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活动

2024-05-23

农业科技活动(共12篇)

农业科技活动 篇1

为适应我国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快速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探求新形式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之路, 吉林省政府在全省开展了冬季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 我们对现阶段县 (区) 乡镇的农业科技推广做了认真的调查, 发现我国县 (区) 乡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制约了中国农业快速发展。我们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现状进行思考与分析, 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捷径。

一、县 (区) 、乡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一) 农业技术推广之经济现状。我们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行政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 它的经费预算和管理体制是由国家、省、地、县四级组成, 因种种原因, 各级机构在财政预算方式上分为全额预算、差额预算和自收自支单位。2003年底,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 全额拨款的占53.8%, 其他的为差额预算和自收自支。这个经费问题在基层表现尤为突出, 乡级农技推广站中, 据不完全统计, 每个农技站人员每月得到的工资为应发工资的70~80%左右。每个县的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人员平均在100人以上, 人员与机构众多, 导致僧多粥少, 而且大部分乡级农技干部每年县财政负责约5, 000元工资, 但到了乡 (镇) 政府后, 工资很难按月足额发放, 一般好的乡 (镇) 在年终可以补齐, 财政较差的乡镇年终也难以兑现, 农技员由于很少从财政中得到工资, 而只能靠自己做农资生意过日子了。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尚能按月领到工资, 而在所调查的乡镇农技推广站中, 只有约1/2左右的乡镇农技人员的工资纳入县、乡镇财政编制, 由于乡财政能力所限 (财经来源已归县里统筹) , 有个别乡镇基本放弃农技站的人员工资, 而把有限的经费用在了其它方面。为了满足自身工资的需求, 约90%左右的乡镇农技人员放弃技术服务, 转而从事农资的经营创收。总之, 县、乡农技人员由于经费所限, 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真正地为农民服务, 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二)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之生存现状。在被调查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所谓的科技人员多数是低学历、无专业、无特长, 而有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编制所限 (无编制) , 能力和水平根本无法发挥, 一些县的乡镇农技推广站, 财政提供不了充足的经费, 完全由他们自营创收, 由此出现个别农技站在七、八年以前是全省先进的乡镇农技站, 而目前只是剩下一个空楼留下几个人在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在乡镇农技站调查中发现, 每个乡镇由县财政发放工资的名额为1~2人, 工资标准为800~1000元/月, 其它人员须由农技站站长负责经营创收去支付他们的工资, 农技人员坦言, 目前一个人最多只有20%的时间与精力勉强应付上级农业技术的推广任务, 而至少有80%的时间要用到自身的经营创收上, 以确保人员生存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 农技站自创的经费收大约有20%的项目经费用于日常性的开支, 45%左右的项目资金用于弥补单位事业经费的不足, 35%左右的资金能够用于基层农技站与农民的项目推广与试验上。因为生存是一个单位与个人要求发展的第一需要, 所以在基层单位基本上人人都在进行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为了应对来自农资经营个体户的竞争, 有技术的农业技术员有时也自配农药低价销售, 结果由于农药含量偏低, 农民打药次数过多, 有的稻区一季水稻要打7~8次农药 (这其中也有自然气候因素在内) , 增加农民生产成本与劳动用工量, 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农民, 这种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假农资的趁机而入。农业技术员没有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 农业技术推广之路艰辛漫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财政支持严重不足。当前, 基层党政领导已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支配财力捉襟见肘, 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力量和服务功能主要来自县乡两级的基层农技人员, 由于大部分县级财政不宽裕, 导致乡镇财政更困难, 所以基层农技人员丧失了服务功能, 没有力量为农业服务。除了县乡财政支持不足外, 据相关部门报道, 整个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也明显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水平。正因为投入不足, 我们看到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设施设备上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 服务设施和手段落后, 服务水平低下。现有的农技人员人头经费和工作经费很低 (每月1000多元工资) , 难以吸引大中专毕业生进来。这种财政供给的窘迫状况,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之路艰辛而漫长。我们希望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 还要雪中送炭。我国自1999年启动农村税费改革以来, 大部分地方为了适应新的农村税费体制, 对县 (区) 、乡镇机构进行较大幅度地精简。但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因为落实中央的政策有偏差, 致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受到较大冲击, 使得不少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能立足于发挥推广服务等公益性职能, 没有主动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一些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争取项目和经费的积极性很高, 但关注和研究如何通过改革强化自身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热情不够。我们深深地感到, 今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身改革滞后。在和农业技术人员交往的过程中, 有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就是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首先表现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些人认为农业的关键问题解决了, 就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忽视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引导结构调整、防范农业危机、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其次表现在对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认识有偏差, 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如何定位的认识不全面。近年来, 农业科技服务市场获得了较快发展, 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在一些地方逐渐发育成为新的市场主体。有的领导看到了社会力量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但忽视了依靠市场兴办公益性事业的局限性。有的领导片面地认为,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就是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简单地推向市场和社会。这也是导致一些地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转制解体、农技人员被迫下海的重要原因。

