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趋势论文

2024-05-23

价值趋势论文(精选12篇)

价值趋势论文 篇1

文化问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如影随形的现象, 人们对它的关注从未间断。尽管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法则, 但它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总是与人们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人类的不满足和不断的追求导致了实践的进步, 从而也就顺理成章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每个文明时期都有其不同的文化核心价值, 对当代文化核心价值的探索, 既是对过去文明的批判, 也是对当今文明的肯定, 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传统农业文明的文化精神及其缺陷

在传统农业社会, 作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和创造性的个人尚未完全生成, 人还生活在自然的关系中, 血缘宗法关系是维系人们之间关系的纽带。在这种群体本位文化的影响下, 人的生存缺乏个体意识和个体自由, 对伦理关系的情调主要着眼于人的先天身份和地位、家庭出身、家庭关系等构成的等级关系和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血缘关系、情感关系或宗法关系。由于个体自由和主体性的不发达, 人生活在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关系中, 缺少自觉地征服自然的精神导向, 支配人的生活的主要文化要素是传统、经验、常识、习惯, 而不是科学理性、自由的主义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这种文化具有保守性和消极性, 缺少超越性, 因此在这种文化主导下的社会缺少发展的活力。

2 工业文明的文化精神及其优势

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革命作用要远远大于农业文明。由社会化大生产而导致的精神发生了根本变化, 从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工业文明中, 支配着人们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文化精神, 是理性主义的文化精神, 它以理性和科学知识为基础, 表现了人的自觉性、创造性, 真正的体现着人的自觉精神, 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精神。这种文化精神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 以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交换为基础的现代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越来越依赖于理性、契约和法制的运行机制, 越来越成为展现人的理性精神和自由创造性的领域。其次, 在工业文明条件下, 交往的自由与空间不断拓宽, 开始形成理性的、契约的、自由的、平等的交往关系。再次, 工业文明有两大主导精神, 即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以这两大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工业文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生存状态, 即由自在自发的状态转变到了自觉自为的状态。

3 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对工业文明文化精神的反思

人类由传统农业文明转入现代工业文明, 是历史的质的飞跃。就文化精神而言, 促成这个转变的是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 这两个精神主导着工业文明, 从而取得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辉煌的成就。这个成就不仅指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物质财富的巨大积累, 更是指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改变, 自觉、理性、创造成为人的本质特征。但是, 事物的发展总是辩证的, 工业文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后果, 因此, 人们不得不反思工业文明, 反思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

3.1 工业文明下的环境灾难

工业经济是一种资源型经济, 它的生产和增长依赖于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投入, 能源和原材料的耗费十分巨大。由于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大规模减少了, 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的荒漠化日益加剧。工业文明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与资源的过度耗费和生态危机相伴的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又致使灾害频频发生,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2 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严重异化

马克思认为, 资本对工人的奴役, 是通过异化劳动完成的。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 资本主义大工业继续飞速发展,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这种发展远远超过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现代工业文明造成了人的异化更加严重, 而且具有了新的形式。对战后人的异化现象批判最为激烈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 他在《单向度的人》中, 展开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他认为发达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双向度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 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别的, 因此个人可以合理地批判地考虑自己的需求。而现代文明, 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工艺各方面都是单向度的, 人们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的原则。

4 理性、自主、法治:当代文化核心价值的发展趋势

显然, 工业文明已经超越了传统农业文明, 当代文化核心价值不可能再是农业文明的文化价值。虽然后现代主义对工业文明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然而它并不能代表文化核心价值的发展趋势。理性、自主、法治等工业文明的核心价值依然是当今文化核心价值。

4.1 当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流还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 用“三大社会形态”概括人的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他说:“人的依赖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 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社会形态,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 才形成普遍的物质交换, 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是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

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体处于第二个阶段的起始时期。这个阶段虽说还没有摆脱“物的依赖性”, 但毕竟会逐步进入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这个阶段距离“自由个性”还有相当的距离, 但毕竟在为那个更高的阶段创造着条件。文明应当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深刻变革的高度, 认识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深远意义, 认识在此进程中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民主诉求的增强实乃历史之必然, 认识“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成为历史舞台的主人, 这才是工业化和市场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所以, 工业文明所蕴涵的理性、民主、创新、法治、契约等核心价值依然没有过时。当然, 我们必须正视后现代主义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

4.2 当今文化核心价值的世界化和工业文明核心价值的完善

第一, 在全球化时代, 人类文化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整合, 结果是一种超越民族的世界文化开始生成。

在全球化时代生成的世界性文化与以往人类历史上的文化融合和交流有所不同。当今的文化整合不是一种主动的带有偏好的选择, 也不完全是武力征服的结果, 而是全球范围内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它在人类的一些基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层面上造成一种越来越有力的共同性和认同感。这些基本的价值和文化精神就是工业文明的主导文化精神, 即理性、自主、法治、契约等等。这种世界文化的生成, 一方面来自经济的全球化, 以及国际范围内交往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来自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

第二, 当今的世界文化是工业文明核心价值的自我完善。

当今人类的文化精神对传统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精神的改造, 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性质上, 都远不同于、也远未达到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对传统农业文明的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超越。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超越, 实质是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代替旧的文化精神, 是根本性的重建。传统农业文明的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基本要素是经验、常识、习惯、天然性情感、宗法血缘关系等自在的文化要素, 而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精神的基本文化要素是理性、科学、规则、契约、平等、创造、自主性等自觉的文化要素, 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同工业文明的文化精神之间没有本质的不同, 同属理性主义, 其区别在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扬弃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精神的极端性和专断性, 从而赋予理性文化精神以更合理完善的形态。

不论人类的未来在文化方面如何变化、发展, 都永远离不开毁灭与创造这两大主题。应该认识到, 文化发展的本质是建设和创造, 毁灭只是创造过程中一个伴随物, 更多情况下它不过是一个自然过程。没有创造就不会有文化。古代对文化的解释是“耕耘土地的行为”, 即从渔猎经济过渡到农业文明, 这当然是一个创造过程。黑格尔所讲的“扬弃”, 形象地说明了创造与毁灭的关系, 值得我们深思。

关注文化发展, 也就是关注人的发展。以人为本, 文化为重。

参考文献

[1]涂成林, 李江涛.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 第176—17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276页.

价值趋势论文 篇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产业结构变化和调整,武术的技巧功能、健身功能、社会功能逐渐走向市场,与经济相交融,相促进,体现出其经济价值,体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如何实现武术的经济价值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理论界对武术经济价值的深入研究。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对武术作系统分析,找出武术市场发展的优势以及武术经济价值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不利因素,最终寻求一条市场经济体制下武术发展的新思路,并对21世纪武术的发展做新的构想。

一、武术经济价格系统分析

从经济价格功能上说,武术无论作为竞技,表演的体育项目,还是作为娱乐、健身的体育项目,它都是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武术在经济功能上的作用有显性的、直接的,也有潜在的、间接的。本文将武术的经济进行系统分析。1.健身武术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健身、娱乐成为时尚,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积极寻求延年益寿的科学养生方法。作为现代体育运动的武术,具有健身、防身和修养等多种功能,恰好是健身、养身、娱乐康复和祛病延年等有效方法。据一位美国博士的研究约有300套武术套路可以治疗全身各种病痛疾患。据中国武协不完全统计,仅在我国就有6500万武术习练人员,这一数字是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员的一半。从经济学的家度考虑,武术庞大的消费群体将为武术带来巨大效益。同时,健身武术经济价值还在与武术的健身修身效果的潜在经济效能,即通过武术训练,能增进健康,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生产。2.竞技表演武术的经济价值。武术竞赛表演是为了满足大众观赏需要而举办的,实质上,武术竞赛表演是一种经营活动,而观赏者是消费者。随着改革的深化,武术竞赛表演越来越多,越办越精彩,到目前为止,武术正规比赛有国内的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国际的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等。武术竞赛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完善,现已初具规模,影响十分广泛。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在一程度上实现了竞赛表演武术的经济价值。3.技击武术的经济价值。技击武术在现代社会主、要表现为散打,其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武术散打所需要器材、场馆和大型的散打比赛观众中。散打项目的增加使武术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实和丰富,由于人们对武术相当热爱,武术散打比赛的观众越来越多,这将给举办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拓宽国际武术市场和武术国际化创造了条件。4.武术资源配置市场的经济价值。武术培训、武术健身、休闲娱乐等需要有关武术的器械、场地、技术指导员等支持。比如,武术馆、校等,在国内举办了多期国际武术培训班,培养并派出了一批批武术技术骨干,为武术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其经济价值。同时,当今社会一切事物的建立和发展与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媒体通过对事物的报道,不仅扩大其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而且也从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武术运动也同样如此。

