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培训

2024-08-25

农业培训(精选12篇)

农业培训 篇1

摘要:农业技术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农业技术培训存在一定问题, 完善培训体系, 建立高素质的培训队伍, 深化农业科研改革, 加大经费投入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体系,队伍,科研经费

当前,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农业技术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农业科技成果问世, 但大多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 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 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 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 培训服务难以到位。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 农业技术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 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 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 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 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 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 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2) 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 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 受编制的限制, 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 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 人才出现“断层”, 无法适应农业技术培训的要求。

(3) 农业技术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一方面, 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 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 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 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 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 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4)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应用科技难以普及。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 我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 农民平均受教育时间有限;农村劳动力中, 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较多,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较少, 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极少。由于文化素质偏低, 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 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 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5) 经费投入不足, 难以适应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实际。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 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 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 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 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 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6) 对农民技术培训不扎实。技术培训最少每个村安排3~4天, 而个别培训是走了形式, 安排半天完任务。有些专家、技术骨干讲课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名词术语多、英文字母一大堆, 群众听不懂;有些专家由于时间匆忙, 准备不充分, 讲课千片一律, 和当地实际不密切、指导性不强, 使农民操作起来很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无序培训, 浪费了宝贵的培训资源。

二、完善和强化技术培训

(1) 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体系。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 应根据各地实际, 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 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 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 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 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 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

(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队伍。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 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 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 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 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严把进人关, 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 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 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 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 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 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3)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 解决供需脱节问题。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 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 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 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 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 发挥各自优势, 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 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农业培训 篇2

日期:2011-07-23 17:16:09.0 浏览次数:1843 次

为了进一步落实年初制订的计划,调整优化农业体产业结构,加快我社区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的步伐,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农业和农村的科技水平,促我社区综合经济的协调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产品增强竞争力,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充裕,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强竟争力为核心,以社区现还有农用地的农民和村(居)组干部为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各种科技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大力普及农村、农业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及现有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本社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三增一保”。

(二)基本原则 1、分类、分期培训原则。面向本社区农民、种植、养殖户及社区两委成员(含居民组长)等为培训对象,按照季节农时,产业、经济发展程度,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分类、分期进行培训。2、服务产业原则。立足于本社区农业发展现状,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致富为目标,围绕优势产业及特色农业开展培训 , 为本社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经营服务。3、注重实效原则。紧密结合农业生产时节和农民生产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典型案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利用各种形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4、创新机制原则。按照本社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计划要求,对现有农业产业进行科技整合,使新的机制在农民科技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农业科技培训引入竞争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现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目标、内容及培训计划

(一)目标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及农业科技部门的人才优势,组织本社区党员干部及参培农民在科技人员的引导下,深入农业科技示范户、养殖示范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户、到田间地头、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和增加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于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者和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户增收致富;构建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引导,农业部门带动,专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生产经营管理者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为本社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内容及计划

1、本社区计划本按季节农时举办培训班四期,每期接纳参培对象200人,共800人(次),拟定培训时间和内容:

第一期:2011年5月5日,培训内容:粮食作物栽培。

第二期:2011年8月5日,培训内容:大棚蔬菜种植。

第三期:2011年10月5日,培训内容:实用农机操作。

第四期:2011年12月5日,培训内容:花卉苗木培植。

2、希望得到农牧科技局具体指导和大力协调支持,安排农业部门、畜牧部门、水产部门、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各自的科技(师资)资源,开展对我社区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3、根据农民实际需求,按照“一本技术手册,一张明白纸、一张培训卡、一张教学光盘”的“四个一”要求,利用各涉农单位科技教育阵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知识理论培训,使受训农民掌握主要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常用农机操作技术等的基本原理。提高党员干部及广大农民的综合农业科技素质。

——责任编辑:吴小会

——信息来源:场口社区

——信息所属: 铜仁 德江县 青龙镇 场口社区篇二:农业培训计划

某某某有限公司

无公害内检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计划

为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我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职业技能,根据公司董事会的部署和安排,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现对公司职员进行全面培训,具体事宜计划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某某某有限公司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111 组员:1111,1111,1111,1111

二、内容

1、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

2、公民道德、法制、安全生产、保险知识、卫生防疫

3、结合本公司实际,学习农作物栽培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同时,增加喷灌管理方法与使用技术,农业机械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三、培训方式

1、公司内检员上台授课

2、录像材料和田间实地教学管理相结合四、培训时间

公司集中培训:共计3天

五、培训工作要求

1、制定培训计划,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

2、制定严格的学习考勤制度表并对不参加学习者给予每天10元的罚款处理,请假者要进行自行自学补课。

3、做好全员培训的总结工作,并进行职工工会的通报,深刻反映全员培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某某某有限公司

2014年03月05号篇三:农业科技培训计划 2005年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2005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

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和《关于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局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三农”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培训任

务。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争当科技示范户的高潮。通过广泛培训,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我市小麦、玉米平均单产达历史最好水平。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05年,主要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了2006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搞好组织协调,促进了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市级培训班21次,培训市镇技术人员2000人次;技术人员入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村级培训班累计2000余次,入户咨询培训30000人次,重点培训了10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10000个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部“标准良田建设”及“科技书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主要做到“九个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在兖州市农业局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监督考核小组。

2、培训计划落实。农业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兖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首席专家落实。确定了县域首席专家、小麦、玉米专家及项目区乡镇的区域首席指导专家,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4、技术人员落实。在农业系统选拔100名业务精通、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搞好培训。

5、培训对象落实。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主要粮食生产镇谷村镇、大安镇、小孟镇、漕河镇、新驿等镇选择100个村,由村民申请、村委会推荐、镇农技站审查、培训单位审定,确定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并建立示范农户档案,统一管理;保证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5-10个农户。

6、培训技术资料的落实。一年来共发放农民培训卡10000份;科技光盘2000多套;《高油玉米生产技术》及《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教材13500本;特别是为农民发放了10000份科技挂历,把各个季节的主要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印在挂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市实际,在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编印并发放《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夏玉米套种技术要点》等明白纸共30余万份。

7、培训设施落实。全市共协调镇、村培训教室215间,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6个,100个村全部配齐电教设备。

8、培训经费落实。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农业局多方筹集培训资金,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9、配套政策落实。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局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享受国家农业部优质小麦示范区建设中的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政策;每个核心示范农户年底发一套农民科技挂历;优先免费得到示范新品种和相关技术资料,在资金、物资、技术上支持他们开展科学试验、生产示范、科技攻关等活动;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主要培训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兼顾其它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小麦玉米精播半精播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以及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加强培训工作,程局长多次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农民培训工作。农业局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镇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协同作战,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自身服务功能,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优选拔技术人员优选科技示范户在全市选拔了100名技术骨干和100个科技示范村,每个村明确一名包村技术人员,在每个村重点培养10个核心示范农户,以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全市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10000个农户。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攻关示范田,与本单位所承担的农业科技项目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实验、示范、推广。通过对1000个科技核心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致富能手,通过他们进一步示范带动,初步解决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多层次的科技需求,使我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有效。

4、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人人签定责任状是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市设一名首席专家,各镇设区域专家;优势作物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设立专业首席专家,负责对包村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包村技术人员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的监督指导。每个

实施村固定一名技术人员。实行层层负责制,首席专家对所培训技术负总责,每个技术人员对所包村的10个核心示范农户及100个联系户负全责,首席专家负责对下一级人员培训、指导、释疑,每一级都需对上一级负责。

5、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为切实加强广大技术人员的责任心,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把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搞活搞实,农业局制订了《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监督考核办法》、《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奖惩办法》。农业局与每一位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针对每名技术人员在所包村及所联系的核心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以及群众反映等进行严格考核。农业局成立了以纪委书记石亚鹏同志任组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查看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并根据农户电话随时了解培训情况,采取年终与平时相结合,注重平时,并把参加培训的核心示范户纳入微机管理。对技术人员严格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作为评先树优和奖励的依据。凡是弄虚作假、减少培训次数不准晋升职级或解聘现任职务,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6、加强核心示范户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农业科技培训由点到面全面提高的重要保证。100名技术指导员深入千家万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进行科普宣传,切实提高核心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科技示范户培养成一支学得会、用得好、留得住的农村科技服务人才。从而达到“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传、帮、带”体系。实施一年多来,在技术服务上采取“入户指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如种植业在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多发期、收获等)能及时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有些技术指导员甚至与农民吃住在一起。他们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平时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7、增加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让农民积极参与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量大,直接牵扯到农民的利益,发放科技光盘、书籍、科技挂历、明白纸等费用较大。为搞好这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推进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积极协助农民成立优质小麦协会、优质专用玉米协会等农民自发组织,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畅通销售渠道,实施定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8、扩大宣传,形成合力。定期印发《科技入户工作简报》并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等广泛宣传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农业、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农业局广大技术人员自觉的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及时宣传在科技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借鉴,提高服务质量,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真正深入民心,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实施我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农技推广和服

务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2、加强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农业部和省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与互联网、电视、报刊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紧密结合,不断加快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步伐,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向上,除了培训资料,要进一步扩大核心示范户新品种、新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的无偿试用,实现更好的示范效果。

