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2024-06-29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共12篇)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篇1

1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原则

(1) 评价方式注重以课程整体教学评价统摄随机抽样听课评价。随机抽样听课的方式以其操作简便的特点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被普遍采用, 但由于一门课每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不会相同, 这种评价方式显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 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完整而真实的评价需要靠课程整体教学评价来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评价是对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 它包括对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两方面的评价。具体地说, 是对整体或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选取等的评价, 它能够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与评价对象。对课程整体教学评价可采用调阅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表和教学方案等教学设计文件的方法, 还可以采取座谈或说课的方式。当然, 课程整体教学评价的方法费时费力, 评价结论的一致性也相对较差。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应将课程整体教学评价和随机抽样听课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以课程整体教学评价统摄随机抽样听课评价。

(2) 评价内容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 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之前, 高校的教学评价内容大多集中在对教师授课的评价上, 似乎只要教师讲得好, 教学效果就好。随着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 许多学校认识到, 教学效果好不好, 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好不好, 看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转变为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关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和动手操练的积极性、教师的实践示范和指导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职业能力的获得等等, 此外,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还应关注教师教学是否采用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如项目课程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等。

(3) 评价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每个学校都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反思和改进功能, 常常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功能, 仅仅把评价结果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的方法, 甚至因为评价过程的机械性严重打击了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阻碍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为此,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定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反馈与发展功能, 关注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 以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4) 要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综合运用多元评价才能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课堂教学实际, 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许多高校都很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参与评价人员涉及领导、督导、同行、学生、教师本人, 甚至企业专家。但多元化评价因其操作复杂并没能真正发挥评价的综合功能, 其中除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因为有相应的操作程序和管理机制能正常运行外, 其他评价由于种种原因大都流于形式或偶尔为之。学生评价因为多重需求与兴趣的满足, 评价往往比较片面, 难以发挥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 研究有效实施多元评价的途径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 评价管理体系。评价管理体系是评价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学校应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督察, 各院系成立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 委员会可由学校管理部门的领导或专家、院系领导、院系督导、资深专业教师、外聘行业或企业专家和学生代表等组成。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组织实施, 以及专业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各院系委员会应在统一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来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并做到从评价组织到动态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以及对发现问题的整改都应严密把关, 精心实施。委员会对院系和学校负责, 定期向院系以及学校管理部门汇报工作。

(2) 评价指标体系。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应多方位、多层次, 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工作全貌。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基本环节、师生关系、教学效果上所具有的独特规律, 既要符合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和职业能力导向, 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与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指标量表。评价指标设计还应考虑多元评价的关注角度, 平衡不同主体的关注点, 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选择适当的指标, 并根据具体评价情况考虑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原则上应包含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1) 教学设计文件。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进度计划表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教学方案完整, 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清晰。 (2) 教学设计内容。知识要点、能力要求、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清楚;有清晰的教学运行过程设计, “教”和“学”的比例在1∶3到1∶4之间;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的模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 注重学法指导, 注重能力提升;立足职业岗位和能力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符合课程特点。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 (1) 教学目标。突出能力目标, 强调职业素养;目标具体可测量;注重教学改革, 突出学生主体。 (2) 教学内容。内容选择必须适应学生及专业特点, 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 (3) 教学方法。体现课程特色和学生需求, 效果明显;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4)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参与热情高涨;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 (5) 教师基本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教学过程组织调控能力强, 合理安排时间;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教态亲切自然;有效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等教学资源;指导、评价学生得当。

(3) 评价结果反馈与合理运用体系。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要注意让教师参与评价, 同时, 更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合理运用。评价结果不仅要及时反馈, 学校还应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和环境支持。同时要把评价结果合理运用到评比、职称评定、晋级晋升、薪酬等教师切身利益上, 形成评价结果反馈与合理运用体系, 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潜能, 提高评价的激励效果。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师工作业绩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保证, 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无论在评价过程还是评价结果方面, 更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作用。因此, 各高校需要综合利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做好评价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等。组织管理是保障, 指标体系是导向, 而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合理运用更是一个发挥评价作用的重要环节。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篇2

摘 要 研究目的: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与健身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创新意识,为体育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对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索。研究结论: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促进作用,研究从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形式、内容、主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保障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稳步推进,继而彰显体育教学的开放、共享、绿色发展的时代趋向。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公选课 体育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体育项目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等特点,体育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以一种文化特色引领社会时尚,其时尚型在于体育的普及与推广。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体育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前三大体育领域范围内,竞技体育提升了体育的高度,群众体育构造了体育的普及性,学校体育塑造了体育的基础性。在这样一种观念背景下,本研究着重凸显学校体育教学的效能发挥,如何提升体育教学的品味和效能,关键在于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包含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在于师德建设、专业化、职业理念、教学与科研素养等方面;学生的评价在于学业成绩、运动能力、德行、情感体验等方面,着力体现学生自身素质的完善与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一直受到国家、社会、个体的广泛关注。在坚持全面发展的背景潮流下,举国体制牵动着竞技体育飞速发展,而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的氛围下,映射其发展速度之迟缓。在体育教学评价上最主要的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各省地市均采用不同的层级的评价与考核。例如体育中考,山东省侧重1000米、引体向上、投铅球等项目,而河北省及东北各省侧重八百米、三级跳远等项目;南方各省还加入了蛙跳、100米、游泳等项目,等等。可见评价内容与标准方面各式多样较为繁杂。主要原因在于平时的体育教学评价,目标单

一、“唯分数论”、“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和学生不切实际,学生不能发挥其优势,教师的教学技能亦不能展开。由是引发了对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的思考,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使得体育教学发挥其最大之效能,成为当下值得关注和深思的时代性话题,进而促其研究的必要性。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搜索系统检索、图书馆查阅有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的优秀硕博士论文及期刊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2调查法

本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高校中农、医、工、理、师范以及综合类院校等10所学校为研究样本,自行设计教师与学生问卷,对目前湖北省武汉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的实施情况、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主体、考核评价结果以及教师和学生对待体育课程考核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

2.3访谈法

在本研究中,通过访谈体育教学专家,了解更多有关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相关内容,并在上体育课时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并记录。

2.4系统分析法

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是较为复杂而又零散的领域,涉及到评价,就会产生出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方法以及手段等,因而为了研究的需要,对体育教学评价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探究,从全面的理念下,坚持整体性的原则,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推促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发展的基本趋向。

3反思: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探究

3.1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的作用

3.1.1彰显“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

构建科学的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体育教育理论日臻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当今高校体育教学贯彻“以人为本”、凸显“健康第一”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指导思想的大势所趋。真正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的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

3.1.2教学信息反馈的中介效应

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是判断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考核与评价能够为学校、教师提供学生成绩、教学效果,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依据。更有助于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反思、探讨分析、互相学习,探讨对策。

3.1.3激励与引导功用

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是对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检查或反馈,也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正确认识,从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考核制度。通过考核评价要使学生在每次的考核评价中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练习次数,让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锻炼的主体意识和行为习惯。

3.2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

3.2.1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针对性不强

研究中发现,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标准主要以相对评价标准和绝对评价标准为主,使让学生无法具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让学生无法认识到自身在班级中的位置。同时,也会导致技术较差的学生丧失信心,不断影响学生形成一种以他人为标准的目标定向,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2.2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缺乏系统性

考核评价不仅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在考核评价内容中多以理论、技术与平时成绩为主,在技术考核中多以规定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忽略学生的竞赛能力、裁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平时成绩中,以上课考勤和随堂测试为主要内容,而学生的态度、课堂表现、学生进步程度却被忽视。因此,考核评价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3.2.3体育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调研中发现,在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时,教师很少采用诊断性评价,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过程性评价为辅助的评价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在教学中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过程性评价的运用中,利用率较低,种类少,多数学生认为应该提高过程评价的利用率,完善过程评价种类;同时,学生也认为不断进步的程度也应该作为过程评价的方面之一,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3.2.4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片面性

考核评价主体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评价趋势,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同时也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但是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评价机会较少,学生评价意见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以教师为主体中,教师会在一定程度受主观因素影响,导致考核评价偏差,影响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单一的考核评价主体不仅影响了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还影响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健康发展。

