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价值论论文

2024-06-22

技术价值论论文(共12篇)

技术价值论论文 篇1

一、广告的概念

广告 (AD) , 即广而告之。广告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载体, 由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 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或服务的商业广告, 为推销商品或服务, 人们通过广告获得某种需要。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广告指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 旨在将经济效益最大化, 也叫商业广告。广义的广告则指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旨在传播信念、理念等, 也叫非盈利广告。

二、广告的文化价值

广告的文化价值, 主要是指在广告活动、广告设计、制作、传播过程中形成的, 由文化因素所赋予的超出产品或服务本身的使用价值的部分价值。广告文化价值的寻求对企业成长、企业运作、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广告传递文化价值、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企业诉求等为广告主带来利润和价值。

从人类诞生以来, 有了某种工具才有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活动。因此, 在当今时代, 传播四大媒体和新媒体互联网成为了文化价值得以传播的主要载体。作为传播形式之一, 广告在塑造与传播文化价值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 广告已然成为传播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之一。与其他传播形式不同的是, 广告是广而告之, 面对所有人, 覆盖率最高, 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广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商品或服务的强化。通过反复、无时无刻的嵌入强化消费者的观念和印象, 其本身就凝聚了广告主的主要思想和企业文化, 毫无疑问, 广告本身是文化价值的体现。而文化价值是社会道德和社会伦理的一部分, 是一种群体性的事件, 是规范社会成员的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 广告所传递的文化价值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购买方式、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动机等。广告主通过广告希望向所有人展示自己企业的文化价值, 是其核心内容。对广告人而言, 他们需要将企业的文化价值和产品的“优点”结合起来, 产生大于产品本身或企业文化本身的价值, 以使得其价值高于使用价值, 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售出商品或服务。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在消费者身上实现了价值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例如, 勤洗手被赋予为人们带来健康。这一广告诉求具有价值, 是因为健康是被社会和群体所认同、接受和希望的, 能够引起共鸣。

当然, 在公益广告中, 广告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强有力的社会力度。如2014 年小短片的《中国共产党与你一直在路上》用小短片的方式, 展现了一个充满朝气与梦想, 大气磅礴的中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每个百姓的梦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前进的道路上愿与世界同行共赢的信念和决心。短少啊用中英文字幕, 配上英文独白, 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农民朋友、工人、学生、运动员们、快递员等等平凡又普通的人们的梦, 视角非常新颖独特。从此, 《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走红中国网络, 并让官方以及民间团体乐于在公共场合播放。所有看过该片的人都称赞该片清新大气, 接地气, 其传递的传统文化价值很受鼓舞。尽管现在的人们很少接受正式的传统文化教育, 且在有些领域传统文化还受到批判, 但并不影响传统文化是国人的根, 当人们实现初步小康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要和满足, 因此,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深层记忆已经开始回归了。精神在哲学上认为是一种劳动生产, 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而进行的脑力劳动。近几年来, 国家不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 呼吁建立现代化国家,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三、广告的技术价值

广告的迅速发展, 正在潜移默化改变我们的传播形式、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互动交流形式等。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人无聊感非常突出。人人都会无聊, 处处都有无聊。我们等地铁等公交的空档感到无聊, 在等飞机办理业务排队的时候觉得无聊, 在等候缴费的时间感觉无聊。由于技术和科技的发展, 我们总会去思考这等待的时候要怎么才会在无聊的时代让它有聊。因此, 虽然无聊时代来了, 帮助人们打发无聊时间获取经济利益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路上随处可见的广告单, 高楼里随处可见的公寓电视联播网, 地铁上到处都是各类广告形式, 公交车的车身广告无休无止, 甚至卫生间的镜子和卷纸筒上都有广告的影子, 远处的楼宇户外滚动屏多得不知道哪是哪。任意一处哪怕只能稍许吸引过客留意的时间空间内, 商机都被无限捕捉。市场的潜力价值进一步挖掘, 受众的无聊时间也不再无聊。这些的实现都源于对广告技术价值的实现。

人类正在经历的新技术革命与前两次技术革命不同的是解放人的脑力和解放人的体力。如在新媒体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 各类工具高度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甚至人类已经成为工具的载体, 各种形式的广告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再如, 由于新媒体互联网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实现了“在家里上课”, “用遥控器上网”, “用机器人完成家务”, “在家买东西”等。就拿2015 年的双十一晚会来说, 这场天猫晚会收视率创下又一个新高, 将近30%。按中国13亿人口计算, 在同一个时间点收看这场晚会的有3.9 亿人, 还不包括同时段进行的微博、手机等媒体。远远超过了2014 年双十一的最大值。而当天凌晨00:31 就200 亿的成交额, 是四年前“双十一”全天的成交额。而为了办这样一台“广告晚会”, 达到最好的效果和利润最大化, 在晚会过程中实现高质量技术的转播、展示, 淘宝提前很长时间开始与团队进行策划、包装和宣传, 均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支持。近七年来, 双十一为淘宝创造一个又一个的销售神话。7 年的时间, 天猫团队让“双十一”走向全世界, 从简单的造势走向国际化, 从市场营销走向全民营销社会营销。

因此, 亿玛公司首席创始人、总裁柯细兴曾说:“未来广告技术公司将越来越值钱”。原因在于, 网民投入时间增速放缓, 广告投放更关注流量和营销效率。互联网广告公司经过几年技术积累, 如今被收购的价值已经体现。

技术价值论论文 篇2

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

在20世纪的西方社会,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和人文主义的文化观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某种程度上为当今学者对科技人文价值问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对于什么是科学,各派学者众说纷纭,各国的百科全书给科学的定义也各异。人类最早是用拉丁文“Scientia”表示其具有“科学”的含义,但其本源意义为知识或学问。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中国哲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有异曲同工之义。“格物致知”出自中国古代书籍《中庸》,其所指之义在现代看来即是,运用实践来获得真知。在现代,我们也可以从实践角度出发对科学进行阐述,其含义与古代所表达的相一致。在实践唯物主义看来,科学是在实践中用不同的思想意识掌握客观对象的特殊方法,进而转化为在实际中应用对象的本质以及规律和方法。技术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复杂事物。技术作为历史现象中的一种,并且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技术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现象,它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由于技术不断的进步发展,因而从技术本质方面有狭义和广义的双重理解。希腊科学研究者不仅仅是单一的研究科学,同时还是人文学者,二者的关系可以调换,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学术现象。例如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他不仅是哲学家同时他还是自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既研究哲学同时也精通数学和几何,并提出了著名的几何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因此,希腊哲学家们的哲学观点往往都带有清新颖达的特点,表现了自由心灵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关怀,在自然中形成融合。

科学技术对实现人文价值的积极作用;改善人类的物质文明程度;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产生,起源于蒙昧的原始社会人类抗拒异己的自然力,维持生存的需要。这时候科学主义与自然主义原始地交融在一起。然而,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种完全不同于古代哲学的新自然观在西方凸显了出来,从而播下了科学与人文分裂的种子。对着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力学在各个领域的凯旋,科学和理性的自然观便逐渐盛行,并进而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加剧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20 世纪上半叶,逻辑实证主义的肇兴,纵容了工具理性极度张扬和科学技术的嚣张,使科学与人文背离达到了极致;而当代西方人文主义者将科学消解于人文文化,用人文文化来涵盖科学,否认科学与文化的区别。其结果大大加剧了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与对立,导致科技人文价值的缺失。

从整体论和以人为本的科技理性出发,要确立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新途径。首先,在进行科学技术活动的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影响和反应,要在根源上找到其原因并进行预防,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在人文价值领导下,科学技术和人、和社会以及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同时,还要确立科技发展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和满足生态关怀的总体需求;其次,在科学技术中对科学的思想精神中加入人文理性和人文思考,促使科学与人文之精神有效的结合,建立健全的科技人文规范,使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实现科技人文价值的同时完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文关怀所要体现的主要思想是在关怀人类自身的同时还关怀着人类社会。然而,科学技术实质上是从人类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而开展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与精神文化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使科学技术的进步成果丰富了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人的精神生活水平,使人类社会走向公正的和谐状态。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把为人类谋取更多的福利以及最终实现幸福生活作为终极目标,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一目标。所谓科学技术的生态关怀,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使科学技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广且认可那些对实现这一目的有利的科技成果,反对、限制乃至排斥那些滞后和阻碍实现这一目的的科技成果。