二、武术市场发展的优势

牛市趋势不变价值投资回归 篇3

蓝筹将跑赢下半年市场

岳爱民

上调印花税不过是投资者每一次买卖来回的交易成本提高4%。而已,它本身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是市场对政策措施的解读和反应,以及对政策预期的变化。

我认为上调印花税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监管思路下是一种市场化的指导性措施,是抑制目前市场中换手频繁、散户甚至机构持股短期化以及对垃圾股、题材股的过分投机等现象的有效措施。因此,它对市场的理性和良性发展是有利的,并不改变股市长期向好的格局。

为了目前的市场兴旺,政府和市场付出了相当的代价,2001至2005年那万马齐喑的大熊市是市场的代价;股改对价的支付是国家的代价,它是国有大股东向流通股股东的资产让渡。正因为目前的市场兴旺来之不易,管理层也不愿意轻易地让它受到破坏。由此可见监管层态度和调控取向的判断,一是在市场基本面仍健康、泡沫不算很大的情况下,不会太重地人为干预,简单地戳破泡沫;二是如果市场失去理性,仍然像脱缰的野马那样狂奔,伴随着不断升级的投机和操纵,最终广泛地泡沫化,也是管理层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原因很简单,我们无法也没有能力承担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泡沫破裂之后,导致的资本市场发展的延迟和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被破坏。进一步推断,如果市场不能回归冷静和理性,相信管理层手中一定还有很多牌,不管是市场化的还是行政性的。

在这个背景下,我认为下半年市场将回归价值、回归以沪深300成份股为代表的大中型蓝筹和优质的成长股,没有实质性利好的题材股泡沫一定会消退,大中型蓝筹股整体上将跑赢大市。但这轮的蓝筹行情应该不如2006年下半年那么猛烈,原因是今年上半年蓝筹股并不是没有涨,像地产股、钢铁股、机械股等都有很好的行情表现。另一方面,蓝筹股经过去年的大幅上涨之后,虽然比市场平均价位便宜些,但估值相对于全市场的优势不像2006年下半年行情启动前那么明显。据此判断,这轮的蓝筹行情更可能是相对地跑赢市场,直至出现一定的蓝筹溢价。

我看好大中型蓝筹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蓝筹股能体现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国民经济的情况表。我国经济正处于高度景气的循环中,银行、石化、地产、钢铁、机械制造和一些消费品制造业公司盈利能力很强,盈利增长很快。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为例,2006年平均盈利增长高达32%。这些龙头公司的高增长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在世界其他股票市场上也少见。

二、超出预期的还有盈利质量很高。大部分蓝筹公司的盈利增长均来自于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营业务以平均20%~30%速度扩张的同时,管理费用率和营业费用率明显下降。悲观的分析师认为这不可持续,而我们乐观地认为这是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升的根本。股权分置改革后,日益完善的激励机制消除了以前的管理低效和浪费,公司的经营管理潜能得以释放,盈利质量提高,这是价值投资者最愿意看到的投资价值的根本提升。

三、从估值角度看,蓝筹股市盈率还是相对较低。以2007年预期盈利增长35%或更快计算,蓝筹股平均市盈率在29倍左右;如果考虑到2008年蓝筹公司还能以25%的速度增长甚至更快,蓝筹股的市盈率将下降到23倍左右,这比股市整体市盈率低。钢铁、银行、交通运输、部分地产股和部分制造业股的2008年估值更低,在12倍到18倍之间。在盈利增长非常明确和盈利质量很高的情况下,蓝筹股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四、人民币长期升值对蓝筹股助益很大。2006年6月在美元兑人民币突破1:8后,股市掀起了一波人民币升值行情,一直延续到年底。与人民币升值有关的内需行业如地产、银行、航空、商业服务行业等都有上佳表现。现在美元兑人民币突破了1:7.65,且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升值空间,这对内需和服务行业投资很有利。

五、2008年内资企业所得税将全面下调,这也对蓝筹股有利。因为银行、通讯、石化、钢铁、房地产、食品饮料等蓝筹集中的行业目前的所得税率大多在33%,因此在减税中受益最多。

理性投资才有活力

桂浩明

对于这次股市的突然下跌,人们已经谈得很多了。实际上,它出现在5月30日也许是偶然的,因为如果当时不宣布调高印花税的话,股指继续上涨完全是可能的,说不定现在已经站上4500点了。但是,它的发生却又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哪怕没有任何利空消息,股市在上涨到一定阶段以后,同样会下跌。而且涨得越高,跌得也越惨。原因很简单,近一段时间来,股指出现了大幅度的连续上涨,期间并没有必要的调整。同时,引领上涨的品种大都是业绩欠佳的题材股,推动股市上涨的操作群体则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这种状况,也许在某种特殊的条件下,有可能存在,但是绝对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换言之,正如很多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样,在这个阶段市场的确很过热,而且是泡沫严重。尽管这种过热具有局部性的特征,但在此时市场大局却是被这种局部特征所掩盖,因此也就难免出现人们对整个市场感到担忧的状况。

客观而言,当股指一路不回头地单边上涨时,的确很难让人相信其运行是十分正常的,其走势的逆转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实际上,5月下旬B股就是在没有任何政策信号诱导的情况下,率先出现明显下跌的。这实际上是市场内在力量起作用,对过度上涨进行自然矫正的结果。

应该说,一个调高印花税的政策固然能够使过热的市场降温,但它并不会导致市场趋势的改变。毕竟,大家都清楚,就像因为经济向好时才需要升息一样,也只有在牛市环境中才有条件调高印花税。因此,股市出现温和的调整是正常的,但如果是连续暴跌就不正常了,同时也必然是非理性的。特别是个股不分青红皂白地大面积跌停,也有违股市不过是局部出现泡沫的现实。显然,行情走成这个样子,反映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表明市场心态不佳。而这种状况,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当然也不可能会持久。

一般认为,作为一次力度较大的调整,15%的幅度是可以接受的,这样沪市的调整低位应在3684点,而本周二股市最低却下探到3404点,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偏离正常值比较远了。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自然会形成超跌反弹,并快速地走出暴跌的阴影。事实上,这种反弹正是市场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它的出现并不需要什么消息来刺激。人们注意到,6月5日开始的反弹行情,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表明并非是短线资金所为,而是有中长线资金在市场超跌、投资机会凸现之际大举介入,实施战略建仓。

价值趋势论文 篇4

1. 受托责任关系复杂化

杨时展(1997)指出,受托责任是“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受托责任系统的变化和发展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内部受托责任结构和内容日益复杂。例如,受托责任参与主体变化,促使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从公司的管理层扩展到包括董事会、各经营管理层的企业组织的各个层次。风险管理渗透至受托责任履行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又扩展至风险管理、公司治理。

外部受托责任对内部审计发展同样具有深远影响。例如,股权结构的变化引起组织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受托责任关系的变化,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性质。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受托责任的环境、参与者、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作为受托责任控制机制的内部审计也作出相应的调整。

