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制度

2024-05-17

热处理制度(精选11篇)

热处理制度 篇1

0 引言

粉煤灰是我国当前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2010年我国年排渣量达7亿吨[1]左右。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粉煤灰的处理和利用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2]。

微晶泡沫玻璃是一种在玻璃相中均匀分布着大量气孔和微晶体的新型环保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隔音、保温、耐腐蚀、防火、辐射低及可加工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承重墙、外墙保温材料、隔音材料等领域[3,4]。国内外利用粉煤灰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很多,而关于制备微晶泡沫玻璃的研究却很少。一般都以废玻璃为主要原料,例如,Ebrico Bernardo等人[5]以碳酸钙为发泡剂和晶核剂,利用废旧阴极射线管玻璃在低温下制备了微晶泡沫玻璃;陈克荣等人[6]以废玻璃和废渣为原料制备了微晶泡沫玻璃墙体材料。

本实验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适量的化学试剂,采用粉末烧结法成功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微晶泡沫玻璃。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粉煤灰利用的附加值。

1 实验

1.1 实验原料

实验用的粉煤灰来自江苏南华电厂(化学组成见表1),另加入碳酸钙、十二水磷酸钠、碳酸钠和二氧化硅等作为调节成分,其中碳酸钙、十二水磷酸钠分别作为发泡剂和稳泡剂。为了防止烧结时试样与磨具粘结,用二氧化锆作为脱模剂。

1.2 实验方法

a基础玻璃的制备

将粉煤灰粉磨过200目筛,然后与二氧化硅、碳酸钠、氧化钙等按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铂金坩埚中,于1500℃[7]下熔融1h,再将玻璃液倒入冷水中水淬,制备出基础玻璃,化学组成见表2。

b微晶泡沫玻璃的制备

将基础玻璃磨细过200目筛,然后与碳酸钙、十二水磷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压片成型、干燥,再放入SSX-12-16型箱式电阻炉按图1的烧成曲线进行热处理。其中AC为预热阶段,主要脱去配合料中的水分以及使配合料各部分受热均匀,CD为烧结阶段,为防止发泡剂过多分解该阶段升温速率要快,DE为发泡、析晶阶段,EF为稳泡阶段,迅速将烧结后的试样冷却到配合料软化温度以下,FG为退火阶段待试样冷却到室温后取出,切割、打磨,制备出微晶泡沫玻璃。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合料的DTA曲线

图2是基础玻璃的差热曲线,由图可以看出基础玻璃在890℃有明显的吸热峰,对应基础玻璃的软化温度,916℃左右基础玻璃开始析晶,产生明显的放热峰。图3是配合料的差热曲线与图2相比可以看出在994℃左右产生强烈的吸热反应,表明碳酸钙开始分解吸收大量热量。由于碳酸钙分解产生的氧化钙与配合料中的氧化铝、氧化硅等再次反应产生新的晶相[8],对应1056℃左右产生强烈的吸热峰。由图可以大致确定出配合料的发泡温度在1000~1075℃。

2.2 发泡温度对性能的影响

图4为不同发泡温度对微晶泡沫玻璃性能的影响。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气孔率先变大后逐渐减小,体积密度降低到最小值后逐渐增加。原因是发泡温度较低时,碳酸钙分解量较少、玻璃液的黏度较大,发泡困难,造成体积密度大、气孔率小;发泡温度较高时,玻璃液的黏度过小,碳酸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液相包裹,且随着温度升高,玻璃液逐渐澄清,气泡变少。因此发泡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晶泡沫玻璃的性能,将发泡温度选择在1020~1030℃较为合适。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泡温度为1025℃。

2.3 发泡时间对性能的影响

在最佳发泡温度1025℃下,分别选取5种不同的发泡时间,来研究与微晶泡沫玻璃性能的关系。图5是不同发泡时间与密度、气孔率的关系曲线。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发泡时间的延长,试样的体积密度先变小后逐渐增大,气孔率先变大后变小。因为,发泡时间过短时,发泡不充分,造成气孔率偏小,体积密度大;发泡时间过长时,发泡剂分解气体充分,气泡的内压逐渐增大,从而突破液相的包裹束缚,逸出试样表面[9,10];另外随着发泡时间的延长,试样内部析出的晶体增多,烧结程度加剧,致密度变高,气孔率下降,体积密度变大。因此发泡时间宜选择在25~35min。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泡时间为30min。表3是试样在1025℃,保温30min下测得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图6是微晶泡沫玻璃的XRD图谱,由图可以看出在1025℃下,保温30min后,有2种晶体析出,主晶相钙长石Ca Al2Si2O8、次晶相普通辉石Ca(Mg,Fe,Al)(Si,Al)2O6,由于钙长石结构成架状[11],使得试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

3 结论

(1)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粉末烧结法,再加入其他辅助原料成功制备了微晶泡沫玻璃。结果表明,随着发泡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试样体积密度均先减小后增大。

(2)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泡温度为1025℃,发泡时间30min,析出的晶体有钙长石Ca Al2Si2O8、普通辉石Ca(Mg,Fe,Al)(Si,Al)2O6,密度为1.02g·cm-3,热膨胀系数为7.51×10-6/℃,抗压强度为19.2MPa,抗弯强度为16.3MPa。

摘要: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用CaCO3作为发泡剂,Na3PO4·12H2O作为稳泡剂,制备出了性能优良微晶泡沫玻璃。研究了发泡温度、发泡时间等因素对微晶泡沫玻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增加,体积密度均先减小后增大,最佳发泡温度1025℃,发泡时间30min。析出的晶体有钙长石CaAl2Si2O8、普通辉石Ca(Mg,Fe,Al)(Si,Al)2O6;密度为1.02g.cm-3;热膨胀系数为7.51×10-6/℃;抗压强度为19.2MPa;抗弯强度为16.3MPa。

关键词:微晶泡沫玻璃,发泡温度,发泡时间

参考文献

[1]王怡径然.粉煤灰高效利用须市场与科技结合—访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环境保护处处长冯良[N].中国能源报,2010-02-08(4)[2]孙建卫,刘海增,闵凡飞.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J].洁净煤技术,2011,17(1):101~104

[3]郭宏伟,高档妮,高淑雅等.微晶泡沫玻璃的研制及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5,(9):48~50

[4]高淑雅,郭宏伟,刘新年等.泡沫微晶玻璃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6,25(5):118~122

[5]Ebrico Bernardo,Giovanni scarinci.foam glass as a way of recycling glasses from cathode ray tubes[J].Glass Sci Technol,2005,78(1):7~11

