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新理念研究

2024-06-30

成本控制新理念研究(共11篇)

成本控制新理念研究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不断完善, 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成本控制是指正企业正常的运营过程中, 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经营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进行控制、监督与管理, 根据动态管理的方式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保证成本支出控制在目标偏差范围以内。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与不断前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是企业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效益, 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 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在生产运营阶段的各项费用投入, 避免企业资金以及成本不科学不合理的浪费, 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增加企业利润收入;二是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制度, 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各部门的全力协凋合作, 需要全部门全方位的动态控制, 因此有利于企业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优化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 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三是企业成本控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通过实现成本控制管理, 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成本投入, 进而降低单位价格增加销量, 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确保竞争优势。

二、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成本控制原则

一是企业成本控制应统筹各方面关系。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首先不能有损社会利益、企业经济利益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并注重质量与成本兼顾的原则, 符合企业当前与长期发展利益要求;二是企业的成本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企业的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 因此在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时, 应从企业整体来考虑, 坚持企业设计、生产以及销售的全过程, 进行动态的全方位控制;三是坚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实施分级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需要结合企业的组织机构, 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解与落实, 形成成本控制系统结构清晰, 保证各项措施切实可行;四是明确成本控制管理权责。在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 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明确各管理部门的成本控制责任, 将成本控制目标落实分解, 对于成本控制目标完成较好的部门以及管理者给予奖励, 充分发挥其在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措施落实不到位, 成本控制目标未能实现的部门, 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形成整套的企业成本控制激励措施。

三、现阶段企业成本控制常见问题分析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以及企业自身管理制度的影响, 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各项成本控制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现阶段,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对于成本控制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素质以及决策水平较低, 直接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针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上, 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目标控制措施, 成本管理制度难以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得以实现, 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成本投入信息难以及时收集分析, 进而导致难以对成本实现动态控制管理;二是企业成本控制单单依靠财务管理部门, 造成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难度增加。在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划分上, 很多管理者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任务, 由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各个部门, 这就造成财务管理部门在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困难。而且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难以从全局掌握企业的成本投入各项信息, 容易造成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信息不足造成决策失误;三是成本控制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悖, 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在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 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就是过于重视企业的成本控制,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片面的追求成本投入的降低, 忽视了对于原材料质量管理或者是企业产品的检验, 导致企业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水平降低,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信誉以及市场销量, 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四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简单, 成本控制措施缺乏合理评估。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节约各项费用以减少成本, 较少通过革新管理方式、引进新的生产技术等方式来实现成本的降低, 造成成本的效用没有降低。此外, 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管理措施的效果缺乏评估, 没有建立成本控制责任管理体系, 因此造成成本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 成本控制执行过程疏于管理, 难以真止实现成本控制管理。

四、适应新要求的企业成本控制新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企业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成本控制的作用, 结合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实际情况,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以及战略定位科学合理的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并通过加强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促使其在进行企业决策时, 可以统筹兼顾企业发展规划与成本投入控制之间的协调关系, 进而实现高水平的企业成本管理。

2、加强成本使用效益的监督考核

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 应不断完善成本资金投入的管理控制制度。首先应根据企业近期的发展规划, 明确近期内的成本资金投入项目以及规模, 制定相应的资金出入计划, 并分析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其次, 应该加强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 通过各部门的协调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管理。成本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 需要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 明确各项资金投入信息, 并制定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此外, 应通过成本投入的效益评估机制, 对于各项资金投入情况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 进而使成本投入使用中的机会成本得以降低。

3、提高企业生产科技水平, 形成科技推动型的企业成本控制方式

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 很多管理人员认识是片面的, 重视成本节约, 即通过避免企业在生产或者销售过程中资源的浪费或者工作方式的改观实现成本投入的降低, 但是忽视了针对成本投入产生根源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即通过改进企业的生产方式, 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 在产品或者服务的设计开发阶段改进生产流程, 进而降低企业各项成本的投入。

4、对于企业成本控制实施全面的动态控制管理

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 成本控制管理属于企业各部门多层次的综合管理。既要通过合理规范的组织管理以及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现, 也要通过高度重视认真践行各项组织管理措施来实现。同时, 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也应与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 并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或者市场条件的波动及时进行调整, 明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促进企业发展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总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 只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成本控制目标以及成本控制措施, 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形成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 才能真正实现成本投入的降低。■

成本控制新理念研究 篇2

一、新旧会计制度的简要对比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出台了既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又充分体现我国国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要求上市公司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内容有一些变化,比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其中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合二为一,权责发生制列入了总则中,历史成本列入了第九章会计计量,成为计量属性之一,其余的计量属性还有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由此可见,在新准则中降低了历史成本的地位,而且从新准则中对于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上看,强调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

二、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概念

历史成本指的是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该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而不考虑随后市场行情的变动情况,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历史成本是在交易时确定的,它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经得起检验;历史成本的资料容易取得,但是历史成本也存在固有的缺点。因为当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资产发生减值了,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计提减值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行情相符;如果升值了,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会计上不能调整资产的账面数,因此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即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交易的双方之间进行现行交易,在交易中所达成的资产购买、销售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定义中暗含着一项假定,即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大大地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条件进行交易。因此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交易、非自愿清算或亏本销售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额。公允价值属性反映的是现值。

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更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所以在新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核算更多地体现出交易行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三、举例分析

在会计处理上,很多经济业务都强调以公允价值记账。下面笔者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债务重组的相关问题为例说明: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在旧会计准则里,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当该项短期投资的市价下跌的时候,要求对该项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为了不混淆短期投资的历史成本,专门设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来反映该项短期投资的跌价。但是为了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确认短期投资升值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所以当短期投资升值时,“短期投资”账户的余额反映的还是该项投资的历史成本而不是现在的市价。