二、未来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设想

(一) 加强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技术人员的地位与作用。现有的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其机构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不可或缺, 其地位与作用需得到加强, 而不是削弱。从我们所研究的玉米种植户对其生产技术的需求优先序列来看, 县乡技术推广站的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人员仍是当前与未来农民获取与选用玉米种植技术的主要途径。在所研究的近千户玉米种植户中,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80%以上的玉米种植户获取玉米种植技术的主要途径是县乡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 虽与三年前相比, 从这一主途径中获取玉米种植技术的农户比例有所下降, 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这一技术来源途径仍是玉米种植户获取与选用玉米种植技术的主要渠道。由于受二次乡镇机构改革的影响, 大部分乡镇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由地方乡镇政府管理, 而在欠发达乡镇, 农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是很大, 相应地农技人员的地位不被重视, 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 要使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更好更有效发挥作用, 县乡镇农技推广站的作用一定要发挥好, 相应的政策与措施要落实好, 保障好。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二) 建立政府的公益型与非政府的市场型与民间技术推广组织。要明确政府的公益性技术推广与非政府的市场型技术推广组织。公益性技术推广与非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分类依据要求是:对于从事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食作物且知识产权难以在市场上得到有效保护与物化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 (如水稻、小麦等) 的县技术推广中心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员应列入各级财政编制, 其工资与推广费用由各级财政供给;对于从事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十分密切或者是可以进入市场供求调控的作物 (如油、棉、麻、糖、烟、药、菜、瓜、薯等其它农作物) 的县农技推广中心与乡镇农技推广站的人员进入非政府的市场型技术推广组织, 在技术推广的业务上主要从事那些能够物化、知识产权能够得到较好保护的各种农产品的新技术、新成果, 其编制与人员的收益可以由市场供求进行调节, 通过市场建立相应的公司、企业, 直接受工商、税务等部门管理。对于有些作物可以通过农民自愿、协商的原则自己建立民间组织从事技术推广的, 其成本与收益由民间自行解决, 它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一种技术推广组织。在建立这几类推广组织之前, 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应该首先将各种农作物进行分类, 确定哪些农作物是公益性作物, 哪些是可以进入市场进行技术推广的作物, 在每一种农作物内对各种技术也要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技术由从事不同专业的技术推广人员去推广, 在此基础上, 确定哪些作物、哪些技术应该由公益性的政府组织的技术推广部门与技术人员去推广, 哪类作物、哪些技术应该由非政府部门的企业、公司等市场型技术推广组织去推广, 哪类作物、哪些技术应该由民间组织去推广与普及。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民间组织对某类作物、某种技术进行技术推广与扩散时, 不仅要明确技术推广方与农民受技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更重要的是应明确相应的经济责任, 做到政府与农民、企业与农民、民间组织与农民的技术与经济有机协调与发展。特别是, 一些涉农的大专以上高等院校, 财政全额拨款, 这些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有条件有能力充实到农业科技推广的战线上来, 现在笔者所在的单位就接受省政府的号召, 充分利用寒暑假, 走向基层, 走向农村, 把我们所拥有的知识无保留地传授给农业技术员和农民, 这将很好地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基层, 走到田间地头, 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很受农民的欢迎, 当然我们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农业高职院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保质保量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任务,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 我们希望农业高职院校的师生能够承担起农业科技推广的重任。

(三) 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制度, 突出“农业技术指导员”作用。农业技术指导员是指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人员。农业技术指导员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的职业, 他们是田间的知识分子, 也是实际的劳作人员, 因为他们长时间在野外工作, 需要采集农业技术信息, 进行分类、加工处理, 把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和生产资料等有关信息发送给农户, 根据需要向农民推荐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的优良品种并传授与之配套的种养技术。

