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化途径

2024-05-14

时尚化途径(共8篇)

时尚化途径 篇1

0 引言

创新是思想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共青团思想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随着油田4000万吨持续稳产大格局的确定, 创建百年油田的责任历史性的落在青年人的身上。而当代的青年人在时尚文化的冲击下, 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受到很大影响, 如何让青年人深刻认识形势, 把握历史机遇,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在高科技新会战的战场上书写人生的壮美诗篇, 共青团创新青年思想工作凸显重要, 笔者认为, 共青团组织应当着力从五个方面来做青年思想工作:

1 解放思想, 加强对青年时尚需求的发展规律的研究

共青团组织必须牢固树立两个观念:第一, 青年人追求时尚是社会现象, 是客观存在的。第二, 青年对时尚的追求是可以引导的。只有在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和青年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健康地引导青年, 挖掘青年的时尚文化内涵, 脱离社会发展背景和时代因素, 忽视青年自身成长的特点、规律或者试图更改青年的流行趋势, 其结果只能是产生更多的畸变行为、观念。因此, 油田的共青团组织在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大背景下, 为充分调动企业青年人的干劲和热情, 就必须加强对青年时尚文化的研究, 对当今社会的时尚潮流都要做到介入和了解, 比如:青年人现在喜欢用手机短信互相问候, 喜欢博客空间来充分展示自我, 喜欢利用QQ群来发展人脉, 喜欢与众不同的服饰来彰显个性, 等等。这时候作为企业的共青团组织, 可以通过QQ或博客, 亦或是手机短信, 主动的接近青年, 了解青年, 消除“代沟”, 成为他们的朋友, 为他们亲切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让广大油田青年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 扛起创建百年油田的大旗, 斗志昂扬地加入到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高科技新会战中。

2 积极探索, 构建“油田发展我的责任”价值体系

青年的时尚文化追求方向和自我价值观相互影响, 因此, 作为油田的共青团组织, 思想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引导青年正确树立“油田发展我的责任”价值观, 也就是在青年核心价值观塑造和主流文化发展上下工夫。当前, 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企业青年中构筑“油田发展我的责任”价值体系, 打牢青年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引导广大青年团员参与创建百年油田的宏伟大业;坚持不懈地进行油田发展的形势任务教育, 通过开展“我与油田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青年文化行动、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品牌活动, 大力加强健康的青年团员媒介建设, 结合青年个性追求, 丰富活动载体, 创新活动形式, 让大家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充分展示自己的年轻风采, 在为活动形式和内容出谋划策的同时, 不自觉地产生岗位主人翁的意识, 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文化认同。从而在高科技新会战的大任务面前, 油田广大青年人自然会形成“一盘棋”的思想, 群策群力, 以油田发展为己任, 紧跟时代步伐, 敢当开路先锋, 发挥青年人特有的突击队精神, 以饱满的工作热忱, 打好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时期大会战。

3 因势利导, 引导企业青年提升爱岗敬业的热情

油田共青团组织对青年追求时尚的引导主要应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第一, 拓展青年文化活动的范畴, 将青年时尚活动纳入到共青团组织年度重点活动项目, 或单独开展青年时尚文化活动, 结合大庆油田特有的文化底蕴, 继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正确阐述油田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政治责任, 创新形式, 力促健康的青年时尚发展, 充分满足青年的实际需求。第二, 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 以团组织特有的品牌活动为载体, 丰富活动内容, 准确把握青年时尚文化的群体行为性质, 通过兴趣爱好组织青年, 感染青年, 激发大家的集体荣誉感, 把对油田特殊的感情强烈地抒发出来, 从而进一步推动青年时尚文体活动开展, 取得良好的油田文化效果。第三, 通过开展活动和评论结合的方式, 宣传健康的青年时尚项目, 把青年特有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有机地和油田发展结合起来, 让大家真正做油田改革和发展的宣传者、支持者和实践者, 抑制青年时尚追求中芜杂的内容, 推动青年时尚文化在油田的发展。

4 适时量力, 创造符合青年需求的工作体系

共青团组织要紧紧把握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油田改革的脉搏, 结合自身工作特点, 积极创造符合油田发展和青年需求的工作体制。第一, 共青团组织要利用最新的时尚产品、行为、社会心理, 通过组织学习、开展活动、进行讨论等各种形式, 创造油田青年文化。如可以开展健康的街头时尚比赛、服装展示、英语竞赛、网络技术大赛等。第二, 在油田发展的大背景下, 我们企业共青团组织将时尚的行为和运作模式引入到企业青年文化活动, 和油田原有的工作体系相结合, 创造企业青年时尚文化活动品牌。第三, 共青团组织借鉴商业时尚文化的生产模式和欧美日韩时尚文化的运作体系, 将品牌工作与青年心理、生理、环境特点进行有效对接, 制造出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 并综合运用青年偶像、青年社团和大众传媒的作用, 将其效应进行有效扩大, 制造出健康向上的青年时尚文化。

5多向联动, 积极主导青年时尚走向

共青团组织要通过上下联动, 内外联动、横向联动, 整合资源, 形成声势, 积极主导青年时尚走向。引导青年时尚需求为油田青年文化建设服务, 需要团组织整合力量、协同共进。第一, 即在同一主题和项目上形成全企业乃至全油田效应, 引导青年时尚追求的整体发展, 充分激发各级团组织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积极开展具有企业特色和行业特点的时尚活动。第二, 积极争取党委、公司的资金和制度支持, 探索青年时尚追求的运作模式;同时联合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对公司文化传媒进行有效利用, 对青年时尚文化的消极因素进行过滤, 保证青年时尚活动的正确导向。第三, 运用社会化、市场化途径, 全面利用文化事业单位的人才资源和精品资源, 企业的物力资源和资金资源, 将青年时尚文化和团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实现党委放心、青年满意和时尚发展多重效果。

摘要:今年以来, 面对大庆油田持续重组整合, 高科技新会战全面打响, 油田上下齐心协力确保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 创建百年油田的责任历史性的落在青年人的身上, 而当代的青年人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 在时尚文化的冲击下, 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受到很大影响, 共青团如何适应形势, 更加贴近青年, 有效地在企业发展和改革深化的今天开展工作, 创新思想工作凸显重要, 共青团组织应当着力从研究、构建、引导、创造和联动五个方面来做青年思想工作。

关键词:共青团,时尚文化,思想,创新

时尚化途径 篇2

唔……你说你还没听过庞教父的大作?那赶紧去听一听吧,首推一指的就是他的代表作《我的滑板鞋》。这首在网上疯传的神曲中,教父不仅唱出了他买到了梦寐以求的滑板鞋的快乐心情,还秉承着神曲一贯的“过耳不忘”风格,让你听了一遍想两遍,听了两遍想三遍……

穿上了滑板鞋的庞教父,时尚时尚最时尚。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对于一向追逐潮流、热爱时尚的明星们,就要这么被比下去了么?怎么打扮才能赶超庞教父,挽回“资深艺人”的时尚感,留住滑板鞋的广告代言?以及,滑板鞋到底哪家强?