在新会计准则中,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来反映以交易为目的持有的股票和债券的价值,在该账户下设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账户反映该项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和价值变动情况,取得时,按照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某证券(成本)”账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它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不管是公允价值升高还是降低,都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某证券(公允价值变动)”账户来反映。也就是说,“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反映的是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

例:2005年10月,某企业以交易为目的购入甲公司股票,价款为50000元。

1. 假设年末该股票的市价为4 000元,旧会计准则下会计处理为:

借:投资收益1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000

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短期投资”账户借方余额50000元-“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1000元=49000元,与公允价值相符。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处理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000

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成本)”50000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公允价值变动)”1000元=49000元,与公允价值相符。

在新旧会计准则下,都能反映该股票的公允价值。

2. 假设该项投资期末市价为51000元,旧的会计制度下不做会计分录,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历史成本50000元,与公允价值有差异,新会计制度下,企业需要做以下分录进行调整: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公允价值变动)1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

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成本)”50000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公允价值变动)”1000元=51000元,与公允价值一致。

(二)债务重组问题

旧会计准则规定:在债务重组事项中,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债时,用以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或作为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一般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新准则规定,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资产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债权人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先冲减减值准备)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例:2005年1月1日,A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B公司,含税价为105000元。2005年7月1日,红星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按合同规定偿还债务,经双方协议,A公司同意B公司用产品抵偿该应收账款。该产品市价为8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成本为70000元。B公司为转让的材料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500元,A公司为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5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

旧会计准则下:

债务人:

借:应付账款105000

存货跌价准备500

贷:库存商品 7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1900

债权人:

借:原材料909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坏账准备500

贷:应收账款 105000

新会计准则下:

债务人:

借:应付账款105000

存货跌价准备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119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0000

贷:库存商品70000

债权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

坏账准备 500

原材料 8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10 900

贷:应收账款 105 000

由此可见,在新会计准则中,除了“债权人或债务人可以确认重组收益”这一点外,其他还有两点变动:一是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时,债务人以公允价值结转库存商品的价值,确认收入,不再以历史成本结转;二是债权人在接受非现金资产时,以其公允价值入账,而不再根据原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以致于其入账价值与实际价值完全脱离,违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成本控制新理念研究 篇3

1.1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状况

作业成本法是在先进制造企业中产生并取得显著成效的, 但是它并不仅仅适用于先进制造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 不仅有制造业, 还有一些金融公司、财务公司、商品批发及零售公司、医院等。美国管理会计学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一直在调查、了解美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情况。有关研究数据表明, 实施和采纳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从1991年的11%显著增加到1993年的36%, 1996年上升到49%, 20世纪90年代后期评定并采用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比例超过80%, 10年间增长了近8倍。这些企业将作业成本管理用于战略决策和作业分析等方面,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作业成本法以来, 理论界和实务界就开始探索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问题。近年来,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成为我国会计学界的热门课题之一。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作业成本法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为相关的产品成本信息、准确对外报价, 更重要的是能为公司战略战术和日常经营提供决策支持。我国已有少数企业在尝试作业成本法, 目前主要在金融业和邮电业, 制造业中较少,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1.2 作业成本法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

关于作业成本法实施中的制约因素, 业界已探讨得比较全面。笔者认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传统的成本核算观念难以突破

一般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主要是为财务会计服务的, 财务会计的一些准则制约了成本核算体系的改进。传统的观念会制约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2)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全局意识难以确立

实施作业成本法时, 企业所有的部门都要参与, 关系难以协调, 全局意识难以确立。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丁金斌认为, 作业成本计算法难以实施的真正原因是企业成员的行为影响, 有五个难题需要解决:管理者是否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决策难题;作业成本法设计团队成员的行为取向难题;作业执行人的行为难题;处理部门之间关系的难题;决定作业成本法实施主导部门的难题。每一新事物的出现都会面临各种阻力,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实施中也会遇到障碍, 其决定因素在于企业的管理者是否对作业成本法有足够的理解和坚定的决心。

(3) 作业成本法需要庞大的信息数量, 而且成本动因难以确定

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的信息量和信息的详细程度远大于传统成本计算系统, 需要建立起一套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作业中心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以保证有效地提供作业中心真实的成本数据资料。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所花费的成本相当大, 对于打算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是很大的负担, 使作业成本法的普及应用受到影响。同时, 由于企业的作业往往是多种多样的, 但成本动因不容易明确定义, 因而作业成本的确认和成本动因的选择难免会带有管理当局的主观性和一定程序的武断性, 可能导致产品成本的不真实而产生相反的效果。

(4) 企业管理和会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作业成本法的要求

从我国会计的发展来看, 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占主导地位, 企业财会人员习惯于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采用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处理, 缺乏职业判断能力, 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 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2 依托新会计准则理念, 推行作业成本法

2.1 借新会计准则出台的契机, 实施作业成本法

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一种新的会计理念, 与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理念不谋而合。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相比有较大的变化, 要求企业原有的会计系统做出调整, 借此机会实施作业成本法可以减少许多障碍。

新准则对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必须转变观念,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制度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是规则导向的方法体系, 会计人员只需按章操作即可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而新准则是以原则导向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 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职业判断能力, 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同时, 企业应该强化职业渗透, 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顺利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人员基础。

2.2 统一思想, 树立作业成本管理理念, 摆脱传统成本观念的束缚

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是对传统成本观念的突破, 其关键不在于建立统一的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来取代原有的会计核算系统, 而是要树立作业成本管理理念。也就是说, 实施作业成本法首先是一种观念的创新, 新会计准则也体现了这一点, 新会计准则传递了一种新的会计理念。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形成共识, 特别是要取得企业最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消除实施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 以促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2.3 新会计准则有助于ERP系统的应用, 进而促进作业成本法的推行