创新驱动发展 技术体现价值 篇3

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共130项,其中,“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等14项成果获得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防护服的多功能设计研发及性能评价”等42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纯莱赛尔高支高密家纺面料生产关键技术开发”等74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

产学研抢眼 跨学科增多

从今年的“纺织之光”科技奖等获奖项目中不难看出,现如今,产学研联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主流,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产学研联合的有58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4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产学研结合项目分别占到一等奖、二等奖获奖项目的71.4%和53.5%。

产学研合作模式已经成为科技成果开发应用的重要渠道,有效带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举例来说,由苏州大学和江苏华佳丝绸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高性能真丝新材料及其制品的产业化”项目研究开发了具有高弹性、高回复性的高性能真丝新材料,解决了真丝面料的易皱难题。首次将纳米组装技术应用于天然纤维,使得真丝制品具有高抗菌性和长效抗菌性能。这个项目成果实现了丝绸面料的高档化和功能化,极大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且,跨学科、跨领域的项目成果日益增多,近年来,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新材料等各种高新技术正在渗透到纺织行业的各个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学科、跨领域优秀科技成果日益增多。

由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HP全自动电脑横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由浙江大学、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图像自适应数码精准印花系统”等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就是集纺织、机电、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为一体,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彰显出了创新实力和创新活力,对于提升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彰显功能性 倡低碳生产

高性能纤维材料开发及应用依然是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在今年的14个一等奖获奖项目中,高性能新纤维新材料开发及应用项目有6项,占到42.3%。

这些项目围绕着新纤维新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和重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提高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高性能纤维材料项目就非常显眼。由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工业化成套技术”等项目,这些项目产业化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纺织行业高新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仅如此,现如今,节能减排技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节能减排印染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加工设备一直都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今年印染领域获奖项目达到25项,其中涉及节能减排的技术项目为11项,占印染获奖项目的44%。

这其中,由东华大学、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纺织品低温前处理关键技术”项目通过原始和集成创新系统地研发了多种低温前处理工艺技术。据了解,这个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可以节水10%,节能35%。减少COD排放10%,可以说是行业内清洁低碳生产的代表,对于印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装备趋高端 奖项意义大

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对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率、低能耗的高端纺织装备需求越来越大,高端纺织设备的研发提高了我国纺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为我国纺织产业的升级提供了保障。

比如,由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完成的“CM101-350型多功能缩绒柔软整理机”,这个设备就集洗涤、柔软、烘干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一机多用、高效节能环保,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成为染整行业装备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高端优质产品。

科技进步不仅仅对企业重要,对于整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任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到2020年建成纺织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在2012年发布《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建设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的四大战略目标。《纲要》将科技强国作为纺织强国建设的首要战略目标,强调了科技贡献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也正是因为科技如此重要,所以此次“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的隆重颁发才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相信在这个奖项的鼓励下,在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纺织工业必将造就新的优势。

海斯摩尔:难度代表机会,规模决定效益

获奖项目: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及应用关键技术

今年对于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是付出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临近年末,海斯摩尔的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及应用关键技术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站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对于董事长胡广敏还有参与到这一项目研发的每一名员工来说,这不仅是幸福的一刻,也是充满了泪水与欢笑的一刻。面对着记者的采访,胡广敏也将这一项目背后的故事向记者娓娓道来。

nlc202309041304

“行业内人士都知道,现在纺织企业生存和经营的各项生产要素成本都很高,企业原有的优势已经不在,而且行业内的竞争非常激烈。海斯摩尔就想要打破世人印象当中对于传统纺织行业低科技含量的误区,走出一条高科技含量的路子。” 胡广敏就这样带着海斯摩尔开始了研发的路子。

海斯摩尔看准了海洋生物再生纤维,并且打算在这方面做出点成绩。据胡广敏介绍,那时候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做,但是规模都非常小。在他看来,难度代表机会,规模决定效益。因此,海斯摩尔大手笔的投入了2亿多元人民币来做千吨级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及应用关键技术。

“这笔投入对于海斯摩尔来说,可以说是赌博性质的,如果这个项目没有做成,那么企业死无葬身之地。好在经过研发人员的上下齐心,这个技术虽然没有国内知名专家的参与,但最后还是在我们的苦干下做成了。”胡广敏介绍道。

这一技术仅2012年就为海斯摩尔实现营业收入108547.01万元,净利润达到11448.92万元。

旭荣:老行业借科技焕新姿

获奖项目:锦纶超薄织物印花技术开发及应用

在今年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名单上,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的锦纶超薄织物印花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赫然在列。但与其他获得今年科技进步奖的大部分企业不同的是,它不仅是一家获奖企业,还是纺织之光基金会的捐赠企业。

对于当初旭荣之所以会选择纺织之光基金会进行捐赠,董事长黄庄芳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纺织之光基金会的宗旨,就是推进纺织工业科技进步、人才成长和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旭荣作为纺织行业的一员,有必要为纺织企业尽一份力,所以在这件事面前,旭荣肯定会走在行业的前列。

此次旭荣的锦纶超薄织物印花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获得纺织之光的认可。黄庄芳容表示,有点意外,但也很激动。

旭荣的锦纶超薄织物印花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从研发到成果转化,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毕竟一开始行业内很少有人接受冷转印技术。面对着种种困难,旭荣并没有放弃,而是依靠着优秀的人才和团队,遇到失败,调整方向,重新再来,就这样一步步的战胜了困难。

“旭荣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次次的创新突破,这也是旭荣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也会让旭荣在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旭荣做研发不是单纯为了获奖,我们的冷转印锦纶超薄面料转印技术推上这个平台,也是想让更多专家来评析我们的成果,认可之后,再加深对科技成果的认识,最后转化为推广。”黄庄芳容说道。

安费尔:适时研发 用市场说话

获奖项目:细旦聚苯硫醚纤维技术与装备开发

四川安费尔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细旦聚苯硫醚纤维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在今年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获得了三等奖,对于这样一家技术研发型企业来说,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颁奖现场,是对项目的肯定,也是对企业的鼓励。

在颁奖礼现场,记者采访到了这个获奖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安费尔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李文俊。他告诉记者,细旦聚苯硫醚纤维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之所以能够获得此次的纺织行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是因为这个技术本身就有着闪光点。

“近两年,北方的雾霾、南方的污染使得大众对于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个技术是适应环境对于企业排放要求而进行开发的,因此环保可以说是最大的优势。这种纤维可以耐高温、耐腐蚀,经过四川省科技厅专家鉴定会的认证,这个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国内零的突破。这个技术现在有8项专利,授权的达到6个。” 李文俊兴奋的介绍道。

他表示,这个技术的研发初衷源于市场的需求和趋势。2011年年底,在上海的一个专业展会上,安费尔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现日本企业已经在对这种纤维进行展出,市场反映不错,但是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没有进行过任何的研究和研发。

“我们选择与四川大学进行产学研的合作。整个研发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中间挫折和困难都很多,但好在我们坚持了下来。从粗旦到细旦,再到超细旦,这就是行业的趋势,也是企业应该去进行研究的方向。”李文俊表示。

技术价值论论文 篇4

“技术异化”一词借鉴了技术哲学领域的概念。最早明确地把异化作为哲学范畴使用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意指人的创造物反过来奴役人, 成了支配人的异己力量。[1]费尔巴哈对其进一步引申为: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 同主体本身相脱离, 成为主体的异在, 并且反客为主, 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2]国内有学者认为, 所谓异化, 是客体在价值属性上与主体“相敌对”的状态, 是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疏离, 归根到底, 异化是价值的负向实现。[3]所谓技术异化, 其实质是关于技术现实价值的异化, 即技术客体对特定技术主体尤其是社会主体的负效应, 它表现在技术价值负向实现的一切过程、结果和状态之中。[4]那么, 教育领域中技术异化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教育领域中技术异化的表现

在分析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之前, 首先要强调的是, 这里我们所研究的技术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 技术异化主要表现为对人的替代、否定、控制、强迫和漠视。[5]

