开展。

5.运动员档案资料情况

运动员档案资料比较简单, 不规范, 缺少对运动员逐年的跟踪分析, 运动员档案资料是学校体育项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健全运动员档案是对教学、训练及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提高训练及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运动员全面、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三、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 学校篮球传统项目学校训练工作可以坚持常年训练, 有一定的成绩,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未对运动员进行跟踪分析, 此外受场地器材和选材的影响, 制约了训练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针对以上情况,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

改进学校训练场地, 改善学生的训练条件, 为全校学生都配备一个篮球, 做到人手一球, 为了更好地普及篮球运动的开展, 使篮球体育传统项目更好地开展。在参加比赛时, 为学生购买比赛服, 激发学生的荣誉感, 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战斗力, 加大专业教师的训练补贴。

2.采取各种措施, 尽快提高教师篮球课余训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 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有关篮球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其次, 聘请体育院校和篮球训练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教练员担任学校的技术顾问或兼职教练。

3.加强对学校篮球队的科学选材和科学管理

健全校篮球队员的训练资料档案, 并对队员的机能、训练成绩等数据进行逐年跟踪分析, 以便能更加科学地进行训练。

4.充分利用“体教结合”的优势

科学选材, 建立人才输送渠道, 积极向高一级训练单位输送优秀人才, 注重小学、初中、高中的对口衔接。

参考文献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应用 篇10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在我国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 .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数据统计法开展研究,在查阅2008年以来大量关于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改革、拓展训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中小学生运动情况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实验调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效果,并分析拓展训练的实际效果和操作注意事项。统计学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 . 1 素质拓展训练概况

“拓展”一词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士兵在遭遇德国袭击后落水或在荒岛中自救的情况。后来经研究发现在困难时能够生存下来的人往往不是身体素质最好而是求生欲望最强且有坚强毅力的人,英国人汉斯从这一历史出发在二战后建立起了第一所生存训练学校,培训人们在困境中求生技能和坚持拼搏的精神,此后这一训练方式逐渐在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被引入应用。

拓展训练相比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训练人们在各种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或人为模拟的复杂环境中利用环境接受挑战激发潜能实现促进人们身心发展的目的。拓展训练是我国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融入团体、融入社会、融入自然,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和高校校园活动开展中已经被验证了其有效性,同时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也大有可为,值得深入探讨、实验与研究。

2 . 2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近几年有关部门的调查中能够发现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呈现体能逐年下降、近视率、肥胖率逐年上升和心理问题逐年增多的“一下二上一多”的问题。相关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高达39.98%,肥胖率高达6.93%,具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人数比例高达32%,这在我国3000万中小学生中问题相当突出。

2 . 3 拓展训练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验结果

为探究拓展训练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将采取对比实验法将两组人数相同小学生分别进行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和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在开展拓展训练一组的学生中主要以游戏、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针对立定跳远项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训练方法和训练技巧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行训练,实验组通过优化教学流程,提出教学问题,以“学习青蛙跳跃”为主题让学生在观察青蛙跳跃的过程中分组讨论青蛙跳跃前准备动作、跳跃时空中姿态和跳跃后落地动作等,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在直观感受青蛙跳跃后,更好地结合教师教授立定跳远学习的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生体育学习参与度、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对比P值分别为0.632,0.719,0.658,均远远大于0.05,表明二者有较强的对比实验需要。实验前实验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度为(32.68±5.32)分,对照组这一数据为(31.96±5.09)分,表明二者之间差别不是很明显;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度为(36.72±5.21)分,相比于实验前有了显著提高,对照组(32.01±5.29)分,相比于实验前改变不大,两组间实验后P值为0.029,低于0.05,说明实验前后实验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度变化显著。在小学阶段,这一变化是可喜的,也充分说明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来看,实验前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平均得分为21.49分,对照组学生体育兴趣平均得分为21.32分,二者对比P值为0.719,说明二者之间差别不大。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平均得分为30.13分,相比于实验前有了8.64分的巨大提升,对照组实验后平均得分为22.58分,相比于实验前提高不大,而实验后两组的对比P值为0.004,小于0.01,说明二者差异性非常明显。由教师创设的拓展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活泼气氛和互动流程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完成观察—实践—反思—总结—指导实践的流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能有充分表现。

2 . 4 拓展训练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确立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彻底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真正关注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心理发育与身体发育的和谐,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拓展训练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意义显著,它不仅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通过开放性的体育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团队配合意识的提升,改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 5 开展拓展训练急需解决的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在我国广大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师资力量匮乏已经成为了制约当地体育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2)安全保障问题。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时时强调紧绷的弦,任何安全事故都可能给学校体育教学,甚至学校长远发展带来灭顶之灾,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宁愿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课堂体育教学也不愿选择虽然教学效果明显,但是具备一定风险系数的拓展训练。

(3)场地器材限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有限,而开展拓展训练所要求的体验性教学情境需要良好的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作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拓展训练在国外开展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在我国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其思想独创性、运动趣味性和挑战性逐渐被人们认可重视。拓展训练对于我国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升有显著作用,学生参与拓展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体育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学习参与度。我国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师资、场地、器材、安全等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3. 2 建议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与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从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多方面着手,保障拓展训练的开展有序。

