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现象

2024-09-28

特殊现象(共10篇)

特殊现象 篇1

一、引言

江苏淮安地处秦岭淮河一线, 洽处于南北分界线上, 地跨南北, 因此在生活习惯、文化语言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南北兼容的特色。它的方言属于典型的江淮官话, 具有江淮官话的一些共有特点, 但也具有其特殊的地域特色, 本文就淮安方言中的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进行了一些梳理, 它们都是活在现代淮安人口头的一些较为典型的语法现象。

二、淮安方言中的后缀“子”

在淮安方言中名词加后缀“子”的情况非常多, 普通话中需要加“子”的它基本都要加, 但也有很多普通话没有后缀“子”而淮安方言中加“子”的现象, 例如小鸡子、小鸭子、麻雀子、雀子 (泛指各种类似麻雀的小型鸟) 、驴子、胃子、嘴巴子、新娘子、对联子、画子、擀面杖子等等。

(一) 加后缀“子”的几种特殊用法

1. 没有语义作用的“子”

这种“子”前面的成分能单独使用, 只是习惯上加“子”, 例如:鸭子、驴子、鸡子、胃子等等。此处的“子”是一种缀加, 它的作用只是将单音节词双音节化。

2. 具有语义作用的“子”

这种“子”前面的成分能单用, 但加“子”后词义产生了变化, 例如:

妈子/妈

妈子:旧时在有钱人家伺候人的妇女。

马子/马桶

马子:马桶的方言词。

这边有一个很特别的语法现象, 即“子”可以代替词语中的某个实体语素。“马桶”这个词语的后一个音节“桶”在普通话中是有意义的实词语素。淮安方言中则用后缀“子”来代替。像这种用“子”代替后一语素义的情况在淮安方言中很常见, 例如淮安方言中的“鼻子”不是普通话中表器官的“鼻子”, 而是指“鼻涕”。

猪腰子/猪腰

猪腰子:口语, 指猪的肾。猪腰即猪肋部以下胯部以上的部位。

窝子/窝

窝子:指摊贩的固定摊位, 或专属的老地盘。例如:叫他挪一挪窝子 (地方) , 腾 (空) 点地儿给别人。

3. 代替普通话中“儿”的后缀用法

普通话中带后缀“儿”的地方淮安方言基本上都用“子”代替, 举例如下:

普通话 淮安话

小刀儿 小刀子

茶盘儿 茶盘子

黑枣儿 黑枣子

裤脚儿 裤脚子

螃蟹壳儿 螃蟹壳子

壳儿 壳子

枣儿 枣子

这样就导致淮安方言中很少有儿化音, 很多儿化词语被“子”缀词语代替, 因此淮安人发儿化音往往很困难, 因为缺乏这样的语言习惯, 这也一直是身为淮安人的自己考普通话时最为头疼的地方。

4. 淮安方言中“子”尾常见于时间名词、地点名词、人名后

4.1时间名词带“子”尾:那天子、昨天子、哪天子、去年子、今年子、多会子、多顽子 (短时间之意) 、“ (有) 一天子”、一刻儿子 (一会儿之意) 等等。

4.2地名带“子”尾:王集子、李集子、张坝子、徐集子等等, 这里的地点名多限于村镇名, 表示一些较小的地方, 一般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地名没有这种用法。

4.3人名带“子”尾:一般用于长辈对小辈的称呼, 去掉姓在名后加“子”尾, 同样名前还会习惯性地加“小”字。例如: (小) 丽子、 (小) 娟子、 (小) 军子等等。

普通话的时间名词、地点名词、人名后一般是很少见“子”尾的。

5. 名量词带后缀“子”的用法

淮安方言中名量词加后缀“子”的情况非常多, 普通话中可以用名量词直接表示的, 在淮安方言中常常带上后缀“子”, 例如:一碟子、两桌子、一席子、五篮子、一肚子、两三袋子、一盘子等等。

淮安方言中名量词加后缀“子”的用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5.1语义特点:一是表普通的计量, 例如:两个小菜碟, 一碟子芦蒿炒豆腐干。二是带有明显的描写作用, 形容多。做定语时往往可在“子”后加上“的”字。例如:惹起一肚子气。此处的“一肚子气”可以说成“一肚子的气”。

5.2语法作用:在句子中可做定语、状语、补语。

5.2.1做定语如:一碟子菜、两个篮子鸡蛋

5.2.2作状语如:看见大人、小孩一桌子坐着。

5.2.3作补语如: (1) 老老少少挤了一桌子。 (2) 满满装了一篮子。

(二) 淮安方言中某些后缀“子”的特殊语义特征

1. 带有中性或贬义的感情色彩

普通话中有些儿化词表示亲切的感情色彩, 而淮安方言中相应的带后缀“子”的轻声词则是中性或是贬义的, 如“老头子”、“小孩子”和“老头儿”、“小孩儿”相比, 感情色彩有明显的差异。

2. 具有较明显的“小”的语义特征

淮安话中有许多词带后缀“子”后明显有表示小的意味, 如“雀子”特指一些类似于麻雀的小型鸟, “小”是这类鸟的普遍特征, 明显具有“小”的语义特征。

再者, 从构词搭配上来看, 淮安方言中一般能用“子”构成的名词所表示的物事一般要求体积较小, 例如:淮安方言中表动物名称的“子”后缀词有:“麻雀子”、“鸡子”等, 但却没有说“鹅子”、“牛子”、“猪子”的说法, 因为后者体型明显较大。另一方面, 淮安方言中“子”后缀特别喜欢和“小”前缀搭, 构成“小×子”的结构与“×子”结构相对应, 表示某类事物中较小的, 例如:“刀子/小刀子”、“锅子/小锅子”、“缸子/小缸子”、“猫/小猫子”等, 这类词中前者一般无大小概念, 而只是一类事物名称, 但后者就特指该类中体积小的。由此可见淮安方言中的“子”一般隐含有“小”之类的语义特征。

综上可见, “子”在淮安方言中是相当普遍的, 而且用法也相当的丰富多样, 这些特殊用法可以为我们对“子”的用法及发展的研究提供帮助和启发。

三、“把”字在淮安方言中的一些特殊用法

(一) “把”字在非处置式中的特殊用法:“把给”、“把把”

“把”作为动词在普通话中的基本意向是“拿, 抓住;控制, 掌握;把守, 看守” (《新华字典》第十版) , 淮安方言中所表示的基本意义与在普通话中的义项基本一致, 但淮安方言中有两个特别的义项和用法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 值得我们关注。

1.“递、给”之义

具有这种意义的“把”字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在淮安方言中几乎与“给”字全面相当。方言中凡是使用“给”的句子都可换用“把”, “把”字既可用作动词“给”, 也可用作介词“给”, 例如:

我给他一本书。我把他一本书。 (作动词)

我送给他一本书。我送把他一本书。 (作介词)

事实上相对于“给”, 淮安人更钟爱于使用“把”字。

另外我们知道普通话中双宾语句里的宾语之前加上介词“给”字作为介引, 形成“主动补宾”的结构, 如:送他一本书。我送给他一本书。

但是, 如果动词本身也是“给”字的话就必然产生相同音节语音重复情况, 例如:

我给他一本书。我给给他一本书。

两个“给”字连在一起造成语音重复, 造成语感不适, 所以不成立。而在淮安方言里用“把”多余用“给”, 凡是用“给”的地方往往都改用“把”, 因此遇到这种动词和介词都用“给”字的情况就都换成“把”, 并且成立, 活跃在淮安人的口头。

我把把他一本书。

这里前一个“把”读轻声, 是介词, 后一个“把”是实词, 表“给予”意。

同样淮安方言也常说“把给”, 前面“把”是介词, 依然读轻声, 后面“给”是实词, 这样读起来更舒服点, 但实际上这二者在淮安方言中的使用率是不分伯仲的。这样就形成“把把”、“把给”并存的局面, 像下面这样的句子就极具淮安特色:

我把把他一本书。我把给他一本书。我把他一本书。 (等于:我 (送) 给他一本书。)

2. 把 (把) 尿、把 (把) 屎、把把

如:我驮着你, 要是想尿尿把把了, 跟我说声。

这里的“把把”是动词, 解大便之意, 与前面的“尿尿”构成并列结构, 表示排泄之类的动作。淮安方言, 即粪便。用手端着婴儿让他大小便的动作, 也叫“把把”。这里取的是前一个意思, 名词。

淮安方言中的“把把”有三种意思:一是名词, 指粪便;一是动词, 指大人端着孩子大便, 如:“孩子睡不短时间啦, 赶快抱起来把把。”这里指小孩解大便, 现活跃在淮安口语中, 往往带有一种哄孩子式的可爱俏皮色彩在里面。

(二) 虚词“把”, 处置式中的“把”字句

1. 特殊“把”字句:主语+把+宾语+呢?