ERP系统是一个企业资源计划, 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看作一个紧密的供应链, 能将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集成。ERP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面向流程的, 注重的是各个流程之间的承接和匹配关系。最突出的优点是解放了决策者的传统管理观念和职工的传统思想理念。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 ERP系统在企业应用中遇到的难题也与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制约因素类似。ERP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已近20年, 国家对该项目的累计投入超过80亿元。在实际应用中, ERP系统在物流模块方面做得相当好, 在会计模块方面却很不顺畅, 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国家的财务核算理念和会计制度不同:ERP系统是西方国家按照管理会计的理念和方法开发出来的, 而我国的财务会计信息是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来编制财务报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的趋同, 要求企业必须更新会计理念, 而且, 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ERP系统在应用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果将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配套实施, 效果将会显著增强。

2.4 政府对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应采取鼓励态度,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改变了中国的会计环境, 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会计思想, 提高会计素质, 以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作业成本法体现了先进的会计管理理念, 注重企业流程, 以作业管理为基础, 尽量降低资源耗费, 增加企业价值,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采取积极态度, 鼓励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 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 给予会计处理上的倾斜。例如,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企业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先进的技术, 将其支出列为“开发支出”, 在不超过5年的范围内进行摊销, 这样, 既可以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 又可以避免短期行为的影响。

总之, 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实施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 它的对象是作业, 由于作业的差异性, 导致作业成本管理的差异性, 继而导致了作业成本计算系统的差异性。在实务中, 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建立统一的作业成本计算模型或系统, 应该根据各个企业作业的差异性, 设计具有企业作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计算系统。目前, 我国有很多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 采取多品种、少批量方式进行生产, 以这些企业为试点推广运用作业成本法, 不但会给他们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方便其制定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而且会通过作业管理的实施提高其管理水平, 增加企业的价值。我国企业应该借新会计准则出台的契机, 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积极创造条件, 推行作业成本法。

摘要:作业成本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障碍, 而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一种新的会计理念, 与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理念不谋而合, 为实施作业成本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成本控制新理念研究 篇4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为教育的总体目标服务。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是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传统教育理念已不能完全胜任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所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理念是评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多变化。

二、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在新课改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例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时,教师根据新课改理念,不能像以往的教学一样,直接告诉学生这两个公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而应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得出规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公式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贯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引导者角色。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流程,一般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先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再学习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尽管有一定的师生互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仍是学习的被动者,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的被动学习情况,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来。特别是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用Flash动画给学生演示出来圆与直线相离、相切、相交的三种位置关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视觉器官能够互相配合,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学生通过动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节省课堂时间,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相似时,可用测量大树的高度、河的宽度、农田的面积等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大胆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之处,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应采用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逻辑的培养。在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教师可开展数学小助教活动,学生轮流担当小助教,帮助其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分享数学解题中的小妙方。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通过班级博客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时代,在学生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时,引导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探讨数学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通过网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大多是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好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客观地评价出每个学生的进步。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指导进行教学安排,所以对学生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仅评价考试的结果,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的标准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应有所区别。针对不同的内容也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如,评定学生某部分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宜使用定量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就要结合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了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便教师及时有效调整教学过程,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

新课改之后的数学教学要求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注重创新思维和数学思想的培养,乃至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都将有所涉及。教师应充分重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深化教学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营造崭新的教学风貌,以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新形势的需求。

参考文献:

周仕荣,唐振松。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数学教育学报,,12(4):24-26.

戴黎军,吕听听。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的探析.数学教育学报,2003,12(4):36-39.

成本控制新理念研究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理念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为教育的总体目标服务。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是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传统教育理念已不能完全胜任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所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理念是评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多变化。

二、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在新课改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例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时,教师根据新课改理念,不能像以往的教学一样,直接告诉学生这两个公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而应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得出规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公式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贯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引导者角色。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流程,一般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先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再学习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尽管有一定的师生互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仍是学习的被动者,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的被动学习情况,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来。特别是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用Flash动画给学生演示出来圆与直线相离、相切、相交的三种位置关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视觉器官能够互相配合,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学生通过动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节省课堂时间,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相似时,可用测量大树的高度、河的宽度、农田的面积等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大胆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之处,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应采用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逻辑的培养。在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教师可开展数学小助教活动,学生轮流担当小助教,帮助其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分享数学解题中的小妙方。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通过班级博客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时代,在学生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时,引导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探讨数学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通过网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大多是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好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客观地评价出每个学生的进步。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指导进行教学安排,所以对学生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仅评价考试的结果,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的标准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应有所区别。针对不同的内容也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如,评定学生某部分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宜使用定量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就要结合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了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便教师及时有效调整教学过程,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

新课改之后的数学教学要求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注重创新思维和数学思想的培养,乃至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都将有所涉及。教师应充分重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深化教学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营造崭新的教学风貌,以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新形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仕荣,唐振松.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4):24-26.

[2]戴黎军,吕听听.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的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4):36-39.

管理新理念:价值链成本管理 篇6

(1) 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内部的过程, 从企业的材料采购到企业的产品销售, 都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在产业价值链中的比重或者各个生产环节效率来增加企业的内在价值。传统成本管理的核心主要追求降低成本。这样会导致成本管理系统思想缺乏, 单纯地从改进生产方式来节约成本的支出。很多时候可以用两种形式来表示:成本维持和成本改善。最大特点是废品损失得到减少、能耗得到节约以及原材料的耗用量也得到降低。然而, 传统的成本管理就其本质来说, 它将企业整个生产活动进行了割裂, 成本管理比较片面和不完善。

(2) 有形成本动因通常是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焦点, 如原材料、人工费用、财务管理费用等, 却很容易忽略那些对企业发展有很深远意义的无形成本动因, 如投资规模、生产设备的性能、产品的整合、产品的宣传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要想取得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只注重有形成本的因素, 是远远不够的, 会很大程度限制企业的发展势头。然而, 传统的成本管理对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予考虑, 这对成本的影响较大。企业的无形成本一旦成型, 将很难进行改变或者说可能要花费巨大的成本代价才能改进, 因此, 企业在成本管理时要做好长远的战略规划。

