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理念(精选10篇)
控制理念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不断完善, 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成本控制是指正企业正常的运营过程中, 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经营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进行控制、监督与管理, 根据动态管理的方式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保证成本支出控制在目标偏差范围以内。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与不断前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是企业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效益, 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 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在生产运营阶段的各项费用投入, 避免企业资金以及成本不科学不合理的浪费, 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增加企业利润收入;二是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制度, 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各部门的全力协凋合作, 需要全部门全方位的动态控制, 因此有利于企业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优化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 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三是企业成本控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通过实现成本控制管理, 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成本投入, 进而降低单位价格增加销量, 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确保竞争优势。
二、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成本控制原则
一是企业成本控制应统筹各方面关系。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首先不能有损社会利益、企业经济利益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并注重质量与成本兼顾的原则, 符合企业当前与长期发展利益要求;二是企业的成本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企业的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 因此在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时, 应从企业整体来考虑, 坚持企业设计、生产以及销售的全过程, 进行动态的全方位控制;三是坚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实施分级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需要结合企业的组织机构, 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解与落实, 形成成本控制系统结构清晰, 保证各项措施切实可行;四是明确成本控制管理权责。在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 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明确各管理部门的成本控制责任, 将成本控制目标落实分解, 对于成本控制目标完成较好的部门以及管理者给予奖励, 充分发挥其在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措施落实不到位, 成本控制目标未能实现的部门, 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形成整套的企业成本控制激励措施。
三、现阶段企业成本控制常见问题分析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以及企业自身管理制度的影响, 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各项成本控制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现阶段,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对于成本控制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素质以及决策水平较低, 直接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针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上, 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目标控制措施, 成本管理制度难以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得以实现, 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成本投入信息难以及时收集分析, 进而导致难以对成本实现动态控制管理;二是企业成本控制单单依靠财务管理部门, 造成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难度增加。在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划分上, 很多管理者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任务, 由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各个部门, 这就造成财务管理部门在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困难。而且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难以从全局掌握企业的成本投入各项信息, 容易造成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信息不足造成决策失误;三是成本控制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悖, 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在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 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就是过于重视企业的成本控制,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片面的追求成本投入的降低, 忽视了对于原材料质量管理或者是企业产品的检验, 导致企业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水平降低,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信誉以及市场销量, 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四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简单, 成本控制措施缺乏合理评估。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节约各项费用以减少成本, 较少通过革新管理方式、引进新的生产技术等方式来实现成本的降低, 造成成本的效用没有降低。此外, 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管理措施的效果缺乏评估, 没有建立成本控制责任管理体系, 因此造成成本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 成本控制执行过程疏于管理, 难以真止实现成本控制管理。
四、适应新要求的企业成本控制新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企业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成本控制的作用, 结合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实际情况,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以及战略定位科学合理的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并通过加强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促使其在进行企业决策时, 可以统筹兼顾企业发展规划与成本投入控制之间的协调关系, 进而实现高水平的企业成本管理。
2、加强成本使用效益的监督考核
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 应不断完善成本资金投入的管理控制制度。首先应根据企业近期的发展规划, 明确近期内的成本资金投入项目以及规模, 制定相应的资金出入计划, 并分析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其次, 应该加强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 通过各部门的协调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管理。成本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 需要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 明确各项资金投入信息, 并制定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此外, 应通过成本投入的效益评估机制, 对于各项资金投入情况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 进而使成本投入使用中的机会成本得以降低。
3、提高企业生产科技水平, 形成科技推动型的企业成本控制方式
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 很多管理人员认识是片面的, 重视成本节约, 即通过避免企业在生产或者销售过程中资源的浪费或者工作方式的改观实现成本投入的降低, 但是忽视了针对成本投入产生根源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即通过改进企业的生产方式, 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 在产品或者服务的设计开发阶段改进生产流程, 进而降低企业各项成本的投入。
4、对于企业成本控制实施全面的动态控制管理
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 成本控制管理属于企业各部门多层次的综合管理。既要通过合理规范的组织管理以及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现, 也要通过高度重视认真践行各项组织管理措施来实现。同时, 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也应与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 并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或者市场条件的波动及时进行调整, 明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促进企业发展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总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 只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成本控制目标以及成本控制措施, 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形成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 才能真正实现成本投入的降低。■
控制理念 篇2
微笑(smile)迅速(speed)诚实(sincerity)灵巧(smart)学习(study)微笑(smile):充分体现班组的服务理念和班员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以真诚的笑容向客人提供服务。微笑要展示出员工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善良友好,真心实意。微笑服务并不意味着只是脸上挂笑,而应是真诚地为顾客服务,把顾客当亲人、当朋友,用心的去跟顾客交流,了解顾客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够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迅速(speed):工作时尽量快些再快些,不要让工作等我们,服务快速化。针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我们快速做出反应,及时分析调整,不让顾客等,尽力让顾客满意。体现整体良好的机动性,以及处理问题的成效性。
诚实(sincerity): 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服务要从心灵沟通开始,“经营之道在于诚,盈利之道在于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又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遵守职业道德,坚持诚实守信,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的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服务准则。
灵巧(smart):做事灵活不呆板,因地制宜,针对不同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随着市场的发展。遇到的新问题越来越多,以往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已经明显不能解决新遇到的问题。工作中解决问题不要墨守成规,要结合实际,选出一种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控制理念 篇3
【关键词】工程;公路;施工成本控制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s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renewal management concep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explores the management system to increase the cost control efficiency.