例如: (1) 你把我那本书呢?

(2) 你把昨天没收来的东西呢?

(3) 王经理把他那个亲戚呢?

这里的“把”作为介词表处理之意, 省略谓语表示询问主语将宾语如何处置了, 一般多数隐含着将宾语放在什么地方的意思。自然, 这里既然是表示询问, 主语就不能是自称, 只能是对称或者他称。

2. 在“把+NP+VP”的常见格式中

“把”字在普通话中一般认为是介词。在淮安话中这种结构中的“把”的作用、所表达的语义关系则较为丰富, 常常蕴含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殊用法。

2.1 谓语动词可以不具有处置性甚至可以不是动作性词

普通话中, 处置式的动词要有处置性, 往往要具有强烈的动词性, 但在淮安方言中则常有例外: (1) 把事情都知道了。 (2) 把绳子断了。

这里的“知道”、“断了”动作性都不强, 更不具有把什么怎么样的处置性, 在普通话中这样的句子是不成立的, 但在淮安方言中却是屡见不鲜。

2.2“把”字用于引出动作的处所

把锅里灌满水, 把炉子里添把柴。

把那白纸上写几个字。

这里的“把”引进动作的处所, 相当于“在”。这种用法在早期的白话小说中偶有出现, 如: (1) 船上人把船后抛铁, 将橹橛泥犁上岸去钉停当了。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 (2) 三巧儿举手把婆子肩胛上打一下。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参见徐静茜《“三言二拍”中的“把”和“将”》。

这种偶然出现在早期的白话小说中的用法在现代淮安方言中却相当普遍。

3. 特殊否定式

“把”字句的否定式里否定副词大多数放在“把”字及其宾语之后。如:

(1) 把我不当人待。

(2) 把我们的话不当回事。

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 很少有这种用法了, 否定副词一般放在“把”字前。从这里可以看到方言的存古现象。这种否定式, 在明清北方小说著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如:

(1) 如今你和宝玉好, 把我不答理, 我也看出来了。 (《红楼梦》)

(2) 此外行李箱子内, 听凭你搜, 若搜出一钱银子来, 你把我不当人。 (《儒林外史》)

(3) 日子歪了些须, 便把我不当人待。 (《歧路灯》)

(4) 大哥把这好话儿莫与他说。 (《西游记》)

三、总结

淮安方言中“子”和“把”的这些特殊用法在明清早期白话小说中都可以看到用例, 甚至有一些用法在当时还相当普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淮安方言具有很强的存古性, 其方言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往往带有明清官话的遗留, 因此通过对这些语言现象的搜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官话发展的历时过程。另外, 在一些语言现象中还看到江淮官话与普通话交互影响的痕迹, 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方言与普通话并存发展时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3]杨秋玲.现代汉语中“子”的作用[J].焦作大学学报, 2004.7 (3) .

特殊现象 篇2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依附着爷爷奶奶。单亲家庭的学生也为数不少,单亲学生的增多,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自卑型。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舍予同学,小时聪明灵活,读小学时父母闹别扭,延续有五六年,在这几年中,好心的邻居总是把舍予带到自家与孩子一道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舍予同学与双亲之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面引导,而在同学家里做作业又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直到高中,父母虽然合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抚平,负面影响明显,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初中时看过不少不健康的图书、画片,玩过黄色电游,并且临摹,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上了高中还在受到这些影响,不时对同学有下流的小动作,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渺茫型。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小议英语中特殊的否定现象 篇3

一、形式肯定,意义否定

1. “too ... to ...”结构,表示“太……以致不能……”。例如:

We are too tired to walk any farther. 我们太累不能再往前走。

S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他太小还不能上学。

注意:如果too后形容词表示主语的状态、心理活动、情感态度,如glad,easy,ready, anxious, eager, willing, happy, etc.,并与其后的不定式构成固定搭配,这时too含有肯定意义,表示“very, extremely”的意思。例如:

They are too anxious to know the result of the exam.他们极想知道考试结果。

Mr. Brown was too eager to see you. 布朗先生极想见到你。

Im too happy to meet you.见到你非常地高兴。

2. “……否定词 + but + 肯定形式的谓语”,意为“没有……不……”。but是否定意义的关系代词,相当于who / that ... not ... 或without doing。例如:

In their class there is no one but hopes to go to university.

= In their class there is no one who does not hope to go to university. 在他们班没有不希望上大学的人。

There is nobody but makes mistakes.

= There is nobody who doesnt make mistakes.人人都会犯错误。

There is no parents but love their own children.

= There is no parents who dont love their own children.没有不喜欢自己小孩的父母亲。

二、形式否定,意义肯定

1. “cannot ... too ...” 意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越……越好”。此结构中的not可以换成 hardly,never或scarcely; too可以换成too much , over或enough,其意思不变。例如:

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 You cannot be over careful. / You cannot be careful enough.)你越仔细越好。

A man can never have too many friends.朋友越多越好。

You can hardly be careful enough in choosing friends.择友时越小心越好。

Lei Feng is such a great man that we cant praise him too much.雷锋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我们无论怎样表扬他都不过分。

2. cannot help doing (= cannot help but do)意为“不得不……;忍不住……”。例如:

We cannot help refusing her offer. (= We cannot help but refuse her offer.)我们不得不拒绝她的建议。

We cant help thinking Lei Feng is still alive.我们总是认为雷锋还活着。

3. hardly / scarcely / rarely…when …以及 no sooner … than 意为“一……就……”。使用此句型时应注意:①主句用过去完成时态,从句用一般过去时态;②hardly / scarely / rarely / no sooner放在句首时,从句采用部分倒装语序。例如:

They had hardly arrived when they started to work. (= Hardly had they arrived when they started to work.) 他们一到就开始工作。

He had no sooner had supper when he went out. (= No sooner had he had supper than he went out.)他一吃完晚饭就出去了。

4. “主语 + 否定谓语 + until + 从句”,意为“ 直到……才……”。

I didnt work until he came back.他回来我才开始工作。

She didnt fall asleep until (it was) twelve.

= Not until (it was) twelve did she fall asleep.

= It was not until (it was) twelve that she fell asleep.直到十二点,她才睡着。

三、形式上否定主句,意义上否定从句

1. appear, seem, feel, look, sound, taste, smell等动词,否定形式在主句,但是否定意义转移到表语部分。例如:

It doesnt seem as if it is going to rain.好像天不会下雨。

It doesnt sound that this story is true.听起来这个故事不是真的。

2. think, believe, suppose, expect, imagine, feel, guess, fancy, assume, reckon, 等动词后面宾语从句的否定词转移到主句中,即主句的谓语动词用否定式,而从句的谓语动词用肯定式。例如:

I dont think she will arrive on time. 我想她不会按时到达的。

I dont believe he will come. 我相信他不会来。

3. 含有否定词的原因状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在形式上虽然是否定主句的谓语,然而在意义上则是否定该原因状语,意为“并不因为……而……”。例如:

The mountain is not valuable because it is high.山并不因为高而具有价值。(山不在高)

Galileo was not ready to accept it just because Aristotle had said so.伽利略并不会因为亚里斯多德说过某事如何如何就轻易相信它。

四、其它几种特殊的否定

1. ... not ... enough to do系双重否定结构,既否定enough前面的内容,又否定后面的动词不定式。例如:

He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他年龄不够大不能去上学。

注意: ... enough not to do 只用来否定不定式。

2. 在appear, seem, happen(碰巧),chance(碰巧), pretend, expect, intend, want, wish, plan, tend 等动词后面跟动词不定式时,如果要构成否定句,否定词not既可以放在这些动词之前,也可以放在后面的动词不定式之前,意义完全相同,即否定后面不定式的内容。例如:

I didnt happen to be there. (= I happened not to be there.)我恰巧不在那儿。

He did not seem to notice us. (= He seemed not to notice us.)他似乎没有注意到我们。

They didnt pretend to see me when I went by. (= They pretended not to see me when I went by.)当我经过的时候,他们假装没有看见我。

She does not appear to appreciate your talents. ( = She appears not to appreciate your talents.)她好像不赏识你的才能。

3. 不定代词all, both, every及 every的复合词,副词always, often, entirely与 not一起使用时,表示部分否定,意思是“并非都是”,“不是每个人都”等。例如:

Every man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并非每个人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I dont entirely agree with them.我并不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

She isnt often late for school.她并非经常上学迟到。

注意:

1) 当all, both, every等词和带im-,in-, un-,dis-等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的词连用时,表示全部否定的意义。例如:

All their answers are incorrect.他们所有的答案都不正确。

2) 表示全部否定时,我们常使用no, not, nobody, nothing, never, nowhere, neither等词。例如:

