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2024-09-19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精选12篇)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1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的学科。《软件工程》课程是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课程目标是让同学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开发方法,指导同学进行系统设计、软件开发,进而提高系统设计开发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同学在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了解软件工程在各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目前软件工程最新开发工具,以及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使学生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性较强,如果一味的灌输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同学学习到期末感觉接触到了不同的图、表,而对于课程的知识还是一头雾水,教学效果不好。虽然课程有实验教学的环节,但一般只是停留在学生开发一个软件、编写软件项目各阶段文档这个单一环节上。加上教学时间有限,要真正完成项目的开发和软件工程各阶段文档的编写,需要同学花较多课余时间去完成,一部分同学在没有老师督促的状态下,缺乏主动性,最后完成不了实践环节的项目开发,各阶段文档也是草草了事。今天,软件工程教学面临着计算机学科发展规范所提出的更高的质量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所带来的客观问题。因此,如何开展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保证课程实验环节的效果,激发同学的积极性,真正让同学掌握软件工程的原理一直是个问题。

2 课程设计的组织方式

我校该课程为3学分(51课时),目前我们采用38课时(理论)+14课时(实践),课程设计是课程学习的一个核心部分,为了较好的保证同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我们将《软件工程》和《医学信息学》两门课程的课程实践合并进行,通过近三年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均按时完成;通过较完整的富有挑战性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提供同学主动学习、深入实践的机会,并且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提高同学的项目管理、团队合作、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与团队其他成员交往和协作开发软件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了自信心。

在混合式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对10级、11级采用《软件工程》和《医学信息学》课程设计结合的方式,每个自然班级完成整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其中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子系统(如门诊挂号收费、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药房、药库管理、住院管理、护士工作站等)。

1) 具体的人员安排:1个班级有2名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管理,收集各小组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设计,界面风格统一设计。

2) 每个小组5-6人负责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其中组长1名对整个小组人员工作安排及进度控制。

3) 课程设计组织开展:在同学了解每个子系统的功能的基础上,采取自主选题的形式,推荐组长1名。第1-2周完成分组;第3-5周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第6-9周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第10-14周各小组编码实现;第15-16周进行测试;第17周项目演示及报告,并提交各个阶段文档。整个课程设计的中,每个阶段与课程教学对应,能较好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所以在整个实践阶段教师提供实践思路与方法的指导,引导小组成员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同学团队协作和一定的项目控制能力。期中安排一个项目功能介绍并检查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文档,期末进行项目演示,通过演示环节不仅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特色还能吸取其他小组的经验及优点,也增强了同学的表达能力。各小组的评分来源于三个方面:教师评价、小组自评、组间评价,不仅全面客观而且提高了同学的参与度。

3项目效果的分析

混合式学习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式下,对比同学的学习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1) 提高了参与度和积极性

原来《软件工程》课程实践课题主要是一个组一个课题,课题间没有明显的链接点,各组同学之间基本上没有交流。在新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各个小组最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个项目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必须在各组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较好的调动了各个同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能较好控制整个项目按时完成

在新模式下,各组的进度基本能统一。相比原来的小组独立完成一个课程设计,个别小组组长管理能力弱、组员积极性不高往往会导致项目最后失败,不能按时提交。

3) 增强了同学的团队合作能力

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按进度安排进行依赖于每个同学的积极投入,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需要同学间认真的学习和了解才能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整个项目的完成依赖于每个子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同学间互相协作、团队合作的能力。

4) 增强了同学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整个课程设计中安排的1次报告及1次演示,能给同学提供一个展示团队工作的平台,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课程设计各阶段按规范要求生成一整套文档,不仅让同学按照软件开发规范完成一个软件开发的过程,而且锻炼了同学的书面表达、文字组织及图文混排能力。

4结束语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其内容涉及传统软件工程和现代软件工程,从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到实现,覆盖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等内容。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使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开设《软件工程》课程已经近十年,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也在不断进行,采用混合式学习方法的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也是其中一项,特别是对我们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计算机专业同学是一个较好的探索,通过整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让同学在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对软件开发过程有了具体、深刻体会。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2

学会论证,在探究论证方法时,敢于用逻辑的工具创造性地解决语言交流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

明确论证的思维方向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同学们好,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和如何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我们的观点,以便学会更好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让我们的观点社会化。

二、教学过程:

(一)论证的概念

【学生思考】

什么是论证呢?

【教师讲解】

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美国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认为:“论证是指提出你自己的观点,给出你为什么接受它,以及别人为什么也应该接受它的理由。”

(二)论证的三要素

“一个完整的论证”有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个要素构成。

1.阐明论证的论点

【学生思考】

对于论点应该有怎样的要求?