4、大力发展专业协会

专业协会是科技推广的组织形式,下一步要积极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吸收示范户加入专业协会组织,促进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及时引导这些专业协会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成为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二00五年十二月十日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发布: 2006-5-1 | 来源: 佚名 | 查看: 18次 免费点歌 绝色美女 手机 铃声 小 中 大 | 转发 | 收藏本文

上网速度慢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从农机部门业务特点及实际情况出发,扎实认真地开展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收到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们把农机科技培训作为正在实施的农机作业标准化工程和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的具体措施和当前业务工作重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由丁显涛副主任为组长,推广站、农机校、机务科负责人 参与的农机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定期联系包联镇村,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科技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安排一辆专车保证工作需要,选派xxxx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语言表达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科技培训工作骨干。结合业务工作进展情况,确定以农机作业标准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为重点内容,做到了科技培训工作领导、人员、内容、措施四落实,为搞好科技培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采取多种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机科技培训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借鉴往年成功做法,围绕搞好这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以下3种方式:一是赶科技大集。以市集宣传为依托,由市农机推广站牵头,组织xxxx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机具展示、发放宣传材料等,向广大农民推介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活动中,共展示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2台,田间管理机1台,小麦收获清选机1台,玉米收获青贮机1台,现场发放宣传材料800xxxx份,解答群众咨询150xxxx次。二是开展送科技下乡,进行集中宣讲。一方面组织xxxx专业技术骨干,深入所包夏格庄镇和武备镇的农机专业村,面向农机大户,围绕以玉米收获青贮和小麦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兴机富民”两大创新示范工程和以机耕及小麦、玉米机收为重点的农机作业标准化工程的实施,加强相关技术和操作要领的宣讲,促进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结合春

耕备播,开展农机化服务,指导农机户搞好机具检修调试,帮助他们解决作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三是举办技术培训班。充分发篇四:农业培训计划

为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我连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职业技能,实现“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总体目标,根据团党委的部署和安排,结合我连的实际,现利用今冬明春农闲时机,对连队进行全面培训,具体事宜计划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冬季全员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 *** 成员: ***

二、内容

1、党的十七三中全会精神和兵团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等

2、公民道德、法制、安全生产、保险知识、卫生防疫

3、结合本连实际,学习农业技术“两高一优”作物栽培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家庭养殖技术,同时,增加喷灌管理方法与使用技术,农业机械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4、根据本连实际自主安排培训内容(特色经济作物)

三、培训方式

1、团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下连授课

2、专题讲座和录像相结合

3、广播电视教学和典型经验介绍相结合

5、理论教学和现场传授(农作物高产户、养殖大户相结合)

四、培训时间

连队集中培训:

共计45天

连队集中培训:2011年12月5日至15日 计11天

团集中培训时间:2011年12月16日至25日 计11天

自学时间: 2011年12月26日至2011年1月6日 计12天

连队集中培训及考试时间:2011年1月10日至30日 计21天

五、培训工作要求

1、制定培训计划,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40课时,教师授课必须有教案,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对教师、学员花名册、作业批改、检查情况建立完备的台帐。

2、切实保证培训经费开支,保证培训场所取暖、教材、教具等。

3、制定严格的学习考勤制度表并对不参加学习者给予每天10元的罚款处理,请假者要进行自行自学补课,不参加学习者并计划《星级文明户》考核内。

4、职工做好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并以相应的批复、指出、好与坏、以示提示。

5、做好全员培训经费预算:取暖费500元,本、笔500元,学习期间活动600元,合计 1600元。

6、做好全员培训的总结工作,并进行职工工会的通报,另写成书面材料,深刻反映今冬明春的全员培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篇五:2013年农业技术培训计划

农业技术培训计划

山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二○一三年二月 2013年农业技术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提高

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为重点,用科学理论武装农民群众,加强实践锻

炼,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

民队伍。以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科学实用技术,就业引

导,市场营销,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扎

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农村农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

策和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及科学文化知识;掌

握1至2项实用技术,并能因地制宜地宣传推广,使农民成为有觉悟、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劳动者。

三、培训内容

1、畜牧养殖集疫病防治。

(1)山羊养殖与疫病防治3月上旬农闲的时候,养殖场现场示范

指导。

(2)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月下旬集中养殖户在孔集村培训。

(3)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山羊养殖与疫病防治,7月上旬八

公山区就业局组织。

(4)肉鸡疾病防治,12月下旬在山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开

展培训。

2、农作物种植、蔬菜、食用菌栽培。

(1)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种植

在山王镇孔集村开展培训,专家讲授各种农作物种植技术。4月下旬

(2)农作物栽培技术,科学的指导农户种植技术。7月下旬

(3)蔬菜、食用菌种植技术,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农民学习应用种

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强度,提升农民多产、高产,达到丰收增资水 平。12月下旬本镇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组织。

3、科技人口教育。

(1)计算机维修培训,解决一部分农民就业问题。4月上旬

(2)女性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生活质量,营 造出新农村的美好生活。4月下旬

四、资料档案整理:

在培训过程中,作好记录,注意做好资料档案的归类整理及保证 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培训结束后,写好培训总结,要求

农业科技培训的方法和技巧 篇3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訓;方法;流程;授课

中图分类号: F324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2-0506-02[HS][HT9SS]

收稿日期:2014-09-04

作者简介:杨建春(1966—,男,江苏扬州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工作。E-mail:183947880@qqcom。

科学技术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有重要作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离不开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将农作物栽培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新技术、新方法转化为第一生产力[1]。本文总结了农业科技培训的主要方法、流程、技巧,以期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提高科技培训效率。

1提前调查培训对象的情况

要想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必须做好课前调研工作。有些培训工作,时间安排紧,专家一到目的地直接走上讲台;有些培训工作,老师懒于去田间棚舍,对当地情况不甚了解,讲课内容凭想象,注重形式,忽略效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培训人员最好提前到达培训地,同农户沟通,到田头、农场调研情况,了解培训对象现有技术水平和技术需求、年龄构成、文化层次。现场采集实物标本,拍摄图片影像。预先发现问题,并与农户交流,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等。

2确定培训主题、内容

通过提前调研,了解当地技术问题和技术需求,决定培训内容。有的培训内容是按照项目要求,如新品种推广,培训人员主要讲解新品种生产性状、栽培技术、适应区域等;有的培训内容只是大概范围,如在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时,培训专家应根据当地病虫害流行情况,侧重讲解典型病害,有针对性和时间性。2014年秋季长江下游地区多雨寡照,在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应注重讲解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

3培训准备

31材料收集

确定培训主题后,围绕主题收集相关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选择题材要丰富,从多视角说明讲授内容,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有试验,也有对照,等。尽量利用提前调研收集的当地资料题材,更有针对性、真实性、亲和性。

32相关知识整理

培训是授课老师对相关知识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授课老师要认真整理相关知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病原、土质、地域等,知识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必须切合实情,立足实际。农业科技源自田间地头,也发展于田间地头,最终服务于田间地头。每次科技培训,都是对授课老师农业技术的检验,也是接触实践的机会。授课老师要重视每次培训,围绕培训内容,充分准备须要传授的相关技术,多查资料,多验证,未成熟的技术不推广,有争议的方法不宣传。对农户负责,对职业负责。

33演示文稿制作

演示文稿制作是授课培训的核心部分,所有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信息通过Powerpoint软件展现出来,好的演示文稿对培训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Powerpoint课件制作原则:层次清楚、文字简练、图文并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点注意幻灯片文字大小适宜,确保教室后排人员能看清楚。单张幻灯片文字不宜太多,以提纲、概念性内容为主。

34培训会场布置

农业科技培训地点多数在村级会议室,培训前一定要检查会场准备情况,满足培训基本条件。前台要有投影用白墙或白幕,电源插座满足投影仪和电脑使用,桌椅要干净整洁,高温季节备有茶水等。

4授课

41对授课人的要求

[JP2]农业科技培训面对的学员是农民,培训老师穿着应简单朴素。授课老师随时准备被农户邀请到田头、鸡舍看苗情、病情。授课老师应当站立授课,一是把自己饱满的激情传递给听课者,二是能够随时观览全局,把握学员的反应。授课老师主动将手机关闭或设置为“无声”,讲课过程中尽量不接电话。

42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虽然靠自觉,但授课老师的把控很重要。开课前,授课老师应当要求学员关闭手机或设置为“无声”,培训时学员不得私自讲话、议论。如果有人讲话,培训老师可以提醒不要议论,有不明白的即时提问解答。如果因为授课内容不适用导致课堂讲话多,则是授课老师的责任,前期工作没做好。

43授课技巧

431忌照本宣读

培训以讲解为主,而不是宣读讲义。除重点概念内容讲读外,忌讳一字不落、从头到底读幻灯片内容,以读代讲。建议重点讲解概念含义,解释图片内容,补充实例等。

432语言通俗易懂

根据培训对象年龄、文化层次,决定培训内容难易程度,对农户尽量用通俗语言,少用专业术语,少讲原理、病理。用农民常用的计量单位,如面积用亩、质量用斤表示等。

433内容紧跟形势

授课内容要不断更新,吸收新技术、新方法。事例、病例也要及时刷新,列举当地有说服力的典型案例。授课老师讲课时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时事评述,尤其是农业方面,增加一些幽默语言描述,这样更能增加听者的兴趣。