2. 重大经济事件及相关法律的影响

“南海公司事件”、“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安然、世通事件”都引发了一系列重要法案的颁布,如:英国1844年的公司法、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1977年的《国外反贪污行贿法》(FCPA),以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虽然这些法案不一定直接对内部审计作出规范,但由于它们强烈撼动了组织的受托责任系统,进而对内部审计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安然、世通事件中,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严重受损,公司的内部审计职能得以加强。由于安然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对账外负债业务的揭示以及世通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对3 815亿美元费用违规列入资本支出项目的揭示,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了公众和监管部门的肯定。同时,这两大公司的财务丑闻充分暴露出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外部审计三位一体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一是由高级管理层聘请外部审计,使外部审计的利益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密切相关;二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内部审计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在安然和世通公司财务丑闻爆发之前,许多公司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向公司高级管理层报告工作,审计的内容、范围和结果报告受到严重限制,从而导致董事会难以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萨奥法案的颁布弥补了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它将审计委员会提升为公司必须设立的法定审计监管机构,要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对其内部审计职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出具相关证明。显然,该法案推动了四位一体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进行,刺激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3. 其他学科的发展影响了内部审计性质的演变

理论方面,受托责任理论受到了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深刻影响了理论界对内部审计性质的探讨;实务方面,内部审计也深受管理理论及实务的影响,从19世纪麦卡勒姆、巴比奇的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到科学管理、一般管理理论的广泛接受,再到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这些学科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和对象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1. 重新介入内部控制

2003年9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总部前执行副主席理查德·钱伯斯先生(Richard F.Chambers)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内部审计高级研讨班演讲的专题之一《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中提到了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重新介入内部控制;二是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三是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2004年6月,时任IIA理事会主席的鲍伯·麦克唐纳先生(Bob Mc Donald)为中国内部审计师演讲的内容中再次提到了上述三大趋势,可见这一趋势的重要性。

萨奥法案明确要求上市公司的年报应包括内部控制的评价部分,并有多项条款强调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这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越来越受到外部相关人士的关注。

近年来,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方法,它将实施和维持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赋予管理层。内部审计人员不再仅仅是独立的问题发现者,而成为公司改革的推动者,从以前消极的以发现和评价为主向积极防范和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变,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转向事前防范;从单纯强调内部控制转向重视利用各种方法改善公司经营业绩。内部审计人员广泛接触各部门人员,建立经营伙伴关系,有利于共同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防范各种风险的产生。

2. 介入风险控制、公司治理

从1991年开始,世界许多大公司开始了兼并、重组和公司治理的过程,企业面临的风险普遍增大。主要原因是:企业实施多样化经营,进入了众多以前从未涉及的领域;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控制链大大延长;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计算机犯罪增加。鉴于此,企业开始注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也从以制度基础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

2002年,IIA在对美国国会的建议中指出:一个健全的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效治理体系的四个主要条件的协同之上的,这四个主要条件是: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可见,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治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强化公司治理方面,国际内部审计已逐渐形成三种职能趋势:强化报告关系、协助董事会完成其职责和评价整个组织的道德环境。

3. 内部审计目标转向企业价值增值

从IIA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目标从“协助管理成员履行他们的职责”变为“增加组织价值,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比尔·贝克特在其所著的《内审职能体系》中指出:价值问题将会取代独立性来支配内部审计工作。传统的内部审计服务限于管理层,而现代内部审计定位在服务于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内部审计将其目标与组织的目标联系到一起,开始关注组织的战略方向,评估和改善组织的风险控制,帮助组织减少风险,有助于组织保存价值。

4. 内部审计职能拓展

内部审计的职能不再限于评价,而是确认和咨询并行。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扩展到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领域,并且呈现出扩张趋势,凡是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都积极地开展。同时,现代管理强调战略管理,为适应企业竞争形势的变化和管理当局的要求,内部审计更应当把重点放在充分建设性的职能作用上,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的为管理当局提供服务。

5. 从检查过去到着眼未来

传统的内部审计通常是对已有控制或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改进组织工作绩效。但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开始转向企业的价值增值,不仅在事后对组织控制作出评价,而且在事前就要考虑组织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对组织机构设置中的弱点、经营政策不够科学、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业绩标准不够恰当等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方面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在事中判断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将内部审计在时间上贯穿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6. 从说服转向协商

由于当前内部审计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的,管理当局通过协商可以既考虑管理当局的目标,又考虑内审人员利用其职业技能和专业判断对组织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的评价,来获取对组织最佳的结果,使职能经理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合作更加广泛,在决策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参与式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客户抱以信任态度,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2)征求客户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3)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4)向客户报告期中审计结果,以便及时就地解决和改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5)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采用建设性的语调,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措施等方面。

审计目标向为组织的价值增值转变,被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态度也呈现由被动接收审计变为主动邀请的趋势。内部审计面临的一个严竣考验就是如何营销自己,正如Break Spear(1988)所说:“我们必须学会营销自己,以及营销我们的技能和产品”,“如果能进行成功的营销,我们将会为组织增加价值,拓展我们的业务,并将分享其中的快乐”,他强调“这一战略对内部审计而言可谓生死攸关”。

7. 审计人员知识的拓展

如前所述,IIA将对内部审计师期望的改变作为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第三个趋势。以往的内部审计师在公司里往往都保持一种“低姿态”,处在幕后的位置,“SOX法案”的出台,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走到“前台”。内审队伍的构成应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发展。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不仅要具备懂得会计实务及审计技术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经验丰富和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加入内审部门,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也不断适应着社会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从受托责任关系复杂化、重要事件和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内部审计发展的动因,得出现代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七个表现。

关键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受托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玉.后安然时代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综述[J].审计研究,2005,(5).

[2]唐阳玲.论国外内部审计发展理念对我国内审的影响[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

[3]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2).

[4]关媛媛.基于公司治理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四川大学,2007.

[5]齐兴利,剧杰,袁新.从内部审计历史演变透视现代内部审计发展态势[J].广东审计,2003,(1).

价值趋势论文 篇5

毕业后的去向选择:考研与就业是两大主要选择,“考研热”愈演愈烈,创业意愿趋弱我校毕业生对毕业后去向的主要选择是继续攻读研究生与就业,各年毕业生选择这两项的人数之和均超过了84%。其中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呈下降趋势,选择考研的毕业生则呈逐年上升之势,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偏低,说明大学生的整体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意愿趋弱。近年来大学生“考研热”的主要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好的职业需要优秀人才与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导致大学生创业意愿淡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总体缺乏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包括社会舆论、政策保障、社会支持条件等;二是高校的创业教育不足,力度不够,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三是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欠缺,在校的创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等。

选择职业的标准:以个人发展观为择业标准的占主流,以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呈上升趋势调查数据(如表3所示)表明,近三年来,我校有83%以上的毕业生把“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和“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千方百计实现自我,自我选择”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标准的评价上,仍然十分看重个人的发展,特别是“以自我中心”作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由2003年的3.9%上升到2006年的7.6%。但同时,也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即以“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06年的`人数比例为13.6%,分别比2004和2005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接受了收费教育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观念,以“个人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这既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务实心态,也表明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人价值取向仍有回升的趋势,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社会、高校和家庭面临的重要问题。

选择职业的地区意向:选择城市就业趋势明显,到基层就业仍需引导调查结果表明,2003~2006年我校毕业生择业的首选地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年均有50%以上的毕业生表达了这样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内地省会城市或大城市”的毕业生各年均超过了24%,即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超过了75%,毕业生择业的地区意向具有明显的城市化趋势。选择去“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比例各年都不足5%,可见引导毕业生去西部、基层就业的工作任务还很艰巨。绝大部分毕业生求职的地区目标都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内地省会城市或大城市,愿意到西部等边远省区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很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策上取消了边远省区生源必须回生源地工作的规定,另一方面是经济发达地区能够给毕业生提供较多的发展机会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便利的生活条件。然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毕竟有限,势必会造成“僧多粥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近几年,我校毕业生选择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的人数比例稳中有降,直接反映了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就业难等现实状况。尽管国家和学校积极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西部地区也出台了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但仍难以调动大多数毕业生的积极性,这也反映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就业指导的长期性。