None of them can swim.他们都不会游泳。

4. “no + 形容词的比较级 + than …” 意为“和……一样不……(两者皆否定)”。例如:

Alice is no more diligent than Mary. (= Alice is not diligent, nor is Mary.)艾莉丝和玛丽一样不用功。

5. not more ... than意为“并不比……更……”(两者皆肯定,只是程度不同)。例如:

She is not more beautiful than her younger sister. 她并不比妹妹靓丽。

6. “ no more …than …” 意为“与……同样不”。例如:

特殊现象 篇4

1 一起住宅火灾事故的调查

1.1 火灾事故的基本情况

2005年12月27日晚22时左右,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某居民住宅小区6号楼2单元5楼8号的户主蔡某回家, 发现家中已经失火 (他进入房间后发现火灾已经熄灭, 但室内烟味还未散尽) , 与其同居的女友李某死亡, 蔡某急忙拨打电话报警。蚌埠市消防支队、蚌山分局消防科接到报警后, 立即派人前往现场进行勘查, 分局刑警队也同时进入火灾现场, 进行勘查和法医鉴定等工作。

1.2 调查询问的简要情况

该住宅由户主蔡某与其女友李某居住。26日下午蔡某外出, 李某在家。直到27日晚蔡某回家才发现家中曾失火, 李某已死亡, 火已熄灭。在蔡某外出期间, 周围邻居未闻到异味, 也未发现房间起火, 具体的起火时间不详。经访问组调查和询问, 死者李某平时吸烟。

1.3 火场勘查情况

起火住宅的建筑面积约50 m2, 布局紧凑 (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 南部为阳台和卧室 (连通, 没有隔墙) , 中部为客厅, 北部为卫生间和厨房, 客厅东部的入户门为钢制防盗门 (无撬痕等痕迹, 密封较好, 烟气无法窜出) 。客厅的南部与卧室相通 (卧室的木门呈开启状态) 。卫生间和厨房的门均呈开启状态, 但北窗户关闭。火灾发生在卧室内的席梦思床上, 客厅等房间内有严重的烟熏痕迹。

经勘查, 卧室南侧是封闭阳台, 阳台与卧室相连, 但无分隔。该卧室和阳台东西长2.6 m, 南北长4.5 m。阳台的窗户关闭, 玻璃窗无损 (只有靠阳台东边的一扇玻璃窗未关严, 有0.06 m的竖向缝隙, 该扇窗外部上方有烟熏痕迹) 。窗户内侧还设置有落地的布艺窗帘, 塑料窗帘杆紧贴天花板安装, 布窗帘的西半部已受热脱落到地面上, 但未过火。室内的物品无人为翻动痕迹。

靠北墙是一组木柜 (4扇门) , 柜门仅有烟熏痕迹, 未过火。柜子东部放置的空气清新剂 (小型压力容器) 保持完好未炸裂。靠西墙的中间部位放一张双人床, 床长2m, 宽1.6 m, 东西方向放置。靠西墙床的两侧各有一个床头柜, 床头柜上各放一个烟灰缸。南边床头柜完好, 但位置向南部移动。床头柜上放置的固定电话经测试, 能够与外界联系。北边床头柜贴床一侧的部位有少量的烧损痕迹, 其上方的烟灰缸内部有少量烟灰。卧室东南角的电视柜上有一台电视机, 外表无损, 荧光屏表面有烟熏, 处于开启状态 (室内的空气开关已断开) ;西南角有一组木柜 (2扇门) , 仅柜门烟熏, 未过火。在卧室的东墙距地面2 m处有一壁挂式空调内机, 外壳被烤化, 塑料熔融脱落至地面。

席梦思床垫 (主要由布、海绵和弹簧构成) 上有盖被和垫被 (一层棉被) , 盖被的西南部被掀开后形成一条呈东南至西北方向的印迹。棉被虽然被烧炭化, 但轮廓痕迹仍十分清晰。床垫西南部的棉被、衣物全部炭化, 只有灰烬残留物。木床板局部炭化, 但床的东北部保存相对较好。床的正上方, 天花板上有一吸顶灯, 被烧 (烤) 后垂直脱落在床上。圆型的玻璃灯管 (未破损) 落在床上。木制双人床底部四周完好, 未过火, 床板仅有少量炭化。靠西墙面是床头靠背, 上方的墙面有明显“V”字形烟熏痕迹。死者李某穿着棉睡衣, 仰面斜躺在双人床南侧的地面上, 脚朝东南方向, 头朝西北方向, 肌体无任何烧伤痕迹, 但棉上衣有大面积的烧损, 经法医勘验, 死者身上的尸斑呈樱桃色。

1.4 火灾原因的分析和认定

正常的火灾事故发生的过程应该是:室内着火后, 受建筑内墙的影响, 燃烧会暂时局限在最先起火的房间, 随着燃烧的不断扩大, 火势突破门窗后, 室内外的空气形成对流, 向外部和内部的其他部位蔓延, 并有可能被人发现。但在这起火灾中, 却出现了燃烧自行熄灭的特殊现象, 调查人员在仔细分析现场特定的环境后认定如下。

一是这是一起因卧床吸烟而引起的阴燃火灾。火灾中燃烧的物品主要在床上, 并且是从棉被上部向下部的棉垫被和席梦思床垫 (由弹簧、海绵和包布构成) 蔓延。在火灾发展阶段, 由于棉花、海绵阴燃产生的热量有限, 热辐射强度十分有限, 不能将床周围且相隔一定距离的木柜、窗帘等可燃物引燃, 形成明火燃烧现象。

二是火灾的发展过程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支持, 随着燃烧范围的扩大, 还需要更多新鲜空气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起火的卧室相对封闭, 最北部厨房和卫生间内的两扇窗户均呈关闭状态。卧室北部的门仅有门扇 (高2m, 宽0.9 m, 在门头上方还有0.6 m的隔墙) 与客厅相通。南部的阳台虽然有一扇窗户留有少量的缝隙, 但其北侧却挂着一幅厚重的窗帘, 就像一堵墙 (后期因塑料竿断裂而部分脱落) 将空气挡住, 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虽然在阴燃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烟气, 最终也造成了吸顶灯和室内窗帘的部分脱落、南窗上一扇窗户的玻璃出现了热炸裂痕迹 (未脱落) 、床边的木板少量燃烧形成灰化痕迹等现象, 但却消耗了室内的氧气。火灾最终还是未将窗户突破, 形成空气的对流, 因为没有新鲜空气的进入和补充, 燃烧最终因缺氧而自行熄灭。

三是对死者的死因分析。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易于被人忽略而致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250倍, 当人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时,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 阻止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 造成组织和器官缺氧, 进而使大脑、心脏等多种器官产生损伤, 导致人体窒息死亡。通过法医鉴定, 死者的血液中有一氧化碳成分, 并生成碳氧血红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是樱桃色。另外, 其身上的尸斑也呈樱桃色。

同时, 由于火灾现场的相对封闭条件, 使烟气不能扩散到室外而被人及时发现和营救。在缺氧条件下, 可燃物燃烧会形成多种不完全燃烧产物, 最主要的就是一氧化碳。火灾中, 死者曾被烟气呛醒并掀开棉被翻身逃生, 但由于之前吸入的有毒烟气太多, 最终还是没有足够的力量逃生, 倒在了床边, 并造成南边床头柜的局部移动。

由于消防和刑侦部门的密切配合, 准确地认定了致死原因和火灾原因, 并结合现场的种种痕迹对火灾发生、蔓延和熄灭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相关当事人对火灾原因认定和火灾发生过程都给予认可。

2 另一起同类型火灾事故的勘查和认定

2008年5月30日下午15时许, 蚌埠市龙子湖区解放三路干休所一住宅发生火灾。起火时家中无人, 户主回家后才发现曾着火。起火点为一层客厅的西南角, 起火物为电视机。火灾现场的燃烧面积虽然不大, 但由于室内烟熏痕迹严重, 住户需要重新进行装修, 就事后处理及赔偿问题与电视机厂产生矛盾。因此, 火灾事故的原因成为焦点问题, 做好认定和解释工作十分关键。

2.1 现场勘查情况

经现场勘查, 客厅为长方形, 东西长5.75 m, 南北宽3.94 m。入户木门位于南墙偏东处, 双扇, 门框宽1.45m, 高2.34 m。木门扇完好, 仅上部有烟熏痕迹。房间东北部有通向卧室的过道和通向二层的楼梯。东卧室的门呈敞开状态, 室内未过火, 物品表面有烟熏痕迹。通向二楼的楼梯口有布帘遮挡, 呈半敞开状态, 帘上烟熏痕迹很重, 但未过火。楼上的过道和房间内呈不同程度的烟熏痕迹, 北部储藏室未着火, 有烟熏痕迹, 木门敞开。