434培训形式多样性

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偏重理论学习、方法总结的可用多媒体教室培训;偏重实践操作的可走出教室,去田间地头观摩学习;也可带实物样品到教室一起认识和鉴别。如小麦后期难以除去的杂草看麦娘、菵草,采集实物样本,再讲解控制方法,农户容易看明白,印象深,记得牢。

435互动交流

培训过程中,随时欢迎农户提出问题和异议。授课老师通过分析某个农户的方法或现况,以此为案例分析其优缺点、改进措施。授课结束前预留一定时间给学员提问交流,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回答,个别问题在课后解答。互动交流有助于老师了解农户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加深农户对培训技术的理解。

5培训的变化和发展

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培训对象不仅是小农户,而且扩大到家庭农场主、种田专业户。培训内容也不仅是生产中的农业实用技术,还须向产前良种、良畜,产后贮藏、加工等技术延伸,还要了解新农机、新农资、金融保险、市场营销等综合技术[7-8]。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农业科技培训发展的需要。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1][(#]董子梅 浅谈农民科技培训的讲课技巧[J] 现代农业,2008(12:112

[2]孙国梁,赵邦宏,唐婷婷 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2:217-220

[3]徐胜,周建涛 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特点与形式[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0:12207-12208,12236

[4]李海舰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 河南农业科学,2013,42(8:201-204

[5]徐文华,周汝琴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413-415

[6]孔有利加强科技服务宣传拓宽科技服务途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17-18

[7]丁彦,周清明 国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探析[J] 世界农业,2013(1:28-31

农业干部培训需求分析 篇4

一、农业干部受训现状

要分析农业干部对参加培训的主观需求, 就应该重视他们的既有培训经历和他们对过往培训经历的相关看法。在接受我们调查的135位农业干部中, 有106位曾参加过农业类相关培训。其中, 72%的农业干部参加了1-5次培训;16.8%的农业干部参加了6-10次培训;而参加培训次数在11-20这一区间的农业干部比例约8.4%。在培训频度方面, 主要以集中时间培训为主, 所占比例为69.5%;25.7%的农业干部接受过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还有较少比例的农业干部参加了每周、每月或每季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另外, 农业干部参加一期培训的持续时间一般以一周以内的短期培训为主, 所占比例达61.3%。在培训场所方面, 56.1%的被调查者主要是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进行的培训;在专业培训机构参加过农业培训的农民干部有效比例为28.6%, 10.2%的被调查者是在本单位参加的农业类培训, 还有5%的被访者曾在户外参加过农业类相关培训。从培训场所的性质来看, 被调查者参加所在单位或地区所办的培训班的有效比例最高, 其次为普通高等学校这样的一般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和省市级党校及行政学院。

总之, 虽然多数农业干部有过相关的农业类培训经历, 但他们参加培训的次数普遍较少, 从他们参与农业类培训的频度上来讲, 主要是采取集中时间培训的方式且持续时间较短。从培训场所及其性质来看,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专业培训机构是承担农业干部培训的主要场所, 农业干部在各类党校和行政学院接受农业培训的比例低。

二、农业干部对培训的主观需求度

农业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调查发现, 超过96%的被调查者对参加培训学习持积极态度, 其中认为应该多参加培训学习的比例达到82%, 其余的都认为只要有需要就应该参加培训学习。

(一) 参加培训的原因

应该说农业干部参加培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在调查设计中, 我们将单位领导的安排、为了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增加晋升机会等看成是影响农业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系列因素。通过对被调查者参加最近一次培训学习原因的统计发现, 单位领导的安排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53.8%的被调查者表示受到了这一因素的影响;不过, 更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76%的被调查者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而参加培训;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 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该是参加培训的最重要原因, 但却只有39.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他们参加培训的一个原因;为了增加晋升机会而参加培训学习的被调查者比例仅为1.6%。总而言之, 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和单位领导的安排是农业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些农业干部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参加培训, 但很少有人是为了增加晋升机会而参加培训。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农业干部队伍存在着学历低, 专业化程度不高, 业务知识不足, 但培训又不够正规系统等方面的问题[2]。这也说明了可以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是农业干部参加培训的首要原因, 与本研究相一致。

(二) 对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度高

作为农业干部而言, 他们到底需要哪方面的培训呢 34.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指导处理“三农”问题的理论知识;18.4%的被调查者认为了解“三农”政策知识比较重要;处理实际业务的专业技术知识被44.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最需要的;除此之外, 还有2.6%的农业干部希望接受其他方面的培训。另外, 涉农工作时间的长短导致农业干部在培训需求方面具有差异。如涉农工作时间在3年以下的农业干部最需要处理实际业务的专业技术知识, 其次是指导处理“三农”问题的理论知识和“三农”政策知识;涉农工作3-5年的农业干部则认为指导处理“三农”问题的理论知识更重要, 其次是“三农”政策知识和处理实际业务的专业技术知识;而涉农工作时间更长的农业干部都对专业技术知识表达了较强的需求。也就是说, 农业干部的培训需求由高到低分别为专业技术知识、处理“三农”问题的理论知识和“三农”政策知识。虽然涉农工作时间的长短导致农业干部对于农业培训的需求具有较大差异, 但农业干部需求程度最高的显然是处理实际业务的专业技术知识。

三、农业干部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为了考察农业干部对于培训内容的偏好, 我们选择了政策分析、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公共关系、组织能力和心理素质等14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 分别就农业干部对这些内容的需求程度、重要程度和培训频度展开了分析。

(一) 政策、法律类

法律和政策是我们的日常行为准则, 这就要求农业干部不但要了解相关法律和政策, 还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理解能力。

众所周知, 国家政策是影响人们日常行为的重要因素, 同时各项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经济的发展。那么, 农业干部是如何看待政策分析的呢?调查发现, 只有21.2%的被调查者曾较多地参与了政策分析方面的培训, 高达42.9%的被调查者表示参与此类培训的频度一般, 35.9%的被调查者基本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但却有82.2%的被调查者认为政策分析重要, 进而有84.9%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政策分析的相关培训。虽然农业干部参加政策分析培训的频度比较低, 但大多数农业干部却认为政策分析很重要, 希望参加这方面的培训需求。在努力构建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特殊背景下, 学法和懂法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农业干部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路人。他们对于法律的态度以及懂法程度将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正常解决。调查发现, 只有22.7%的农业干部较多地接受过法律知识培训;35.1%的被调查者接受此项培训的频率一般;基本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的达到42.2%。但却有83.1%的被调查者认为法律知识重要。在需求程度方面, 75.7%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法律知识, 对此抱一般态度的占19.5%, 还有4.9%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总的来讲, 农业干部接受法律知识培训的频度低, 虽然他们对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认知程度较高, 但需求程度却稍低。

由上可知, 从重要性程度来讲, 认为法律知识重要的要比认为政策分析重要的比例高, 但农业干部对于政策分析的偏好要高于法律知识。

(二) 专业技术知识类

大多数农业干部都是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农业干部对各类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程度、重要性认识和培训频度。对于农业干部而言, 专业技术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选择该项的比例达到了85.4%;同时, 83.8%的被调查者表达了对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度比较高;不过数据显示, 农业干部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频度却比较低, 26.5%的被调查者基本没参加过培训, 45.9%的被调查者培训度一般。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说明了我们需要加大在专业技能知识方面的培训力度。下面我们以经济学和公共关系等专业技术知识为例, 来考察农业干部对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程度。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经济学无疑是一门最大的显学, 与之相关的经济知识也就受到了格外的关注。调查发现, 农业干部接受经济知识培训的频度比较低, 只有近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接受过比较多的经济知识培训。根据我们的调查, 76.9%的被调查者认为经济知识重要;但农业干部对于经济知识的需求度却要高于这一比例, 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经济知识。即虽然农业干部对经济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但很多农业干部却对知识经济表达了较高的需求度。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从我们的调查来看, 公共关系却没能引起农业干部的足够重视。只有63.7%的被调查者对公共关系表达了较高的需求程度。之所以农业干部对公共关系的需求程度比较低, 原因在于只有59%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共关系重要。同时, 农业干部参加公共关系方面培训的频度也特别低。由于农业干部对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其需求程度也不是太高, 经常参加这类培训的人也不多。不过, 农业干部对于公共管理的需求度和重要性认识都要高一些。17.4%的被调查者接受公共管理培训的频度高, 75.3%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共管理重要, 而对公共管理表达较高需求程度的比例也达到了77.1%。

综上所述, 农业干部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专业技术知识的重要性, 他们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度也很高。不过农业干部对公共关系和公共管理类的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和需求都较低。相反, 他们对经济知识则要感兴趣一些。

(三) 能力与素质类

个人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日常工作效率, 因此, 能力与素质理应成为农业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对农业干部关于各种能力与素质的需求程度、重要性认识和培训频度进行考察, 从而为更好地改进农业干部培训内容提供依据。

农业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 而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素质的领导力而言, 更是农业干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调查数据显示, 80.4%的被调查者对领导力的需求高, 84.4%的被调查者认为领导力很重要, 而高达47.2%的被调查者根本就没有参加过领导力方面的培训。以此看来, 农业干部已经认识到了领导力的重要性, 也对其表达了较高的需求程度, 因此以后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干部领导力的培训。沟通与协调不管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只要是在与以人为对象的活动中, 都离不开沟通与协调。作为农村的领导力量而言, 农业干部的这种能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如87%以上的被调查者肯定了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同时, 超过85%的被调查者对于沟通与协调的需求程度比较高, 还有11.8%的被调查者也对沟通与协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需求。但是却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培训。