乡镇农技站在经过第二次改革后农技人员在目前的基础上将减少2/3左右, 在这些经过改革后的农技人员中, 应建立相应的“农业技术指导员”制度。农业技术指导员制度可以根据一个农业技术指导员在本乡镇技术推广作物、推广的面积、技术推广的种类、次数与效果进行分类与绩效评定, 其职务与称职可以实行以农民为主、农业主管部门为辅的原则进行考核, 采用计量分级评定, 人事与技术职称受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直接领导。农业技术指导员的技术职级可以实行主任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业技术指导员、助理农业技术指导员三级制。特别地, 助理农业技术指导员要从农业技术人员里选择, 所谓农业技术人员是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 有一定生产经验和文化知识的第一线农民。农业技术指导员以点带面, 把农业知识送到农民的炕头上, 送到田间里, 让农民在第一时间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让农业生产科学化、产业化。同时让农业技术指导员要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与基层的联系人, 与农民的联系人, 在第一时间内把高等职业院校的新知识新经验送到生产第一线, 同时也号召高职院校免费为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 及时更新农业技术指导员的知识和经验。为了更有效地为三农服务, 我们正在尝试, 让高职院校教师兼任农业技术指导员, 建立鼓励机制。让高职院校聘用农业技术指导员为兼职教师。让农业高职院校积极承担培训“农业技术指导员”责任。

参考文献

[1].鲁静芳, 左停, 苟天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展望[J].世界农业, 2008

[2].全国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http://www.china-county, org

农业科技活动 篇2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科技推广示范行动为引领,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在2月至4月春季农业生产期间,组织动员全省各级农业科技人员,以开展包村联户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为夺取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期间,组织全省各级农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通过下田、进户、入社、到场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示范引导等方式,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贫困户16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80万户;培训农民500万人次以上;印发技术和惠农政策明白纸600万份;开展广播电视技术专题讲座1000场次。

三、重点工作

(一)大力开展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各地当前要突出抢前抓早,及时组织农技人员调查苗情、墒情,抓好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及早制定小麦赤霉病防治预案;抓紧筛选发布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广泛开展冬春季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时组织畜禽集中免疫,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及时研判疫情态势,完善应急预案,充实应急物资;围绕生态农业产业化,做好春耕备耕、农业结构调整、健康养殖的推广服务;要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二)扎实抓好包村联户服务。结合全国农技推广补助县项目实施,各县(市、区)要深入扎实开展包村联户服务,依据全国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确保90%以上在编在岗农技人员参与包村联户服务,每名农技指导员联系服务10个科技示范户和2个贫困户。按照程序公开的方式遴选规模农户为科技示范户,优先将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生产经营新型职业农民要全部作为科技示范户,提高示范带动效果。要开展精准科技扶贫,将有生产能力和技术需求、在扶贫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列为包村联户服务对象,提出帮扶对策,加强指导服务,提高其“造血”功能,引导加速脱贫。

(三)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扎实开展春季农资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民利益和春季农业生产安全。重点围绕土地经营权流转、种粮补贴、购机补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美好乡村建设等开展政策宣传,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四)上下联动做好春季科技服务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围绕绿色增效示范行动,重点推广粮食绿色增产、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渔业绿色健康养殖、特色农业绿色增长等模式,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推进农信农机农艺融合。省农技总站要围绕主要农作物苗情监测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省畜牧总站要围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省水产总站重点推广稻田综合种养五大典型模式及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等技术,省农机推广总站要围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推广生态健康种养技术,深入农业生产大县适时举办小麦、油菜田管技术以及畜牧、水产等专业种养技术培训班,省农委有关处、室(站)要依据职能做好春季科技服务工作。15个省产业技术体系要提出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方案,深入一线开展指导服务和技术培训。

(五)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生产要素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联合和支持做好生产要素服务。支持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及农业企业在春耕春种、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支持农资企业做好种子、农药、肥料、农机等生产资料服务;支持银企、银社、农保对接,为农民提供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服务。

四、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切实增强抓好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责任感,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要制定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方案,明确服务时间、内容、形式、目标任务和要求,安排好重大活动。要建立服务责任制,落实服务经费,强化服务手段,保障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

(二)强化指导,扎实开展。省农委成立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指导督查组(见附件1),分赴各地开展指导服务和督查工作。各地要统筹科技和人才资源,组织协调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科技人员,建立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专家服务队,深入基层推进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扎实高效开展。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要深入一线研判生产形势,提出技术对策,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指导试验站和示范基地做好试验示范。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把春季科技服务活动的经验做法、成效与“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事迹宣传结合起来,弘扬“工匠精神”,营造春季科技服务的良好氛围,推进活动开展。省农委将建立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月报制度,各市农委要做好科技服务活动信息统计工作(见附件2),按时上报服务活动情况。