选择职业的单位性质意向:非国有企业的择业意向呈上升趋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传统优势职业的吸引力稳中有降我校毕业生择业的单位性质意向调查表明,近四年来,企业是我校毕业生择业的主渠道,特别是选择去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各年均超过了40%,而选择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毕业生人数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大学生择业单位性质意向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大学生的求职心理随着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趋于饱和,而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三资、民营和私企等非国有企业以其就业容量大、人才需求旺盛、待遇优厚等优势逐渐赢得了毕业生的青睐。二是大学生对国企、非国企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外企、私企机制灵活,发展环境较好,而国有企业机制相对滞后,观念相对陈旧。三是有关就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就业指导的力度,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对职业选择的薪酬期望:薪酬期望总体趋于合理,部分毕业生在待遇水平上的理想化趋向严重调查显示,2003~2006年我校50%以上的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值在1000~2000元之间,而且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3年的51.54%上升到2006年的74.73%,表明大学生的薪酬期望总体上趋于合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表现出对现实工资水平的认同感。但同时,部分毕业生过分追求高薪的现象也不容忽视,2003年选择月薪在2000~3000元及以上的毕业生人数比达到了48.46%,尽管近两年该比例有所回落,但2006年仍有25.27%的毕业生表达了较高的薪酬期望,即有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在待遇水平上的理想化趋向严重,不能正确对待社会需求的现实,因而使得一些毕业生面临就业机会丧失与就业失败次数增加、“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看重经济因素呈上升趋势,在注重个人发展的同时存在突出的功利主义倾向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在择业时看重“薪酬福利、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因素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人数各年均超过了57%,在总体平稳中略有回升之势,这与大学生追求1500~2000元的薪酬期望呈上升趋势相吻合。部分毕业生择业时看重经济和城市因素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反映了收费教育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更加实际,如何引导毕业生树立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正确择业观,是高等教育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此相反,毕业生在追求职业经济效益因素的同时,却并不关心所选择单位的发展前景,2003年仅有17.63%的毕业生看重“单位知名度和发展前景”,而到2006年,选择这一项的人数下降到14.52%。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抱有实用主义的择业观念,片面追求单位现实的福利待遇而忽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割裂了理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存在着突出的功利主义择业价值取向。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我校四届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显著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既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又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既能正视就业压力,又存在消极心态;既偏重个人兴趣,又追求理想化的薪酬待遇;既看重经济因素,又存在急功近利心态;就业意向城市化趋向加重,社会奉献意识淡化。注重个体价值,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物质利益,过于追求经济价值的实现;择业观念较为传统,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与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尽管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存在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消极的就业意识以及盲目的择业行为,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国家、高校和家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加强就业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国家、社会、高校等各个层面既要转变观念,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控,完善与优化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制定出引导毕业生创业和面向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要推进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奉献意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创业意识教育;要积极营造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舆论氛围,转变家庭的传统就业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与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合理择业和顺利就业,从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的调查开始于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第一个高峰年并保持了4年的连续性,但由于学校的地域、规模、专业设置、教育状况等因素,所取样本相对于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代表性相对较弱。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对问题的分析,为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类似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沛,康廷虎.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5,(2):143-144.

[2]梁英.新形势下北京地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J].大众科技,2006,(1):189.

中西传统友善价值观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友善 友善价值观 发展趋势

一、中西传统意义上的友善价值观

(一)中国友善价值观

西方认为:中国有一种思想极为根深蒂固,那就是正确的道德品质比细致的科学知识更重要。我国是道德型价值观社会,崇尚道德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在人与人道德关系的分寸把握上, 以及道德行为、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规范上,有着特有的价值思考方式。早期儒家提出“中庸”与“居间”的性质,认为道德的善在于两种互相对立的行动和品质的“中庸”,“不偏不倚”与人为善。中国以“善”言人性,认为应该“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强调运用道德的教化,从人的内在因素去提高人们的自律性,使各方面和谐统一。这些更有可能使中国的“人治”色彩浓厚。

当代中国“友善”的含义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包括为人谦恭庄重、待人宽厚和气,处事诚实刚正、行事勤快敏捷、常怀慈善之心等等,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友善。例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曾单篇列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也正是要告诉我们要对自然友善。

(二)西方友善价值观

西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性论思想是人性恶理论。(基督教“原罪说”) 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必须对人性中的恶加以控制和克服,人与人之间才会友善相处,否则人的罪恶最终会表现出来。正因为人性恶而又有理性,所以,西方国家更强调监督机制的重要性,他们的法制也因而更健全,法律观念更深入人心。

对西方思想来说,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目的是实现自主和自我成就,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比如打败对手、盈利、取得个人成就等,交往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相互关系是对等义务型,尽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彼此不欠账;或者是协约义务型,即对机构或对个人义务都有某种协约基础。

二、 社会主义现阶段友善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内涵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友善价值观(包括民族矛盾、国际冲突、人际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友善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特点

(1)道德心理素质建设方面

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心理的最低层次

(2)道德价值规范体系方面

拥有其核心价值、基本价值、具体价值

(3)道德思维方式架构方面

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是受该民族的文化素质所决定的,并反过来表现和影响着该民族的文化素质及其发展变化。鉴于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形成中所处的主干地位,我们可以认为儒学在建构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与支配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意义

构建和更新人类文化价值体系,唤起人类的理性与良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开发人的心性资源,开拓更博大的人道主义和人格力量来推动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通过“扬弃”合理的吸收当代积极价值观念,完成友善价值观的新旧更替。

三、当代中国友善价值观的发展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不动摇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都是互为友善的价值观体现。 “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建立的作用是十分积极的。

(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其道德价值思想的规范化、简易化,更能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和影响的广泛性。

(3)社会教化和自我修养相结合。

(4)加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抵御外来腐朽文化入侵。

(三)对比资本主义友善价值观

吸收资本主义友善价值观中的合理因素, 形成比我国古代传统友善价值观和西方资本主义友善价值观更高、更合理、更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

(四)要体现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

孔子强调“过犹不及”,致中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给予我们今天的启示就是,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宽容性相统一是价值观构建的基本规律和首要原则,加强价值观建设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允许各种合理的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并发挥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总体上保持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一定程度的协调和合作,保证整个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健康发展。[2]

(五)核心价值体系下友善价值观的实现

(1)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理论的彻底的说服力

(3)应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社,2012-11-17.

价值趋势论文 篇7

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1、艺术品收藏增加

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投资家偏向于艺术品的收藏。对艺术品的收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其一, 企业家的收藏, 由于此类收藏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往往会进行艺术品的批量收藏, 加大了艺术品的收藏量;其二, 专业艺术人才的收藏, 由于这类收藏家拥有专业的知识, 往往收藏业内精品, 是艺术品的收藏数量增加的另一推动力。

2、艺术品投资增加

艺术品的投资主要由集团投资和私人投资组成。受到艺术品市场高额利润的诱惑, 越来越多的集团采用艺术投资基金的形式, 加大对艺术品的投资。而个人方面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往往在艺术品投资方面购入量不大, 但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

二、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与金融市场接轨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 通过对西方艺术品市场的分析, 可以发现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是由上千亿美元资本的投入产生的, 并实现了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集合。例如, 花旗集团推出的艺术品投资顾问服务和德国银行在分行对收藏进行公开。我国艺术市场由于起步较晚,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 但近几年, 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出现了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份额交易等创新产品, 加快了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艺术品市场会与金融市场实现接轨。

2、国外公司的进入

通过对近几年的艺术品市场研究发现, 国外公司正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我国的艺术品投资领域, 比如, 2005年德国纳高拍卖公司在上海免费为市民验证艺术品的真伪。加之上海世博会的顺利举办, 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另外, 我国正处于规模竞争阶段, 随者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完善, 定会将没有真正经营实力的公司淘汰, 而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外公司定会加大对中小型拍卖公司的收购, 进一步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

三、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分析

1、艺术品的存世量决定价值

物以稀为贵, 艺术品也不例外。由于不同的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品创作时, 具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理念, 这导致相同艺术品的存世量不同。比如, 采用大写意手法的艺术家, 一天之内可能创作好几幅艺术品, 而采用工笔的艺术家一个月未必能完成一幅艺术品。不同的艺术家由于艺术手法的不同, 导致艺术作品的“产量”不同, 进而使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不同。总之, 在同等水平上, 往往艺术品少的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更高一些。