3.2.5体育教学评价结果激励机制过于形式化

传统的考核评价结果方式主要以等级、分数来衡量,而单一的考核评价结果的呈现只是对学生在本学期的技术、理论、能力等各方面的直接体现,并未对学生自身的不足、教师的期望等方面做出表述,同时也未体现考核评价的人性化和个性化。这种考核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使学生不仅未能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而且在下一阶段的练习中出现同样错误时,对动作的纠正产生一定影响,无法真正体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4建构与重塑: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体系优化路径

4.1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导向效能

考核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目的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非常强的一种活动,在体育课程中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各项体育课程考核后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诊断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明确教学评价的方向。同时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专业性教学行为为引导。学校应依据体育公选课的教学目标,组织体育部教师、各项目专业教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讨论,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案,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要求教师结合各科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和特色、灵活设计教学评价标准,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评、以考促建的目的。

4.2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理念的重塑

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起着引导的作用。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需要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重塑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次,学校应增加体育教师培训学习与交流机会。做到“送出去-请进来”、“互助学-指导学”、“以老带新”互相学习;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各科教学内容运用多种现代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如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推动考核评价方式的现代化,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体育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4.3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在数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要求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的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运动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设定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生活背景、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运用多元化的考核标准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在真正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灵活地去综合评价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努力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的学习体育课程。

4.4建构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发展理念

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评价内容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技术、能力和平时成绩,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重视学生在体育运动学习中,是否为达到目标主动思考、反复训练及接受教师专业指导。关注非认知因素,也是完善考核评价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其中包括:参与考核评价的主体;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与开放的教学评价氛围等多方面因素。教师要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地正面评价与鼓励学生。

4.5实现教学评价方法全方位共享发展

在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方法中:(1)可以通过师生学习记录本,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记录体育学习中各种竞赛活动、作品拍摄、访谈记录等方法来合理分析与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2)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考核过程表现进行全面拍摄,之后进行系统整理传入专门的网络平台,能够对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组织教师与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3)采取多次考核,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与人性化。在影响考核评价的因素中除了会受学生自身因素外,还会受到时间、心理、环境及生理状况等其他因素影响。因此,针对在考核中表现与平时表现相差较大,并自己提出重考的学生应给第二次考核机会,真正检验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体现了考核的人性化和科学性。

4.6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开放性与协同性

体育教学评价中包括被评价者和评价者,他们是相互统一,相互影响。不能将两者分为对立的两个部分,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两者应相互配合与协作,这样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引入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来,采取由多位体育教师同时测评的方法,减少单一评价主体的主观性所导致的偏差,在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上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能体现出体育教学评价的应有价值。

4.7完善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在某一阶段内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可以间接反映和分析教学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通过专家访谈发现,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一般采用的等级、分数为主,这种呈现方式并未对学生自身的不足、教师的期望等方面做出表述。因此,在结果呈现方式中可以运用评价方式,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显现其在考核评价结果中的激励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评语发掘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5结语

(1)转变教师的体育教学评价观念。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使评价活动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提升的一种必要手段。(2)提升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现代化评价方法。教师要以“以人为本”、“终身教育’为主要思想,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同时,学校应增加体育教师培训学习与交流机会,学习、掌握现并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3)加强教师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配合与协作。认真了解和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标准,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教师与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彰显体育教学评价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4)结合师生需求,完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评价与教学内容是息息相关的,体育教学评价能够反映出教师与学生需求,反映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做到以评促教,根据师生需求、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实现体育教学开放、共享、生态化的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之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但是为了能够适应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尝试着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切实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有效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1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严重不足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认识,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教学评价工作始终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与职位的晋升有着直接性的联系,而学生的学习评价与奖学金有着直接关系,这就使得体育教学评价逐渐演变成了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偏离了教育方向。

1.2 考核方式不科学

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对教师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工作起着关键作用,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重视,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体育教学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还有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只分为理论和技能两部分,这虽然能够有效监督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如此,其中很多学校十分重视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加以注重,这就使得教育教学评价存在了很大的漏洞,从而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1.3 评价指标不合理

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指标是有效提高教学评价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并不合理。其中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的掌握,从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教学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而且还有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停留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却忽略了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这样以来就不能有效监督教师的体育教学工作,从而严重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高校在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切实以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育教学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以及体育课程的要求,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在最大程度上使评价指标满足囊括体育教学的全方位。其中不但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评价指标,还要包含评价教师体育教学工作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而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2 积极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方法

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主要就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用社会。而积极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不仅是提高体育教学评价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还是促进我国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学校应该不断更新和创新评价方法,可以尝试着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考核成绩进行比例划分,实现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能力进行考核,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从而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工作。

2.3 完善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想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要通过改善体育教学评价,以此促进体育教学实现完善发展,而这就需要高校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评价激励机制作为基础保障,保证体育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有效监督教师的体育教学工作,从而推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进程,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帮助。

2.4 加强对体育教学评价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开始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体育教学的评价工作。所以,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应该就是要更新高校管理者的教学评价观念,加强管理者对体育评价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制度和政策,并贯彻落实到教学部门。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促进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构建。同时,各大高校还应该为体育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必要的设施设备,从而为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有利的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下,高校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完善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提供帮助,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占据着非常的位置,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工作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智慧.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2]高东清.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1(01).

[3]范汝清,马琳,袁玉涛.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1(18).

作者简介

陈军(1977-),男,贵州省六盘水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攀枝花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作者单位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篇4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高校教师,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0 引言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现状与预定目标之间距离的判断,进行教学评价能有效地促进被评价对象不断地逼近预定目标,达到不断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质量评价一般采取四个步骤:(1)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2)组织人员按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3)依据权重进行教学处理得出评价结果;(4)分析反馈。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

1 建立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符合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能够为教学服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1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主要是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能正确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具有反映教学规律的正确导向作用。

1.2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教学规律,揭示课堂教学的本质,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设立的指标体系指标要素之间要避免重叠和相互包容,要具有整体完备性。

1.3 可行性原则

结合教学实践,并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定性、定量的评价标准和测量办法,并尽量作到量化,即使定性评价,也提出了测量办法,尽量作到了可测。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力求简单实用,可操作性较强,容易得到评价数据。

2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并借鉴专家意见,按照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原则,高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采用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自顶向下分层设置的3层模式确立。首先确定总体评价目标,建立目标层(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把总体目标分解成一级指标体系,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再考虑各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方面,分解为二级指标体系,并在该一级指标之下为二级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综合评判法数学模型由因素集、评语集、权重集和模糊关系运算等构成。

2.1 因素集:是一个由评价指标组成的指标集合。教学质量评

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中,定义主准则层评价因素集为X=(X1,X2,X3,X4,X5)。

2.2 评语集:是一个表示评价目标优劣程度的集合。用V={V1,

V2,…,Vn)表示。确定n=5,评价等级集合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22..33权权重重集集::是是一一个个表表示示各各个个指指标标在在指指标标体体系系中中重重要要程程度度的的集集合。通过综合专家对不同指标两两比较其重要程度,并根据客观实际和操作的可能性,分层建立判断矩阵,然后用解矩阵特征值的方法,确定了各指标要素的权重,定义分准则层评价因素集为XK=(XK1,XK2,…,Xkn),其中k=1,2,3,4,kn表示主准则层中第k类的因素所包含的单因素的数目。按照上述原则,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例,建立了一套适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一工作是通过对我院部分教师的问卷调查进行的,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态度(X1),为一级指标教学态度分配权重为0.25,以下细分为四个二级指标。包括:教书育人,治学严谨(X11),分配权重为0.2;教案和讲稿准备充分(X12),分配权重为0.3;对待学生和教学的态度(X13),分配权重为0.3;讲课精神面貌(X14),分配权重为0.2。

教学内容(X2),为一级指标教学内容分配权重为0.25,以下细分为五个二级指标。包括: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X21),分配权重为2;教学计划完成程度(X23),分配权重为0.2;讲授知识量适中,内容充实(X24),分配权重为0.2;重点,难点处理(X25),分配权重为0.2;能理论联系实际(X26),分配权重为0.2。