木柜沿南墙西部和西墙南部呈“L”型布置, 东西长2.0 m, 南北宽1.65 m, 高0.6 m, 柜面宽0.5 m。电视机位于木柜上, 在房间内西南部的木柜转角处, 与南墙壁和西墙壁成45°角, 电视机被烧后向后倾倒, 荧光屏破碎。紧邻电视机西南部窗户上的塑料窗纱受热, 上半部脱落。西墙放置有皮沙发, 上沿海绵熔化。西南部木墙裙高0.9 m, 距地面0.8 m高的墙壁裙内部敷设护套线和有线电视线各一根, 插座的插板位于南面的墙裙上, 距西墙0.2 m处被烧毁。柜子上放置的牙签等物品, 面向电视机的一面烧损, 背面完好。木墙裙内的电线呈火烧状态, 插座面板已熔化, 但铜质插孔上无熔痕。

客厅西北部有推拉式窗户, 共2层, 内部为双扇铝合金窗, 外部为双扇塑钢窗, 呈关闭状态保存完好。邻近起火点的西南部窗户为两层, 内部为双扇铝合金窗, 外部为双扇塑钢窗, 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下部为推拉窗, 上部为固定窗。西扇铝合金窗的西部自上向下出现裂缝。固定窗位于推拉窗上方, 高0.45 m, 西部边沿出现2条裂缝。

客厅南墙近门处有一三人座木沙发, 靠东墙有两个单人沙发和茶几, 北墙放置三人座皮沙发和1个单人皮沙发。西北部的木茶几等均未过火。配电盒位于楼梯西墙上, 6个空气开关中最南端的跳闸, 处于“OFF”位置。

经勘查, 电视机的内部烧毁严重, 多股铜导线的绝缘层熔痕, 线路粘连。电视机的塑料外壳被烧熔化、流淌、粘在木柜上。由于外壳熔化后失去支撑, 电视机向后倾倒。对电视机内部的电气线路进行提取, 送检鉴定结果为二次短路熔痕。

2.2 火灾成因分析

对该起火灾发生前室内的条件进行分析, 可以认定火灾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电视机的位置在客厅的西南角的矮柜上, 通风和散热条件不好。由于长时间通电, 内部的线路故障引发火灾。起火后, 由电视机内部向外蔓延, 并引燃塑料外壳 (按照国家标准, 外壳应采用经过处理的阻燃性材料, 但该电视机的生产厂家却未按照规定采用合格的材料) , 产生大量的黑色烟雾, 并迅速向周围扩散。由于外壳的熔化、流淌和燃烧, 造成电视机失去支撑, 向后倾倒 (墙角方向) , 并引燃了墙角两侧木墙裙的上部。

起火之后, 由于被引燃的电视机和木墙裙等可燃物均在空间的中部, 其上部再无其他可燃物, 周围的沙发等可燃物离火源也有一定的距离, 无法被热辐射引燃。同时, 火灾也很难再向下蔓延。由于邻近双层的玻璃窗未被烧穿形成突破, 且室内的其他门窗也处于关闭状态, 没有新鲜空气进入, 缺少了充足的氧气支持, 这起火灾就出现了燃烧和自行熄灭的现象。

火灾调查人员结合现场的条件和火灾造成的痕迹, 对电视机火灾的发生、蔓延和熄灭等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电视机厂家和当事人都对火灾原因认定和发生的过程给予认可, 并顺利地达成了赔偿协议。

3 结论

正常情况下, 当室内火灾发生后, 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层不断地聚集, 温度越来越高, 从室内寻找薄弱点, 如门窗上破碎的开口流向室外。同时, 大量的新鲜空气便由热烟气的下部流入室内, 形成不间断的燃烧。但是, 具体到每一起火灾的现场, 都有着环境条件、可燃物位置、状况等特定的因素, 在以上两起火灾中就出现了自行熄灭的特殊现象。若室内的窗户等开口紧闭, 当建筑物内可燃物因故着火发生有焰燃烧时, 其助燃氧气量因燃烧而锐减, 火焰可在短时间内即熄灭, 形成闷烧状态, 室内也由于此不完全燃烧现象而浓烟密布。因此, 火灾调查人员只有认真地结合现场情况分析进行, 对火灾的蔓延过程再现, 以验证或核实起火原因, 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4 工作中的体会

每一起火灾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条件, 弄清其发生、蔓延的过程十分重要。在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中, 对火灾调查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明确规定在作为处理火灾事故证据的《火灾事故认定书》中, 灾害成因认定事实及依据是应当载明的重要事项。火灾事故的灾害成因如何认定, 是当事人十分关注的, 也是公安消防机构完成火灾调查任务的一个难点和核心内容。为此, 消防机构应当根据火灾报警、初期火灾扑救、人员疏散情况和火灾事故蔓延、损失等情况, 查找与火灾事故蔓延、损失扩大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的事实。这些事实, 既是违法行为人承担火灾事故责任的依据, 也是消防机构处理火灾事故的依据, 同时也为吸取火灾教训和总结火灾防控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邵学民.多种痕迹分析在一起火灾认定中的作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0, 19 (4) :56.

[2]林松.阴燃火灾的调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4) :560-562.

正确看待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篇5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水平过高出现的皮肤、粘膜发黄的临床现象,一般出生后2~4天内出现,3~5天加重,2周左右消失。如果是在出生2天内出现黄疸或是出生3周后黄疸仍未消失,应考虑为病理现象,须尽快就诊。

生理性体重下降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2~4天内,可因吃奶少、胎粪排出、皮肤和肺蒸发了大量水分等原因,致使体重下降6%~9%,一般在7~10天内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果体重下降过多或恢复较慢,应考虑母乳不足或新生儿疾病。

脱水热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健全,当室温较高时,少数新生儿可出现一过性的发热现象,使体温迅速上升,有时可达38~40摄氏度左右。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4天内,多与产妇奶水不足有关。新生儿服用足量的液体后,其体温即可恢复正常。发热严重者可到医院输液治疗。

乳房肿胀由于受母亲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生乳素及催产素的影响,部分新生儿无论男女可出现乳房肿胀,有的还会分泌乳汁。这是新生儿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一般过1~2周,个别婴儿会延迟到2~3个月后,就会逐渐消失。因此,家长不必担心,更不要挤婴儿的乳头。

四肢抽动新生儿在饥饿或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可有突然的惊动样动作,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鞘没有完全形成所致。但如果出现一侧或某个肢体抽动,躯干或下肢强直时,则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阴道流血有些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可出现大阴唇轻度肿胀或阴道流出少量粘液及血性分泌物的现象。这是由于受母亲体内雌激素的影响(经胎盘传给胎儿)所致,是新生儿早期的生理现象,一般出生后2~3日即消失,不必做任何处理。

马牙在新生儿的牙床上,有时会发现有一些凸起的黄白色的小斑点,俗称“马牙”。这是新生儿胚胎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堆集而成的角化上皮珠,属于正常现象,不需治疗,在数周或数月内可自行消退。家长千万不要用布擦拭或用针挑,以免婴儿发生口腔炎,甚至败血症。个别婴儿的马牙如长得比较大,且发痒、发胀时,应去医院进行处理。

螳螂嘴每个新生儿在口腔的两侧颊部,都各有一个较厚的、隆起的脂肪垫。因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更为明显,民间将其称为“螳螂嘴”。旧习俗认为“螳螂嘴”妨碍新生儿吃奶,要把它割掉。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新生儿颊部的脂肪垫是每一个正常的新生儿都应具有的,这种结构便于婴儿吸牢乳头,有利于吮吸动作的进行,属于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婴儿的逐渐长大,脂肪垫会慢慢消失。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特殊现象分析 篇6

表1所示为该车辆配置情况。

2. 故障现象

早上冷车起动后该车起步, 离合器能正常分离。车辆运行半小时之后, 在停车再起步时, 出现1、2、3挡难挂入, 勉强挂入4或5挡后, 再返回挂1或2挡时带着齿轮声响, 大部分时间各挡位均难以挂入。如在空挡时轰空油后, 可挂入挡, 但会出现车辆欲前进感现象。拆解离合器压盘及离合器片, 发现离合器压盘及离合器片异常磨损。

3. 故障分析

因牵涉到2个厂家的技术连接问题:

(1) 发动机厂技术人员经分析认为是离合器总泵或分泵推力或行程不够, 更有认为是变速器原因造成的, 理由是如果是压盘问题, 为什么在冷车起步时能分离?