[6]沈琪,陈克荣,吴义军等.泡沫玻璃与微晶泡沫玻璃的研制[J].南京大学学报.1999,35(3):373~376

[7]陈莹,陆雷,王永志.云母/β-锂辉石系可加工微晶玻璃热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J].中国陶瓷.2011,47(9):27~29

[8]程金树.微晶玻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9]基泰戈罗德斯基.泡沫玻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54

[10]陕西科技大学.玻璃工艺学[M].北京:轻工业工业出版社,1982

[11]张其土.无机材料科学基础[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2007

热处理制度 篇2

6.1 公文处理机构 Document Processing Agency

6.1.1 行政办公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Administrative Office, the agency of document processing management, is responsible for document processing.6.1.2 公文应由行政办公室统一发布和归档。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及时、准确。

Document should release and file by Administrative Office uniformly.Document Processing should be timely, accurate.6.2 公文格式 Document Format

公文格式一般由发文部门、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正文、印章、时间等部分组成。

Document format is generally included “issue department”, “issue number”, “issuer”, “title”, “text”, “seal”, “issue time” etc.6.3 公文请示 Document Approval

6.3.1 公司各部门对外下发通知、函件等公文,须经过以下程序:

(1)由行政办公室上报公司CEO或执行董事批准后;

(2)由行政办公室统一以公司的名义对外发文。

The required procedure shall be satisfied if any department want to issue a document:

(1)Submit to 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reported to and approved by CEO/Executive Director;

(2)Release in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by Administrative Office.6.3.2 对内容涉及两个以上的部门或范围较广的文件,行政办公室应在公司CEO或执行董事批准前,先送相关部门会签。

If a document involved two or more departments, it should be countersigned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before it is reported to and approved by CEO/Executive Director.6.4 存档

行政办公室应及时将各类公文分类存档,以便于查询。

上海探索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篇3

国外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简介

韩国

韩国于1995年正式实施垃圾袋收费制度,居民生活垃圾必须装在指定垃圾袋再予以收运。垃圾袋的售价中包含了垃圾处置所需的费用。指定垃圾袋有5、10、20、30、50、75和100升7种。袋子上标有容量、制造地点和“若未使用政府规定的垃圾袋,罚款100万韩元”的警语。为确保居民对自己的垃圾袋负责,韩国实行垃圾袋实名制,即每户家庭必须在垃圾袋标有使用者门牌号码及姓名。垃圾袋制度实施一年后,全国使用规定标准垃圾袋的比率高达99%以上,实施近二年后,韩国全国垃圾产生量(每年1950 万吨)减少37%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增长40%(从8196吨/日上升到11452吨/日)。

日本

1998年10月青梅市多摩地区最先实施垃圾处理收费,规定市民购买3种制定垃圾袋装垃圾,垃圾袋售价具体为:10L的12日元、20L的24日元、40L的48日元。随后,日本的垃圾政策先后发生很大变化,如今很多地方的垃圾分类种类、回收方法及收费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例如,东京都的30个市町中有21个实施垃圾收费,收费按量收取,但各地的收费标准各不行同。其中,武藏野市、小金井市、府中市、日野市、狛江市收费最高,40L垃圾袋一袋收取80日元的处理费。实施垃圾收费制度后,相较于1999年,2001-2005年各年间,可燃垃圾减少量达44% 左右、不燃垃圾减少近50% 、资源物增量加43%[29] 。

新加坡

新加坡自1965 年建国以来就实行垃圾收费制度。之后,随着收运产业所有制的改变,收费标准相应改变。当前新加坡的垃圾收费主要包括垃圾收运费用和垃圾处置费用。前者收费主体是垃圾收运公司,收费期限与中标期限一致(5-7年)[30]。收费价格在投标时已确定,对住宅户依照定额按月收取每;对非住宅户则依照垃圾产生量决定。目前,新加坡全国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近17000吨,56%被回收再利用,41%被焚烧;其余3%既不可回收又不能焚烧,最终被填埋。而新加坡垃圾收运费收缴率近100% ,主要归功于委托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代收的收费模式,并通常将垃圾收运费纳入水费、电费等一并交纳。

德国

德国政府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按户收费、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政策。政府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收费,居民应承担部分处理费用。垃圾分类一般分为有机类、塑料类、金属类、报纸类和玻璃类等。收费标准一般由地区或大中城市根据本地区的垃圾收运、处理成本、银行贷款利息和运行费用等制定,并由地区或大中城市的城市管理局下属的垃圾管理部门统一收取。目前,多数城市采用定额收费与计量收费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计量收费按垃圾箱计量,一般90 升的垃圾箱每年收费平均在360 马克左右。采取单独计量收费的城市仅占26%。

美国

1924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市最先征收垃圾处理费,成为国际上最早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地区。目前,美国很多地区的垃圾处理收费实行PAYT(pay—as—you—throw)制度,属于计量收费制度。在PAYT 制度中,需在垃圾袋上粘贴标签或标牌,用户必须将相应标签或标牌贴或系在一定容量的垃圾袋上,才能被收运。这种标签或标牌由政府统一印制并按一定价格出售,以此向每个家庭收取垃圾排放费,其费用相当于一个垃圾袋的费用。例如,在西雅图,为了促使垃圾减量化,每月每户居民四桶垃圾以下交纳13. 25 美元;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9 美元。这一规定实施后,西雅图市垃圾量减少了25%以上。

国外经验启示

合理选取收费模式

垃圾处理收费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发达国家己经将其法制化、规范化,在坚持“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前提下,施行适合各国实际的收费方式和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现实条件不同,采取的收费模式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国家之内,所采取的收费模式也是差别巨大。例如,分别来自于加州、伊利诺伊州、密歇根州等的9个社区全部采用从量收费,但居于东部和中西部的社区倾向于使用垃圾袋和垃圾标签,而西部沿海地区却习惯采用预定垃圾车的方式,每加仑单价从0.02到0.10美元不等。

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方式

垃圾收费制度的成功推广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存在密切关系,考虑到垃圾收费的目的性及合理性,很多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已发展为成熟的全民行为。以韩国为例,居民将生活垃圾分成食物垃圾、普通垃圾和再利用物。对于食物垃圾,必须先将水和异物分离后再将其放入食品垃圾袋中。之后居民在分别把装袋的食物垃圾、普通垃圾和再利用物分别投放在指定地点,以便收取。