/安娜

教学视频、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等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教师的替代。它们都试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再现。表面看来, 好像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优质的教育, 但这样的教学缺乏互动性, 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也妨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和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多媒体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并适应技术的规律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 这无形中增加了师生学习的负担。

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教学活动可以在师生之间随时随地发生, 教育时空得以拓展。这虽然为积极上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却也造成教师的私人生活空间不得不接受学生打扰。

当前, 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难免让师生产生时时被监视着的不自在感。有的学校使用指纹识别器、刷卡器等设备记录教师的出勤情况, 却没有事先征求教师的意见, 漠视了教师的心理感受。

以上种种, 都是教育领域中技术异化的表现。

教育领域中技术的价值分析

教育领域中的技术一般有两种来源:一是发源、发展于教育领域之内, 一直为教育所用;二是发源、发展于教育领域之外, 后经教育化的改造后, 为教育所用。[6]现代信息技术属于后者, 它们不是专门为了教育创造的, 而是教育者把其改造应用到教育领域, 使其具备了教育的功能和特征, 为达成教育目标服务。但是, 它仍然是技术, 也应该具备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决定技术的内在价值, 社会属性决定技术的现实价值。教育领域中技术的内在价值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能够对技术主体产生效应的性能和功能。它是由技术本身的自然功能和自然素质决定的, 不包含人的任何价值判断, 没有好坏、善恶之分。教育领域中技术的现实价值是技术客体作用于技术主体而产生的实际效应, 其表现形态为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等, 是有好坏之分的。

因此, 从技术的内在价值来看, 教育领域中的技术是价值中立的, 而从技术的现实价值来看, 教育领域中的技术是价值负荷的。由于技术的内在价值和现实价值都统一于技术这个整体之中, 归根结底, 其最终是价值负荷的。

教育领域中的技术若要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就要实现其现实价值。只有当技术客体与技术主体发生作用并对技术主体产生一定的效应和影响时, 技术的现实价值才得以实现, 技术也才具有确定的价值。[7]通常来说, 技术客体对技术主体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就是技术的正价值, 所产生的消极效应, 就是技术的负价值。教育领域中技术价值的实现在性质上表现为正向性和负向性双重效应。教育领域中的技术所实现的现实价值如果与特定价值主体的价值取向是相符合的, 就是技术价值的正向实现;如果与之相背离, 就是技术价值的负向实现。

教育领域中技术异化的含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技术主体是教育中的人, 技术客体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其现实价值, 作用于教育中的人, 对教育中的人产生的实际效应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也就是产生了正向性效应和负向性效应, 表现为价值的正向实现和负向实现, 其中产生的负向性效应就是技术异化的表现。那么, 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就可解释为:教育中的人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 现代信息技术以相应的力量反控制教育中的人。也可以说, 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是现代信息技术现实价值的负向实现, 即其对教育中的人产生的负效应。

技术异化从三个层面上体现出来:社会层面、生态层面和人本层面。[8]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是在人本层面上展开的。人本层面的技术异化, 是指技术应用于人类精神领域 (包括文化、心理、认识、审美、伦理等) 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和影响。[9]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属于价值范畴, 因而应具有强烈的人文性, 必须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完善和幸福。[10]教育是要培养完整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完善的人的, 现代信息技术也要服务于这一目的。所以, 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实质是对教育中的人的异化, 是人本层面的技术异化。

我们在分析了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及其含义后, 要正视一个事实:现代信息技术在实现其正价值的同时相伴着负价值的产生, 正价值和负价值就如同一对“双胞胎”。也就是说, 我们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技术异化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任由它产生和发展下去, 也不能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失去信心。虽然技术异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但通过有效的途径, 我们还是可以弱化或消解它。经过具体、深入分析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现象, 探究其根源所在, 对症下药, 就会找出消解的途径。不管是进一步改造技术本身, 还是转变师生的观念, 总之, 要符合教育规律, 最终让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使其产生的负效应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葛力.现代西方哲学辞典[Z].北京:求实出版社, 1990:229.

[2]侯才.有关“异化”概念的几点辨析[J].哲学研究, 2007.

[3][4][7][8][9]郭冲辰.技术异化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4:45, 153, 89, 153, 134.

[5]颜士刚.信息技术异化的根源分析及其消解的可能性[J].现代信息技术, 2009 (1) .

[6]颜士刚, 李艺.教育领域中科学的技术价值观问题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4) .

《技术的价值》说课稿 篇5

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来的讲授式、注入式等传统教学,教师角色由原来的讲述者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在实践中学习。下面我对在实践本节课中出现的不足及今后的改进方法进行总结:

(一)成功的地方

1、 本节课让老师和学生积极互动起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接受率比较高,从而反映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2、 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3、 时间分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不足的地方:

1、 学生在质疑问题上未做到全员参与,讨论比较集中。

2、 问题考察具有局限性。

3、 在有些问题引导上缺乏力度。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课堂中问题讨论应再多一些,力争达到全员参与。

2、发散思维要更深、更透。

3、尽量给学生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联合月球取样计划”的技术价值 篇6

“新疆界”计划第四个任务角逐的呼声一直很高,而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科学家们,还在“月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载人飞船和无人探测器联合的探月概念。

最有科学价值的“新疆界”任务

美国已经发射了大量月球探测器,还执行了“阿波罗计划”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飞行,而且取回了大量月壤,但美国早期的探月计划出于航天竞赛的需要,偏重于进度而对科研价值考虑不多,典型如“阿波罗”计划作为面子工程赢得了登月竞赛,在政治上居功甚伟,但科研上却错失了大量机会,以至于最后一次阿波罗17任务才有一位地质学家。进入21世纪国际上开始了新一轮探月竞赛,美欧和中日印等航天大国都竞相发射了月球探测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绘制高精度的重力场、获得了高精度的全月图和更高精度的局部图片等,尤其是发现月球上有水,更是让人类对月球的兴趣大增,而月球本身也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早在2004年南极一艾肯盆地取样返回探测器就和木星极地探测器并列,被认为是未来最有科学价值的两项“新疆界”任务。位于月球南部的南极一艾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古老、最深的撞击盆地,也是目前太阳系内发现的最大的陨石坑,对南极一艾肯盆地取样返回探测将有助于人类了解艾肯撞击盆地物质的成分,以及“月球大灾变”的年代和影响,了解太阳系早期形成以及地球上出现生命时地月系统的信息。

遗憾的是虽然木星极地轨道探测器最终成为“新疆界”的第二个任务,但“朱诺”木星探测器发射前,“月出”取样返回探测器就已经在竞争中落败。对“月出”取样返回探测器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甘心就此放弃,以喷气推进实验室的Leon Alkalai为首结合了地月系拉格朗日点的深空居住舱(DSH)的概念,又提出了新的载人飞船加机器人探测器的联合月球采样方案,其设计可谓别具一格。我国取样返回的探月工程三期项目,与下一步的载人登月计划之间必然会有一个相当长的空白期,美国科学家们提出的联合探月方案,对我国细化深空探索计划,更顺利地进行载人登月计划,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联合探月,更有可为

“月出”探测器是美国的第一个月球取样返回无人探测器,它计划对月球南部的南极·艾肯盆地(SPA)执行大量探测任务,如判断撞击年代、判断岩石类型和分布、调查撞击出来的深层月壳和月幔物质等,它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取回至少1千克的月球土壤和岩石物质,并最终返回地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虽然科学价值很大,但“月出”探测器在设计上并没有多大亮点,而新提出的联合探月概念,则融合了最近两年深空探索的新概念,取样能力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新的联合探月计划融合了载人和无人探测的设计,将包括地月系拉格朗日点的深空居住舱的长期驻留任务、多用途载入飞船(MPCV/Orion)的深空试验任务和机器人月球取样返回项目等诸多内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新探索计划要求到2030年代中期实现火星环绕任务。美国航宇局提出设想,计划在火星环绕任务中,让航天员遥控火星地表的无人探测器进行联合探测。在这个联合探月计划中,停留在地月第二拉格朗日点深空站上的航天员将遥控月面的“月出”探测器执行探测和取样任务,从而成为未来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在技术上的先导,这样的设计比2010年无人自主取样返回的“月出”项目具有更高的技术价值。