【Key words】Engineering;Highway;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1. 概述
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设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具备良好施工能力一级、二级资质的公路施工企业数量已经达到数千家之多。有限的市场份额导致了公路施工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公路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这直接和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关。我国公路施工的项目管理模式推行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但在发展过程中受政府计划命令的影响较大,具有“三边工程”特点的公路施工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降低了施工企业的成本和风险控制意识。随着招投标制的深入展开,公路施工项目的成本成了影响公路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企业才开始重视对施工成本的管理。因此在既定的公路施工项目中控制原材费用和人工、机械费用等支出,保障企业利润是公路施工企业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主要是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公路施工项目中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方法。
2. 公路工程施工中主要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公路工程的周期较长,从招投标阶段到施工阶段,成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公路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就需要对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建立起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笔者认为主要影响公路工程成本的因素有招投标、具体施工组织、进度、合同的变更和索赔、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现分别对这些因素简述如下:
(1)招投标阶段对成本的影响。招投标阶段所确定的标价是公路施工企业获得利润最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单位的中标价往往都远远低于正常预算价,这直接限制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为施工展开后工程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为施工企业亏损埋下隐患。因此施工企业应当以合理标价拿项目才能为企业利润创造基本前提;
(2)施工组织方案对成本的影响。在这一环节对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方面,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依据具体工程现场的情况,考虑自身的技术实力,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来满足工程质量的需要。由于这一环节贯穿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因此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因素,需要高度重视;
(3)工程进度对施工成本的影响。工程进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不同的进度和人财物的投入程度直接相关,工程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施工企业控制施工成本,施工企业需要把进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实现变动成本的有效控制;
(4)合同变更和索赔。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来说,发生合同变更和索赔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随着项目管理理念的深入实践,变更索赔已经成为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保障企业正当利益的重要途径,在施工较长的公路工程施工工期中,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环节;
(5)企业管理水平。以上几类因素都可以统一在企业管理水平这一大的框架之中,具备良好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必然能够在上述几类因素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综合管理和控制是施工企业的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问题。
3. 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理念的更新
施工企业转变施工成本管理理念是改进成本控制效果的基本前提,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公路具有一次性和单件性的特点,在施工、资金管理、成本效益核算方面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各个环节之间仍然是相互联系的,要实现对整个工程成本有效控制,就需要企业树立对工程的全程管理思想,围绕成本变化的影响因素展开控制。笔者认为,施工企业需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意识,从市场和工程全局的高度来进行成本管理,积极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分析本行业的价值链和企业自身的内部价值链,从而为企业建立正确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应重视成本动因分析,综合分析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成本变化的导致因素,从工程完整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和决策,充分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此外,人的因素也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因素,因为任何的管理行为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在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非常重要。需要企业着力培养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以各类奖励和惩罚措施来调动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 成本控制与管理体系的建立
相对于细节方面的问题而言,从宏观上改善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更为重要。因此本节主要以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组织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相应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理顺管理体制 可分为三个大的管理层级,第一层级为决策层,由项目经理、总工、总机械师、总会计师等组成;第二层级为中层管理层,由各专业人员按施工类型组成,如机械、材料、工程等;第三层级为劳务作业层,负责具体实施各类施工活动。在这样管理体系中,应以项目经理为领导核心,总机械师负责分管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机械和原材料采购管理,总工负责对工程施工中的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合同管理以及索赔的事务,总会计师负责对工程财务的全面监管。劳务作业层由其直属部门领导负责监督管理,中间管理层则负责及时向决策层汇报工程的实施情况;
(2)制定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 制度化的成本管理才能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但这要求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并有严格可行的工作程序,对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供应、劳务分包、机械租赁等细节要有详细的规定,从而保证制度的可行性。此外,管理制度中还应强调具体可行的成本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
(3)建立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沟通机制 信息的有效沟通对于控制施工成本具有特殊的意义,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要以市场信息(原材料的价格变动、供应商变动、竞争对手的动向等)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具备的技术实力来制定合适的成本控制方式。决策信息在不同管理层级之前的有效传递也是实现管理行为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起各个管理层级之间的定期汇报制度,及时通报在施工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资金使用情况、一定时间内的成本预测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出入等信息,从而为决策层采取适当的调整措施创造条件。但应当强调的是,除了施工过程中确保信息的通畅,但还需要有相应的消息核实机制,以确保获得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避免不实信息导致错误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周军,徐茂林.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第12期,90~91.
[2]徐蓉,王旭峰,杨勤.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实例[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郭继秋,唐慧哲.工程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大剧院机电噪声控制理念设计 篇4
无锡由于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素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新建的无锡大剧院位于秀丽的蠡湖南岸,占地面积约6.76×104m2,建设规模约7.8×104m2,建筑高度为51.35m。大剧场建筑形态新颖独特,造型轻盈灵活,覆盖着两个剧场的八片飘逸的“翅膀”,形成了该建筑的主要建筑形象,结合建筑下部台阶状的石材基座创造出湖畔蜻蜓的意象。
2 声学设计概况
