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农业科技

2024-10-13

培训农业科技(精选12篇)

培训农业科技 篇1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 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1,2,3]。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着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提高其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的职能, 需要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农业科技培训方法。

桓仁县位于本溪市东端, 现有耕地面积2.73万hm2, 乡镇人口20.6万人, 农业劳动者逾8万人, 其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劳动者占劳动者人数的80%, 劳动力素质低下, 老龄化趋势严重, 接受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较差, 缺乏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适度规模型群体的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带头人等对科技知识需求多元化, 一般形式的科技培训难以满足要求。为此,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对桓仁县农业科技培训措施进行探讨。

1 创新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效果

1.1 编制乡土教材

立足实际, 组织专家编写一系列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手册或者书籍, 以便指导农民进行实践操作, 如《农业实用技术手册》《桓仁县优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手册》《农资管理法律读本》等40余套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乡土教材, 由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土专家进村入户上门讲解, 并且实地操作指导。

1.2 采取多种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全县的每个乡、镇、村每月都有赶农村大集的习俗, 利用赶大集时聚集来很多农民的机会,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到大集现场发放技术资料, 解答农民提出的技术难题;举办各级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 县乡农技推广部门根据不同地区产业机构特点, 制定农民培训计划, 对各村组、种植大户、合作社、生产企业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 注重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实效性;设立为农服务网站, 通过整合现代网络通信资源, 构建农科知识快速传播体系, 采取农业科技宣传专栏, 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培训渠道, 整合各种优势资源, 建立农民培训科技特派团, 特派团由100名特派员组成, 分为不同专业, 分类指导培训, 让农民群众接受专业培训、学到专业知识,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生产水品[4]。

2 注重培训实效, 让农民学以致用

2.1 培训农民与促进转移就业相结合

要积极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 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近年来, 全县开展多项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 例如焊工、农事企业经纪人、乡村旅游等专业, 将普通农民培训成为产业工人, 实现转移就业, 提高经济收入。

2.2 培训农民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

要着眼从农业内部挖掘增收潜力, 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5]。近年来, 通过围绕“一县一业”配套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与推广工程, 重点培育发展中药材、大榛子、冰葡萄等特色农业产业, 转变农业技术培训重点, 使农民学以致用, 提高生产收入。

2.3 培育新兴职业农民, 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

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实现土地流转, 发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优势,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 健全培训机制, 实现农业科技培训长效化

在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建立全覆盖、全过程的工作运行机制, 确保培训工作专门部署、培训活动定期开展[6,7]。进一步整合资源, 切实落实农民培训工作, 解决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以政府出资、项目争资和社会捐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机制, 特别是要鼓励企业、个人和民间组织支持与参与农民科技培训事业[8,9,10,11]。

摘要: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新技术应用, 实现现代农业化的重要手段。针对桓仁县农业劳动者现状, 以及新时期对农业科技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总结了桓仁县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以期进一步提高桓仁县农业科技培训效果。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训,措施,效果,机制,辽宁桓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EB/OL].[2014-01-04].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6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EB/OL]. (2005-09-12) [2014-01-04].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09/12/content_30998.htm.

[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全文) [EB/OL]. (2012-02-02) [2014-01-04].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2/02/content_24528271_2.htm.

[4]宋冬春.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J].湖湘三农论坛, 2012 (00) :46-49.

[5]柳艳秋.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下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2.

[6]常德:教育培训为农民打开致富之门[EB/OL]. (2011-12-12) [2014-01-04].http://www.lnjn.gov.cn/edu/kejiruhu/2011/12/358606.shtml.

[7]王佩汤, 陈林年, 石成福, 等.临泽县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现状及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 (23) :7-8.

[8]李静.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现状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396.

[9]徐金海, 蒋乃华, 秦伟伟.农民农业科技培训服务需求意愿及绩效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11 (12) :66-72.

[10]范超.创新农业科技培训的思考[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 (10) :69-72.

[11]李秀云.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6) :339.

培训农业科技 篇2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是为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提高农业科技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持能力。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

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总结一

201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和《关于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局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三农”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争当科技示范户的高潮。通过广泛培训,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201x年我市小麦、玉米平均单产达历史最好水平。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1x年,主要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了201x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搞好组织协调,促进了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市级培训班2xxxx,培训市镇技术人员200xxxx次;技术人员入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村级培训班累计200xxxx次,入户咨询培训3000xxxx次,重点培训了100xxxx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1000xxxx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30000xxxx人次。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部“标准良田建设”及“科技书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主要做到“九个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在兖州市农业局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监督考核小组。

2、培训计划落实。农业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兖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首席专家落实。确定了县域首席专家、小麦、玉米专家及项目区乡镇的区域首席指导专家,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4、技术人员落实。在农业系统选拔10xxxx业务精通、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搞好培训。

5、培训对象落实。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主要粮食生产镇谷村镇、大安镇、小孟镇、漕河镇、新驿等镇选择10xxxx村,由村民申请、村委会推荐、镇农技站审查、培训单位审定,确定100xxxx农户作为科技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并建立示范农户档案,统一管理;保证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5-1xxxx农户。

6、培训技术资料的落实。一年来共发放农民培训卡10000份;科技光盘200xxxx套;《高油玉米生产技术》及《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教材13500本;特别是为农民发放了10000份科技挂历,把各个季节的主要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印在挂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市实际,在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编印并发放《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夏玉米套种技术要点》等明白纸共3xxxx万份。

7、培训设施落实。全市共协调镇、村培训教室215间,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xxxx,10xxxx村全部配齐电教设备。

8、培训经费落实。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农业局多方筹集培训资金,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9、配套政策落实。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局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享受国家农业部优质小麦示范区建设中的每亩1xxxx的良种补贴政策;每个核心示范农户年底发一套农民科技挂历;优先免费得到示范新品种和相关技术资料,在资金、物资、技术上支持他们开展科学试验、生产示范、科技攻关等活动;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主要培训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兼顾其它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小麦玉米精播半精播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以及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加强培训工作,程局长多次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农民培训工作。农业局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镇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协同作战,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自身服务功能,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优选拔技术人员优选科技示范户在全市选拔了10xxxx技术骨干和10xxxx科技示范村,每个村明确一名包村技术人员,在每个村重点培养1xxxx核心示范农户,以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全市重点培养100xxxx核心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1000xxxx农户。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攻关示范田,与本单位所承担的农业科技项目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实验、示范、推广。通过对100xxxx科技核心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致富能手,通过他们进一步示范带动,初步解决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多层次的科技需求,使我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有效。

4、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人人签定责任状是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市设一名首席专家,各镇设区域专家;优势作物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设立专业首席专家,负责对包村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包村技术人员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的监督指导。每个实施村固定一名技术人员。实行层层负责制,首席专家对所培训技术负总责,每个技术人员对所包村的1xxxx核心示范农户及10xxxx联系户负全责,首席专家负责对下一级人员培训、指导、释疑,每一级都需对上一级负责。