【教师讲解】

论点必须是鲜明的,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论点必须是准确的,要通俗地向读者讲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要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范围上的解说、界定。

2.明确论证的思维方向

【学生思考】

而要进一步论证;就要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寻找能够证明论点的论据;应该怎样进行关于“凭什么”的思考。

【教师讲解】

阐述自己的理由时,我们都要按正确的思维方向去寻找论据。根据哲学中真理的融贯论、真理的符合论和真理的实用论,我们提出三个论证思维方向:

第一,某一主张与社会公认的理论系统是不是相融贯一致的。

第二,某一主张在社会实践当中,是不是符合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代表了事物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三,某一主张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不是有用,是不是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3.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

【教师讲解】

要运用合理的论证方式由这些论据推导出论点,从而让人们接受这个论点。论证方式是由论据到论点的推理形式。

(1)归纳论证

【教师讲解】

归纳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个别或特殊性判断,结论是一般性原理。

(2)演绎论证

【教师讲解】

演绎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演绎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结论是特殊性论断。

(3)类比论证

【教师讲解】

类比论证就是运用类比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

(4)间接论证

A.排除法

【学生思考】

什么是排除法?

【教师讲解】

排除法:又叫“选言证法”或“淘汰法”,这是一种通过否定与论题相关的其它几种判断,从而确定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

B.反证法

【学生思考】

什么是排除法?

【教师讲解】

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自己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

C.归谬法

【学生思考】

什么是归谬法?

【教师讲解】

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

三、反馈与评价:

【学生思考】

请同学们分析《拿来主义》中有一段论述,请回答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四、课后作业:

【学生思考】

请同学们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说明邹忌运用了那种论证方式,并简要写出其论证思维过程。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论证,论证的三要素,如何阐明论证的论点,如何明确论证的思维方向,并简要介绍了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和间接论证这四种论证方式。希望同学们学会论证,准确表达自我,让我们的观点社会化。希望我们短暂的逻辑之旅,能够帮助大家感受逻辑的魅力,彰显论证的力量。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六、板书设计: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论证的概念

阐明论证的论点

论证的三要素{明确论证的思维方向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

归纳论证

论证方式{演绎论证

类比论证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3

关键词:中职英语 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性

一、中职英语分层教学实验概述

鉴于中职学生英语基础个体差异化,笔者学校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式教学方法实验,在学校同年级层次随机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科学分层和相关考核:按基础测试成绩分层,确定培养方案,制订详细的培养计划,并按层次制定与之对应的考核标准,遵循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灵活分配动态分层与静态分层、自主学习与主动学习相结合、教学层次化(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助)、灵活教学进度等原则。

二、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

1.实验设计

随机选取本校中英文秘1301、1302两个班,分别定义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学生基数相同(人数样本均定义为56人),学生入学英语平均成绩近似,且均为本人带教,可操性强。实验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时长一个学期,即为一个实验周期。

2.实验方法

结合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和现状,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检测相结合的模式,及时收集、记录、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数据,以检验事实,验证课题。实验主要采用事实论证、探索分析、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并通过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成绩的阶段性差异获取实验所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3.实验步骤及过程

总体来说,实验分为实验前期准备、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测评、实验前对照班及实验班各自的教学计划及策略制定、实验班学生分层设置、实验中教学实施、实验后成绩考评、实验统计分析、实验总结、实验验证等几个主要步骤。前期在校教务部门及英语教学组的辅助下,通过对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的考查及统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问题,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前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查、测评、分层,内容主要包括中职英语课堂学习兴趣、信心、学习时间、英语有用性意识、课堂学习心态、学习方法、优势与劣势、学习独立性、参与性、课文英语学习兴趣、交流的欲望与频度、主动探索性等。经调查,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平均英语成绩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个体上存在较大差异性,符合统计学原理和实验要求。

实验中,对照班与实验班基本采用一致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等,但实验班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分层教学方法作为实验的因变量。在分层教学方法上,为实验班的每个层次甚至每位同学“量身定做”,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课业难易程度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获得兴趣点与自信心;在考评方法与标准上,同样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在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上,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三、实验结果对照

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英语成绩综合评定和其他方面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英语成绩及变化度、兴趣改变情况、自主积极性状况、交流欲望等。

通过英语成绩考评及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数据结果。

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均获得提升

对比實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成绩提升较为明显,60分以上学生所占比例明显占优,比实验前明显提升,远高出对照班的变化幅度。无论纵向对比还是横向对比,实验班均呈现出明显变化,且差异性显著。

2.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班在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变化幅度不大,而实验班变化幅度较大,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

四、结论及讨论

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实施分层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度、主动性、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分层教学方法在推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较大作用,与其他教学策略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由此可见,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方法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将中职英语分层教学视作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理论知识之外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分层教学方法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将学生的进步加以量化,进行分层考核,给予进步奖励。

参考文献:

[1]胡兴宏.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设想[J].上海教育科研,1992(6).

[2]余韶红.对英语走班分层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研究,2006(7).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4

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自学自练的教学方法就是“学导式”教学法,也属于启发式的教学。“学导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个人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并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充分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知识在被动的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而在“学导式”教学法中,能够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本文以蹲踞式跳远教学为例,按照“学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来探讨“学导式”教学方法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的效果,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江门一职05级会计1班的52名学生;对照组为江门一职05级会计2班的50名学生。

对两班学生实验前进行基本素质测试,内容包括立定跳远、助跑摸高、50米跑。结果这两个班学生的基本素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表1)。另外,对两组学生实验前的基础上进行跳远测试,结果实验前的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别(表2)。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实验法:

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同时在2007年2月-2008年5月分别进行同一内容,不同方法的教学,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1.2.2 了解访问法: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解访问,学生是赞同“导学式”教法还是赞同“传统式”教法?