农业科技活动 篇3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关键。几年来,全区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快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重点培养建立了“四支队伍”,即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能够组织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能够指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思想观念新、生产经营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各业骨干队伍;一支掌握一技之长、勤劳致富的新型农民队伍。全区共培养各类人才5万人,着力造就出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2.重点筛选并推广一批農业生产实用新技术

科学技术只有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全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5 %,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成果实用性不高和公益性推广不到位。据调查,农民每年安排生产主要是看左邻右舍“随大流”,生产盲目性很大。通过政府组织,筛选一批生产实用的科技新成果并大力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几年来,全区紧紧围绕增产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努力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棚膜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内容,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广泛学习,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有效形式

全区牢固树立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形式,采取“政府推动、项目支撑、技术包保、分片宣讲、上下互动”等措施,有效推进了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开展。在政府推动上,成立了由区主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密切配合,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项目支撑上,全区各部门整合资源,合力攻关,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科技项目。几年来,共向国家、省、市、区争取科技项目30多个,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在技术包保上,采取政府搭台,院校唱戏的办法,政府强化对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组织领导,职能部门搞好牵头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邀请涉农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技术推广单位与区里进行技术包保,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分片宣讲上,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优质科教资源的作用,根据农民实际需要,组织专家深入乡村,解读国家惠农政策,传授农业科学技术,调研指导农业生产,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上下互动上,以乡镇为重点,以村社为基础,充分发挥主战场和主力军的作用,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寻求互动,深入搞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全区将继续探索有利于农业科技传播、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好形式、好做法,不断完善提高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活动 篇4

自主研发一批,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通过加强与省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遴选研发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在农业科技前沿和高技术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 加快培育一批有突破性的农作物新品种。共开展9大课题研发, 其中粮油类2个、经作类3个、茶果类1个、综合类3个。如:中高山区大穗型玉米品种稀植超高产栽培技术研发,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山区特色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研究、山区农业 (机) 技术培训模式创新研究、鲜玉米秆 (芯) 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等。

试验示范一批, 提高科技发展能力。依托项目支撑, 引进一批成熟的科研成果, 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通过试验示范和展示, 进一步遴选品种, 完善技术, 培训骨干, 带动辐射。共开展12大课题研发, 其中粮油类4个、经作类4个、综合类4个。如:水稻直播与育苗移栽对比试验、二化螟性诱防治技术试验、正光有机肥试验示范、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稻田轮作高效栽培竹荪试验示范等。

农业科技活动 篇5

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科技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

认真落实市局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县培训总数28386人,占计划任务数13200人次的215.05%。其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250人,占计划任务数200人的125%(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16人,占计划任务数100人的116%;一般性培训134人,占计划任务数100人的134%);完成农民技术培训20316人(以举办的县镇培训班人数为统计口径,不包括村组及田间地头培训人数),占计划任务数13000人的156.28%,(其中职业农民培训312人,占计划任务300人的104%;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70人,占计划任务数700人的81.43%;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9434人次,完成计划任务数12000人次的161.95%),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机构,明确任务。为了搞好我县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局里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召开局机关全体干部会议和全系统干部职工春训会议,会上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决定,统一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干部职工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的劲头更足了。县农业局成立了XX县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广校,负责信息报送、资料汇总上报及日常管理工作。局里印发了《关于印发XX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函〔2012〕6号),明确了各单位的培训工作任务,同时,局里将科技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还纳入考核内容,与局属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奖罚措施。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要求各单位将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办科技示范点的情况纳入各技术人员考核内容,对各单位在科技大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培训成绩突出的单位在今后的项目安排中给予重点支持,对长期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大培训的推广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或评奖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理清思路,注重实效。在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富民增收为主线,在“特”字上作文章,在“养”字上下功夫,稳粮强基壮产业,完善体系上水平,着力解决好农业基础不强、发展不够、规模不大、效益不佳、农民不富的问题。紧紧围绕我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坚持突出特色抓品牌,壮大支柱增效益,整合产业项目,调整优化布局,着力抓好三大支柱产业(中药材、特色养殖、干果业),四大区域项目(食用菌、烤烟、蚕桑、蔬菜)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以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根据农民培训需求,选聘相关专业中业务精、水平高、责任心强、热心农民培训的科技人员组成讲师团,采取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快捷快速传递给农民,做到重点产业普及到人,重点技术深入到户,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在全县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农业科技活动 篇6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权益比例改革试点的工作部署,近日,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中国农科院的作物所、中国水稻研究所、蔬菜花卉所,中国农业大学玉米改良中心等4个中央级科研机构,开展权益比例试点工作。