5、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为切实加强广大技术人员的责任心,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把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搞活搞实,农业局制订了《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监督考核办法》、《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奖惩办法》。农业局与每一位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针对每名技术人员在所包村及所联系的核心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以及群众反映等进行严格考核。农业局成立了以纪委书记石亚鹏同志任组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查看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并根据农户电话随时了解培训情况,采取年终与平时相结合,注重平时,并把参加培训的核心示范户纳入微机管理。对技术人员严格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作为评先树优和奖励的依据。凡是弄虚作假、减少培训次数不准晋升职级或解聘现任职务,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6、加强核心示范户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农业科技培训由点到面全面提高的重要保证。10xxxx技术指导员深入千家万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进行科普宣传,切实提高核心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科技示范户培养成一支学得会、用得好、留得住的农村科技服务人才。从而达到“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传、帮、带”体系。实施一年多来,在技术服务上采取“入户指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如种植业在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多发期、收获等)能及时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有些技术指导员甚至与农民吃住在一起。他们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平时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7、增加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让农民积极参与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量大,直接牵扯到农民的利益,发放科技光盘、书籍、科技挂历、明白纸等费用较大。为搞好这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推进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积极协助农民成立优质小麦协会、优质专用玉米协会等农民自发组织,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畅通销售渠道,实施定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8、扩大宣传,形成合力。定期印发《科技入户工作简报》并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等广泛宣传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农业、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农业局广大技术人员自觉的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及时宣传在科技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借鉴,提高服务质量,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真正深入民心,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201x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实施我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2、加强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农业部和省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与互联网、电视、报刊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紧密结合,不断加快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步伐,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向上,除了培训资料,要进一步扩大核心示范户新品种、新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的无偿试用,实现更好的示范效果。

4、大力发展专业协会

专业协会是科技推广的组织形式,下一步要积极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吸收示范户加入专业协会组织,促进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及时引导这些专业协会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成为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

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总结二

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提高农业科技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持能力,我县按照市上的要求,全面推进科技进村、到组、入户,推动“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深入开展,根据市局文件要求,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科技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

认真落实市局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县培训总数28386人,占计划任务数13200人次的215.05%。其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250人,占计划任务数200人的125%(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16人,占计划任务数100人的116%;一般性培训134人,占计划任务数100人的134%);完成农民技术培训20316人(以举办的县镇培训班人数为统计口径,不包括村组及田间地头培训人数),占计划任务数13000人的156.28%,(其中职业农民培训312人,占计划任务300人的104%;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70人,占计划任务数700人的81.43%;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9434人次,完成计划任务数12000人次的161.95%),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机构,明确任务。为了搞好我县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局里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召开局机关全体干部会议和全系统干部职工春训会议,会上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决定,统一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干部职工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的劲头更足了。县农业局成立了XX县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广校,负责信息报送、资料汇总上报及日常管理工作。局里印发了《关于印发XX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函〔2012〕6号),明确了各单位的培训工作任务,同时,局里将科技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还纳入考核内容,与局属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奖罚措施。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要求各单位将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办科技示范点的情况纳入各技术人员考核内容,对各单位在科技大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培训成绩突出的单位在今后的项目安排中给予重点支持,对长期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大培训的推广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或评奖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理清思路,注重实效。在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富民增收为主线,在“特”字上作文章,在“养”字上下功夫,稳粮强基壮产业,完善体系上水平,着力解决好农业基础不强、发展不够、规模不大、效益不佳、农民不富的问题。紧紧围绕我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坚持突出特色抓品牌,壮大支柱增效益,整合产业项目,调整优化布局,着力抓好三大支柱产业(中药材、特色养殖、干果业),四大区域项目(食用菌、烤烟、蚕桑、蔬菜)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以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根据农民培训需求,选聘相关专业中业务精、水平高、责任心强、热心农民培训的科技人员组成讲师团,采取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快捷快速传递给农民,做到重点产业普及到人,重点技术深入到户,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在全县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三)深入推进,扎实培训。各单位结合科技之春、农资打假护农、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活动,在春秋季农业生产关键时节,结合单位业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这个主线,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县农技中心共计培训农民协理员、科技示范户等技术骨干700人,培训农民2.78万人,其中:围绕马铃薯高产创建在接官亭、五龙洞、何家岩3个镇12个村举办技术培训班25次,发放技术资料2100份,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推广高产栽培马铃薯1万亩;在全县18个镇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各种培训班30余场次,培训技术骨干550人,培训农民2万人,培训配方肥营销人员41人,制定了小麦、油菜、玉米、马铃薯四大作物配方12个,印发建议卡2万份;在五龙洞、黑河、硖口驿、乐素河等镇举办食用菌现场培训班42期,发放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资料2000余份,培训人数达4500多人次;开展雪莲果、紫红苕等新品种栽培技术宣传培训300人次。县兽医总站共举办养猪、养鸡、养羊等实用技术培训班70期,培训4800余人,发放《XX乌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XX乌鸡选育标准》、《XX乌

鸡饲养技术手册》、《生猪四化六改养殖技术要点》、《发酵床养猪技术》等技术宣传材料2.5万份。县农检中心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植物检疫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对中心干部职工全面开展了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业有害生物的识别和普查控制技术培训,并将中心人员派送省市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业务培训,一年来累计培训职工100余人次。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大练兵活动,县农检中心郑福朋同志在全省第二届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中取得了全省一等奖,受到省农业厅的奖励。对全县1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长和专职检测员开展了系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监管方法、检测技术的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强了对经营主体的培训工作,培训龙头企业及种植业大户技术人员30余人,为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做好农产品安全自查自检打好基础,培训农药、农资经营人员100余人次,强化执法主体和优势载体的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县种子管理站全年共出动宣传车28台(次),深入全县18个镇书写宣传标语80条(幅),农技人员在农村18个镇举办技术培训班40(次),发放《种子经营知识问答》和《国家惠农良种补贴知识问答》宣传单2万余份,发放种子栽培技术资料2000份。2012年11月举办了全县种子经营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会四期,受训人数140余人。通过培训提高了经营人员依法经营意识,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用种安全。县园艺站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期间共接待群众咨询150余人,发放《XX县茶园春季管理技术要点》、《XX县大樱桃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120余份。县蔬菜办结合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在全县的8个蔬菜基地乡镇12个村开展蔬菜技术培训380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15期,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现场开展科技咨询2500人次,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县蚕技站采取以会带训的方式,对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蚕桑技术培训,使同志们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全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份。县农机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613人次。其它各单位也都从自身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局里下达给各单位的培训任务。