(图注直接见图片名称,其中第三张是两张图拼一下左右对比)

如何打造超越庞麦郎的时尚感

①谁说年龄大就不懂穿搭?不妨来看看百老汇里“妈妈辈儿”的时尚奶奶伊莲妮·斯楚奇是怎样演绎:美和年龄其实没什么关系。

②许久不见踪迹的俞灏明近日拍摄一组街拍,浓浓的秋意中,无论是绅士风、运动风还是潮男风全都轻松玩转,时髦出街就是如此简单随性。

③什么是气质,什么是不老神话,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11月15日是赵雅芝60岁生日,古典女神步入花甲之年依旧妩媚婉约,而岁月也对她温柔相待。

④古天乐和郭采洁首次合作在巴黎实地拍摄的爱情喜剧《巴黎假期》完成所有巴黎外景。在这座时尚之都的名胜白教堂门口,古天乐与郭采洁拍摄的最后一场外景戏,片场浪漫温馨。

⑤11月10日,迟暮之年的日本影星高仓健因病去世,银幕上曾经的冷峻硬汉,这次的再见是真的永别了。

⑥《爸爸去哪儿》火了曹格家的“姐姐”Grace。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游乐场大疯一场后,Grace自己给自己穿上鞋子,从这种自理也要为曹格夫妇日常的教育方式点个赞。

⑦近日,韩国演员金俊拍摄了一组写真,金俊将滑板举过头顶,嘟起嘴的萌态尽显大男孩的青春活力。

⑧今年对于演员聂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先是女儿如期诞生,紧接着又参加了成为职业赛车手后的首场比赛,一时间要适应“新手爸爸”和“职业賽车手”两个全新的身份。

⑨林俊杰将于年未发行新专辑《新地球》。一组宣传照近日曝光,JJ说:“这次想要呈现一种简单干净利落的感觉,有一种找回青春从头来过的感觉!”

时尚化途径 篇3

关键词:时尚杂志,《VOGUE》,本土化,受众细分,品牌战略

2005年8月,康泰纳仕(Conde Nest)集团旗下的女性时尚刊物《VOGUE》终于在中国市场高调亮相了。在此之前,许多国外知名期刊杂志早已进入中国市场,并且成绩了得。《VOGUE》脚步是不是慢了?在南方都市报对《VOGUE》中文版编务总监张宇采访时问到:“为何选择这个时候进军中国市场?”张宇:“这个时候进入中国,不晚不早。如果太早,中国还完全对品牌没有认识,完全没有形成高端消费、高端品位的群体,我们进来没有意义;太晚了则可能丧失市场,现在正好。”

自上世纪末,中国期刊市场的发展潜力被这些国际期刊集团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掀起了在中国期刊市场的“淘金之旅”热潮。在此过程中,他们也成为传播国际流行消费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如何融入中国社会,长久的在中国期刊市场占有主导地位这是所有期刊所必需面对的问题,也是《VOGUE》现在核心的问题。

一、《VOGUE》中国大陆市场发展概况

1.《VOGUE》的简介

《VOGUE》诞生于1892年的纽约,初期以小周刊的方式出版,推行一定数量的固定专栏及独家时尚新闻。在1909年美国康泰纳仕出版社取得了《VOGUE》的经营权,并将它扩展成全球性的时尚杂志,内容涉及时装、美容、健康、娱乐和艺术等各个方面,成为一本综合性时尚生活杂志。

美国康泰纳仕集团旗下刊物众多,如《GQ》、《名利场》、《纽约客》等都是顶级杂志。《VOGUE》作为康泰纳仕集团的旗舰刊物,迄今为止已在16个国家出版发行,继美国版之后,又推出了英国版(1916年)和法国版(1921年),随后又推出了澳大亚版(1959年)、意大利版(1965年)、德国版(1979年)和日本版(1999年)等15个版本,第16个版本于2005年8月在中国创刊,名为《Vogue服饰与美容》(这里简称《VOGUE》)发行至今深受中国时尚人士喜爱。

2.《VOGUE》目前在大陆市场的状况

《VOGUE》美国版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时尚杂志,是国际时尚大牌的广告必投杂志。英、法和意大利版也都拥有巨大的读者群。中国的《VOGUE》不走高端路线,贴近的是现代时装杂志的主流市场。

那么《VOGUE》在中国时尚杂志业的状况如何?下面是笔者整理的全国十大主要城市2005年~2008年《VOGUE》与其他时尚类杂志的市场零售调查分析图表。(数据来源:世纪华文国际传媒)。

从表1可以看出《VOGUE》虽然入市较晚,仅4个月的销量就可占到市场份额的4.36%,这对中国市场的其它时尚刊物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但中国的期刊市场主要还是由《瑞丽》三本系列杂志主导,在时尚类杂志中总占43.93%的市场份额。表2中显示《VOGUE》从2006年开始,销量一直在走下坡路,本次销量再次出现低谷,而且竞争排名已下滑到第八名。

二、《VOGUE》进入大陆市场的影响因素

1.《VOGUE》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

2005年8月,康泰纳仕的旗舰刊物《VOGUE》经过两年的准备,通过与人民画报社版权合作的形式出版了《VOGUE服饰与美容》,而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图片质量明显提高,内容和编辑排版精良。另外,《VOGUE》品牌己有的优势吸引了市场。然而,它作为一种大众传媒产物,与其他消费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直接代表和表达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特性。当它进入一个新兴市场时,中国为了自身的文化安全往往在很多方面采取限制性措施。所以《VOGUE》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也遇到了许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2. 相关影响因素

(1)影响《VOGUE》主观因素

中国政府对于外资进入文化产品市场也有许多制约。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外商目前还不能在华投资设立期刊出版机构,海外期刊进口只能通过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6家单位经营。中国政府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只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期刊的分销、广告印刷等领域。

①对合作方式的规定。《期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与国外合办在国内发行的期刊,须有“有符合宪法规定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有确定的主办单位和明确的专业范围和编辑方针;有切实担负领导责任的上级主管部门。

②对内容的规定。“中文版”和“版权合作”是海外期刊进入中国市场最重要的两种方式。《VOGUE》属于版权合作的经营方式,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在这些杂志引用外刊资料比重方面有硬性规定,如时尚类杂志控制在50%以内。

③对期刊运作团队的规定。根据有关规定,期刊社社长、总编辑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是主管、主办单位的在编人员。

④对品牌使用的规定。涉外版权合作期刊,未经批准,不得把海外出版机构或杂志名称印在封面上刊出;经批准刊出的,英文或其他外文字号必须明显小于中文期刊名称。

⑤对经营方式的规定。中国政府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不允许投资期刊本身,只能投资期刊的分销、广告、印刷等领域,国际期刊集团在华只能管理自己的版权,而在股权上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2)中国市场的客观因素

相对于政府在政策和监管方式上的明确规定,本土文化对《VOGUE》进入中国市场也存在客观的制约因素,《VOGUE》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往往会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抵触,本土化能够减缓本土文化对国际品牌的排斥情绪。

因此,《VOGUE》在坚持其原有品质前提下,适应中国本土文化道德价值观念,成为它能够在中国市场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16个国家版本的《VOGUE》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原因是它要融入一个全新的市场,仅仅服从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它还要实行杂志本身的本土化,如杂志涉及的内容题材上的本土化、模特的本土化、使用语言及文字的本土化、推荐商品的本土化等,所以本土化是征服市场门槛的重要工具。

三、《VOGUE》在大陆市场本土化的启示

1.《VOGUE》本土化后的得与失

上述相关规定可看出,《VOGUE》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而流失了品牌最原本的某些风格和其背景文化。

本土化为《VOGUE》带来很多利益,并有助于吸引新的读者对象。在面对新的读者群时,需要充分考虑新读者对内容产品消费的价值取向。有针对性的适合本土读者的内容,能够保证国际品牌对于本土读者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读者的增加,发刊量上升多少直接影响着杂志在广告上所获得利润的多少。本土化还吸引了中国许多知名品牌的加入。

本土化还有助于《VOGUE》克服经营方式不同带来的问题和对成本的控制。《VOGUE》本土化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降低运作成本,首先是通过本土化降低人力资本成本。其次本土人才对于理解本土市场、梳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具有很大的价值。所以本土化策略还可以使它获得较低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2.《VOGUE》带给中国本土时尚期刊的启示

(1)中国本土时尚杂志发展概况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时装杂志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此前,1884年创刊的《点石斋画报》和1890年创刊于上海的《飞影阁画报》是中国最早含有时尚信息的杂志。1915年创刊的《女子世界》,尝试性地设立了一些服饰方面的内容,之后的《美人世界》、《紫罗兰》、画报等,也刊载介绍服饰时尚及评论性的文章。