奖惩管理手段结合

统观国外的垃圾收集制度实施,可以明确适当的奖惩结合对垃圾收费的推广及垃圾减少量均起到有利的效果。日本一些城市的可燃垃圾必须用指定垃圾袋并写上姓名后才能丢出;同时有一定的激励措施,即若政府免费分送的垃圾袋或者垃圾票没有用完,可以卖回给政府或折购其他物品。日本还根据家庭人口数规定垃圾的上限,若超过就要罚款,而没有超过的则给予表扬和现金奖励,垃圾排放越少的家庭奖励越多。每个家庭,每次垃圾和生活废品量都会被登记在册,每年都会对小区中垃圾和生活废品超标的家庭进行一次环保公示。

我国主要地区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实践

我国当前也有200 多个城市实行了垃圾收运处理收费制度,基本都采用定额按户征收方式。

北京

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费分为2种:一种是生活垃圾处理费,自1999年9月起开始征收,具体标准为本市居民3 元/户·月;办理暂住证的外地来京人员2 元/人·月。该费用不包括街巷清扫保洁费和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企业收取的生活垃圾清运费;另一种是生活垃圾清运费,自1999年7月1日起开始征收,北京市将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清运费由原来的每户每年21预案调整为30元。但至今北京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仍处于理论探索与实践阶段。

广州

2011年4月1日起广州开始施行《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自2012年7月3日起,拟挑选小区试点垃圾费按袋计量收费,垃圾袋用少了的居民可能会获得减免垃圾费奖励。试点小区的居民将按月获得每天两个专用垃圾袋,一种装厨余垃圾,一种装其他垃圾,垃圾袋的容量在10升至14升之间。专用垃圾袋上均标有防伪标志的标签及每个家庭对应信息的编码。若居民使用垃圾袋超出基准数(约为60个),则需另购买专用垃圾袋(约为1元/个)。

台北

台北市于2000 年采取强制方式实行“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要求民众于垃圾投放前,按照一般垃圾、资源类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对于分好类的资源回收类垃圾予以免费清运;其他一般垃圾必须使用专用付费垃圾袋装袋后投放到垃圾压缩车中统一收运,且有专人抽样检查居民的垃圾袋。台湾专用垃圾袋分多种规格,1公升的售价为0.42元新台币,3公升的是1.26元新台币,一般是10个起售。自实施垃圾随袋收费政策后,台北市前后家户垃圾量变化明显。2009年台北全市家庭日均产生垃圾(1009吨)相比2000年的(2970吨)下降约66%;掩埋场的使用量降到59吨/天。

新北市

新北市于2008年7月1日以“打造魅力新北、构建低碳社会”为施政要项,启动“随袋收让您省更多”的垃圾随袋征收政策,以“深坑区”为首分区逐步开展垃圾费随袋征收的推动。新北市采用垃圾费随专用垃圾袋征收,专用垃圾袋从政府渠道购买,型号各异。随带征收带来显著效应(表1)。

上海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可行性探讨

上海市于2004年开始积极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首先向单位征收处理费、然后逐步向居民收费,收费性质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基数内外不同的收费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和顾虑,上海至今尚未开征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

收费目的

1972 年经合组织国家(OECD)环境委员会提出“污染者付费”原则,随后该原则又将承担费用的对象扩展为“污染者和使用者”,即污染治理的受益者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费用。因此,垃圾收费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收费将垃圾排放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有效减少垃圾的排放量、加快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进程并最终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而实施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经济杠杆,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宣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全社会支持、参与垃圾“三化”工作,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良好氛围。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用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人居环境治理。

收费时机

上海开展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的有利条件。2011年上海共产生生活垃圾704.16万吨,其中收费垃圾约占到垃圾总量的30%,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垃圾、餐厨垃圾、集贸市场垃圾以及水域垃圾;不收费垃圾比例仍然占到约70%,急需建立相关激励和约束缺失机制。目前上海已初步具备了开展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的有利条件。

1)国内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城市日趋增加

近年来,国内多数城市均已陆续开展了生活垃圾收费工作,其中很多城市已经征收了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为上海开展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创造了较好的舆论氛围。

2)台北案例对市民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台北案例馆向上海市民充分展示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方面的积极成效,成功演绎了垃圾分类对于城市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对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及其成效起到良好的宣传。

3)现行企事业单位垃圾收费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

上海早在2004年开征了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收费,并明确垃圾收费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确定了收费标准的管理权限,强调了专款专用原则。为本市在垃圾收费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下一步居民垃圾收费政策的出台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开展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的制约因素

1)仅仅采用定额收费难以起到良好减量效果

定额收费主要是按住户(或个人)为收费单位,每年(或每季度、每月等)按统一的费率征收垃圾处理费用,其主要特征是收取固定金额的垃圾处置费,居民的缴费金额与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无关,因此,选择定额收费,难以达到通过收费实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目标。

2)贸然实施随袋收费易给城市管理带来隐患

即使公民素质很高的日本、台北等,在居民生活垃圾随袋收费初期也出现了较多的偷倒等情况;而香港政府则担忧,一旦实施随袋收费,非法弃置废物会成为严重问题,导致政府耗用更多资源。因此,考虑到上海现状,贸然实施随袋收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收费方式

居民垃圾收费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不断调整完善;垃圾收费标准应根据本市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建立价格浮动机制。在总结各类垃圾收费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备选方案。

1)随水定额征收

对“独立安装自来水表或自备水源居人员”和“合用水表居人员”,分别实行“自来水经营企业按户按月定额代征”、“居(村)委会代征”模式。对代为征收的自来水经营企业、居(村)委会给予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总额3-5%的手续费。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和市总工会确定的特困户,可以免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对未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的行为,要加收滞纳金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由物业管理公司代收

以各区(县)市内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缴费主体,采取计量的方法向物业管理公司征收,即按小区核定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根据各区确定的收费标准,向物业管理公司直接收费,物业管理公司再向居民按户按月定额收取,每户每月最高不超过15元。对物业管理公司覆盖不到的居民户,委托居(村)委会按户按月定额代征。对代为征收的居(村)委会给予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总额3-5%的手续费。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和市总工会确定的特困户,可以免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对未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的行为,要加收滞纳金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3)随水定额+试点随袋激励征收

对“独立安装自来水表或自备水源居人员”和“合用水表居人员”,分别实行“自来水经营企业按户按月定额代征”、“居(村)委会代征”模式。同时,开展部分试点小区,由各区(县)委托辖区内的物业,对小区居民实行月出免费发放日均两个实名编码制专用垃圾袋。使用超出基准数(约60个),则按1元/个的标准在物业指定地点购买;若有富余,则可凭此在指定地点折算一定物业费。对代为征收的自来水经营企业、居(村)委会给予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总额3-5%的手续费。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和市总工会确定的特困户,可以免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对未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的行为,要加收滞纳金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综合考虑以上三种方案,针对各个方案的特点、优缺点进行归纳对比(表2),以期获得最优方案。