无锡大剧院主要由1600座歌剧院、800座综合演艺厅、各类排练厅、琴房等组成,这些厅堂和用房均有很高的声学要求,作为演出、排练设施,良好的建筑声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筑声学设计是本工程重要的设计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声音是通过震动来传播的。我们不能让脚步声、说话声、设备传动所发生的震动声、各类管道内介质流动的声音、乐器声、音响声等噪音归于零分贝,只有通过声学设计使这些噪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减震、隔音、吸声等措施,使这些噪音达到人们所能接受的程度。
3 机电系统声学理念设计
无锡大剧院为大型文化艺术建筑,对该建筑内所有技术用房和公共空间的噪声及振动控制要求很高。在该建筑内,机电设备机房分别安装有冷冻机、冷却水泵、空调机组和各类通风机等给排水、暖通及动力设备,同时还布置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等机电设备,在能源中心分别安装各空调水泵和锅炉及冷却塔等设备,运行时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和振动。
无锡大剧院建筑楼内各机电设备运行时都会产生噪声,包括空气声和固体声(振动),同时由于旋转部件的惯性力和偏心不平衡产生的扰力会引起设备部件产生强迫振动,并通过设备底座、管道与建筑物的连接部分传递固体振动。
控制和降低固体(振动)噪声的主要技术措施为:进行隔振设计计算,隔振设计时应了解机器设备振动特性并进行扰力计算,获得隔振传递率和隔振效率数据;正确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并采用最佳隔振形式,保证有较高的隔振效率;设备层平面应合理布置,设备应尽量布置在结构梁刚度大的部位,以减少振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
3.1 机房分类(按机房所处的位置及振动的措施)
机房分类见表1。
3.2 噪声与振动设计的有关技术标准和参考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隔声设计规范》(GBJ118-1988)
3.3 机电设备噪声要求
冷却塔75dB(A)(距离1 m处测量);
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75dB(A)(距离1 m处测量);
冷水机组:200 t以下85dB(A)(距离1 m处测量);
200 t以上95dB(A)(距离1 m处测量);
柴油发电机组110dB(A)(距离1 m处测量);
变压器75dB(A)(距离1 m处测量);
空调水泵及消防水泵80dB(A)(距离1 m处测量)。
3.4 减振弹簧惯性台座
使隔振元件受力均匀,设备振动受到控制,因此要求隔振基座有一定的质量和刚度;
降低隔振系统的重心位置,增加隔振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隔振系统的刚度,减少其他外力引起的设备的变位或倾斜等不利影响和减少具有压力流体运输机械隔振时输出口的反作用力;
控制和减少机组本身的振幅不超过允许范围,提高隔振效率;
减少机械设备通过共振时,隔振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便于隔振器安装,更便于调整隔振器位置使基座水平。
3.5 水泵机组隔振
据环境要求确定B2层及F1层和能源中心水泵隔振方式并设计选用隔振元件,使设备隔振传递率达到规定要求,同时根据水泵产品技术参数及隔振设计的要求,设计计算隔振惯性台座的重量必须是水泵重量1.5倍以上。
1)水泵隔振措施:水泵必须安装在惯性台座上,采用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隔振惯性台座,降低隔振体系的重心,增加水泵隔振体系的稳定性,提高隔振效果。
2)隔振规格及参数:
混凝土惯性台座上配备25mm~32mm外置式弹簧减振器;
弹簧隔振器承受荷载,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荷载;
隔振器的频率为3Hz~5Hz;
设备频率与隔振器的固有频率比控制在f/fo=4~5;
隔振的变形控制在(在没有预压时)25mm~32mm,达到传到支承结构上的干扰力尽可能的小;
隔振器的阻尼比为0.02,以防止水泵启动和关闭时产生共振;
隔振器弹簧水平刚度不得小于垂直刚度50%;
隔振效率达97%以上。
3)水泵的进水口管道采用橡胶桡性接管连接隔振。由于水泵量程高、压力大,因此建议出水口采用金属波纹管连接。
4)泵头管道采取钢架支撑形式隔振,由于泵头管道振动较大,会通过钢架支撑传递到楼层上,设计时须考虑采用管道弹性托架减振器。应防止水泵启动时水的冲击力对管道的影响,便于现场施工安装及更换。
3.6 冷冻机机组隔振
1)冷水机组体积和重量比较大,在B1及F1冷冻机组隔振采用大荷载高阻尼弹簧减振器在设备底座直接安装。
2)隔振规格及参数:
隔振器频率为3Hz~5Hz;
设备频率与隔振器的固有频率比控制在f/fo=4~5;
隔振的变形控制在25mm~30mm;
阻尼比0.08;
隔振器弹簧水平刚度不得小于垂直刚度70%;
隔振效率达97%以上。
3)进水出水口采用橡胶挠性接管连接,管道采取钢架支撑形式隔振,由于管道振动较大,会通过钢架支撑传递到楼层上,设计时须考虑采用管道弹性托架减振器。
3.7 空调箱隔振措施
1)4F、7F空调机房下为剧院特别敏感区域,设计采用弹簧+橡胶浮筑双隔振措施。
2)由于楼板刚度相对较差,单空调机组采用弹簧隔振器隔振效率很难达到99%,设计采用双层隔振措施,在空调机房内采用橡胶浮筑隔振(夹芯双层楼板)设计,能隔绝空调机组低频辐射噪声和低频固体传声。
3)隔振规格及参数:
采用钢架惯性台座形式;
钢架惯性台座上配备25mm~32mm座地式阻尼弹簧减振器;
弹簧隔振器承受荷载,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荷载;
隔振器的频率为3Hz~5Hz;
设备频率与隔振器的固有频率比控制在f/fo=4~5;
隔振的变形控制在(在没有预压时)25mm~32mm,达到传到支承结构上的干扰力尽可能的小;
隔振器的阻尼比为0.06,以防止水泵启动和关闭时产生共振;
隔振器弹簧水平刚度不得小于垂直刚度60%;
隔振效率达97%以上。
4)风机出风口和管道连接处用帆布接口连接,防止风机振动通过管道振动传递。
3.8 送排风机、混流式风机隔振措施
1)落地风机采用型钢混凝土混合隔振惯性台座形式配备阻尼弹簧器隔振,隔振器的频率为3Hz~5Hz,隔振的变形控制在(在没有预压时)25mm~30mm,阻尼比为0.06。900rpm~1450rpm隔振效率达97%;500rpm~900rpm隔振效率达92%。
2)混流风机采用钢架吊装结构,采用吊架阻尼弹簧隔振器。
3)隔振规格及参数:
隔振器的频率为3Hz~5Hz;
隔振的变形控制在(在没有预压时)20mm;
弹簧隔振器承受荷载,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荷载;
固定盒和弹簧吊架之间,提供吊杆在额定荷载下允许任何方向至少15°偏转的空隙,总偏差允许30°;
弹簧吊架必须能承受至少120%过载保护能力。
4)风机出风口和管道连接处用帆布接口连接,防止风机振动通过管道振动传递。
3.9 管道隔振措施
工程设备的振动,除了通过基础沿建筑结构传递外,还通过管道向外传递,同时管内介质流动时,尤其经过阀门、弯头、分支时引起的振动也会通过管道向外传递,激发结构振动并辐射噪声。
在设备与管道之间配置软连接装置,减少设备振动及固体声沿管道的传递。
管道隔振是隔振工程达标关键之一,管道支架、吊架、托架都须采取隔振措施。设计时须考虑采用管道弹性托架减振器隔振,减少振动传递。
管道穿墙时应与建筑墙体完全脱开,并放置橡胶隔振带进行隔振处理。
在剧院的噪声控制设计中,需要涉及的方面很多也很广。像机房地面的浮筑隔振楼板;墙面造型的不规则布置;结构柱等建筑表面的吸声处理;各类机房、排练厅、舞台、录音室等的墙地面结构处理、吸声处理;走廊、办公室墙地面的吸声隔音处理。专业涉及到舞台机械、舞台灯光及音响、建筑、装饰、机电、楼宇自控等各系统的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第3版)[S].
控制理念 篇5
关键词: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学;自我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28-03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赵雅红(1980-),女,广州增城市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广东 广州/511300)
一、中职学生 “自我控制”优势品格培养研究背景
自我控制就是以自我为主题,根据情境需要和主体意图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施加影响,并制定某种标准或规范,从而对行为做出执行或停止。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高中阶段(15-18岁)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高速发展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高中生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也是改善高中生自身主观因素的有效途径。而自我控制作为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及情绪敏感性,这些指标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表明高中生自我控制越好,其主观幸福感也越强。我们可以看到,自我控制在学生稳定情绪,快乐学习,培养健全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国内更多的是在消极心理学背景下“找问题” 、查原因,或是关注中职生的择业、就业等发展类研究。事实上,中职生作为一个高中阶段的特殊群体,他们比之普通的高中生心理更复杂、更脆弱。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看待正常人性,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过程、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和人才培养等。基于积极心理学,关注中职生对于成功的渴望,肯定他们的成就动机,在方式方法上予以引导,帮助其疏导情绪、调整心理落差、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的高中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操性强,灵活度大,学生可自由支配、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课程会更多。因此,中职教育的课程属性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有效的自我管理。
二、中职学生 “自我控制”优势品格培养目的和意义
积极心理学眼中的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着眼于积极心理学的大背景,科学的分析如中职学生自我控制现状,自我控制优势品格的影响因素,能有效的解决中职教育中的管理困扰,为当代职业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思路。
自我控制力是各种学习和生活教育的前提,是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当代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有效开展中职生自我控制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等方面培养中职学生的自我控制优势品格有助于帮助年轻的职校学生从容面对社会,积极面对成长,处理好与他人,尤其是群体的关系,为以后长足的发展提供准备。
三、影响中职学生自我控制力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主要有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媒体的刺激干扰,以及要完成的任务的特点等。