(2)中国本土杂志如何应对挑战

人们都看中了国内时尚杂志这块“蛋糕”,几年时间内,形形色色的时尚杂志如雨后春笋一样不停的冒出来,无处不在,它们抽芽,长出象征希望和繁荣的嫩叶——在短暂的时间内绽放出鲜艳的花朵——然后,变成死寂的秋霜,以账单和债务的形式走向死亡……这就是上百份时尚杂志的命运。我们只有借鉴国外时尚杂志成功的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开辟自己的道路。

国内多数时尚杂志为了追求更多的读者群,增大发行量,对杂志的受众没有进行细分,杂志内容给人一种大杂烩的感觉。单纯地为了追求“庞大的形式”而忽视自身内容定位、趣味标准的建设。再加之编辑力量的不足,资源渠道的狭窄,许多国内期刊出现了只是换个标题,内容几乎不变,信息的相互拷贝现象,运用大量的图片而无实质内容,原创作品过少等这些现象,也可以说是国内时尚杂志的问题之所在。

分析《VOGUE》成功的办刊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本土杂志在应对国外期刊对市场占领上的一些策略。首先时尚杂志应走品牌化路线,就国内而言,时尚杂志如今还是一个弱势群体,走品牌化道路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资金与经验的累积。其次提高自身杂志的办刊质量是时尚杂志品牌战略的激励要素。时尚杂志应朝着受众细分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杂志设计与销售方面应更注重人性化的服务。

四、结语

国外期刊在实行本土化的途径中,我们看到了它的得与失。《VOGUE》在中国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成功的本土化实现为它带来了它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利益。它把握住本土化的尺度,实现本土化的同时还保留部分其品牌原本的风格,这样即迎合了中国人的口味又满足了中国人对新鲜口味的追求。

通过对《VOGUE》的分析,我们找到中国本土时尚期刊在应对国外期刊的冲击时的应对策略,确保中国本土时尚期刊在市场所占有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美]萨梅尔·约翰逊帕特里夏·普里杰特尔:杂志产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许清茂:杂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约翰·菲斯克:杨全强译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7]马九轩:.期刊的品牌战略.经济大观.2002

[8]蔡琪刘维红:时尚杂志的文化研究.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vaw.culstudies.com

[9][法]让·博得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30.

[10]Baudrillard,Jean(1988)Selected Writing's.Edited by Mark Poster.Cambridge:Polity Press.P10

[11]袁艳:对时尚杂志批判的批判.编辑之友,2004

[13][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15]世界媒体实验室:http://media.icxo.com

白酒的时尚化运动 篇4

白酒时尚化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营销层面,仅仅用对产品的包装、策划、宣传、推广等手段,无法从根本解决白酒的时尚化营销问题。企业应该从新产品开发开始,来全程化操作时尚化升级。

产品升级:创造全新时尚体验

时尚产品是开展时尚化营销的基础。时尚白酒产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基本产品,或者说酒体;二是形式产品,或者说产品包装;三是附加产品:附加服务,包括基本服务、超值服务和增值服务。白酒产品的时尚化创新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才够系统。当然,基本产品(酒体)创新是关键。通过研究洋酒,可以发现基本产品应该具有的品质特征包括:自然、健康、酒龄(长)、中高烈度、不上头、酒香、色泽美、可混饮,等等。

产品包装必须脱离传统产品包装阵营,增加产品包装的时尚感、文化感、艺术感、高贵感,这是视觉营销的基础。同时,通过包装创意,对产品进行点缀与装饰,可以提升产品价值。还要强调两点:一个是烈度。洋酒几乎是烈性酒的代名词,白酒时尚化不一定要走低度化路线。即便是女性及年轻消费群体,未必不欢迎烈酒和高度酒,关键是调制后的口感。二是可混饮。洋酒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消费者可以“DIY”,可根据需要来调制,并且不同的混饮方式风味各有千秋。其实,这代表一种自由、随性、释放、刺激与乐趣,传统白酒无法比拟。

在产品结构上,可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推出组合产品。但是,各种产品定位区隔一定要明显,不相重叠。芝华士以12年、18年和25年三款不同年份的威±忌,200-2000元三款不同的产品、三个不同的价格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轩尼诗也形成TVSOP、XO、百乐廷、李察这一完善的产品线,从干元到万元,实现了价格和消费层次的全面覆盖。

品牌升级:塑造一种生活方式

白酒时尚化营销的关键是做品牌,品牌是时尚化主张,也是时尚化承诺,更是时尚化符号。消费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修养,品牌化消费行为明显,必须进行品牌投入。如世界第一大烈酒集团帝亚吉欧,每年会将净销售额的20%投入进行品牌建设。

在品牌建设方面,时尚白酒要注意三点:

第一,品牌名称时尚化升级。产品品牌命名很关键,名字则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要素,要具有时尚感,且这种时尚感要有针对性。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时尚观念,有着不同的时尚文化,有着不同的时尚选择。比如第五元素时尚白酒在产品品牌命名上,就添加了时尚元素。

第二,品牌品牌基础系统升级。品牌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三方面:其一,品牌理念识别,品牌时尚价值理念体系。其二,品牌视觉识别。品牌视觉时尚化,可以有效增强品牌的外在亲和力。其三,品牌行为识别。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时尚品牌也要有一套独特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行为约束,以保证品牌的一致性。白酒企业推出时尚产品,应该针对时尚产品单独打造一套身份识别,而不是沿袭传统。

第三,品牌载体升级。通常,品牌的载体是产品或服务,但对于时尚白酒,品牌的载体则是一种生活方式,即在生活观念、生活态度、生活习惯、消费文化等多种要素的综合作用下,消费者对生活所产生的个性化需求。文化升级:锁定圈子或族群文化

时尚虽然容易制造流行,但会不会很快就会过时?这种担心没有必要,人头马始创于1724年,轩尼诗正式成立于1765年,马爹利则1715年创立……这些洋酒品牌长销不衰并且始终保持时尚感。它们把握了两个关键点:第一,核心锁定,抓住永恒存在的核心群体,诸如贵族、成功人士等。尽管时代变迁,品牌文化的灵魂精髓永在。第二,随需应变,跟上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发展步伐,适时推出新产品。所以,白酒企业没有必要担心白酒时尚化道路走不远,或者担心缺乏长期市场。

白酒企业想挺进时尚化市场,需要把握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发展,立足于圈子或者族群文化。圈子成员具有相同或相似价值观以及相同的生活方式,彼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社交联系与信息沟通,并且共同选择圈子产品,即那些定位精准而服务于特定圈子群落的消费品。不过,圈子成员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特征与联系,但是也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诸如年龄差异。

族群是指“新族群”,成员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特征及消费行为,生活方式趋同性明显,诸如布波族、奔奔族等。布波族是新式奢侈的身份标志,对洋酒及时尚产品有着很强大的消费欲望与消费力。

所以,白酒企业要针对圈子成员或者族群成员,准确表达与契合消费者的个人生活方式。

渠道升级:构建多功能销售终端

不同的销售渠道锁定了不同类型的目标客户群体,更关系到品牌形象,时尚白酒营销必须强调渠道与品牌、产品的匹配性。企业不要刻意去追求铺货率,不要去追求渠道数量,而是强调渠道质量。

时尚白酒需要这样的销售渠道:一是形象型。确保产品保质、保真、保价,让人放心,并以到此购物为荣。二是情境型。消费场所要具有良好的消费氛围,具有休闲、轻松、娱乐等体验。三是复合型。渠道要具有销售、服务、社交、信息等多种职能。四是体验型,包括提供口感体验、饮用方式体验、环境氛围体验、服务质量体验的渠道。