10天的月面科考任务

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们新的“猎户座/月出”联合探月方案中,将首先使用新的航天发射系统的重型火箭(SLS Block I)发射深空居住舱。由于SLS Block I的地球低轨道运载能力仅有70吨,居住舱将使用低能量轨道转移设计,经过长达3个月的深空飞行最终进人地月系第二拉格朗日点的晕轨道。随后还将使用宇宙神V火箭发射“月出”取样返回探测器,无人的“月出”探测器同样使用了低能量转移设计,经过3个月时间进入地月系第一拉格朗日点轨道。

联合探月计划的无人部分发射并部署到位后,另一枚SLS Block I重型火箭将把一艘多用途载人飞船/猎户座飞船送入深空直接飞向地月系第二拉格朗日点,猎户座飞船首先用约3.5天的时间从月球附近飞掠而过,最终在第8天飞抵地月系第二拉格朗日点,并和已经先期到达并经过测试的深空居住舱对接,构成完整的深空空间站。猎户座飞船抵达地月系第二拉格朗日点前后,“月出”探测器将花费约7.5天的时间从第一拉格朗日点转移到月球轨道并进行着陆,随后“月出”探测器按原定计划,在地月系第二拉格朗日点飞船里的航天员的远程遥控下,对月球的南极一艾肯盆地进行长达10天的月面科考任务,并在这段时间里采集大量具有很高科研价值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样本。“月出”探测器还将携带喷气推进实验室新研制的Axel系留式月球车,用于探测非常陡峭的地形,并执行采样任务。

着陆完成10天的月面任务后,“月出”探测器的上升级起飞,飞向地月系第二拉格朗日点并与轨道上的深空空间站交会,耗时约4.5天。由于无需直接返回地球,也省去了“月出”探测器原有的环月轨道通信中继卫星。新的联合探月计划中升级过的“月出”探测器上升级可携带10千克~30千克的月面样本飞到地月系第二拉格朗日点,这是“月出”探测器原定采样返回能力的数十倍。深空站上的航天员将捕获“月出”探测器上升级,并将包含月面土壤和岩石的采样舱转移到猎户座飞船上,随后猎户座飞船将从地月系第二拉格朗日点直接返回地球。

更长时间的载人飞行

在这个联合探月计划中,航天员将飞到距离地球约45万千米的地月系拉格朗日点,比阿波罗登月飞船远15%左右,他们的飞行时间更是长达约31天,远远高于历次阿波罗登月飞行最高不到13天的记录,无论在飞行距离上还是飞行时间上都刷新了深空飞行的记录。

联合深空飞行任务中长达31天的载人飞行,还是从10天左右的“阿波罗”计划载人登月飞行到更长的100天级载人小行星飞行任务最好的过渡任务。它将积累较长时间深空飞行的经验,提供更新更详细的太空辐射数据,降低执行长时间深空飞行的危险性。航天员在拉格朗日点上遥控月面的探测器,便于对位于月球背面和极区的探测器进行通信和遥控,不仅省去了“月出”探测器原有的月球轨道通信中继卫星,而且约6.5万千米距离可以进行实时的遥控操作,这种经验有利于继续进行月球探测如操纵月球车。更进一步说,美国航宇局的载人火星探测方案展望中,很多部提到了航天员从位于火星环绕轨道上的载人飞船或是降落于火卫一斯蒂克尼陨石坑的载人航天器上,远距离遥控火星表面类似火星科学实验室(MSL)的漫游车进行科学探索的设想,这个联合探月方案,还将成为未来火星载人探测技术上的先驱者。从商业上说,更近距离的遥控探索,将为未来的月球资源开发,如月面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或许火星任务或是月面资源利用过于遥远,但部署在地月系第二拉格朗日点的深空站,类似于目前地球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将为后续其他深空载人飞行任务提供道标和驿站。最起码,它将让猎户座飞船的早期测试避免目前“探索任务”(EM-1和EM-2)仅进行简单飞行的无聊,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甚至设想依托深空站进行长达70天甚至更长时间的深空飞行任务。波音公司还提出更丰富的设想,把地月系第二拉格朗日点的深空站变成通向更遥远的深空的关卡,在这里测试长时间的深空飞行,进行月球无人或载人探测,组装飞向小行星的载人航天器,甚至成为最终飞向火星的中转站。

综上所述,喷气推进实验室新的联合探月概念,在原有的无人取样探月和载人深空飞行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而且由于任务设计的灵活性和各个部分的扩展能力,将为未来更为复杂的月球探测和深空探索铺平道路。或许对技术力量雄厚,而且正式确定要进行小行星和火星探测的美国航宇局而言,它的技术验证虽然增加了灵活性但付出了时间代价,但对于技术积累有限,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载人登月的我国,这个联合探月概念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技术分析价值模型研究 篇7

技术分析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学问。查尔斯·道 (Charles Dow) 于20世纪初在华尔街日报上撰写的一系列社论标志着技术分析的诞生, 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虽然技术分析在金融实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但是金融学术界却较少关注它, 原因在于技术分析的基本理念——价格的可预测性——与现代金融理论的两大基石之一的有效市场假说是背道而驰的。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支持技术分析有效的证据, 以及为技术分析提供理论支持的各种理论模型的出现, 技术分析更多地进入了金融学者的视野。

在技术分析理论基础模型中, 有一类模型通过建立由基本面分析者和技术分析者构成的市场, 进而研究各类市场参与者对市场价格动态行为的影响。这些文献以Beja和Goldman (1980) 、Schmidt (1999, 2000, 2002) 以及Caginalp和Balenovich (2003) 为代表。

本文在上述文献建模思想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包含基本面分析者、技术分析者与噪音交易者的市场, 设定了各个市场参与者的需求函数以及价格动态规则, 并在模型框架内推导出价格动态行为的解析形式以及对应的参数约束条件。此外, 本文在模型框架内以解析推导的方式 (非数值解) 研究了基本面分析者与技术分析者各自的投资收益率变化的规律, 发现在一定条件下, 基本面分析者收益率严格为正, 而技术分析者收益率可正可负, 并且基本面分析者规模与基本面分析者收益率正相关, 与技术分析者收益率负相关, 从而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技术分析具有价值的内在原因。虽然建模思想一致, 但是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与已有文献中的模型结构有所不同, 模型具有良好的数学形式和丰富的经济含义, 以严格的数学推导替代已有模型中的数值分析, 并分析了已有模型中未曾讨论的但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1 模型

1.1 市场参与者

假设市场中有一种股票和三类交易者:基本面分析者、技术分析者和噪音交易者。

基本面分析者通过研究股票的基本面信息确定其内含价值, 并根据市场价格与内含价值的相对关系决定自己的买卖策略。当基本面分析者发现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 (高于) 其内含价值时, 他就决定买进 (卖出) 股票。基本面分析者的存在使得股票价格在偏离其基本面价值时, 有向基本面价值回归的趋势。

技术分析者采用趋势跟随策略。也就是说, 当前期股票价格上涨 (下跌) 时, 技术分析者就会买进 (卖出) 。本模型关于技术分析者特点的设定既符合技术分析手册的假设, 也与已有技术分析理论基础模型研究的文献相一致。

噪音交易者没有特定的买入或卖出需求, 他们充当市场的流动性提供者, 消化基本面分析者和技术分析者形成的超额需求或超额供给。噪音交易者是供求均衡所必需的市场参与者。

1.2 需求函数

假设基本面分析者具有一致的信念, 他们认定的基于基本面信息的股票内含价值为P* (t) 。同时假设市场价格为P (t) 。基本面分析者根据上期市场价格P (t-1) 与本期内含价值P* (t) 的相对关系确定本期的买卖策略, 而技术分析者根据上期价格与上上期价格的变化趋势来确定本期的买卖策略。

假设基本面分析者和技术分析者在t期的净需求分别为

DF (t) =NF* (P* (t) -P (t-1) ) (1)

DT (t) =NT* (P (t-1) -P (t-2) ) (2)

