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注意

2024-09-16

听觉注意(精选10篇)

听觉注意 篇1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因此, 在音乐课堂中,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聆听音乐, 培养音乐的听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而培养学期早期儿童的音乐听觉注意是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能力的重中之重。而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宜早不宜迟, 6-8 岁的学龄早期儿童的智力处于高速成长的阶段。

一、儿童音乐认知发展规律

儿童音乐教育是促进儿童综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日益得到了重视, 但对于儿童音乐学习认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的探讨和研究微乎其微, 尤其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给儿童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 如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性理论为依据, 重视学生心理学的研究; (2) 根据儿童音乐学习认知发展阶段性的特点分析, 家庭的遗传、环境和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 对儿童音乐学习认知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影响; (3) 遵循儿童音乐学习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开辟音乐“小天地”, 合理有效利用音乐、信息、资源三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儿童音乐学习认知能力。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内部动机, 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加速儿童音乐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关爱学生, 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 对于自己喜爱的任课老师给自己上课一定会收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老师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关心爱护班级每个学生、具有良好的亲和力、不歧视学困生、平等互助, 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特别是低年级的早期音乐教育, 有些进城儿童具有较强的个性, 内向、不爱表现, 音乐听觉能力差, 上课不爱发言、不敢发声唱歌等, 只有用心的老师才能发现学生的不同特点, 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关心爱护学生、鼓励学生、战胜一切困难,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的教学中, 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听觉能力。因此, 每位音乐老师要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 在音乐课上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艺, 吸引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我在课堂上经常带上我心爱的吉他为歌曲伴奏, 一首吉他伴奏曲《两只老虎》是学生最喜爱唱的歌曲, 不爱唱歌或是唱歌声音小的学生都能随着吉他伴奏声情并茂地演唱, 大大增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自信的心理。

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 播放优秀的儿童歌曲、定期开展艺术节和班班有歌声比赛等活动, 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成长, 增添他们的听觉能力。

三、课堂上以奥尔夫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我本着快乐教学的理念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在教学中我采用较多的是听力训练、节奏训练、律动训练。听力训练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到难, 先从单音开始, 然后双音, 使学生逐步在内心储存音阶音的高低, 提高了他们的听觉灵敏度, 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都会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节奏赋音乐以活力, 因此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尤为重要。根据音乐课标的要求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不同类型的节奏型, 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儿童进行声势等训练, 特别是教唱新歌前学生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方法训练学生的节奏, 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课堂教学中把新歌部分较难的节奏型作为重难点, 例如:一年级的歌曲《小青蛙找家》我让学生先读准节奏后用打击乐器如:双响筒、碰铃、钱鼓、三角铁等来敲击, 一边听一边敲,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特点, 如泥水工家里的沙石、拾荒者家里的回收物品, 回家自制打击乐器如:利用饼干盒、易拉罐、小瓶子等装入一些小石头或豆子、米粒、沙子等, 靠耳朵听分辨不同的音色。课前的热身律动也是低年段儿童们最喜爱的一个环节, 他们听着《喜洋洋》的音乐做各种律动的动作并且有规律地变换队形, 在兴奋的气氛中聆听音乐、表现音乐, 是他们最快乐的一项活动。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让儿童们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以形象逼真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其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既是学习, 也是娱乐, 既传授了知识技能, 也陶冶了情操, 更是美的享受。许多音乐作品不但具有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 而且动与静结合的图象, 更方便学生理解, 从中增长了更多的见识。

例如, 教唱《滴哩滴哩》课件播放许多春天的景色, 让儿童们亲切地感受、体验、表现春天的美, 歌曲旋律优美、欢快的情绪深受他们的喜爱, 并且也能在很短的时间掌握好这首歌曲内容和情绪, 从而热爱生活。《小乌鸦爱妈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 故事情景播放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小乌鸦是怎么爱它年老的妈妈, 小乌鸦飞来又飞去, 它自己又累又饿, 但它把找来的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了妈妈。懂事的小乌鸦, 同学们禁不住地夸奖它、赞美它、歌颂它。小乌鸦爱妈妈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儿童的心, 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听觉水平, 还很好地渗透了德育, 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为了他们能好好上学, 爸爸妈妈每天起早贪黑打工的辛苦, 同时教育孩子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还应该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又如, 欣赏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老虎磨牙》等题材, 使用多媒体教学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让儿童身临其境, 不仅有美的享受, 而且还增添了学习兴趣, 下课铃响了还不想下课, 使课堂听觉能力的培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器乐进课堂是提高听觉能力的重要手段

旋律乐器在训练儿童的音高、协调手指灵活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和声听觉能力、加强读谱速度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里面, 器乐教学都成为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学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吹奏乐器引入课堂, 进入课堂的乐器有竖笛、口琴、口风琴等, 我校选择葫芦丝作为低年级儿童的器乐进入课堂, 主要是因为葫芦丝音色也特别优美, 学习周期较短, 技巧难度小于竖笛等乐器, 学生容易学习, 因此葫芦丝不仅深受儿童们的喜爱, 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了他们的听觉能力和音准能力, 他们不仅会吹课本里的歌曲, 课外歌曲《葫芦丝真可爱》《美丽的金孔雀》《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歌曲都能生动地吹奏出来。学校在艺术节活动中还经常举办班级葫芦丝独奏、双重奏等比赛, 让儿童们积极参加, 儿童们通过乐曲的学习, 性格更加活泼、开朗, 音乐听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 激发儿童学习音乐感知能力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重视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净化心灵, 并且激发、影响儿童的情绪, 陶冶情操, 促使智力开发, 我们的音乐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04.

肢体 视觉 听觉 篇2

“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分成三类:肢体型、视觉型和听觉型。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平时总是倾向于通过亲身体验(肢体接触)的方式来了解新鲜事物,那么作为父母,就应该用很直观的方式,通过具体事物,让孩子体验书本中的知识,这样孩子就会非常乐于接受。让我们以学习算术为例,一个属于肢体学习型的孩子可能会需要积木、算盘等工具来练习新的算法;而一个视觉学习型孩子则会通过观察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迅速掌握要领;那么一个听觉学习型孩子呢?他们碰到问题时,会通过回阴师当时是怎么说的,来解决他们面前的问题。

学习的类型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东西,一些研究表明,弄清楚你的孩子属于什么样的学习类型,会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在学校里的表现。在纽约st.John’s大学的“学习与教育方式”研究中心,通过对北卡罗来纳州的两所小学进行为期3年的对比实验,使用有针对的教学方式后,全体学生都取得了30%~日3%的成绩突破。最终,该项成果被美国教育部于1992年认可,成为数量不多的能显著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方式之一。”

什么是肢体学习型?

肢体学习型有时也被称为触觉/动觉学习型,他们倾向手通过身体接触,特别是触觉接触来发现、了解世界。从普遍意义上来讲,这是每个婴儿都天生具有的第一种学习类型。还记得你是如何教给小宝宝什么是手指和脚趾吗?估计大多数妈妈都是通过把小指头塞进宝宝的嘴里来说明的吧?而当宝宝长大进入幼儿园之后,绝大多数孩子都已经放弃这种学习类型而转向其他类型了,但是,的确还会有一部分孩子坚持使用肢体学习。

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喜欢把东西好好摸上一番,那么他有很大可能是触觉学习型的。这类孩子喜爱各种动手活动:剪纸、小制作、厨艺、花园工作等等,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不口身影。当然,尽管多数肢体学习型的孩子擅长使用触觉,并且同时具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但他们并非全部都能成为运动健将;相应的,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小家伙也不一定就是肢体学习型。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倾向于将自己完全沉浸其中,这就是典型的肢体学习型。举例来说,当他向你描述某些事情的时候会手舞足蹈,用各种肢体语言以及丰富的表情,肢体摆动、甚至跳舞;还有些孩子甚至会在上课听老师讲课的同时跳来跳去——差不多就能肯定他们是肢体学习型了。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并不妨碍他们理解老师所教授的内容,相反,这表明他在全神贯注。

如何帮助肢体学习型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崭露头角?