“随水定额+试点随袋激励征收”方案借助于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平台实施,覆盖面广、操作简便,收费成本低,便于居民交纳,具有一定的激励效应,在突出“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基础上,有利于激励居民从自身开始分类减量垃圾,推进居民垃圾分类减量化进程,现状现阶段较为可行。但同时仍需注重制定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管理公司向居民收取生活垃圾处置费用没有相应的规定,建立缺乏的协调机制。

借鉴国内外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制定本市生活垃圾收费标准时,应本着相似度高与发达程度高的双原则,适当灵活选取收费模式,以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LF4-M管材热处理制度攻关 篇4

关键词:管材,力学性能,处理工艺

前言

LF4属于Al-Mg系合金, 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塑性、抗蚀性及加工性, 其综合性能优良。该合金主要用于模具制造业, 是制作模具的重要材料。按GB/T6893-2000定货的薄壁管材LF4力学性能不稳定, 影响管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冷加工变形量及热处理退火工艺。因此, 我们对该管材进行试验, 找出力学性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1 试验过程

1.1 化学成分及性能指标

1.2 试验工艺

根据LF4薄壁管材有拉伸管和压延管, 其中以Ф90×4.0和Ф34×3.0规格具有代表性。因此, 本试验选择了两种工艺路线来研究, 具体生产规格及工艺流程见表3。

1.3 成品退火工艺

2 试验结果

LF4合金Ф90×4.0及Ф34×3.0两种规格管材按表5退火后, 每种规格共取6组, 每组10个试样检测力学性能, 表6表7为力学性能检测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从表6、表7性能指标中可以看出, 成品退火工艺制度对管材的力学性能有影响, 退火温度越高, 管材强度越低, 延伸率越高。Ф34×3.0管材轧制之后需要经过 (310~330) ℃×1.0h的低温退火后再减径, 否则, 减径拉伸时外表面产生划沟。其中Ф90×4.0拉伸管材在230±10℃×1.0h时力学性能波动范围小且延伸率较高达到标准要求, 当退火温度在270±10℃×1.0h时, 力学性能波动范围大且不稳定, 而退火温度在200℃时, 强度远高于标准要求。同理, Ф34×3.0的管材减径前退火温度为 (310~330) ℃×1.0h, 成品退火温度为230±10℃×1.0h。我们结合车间生产对两种薄壁管材的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做了大量试验, 结果表明都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

4 结论

(1) 成品退火工艺对管材的力学性能有影响, 退火温度越高, 强度越低, 延伸率越高。

热处理制度 篇5

【关键词】集体劳动争议;工会维权职能;集体谈判制度;集体合同

一、对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

正如前文阐述,在我国,处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被分别规定在了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2004年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中,至少运行已满十年之久,在2008年,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骤增,同时暴露出了我国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方式在实施中存在诸多弊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得到立法方面的完善。

(一)对集体谈判制度和工会的维权职能的思考

1.工会的独立性不够,增大了集体谈判制度的实施难度。在集体协商中,工会的代表性是代表广大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磋商的,因为工会在处理集体劳动争议上具有专业性的特点。一方面,在面对用人单位一方时,工会是以强硬的面孔出现,旨在与用人单位形成对抗;另一方面,对劳动者的过激情绪也有缓和作用,防止事态恶化。这更多是一种“家长式”的存在,可以有效的保护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者。

2.工人的参与度不高,抹杀了集体谈判制度的本质。工业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劳动与资本的相对分歧的出现。相对于劳动者一方,资本家们拥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地位,小到能控制劳动者一天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分配,大到能决定此劳动者是否继续保住工作,甚至波及到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本身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们的收入往往还要经受住资本家的克扣剥削。

3.集体谈判形同虚设。受到民族文化意识的影响,众多案件中的工人一方认为,他们不敢也没有必要将资方作为对立面并使用集体谈判的模式解决问题,抹杀掉“谈判”的本质。此外,直接使用其他集体谈判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简化或直接忽略掉谈判程序,淡化了各类集体劳动争议的特点,一味追求签约合同的结果,使得合同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实施性较差。

(二)对行政监察制度的思考

1.关于以行政监察的方式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法律法规中,只在《劳动法》与《集体合同规定》中各使用了浅陋的文字将这种解决途径确定下来,只具有原则性,关于一些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并未强调,实际操作性难度较大。

2.劳动行政部门具有较强行政化,撼動中立角色。具体说来,劳动行政部门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局)。它们都是隶属于中央或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受到同级人民政府与上一级职能部门的管理。在这样并不独立的被管理模式下,争议调解时很容易混入具有行政化的调解方式,而政府往往是以支持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角色出现的。

3.关于行政力量是否能主动介入的理念存在分歧。理论上讲,行政力量的介入主要有两种途径:主动和被动。一方面,在劳资双方的分歧达到一定的规模化,影响力足够大时行政调解方可主动深入其中,柔化分歧,减小社会影响;另一方面,需要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合意,以书面形式主动地申请第三方调解。而实际上,劳动行政部门大多是以被动的姿态进入到调解集体劳动争议的案件中的,笔者认为,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集体合同规定》中第49条指出,劳动行政部门在认为“必要时”可主动进行调解,这并非强制性规定,适用前提具有很大弹性,也未对“必要性”的程度和范围作出界定,实施起来于法无据。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将界定是否“有必要”介入的决定权直接下放给行政部门,主观因素强大,间接地使其介入的积极性受到削弱了。

二、对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

为了使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借鉴国外相关制度规定,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完善对策:

1.上级工会收回谈判主体资格,建立工会代表权确认制度。应建立劳动者可以集体以书面的形式请求上级工会作为谈判主体与雇主谈判的制度。在谈判开始前,工会的主体资格要受到雇佣双方的一致确认,以保障上级工会的代表资格是双方共同合意,自愿选择的。

2.充分发挥立法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完善集体谈判制度。笔者认为,可以规定谈判期间或明确双方的权利和强制性义务实现。为解决双方在谈判过程中的信心不对称问题,雇主方有义务提供谈判所需的真实资料。

3.规范集体合同签订制度。集体合同的内容标志着集体谈判的质量水平,为保持集体合同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就要规范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确保其为真实的谈判结果。

4.提高行政部门主动调解意志。可以将劳动行政部门的调解规定为工会代表进行集体谈判的前置程序,这样以立法的方式将调解程序确定下来,可有效提高行政部门介入调解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诚.《集体谈判与工会代表权》.《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2]王高社,赵志平.《集体谈判制度推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2期.