中职学生正在自我控制力形成的过程中。当今世界处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期,书刊、广播、影视、尤其是网络给了学生很多接触各种文化思想的机会。很多不良信息也同时大肆冲击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进行过滤。同时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模仿也常常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职学生自我控制力。氛围好、竞争性强的集体中个体的自我控制力会不自觉提高,反之则相反。另外来自己外界的过大压力会让学生有时候有无力感,很想逃避。要完成任务的特点,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任务量太大、过难,会打击到自信心使自己难以坚持下去。而任务过多、又无聊时也很使自己容易放弃当前任务,进而影响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形成。
(二)内部因素
主要表现为情绪、注意力、意志力、自信、兴趣、行为习惯、以往的经验体会以及生理原因等。
每个学生天生气质是有差异的,有的急躁、有的安静。生活中不良情绪影响自我控制力。虽然中职学生已经告别初中懵懂走向人生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仍然存在着自控能力缺乏的问题。尤其是刚进入中职学校,学业目标的不同和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会让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产生阶段性的突变,导致自控能力较差的现象。思想封闭,情绪善变,意志薄弱,独立性相对较差,容易受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和暗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考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差;缺乏自信、兴趣,以往的成败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习得无助。
四、中职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方法
(一)集体约束,行为矫正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的联系性,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考察。因此学校这个大的生态系统就十分重要。学校方可开展纪律教育活动月,通过对《学校日常管理各例》系统解读,规范学生各种日常行为让学生适应自我控制。从制度上约束学生适应自我控制。采用角色扮演、实施反馈和现场指导技术,通过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正强化、塑造、鼓励等方法建立和增加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行为的自我控制力,使用优时奖励,减少问题行为。充分利用新生军训、课间操、第七节课外活动,以及每周的德育活动课、仪容仪表检查的机会,加强学生纪律性、意志力教育。将宿舍内务,个人平时德育分数纳入学生就业实习、工作推荐的重要考察指标。在集体约束中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责任感增强自制力。同时在学校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氛围又能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通过这些举措把日常行为的自我控制内化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
(二)聆听心灵,改变认知
自我控制力单单从行为上提高技能,并不能解决控制不良,改变认知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学重点关注积极品质从而影响自我控制品质的培养。但中职学生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常常不能正确的认知。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内心的声音,寻找影响自控力的不良思维行为等,改变对自身不良行为的认知,带着积极的心去面对缺点和恶习,去接纳它,了解它,从而有针对性的控制它。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组活动等,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积极品质,学会对24个优势人格的进行解析,了解自我控制积极品质对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开展法制案例及心理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ABC理论分析案例,了解改变认知,加强自我控制力和不会控制自身情绪,悲观消极的心态放任极端行为两种情况对对自己、家庭、他人和对社会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增强对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力度。
(三)拥抱情绪,调整情绪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越好,自我控制能力越高。不稳定情绪和消极情绪削弱了个体控制冲动的能力,使人们更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和做出冲动的选择。可过心理健康课、团体心理辅导、班团队活动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的产生机制、情绪的种类、情绪的作用、以及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等。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训练,
促进自我控制力的提高。班级活动及心理课可开展:“镜子中的我”,“我是谁”,“心理悄悄话”“开怀大笑-创造快乐”“拥抱我的不良情绪”等活动,同时让学生每周记录自己情绪的变化,进行自我监控。帮助学生认知和学会调整情绪,有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同时自我鼓励法,和积极自我暗示法也较有成效。自我激励就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进行斗争,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好必须做好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做出奖励。积极自我暗示,作用在于使学生获得信心,进而提高自制力。当你为不良情结所压抑的时候,可以通过积极暗示,来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四)小组合作,意志训练
意志是指个体能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且主动地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过程。让学生列出自己的不良行为,如: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抽烟,学习积极性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互动交流,分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以上不良行为的干扰因素、分析自己,进一步通过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学会抵抗干扰。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设置困难情境,进行模拟训练。当学生在某项活动中,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控制后,可以模拟过去活动中的具体环节,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开始的新的活动,训练学生在困难和干扰面前不屈不挠,坚持任务直到完成任务。从中发现良好策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
(五)特别关注,特别辅导
积极心理学要求师生之间要有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些积极关系的特征包括:相互信任、尊重、关心、时间投入、陪伴、体贴、安全、善良、鼓励、有趣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用一种欣赏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动机。每一个不良习惯实际上都是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自己的深层需要。积极心理学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弱点。班集体中可将违纪较多,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习惯多的学生个体作为跟踪对象,建立学生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档案。对重点学生的自我控制教育在基于积极的师生关系上,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法。可采取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通过积极关注、个别教育、了解成长背景,积极鼓励表扬等方法和途径实施教育实践。个体关注,家庭的配合极为重要。充满激励情绪情感气氛家庭生活环境,可以使学生感到安全和愉快,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要求。所以要让家长参与培养过程,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以便观察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的各种表现,及时反馈,掌握多手资料。同时引导学生与家长进行良性有效沟通,让学生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爱,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和肩上的责任,激发了学生加强自我控制、矫正不良行为、合理规划人生的强烈欲望。
自控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配合,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探讨“自我控制”优势品格的培养及策略,探索提升中职生自控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其不良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得到矫正,对营造安宁和谐的校园环境、优化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乃至对学生今后个人人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朱明龙.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1(7).
[2]马丁·塞林格曼.真实的幸福[M].上海:万卷出版公司,2010.
[3]苗元江,余嘉元.试论幸福教育的起点、核心与目标[J].教育评论,2001(5).
[4]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2003(2).
[5]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3).
[6]李洁春.中职生危险行为研究概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
[7]郭梅华.中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及其培养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09.
