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失误

2024-05-23

教学失误(精选11篇)

教学失误 篇1

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我国的英语教学习惯于把重点放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 但语用能力却很差, 经常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避免语用失误。

一、什么是语用失误

我们将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 统称为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 。语用失误大体上可分以下两类。

1.语用语言失误

以英语为例, 语用语言失误就是所使用的话语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 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 而按母语习惯去生成话语。例如, 英语口语课上, 外籍英语教师请一位学生帮忙分发上课用的小卡片时, 满脸真诚地对该学生说“Thank you very much”, 而该学生则立即回答“Never mind”。然而, 在英文中, “Never mind”的言外之意是“安慰”, 常用于对方表示道歉而自己不介意的场合。这里, 学生错误地使用了“Never mind”表达法, 属于措辞不当, 直接导致了语用失误。

2.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跨文化交际中, 因不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 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它与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等有关。例如, 中国学生梅梅与美国学生Mary一起购物。途中, 她们都感到有些饿了, Mary想去吃东西, 于是去了一家小餐馆。Mary问梅梅“Are you hungry”, 梅梅立刻回答“No, no”。所以, Mary只买了一杯牛奶和一份面包来自己独自吃了。梅梅很饿并很生气, 她觉得Mary很不礼貌。这里, 中国学生本来很饿, 但却说“No, no”。她以为美国人也会像中国人那样既使这样说了, 也会为她买来吃的食物, 但美国人并不懂中国人的这种含蓄, 真以为她不饿, 就独自吃了。显然, 两位学生因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社交语用失误。

二、 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中国学生虽能通过相当级别的英语类考试, 但一旦同操英语的本族人交流时, 就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 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从上面的分析可见, 这些语用失误与我们的英语教学没有注意培养语用能力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语用意识有关。因此,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实践中, 应把纠正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用意识。

1.语用语言失误与英语教学

不难发现, 我们的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脱离语境进行语言教学, 这使得我们的很多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知识后却不知道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如何将它们运用起来。因此, 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创设语境, 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语言的操练。

(1) 正确使用有歧义的词汇

英语中很多单词有多义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中, 它们的意义完全不同。在脱离语境的情境下, 其意义是不清楚的, 甚至会产生歧义。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将单词放在语境中进行教学。如“board”一词, 其意义有“a long thin flat piece of cut wood”、 “a group of people who have responsibility for a particular organization or activity”、 “the cost of meals” 。如在“the school’s board”中“board”意为“甲板”、“董事会”还是“伙食费”, 我们无法判断。但如果我们说“the headmaster is a member of the school's board of governors”, 歧义顿失, “board”就是“董事会”之意了。

(2) 正确使用主谓倒装

在西方国家, 为了表示强调特定的时间、地点、方式或原因等, 人们往往将其要强调的部分前置, 使用主谓倒装的结构。如:

a. You can make a progress in English in this way.

b.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make a progress in English.

教师在讲解时, 应告诉学生例a是用来强调只有用这种方法, 而非别的什么条件, 你才能在英语方面取得进步。而例b则只能说明你用这种方法可以取得进步, 用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取得进步。

(3) 正确使用省略句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省略句, 特别应该指出省略结构所表达的特殊的请求或夸张等功能。如:

a. Have you seen the film?

b. Seen the film?

很显然, 例a可以有询问或请求等多种用途, 而例b这个省略句则只表示说话人请求对方提供这部电影的相关内容。

(4) 正确使用日常用语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注意到英语和汉语的某些语言结构的语用差异, 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言形式及其功能, 培养他们的英汉语用差异意识。

A1: I’m sorry I forgot to post the letter for you.

B1: That's OK.

A2: I’m sorry to have to tell you the news.

B2: What happened?

A3: I’m sorry? What did you say?

B3: I mean you can have a day off.