其中, NF≥0, NT≥0,

NF和NT表示基本面分析者和技术分析者的相对数量关系, NF越大, 表示市场中基本面分析者越占主导地位;反之NT越大, 表示市场中技术分析者越占主导地位。

基本面分析者需求函数DF (t) 的定义的含义是, 基本面分析者是市场价格的稳定剂。市场价格向下 (向上) 偏离股票内含价值的幅度越大, 基本面分析者形成的净需求 (供给) 就越大, 从而使价格回复到内含价值水平的推动力也就越大。

技术分析者需求函数DT (t) 的定义的含义是, 技术分析者完全是趋势跟随者。前期市场价格上涨 (下跌) 幅度越大, 技术分析者形成的净需求 (供给) 就越大。因此技术分析者的行为会使价格按照已有趋势进一步发展下去, 如果价格处于上升 (下降) 趋势中, 技术分析者的交易将使得价格进一步上升 (下降) 。

基本面分析者与技术分析者的共同作用将会使得价格运动呈现振荡走势, 这一点将在后文中给予详细分析。

最后我们定义总的净需求

Dex (t) =DF (t) +DT (t) (3)

1.3 价格动态方程

参照已有文献, 假设价格的变化与净需求呈线性关系, 即

P (t) =P (t-1) +Dex (t) (4)

在通常的模型设定中, Dex (t) 前会有一个系数, 在我们的模型中, 这个系数已经消化在NF和NT中, 因此无需再引入一个额外的参数。

至此, 我们构建了一个价格动态系统, 其中P* (t) , NF, NF为外生参数。

2 模型性质推导和经济含义分析

2.1 价格动态分析

为简化起见, 本文只讨论内含价值为常数的情形, 令P* (t) =P*。

令f (t) =P (t) -P*, 则

f (t) = (1-NF+NT) f (t-1) -NFf (t-2) (5)

利用特征方程求解通项可得, 当NT>1时, f (t) 是发散的;当0

NT代表技术分析者的相对数量。由前面的模型推导我们可以看出, 当技术分析者相对数量较大时 (NT>1) , 他们的行为会加剧股价原有的趋势。尽管基本面分析者的存在使得价格还有向内含价值靠拢的动力, 但是技术分析者强劲的推动力使得股价不断发散。当技术分析者相对数量较小时 (NT<1) , 尽管他们的行为会给股价带来振荡, 但是在基本面分析者的努力之下, 价格将不断向内含价值靠拢, 直至收敛。当技术分析者相对数量处于中间位置时 (NT=1) , 技术分析者加剧股价原有趋势的力量与基本面分析者使价格向内含价值靠拢的力量旗鼓相当, 此时股价依然围绕内含价值振荡运动, 但是既不发散也不收敛, 而是永远振荡下去。

2.2 投资收益率比较

在本小节中, 我们考察基本面分析者和技术分析者各自的投资收益率, 比较两种交易者谁的收益率更高, 谁的投资策略更有效。为简化起见, 我们只考虑NT=1, 即永续振荡型股价运动的情况。

定义r (t) = (P (t) -P (t-1) ) /P (t-1) 。

投资者从t-1时刻到 时刻的收益率取决于其在t-1时刻建仓的方向, 也就是说, 如果投资者在t-1时刻买入的话, 那么他从t-1时刻到t时刻的收益率就等于r (t) ;相反如果投资者在t-1时刻卖出的话, 那么他从t-1时刻到t时刻的收益率就等于-r (t) , 因此我们定义:

rF (t) =r (t) *sign (P*-P (t-2) ) (6)

rT (t) =r (t) *sign (P (t-2) -P (t-3) ) (7)

其中, sign是符号函数。

定义基本面分析者和技术分析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分别为:

undefined

下面我们首先分别讨论基本面分析者和技术分析者各自的收益率情况, 然后将二者进行比较。

(1) 基本面分析者收益率分析

可以证明undefinedF关于NF是单调不减的。

当NF→0时, undefinedF→0,

当NF=1时, undefined

由此我们得到结论:

基本面分析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与基本面分析者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基本面分析者规模越大, 他们就越可以主导市场, 其投资收益率也就越高;反之, 基本面分析者规模越小, 他们就越受制于市场中的其他交易者 (技术分析者) , 其投资收益率也就越低。另一个重要的结论是, 由于基本面分析者是掌握信息的群体, 因此他们的加权平均收益率总是大于零的。

(2) 技术分析者收益率分析

undefined

从上式我们马上可以发现, 当undefined时, undefined;当undefined时, undefined;当undefined时, undefined。

由此我们得到结论:

技术分析者是盈利还是亏损取决于基本面分析者的实力。当基本面分析者实力不够强大时undefined, 技术分析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大于零, 技术分析者可以获得盈利;当基本面分析者的实力处于中等水平时undefined, 技术分析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等于零, 技术分析者不赔不赚;当基本面分析者实力足够强大时undefined, 技术分析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小于零, 技术分析者是亏损的。

之所以出现技术分析者既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的情况, 内在原因在于技术分析者与基本面分析者不同, 他们只是根据历史价格信息作出投资决策, 而没有像基本面分析者那样研究股票的内含价值。因此技术分析者是否能够获得盈利要取决于他们能否主导市场。当基本面分析者规模较小时, 技术分析者就可以相对地主导市场, 而获得正的收益;相反, 当基本面分析者规模很大时, 技术分析者就将面临亏损的境地。

我们继而考察undefinedT关于NF的单调性。

经过推导, 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当f (1) /f (2) ∈ (3/5, 5/3) 时, undefinedT在在 (0, 1]单调减;当f (1) /f (2) ∈ (3/5, 5/3) 时, undefinedT在 (0.1864, 1]单调减, 在 (0, 0.1864]单调性不定。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 技术分析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与基本面分析者的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3) 基本面分析者与技术分析者收益率比较

可以证明, 当NF∈ (0, 1]时, undefined为单调减函数, 当NF=0.449时, undefined。

由此我们得到结论:

当基本面分析者规模在某一水平之下时 (NF<0.449) , 技术分析者的收益率大于基本面分析者, 当基本面分析者规模在某一水平之上时 (NF>0.449) , 技术分析者的收益率小于基本面分析者。

3 总结

在本文的模型中,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第一, 技术分析者对于市场的作用是加剧股价波动, 而基本面分析者对于市场的作用是使价格回归到其应该处于的位置。

第二, 在永续振荡型股价运动模型中, 基本面分析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与基本面分析者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技术分析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与技术分析者的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基本面分析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总是大于零的, 技术分析者是盈利还是亏损取决于基本面分析者的实力。

第三, 在永续振荡型股价运动模型中, 当基本面分析者规模在某一水平之下时, 技术分析者的收益率大于基本面分析者, 当基本面分析者规模在某一水平之上时, 技术分析者的收益率小于基本面分析者。

总之, 本文的模型在已有文献建模思想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描述技术分析价值的确定性模型。模型所有结论均可以由公式推导得出, 并且具有直观的经济含义, 模型解析性质良好并且富于经济含义。模型关于基本面分析者与技术分析者投资收益率的分析是以前模型都没有探讨过的,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Beja, A and Goldman, M B.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Prices in Disequilibrium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0, Vol. 35, No. 2, 235-248.

[2] Schmidt, A B. Modeling the Demand-price Relations in a High-frequency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J], Physica A, 1999, Vol. 271, No. 3-4, 507-514.

[3]Schmidt, AB.Modelingthe Birth of a Liquid Market[J], Physi-ca A, 2000, Vol.283, No.3-4, 479-485.