损伤控制性复苏理念对临床的指导 篇6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 男, 54岁, 主因创伤后左上腹部疼痛11 d加重全腹痛6 h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7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80/6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意识清楚, 贫血貌, 皮肤湿冷, 心肺正常, 腹胀, 腹肌较紧, 全腹压痛阳性, 以左上腹部为重, 反跳痛不典型, 肠鸣音弱。入院诊断: (1) 闭合性腹部损伤、延迟性脾破裂。 (2) 失血性休克, 给予急诊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 术中可见:脾被膜下血肿形成导致真性破裂, 脾窝内有大量凝血块, 腹腔内有不凝固血液约1 000 m L.术中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 U, 术毕患者返ICU给予监护治疗, 术后7 h, 患者再次休克, 查体温37.5℃, 脉搏150次/min, 血压70/50 mm Hg, 表情淡漠, 皮肤湿冷, 腹部切口有暗红色渗血, 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渗液约150 m L, 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给予输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液500 m L及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 U等措施后, 患者1 h后病情稳定好转。术后第5天, 患者腹腔引流管再次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渗液约100 m L, 切口内有暗红色血性渗液流出, 精神较差, 并有黑色稀便, 便常规示:便红血球20~21个/HP, 实验室检查结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2 s (正常值:22 s~44 s) 。考虑患者存在凝血机制异常, 经给予血凝酶、奥美拉唑, 输全血及新鲜冰冻血浆后, 患者腹腔引流量逐渐减少, 伤口不再渗血, 术后20 d, 患者痊愈出院。
病例2:患者, 女, 71岁, 主因腹痛20余天伴频繁恶心、呕吐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78次/min, 呼吸22次/min, 血压130/80 mm Hg, 心肺正常, 腹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肠鸣音亢进。入院诊断:肠梗阻 (高位) , 患者系胆囊癌术后3年,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本次住院前在他院消化内科给予保守治疗, 禁饮食、胃肠减压, 补液时间长达20余天。住院4 d后, 剖腹探查, 行肠梗阻解除术, 术中发现:患者胆囊癌转移到右半结肠、空肠上段, 空肠上段形成梗阻, 给予行右半结肠癌根治、小肠部分切除后吻合、空肠营养造瘘术, 术中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 U.术后第1天查房, 发现患者伤口有暗红色血性渗液, 肝下引流管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渗液约30 m L, 吻合口周围引流管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渗液约20 m L, 患者血压最低到92/57mm Hg, 心率最快150次/min.认识到患者有休克迹象, 并存在凝血机制异常, 立即给予输新鲜冰冻血浆400 m L等措施。第2天患者伤口仍有少许暗红色血性渗液, 肝下引流管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渗液300 m L, 吻合口周围引流管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渗液100 m L, 又给予输新鲜冰冻血浆400 m L.至术后3 d, 患者伤口挤压后再无血性渗液, 肝下引流管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渗液约30 m L, 吻合口周围引流管无明显引流液, 患者病情基本稳定, 再经补液抗炎、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白蛋白支持、输新鲜冰冻血浆治疗, 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2讨论
传统的液体复苏强调维持血压与尿量及纠正代谢异常, 没有将凝血机制异常的防治与液体治疗相结合, 损伤控制性复苏理念强调迅速识别具有凝血机制异常风险的患者———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 对诸多危重患者的复苏抢救有着共同的指导意义[1]。第1例患者由于其特殊的发病过程, 严重创伤后伴有休克, 按传统的液体复苏计划, 患者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缓解。第2例患者属危重患者, 在发现患者切口有暗红色血性渗液、有休克前兆时, 我们便迅速遵从损伤控制性复苏理念, 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 纠正凝血机制异常, 使患者病情得到了及时诊治。
第1例患者属于严重创伤患者, 第2例患者属于非创伤性患者, 在第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我们遵从损伤控制性复苏理念, 同样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 损伤控制性复苏理念不仅适用于严重创伤的救治中, 而且同样适用于部分非创伤患者的救治中。因为一些择期的复杂手术和严重创伤患者一样, 同样会使机体产生内环境紊乱、生理功能障碍, 最终导致低体温、凝血障碍和酸中毒, 形成所谓的“死亡三联征”[2]。
常规的凝血试验阳性的发现率低, 识别严重凝血异常的也仅占0.2%[3], 在基层医院, 由于只能检测凝血四项, 而无法测定凝血因子, 因此, 术前尽管凝血四项正常, 也无法识别严重的凝血异常。由此可知, 控制性复苏理念必须牢记在心, 它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思考问题时少走弯路, 尽快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提高临床严重创伤患者及诸多危重患者早期抢救复苏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任建安, 黎介寿.损伤控制性复苏[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8) :593.
[2]朱化强, 代文杰, 姜洪池.损伤控制性理念在非创伤外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8 (9) :767-769.
控制理念 篇7
社会控制, 从概念的生成与实际的运用, 我们都可以明确地说, 它本质上就是社会对其成员进行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是对社会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各种关系的疏导、协调与管理, 其目的是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1]正如前文所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自身和网络环境所应采取的积极的、主动的社会控制与引导的教育方式, 它包含着对网络社会风险、网络社会思想秩序、网络个体行为和网络技术的充分把握等多方位的控制。而为了达成这样的社会控制, 也为适应网络时代对社会控制的新需要, 我们首先需要确立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理念, 为网络思想政治的社会控制路径的选择创造观念前提。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统一性与协同性相结合的社会控制理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对象、教育模式和教育载体, 是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与我国的互联网信息管理一样, 都存在着领导力相对薄弱, 管理比较混乱的局面。我国信息化管理的知名专家汪玉凯教授在《国家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建议稿中指出, 我国当前信息化管理在体制和机制上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比如:“管理机头缺乏权威, 难以统揽全局。”[2]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的缺失, 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管理体制问题, 也就是说, 信息化管理缺乏强有力部门的统筹规划, 这个问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当前, 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归口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党委宣传部门, 但是, 互联网技术是一个复杂的高技术含量的新生事物, 涉及到科技、公安、保密、新闻等多个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行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或者说更大责任群体在于中国的各个行业之中, 因此,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狭义的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控制权的问题。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部门多、人员广, 因此,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舆情收集、分析和应对就常常会出现上情下达的脱节、横向协调的茫然等情况。
因为强有力的统一筹划的部门缺失,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方的协调机制、协同工作就存在着巨大困难。互联网涉及全局, 渗透和融合教育、宣传、新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要使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出现顾此失彼, 就需要加强各方协同工作。就是每一个具体的部门, 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也需要舆论宣传部门、网络技术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同“作战”, 方能达到良好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的效果。同时, 网络的交互性特点, 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协同治理提供了新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实施者与教育受众之间的“心约”过程, 也是应用相应的实践模式去实现受众思想政治接收、转化的重要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理论的阐述、行动的展示去致力于解决受众的各方面问题, 也就不再是教育实施者独白式的话语方式, 而是将实施教育的过程通过范围广泛的、有一定社会经验的社会主体参与式、协商式的对话, 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和协同性相统一, 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 “没有网络完全, 就没有国家安全”。中央层面设立了由习总书记担任的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 就是要统一网络管理的战略全局, 在组织架构、行动机制上进行统筹协商、整体性的谋划, 而在地方各级各类涉及网络的相关部门, 也需要统一部署、统一谋划和实施, 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的高校群体, 更要统一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控制理念
文化的多元化是当今文化生态的事实与必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扩大文化的多样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这种环境下实现教育工作的实效, 就需要在多元化的文化情境中, 树立起教育内容和价值引领的主心骨, 以核心价值引领文化多元性。也就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24个字高度概括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 是整合引领网络多元化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 逐步形成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的综合概括, 是我们党维护社会稳定、凝聚社会认同和锻造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在网络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 构建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导和引领机制, 是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峻挑战。在互联网突飞猛进的时代, 网络社会呈现的价值观的多元化促进了网络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这对网络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 正是因为价值是对于“人”而言, 价值在“主体”、“标准”和“取向”上越来越多样化、分立化甚至对立化, 这在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的道路导致了“核心价值”和“多元价值”的长期对立, 这在互联网技术自身的政治属性上, 尤其是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中, 这种矛盾和对立正日益凸显。比如, 今天庞大的高校大学生群体, 不乏存在着价值选择的迷茫、价值观的虚无主义倾向的人, 他们流连网络空间, 或以各种网络游戏打发时间, “游戏人生”, 或是在各种论坛里充当网络负面新闻的水军, 甚至成为职业意见领袖, 以所谓多元文化、多元价值为幌子, 散布模糊“光荣”和“耻辱”界限的言论, 甚至散布反党反国家的敌对言论, 形成了很坏的网络影响。