(2) 底盘厂技术人员经分析为离合器压盘出问题, 理由是如果离合器总泵或分泵出问题, 那应该在冷车起步时也不可能分离, 针对变速器原因也是不可能, 如果是变速器出问题, 同样在冷车起步时也会出现难挂挡现象。

4. 故障排除

(1) 先由发动机厂更换离合器压盘及离合器片, 车辆运行正常, 但运行30~50km后, 该故障现象依旧。

(2) 与底盘厂技术人员协调, 提议用其他厂生产的离合器压盘及离合器片, 更换后同样在30~50k后故障现象又出现。

(3) 最后试用加强型的离合器压盘, 此故障排除。

5. 分析与对比

特殊现象 篇7

近日, 笔者在对一台曳引式货梯实施定期检验时偶然发现, 在持续按压电梯轿顶检修按钮的同时, 断开门锁回路或者电梯安全回路并迅速复位, 电梯会出现明显的溜车现象。即空载时, 电梯轿厢会往上溜车, 重载时, 电梯轿厢会往下溜车。这种不受控的溜车现象, 极其容易发生人员碰撞和人员剪切事故, 对于轿顶的维修人员和检验人员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使用单位遗失了电梯制造原始资料, 我们仅对特检院内留存的资料进行了调取和查阅, 发现该电梯于2008年4月制造, 型号为THJ1500/0.5-JXVF, 基本参数为额定速度0.5m/s, 额定载重量1500kg, 5层/5站。现场电梯维保工人对电梯的电气控制回路不是十分熟悉, 于是笔者致电该曳引式货梯的制造公司, 对该类电梯溜车问题进行了咨询。该公司十分重视, 第二天即派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查看。结合该电梯所用的L7安川变频器等技术文件并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后, 技术人员认为是该溜车故障的产生, 是由于变频器非正常输出产生的。由于门锁回路或安全回路由断开状态快速转换成闭合状态时, PLC给制动器接触器和变频器分别发出动作指令。此时制动器为打开状态, 而变频器却未能正常输出起动电流, 以致于造成电梯溜车现象。

该电梯采用的是三菱PLC、安川变频器及宁波欣达曳引机组成的变频调速拖动系统。近年来, 电梯公司大量采用了这种拖动技术, 来代替原来看交流双速和交流调压调速的拖动方式。该拖动方式明显改善了电梯运行质量和性能, 几乎可与直流电机相媲美。但是它在具有调速范围广、控制精度高, 动态性能好、安静、快捷、舒适的特点的同时, 也对系统设计人员和电梯维保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为它的控制方式更为复杂, 更加容易出现设计的盲点。

该套变频调速系统由整流器、逆变器和控制电路组成。其中整流器的作用是将三相或单相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逆变器的主要作用是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将中间电路输出的直流电源转换为频率和电压都任意可调的交流电源。逆变器的输出就是变频器的输出, 用来实现对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控制电路主要任务是完成对逆变器的开关控制、对整流器的电压控制以及完成各种保护功能等。

一般电梯在正常启动之前, 变频器处于关闭状态, 没有电流输出。当PLC对变频器发出运行指令后, 先使输出接触器动作, 接通变频器输出端与电动机之间的三相电路, 然后PLC对变频器发出运行所需的速度 (频率) 指令, 延时0.2-0.5秒后打开制动器, 变频器在接到运行和速度指令后先要对电动机, 编码器等拖动系统的状况进行自动检测, 然后按频率指令和电机状况输出相应的起动电流使电梯平稳地启动运转。但如果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断开门锁回路或者安全回路, 由于电流的泄耗需要一定时间, 因此变频器不能立刻关断电流, 存在过电流切断状态, 而制动器会立即抱闸。在残余电流泄耗完之前, 门联锁重新接通而运行按钮仍未释放, 变频器进入新一轮起动过程, 由于残余电流的影响使得输出的起动电流小于正常起动时的电流, 因此产生的起动转矩要小于重力产生的负载转矩, 当两者相差较小时, 轿厢保持不动, 当两者相差较大时, 轿厢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 发生滑移, 出现笔者在现场发现的电梯溜车现象。这种偶然性的状况, 就会造成检验人员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

后经电梯公司确认, 该公司的电梯只有三菱PLC和安川L7型号的变频器同时使用在拖动控制系统中时, 才会出现这种电梯溜车故障。该公司承认, 当初由于这种型号的电梯数量极少, 后来另外一种型号的电梯取代了该种型号的电梯。所以说公司没有对这套拖动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运行试验, 也没有把一些偶然性因素考虑进去。

电梯制造公司承诺, 在今后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应重视电梯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完善, 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故障的发生。对市场上己经安装完毕, 且投入使用的此类型号的电梯, 电梯公司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即由该公司进行普查统计并进行免费的电梯升级:

(1) 启用变频器上的外部基极封锁功能, 也就是把外部基极封锁开关接入PLC或者串入门联锁回路, 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门联锁回路断开后使外部基极封锁开关动作, 在抱闸的同时立即关断变频器的电流, 这样电梯再起动时就不会有残余电流的影响, 可以防止再起动的溜车现象。

(2) 修改PLC程序,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门联锁回路断开后, 在PLC内部中断运行指令一定的时间, 让残余电流泻耗完毕后, 再恢复正常运行。

截至笔者发稿, 宁波市场上该公司相同配置的电梯, 己全部升级完毕并且正常运行。

电梯是一种特殊的起重运输设备, 是比较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的大型产品, 具有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介于目前各大电梯公司对新制造的电梯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那就是安全。但是对在用的电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电梯在实际检验过程中, 会到达平常使用中不能到达的位置, 也往往会由于不经意的操作, 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这会对检验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和损害。本文通过对这起特殊的电梯溜车现象的案例分析, 希望对电梯安全有所启示。首先, 在检验过程中, 检验人员应对自身所处的安全位置要有明确的判断, 杜绝由于非人为的电梯故障对检验人员造成伤害。其次, 对于一些市场上较少见型号的电梯, 或者是电梯公司生产的新产品, 由于没有经过市场多年的考验。会出现一些检规, 或者国家标准里没有提到, 但是又关系到使用及检验安全的情况。在检验时, 要特别注意电气方面的查验。

此外, 使用单位应配有持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履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妥善保管电梯安全技术资料。电梯维保公司应加强对电梯维保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发生类似故障时, 避免故障的扩大化。

摘要:电梯溜车是电梯在日常运行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电梯故障。该电梯故障非常危险, 轻则造成电梯冲顶或者蹲底, 重则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检验员在电梯检验过程中, 由于电梯本身的制造缺陷和检验员不经意的操作, 也会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 对检验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和损害。文章拟通过对一起特殊的电梯溜车现象进行分析, 希望对解决电梯类似问题有所帮助, 并对电梯的检验安全有所启示。

特殊现象 篇8

构式是构式语法的最基本概念,Goldberg认为,它的形成通常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另一个是“不能完全预测”。[2]后来,她将“意义”扩大到“功能”,同时也承认:“只要语言结构有足够的出现频率,即使是完全可以预知的,也以构式的形式储存。”[3]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的整体意义大于其组成成分的意义之和,成分意义必须服从于整体意义,主张以语义为中心来论述语法。它针对生成语法的五个基本观点(天赋论、普遍观、自治观、模块化和形式化)提出体验观、普—特观、非自治观、非模块化、非形式化等观点。构式语法特别强调语言的体验性和特异性,认为语法信息的表征和储存基于实际用法,这对正确理解和阐述高中英语特殊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行的普通高中英语教材(2007年版的NSEFC)有比较多的特殊语言现象,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其实,按照构式语法理论,从语言的体验观、普—特观、非自治观、非模块化、非形式化等观点进行分析,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笔者认为,语言的特异性应该像普遍性一样受到重视,因为学习者只有掌握了语言的核心用法和特殊用法,才能全面掌握语言知识,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应用自如。下面试从语言的体验观、普—特观、非形式化等方面对现行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特殊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一、利用语言的体验观来体会特殊语言现象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知识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一条一条习得的。语言的习得是不断体验新的和特殊的语言构式而达成的。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教材中新的和特殊的语言构式的掌握和积累。虽然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言中规中矩,绝大部分语言现象在语法书中能够找到答案,但也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语言构式。这些构式按照常规语法很难理解,或者常规语法没有述及。如:

Is it worth rebuilding lost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the Amber Room or Yuan Ming Yuan in Beijing?(Book 2 Page 2)

Do you think it was worth spending so much money to move a cultural relic such as Abu Simbel?(Book 2 Page 41)