(四)抓点示范,服务农户。为了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的实施,各技术推广单位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镇、包村组责任制,明确主要推广技术,结合“三问、三解、三促进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了关键农业技术的推广落实。县农技中心结合项目实施,给16名农业科技人员每人确定了1个联系点,其中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点6个,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8个,食用菌示范点2个,要求驻点技术人员每人每月至少要深入所联系示范点开展技术指导1次,每次驻点不少于2天,通过科技人员驻点指导,在接官亭、何家岩、五龙洞、徐家坪等镇建立各类粮油科技示范样板田39个,面积2.51万亩,其中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万亩示范面积10050亩,经收获前产量调查,万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鲜薯2164.9公斤,亩产值3247.35元,与种植玉米相比亩增加产值2147.35万元,总增加产值2158.09万元,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县农检中心充分发挥年轻干部多、工作有活力的优势,结合自身业务工作特点,今年春季,他们在徐家坪周家坝村建立“一喷三防”(防病、防虫、防早衰)样板田150余亩(小麦120亩,油菜30亩),在接官亭镇建立无公害大棚草莓多层覆膜立体种植50余亩,从品种选择到育苗整地、覆膜盖棚及生产记录,中心领导一直在第一线带领同志们深入实地操作指导,为XX特色产业走标准化生产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五龙洞镇中川坝村指导蔬菜绿色防治病虫害100余亩,在徐家坪镇建立条锈病防控隔离带示范区面积500亩,经中心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田间调查,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305公斤,比全县小麦平均亩产210公斤亩增产95公斤,增产幅度达到45.2%。县兽医总站在全县21个生猪、乌鸡养殖规模场派驻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主抓科技示范,在白水江镇甘溪沟村、黑河镇王家庄村及木渠村驻村抓乌鸡养殖示范,共抓家庭适度规范养殖示范户784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县种子管理站一手抓种子市场的监管,一手抓新品种展示,今年共承担省市玉米、大豆试验五组42个品种,在金家河镇天台村进行玉米品种展示392亩,培养科技示范户60户,在麻柳铺村进行小麦品种展示200亩,培养科技示范户30余户。县园艺站在茶果生产季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各茶叶、果树包抓片点,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咨询、发放技术资料、田间操作示范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农户讲解大樱桃、小杂果春季管理及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着力普及茶果科技知识,有效提高了茶果业管理水平。其它各单位都在科技示范中也作出了优异的成绩。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培训农业科技 篇3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训;新农村

1.良好的发展机遇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其内容就是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其目的就是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福利水平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是要通过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发展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当前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现化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发展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潜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入口。

2.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 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由劳动密集的集约农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靠科学技术。生产者(农民)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此,生产者科技文化素质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和普及。决定着对市场经济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与采用。农民盟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更是农业增收的主体。建设现代农业,是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才能使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營者。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发展,因此,抓好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至关重要。

2.2 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随着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目标: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原则:市场导向.协调发展.因地制宜.保护生态.效益最佳五项原则。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原则,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优化支柱产业的发展,农业龙头企求业的逐步形成状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好农业科技培训使农民掌握1-2门农业科技新技术,是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优化与发展的道路,适应国际竞争能力的主要措施。

2.3 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求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者的培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培养新型农民,使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这就要求对农民抓好科技培训。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股入,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保障。所以,努力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科技素质,把广大农民培养成为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经营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2.4 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是推广高新技术的需要

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布局。我国加强农业优良品种改良和训化,养殖技术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产生了在量科技成果。这此科技成果的转化,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最终使用者是农民,因此需要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

3.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的思路

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应全面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为主线,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从而培养一大批中青状年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人才保障。

4.抓好农业科技培训的措施

4.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新的农业革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结合当地实际,实事求是,找出存在问题,明确目标,把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培训摆上重要日程,并把全面实施现代农业教育工程枘入到新农村建的总体规则,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加大投入,搭建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的平台

农业科技培训是科技兴农的基础性工程,是公益性事业,必须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扶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教育和科技援助。

4.3 优化,整合培训资源

将农、牧、林、科委、科协的技术服务推广部门有机结合起来,组成综合的培训机构,建立和完善培训保障体系,切实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通过现有高层次培养学历教育,农大.林学院不同学制取得不同学历;中等农职业学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泛召农村农业人员学习中等实用技术培训;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依托,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绿色证书制度,使每个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2-3门现代先进种养技术,全面提高基层于部和农民接受农业科技教育的程度。

4.4 拓宽培训领域,培育新型农民

4.4.1 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培养骨干农民

“绿色证书”作为农民职业技术资格来推行,通过“绿色证书”培训,为农民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和骨干农民,并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把农业科技成果辐射到千家万户,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

4.4.2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结合当地实际,采用集中培训,田间咨询,现场指导,科技下乡赶集等方式,培训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广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品质为重点,以增强市场意识,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入为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方式,重点面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向他们提供培训资料。援课人员采取进村入户.田边地头.举办专题讲座,现场解答和技术咨询等形式,实施整村推进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4.4.3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绝大多数仍集中于第一产业,限制高新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并阻碍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目前摆在中国最大问题就是农民失业,最困难问题同样是“三农”问题,因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开发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外;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就业容量;加快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应同状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人口发展的能力。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好途径就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道路,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安排部分剩余劳动力。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培训对象重点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后未能继续升学人员,贫困农民和复员退伍军人。

4.4.4 加大乡土人才的选拔及创业培训工作,培育农民企业家

乡土人才是科教兴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富民强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队伍。因此,要把乡土人才的开发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加大选拔和培训力度。要选拔一批有一定产业.文化和经济基础的种植养殖大户,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取得一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退伍军人和大中专学生,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村组干部等人,通过集中培训,生产实践和跟踪服务指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拥有一定专业知识技术和技术能力的农民专业队伍人才。

4.4.5 将农业科技培训与农业产业革命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持续农业

发展持续农业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农业和集约农业为模式,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革新来武装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农业标准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重点培训农业标准生产技术,高新技术应用,科学使用农药生物防治等。因此,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挖掘资源的生产潜力,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生产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实现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天堃,陈仙林.农业经济管理[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双辽市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探讨 篇4

1 双辽市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特点

1.1 区域开发促进科技培训工作开展

进行区域开发, 打造特色经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区域开发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有利于实现规模化效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双辽市区域开发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国家级粮食自给工程, “旱作节水灌溉”等项目区的建设等。以区域开发为契机, 进行农业科技培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促进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

1.2 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科技培训工作有了新内容

双辽市在过去主要种植玉米、水稻, 科技培训工作主要围绕这两大作物开展。近年来,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被引进, 对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1.3 农技推广站的经营状况与培训工作紧密联系

农技推广站的经营状况越好, 培训工作效果越好。如双辽市柳条农业站, 通过开现场会等多种培训方法, 仅1年就推广使用水稻育苗钵盘10万张, 推广作用背负式机械抛秧机近20台, 使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栽培这一水稻种植史上革命性的新技术在柳条乡得到应用。也使农民更加了解农业站, 信任农业站, 使农业站的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

2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要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实际工作中, 部分县、乡 (镇) 不重视农技推广工作, 对培训工作认识不深入, 对培训工作投资较少, 但上报成绩时却夸大培训工作量。实际上, 培训工作开展的效果与新项目落实、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等密不可分。新项目未落实, 新技术、新品种未推广, 农技培训工作的效果不好。

2.2 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滞后, 缺乏推广培训的长效机制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没有稳定的支持途径, 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在示范基地建设、核心示范农户培养等方面无法持续, 难以满足农民对现场示范指导和适时技术咨询等直接有效推广方式的要求。

2.3 要切实加强科技人员素质, 提高科技培训的质量

近几年, 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 进步很大, 内部的岗位练兵工作常抓不懈, 科技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较大。但也应看到, 有部分科技人员的素质仍然没达到要求, 在实际指导中难免出现失误甚至错误。不但造成经济损失, 还会造成社会影响, 使以后的培训工作很难开展。