笔者认为, 教育之所以需要和必要, 就在于它是价值的引导和价值创造的过程, 因此, 网络思想政治理论就是要坚持在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培育受众的正确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现代进步的价值观相互融合, 旗帜鲜明地在网络中坚持主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引领性于教育工作的全部过程之中。一方面, 要在网络空间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价值转化为易于受众接受的内化方式, 也就是使得网络能够充分满足受众的合理利益之需求, 将互联网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普及到受众可资获取的途径之中, 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贯穿始终。另一方面, 要建全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体系, 通过宣传和引导的结合、柔性和刚性的统筹、显性和隐性的综合, 以广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等多样化的媒介, 多管齐下、综合教育来实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同和践行。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常态化与敏感性相结合的控制理念
网络作为今天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极大地拓展了个人的自主观念与行为表达方式。在这种多样化的网络生活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把握住日常性制度化工作, 又要特别注重对突发性敏感事件的及时应对, 做到常态化工作与敏感性事件的有效消解相结合的控制理念。
常态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就是要将日常的、零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集中性的、长期化的教育机制的转换, 突出对网络空间相对碎片化的教育过程进行制度化的设计。由于制度具有“构造了人们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烈结构, 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 因此, 它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3], 因此, 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就是要实现其根本性、持久性和可预见性的意识形态的目的。首先, 要明确组织领导的制度化。中央实现了由习总书记担纲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 而地方也就要建立由党委一把手负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领导机制。地方和高校团体要明确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调动本区域、本单位中的各方面积极性, 形成职责明确, 内外兼修, 齐抓共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实现组织领导的制度化、经常化。其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要制度化, 比如, 当前就要明确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主基调, 在要求上, 要“具体化、层次化、规范化”[4]。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要把握好网络的虚拟性和平等性的特点, 做到循序善诱、步步为营和巩固提高的教育策略, 以制度的规范性、长期性来树立教育的权威性。最后, 还要注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条件制度化。各级各类党委机关要进行教育队伍的建设, 尤其是要建立属于网络正能量的时事新闻评论员制度, 加大力度扩充能够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络推手”, 用以对抗不良网络信息扩散。实践证明, 这种制度建设的成效要比网络删帖、网络控制“防堵”方式的效果要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制度化的建设能够解决日常化、生活化的思想理论问题, 对于日常突发的网络舆论舆情, 则需要有高度的敏感性, 因为网络已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 网络空间是各种突发舆论的集散地和扩音器,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预警和控制, 就会在扩散和变换过程中出现连串的衍生、连环突发事件, 直至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面对突发的偶发事件, 网络媒介一方面能发挥突出的“耳目”功能, 实现下情上达、外情内达, 充分反映网民的多元合理诉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网络媒介的“喉舌”功能, 旨在上情下达、内情外发, 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 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发挥它应有的功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网络的“喉舌”功能, 也要坚持其“耳目”功能,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多元文化与价值选择的双向互动, 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同顺.互联网技术的政治属性与意识形态——互联网鱼意识形态研究的批判与反思[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 (6) .
[2]汪玉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由来及其影响[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4, (3) .
[3]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4:3.
控制理念 篇8
社区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普遍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来的一个新课题。“社区”是一个富含“以人为本”思想的概念,它强调可持续的价值观,主张物质空间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注重人的活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规划意图,为有效地控制用地和实施规划管理而编制的,是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必须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社区规划相结合。
1 项目研究背景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已经完成,形成以老城和新区“双心”为核心,以山水绿带相隔离,快速交通相连接的组团式布局结构。徐州新区是市级功能转移的接纳地,是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和新的城市中心,是未来10年~20年发展的重点片区。
东北地块是徐州市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新城区重要的功能组团之一,承担着新城区主要的居住功能,因此如何合理的组织居住空间、选择居住管理模式、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是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的重点。
2 引入社区规划理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2.1 社区组织方式与规模分析
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这一概念的引进,土地的市场化运作以及教育医疗体制的改革,原居住区规范规定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层次划分,以及各个层次的人口与用地规模的确定,已经难以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本次规划研究借鉴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将住区划分为居住社区—基层社区两个层次。
2.1.1 居住社区
本次规划编制中参考南京市新建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综合确定一个居住社区的规模为4万人左右,基本上是以城市干道相围合的,一般由4个基层社区组成,其中,居住社区中心用地规模控制在4 hm2,其中公共设施用地3 hm2,绿地1 hm2;居住社区功能强调其混合性和精神空间的改善,注重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在满足本社区基本配套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功能空间和类型,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保持社区活力,促进社区内部生态人文系统的稳定。
2.1.2 基层社区
一个基层社区的人口规模为0.5万人~1.2万人,略小于居住小区的规模,基本上是由城市支路以及支路以上等级的道路围合而成的,主要是考虑以标准配置的9班幼儿园的服务半径为基准而确定的(参照南京市新建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本次规划编制过程中,基层社区的规模参考以上的标准进行设置,其中,基层社区中心用地规模控制在7 000 m2,其中公共设施用地约3 000 m2,公共绿地用地约4 000 m2。
2.2 住区用地规模分析
在目前房地产开发中,尤其是对城市中心区工厂企业搬迁后的用地改造和旧城更新改造中,多以零星开发为主,规模较小(有的是5万m2以下的开发),有资料显示,北京市低于小区级规模的住宅区开发占33.8%,4 hm2以下的开发占到总数的13.2%,济南和青岛市改造地段规模大多在1 hm2~6 hm2之间,青岛市改造地段用地面积在2 hm2~6 hm2的占全部改造地段数量的58.3%,济南市占47.4%,青岛市最大的改造地段只有11.64 hm2,济南市为15.48 hm2(包括3.55 hm2的城市公建备用地)[5]。
实践证明,这种无序的零星建设地块产权的不统一,容易导致开发商的各自为政,无法保证必要的配套设施,同时也会给所在街区带来交通、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和问题。对于物业管理,人、财、物的运作更难以达到经济、合理的水平,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社区居民带来不便。同时过小规模的开发给基层社区管理带来困难,对社区建设的开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如设施的短缺制约社区组织管理工作的开展,规模大小不一的住宅组群影响社区管理的划定等。
相对于旧区来说,新城区的地块划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由于事先不能确定开发项目的规模,地块的划分常常缺乏依据,主观性大,有时干脆采用等分的办法。这种牵强附会的做法,必然导致与实际建设的情况不吻合,进而影响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划分缺乏依据时,最好先不要划分的太细,待项目明确、条件成熟或在建设时再细分。
新城区起步区目前出让的居住属性的地块最大面积为16 hm2,最小地块为1 hm2左右,其中,小地块主要集中在5号路以北的中央商务区内。因此本次规划编制过程中结合目前新城区出让地块的情况,借鉴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考虑《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有关道路间距和支路网密度的相关规定性要求,确定用地基本开发单元的规模控制在10 hm2~15 hm2,基本上是以支路围合或者支路与次干路围合的地块,同时,考虑适当发展20 hm2以上和5 hm2以下的地块,给未来房地产的开发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充分的弹性。
2.3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分析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是社区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编制过程中,笔者考虑以新的社区体系建设的要求配备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多层次内容丰富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在开发模式的选择上,规划考虑对社区中心、基层社区中心的公益性设施采取由政府主导开发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措施,而对于一些便民性设施则采取市场性运作,同时考虑其“受益”用于维护社区中心公益、保障性设施。
2.3.1 居住社区配套设施
居住社区配套功能主要包括公益性设施、社会保障性设施、便民服务性设施。本次规划编制规程中,考虑居住社区级中心以服务半径500 m内的4万左右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居民提供较为综合、全面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一般设置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或邻近公共交通站点,保证实现居民在步行7 min~8 min,自行车3 min~4 min以内可达。居住社区主要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居民委员会、派出所、社区医疗卫生中心、文化中心、体育活动站、邮政所、房管所、少年宫、菜市场、垃圾收集站、公共厕所等。
另外,本次规划编制过程中,除考虑以上的必要设施外,还在图则管理单元中提出推荐配套设施的配置,规划建议布置在2层以下,方便居民的使用,例如便利店、早点店、日用品店等设施。
2.3.2 基层社区配套设施
本次规划考虑基层社区中心布置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集中布局,实现居民在步行3 min~4 min内可达。基层社区的配套设施主要满足本社区的基本服务需要,包括文化站、医疗服务站、行政服务点、便民服务设施等。基层社区主要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托儿所、社区警务室、托老所、活动场地、居委会、卫生站、文化站、小型商店、便利店、停车场、公共厕所等。
3 结语
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前提下,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引入社区规划理念,将社区成建制纳入,改变了传统的居住空间组织模式,适应了现阶段居民生活的多元性和多样化所具有的网络化结构,同时给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为社区建设中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提供切实的保障,满足了新形势下对社区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摘要:基于如何建立一种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以新城区东北地块为例,结合社区规划的相关概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阶段分析了社区结构与规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主要问题。