农业部种业权益比例改革指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强调,此次试点是从根本上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制度创新,一是给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赋权”,既可以是依法规定的单一收益权,也可以是成果的占有、使用、处置、收益权;二是给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让利”。规定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依法自主分配,纳入预算管理,但不上缴国库,成果归科研人员的权益比例不低于40%,高于现行法律不低于20%的规定。

目前,四家试点单位在积极制定完善实施方案的同时,认真梳理已有种业成果,扎实推进种业权益比例试点工作,加快科研成果确权。据统计,各试点单位初步梳理种业科技成果635项,近期重点推出193项成果上线交易。

同时,为了将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落到实处,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农业部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了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于今年8月13日上线试运行,交易平台的功能和制度规范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覆盖品种权、育种专利、育种材料和基因元件等各类种业科技成果产权在线交易的全套系统,已经收集整理并上传品种权4017件,育种材料693件,育种专利19615件,基因元件2614件。截至目前,成果持有人通过平台提交出让意向进行挂牌交易的品种59件、专利和基因7件。与此同时,平台正在与北京、深圳、湖南、四川、江苏、黑龙江、山东和陕西等地方协商联合建立区域性展示交易基地。

农业科技活动 篇7

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自2012年3月中旬在阿坝州理县启动以来, 阿坝州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专家以及基层农技人员迅速行动, 将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 进村入户, 深入农业生产一线, 在春耕备耕、大春作物生产中奏响了科技最强音。

活动以农业和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为重点, 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2年6月中旬, 全州共计培训新型农民3 750人,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1万余人次, 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技术资料12万余份,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次;农作物病虫防治达到1.06万公顷次;大、小春粮油作物高产创建面积达到0.76万公顷;农业机械化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12年1~5月全州累计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57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0.69万公顷, 机械植保2.07万公顷, 机械播种面积0.17万公顷;农残抽样数共1 998个, 合格率99%, 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特色水果和蔬菜长势良好。

农业科技活动 篇8

1 文献综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社会各界对科技进步的贡献作用给予了极大关注。科学技术部自1993年即开展了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的研究, 并于1996年正式启动“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时至今日,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以下简称《监测报告》) 已成为全面反映全国和各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的权威报告, 成为各级科技管理决策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

从系统学的角度来看, 科技进步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系统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发展, 任何一个部分的薄弱都将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根据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的同志推出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将科技进步体系划分为五个要素: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这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了科技进步系统。因此从研究科技进步体系的内在作用机制着手, 对于协调发展科技进步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科技进步系统中的科技活动投入与科技活动产出密切相关。基于此, 本文首先从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的影响着手对科技进步体系内部关系做初步探讨。

目前国内有些学者关于科技进步方面有所研究,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根据《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就某一具体省份做评价及对策研究, 如董素梅、金婷 (2008) 《辽宁科技进步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1];梁萍锋、陈宇山 (2008) 《从科技指标角度探析广东科技进步水平的优势和劣势-根据<2007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的分析结果》[2];吕亮雯 (2007) 《从<2006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看广东的科技进步状况》[3]。二是从实证角度测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汪慧玲、王富贵 (2009) 《西部地区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对策分析-以甘肃省为例》[4];杨景富 (2007)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5];任慧军 (2008) 《河南省科技进步的超效率DEA分析》[6];庞智强 (2008) 《甘肃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其对策研究》[7]。而关于科技进步系统内部的实证研究则几乎没有, 本文试图采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里面的科技活动投入和科技活动产出的指标体系, 从实证的角度研究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的影响。

2 重庆市科技进步水平及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的总体概况

自2006年以来, 重庆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始终排在全国第12位, 2008年的5个一级指标中, 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分别排在第10位和第11位, 均比上年上升3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排在第22位, 比上年上升2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排在第6位, 比上年下降2位;科技进步环境指数排在第19位, 比上年下降1位[8][9]。其中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和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在五个指标体系中属于优势, 在全国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 对重庆市科技进步水平综合排名影响较大。除了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进步总体水平有直接影响外, 我们认为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也有直接影响, 因此, 本文对重庆市科技活动投入各变量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的实证研究。

从《监测报告》[8][9]可知, 科技活动投入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科技活动财力投入。由图1可以看出, 2008年重庆市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指数86.90, 排在第8位, 处于全国上游水平;科技活动财力投入指数为34.70, 在全国排名第10位, 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