和其他几种学习类型一样,最佳方式莫过于允许孩子使用他喜爱的方式,用手和身体去探索外部世界。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喜爱积木超过喜欢其他的玩具,或是学习算数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数手指头,那随他去好了,不要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方式。另外,如果在你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能表现出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孩子会非常高兴的,你甚至可以培养这样的孩子在表演方面的才能。

如何弥补肢体学习型孩子的不足?

听觉和视觉学习是目前我们的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肢体学习型孩子却很难通过这些方式而吸收知识,父母应该如何弥补这种情况而造成的困难呢?

举例来说,当孩子正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如果你能为他准备一个立体的模型,让孩子可以直接用手接触,那么他就会非常迅速地掌握两者的不同;如果孩子没法学会老师新教的歌曲,那么你可以试着引导他根据歌词的内容做出各种动作——由于这类孩子的数量较少,作为父母,你还需要提醒老师注意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并向老师建议你认为非常有效的、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知识的小窍门等等;另外,千万不要忽略那些课上使用的视觉和听觉教具,这些东西可不是肢体学习者能轻易弄明白的,所以也要请老师在这方面多帮忙照顾你的孩子。

什么是视觉学习型?

如果你悄悄观察孩子们在幼儿园上课的情形,你会非常容易发现那些视觉学习型的孩子:他们总是坐在安静的地方,迅速翻看自己的课本,他们非常喜欢玩猜字游戏,或者非常喜欢写字,希望自己能写得很漂亮等等。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视觉学习类型,他会有非常强烈的观察事物的欲望:当你说话的时候,他会看着你的嘴唇动作;或者当你做示范的时候,他会非常注意看你的每个动作。这是因为视觉学习型的孩子主要会依靠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来吸收信息,并进一步理解、记忆它们。如果他们“看不见”,那么他们也就不能完全地接受和吸收信息。

通常,教育学家又会将视觉学习类型细分成两种不同的子类型;图画型和文字型。虽然很多孩子是两种子类型的混合体,但也还是会有一些孩子属于很单纯的图画型或者文字型。

当你问一个“图画型”的孩子:大象是灰色的吗?他们通常会马上联想到以前在动物园看到的大象样子;而文字型孩子则更喜欢文字的东西——他们的阅读速度通常很快,很容易记住文字正确的写法和用法,他们也非常喜欢练习写信、写日记、写故事等。如果你问一个“文字型”的孩子:大象是灰色的吗?他们的脑海里则会迅速浮现出“大象”这两个字的写法,然后他们会回忆以前在书本上看见过的关于大象的描写。

如何帮助视觉学习型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崭露头角?

帮助视觉学习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他们的兴趣,同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材料,注意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努力推动他向那千方向深入进去。比如,你的孩子喜欢卡片游戏,那么们就应该开发出更多不同种类的卡片游戏,让他对这种有益的游戏总能保持新鲜的感觉;同时,们应该在家中准备大量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随时阅读其中的图画与文字。专家认为:“那些今后在学校里功课出色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家中都会备有大量的书籍,他们的父母也通常会花很多时间与他们一起阅读。”

从孩子们上幼儿园或者学前班开始,老师们就会开始教一些基本的语文和算术。所以,你的孩子在阅读上开始得越早,他们就能越快地理解那些语法和加减。因此,如果孩子对图片的反映好过对文字的反映,那么就去找一些充满有趣图画的书;如果孩子更喜欢文字,那么你就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他们一起练习写字。学习算术也是同样的思路:对手图画型孩子,就多用图片、表格;对于文字型孩子,就直接用数字教学。

如何弥补视觉学习型孩子的不足?

首先,请记住孩子的学习类型不是学习能力高低的评定标准。如果他们缺少肢体学习型或者听觉学习型的长处,也并不代表他们会在学习上碰到麻烦。学习类型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找出孩子属于哪种学习类型只是冰山一角,重要的是之后应该怎么做。

举个例子,如果当介绍“圆圈”这个概念时,幼儿园老师不用任何视觉形象来

解释这个概念,我们的视觉学习型孩子可能就不太能理解什么叫做“圆圈”。那么当他们回到家中时,你就应该拿出一个具体的“圆圈”实物,或者哪怕只是在纸上画一个圆圈,都能让孩子马上明白过来。同时,你应该建议孩子下一次坐得离老师更近一点,这让他可以看清楚老师的表情和身体语言。

对于视觉学习型孩子,我们在给他擅长方面增加刺激外,也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用手触摸物体,用耳朵听音乐。你可在给孩子视觉线索的同时,也给他一些听觉指引。比如:用手指出你希望他到哪去,同时嘴里说“直走,然后左转,再右转”等等。另外,你也可以在听音乐,或者动手做玩具模型的时候,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体会这两种方式的乐趣。如果父母平时在家中就能主动利用视觉、听觉、物理接触来了解各类事物,那么孩尹门也会模仿使用这些多方面的技能。

总之,不管你的孩子是什么类型,不管你如何鼓励和支持发展他自己擅长的能力,都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学习上有多么出众,而是要注意他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是全面。好的父母总是通盘衡量孩子的表现——这点非常重要。

什么是听觉学习型?

听觉学习型的孩子能通过上课0斤讲而极快地领会老师教授的内容。比如,这类孩子往往是只听老师唱一两遍,就能马上学会一首新飘或是在老师讲了一两遍如何做之后,就能准确做好每个步骤。很多听觉学习型的孩子往往在做功课的同时还要听音乐,却能做到两不耽误;当他们需要记住什厶知识的时候,他们也喜欢大声朗读一遍知识,因为这样做能帮助他们记忆。

如何帮助听觉学习型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崭露头角?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辅助材料适合听觉学习型孩子使用,比如搭配磁带的图书、搭配图画的音乐等等。如果孩子正在做功课或是玩游戏,试着用口头的方式指导他:你可以问他一些关键的问题,引导他更深入地思考;在平时生活中,你也可以不断地用语言来描述事物的细节,这能帮助他们尽快领会要做的事情。

如何弥补听觉学习型孩子的不足?

首先,作为家长你需要明白仅具有听觉学习能力并非是种不足。仅仅因为你的孩子擅长或是喜爱听觉学习,并不能构成学习的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更换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些时候,他们会拥有几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称之为“复合式学习”。

对于听觉学习型孩子,父母当然应该开发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视觉学习能力的时候,可以一起尝试些需要进行观察的游戏一一关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或是物体的运动等等。比如 “寻宝”游戏:父母可以说:“我发现了一辆绿色的,有4个轮子的小汽车。”然后让孩子根据这种描述把小车找出来;或者是“摸摸看”游戏:在孩子面前放4样东西,然后在他看不到的情况下,拿走其中

一样东西,之后再让孩子把失去的东西描述出来;训练肢体学习能力的时候,则可以让孩子玩各种动手类玩具,比如积木、乐高玩具等。

那么,听觉学习型孩子又应该交口何面对那些必须通过视觉或是肢体接触才能了解的知识呢?