关键词:社区,规划理念,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顾小平,沈德熙,唐历敏,等.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四分册控制性详细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孙施文.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1(6):46-47.
[3]夏南凯,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赵燕菁.从计划到市场:城市微观道路——用地模式的转变[J].城市规划,2002(10):24-30.
[5]周建军.“城市——基本生活单位”适合旧居住区改造的公建配置结构[J].住宅科技,1995(2):6-9.
[6]邓卫.突破居住区规划的小区单一模式[J].城市规划,2001(2):76-77.
控制理念 篇9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
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成本观念中, 认为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范围只限于生产过程, 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环保理念, 销售阶段缺乏环保方面的宣传和营销, 对于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欠考虑。这种传统的产品成本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和废弃成本, 没有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因此, 企业应转变观念, 对产品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内涵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企业某一产品的生产都要经过供应商、市场调查、采购、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顾客服务直至最终的产品废弃处置等几个阶段。其中产品市场调查、研发和设计阶段的成本称为事前环境成本, 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称为事中环境成本, 产品销售和顾客服务阶段的成本称为事后环境成本。本文站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下分析环境成本控制。因此, 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 采用一定的方法, 控制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所有因素, 合理利用资源, 达到对环境成本的控制。
二、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中国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尚不多, 成本控制只是约束和调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 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 没有综合考虑社会成本的考核, 环境成本控制甚至不在企业成本控制之列。
(一) 环境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观念相对落后,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时往往只注重压降企业内部实际生产成本, 即采取末端治理方式, 从而忽视环境成本全程控制。而在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控制上, 也存在控制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由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差,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 很少能够做到预设环境成本指标、全过程控制环境成本。只有事前控制原材料等源头的环境成本, 结合事中生产过程中环境成本控制, 再辅以事后废弃物的治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效益。
(二) 环境成本控制标准缺乏
中国企业一般将环境成本与其他成本混在一起进行控制, 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制定单独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 导致企业的环境成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环境成本控制是在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 对形成成本的诸因素进行规划和限制, 其目的是把有关环境的诸项消耗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过程中, 成本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没有科学的成本标准, 成本控制的后续工作将无法开展。
(三) 环境成本控制约束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制度下难以形成很强的约束力, 环境成本约束只能降低为经济约束。一些企业也就只能从增加企业利润的动机下设计环境成本控制问题, 对一些利润空间较大的企业而言, 要么不控制环境成本, 要么仅仅局限在事后处理企业成本代价;而那些利润空间有限的企业, 更是难以将环境成本控制提上议事日程, 并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因此, 环境成本控制约束机制的不健全, 也导致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四) 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单一
企业之间生产经营状况的差异决定了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采取不同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然而中国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时目的性不强, 标准不明确, 大多企业都采取单一的目标控制法, 并且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标准并不明确, 环境成本控制手段的单一和指标的缺失导致中国企业环境成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
目前, 中国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企业主要采用事后处理, 即所谓的末端治理, 这种做法的主要缺陷在于起不到对环境成本的预先了解和控制, 不能未雨绸缪。实践证明, 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 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产品的报废回收, 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从事前的规划、事中的监控到事后的处理, 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从具体的方法来看, 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作业成本法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相比较而言, 作业成本法侧重于对已确认的环境成本的计量和分配, 而全生命周期成本法主要侧重于对环境成本的全程管理, 可以考虑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针对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是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所有因素进行控制, 即产品研发设计与采购阶段的事前环境成本控制, 产品生产阶段的事中环境成本控制, 产品销售和顾客服务阶段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
(一) 研发设计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研发设计阶段是环境成本产生的源头, 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来看, 虽然在这个阶段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成本, 但是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来看, 环境成本的80%左右是由研发设计阶段所决定的。因此, 研发设计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环境成本与经济代价, 故研发设计阶段是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
企业在设计产品过程中每一个决策都应充分考虑环境效益,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研发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量, 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 要求产品设计时放弃那种过分强调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 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层面, 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去创造产品的形态, 尽可能地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并尽可能地回收利用。因此, 在企业研发阶段考虑环境成本策略,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产品可能产生的环境成本和在生产中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实施超前控制和实时控制, 可从源头上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耗用进而达到预防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
(二) 采购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在采购环节的环境成本控制方面, 企业采购部门应加大与产品研发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共同决定采用各种材料及供应商的选择, 通过减少采购难以处理或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材料, 提高材料的再循环和再使用, 降低材料的购买成本, 降低末端环境治理成本,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改善企业内部环境状况, 最终提高企业的绩效。为了做好采购工作, 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查, 掌握资源情况, 选择经济合理的供应渠道, 谨慎选择供应商, 组织订货, 并及时运输检验入库, 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 生产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在日常生产经营阶段, 企业综合考虑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保护效益的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采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对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实时控制。
产品的生产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因而,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生产阶段环境成本控制应注重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实施也是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基础的, 其是在生产环节对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料到最终处置全生命的不利影响, 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耗最少的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因此, 产品生产阶段采用清洁生产模式, 对现代成本控制的要求是全面的、系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的模式, 清洁生产模式以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为出发点, 充分考虑生产前、中、后的节能、降耗、减污, 寻求资源、能源的废物最少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从而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
(四) 营销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考虑, 营销阶段控制的重点是降低销售过程所造成的污染, 从而控制企业环境成本。企业在销售思想上应转变, 从购买者角度出发来分析环境成本问题, 开展一些顾客服务活动, 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掌握顾客环境需求信息, 从而根据顾客的信息反馈改进产品生命周期其他环节活动的环境成本支出。
综上所述, 环境成本控制需要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强化产品相应阶段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环境成本控制, 关键是研发设计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 必将为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彭贤则, 徐彬.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生化[J].会计之友, 2010, (5) .