由以上分析可知, 科技活动投入各项分析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重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科技活动投入中的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如何并不清楚, 因此下面实证研究这二个变量对科技活动产出的影响。

3 科技进步及科技活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利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中的科技活动投入指标体系, 如表1, 科技活动投入包括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两个方面。其中, 科技活动人力投入包括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社会R&D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从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四个方面来衡量。

4 实证研究

4.1 假设及变量选择

根据系统论, 系统内各要素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结合科技进步水平评价体系, 要分析科技产出活动的效果, 有必要考察科技活动投入是否有利于科技产出活动的健康运行。良好的科技活动投入能够促进科技活动产出水平的提高。

区域内高素质科技人才如科学家和工程师越多, 越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成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创新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 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是以人为主的创造活动, 高素质人才是科技进步水平最关键因素, 也是提高产出水平的重要条件。R&D经费投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企业R&D经费支出以及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更是全社会科技财力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担着对科技活动产出的积极支持作用, 是提高科技产出的物质保障。

科技投入与科技活动产出和科技进步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范柏乃、江蕾, 2004) [10], 这是被广泛接受的。因此形成如下假设:科技活动投入水平越高, 科技活动产出越好;即科技活动投入两项指标: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科技活动财力投入越高, 科技活动产出水平越高。

4.2 模型介绍

面板数据模型 (Panel-data Model) 是用来描述一个总体中给定样本在一段时间的情况, 并对样本中每个样本单位都进行多重观察。这种多重观察, 既包括样本单位在某一时期 (时点) 上多个特性进行观察, 也包括对该样本单位的这些特性在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既能反映某一时期各个体数据的规律, 也能描述每个个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集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共同优点。伴随经济理论, 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的发展, Panel-data 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逐渐被经济计量学家推广。

为了进行实证检验, 对科技活动投入和科技活动产出进行量化, 本文从2006年-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中选取科技活动产出指标O (output) , 科技活动投入的两项指标:科技活动人力投入H (human) 、科技活动财力投入F (finance) 的指标和数据。并建立模型如下:

Oit=αit+β1Hit+β2Fit+εit (1.1)

I —— 横截面单元, 指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横截面样本;

T—— 时间序列单元, t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Oit—— T时期样本I的科技活动产出指数;

Hit—— T时期样本I的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指数;

Fit—— T时期样本I的科技活动财力投入指数;

式中:α为模型估计的截距;β1 、β2分别是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科技活动财力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的影响系数;εit 是统计误差。

4.3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从《监测报告》 (2006~2008) [8][9]中, 选取了一系列的指标。具体包括:科技活动产出指标O (output) , 科技活动投入的两项指标:科技活动人力投入H (human) 、科技活动财力投入F (finance) 。所有的数据均直接来自该研究报告。

4.3.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我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 研究涉及2006~2008三年, 所以, 每一个变量都有93个观测值。从科技活动产出指标看, 最小值为6.96, 是2007年西藏的水平指数, 最大值为91.53, 是2007年北京的水平指数;从科技人力投入指标看, 最小值为7.49, 是2006年西藏的水平指数, 最大值为100, 是2008年广东的水平指数;从科技财力投入指标看, 最小值为4.53, 是2006年西藏的水平指数, 最大值为75.61, 是2007年上海水平指数。可见科技活动投入和科技活动产出无论是从总指标还是从各分项指标看, 区域之间的差距都很大。4.3.2模型结果分析。针对模型 (1.1) , 本文采用Hausman检验对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选择, 结果如表3所示,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 即我们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同时面板数据的回归必须满足严格的假设条件--不存在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性。因此, 本文在做回归之前, 先对时间序列的序列相关和横截面数据的异方差进行了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4和表5) 。结果显示,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面板数据存在序列相关性和异方差性。

考虑到各省市间数据的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 我们选择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 (FGLS) 进行回归, 因为该方法在计算时可以控制横截面异方差性和时间序列相关性的影响, 估计结果见表6。

注:*, **, ***表示估计系数在10%, 5%, 1%置信度水平显著。

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67, 说明模型的设定是正确的, 能够很好的反映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实证结果显示, 科技活动投入中所有分量对科技活动产出均有正面促进作用, 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按影响重要程度来排序, 依次为科技活动人力投入H (human) 、科技活动财力投入F (finance) , 它们每增长1个百分点, 对科技活动产出的贡献依次为0.18、0.93个百分点。