按照常规语法,worth的用法等于介词,后面必须加上一个名词、动名词或代词做其宾语,如worth m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seeing, worth a visit, worth it等。上述两个例句中worth后面也跟了动名词,但实际上是it的真正主语,如果将动名词放到it的位置,worth就缺乏宾语,这违反了介词用法的金科玉律。但是,有了it充当形式主语,将动名词置于worth后面,给人感觉worth还带有宾语。于是,该构式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接受了。语言有时就是如此微妙,语法学家对它也无可奈何。高中英语教材中类似的构式还有很多,如There was no stopping the fires. (Book 1 Page 65) It would be better if they used fewer and recycled them. (Book 6 Page 66) 等。对于这些特殊构式,学习者绝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多观察和体会,并不断地将其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才能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语言的普—特观来对待特殊语言现象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普遍性和特异性的产物,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既要尊重语言的普遍性,又不能忽视语言的特异性。

(一)从特异性中寻找普遍性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语言的特异性存在普遍性。学习者多积累特异性个案,也会找到其普遍性。例如,It’s too bad you can’t go as far as Ottawa, Canada’s capital. (Book 3 Page 38)此句可以归类于比较句型,但与一般的比较句型又有所不同,有自身的特异性。一般的比较句型通常是两者或同一者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但此句显然不是you与Ottawa进行比较,也不是you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即you can’t go as far as you go to Ottawa的省略形式,而是you在行程上没有达到特定的距离。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类似的构式,如as low as 1 to 1.5 degrees Celsius (Book 6 Page 26)、as highas 5 degrees (Book 6 Page 26)、as many as 10 million people (Book 6 Page 60)、as early as the ninth century(Book 9 Page 72)等,逐渐地悟出as ... as构式表示在距离、数量、时间等方面达到某种程度,从而更好地把握比较句型的用法。

(二)不能因为特异性而忽视普遍性

有些构式具有多种含义,但由于其中的一种含义比较特殊,教材编者和教师唯恐学生理解出错,特别强调其特殊的含义,而对其更常见的含义只字不提,结果导致学生对常见的含义反而感到陌生了。这种现象在can not ... enough/too构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反复强调这类结构要理解成“不管怎样……也不过分”或“越……越好”,如:We consider your offer of help to be a lifesaver for many of these poor children and cannot thank you enough.(我们认为您的捐赠对这些穷苦孩子是及时雨,真是不知如何表达我们的感谢;Book 9 Page 99)这样的灌输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遇到“A woman can’t be too rich or too thin”这样的句子只能依样画葫芦理解为:做妇女越富越好,越瘦越好。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理解没有错误。但要是与该句子出现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就会露出破绽。这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句名言,为许多著名妇女所引用,如Babe Paley, Duchess of Windsor,Gloria Vanderbilt等。在那个年代,许多妇女都沉迷于财富和苗条,模特Twiggy的魔鬼身材 (身高1.67m,体重41kg)更成为妇女们崇拜的偶像。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这些女名人大声疾呼:做女人不能过分崇拜钱财,也不能过度沉溺于减肥。

造成这类语言结构多义的主要原因在于can’t的含义不同。如果can’t是表示“否定推测”,其字面意思就是“不可能会太 / 足够……”,常意译成“不管怎样……也不过分”或“越……越好”;要是can’t表示“不许可”或“没能力”,可分别理解为“不要过分……”和“不能足够……”。阅读或翻译时应根据语境来判断,不要因为前者含义比较特殊而否定后者意思。可见,语言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同时存在的,不能以普遍性否定特殊性,也不能以特殊性否定普遍性。

三、利用语言的非形式化观点来解释和验证特殊语言现象

生成语法认为,语言中的句法可像数学公式一样运用一套纯形式化的句法公式加以演算,它可独立于具体意义而存在,某一语言中全部合乎语法的句子就是基于这样一套形式化的符号,通过一套规则对其进行形式操作生成而出。[4]受生成语法影响,有些教师喜欢凭借特定句法公式来判断某一用法是否正确,一旦教材出现一种不合乎句法公式的用法,就会进行质疑,如对feel alone(感到孤独的)、all wet(完全湿的)、Smokers cost the government a lotof money、No man has travelled farther than the moon、... whom she thought was dead ... 等用法提出质疑。

而构式语法认为,句法不能运用一套纯形式化的公式进行运算,其概念结构的组织方式必须借助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如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认知模型、隐喻转喻、识解等)做出统一性解释。因此,对于高中教材的特殊语言现象,我们应该尝试运用人类的某种认知方式来解释。例如,deepblue sky (深蓝色的天空;Book 1 Page 2)、bright yellow(亮黄色的;Book 9 Page 38)等构式可以用构式识解的一种常见方式———构式压制来解释。就是说,当形容词进入“程度副词+形容词”构式中的副词位置,该构式会激发构式因子迫使形容词做出让步,使之变成程度副词来满足构式的需求,尽管在词典中找不到它们副词的词性。再如,对高中教材反复出现副词置于名词之前的构式,如especially Hong Kong(Book 3 Page 38)、especially irons(Book 5Page 72)、mainly fishermen(Book 8 Page 2)等,我们可借助于 范畴化理 论将它们 与especial HongKong、especial irons、main fishermen进行对比,从而概括出形容词和副词修饰名词的不同特征:形容词起着修饰、描绘作用,译成汉语常带有“的”字,如上述含有形容词的构式可分别译为“:特别的香港”“特别的熨斗”“主要的渔夫”;副词起着限制性作用,译成汉语常带有“是”字,如上述含有副词的构式可分别译为“:特别是香港“”特别是熨斗“”主要是渔夫”。

构式语法是基于用法的模型,强调“所见即所获”。一个构式是否正确,不能完全依靠语法书和词典来衡量,因为许多词典和语法书的编写缺乏语料库的支撑,可能与语言现实有较大的出入,甚至会出尔反尔。以ill为例,《现代英语用法词典》[5]在ill词条中说它仅作表语,而在alert词条中却举出这样一例:alert for any sign of change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同样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6]在区别ill与sick的用法时说:One can speak of the sick (=sick people) but not of the ill,可偏偏在intensive词条下见到这样的句子:Intensive care in hospitals is given to the seriously ill.

为了弥补语法书和词典的不足,对高中英语教材出现的特殊构式,不妨引入语料库的数据加以验证。对于苦于找不到语料库的教师,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Google检索工具。利用Google高级检索手段,将搜索网页“语言”设置为英语,“地区”为美国或英国,“与以下字词完全匹配”为要检索的构式,“文件类型”为PDF格式(因为这种格式文件中的语言更规范一些),便能检索到某构式的使用频率。例如,“Yuan Longping is now circulating his knowledge in India.”(Book 4 Page 10)中的circulate,按照用法词典,作“传播”解释时一般跟rumor, falsenews等贬义词语。通过Google检索,我们可以发现,截至2015年3月23日,circulate knowledge在美国网站PDF文档中出现了577次,在英国网站PDF文档中出现了106次,由此可以判定这一动宾搭配的构式还是可以接受的。

通过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验证教材中出现的其他非常规用法,如 ... looking for places to hide.(live没加in;Book 1 Page 26)、The zone nearestFrance ... (nearest没跟to;Book 5 Page 10)、... a friend of my mother (mother没加’s;Book 6 Page12)、... from where we had fantastic views ... (where充当关系代词;Book 7 Page 29)等。如果我们不去检索,拾人涕唾,人云亦云,就很难发现语言的真相,更不能为上述feel alone、all wet等构式平反昭雪,还其庐山真面目了。

处于语言边缘的非常规表达方法是语言知识不可或缺的部分,考察它们的用法也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固然要坚守核心语法的阵地,但也不能忽视边缘的语法现象,应还它们一席之地,在学生掌握核心的基础上向边缘延伸。对于教材出现的特殊用法,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力图揭示其中的奥秘或规律,切勿轻易排除或否定。

参考文献

[1]CROFT W,CRUSE A.Cognitive linguistic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1.

[2]GOLDBERG 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4.

[3]GOLDBERG A.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6:5.

[4]王寅.认知构式语法[J].外语学刊,2011(2):31.

[5]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重排本)[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34,684.