在具体的能力与素质方面。组织能力与策划能力和决策能力被89.9%的被调查者认为重要程度较高;接下来是判断分析能力, 认为其重要的比例占88.3%;再次是85.9%的被调查者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最后是约8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变能力与危机管理和心理素质与压力缓解重要。而从农业干部的既有培训经历来看, 更多的人经常参加决策能力、组织与策划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方面的培训。即是说, 农业干部认为重要的能力与素质也是他们参与培训最多的内容。常理而言, 重要的也就是需要的。那么, 农业干部对能力与素质类培训内容的需求偏好是否会与他们对这类培训内容的重要性认识相重合呢?根据表1显示, 农业干部需求程度最高的是组织能力与策划能力, 其次是决策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再次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与危机管理, 最后是心理素质与压力缓解。王丛漫等人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需求程度较高的培训内容集中在宏观形势、公共管理和能力建设方面[3], 这与本文的结论相吻合。我们会发现, 农业干部需求程度最高的前三种能力也是被认为最重要的, 还是他们培训频度最高的内容。这说明农业干部对于最重要的能力与素质类培训内容在重要性认识和需求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我们的调查访谈中, 一些居于领导岗位的农业干部认为应变能力与危机管理是急需培训的内容, 但从统计数据来看创造性思维能力似乎更受欢迎。导致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农业干部更关心的是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创新突破, 而较少关注突发或危机时刻的临场应变能力。

统计数据表明, 被多数人认为是重要的, 就越有可能成为培训的热门内容。总的来讲, 农业干部对各种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重视, 而且他们对于能力与素质类培训内容的需求偏好特别明显, 重要性程度和现实工作需要共同影响着农业干部对这类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

四、农业干部对培训师资的需求

一般而言, 能充当培训者的都是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 抑或是专业培训师等。但由于大多农业干部参加培训的目的明确, 使其在培训师资的需求方面具有差异性。

调查统计发现, 基于当前的培训需求, 60.6%的被调查者倾向于选择如大学教授、研究员这类专家;倾向于选择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培训者的占16.3%;只有1.9%的被调查者愿意选择政府官员作为培训教师;还有21.3%的被调查者对于培训者没有明显的偏好, 认为选择什么样的培训者应该视情况而定, 不应一语而概之。调查数据表明, 大学教授和研究员最受农业干部的欢迎。这可能与其职业和专业技能有关, 教授和研究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能得到他们的专业讲解必当受益匪浅。相对而言, 政府官员却不怎么受欢迎。一方面是由于农业干部平日里接触的都是政府官员, 所以在培训时想接触一些其他领域的人;另一方面则由于学者型官员比较少。五分之一以上的农业干部对于培训者没有明显的偏好, 则说明他们更看重培训效果而非特定的培训者, 希望借助培训提高其某方面的专业技能。如果我们将培训的主题明确地界定为“三农”问题的话, 最受欢迎的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 其次是具有理论广度和深度的专家。如果我们撇开农业干部对培训者身份与职称的偏好, 将农业干部需要各项能力与素质的选择作为评判标准的话, 可以将农业干部对于培训教师的素质要求做一个重要性排序。最重要的是, 培训教师应该了解“三农”实际情况, 其次分别要求培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扎实的业务知识, 最后则是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善于倾听学员意见。

综上所述, 农业干部对于培训师资有着明确的需求偏好。从类型上来讲, 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教授和研究员的专业培训;从能力素质方面来讲, 对“三农”问题充分了解、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渊博, 又有丰富培训经验的专家级培训师资更受农业干部的青睐。

五、农业干部对培训方式的需求

对于一场培训而言, 良好的培训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激发学员的浓厚兴趣, 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讲, 选择何种培训教学方式是培训组织者应该充分重视的一环。另外, 从学员的角度来讲, 他们也希望其所参加的培训能够在轻松、融洽的环境中度过, 这就要求培训在教学形式上丰富多彩, 而非刻板单一。

从农业干部参加过的培训教学方式比例上来看, 专家讲授、案例教学和教学考察是三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有过这方面的受训经历。调查数据表明, 农业干部最感兴趣的是案例教学, 共有67.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此项;57.1%的被调查者对专家讲授这一传统的培训方式感兴趣;分别有48%和44.8%的被调查者对教学考察和互动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感兴趣;近30%的被调查者喜欢团队训练;经验分享和小组研讨的支持率都是24.6%;16.4%的被调查者对领导现身说法这一培训形式比较感兴趣;相对而言, 角色扮演、知识竞赛和远程教学是最不受欢迎的, 支持率分别为6%、4.5%和1.5%。可见, 农业干部最感兴趣的是案例教学、专家讲授和教学考察。既要求培训者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能够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 让大家理解, 最好是要将知识讲解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 以便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而对于角色扮演和知识竞赛这类参与的培训方式, 以及远程教学则较少有兴趣者。

我们还从培训授课形式的角度, 对农业干部最认同的培训方式进行了调查。发现86.5%的被调查者认同教师上课并与学员讨论这一培训方式;29.5%的调查者认同培训者现场指导;18.9%的被调查者认同教师操作示范, 学员观察模仿;认同发放文字材料或者是发放光碟, 学员自学为主的都只占3.8%。以此看来, 教师上课并与学员讨论是大多数农业干部认同并能够接受的培训方式。我们可以将农业干部认同的培训方式理解为是一种以培训者讲解为主, 并且培训双方能够充分互动的形式。显然, 通过发放各种材料, 要求学员自学的方式就难以满足农业干部的相关需求了, 也就自然难于得到农业干部的认同。而无论是培训者的现场指导还是培训者操作示范, 学员观察模仿的形式, 培训双方都缺乏有效的沟通, 而且培训教师和学员的地位还不对等, 所以农业干部的认同率也不高。我们可以将农业干部认同的培训方式界定为是在培训教师讲解基础上, 教师和学员针对培训内容进行平等而深入的交流。

六、结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 针对农业干部的专业培训已经达到了广覆盖, 但培训的频度较低, 且持续时间较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专业培训机构是承担农业干部涉农专业培训的主要场所, 各类党校和行政学院发挥的作用较小。从农业干部自身来讲, 他们对于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特别是对专业技术知识兴趣浓厚, 需求度非常强烈。具体而言, 农业干部对于政策和法律类知识的需求度较高, 但实际受训比例却较低, 他们对于政策分析的偏好要高于法律知识;农业干部已经充分认识到各种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性, 他们对于能力与素质类培训内容的需求偏好特别明显, 而现实工作需要也影响着农业干部对这类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在培训师资需求方面, 农业干部倾向于接受教授和研究员的专业培训, 那些熟悉“三农”问题、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级培训师资更受农业干部的青睐。在方式上, 农业干部更希望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与教师有更多的交流。

摘要:要提高农业干部培训的效果, 就需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培训学员的问卷调查, 发现农业干部培训的现状并不理想, 但是他们对于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多数农业干部参加培训的目的性明确, 对培训时间和地点、各类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和培训方式有着显著的需求偏好。

关键词:农业干部,培训,培训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德成, 梁永正.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J].教师教育研究, 2010, (6) :9-14.

[2]王水清.新形势下农业干部培训的若干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9) :104-106.

农业培训教案 篇5

(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近年来,大棚瓜果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为3171.345万亩,大棚瓜果类播种904.14万亩。浙江大棚播种40.613万亩,大棚瓜类播种25.125万亩。2005年,种植面积有较大增加。一般来说,1亩毛竹架大棚(含膜线和投工),需投资2000元左右,毛竹材料一般可用3年,膜线使用1至2年。搭1亩(8m宽度)钢架大棚,综合投资约需1.3万元,钢架大棚正常使用年限在15年左右。大棚设施相对于露天栽培而言,投资的生产资料要更大。因此,农民朋友投资大棚设施要量力而行。在此,我首先讲第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要采用大棚设施种植蔬菜,也就是说大棚设施栽培的四大优点。

一、为什么要采用大棚设施种植蔬菜

1、减轻种植业投资风险。农业种植业是露天工厂,自然灾害频繁。露天种植品种比较单一集中,品质差,效益可想而知。通过大棚设施栽培技术,投资风险可得到有效控制或减除,种植业投资回报率较高。而露天栽培虽然成本低,但自然风险和销售风险都很大,效益不稳定。

2、有效利用冬季自然光能,生产优质反季节蔬菜。农民在大田收获后的约有4个月时间(11月至第二年3月)比较空闲,而这四个月恰是大棚蔬菜生产的最佳时期。大棚使用新膜,透光性好(新膜透光大于90%,旧膜低于60%)升温快。晴天大棚内温度比外界高出20度以上,晚上要高出2至3度。由于大多蔬菜生产的最佳温度在20至30度,生长最低温度至少在5至8度,通过大棚设施可完成冬季蔬菜生产。大棚内白昼温差大,营养生产期长,生产出来的西瓜、甜瓜及挂果类蔬菜的品质大大提高,产量大增。

3、满足城市消费群质量要求。我们生产出的蔬菜大多数销往城市居民。现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蔬菜的卫生安全、品质、商品性都有严格要求。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瓜果深受市民欢迎,价格往往比较高。