教学方法(X3)为一级指标教学方法分配权重为0.25,以下细分为五个二级指标。包括:新旧知识衔接(X31),分配权重为0.2;教学环节设计(X32),分配权重为0.2;善于启发思考(X35),分配权重为0.2;注重教学双方的互动交流(X36),分配权重为0.2;能合理运用教学辅助工具(X37),分配权重为0.2。

教学效果(X4)为一级指标教学效果分配权重为0.25,以下细分为四个二级指标。包括:启发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X41),分配权重为0.2;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X42),分配权重为0.3;课堂纪律以及出勤率(X43),分配权重为0.3;对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X44),分配权重为0.2。

教学基本功(X5)为一级指标教学基本功分配权重为0.25,以下细分为五个二级指标。包括:以身作则,按时上下课(X51),分配权重为0.2;教态端庄,举止得体(X52),分配权重为0.2;语言表达清晰表述准确(X53),分配权重为0.2;板书、课件设计(X54),分配权重为0.2;对突发事件处理(X55),分配权重为0.2。

3 结束语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模糊性很强的过程,本文通过建立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员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督导组利用教学质量评价网站的原始数据,不同的权重来综合评定,可以用量化的方法直观地进行不同学科间的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比较,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建立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档案,“诊断”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合理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绍元.新建示范本科学院教师教学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6,(3).

[2]刘恩允,扬诚德.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2004,(3):85-87.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篇5

论文关键词:教学评价考核教学管理教学质童作川宏观调控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是高等院校教学资理的墓本内容。本文从理一沦上论述了教学评价在教学质蚤保证监控体系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结合沈阳建工学院近年来实施的专业教育评估、系部教学工作考核、教师教学质童评价等多项教学评价实践,阐迷教学评价对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是高等院校教学摘理的签本内容之州。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通过不断改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教师、学生、条件、管理)和外部因素‘方针、政策、体制等).,进行科学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l最佳教学效果。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学校中的教与学情况进行系统性的检测与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以求改进的一种工作过程。

(一)教学评价是改革、发展现代教育事业的雷要

教育要而向现代化,而向世界.而向未来。教育要发展,要真正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就必须牢牢把握住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H寸时掌握住教育发展趋势。及时发现、调整并纠正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二)教学评价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这样几个:第一,通过教学评价,诊断并改进教学质量:第二,通过教学评价,帮助指导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第三,通过教学评价,向有关方面提供教学质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第四,通过教学评价,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资料和决策依据。

(三)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学、科研、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进步与提高

教学评价作为检测教学目标与教..效果实现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深人开展,必然会在深层次上起到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以及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作用。例如,教学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分析和总结.不仅仅使被评价者明确了自己以后铸要努力的方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同时也促进他们把客观评价标准能动地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奋发图强的动力,促使他们注意不断地汲取他人的长处,并改进教学,深入教研,以完善自己的实际工作,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了整个教学、科研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进步与提高。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与地位

教学评价的功能,指的是教学评价对教育教学工作所产生的有益功效和积极影响。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督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一)教学评价的教学功能

教学功能是教学评价的直接体现,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

1.促进教与学共同进步。教学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说,它的过程是有目的、有组织地提供调整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或者说反馈信息)的过程,通过大量的教学反馈信息,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卜一步教学活动,有助于师生利用获得反债信息调节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相长,以促使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2.改进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的结果,可以提供大量与教学过程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料(信息资源),作为教学管理人员、管理部门、教师、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管理的依据;教学评价有助于学校领异决定教师的聘用、评定一‘晋级、奖励,安排教师进修与提高;同时教学评价的开展.也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自身的工作情况作出适时判断和决策,改进管理,提高效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实际水平。

3.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发展。教学评价检测的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实.现教学目标程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差距,检查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安排是否止确,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从而推动各项教学改革。例如,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质量跟踪、监控,达到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目的;通过教学评价检测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教学评价的社会功能

各种客观、公正的教学测量、评价除了具有学校内部功能外,同时还具有社会功能。例如,对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质量的评价,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和教育质量。成千上万的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通过对其学业、能力和发展前途的预测评价”阀门“,流向社会.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从这个意义上k}.,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教学评价的心理功能

这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最重要功能。一方面,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动机,对学生和教师的白我意识,’崎绪和意志均有积极影响。例如。肯定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和教师具有一种成就感,进・步从肯定方向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使积极向上的情绪趋于稳定,从而提高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追求更离层次的教学目标。另一方而,教学评价还可能对学生人格形成产生某种影响.教学评价过程可以迎化学生和教师的自我尊重意识,调节学习心理情绪,培养和坚定意志品质,有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教学评价考核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教学评价是通过对学校中的教与学情况进行系统性的检测与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以求改进的一种工作过程,因此,教学评价对学校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被评价者必须按指标要求努力去做,才有可能达到合格或优秀标准,这实际上等于把规范的教学目标要求变为被评价者努力追求实现的目标,从而引导教学走上正路,奔向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调控作用

教学评价通过对评价对象的诸因素指标逐一检测,掌握情况,明确不足和差距,获取大且反馈信息,并以此为根据作出教学改革新决策。同时,被评价者也必须从评价指标体系中,对照自己找出存在的差距,并依据评价结果反馈信息。;自行调节、控制,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教学评价便能从不同方面对教学起到调控作用。

(三)鉴定作用

教学评价通过对评价对象的一系列检测、评价、考核,可以比较全而地掌握被评价者的实际水平,这就为相应的评选、确认等鉴定性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可能,从而在评选先进、考核评比、合格鉴定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四)激励作用

作为被评价者,侮个单位和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猫要,都有渴望获得较高的评价的追求,而教学评价的结果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肯定或不足),能让被评价者确认成就的同时。必须尽量克服、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评价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并激发被评价者的竟争意识,激励每一个被评价者按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教学评价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竞争机制的引入。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二〔奋发图弧的积极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广大教职工自觉调控自身行为,使其自身行为符合相应的教学日标。

四、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效果

在第一次全国教学工作会议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鼓舞下,我院开展了教育观念改革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全院师生的质量意识和观念。结合学院教学工作整体改革方案,我们书要作了如下几方面教学评价工作:

(一)参加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评枯

我院先后接受了上级的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评估(1997年)、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1999年),1997-2000年参加了辽宁省”双基’教学实验室评估,我院有五个实验室顺利通过.同时还通过了辽宁省体育教学评枯(1998年)和健康教育评估(199$年)。通过评估,极大地促进了我院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i}和整体办学水平。

(二)配合学院内部体制管理改革实施的教学评价考核

配合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1998年开始实施了儿项教学评价考核制度。例如:结合学院全员聘任考核,制定了《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结合教学单位考核,制定了《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系、部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方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制定了以评价课堂教学质纽为中心的《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教学质鱼考核评价实J施办法》;针对实验教学出台了《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师工作考核评价方案》等相关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方案和标准,并已通过二轮以上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广泛征求广大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惫见加以补充、完善和调整。现已日趋成熟和稳定。

(三)组织实施旨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黄的专项评价、评优活动

几年来,学院组织实施了多种专项教学评价、评优活动。如优秀课程(系列课程)评审、毕业没计评价、期中教学检查评价、各种教学奖励评价评优活动,包括教学优秀奖、教材优秀奖、教学科研立项评审等。通过教学评价实践,在保证教学质妞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1.促使学院的教学管理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得系(部)、教研室、教师、教辅人员在各项教学工作中对应当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达到什么标准等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教学行为有了明确的控制和导向。

2.通过评估,有力地调动了教学单位、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竟争意识、自主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和质透意识。通过评价,达到了“以评促建”、“边评边建‘,、“重在建设”的作用,初步形成了教学部门之间、个人之间人人力争上游,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局面。

3从系统观点出发。通过教学评价考核,不仅大大提高了各级各层次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水平和素质,也提高了学院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发挥了系统管理优势和潜力。例如,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的落实,进一步理顺、协调了教学管理与其他管理、教学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教学部门与其他部门、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教师、学生)的关系,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水平。