(3)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是采取一种静态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基于经验主义原则设计的, 它设计成本管理模式时, 没有根据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以及内外环境变化来合理地调整。假如企业只对自身的内部生产过程进行管理, 而没有考虑其整体的价值链、行业的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优势, 那么企业很难及时掌握市场的相关信息以及对手的成本信息。

2 价值链以及价值链成本管理内涵

2.1 价值链理念的提出

企业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种表现形式, 外在价值通常用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来表示, 是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价值表现;然而, 企业的内在价值是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以及利益, 体现在客户价值中, 引入客户价值观念是倡导的一种有效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价值增值只有通过为顾客提供的价值才能实现。企业价值链管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 找到关键的企业价值驱动因素, 然后将整个企业改造成为能大量地创造价值的组织, 在整个组织过程中, 企业可以改善战略和业务决策。

2.2 价值链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价值链理论不仅仅是局限在企业内部的、静态的成本管理理念基础之上, 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动态、开放、系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方法和措施。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关键点, 企业的价值链各项价值的创造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使企业能够更加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二是价值链成本管理与顾客之间的联系, 成本管理的最直接的目标是让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价值, 促使客户价值最大化。三是价值链成本管理与其利益相关者的联系, 在企业传递和创造价值过程中, 企业会投入专用性的资产, 为企业创造价值, 而其价值的处理和分配与其利益相关者密不可分。如何处理好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显得很重要, 需要企业提高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战略合作与联盟。

3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运用

3.1 价值链成本管理有效运用

通常情况下,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有效运用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提高价值链价值流动, 另一方面是有效减少价值链运行过程中的资源耗损。提高其价值流动速度是控制企业整体成本的关键要点。时间是衡量企业成本的单位, 生产过程中时间花费的多少是可变和可控的, 减少时间就意味着调高了企业的效率。为了提高企业的价值流动速度, 要了解价值流的组成, 哪些因素是重要的, 哪些是可以忽略的, 使价值流衔接的更加流畅。查寻各价值流因素的关系, 梳理它们之间的联系, 进行循环再利用, 提高其循环的速度。一定时间内生产的量越多, 分配到各产品之间的固定生产成本就会越低。而且, 特定资源使用时间的减少加快了变动成本占用资金的利用。

3.2 价值链成本管理实施的步骤

一个好的管理者要想成功地实施企业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 有条不紊地实施企业战略。只有这样, 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通常情况下,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价值链识别。基于对企业组织结构、职能的分工以及内部物流的转换过程了解, 企业才能更好地识别价值链。再将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类判断, 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各个环节, 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价值链的框架。通常情况下, 假如有关价值活动具备下列因素之一, 就应该作为一项单独的价值活动进行考核:在创造价值中具有重要作用;成本驱动因素显著不相同;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或成长迅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同一项价值活动。

(2) 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分析。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各种原因通常都是成本动因分析的要素。企业在进行价值链活动时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成本, 对成本习性进行描述, 成为了成本与活动之间联系分析的办法, 影响成本习性的因素也就是成本动因, 因为成本动因是每项价值活动成本差异的根本的原因所在, 成本动因识别就成为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

(3) 成本管理竞争战略的确定。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企业成本管理竞争方针进行定位, 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企业成本。管理者可以选择相比竞争对手而言, 更好地进行控制成本动因, 还可以通过重新配置企业资源实现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的重构。根据不同的企业面临各种不同的情况, 创造出可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以达到更好地完成企业成本管理预期的目标。

4 结 论

随着企业与外部联系的不断加强, 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着许多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不相适应的方面, 需要有更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而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构建高效价值链战略联盟、快速获取所需成本信息, 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链联盟稳固和提高核心企业效益。价值链成本管理可以包容和涵盖现代成本管理的最新的成果, 能从战略层、管理层和作业任务层等层面来满足企业目标管理的需求, 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企业成本产生的前因后果, 完成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核算, 达到改善成本, 尽可能多地为顾客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冬荣, 王琳.价值链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 2005 (3) .

成本控制新理念研究 篇7

2006年2月, 我国财政部在既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又充分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出台了新会计准则体系, 并要求上市公司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与旧会计基本准则相比, 虽然新会计基本准则大致的框架未变, 但是其中的内容有一些变化, 比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其中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合二为一, 权责发生制列入了总则中, 历史成本列入了第九章会计计量, 成为计量属性之一, 其余的计量属性还有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由此可见, 在新准则中降低了历史成本的地位, 而且从新准则中对于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上看, 强调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

二、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概念

历史成本指的是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该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而不考虑随后市场行情的变动情况,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 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历史成本是在交易时确定的, 它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它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经得起检验;历史成本的资料容易取得。但历史成本也存在固有的缺点, 因为当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 如果资产发生减值了, 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行情相符, 但如果升值了, 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会计上不能调整资产的账面数, 因此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 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即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交易的双方之间进行现行交易, 在交易中所达成的资产购买、销售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定义中暗含着一项假定, 即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大大地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条件进行交易。因此, 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交易、非自愿清算或亏本销售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额, 公允价值属性反映的是现值。

可见, 公允价值更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 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 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就是说, 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所以在新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核算更多的体现出交易行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三、举例分析

在会计处理上, 很多经济业务都强调以公允价值记账, 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债务重组的相关问题为例: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

在旧会计准则里, 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当该项短期投资的市价下跌的时候, 要求对该项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 为了不混淆短期投资的历史成本, 专门设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来反映该项短期投资的跌价。但是, 为了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不确认短期投资升值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所以当短期投资升值时, “短期投资”账户的余额反映的还是该项投资的历史成本而不是现在的市价。