2.4 盲目引入新品种, 科技培训举步维艰

在市场大潮中, 信息繁多, 不少农民甚至部分基层领导对某些市场信息出现误解, 盲目引种一些新品种, 上马一些新项目, 常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出现这种情况时, 不但科技推广工作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而且还对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造成了负面效果, 降低农技推广部门在农村的信誉, 导致农民对农技推广产生不同程度地逆反心理, 不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农业技术服务与农民素质提高结合不够密切

农业技术培训的主体是农民, 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 才能提高技术培训的效果。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尤其面对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少, 种地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不高, 年龄偏大以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现实, 对技术推广与素质提高同步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1,2]。

3 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措施

3.1 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宣传力度

在实际生产中, 部分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低, 总是沿用已有的生产技术。为了顺利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要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大力宣传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农民群众熟悉和了解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目的、服务方式等相关内容[3,4]。

3.2 进一步实现培训工作的多元化

为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要改变授课方式和时间。要充分对培训群众的知识水平、接受特点进行了解,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授课时间要进行合理安排, 既要避免培训不及时造成的损失, 又要避免因培训和使用技术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农民对技术遗忘的现象。

3.3 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好坏。建设一支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强、技术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凤君.农业科技培训实现农业增效增收——吉林省白城市老科协制定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实施方案[J].今日科苑, 2012 (7) :54-56.

[2]梅河口市农业局.梅河口市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掀起高潮[J].吉林农业, 2012 (3) :18.

[3]红旗农场科技培训促备耕[J].吉林农业, 2012 (3) :5.

培训农业科技 篇5

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科技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

认真落实市局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县培训总数28386人,占计划任务数13200人次的215.05%。其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250人,占计划任务数200人的125%(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16人,占计划任务数100人的116%;一般性培训134人,占计划任务数100人的134%);完成农民技术培训20316人(以举办的县镇培训班人数为统计口径,不包括村组及田间地头培训人数),占计划任务数13000人的156.28%,(其中职业农民培训312人,占计划任务300人的104%;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70人,占计划任务数700人的81.43%;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9434人次,完成计划任务数12000人次的161.95%),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机构,明确任务。为了搞好我县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局里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召开局机关全体干部会议和全系统干部职工春训会议,会上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决定,统一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干部职工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的劲头更足了。县农业局成立了XX县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广校,负责信息报送、资料汇总上报及日常管理工作。局里印发了《关于印发XX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函〔2012〕6号),明确了各单位的培训工作任务,同时,局里将科技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还纳入考核内容,与局属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奖罚措施。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要求各单位将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办科技示范点的情况纳入各技术人员考核内容,对各单位在科技大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培训成绩突出的单位在今后的项目安排中给予重点支持,对长期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大培训的推广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或评奖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理清思路,注重实效。在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富民增收为主线,在“特”字上作文章,在“养”字上下功夫,稳粮强基壮产业,完善体系上水平,着力解决好农业基础不强、发展不够、规模不大、效益不佳、农民不富的问题。紧紧围绕我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坚持突出特色抓品牌,壮大支柱增效益,整合产业项目,调整优化布局,着力抓好三大支柱产业(中药材、特色养殖、干果业),四大区域项目(食用菌、烤烟、蚕桑、蔬菜)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以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根据农民培训需求,选聘相关专业中业务精、水平高、责任心强、热心农民培训的科技人员组成讲师团,采取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快捷快速传递给农民,做到重点产业普及到人,重点技术深入到户,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在全县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瑞丽市农业科技培训的现状及对策 篇6

关键词 农业;科技培训;瑞丽市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61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瑞丽市在建设国家重点试验示范区过程中,切实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其中,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目前,瑞丽市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个时期农民培训工作具有一些新特点、新优势,面临的不仅是一项或几项农业技术的培训,而是教育培养一大批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既有法律法规知识又有超前发展意识的现代农业经营者;既要完成农业技术的培训任务,又要负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从而对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此,只有弄清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农民培训事业健康发展。

1 瑞丽市农业科技培训现状

瑞丽市为边疆民族农业市,辖6个乡镇,2个国营农场,29个村委会、227个村民小组。2013年全市总人口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万人,全市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由于近年来农业产出效益偏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到城市打工,在家种田的多数是老、少、妇,总体学历偏低,给科技培训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解决好“新时代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的问题,就必须通过科技培训,确实培养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瑞丽市共召开农业科技培训会296场次,培训农民24 179人次,出动宣传车374辆次,共投入培训经费429 461元。近几年,瑞丽市农业局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不断改正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 瑞丽市农业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培训体制不顺

瑞丽市的农业科技培训,大多数由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制定并给予财政支持,而本级政府没有安排专项培训经费。由于任务下达时间较晚,中间任务分解占用时间较多,培训任务下达时间滞后,年底突击培训的情况屡见不鲜,基层培训农民的时间与农事、农时脱节严重,造成了培训不能根据农事安排,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群众虽然参加了培训,但因所学的知识与农事操作脱钩,学习的意愿不强,无法保证培训质量。

2.2 培训机制不活

由于培训机制的不顺,培训任务多是行政安排,培训机构主动性不强,存在敷衍了事、舍本逐末的现象,培训机构组织培训会首先注重的是签名、照相、收集材料,没有把组织好培训,将先进、适合当地的技术传授给群众作为重点,对培训班的管理松散,让群众觉得培训就是来交材料、吃饭,而不是来学习,挫伤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

2.3 培训师资水平不强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作为农业科技转换为生产力的最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的艰苦,经常要与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造成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不愿意到农业系统基层工作,基层农技人员老龄化、低學历比较明显,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不强,加之农业科技队伍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知识更新缓慢,凭老经验、老办法培训的较多,在培训中,没有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人员掌握的知识,甚至没有农民掌握的全面、具体和实用,影响了科技人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造成农民不愿意参加培训。

2.4 培训内容不实

由于基层没有培训经费来源,都是靠上级部门项目设置上安排培训资金,造成了基层没有主动培训的可能性,都是“看着小猪编篮子”,项目安排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没有调查研究群众需要的技术,造成了培训的内容与群众想了解的内容、想学习的内容不一致,造成了参加培训就是走过场,无法激发群众学习的积极性。

2.5 培训积极性不高

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瑞丽市又属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少数民族占多数,受落后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再加上农民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果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多数农民认为农民教育无关紧要,可有可无。而农民自己对农民培训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农民有部分人认为培训就是开会,村干部安排谁去就谁去,还有部分仅仅是凑热闹、拿补贴而已,并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主动参加培训。

3 加强和做好瑞丽市农业技术培训的对策和措施

3.1 超前谋划,克服体制不顺

在现行的体制下,要做到按农事农时做好培训,就要求提前谋划、合理安排,克服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农民培训的项目安排上,做到早计划,早安排,争取上级部门安排项目的持续性,如持续五年,这就给基层的农业科技培训留有充分的时间,按照农事、农时的进度,进行培训,以便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二是加大市级财政的支持力度,市级财政应在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三是整合项目资源,充分利用好所承担的项目,通过整合各项目资源,有计划地将群众需要了解掌握的新知识穿插到项目实施过程中。

3.2 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搞活培训机制

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方式的确定要充分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在开展任何一场培训前,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做到摸清农民需求,按照农民的需求安排相关产业的团队做好培训工作,以便学以致用,增加农民学知识、用技术的积极性和参与培训的热情。要结合农民需求和所需培训产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能现场培训的不在室内培训,室内培训的必须使用PPT讲课,要求授课老师提高责任意识、充分准备,将实用的技术生动地传递给群众。