5 结论及建议

采用《监测报告》 (2006~2008) 中科技进步的相关指标数据, 对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的影响看, 科技活动投入中人力投入、财力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其中科技活动财力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的影响最为重要, 单位科技活动财力投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 对科技活动产出的贡献为0.93个百分点;其次是科技活动人力投入, 每增长1个百分点, 对科技活动产出的贡献为0.18个百分点。因此, 对重庆市的科技活动投入政策给出如下建议:

(1) 保持目前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水平。2008年重庆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水平位于全国第8位, 处于上游水平, 为重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对科技活动产出水平的影响较小, 其原因在于人力投入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员数变化的不稳定。因此, 重庆政府部门及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吸纳并稳定高素质人才队伍, 以更好的发挥科技人力投入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

(2) 继续加大科技活动财力投入。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不仅对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有重要影响, 对科技活动产出水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中,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R&D经费支出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重庆近几年来加大了这两方面的投入力度, 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6年的1.26%增加到2008年的1.49%,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由2006年的1.09%增加到2008年的1.19%[11], 但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加大这两面的投入势在必行。

(3) 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企业投入为主体, 银行贷款为支撑, 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活动投入体系。企业研发活动主体地位体现为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重庆在这两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008年在全国的位次分别为第1和第4。今后, 市政府应继续推进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 增强企业研发实力, 提高科技活动投入水平, 进而提高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和综合科技进步水平。

摘要:采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2006-2008) 中科技进步体系的指标及数据, 在构建panel-data模型基础上, 通过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的影响进行回归, 以揭示重庆市科技活动投入对科技活动产出的贡献。研究发现, 科技活动投入的两个分量对科技活动产出均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 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而就如何提高重庆市科技进步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重庆市

参考文献

[1]董素梅, 金婷.辽宁科技进步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 2008 (10) :34-35.

[2]梁萍锋, 陈宇山.从科技指标角度探析广东科技进步水平的优势和劣势-根据《2007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的分析结果[J].广东科技, 2008 (17) :63-65.

[3]吕亮雯.从《2006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看广东的科技进步状况[J].广东科技, 2007 (9) :39-40.

[4]汪慧玲, 王富贵.西部地区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对策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 2009 (1) :112-115.

[5]杨景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咨询, 2007 (5) :36-37.

[6]任慧军.河南省科技进步的超效率DEA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 2008 (11) :102-104.

[7]庞智强.甘肃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其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 2008 (7) :1-5.

[8]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2007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R].2007, 12.

[9]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2008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R].2008, 12.

[10]范柏乃, 江蕾, 罗佳明.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04 (25) :104-107.

农业科技活动 篇9

2013年安全科技活动周于5月19-25日举办。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3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 (国科发政[2013]404号) 要求, 紧紧围绕“科技强安、安全发展”的主题, 积极组织开展本地区的安全科技活动周活动。

安全科技活动周期间,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安全发展公益宣传活动, 积极动员高层次科技人员参与, 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 提升全民安全科学素质。

农业科技活动 篇10

4月1日, 潮州市饶平县农机管理总站在该县新丰镇新葵村举办饶平县水稻机插秧整村推进示范推广会暨技术培训班。示范会上, 简单快捷的作业方式, 引起了参会人员极大的兴趣, 他们纷纷围在插秧机前看个究竟。有的说:“现在农村青年都外出打工, 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没有年轻人在家种田, 今天感受到新型农业机械发挥的作用, 特别看到机械插秧, 一小时能插几亩田, 实在太好了”。表示大开眼界, 受益匪浅。并表示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要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提高综合生产效率, 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有的说:“开展这样农业技术下乡活动, 非常好, 请上级有关部门多来我们山区举办这样的活动”。

通过示范推广, 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机械化插秧具有节省人力, 提高工效, 减少劳动强度, 抢农时等优点。

农业科技活动 篇11

关键词: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科技竞赛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31-0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对高等学校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切实要求。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和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新的科技实践活动[1]。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还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诸如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等。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的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方式。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因为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全面的综合的活动,也是一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活动,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解决了高校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与运行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主要有:

学术氛围欠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高[2]。比如,笔者所在校区,当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时来参加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是因硬性要求来参加的,这种情况下各种学术讲座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很多学生缺乏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往往是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一般只能按照老师的课题步骤开展辅助性研究。