技术价值论论文 篇8

一、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的必要性

(一)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增强促使无形资产成为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工业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 其对于价值创造的作用十分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和信息技术发展导致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无形资产逐渐代替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资本密集型和纵向一体化是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两大基本特征, 适应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要求。但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的大背景下, 这种传统的、基于制造过程的规模经济很快达到了极限, 规模扩张的正反馈效应被组织庞大臃肿带来的负反馈效应所取代。与此相对应, 基于有形资产的生产与制造过程迅速实现商品化, 使得有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趋同于社会平均报酬率, 不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与增长。由于经济全球化、管制解除和技术发展等因素导致竞争加剧, 企业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 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的重构和持续的创新。同时伴随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与不断发展, 组织重构导致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 创新活动则通过无形资产投资来实现, 并且两者都依赖于人力资本的作用, 从而使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二) 高新技术企业对其无形资产的垄断性和收益报酬上的递增性取得竞争优势

无形资产能够获得超额盈利是无形资产存在的前提, 反映无形资产最本质的特征, 而超额盈利是由其垄断优势带来的。垄断性是由于独占某项无形资产而取得的获利优势, 能够在同行业中形成垄断优势是无形资产的共同特征。无形资产价值存在是以超额利润为前提, 形成该盈利条件是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特权和优势, 这种权利和优势必然形成垄断。倘若这些权利和优势公开化, 其盈利能力将消失, 无形资产本身无任何价值, 所以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存在与否取决于企业拥有某种权力和优势在同行业中是否形成垄断, 垄断程度越高, 获利能力越强, 无形资产价值越大。收益报酬的递增性是如果市场范围空间足够大, 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 其收益报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固定资产等竞争性资产其产生的收益往往受限于产量规模, 遵循规模报酬递减规律, 而无形资产具有收益报酬上的递增性。

二、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价值链视角

价值链是企业向顾客提供产品过程中一系列互相关联的价值活动的集合, 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集合, 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 其内在联系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价值链在该系统中, 各项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体现某一价值活动进行的方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或者与另一活动之间的关系。价值活动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 而且存在于企业与企业的价值链之间。其中, 最典型的是纵向联系, 即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价值链之间的联系。后者往往对企业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产生影响, 反之亦然。价值链理论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价值驱动因素分析、识别和构建一条具有独特性的、能够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最大化, 并持续创造价值的价值链。价值链的解构与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打造和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所参与的价值链活动, 并不是每一环节都能创造或持续创造价值, 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创造价值, 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即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环节。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 就是要保持价值链上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确定核心能力, 要求企业密切关注所掌握的资源状态, 高新技术企业特别要关注和培育价值链关键环节上的核心能力, 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在一个竞争充分的有效市场中,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竞争均衡性, 决定了有形资产只能获得市场平均利润率, 企业的超额收益来源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 如企业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卓越的管理能力、独特的专有技术等。价值链视角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认为, 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 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所贡献, 并且奠定了企业标新立异的基础。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与价值链相关, 都可以用价值链将其连接起来。而在整个价值链中, 品牌、商标、专利、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社会形象等都可以形成无形资产, 影响甚至决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从而使企业通过成本领先或标新立异来实现其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价值链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管理, 可得出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实现的基础和关键。

三、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创新:价值链改进

(一) 价值链横向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识别分析

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突出特点在于高度分化 (分工的不断细化) 同时又高度集成, 各部分之间关系十分紧密。由于价值链横向维度上各个组成部分呈现分离和集聚并存的趋势, 存在着技术层次、增值与盈利能力的差异性, 导致价值链横向维度上关键环节和一般环节之分。高新技术企业是否拥有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多少, 不在于企业投入多少资金去购买或自行开发无形资产, 而在于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拥有多少比较优势。无形资产的显著特征在于能给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较竞争对手更多的超额收益。因此, 将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价值链与竞争对手相比, 发现企业竞争优势是识别企业无形资产最有效的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先进的管理模式或专利技术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采用或模仿, 当大多数竞争对手都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模式或专利技术后, 企业的比较优势将不复存在, 会计账簿上的无形资产数字将失去意义, 如果把整个行业放在全球视野分析, 横向价值链的维度分析就更为必要。而设置分析框架可以及时将企业价值链与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比较, 从而有助于企业识别自身的无形资产, 并随着企业在行业中战略的转变不断构筑新的无形资产, 建立对竞争对手新的比较优势。该阶段的分析是对整个行业水平的分析, 以行业水平为基准, 可以确认每个环节的无形资产价值。假设在某一价值链环节上, 某企业有形资产价值等于价值链横向维度的行业平均水平, 但该环节创造的总收益高于价值链横向维度的平均水平, 则企业会获得超额收益, 将这种超额收益折现, 即可确认该环节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 价值链纵向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纵向价值链分析, 从研发、供应、生产、销售、服务、创新等环节分析投入产出效益, 通过整个流程中的无形资产成本效益分析, 确定每个环节无形资产创造的价值增值, 进而整合企业无形资产创造的价值。将高新技术企业放在价值链纵向维度来整合, 既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价值传递链, 也包括与上下游之间的价值传递链。高新技术企业的获利在财务上可表现为价值链最终环节的收益与成本费用的差额, 但这实际上是价值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传递过程, 在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价上, 不能单一考虑某一个环节, 要从整个价值链的纵向纬度定位分析, 从而完整、系统、科学地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状况。无形资产的价值渗透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使每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无形资产价值评价可以通过由于无形资产的作用使价值链中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的部分, 有些可以直接定量, 有些是非定量度量。因此, 衡量无形资产对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部分应该划分为可定量的部分和不可定量度量的部分, 可通过在价值链上实施收益管理技术来实现, 即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出售给合适的顾客以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收益管理适用于具有以下特点的产品:服务明显的时效性, 产品需求多样, 波动较大, 供求平衡难以实现, 可针对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进行市场分割, 而这些正是高技术产品的主要特征。运用收益管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价值链内部协同所带来的正效用, 即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内部进行系统性协调, 协调后产生的整体功能远远超出各价值活动的功能之和。

协调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 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价值增值最大化。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 尤其是研发活动对后续生产、营销、服务等活动的价值和成本产生着直接影响, 而营销、服务中的信息又反过来影响着研发活动的效果。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协调好研发与其他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 实现企业内部业务的流程化, 使价值活动整体功能远远超出单个价值活动的功能之和, 同时也使企业具有长期竞争优势。

(三) 价值链环境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风险管理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在宏观环境背景下所面临的经济、科技、文化、法律、政治环境, 在此引入风险分析机理, 基于价值链视角对高新技术企业中无形资产进行风险管理, 将系统性风险纳入到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分析和评价之中。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除受到竞争对手以及企业所处的产业价值链的影响外, 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更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风险管理主要包括: (1) 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识别。即根据因果分析原则, 采用筛选、监察和诊断的方法, 对可能引起不利后果或重大损失的不确定因素 (风险因子) 加以识别的过程。为了全面进行风险度量和评估, 所选的风险因子应当符合彼此相关度量小的原则。 (2) 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度量。即对于风险因子发生的概率、强度涉及范围和持续时间等特征进行测定。概率表示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不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一般可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调查风险因子发生的概率;在信息或数据匮乏时, 可用对比、模拟参照的方法进行概率估计。强度是指无形资产开发中不确定性事件爆发或发生的强烈程度, 可以根据不同开发项目的相关信息加以推断。 (3) 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评估。即根据风险因子的发生概率、强度及时空范围等特征, 结合风险承受对象的状况, 采用一定的方法如多因素线性模型分析法度量无形资产开发风险概率损失的过程。可以先分别评估无形资产开发将会导致的经济财产风险、人身安全与人体健康风险、企业声誉损失风险等, 再汇总确定无形资产开发综合风险。 (4) 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控制。即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估结果, 结合成本效益分析, 确定风险是否接受, 如果接受将采用何种措施如经济上、技术上以及责任上的措施等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寿文:《知识经济与成本核算》, 《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7期。

[2]赵文娟:《对改进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的思考》,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

[3]张梅良、唐代喜:《对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再认识》, 《求索》2007年第9期。

[4]梁莱歆、韩米晓:《论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管理》, 《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10期。

[5]宋常、郭天明:《价值链模式下的公司价值创造研究》, 《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第1期。

[6]Prahalad CK, Hamel Gary.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7]陈洁:《价值链成本管理之优势及在作业会计中的应用》, 《现代财经》2006年第6期。

[8]张家伦:《论无形资产效果评价》, 《四川会计》2002年第12期。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篇9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实物期权,价值评估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特征, 使其创业发展过程有着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点, 表现出特有的成长发展规律, 因此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上与一般企业略有差异, 具体可分为创意期、创业期、成长发展期和成熟蜕变期。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也应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期权估价法、现金流量折现法、经济利润折现法等。