小学体育训练 篇11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 小学体育 教学启示

近年来,我国因为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疾病的儿童数量逐渐增多。为了能够做好这部分儿童的教育,就需要对其做好感觉统合训练工作。其中,小学体育是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一种较好途径,能够帮助孩子在运动中获得协调能力的提升与完善。

1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概述

感觉统合失调是现今很多儿童存在的一种病症类型,且在近年来具有着不断增长的趋势。该病症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神经系统受损或者紊乱。由于儿童的感觉是由很多中枢神经共同作用完成的,如果其中枢或者感觉神经受到损坏,则都可能由于相关神经工作异常使其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如脐带缠绕、生产方式不当以及患有脑膜炎等。第二,缺少感觉刺激训练。对于部分家长来说,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于溺爱,更多的将孩子在家中抚养,而缺少室外爬、跑、跳等活动,并可能使孩子由于感觉统合能力缺乏锻炼而出现统合失调情况。可以说,感觉统合失调对于孩子具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当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疾病时,则可能导致出现以下问题:心理障碍,出现自伤自残、咬指甲、怕黑等行为;学习障碍,在记忆、思维以及阅读方面存在发展缓慢的情况,并表现出漏读、说话不清以及观察能力低等问题;活动能力缺乏,由于眼手脑灵敏性以及协调性的下降出现动手能力缺失、行为能力较差等问题。

2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2.1提升训练认识

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体育教师需要对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引起充分的重视,通过将体育教学内容同感觉统合训练间的充分结合,使体育课程在对学生体质良好提升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这两项教学内容间的关系进行积极协调,避免产生所有体育项目都可以实现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错误理解。而是需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目标对教学方式、活动类型进行科学的选择。

2.2增强专业技能

对于感觉统合训练而言,其是一种集合社会学、训练学、行为学、生理学、教育学以及体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体系。在开展该项训练时,对于教师的综合理论知识具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其能够具有非常专业、充分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以此获得感觉统合训练成绩的提升。在现今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专业理论方面都非常擅长,但在感觉统合训练方面还是存在着理解、掌握不到位的情况。对此,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能够积极转变自身观念,通过相关专业的积极训练不断学习新的训练方式,并通过多项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好的满足感觉统合训练需求。

2.3改进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其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对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小学生该阶段的成长需求,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能够积极改进方法。通过对原有教学方案的科学调整,将以往单纯强调技能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到强调活动的教学方式。此外,为了更好的保障感觉统合训练质量,还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把握:第一,要加强对于健康的认识,通过将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贯彻在教学目标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二,在保障学生健康的基础上,需要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考虑,通过适当搭配运动锻炼来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自身能力以及身体的发展与完善;第三,随着现今感觉统合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训练项目也具有着较多的类别。而在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满足感觉统合训练需求的体育项目也有很多,如舞蹈、健美、体操以及太极等。而在具体对这部分体育活动进行开展时,教师通过对学生感觉统合能力有效训练内容的增加获得更好的统合训练效果;第四,在每个班级中,具有的学生数量较多。对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也需要对不同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引起重视,不仅需要做好内在特征的专注,也不能放松外在特征的注意,即根据不同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别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3结束语

感觉刺激的缺乏原因有很多种,如果学生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对于其学习、成长都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引起重视,通过科学教学方式的运用实现体育教学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的共同实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池丽艳.从感觉统合训练谈幼儿体育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147.

[2]杨小永.如何优化小学体育教学[J].山海经,2015,(21):55.

小学体育训练 篇1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儿童创造性思维,现状对策

小学是一个人思想启蒙和形成的最初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思维发展方向。所以,小学教育在人生的整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五个要求是完成学生教育的最基本目标。而新课标则提出在这五个方面发展的基础上,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小学体育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现状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小学体育教育中重视度不高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能训练和做一些没有目的性的游戏,对于教师,只是简单的一节体育课,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教育计划。对于学生来讲,体育课就是玩的时间,是很多学生最爱上的课。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和了解都存在着误区,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不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创造开拓等体育精神。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单一,观念陈旧

当前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一定的耐力和坚持性,怕苦怕累是他们的典型特征。而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形成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灵思想的重要途径。目前的小学教育中,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只是对学生的体能方面进行训练和考核,没有从根本上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而且教育模式和方法单一,在课堂中为了自己的方便,对教育方式和内容没有更多的创新,因循守旧,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学生的兴趣缺失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三)体育课程较少,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程不重视,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学生的文化课和智力方面的培养上,我们县城所属小学每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而一些农村小学干脆取消了体育课,全部用文化课取代,导致学生体育活动的实践减少,不利于学生坚强意志和坚持态度的形成。

二、优化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雄训练的对策

(一)提高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增加体育教学的课时

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应当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对小学体育教育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对体育教学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正视体育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学校应该适当地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并适当地安排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结合小学生的阶段和性格特点,改变教学方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既说明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也说明了每个学生都具有共同的创造能力。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背景的不同,使每个学生创造力发挥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个性的不同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同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发挥

发散思维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从综合方面考虑问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前提。平时提到的“举一反三”就是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原有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很少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不能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设计多样教学模式,利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想的扩散,从而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是学生思维启蒙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学校必须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设立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学校教育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在完成学生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为学生以后的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穗平.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教育艺术,201 5(01).

上一篇:立体生态茶园下一篇:自适应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