第一组对话中, A1因为忘记帮B1寄信而感到抱歉, 此时的“I’m sorry”是用来表示后悔、致歉的, 所以B1用“That’s OK”来回答, 表示自己不介意。第二组对话中, “I’m sorry”表示A2虽然很遗憾, 但却不得不将某个不好的消息告诉B2, 所以B2用“What happened”来回答表示自己的担心。第三组对话中, A3因没听清或没注意到B3所说的话, 用“I’m sorry”请对方重复刚才说过的话, 因此B3用“I mean you can have a day off”来做出解释。

2.社交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现在, 外语教育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那么, 英语教学的重点也应从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转移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上来。要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在于认识汉语和英语的文化差异。

(1) 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及交际能力, 首先,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高度重视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组织教学时, 教师也可采用对话、表演、游戏、媒体等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 还可以定期开设英语角活动, 进行英文演讲比赛, 请外教与学生交流座谈, 介绍学生多看英语节目, 如《六人行》、《生活大爆炸》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也可以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2) 导入文化知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关的背景知识的缺乏, 常常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因此, 教师在备课前应搜集大量的资料, 在上课时,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应向学生多介绍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地理、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

(3) 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 帮助学生克服交际障碍

在学习英语时, 中西方文化差异往往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许多困难。英汉语用差异主要表现在招呼用语、道别用语、对恭维与赞扬的反应、邀请方面、道谢和道歉方面、敬语和谦词方面、禁忌和隐私等方面。如果不懂这些方面的差异, 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就会因表达不得体而导致交际失败, 而这种失误是不可原谅的, 因为听者会认为这是无礼粗鲁的表现。

(4) 运用讨论教学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而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 没有英语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创造各种英语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讨论教学法, 即以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和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为主要学习活动形式。这样, 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 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并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如我们在学习“Animals in danger”这一模块时, 在充分介绍了濒临灭绝的各种动物的现状及将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以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设计出各种保护动物及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标语。这时, 学生就会充分参与到讨论中去, 设计出诸如:“Our friends, our future”、 “Keep animals, keep ourselves”、 “Strike for the happiness of animals”等充满创造性的标语。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

[2]古良.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8 (2) .

[3]张雪红.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7, (7) .

[4]王玉华.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时代文学, 2009, (20) .

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篇2

关键词:语用失误;英语教学;语用能力;文化教学

收稿日期:2009-12-03

作者简介:凌飞(1968-),女,湖南平江人,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及全球化的发展,与国外的交流不断加强。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日益受国人重视,英语教学的地位更是日渐突出。然而,许多资料表明,中国学生在用英语与外界交流时,语用失误屡见不鲜。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时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有两种倾向:一是把语言课上成知识课,忽略语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所能读懂文章的数量,重视读、写,轻视听、说的训练,结果变成“哑巴”英语。二是主张英语学习者依靠大量的模仿来学习语言,重听、说,轻读、写,结果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侧重于词语形式和意义上的讲解,忽略了说明其使用语境和实际用法,更无暇涉及社会文化知识和交际法则,极大地削弱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导致语用失误。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原因,论述了什么是语用能力、培养语用能力的必要性,同时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原因

英语语用失误有下列几种情况(何自然1997)[1]: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套入英语中去;错误地将母语和英语的词义等同;只了解字面意义,弄不清说话人的真正用意;滥用完整句,忽视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等等。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主要发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指的是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话语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

英国语言学家Thomas (1983)[2]认为语用失误是由于听话人不能正确破译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而造成的交际失败。语用失误可分为两大类: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笔者认为,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对西方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强调对语言系统的教学,即对语言系统知识、语音、语法及词汇的教学上,忽视了文化的导入,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错误。例如,两位学生看望一位生病的同学,

A: Drink plenty of water.

B: Put on more clothes.