[2]常媛.基于价值链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 2010, (15) .
[3]张劲松, 张亦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11, (1) .
[4]吴君民, 张允晓.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10) .
[5]朱辉, 李艳芳.企业环境成本及其控制[J].财会通讯, 2009, (10)
控制理念 篇10
1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中贯穿的“低碳化”理念
建筑装修装饰的“低碳化”设计, 不仅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追求时尚并且显示前卫的室内布置的感觉, 如今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 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在建筑装饰装修实际设计过程中, 应该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每一个设计细节中, 在每一个环节做好低耗和环保工作。
1.1 低碳理念中的轻装修重装饰设计
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采用低碳设计理念, 实质上就是本着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在设计中遵循轻装修重装饰的原则。之所以将轻装修重装饰作为低碳理念中的一部分, 主要是因为最初人们在进行建筑装修装饰过程中总是对室内设计进行大兴土木和豪华装修, 而这正是一种极度浪费资源的行为。因此, 为了在保证室内装修和装饰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的同时又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应该在低碳经济理念下,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将重点放在设计方案文化内涵中, 以装饰为主, 装修为辅, 在设计方案中尽可能保证原有的建筑结构不被破坏, 尽量避免过多的不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繁杂的造型设计, 工装设计力争造型简单, 功能合理, 从而达到节约资源, 减少浪费的目的。
1.2 应用低碳、环保和节能型的装饰材料
装饰材料作为建筑装饰设计的物质基础, 为了有效的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建筑装修装饰的设计过程中, 必须在设计时注重材料的美观性和耐用性的同时注重材料的低碳、环保和节能性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首先,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材料的无毒害性。科学研究证明, 建筑装饰材料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和挥发出的有毒化学物质, 对室内环境能够造成严重的污染。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装饰设计时按照低碳经济的理念, 在选择室内材料过程中尽量选择生态材料、绿色材料和节能材料, 以此减少室内高碳能源消耗, 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 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少加工、多自然的生态材料。低碳理念要求我们在建筑装修装饰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加工工艺简单、生命周期长而且是天然环保的装饰材料, 这样不仅减少有害化学材料的使用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还能够达到经济实用的效果。例如, 在室内设计时采用竹子做吊顶和地面材料, 这样不仅显得别具一格, 也能够利用竹子天然的绿色质地达到回归自然的境界, 而且从竹子本身来说, 也是一种环保的、能够吸收室内有害气体的装饰材料。
2 建筑装修装饰施工中贯穿的“低碳”管理理念
2.1 对相关人员的管理
建筑装修装饰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作为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贯穿“低碳”管理理念是离不开人员操作的, 因此, 必须在施工中加强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的管理, 以此实现低碳管理。施工人员应该对低碳管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从思想上重视低碳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 施工人员应该自觉地改进落后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一切以“低碳”理念为根本对施工技术和方法进行创新。
2.2 重视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低碳管理
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 能够造成严重浪费的环节主要包括材料、水和电。因此, 要想加强施工中物的低碳管理, 必须重视对施工材料、水和电的管理。在工程施工之前, 施工单位负责人应该按照预算中的报价对材料进行采购, 按照实际施工需要的数量对材料进行分配和使用, 对于特殊情况应使用书面证明的方式进行超额用料, 避免无畏的浪费。
2.3 加强施工中机械的低碳管理
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施工中难免会使用大型、小型的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作为施工中的主要要素, 必须加强对其的低碳管理。首先, 在机械设备进场使用之前, 应该对机械设备进行严格检查, 尽可能避免效率低、耗能高、污染严重的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其次, 对于施工现场因使用机械而产生的各种废料, 必须进行专门的分类堆放, 对于能够回收或者循环利用的废料应该进行及时处理;最后, 对于不可再生的废料和建筑垃圾, 应该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 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
3 装饰装修过程中低碳理念的价值提升
3.1 材料、实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一般来说, 建筑装饰装修采用的材料和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大于建筑本身的使用寿命的, 因此, 为了在建筑使用寿命范围之内保证其全部功能的良好运转, 必须对相关材料、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过程中, 应该首先明确使用材料和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对其进行更新和维护的次数及间隔频率, 从而计算出更科学。更节能的设计方案, 最终达到有效降低建筑使用期间的碳排放量的效果。
3.2 相关材料的拆除和再利用中的碳排放
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 相关材料的拆除和再利用中的碳排放量是影响建筑装饰装修低碳化的主要因素, 而相关材料的能源消耗与拆除作业中使用的机器设备、施工工艺和拆除数量是直接相关的。因此, 要想在材料拆除中贯穿低碳理念, 就必须采用规范、高效、节能的施工方式, 从根本上消除对环境资源耗费的问题。
对于拆除之后的材料和设备, 能够回收和再利用的材料应该进行及时加工处理和回收, 例如, 废旧建材中部分可以作为路基填料, 部分可以进行消纳处理。对于不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和垃圾, 应该对其进行分类处理, 考虑到未来可能对这些材料进行再利用。总之, 通过循环利用建筑材料,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装修装饰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4 结束语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 对于低碳理念的有效贯穿和融合, 应该从工程全过程的角度着手, 首先应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过程中通过采用“低碳化”的设计方法, 将低碳理念贯穿其中, 其次应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低碳管理, 将低碳理念融合到施工的全过程, 最后还应在建筑材料及设施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中, 对低碳理念进行进一步升华。
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 资源和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关注的主题,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响应人们工作生活的多方面要求, 建筑装饰装修低碳化理念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建筑装饰装修设计的“低碳化”以及低碳理念在建筑装饰装修整个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低碳理念,建筑装饰装修,环保设计
参考文献
[1]孙文平, 吴月亮.论建筑室内设计的低碳化配置[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05) .
[2]彭清建, 刘树森, 张强, 李新禹, 胡建平.建筑装修居室内低碳理念设计状况调查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