时尚白酒的销售渠道也需要渠道组合,或者说混合渠道:一是流通型渠道,如商超、专卖店、名烟名酒店等;二是夜聚型渠道,如中高端酒店、KTV、酒吧、咖啡厅等;三是活动型渠道,诸如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商务聚会等;四是服务型渠道。如企业组建品牌俱乐部,或加入目标消费者聚集的外部俱乐部;五是旅游型渠道。诸如“圈友”组织的户外旅游、探险活动等。六是礼品收藏渠道。时尚产品不仅是礼物,还是收藏品,更是欢庆和分享的见证。

圈子俱乐部渠道很重要,俱乐部是一个小型社会圈,除了提供非常好的服务场所、设施、项目外,更可以给成员创造一个氛围化的交流平台,在为成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品牌传播与产品销售。俱乐部具有社交、信息、销售、服务等一系列功能,是时尚白酒建立并维系常客关系的优质渠道。可自建俱乐部,或与外部俱乐部合作。路易十三与两所顶级游艇俱乐部“九龙山将军游艇俱乐部”和“金茂盛融游艇俱乐部”合作,而且这两个沙龙都以路易十三的诞生年——“Le Palais 1874”来命名。

传播升级:嫁接时尚元素与载体

时尚白酒还是个新鲜事物,消费者认知不足。因此传播要打好“三张牌”:

第一,品牌主张时尚化。传播品牌的时尚化主张,不但是一种价值引导,更是为了建立一种消费的精神氛围。

第二,嫁接时尚活动。蒙牛酸酸乳利用音乐这一时尚载体的力量,把蒙牛酸酸乳市场做得生龙活虎。从赞助“超级女声”,到蒙牛音乐风云榜,乃至蒙牛酸酸乳音乐梦想学院,蒙牛乐此不疲。时尚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对时尚富含追求与激情的人,通过嫁接时尚元素与载体,可以精准、高效地向目标消费者传递信息。不过,只有实施个性化嫁接,才能更好地强化品牌个性,诠释品牌主张,传达品牌价值。

第三,跨界联合传播。一种生活方式往往要通过消费多种品牌及产品来实现。因此,在同一生活方式下的品牌及产品可联合起来进行跨界传播,互相带动提升。以生活方式为纲,以时尚化为纽带进行跨界传播。当然,跨界的载体不一定是产品,也可以是一种活动,或者事件,以及名人,也可以是具有互补性的产品为纽带进行跨界,诸如芝华士与绿茶的互补性搭配。

消费升级:推行市场启蒙教育

白酒消费升级包括消费理念、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体验等方面升级。尤其饮用方式时尚化,这对于富有猎奇心理的年轻消费群体更具诱惑力。

洋酒就很重视消费观念培育和消费文化的普及,在饮用本土化与饮用习惯方面做出了突破,让烈性洋酒成功融入消费者的生活。洋酒兑绿茶、干邑兑水、伏特加和朗姆酒等烈性洋酒品种与其他酒水兑成“鸡尾酒”在KTV、酒吧、咖啡厅等终端很盛行。

如今,洋酒已基本完成了饮用方式市场启蒙教育工作,虽然很多消费者还没有体验过,但会从心里接受,并乐于亲自体验。

因此,时尚白酒必须想办法搭上这条船,借好洋酒的“东风”,并采取三大措施:

第一,引导消费。时尚化白酒还是个新生事物,在很多白酒喝家眼里还可能“不伦不类”。针对这种不知道、不了解、不认可的情况,要通过市场启蒙教育来引导,并逐步建立时尚与制造流行。

第二,激励消费。企业要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包括有消费体验者和无消费体验者,要进行适当的购买与消费激励。

世纪中国现代服装的时尚化历程 篇5

中国服装于20世纪上半叶完成了与传统服装的决绝, 从而走上了时尚化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呈现为四个时期:革新传统与民主共和观念时期、统一服式与社会主义理想时期、混沌潮流与改革开放时期、时尚业崛起时期。21世纪的头十年里, 尽管出现了所谓民粹主义的极具政治热情的“唐装风”、民间暗流着的“汉服风”以及街头的“波波族”, 但是20世纪开辟的这条全球化的时尚道路仍然坚实。处在新世纪的人们希望更加典雅、精致与浪漫, 并进一步与国际时尚接轨。

古代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称, 特别是在一个重视礼法的传统中国社会里, 古代服装的发展成熟极早, 其制度化、规范化、完备化也是世界服饰史中所罕见的。但作为现代意义服装的发展则起步较晚, 并经过了一个革命传统、模仿西方、全球融合的历程。这一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革新传统与民主共和观念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统一服式与社会主义理想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混沌潮流与改革开放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时尚业崛起时期。

一、革新传统与民主共和观念时期 (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

在现代服装以前, 中国经历了从殷周到晚清漫长的前现代历史。在西方进入现代社会的时候, 中国的明王朝和清王朝仍然处于前现代历史的绵延之中。就前现代的历史而言, 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的时代区分, 而只有朝代的更替。朝代的更替就是不同的家庭统治时期的变换。这种变换只是发生了统治权的变迁, 却没有发生思想传统及社会组织上的中断和革新。中国传统服饰就是在这样一个漫长而又高度封闭凝固的伦理社会体系中存在的。尽管有“易代必易服”的传统, 但仅限于形制的长短、肥瘦, 以及质色选择上的细节变化, 而服饰整体风貌一直承袭着以“周礼”为基础的冠服制体系, 它始终突出着君臣、上下、夫妇、内外、父子、兄弟、甥舅、姻亲的伦理关系规范, 以及一种德性精神。在漫长的前现代历史中, 历代传统服装的循环无不是以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为基本要义。

然而, 在这种循环中, 服饰的历史停滞了。因为它总是向着过去回归, 而从来不是向着未来的。因此, 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来说, 没有一个自然而然到来的现代, 只会有一个变革的现代。因为我们的传统体系太完备太封闭了, 自身没有适应新时代的机能, 所以, 必须有一种来自外部的力量去动摇它。这种力量正是来自近代和现代的西方。

中国社会走向现代, 正是始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 与此同时, 西方文化影响渐趋扩大。中国现代之始推崇的民主和科学就是来自西方文化的直接输入, 其根本意义是反对自身传统的非民主和非科学。所谓“非民主”, 就是封建君主专制和宗法专制。所谓“非科学”, 就是愚昧和迷信。民主和科学引导人们冲破专制的束缚, 回到自身的生活和意愿, 并依据自身的意愿来规定自己的生活。在这种情形下, 1900年前后, 传统服式开始受到西方服式的影响, 直到辛亥革命的爆发, 服式上才有了根本的变革。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 但推翻了封建帝制, 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一社会剧变带来了服装发展的全新面貌。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传统冠冕服饰连同它森严的等级制度、礼仪规范都失去了法律的保护,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混合东西方服装样式的格局。大多数男装包括一件长衫、一顶翘沿软呢帽和一双西式鞋子, 显出中西混用的样式。妇女们则寻找到一种既符合她们解放身份而又不至于背离传统太远的式样——受20世纪20年代欧美流行的管状时装短裙影响, 晚清旗装逐渐变得简洁自由, 后来发展为所谓的“中国旗袍”。

与此同时, 在民主共和观念影响下的人们开始提倡个人的价值、个性的解放, 强调人格和智力的自由发展, 并以一种开放的精神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裁剪技术、服装生产设备及经营管理手法。西方服装文化连同流行信息及生活方式, 也通过官方的宣传媒介得以广泛传播。这正是中国服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迅速变化的重要原因, 同时也导致了数千年的传统服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快速消亡。

二、统一服式与社会主义理想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

在连年战乱不息, 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背景下, 西方民主和科学的影响不断衰退。但是, 同样来自西方的作为人类解放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则在中国找到了土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形成了本土化和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形态即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主要是革命的学说, 革命不是改良, 不是渐进, 而是突变。