1.3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两班学生都以蹲踞式跳远为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相同,教学进度相同,场地器材相同,考试统一组织,评分均以同样标准,实验班采用“学导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式”教学。

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要在坚持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把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的方面去。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结果:

采用“学导式”教学法与“传统式”教学法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考试成绩均高于实验前的成绩,但“学导式”教学班成绩提高幅度大,效果好。(见表3)

2.2 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的了解访问结果

走访了40名学生,其中37名学生肯定了“学导式”教学方法良好,所得的成绩满意,占90%;其中4名学生说不清楚哪种教学方法好,占10%。这说明所采用的“学导式”教法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取得了成功。

3 分析

3.1“学导式“教学法各阶段功能

3.1.1 提示阶段:

新课的导入,告诉学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所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对新课程产生兴趣,所以,本节课程可以通过学生对所学的跑跳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借助学生的其他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突破点,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1.2 自学阶段:

教师将学习的任务目标告诉学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自主的练习所学内容,在练习中找问题,提高水平。学生在练习中,互相交流经验方法,互相指导,发现问题可以互相解决,掌握重点,发现难点,在练习动作中,学生们互相指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跳远课教学提供依据。

3.1.3 解决阶段:

学生在自主练习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我解决。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所学内容,更加稳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和任务。

3.1.4 精讲与示范阶段:

对于学生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专门的精讲,并示范给学生具体的解决办法,在示范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整体的示范,也可以针对某个难点进行示范,直到学生真正的领会动作要领的时候,就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3.1.5 反复练习阶段:

在学生自学自练,并通过教师的教学示范,解决问题后,还需要学生进行多次的巩固性练习,强化动作要领,降低动作的失误率,使正确的动作定型,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作用。

3.1.6 小结阶段:

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有机地体现和结合起来。

3.2“学导式”教学法运用于蹲踞式跳远教学的分析

3.2.1 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学导式”教学是“学”与“导”的统一,重视教师“教”的同时,来开发和重视学生的“学”的因素,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导式”的教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实践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解疑难”和“评价”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3.2.2 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完整跳远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学习,要求学生对动作的要领进行思考、分析、理解、消化和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次数,然后才能达到动力定型。生理学上经过的泛化、分析和动力定型三个阶段,而“学导式”教学法就是用来促进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采用“学导式”教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当学生明确了重点和难点,则学习过程就能更快地改进提高动作质量,缩短教学时间。

3.2.3 符合学生个性发展:

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着大量新知识和新理论,思维活跃,体现出思维已发展到较高程度,均具有一定的独立认识能力和表现欲望。“学导式”教法各环节的教学中,通过各阶段的练习来利用学生原有的思维和认识水平,发挥其潜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去探索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从了解访问的结果表明,实验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导式”教法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普遍提高,达到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目的。

4 结论

4.1“学导式”教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4.2“学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摘要:本文以蹲踞式跳远教学为例,按照“学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来探讨“学导式”教学方法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的效果,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5

1.精加工制作精白甘薯粉丝

(1)工艺流程①淀粉漂白工艺,清洗淀粉一过滤一漂白一吊包一脱水。②粉丝生产工艺,打 欠一揉面一漏粉条一口粉条一冷冻一淋粉条一晾晒_+成品。

(2)操作要点采用此法,其粉丝生产工艺和传统粉条(粉丝)生产工艺相同,只是淀粉漂白工 艺不同。①清洗淀粉,将淀粉放在水池中,加入清水,用搅拌机搅成淀粉乳液,让其自然沉淀,然后放掉上面的废水、黄脚料,把淀粉移入另一个池子中,清除底部的泥沙。②过滤,把淀粉完全搅起,徐徐加人澄清的石灰水,控制淀粉乳液pH值,其作用是使淀粉巾的部分蛋白质凝聚,保持色素物质悬浮于液体中易于分离,同时石灰水中的钙离子可降低果胶类胶体的黏性,使薯渣易于筛分。把淀粉乳搅拌均匀,再用120目的筛网过滤到另一池子中进行沉淀。③漂白,放掉池子上面的废液,加入清水,把淀粉完全搅起;使淀粉乳液呈中性。采用碱性溶液将色素及其杂质除去,对其余色素采用适当的氧化剂漂白,除掉酚类物质——黑色素,再用酸性溶液溶解酸溶蛋白。中和碱处理时残留的碱性,抑制褐变反应活性成分。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通过几次搅拌沉淀,可以把浮在上层的渣及沉在底层的泥沙除去。经过脱色漂白后的淀粉洁白如玉,无杂质。然后置于贮粉池内,上层加盖清水贮存,备用。④吊包,把淀粉取出放入白布中,四角用绳子扎牢吊起,自行沥干水分。为加速沥水,可用木棒拍打布包。⑤脱水。从布包里取出的淀粉含水率为45%左右,在制作粉丝前还要去掉一部分水。可通过晾晒或烘烤去水,使其含水率降至30%以下即可。人工烘烤温度不得超过60 oc。