热处理制度 篇6

一、资产

(一)固定资产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确认标准: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企业自行确定,年终复核,可调整。

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减值准备:可以在计算利润时扣除(需每年就递延税款进行调整,直至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消除)。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确认标准:企业持有、使用的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

折旧年限:规定最低折旧年限,有20、10、5、4、3年等。

预计净残值:企业合理确定,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折旧方法:直线法。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可加速计提折旧(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但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的60%。

减值准备:不可以税前扣除。

(二)无形资产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确认标准: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不包括商誉。

摊销年限:使用寿命有限的按使用寿命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不摊销。

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直线法。

减值准备:可以在计算利润时扣除(需每年就递延税款进行调整,直至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消除)。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确认标准:企业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外购商誉。

摊销年限:一般为10年,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使用年限的按使用年限摊销。

摊销方法:直线法。

减值准备:不得税前扣除。

(三)投资性房地产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折旧/摊销方法:按成本模式计量的,按期计提折旧或摊销;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减值准备:按成本模式计量的,可计提减值准备并在计算利润时扣除(需每年就递延税款进行调整,直至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消除)。

公允价值变动: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年末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折旧/摊销方法:按照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方法。

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税前扣除。

公允价值变动:也不可确认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二、收入

(一)主营业务收入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确认的主要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不再保留继续管理权及相关收入与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特别规定:对于一次性付款的房地产销售,以应收款项足额到账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对于按揭付款的房地产销售应以交足首期且按揭到账,方可确认收入。

租金收入:按权责发生制计量,存在免租期的应将免租期计入摊销期间。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确认的条件:企业获得已实现经济利益或潜在的经济利益的控制权、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及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

特别规定:分期付款的,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3. 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

直接销售:发生所有权转移并取得收入。

(二)视同销售收入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债务重组或非货币交易中使用存货的,应结转销售收入及成本。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偿债以及将货物用于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润分配,应当视同销售,按规定确认收入。

3. 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

非直接销售: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不包括自用、自行出租或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

(三)补贴收入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政府补贴:按补贴性质分期或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四)预售收入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对处于建造过程中的房地产进行预售时,一次性付款并不能确认为销售。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未完工前的预售收入,按照规定的预计利润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利润额,预缴企业所得税。

3. 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

项目全部竣工结算前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由于涉及成本确定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据以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可以预征土地增值税。

三、成本

(一)主营业务成本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按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据实核算。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

成本中的有关支出,如职工福利费等的发生额与费用中相同的科目发生额之和要符合税法的规定,具体见费用中的明细科目。

3. 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

房地产开发成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及开发间接费用。

(二)利息资本化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资本化的条件: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资本化的条件: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或销售状态的存货所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购置、建设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成本。

3. 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

房地产开发成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及开发间接费用。

四、费用

(一)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按权责发生制根据国家法规规定提取。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工会经费扣除限额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

(二)预提费用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按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核算。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费用必须是真实发生的,除税法另有规定外,各项预提(或应付)费用不得计入开发产品成本。

3. 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提费用,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扣除。

(三)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入账。

2. 企业所得税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为按发生额的60%扣除,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15%的部分,准予扣除;对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

3. 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

房地产开发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其中利息支出按能否分房产项目分摊和提供金融机构证明计算可扣除费用。

(四)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计入当期损益。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限额扣除(不超过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

3. 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

房地产开发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其中利息支出按能否分房产项目分摊和提供金融机构证明计算可扣除费用。

(五)税款

1.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土地增值税按权责发生制计提,但仅当缴纳时才可税前抵减。

2. 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企业所得税税款不得扣除。

3. 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

可作为成本扣除的有营业税及其附加、印花税。印花税若已计入管理费用,则不得单独扣除。

五、营业外支出

各项罚款、罚金、滞纳金及捐赠支出

1.会计制度相关规定

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

各项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非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3.土地增值税

热处理制度 篇7

新制度规定,医院对于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盘盈,应按原制度规定,借记“药品”、“库存物资”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药品进销差价———药品盘盈”科目。报经批准处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如果发现上述财产盘亏,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记“药品”、“库存物资”等科目,报经批准处理后,借记“其他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例1:2010年12月31日,某医院在资产全面清查中发现盘亏一批卫生材料,该批卫生材料的原账面余额为60 000元。对于该批卫生材料的盘亏报经批准后,会计处理为:

例2:2011年12月,丙医院在资产全面清查中盘盈一批办公用品,该批办公用品的市场售价为10 000元,报经批准处理。相关会计处理为:

二、新旧会计制度过渡的会计处理

一直以来,由于财政补助不足,药品加成是国家给予医疗机构的一项补偿政策,“以药补医”、“以药养医”可以说是国家财政资金不足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但是,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主要按照医疗人员和药品部门人员的身份来界定,管理费用期末按照医疗、药品部门人数比例进行分摊,也推助了医药养医的问题。根据新医改方案关于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避免“以药养医”的要求,新制度将原制度下的“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收入”一个科目,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一个科目,同时新制度取消了“药品”、“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仅设置了“库存物资”科目,但其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原账中“药品”、“库存物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并将原制度药品售价核算改为了进价核算。新制度还要求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如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要求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呈报一系列的成本报表,公众可以通过医院披露的成本报表知道医疗收费是否合理的问题。

在新旧制度过渡阶段,医院应将原账中“药品”、“库存物资”科目的明细科目余额分别转入新账中的“库存物资”科目的相应明细科目;将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按照2011年12月各明细科目的药品综合差价率分摊后的金额,分别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的相应明细科目。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明细科目金额的合计数应等于原账中“药品”科目余额减去“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后的金额。

例3:2011年12月31日,某医院“药品”科目借方余额为37 068 411元,其中“西药库”明细科目余额24 176 954元,“门诊西药房”明细科目余额2 674 845元,“住院西药房”明细科目余额9 344 305元,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5 464 761元(全部为西药进销差价)。计算过程:

1. 计算2011年12月31日药品差价率。

西药差价率=西药差价/(西药库余额+门诊西药房余额+住院西药房余额)=5 464 761/(24 176 954+2 674 845+9 344 305)=0.1510(元)

2. 计算2011年12月31日药品成本(进价)。

西药库药品成本(进价)=西药库余额(售价)×(1-西药差价率)=24 176 954×(1-0.1510)=20 526 234(元)

门诊西药房药品成本(进价)=门诊西药房余额(售价)×(1-西药差价率)=2 674 845×(1-0.1510)=2 270 943(元)

住院西药房药品成本(进价)=住院西药房余额(售价)×(1-西药差价率)=9 344 305×(1-0.1510)=7 934 166(元)

3. 计算2011年12月31日药品进销差价。

西药库进销差价=西药库余额(售价)-西药库药品成本(进价)=24 176 954-20 526 234=3 650 720(元)

门诊西药房进销差价=门诊西药房余额(售价)-门诊西药房药品成本(进价)=2 674 845-2 270 943=403 902(元)

住院西药房进销差价=住院西药房余额(售价)-住院西药房药品成本(进价)=9 344 305-7 934 166=1 410 139(元)

2012年1月1日, 结转“库存物资”科目的会计分录如下:

由于新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成本归集核算、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新旧制度差异较大,衔接工作极为复杂。为实现顺利平稳过渡,医院财务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在深入理解掌握新旧制度区别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过渡阶段会计处理政策。

参考文献

[1].吴世飞, 于润吉.《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修订情况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2) .