4、先进技术在农业上得到更快更好推广应用。由于大棚生产利用自然能源,完全实施避雨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技术,能使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更利于建立一批有规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技术

(一)栽培管理技术

1、大棚膜一般采用新的多功能膜,更好地利用太阳光能。如种植西瓜、甜瓜、番茄等挂果类喜光温作物,对温光要求高。种植食用菌大多需要遮荫,可施用旧膜+遮阴网。种叶菜作物大棚膜可利用二年。

2、大棚肥料。大棚内用肥以有机质栏肥为主,增施三元复合肥及钙镁磷肥。有机质需种前10至20天施入,结合磷肥保湿闭棚发酵,保证栏肥腐熟,土壤得到有效消毒杀菌、杀虫。一般情况下,1亩大棚蔬菜生长需要营养很重要,但要控制氮肥用量,特别是夏秋氮肥用量,以防肥害。

3、大棚用水管理。大棚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较快,种植挂果蔬菜提倡使用地膜覆盖,埋设滴管,节水灌溉可以防止高湿病害,同时满足作物需水。特别要注意灌水方法和时间,沙壤土不易慢灌,黄壤土如种植黄瓜、番茄等可在下午3至4时灌水。在夏天高温的情况下,西瓜和番茄都不能灌大水。在严寒冬季:(1)不浇冷水;(2)不浇明水;(3)阴天不浇水;(4)午后不浇水;(5)不浇大水。一般大棚蔬菜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活棵后幼苗期8~12天,浇水一次,生长前一般每周浇水一次。

4、控制好大棚内的温湿度。蔬菜生产适宜气温一般白天25~30℃,夜温10~20℃,相对湿度70%(喜温作物西瓜、甜瓜白天32~35℃)。在土温5℃以下或40℃以上蔬菜生产受抑制,所以,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来调节温度,要根据不同品种来控制大棚内温湿度。在棚内气温降到0℃以下,地温降到8℃以下,会出现冻害症状,叶边缘出现白点症状,叶片上翘,反卷。

5、其它管理:

(1)苗床管理:苗床过薄或表土干燥,出苗温度偏低,出现种子带帽苗;高温高湿,阳光不足,形成高脚苗;久阴陡晴,高温开棚,温差过大,出现闪苗(死苗);长期的阴雨低温,根系活力差,形成僵苗。

(2)挂果蔬菜人工授粉:西、甜瓜授粉,注意节位、时间;番茄喷施24-D等生长调节剂,浓度控制很关键,如番茄果穗50%~60%开花时用浓度20~40mg/l的防落素喷雾。

(3)根外施肥(叶面施肥):在棚蔬菜需肥量大,但又不能一次性施足,要结合叶面施肥。优点:①叶片吸收养分比根系吸收速度更快(例:尿素土壤3~4天见效,利用率50%。叶面1至2天见效,24小时吸收度70%)。②叶面肥比土壤施肥有效,损失少。③施用方便,节省成本。

(4)病虫害防治:重点突出预防,主要采用种前预防及种植条件控制和早期化学防治。

(5)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增强作物光照,减轻病虫害,提高作物抗逆性,提高品质、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6)注意灌溉水源的带菌污染种子消毒、土壤消毒。

(7)严格田间操作规范,防止操作不当导致农作物抗病力下降或相互传染,如肥害、药害、渍害、干旱等及因吸烟可能将烟花病害传染给同生理小种作物。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由于大棚内温度、湿度大,光照较弱,空气流动缓慢,几乎不受外界刮风、下雨的直接影响,蔬菜生长旺盛而且芽嫩,蔬菜易受病虫害。例:持续低温、高温,苗期易带病,叶面肥过量施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樵花等易起茄子、番茄灰霉病。

在一天中温湿度情况:

15至25度相对湿度超过85%以上8天,番茄易得灰霉病。

15至20度相对湿度超过80%以上2天,番茄疫病易严重发生。

20至35度高湿2天,黄瓜霜霉病发生。

15至22度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以上,易发生黑星病。

大棚16至18度土壤潮湿时,久雨后遇干旱或时雨时晴易发生枯萎病。

灰霉病喜低温、高湿环境。特别是在冬季大棚中湿度大,温度低的,重茬连作,栽培密度大,该病易流行。最适宜感染病期为始花至坐果期。发病潜育期一般是5至7天,空气相对湿度60%时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大棚蔬菜主要病害:枯萎病、青枯病、疫病、白粉病、灰霉病、猝倒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霜霉病等。主要害虫:蚜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瓜绢螟、美洲斑潜蝇、红蜘蛛等。

具体防治措施:

1、大棚闲期,1亩施用40公斤石灰氮,翻耕、灌水、盖地膜闭棚7至10天(石灰氮CacN2遇水分解后生成液体氰胺与气体氰胺,对土壤中的真菌、细菌和线虫等有广谱性杀死作用)。对猝倒病、黄瓜枯萎病和番茄青枯病、疫病、西瓜根结线虫病等有良好防治效果。同时,通过高温处理,对土壤中的虫卵有较强的杀伤力,特别是小昆虫,如斑潜蝇、红蜘蛛等虫卵得到根除。

镰刀菌、菌线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度,致死的温度为54度。

高温高湿防治黄瓜霜霉病和黑星病的最佳温度为45度1天,40度为2天,相对湿度80%以上。

2、用高锰酸钾1000至1500倍稀液,喷施土壤,对土壤中多种病菌有扼杀作用。在土壤保持田间持水量60%以上的情况下,使用利得百菌清等专用杀菌烟剂,闭棚5至7天,对杀伤土壤病菌效果较好。

3、节水灌溉技术,控制大棚湿度。

4、用嫁接苗,可有效防止土传性病菌害,有效防止根结线虫病菌为害。

5、用化学防治:

(1)青枯病:用农用链霉素等。

(2)早疫病和灰霉病:百菌清+72%杜邦克露600~800倍稀液。

灰霉病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3)霜霉病:发病初期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300倍,或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于1000倍稀液。

细菌性番茄软腐病防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污染灌溉水(露地蓄水池);②人为伤口、伤口愈合,前茎、生菜、莴苣等残留;③昆虫传播。

(4)炭疽、白粉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等。

(5)虫害防治:

蚜虫、蓟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

瓜绢螟、斑潜蝇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用15%安打浮液3500倍喷雾防治。小菜蛾用菜喜防治等。

红蜘蛛可用克螨特1000倍。

斑潜蝇用阿阿维菌素2500倍液防治。根结线虫病可用百铃2000倍淋根。

6、目前大棚病害发生有上升趋势,应注意早期预防。

(1)西、甜瓜: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

(2)番茄:青枯病、叶霉病。

(3)黄瓜:霜霉病、菌核病。

(4)春大白菜:软腐病。

7、识别大棚主要生理性病害。

农业培训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亦是日新月异,好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亦趋于接近,无论是农业机械化方面,还是产业化程度上,无论是农业信息化方面,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发展突飞猛进。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1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猛,就农安县而言,2015年已被吉林省确定为“集中打造现代农业的核心示范区”,农机化程度已是先行一步,截至2014年末,全县拖拉机保有量就已达到9.7万台,其中,大中型就有8947台,配套农具达5.8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099台,其中,三行以上大型收获机就达2186台,可以说发展形势非常喜人。但是,农民群众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和使用上,却很难跟上农机化发展的脚步,主要表现在:新技术推广受到较大影响,如保护性耕作技术,虽然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的大田种植技术,在国家大量资金支持和农机部门大力推广的情况下,推广面积仅为60万亩,深松技术、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等等,也不是很理想;农田作业质量难以保证,如深松作业,不能按技術要求确定是否可进行作业,盲目作业,导致质量无法保证,甚至造成不良影响;免耕播种机作业,无视技术要求,随意提速,严重影响了作业质量和效果等;人为故障明显增多,如农机操作人员为了省钱省事,不及时更换、涂抹润滑油,造成机件提前早期磨损、损坏,故障频发,故障率提高;农机事故触目惊心,2014年仅县某医院,接待医治因农业机械使用不当造成人身伤害的就有100多人。由此可见,农民素质的高低形成了现代农业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可怕瓶颈,即农民素质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这样一个矛盾,特别是国家提出鼓励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今天,如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呢?笔者认为,从长远出发,必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从近期看,必须加大农机操作人员培训学习的力度。

怎样才能搞好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呢?鉴于目前农民文化相对较低、素质较差、接受能力较弱、自由、散漫、自觉学习意识极其淡薄的特点,理应做到两个必须:

1必须解决农民怎样“来”学习的问题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学习光荣,无知可耻的社会荣辱观,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电视、网络、短信、微信等加以宣传,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号召、要求、鼓励广大农民参加各类农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力争使学习变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用号召的力量促进事物本质的进步;第二,要加强政府领导、行政执法的手段,开展农技培训。要加大政府行政对农业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如农安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近些年开展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培训(包括农机技术培训),就是在县、乡(镇)政府和村组织的支持下进行的,实践证明,可行,效果很好;要充分发挥农机监理执法的力度,坚决打击黑车非驾等违法行为,用法律的手段“逼”农机操作人员参加相应的初训和复训学习,事实证明,如果执法力度加大,参训农机驾驶员就多,学习效果就好。如2013年,农安县农机监理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填鸭”式的培训,也能使应急的农机知识得以传送;第三,要创新出台针对参训农民的优惠政策支持,更是一种促进农民自觉参加学习教育的最好方法,2014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在配套更加合理的培训资金前提下,明确提出要“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支持‘三位一体培育,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配套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有好多学员,“奔”可获得“政策支持”前来参加学习的。政策扶持的效应是巨大的;第四,要送教下乡,方便农民学习,在条件允许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深入村社田间地头培训,减轻农民学员负担,降低学习费用,保证培训时间。家门口的培训深受农民学员的欢迎;第五,典型引路,要尽力挖掘、发现、扶植、培育农机操作典型,包括维护保养、驾驶操作、田间作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典型,用典型讲话,用榜样引路,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意想不到的效果。

2必须注重解决“学”的问题

在农民学员“来”参加培训后,如何唤起学员的兴趣,引发学习热情,就要在“学”字上下功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内容。要尽可能的选择针对性强、容易引发共鸣的课题,如农机操作安全常识,简单的保养、鉴定、鉴别实用技术,常见故障的理论及简易实效的解决方法等,通过培训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培训教师。要选派自然素质好,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既有威信影响力,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让学员心服口服,进而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培训手段。要尽可能的采用实物教学,解剖车、件、模型模拟教学,采用示教板、挂图及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做到声、光、像、图的有机合成,收到立体多层次全面的培训效果;全方位的教育。在做好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开展一些与学员息息相关的素质教育,如文明礼仪知识、沟通联系知识、目标管理知识等,使学员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培训服务相结合。在开展理论课堂教学后,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派教师专家深入农机化作业第一线,巡回服务、指导,一方面可以巩固、检验学员学习成果,并可为农民学员解决一些生产中,自己想解决而又不能做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促进农忙季节有限时间内农机化生产的有序正常进行,更好的为农机教学服务,为农机化生产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浅析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的研究 篇7

1 农业技术的作用

1.1 农业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管理和传统农业改造的促进作用

以农业大省江西省为例,江西省7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农业在江西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气象灾害等外在因素和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会导致农业呈现出极大的生产分散性。因此,进行相关农业技术的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确性、可控性以及稳定性,从而对农业的现代化管理和传统农业的改造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1]。

1.2 农业技术对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的促进作用

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距离目前的农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使农业的发展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必须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尤其是实用农业技术的培训。可以对应农业市场的需求,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的培训,这是一条能够切实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途径。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农业技术,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进而使农业持续增效。

2 农业技术培训

2.1 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的最大靠山就是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培训的范围包括了农业生产前、农业生产中以及农业生产后的各个环节。通过对农民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得他们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增加,科技文化素质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2.2 农业技术培训的现状

农业技术培训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要通过党委政府各个部门齐心协力的监管。下面就以江西省农函大为例,对农业技术培训的现状进行分析。

2.2.1 分层次培训

江西省农函大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农民大学”。它具有乡镇教学辅导站1400多个、县级分校100余所,市级分校11所。不同的学校所进行的培训内容各不相同。由于农民学生自身具备的技术水平不同,因此不同的学校会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培训。按照技术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农村基础层次技术、中等层次技术以及高等层次技术3种。最高级别的学校主要负责高等层次技术的教授和培训工作,县级分校则需要根据上级学校展开相对应层次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结束以后,参加培训的学生还会接受训后考核。随着农业技术培训的良好落实,农民素质有了质的提升,这种变化为凭借农业技术增加收入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保障[2]。

2.2.2 借助其他单位力量

2009—2014年间,江西省农函大的培训规模保持着稳步扩大的状态,所培训农民学生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54.8万人。从农民学生的组成结构来看,农村妇女、农村党员的人数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些好的转变与其他相应单位给予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例如,江西农大等单位通过与江西省农函大的协商,将一些专家教授纳入了本次工作的绩效考评范围当中,凭借这种转变来调动参加培训工作的专家教授们的积极性[3]。

2.2.3 远程培训机制

即使相关培训学校的覆盖规模已经在逐渐扩大,但是仍然有些地方在短期内无法接受良好的相关农业技术培训。随着近年“互联网+”超高话题度的推行,农业技术培训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远程视频网络教学平台,围绕农民的技术需求,开展相应的农业技术培训。这种做法不但能够扩大农业技术培训的整体覆盖面积,还能使更多的农民得到好的农业技能培训[4]。

2.3 如何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为了有效地推广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在农业技术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培训面积大幅度增加。有效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的另一种途径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如果有更多的人对农业技术培训产生认可,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就会进行得更好。在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某些农民的培训需求明显不足,因此,在日后的培训工作中可以对农民的培训需求进行开发。

3 结论

在充分满足农民需求的前提下,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可以有效促进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从农业科技成果到现实生产力的高速转化,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对农业现代化的稳定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汉军.浅析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J].山西青年,2013(06):174.

[2]东明县小井乡人民政府张松林.浅析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N].山西青年报,2013-10-27006.

[3]蓝海清,周波,胡火琴,洪学志.农函大模式下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机制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科技广场,2015(12):196-203.

不同农业技术培训方式的比较 篇8

1 利用现代化媒体, 开展电视讲座

现在, 有线电视已经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庭, 由于电视讲座这种培训方式简单快捷, 不仅可以在主要的农时季节有重点地开展培训, 还可以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 随时开展讲解, 画面可静可动, 喜闻乐见, 这种方式不仅受众面大, 而且农民乐意接受。主要问题是播放时间与农民作息时间不对应, 尤其是在农忙季节, 更是如此, 这就使得在农忙季节的电视讲座收视率低, 受众少, 培训效果不够显著。

2 印发科技资料

印发科技资料可以给农民提供随时随地的帮助, 农民不仅可以遇到问题时翻看, 在农闲季节还可以仔细阅读, 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十分有效。尤其是印发一些简单明了的挂图、农事历、明白纸等, 使农民一目了然, 培训效果更佳。这种方式的主要问题是, 农业生产形势发展变化快, 往往编印的书籍跟不上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 形成新书旧技术的被动局面。

3 巡回讲座

利用科技之冬, 组织主要技术干部在各乡开展巡回讲座。这是历年来一直采取的常用办法, 也是农业技术部门工作量最大的培训方法。由于技术人员可以对农民面对面培训, 时而能进行有效互动, 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还可促进技术人员不断发现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因而技术人员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但由于乡级举办的这种学习班参加人员比较复杂, 大多为村级“老三位”, 加上种田大户、养殖大户等, 培训起来针对性不强, 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改为办班到村, 农民自愿参加学习, 这样参加的人数不但多, 而且效果很好。但是由于技术人员少, 尤其是能够与农民面对面互动, 有问有答的技术人员更少, 很难做到村村都能办上班, 受训面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4 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进行现场培训和田间博览

就是在不同地域建设不同种类的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示范场, 以乡村为单位, 对本乡内和本县内的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参观学习, 通过在示范场召开现场演示, 以及举办现场会议, 培训干部和农民, 参加活动的人数多, 农民能看得见, 摸得着, 进行直观培训, 效果更好。这种培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县级以及县级以上的园区虽然水平高, 但数量少, 而且与农民距离远, 农民学习不够便利, 而乡村两级由于没有这笔经费, 难以真正创办科技示范场, 使得农民只能听到雷声, 而未遇雨点, 培训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二是由于此时正是农民最忙的时候, 所以参加学习的农民少, 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5 组织乡镇技术人员深入村屯进行培训

这是县级技术人员开展巡回讲座的延续, 而且乡级农业技术人员熟悉乡村情况, 针对性强, 培训效果显著。但由于多数乡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有待机构改革后成立相应的区域推广站, 或是与省级专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结成对子, 专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乡级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以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6 创建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

这是一种未来农业科技培训的方向, 简便、快捷。但目前农民家里有电脑的比率不高, 手机短信又很短, 不能发送长篇文章, 限制了技术走进农民家的速度。

7 印发简报

在关键的农时季节, 或是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时, 及时印发农业科技简报, 时间短, 速度快, 效果好。但最大的问题是县与乡村的发送渠道不够畅通, 使快捷的简报变成了迟来的提示。

8 播放光盘

利用上级校、站、办下发的农业技术光盘, 入乡进村播放, 如果能与电影同时播放, 比较受农民欢迎, 但这种方式针对性差, 只能在有共性的技术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上起到一定作用。

9 利用科技大集进行培训

虽然参加的人数很多, 但走马观花的成分不少, 真正能学到技术的有限。

10开展业务咨询活

这是一项最基本的和最长期的工作, 也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 咨询分来人面对面咨询和电话咨询两种, 前者少而后者多。问题是农民有时对情况的叙述不够清楚, 有时还要技术人员亲自到田间才能解决问题。

桓仁县农业科技培训措施探讨 篇9

桓仁县位于本溪市东端, 现有耕地面积2.73万hm2, 乡镇人口20.6万人, 农业劳动者逾8万人, 其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劳动者占劳动者人数的80%, 劳动力素质低下, 老龄化趋势严重, 接受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较差, 缺乏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适度规模型群体的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带头人等对科技知识需求多元化, 一般形式的科技培训难以满足要求。为此,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对桓仁县农业科技培训措施进行探讨。