2.高新技术制作精白甘薯粉丝

(1)生产配方甘薯97.00%、明钒0.15%、单t-I脂0.05%、石灰水0.10%、食盐2.7%

(2)工艺流程甘薯一清洗去皮一打浆一淀粉提取一微细化处理一漂白处理一脱水一混合一复压处理一挤丝一预煮一冷却一冷冻老化解条一烘干一包装一成品入库。

(3)操作要点①选料,选用新鲜、无腐烂、淀粉含鼍高的甘薯为原料,未成熟或贮存过久、腐烂了的,或可溶性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的甘薯不能用。②清洗,将甘薯送入清洗机中,清洗泥沙,再滚动去皮。③打浆,将洗净的甘薯送人磨浆机中磨浆。④淀粉分离,分离的方法有自然沉淀法、酸浆沉淀法和离心法等。一般可采用酸浆沉淀法,这万方数据种方法是在淀粉中加入酸浆水搅拌后沉淀的方法。酸可使蛋白质和淀粉处于等电点附近而沉淀下来,由于淀粉比蛋白质密度大,蛋白质沉淀于淀粉层之上,并且酸对淀粉有漂白作用。沉淀后,除去上层浑水和蛋白质层,加清水搅拌过筛,自然沉淀。⑤微细化处理,将分离}n的淀粉用泵打人胶体磨中进行微细化处理,得到细度均匀的淀粉。⑥漂白处理,向淀粉浆中加入适量的碱除去淀粉浆液中的色素及杂质,再加人酸以除去淀粉浆中的蛋白质,并中和碱处理时残留的碱。抑制褐变,最后加入生物活性物质酶。让其分解淀粉液中的杂质,可以把浮

在上层的渣子除去,得到精白的甘薯淀粉。⑦脱水,将沉淀后的淀粉取出晒干或烘干脱水,使含水量降低到35%左右。⑧混合,取淀粉总量的3%~4%,先用少量温水(40℃~50℃)搅拌均匀后,通入沸腾的开水,并迅速搅拌至糊化成透明而黏稠的糊状。将明矾、单甘脂等食品添加剂溶解,与剩下的97%左右的淀粉及欠糊倒人混合机中,搅拌混合均匀,混合温度为30 oC~40℃,得到淀粉团。然后将混合好的淀粉团送入真空搅拌机中抽真空搅

拌,去掉绝大多数的空气。⑨漏粉、煮粉,将真空处理好的淀粉团投入漏粉机漏粉,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漏勺漏出不同形状的粉条,并调节漏粉机与煮锅的高度来调节粉条的粗细,煮锅内的水要烧至沸腾后才能开始漏粉。⑩冷却、冷冻老化解条,将煮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6

1 实验器材:

三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2 实验方法:

将三只弹簧测力计彼此钩连(如图所示),然后用两手同时拉弹簧测力计A和C实验一次(水平方向拉),并注意记录A、B、C三只测力计的读数:再将中间B测力计调转过来与A、C相钩连重做上述实验并记下读数(每次实验中手的拉力可以不同)。

3 实验现象:

上述实验中三只测力计每次读数相等。

4 实验分析与论证:

测力计A的读数表示出A对B的拉力大小,测力计B的读数表示B对A的拉力大小,读数相等正好表示两力大小相等,由于两力是相互拉的,且分别作用在对方物体上,其方向相反,因此,属于相互作用力即反作用力而不属于平衡力。

同理,B和C的拉力也属于相互作用力。

然而测力计A与C的读数分别表示测力计A对B的拉力大小和测力计C对B的拉力大小,读数相等正好表示两力大小相等, 由于测力计B处于静止状态,且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因此,A对B的拉力和C对B的拉力属于平衡力。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7

关键词:网球教学,软式网球,硬式网球,实验研究

1、前言

随着网球在高校中的普及度提高, 选报网球选项课的学生越来越多, 因此网球运动成为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可缺少的力量。由于软式网球有软、轻、慢的特点, 初学者练习软式网球可在短时间内掌握网球击球要领。为了提高网球教学效果, 采用软式网球和硬式网球混合方法进行教学, 并对其教学效果与常规硬式网球教学进行比较, 为完善网球选项课教学方法, 提高网球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2.1、研究对象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0级网球选项班, 其中男生82人, 女生8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期刊中有关软式网球和网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的文章, 为实验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2.2.2、实验法

将选项班的男生和女生按照男女分班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男生实验组班40人, 对照组班42人;女生实验组班40人, 对照组班40人, 该四组学生网球基础均为零。实验前对四组学生进行运动机能测试 (立定跳远、握力、肺活量) ,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男生和女生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证明实验分组有效可行。实验过程中由相同教师按照相同教学大纲进行网球教学, 采用一致的教案、内容、课时数 (32学时) , 实验组选项班在前20个课时使用软式网球进行教学, 后12个课时使用硬式网球教学, 对照组选项班则全程使用硬式网球进行教学。实验后对男生组的正、反拍击球和截击球技术进行考核, 对女生组的正、反拍击球和下手发球技术进行考核。