2、艺术品的真伪决定价值

艺术品的真伪将决定艺术品的销售价格, 进而影响市场价值。目前的艺术品市场错综复杂、难辨真伪, 是艺术品投资难以解决的大问题。面对艺术品时, 投资者要敢于做出选择, 对于真品要敢于出高价。但是, 面对一些高仿的艺术品时, 投资者不能盲目的进行投资, 不仅要详细了解艺术品的质量, 还要注意它的价位。因此, 在进行艺术品的选择时, 一定要认真辨别艺术品的真伪, 投资真的艺术品往往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并拥有极高的市场价值;而投资赝品, 只会浪费自己的财力和物力。

3、艺术品保存是否完好决定价值

艺术品行家往往通过艺术品是否保存完好来评价艺术品的市场价值, 保存好的艺术品往往可以获得很高的市场价值。因此, 在进行艺术品市场价值的评估时, 一定要仔细观察艺术品是否保存完好。艺术品是否保存完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 保存是否完整, 比如, 瓷器和砚石, 如果经过修补或者难以再修补, 都会导致艺术品的市场价值降低;其二, 是否受到污损, 比如中国的字画, 由于收藏者的保存不当造成字画的污损, 会使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大打折扣。因此, 艺术品的保存程度也可以衡量艺术品市场价值。

四、结语

我国的艺术品市场由于起步较晚,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 主要表现在区域的发展不平衡和高端消费者的不足, 这也将是未来完善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在促进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艺术品的价值分析, 以推动我国艺术品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翠巧.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与价值分析[J].天津大学, 2011 (05) .

[2]张博.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及路径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 2013 (03) .

价值趋势论文 篇8

1 常见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1.1 收益评估法

收益评估法是基于被评企业的整体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 按照适当的折现率将所估算出来的企业未来预计收益进行折现从而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预计收益的估算带有很强的自主性。

1.2 市场评估法

市场评估法需要在评估之前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 最后选择若干个与被评估企业在经营业务类型、规模等方面相似的企业或交易为参照标准, 以此推算出被评估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参照企业的选择有严格的要求。

1.3 成本评估法

成本评估法的中心思想都是围绕企业重建假设, 要知道企业价值即可假定在评估时点再建一个与被评估企业在生产经营能力及获利能力相同或相似的载体所需要的合理投资额, 进而得出被评估企业的企业价值。

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优劣势分析

2.1 收益法

收益评估法所评估的企业价值容易为产权交易双方所接受, 因为它反映的是企业资产整体的获利能力或称企业本金化的价格。该方法运用投资回报和收益折现等技术手段, 把评估企业的预期产出能力和获利能力作为评估对象来估算被评估企业的价值, 实施的关键在于对企业的价值分析和价值管理。其次, 收益评估法以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为基础, 全面综合企业资产总量、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各种要素, 全面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素质。

但收益法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相关前提条件的限制, 譬如必须满足预期收益和与预期收益相关联的风险能够预测并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以及持续经营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收益法的使用。在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 由于被评估企业的预期收益、折现率及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难以在确定时易受较强主观判断和未来不可预见因素影响,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2 市场法

市场法是企业价值评估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因为其在评估企业的价值时所需要的指标、参数可以直接从市场获得。但同时该方法适用条件较为严格, 适用性较差,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种方法应用需要有健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为基础, 而如今我们的资本市场还难以达到这种程度, 因此很难采用;其次, 该方法在运用中可比企业的寻找会存在问题,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 企业之间的个体和交易案例的差异, 似的要找到资本结构、营运状况等都类似的可比企业是很难的。

2.3 成本法

成本评估法是把组成企业的各个单项资产按照成本法单独评估后, 将其评估结果直接相加从而得到企业的评估价值, 主要特点就是操作简单。但是相反的也存在很多的弱点:首先, 采用成本法忽视了某些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企业的财务表。然而, 企业价值评估多涉及的资产既包括财务表上反映的有形资产, 还包括如企业盈利能力等很多不可确定的无形资产。其次, 成本法只是简单将单项资产或单项资产的加和作为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 而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效应, 从而难以反映企业获利能力带来的价值。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 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发尽管都有各自的完整理论体系, 对实践起着知道作用, 同时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共同的缺点是:都带有很强的主观判断, 考虑更多的是可以量化的因素, 忽视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今后对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规避各种方法的局限性, 使企业价值评估成为企业比较的共同语言, 保证分析判断口径的一致性。

3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的未来趋势探析

企业价值是企业在经济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依据, 是企业获利和潜在获利的重要指标, 因此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要想克服各种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研究出一整套比较成熟科学又实用的理论体系仍需要很长的过程。随着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会向更为科学、实用、客观、简便的方向发展, 如今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存在着以下趋势特点:

3.1 简化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和计算手段的复杂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评估成本高低、评估程序的繁简及评估周期的长短。企业在价值评估方法选择上更愿意根据自己的负担实力选择可以易于实施且耗费低的评估方法。今后, 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应应着眼于向简单化、通俗化的方向发展, 在规避以前方法的局限性同时, 增加其可操作性, 以扩大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领域。

3.2 用现实的数据和指标说话

多数评估方法都考虑到对企业的未来持续经营期及综合获利能力等的变动估计, 这种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不同的操作者用同一种方法对同一企业的价值评估会有很大差异。很多方法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需要更多现实指标和数据作支撑, 依靠真实数据和信息的价值评估, 其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必然增强, 其结果具有更为可靠和确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针对同一现实数据的价值计算, 会使不同算法和机构产生可比性。

3.3 要求体系专业化、指标分类化

尽管各类评估方法都希望能够解决企业全面价值问题, 也各有特色, 这本身就不现实, 因为不同的理论在其适应的范围内、领域里需要做出更为专业化的演绎, 解释更为具体和有针对性的问题。所以, 设计的企业价值评估体应分成若干小类, 并向理论专业化、评估指标分类化方向发展, 从而增加不同企业在某个具体方面的可比性, 可以使企业的具体问题得到具体的量化比较。

3.4 将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分离

将未来企业价值折现为现有价值, 给出了一个可比的数量概念, 看似公允, 但同一企业不同年限、不同的企业的折现比率确定都包含着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因此, 笔者认为应将企业现实价值、未来价值相分离, 分别加以讨论评估, 这样则避免因将现实与理想混为一谈的混乱逻辑而影响企业的可比性, 避免监管数据被粉饰, 从而误导投资者对企业资产价值与投资价值判定。

3.5 决策管理层的作用要纳入企业价值评估体系

3.6 减少人为因素对指标的干扰和影响, 分别研究定性与定量问题

伴随着现实条件的变化及决策者的要求提高,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完善仍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我们应深入分析不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 本着科学、高效、实用的原则, 并且以为市场交易和管理决策提供公允客观、标准一致的企业价值评估结果为目的, 不断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加以修正、完善和创新。

摘要:企业价值是管理决策和市场交易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客观性、公允性在正确衡量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评估过程中的目的、对象、信息及环境对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没有哪种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具有绝对优势。在这种形式下企业价值评估会向更为客观、实用、简便、科学的方向发展, 以克服目前的局限性。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局限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左庆乐.企业价值内涵的界定[J].经济师, 2004, (3) .

[2]宋磊, 闫超.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 2011, (4) .

[3]王秀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发展趋向探究[J].学术交流, 2011, (2) .