3.3 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提升科技队伍的综合能力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农业生产对先进技术依赖程度的增强,农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却在逐步减弱,特别是农业技术人员的人员混杂、技术老化、思想僵化、服务弱化等问题日趋明显,严重制约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限制了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农技人员综合素质和为农民服务的能力,要打造一支爱学习、积极上进的农业科技队伍。瑞丽市农业局积极开展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于2014年初启动“科技大讲堂”,通过邀请省内外、州内外的专家到农业局将先进的农业科技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全体科技干部职工,极大地提高了全局职工的科技素质,拓宽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思路,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科技人员“人人上台讲课”,让全体科技人员在应用新技术、讲课得到了提升和锻炼,并为下一步科技培训打实了基础,通过各专家、各站办的科技人员的讲课,使全局科技人员更全面地了解瑞丽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营造了全局科技干部爱学习、想学习的氛围加强站所合作的意识,并对培养服务现代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了一个大的舞台。2014年,农业局第一阶段共开展活动16期,32名专家、领导和科技人员走上讲台授课,参加培训的科技干部达3 174人次。

3.4 加大培训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为确实提高科技培训的质量,要建立培训前有审核、培训中有监督、培训后有评估的体系。针对以前农业科技培训的走过场、空对空、培训落不到实处,科技培训内容与群众的需求存在脱节的情况,瑞丽市农业局出台科技培训报批制度,要求农业局开展的每一场培训均需在开会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规模,培训内容,讲课老师,培训方式,物资发放和材料发放等填入科技培训审批表,由培训单位负责人签字并报农业局科教股审批,不通过审批培训的将不给予报账,科教股负责审查培训会的师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对不合时宜的培训,要求培训单位做出改正。在培训中,要求室内培训必须要用幻灯片PPT的方式讲课,田间课堂要求讲课老师上报讲课内容和操作规程。农业局组织督察组不定时对培训会进行督查,发现培训会审批内容与培训内容不符的,对承担培训的站办负责人进行问责。

3.5 转变工作作风

从“指挥农民干”到“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工作思路。在以往的培训中,存在培训完了就完成任务了的思想,没有考虑培训有没有让群众的用科技的能力增强,有没有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培训工作要立足于培訓、但是要高于培训,要转变工作作风,从 “指挥农民干”到“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工作思路,如瑞丽柠檬就是近年来瑞丽市农业局转变工作作风的破题之作。

3.5.1 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

农业局以建立制定柠檬生产标准化体系、相关技术规程和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增强产业科技支撑能力,使科技对柠檬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100%。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2011年,瑞丽与华中农大研发出适宜德宏柠檬中低产田改良的配方施肥,柠檬产量大大提高;2012年,邓秀新院士瑞丽工作站以“柠檬秋花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为突破口,围绕瑞丽柠檬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依托德宏自然条件优势,重点开展柠檬新品选育、无病毒健康种苗体系构建、柠檬秋花果生产花果调控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了柠檬产业原料基地建设。

二是强化实用技术推广应用。3年来,采取多媒体教学与实地操作示范结合的方式,共组织科技培训120余场次、培训农民13 447人,发放柠檬种植技术、管护宣传资料9 000余份;邀请专家对柠檬办技术人员进行柠檬科学研究及高效栽培管理培训。

三是市农业局以中低产田改良配方施肥、柠檬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柠檬种植集成技术培训、标准化生产管理和体系建设6大方向为主,承担了优质柠檬基地中低产田改造、267 hm2柠檬丰产园建设、勐秀乡333 hm2优质柠檬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及配方施肥724 hm2、病虫害防治600 hm2、建立示范样板19个。

3.5.2 多渠道拓宽销路

柠檬销售难导致瑞丽柠檬产业发展难,为此,市农业局采取托市收购、鼓励客商、拓宽销售渠道、发展订单农业等措施,连续3年整顿柠檬营销环节,通过连续3年的整顿,各类鲜果年度销售价屡创新高。由于收益远远高于其他经济作物,农民尝到了种植柠檬的甜头,村民纷纷种植柠檬。

对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思考 篇7

一、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现状

(一)农业相关的实用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

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三十几年,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粮食增产稳定。与此同时,与农业相关的各项科学技术,如种子处理技术、效果良好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等,也得到了更好的推广,这加快了农作物产业的进步速度。

(二)技术教育的培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农业科技技能培训,使我国农村中出现了一批具备相应科学知识、具有科学素养的技术能手,那些经培训之后的学员成为了农业工作中的技术骨干,不仅具备相关的农业基础知识,也具备农业科技技术,使农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更强。

(三)基层的培训机构的建设相对滞后

科技工作如需在农村工作中进行推广,则必须加强对基层培训机构的建设,这将是工作的关键。但是,目前由于各省市的各级农业方面的科技培训学校以及社区中的一些教育培训资源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建立长期的、系统的培训工作,在基层的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大多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应该有的培训功能,有的话也仅仅是形式,因此农民科技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更大的提高[1]。

(四)基层培训形式较少

基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以教室授课的方式进行,结合网络电视、多媒体等传播方式的比例较少,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培训的效果,还影响了农民们的听课积极性。

(五)具备培训水平的人才较少

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严重、年龄结构需要调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能适应现在科技程度较高的农业、特色产业的人才较为缺乏,使得我国的农业工作进步速度提升不大、制约着我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发展。据调查,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的人员基本存在学历低、学习水平较差等客观现象,加上培训人员知识逐渐老化,跟不上更新换代的速度,培训人员相应的待遇较低等都是培训人才队伍的不安定因素[2]。

二、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重点

(一)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经济相关知识的培训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如今的经济形势相比之前更加紧迫,我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阶段。在这平稳发展的市场经济阶段,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以及挑战,市场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等的出现,将会对传统的农村的经营规模及农户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农民对现行市场经济相关知识的了解。

(二)加强对农业相关标准等知识的培训学习

现如今,市场上已经颁布了约4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以及农药的安全生产技术,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这样就可以让这些标准真真正正地落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并建成一系列高水平的符合标准的生产基地、全面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无公害水品、从源头上加强处于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的环保意识,从而间接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途径

(一)使用多种形式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1. 第一线课堂。

通过让农民在田间地头所设的课堂进行学习,教育形式采用非正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与培训教师的互动性,在实践操作中加强每个参训学员的培训积极性,提升学员的课堂学习效率,并可以有效的激发参训学员对各种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2. 多媒体教学。

除了在第一线课堂进行学习,将最新出现的各种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成果带入到培训课堂中来还有另一个提高学员培训效果的方法,那就是在集中授课的时候采用多媒体的方式配合理论教学工作。

(二)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活动的宣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传媒也得以迅速壮大,这也就为农业科技培训的宣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业科技人员不仅要对农业科技培训质量及数量进行加强,还需要加大在各种传媒上的广告量及宣传力度,如在网络、电视机、广播、微博、微信等。这样也可以让科技培训这一名词及有关基础内容更加为农民所熟知,也就间接的提升了农民参加类似培训的积极性[3]。

(三)健全农业科技培训体系

在如今农业科技的基础上,建议全国各市县的农村增设农业科技培训点,每个地区的农业科技培训统一管理,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将对本地区农民进行科技教育培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协调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分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农村存在着特殊的环境、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缓慢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薄弱的经济基础,这就使得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进行存在一系列的阻碍,也就造就了如今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现状,但是通过有效的、合理的措施和方法也可以让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冬春.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J].湖湘三农论坛,2012,(10):46-49.