毛泽东革命思想最终指引中国人民走向了解放事业的胜利之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世界的诞生。革命的思想与精神同样体现在服饰上, 这个新世界体现了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服饰的变化表现在用统一的服式来取代传统和刚刚接受了西方影响的服式 (西装革履与刺绣旗袍) 。服饰改革试图寻求消灭阶级差别而选择服式的大一统, 出现了不分男女都穿统一的由军服演变的中山装和列宁装, 并且认为唯有如此, 才可以标志民族精神的解放。整体的服饰观念认为, 不同地位或不同性别的人没有本质差别。不论男女皆为单调的上衣和裤子, 以充分体现男女平等, 人人平等,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受社会主义理想的吸引, 到1950年, 富有魅力的女性旗袍在中国大陆完全消失, 首饰、化妆品和其他所有的装饰形式也都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主要是借鉴苏联样式, 即所谓的布拉吉 (即连衣裙) 、列宁装、中山装。更为重要的是, 在建设新中国的劳动中, 耐磨耐脏的灰、蓝、绿工装与军装成为了最实际的流行。这样的组合一度形成了20世纪50年代温馨质朴的穿着氛围。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适应当时经济的困难状况, 耐磨和耐赃的灰、黑、蓝色仍然作为流行色。而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则直接把服装带进了一个被称为“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主义”, 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 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 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装异服”, 统统被批判。这样, 很快就形成了款式一致、色彩单一、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装盛行的风潮。雷锋帽、绿军装、解放鞋、海魂衫、军挎包、红袖章和毛主席像章是这一时期最时髦、最能体现革命化的服装, 尤其在青年学生中盛行, 也成为了人们对这个年代的生动记忆。

在这个禁欲主义的时期, 任何提倡个性、讲究的装饰都因其会被贴上了“资产阶级”的标签而遭到批判。单调的制服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象征, 表示了经济上的简朴、实用和绝对的平均, 以至于这种单调、统一、革命化与同质化成为时代的风尚。因此, 我们注意到, 服装刚刚走出前现代社会等级秩序的牢笼又背负了承载国家意识形态的重担。服饰并没有因为新世界的建立而获得真正的解放, 也就是说, 它仍不能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产品而具有独立的地位。

三、混沌潮流与改革开放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

“新浪潮”大概是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 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喇叭裤首先打破了无彩服装的大一统局面, 牛仔装的流行, 西装的重新崛起, 运动服、羊毛衫大行其道, 使中国服装真正走上了现代意义的发展道路。

与毛泽东的革命学说不同,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的学说。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文明的建设, 另一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突出了发展经济对于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则倡导建立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改革开放是实现建设的手段和途径。正是改革开放带来了服饰地位的彻底改变, 在中国的历史上, 服饰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价值和地位。当然, 这个价值地位是从西方“拿来”的结果, 是由西方定义的“服饰”——作为一种商品的服饰, 而不再是我们传统中那种主要作为一种观念符号的服饰。

改革开放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而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在开放之初, 时装、奢侈品乃至某些消费品, 仍都被贴上标签, 属于禁区。一种文化氛围需要慢慢散开, 如明星挂历、杂志封面的漂亮肖像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一些人们往往争论电影女主角一共换了多少套衣服而不是讨论电影本身。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羊剪绒帽子、大拉毛围巾、军大衣和进口蛤蟆镜曾一度是北京时尚青年的最爱。同时, 按照商品交换的规律, 我们基本上是全方位引进西方现代服装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伴随着极大增长的社会物质财富 (特别是服饰品类) , 人们开始追求所谓的流行风潮, 这是一个追求“洋气”的时期。往往是引进什么, 就流行什么, 时髦什么, 但是这种所谓的流行自然是处在一种混乱的模仿之中。

这是一个引进西方较为混乱的时期。此时, 由港台地区传入的“牛仔裤”在年轻一代中流行开来。在电视台公映的美国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带来了“蛤蟆镜”与“喇叭裤”。山口百惠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血疑》在中国热播, 女主角大岛的“幸子衫”成为青年女性最为青睐的式样, 当时甚至还有专门的《幸子衫裁剪法》、《幸子衫编织法》等书热销。流行文化中的摇滚青年则再次把目光定格在军绿装。美国电影《霹雳舞》上映后, 不仅带来了霹雳舞, 还带来了霹雳手套、霹雳舞服装以及爆炸头。随着世界范围崇尚健美的影响, 1984年前后, 又掀起了运动服热, 那种蓝色白条纹的运动衫就曾经风靡一时。作为正式场合服饰的“西装”再次成为热潮, 并且在政治意义的层面上象征着“改革开放”。

整个20世纪80年代, 中国服装处在一个思想解放、时尚启蒙的时期。服装产业在全面学习、引进西方技术设备与管理的背景下迅速发展壮大, 产品日益丰富, 但主要是出口加工, 属成衣生产业。当时没有今天所谓的时尚杂志、时尚媒体以及消费者, 外国大牌也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法国时尚大师圣罗兰可谓当代时尚设计的天王巨星, 而据报导, 他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大型时尚展览却是门可罗雀。由此可见, 这个活动并没有得到消费者、服装业者的响应, 时尚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但是应该看到, 当时的前卫青年关心着另一类时尚:一种精神追求上的时尚。在这个思想启蒙的时代, 精神文化丰富起来, 但物质文化却很落后。一种精神的内涵只要新, 穿着如何就无所谓了。人们的思想受到不断涌起的思想潮流的冲刷与洗礼。从哲学到心理学, 到社会学, 再到文学, 从尼采到萨特, 到海德格尔, 再到法兰克福学派与阿多诺, 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这个年代的思想解放。整个文化氛围处在深刻的变动之中, 顾城的朦胧诗、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代表着这个混沌年代中激动人心的思想潮流。它逐渐冲破长期以来集体主义、革命主义对个体情感和生命的过度约束。人们开始厌倦被过度强调的集体主义, 而向往一种个性化的生活。

不过, 还应该看到, 官方的思想解放是由文革的极端破坏性而刺激产生的, 力图从思想上打破禁锢;而民间一批精英们的启蒙运动则是把西方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引入国内。因此, 20世纪80年代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注定在服装上影响的还只是少数前卫青年与精英们。

四、时尚业崛起的时期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成果。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服装业终于和国际接轨了。人们对服装和时尚的认识更加深入了。时尚作为一个系统被特殊的群体所理解, 他们包括服装学院的学生、设计师、模特儿、摄影师, 以及时尚杂志编辑、批发商。在20世纪80年代, 这个系统是残缺的, 而在20世纪90年代则逐步完善了起来。

20世纪80年代, 迅猛发展的服装业极大地丰富了服装的种类。但要真正走进时尚业的时代, 还有待于20世纪90年代整个文化气氛的转折。由过去单纯的技术、管理引进, 到陆续引进知名品牌, 时尚媒介也开始发展并变得重要起来, 这都意味着20世纪80年代前卫青年意识形态中的时尚转化为物质层面的时尚, 从思想的前卫转向对时尚的追求。与此同时, 服装专业院校纷纷建立, 成为了中国时装行业的理论基地。中国开始出现时装报纸与杂志, 引进国外的影视大片, 接轨国际传媒。伴随着时尚媒介的全方位发展, 在90年代后期中国人开始崇尚品牌。随着90年代物质生活的日益丰裕, 人们渴望了解时尚的生活方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开始形成具有时尚消费能力的阶层。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时尚新潮主要由城市青年职业阶层参与, 具有广泛而稳定的社会基础。