当老师讲授生字时,却没有解释它的含义,只是给出了对其他孩子来说更为直观的图片。这对真正的听觉学习者可是个大麻烦。你的孩子很可能开始走神,没法抓住任何关键。出现这种情况时,你必须鼓励孩子大声念出这个生字,并读出例句。同样的情况还经常发生在教授英文字母的时候;许多老师会发给孩子一套字母玩具,这对于肢体学习型和视觉学习型的孩子都极有帮助,可是对手用耳朵来学习的孩子来说,就必须又要用到大声朗读这招了。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学习跳舞时,你可以让孩子不停地小声念叨下一步应该踩向哪里。

对于肢体学习型孩子

提高文字写作能力

一起写写画画:无论什么时候,当你坐下来想写封信,或者写个购物清单,填个表格之类的,都把你的孩子叫来一起参与。可以给他一些废纸,让他照着你的样子写写画画就行。通过这种方式,你的孩子就会理解:原来写字是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啊!

动手学习ABc:准备橡皮泥,让孩子和你一起动手,用橡皮泥做出字母形状,然后你可以念出单个字母或是一个简单的单词,让孩子从你们刚刚做出的橡皮字母中,找出这个字母,或者是拼出这个单词——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帮助孩子记住26个字母,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写旅行日记:当你和孩子一起出门时,比如外出度假,去外婆家,或者去动物园等,给孩子带上一本小小日记本,让他把他看见的东西,做了的事情都写下来。哪怕孩子有许多字不会写,或者写得非常潦草,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记录”的这一过程。

提高听力感知能力

听音乐磁带:仔细倾听乐曲的旋律,带着孩子用手、脚给音乐打拍。

做听力小游戏:可以给孩子布置一项任务,可以说”你必须把梳子。牙刷从卫生间里拿到我这来”。如果孩子做到了,就给予奖励;每一轮你都可以增加一些项目;慢慢的,还可以添加一些有挑战性的内容,比如用电话扬声器发出命令,或是模仿动画片人物的说话方式。

一起做饭:准备一个菜谱,然后大声地读出每一步要干什么。分配孩子做一些称重、混合、计时和打下手的工作。

接龙游戏:把邻居家的孩子请过来,由你开始讲故事。先起个头儿,然后轮到下一个人继续。因为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必须全神贯注地听前面的人说了些什么,因此通过这种游戏,能极大地提高听力水平。如果你的孩子太小,还不能将故事顺利地接下去,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比如“那间树屋是什么颜色?你和小朋友以前来过吗?”等问题,让孩子继续下去。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室外远足:带上口袋和夹子,以便你们沿路收集各种宝物(可能是奇怪的石头、好看的树叶,彩色的羽毛等等)。当你们回到家中,让孩子将它们分类(形状、颜色、用途等),让孩子一一描述这些东西,并让他告诉你这些“宝贝”都是在哪里发现的。

让孩子讲个小故事:你可以要求孩子讲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他没法讲下去,或者说出的话让你无法理解,那么就提问请他解释一下;每当他说完一个小段落,你应当立即将内容简单地复述并寻求证实。比如:“后来你和小初初一起去了第二间房间?”——这能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清晰简练的语言;然后,还可以让他画一幅图来描述刚刚讲的小故事,最后将这些画装订成小画书。这样你就可以利用这本小画书,再让孩子看着自己画的画书,把故事再给你讲一遍。

对于视觉学习型孩子

制作照片日记:给孩子、孩子的朋友,以及亲戚们拍照,然后把这些照片粘在日记本上。让孩子说出照片上的每个人都是谁,照片是在哪拍的,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把孩子说的用笔记在照片旁边。

写日记:孩子们喜欢谈论他们自己的事情。通过

写日记,孩子可以学会用写作的方式谈论自己。即便你的孩子还不太会写字,也应该鼓励他每天写下几个字,可以用一些图画、符号来代替文字。另外,应该让孩子做到每天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时间记日记,比如睡觉前,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养成习惯。

制作图画书:和孩子一起,用硬纸片装订成一本10页的书。然后让孩子在每一页的边角上写出一个阿拉伯数字,并从那个数字开始,画出一幅画。

“看”歌:买一套带有歌词的歌谣唱片,然后和孩子一起,一边听一边看,最好能跟着哼两声。

为孩子录像:在孩子看书或是讲故事的时候,将画面录下来。然后,你们可以一起观看录像,要孩子说说自己的感觉,别忘了表扬他的语言能力。不要在孩子的发音上花太多时间,这项练习的本意是锻炼孩子在别人面前开口,并不是训练他上台讲演。

让孩子描述电视节目或是电影的情节孩子喜欢讲述有趣的事情,或者是他们熟悉的事情。你可以要求孩子简单地讲一讲刚才电视剧里说了什么——这种时候,不必采用郑重其事的口气来要求他们,那会让他们感到紧张,你应该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比如当你在厨房的时候,一边切菜,一边让孩子讲讲。

复述故事书的内容这项练习在训练孩子说话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他的观察力。

对于听觉学习型孩子

你说我写:让孩子口述一个故事,同时你把这个故事用笔记下来。内容可以是上一次的生日会,或者是星期六去外婆家玩。哪怕你的孩子很小,还不会写字,你也要让他看见你在写——这样做。能增强孩子把”说出来的话”和“写下来的字”联系起来的意识。当你的孩子会写字的时候,你们可以交换角色。

看图说话:和孩子一起看杂志上。产品目录、故事书上的图画。然后问问他: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一起会说些什么?当孩子描述的时候,用笔把它记录下来。

出版一本书:保留孩子画的每一幅画,把这些画粘在自纸上,然后让孩子解释一下每幅画都是什么意思,同时请孩子给每幅画起个名字,然后用彩色的笔把这些内容写在画的旁边。最后,将这些纸打孔,用彩带装订到一起——就像一本真正的书一样,和孩子的其他书放在一起,时不时你们就可以拿出来读一读。

随时随地跟孩子说点什么:当你从报纸上看到个有趣故事,或者上班时与同事讨论的有趣话题,都可以讲给孩子听;当你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时,也可以向孩子描述你们要买的东西;当你做家务活,比如洗衣服时,可以说:”我们先把衣服按颜色分类,然后挑出最脏的一批,加入洗衣粉,设置时间”……也许你的孩子在此时会表现得心不在焉,不过没关系,你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已经影响到他了。

让阅读变得有趣当你朗读一则故事时,不要说出最后一页的内容,而是让孩子猜测故事会如何结束。你还可以与孩子讨论,引用之前讲过的片段,如果有争议可以返回去证实。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思路。

一块儿听故事:并非每位父母都擅长给孩子讲故事,那也没关系,你们可以坐在一起听别人讲故事。目前广播电台里都有固定的少儿时段,经常播出故事。书店里也提供很多儿童有声读物。

学说绕口令:尽可能说些复杂的绕口令。这种练习能促使孩子认真识别每一个发音相近的词汇,并能增进孩子的语言能力。

提出主观发散性问题:如果你只是问孩子“喜欢公园吗?”那么你得到的答案可能非常简单。但如果问题换成,“你在公园玩儿了些什么?”这样的答案就不同丁,你会得到更加丰富的回答,会有很多细节描述你还可以通过提问而得到更多的细节、比如:”你玩儿了什么游艺设施了吗?”——总之,你需要给孩子描述细节的机会,甚至是在疯玩儿了一整天,孩子明显已经不知所云的情况下,也应该进行这种练习。

听觉注意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学习障碍儿童来源于2008年6月—2011年6月期间由于在校学习成绩差,至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儿童学习困难诊疗中心接受就诊和咨询的儿童,排除情绪障碍、多动症、视听障碍、智力低下、孤独症、精神障碍及脑部器质性病变的患儿; 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 - 10) 学习技能障碍诊断标准[5],同时结合LD儿童筛查量表( PRS)[6]确诊为LD的病例,共57例,男女比例4∶1 ,年龄6 ~ 14岁,平均 ( 9. 70±2. 29) 岁。应用标准化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WISC - R)进行智商测试( intelligence quotient,IQ) ,均在80分以上[7],视觉、听觉注意力治疗训练平均3个疗程。