[2]李秀云.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6):339-339.

培训农业科技 篇8

一、开创农民科技培训新模式

1.订单式培训。该模式具有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 、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结合, 根据他们用工的需求定向培训, 与用工单位零距离对接而实现就业的优势, 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首选模式。如:缝纫工、电焊工培训、食用菌培训等。

2.规模性师资培训。该模式利用农民农闲时间 , 组织镇级主管农业领导和各村农业主任、农业服务中心全体科技人员种植养殖大户等人员, 邀请专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农民师资培训突出表现四大特点:规模化、师资水平高、知识新、实用性强。如:在进行关于土壤、气候、水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后, 很多农技人员、种植养殖大户受益匪浅, 慨叹接受科技培训好, 表情较为兴奋, 因为接受了新知识, 掌握了新技术, 一定能产生新效益。

3.面对面培训。该模式由农技服务中心组成讲师分队 , 来到田间地头, 与一批种植、养殖大户直接见面, 讲解新技术, 改变过去我讲什么你听什么的做法,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农民需要什么, 我们就讲什么, 帮助他们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这样的面对面的讲, 手把手地教, 有问有答的培训效果非常明显, 真正体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 科技成果直接到田, 技术推广直接到人”。

4.网络式培训。该模式具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 是一种直观、便捷, 使抽象知识技能具体化、形象化, 是农民喜闻乐见、耳闻一新的培训模式。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各镇村都建起了标准化农业综合服务站村村建有可容纳上百人学习的教室, 配备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 (广电光纤宽带送到位) 。声像教学逐步成为农民培训现代化教学的手段, 可以借助于广播电视、录音录像、VCD等多媒体教学, 结合面授辅导, 对帮助农民理解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培训将成为今后农民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二、农民科技培训效果显著

随着农民培训模式的不断创新, 农民科技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增强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 , 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 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从“政府要他培训”转变为“他希望政府培训”, 农民中出现了忙“充电”、抢“充电”现象。

2.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培养了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 起到了“学到一项技术、发展一大产业, 致富一方农民”的作用,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

3.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农民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过去由于农民不懂技术, 盲目施肥、用药, 产量较低, 参加技术培训后坚持科学选种, 合理施肥和用药, 根据土壤、气候、水分的新变化, 科学管理, 种植产量已经明显上升。政府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成立专门组织, 建章立制, 确定每个村都有农技推广人员指导生产, 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 言传身教, 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

培训农业科技 篇9

农业发展仅靠基层农技人员还不够。在实践中, 不少地方的县、乡、村三级干部和一些农村公共事业单位的高级农技人员也被纳入农业科技培训的对象, 为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使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内容和客体不断扩展。然而,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有其特殊性, 正确认识和理解它的特征, 是有效开展农业培训项目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在重新界定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概念的基础上, 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五项特征, 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期促进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有效开展。

一、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范围界定

当前, 我国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一般是由省政府 (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组织部等) 共同组织, 各下属市、县 (市、区) 农业局和财政局等具体实施, 省直有关单位参与实施。主要对有参加培训愿望的思想先进的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各级农业干部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管理专题及农业政策、农业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 提高其务农技能、农业科技素质和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培养一批由新型农民、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高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组成的多层次农业发展人才体系, 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另外, 还有少数农民合作组织和“企业+基地+农民”结构形式的农业企业为其组员提供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

二、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特征

1. 培训客体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非自觉性。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客体具有激励不足的特性, 在三类主要的培训客体中, 第一类培训客体———农民往往缺乏参与培训的经济条件和眼光, 或许经过培训农民的务农技能会有很大提高。因此, 在我国当前的农民培训一般是由政府或有经济条件、有能力的农业组织来承办, 比如, 政府组织基层农技人员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专业协会组织会员参与培训, 龙头企业组织签约农户进行生产技能培训等。

第二类培训客体是基层农技人员, 这些人员一般隶属于基层农业经济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 掌握着某方面农业生产技术。虽然提高技术对于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很重要, 但是对他们来说, 参与培训也不是一项必需的投资。而对于这些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来说, 更新和提高农技人员的农业技术水平, 增强农技推广人员的推广能力, 对于该职能部门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这种考虑, 该单位会自己出资或向上级单位申请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

第三类培训客体各级农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 包括村干部和书记、乡镇长等科级干部、县 (处) 级干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发展农业经济仍是这些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这类培训客体都是区域农业经济带头人, 一般发展农业的思想觉悟比周围群众都高, 日常工作繁忙, 因此, 他们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主动性和激励性也不强。但一个省的农业发展水平正取决于这些区域带头人的执行力和决策能力, 因此, 各省级政府组织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农业科技培训, 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执行国家农业政策, 探索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显得非常必需。

2.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一类公益项目。

一般来说, 政府拨款支持的项目是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的公益项目,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就是其中的一种。

由第一个特点可知, 农业科技培训对于培训客体自身的发展需要不足以产生足够的驱动力促使他们参与培训, 而与培训客体紧密联系的第三方则愿意花血本来做这件事, 这主要是由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强外部性造成的。对于农民来说, 小规模常规生产的技术需求非常少, 但对于农业生产的小窍门也来之不拒。而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联结的企业也正是看到农民参与培训后能掌握企业生产所需原料的质量和标准, 为企业提供稳定、高质量的货源。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是地方政府的职责, 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 政府也会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培训的机会。

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各级农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具有相同的特点, 在提升他们自身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同时, 可以为各职能部门, 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一类外部性非常强的公益类项目。

3. 项目客户与项目客体相分离。

这是由以上两个特点决定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客户是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承办方, 主要有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各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各级农业经济行政管理部门等;项目客体指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 这样就造成了农业培训项目的“三方参与, 两方合约”问题。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包方是很强的项目委托协议, 而项目委托方和学员是远距离、无监督下的弱行政命令关系, 项目承包方———基地和学员之间的关系更是弱师生关系, 更强的学员考核和评优的弱激励也算是基地与学员之间的约束关系之一, 但学员对于能否参与培训和争取优秀学员的积极性还取决于对参与培训的意愿和机会成本。

如果项目客体的培训意愿弱, 再加上培训成本外生化及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包方对学员之间的弱联系, 这种项目客户与项目客体相分离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项目质量问题。在目前的农技培训项目中, 学员的缺到率和缺课率始终存在, 学习的积极性也受讲授风格影响很大, 凭兴趣听课, 培训基地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评优制度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这都是农技培训项目这种“三方参与, 两方合约”特征及培训成本外部化造成的。

4. 项目效果和效益难以准确评估。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项目最终成果是装备了先进农业技术、新型农业发展理念的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管理者, 培训效果具有无形性。这些培训客体价值的实现受个人能力、农业生产模式和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且价值的体现具有间接性、长期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效益评估难度大, 使得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质量监测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5.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资源的稀缺性。