热处理制度 篇8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占有重要地位, 具有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身三位一体的职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既规范了企事业核算单位财务支出的行为, 又强化了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 大大提高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同时, 通过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我国财政机构的收益也得到了保障。因为实行会计核算制度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 所以必将全面铺开。其中, 在现金处理上还需要继续的进行完善, 更好地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势。

二、分析现阶段我国如何处理和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势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其自身的优势, 不仅能够大力发挥和落实会计职能部门的作用, 更大范围内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 还能在完善会计审核过程的基础上, 加强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财务综合素质, 《会计法》与政府的采购制度相配套, 把监督工作和职能抓到实处。同时,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势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包括在银行的代付现金方面, 企业现金折扣方面、企业的股份支付现金等各方面,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来。使很多原来不能解决和不好解决的问题, 变得更容易更好解决起来, 下面是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运行过程中, 一些类似于上述的相关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

(一) 分析如何将集中核算会计制度的作用最大化问题

集中核算在会计处理中的作用如何发挥到最大, 这是会计职能部门始终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企业在平时的经营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 比如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就比较有代表性, 个人所得税的事很多影响到会计处理无法正常进行。但是运用集中核算的会计制度后某些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就会很好的解决, 在涉及到用现金支付职工股份金部分时, 纳税所得额可以税前就扣除, 会计人员可以依照现行法规, 税前所扣除的金额与现金支付的股份金数额相同, 这其中只要把纳税额的日期定为扣除时间就可以了。

(二) 分析会计集中整体核算的作用及其准备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的制度体系下, 核算服务就成了一个整体的环节, 包括报账和会计核算中心两个部分, 不需要像从前一样, 采用提供现金作为报账备用金的方式来进行, 完全脱离了原有模式。新的会计集中核算流程, 是由会计核算中心与报账单位共同进行处理的方式。新的处理方式中, 银行代付成为核心, 它可以将核算与代付融为一体, 更方便有效, 同时, 为满足这项需求, 会计核算中心与报账单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 报账单位会计处理:借记经费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

2.核算中心本级会计处理:会计中心提取的现金交给银行保管, 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当日营业结束之后, 银行把剩下的钱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现金。代理的银行把付款通知书汇总完整之后和核算中心的出纳进行结算, 借记暂付款, 贷记现金。前台的主管把内部转账通知书汇总之后交给核算中心的出纳进行结算。借银行存款, 贷代付款。

(三) 分析如何将会计集中核算与企业利益有效结合的问题

企业实行会计核算制度以后, 企业在核算方式上更加统一, 在监督机制上更加完善, 这样更加能够确保企业的利益。现金折扣的前提下, 我国增值税的处理方法有这么几种, 总价法和净价法, 以及备抵法。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 一般企业入账采用总价法的方式。总价法是以发票来记录账款收付, 然后把销售折扣部分按销售损益处理, 这样记录较为清晰简捷, 一般的企业也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来对现金折扣增值税部分进行处理的。在具体的操作中, 会计人员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来进行。

1. 把商品销售的价款当作依据来计算现金折扣。在这个过程中, 不涉及到纳税的调整。

2. 同样是以商品销售的价款作为依据来计算现金, 但是等现金折扣确定时候再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3. 以商品销售价款和增值税之和当作依据来计算现金。纳税同样不涉及到调整。

4. 同样是把商品销售价款和增值税当作依据来计算现金, 但是纳税减少。

三、现阶段我国会计现金结算方式的相关分析

在新的会计核算制度下, 我国会计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 这其中涉及到的现金处理方式, 也不同于以往传统结算处理方式。会计集中核算方式更侧重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监督, 预防会计人员进行腐败犯罪现象。在核算方式上采用多个职能部门、多种方式联合结算的会计方式。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个大的体系, 涉及到内容也很多, 在银行内部, 有关现金收支、现金结算支付、现金折扣等一系列问题, 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解决,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吧。

(一) 分析现金折扣处理过程中出现难以平衡的相关问题

现金折扣是为了让顾客早日偿还贷款, 而提供的一种价格优惠政策, 所以现金折扣还有一个名字叫销售折扣。现金折扣影响面也不小, 能对企业现金流构成直接的影响, 所以在企业现金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同时, 现金折扣也具有双面性, 一个销售企业, 如果会计现金折扣问题解决的好, 那么, 就大大缩短了企业收款的时间, 加快了资金流的流转速度, 减少了可能会出现的坏账问题。但是,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和处理的不好, 那也会使财务费用减少, 现金流量缩减, 企业获得的现金款项同样也会减少。这时, 销售企业就要做好这方面的平衡工作, 怎样将现金折扣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最大, 怎样将现金折扣的负面作用发挥到最小, 都是企业的会计部门与人员要考虑的问题。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现金折扣出现的增值税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是会计部门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 分析备用金流动环节较复杂、效率偏低的相关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提供备用金的形式, 成为单位现金报销的主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报账员提取现金的方式, 采用核算中心为其开现金支票来进行。此种方式较为常见和传统,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 就是这种开现金支票的方式增加了工作流程, 使流程较为繁琐, 也给报账员增加了工作环节和工作量, 核算中心需要将支票进行录入并核销, 这样下来备用金的补充就显得有些复杂, 而且效率也不够高。

(三) 分析股份现金支付结算中的困难与相关问题

股份这个名词相信对很多人都不陌生, 企业中也越来越多采用股份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股份代表一种利益和利益的分配, 股份支付是一种权益工具, 是为了职工的负债交易所提供的服务, 股份支付有四个部分构成, 授予部分, 可行权部分, 一般权部分, 出售部分。股份支付以现金结算, 在方式上是一种更大的延伸、是一种更大的扩展, 其目的还是为了获取服务而进行的现金行为, 承担着以股份制为基础计算的现金任务。会计准则规定, 不仅要确认费用成本, 更要确认负债, 这项负债就是应付职工的薪资。这种股份制度作为一种企业激励制度, 在我国已经引入多年, 很多企业以这种方式来调动职工的积极能动性, 是促进职工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大价值的好方法。但是这种方式在运行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股份支付处理问题, 同时也没有一套相对正规全面的文件和政策, 会计准则对费用部分的处理上, 存在着思路不明晰, 不容易理解, 有时会给会计工作带来一定干扰, 起不到指导会计结算工作的作用, 无形中给会计结算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四、结语