1. 2方法视觉注意力训练从视觉的视深度、知觉、记忆、追踪、眼手协调等方面训练LD儿童的视觉注意持续时间、注意广度、注意转移能力。听觉注意力从听觉的分辨、复述、编序、听说结合等角度训练LD儿童的听觉注意持续时间、注意广度及注意转移能力。训练由老师学生一对一进行,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周5次,每次1 h,采用由低到高分级别化、循序渐进方式增加训练难度。

1. 3效果评定

1. 3. 1注意力测试采用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计算机数字划消持续注意力测试软件,分别测量LD儿童的视觉注意力和听觉注意力,以视觉、听觉注意缺损百分率表示,干预前、后各检查1次。

1. 3. 2学习技能量表( Learning abilities scaling,LAS)由解放军第八二医院自主研制,整个量表设计12项,包括注意力持续时间、听、说、读、写、算、情绪、习惯、成绩9个因子,其中写因子包含写作业速度、字迹、反映错漏的书写质量3项,读因子包括阅读技能、朗读技能2项,其余均为单项。LAS量表根据能力水平由弱到强按5级标准评分,1分为“弱”,2分为“较弱”,3分为“与年龄相当”,4分为“较强”,5分为“强”。每一级评分又有具体的描述说明,量表最高分为60分,由熟悉儿童学习能力情况的家长填写,累计积分,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1. 3. 3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 修订版)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修订版) 评定LD儿童治疗前后的疗效,参照国内常模[3],其中48项内容包括了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 - 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因子。以0 ~ 3四级评分: 0分为“无”,1分为“稍有”,2分为“相当多”,3分为“很多”。由医生指导患儿的父母填写,治疗前后分别评定1次。

1. 4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t检验,有效率依据秩和检验的例数结果计算获得,检验水准α = 0. 01。

2 结果

2. 1 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前后测试结果比较干预后的视觉、听觉注意缺损率分别为( 25. 72±16. 24) % ,( 26. 51±18. 05) % ,较训练前的( 52. 25±23. 76) % ,( 57. 70±23. 86 ) % 均减少,注意力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1) 。

2. 2 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训练前后学习技能评定结果对比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干预前后LAS学习能力各因子显示,干预后LD儿童注意时间、听、说、读、写、算学习技能较干预前有所改善,情绪好转、习惯改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量表9个因子在训练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1) 。见表1。

2. 3 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训练前后父母症状问卷评定结果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干预前后比较分析显示,57例LD儿童的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各因子均有所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1) 。见表2。

3 讨论

3. 1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可显著改善LD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及持续时间已有实验研究证明在注意力品质方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与优异者相比较存在差异[7],学习障碍的儿童在视觉、听觉注意力方面缺损程度高,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暂,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忽略无关刺激,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刺激上[8]。本实验针对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进行有效训练后,98. 2% 的LD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有效延长,同时经过训练的儿童在写作业和听课方面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LD儿童经过训练后,通过定期复查视觉听觉注意力测试、学习技能量表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评估。结果显示,训练明显改善了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等相关的心理行为速度、技巧和准确性,进而促进了视觉、听觉注意力的发展。说明有效地针对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进行干预性训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注意力[9]。

3. 2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可显著提高LD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障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常表现出语言表达障碍和理解困难,阅读、书写困难等。这些学习障碍的出现与LD儿童的多种学习能力缺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0]。已有研究表明,LD儿童在视觉、听觉注意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11],视觉、听觉注意力等方面的异常缺损是LD儿童的主要特征[12]。本实验研究发现LD儿童经过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训练后其学习能力有显著改善,表现为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需提醒的次数减少; 朗读和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流畅,增字减字、漏题漏行等现象减少,阅读速度加快,阅读量增加; 书写和计算等方面表现为写作业速度加快,需要督促次数减少,字迹更端正,作业更整洁; 计算时符号看错和计算进位、退位出错等现象减少。本实验结果表明,经视觉、听觉 注意力改 善训练后87. 7% 的LD儿童学习成绩提高,同时在听、说、读、写、计算等学习能力方面均有改善。分析认为,视觉和听觉注意力为儿童与知识联系的最为重要环节,儿童的学习任务通常是以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形式出现,因而通过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训练可有效提高LD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说明学习能力与视觉、听觉注意力密切相关,视觉、听觉注意力方面的改善可有效克服LD儿童注意力涣散的问题,提升LD儿童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3. 3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可使LD儿童情绪、行为和习惯改善LD儿童在情绪方面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或过于淡漠,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等问题,LD儿童的问题行为预示着对其自身和社会的危险[13]。已有研究报道,注意力稳定的儿童倾向于不发生行为问题,注意力不 稳定儿童 与其行为 问题有关[14]。本实验研究发现,经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训练后77. 2% 的LD儿童情绪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其急躁、抱怨、任性的情绪明显减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注意力改善有助于自我监控能力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学习失败体验,使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多,从而提升学习兴趣,自我满足感增强,情绪出现好转。本实验研究同时还发现,部分LD儿童存在保持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困难,而随着视觉、听觉注意力的提升,LD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到改善。说明良好的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训练有助于增强儿童自我行为监控,改善情绪和行为,并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总之,学习是依赖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而这些高级功能的实现是以注意力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良好的注意能力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前提[15]。通过训练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后的LD儿童学习成绩提高,听、说、读、写、计算等学习能力增强,情绪、行为和学习习惯好转。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是提升儿童学习能力,改善LD儿童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 通过对学习障碍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的干预,探讨注意力改善对学习障碍(LD)儿童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至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儿童学习困难诊疗中心就诊的57例确诊LD儿童采用循序渐进以及分级别化增加难度的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干预实验3个疗程,同时应用持续注意力测试法、学习技能量表法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法,对其训练前后视觉听觉注意力缺损率、学习能力及行为能力的变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57例LD儿童治疗前的视觉、听觉注意力缺损率分别为(52.25±23.76)%,(57.70±23.86)%,治疗训练后分别为(25.72±16.24)%,(26.51±18.05)%,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06,11.900,P值均<0.01)。学习技能量表的注意时间、听、说、读、写、算、情绪、习惯、成绩和量表总分在治疗训练前分别为(1.93±0.78),(6.81±2.62),(2.16±0.92),(4.89±2.16),(2.58±0.82),(2.05±0.89),(2.82±0.93),(2.77±1.13),(1.60±0.68),(27.39±8.61)分,经过视觉、听觉注意力治疗训练后分别为(3.56±0.89),(11.67±2.67),(3.86±0.90),(7.79±2.03),(2.46±0.91),(3.68±0.89),(3.63±0.88),(3.98±0.80),(3.21±1.03),(44.53±9.08)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在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40,0.561,0.912,0.332,0.875,0.668,P值均<0.01)。结论 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可使LD儿童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提高,情绪和行为改善。

听觉的无限可能 篇4

其实,比起音乐声,环境声更能丝丝入扣地影响城市人群的心情与心境。而爱车,早已是除了家与工作场所之外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凯迪拉克与Bose音响,就这样成为美酒佳肴般互相成就彼此的挚友与伙伴,为城市旅人创造了一种只能在路上被聆听出来的声音。这声音,伴随并影响着听者的喜怒哀乐:每日清晨离开熟悉的房间奔赴外面世界,每日傍晚从职场战场返回宁谧之家,这静谧声音提供的是忙闲心情的转换与过渡,而在奔向未知风景与可见幸福的旅途上,那动感旋律又是激情与梦想的释放。