就潮流而言,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流行服饰是由“新面料”掀起的。日本的柔姿纱、冰花绸, 韩国的珠丽纹等让国人领略了不抽皱不缩水的化纤。接着是萝卜裤、松糕鞋和内衣外穿的健美裤。随着媒体对西方生活便装 (casual ware) 的引进与介绍, “休闲”成为时髦用语, 休闲概念也成为国内媒体大肆宣传的观念。各种染色牛仔、印花文化衫充斥街头, 牛仔裤代替了绿军裤。继“休闲装”之后, 中国时装业又推出了“职业女装”的概念。1995年前后“时装”、“时尚”开始取代“休闲装”、“休闲生活”的说法。1996年世界范围内的“迷你裙”风潮, 直接带来了中国少女装市场的繁荣。与此同时, 简约、中性、小一号等名词逐渐为老百姓所接受。随着国际大牌如范思哲、普拉达、卡丹等陆续进入, 所谓的白领消费者也开始直接跟随西方的时尚与品牌, 并迅速抛弃了休闲装与文化衫那些所谓的创意 (实为一种混乱的业余的时髦风气) 。随着日韩动漫、影视剧的影响, 嘻哈热浪席卷时尚界。经济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对品牌没有什么要求, 而花不多的钱就可以拥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嘻哈”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1997年外贸销售开始萎缩, 时尚产品逐渐转向国内。在设计上转向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风格, 嬉皮士风、迪斯科、吉普赛怀旧情结混合起来, 并发展为狂热的民族风与东方热。强烈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最终演绎成为比较纯粹的本土风格。20世纪90年代末, 时尚回归简洁和随意的都市风格。伴随着女权意识发展的中性化时尚, 西方女强人的优雅成熟和品味风格在此时也开始引起国内的广泛关注。所谓“女素男俏”, 就是指女性的穿着考究, 而男性则随便花哨。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社会在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革命与巨变中拉开了中国现代服装发展的序幕。随着新中国的建立, 走向一个统一服式, 追求社会主义理想的阶段, 深深承载了国家意识的重负。直到改革开放时期, 才真正具备现代意义上的作为商品的服饰。时尚业在20世纪90年代真正发展起来, 形成了一条完全与国际接轨的时尚全球化的道路。在刚刚过去的21世纪的头十年里, 尽管出现了所谓民粹主义的极具政治热情的“唐装风”、民间暗流着的“汉服风”以及街头的“波波族”, 但是20世纪开辟的这条全球化的时尚道路仍然坚实。处在新世纪的人们希望更加典雅、精致与浪漫, 并进一步与国际时尚接轨。一种消费的主流逐步形成, 那就是与西方完全接轨的高级品牌潮流。女性化成为绝对的潮流, 超级性感的裸露形式从T型台延伸到选美赛场, 再到演艺界, 掀起了所谓的“纤体热潮”。时尚不再是简单的服装问题, 而成为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时尚时代[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

[2]王受之著.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论中国民族舞的时尚化 篇6

关键词:中国文化,民族舞,时尚化

前言

当前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传统的民族舞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越来越具有时尚的艺术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民族舞也影响着人们思想的发展,同时也会对我们的审美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每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随之增多,传统的民族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融入了西方化的元素,使其时尚感越来越浓。本篇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民族舞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分析,并根据其特点做出了未来发展的规划,希望能够有效的促进我们中国民族舞的发展和传承。

一、民族舞时尚化的原因

(一)民族舞发展的不断进步

从我们国家舞蹈方面发展的过程来看,舞蹈文化基本上是从传统舞蹈形式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之后以此作为基础,融合了一些当时比较流行的社会因素,从而形成了能够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传统的舞蹈表现形式是将一些能够表明革命的因素融入进来,比如当时的经典作品《东方红》等。这些艺术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就是能够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以及对于斗争坚决抗争到底的革命心态,同时也借助舞蹈的技术和技巧等来展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寓意。

(二)社会意识的改变促进了民族舞蹈的时尚化

民族舞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民的思想水平和发展状况。每个人的思想动态不同,因此对于同一种艺术形式的欣赏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对此,就呈现出了舞蹈逐渐分类化,并且慢慢向时尚化进展的社会发展趋势。如果每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永远都一成不变,就会使我们对舞蹈的审美观念产生疲倦,使得大家失去了新鲜感,而不愿意去欣赏。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我们只有对民族舞的构思和表现形式多多加以揣摩,才能够适应人们不断转变的审美观念和国民意识。舞蹈的相关编排人员也需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创作内容和风格,才能满足大众日益时尚化的审美眼光。 传统的舞蹈表现形式长期呈现在大众的眼前,就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阻碍了审美观的发展,不能带动社会的大发展。如果我们能够针对当前传统舞蹈的弊端而对其做出一些转变,使民族舞的表现形式和类型日趋时尚化,如此一来,民族舞在带动社会发展和增强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民族舞蹈的时尚化特点

(一)民族舞蹈时尚化是现代思想的产物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族舞在形式上也继承了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同时也促进了舞蹈精神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有效的提升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度,提升其创作水平。传统的艺术形式在空间和时间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不仅使其表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也更加具有了中华民族特色的特征,使其特征的表现更加鲜明并日趋时尚化。因此,在民族舞的发展中加以时尚化,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民族舞蹈的时尚化吸收了西方的文化

我们国家不少的民族舞蹈作品在表现形式和创作内容上都已经吸取了西方一些国家的创作理念,使舞蹈作品能够更好的突出其时尚感和民族特点,成为吸引人们关注程度的一个有效方式。在我们国家传统的民族舞表现作品中,都带有着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域风情。例如,藏族舞中的“锅庄”“弦子”等,蒙族舞中的“筷子舞”“酒盅舞”等,朝鲜族舞种的“长鼓舞”“剑舞”等。每个民族的舞蹈都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在传统的民族舞中加入一些西方的文化之后,舞蹈作品就会相应的发生一些改变。将舞蹈作品中加入西方时尚化的文化特点,既能够丰富人们对于舞蹈作品的欣赏内容,又保留了我们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使两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有效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促使民族舞蹈迈向多元化。

(三)民族舞蹈的时尚化具有视觉的冲击效果

传统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我们能够接受到的信息和交通工具都是有限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品味也随之提升。 民族舞的传统表演形式已经不再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民族舞蹈的转变力度,从视觉的角度来彰显民族舞的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舞美灯光来配合舞者的运动轨迹和身体曲线,赋予作品本身更丰富的灵魂和生命,从而推进民族舞蹈时尚化的视觉冲击效果。我们相关的舞蹈编排人员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能够将舞蹈产生视觉效果多元化的改变,使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才更能表现出舞蹈所要的视觉效果。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变得逐渐丰富起来,因此我们在对民族舞进行编排的过程之中,也应该充分借鉴西方舞蹈的形式,这样才能使我们民族的舞蹈更加具有时尚感和时代性。西方的一些舞蹈形式和表演的形式能够大幅度的表现出人们的内心活动以及精神状态,而我们的舞蹈本身就比较具有内涵性。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转变传统民族舞的表现形式,将西方舞蹈的表现形式积极的融入到我们传统的舞蹈表现形式之中,这样能更加有利于民族舞转向时尚化。

(四)民族舞在向时尚化转型的过程中离不开时尚的配乐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民族舞音乐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帮助传承民族舞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以传统的音乐作为前提,对民族舞加以时尚化的改变,让舞蹈更具有灵魂。“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将时尚化的音乐融入到传统的舞蹈韵律之中,来实现民族舞的时尚化。

(五)时尚化的民族舞蹈需要使用相应的道具

一般的情况下,舞蹈不能仅仅依靠人物的表演来表现出想要寄托的思想或者一些人物形象,而是需要有一定的道具作为配合,这样才能更加突出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民族舞蹈之所以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道具的配合,每个民族都有相关的道具来展示自己民族舞蹈独特的表演形式。使用这些舞蹈道具不仅能够丰富舞蹈艺术表现的内容,而且能够更好的展示各民族的独特风情。 同时,依据所使用的舞蹈道具,能够推进作品的剧情发展, 使人物的性格得到更加形象的刻画。在舞蹈道具样式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将道具的运用作为推动民族舞向时尚化前进的重要途径。借助舞蹈道具来表达作品的环境、 突出人物的情感、渲染舞台的气氛,从而让观众对舞蹈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共鸣。在民族舞不断的向时尚化转型的今天,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巧妙的使用道具,增添相应的舞台效果,提高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就能够更迅速的加快民族舞向时尚化靠近的脚步。