目前, 我国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可用资源很少, 主要集中在各级农业行政、推广、科研、教育单位以及产业体系各综合试验站等, 如果再加上对培训教材、现场培训等的要求, 可用的高质量培训资源就更少了, 而且新的培训资源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培训客体, 对资源的需求层次也是不同的, 对于农民大众的农技培训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即可实现, 而对于农业行政管理干部的农业发展新理念培训则需要农业科教单位的专家、教授方能完成。

三、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项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农业培训项目要政府组织与市场激励相结合。

一方面, 对于政府,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公益性很强的项目, 且项目客体参与培训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培训主体隶属于级别不等的行政单位, 因此, 项目的发起、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及项目成本的支付都只能由政府来完成。政府在此过程中组建的培训基地, 确定的收费标准、管理目标也是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另一方面, 对于农民组织和农业企业,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 短期协议不符合它们的利益。因此, 政府要鼓励和加强农民合作组织的组建和管理, 帮助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 它们才有发起农业培训项目的需求和能力;还要激励农民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协议关系向纵深方向发展, 减少合约风险, 延长合约期限, 稳定共赢机制, 这样可以保障农业企业对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投资持续地得到回报, 激发其投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市场化行为。

2. 探索建立对项目客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项目参与方主要有项目主体、项目客体和项目委托单位。由于项目本身存在“三方参与, 两方合约”和培训成果难以度量的特征, 就必须建立对项目参与各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项目客体是最重要的一方, 沿着“标准化—度量—评估—持续改进”的管理路径, 在对新型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 开展新型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的考核和认证, 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建立农技推广基金, 对为农技推广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型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给予嘉奖, 增加他们持续改进农技水平的动力。在项目设计上, 将项目客体参与培训的成本部分内部化, 提高他们参与农技培训的机会成本, 成本内部化的限度为培训收益>机会成本>不在意资金 (1) 。

3. 重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资源的开发和分配。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项目资源主要指项目承接方的培训基地, 其中包括培训基础设施、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和现场培训资源。对培训基地的管理要遵循“标准化—度量—评估—持续改进”的实施路径, 政府要明文规定培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模式, 并组织对培训基地的度量和评估, 并进行资质评定, 对资质较高的基地相应分配更多的培训项目, 对不符合标准的限期改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基地在我国中西部拥有较强的培训实力, 实现了师资库、专题库、教材库和现场教学信息库等的“四库建设”和不断更新, 并首次推出培训后服务, 在不断的反馈中实现自身的不断改进[1]。但我国目前像这样的基地还很少, 尚未建立起明确的培训基地标准规范, 使农技培训项目的招投标缺乏依据和可选择性。

在培训资源的分配上, 以培训成本最低和培训内容匹配为原则, 就近分配培训资源。培训基地还要妥善处理农民组织和农业企业委托的农技培训项目与政府分配项目指标之间的关系。

4. 促进培训基地管理模式转变。

由于项目质量不易评估和项目风险来源于培训基地的特征, 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项目制管理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目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高效的项目团队[2]。我国可用的农技培训项目资源少, 培训基地都挂靠在农技站、农科所、高等学校等, 承接区域内数量众多的农民、农技人员和农业行政人员提供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农技培训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而当前这些培训基地都沿用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 难以满足日益增多、品类多样的农技培训项目的管理需要。客观上要求培训基地管理模式的转型和管理功能的拓展。培训基地应适应未来农技培训项目发展趋势, 逐渐向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转变, 引入项目管理工具, 提高承办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基地不但建立了职能明确的农村基层人员培训办公室、党政干部培训办公室、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办公室、职教师资培训办公室等单项目管理办公室, 还成立了项目研发办公室、项目督导办公室、对外联系办公室和训后服务办公室等, 逐渐具备了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 实现从继续教育学院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向项目管理部门的转变, 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

5. 构建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工具。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不但可以监督项目基地和项目客体的行为, 控制项目质量, 还可以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并及时改正。

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在1959年提出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仍是当前最成熟的模型[3], 包括美国IBM公司的员工培训都在使用该模型, 柯克帕特里克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递进的层次, 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在该模型中, 不同的评估主体针对培训项目的项目客体感受、培训所得、行为改进和行为效果四个层面进行测评, 对农技培训项目具有更优的适用性。

但在使用该模型时要进行必要的细化和改进。首先, 由省政府牵头, 各地方政府构建评估团队, 负责收集评估信息, 执行评估上报结果;其次, 将评估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前两个阶段在培训基地进行, 后两个阶段分别在项目收尾后3-6个月、6-12各月在岗位上进行;最后, 构建符合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实际的评估流程和评估方案。

6. 政府投资开发多样化的农技培训项目。

不同的项目客体适用不用的培训形式, 新型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行政管理人员要占据区域农业科技的制高点, 与普通农户要有很高的技能势差, 这部分人数量不多, 农业技能和理念需求高, 因此, 通过集中到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成本低、效果好。对普通农户则可以用农户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为载体, 不同地区建设适合本地特色的农业发展专题, 将与本地区农业生产相关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先进理念和法律法规在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期播放等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 陕西农林科技卫视的三农大视野、科技大篷车、三农信息联播、农村大市场、天天农高会、致富故事会等节目已成为广大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通道。

另外, 还可以把一些配套项目纳入农业科技培训项目, 比如, 在开展农技培训项目的同时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项目, 将“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基层农技人员 (或新型农民) —普通农户”的农技扩散模式转变为“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基层农技人员 (或新型农民) —农民合作组织”, 无疑会大大降低项目成本, 增强培训项目的效果, 并具有更强的持续性。

四、结论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有公益性和外部性强、项目客户与项目客体相分离、项目资源匮乏、项目质量不易评估等特征。这就要求在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时, 政府必须出面发起项目、建设和配置项目资源, 并通过完善立法等激励、约束措施, 刺激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项目需求, 加强培训项目基地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高新科.“四元一体”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12) :137-139.

[2]章慰, 卫琳.基于项目制运作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6) :1-3.

培训农业科技 篇10

关键词:农业技术,体系,队伍,科研经费

当前,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农业技术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农业科技成果问世, 但大多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 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 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 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 培训服务难以到位。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 农业技术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 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 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 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 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 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 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2) 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 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 受编制的限制, 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 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 人才出现“断层”, 无法适应农业技术培训的要求。

(3) 农业技术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一方面, 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 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 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 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 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 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4)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应用科技难以普及。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 我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 农民平均受教育时间有限;农村劳动力中, 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较多,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较少, 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极少。由于文化素质偏低, 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 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 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5) 经费投入不足, 难以适应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实际。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 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 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 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 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 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6) 对农民技术培训不扎实。技术培训最少每个村安排3~4天, 而个别培训是走了形式, 安排半天完任务。有些专家、技术骨干讲课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名词术语多、英文字母一大堆, 群众听不懂;有些专家由于时间匆忙, 准备不充分, 讲课千片一律, 和当地实际不密切、指导性不强, 使农民操作起来很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无序培训, 浪费了宝贵的培训资源。

二、完善和强化技术培训

(1) 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体系。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 应根据各地实际, 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 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 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 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 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 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