按中国人的文化,看望病人时通常用提建议的方法表示关心,但按英美人的习惯,通常不提这种建议,除非病人有这种需要,否则对于自尊心很强的西方人来说是不合适的,在上述环境中,用“I do hope you’llbe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等表达方式就准确了。[3]

英汉两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情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出不同。譬如汉族对时间的认识是先过去后现在,空间的认识先从大处着眼再到小处,这样的思维方式给人恢宏的感观;而英语民族对时间的认识是先现在后过去,空间认识从小到大,这种思维方式跟他们讲求现实、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价值观相吻合。由于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用英语谈论到地点时,中国学生总是不由自主地照搬汉语思维——先大后小。

(二)套用母语中的语用规则

语言学家托马斯(J . Thomas)[2]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发生的语用失误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各自特定的一套语用规则。这些特定的语用规则是由属于特定文化群体的人们自孩提时代无意识习得,人们遵循这些规则也往往是无意识的。由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又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即交际时直接把自己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语用失误就难免发生。学习者尽管在英语中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但在日常交往中,由于母语的干扰,还会不自觉地套用母语的表达形式,造成交际失败。

(三)缺乏言语交际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背诵句型,在学习中缺乏言语交际训练,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对一些固定的表达形式或习惯用语了如指掌,但一旦真正使用时,也会出现错误。比如在向别人问“晚上好”时,脱口而出的却是“Good night”;在接电话时会说“Who are you ?”。学生并非不知如何作答,但由于缺乏练习口语的机会,在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就会因紧张、不适应而出错。

(四)缺乏对语体的认识

语言形式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对话双方的关系、讨论话题的内容、背景、交际的方式等都影响对对话形式的选择。Halliday(1989)曾指出:“选择错误的语域,是外国人学习另一种语言时最常犯的错误。”传统的语言教学偏重于让学生死记语言规则,死背离开语境的孤立的句子,结果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语言。在言语交际中,他们往往不注意对方的身份,说话的氛围和场合,不注意使用恰当的语体而导致交际上的不得体。例如,对熟人、朋友使用过于礼貌的语言;或对陌生人及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于随便的表达方式等。

(五)培养语用能力的意识淡薄是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考察一下我们的英语教学,不难发现培养语用能力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下面摘自国内一本英语教科书的例子颇能说明问题:

—Where are you from ?

—I’m from Guangdong.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Hubei .

—Is your wife from Hubei too ?

—No,she isn’t . She is from Sichuan.

—Are you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wife ?

—Yes,I am.

—How often do you write to your wife ?

—Once a week.

西方人认为,在交际中直接打听他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婚姻状况、宗教和政治信仰等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而在中国,这些信息一般都可以直接打听,无须避讳。教材编写者显然没有注意到汉语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用这样的教材来教学,学生是可以学到英语的一些正确形式,但它们都是一些不合适、不得体的英语。从使用英语的角度来判断,这就是语用失误。用这样的教材显然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语用能力的含义及语用能力教学的必要性

对语用能力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4,5]Savignon(1991) 认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语用能力是非本族语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在Bachman (1990) 的模式里,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 被分成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两部分。前者由“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构成,后者由“施为能力”( illocutionary competence) 和“社交语言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组成。施为能力指的是了解交际行为并懂得如何实施交际行为的能力;社交语言能力指的是根据语境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

何自然先生(1997)[1]认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可以从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两个方面来解释。为使语言表达得体,语言使用者必须懂得针对特定语境,结合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而要真正理解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须了解语言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比如能够区分以下两种意义:说话人所使用的词语本身的意义和说话人要通过这些词语意图表达的意义。

英语教学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三个原因:有些语用知识具有普遍性;有一些语用知识可以成功地从母语迁移到外语里;语用能力会随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发展而自然发展,并不需要教学介入。

教育心理学早已表明,学生并不总是把可用的知识和策略迁移到新任务里。外语学习者常常倾向于对话语作字面理解,而不对话语进行推理,也不充分利用语境信息。Fukushima (1990) 和Tanaka(1988) 就曾发现,虽然学生在母语里选择语用策略时对语境高度敏感,他们却对外语的语境变项不加区分。[6]可见,语用能力是需要教的。