1 创新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效果

1.1 编制乡土教材

立足实际, 组织专家编写一系列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手册或者书籍, 以便指导农民进行实践操作, 如《农业实用技术手册》《桓仁县优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手册》《农资管理法律读本》等40余套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乡土教材, 由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土专家进村入户上门讲解, 并且实地操作指导。

1.2 采取多种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全县的每个乡、镇、村每月都有赶农村大集的习俗, 利用赶大集时聚集来很多农民的机会,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到大集现场发放技术资料, 解答农民提出的技术难题;举办各级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 县乡农技推广部门根据不同地区产业机构特点, 制定农民培训计划, 对各村组、种植大户、合作社、生产企业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 注重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实效性;设立为农服务网站, 通过整合现代网络通信资源, 构建农科知识快速传播体系, 采取农业科技宣传专栏, 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培训渠道, 整合各种优势资源, 建立农民培训科技特派团, 特派团由100名特派员组成, 分为不同专业, 分类指导培训, 让农民群众接受专业培训、学到专业知识,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生产水品[4]。

2 注重培训实效, 让农民学以致用

2.1 培训农民与促进转移就业相结合

要积极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 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近年来, 全县开展多项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 例如焊工、农事企业经纪人、乡村旅游等专业, 将普通农民培训成为产业工人, 实现转移就业, 提高经济收入。

2.2 培训农民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

要着眼从农业内部挖掘增收潜力, 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5]。近年来, 通过围绕“一县一业”配套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与推广工程, 重点培育发展中药材、大榛子、冰葡萄等特色农业产业, 转变农业技术培训重点, 使农民学以致用, 提高生产收入。

2.3 培育新兴职业农民, 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

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实现土地流转, 发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优势,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 健全培训机制, 实现农业科技培训长效化

在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建立全覆盖、全过程的工作运行机制, 确保培训工作专门部署、培训活动定期开展[6,7]。进一步整合资源, 切实落实农民培训工作, 解决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以政府出资、项目争资和社会捐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机制, 特别是要鼓励企业、个人和民间组织支持与参与农民科技培训事业[8,9,10,11]。

摘要: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新技术应用, 实现现代农业化的重要手段。针对桓仁县农业劳动者现状, 以及新时期对农业科技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总结了桓仁县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以期进一步提高桓仁县农业科技培训效果。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训,措施,效果,机制,辽宁桓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EB/OL].[2014-01-04].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6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EB/OL]. (2005-09-12) [2014-01-04].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09/12/content_30998.htm.

[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全文) [EB/OL]. (2012-02-02) [2014-01-04].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2/02/content_24528271_2.htm.

[4]宋冬春.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J].湖湘三农论坛, 2012 (00) :46-49.

[5]柳艳秋.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下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2.

[6]常德:教育培训为农民打开致富之门[EB/OL]. (2011-12-12) [2014-01-04].http://www.lnjn.gov.cn/edu/kejiruhu/2011/12/358606.shtml.

[7]王佩汤, 陈林年, 石成福, 等.临泽县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现状及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 (23) :7-8.

[8]李静.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现状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396.

[9]徐金海, 蒋乃华, 秦伟伟.农民农业科技培训服务需求意愿及绩效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11 (12) :66-72.

[10]范超.创新农业科技培训的思考[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 (10) :69-72.

双辽市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探讨 篇10

1 双辽市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特点

1.1 区域开发促进科技培训工作开展

进行区域开发, 打造特色经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区域开发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有利于实现规模化效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双辽市区域开发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国家级粮食自给工程, “旱作节水灌溉”等项目区的建设等。以区域开发为契机, 进行农业科技培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促进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

1.2 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科技培训工作有了新内容

双辽市在过去主要种植玉米、水稻, 科技培训工作主要围绕这两大作物开展。近年来,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被引进, 对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1.3 农技推广站的经营状况与培训工作紧密联系

农技推广站的经营状况越好, 培训工作效果越好。如双辽市柳条农业站, 通过开现场会等多种培训方法, 仅1年就推广使用水稻育苗钵盘10万张, 推广作用背负式机械抛秧机近20台, 使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栽培这一水稻种植史上革命性的新技术在柳条乡得到应用。也使农民更加了解农业站, 信任农业站, 使农业站的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

2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要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实际工作中, 部分县、乡 (镇) 不重视农技推广工作, 对培训工作认识不深入, 对培训工作投资较少, 但上报成绩时却夸大培训工作量。实际上, 培训工作开展的效果与新项目落实、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等密不可分。新项目未落实, 新技术、新品种未推广, 农技培训工作的效果不好。

2.2 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滞后, 缺乏推广培训的长效机制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没有稳定的支持途径, 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在示范基地建设、核心示范农户培养等方面无法持续, 难以满足农民对现场示范指导和适时技术咨询等直接有效推广方式的要求。

2.3 要切实加强科技人员素质, 提高科技培训的质量

近几年, 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 进步很大, 内部的岗位练兵工作常抓不懈, 科技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较大。但也应看到, 有部分科技人员的素质仍然没达到要求, 在实际指导中难免出现失误甚至错误。不但造成经济损失, 还会造成社会影响, 使以后的培训工作很难开展。

2.4 盲目引入新品种, 科技培训举步维艰

在市场大潮中, 信息繁多, 不少农民甚至部分基层领导对某些市场信息出现误解, 盲目引种一些新品种, 上马一些新项目, 常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出现这种情况时, 不但科技推广工作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而且还对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造成了负面效果, 降低农技推广部门在农村的信誉, 导致农民对农技推广产生不同程度地逆反心理, 不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农业技术服务与农民素质提高结合不够密切

农业技术培训的主体是农民, 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 才能提高技术培训的效果。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尤其面对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少, 种地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不高, 年龄偏大以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现实, 对技术推广与素质提高同步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1,2]。

3 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措施

3.1 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宣传力度

在实际生产中, 部分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低, 总是沿用已有的生产技术。为了顺利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要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大力宣传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农民群众熟悉和了解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目的、服务方式等相关内容[3,4]。

3.2 进一步实现培训工作的多元化

为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要改变授课方式和时间。要充分对培训群众的知识水平、接受特点进行了解,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授课时间要进行合理安排, 既要避免培训不及时造成的损失, 又要避免因培训和使用技术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农民对技术遗忘的现象。

3.3 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好坏。建设一支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强、技术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凤君.农业科技培训实现农业增效增收——吉林省白城市老科协制定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实施方案[J].今日科苑, 2012 (7) :54-56.

[2]梅河口市农业局.梅河口市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掀起高潮[J].吉林农业, 2012 (3) :18.

[3]红旗农场科技培训促备耕[J].吉林农业, 2012 (3) :5.

农业培训 篇11

通知指出,农业部将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开展农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其中2009的工作重点:

一是精心组织好全国性培训工作。这项工作由农业部及相关事业单位承担。

二是深入开展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全年培训农机管理人员10万人次,培训对象以乡级以上农机管理人员为主,培训内容重点是国家惠农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购机补贴管理办法等内容。

三是加快农机技术人员培训步伐。全年培训农机技术人员80万人次,培训对象为农机科研、推广、监理、鉴定、教育培训等人员,培训内容是结合当前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试验鉴定技术及安全监理技术等内容。

四是加大农机作业服务人员培训力度。培训目标400万人次,其中培训新购机农民100万人次,培训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2009年购买新农机的农民,内容侧重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内容,同时结合技术推广项目,培训重点推广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五是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培训考核农机职业技能人员10万人次以上,培训对象为从事农机生产维修服务的农民工和技术员等,培训内容是实用农机驾驶、操作、维修、经营等知识和技术。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强调,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宅基地用益物权,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农村土地。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省级下达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宅基地指标,保障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各地要适应农民住宅建设的特点,按照严格管理、公开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改革宅基地审批办法。村民住宅建设利用未利用地的,经村、乡(镇)逐级审核,批量报县(市)政府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基本农田除外),由各县(市)按当年总量,每年分若干批次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由省(区、市)或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批准。

《意见》要求,完善设施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除了设施农业附属的管理和生活用房等永久性建筑物的用地,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按照建设用地管理外,凡未使用建筑材料硬化地面、或虽使用建筑材料但未破坏土地并易于复垦的畜禽舍、温室大棚和附属绿化隔离等用地,以及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均可作为设施农用地办理用地手续。由市、县政府审批,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不纳入农用地转用范围,不占建设用地指标,但涉及占用耕地的要落实补充任务。各地要对关系到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流通基础设施等农村建设用地加大支持力度,在安排新增用地计划时,要将有关用地指标和宅基地一并单列,挂钩周转指标优先配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农业部启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为规范农药市场秩序,确保农民用上质优、价稳、放心的农药,农业部将2009年定为农药市场监管年。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农药管理视频会议上指出,当前农药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很艰巨,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甲胺磷等禁限用高毒农药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农药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扎实开展好市场监管年活动,杜绝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5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实现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100%查处、标签合格率提高5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的目标。