三、结语

现代玉雕饰品时尚化设计的探讨 篇7

许多人认为, 玉是传统文化的符号, 与流行、时尚很难匹配, 因而玉器的雕刻也大多采用传统图案题材。其实, 现代玉雕饰品的设计如果能在造型、搭配与结构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 是完全可以达到传统与时尚相融, 厚重与流行统一的。

一、玉雕饰品造型的创新

目前玉雕饰品的造型设计仍以传统元素为主, 其设计元素可更加现代, 可根据主流消费群的需求而变, 这样才能让玉雕饰品更适应市场需求。

可以通过对传统元素进行取“形”延“意”的再创造, 创新玉雕饰品的表达形式。如通过对祥云图案、福禄寿喜、“卍”字符、十二生肖等传统元素, 在现代审美观的指导下, 采用切割、打散、变异、错位等方法进行提取、组合、再创造, 能展现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有机融合的内在美。

对传统元素的创新设计具体包括:第一, 分析、概括、解体、再组合, 将传统元素作为一种符号或一种形式应用到现代玉雕饰品中, 使人产生直接的印象, 或把传统元素在保留特征与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或抽象化处理;第二, 归纳、提练、再创造, 在理解传统元素造型的精神实质、审美内涵的基础上, 分解、提炼不同传统元素的美的、有特征的构造成分, 将这些构造成分依据新的设计目标和时尚的审美观念进行重组, 形成新的时尚的审美形态。

玉雕饰品应该体现的是本时代的造型特点, 这不是简单的复古与模拟, 而是一个如何进行再创造、再表现的技巧。对于传统元素的挖掘, 需要建立在设计者对其深刻的理解上, 通过传统与现代相互糅合的艺术设计手法构筑出时尚的氛围, 设计者只有在真正理解我们民族传统的艺术精髓的同时, 把握现代造型艺术的手法、技巧, 寻找恰当的契合点, 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 才有可能避免对传统造型的简单机械的模仿, 设计出具有现代感, 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玉雕饰品。这样的玉雕饰品既富有我们民族的特色, 又能够被现代社会、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二、玉雕饰品搭配的创新

传统的玉雕饰品常与黄金以金镶玉的形式进行搭配, 这种在保留玉石材料原有的材质美的基础上融入金属材质的巧妙配搭让玉雕饰品的美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今天, 与玉雕饰品进行搭配的金属在品种、材质、造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拓展, 极大提升玉雕饰品的时尚感, 更加符合年轻消费群体活泼、浪漫、简洁、时尚的审美追求。

首先, 不同金属在质感、柔韧性、光泽度等方面的差异为玉雕饰品造型的多样化发展带来更多可能。通过不同金属特有的质感与玉石的温润特质进行搭配, 形成不同的审美效果;根据柔韧性的不同应用錾刻、压印、藤编、划痕、磨砂、喷砂等表面工艺处理创造出有别于原材料的肌理效果;不同金属的光泽与玉石的不同光泽又极大丰富了玉雕饰品与金属材料的搭配效果。

其次, 金属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技术也给设计者带来很大的创作空间。与玉雕饰品进行搭配的金属大都是贵金属, 因为其价格的昂贵, 一般采用中空或压薄的方式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 同时运用扭转、弯曲、合围、焊接等技术, 使玉雕饰品错落有致, 丰富了玉雕饰品的空间形态构成。也可以将金属焊接成不同形式的几何体或掐丝、錾花以及浮雕等效果, 丰富玉雕饰品的造型。

三、玉雕饰品结构的创新

玉雕饰品不同构件依据特定的使用功能而组合、联接的方式被称为玉雕饰品的结构。玉雕饰品的结构有内外之分:内在结构指的是其各种部件组合、联接的方式, 在制作材料和工艺技术极大的发展的今天正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外在结构指的是玉雕饰品在尺度、比例和形状上呈现出的外观造型, 必须要与使用功能相吻合。如今, 新的玉雕饰品结构层出不穷, 极大地促进了玉雕饰品设计的创新。

首先, 在玉雕饰品传统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推拉、旋转、通花造型以及流线型结构等设计方法, 创新出新的结构形式, 营造了与众不同的, 打破常规的时尚氛围。

其次, 采用变型结构设计, 通过巧妙的设计能够让饰品结构的各部件进行改变从而产生变化型的结构, 或通过结构的折叠和伸展达到可变型的结构, 如利用玉雕饰品单个部件的拆卸与拼装, 让同一玉雕饰品呈现出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不同造型, 更好满足了追求时尚个性的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再次, 采用组合型结构设计, 将由两件以上独立部件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喜好与使用目的进行相应的组合, 从而呈现出多种视觉效果。组合型结构的特点是各个独立部件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这些独立部件既可以单独作为配饰, 也可以自由组合在一起, 巧妙迎合各种佩戴场合。

通过对玉雕饰品结构的创新设计, 使玉雕饰品更加具备新颖独特、个性时尚的魅力, 为佩戴者增添时尚大气的风范和佩戴的乐趣。

四、结语

时尚与设计密不可分, 设计创造时尚, 时尚也引领设计。优秀的玉雕饰品设计也应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尚潮流, 采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以满足人们日益强烈的时尚追求。现代玉雕饰品制作工艺更加精湛, 其设计突破传统, 融合现代设计的真实、自然和个性张扬但又不失理性的特点, 凸显饰品的立体、灵动以及线条的流畅, 通过材料的综合运用, 结构的创新设计, 传递出一种时尚的生命力及精神状态。玉雕饰品设计师也应正确把握时尚潮流, 从传统与现代中寻找元素, 结合材质使用的多元性, 在造型、搭配与结构设计上突破创新, 开发时尚化的玉雕饰品设计风格, 促使玉雕饰品品种推陈出新, 使玉雕饰品设计更富于时尚性、创新性, 从而推动玉雕饰品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宁馨, 伏永和, 高伟编著.《现代首饰工艺与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2]李举子, 罗理婷, 赖旺著.《宝石镶嵌技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时尚化共赢化实用化 篇8

与以往国展中心分馆而展的形式不同,此次的四个展厅都集中在一个一体化的大型场地里,由南向北依次排布。位于中心的第二、第三馆是佳能、尼康、索尼等一线品牌的天下,而第一、第四展馆也不乏富士、海尔等品牌强劲出击。

尽管日本特大地震和海啸灾难发生不久,很多日本器材厂商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但从此次P&E展会来看,他们仍然将最新的器材、技术和体验展现给给中国的摄影爱好者和用户,凸显了其对中国市场增长潜力的信心。

展览中不难发现,今年的P&E展会各器材厂商的产品和市场定位更加鲜明;时尚器材和配件异军突起,占据了相当的展览空间;相机配件的设计更趋于灵活性和实用性。另外,在本届展会上,还有不少厂商和品牌的展位亮点频现。欲知详情,就随本刊探访一下吧!