教学所起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必须具有语用知识,鼓励学生把母语的语用知识合理地转移到外语语境里。Bardovic Harling 和Dornyei (1997)的报告提到,让匈牙利和意大利的英语学习者辨认两组不同的语句,一组是语法不正确但语用得体的语句,另一组是语法正确但语用不得体的语句。结果发现,学习者对第一组语句的辨认较之第二组要容易得多。这就足以表明,若不将语用能力纳入教学内容,外语教学只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但对学生外语语用意识的培养则起不到什么作用。

三、英语教学中要采取措施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防止语用失误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交际能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用能力在英语教学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忽视培养语用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语用能力欠缺可以解释为什么学生具备了语言知识却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语用能力需从提高语用意识入手,首先要提高教材编写者和英语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

教材编写者若有了强烈的语用意识,就会自觉地把语用能力纳入教学内容,本文所提到的那种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教材就得以杜绝。与教材编写者相比,英语教师担负着课堂教学任务,教师语用意识之强弱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之成败,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尤为关键。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语用意识,增强自身的语用能力,进而才有能力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我们要提倡英语教师学习语用学理论,用理论指导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觉地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英语教学,纠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偏差,把培养语用能力落到实处。

(二)创造语言环境,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场景

语言学家Little Wood说过:“课堂中的交际越真实,越频繁,自然环境和课堂环境学习的界限就越模糊。”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于语言使用的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内加入大量的以学生为主导的练习方式,如分组或配对练习,设计不同的语境,让下列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命令”这一交际功能:

1. You haven’t finished your homework.

2. You should not be late next time.

3. Do you want to come in now?

4. Why don’t you come over?

5. You might close the door?

以上练习旨在使学生明白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使其克服“在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划等号”的倾向(Criper and Widdowson 1975),这就有利于学生减少在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例如,学生也许不再错误地认为,要发命令就一律使用祈使句,要提问就一律使用疑问句。

人类的言语交际都是在特定的语境里进行。当说话人的话语模棱两可时,听话人就需借助语境来确定其含义。练习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意识到交际中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可能会大大超出它按字面编码表示的意义,在理解话语时,听话人可以在语境的帮助下收窄或放宽字面原义(Deirdre Wilson 2001),以获取说话人刻意表达的意义。

情景教学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为他们提供能够开口说话的机会。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功能。这种场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能从容应对。

(三)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重视文化差异、尊重西方礼仪的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教授一门语言,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这门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专业人士包括语言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 的培养,更应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认识文化背景对语言影响的重要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意识。一方面,教师要把自己所了解的或亲身体验过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课内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对文化背景知识做到随时遇到随时教,这其中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另一方面,要向学生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书籍,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资料。要让学生懂得语言知识,不等同于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不了解外国文化背景,而从本国文化背景出发,来进行那怕是最简单的交际,说出来的话,即使语音、语法、词的搭配都正确,且符合“语言规范”,但人家却听不懂或说了有失礼貌,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四)改进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

在真实的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择是受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支配的。不同的场合,选用的语言及正式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向他们介绍不同的场合对语体形式的不同要求。让他们了解到,同样一种语言功能在不同的场合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影视作品是生活场景的载体,通过观察影视作品的语境里的表达手段,学生得以将社交语用学和语用语言学两方面结合起来,在语言形式、语用功能、社交环境和文化意义之间找到联系,获得发展自身语用能力所需的相关信息,提高语用意识。同时通过看这些反映英美人生活的影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了解、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学生能学到地道的、活生生的英语,而且能更深刻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以及年轻人对婚姻、爱情的观念。

英语教学应确保给学生提供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输入,不是让学生去模仿英语本族语者的行为模式,而是要保证学生在正确的输入基础上积累语用知识。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充分掌握和了解。英语教师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语用失误,同他们一起分析其原因,有意识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时的文化意识和语体意识,防止因此而导致的语用失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1983,(4).

[3]庄冬文.英语语用失误及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4).