几年以前,一部讲述蓝调音乐历史的著名影片“蓝调传奇”大获成功。其英文名却是Cadillac Records,字面意思正是“凯迪拉克唱片”,在这里,“凯迪拉克”意味着出色与卓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对声音何其挑剔的音乐艺术家,却无一例外的对凯迪拉克挑剔不起来。但凯迪拉克对自己却没这么宽容,它一直致力于探索让汽车音响更逼真的秘方。早在1952年,一款名为“Wonder Bar”的车载无线电收音机率先出现在凯迪拉克旗下车型的仪表台上;1978车,凯迪拉克成为最早采用磁带播放器的汽车品牌之一;1982年,它携手音响专家Bose,用立体声让汽车成为“移动的剧院”,让车内音乐不仅仅是打发驾驶时间的工具,更是欣赏声音艺术的途径。

听觉注意 篇5

广播新闻的听觉效果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新闻录音效果, 其二为广播新闻的语言效果。

广播新闻录音具有佐证新闻真实性的特性。同样一段话, 用文字表述和出当事人录音, 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它更凸显新闻的真实、权威、客观, 也增添了新闻的生动性。一些新闻背景还具有还原新闻现场的特效, 它能让听众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从而引发听众产生对所听新闻的共鸣。但在一些地方台的广播新闻节目中, 往往不注重新闻录音的传播效果。20分钟的新闻节目播出十五六条新闻, 大多由播音员播报, 鲜有录音, 令听者乏味;即便有新闻录音, 由于记者对录音效果的意识淡薄, 声音或过大导致音破, 或距离过远致使声音不清晰, 都无法达到预期的听觉效果。

广播的听觉效果, 还体现在广播新闻语言的传播效果上。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体现在广播编辑对新闻通稿的处理上。新闻实践中, 党委的常委会议和一些重要的新闻, 宣传主管部门为了确保新闻宣传的安全, 往往采用由报纸撰写通稿, 电台、电视台共用的办法。而报纸撰写的通稿往往篇幅较长、用词书面化, 电台新闻编辑不仅要摘要播出, 还要把书面语言更改为口语。否则, 广播稿就冗长、语言难懂, 容易使听众听觉疲劳且听不懂新闻, 即达不到广播新闻的宣传效果。广播语言应具备的可听性由此可见一斑。

广播新闻的听觉效果, 不能一味地追求真实, 而忽视听众的心理感受。去年四月份, 记者采访了一起入室杀人案。在采访过程中, 刑侦人员介绍了案件的大致过程后, 特别向媒体指出, 犯罪嫌疑人不仅残忍杀害了一家三口, 还惨无人道地用刀破坏男主人尸体。也正是因为嫌疑人此举, 使作案性质发生变化, 陡升为性质恶劣的杀人案。由此, 法院在量刑上将与普通杀人案有所区别。记者在写稿过程中, 为了体现案件的性质恶劣, 就加上了“犯罪嫌疑人残害尸体”这句话。结果事与愿违, 节目播出后, 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声音。究其原因, 由于早新闻节目在早晨七点播出, 大多数听众都在进食早餐, 新闻播到此处, 影响了听众的心理感觉。而同样是这则新闻, 报纸和电视报道的更为详尽, 却没有类似的负面影响。可见, 在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上, 广播区别于其它媒体, 要格外注重新闻语言的听觉效果。在对新闻事实的把握上, 也要额外考虑广播的听觉效果。

如何发掘广播新闻的听觉效果, 是广播新闻记者的基节目堪称业界典范。半个小时的新闻节目, 新闻录音多、记者口播多、录音得当, 恰似一部新闻交响乐, 紧紧吊住听众胃口。来看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中的一篇报道《小水电点亮西部山区》。音响无论在事实上, 还是逻辑上都丝毫没有停顿感, 一气呵成。记者首先选择的是一个动态事件———一个小山村通电时的欢呼场面和奔走相告声;接下来, 是动态的人物和关联物体声———随着记者的话筒进入一个又一个农家, 回答声、碾米机转动声, 农民笑声, 村长移动中的介绍依次进入报道。一个小事件里的种种现场声音, 完全展示出了大事件———农村小水电给中国农民带来了大变化。动态声音直观地表现出静态的大主题。记者介入到报道事件中, 更多的是亲历者、介绍者;音响着力表现生活的原貌, “在行进中录音”产生纪实性。

为了达到广播新闻的听觉效果这一目的, 记者在平时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过程中, 要紧绷“广播新闻可听性”这根弦。从采访开始, 就应重视录制最佳现场音响, 包括背景以及采访对象同期声, 为后期制作合成提供优质素材。应把握适当的录音距离, 室外录音要及时使用防风罩, 确保声音效果。条件允许情况下, 还要多采制录音, 以备优中选优。在后期写作制作过程中, 在录音的选取上, 为了达到广播的听觉效果, 应当尽量避免选用呆板、乏味、没有实际内容的同期声, 而应采用鲜活、有个性、富有生活气息的音响, 恰当好处地使用录音, 满足听众与时俱进的听觉需要。

广播新闻是谈话体新闻, 所以广播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通俗易懂, 广播新闻语言应遵循口语化和通俗化, 汉语讲究平仄, 平声字余音绵延, 容易听清楚, 仄声字没有余音, 不够响亮, 平仄搭配才能悦耳动听。要做到这一点, 在广播新闻写作过程中就要多用双音字, 这样可以增加语言的音乐美。例如:已———已经, 现———现在, 并———并且, 较———比较的对比等等。广播新闻要做到口语化, 就要尽量使用短句, 不使用倒装句。广播新闻对于词语的使用要求, 还有就是要尽量使用全称, 不使用简称, 如“南大”这个词, 听众就无法区分是南京大学还是南开大学。文言词也要改成口语, 如“与会者”改成“到会人员”, “上述”改成“上面这些”, “据悉”改成“据了解”等。

浅谈内心听觉 篇6

一内心听觉的概念

内心听觉是人在内心 (实际是头脑中) 进行的、以音乐感知为基础的以形成和完善音乐意象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能力。内心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

二内心听觉在钢琴弹奏中的运用

1. 弹奏前的感知乐谱

内心听觉在钢琴弹奏中体现为以往积累的音乐感知与具体演奏内容相结合形成所需意象的过程, 通俗地讲就是“要提前预期演奏的音响效果”。

第一步, 音乐意象源于音乐感知。音乐感知是形成内心听觉的基础。音乐感知积淀得越多, 意象的发生便会更加容易一些。以钢琴曲《兰花花》为例, 这是汪立三于1953年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一首钢琴曲。此曲以民歌为主题叙述了农村姑娘兰花花勇于冲破封建礼教, 大胆追求婚姻自主, 自找情哥哥的故事。整曲在比较短小的结构内形成了叙事性、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对比, 曲调深沉真挚。这些都是我们大脑中所储存的对乐曲《兰花花》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容易地形成与此曲相匹配的内心听觉, 指导弹奏。

第二步, 要精细地感知乐谱上符号形式与表情记号、演奏方式等一切标记。再以《兰花花》为例。对钢琴曲《兰花花》进行谱面分析。如第一乐段中, 表情记号“Andantion”就有如歌的含义, 而“Allegretto”和“Vivace”有活泼、轻快的意思, Allegre则包含着热烈和热情意蕴等。第四乐段中, “Appassionato”意味着热烈、激情, 表明是前两个乐段情绪的延续。结尾处运用多次力度变化, 由dim (渐弱) 到mp (中弱) , 最后在pp (很弱) 中结束, 给人以深沉而又遥远的感觉, 仿佛暗示这是过去的故事。