(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队伍。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 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 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 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 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严把进人关, 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 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 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 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 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 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培训农业科技 篇11

省农委副主任吴晓光、省农委科教处处长肖珍武参加了会议。

9个市州农委、30个技术包保单位负责同志到会并全面汇报了大培训活动开展情况,省科技厅农村处、省人保厅专家服务中心、省畜牧局产业处负责同志到会并做了发言。

省农委副主任吴晓光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

总体看,前段时间全省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结前段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谋划早。2009年11月26日,省政府在吉林农业大学举行了冬春大培训活动启动暨农技人员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班开班典礼,标志着全省冬春大培训活动拉开序幕。各地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工作抢先抓早,制定方案、印发文件、召开会议等。二是内容实。去冬今春大培训活动突出“四个三”培训这条主线,即培训3千名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指导员、3万名农业科技示范户、30万名骨干专业农民和300万名生产技术明白人。围绕实现“四个三”培训目标,提出了省县联系包保、组建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与政策宣讲团和结合农业科教项目同步推进的有效措施。在省县包保上,安排了省级30个科研、教育和推广机构包保全省60个县市区,包保不仅限于冬春大培训,坚持做到常年包保;在科技政策宣讲上,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优质科教资源的作用,省组建了9个宣讲团,分别负责包保一个地区;在结合农业科教项目实施上,前3个三培训,都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村级干部培训等项目设计的,培训任务有专项经费做保障,好操作、能见效。三是行动快。结合项目开展的农技指导员培训、科技示范户培训、农民创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村级干部培训等已经全面展开,部分培训即将完成,实际上,各地冬春培训工作早在秋收后、入冬以来就已经全面开始了。四是力度大。省政府批转文件和召开启动会议专题部署,把冬春大培训活动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项主要任务,以此统领冬春基层农村各项工作,并要求县乡两级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到培训农民和教育基层干部上,这是以往所没有的。2009年12月15日,王儒林省长、王守臣副省长以及省政府王云岫秘书长、省农委任克军主任等领导专程到梅河口市考察冬春大培训活动现场,对大培训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最后,吴晓光副主任就如何搞好今后大培训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进一步提高认识。省政府特别重视冬春培训工作,发文件、开会议、给资金,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其目的就是要统一全省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提升全省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素质、激发全省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热情、鼓足全省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干劲,凝神聚力抓增产,千方百计谋增收,齐心协力促繁荣。

突出活动重点。要突出抓好省委一号文件的宣传贯彻。近一段时间把传达贯彻一号文件作为科技宣讲的重点,尤其是中央和省各项惠农政策、今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重点工作任务等;要突出抓好科技备春耕。要围绕今年主推技术,重点组织开展好科技下乡和入户活动,提高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为全年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要突出抓好新增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各级农业部门负责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县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传统手工艺以及农业服务业等,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突出抓好技术包保。各单位要按照去年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要求和全省启动会王守臣副省长讲话精神,该做的要做到、做到了要做好、做好了要创新。虽然冬春培训到4月末告一段落,但是技术包保和宣讲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包到底,包出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州)、县(市、区)政府是冬春大培训活动的第一責任单位,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具体组织实施单位,一定要积极配合科教单位、为科教单位送科技下乡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加强指挥调度,建议这次会后,市州农业部门抓紧召开一次本地区工作调度会,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大培训活动深入开展;要扩大宣传。继续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大力传播技术、讲授科技、宣传典型、营造氛围。各地各单位要及时报送活动信息,省里将通过《吉林省农委简报》、《吉林农网》、《吉林农业报》反映大培训情况。本次培训活动结束后,各地区、县市和单位要认真搞好总结,形成总结材料上报省农委。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省里拟对在冬春大培训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市)、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给予表彰,表彰活动拟建议省政府安排在今年10~11月份全省下年度冬春培训活动启动会上进行。

培训农业科技 篇12

1 农业科技培训的教学现状

一方面, 长岭县农业科技培训的主体是农民。当前, 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高中以上学历的约占10%, 而初中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90%;此外, 农民年龄层次差异大, 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 而机械模仿能力较强[1,2]。另一方面, 长岭县农广校教师队伍规模小, 专业教师缺乏, 大部分教师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 知识比较单一、原有的专业知识大部分已不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理论与实际能力偏中其一, 不能满足农业技术专家所具有的水准, 不能很好地指导农业产业化的发展[3,4]。

2 农业科技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

2.1 提高农广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

高素质的农职教师队伍, 是做好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的基础, 是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的质量保证。因此,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可以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 进而保证农业科技术培训工作的有序发展。培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定期举行教师培训, 鼓励教师与前沿知识接轨[5]。二是定期举行农广校教师深入基层实践生产活动, 并将此作为一种考核机制, 提高农广校教师农业生产的实战能力;三是建立专业技术水平考核机制, 激发教师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四是引进或聘请知名专家, 壮实培训队伍。

2.2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学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兼顾技术的通用性和课程的实用性, 把农村政策法规、农户经营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作为所有产业的公共课程;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和农村生态家园建设作为种植业的基础课程;并根据各个村的骨干产业, 结合生产实际安排专业课程。在农业科技培训教学过程中,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采用实地讲课、实地示范操作等方式培训农民[6]。最好选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场进行, 组织广大学员前来观摩, 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让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培训“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过程中, 通过教师对技术要点的讲解, 使农民了解并掌握覆膜能够提高光合利用率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温, 显著提高产量等方面的先进栽培技术知识[7]。在棚菜栽培管理上, 教师在讲解生产技术要点的同时, 结合新品种引进、栽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内容, 进行详细讲解与指导, 引导学员根据教师讲解的技术要点在生产实践中去发现病虫害, 防治病虫害, 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 可使学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扎实掌握知识, 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同时也使广大农广校教师的教学氛围轻松、自然, 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3 充分发挥农广校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现学员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

2.3.1 深钻教材, 研读学员。

备课是提高课程质量的前提, 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备课不仅仅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 还是对教材所讲知识的引入、分析、引申、巩固。此外, 应充分了解学员, 因材施教, 有效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费时、低效现象。

2.3.2 指导学法, 培养学员自学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积极进行学法研究和加强学法指导上, 要让学员会学习、善于学习, 为农业生产实践打好基础。只有注重教学法的研究, 才能协调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

2.4 为学员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服务学员

创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即农业技术指导、市场价格信息、销售渠道、专家咨询、网上投诉等栏目, 帮助学员解决难题, 鼓励其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

综上所述, 农业科技培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员, 其中包含了教师对农业教育思想的理解, 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农民学员的了解、学员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 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双边活动等在内的过程。加强这些过程的建设, 进而促进农业科技培训产生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闫素英.如何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教学质量[J].农民科技培训, 2010 (4) :11.

[2]牛庆国, 吕海艳, 杨成业, 等.论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途径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4) :396, 400.

[3]王佩汤, 陈林年, 石成福, 等.临泽县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现状及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 (23) :7-8.

[4]辽宁:铁岭县开展设施农业科技培训促进农民增收[J].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 2009 (9) :57.

[5]李宗阳.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推进新农村建设[J].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 (4) :99-100.

[6]韩敬双.九台市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J].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 (2) :22.

上一篇: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下一篇:建筑电气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