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的积极性也不强。因为教师自身有着较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要完成,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费时费力,再加上科技创新活动以参加竞赛居多,能获得预期的奖项的只是少数,所以目前大多停留在自发阶段。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可持续发展式的投入。这里主要体现在高校缺乏长期的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忽视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队伍及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关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和硬件设施资源不能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发展。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能动作用,通过健全保障机制,完善管理机构,优化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团队,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制度上,要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要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稳定、规范发展,必须有一套组织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作保障。应成立以教学部门为主的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创新基地建设、资金筹措及使用、指导教师的选拔及考核等等[3]。

从硬件上,要优化资源,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基地。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场地和设备是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载体,高校要提供一些开放的实验室、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合建的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形式作为科技创新的实验场所。甚至可以在校外通过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利用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走“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从团队上,要两手抓,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队伍。既要调动教师的指导积极性,也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落实指导工作量,开展评奖评优等途径鼓励教师参与科技宣传、科技讲座、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发挥学生科技社团的骨干作用,尤其是其中的骨干分子的示范带头作用。这样以点带面,就能全面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从策略上,要以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为抓手,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设。这是开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有序建设。目前全国众多的在校大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参与“挑战杯”各级选拔赛。二十多年的“挑战杯”竞赛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商业精英[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从科技竞赛入手,发掘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吸引力、感召力,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与覆盖面,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需求。

4 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必定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科技竞赛为抓手,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不失为一个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邹海贵,常立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15.

[2]林凌,庄文敏.普通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72-74.

[3]胡涛,金叶玲,陈静,等.大学生自主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和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26-27.

[4]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96-105.

浅谈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 篇12

关键词: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文化素质

科技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理论科学到实践的探索学习。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把日常学习的理论科学更好的结合到实践也是国家教育的发展本质, 其中在科技馆里体验科学展品也是目前理论学习与实践的体验之一, 而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国外最为倡导的方式就是在游戏中、在快乐中、在交流中去吸引青少年的目光, 把乏味无趣的学习转变为快乐的游戏帮助青少年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实践性的了解。通过多年的科普活动经验科技馆里游戏式的青少年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学生们会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能, 同时培养其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会利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

我们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过程中, 总结了几点经验:

1 正确理解学校教师与科技馆教师的区别

学校教师的职责就是按照教学大纲、教材, 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而科技馆是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社会科普宣传教育机构, 科技馆辅导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 起辅助指导作用让学生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更具创新能力及优质的思考能力, 结合学校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成长为综合型的适合社会发展未来需要型人才。举例来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任务式教学, 只交给学生一个任务及多种材料, 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材料、自己设定方案完成这个任务, 教师不做过多讲解不同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自都会有不一样的方案去完成任务, 通过科学的评价其中一定会有时效性、科学性较好的几种方案, 让青少年在其中交流、揣摩结合实践就能发现活动蕴含的科学道理[2]。

2 做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参与者的知识程度和年龄特征

科技辅导教师在设计科技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好参与者的年龄跨度及参与人群的知识程度, 这就需要科技辅导教师了解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通过实际的调研更加准确设计科普活动, 让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全方位的感受科技馆与实际课堂的区别。通常的做法是对于学龄前儿童只要跟随教师能做出相应成果即可, 低年级的学生不但要做出相应成果还要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高年级的学生要能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自行完成相应的实验活动。

3 可以将一些科学原理融入到游戏和故事情景当中

科技馆注重的是“玩中学、乐中知”, 在学校课堂上很难懂、难理解的枯燥科学原理, 在科技馆中却变成了好玩的游戏和有趣的小故事。在游戏中寻找真理、在故事中体验真知, 这一点也是吸引青少年来科技馆活动重要因素之一。

4 活动可以与科技馆的展品相结合, 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知识拓展空间

在科技活动中尽管用于活动的实验材料大多数都是简单的, 但是可以在做活动的过程中与科技馆精密的展品相结合, 这样会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创造出新的方法方式, 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造能力, 更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推广与拓展。

5 合理利用馆外的人力资源

科技教师在做活动选题的时候, 除了要与科技馆的相关人员探讨外, 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借助身边的教师朋友、大学生朋友、科技工作者等, 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最了解各年龄段学生的兴趣, 知识程度等情况, 所以他们也是科技教师开展活动的最好帮手。

总之科技馆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通过活动传播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科学观念。同时科技馆的活动不仅仅只在科技馆里开展, 我们还要通过科普大篷车、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等形式, 走出科技馆、走进学校、社区和农村, 传播科技知识。科技馆一定会蓬勃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龙金晶, 王紫色.浅议科技馆教育活动如何实现对公众科学素质的培养[J].科普研究.

上一篇:教学失误下一篇:压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