2. 弹奏中的具体体现

将以上视觉材料转化为内心听觉。表演者不但对于音高、音色、力度、时值等要素能够精确地辨认, 而且对于音响运动中千变万化的组合在头脑中应该有预期的音响效果。

例如, 《兰花花》开始乐句的音符上方运用了连线, 仿佛一个人在缓慢地叙述一件事情。这就需要钢琴连奏技巧弹出抒情性的歌唱旋律。表演者带着这种内心的音乐意象来兼听自己演奏出的客观音响效果。改变手指爆发性的快速挥动的触键方式, 用指面肉垫部位以缓慢平稳地贴近键面的方式触键, 寻求声音的连贯性和圆润性;通过不断地协调, 直到手指的触键所发出的音响与内心听觉相符, 这个动作就固定下来, 并且成为一种自动化的动作。这就是内心听觉在钢琴弹奏中运用的全过程。

三如何培养钢琴弹奏中的内心听觉

我们知道, 内心听觉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听觉意象, 因此通过训练音乐感知能力可以为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

1. 音乐感知训练

方法一:多听是获得良好音乐感知的关键。听得越多, 感知材料积累得越丰富, 意象形成便会越容易, 从而越能更好地指导演奏者通过外化的音响展现内心体验这一音乐活动。

方法二:积累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理论知识有助于演奏者对乐曲进行理性分析, 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其丰富内涵, 从而使感知发生得更为容易。

方法三:唱谱训练。歌唱不仅是最直接抒发情感的方式, 而且是最自然感受音乐“呼吸”的方式。因此, 训练带着情感的唱谱法会诱导演奏者在器乐演奏中的情绪和呼吸。

2. 音乐记忆训练

要提高内心听觉中的音乐听觉意象, 记忆力的训练必不可少, 因为意象是对过去感知事物的再现, 是记忆的重要形式。

方法一:背奏训练。选用与学习有关的题材进行背谱训练。背记音乐的思想和背记作曲家的构想可提高内心听觉的音乐性。

方法二:视唱练耳。把“外声”和“内心”相结合。运用默唱背谱、背写记忆、创意读谱与内在想象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培养演奏者的内心听觉, 从而发展其驾驭音乐的综合能力。

3. 音乐想象力训练

内心听觉的形成离不开想象。如果说感知是评判内心听觉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 那么音乐想象则是评判内心听觉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

方法一:不断扩大和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 从而增加想象的广度和深度。另外, 欣赏各种艺术与文学可弥补直接生活经验的不足。

方法二:掌握各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似流水, 长笛的三度音好似鸟鸣, 定音鼓的轮击好像雷声等。

方法三: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指定一个想象的范围, 选择适合的音乐。例如想象田园的景色时会不禁想到黎英海的《夕阳萧鼓》。

准确的声音固然重要, 但它只能起到传递声音高低的作用, 本身并不具有血和肉, 笔者希望通过对内心听觉形成及其作用过程的分析引起学习者足够的重视, 并运用于音乐实践当中。我们应该相信, 艺术道路是艰辛的, 但过程是美丽的, 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发挥“听觉”优势弘扬戏曲节目 篇7

人们对戏曲的了解是通过视听来认识这种艺术形式的。但广播中播送戏曲节目的时候, 戏剧动作、舞美等因素消失了, 只剩下听觉的部分, 完整的艺术变得残缺不全了, 这多少令人有些遗憾。在戏曲众多艺术元素中, 音乐、唱腔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而想象可以用来补充感性认识的不足, 它不仅可以弥补单纯依靠声音的缺陷, 而且能获得依靠视觉也难以达到的效果。戏曲的完整性在广播节目中有些缺损, 但可以通过广播的解说、音响、剪辑加工等技术手段加以弥补。从综合艺术到视觉艺术, 从现成的戏曲作品到广播戏曲节目的制成, 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我国的戏曲种类有300多种, 是经过多少代艺术家的锤炼加工后形成的精华, 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经典之作, 有着非常高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欣赏价值。对于广播中选用的戏曲节目, 首要的就是选材。选材不仅要考虑思想性和艺术性, 还要考虑听众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问题。广播中介绍戏剧的方式很多, 包括全剧、选段、唱腔赏析、录音剪辑、折子戏、戏曲故事等。全剧播出虽受听众欢迎, 但显得冗长。选段和唱腔赏析有荟萃精华的特点, 听众欢迎, 但它脱离了戏剧本身, 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艺术形式的魅力。录音剪辑是电台节目的必用形式, 截取戏剧的主要内容, 压缩部分情节, 保存戏剧精华部分, 剪掉枝节部分, 用解说串联全剧。戏曲故事, 不同于解说, 也不同于讲故事, 保存了精彩的唱段和戏剧性的完整, 使戏曲节目经过编辑加工后, 成为一个艺术整体。广播戏曲节目的播出, 一是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二是要精心编辑带彩儿的戏剧节目;三是要主动与戏剧联姻合作, 创作出适合听众欣赏和高雅品位的广播戏曲节目。广播戏曲节目受戏剧本身的制约, 戏剧不景气, 阻碍了广播节目的发展, 直到近代的广播与戏剧共同发展, 才担负起其它传媒无法担负的重任。戏曲节目的生长是为稳定的听众服务的, 在生长过程中, 戏曲节目保持着自己的特点, 一旦失去其特点, 必然要走下坡路, 因此, 广播人在办戏曲节目时要有“向前看”的发展观, 否则, 很难见到成效。如何使自己所编的节目能让听众喜爱呢?怎样抓住听众的心理, 使听众的耳朵在你节目面前停留。在节目形式上, 情调上要适当搭配穿插, 让整个节目跌宕起伏, 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我们采取一些特殊的编排方式, 也就是把一些传统的戏剧和传统评书结合起来, 穿插播放, 利用人们对评书这种曲艺形式的喜爱, 又巧妙地把相同内容的戏剧播放出来, 使听众在深入故事情节的同时, 欣赏唱腔的韵味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到唱词中蕴含的精华部分。

比如《三国演义》, 既有评书版, 又有戏曲版, 在播放《三国演义》评书的同时, 根据内容进程, 适时播放像《桃园结义》、《张飞鞭督邮》、《三战吕布》、《关云长千里独骑》、《古城聚义》、《先主跳潭溪》、《三顾孔明》、《赤壁鏖兵》、《关公单刀赴会》、《孔明斩马谡》、《秋风五丈原》等优秀曲目的精编版本, 受到戏迷和书迷的欢迎。同时我们还把一些京剧曲牌, 作为间隔音乐适时播放, 起到别有一番韵味的效果。

浅析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 篇8

音乐世界广袤无垠, 音乐作品浩瀚如海, 学习音乐的学生应当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呢?选择玩什么样的音乐呢?一般来说, 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民族民间音乐, 音乐大师百听不厌的经典作品, 不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 都应在选择之列。在著名的铃木教学法中, 一开始就让孩子听古典的、世界大师演奏的名曲, 让他们学习音乐领域内世界最高水平的东西, 使孩子的感觉水平、思维水平、想象能力向世界大师看齐, 甚至连音乐大师的人格特质也要通过音乐的旋律融入孩子的心灵。