以上分析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相关问题, 包括现金支付问题, 股权及现金折扣等相关的问题, 我们对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与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只有企业发展了, 经济建设水平才能快速发展。会计结算制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的作用就如同企业的生命线一样, 主载着企业的生命轨迹。所以, 一个比较好的会计结算制度对企业而言, 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我们所相像到的。在我国从大的方面来看,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运行, 虽然对企业的运行和整体的宏观调控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在具体运行和实施阶段还是遇到了些困难, 比如支付的真实性、合理性风险, 资金筹集的主动性因素, 以及配套体系的完善等方面问题, 都还需要各职能部门进行研究和完善, 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探讨, 把会计核算工作向更科学有效、更合理合法、更简单易于操作方向上推进。

摘要:众所周知, 促进企业发展离不开会计核算水平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要求, 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在不断进行变革。会计集中核算制是一种新的会计工作模式, 涉及到现金会计处理的新方式, 正在会计行业全面推行, 在实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相关问题, 文章就会计集中核算中现金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现金制度,会计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倪广东.关于改进支付个人现金会计处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12) .

[2]倪德磊.浅析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涉及的所得税会计处理[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02) .

热处理制度 篇9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举证时限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过程。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举证时限制度, 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证据随时提出主义”, 这导致了大量诉讼迟延, 案件久拖不决, 诉讼效率极低。为了纠正这些弊端, 2001年创立了举证时限制度, 给逾期证据进入诉讼阶段设立了天然屏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 标志着我国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的转变。该证据制度规定了逾期证据的严重后果, 即当事人提交的逾期证据除非属于新证据或视为新证据, 否则将不被采纳作为定案依据。然而如若对案件胜诉与否起关键作用的逾期证据也一律不予采用的话将会导致案件裁判明显不公, 这就违背了司法追求公正的本意。故2013年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对举证时限制度做出了相应改善, 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 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 可以向当事人申请延长期限,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 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 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 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该规定改变了过去对逾期证据一律不予质证的做法, 规定在当事人给予充分理由的情况下, 可以对逾期证据进行质证;同时, 将如何处理该逾期证据的权力赋予了法院, 改变了过去将逾期证据是否进行质证由双方当事人决定的做法, 这就增强了法院处理逾期证据的灵活性。

但是, 根据笔者的实习经历, 目前仍有部分基层法院在司法实务中将举证时限制度束之高阁, 或者说, 一直采用“证据随时提出主义”,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

其一, 对于举证时限, 法院一般是在给原告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及给被告送达应诉通知书时一并送达举证通知书, 直接给当事人确定举证期限。然而, 在案件审理初期, 案件争议焦点往往并不明朗, 承办法官对当事人举证的内容和范围缺乏足够的认识, 法官此时不能很好地指导当事人进行举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 法官会根据案件需要指导当事人补充证据, 但是, 法律规定证据交换之日即举证期限届满之日, 这将导致当事人根据法官的指导补充的证据属于逾期证据, 按照法律规定不应组织质证, 倘若严格适用举证时限制度, 对查明案件事实起关键作用的这些证据不被采纳, 则必然有部分案件与客观情况发生冲突, 案件不能得到很好地处理, 当事人可能会一再上诉、申诉甚至上访, 这势必会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

其二, 目前, 法院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案多人少”的矛盾是比较突出的。近几年, 由于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 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化, 疑难、复杂、群体性的案件激增, 大量案件涌向法院且出现了较多新类型;而同期法院的法官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据统计, 2013年, 全国法院接案量延续高速增长状态。以山东东部某基层法院民事审判为例, 该院干警为136人, 其中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为12人, 该院2013年度收案数为3574件, 年人均办案297件。基层法院法官办案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 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法官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庭前证据交换, 同时, 我国并未实行强制答辩制度, 一些被告不在答辩期内提交答辩状, 庭前证据交换形同虚设, 倘若再机械性的适用举证时限制度, 对逾期证据一律不予质证, 这必然导致一审案件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发回重审的概率增加, 作为恶性循环, 这些发回重审案件又会加剧承办法官的业务量。所以, 为缓解超负荷运作的工作状态, 部分法官往往会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举证时限制度采取漠视态度。

新民事诉讼法虽然对举证时限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完善, 但是, “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已在部分基层法院根深蒂固。因此, 在新形势下, 法院如何更好的适用举证时限制度, 是摆在基层法官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从法律适用出发, 笔者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 法官应做好引导被告答辩的工作, 做好庭前证据交换工作。

其次, 合理界定“新证据”的范畴。之前鉴于《证据规定》中举证时限制度对逾期证据的严苛规定, 为缓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尖锐冲突, 司法实务中倾向于扩大新证据的范畴。但是按照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逾期证据不会因为超过举证期限而不被采纳。故对于“新证据”不宜再作扩大化解释, 以维护法律权威。

最后, 根据不同情况对逾期证据适用不同规则。对于当事人提交的逾期证据, 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第一,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 法院应当予以采纳。但应注意给对方当事人质疑和辩驳的机会。第二, 当事人拒绝说明理由或者说明理由不成立的, 法官应根据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及该证据对案件审理查明是否关键进行综合考量。如果当事人未提供证据是由于轻微过失, 则法院可以对该证据予以采纳, 并可对当事人进行训诫或一定数额的罚款;如果未提供证据是由于当事人故意或重大过失, 则法院可对该证据不予采纳;但会导致案件裁判结果明显不公正的除外。

参考文献

[1]江平.民事审判方式和改革[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热处理制度 篇10

【关键词】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调解委员会

一、劳动争议概念及调解的重要性分析

劳动争议是指当事人因为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行为,处理机构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企业内部的调解委员会,本文主要分析人民法院的劳动争议处理。

调解在法院劳动争议中的重要性主要包括:第一,调解制度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我国历来重视以和为贵,由第三者出面进行调解并达到谅解符合中华文化,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第二,调解制度高效经济并实施比较简单,高效率、低成本是调解的优点,并不需要通过繁琐的仲裁、诉讼程序,一旦成功就结束程序。第三,调解制度解决纠纷的效果好,劳动争议纠纷一般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只要双方将问题解决好,就不必激化矛盾。