2.2.3、数理分析法

在实验后考核技术时采用同一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并使用统计软件对实验后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3.1、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技术考核成绩的比较分析

通过教学实验后的各项技术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实验组班的技术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各项成绩方面的差异呈现显著性差异。 (表1, 表2)

软式网球的特点是球柔软、易变形、重量轻、空中飞行时间相对比硬式网球长, 球落地后反弹力量小、球速慢、前冲较少, 学生容易对来球进行准确的判断, 同时提供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步伐移动调整, 从而较好的保持人与球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因此, 初期使用软式网球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在练习正、反手击球时, 花费较短时间掌握到正确的击球时机与位置, 即使对于不到位的调整球也能较稳的控制住。由于网球正反手多采用抽球技术, 相比软网采用的平击球技术对球的击球点、判断、移动准确性要求更高, 击球范围更小, 初学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击球时机与位置和调整步伐, 因此提高了初期学习网球的难度。采用软、硬式网球混合法进行网球教学, 可使学生在前期学习网球技术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击球的时机, 控制挥拍的速度, 减少对来球击打的难度, 较快形成正确的击球动作与击球位置, 培养良好的球感, 后期只需要稍作调整就能更换网球进行练习, 因此男生、女生实验组班在正、反拍击球技术成绩上与对照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由于网前截击球技术需要练习者站在中前场位置凌空将来球回击过球网, 因此需要练习者对来球的方向和速度有较为准确的判断, 而刚接触网球的学生对球的空间感和判断能力比较有限, 移动较慢, 判断较迟, 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截击球技术的技巧, 经常出现击球失误或无法击到无法的现象, 因此男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截击球技术成绩上差异不大。由于软式网球较软的特点, 即使女生在练习下手发球的过程中无法用球拍的甜点区位置击将球击中, 球也能与拍面发生力的作用而产生弹性, 这使得下手发球时的击球面积增加, 促使了发球成功率的上升, 因此女生实验组在发球技术成绩上与对照组出现显著性差异。

3.2、软、硬式网球混合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通过教学初期采用软式网球教学的方法, 利用软式网球较容易掌控的特点, 可使无网球基础的学生初学网球的难度降低, 使学生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增加对来球的判断, 形成正确的击球空间感和节奏感, 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基本掌握网球的正反拍击球技巧, 降低了后期学习硬式网球练习的难度, 使网球的学习过程实现由易到难的过渡,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球技能, 教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使得网球运动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得到较好的推广。

4、结论与建议

4.1、采用软、硬式网球混合教学方法, 利用软式网球的软、轻、慢的特点, 可使初学者在接触硬式网球练习前较快掌握网球击球技巧, 降低了网球初学者的学习难度, 提高学生对网球学习的积极性, 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2、在网球教学中采用软、硬式网球混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网球技能, 对网球运动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推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红.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网球课教学质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

[2]刘雪冰.软式网球[J].体育与科学, 1986, (6) :52-18.

[3]王佐军.软式与硬式网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86, (2) :77-80.

[4]应圣远, 王加强等.网球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材[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3) .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8

关键词:地板采暖,超导液体,热性能,节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热舒适的要求日益提高[1]。同时,为了缓解日趋紧张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国家颁布了阶梯电价、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政策。在这些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研发和应用节能高效的采暖技术显得至关重要。

1 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

图1为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的结构原理图,该系统由电源线、电热丝、电热管(PE-X管)、超导液、检修口和温控器组成。

电热管内80%的空间充有超导液,两端密封,电热丝贯穿电热管并与电源线连接。当打开温控器开关时,220 V的电流将通过电源线输入给电热丝,逐步将电热管内的超导液加热到45℃,电热管将热量传递给地板,从而实现地板辐射采暖。

温控器能够根据用户自行设置的室内温度来控制输入给电热丝的电流。系统一般采用两根电热丝,一根工作,一根备用。当系统开始运行时,为了尽快使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两根电热丝同时工作。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备用电热丝停止工作。若室内温度超过设定值,温控器将切断电流输入。

由于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属于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其具有地板辐射采暖的良好热舒适性。用户可随时控制系统的开关及设置所需室内温度,室内采暖更加灵活自主。此外,超导液具有较好的蓄热能力,系统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

2 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该系统的热性能和节能性能,笔者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和传统电热地缆采暖系统进行了比较。为了便于比较,选用了7 m长×6 m宽×3.2 m高的两个朝向(坐南朝北)、围护结构都相同的单层独立房间分别安装了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和电热地缆采暖系统。施工过程中,前者的铺设从上至下为:8 mm厚木地板+10 mm厚混凝土+充有超导液的电热管+铝箔+120 mm厚的聚苯乙烯板;后者的铺设从上至下为:8 mm厚木地板+10 mm厚混凝土+电热地缆+铝箔+120 mm厚的聚苯乙烯板。实验阶段两个房间的室内设定温度都为21℃,实验过程中通过铜康铜热电偶测量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和采暖系统温度,采用CR10X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和计算机存储实验数据,采用单相电表记录各采暖系统的耗电量,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房间的换气次数,采用MR-4辐射热计测量太阳辐射热。通过温控器和时间控制器共同控制供暖系统的启停。