一、期权估价法

实物期权的兴起源于学术界和实物界对传统投资评价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质疑。迈尔斯 (Myers, 1997) 认为一个项目的初始投资不仅给公司带来直接现金流量, 而且赋予公司对有价值的增长机会进一步投资的权利。该方法可以对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进行评估。

(一) 对创意期的价值进行评估

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评估也是对技术未来成长期权价值的评估;现实企业由于还没有完全成型, 其现有的获利能力几乎可以不予考虑。另外, 企业在此阶段并没有历史资料可用, 从而使得传统的评估方法难以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因此,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和缺陷, 此阶段比较适合采用期权估价法。

(二) 对创业期的价值进行评估

相对于创意期, 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阶段已有一定的获利能力并迅速提升, 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逐步增大, 但现金流仍很不稳定, 未来的成长期权价值仍然占据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部分。因此, 此阶段仍然要利用期权定价模型来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未来成长价值, 同时适当考虑利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

(三) 对蜕变期的价值进行评估

一方面, 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阶段具有稳定的收入和现金流, 现有资产的获利能力价值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 二次创业发展转型的机会价值构成了未来的期权转换价值。而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和未来的期权转换价值又分别取决于企业的持续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是否具有战略眼光抓住转型机会的能力。根据这两个因素, 此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 用折现现金流量法或经济利润折现法评估出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经营业务的价值;用期权定价法对其潜在获利机会价值进行评估, 两者相加得到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评估值。

二、现金流量折现法

当企业步入成长期并开始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时再应用期权估价法就不合时宜。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企业既具有很强的活力, 又具有了较强的实力, 所以一般都发展很快。由于企业的高增长率, 能够获得大量的现金流, 此时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 (DCF) 比较适宜。同时竞争均衡理论认为, 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以高于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下去, 不可能在竞争的市场中长期取得超额利润, 其净资本回报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采用三阶段增长模型比较适宜, 包括一个高速增长阶段、一个增长率递减阶段和一个永续增长阶段。

三、经济利润折现法

企业价值评估的经济利润模型为:企业价值=投资资本+预计经济利润的现值。该方法可以对处于稳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价值进行评估。在成熟期, 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企业的经营现金流也趋于正值并且稳定。此阶段的价值评估仍可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 但它有个不足之处在于从每年的现金流很难看出经营绩效。自由现金流量减少说明了两种可能, 一种是公司绩效不良, 另一种是对未来的投资。而经济利润折现法则可以说明公司是如何以及何时创造价值的, 并把投资决策、业绩评价和奖金激励统一起来。它把企业的目标定位于增加经济利润, 并用经济利润的增加作为投资决策的标准和衡量经营业绩的尺度。这就使得基于价值的管理变得简单直接, 具有了逻辑上的一致性, 并且可得到与折现现金流模型一致的评估结果。此时相对于DCF, 经济利润折现法更有优势。但由于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可以用DCF进行验证。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1、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风险和价值驱动因素, 这就要求评估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时要区分高新技术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从不同的价值因素着手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

2、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构成会随着其生命周期的延长而发生动态的变化。这就启示我们评估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要有动态的观点, 把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期权价值评估方法恰当的结合起来。

3、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认真分析界定本企业所处的阶段并根据该阶段的价值决定因素主动地采取措施以提升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237

[2]、张家伦.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类及其利弊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学报, 2007, (4) :14-18

[3]、左庆乐, 刘杰.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问题探析[J].中国资产评估, 2001, (6) :20-23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269-285

品牌价值评估技术的改进 篇10

在当前的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中,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Interbrand模型。

Intebrand模型的收益现值法代表了当前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净现值法的基本公式是

式中, NCWj为品牌j未来净现金流量的净现值

C0为本年的净现金流

Ct为第t年的预期净现金流

r—贴现率

这个公式需要确定三个方面的数据。这个模型最具特色之处是对于贴现率r的估计。

r的确定通过品牌的市场历史表现分析得出。

对品牌的历史表现分析, 需要计算品牌强度分值 (BSS) 。采用历史收益的Intebrand模型时, 需要将BSS转化为合适的乘数;对于净现值法来说, BSS用来确定计算品牌未来收入净现值时应使用的利率。强势品牌风险低, 其BSS高, 利率就低。弱势品牌风险高, 其BSS低, 利率就高。这就意味着, 对于相同的现金流来说, 强势品牌的净现值要高于弱势品牌的净现值。BSS与利率的关系反映在一反S形曲线中。这一结果是根据经验数据得出的。这一曲线的大致形状表示为图1。图中纵轴代表的利率由5% (无风险利率, 譬如政府债券的利率) 到25% (极高风险利率) 不等。

2 品牌延伸策略下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的质疑

上述品牌评估技术它的模型对于单产品线品牌, 或者说没有实行品牌延伸策略的品牌是目前公认的比较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但是对于进行了延伸策略的品牌, 现有的品牌价值评估模型还适用吗?

2.1 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是产品品牌的一种突出现象, 也是一种品牌策略。它是指将现有品牌的名称用于新产品。莱兹伯斯 (2004) 指出, 品牌延伸可以分为产品延伸、名称延伸和概念延伸三种现象。倘若新产品与现有产品属于一种产品类别, 这样的品牌延伸称为产品延伸。名称延伸指将现有品牌的名称用于不同产品类别中的产品, 而将品牌名称用于不同性质的产品当中则称为概念延伸。

2.2 现有评估技术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还套用Intebrand模型中“品牌强度系数 (BSS) ”的概念, 那就是同一品牌之下的不同产品线, 其强度系数不同。例如, 一提到“娃哈哈”这个品牌, 许多人的反应, 或称定位是饮料-纯净水;但是目前尚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品牌之下还有儿童服装。这两个产品线在同一品牌之下的强度系数是不一样的。“海尔”品牌之下的白色家电产品和人寿保险品种, 以及保健品在消费者脑海中的强度也大不一样。同样的情形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延伸品牌中。

因此, 延伸品牌之下的这一“堆”产业或产品的收益和风险不能简单地视为单个产业或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的平均。它有着更复杂的确定办法。同一品牌之下的这一“堆”产品构成了一个资产组合。

2.3 新的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按照资产组合理论, 我们可以把单项资产视为资产组合的特殊形式, 它是一项资产组成的组合, 该项资产在资产组合中所占比重为100%, 其余资产的比重是0。

如果将单项产品线的品牌看作延伸品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话, 产品品牌的净现值评估模型可以扩展至更一般的形式。

(公式2) 是作为资产组合视角的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的更一般形式。 (公式3) 、 (公式4) 是对其中变量的解释。

在以上公式中, 代表包含m种单项产品线的延伸品牌组合的评估价值, 代表品牌组合第t期的预期净现金流量, t表示组合中第i种单项产品线第t期的预期净现金流量, 表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代表组合中第i种单项产品线在其中的比例, 代表组合中第i种单项产品线的预期收益率。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目前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技术的发展, 提出了在一个普遍存在的品牌现象之下, 即品牌延伸之下, 原有评估技术的不适用性。通过借鉴财务学的资产组合理论, 提出了包含品牌延伸策略的品牌价值评估技术的新的模型。

关键词:品牌,评估,技术,改进

参考文献

[1]卢泰宏.品牌资产评估的模型与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探究信息技术与会计价值超越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会计价值 会计信息联系

信息技术的传播是高效的,而且信息的传播并不一定都是积极正面的,也不一定所有的信息都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所以只有具备及时、正确、有效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价值在当前很大程度上被信息技术影响着,而且促进会计的反应职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而且还能促使会计信息的建设和发展更加的科学合理。以下我们就以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对会计的价值超越意义来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对信息技术和会计价值超越给出最准确的判断。

1、信息技术和会计价值超越的探究原因

1.1、由社会的进步发展要求

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社会的各项科学技术都在进步,原先的手工会计已经不能在适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当代的经济发展规模已经从根本上说明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及时性,摆脱了复式记账原理的复杂和手孔会计的工作低效率,使客户在得到信息的时候,都是适时地有效的,保证了信息的价值意义。