多听别人的音乐, 可以丰富自己的音乐修养, 增加审美的感性经验;倾听自己演奏的声音, 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乐曲的内涵和自己的理解。一个不注意倾听自己声音的演奏者, 永远都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演奏者, 不论他演奏什么样的作品, 发出的声音都可能是千篇一律和单调乏味的。这事因为演奏的音响效果是由简单的外部动作操作而造成的, 它首先依赖于我们大脑中的音响表象, 其次依赖于听觉的反馈。声音发生之前, 表演者一般先在大脑中产生对它的设计和想象, 声音发出之后, 听觉反馈将引导动作不断调整以接近预先的想象。听觉——包括大脑的内在听觉和耳朵的实际听觉, 就像大海中的航标, 指引音乐的航船驶向正确的方向。

日本才能教育研究会会长铃木镇是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学家。由他创立的铃木教学法是风靡世界的著名音乐教学法体系之一。铃木发现了一个人们司空见惯而又熟视无睹的事实;儿童不是通过笔和纸, 而是通过耳朵和身体学习母语的。小孩刚一出生, 就被母语的声音所包围, 某些声音如“妈妈”、“爸爸”等不断反复地刺激着他。孩子依靠听觉进行大量的模仿, 所有正常儿童在童年早期, 都能明白而流利地学会说自己的母语——无论这种语言是多么的复杂。

铃木由此而得出了这样一个推论, 即通过听来学习乐器, 也能像在语言学习方面一样取得满意的效果。铃木以自己的实践证实了这种推论。他的体系为早期乐器演奏教学提供了独特的技能训练模式;反复听好的音乐音响, 并对这些印象的典范做大量严格的模仿练习, 以形成对音乐的整体直觉反映能力。铃木认为, 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会倾听音乐, 要能听出音乐的一切细微变化及其独特情趣, 并能对其做出不同听觉训练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首先, 学习者必须从倾听完整的优秀的实际音响开始, 而不是从辨别音乐符号和分析乐谱开始。

其次, 在儿童最初学习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不应该进行视谱和视奏教学, 以免分散儿童的精力和注意力, 加重儿童的负担。即使儿童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视谱能力以后, 上课时仍然要求背奏。

第三, 儿童必须学会通过聆听来记住许多优秀音乐作品的音响, 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凭着直觉来判断音乐音响的优劣。

第四, 儿童必须学会通过听来发现并纠正自己演奏中的错误, 并不断追求更好的演奏效果。

铃木教学法证实了听觉是儿童学习乐器的最自然的启蒙途径。与活泼的声音保持联系, 对音乐比在语言那里更为重要。多听音乐、反复模仿练习再加上一位好老师, 是学习乐器的最重要的条件。

所以听觉能力的培养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无论是学习什么乐器, 还是唱什么歌曲都是要有良好的听觉作为基础的。试想一个没有听觉能力的人在歌唱的时候分辨不出什么音乐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音乐本身会带给我们无穷大的想象的空间, 同时儿童的思维想象的空间也会逐步在这些高品质的音乐当中慢慢建立起来, 反之如果我们没有听觉的习惯, 那么孩子们只能在填鸭式的音乐教育中成长, 也会对儿童的听觉造成你烦和讨厌的心理, 这样也不利于孩子音乐习惯的养成。只有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的听觉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才能更深的挖掘儿童对音乐的热爱。

摘要:听觉水平是衡量一个音乐家专业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无论学习演奏、演唱还是作曲, 听觉的培养都必须放在首位。培养音乐听觉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多听, 没有音乐环境的音乐培训就像是没有水的游泳一样, 只有让音乐学生生活在音乐的海洋中, 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音乐、亲近音乐, 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第二语言。

绘画听觉审美 篇9

听觉,可以说是人类最主要感官之一。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听觉和视觉同等重要,他说:“人耳掌握声音运动的方式和人眼掌握形状或颜色的方式一样 ,也是认识性的。”听觉更是人类感受、经历、赏析世界的一种主要的文化维度,总体来看,听觉文化的兴起我们可以说是电子传媒和后现代一路兴起畅行之后的必然结果,而它更具有一种后现代气质.当然它没有视觉文化的持续和同质,但是它具有共时性和无空间性。汉代的时候,我国自汉代始,文人雅士都有隐居的爱好,他们爱好山水,喜欢隐居,这些和他们流连山水的审美行为结伴而行。现代社会的听觉处于萎缩乃至沦丧的阶段,对人类而言是灾难性的趋势,因为听觉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核心感官和文化维度。视觉相比,听觉更是人类的感性生存维度。遥想古代,发达的音乐文化曾经培育着人们在一切的艺术样式中表现出听觉意象的热情。周代是礼乐之邦,音乐修为是全民性的素养要求,并且和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 听觉审美这种意识事如何地影响了美术史的发展演变,这在各朝各代的书画文论中从未直接有过严密的阐述。《诗经》中没有实际的视觉经验的盲乐师们,把他们最为特殊的审美感悟提炼融入《诗经》中,并在世人面前呈现出极为流畅生动的视觉形象和西方盲诗人荷马对古希腊史诗流传的贡献,一样都是感人至深并且意蕴生动。可见听觉的音乐性对人们的感染是不可低估的。

二、张大千独特风采的绘画作品与绘画理论

张大千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具有传统文化素养和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的传奇人物,却并不是一个文化的守旧主义者。他的创作,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传统营养的基础上,始终在“立异”、“求变”。他所做出的创新,有的是从传统中吸取养料,有的则是借鉴了外来的文化。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画作意境清丽雅逸,画作里体现出深深的灵动感和音乐美。他过人的才力和学养,使他对于山水、人物、花卉的画作里流露出浓浓的音乐色彩,由远到近,回味无穷,无论是绘画的表面形式还是画作的内部精神,都让人流连忘返,感觉有一种神秘的音乐在流动,他尤其擅长水墨山水画作的创作, 水墨画也在深深地传递着一种音乐美。作为绘画领域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国画大师,他在深入掌握和接受我国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之上,将这些理论精要和他自身的绘画创作实践相互结合,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采的绘画作品与绘画理论,当然也备受国际画坛推崇。可以说张大千先生是开了泼写、泼墨及泼彩等绘画技法的先河,而他的绘画中所体现的听觉美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部分。

三、从绘画的形式流露出的音乐美学

绘画家们的创作目的并不是趋向于表现外在表象,执着于表面化的形式而是“图真”,也就是所谓的万物的本真状态,真正高明的画作要表现万物的“本真”。“真”是与古代老庄哲学的最高范畴“道”是相关联的,所谓的“真”就是“道”,“道”是一个永恒的存在体,人看不见摸不到,却是真实的存在。很多画家将绘画创作的目的定为“图真”,认为它的终极的意义在于试图通过绘画的方法,透过万物表形,把握到世界永恒的本质存在“道”,从而继续把握到事物的永恒不变的内在真理。然而,张大千先生的绘画追求的也是一种超脱它的画作表象的一种特殊的美学概念,而画作的形式也流露出特殊的音乐美。

张大千先生的画作里我们可以随处找到花鸟鱼虫,但是所有的花鸟鱼虫都不是静态的一种形式,抛开画作的形式,画作里的有所鱼和虫是有动感的,而这种动感的背后体现出一种大自然和谐的声音。鱼儿在水中畅快的游动的声音,划开水波的声音,风吹过水面的声音,虽然说他的作品只是抓住了某个必要的,最具备张力的瞬间,但是划开画作的表象我们可以看到前一秒的动作,后一秒的动态,以及连贯在一起的动态。水、墨在中国画家的胸怀里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水墨建构画面的过程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的含义,“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川提示我们,万物都有阴阳相反相成的两方面。阴阳分化的动力,是运动的催化剂,也可以说是生命运动的原动力,也是运动得以延续的推动力。而这种运动的背后就铺开一种声音的张力,这种张力给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某种音响效果,而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音乐,像空谷里传出来的笛声,像江边的琴声,让人感到一种无比的舒服和愉悦,也许这就是艺术品的功效吧。 墨迹与空白此消彼长,互相浸透变化,互为因果,我们也可以将这一过程看做阴阳相互推动,相爱相合,最后达到某种和合状态的过程。