4.通过教学评估实施过程的组织准备阶段、检测实施阶段和分析总结阶段,积累了大址的数据、资料和信息,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也相应地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理论素质和管理能力。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篇6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浪潮,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近几年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教育必将提出更高的、不同以往的质量要求,教育教学质量观念也面临着一个较大的转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保障体系。

一、建立适合新时期高校质量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同时还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并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就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高等学校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的评价、监督、诊断,对学校行为实施调节的反馈系统,是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系统。它是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全面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全部环节,为教育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证。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复合的综合性指标,是一个随着时代更替、环境变化和认识加深而不断改进持续发展的概念。一方面,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服从于一种绝对的、以给定的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为内涵的绝对质量观,转变为着眼于每一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知识结构、文化价值观、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相对质量观;另一方面,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固定的和绝对的标准来“剪裁”学生个体差异的一元质量观,转变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和差异的多元质量观。学生的差异自然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也应变化,尤其是学生成才的需求更是千变万化,所以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体现新内容、新材料、新方法、新手段、新效果的集成。同时,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质量方针、目标来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价体系,系统地掌握和处理好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并求得内外环境的支持。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进入国际教育大市场进行激励的角逐与竞争。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主导趋势,素质教育所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社会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这都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真正体现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质量的本质是促进人的成长的理念。因此要时时关心学生的成才需要,处处为学生成才着想,直接接触学生的教学活动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他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适合新时期高校质量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实现让学生既成人又成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新时期高校质量观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与原则

1.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依据高等院校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一个有效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该由组织职责、过程控制、测量、评价与组织学习、持续改进六个要素组成。

组织职责是这个体系的第一要素,是对质量管理体系高层活动的要求,它可以使学校明确质量管理的方向、战略或计划,以及在制度上承诺确保其实现并提供信任和质量管理所需的各类资源等。它能够及时识别、确定、配置、提供、维护或开发质量管理活动所需的人力、财力、信息、设施和工作环境等资源,以满足质量管理活动对各项投入的要求。

过程控制是体系的主体性要素,它通过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控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快速的反馈与处理程序,确保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

测量评价是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可以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学校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目的。

组织学习是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是通过对本体系组织成员的培训,使其逐步加深对于自身活动的认识,促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不断进步,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激励每个成员发展的强大动力。

持续改进是体系的关键要素,它可以通过采取规范的教育教学工作流程、识别各项工作的改进需求、增进各环节和过程之间的协同性,从而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实现体系的永恒目标。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原则。(1)可行性原则科学合理地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符合国情和校情,要做到操作上可行,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效果上可行,易于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2)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要素包括观念、机制、管理、制度、条件等是由学院、系(部)、教研室等构成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网络,几乎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关,因此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必须贯彻系统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教学质量是在按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形成的,必须根据内外部因素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完善。因此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须遵循动态性原则。

三、建立具有警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建立具有警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我院升为普本时间不长,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起步较晚,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历史积淀不深。当前我院正处于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建设发展阶段,教育层次的提高、学科专业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无不以优良的教学质量为前提。因此,在我院逐步构建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对教学管理的先进理念思索不深,实施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条件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形成行之有效并施之凿凿的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要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并真正做到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

目前我院已经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但要建立起一整套相对科学合理、公平高效且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仍有待继续努力。

2.警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特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套操作系统,是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警察院校也不例外。构建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长效机制,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1)全员性。制定和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目的是为了实现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教育质量,涉及学校的每一个部门,必须是全员参与,每一名教职员工都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要经常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引导全院职工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学院发展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也必须成为全院教职员工都认同的价值标准。在学院,应真正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务处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在各系,实行系主任负责,教学主任主管,课程负责人各负其责。总之,全体教职员工应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责任体系,真正做到“教学质量,人人有责”,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2)全过程。建立周期的学院质量评估制度,加强对教学、实验、实习、军训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同时还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如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征求他们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学院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学工作委员会提供社会人才需求、培养规格等信息,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3)全方位。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学院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做到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获得及时反馈;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判断,内容包括教学秩序检查、教案检查、课堂教学检查、辅助环节(辅导、答疑、批改)检查、考试质量检查、教学档案检查、实验实训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检查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专家督导制度等。

3.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步骤。根据上述三项基本原则,我院在设计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时,可参考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第一步,设计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体系结构。根据学院的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计划,设计和建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明确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单位以及教师的任务和职责。

第二步,确定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和监控标准。确定自学生报到入学到毕业离校这一时期,教学全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制定各个关键点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并且做到对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有明确的时间、内容、要求和责任人等方面的规定。

第三步,设计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机构与运行规则。确定该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对各教学质量关键点检查与评价的时间、地点及操作办法等,以及教学检查与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渠道。

第四步,制定教学质量纠偏措施的检查落实制度。建立教学实际状况与质量标准的差异分析报告制度,明确纠偏的对策、纠偏时间、责任人、复查时间和办法等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对此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坚持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为依据,以服务司法工作和司法队伍建设为指引,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确立符合警察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构建凸显警院特色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主体而言包括各级领导干部、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就组织而言包括学院、各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等,就职能而言涉及决策、管理、实施、反馈、调节、评价等。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院师生员工、各单位和各部门通力协作、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从而使我院学生真正树立“做一名合格的警校大学生”的信念,使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最终促进我院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1]李丙红,刘坤,刘颖.发挥学生创造力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

[2]李万德,周建华,肖创伟,周妮.对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术论坛,2010(3).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篇7

1评价目的和对象

(1) 评价目的

美国高校实行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 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其教师评价大都经历一个评价———反馈———规划———重新评价的过程, 且侧重于旨在促进教师更好发展的“规划”环节, 最终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持久的专业活力。

(2) ) 评价对象

美国高校以教师为本, 重视对“人”的评价, 对教师从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评价对象为教师的教学文件、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最近几年, 其部分高校采取了一种新型教学评价方法, 即教学档案袋法 (Teaching Portfolio) 又称为教学文件选辑法 (Teacher Profile) 。该方法是由教师按照学校和院系导向自己制作的, 也是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价, 包括教师对本人教学思想和理论, 优良教学产出, 本人的教学材料, 他人的评价材料等等。教学档案袋的内容大致由下列几个方面的材料组成: (1) 教师对本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目标和风格的论述。 (2) 教师本人的优良教学产出, 比如学生成绩表, 学生作业、学生的文章和创作、与课程有关的学生出版物等。 (3) 来自教师本人的教学材料:近期和当前的教学任务、改进教学的措施、改善教学环境的措施、改进讲授方法和学生自学方法的尝试 (如使用讲义、学习包、阅读指导、计算机辅助学习、实验指导书等) 、对广义的教学文化的贡献 (如在校内有关教学的委员会中服务, 在专业性的教学期刊中发表文章或出版教材等) 、教学获奖情况等。 (4) 来自他人的评估材料: (a) 学生的评估, 例如教学评估问卷调查表, 或学生团体的评语。 (b) 同行评估, 例如同事旁听后的陈述; (c) 上级评估, 例如教务长的评估意见。实践表明, 教学档案袋法的应用, 确实有助于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也有利于教师本身教育生涯的进步和发展。该方法使教师更关注自己的教学工作, 考虑其教学效果, 重新思考教学策略, 重新安排课堂里的轻重缓急, 并计划未来的教学。

2评价主体、方式、过程和结果

(1) 评价主体

美国高校普遍采取全面绩效评价, 综合考虑管理人员, 学术同行以及专家、学生以及教师本人的意见。美国高校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式, 且有两大特点: (1) 以学生评价为主。学生评价教学一直是美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 学生评价已经成为美国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信息, 特别是在以教学为主的大学中, 学生评价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评价方法, 有些高校甚至将其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度量。但是, 有些教学评价的特性是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外的, 如教学设计、教学材料、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是学生不能进行有效评价的, 大多数专家建议采用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来完善。领导评价在美国主要用于总结性评价 (summative evaluation) , 用于晋升和评终身教授, 在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evaluation) 中用的很少。 (2) 重视教师自评。近年来, 部分高校采取的教学档案袋法就是教师按照学校和院系导向制作的, 对教学进行的自我评价。

另外, 美国常青藤州立大学和彼茨堡大学还实行教学集锦法评价来进行教师教学。教学集锦法是由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具体实例并附加评论和注释, 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成就和优势的总结, 从而展现自己的教学、出版物、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让教师本人担负教学评价责任、改进教学和激励个性化的教学等。

(2) 评价方式

美国高校基本上都是运用现代化技术对教师教学进行网上评价, 其电子教学档案也是以网页形式出现数字化的教学档案。这样, 更加保证了评价的动态性、流动性与发展性。

(3) 评价过程和结果

美国高校实行动态评价: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连续性, 学生评价不会因离校而中断, 使用毕业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来保证学生评教的连续性。美国高校专门负责教学评价的部门收集到评价材料后, 进行量化处理和定性分析, 分析处理的结果主要用于改进教学。???