在新会计准则中, 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来反映以交易为目的持有的股票、债券的价值, 在该账户下设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账户反映该项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和价值变动情况, 取得时, 按照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某证券 (成本) ”账户, 随着时间的推移, 当它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 不管是公允价值升高还是降低, 都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某证券 (公允价值变动) ”账户来反映, 也就是说,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反映的是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

例:2005年10月某企业以交易为目的购入甲公司股票, 价款为50000元。

1、假设年末该股票的市价为49000元, 旧会计准则下会计处理为:

借:投资收益1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

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短期投资”账户借方余额50000元-“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1000元=49000元, 与公允价值相符。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处理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 (公允价值变动) 1000

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 (成本) ”50000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 (公允价值变动) ”1000元=49000元, 与公允价值相符。

在新旧会计准则下, 都能反映该股票的公允价值。

2、假设该项投资期末市价为51000元, 旧的会计制度下不做会计分录, 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历史成本50000元, 与公允价值有差异, 新会计制度下, 企业需要做以下分录进行调整: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 (公允价值变动) 1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

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 (成本) ”50000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甲股票 (公允价值变动) ”1000元=51000元, 与公允价值一致。

(二) 债务重组问题。

旧会计准则规定:在债务重组事项中, 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债时, 用以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 作为资本公积或作为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 一般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新准则规定,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资产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 作为重组收益, 确认为当期损益。债权人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 应先冲减减值准备) , 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例:2005年1月1日, A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B公司, 含税价为105000元。2005年7月1日, 红星公司发生财务困难, 无法按合同规定偿还债务, 经双方协议, A公司同意B公司用产品抵偿该应收账款。该产品市价为80000元, 增值税税率为17%, 产品成本为70000元。B公司为转让的材料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500元, A公司为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5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

旧会计准则下:

债务人:

借:应付账款105000

存货跌价准备500

贷:库存商品7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36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1900

债权人:

借:原材料909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3600

坏账准备500

贷:应收账款105000

新会计准则下:

债务人:

借:应付账款105000

存货跌价准备500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36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119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0000

贷:库存商品70000

债权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3600

坏账准备500

原材料8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10900

贷:应收账款105000

由此可见, 在新会计准则中, 除了“债权人或债务人可以确认重组收益”这一点外, 其他还有两点变动:一是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时, 债务人以公允价值结转库存商品的价值, 确认收入, 不再以历史成本结转;二是债权人在接受非现金资产时, 以其公允价值入账, 而不再根据原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 以至于其入账价值与实际价值完全脱离, 违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通过以上案例不难看出, 新会计准则中“弱化历史成本, 强调公允价值”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 有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但是大家也应该看到, 要准确计算公允价值, 就必须准确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其中涉及的因素至少包括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及折现率。无疑, 对上述三项因素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大量地主观估计和判断。而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和判断可能使资产的计价陷入“以特定主体评价代替市场评价”的困境, 不仅使其计量的科学性存疑, 更易导致资本市场的混乱。所以, 要普遍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前提条件就是准确的确定公允价值, 而这偏偏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摘要:会计核算中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本文就新会计制度中关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的定位做一些浅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制度,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制度讲解.

成本控制新理念研究 篇8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

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成本观念中, 认为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范围只限于生产过程, 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环保理念, 销售阶段缺乏环保方面的宣传和营销, 对于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欠考虑。这种传统的产品成本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和废弃成本, 没有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因此, 企业应转变观念, 对产品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内涵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企业某一产品的生产都要经过供应商、市场调查、采购、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顾客服务直至最终的产品废弃处置等几个阶段。其中产品市场调查、研发和设计阶段的成本称为事前环境成本, 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称为事中环境成本, 产品销售和顾客服务阶段的成本称为事后环境成本。本文站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下分析环境成本控制。因此, 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 采用一定的方法, 控制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所有因素, 合理利用资源, 达到对环境成本的控制。

二、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中国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尚不多, 成本控制只是约束和调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 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 没有综合考虑社会成本的考核, 环境成本控制甚至不在企业成本控制之列。

(一) 环境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观念相对落后,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时往往只注重压降企业内部实际生产成本, 即采取末端治理方式, 从而忽视环境成本全程控制。而在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控制上, 也存在控制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由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差,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 很少能够做到预设环境成本指标、全过程控制环境成本。只有事前控制原材料等源头的环境成本, 结合事中生产过程中环境成本控制, 再辅以事后废弃物的治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效益。

(二) 环境成本控制标准缺乏

中国企业一般将环境成本与其他成本混在一起进行控制, 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制定单独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 导致企业的环境成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环境成本控制是在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 对形成成本的诸因素进行规划和限制, 其目的是把有关环境的诸项消耗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过程中, 成本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没有科学的成本标准, 成本控制的后续工作将无法开展。

(三) 环境成本控制约束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制度下难以形成很强的约束力, 环境成本约束只能降低为经济约束。一些企业也就只能从增加企业利润的动机下设计环境成本控制问题, 对一些利润空间较大的企业而言, 要么不控制环境成本, 要么仅仅局限在事后处理企业成本代价;而那些利润空间有限的企业, 更是难以将环境成本控制提上议事日程, 并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因此, 环境成本控制约束机制的不健全, 也导致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四) 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单一

企业之间生产经营状况的差异决定了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采取不同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然而中国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时目的性不强, 标准不明确, 大多企业都采取单一的目标控制法, 并且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标准并不明确, 环境成本控制手段的单一和指标的缺失导致中国企业环境成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

目前, 中国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企业主要采用事后处理, 即所谓的末端治理, 这种做法的主要缺陷在于起不到对环境成本的预先了解和控制, 不能未雨绸缪。实践证明, 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 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产品的报废回收, 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从事前的规划、事中的监控到事后的处理, 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从具体的方法来看, 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作业成本法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相比较而言, 作业成本法侧重于对已确认的环境成本的计量和分配, 而全生命周期成本法主要侧重于对环境成本的全程管理, 可以考虑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针对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是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所有因素进行控制, 即产品研发设计与采购阶段的事前环境成本控制, 产品生产阶段的事中环境成本控制, 产品销售和顾客服务阶段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