墨为主体,色不碍墨。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尽管有着强烈的色彩感,使用较浓的石青、石绿等重色,但“色不碍墨”,不伤墨之神采。 由于富于深浅厚薄变化的墨的协调,各种鲜艳的色彩才统一不至于混乱无序。

四、丰富的意境传达音乐的灵动

美学的思想研究总以艺术创作和审美作为它最为核心思想,也就是说,艺术的本质特点就是美。而张大千先生在短暂的一生中,常常在坚定不移地去发现并开始探索和创造有关美的一切,为他的绘画创出更多、更丰富的意境美。对于他而言,它的绘画从某个方面而言可以当做是美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比如说他可以营造出一种具备音乐动感的世界,区分于和现实生活不一样的世界,在美妙的灵动的音乐气氛中,不仅可以净化人的内心,还能拓展人的思维以及培养个人的境界与情操。曾经看到一个成语“遗貌取神”短短四个字就可以清晰的概括绘画艺术,绘画不能只求像,当然更不应不像。而是体现主观的个人关照之下的客观世界。太像不如拍摄,根本没有相像之处,那就是失去了绘画的意义。 这句话说得也就是绘画作品的形与神之间的交互关系,形与神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相生,形和神一起构筑出的意境里产生的音乐美感就是张大千先生绘画美学思想重要的一个方面。

创作过程中张大千先生常常会有留白,整部画作不会被满满的都被景物填满,以形为辅,适当留白,能体现出形与神之问相应相生的精妙关系一种神背后的动感和音乐性。他的作品不仅阳刚大气、气韵生动,而且每幅作品的创作也都出神入化,甚至能够让欣赏者体会到物我两忘的流连于作家创造出来的音乐美感的特殊意境的效果。因此,境界是诸多艺术家或学者探讨的主题之一,也是张大千先生留给后人的重要东西。在创作方面,张大千先生认为意境的要求就是要有回味不尽之趣味,人物描绘以减笔为妙,即越简单越好尤其是他的留白想法。但是,绘画的意境创造,却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高度,只有在理论、实践、阅历以及用心等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大师才能创造出高远、丰富的绘画意境之美。

音乐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篇10

一、内心听觉的内涵

内心听觉是一种内心表象, 是一种不依赖音响, 仅凭记忆表象和思维而准确地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 是音乐听觉特有的表现形式[2]。内心听觉作为音乐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是在没有介质和振源这两个因素的条件下, 依然可以有声音的感觉, 这种能力往往是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基本功, 它属于一种特殊的听觉记忆, 它与人的音乐知识经验的积累、对音乐感性体验的质量以及人的音乐审美情感都有着直接内在的联系, 是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建立起来的, 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心理基础和能力。

二、内心听觉的特点

音乐的内心听觉是人对音乐作品的音高、节奏、音色以及调性、复调、配器乃至音乐风格等诸多方面属性所引起的心理反应, 它是在无声的状态下, 人的内心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想像和思维[3]。音乐内心听觉在音乐活动中, 以其内在特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音乐的表象特征

表象是内心音乐听觉的突出特点, 它表现为音响停止后, 音乐仍能在人脑中回响, 或去追忆感知音响, 对曲调还可以在心里默唱;对过去感知过的乐曲仍会有音的高度、节奏节拍律动、情绪、色彩等记忆, 即感知过的音乐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不论是节奏感、旋律感还是和声感, 人的内心音乐听觉首先依靠的是这种对音乐音响的记忆和回响而产生的听觉表象。比如我们在教授《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 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 感受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缓、力度的变化, 以及伴奏中琴音的效果等。让他们觉得听这首歌仿佛回到家乡, 看到在党的富民政策阳光照耀下农村所呈现出的崭新面貌。

2.2音乐音响材料的可意会性

内心听觉只有在对所听到的音乐有一种“可意会”时, 才能成为对感知过的音乐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经验积累下来, 它建立在对音乐音响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例如, 当人的心境比较正常时, 欢乐的乐曲会引起人的欢快情绪, 而忧伤的乐曲会则会带给人以伤感, 即音乐的所表现的情绪特征与人的意识或经验积累中的情绪特征产生共鸣, 达到一种默契、吻合, 这里就表现出内心音乐听觉的可意会性。正如我们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乐器的特殊音色和性能来表现不同的“人物”。

2.3音乐的审美效应

音乐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的情绪、情感的反映, 使人产生一种感性体验的满足, 这是音乐审美的结果。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认为, “任何艺术作品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美。”音乐就以其所特有的美, 在强烈的吸引着人们。然而, 音乐究竟美在哪儿呢?它“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 但又看不见, 也摸不着, 不像油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那么具体。似乎是很抽象吧, 可是, 从美感的愉悦本质和吸引人、感染人、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美学功能看, 其作用又相当“具体”———音乐竟能是你说美、他说美、人人说美以至于全世界都说美《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就是一例。通过音乐家的思维和加工, 多瑙河则变成了有感情、有性格的自然美景。

三、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

首先, 在音乐听觉感知活动中, 音准与某种知觉能力相关。但在一些早熟的音乐孩童身上, 具有一种细微的音高感与可靠的音高记忆, 它可能与某种遗传能力有关。但是在许多专业音乐家身上具备有固定音高感, 却得之后天特别是早期的音乐训练。这属于一种直觉判断, 必须指出的是, 它是凭借音的相互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直觉判断力。

从单纯音高的记忆到和声的情感体验, 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良好的音高关系直觉力, 依靠对音乐专门知识的了解, 特殊的训练与长期熏陶, 是可以培养起来的。这种能力一旦建立起来, 便会在音乐审美中直接影响其知觉判断力。

其次, 音乐的节奏是声音强弱、长短的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等千变万化的组织形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节奏是音乐活力的源泉。从它最广的意义来看, 节奏是时间中的音乐流动。而内在节奏感是通过节奏所形成的经验的一种律动的倾向性。它包括对各种音乐的感知、记忆和各种节奏的组合模式的积累在大脑中形成的音乐表象。例如人们在听一首节奏感很强的歌时, 会随着音乐的起伏而产生身体上不自觉的律动。还有可能跟着音乐翩翩起舞, 享受音乐的美妙。同时内在的节奏感也隐藏着一种很强的号召力, 是生命的体现。正如著名的音乐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说的:“生命组织是全部感情的构架, 因为情感只存在活的生物体中, 各种能够表现情感的符号的逻辑, 也必是生命过程的逻辑。生命最独特的原则是节奏性, 所有的生命都是有节奏的”。

四、结论

内心音乐听觉无论是内在节奏感、内在旋律感以及和声感, 都以相应的听觉形态影响着人的音乐实践活动, 是内心音乐听觉表象最突出的特征。同时, 它又以音乐的感性体验与音乐音响的积累为基础, 在音乐实践中只有不断的积累听觉经验, 并对内心音乐听觉的不同形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把握, 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才能提高人的音乐实践活动的质量, 使内心音乐听觉在人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良好的内心听觉是学习和理解音乐, 进行音乐活动的保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内心听觉的内涵、特点、以及如何培养正确的内心听觉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音乐,听觉,培养

参考文献

[1]宋超.音乐内心听觉原理初探[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 (3) :77-78

[2]曹理等.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上一篇:留学生内科学下一篇:利用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