综上所述, 美国高校主要运用教学档案袋法对教师的本科教学进行发展性评价。实际上, 其有效的电子档案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学评价的过程, 而教学评价也会完善教师电子教学档案的建立。

二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架

1评价目的

当前, 我国多数高校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实行奖惩性评价, 但少数高校已出现了发展性评价的倾向。评价目的主要有四点:一是为学校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二是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工作提供依据;三是为本科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反馈信息;四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2评价对象

我国高校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注重对“事”的评价而非对“人”的评价, 即仅注重对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而非以“教师为本”, 对教师从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价。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对象是某教师上的某一门课程, 评价对象单一。

三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1改变传统评价观, 树立发展性评价观

我国高校现行的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侧重对教师教学核能的核定, 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决定教师人事的依据。这种评价制度在加强学校管理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 主要有:第一, 评价目的工具化, 效用难以真正发挥。无法吸引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 参与评价的教师则因为担心评价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绩效, 直接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第二, 不能对全体教师形成激励作用。这种评价会对少数不称职教师和优秀教师产生影响, 更多的只能促使称职教师达标, 而不能激励他们达到优秀。

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能有效克服现行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的弊端:首先, 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立足点, 教师教学评价制度不再是奖励和惩罚的机制, 而是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促进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手段。其次, 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主要为教师提供长短处、优缺点的信息, 使得学校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他们发展。这实质上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反馈与矫正的系统, 从而保证了教育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最后, 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面向全体教师, 鼓励所有教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 发展其专业素质, 使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大大增强。目前, 我国部分高校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已显示出发展性评价的倾向, 但是在根本上仍是奖惩性评价, 因此, 我们应借鉴美国高校做法, 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改革现行教师教学评价的弊端, 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2运用发展性评价理念, 重构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1) 评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美国高校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本科教学评价的重要目的, 而在我国, 教师教学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高校更多只重视发挥评价为学校管理服务的功能, 而评价本身具有的引导、激励教师投入教学、改进教学, 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其它功能则被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束缚和限制, 直接影响到育人的质量, 最终会阻碍高校的发展。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进行回顾性研讨, 才能不断发展自我, 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因此, 我们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

(2) 评价问卷指标体系标准化

问卷是由专门评价机构制定并有版权, 如果哪个学校要用可以购买。这表明不是每一个高校都能随便制定高校评价的指标体系, 必须由专家经过系统研究制定。在我国高校各项工作评价, 从高校排行榜到办学水平评价、各高校自行制定的教育教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随意性较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往往依据经验, 让一些管理部门 (如教务处) 拿出一套评价方案或照搬国外评价机构制定的评价方案。由于评价方案不够成熟, 评价活动常会引起各种争论。争论不能解决时, 被评价单位就会将评价当作无所谓的事, 你评你的, 我做我的, 评价的功能无法实现。虽然我国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施开始的较晚, 专业人员较少, 但仍应规范评价活动, 建立独立于学校和政府之外的评价机构, 赋予专业教育评价人员一定的权力和条件, 使他们有影响力地引导中国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工作较客观地进行。

(3) 评价对象多元化, 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本”

美国高校以教师为本, 重视对“人”的评价, 对教师从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评价对象为教师的教学档案、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等等。而我国高校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注重对“事”的评价:更多的只是对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 进行评价, 不能对教师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我们在发展性评价理念指导下, 以教师为本, 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4) 评价主体不再单一化, 更加重视教师自评

美国高校除在评价中运用教学档案袋法和教学集锦法使教师参与评价之外, 还鼓励教师对评价内容和方法进行思考, 提出建设性意见。而我国教师教师多处于被评判的地位, 缺乏主动意识与积极性, 一般不会对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方式进行思考, 更不可能参与评价信息的收集。我国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 忽略了教师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忽略了教师的积极参与, 影响了评价效果, 今后应注重教师的主动参与, 增加教师自评。

(5) 评价过程动态化

美国高校有较完善的动态评教机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实行连续评价, 包括动态课程评教和动态学生评教;我国目前只有动态课程评教而无动态学生评教.我们应建立动态学生评教, 建立和加强毕业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 使教学评价成为一连续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总之, 根据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现状, 高校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实施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通过中美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比较与分析, 形成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教师教学评价系统, 从而提高高校教师管理和评价的效果, 最终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毕家驹.评述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J].交通高教研究, 2004 (2) .

[2]Donald P.Hoyt and William H.Pallett.Apprais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Beyond Student Ratings.IDEACenter, 1999 (11) .

[3]张倩, 刘新明.美国高校教师评价和教学管理的新方式——教学集锦法[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1994 (4) :72-73.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篇8

虽然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运用PBL教学模式, 但却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或完美的评价体系来对其进行评价考核。通过对国内外PBL教学评价体系实际效果的分析, 结合我院思政课程的PBL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PBL评价体系中除了对学生知识的评价外, 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和网络, 构建相应的PBL学生评价体系。

一建立动态的、综合的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体系

在PBL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需要一个渐进的、长期的积累过程, 所以PBL教学效果的体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而, 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评定考核也需要综合考虑, 采取多参数累计计分的方式, 根据学生对给定问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学习过程、成果提交或汇报、拓展反思中的表现, 对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多项评价指标累计加分。

在对学生前期准备工作的评价考核中, 在教师详细向学生介绍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操作流程、评价规则并且设计呈现教学问题后, 要看学生是否对PBL教学模式有明确清晰的了解、对教师提出或设计的问题是否有相关的预习了解以及对该问题是否参与了相关的方案设计, 然后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进行综合评价。

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中, 要看学生对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充分的思考、是否有大量相关资料的查阅、对问题的解答是否有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和计划、是否与小组成员对问题进行了积极讨论, 然后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在对学生的成果提交或汇报的评价中, 要看学生研究成果的方案是否可行, 成果陈述时思路是否清晰、口齿是否流利, 辅助工具是否适宜, 同学互动情况是否良好, 然后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进行综合评价。

在对学生的扩展反思评价中, 要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有无合作精神、学法可行与否、问题是否被合理解决、学习能力是否有提高等纳入评价范畴, 要看学生是否有心得体会、对知识是否有拓展迁移、有无后期改进, 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进行综合评分。

二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全面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和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活动中很少有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而, 可能出现评价不客观、不全面甚至不公平的现象。学生有可能不满教师的评价结果对教师产生对立、抵触情绪, 进而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PBL教学实践中, 我们改变了教师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 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全面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在PBL教学模式中,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也是学生成绩的主要评定者。教师能否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PBL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作为评定者的任务非常艰巨。首先,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协作者, 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比较宽松的、开明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因此,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自由的信息交换和意见交流,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积极解决问题。其次, 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不要直接反驳学生的观点, 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发表意见的积极性, 引起学生的紧张和不安, 不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培养。所以, 教师要比较委婉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同时, 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及学生的意见, 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力求客观公正, 并且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专业特点, 这是延续PBL教学模式生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会不会评价、是否善于评价, 对学生的发展和PBL教学成效的影响很大。因此, 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 努力提高自己的评价水平。