价值趋势论文 篇9

沼液和沼渣总称为沼肥, 是应用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所得副产物。在我国随着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事业迅猛发展, 沼肥的综合利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沼肥潜在能量逐步深入认识, 它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大, 具体体现在它的巨大作用上。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 它的商品化也将是大势所趋。

1 沼肥的成分和作用

1.1 沼肥的成分

由于沼肥是由各种工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畜禽粪便、秸秆、以及城市厨余垃圾等混合后, 通过调整适当的p H值, 再添加合适的菌种, 最后通过无害化处理制沼气后所得副产物, 因此沼肥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所含有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属于肥效成分, 而且据有关资料显示它的肥效的性价比远远高于史丹利复合肥, 可用作肥料, 1t沼液的肥效约相当于1.25kg尿素, 施用沼肥的农作物平均增产20%以上[1]。而且沼肥的价格远远低于化肥等复合肥的价格。沼肥除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钠、等肥效成分外, 还含有经厌氧微生物发酵后消化液中一些为生物体所必须氨基酸、脂肪酸 (挥发酸) 、黄腐酸、B族维生素、生长素、核苷酸及酶类等物质[2]。另外沼肥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 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元素, 以及微量元素:硼、铜、铁、锰、锌等活性成分[3]。由于沼肥所具有的这些成分使它的潜在的能量和价值不可小觑, 它的作用也就更加诱人, 尽而使它在绿色农业中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2 沼肥的作用

由于沼肥所含有的成分都等于或远远大于现在市面上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肥的的标准。而且经过长期的科学实践已经证明沼肥是一种非常好的绿色生物有机肥。它具有很多优点, 长期施用后所产生的作用大致如下:

1.2.1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沼肥中不仅含有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无素, 还含有对作物根系营养起特殊作用的微生物群落与大量有机物。由于养分全面, 兼有多种生物活性, 而这些是化肥所无法比拟的, 施用后能明显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2.2 促进根系周围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

沼肥能够提供土壤生物活动所需的能源和营养物质, 施用沼肥后, 能显著增加根系周围土壤的有益生物数量, 促进作物更好地发育成长。

1.2.3 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沼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菌, 施入土壤中通过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大量繁殖达到抑制土壤中有害病原菌的生长传播, 减轻病虫害, 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1.2.4 肥效持久

对土壤具有螯合作用, 减少营养元素与土壤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养份固定, 提高肥料的有效性。由于沼渣是由部分未分解的原料和新生的微生物菌体组成[4], 施入农田继续发酵, 释放肥分致使肥效持久;肥效高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 保证作物生长期所需的元素需要量, 促进作物生长。

1.2.5 减少施肥次数

肥效持久最大的特点是简化施肥技术, 实现一次性施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需要, 肥料损失少, 利用率高, 环境友好。又能克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弊端。

1.2.6 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沼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有益微生物、腐殖酸等能与土壤形成有机无机复合机, 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极大地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态系统, 增强了土壤透气性, 活化土壤, 减轻土壤的板结, 有利土壤结构的形成, 改良培肥土壤, 增强土壤水分、养份的供应和保持能力, 使肥料元素不易流失, 提高土壤的缓冲作用, 减少土壤酸碱度的变化, 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达到肥田养地的目的。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 最终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1.2.7 原料易得

利用城乡工农业及生活废弃物, 畜禽粪便等等, 生产成本低;使农民达到低投入高回报。

1.2.8 缩短生长周期

多种生化酶能促进作物的呼吸作用及细胞的发育成长, 使作物早熟, 从而缩短作物生长周期。

1.2.9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化肥利用率, 减少喷洒农药的次数, 减少环境污染。

1.3 产品适用范围

由于沼肥所具有的这些成分和能量使它适用于一切粮食作物、蔬菜、瓜果、温室、大棚等等。

2 应用现状

应用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研究历史已近100a, 在我国随着沼气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2], 沼肥的再利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例如:人们尝试直接利用沼液浸种、沼液栽培食用菌, 用沼液配置优质的农药喷施果树和蔬菜等;用沼渣进行养鸭、养蚯蚓、养黄鳝、养鱼、种柑橘, 更主要的是用作土壤改良剂、农作物基肥和追肥、配制花卉和蔬菜育苗营养土等等。实践证明:沼肥所具有的多功能性和潜在的经济价值逐步被人们广泛认可、接受和使用,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但仅限于小型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池产生出的沼肥, 大中型沼气工程所产沼肥并未全部得到及时处理和应用。

据有关资料表明, 截至2008年底, 全国共有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15625处, 总池容358.26万m3。自2004年起, 全国每年新增大中型沼气工程数量都在前一年的40%以上, 2008年更是达到了82.19%。修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比率也由2004年的8.56%升高到2008年的26.82%[5]。而且还将继续增长。应该说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走出了一条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子, 在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中发挥了相当可关的作用。但是并没有真正达到资源化综合利用, 因为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大部分沼气工程属国家扶持项目, 在科研、设计中明确要求有田间工程, 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将此部分省略。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一方面人们没有意识到沼渣沼液的价值;另一方面是为了节省项目投资。能够实施田间工程的所占沼气工程比例非常小, 这就造成大中型沼气工程在生产沼气的同时, 所产生的大量的沼肥不能被及时有效的处理、合理转化、充分地利用, 而且往往露天堆放, 这就必将形成二次面源污染和资源浪费, 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可估量污染和破坏。

3 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正在促使化肥品种结构发生变革, 产生质的飞跃, 各种新型肥料不断问世。以沼渣、沼液为主的绿色生物有机肥在我国处于萌芽阶段, 还没能形成商品、进入市场, 不能被更多的地区广泛地使用。我们要想有效地开发、利用沼肥资源, 建立和谐的、统一的生态、经济的循环体系, 就必须走产业化、商品化的路子, 使其进入市场, 才能被广泛地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 选择有机和绿色食品已成必然, 沼肥作为提高作物质量的重要原料, 其利用将是大势所趋, 其价值将不断提高。要想使它在肥料家族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进而取代化肥。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注重提高沼肥养分浓度, 提高肥料本身的价值, 使沼肥兼具有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和缓控/释控肥的优点, 才能将沼肥转化为高效、高附加值的绿色生物有机商品肥料, 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加工使沼渣、沼液转化成便利的颗粒固体、液体生物有机肥料, 再经过包装, 使其以商品肥形式走向市场, 供应更广泛地区的用肥需求, 并获取更大的经济回报, 为农民全面奔小康、改善村镇卫生面貌、提高居住和生活质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实现污染控制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目标。为推动中国绿色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保证, 也更好地推动中国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4 结语

沼肥的商品化已是大势所趋, 它是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它是建立良性农田生态循环体系和作物营养综合体系, 保证绿色食品生产健康发展, 达到使作物增产增收的最佳效果。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推动中国绿色农业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了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两高一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牛小彦.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EB].甘谷农业信息网, 2013-09-24.

[2]孙金世, 张天瑞, 俞临三.沼渣沼液的深加工与利用[C].沼气发展战略和对策研讨会文集, 2010:65.

[3]丁丽.沼液浸种时间及其用量对水稻秧苗的效应研究[J].南方农业, 2012 (03) :3.

[4]焦瑞莲.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技术[J].节能与环保, 2011 (03) :3.

广场舞的健身价值及趋势发展探微 篇10

1 现代广场舞释义

广场舞具有社会性、民俗性、娱乐性、健身性、群众性等特点, 是我国劳动人民世代生产实践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与社会生活发展相适应, 不同时期的广场舞能一定程度的反应出那个时代的特征, 它既是时代的镜子, 能照应出时代变化发展的风貌, 也是民族精神和道德风貌的窗口, 能反应出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道德修养。广场舞在我国发展由来已久, 由农村走向城市, 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各个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推广到全国各地, 有利于传统文化、民俗人们的传承和发扬广大, 由于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为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2 广场舞的健身价值

2.1 健体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是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就业压力的增大,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各种突发性疾病和健康隐患日益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 营养过剩所引起的肥胖病、各种富贵病在国民中的比重不断递增, 这些都是人们身体健康所面临的严峻趋势。现代广场舞是人们强健身体、预防疾病、抵抗衰老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研究表明经常进行广场舞锻炼有助于改善人体的呼吸功能和心血管功能, 提高人体的心肺运作能力, 促进新陈代谢循环, 有助于人体的消化, 排除体内毒素。与此同时, 人们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进行广场舞锻炼, 能一定程度的消解神经疲劳, 对于现代人尤其是大都市生活的人意义重大, 它能有效的缓解人们日常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在参与广场舞锻炼的过程中, 既能舒展各个关节, 提高筋骨的柔韧度, 还能全面刺激筋骨预防肌肉萎缩, 延缓人体机能的衰老。