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调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调解制度也获得了空间的进步,在法院劳动争议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详细来说主要包括:

第一,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中立性受到质疑,一些企业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组织,应该是一个中立组织,发挥着第三方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严重偏向用人单位,职工利益受到挑战,并没有达到设想的目标。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是工会的资金来自于企业,工会在组织活动中并没有独立的人事权,所以并没有能力做到中立;其次是职工代表一般由企业领导任命,由于自身利害关系,并不愿意代表职工利益。因此可以看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虽然具有相应的权力,但是缺乏信任,调解效果有限。

第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存在不健全的问题,一些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大多是退居二线的老干部,甚至有些成员提前退休,但是企业并没有及时调整补充,造成委员会队伍萎缩,有些组织属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一些企业在组织过程中,很难立即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再加上法律法规不明确,基本上没有设立相应的组织。

第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规章制度不健全、组成人员素质低等。有些企业虽然已经组建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专门的调解委员,也缺乏规章制度,只能在出现问题后现找调解人员,属于兼职人员,并没有受到专门的训练,其调解效果受到质疑,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很难做到不偏不倚,也很难彻底解决纠纷。

三、法院劳动争议处理中的调解制度改革设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调解制度在法院劳动争议处理中的重要性,并能够看出目前我国劳动争议调解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对策包括:

第一,强化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功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中立性是影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应该加强调解机构组织对等性建设,提升其中立性。首先应该坚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等组织,因为其并不是仲裁或者司法机构,所以并不需要对事实进行调查,也并不需要表决,所以应该将其设计为劳动关系双方代表对等组成。其次,定位工会的角色,工会是企业全体工人利益的代表,应该代表工人的利益,所以企业应该给予其一定的独立性,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人事任免等方面,这样才能在调解过程中代表职工一方的利益。再次,重新设计调解程序,应该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共同主持调解,经双方同意后才可以利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最后,重新定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的职责,本文认为主任只能发挥主持调解的作用,并不具备决定权,在调解过程中应该坚持双方平等的原则。

第二,加强基层民间调解组织的建设,提升对劳动争议的调解功能。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民间调解组织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空间,本文认为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主要包括:首先,民间调解组织应该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坚持“守土有责”的观念,为广大职工主动提供调解服务。基层民间调解组织应该主动接受调解咨询服务,发挥自身在调解方面的优势,取得所在区域企业的信任,并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其次,民间调解组织在发挥作用时应该坚持中立性原则,由企业团体、职工代表、工会团体代表等组织,在劳资关系上坚持立场中立,选择威信度较高的成员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最后应该坚持灵活调解的原则,由立场中立的调解员主持调解,按照“三方原则”组建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热处理制度 篇11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 劳动争议司法处理的程序是, 发生劳动争议后,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如果调解不成, 当事人可以向当地政府部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主要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和司法解释所规定。但是, 在劳动争议的司法处理中尚有不足。

(一) 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具有更多的行政色彩

按照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需用人单位单独设立, 其成员由单位职工、用人单位行政和用人单位工会代表组成。在这样的调解委员会中, 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均与用人单位存在着劳动隶属关系, 往往不得不偏向于用人单位。

(二) 劳动争议的界定缺乏科学性, 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统一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于哪些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并没有进行科学的界定。现行法律将劳动争议界定为企业与职工之间因四类情形所发生的争议, 其范围过窄, 不完全科学, 从而导致许多劳动争议因缺乏处理途径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三) 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仲裁前置于诉讼程序, 且仲裁具有强制性, 即仲裁无须当事人事先达成仲裁协议。这种劳动争议司法处理制度明显与劳动纠纷的处理不相适宜。

(四) 劳动争议时效问题的规定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规定, 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以内。但事实上, 因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本身存在隶属关系, 劳动者因担心其权利受到更大伤害, 一般情况下不会提出劳动仲裁, 等到非要提出仲裁时, 已经或者差不多超过了诉讼时效。

(五) 举证责任的规定未充分体现劳动法的立法宗旨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立法并没有对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的举证责任作出规定。实事中, 在仲裁庭成员无法收集、调查证据时, 基本上参照“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处理劳动争议。这样一来, 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基本上是无法举证, 从而使劳动者无法在仲裁中获胜。

三、完善劳动争议司法处理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一) 劳动争议的处理可实行“双轨制”

由劳动合同关系的双方通过合同事先约定或在争议发生后协商确定争议的解决程序, 有约定则按约定, 没有约定或协商不成时则由当事人自由选择, 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或者向法院起诉。

(二) 要改革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增强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专业性

为了更好地审理好劳动争议案件, 应当对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官进行《劳动法》培训, 对劳动促裁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实现优势互补, 以充分体现劳动审判的专业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三) 加强立法和政策配套, 着力引导, 把调解工作落实到位

调解有利于化解矛盾, 减少纠纷, 有利于劳资双方私下解决纠纷, 将调解作为仲裁裁决和司法判决前必经程序, 鼓励当事人庭前和庭外和解, 最大限度地促使当事人和平解决纠纷, 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总之, 劳动争议案件具有特殊性, 与普通民事案件不同, 它不仅仅是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的纠纷, 更涉及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安全卫生、下岗安置以及社会保障、违法解除、就业歧视、工资、工时、工作条件以及劳动合同的变更等问题, 解决这些矛盾, 仅仅靠行政手段、劳动仲裁和司法裁决是难以实现的, 因为这方面的问题即使法院也难以完全强制执行和收到实效, 必须要有社会保障和社会调解机制。我国的劳动法虽然也规定了企业内部要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也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解, 但是, 这些调解工作的作用还很微弱。原因在于, 我国的宣传和引导不够, 相应规章制度和政策配套不够。笔者认为, 我国应当加强立法和政策的配套实施, 加强宣传引导, 将劳动争议全力引入调解, 对节约国家资源, 缓和及化解矛盾, 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保华.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J].中国劳动, 2004, (3) :5.

[2]王全兴.劳动法[M].法律出版社, 1997, (1) .

[3]高霖, 苏海刚.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J].中国劳动, 2000, (8) .

[4]王秋香, 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先裁后面审体制的改革意见[J].社会科学家, 2003, (10) .

[5]周开畅.劳动争议体制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 2004, (3) :22~25.

[6]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刍议[J].政治与法律, 2002, (11) .

[7]肖竹.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修改及意义.新法下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M].法律出版社, 2009-7, (1) :223.

[8]郑尚元.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制度比较与分析———兼谈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制度的改革方向[J].法律适用, 2005, (10) .

上一篇:初中化学科学性教学下一篇:独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