分别在离地板2 m处、地板表面、电热管表面和电热地缆表面布置若干个温度测点,于2011年12月5日12时~2011年12月7日12时,对两种电热地采暖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如图2~图4所示。

由图2可知,整个实验期间,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的室内温度最高为21℃,最低为17.5℃,平均室内温度为19.2℃。由于超导液具有一定蓄热能力,因此,室内温度波动较小。

由图3可知,整个实验期间,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的地板表面温度最高为23.7℃,最低为21.5℃,平均值为22.8℃。实验期间,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的平均地板表面温度高于电热地缆采暖温度的地板表面温度平均值。同时,由于超导液的蓄热能力,前者的波动明显小于后者。同样,电热管表面温度波动也小于地缆表面温度波动。整个实验期间,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和电热地缆采暖系统的耗电量分别为85.1 k Wh和106.3 k Wh,前者比后者节电约20%。由此可见,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具有更好的热性能和节能性能。

3 结语

1)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室内温度波动小,热性能好,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2)同传统的电热地缆采暖系统相比,节能效果显著;3)根据实验系统的搭建及运行分析,采用超导液的地板电采暖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分别约为13元/m2和12.5元/m2,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亢燕铭,徐惠英.地板辐射采暖的节能效应分析[J].暖通空调,2001(4):4-6.

[2]黎文安.西安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与效果评价[J].山西建筑,2010,36(2):266-268.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9

1、实验对象的选择

本文选择了凤泉区一所农村小学,随机在尚介小学所有班中抽取了五年级两个班(5.1、5.2)的学生,作为本文的实验对象。其中5.1班50人为实验组,5.2班52人为对照组。

2、研究方法

(1)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来完成本文的研究;

(2)文献资料法提供理论文献上的支持,主要包括新课标、足球理论、足球教学方法等文献;

(3)问卷调查法主要对学生的足球兴趣水平进行调查,采用心理学上的兴趣量表来进行;

(4)实验法主要是设计教学实验并完成实验;

(5)专家访谈法主要针对足球方面的专家就足球教学方法进行访谈;

(6)逻辑分析法主要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文字的梳理;

(7)数理统计法主要对实验测试的结果进行t检验。

3、实验设计与实验变量

3.1、实验设计

在五一班和五二班两个班之间进行教学实验,将五一班设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趣味教学,而对五二班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一个学期之后对两组的学生进行足球基本技术以及兴趣水平的测试,其中这些测试内容在开始教学实验之前已经在两个班的学生中间进行过测试,通过再测试比较两组学生的测试结果是否有显著性的差异,最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具体的设计如下:在具体的操作中,对于实验组采用的趣味教学方法是这样来进行的,将实验组进行分层的教学,层次的划分按照优秀、良好、一般来区分,优秀的学生是指班里面足球水平较高,或者具备足球特长的学生;良好的是指班里对于大部分足球技术动作都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予以完成,一般是指在足球方面没有天赋,并且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实验组按照这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趣味教学。而对照组就按照一般的分组进行常规教学,最后计算他们的成绩平均值,在进行t检测,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3.2、实验变量

本研究的实验变量有三个:两组学生的足球基本技术水平、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两组学生的足球兴趣水平。

4、传统教学模式

对照组按照目前国家对体育课足球项目的要求进行,整个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都按照国家及省市的要求并结合本校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也就是所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是:教师在课堂上先强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任务,然后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讲解并示范,再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教师根据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人的技术动作的纠正,最后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并进行小结。具体见图1:

5、“趣味”教学模式

对于实验组来说,全部采用“趣味”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整个趣味教学模式是这样安排的:教师先介绍本节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先对这个技术动作进行初步的感受,教师这时候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技术动作,让学生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技术动作要领,并知道在比赛中如何去运用,让学生对于学习该项技术动作充满兴趣,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们自己去感受、细化该技术动作,最后小组相互检测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会的目的,在下一次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整个教学的流程不变。具体如图2。

6、结果与分析

6.1、实验前测试的足球基本技术

教学实验进行之前,对班上的具体男女生的数量、教师、家长对体育课的支持态度、学生对体育课的感兴趣程度等都做了基本的调查,发现这些外界的对实验的结果会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是一致的,又对五一班和五二班两个班学生的足球基本技术、基本身体素质水平和足球兴趣水平进行测试,最后通过测试结果的比较发现p值是大于0.05的,说明两组学生在足球技术、身体素质水平和足球兴趣水平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6.2、实验后测试的足球基本技术

通过对两个班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两个班对于足球技术掌握的水平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p值小于0.05说明实验组的学生的足球成绩的提高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从结果来看,实验组采用趣味足球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身体素质水平还是足球专项的技术水平都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可以看出来,让学生从自身的动力水平上去挖掘自己的潜力,是可行的,学生是更容易接受的,也是以后教学过程中要努力的方向。