特色鲜明 向时尚化发展

2011年P&E展览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各大器材厂商都在展台设计和展出形式上更加突出自身的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

佳能像往年一样拥有最大的展台之一,还将自己从民用卡片机到打印输出设备等分门别类地分区域展出,供摄影爱好者体验。除此以外,给观展者尤其是佳能相机用户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佳能展台后专门开辟的全天候相机免费清洁服务专区。每到清洁开放时间,服务窗口外就有排成长队的佳能用户等待。清洁内容包括机身(不包括感光元件)、外观、取景器、目镜、反光镜、镜头,从交付清洁到提取器材只需半个小时。这样的服务在展会现场成为参观者口口相传的好消息,为佳能品牌增色不少。这与近年来佳能持续加强售前、售中、售后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理念相吻合,让用户感受到“感动常在”。

展会的另一大主角尼康展台前自然也是人声鼎沸。尼康此次携旗下全线产品出展,参展主题为“悦 · 摄 · 汇”。虽不像佳能拥有售后窗口,但依靠强大的尼克尔镜头群和新品D5100的出现,尼康展位也同样吸引了大批参展者和尼康迷们前来体验。

一直奋斗在镜头技术创新方面的腾龙,今年继续延续以技术创新为生命的理念,向观者展示了其全新的科技发展。继去年推出60周年纪念版70〜300毫米镜头后,去年年底腾龙又推出了具有60年革新意义的18〜270毫米镜头,增加了小型化设计的BCD超声波马达技术,使镜头体积减少16%,重量减少20%,并拥有15倍变焦比技术。此次P&E,腾龙还展出60年纪念版半包头,供观者查看镜头的内部结构。

时尚是展会另一个不得不注意的词汇。走上一圈不难发现,此次展会刮起了色彩风,其中最醒目的品牌就是宾得。此次宾得一改往年中规中矩的展出形式,大推色彩潮流。面对年轻女性消费者,借助K-x系列彩色机身的大卖,继续将彩色单反延续到K-r系列中。展出现场,卡片机更是抢镜,宾得干脆将最新推出的卡片相机模型做成一面彩色相机墙。作为日本老牌相机厂商,这样的转型着实勇气可嘉,也旗帜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宾得引领的色彩风,还有可爱风。后者的代表是富士公司的mini7s一次性成像相机等,胖墩墩的机身加上多种色彩搭配,以及可以DIY的机身设计和相纸,非常吸引年轻男女。此次展会上,富士公司不仅展出了彰显富士历史的老款胶片相机,推出新款复古机型FINEPIX X100,还专门为mini7s一次性成像相机开设展台,配以可爱的人偶和水晶等元素,着实花了一番心思。相比上届主推3D相机的富士展台,富士此次显示出其多维前进的步伐。

除了相机厂商,时尚化的另一群实践者就是摄影配件厂商了。其中以摄影包最为明显。例如新创建的自主设计的国产品牌纳嘉(NAGA)摄影包,它的CD(colorful day)系列强调丰富的色彩,与传统强调功能性和防护性的深色系摄影包形成对比。其用料为耐磨、防水的美国产科多拉面料,功能上也有专门为微单、单电相机设计的不同尺寸,并分别有为饼干头和变焦头设计不同款式和大小的摄影包,小型的微单相机摄影包预计仅在200元以内。

品牌借势 呈共赢趋势

微单相机自产生以来在摄影行业中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致力于微型4/3系统的相机厂商松下和奥林巴斯等在共享这一市场的同时也成为竞争对手。而此次P&E展会中,笔者在松下新机GH2的展位上看到其搭配了奥林巴斯的微型4/3镜头。对此,松下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两个厂家的一种合作形式。在奥林巴斯展台上同样有松下的产品展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观者了解这两个品牌产品的互通性和宽容度。

同样,卓傲影像代理的德国专业单反摄像系统品牌萨拿(Sachtler),就用佳能的5D MarkII相机作为展示机型。不仅如此,据卓傲负责人李先生介绍,萨拿还曾和佳能相机合作拍摄过奔驰的年度广告,用的就是展出的这套系统。可见,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生产力的发展和器材技术的提升,使品牌强强联合达成共赢成为大势所趋。

摄影配件多灵活、创意

P&E展会上,美国的“快枪手”相机背带是富有创新性的一款产品。与传统相机带相比,带有肩垫的相机背带能解决因为器材沉重而“勒脖子”的问题。连接相机的环节利用了相机连接云台的旋钮部分,使用时非常方便,速度很快,随看随拍,不必纠结于背带。与市面上的一些仿制品比较,正品质量更过硬,润滑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浪客拍”反光板是另一项灵活创意的例子,这个品牌同样来自美国,将反光板做成有骨架、可变形的形态,既可以卷成桶状、也可以改变角度。光线改变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使其更加实用,为专业拍摄增添更多的操控性。

禄来各款产品争做性价比之王

禄来1920年成立,近年来转向民用路线。现在的产品有6大块,其中包括滤镜、相机、三脚架、户外包等。滤镜又分3种,包括防油防水的高端产品、多层镀膜和单层镀膜,全部日本生产。禄来相机的定位以民用、性价比高为宗旨,价格从人民币600到800多元,广角等基本功能都齐全。例如一台参数是2.7寸屏幕、1400万像素、高清5倍光学变焦、28毫米广角的禄来消费级卡片相机,零售价才800多元。

除了传统产品类别,今年禄来还推出了户外背包产品,又分为3个系列。第一种是专业级的,它的优势是材料耐磨,而现在许多专业产品并没有使用耐磨材料。多功能区域让手机、电脑都各得其所,并配有防水罩。具体又按照包体大小分为五六个品种,最小可以装入一台单反相机和一只镜头,单肩、双肩背都可以;第二种是环保材料制作的包,材质比较轻柔,主要集中在深色款。这些环保材料都取自日常生活,如水杯等,几个水杯就能做成一个包。它的优点是功能性强、包身轻量;第三种是专为年轻人设计的,采用帆布质地,不仅可以承载微单等小型相机,还能作为旅行必备的资料包,放置护照、钱包、手机等,另外还专门顺应潮流设计了放置iPad的区域。包体虽小,但设计集中。帆布款定价从200元起价,而环保材料包最贵的800元左右。所有产品都是在德国设计、国内生产,所以能达到较高的性价比。许多刚接触单反的年轻人不愿意花太多钱在摄影配件上,禄来为他们提供了较好的选择。

海尔:唯一亮相的国产相机品牌

海尔是此次展会唯一亮相的国产相机品牌。海尔的数码影像产品其实已经经过了两三年的准备,而现在对于海尔来说正是个特殊的时期。展会上,负责人陈航介绍,现在的影像市场将面临两个趋势,第一是单反相机进入家庭;第二是数码摄像机进入家庭。借此契机,海尔推出自己丰富、高性价比的产品,并开始搭建新的销售渠道。在大品牌占据一线城市的情况下,海尔在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拉力凸显。陈航认为,民族品牌的优势在于渠道下沉,专注于中国人自己的市场。另外,作为民族品牌,海尔也发现自己能填补许多一线品牌到中国水土不服的缺陷,如数码摄像机,在欧洲,人们已经习惯使用卡片式的,而中国市场普遍更加接受横握式,海尔就专做横握式,市场反馈很好。此次海尔还带来了主推的新一代高清闪存摄像机DV-E70,3寸触屏操作,内置的投影功能可以在三四米的距离打出50寸左右的幻灯,官方售价3980元。

iTouch搭配飞思实现实时取景

在P&E天时捷展台,一台装有苹果iTouch 4的相机最为抢眼,这其实是当今最顶级的搭配。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相机机身是阿尔帕,后背用的是飞思(Phase One)最新的IQ180,镜头使用施奈德镜头,而取景器则可以用苹果iPad、iTouch或iPhone产品代替。今年9月,飞思还有可能有新的固件升级,实现数码后背的实时取景,免去摄影师估焦的麻烦。IQ180是飞思最新产品,具有8000万像素,突破了IQ160的6000万像素。其背屏为触摸屏,显示像素可以达到iPhone 4屏幕的显示水平,方便拍摄结束后进行检视,预计6月上市,定价20余万元。

耗资高昂的精美图片展

【时尚化途径】推荐阅读:

文化时尚07-14

时尚表达07-20

时尚创新07-21

时尚营销05-17

时尚网站05-27

时尚05-30

时尚模特07-28

经典时尚08-05

教育时尚08-17

时尚产品08-19

上一篇:Spring架构下一篇:红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