(一) 研发设计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研发设计阶段是环境成本产生的源头, 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来看, 虽然在这个阶段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成本, 但是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来看, 环境成本的80%左右是由研发设计阶段所决定的。因此, 研发设计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环境成本与经济代价, 故研发设计阶段是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

企业在设计产品过程中每一个决策都应充分考虑环境效益,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研发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量, 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 要求产品设计时放弃那种过分强调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 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层面, 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去创造产品的形态, 尽可能地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并尽可能地回收利用。因此, 在企业研发阶段考虑环境成本策略,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产品可能产生的环境成本和在生产中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实施超前控制和实时控制, 可从源头上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耗用进而达到预防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

(二) 采购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在采购环节的环境成本控制方面, 企业采购部门应加大与产品研发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共同决定采用各种材料及供应商的选择, 通过减少采购难以处理或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材料, 提高材料的再循环和再使用, 降低材料的购买成本, 降低末端环境治理成本,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改善企业内部环境状况, 最终提高企业的绩效。为了做好采购工作, 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查, 掌握资源情况, 选择经济合理的供应渠道, 谨慎选择供应商, 组织订货, 并及时运输检验入库, 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 生产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在日常生产经营阶段, 企业综合考虑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保护效益的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采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对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实时控制。

产品的生产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因而,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生产阶段环境成本控制应注重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实施也是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基础的, 其是在生产环节对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料到最终处置全生命的不利影响, 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耗最少的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因此, 产品生产阶段采用清洁生产模式, 对现代成本控制的要求是全面的、系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的模式, 清洁生产模式以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为出发点, 充分考虑生产前、中、后的节能、降耗、减污, 寻求资源、能源的废物最少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从而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

(四) 营销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考虑, 营销阶段控制的重点是降低销售过程所造成的污染, 从而控制企业环境成本。企业在销售思想上应转变, 从购买者角度出发来分析环境成本问题, 开展一些顾客服务活动, 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掌握顾客环境需求信息, 从而根据顾客的信息反馈改进产品生命周期其他环节活动的环境成本支出。

综上所述, 环境成本控制需要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强化产品相应阶段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环境成本控制, 关键是研发设计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 必将为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彭贤则, 徐彬.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生化[J].会计之友, 2010, (5) .

[2]常媛.基于价值链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 2010, (15) .

[3]张劲松, 张亦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11, (1) .

[4]吴君民, 张允晓.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10) .

[5]朱辉, 李艳芳.企业环境成本及其控制[J].财会通讯, 2009, (10)

高速公路养护新理念研究 篇9

2006年, 交通部在全国公路养护工作大会上提出“公路建设是发展, 养护也是发展, 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并确立了“公路建设是创造财富, 养护管理原则是保护财富”的公路发展方针。本文, 笔者结合高速公路使用养护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新时代高速公路养护的新理念。

一、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

高速公路是由国家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 符合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并设置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专供机动车高速行驶的公路。其主要特点是:车速高、通行量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封闭性强。其中车速高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也是高速公路区别于普通公路的明显特征。

1. 车速高。

车辆在一般高速公路上行驶, 其车速可达120km/h, 即使在山区行驶, 也能够达到80km/h, 比普通公路的车速高60%左右。

2. 通行量大。

高速公路造价较高, 除了其可承担重量无可比拟外, 道路的宽度一般为4车道, 并且各车道是分离行驶, 即:每条高速公路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都是朝着同样的方向, 这给车辆提速带来了方便。据调查, 一般4车道的高速公路, 昼夜不停, 可供5万辆左右的车辆通行。

3. 运输成本低。

道路宽阔, 车辆速度高, 提高了车辆的周转效率, 缩短了运输时间, 加上高速公路上完善的设施, 使得大型车辆的车胎磨损以及燃油消耗大大降低, 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成本。

4. 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的机动车专用车道、分离行驶的形式以及完善的设备设施, 减少了车辆事故的发生, 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据统计, 目前高速公路的车辆事故率仅为普通公路事故率的1/3。

5. 封闭性强。

高速公路实行出入口控制制度, 对于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进行严格把控, 对于与车辆无关的人、动物等均禁止通过。这种制度对于车辆行驶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保障。如, 在我国北方冬天下大雪时, 高速公路会适时封闭, 以方便及时清理积雪, 保证道路畅通。

二、高速公路养护新理念

新时期高速公路的特点给高速公路的养护带来了新的要求, 新的理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的建设也不断加快, 河北省“三年大变样”战略的提出体现的尤为明显, 而与之相关的高速公路养护方针、政策也在不断变化。2010年, 各省都提出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检查要求,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1年, 在高速公路养护方面应该有更高要求。对此, 笔者在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建设理念基础之上, 结合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 提出新的高速公路养护理念, 即:安全、畅通、创新、发展。

1. 安全。

无论是在高速公路建设时期还是在高速公路养护时期, 安全永远是高速公路行业追求的目标。交通行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安全至上。新时期高速公路应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为机动车驾驶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近年来, 高速公路的事故率有所降低, 但事故还是存在的, 高速公路的路面平整性和抗滑性不达标, 垃圾袋、小石子等杂物都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 必须加强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新时期高速公路养护的安全性要求主要包括:行驶车辆的安全和高速公路施工人员、养护人员的安全。高速公路在进行养护作业时, 必须安置安全标志或者标牌, 提醒机动车驾驶人员, 此处正在进行养护作业。其标志性物体一定要醒目, 确保机动车驾驶人员能够注意到。