6.3、足球学习态度指标得出的结果及具体分析

从以下两个表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的学生对于足球的态度,也就是对于足球兴趣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实验组不喜欢足球的学生要比对照组比例下降的多,也就是说,通过对于两组学生足球态度水平的调查发现,采用趣味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足球课,学生有着更大的兴趣。趣味足球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是一种更新,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可以从内心感受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课堂练习而有违自己内心的去进行练习,课堂气氛不浓,整个课堂看起来非常的枯燥没有一点快乐可言,学生上课的态度可想而知。而采用趣味足球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不断的体验,感受到足球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发自内心的去感受足球技术动作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更愿意去学,更加主动的去学,对于自己掌握技术动作后运用于足球场地有很大的期待。

运用趣味教学模式发现,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水平高了很多,不仅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足球专项技术动作水平,同时对于其他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了很大的帮助。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因此,通过本教学实验的研究,采用趣味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以及强化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或者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水平要高很多,学生更愿意自主的去进行练习,而不是让教师监督着完成练习,这样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同时趣味教学模式也是对于新课标的一种体现,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给学生提供训练的方法、意识等,但是具体的锻炼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现。

本研究仅限于农村小学的足球教学,对于其他项目的教学以及城市学校是否适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摘要:农村小学的足球教学由于场地、器材等条件是不好开展的,但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今天,学校又要狠抓足球教学,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想到使用趣味足球教学,在有限的条件的基础上更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兴趣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笔者选择了一所农村小学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实验发现趣味足球教学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的足球水平以及兴趣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足球教学,趣味足球教学,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一民.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体育科学,2007,(01).

[2]麻雪田,王崇喜.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学校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4]刘浩,薛俊.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5]许军胜.探寻中小学足球教学与训练[J].科技信息,2007(3).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10

足球运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 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教师要在足球教学中采取积极、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对足球知识的需求。现在足球教学的方法相对学生来说内容简单, 结构单调, 造成的结果是很多学生很喜欢足球运动, 但不喜欢上足球课的奇怪现象。“领会教学法”是英国体育学者邦克和桑普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革新球类教学的一种思路。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把球类运动的特点及其战术意识, 而不是技巧本身, 作为球类教学的重点。“领会教学法”经过不断的探讨和不断改进, 被许多体育学者推崇为体育改革中球类教学的新趋势。依据“领会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先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战术特点, 再学习所涉及的各项技术,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领会教学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从分解到整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心理上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的思考, 把思考和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和好奇心, 使他们产生了对技能学习的强烈兴趣, 无形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掌握技术动作, 建立牢固的技术概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在足球训练中引入“领会教学法”来探讨其对足球教学效果的影响和球类实践教学中的可行性。实验能力, 以及运用综合的学科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领会教学法的理论模式

20世纪80年代, 英国洛夫堡大学的两位教授———宾嘉和霍普 (Buker&Thrope) 首先提出“领会教学法”新思路, 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把球类运动的特点及战术意识, 而不是技术本身作为球类教学的要点, 这一观点的提出, 立刻引起国际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十多年来, 经过反复实距和不断的改进, 这种教学方法日趋完善, 并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被广泛应用。目前“领会教学法”已被公认为球类运动教学的新趋向。“领会教学法”的特点是: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 “领会教学法”不是从基本技术教起, 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 并把战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全面观察、把握时机、及时应变的能力。在学生对比赛过程有所了解并有所实践后, 教师才视学生的能力及不同需要, 引导教学进入“技术演示”阶段, 开始教授学生各种动作的要领和合理运用技术的决窍。在学生学习了技术动作后, 教师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和比赛来巩固, 从而促使他们“完成相应的、有质量的、有效果的动作”, 最终达到比赛中的运用自如。如何做的认识, 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项目感兴趣, 并明白该做什么, 这种教育方法是先使这生对球类项目有个初步的了解, 并在有相应的实践后, 由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因人施教, 学习动作技巧要领。然后通过自身的练习和比赛加以巩固, 最终达到在比赛中应用自如的目的。

可见, “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教学”和“比赛概述”作为学习项球类运动的开始, 通过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该球类运动的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 (如比赛的场地、比赛时间的限制、得分的方法等) , 以及比赛所涉及的基本技巧等。从而使学生在接触某项球类运动的最初, 就对如何从事该项运动项运动有较清楚的认识。

2.2 采用领会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内心中的一种向往和心理倾向;是所学知识对学生大脑的相关刺激;是个体心理倾向的内在反映。学生只有对一项运动产生兴趣, 才可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才可能调动自己的探究心理去尽可能的接触和了解。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两组在学习兴趣的对比上, 各指标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对足球课“很感兴趣”的占实验人数的38%, “感兴趣”的为占12%, 一般的占8%, “不感兴趣”的为占6%;而对照组对足球课“很感兴趣”的只占实验人数的14%, “感兴趣”的为占24%, “一般”的占32%, “不感兴趣”的占28%, “很不感兴趣”的有占2%。从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领会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优势。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它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 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 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两组在学习动机上有一定的变化, 对照组在足球课的学习动机上主要集中在学校的要求占37%, 老师的要求占33%和家长的要求占7%, 这三个方面对学生来说都是被动的接受学习, 上课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老师要求。而实验组在经过“领会教学法”教学后, 学习动机有很大的改变, 主要集中在学生自己的需要方面。这一对比就说明“领会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 由完成别人的强制要求转为实现自己的需要, 这在学习态度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个是我们所期望的结果。