传统的会计预测已经不能从本质上给与会计价值带来加分作用,而且曾经的会计计算制度和模式,由于其自身的业务量大,数据庞杂,人为操作中的漏记和重复记账是经常发生的,加之当代社会对会计的要求是标准化高度综合的信息传播,而不是单纯的企业收益和实际利益是多少。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就把会计价值直接表达出来,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就使得当代会计信息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总体实现会计信息价值的回归和超越,为广大的用户带来及时的需求。

1.2、当前的会计信息价值挖掘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随着网略的普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次,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就从出发点给会计信息的价值具有奠基作用。会计价值的影响越深,其社会价值就越能够被体现,而且在会计价值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是绝大部分的促进作用,会计信息作为经济信息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不断的在发生着变化,也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高效科学合理规范化工作,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被提高。

而且会计信息技术的相结合,能够节约会计中的成本费用,例如算盘、草稿纸等,而是高效运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从而也使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加的广泛,使得社会新的会计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而且新的经济技术可以促使人们对于社会上的消息更加的注重真实和及时性,能对社会的经济走势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所以当前的会计信息价值挖掘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

1.3、以其发展的历史和实际效益为前提

信息技术不断地促使各种科学技术的创新,因为信息技术主要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还包括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而且其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对于大量的数据信息能够及时的分析处理判断,从而给下一步的经济投资和经济实际收益作出判断,保证会计价值。

信息技术由于全面的实际利用在社会的各个行业,给经济大发展建设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很多的针对会计价值的专业也随之产生,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产生,给学生最直面链接的会计管理练习和会计脉络走向分析。会计电算化就是直接的减少了过账、分类、汇总等会计原有流程上的差错,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直接性,也降低了会计的成本。会计电算化将会是社会未来会计专业发展的主要趋向,会计专业不会再是曾经的模式,也只有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才能把社会的实际经济收益分析到位,而且给与会计更大的价值利用。

2、信息技术和会计价值超越的发展现状

2.1、扩大了会计技术的职业价值

会计信息价值是最能够反应企业社会的经济受益程度的,而且从侧面要求了会计的发展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在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分导决策作用中,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更是需要信息技术的全面及时反映接受最新的消息,才能增大传播途径,从而推动会计建设的发展以及会计价值的存在意义。

信息技术是在科学和规范的先进技术支持下才进行的发展和改进,是最能符合会计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的,而且作为会计管理人员也只有把信息技术能够利用到位,才能够促使自己的工作具有真实的价值意义,而且会计信息技术的产生是最能符合现代会计管理的要求的。

2.2、会计的价值体现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会计信息的全面具体性就要求了会计当前的运行和发展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内外部的信息都联系起来,把客户的经济利益需求给与重视,从而使内外部的用户相关利益消息能够及时沟通,减少了消息的不对称可客户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还会给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带来岗位和职责的全面考验和问责,抑制会计人员的进一步发展成长态度,所以会计技术的进步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会计技术的价值主要是在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上,信息技术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使会计技术能够进一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体上给与会计工作全面的价值保障,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且能够把各项会计工作的财务标准统一按照固定的方式在网络上公布,有利于会计信息的进一步使用和分配,减少财务支出,为企业和社会的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奠定基础。

3、信息技术和会计价值超越所面临的问题

3.1、解决信息技术的复杂体系的脆弱性

虽然很多的会计价值都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帮助和推动,但是信息技术还有很多的缺点,在数据庞大难以转化的空间里也随时面临着危险,例如商业黑客、木马病毒等非法入侵活动都会对计算机技术的价值利用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就要规范信息技术的法制制度,促使网略的犯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网络的犯罪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于数据库和空间资源的损害,使会计数据分析利用处于弹簧状态。就是要建立健全网略的安全保护措施,促使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人们服务的,来带动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而且也只有规范网络,才会对信息技术的脆弱性实施基本的保障。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数据利用和处理手段,在很大的程度上促使会计的价值提升和根本的进步,而且克服信息技术的脆弱性,才能够使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充实的发展。

3.2、建设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条件

最能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条件就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升人们的道德意识,在针对性的面对会计信息价值时,能把信息技术放到关键位置上来,而且最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就是为了促进会计价值的早日实现,在建设社会的总体经济秩序中。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能够主动的创造经济价值和实际收益,帮助会计工作顺利的生产和发展,自然能够提升会计的价值。利用好当前的信息技术是对于社会文明进步先进技术的尊重,也是对会计工作的重视,从而才能是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才使得信息技术在会计价值中得以体现。

4、结语

物联网技术的经济价值 篇12

射频识别(RFID)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智能集成中核心的部分是RFID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体系组成中,RFID技术设备通过射频技术的应用,依据物体的不同形态,组成相互联系的信息储存在标识中,经由无线传输数字信息网把相关数据自动传输到中央服务信息技术体系,实现物体相关数据信息的识别,进行相关的汇总分析和管理,实现数据的集成,最终把分析结果应用到现实事物的管理中。

互联网络与信息通信技术

物联网智能集成的形成过程中,互联网是将感知数据传送到智能集成服务中心的路径。依据现有的技术及以后发展的网络技术情况,将物联网智能集成技术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Zigbee技术。Zigbee是目前物联网智能集成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关键模式,Zigbee技术是物联网智能集成初级时期行业内部的关键应用模式。Zigbee拥有核心的设备联网功能,支撑多种核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类型,拥有较强的网络纠错修复性和技术体系成熟性。

NFC技术。NFC是非接触式识别和数据信息互联技术,能在移动技术设备、电子技术产品、PC和智能集成控制之间进行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属于短距离无线数据信息通信技术,用户能直观有效地交互数据信息。

Wi-Fi技术。Wi-Fi技术是当前无线IP传送数据信息的可靠技术,它拥有传输数据距离长、带宽高、组网方便等优点,已经在各个领域大量应用。现实中的运营商将逐步大范围采用Wi-Fi技术,建设“无线城市”的应用将逐步实现。

3G技术。3G能实现多种数据信息业务类型的应用,全业务经营应用,多技术体系、多网络、无线与传统互联网络的结合,能为以后物联网的快速稳定发展带来可靠的网络质量和强大的网络容量。通过电信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形成了人与物、物与物数据的交流平台。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指数据信息服务的交互应用数据模式,借助物联网络根据实际需要、方便扩展的形式得到所要的服务,拥有广泛性、虚拟性、稳定安全性等优点功能。云计算的技术体系集成包含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应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中间件。中间件是物联网智能集成的核心。中间件由智能集成信息平台与网络通信组成,应用于发布式技术体系中。中间件研究开发的范围比较广泛,比较完整的智能集成物联网必须包含传感网、通信网、数据网和智能应用网,把传感网、通信网和智能应用网连接起来的互联互通的纽带,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支撑组合应用。

物联网智能集成产业价值

物联网智能集成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能覆盖以往传统相关产业在方便性、可持续的优点外,它实现了集成化、可视化、远程化统一协调管理的概念,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面临停滞的环境下,物联智能集成网将带领新时期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在世界产业价值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联网将形成万亿级经济规模。智能集成物联网产业将会形成万亿级的移动通信业务,还有与其紧密结合的相关业务,包括硬件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网络工程改造投入等都将成为规模庞大的经济发展的引擎,假如算上电子消费产品的更新换代而新增的市场规模,智能集成物联网产生的经济规模效应将无法估量。

跨行业与领域厂商的融合。在智能集成物联网的经济产业价值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将有许多的参与者:生产传感器的企业、生产RFID芯片的企业、生产RFID读卡器的企业及其相关的物流销售企业是较早地被社会各方面所关注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逐步创新,再加上众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集成应用物联网随时随地了解每个物流环节货物的详细情况,给决策者提供数据信息,使管理人员更加便捷地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集成物联网将加快促进产业变革。当第一个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诞生后,每隔15年,信息技术领域就会产生一次信息产业变革。从1980年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到1995年互联网产生,目前智能集成物联网变革已经发生,数据信息的发展已经融入现实生活的各种物质领域,智能集成物联网的应用已融入到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将会使全球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智能。智能集成物联网将会逐步影响全球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类的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变化。

智能集成物联网将影响全球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智能集成物联网会给全球人类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变革,影响人类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可以实现的环境中对自身密切联系的事物进行远程操控和监测。

上一篇:碳会计下一篇: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