2. 畅通。

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是速度高, 而道路畅通与否直接决定着车辆的可行驶速度。高速公路养护人员应定期对公路路面、公路环境、桥梁、隧道等进行检查, 确保高速公路的完整性, 对于出现裂痕或者其他状况的路面、桥梁、隧道或者其他有损于公路行驶的或者是高速公路路面上出现的有碍于安全、阻碍行驶的垃圾、积雪等, 应首先做出提醒标志, 之后, 对公路损坏处及时进行修补, 对垃圾、积雪等进行清理, 保证高速公路的畅通。针对高速公路出现损坏的现象, 养护部门可专门培训一支素质高、速度快的专业道路维修队。

3. 创新。

创新是永远的主题,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新时期的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要不断创新,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速公路养护创新在于:创新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 保证高速公路的行车环境, 维护高速公路的风貌;紧跟时代发展要求, 借鉴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的新技术, 结合我国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研究出符合我国公路养护的新技术, 建立适合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的完整体系。另外, 还要着力引进高科技技术, 提高管理能力, 如, 养护管理数字平台, GPR定位, 完善的路况检测、检查评定等养护决策体制等, 实现养护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坚持“科学决策、网络管理、科技支撑、效率优先”的高速公路养护原则,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4. 发展。

树立“建设是发展, 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 在创新基础之上, 不断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不断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篇10

一、传授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需要我们研究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英语单词的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掌握单词,在阅读中巩固单词,扩大词汇量。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

1.要始终重视音标的学习。词汇的基础是音标,现在的教材好像没有专门教授音标的课时,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不教音标了,相反,现行教材中词汇量如此之大就更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音标基础。关于这个问题,学生普遍反映音标难学,连家长也都反映“我的孩子就是不会音标”;而我们教师却认为,不就那么几个音标吗?好几年了都学不会。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在初一集中学习了国际音标之后,你是否经常的、系统的、有计划的把48个音素反复地复现给学生,教他们怎么拼读,并且把所有的字母组合及字母组合的发音教给学生,学生知道什么是音节、什么是开音节和闭音节、什么是重读音节、什么是弱读音节吗?问题就出在这里。语音教学绝非仅限于入门阶段,而是要贯穿于整个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之中。语音只有在有意义的群体中才有学习的价值和兴趣,因此,教音标应该离不开学单词。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在教学hardly这一单词时,先把hard和hardly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并拼读,他们都会读出/ha:d/和/ha:dli,然后让他们说出ar的发音,并把音标写在黑板上;再下指令:你们还能写出多少ar读/a:/音的例词?先在小组内比赛,赛出第一名。然后让小组第一名展示成果:car,card,postcard,park,farm,far,chart,art,star,start等词,这样,学生对字母组合ar和元音音素/a:/就会有着深刻的印象。

2.教给学生构词方法。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构词规律,英语单词的构词方法中有派生法、合成法和转化三种;掌握这些规律,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如,health/healthy/unhealthy,quick/quickly是同根词;headache,airport,everybody,football是合成词;help,work,exercise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名词和动词的用法,这就是转化。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较快地记住新词,巩固旧词,而且可以通过推理思考,化不知为知,使有限的词汇知识转化为无限的生成单词的能力。

3.在语境中教学单词。词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词汇上,就词汇论词汇,孤立地讲解词义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感到学习词汇枯燥无味,对学习词汇,甚至对整个英语都会失去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在理解单词的真正含义及其用法时产生误解。所以广义的词汇教学应该贯穿整个英语教学。那么,如何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呢?我的做法是通过句型和上下文来教单词;同时要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或实物、图片等来教单词。如,八年级上册Unit7 Section A中,我就用实物和图片复习有关水果的名词:apple,banana,strawberry,watermelon,orange等;用实物教学milk,yogurt,blender等;然后,做剥香蕉的动作说:“Peel the banana.”让学生理解peel。做倒酸奶的动作说:“Pour the yogurt into the blender.”。用同样的方法教学cut up、put……into……turn on并补充turn off这个短语。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的示范动作反复表述制作奶昔的过程;最后,让一组学生做实际的表演,边说边做,把做成的奶昔让大家品尝。

4.利用心理学迁移规律,在归纳中掌握词汇。我们在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词汇教学时,要尽可能减少负迁移,最大限度地促进正迁移。如,在教学新单词young时,我先通过复习它的反义词old来进行。教师可先出示一张图片,指着图片上的老人说:“This is an old man.”学生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接着再指着另一个人说:“This is a young man.”不用多说,这时的学生已能猜出单词young的词义了,而后再让学生跟读,并且反复练说:“I’m a young man. He’s a young man. We are young men.……”这样学生能把单词记得牢、用得活,利用反义词的归类、对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样,我们还可利用同义词、同音词、词形相近的词汇进行归类、对比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既可以从中体会到单词的具体词义及用法,又更加省时省力并能加深印象。

5.阅读是增加词汇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眼界,扩大知识面。要制定阅读计划,提出目的要求,编写口头和书面练习。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力求知识性强,趣味性浓,词汇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单词,扩大词汇量,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认为有四条途径可以去猜测词义:运用构词知识,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凭靠已有的阅读经验,必要的时候查词典。

二、培养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单词。我是这样尝试的。首先,提前印发预习案,以单词为主线,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掌握单词。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如,我在教八年级上册Unit4 Section A中的单词时,给学生提前印发的预习案,其中单词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从20~90的数字怎么写,试一试。然后观察这些数字的共同点是什么。ty前边是否都是1~9的个位数,哪个不是?(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构词规律。)

2.读课本,找出下列短语,并写下来,分析不同词类的用法。

A动词短语:乘坐地铁乘火车坐公共汽车坐出租车乘飞机骑自行车步行

B介词短语:乘坐地铁乘火车坐公共汽车坐出租车乘飞机骑自行车步行

通过预习,学生自己总结出同一个汉语短语有动词和介词两种翻译方法,这样,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激发学生对其用法进行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不断拓展知识的好习惯,在课堂上只需:小组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教师点拨评价,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