2.3 采用领会教学法能提高学生教学技术和战术水平

足球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足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 基本技术又可分为移动、传球、运球、射门四项, 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基本掌握和运用。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两个月的教学进度后, 我们进行了技术考核,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 实验组在足球技术掌握提高方面教学效果好于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明在足球教学中运用“领会教学法”效果良好。

3 结论与建议

领会教学法作为足球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补充, 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 并已经在欧美国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应该在我国足球教学和训练中大力推广。

3.1“领会教学法”与教法的最大区别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不同

“领会教学法”把战术意识的培养置于首位, 而把技巧的学习排在其后。其目的是让学生先建立排球运动和比赛的概念, 获得一些战术意识, 在理解的基础上, 学习和改进运动技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优化的组合练习, “领会教学法”使每个学生无论能力大小或水平高低, 都有机会在比赛中表现自我, 并体验比赛带给他们的快感和成功感, 充分适应了现代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特性。

3.2“领会教学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领会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改变, 教师的注意力从对教学的控制转向对学生学习“理解”的指导上,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无止的或被动的, 他们将根据自己的水平按需学习运动技术, 加深了对足球技术的理解, 并使技术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由此可见, “领会教学法”从发挥学生主观有动性着手,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并通过人人参与的自由比赛, 认识各种技术和战术在实战中的作用和意义, 加强临场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 “领会教学法”的理论有别于传统的球类教学法, 它将球类运动的特点及战术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就高中足球专项训练运用“领会教学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以期得到一种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领会教学法,足球,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江建华.领会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10:5-6.[1]江建华.领会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10:5-6.

[2]齐效成, 杨艳.“领会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试验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6 (19) 3:91-92.[2]齐效成, 杨艳.“领会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试验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6 (19) 3:91-92.

断奶,不必采用“苦”方法 篇11

给孩子断奶,是每个母亲都要遇到的一件事。在大人们看来,不能断奶全是因为孩子不 “省心”。实际上,这跟孩子本身还真没有多少关系。要怪呀,就要怪父母不讲究断奶的方式方法。

正确的断奶方法是逐渐添加辅助食物,慢慢替换母乳。具体操作其实很简单。从4~6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辅食。先加配方奶,让他逐步适应喝奶瓶。加配方奶有讲究,千万不要吃过母乳后再喂配方奶,因为奶嘴和妈妈的奶头,牛奶和母乳的味道都是有区别的。喝过母乳后再喂牛奶,宝宝立马就能区分出来。因此,只能单独喂,每次在180毫升左右。先每天1次牛奶,如果适应得好,再增加到2次。宝宝适应后,就不会出现断了母乳,又不喝牛奶的情况。

适应牛奶后,可以慢慢加米粉、奶糕等,一般冲调后即可食用。但是,对于7~8月的婴儿来说,量一定不能过多。因为谷类食物不能代替奶类作用,而添加米粉等辅食也主要是培养宝宝用匙吃食物的习惯,为彻底断奶打下基础。8个月后,就可以慢慢增加辅助食物的份量和次数,减少吃母乳,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断奶。

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篇12

化学需氧量 (COD) , 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 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 以氧的mg/L来表示。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国家标准GB11914-89分析方法规范地制定了水质化学需氧量COD (cr) 的测定步骤, 严格地规定了方法的加热消解时间、溶液酸度、氧化剂和催化剂的用量等条件指标。显而易见, 水质COD (cr) 的测定是有严格的条件规定, 违背了条件规定进行操作, 就会影响测定的准确性。HCA-100标准COD消解器遵循了国际标准 (ISO) 和国家标准 (GB) 的基本原则, 保证了回流加热微沸2小时的消解操作, 试剂溶液的配制和加入量都和GB法一致, 确保可靠精确的分析结果。本文用国标法和消解器法同时测定已知COD值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 以验证采用标准消解器测定COD的可靠性。

1 方法原理

采用标准消解器的方法与国标法的实验原理相同, 都是在强酸性溶液中, 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 过量的重铬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硫酸亚铁铵的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

HCA-100标准COD消解器, 江苏华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带250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变阻电炉;50ml酸式滴定管A级。

2.2 实验试剂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0.2500mol/L) 、试亚铁灵指示液、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硫酸-硫酸银溶液、浓硫酸。

2.3 实验步骤

同国标法 (GB11914-89) 中所述。HCA-100标准COD消解器采用玻璃毛刺回流管代替球形回流管, 并以风冷技术取代自来水冷却方式, 其他步骤同国标法。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分别用两种方法同时测定标准样品和不同浓度的多种实际废水, 测定结果见表1和表2。

3.2 结果分析

表1的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保证值为34.3、148、208mg/L的标准样品都具有相同的准确度, 测定值都在约定真值的测定范围内。

表2的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浓度种类的废水, 两种方法可获得一致的结果。

4 结论

采用HCA-100标准COD消解器进行COD测定, 以风冷技术取代自来水冷却, 达到节能、减低电力负荷、提高效率的目的, 具有省时、省材、方便等特点。对于标准样品和各种水样, 可获得准确结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解三角形下一篇:社区联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