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的自评和反思、学生对他人的反馈都直接影响到PBL的效果;同时, PBL教学模式非常强调过程, 学生本人、小组同学和教师都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在PBL教学中, 除了教师评价外,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学生自评,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 最终自信自立;通过小组互评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增进了解, 形成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帮助被评价者接受、认同评价结果, 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完善自己、获得激励和发展, 从而真正发挥评价激励、诊断、改进的功能。

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多主体共同评价体系中, 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按事先制定的评价量规 (具体评价标准可通过师生讨论后共同制定)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最后根据几次评价的分值生成总分。

三建立网络整合式评价体系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学习和网络评价逐渐登上评价舞台。利用网络评价, 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动态评价和及时评价。PBL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网络学习评价正好为PBL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评价思路。在网络平台中, 学生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更方便地进行相互间的即时评价和信息反馈;能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反思过程, 能逐步建立起信息素材库, 有利于PBL教学的持续发展。因此, PBL教学评价中除了对学生知识的评价、学习态度和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外,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构建相应的PBL评价体系。

从实际操作和技术层面上讲, 网络学习评价的实现一般包括四个步骤。首先, 应该建立一个评价系统的模型。对于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 通常采用模块化的结构, 使用这种模块化的体系结构, 能够很好地对各个模块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 各模块之间又可以很好地协作和相互作用, 共同完成网络学习的评价, 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其次, 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非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个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动态地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相互间的实时互动评价以及师生之间的及时评价。再次, 收集评价信息。通过网络评价平台, 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学生的互评信息、师生的互动信息, 从而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 处理评价信息, 包括数据分析、数据反馈等。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 同时也是较为核心的环节, 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灵魂, 也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以及不足之处的指正。研究探索不同的评价方法, 可以极大地影响PBL教学的教学效果。鉴于我们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PBL教学的时间不长, 关于PBL教学评价的研究和探索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

摘要:PBL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思想, 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质量评价等方面与传统教学均有不同。通过对国内外PBL教学评价的分析, 结合我院思政课课程的PBL教学实践, 我们初步探索出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符合PBL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PBL教学,思政课,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颜新跃、邵建平、聂其元等.高校思政课PBL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考试体系[J].知识经济, 2014 (7) :178~180

[2]陈其梅.PBL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型及资源平台的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2

[3]黄瑞宝、马伟.PBL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中旬) , 2012 (5) :81~86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篇9

关键词: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2001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该文件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即“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但很少有学校构建规范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促使教学的质量提升,对高校的双语教学工作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1相关概念的界定

关于双语教学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给出的概念不同。王斌华认为,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1]。李本华认为,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他是外语(英语)基础教学的延伸和扩张,是外语(英语)习得的最高层次[2]。白少君等认为,双语教学就是指用英语和汉语对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专业中运用英语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非语言专业中运用英语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非语言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运用技能的双重目的[3]。

本文认为,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通过教学,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达到替代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并且使学生通过第二语言,掌握专业学科的知识。

2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评估体系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尚处于试行探索阶段,对双语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学模式、双语专业教师资格等目前尚未统一规范,我国现阶段的双语教学还采用常规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对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考核、评价随意性很大,仍然是传统的学生评价中采用的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目前,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在这方面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双语教学管理制度不完整

大多数高校现行的教学行政机构是集教学决策与教学管理于一身。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主要是依靠行政管理系统的自我反馈,没有专门的反馈机构。而双语教学是隶属于整个大的教学环境下,更是没有专门的双语教学管理机构。

2.2 双语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2.2.1 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评价制度

现在高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都依托已有的一定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制度,但没有专门的双语教学检查制度、双语教学听课制度、双语教学督导制度,更不用说与之配套的制度了,如学生评教制度、双语教学信息员制度、院系双语教学评价制度、双语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或者虽有这些制度,但制度不完善,评价效果不显著。

2.2.2 高校对双语教学监控力度不够

在双语教学监控方面,重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监控,对教师的教学语言监控不够;对学生专业知识考核有标准,缺乏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能力考核标准;重视对双语教学静态监控,忽视对双语教学的动念监控:重视双语教学中的一般常规教学和理论教学监控,缺乏对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学的监控。这些问题在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中普遍存在。

2.2.3 质量评价结果对双语教学工作的反馈调控作用比较弱

评估结果只有及时反馈给双语教师本人,才能激励双语教师寻短补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才有意义。现在有的院校对反馈信息缺乏科学的处理方式,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使得信息反馈滞后。在对评估结果处理上,虽然力求将评估结果和双语教师待遇、福利、职称等个人利益挂钩,以期起到稳定双语教学质量的作用,但实际操做中,执行并不严格。而且,用提高双语教师待遇来激励双语教师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只是一种后驱动,从长远看,如果单独应用后驱动,很多情况下会挫伤双语教师的积极性。不少实行双语教学的院校重结果激励,轻前期指导的情况比较突出,没有很好地结合评估结果对双语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导致评估和指导“两张皮”,不利于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3构建科学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保证。因此,本文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双语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 完善双语教学管理制度

双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许多方面的改革。教育管理部门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关于双语教学的标准制定,包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师资格认定、双语教材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价等,以此来规范正在蓬勃开展的双语教学实践工作。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激励制度,在政策上要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从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经验教训,逐步完善相应配套的教学体系。

3.2 设立专门的双语教学管理机构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双语教学组织结构对双语教学进行监督、评价。机构主要设立双语教师资格审查制度、双语教学检查制度、双语教学听课制度、双语教学督导制度等与之配套的制度,如学生评教制度、双语教学信息员制度、院系双语教学评价制度、双语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等。通过各种制度的设立和完善,全面反映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综合绩效。

3.3 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双语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标准并不统一,缺乏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能力考核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外语水平。因此,本文认为对学生培养效果的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即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案例讨论、小测验、作业、主题发言等,都可以计入平时成绩,着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情况,运用英语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等。而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系统了解情况,能否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英语在专业知识上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学生成绩的总体评定,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可实行百分制、等级制、评语相结合的评分方法。

3.4 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体系

双语教学对于双语教师的评价主要考察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评价教师的英语水平、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还要评价教师对双语教育资源、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双语知识点等方面的能力。具体包括教学态度(如认真备课、教案完整、作业布置认真、批改作业认真、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考核)、教学素养(如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等)、教学内容(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系统完整)、教学方法(条例清晰、有效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合理安排学生外语与汉语教学时间、教学灵活)、教学效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外语水平提高、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评价。

3.5 建立双语教学信息的反馈系统

实现双语教学质量的监控离不开双语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即必须建立一个双语教学信息网络,建立多条信息反馈渠道,做到广泛准确地收集信息,渠道畅通,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反馈,采取措施,加以调整控制。双语教学质量信息包括教师教的质量信息,学生学的质量信息以及双语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还包括通过双语教学培养的双语人才进入社会,经过用人单位使用,接受实践检验的信息。因此,建立一个立体式的全方位的双语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是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

4结束语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双语教学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双语教学管理机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体系、建立双语教学信息的反馈系统等对策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同时希望为未实施或正在准备实施双语教学的高校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

[2]李木华.关于双语教学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篇10

在实验室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满足的实验教学一线工作, 是幸运、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实验课程的专业指导教师, 不仅要能够做到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出, 更要不断探索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使实验课程真正起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作用。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实验课程考核制度等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如何对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估, 从而更进一步完善实验课程教学理念、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同时正确、公正地评价实验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 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的问题。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 在深入讨论实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 给出高校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架, 为全面提高高校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做出探索。

一、实验教学基本特点和要求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 它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际操作, 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也是把理论付诸实践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能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 首先需要掌握实验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1. 实验课程基本特点

(1) 时间安排灵活。目前, 高校都致力于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的建设, 开发的现代化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在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 完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现实。这种开放的充分体现就是实验教学时间的灵活性。

(2) 教学方法丰富。由于实验课程的教学环境的特殊性, 使得实验教学方法手段极为丰富。传统的板书教学、演示示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贯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3) 考核方式分层。不同于理论课程的以试卷为主的考核办法, 实验课程的考核通常分阶段进行。考核贯穿于实验课程的三个阶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考核方式不拘一格:问答、操作、答辩等等。使实验课程考核成为一丰富的体系。

(4) 教学目标具体。如果说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那么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实验课程基本要求