特殊现象 篇9

关键词:鲁迅小说,特殊性方言,语言风格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中, 鲁迅通过创作以《狂人日记》为首的三十余篇白话小说, 在白话文运动中树先锋之资。小说语言生动传神, 直指人心, 渗透着独特的“鲁迅式”风格, 并通过“方言化———口语化———白话”的过渡性传递方式一步步推动白话文的演进和发展。鲁迅小说中的特殊性方言化现象虽然在当时饱受争议, 但其丰富的文学内涵和重要的文学参考价值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和分析。

一.特殊性方言化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 浑然天成的巧妙用词

鲁迅的小说中非常注意用词之精巧、严谨, 而且不少篇目出现绍兴方言词汇, 颇有江南风味和生活气息。其中实词精确形象, 虚词则模糊婉转, 但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 都因其匠心独运的设置而使小说的画面感浑然天成, 人物刻画惟妙惟肖。

1. (1) 长子弯了腰。 (《示众》)

(2) 罗汉豆正旺相。 (《社戏》)

“长子”指身材高大的人。吴方言中“长”可用来修饰人, 古汉语中也有此用法, 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今日被驱遣, 小姑如我长”。北方话中, “长”已经失去了修饰人的能力, 在形容人的身材时用“高”。[1]“旺相”是茂盛的样子, “罗汉豆”是绍兴话对“蚕豆”的称呼, 只六字便写出了故乡一派生机祥和的模样, 既传神又给人以真实感、亲近感。此般神韵也唯有这颇具灵性的方言用词才能传达出了。

2. (1) 送在嫦娥的眼前。 (《奔月》)

(2) 他大约未必姓赵, 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姓什么。 (《阿Q正传》)

例 (1) 中介词“在”一般是不能放在“送”之后的, 这里“在”是由吴方言中的“勒海”对译而来的。 (“勒海”同时包含了“到”的意思, 吴方言中习惯说将某物“送/端/拿勒海”某人面前, 相当于“送到/端到/拿到”。) [2]意在还原小说真实场景, 体现浓厚的民间风情。而例 (2) 中的模糊副词的使用则是《阿Q正传》一个非常典型的语言现象, 类似的用法在很多作品都有出现, 如《孔乙己》中“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这并非简单的方言化, 而是加入了鲁迅自己自创语体的特殊性用法, 以图字里行间表现一种深刻的讽刺和锋芒的披露。

(二) 恰如其分的小句点缀

除巧妙的用词外, 鲁迅还善于运用带有特殊性方言化色彩的“小句”即一些特征性明显的短语、词组及俗语等。

(1) 但我现在就是这样了, 敷敷衍衍, 模模糊糊。 (《在酒楼上》)

(2) 他们的牙齿, 全是白厉厉的排着。 (《狂人日记》)

(3) 慰老爷她是不放在眼里的, 见过两回, 不过一个团头团脑的矮子。 (《离婚》)

3.伙计本来是势利鬼, 眼睛生在额角上的, 早就撅着狗嘴的了。 (《肥皂》)

4.总之, 是完了。到下午, 我的朋友都去了, 戏已经开场了, 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 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社戏》)

例1是鲁迅小说中常见的AABB式, ABB式和ABAC式词组, 这类词组并非常见的用法, 大多是鲁迅结合吴方言的自创式语体。相比于“敷衍, 模糊”, “白色的”和“傻气的”的直接表达, 这类词组显然更具表现力, 而且因语素之间以前从未有的组合搭配使这类词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 碰撞出耀眼的语言火花。例2中的“眼睛生在额角上”, 在吴方言中用以讽刺高傲妄为的人。这类俗语在鲁迅的小说中俯仰皆是, 它们一方面用于形象贴切地描画人物或场景, 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吴越地区民间方言的幽默和智慧, 为小说增添几分风趣。例3是鲁迅小说中特有的“过渡语”, 这类短句看似功用性不大, 甚至删去也不会影响文章大意, 但实则或承接上下文, 使故事情节浑然一体, 或加强语气以表达某种特殊含义, 余音绕梁, 让人回味无穷。

(三) 独树一帜的交融句法

鲁迅的文字“有些疙疙瘩瘩, 读起来总有些含混”, 王朔如是说。[3]看似“读不通”, 仔细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还可能有语病, 但就是这样一种晦涩难懂、诘屈聱牙的句法风格让鲁迅的小说独树一帜, 其中的奥妙的确令人玩味。

1.“我没有再教下去的意思, 女学堂真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我辈正经人, 确乎犯不上酱在一起...” (《高老夫子》)

2.现在我听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 美丽, 优雅, 有趣而且分明。 (《好的故事》)

3.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 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狂人日记》)

“我辈正经人”是一个标准的文言判断句式, 直接的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高老夫子鲜明的人物形象;例2将“美丽, 优雅, 有趣而且分明”放在“故事”后面可以强调重点, 突出定语, 同时平衡句子结构, 其实是对欧化句法中“定语后置”语序的引用。[4]而例3一句则是一种“双重定语结构”, 通过叠加“的”增强句子反复性效果, 虽然读起来生硬而含混, 但正是这种句中暗藏的矛盾性累积激起了整篇小说的爆发点, 让觉醒的咆哮成为主旋律, 成为一个时代的呐喊强音。

二.特殊性方言化现象的形成特色

鲁迅在谈到绍方言时说:“方言土语里, 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 我们那里叫‘炼话’, 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 恰如文言文的用古典, 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各就各处的方言, 将语法和词汇, 更加提炼, 使他们发达上去的, 就是专化。这于文学, 是很有益处的, 它可以做得比仅用泛泛的话头的文章更加有意思。” (《且接亭杂文·门外文谈》) 但实际上鲁迅小说中出现的特殊性方言化现象并非纯粹的方言体, 受鲁迅自身经历及当时社会背景影响, 这种特殊性方言化现象其实是一种以吴方言为主干, 以文言文、外来语 (主要为欧化及日语) 及自创语体等为枝叶多种成分相融合的“语言综合体”。

(一) 方言与外来语的综合体

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在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的道路上, 语言的“西化”也理所当然的成为当时一大趋势。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革命先驱, 因他受西方文学的浸润及留学日本七年有余的经历, 其小说的语言便出现了在已有的方言化特性基础上融入以“欧化”和日语为代表的外来语成分。

以口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方言化和以印欧语系范式为主体的欧化形成了二元对立冲击又相互融合的趋势。欧化和口语化是“五四”文学乃至二十世纪汉语文学在语言探索方面的两大趋向。用欧化来抵制口语化与用口语化来反对欧化, 是中国文学欧化/口语化二元对立的最主要表现。[5]以印欧语系为主体的欧化的确成为新文学突破古典文言束缚的一有力武器, 但其在跟语言意识形态存在根本性质差异的汉语交融过程中有时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窘境;方言口语化则是另一个极端, 其大众化、民俗化的表达一方面推动白话文的普及, 但另一方面也由于其粗糙的外壳使以其为载体的文学难登大雅之堂, 饱受质疑。而鲁迅小说中的语言则睿智地取方言之词令, 欧化之句法, 将方言化的通俗亲民性与欧化的精确新颖性得以完美结合。如《狂人日记》中:“我晓得他们的方法, 直接杀人了, 是不肯的, 而且也不敢, 怕有祸祟。”“晓得”和“祸祟”都是取绍兴方言近音的表达;判断动词“是”在此直接表达判断语气, 转承英语中表示判断或强调作用的标志“be”的用法, 成为一种句子中必需的普遍形式, 是欧化句法的一个重要表现。[6]鲁迅小说中方言化与欧化的交融既使小说的受众面更广、文学思想波及力度更宽, 也真正意义上为白话文登上文学主流舞台找寻到了一个可行的突破口, 是现代汉语“前身”的一个重要典型。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七年 (1902-1909) , 当他投身文坛后, 作品中也自然而然地留下了日式话语挥之不去的风格特点, 一方面体现在小说中大量的“日语借词”, 另一方面是语句中若隐若现的日式语法及语言思维传统。据研究学者统计, 鲁迅小说中出现如“代表”、“革命”、“偶然”“参看”、“出版”、“钱”、“思想”、“自然”等一类“日语借词”共138个, 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钱”、“自然”和“革命”分别达148次、75次和37次。[7]它们都是构成鲁迅小说中外来语成分的重要内容。而与方言的结合则主要体现在日式语法和思维模式上。鲁迅的作品中“的”字数量多而且灵活多变, 是受到日语语法中“の”用法的影响。不仅小说, 散文中也有体现, 如名篇《藤野先生》中“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8]这些语句读来拗口, 但却经得起咀嚼, 是鲁迅先生博采方言和日语之长的精心提炼。

(二) 方言与古典文言的综合体

虽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 但鲁迅也在小说创作中收放自如地运用文言文以增色, 使文章既不失古典优雅的风韵, 又为方言式话语套上了一层柔和的外衣。如在《孔乙己》中, 为了塑造一个没落的旧知识分子典型, 鲁迅对其语言描写运用大量文言句式。除用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外, 鲁迅白话小说中不少代表性的文言句式也让其与充当“中介角色”的方言口语相得益彰。这些文言句式虽经典而古朴, 但却浅显易懂, 从表达效果来看, 文言文句式的运用也达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或让语言显得庄重典雅, 或显得幽默诙谐。[9]它们是构成鲁迅小说中特殊性方言化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 方言与鲁迅“自创语体”的综合体

除与外来语和古典文言结合外, 鲁迅小说中的方言化之特殊还因其存在大量的“自创语体”。“自创语体”是笔者为鲁迅小说中一类语言现象所取之名, 指那些在鲁迅先生创作之前从未使用的语言现象, 但经其创造性地发掘使用之后得以广泛流传的一类。它们既包括鲁迅先生自创的词句, 也涵盖旧词新用、拓展或转移其本义。下面略举两例:

1.“吃了么?好了么?老栓, 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 要不是我信息灵...。” (《药》)

2.我吃了一吓, 赶忙抬起头, 却见一个凸颧骨, 薄咀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故乡》)

按照传统汉语规则, “运气”是不能这么用的, 而鲁迅为了体现康大叔职业刽子手粗暴、愚盲的性格特点, 创造性地赋予“运气”这一名词以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这出现在康大叔的话语中妥帖又直观地刻画了人物形象。[10]“细脚伶仃”更是鲁迅先生自创的成语, 与“圆规”这一借代手法相互映衬, 将一个粗鲁、野蛮的市井妇女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成为现代小说史中人物描写的一个相当成功的典型范例。鲁迅小说语言还常出现旧词新用, 或夸大其词, 或引词反义, 或将一词一语刻意用在不恰当的人、事、物、情景场合及范围上, 制造强烈的反差感给读者带来鲜明的视觉效果以激起文章主线矛盾, 达到讽刺、批露的目的。当鲁迅的自创语体以方言化口语为载体出现时, 显得自然诙谐、真实含蓄, 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言语风范。

三.特殊性方言化现象的影响

正如鲁迅自己坦言:“我以我倘十分努力, 大概也还能博采口语, 来改革我的文章。” (《写在<坟>的后面》) 而他在小说中也的确做到了, 只言片语饱含深意,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谈及其小说中特殊性方言化现象, 它们已不仅仅是对于鲁迅为人称道的特异性语言本身的建造砖块, 更是二三十年代新文化运动中弃旧图新最有杀伤力的武器, 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改革, 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我们今天对于鲁迅文学的研究、对于现代文学这一整体版块的探索, 成为一笔亟待进一步挖掘的宝贵财富。

(一) 立当世之典范

1.奠定鲁迅小说的文坛经典地位

特殊性方言化现象一个最大的功用便是以其非同一般的个性化、生活化和真实化色彩为鲁迅小说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如通过充满乡土气息的吴方言、绍兴土语塑造的村妇形象如杨二嫂、祥林嫂和夏四奶奶等;通过方言化口语和古典文言的结合塑造的腐朽落魄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封建卫道士如孔乙己, 赵七爷, 高尔础等;通过方言化口语和外来语结合体塑造的具有初步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如魏连殳, N先生 (《头发的故事》) , 涓生和子君等;通过方言化口语和自创语体的结合塑造的一类让人捉摸不透但却暗藏深意代表已觉醒的知识分子的“疯癫”形象如狂人 (《狂人日记》) , 疯子 (《长明灯》) 。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立体而多维是一部小说成功之要诀、灵魂之所在, 而读者得以洞悉这些人物的“窗口”便是小说的语言。

此外, 特殊性方言化现象对于鲁迅小说的环境背景渲染及主题矛盾的揭示也有不可取代的意义。《故乡》和《社戏》是两篇鲁迅对于自己虚构的故乡“鲁镇”人、事、景、物的描绘。儿时一起看社戏的天真烂漫, 几十年后重回故乡的萧瑟破败;杨二嫂、闰土等一行人儿时记忆中美好而充满生命力的形象与如今被生活所压榨的世故、苦酸之对比...这些小说中故事的小环境都通过凝练而沉重的方言化口吻一一呈现, 而前后鲜明的对比最后也归于当时社会矛盾激化、正处变革时期的大背景, 其最终都是用以揭示贯穿小说的主题———抨击封建礼教, 批判民族的劣根性, 启蒙国人的民主科学意识, 以求救亡图存的革新之路。

2.成就鲁迅文学改革创新的先锋角色

形成一种鲁迅式的独特话语模式、特异性语言风格。这种风格不仅让其小说在现代文坛耳目一新, 更以强烈的“启蒙性、前瞻性、先锋性”显示出初步的“后现代色彩”。《故事新编》的语言混杂、语言狂欢无疑具有后现代性, 而其全部小说语言所体现的特异性, 因为其朦胧多解、不确定性、反逻辑性、未完成性、混杂性、游戏性等等, 而颇具后现代性, 这使鲁迅小说兼具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色彩, 从而显得丰富多彩, 异彩纷呈。郁达夫说:“当我们见到局部时, 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 他已经把握了古今与未来。”[13]茅盾先生也曾评价《呐喊》的语言:“这奇文中冷峻的句子, 挺峭的文调, 对照那含蓄半吐的意义, 和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 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 使人一见就感着不可言喻的悲哀的愉快。”[14]当“方言化———口语化———白话”的过渡性传递方式从小说内发而及外地正式形成后, 便顺理成章地实现了白话文运动由文言向白话转变的宗旨。特殊性方言化现象是现代白话处于雏形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其虽尚未成熟且残留些许文言的晦涩难懂、方言的浅俗粗糙, 但却是文字表达变革的必经阶段。而历经这个过程的艰难跋涉后, 现代文学创作的风貌焕然一新。此后, 由文学延展开的思想革新、制度革新也顺势扶摇直上,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以坚定而沉稳的步伐一步步迈向曙光。

(二) 开后世之先河

特殊性方言化现象得以出现在鲁迅的小说中, 一方面缘于前文提及的种种客观因素, 另一方面也缘于鲁迅先生本人言他人所不敢言的英勇、果敢的创作精神。特殊性方言化现象于后世之贡献不仅限于作为一种文学现有的成果用于引用、效仿和学习, 更重要地是学会鲁迅先生创作的通达之气魄, 创造性语言的思维模式。敢写, 敢言;发散思考, 无畏陈规。唯有秉持此般创作精神才有可能在充分利用既有文学积淀的基础上重登新高。

特殊现象 篇10

[关键词]土瑶学生 特殊心理 合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83

笔者在民族班教学多年,对土瑶学生的生活习性与学习情况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多次深入瑶山学生家庭家访中,发现大部分土瑶学生的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对他们学习,对生活很不利。那么,如何疏导土瑶学生的特殊心理现象呢?

一、土瑶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1.胆小怕事

土瑶学生胆小怕事,不善交际。土瑶班的课堂,通常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就是平时见到教师或教师到他们家,一般也不打招呼,只是对人害羞一笑。即使偶然受到别人欺负,也不敢告诉教师或其他人,生怕第二天遭报复,偷偷溜地回家,直到教师动员才回校。

2.害羞内向

土瑶学生平时在校园中见到教师时就会脸红,或者偷偷地绕开,不是没礼貌,而是害羞。特别是在课堂上,被教师提问时就会脸红,眼睛看地下,低头不语,心里特别紧张。个别学生虽然敢于回答,但声音很小。

3.自尊心过强

土瑶学生虽说来自深山,家庭生活贫困,但他们的自尊心却很强,生怕被别人瞧不起,再加上他们的理解、接受能力不强,授课时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稍不注意用词,就会被认为是教师看不起他们。因此,教师开展思想工作时要善于用词,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逃学,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困难。

4.意志力不强

不少土瑶学生的自卑心理很强,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比不上别人,对学习缺乏信心。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畏难情绪,有依赖心理,缺乏创新精神。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学习上不去,而逃学回家。

二、土瑶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多数土瑶学生的家庭处在生活的温饱线上,家长长年累月忙于生计,很少关心子女。尤其近几年,留守儿童不断增多,使得他们在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中成长。

2.来自社会的因素

由于所属之地是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经常受到歧视和嘲笑,导致学生对外界本能有一种恐惧,生怕别人会伤害自己。

3.来自学校的因素

许多土瑶班的学生,四年级学到的知识还不如普通班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种局面使他们心理极度紧张,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

三、针对土瑶学生诸多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虽然这些土瑶学生存在很多问题,但他们一样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有责任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1.教师要因势利导

针对土瑶学生上述的心理现象,学校首先可采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让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矫正,同时也保护了学生脆弱的自尊。如有发现学生传纸条互相表达爱慕的现象,学校便安排生活教师举办“土瑶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通过营造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可以达到教育无痕的效果。

2.充分调动家长教育的积极性

利用家访、电话访、家长会等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如经常给家长上课、开家长会等,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同时给他们分配一定的任务,让家长与他们的孩子共同完成。例如,布置一个话题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对话、谈心,过后教师主动和家长联系,询问谈心情况。这样,既调动了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又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了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并不等于大功告成,最主要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学生只有真正融入集体,才可能学会与他人相处,才可以不断开阔眼界和心胸。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4.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平时要教导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如遇到委屈时不可憋在心里,要学会自己排压和放松,可以通过与他人诉说、谈心等方法。

总之,土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其特殊性,需要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合理引导,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设一条绿色通道。

上一篇:现代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下一篇:农村广播故障维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