2.2 健心价值

舞蹈是一种形神结合的情感表达形式, 它的直观性言语和歌咏更能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感情, 而它的形象性正是源自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古人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正是说的这个意思。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人们面临各式各样的压力, 给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这些负面情绪如果长时间得不到释放, 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形式, 广场舞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参与者的情绪, 缓解日常压抑的负面情绪。广场舞的音乐多种多样, 或是舒缓优美、或是激烈动感, 广场舞没有特别严格的动作规范, 动作简单易学,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人们跟着这种音乐节拍舞动, 自由疏散, 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音乐和舞蹈中, 忘却了生活的烦闷, 缓解过度紧张的神经系统, 从而产生乐观、愉悦的情感。此外作为一种集体性舞蹈, 人们在参与广场舞锻炼时能结交许多爱好舞蹈的朋友, 促进情感的交流。

2.3 健脑价值

研究表明, 长年坚持广场舞锻炼能发散思维, 提高智力水平。舞蹈作为一项特殊的运动形式, 能有效的改善人体的神经系统和机能适应能力, 加快神经中枢和大脑的供给循环, 防预各种神经性疾病隐患, 从而使人体的神经系统更健全, 大脑运转更灵活。每天坚持1h左右的广场舞锻炼, 能使人的想象力变得更加敏捷, 加强脑细胞运动的活力, 是思维更富于创造性, 广场舞锻炼在保证大脑心脑供给, 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 还能为大脑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氧气, 促进大脑的活动能力, 增强智力水平。对于延缓人体因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具有积极效果。

2.4 健美价值

物质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就业压力过大等带来的是人们运动时间的减少, 营养过剩, 各种富贵病、肥胖病层出不穷。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们健康的问题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已经到的谈胖色变的地步。肥胖不仅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 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 还影响到人体的外在美。现代广场舞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 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减肥塑身方式, 每天坚持1~2h的广场舞锻炼, 能一定程度的消耗人体的过剩营养和多余脂肪, 常见坚持能收到良好的健美塑身功效。人体在跟着音乐节拍舞动时, 既能有效的人少脂肪, 还能拉伸各个肌肉关节, 从而使的关节变得更加灵活和协调, 塑造出挺拔的身姿和完美的体态。

3 广场舞的趋势发展

广场舞作为一种大众参与的全民性舞蹈, 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参与, 动作简单易学, 不像别的舞种那样有一定的入门基础, 是健身、娱乐、文化于一体的舞蹈文化形态, 适用于全民推广, 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广场舞的发展趋势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多元舞种交融

广场舞是我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外来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 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每个时期广场舞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霹雳舞、交谊舞, 以及后来的街舞等等。广场舞的发展与人们健身、娱乐要求相适应, 现代舞蹈呈现国际化趋势, 如今年来西方的瑜伽、普拉提、印度舞、肚皮舞等等, 越来越受到大众尤其是女性的亲睐。广场舞也不同程度的融入了这些时尚的舞蹈元素。与此同时, 中国传统的武术、杂技, 以及各个地区的民族舞蹈也越来越被引用到广场舞中, 广场舞呈现出多元舞种交融的趋势。

3.2 贴近时尚潮流

现代广场舞的编排既要适应各个年龄段人群的特征, 又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广场舞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舞蹈文化形态, 具有它的特殊意义, 它既是集健康、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 又是确保社会和谐的有效形式。广场舞不同于其它的舞种, 人们在参与广场舞时, 既是表演者也是观众, 既是在自己表演, 也是在观看别人表演。现代广场舞音乐的选择不再是传统的音乐风格, 它广泛融合了各种音乐曲风, 如:爵士、民族、通俗、英伦、DJ舞曲、摇滚、电子等, 既有舒缓轻柔的曲调, 也有动感激越的风格。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既有传统秧歌的套路, 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了各种时尚舞蹈元素。

3.3 融入民族特色

广场舞没有严格的要求, 人们随心所欲参与, 没有特殊的服饰要求。现在很多地区, 广场舞的服饰越来越呈现民族特色, 尤其的广场秧歌舞, 秧歌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每个地方各不相同, 在服饰在也相差很大, 秧歌舞的服饰一般色彩艳丽, 红、绿、黄等等, 而且依据不同的角色, 装扮也各不相同。可以这样说, 一个地区的广场秧歌舞是这个地区民族风情的展现。

3.4 参与群体的年轻化

通常的观念认为, 广场舞尤其是广场秧歌舞是适合中老年人参与的,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广场舞健身的热潮中,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公园或者广场上, 看到一些年轻人也在热情洋溢的参与广场舞锻炼, 而现代广场舞编排的时尚化也更加符合年轻一代的口味。也从某一个方面表明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对身体健美的追求。现代广场舞在我国各大城乡开展的如火如荼, 受到各界的重视, 包括学校、医院、事业单位等, 都不同程度的组织人们参与广场舞锻炼。广场舞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是城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总的说来, 广场舞的健身价值包括四个方面:及健体价值、健心价值、健美价值和健脑价值, 此外广场舞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它在我国各大城乡的广泛开展, 广场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人们健身、娱乐、缓解压力、发泄情绪的有效手段, 也给人们搭建了一个施展自己的舞台, 有利于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 使人们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它还能促进人们彼此的了解与交流, 曾经人们的情感是一个城市精神面貌展示的窗口。

摘要:广场舞是健身、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形态, 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做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 它能有效促进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发展,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 广场舞的健身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广场舞,健身价值,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丹.浅析广场舞在大众健身的作用[J].人文论坛, 2011.

[2]何冰.谈广场舞蹈的审美特点及其发展[J].戏剧之家, 2011.

[3]姜渭.试论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J].运动与健康, 2010.

价值趋势论文 篇11

在波段操作风行的市场中,中欧新趋势基金的基金经理王磊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磊表示,除了对宏观经济、行业趋势等有准确的判断之外,立足于上市公司的研究,注重相对价值的挖掘和买入、卖出纪律的坚持,是获取理想回报的关键。

坚持买入并持有

王磊认为,今年市场环境扑朔迷离,基金要想获得理想的回报,细分行业、精选个股将是取胜关键。

他说:“投资本身是一个发现价值的过程,但在单边涨和单边跌的市场中,都较难去追求价值与估值。而从熊市末期开始,市场开始分化,正是这种分化给强调价值的投资理念提供了市场。”

他认为:“价值是每一个投资人都最为关注的东西。说白了,投资就是要发现价值。如何做,从什么角度去把握,才是关键。”

王磊即将掌管的中欧价值发现基金甚为强调“相对价值”。王磊表示:“我们之所以说要强调相对价值,是要以灵活的心态去寻找安全边际。这不仅需要进行同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也需要历史的纵向衡量。”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强调波段操作,王磊表示,自己更认可价值投资体系,强调“买人并持有”的投资方法。不过,他认为,买人并持有与波段操作并非截然对立,“买入是在有安全边际的时候买人,而持有是持有到安全边际消失时为止。卖出之后再去寻找新的投资对象,以此实现买人持有与波段操作的统一”。

在市场经常处于非理性环境时,利用市场犯错的机会积累筹码成为以价值投资为准绳的基金经理的必备功课,而如何判断是机会还是陷阱,就需要借助基本的价值分析方法。好公司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当前的业绩数据上,更体现在日后的发展趋势中。能否准确判断公司的内在价值,是每个基金经理功力的体现。

去年8月份,王磊开始担任中欧新趋势基金的基金经理。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该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了45%。这或许是对王磊投资功力的最好注脚。

仍在长期底部

对于下半年投资,王磊认为,就目前的复苏节奏和估值比较来看,数据是经济体发展最好的客观脉象。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直接得益于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计划和信贷超常规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稳健提升,均反映了各项政策已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因此,尽管外需依然在底部徘徊,但国内经济形势已悄然升温,企业产销渐趋活跃,这已经可以在房地产、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的一系列统计数据中找到佐证。