(1) 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和后续课程的安排, 处理好各实验课程之间的衔接, 制订实验教学授课计划, 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不断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改革和创新。

(2) 实验课题要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从实验的基本理论、实验的方法手段、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验技术、仪表使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

(3) 实验课授课教师应认真备课, 撰写实验课教案, 做好实验课各项准备工作。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实验示范操作规范。

(4) 实验指导教师在正式指导实验前应做好预实验, 检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做到对每一个实验过程和结果心中有数。

(5) 实验教师能制定公正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法, 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考核测试, 为全面评价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依据。

二、构建高校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1. 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可为实验教学提供统一的可操作的理论依据, 推动实验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有效地调动教师搞好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使对那些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会感到压力, 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 从而更有利于的推动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有利于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 提高科学素质, 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能科学地评价实验教学的质量,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促进高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

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然要求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实验课程考核方法等进行配套改革和建设, 因此从根本上起到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通过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 获得实验教学的具体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研究, 明确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 从而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三、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正因为上述特点, 所业实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基本原则有与理论课程相同之处, 也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则, 必须坚持有效性、客观性和客观性原则。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 应尽可能客观、准确、严格地按照科学规律行事, 体现实验教学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必须能有效真实地反映实验教学的特色。体现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的目标要求。同时应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实验教学活动的展开, 要比较准确地掌握各种教学信息, 公正地对实验教学情况做出评价, 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具体遵循原则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实验教学质量检查要日常化

通常理论课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由各学院配合学校直接开展, 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但是实验课程却做不到, 常常需要等到实验时间安排好并且反馈到后有关部门后, 才能进行, 而此时实验课程基本已经开出一大半了。鉴于此, 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检查要分期进行, 逐渐日常化。例如在早期应该在核对本学期实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 调查培养计划中的实验是否能够全部按要求开出;初期教学检查时, 应该检查实验教学项目的准备情况、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等;中期教学检查时, 检查实验教学进度、实验报告的批改情况等;后期则要检查实验考核方式、学生掌握情况等。这样才能找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 实验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要多样化

通常理论课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工作主要由教学督导员、学生两个方面的信息反馈得到。而实验课程教学督导员参与很少, 就只能由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了, 这显然难以全面正确地评价实验教学质量。而这其中恰恰缺少了教师自身对工作的总结和评价以及同行教师的恳切批评和指正。因此, 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定期开展同行实验教师的相互监督、促进和评议制度, 使实验教师能够共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3. 实验教学质量检查对象要合理化

通常理论课教学质量检查对象都为授课教师, 教师是考察的主体。但在实验课程中, 授课教师不能完全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实验大纲的制定是否合理、实验设备的安排是否恰当、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否公正等等, 这些都决定了实验教学质量。而这些很多是不能有任课教师决定的。因此, 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象要全方位考虑, 理论课教师、学科建设负责人、实验指导教师要共同承担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任。

4. 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测试要具体化

通常理论课教学质量主要从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研讨、互动) 、内容 (重点突出) 、态度 (认真、热情、投入) 、效果 (收获大) 、艺术 (表述生动、板书规范) 和师德师风 (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等方面评价。但在实验课程教学中, 这些评价内容并不都适合也不够全面。在实验教学评价中, 还应考虑更为具体的内容:如实验教学大纲是否符合学院教学计划和课程基本要求、是否有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讲义或实验指导;是否严格按课表开出实验, 无私自串课现象;实验能否严格按规定的分组数、组人数进行;新开或首开实验是否有试讲、试做记录等。

四、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采取层次化形式建立, 可以考虑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建立:

1. 教学督导评价

教学督导可以由学校组织, 也可以由院系自己组织, 其检查可以贯穿于实验教学的整个进程中。起到总体监督的作用。评价内容侧重于实验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内容。并可以通过组织与实验课有关的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开展座谈会, 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价。参加评价的教学督导应填写《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表》 (专业用) 。评价表应作为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重要指标存入档案。

2. 实验室主任评价

实验室 (中心) 主任每学期对每门实验课至少听课一次, 并且在时间上要尽可能靠前, 及时发现问题, 为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听课人员要认真填写《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表》 (实验室主任用) 。评价内容应该侧重于实验基础和保障条件。评价表应作为实验教师的业绩存入档案。

3. 同行教师评价

同行教师因为专业相近、工作性质相同, 所以他们的评价更为切实可靠。因此应该组织实验室 (中心) 实验教师每学期对他人开出的实验课至少听课二至三次, 这一过程既能为他人的进步提出有益参考, 又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听课人员要认真填写《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表》 (同行教师用) 。评价表应作为实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重要指标存入档案。

4. 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 对自己做出恰当的评价。教学督导、实验室主任、同行教师的评价只能是客观促进的因素, 教师主观自我评价才是关键。因此应该组织实验教学教师每学期对自己开出的每门实验课都要做出总结, 总结可以分段进行, 这一过程要及时发现自己不足, 同时也要认可自己的进步。要认真填写《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表》 (教师用) 。评价内容应该要全面、具体。评价表应作为实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重要参考存入档案。

5. 学生综合评价

常说教育要“以人为本”, 其含义就是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能否通过教学活动有所收获, 包括知识的、技能的、人格的、精神的等等, 是教育能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因此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绝对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并且这一评价起到关键性作用。在教务处组织, 可以由教学督导组负责, 对参加实验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学生填写《实验教学质量调查表》 (学生用) 。其评价内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 同时要充分体现客观性, 避免“好好先生”, “好好学生”的不良现象出现。

综合上面的分析, 给出如图1所示的分层次多元化的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从图1可见,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立5个一级指标和l4个二级指标, 14个二级指标具体对应51个考核点, 指标和考核点的设立全面, 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五、结束语

目前, 我们已经上述评价体系用于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对我校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开出的全部实验课程进行教学督导、中心主任、同行教师、教师自身以及学生层面的评价调查。在此同时, 我们将继续完善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 使得实验教学再创新性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发挥切实作用。

不难看出, 在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中,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但总的看来, 实验教学的目标都是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相信随着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及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日渐步入轨道, 易于培养综合能力的研究型大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估的探索和建立, 也将成为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重点研究、探索并付诸实践的内容。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断探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 发挥实验课程在培养创新人才中作用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如何对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估, 则是完善实验课程教学理念、方法, 最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在讨论高校实验课程的特点和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给出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架,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给出深入探索。

关键词: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校

参考文献

[1]张晓蓉.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23 (8) :72-73.

[2]马忠丽.自动化专业综合系统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1:69-72.

[3]张腾云, 范洪波.以哲学思想分析实验教学目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8:156-157.

[4]张桂萍, 石庆斌.掌握实验教学特点发挥实验教师的主导作用[J].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8:107-108.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篇11

【关键词】 本科教学质量 学生满意 指标体系

一、引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部门,本科教学质量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行的高等本科教育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中,多数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上,其评估体系和评估指标主要侧重于教学方面,其评估对象主要是教师,尚未转到从学生的角度来测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上来,忽视了学生在接受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学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直接顾客,对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学生满意度最能真实反映高校教育的“内部质量”现状。因此从学生(消费者)的角度对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基于此,本文从学生满意角度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期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指标体系。

二、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大学生满意度测评理论研究的发展始于美国,1966年美国教育委员会使用CIRP(Cooperative Institutional Research Program)测量新生的满意度;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Stephanie L Juillerat教授和Laurie A.Schriner提出了SSI量表,并组建了Noel—Levitz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测评工作,这就是著名的美国大学生满意度测评,试图把学生期望和学生满意之间的差距作为大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的突破口,在本领域的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设计了CSS(College Student Survey)调查问卷,从课程活动、与教师的交流、管理服务及校园生活四个方面收集学生满意度的信息;在英国,英国高等教育学会(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与Ipsos MORI共同设计了《大学生满意度量表》,量表中的调查项目由6个指标、23个项目组成,涵盖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另外国外在高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方面比较典型的成果有:学者Roy、Gamelin从课程、教师、校园社会生活、职业指导、教职工指导建议、校园文化发展机会、卫生服务、在校居住时间、学院总体评价九个指标考核学生对学院满意度,建立了学院满意度指标体系;Dwayne D.Gremler和Michael A.Mccollough针对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满意度设计了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