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12

一、县 (区) 、乡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一) 农业技术推广之经济现状。我们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行政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 它的经费预算和管理体制是由国家、省、地、县四级组成, 因种种原因, 各级机构在财政预算方式上分为全额预算、差额预算和自收自支单位。2003年底,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 全额拨款的占53.8%, 其他的为差额预算和自收自支。这个经费问题在基层表现尤为突出, 乡级农技推广站中, 据不完全统计, 每个农技站人员每月得到的工资为应发工资的70~80%左右。每个县的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人员平均在100人以上, 人员与机构众多, 导致僧多粥少, 而且大部分乡级农技干部每年县财政负责约5, 000元工资, 但到了乡 (镇) 政府后, 工资很难按月足额发放, 一般好的乡 (镇) 在年终可以补齐, 财政较差的乡镇年终也难以兑现, 农技员由于很少从财政中得到工资, 而只能靠自己做农资生意过日子了。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尚能按月领到工资, 而在所调查的乡镇农技推广站中, 只有约1/2左右的乡镇农技人员的工资纳入县、乡镇财政编制, 由于乡财政能力所限 (财经来源已归县里统筹) , 有个别乡镇基本放弃农技站的人员工资, 而把有限的经费用在了其它方面。为了满足自身工资的需求, 约90%左右的乡镇农技人员放弃技术服务, 转而从事农资的经营创收。总之, 县、乡农技人员由于经费所限, 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真正地为农民服务, 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二)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之生存现状。在被调查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所谓的科技人员多数是低学历、无专业、无特长, 而有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编制所限 (无编制) , 能力和水平根本无法发挥, 一些县的乡镇农技推广站, 财政提供不了充足的经费, 完全由他们自营创收, 由此出现个别农技站在七、八年以前是全省先进的乡镇农技站, 而目前只是剩下一个空楼留下几个人在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在乡镇农技站调查中发现, 每个乡镇由县财政发放工资的名额为1~2人, 工资标准为800~1000元/月, 其它人员须由农技站站长负责经营创收去支付他们的工资, 农技人员坦言, 目前一个人最多只有20%的时间与精力勉强应付上级农业技术的推广任务, 而至少有80%的时间要用到自身的经营创收上, 以确保人员生存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 农技站自创的经费收大约有20%的项目经费用于日常性的开支, 45%左右的项目资金用于弥补单位事业经费的不足, 35%左右的资金能够用于基层农技站与农民的项目推广与试验上。因为生存是一个单位与个人要求发展的第一需要, 所以在基层单位基本上人人都在进行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为了应对来自农资经营个体户的竞争, 有技术的农业技术员有时也自配农药低价销售, 结果由于农药含量偏低, 农民打药次数过多, 有的稻区一季水稻要打7~8次农药 (这其中也有自然气候因素在内) , 增加农民生产成本与劳动用工量, 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农民, 这种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假农资的趁机而入。农业技术员没有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 农业技术推广之路艰辛漫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财政支持严重不足。当前, 基层党政领导已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支配财力捉襟见肘, 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力量和服务功能主要来自县乡两级的基层农技人员, 由于大部分县级财政不宽裕, 导致乡镇财政更困难, 所以基层农技人员丧失了服务功能, 没有力量为农业服务。除了县乡财政支持不足外, 据相关部门报道, 整个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也明显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水平。正因为投入不足, 我们看到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设施设备上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 服务设施和手段落后, 服务水平低下。现有的农技人员人头经费和工作经费很低 (每月1000多元工资) , 难以吸引大中专毕业生进来。这种财政供给的窘迫状况,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之路艰辛而漫长。我们希望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 还要雪中送炭。我国自1999年启动农村税费改革以来, 大部分地方为了适应新的农村税费体制, 对县 (区) 、乡镇机构进行较大幅度地精简。但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因为落实中央的政策有偏差, 致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受到较大冲击, 使得不少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能立足于发挥推广服务等公益性职能, 没有主动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一些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争取项目和经费的积极性很高, 但关注和研究如何通过改革强化自身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热情不够。我们深深地感到, 今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身改革滞后。在和农业技术人员交往的过程中, 有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就是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首先表现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些人认为农业的关键问题解决了, 就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忽视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引导结构调整、防范农业危机、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其次表现在对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认识有偏差, 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如何定位的认识不全面。近年来, 农业科技服务市场获得了较快发展, 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在一些地方逐渐发育成为新的市场主体。有的领导看到了社会力量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但忽视了依靠市场兴办公益性事业的局限性。有的领导片面地认为,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就是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简单地推向市场和社会。这也是导致一些地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转制解体、农技人员被迫下海的重要原因。

二、未来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设想

(一) 加强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技术人员的地位与作用。现有的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其机构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不可或缺, 其地位与作用需得到加强, 而不是削弱。从我们所研究的玉米种植户对其生产技术的需求优先序列来看, 县乡技术推广站的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人员仍是当前与未来农民获取与选用玉米种植技术的主要途径。在所研究的近千户玉米种植户中,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80%以上的玉米种植户获取玉米种植技术的主要途径是县乡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 虽与三年前相比, 从这一主途径中获取玉米种植技术的农户比例有所下降, 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这一技术来源途径仍是玉米种植户获取与选用玉米种植技术的主要渠道。由于受二次乡镇机构改革的影响, 大部分乡镇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由地方乡镇政府管理, 而在欠发达乡镇, 农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是很大, 相应地农技人员的地位不被重视, 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 要使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更好更有效发挥作用, 县乡镇农技推广站的作用一定要发挥好, 相应的政策与措施要落实好, 保障好。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二) 建立政府的公益型与非政府的市场型与民间技术推广组织。要明确政府的公益性技术推广与非政府的市场型技术推广组织。公益性技术推广与非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分类依据要求是:对于从事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食作物且知识产权难以在市场上得到有效保护与物化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 (如水稻、小麦等) 的县技术推广中心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员应列入各级财政编制, 其工资与推广费用由各级财政供给;对于从事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十分密切或者是可以进入市场供求调控的作物 (如油、棉、麻、糖、烟、药、菜、瓜、薯等其它农作物) 的县农技推广中心与乡镇农技推广站的人员进入非政府的市场型技术推广组织, 在技术推广的业务上主要从事那些能够物化、知识产权能够得到较好保护的各种农产品的新技术、新成果, 其编制与人员的收益可以由市场供求进行调节, 通过市场建立相应的公司、企业, 直接受工商、税务等部门管理。对于有些作物可以通过农民自愿、协商的原则自己建立民间组织从事技术推广的, 其成本与收益由民间自行解决, 它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一种技术推广组织。在建立这几类推广组织之前, 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应该首先将各种农作物进行分类, 确定哪些农作物是公益性作物, 哪些是可以进入市场进行技术推广的作物, 在每一种农作物内对各种技术也要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技术由从事不同专业的技术推广人员去推广, 在此基础上, 确定哪些作物、哪些技术应该由公益性的政府组织的技术推广部门与技术人员去推广, 哪类作物、哪些技术应该由非政府部门的企业、公司等市场型技术推广组织去推广, 哪类作物、哪些技术应该由民间组织去推广与普及。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民间组织对某类作物、某种技术进行技术推广与扩散时, 不仅要明确技术推广方与农民受技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更重要的是应明确相应的经济责任, 做到政府与农民、企业与农民、民间组织与农民的技术与经济有机协调与发展。特别是, 一些涉农的大专以上高等院校, 财政全额拨款, 这些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有条件有能力充实到农业科技推广的战线上来, 现在笔者所在的单位就接受省政府的号召, 充分利用寒暑假, 走向基层, 走向农村, 把我们所拥有的知识无保留地传授给农业技术员和农民, 这将很好地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基层, 走到田间地头, 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很受农民的欢迎, 当然我们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农业高职院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保质保量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任务,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 我们希望农业高职院校的师生能够承担起农业科技推广的重任。

(三) 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制度, 突出“农业技术指导员”作用。农业技术指导员是指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人员。农业技术指导员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的职业, 他们是田间的知识分子, 也是实际的劳作人员, 因为他们长时间在野外工作, 需要采集农业技术信息, 进行分类、加工处理, 把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和生产资料等有关信息发送给农户, 根据需要向农民推荐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的优良品种并传授与之配套的种养技术。

乡镇农技站在经过第二次改革后农技人员在目前的基础上将减少2/3左右, 在这些经过改革后的农技人员中, 应建立相应的“农业技术指导员”制度。农业技术指导员制度可以根据一个农业技术指导员在本乡镇技术推广作物、推广的面积、技术推广的种类、次数与效果进行分类与绩效评定, 其职务与称职可以实行以农民为主、农业主管部门为辅的原则进行考核, 采用计量分级评定, 人事与技术职称受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直接领导。农业技术指导员的技术职级可以实行主任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业技术指导员、助理农业技术指导员三级制。特别地, 助理农业技术指导员要从农业技术人员里选择, 所谓农业技术人员是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 有一定生产经验和文化知识的第一线农民。农业技术指导员以点带面, 把农业知识送到农民的炕头上, 送到田间里, 让农民在第一时间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让农业生产科学化、产业化。同时让农业技术指导员要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与基层的联系人, 与农民的联系人, 在第一时间内把高等职业院校的新知识新经验送到生产第一线, 同时也号召高职院校免费为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 及时更新农业技术指导员的知识和经验。为了更有效地为三农服务, 我们正在尝试, 让高职院校教师兼任农业技术指导员, 建立鼓励机制。让高职院校聘用农业技术指导员为兼职教师。让农业高职院校积极承担培训“农业技术指导员”责任。

参考文献

[1].鲁静芳, 左停, 苟天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展望[J].世界农业, 2008

[2].全国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三个世界下一篇:质量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