当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令人振奋,比如近几个月发电量同比下降就引发人们的担忧。“其实这也很正常,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经济好比人体,重塑健康有赖于各个器官的恢复和协调,中国生产力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经济复苏过程是复杂的。”王磊认为,只要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有信心,对市场就应该有信心。从长期发展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是在底部,股票市场亦是在底部区域。

价值趋势论文 篇12

一、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主要成就

1、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形式的现状

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文献的浏览及对部分社区活动的调查, 认为我国社区体育在组织管理形式上有如下几种。

1.1.1完全民间组织形式

目前, 我国还有相当多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为自发的、非正式的群众组织, 这种组织与政府的体育部门以及所属的街道、居委会没有密切的联系。由于经常集聚在一起锻炼, 他们中具有体育特长者或热心锻炼者自然而然成为组织者, 这是社区体育在公园、社区空地上晨练中最为常见的组织现象。这种社区活动组织是完全以个人兴趣为凝聚力, 它是社区体育的一种自然表现形式。它的弊病是完全自由松散, 内部不存在管理组织缺乏经费, 组织成员体育意识心态不稳定, 体育活动空间和健身方式不足。

1.1.2街道社区与民间半官半民性组织形式

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市, 社区体育开展比较活跃, 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涉入群众体育活动管理较多, 社区体育除了活动站的晨练外, 还开展社区的体育单项比赛及社区体育运动会。但是, 大部分的社区没有专职人员, 体育管理者一般身兼多职。社区体育基本上没有计划, 常年处在应付上级的检查。因此, 工作的持续性不够强, 多数为临时性任务。遇到赛事, 社区居委会组织的较少, 主要由社区的某个企业代表队或驻地部队代表社区参赛,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社区体育组织主动工作的真实意义。因此, 街道社区与民间半官半民性组织是我国社区体育比较普遍存在的组织形式。

2、我国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和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现状

1.2.1社区体育经费来源

据调查文献, 社区体育经费主要来源 (1) 政府投入:社区体育的建设是社区全局建设的大事, 关系社区战略布局问题, 须由政府统筹与兴建。 (2) 社会投入: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知名人士出面, 筹组社区体育发展基金。鼓励和支持事、企业、社会团体、华侨、港澳台人士资助。 (3) 个人健身投资:引导和拉动个人体育消费市场, 建立和强化花钱买健康的投资理念。

1.2.2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在居民体育消费方面, 目前, 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9%, 部分经济发达的省份恩格尔系数为40.64%, 广东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6%。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断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了小康。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统计, 2002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付收入已达7703元人民币。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消费2002年增长8.6%, 农村家庭可支配消费2002年增长3.8%。在体育消费水平上, 沿海部分城乡居民1999年人均体育消费已达283.87元。厦门市家庭2000年体育消费平均为977.34元。江苏省家庭2000年体育消费水平约为200元, 山东省的东部城市体育消费101-300元人数为60%, 其西部城市体育消费100元以下人数为65%。

3、我国社区体育指导员现状

据国家体育总局95-99年对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调查显示, 至1999年我国社会体育辅导员为151492人。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 全国总人口约为13亿, 其中城市人口约4亿, 这一数字表明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8500:1, 到2002年我国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20万人, 与总人口之比为1:6500, 日本目前总人口约为1.3亿, 社会指导员约11万人, 约为1:1200。我国在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以来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平衡:级别之间不平衡, 高级别与较高级别人数比例太小;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管理指导类型比例大于锻炼指导类型;社区体育指导员人数与总人口之比悬殊太大;城市与农村比例失调;各省之间发展不平衡,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缺少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相关制度没有及时跟进, 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注册制度和再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社会体育辅导员在社区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这将对社区体育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这也是社区体育没有有效展开的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社区体育开展的主要成就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在不断发展中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如天津市河西区尖山街的“基层协调型”经验对于解决社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匾乏问题或许更具普遍意义和可操作性, 也比较符合中国国情: (l) 街委会多方筹资, 自建场地设施。利用政府机构的独特职能, 充分协调区建委、房地产开发商、普通居民的利益关系, 大家投资共建社区体育、文化设施。 (2) 发挥政府职能, 协调辖区内学校与社会各单位的关系。各单位出钱、出物, 学校提供活动场所, 共同为社区居民创造体育活动空间。 (3) 发挥自身优势, 协调各方关系, 挖掘现有设施潜力。社区内现有公园、文化活动站均被用来作为健身场地, 街委会充分协调与各方关系, 将现有设施充分向居民开放, 为居民健身服务。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时代价值

作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体育, 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途径, 它的重要性现在正逐渐被社会所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居民的生活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 与此相适应, 居民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这有力地促进了居民的体育需求, 加上居民体育参与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城市社区体育的壮大, 城市社区体育之花越开越艳。

当前,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变革,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型期。而知识经济的到来, 必然会导致现代人生活产生巨大的变化。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参加体育活动成为需要。因此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必将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群众体育意识的增强, 工作时间的缩短, 健身进入家庭, 以及宏观管理上逐步推进的大量福利事业回归社会, 以地域性为特征的社区体育正成为群众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基地。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城市基层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多的社会服务职能由工作单位分离到社区。加强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已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开展社区体育不但能增强居民的体质,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还叫以密切人际关系, 培养社区感情, 增强社区凝聚力, 强化社区意识, 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1、建设城市社区的同时, 大力建设发展社区体育

我国进入到21世纪, 城市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重要的阶段, 凡涉及居民生活改善的内容都属于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现在的中国不论是个人收入水平还是综合能力比起以前, 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了。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就将步入到小康社会, 这也就说明人们对文化、娱乐、健身、教育、生活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的增加, 那么发展社区体育理应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大力建设社区的同时, 也努力的建设社区体育, 不仅可以使它们互相协作, 互相影响, 也可以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发展社区体育。

2、丰富社区体育活动内容, 提高社区居民的活动积极性

社区体育活动内容的单一、缺乏一直是影响人们参与社区体育的因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是我国社区体育今后发展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方面。很多研究证明, 如果社区体育想吸引社区群众, 就必须符合不同年龄、职业人群的需要, 开展内容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除了居委会和群众自发组织的一些大型综合运动会外, 社区还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 现在社会正流行的体育项目, 如健身操、跳舞、棋牌、武术等等。在这些之余, 社区还可以组织群众去观看一些国家级的比赛, 如:CBA篮球赛、其它一些的锦标赛等等 (在社区群众经济允许的情况下) , 让人们感受体育带来的刺激。这可以增强人们对活动的热爱性和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此外社区也可以经常举办以家庭为单位的一些小型社区内对抗赛, 使人们在社区体育比赛中寻求快乐, 使社区体育更贴近我门的生活。

3、重视社区体育人才的培养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人们生活越来越好, 积极投入体育实践, 追求健、美、乐的人们越来越多。为适应形势发展, 建立健全各社区体育骨干和积极分子队伍的任务, 也越来越出。这些年在全国各体育院校纷纷开展了社会体育这一专业, 这个专业的办学目标很明确, 培养适应世界发展, 有社会体育特色, 有熟练操作能力和良好服务意识的通识人材。专业培养方向是社会体育、经营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这些人才的培养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社区体育, 使社区体育朝着一个科学、正确的方向前进。我国目前虽有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从事社区管理这一块, 但人数远远达不到目标, 这一块的缺口还很大。

四、结束语

我国的社区体育还处于发展摸索期, 很多方面都还在创新阶段, 人们也都在慢慢的接受这个新鲜活动, 希望以更多的方式去开展它。当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它也存在很多方面的缺点,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社区体育一定会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会逐渐成为人们身旁的“健身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全民健身也将在社区内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凯珍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体育科学》, 1997年第17期。

[2]李学君:《纪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重庆师范大学体育系》, 2004年。

[3]任海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产生原因、现状及问题》, 《体育与科学》, 1998年第3期。

[4]吴树斌:《澳门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之研究》, 《体育科学》, 1998年第4期。

上一篇:高速公路路基扩建加宽下一篇:可信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