词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多年来,在新课程理念下,通过以上词汇教学方法的尝试,我所教的班级首先解决了学生不会发音和背单词难的大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成本控制新理念研究 篇11

关键词:企业成本核算理念,独立学院办学,应用与研究

独立学院的成本核算是在学校正常办学活动、各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学校教职工的工资支出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必要资金, 具体的核算内容包括了学校教师等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各个职能机构以及行政部门的经费开支、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而花费的各种成本支出、学校校舍后期的维护和维修的资金支出以及学校固定资产与各种杂费的支出等内容。

1. 独立学院的成本核算

独立学院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以学院成本的经济方面作为最终核算的主要内容。按照学院成本的经济状况, 核算的主要方面包括:教师的工资、行政开支经费、开展各种业务需要的费用、学校各个部门的维修费用。设置这样的成本控制项目, 是与我国现行的会计支付预算科目是相适应的, 其可以为学校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 合理的分配学校的各种资源,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其次, 恰当的处理好学校成本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 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相当于有资本的投资者在办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某些企业的特性, 因此, 学校的成本核算应该依据企业的办学特点, 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理念进行会计核算;最后, 设置明确的学校成本核算明细, 计算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根据不同系 (部) 、不同的专业、不同年级制作出成本明细, 编订学院的使用费用开支明细表。

2. 独立学院进行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控制途径

汲取企业成本核算的定额成本的先进理念, 制定出合理的预算计划, 这是有效控制学校办学成本的重要方式。预算计划确定之后, 可以参考以前的预决算数字, 按照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和各项业务的资金需求情况, 重新测算各项目的预算定额;新成立的独立学院, 预算定额可按业务需求和财务会计预算的规定, 严格制定。预算和定额一旦确定后, 原则上不能够对其进行再修改, 对于计划外需要追加预算的项目, 必须按规定权限及审批程序, 经批准后, 方能列支。

汲取企业成本核算的最佳成本结构控制的先进理念, 按学院办学成本的结构特点, 构建独立学院办学成本有效结构控制的最佳线性模型。

(1) 教职工工资费用要规划、良性控制。

学校教师及其他职工的费用开支是学校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 占到了学校整体开支的50%以上, 因此, 加强对教职工工资费用的控制十分有必要。应该从职工的调度、员工的使用以及工资的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控制和核算。独立学院的调配制度、工资分配制度都应该在市场条件下进行, 并且尤其自身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加强教职工的工资费用控制要从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上开展。

学校的人员配置是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未来的规划蓝图, 事先制定员工的调度计划, 然后再由学院的人事部门负责组织招聘, 招聘符合学校规定的人员, 这些人员在未来将成为学校的正式的教职工。独立学院想要有一个稳定的发展方向, 需要有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作为支撑。而对于学院教职工的工资控制要求人员越少越好, 支出的费用越少越好, 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就体现出来了。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相关学科和机构的设置过程中要高效、简单, 招聘来的人才要能干, 只有这样才能组成一支为学院前途发展而共同奋斗的教职工队伍。此外, 学校还可以借助举办校的教师队伍的优势, 进行学校教职工的调度, 这是成本有效控制的又一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主要的优势。作者认为, 独立学院从社会上招聘来的的教师队伍应该占教师岗位的70%以上, 剩下的30%的空间可以聘用校外兼职教师或者聘用已经离退休的老教师老教授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的节约教职工的工资成本, 同时又充分利用了闲置的教育资源。同时, 还要不断完善用人考核制度, 对于表现好的教职工应该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于表现不好的教职工, 要促其上进, 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职工的业务素质。

教职工的薪酬制度是学院人员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其中重点是解决好工资增长的刚性需求与学校工资上升空间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刚成立的学校, 教师的结构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 随着青年教师教学时间的增长, 教职工的工资上升是必然趋势, 这就需要学校在招生规模、学费收入以及在学院办学稳定之后, 学校的工资分配制度的设计应该为上述发展趋势预留一定的上涨空间。

(2) 严控行政运行经费、适度控制教学业务费。

对于独立学院日常办学所需要的行政开支、教学花费的费用等内容可以采用企业成本预算控制的方式, 按照相关管理部门、系别、不同的专业、分项责任人以及班级等分类落实到各个责任人身上。每个季度, 各部门的相应负责人应该在收到本季度的收支明细表之后, 对项目中的每一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把成本控制在整个办学开支的全过程;同时, 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通信节约经费。独立学院应该将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的行政运行经费、教学业务费与学校的管理目标、教职工的年度考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同时还要将各种费用明细公布在校内行政网站上。

(3) 控制设备等各类修缮费和固定资产使用费。

学校设备等后期的维修费用和固定资产的使用费主要受到相应的投资规模大小的影响, 规模越大, 后期设备的维护和修缮开支越高。加强对这方面的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控制投资规模, 新办独立学院不应该在校园的建筑风格以及外观上讲求豪华奢侈的高楼、礼堂、场馆等, 也不应该添置一些使用频率不高、花架子的设备和仪器等固定资产, 应该本着节俭办学的理念, 本着壮大学校发展规模的目标, 并结合学校实际的需要,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 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投入。只有控制好这方面的投资程度, 相关设备的后期维护和维修使用的费用才可以更有效的得到控制;其次, 提高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率, 为了使学校固定资产得到充分的利用, 具体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在购置资产时, 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分层级的充分的进行必要的论证, 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细致的分析研究, 确定购置新资产的最佳时机, 同时对购置的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价, 避免资金效率不高; (2) 对已经购买的设备要在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做好固定资产的维护, 延长其使用时间, 充分的利用学校已有的固定资产, 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3. 结语

上一篇:二手交易系统下一篇:信息的集成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