在国内,我国的高校学生满意度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指标体系方面,许多学者对我国本科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嵇小怡等介绍顾客满意度测评的一般理论,提出高校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指标体系,将高校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的评价目标,确定满意度指标的权重和进行顾客满意度的计算,对如何利用满意度测评结果进行探讨;常亚平等在前期研究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5个城市的12所大学的抽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法和排序法,建立了一个可量化测评的中国高等院校学生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李珂开展对大学生求学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分析、调查问卷设计的研究,依据顾客满意度理论、顾客需求结构和高等教育相关理论,并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设计了大学生求学满意度的指标体系,体系包括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目标和三级基础指标;张月琪等应用CS理论建立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和顾客满意度模型,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了CSI顾客满意度的测评研究,测评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基本功。

三、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含义

自1965年Cardozo首次将顾客满意度引入营销学后,顾客满意问题在企业界受到极大重视,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可将其含义归纳为特定交易型满意、累积型满意、认知评价满意和感情性满意。本文根据企业界对顾客满意的不同理解,基于顾客容忍区理论定义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含义。顾客容忍区理论(ZOT)是指顾客心理接受跨度,在这个接受跨度中顾客认为所接受的服务是可以接受的,并且顾客在容忍区内对服务质量变化的感知性不如在容忍区之外的情形。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发现顾客对服务有两种不同层次的期望。第一种是理想的服务(de-sired service),定义为顾客渴望得到的服务水平,第二种是适当的服务(adequate service)。可以看出,ZOT的特点就是顾客的期望由一个点扩展到了一个区间。

基于顾客容忍区理论,本文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定义为,高校顾客在接受学校提供的教学服务的过程中,对事前期望(包括理想服务的期望和适当服务的期望)和事后感知(包括满意、不满意和愉悦)的相对差距程度的主观反映。其中,高校顾客是指高校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和家长,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将高校顾客定义为学生。

四、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构建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论文将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设计指标体系。顾客满意度指数是一种测量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工具,根据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评价,通过建立模型计算而获得的一个指数,是一个测量顾客满意程度的指标体系,其中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无论是结构体系设置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是最为系统和成功的指标体系。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ACSI)模型是美国密歇根大学Fornell教授于1994年建立的,是在SCSB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中,顾客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是顾客满意度的前因变量,而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是顾客满意度的结果变量。具体模型见图1所示。

在高校学生教育服务市场上,教育服务质量的测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高校学生教育服务与其他服务不同,服务不能单纯以“取悦”作为消费者存在的学生为目的。另一方面,学生教育与其他服务相同,存在一定服务质量测量维度。

本文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期望理论的基础上,参考相关的研究成果,设计了测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四个结构变量,分别为:学生期望、感知质量、学生满意、学校形象。学生期望是指学生在入学前,对学校可能提供的教学等方面服务之前的期待和希望。感知质量是在学校期间对学校提供的本科教育教学服务的总体性评价。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发现,感知质量与学生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感知质量越高,学生满意度就越高。而且感知质量主要来自学生的主观判断,不同学生对同一服务的感知质量是不同的。学生满意是指学生通过对教育服务的可感知的效果与自己的期望值相比较之后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如果学生感知的服务质量超过自己的预期,学生感觉愉悦;如果学生感知服务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学生感知失望。学校形象是指学生在接受学校提供的各项服务后,在记忆中反映出来的对学校的感知和对学校的总体评价。

结构变量是不能直接测量的,因此必须构造多维的可测变量对其进行估计,论文设计的结构变量对应的可测变量如表1所示。

五、结论

论文在界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含义的基础上,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构建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从学生期望、感知质量、学生满意和学校形象四个方面对学生的满意程度进行测量。

(注:资助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JJ4064);学校教育教改课题(U2011926)。)

【参考文献】

[1] Zeitham V,Berry L L,Parasumman A.The nature and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expectations of services[J].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3,21(1).

[2] 李芹:本科教育质量的学生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四所本科院校为例[D].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3] 张朔、赵军: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现状与改进——以A大学为个案的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J].三峡论坛,2010(5).

[4] 常亚平、侯晓丽、刘艳阳:中国高校大学生求学满意度测评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9).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篇12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在册大学生人数已近两千万入。伴随而来的是政府、社会、学生、家长和高校自身对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优化和转变现有的模式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解决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尤为重要。有关专家学者在这方面作了的大量的研究,但仍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二、离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研究过程与方法

集中了有关专家、教师、学生等相关人员组成小组,讨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第一层指标为总的评价,第二层指标:教学思想和态度、教学方法和表达效果、教学业务水平、教学效果,每个二级指标又细分了十个左右共38项第三层指标。并在辽东学院抽取部分学生及督学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有问题的问卷,得到80%的有效问卷。

2、数学模型确立指标体系

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学生对课堂教学总的评价为因变量,将反应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结果特征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考虑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常常会发现有很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毫无意义,影响到回归方程的“质量”。因此,在建立回归方程的过程中有必要对自变量进行筛选,挑选出若干个与因变量作用较大的变量建立回归方程。采用CHISS统计软件中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到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三、评价方法与模型

由于评价指标中很多指标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所以评价模型采用多级模糊评价模型

1、评价模型介绍

1.1设U为因素集=U{U1,U2,U3,U4},(即第一层指标)

其中U1={X11,X12,X13};U2;{X21,X22,X23,X24};U3={X31,X32,X33,X34};

U4={X41,X42,X43,X44};(即第二层指标)

V为评语集,V={Y1,Y2,Y3,Y4,Y5},Y1为优秀,Y2为良好,Y3为平均,Y4为较低,Y5为较差。

1.2对每个指标U1(i=1,2,3,4)分别进行综合评价

由于一些指标的模糊性,不能得出其具体数值,可通过评估专家打分得到xij隶属于s个评语的程度nijs,由此构造判断矩阵Ri

采用AHP法得到X层对U层的权重Ni(i=1,2,3,4)

其中N1={N11,N12,N13};N2={N21,N22,N23,N21;N3={N31,N32,N33,N34};

N4={N41,N42,N43,N44}

令Ui的一级评判向量为,则

在运用多级模糊评价原理对具体问题进行评判时,应考虑运用不同的算子,我们选用加权平均算子,既M(⊕),因为这种算子对所有因素依权重大小均衡兼顾,适合要求整体指标的情况。这里“。”表示普通实数乘法,a⊕b=min{1,a+b},将M(,⊕)代入(1)式得

bij1.3进行二级评判

将每个U1,2,3,4)看成一个因素=U{U1,U2,U3,U4},这样U又是一个因素集,U的单因素矩阵R

根据AHP法得出U层对A层的权重A={a1,a1,a3,a4},并可以得到二级评判向置

其中b1=a1b1t⊕a2b2t⊕a3b3t⊕a4b4t;将B=(b1 b2 b3 b4bs)作归一化处理,然后将b1与b2相加,如果两者之和大于0.5,则说明被评判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较高。

2、实例

以辽东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调查的数据分析,通过AHP法得X层对U层的权重

U层对A层的权重A=(0.25,0.21,0.26,0.28),通过评估专家小组评分建立评价矩阵(单因素Xij对评语V的隶属程度)

归一化处理得B'(0.304,0.358,0.194,0.111,0.033),由于前两项之和为0.662大于0.5说明辽东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总的评价较高。

四、结论

研究表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直接指向教学效果,因为“好的教学”是能导致预定教学结果的教学,既能够使学生获得最大学习进展的教学。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是好是坏,主要应视结果而定。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方法,由于教师的施教行为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效,”教”与“学”的互动及教学成果评价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评价。本研究仅从数学教学模型的角度,给出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其中问卷调查的内容与方法,数学模型的选择尚有不足;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讨。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质量问题随着数量的膨胀而成为焦点。怎样有效评价高校的教学质量亟待解决,通过数学模型,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是个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评价,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宝洁.模糊理论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SF6绝缘论文下一篇:怎么过六一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