[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Wardhaugh Ronald.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2000.

[6]Shibata.A.M.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cept s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J].JAL T Journal,1998,20,(2).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失误 篇3

以上各方面的失误在课堂中发生, 主讲教师当局者迷, 浑然未觉或等闲视之;听课, 评课教师习以为常, 与人为善, 包容回避。如此一来, 这些失误在我们课堂教学中重复上演, 最后受害的是无辜的学生!

造成课堂教学失误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绪不对。过分紧张或过分松弛, 教师上课前本来做了准备, 写了教案, 教学内容也弄懂弄通了, 上课时却因过分紧张或漫不经心, 造成笔误、漏讲等失误。二是准备不足。备课不充分, 未深钻教材, 缺乏教学预见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 上课时胸中无竹, 讲完上句想下句, 脚踏西瓜皮, 滑到哪里是哪里, 如此上课, 哪有不出现失误的?三是基本功不扎实, 以自己学生时代的一点课堂教学印象, 习非成是, 以讹传讹。四是课堂教学时态度不端正, 不严格要求自己, 缺乏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 对自己认识模糊的问题若有学生质疑就信口开河, 不假思索随意发挥, 以致产生差错。

绝大部分教师对于自己的失误都敢于正视, 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 也有少数老师回避或者说不敢正视, 究其原因:其一是怕丢面子。他们认为老师在学生眼中是一个学识渊博、不犯错误的高大形象。若发现了错误, 当着学生面改正颜面何堪?其二是怕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在他们看来, 学生在课堂上指出教师教学的失误是少数学生故意在找茬捣乱, 破坏课堂纪律。于是当头棒喝弹压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失误采取患得患失的态度和这样的做法, 不仅贻误学生, 僵化课堂气氛, 还将阻碍我们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 应正确而客观地对待教学中的失误。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 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认识失误, 如何对待失误。若文过饰非, 拒不承认, 定会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教学失误及其带来的后果, 不光影响学生的作业、考试, 有些可能造成学生终身认识上的误区。而消极对待, 盲目自卑也是不必要且无济于事的。人无完人, 个人能力有大小, 心理素质各不相同, 认识范围各有各的局限。不会的可以学, 不对的可以改正, 偶有失误, 并非丑事, 教学相长不是空谈, 只要有实事求是的治学治教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其次要敢于承认错误, 及时改正错误。若是当堂发现, 就要当堂改正;若是课后才记起, 要主动及时补救;若有学生发现并指出我们的失误, 要认真分析, 确认后欣然接受, 立即改正, 而且还要表扬该学生认真听讲, 坚持真理的精神。这样做不仅不会丢失面子少了威信, 反而让学生看到了老师闻过则喜、闻过则改的博大胸襟, 对学生也起到了知错就改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同时, 若是老师对此类“事件”引导恰当, 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功效。

最后要严格要求, 惩前毖后。教师是在学生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真理的敏锐的眼睛的注视下开展课堂教学的。每一位教师当为人师表, 严于律己, 认真备课, 深钻教材, 广集资料, 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堂教学中尽量少出差错, 不出差错。如出现了失误, 不光要敢于承认, 及时补救改正, 还应该吸取教训, 避免错误重犯, 真正做到吃一堑, 长一智。

教学失误 篇4

如果大家希望自己的考场作文能在第一时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生动的语言和新鲜的表达不失为一种捷径!下面,笔者就作文语言提升的技法点拨和写作训练,撷取考场作文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以期提高大家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避免空谈,追求具体

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如果我们在文章中加入适当的描写,就能使人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按内容可将描写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其中人物描写最多,其又可分为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等等;按写作手法则可分为:白描、细节描写;按写作角度则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运用好这些描写方法,就一定会变空谈为具体,化单薄为丰满。

【失误段】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9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的面前说了许多讽刺的话。我下决心要把语文学好。

【失误点】这段文字缺少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因而无法展现生动具体的形象。文中尽是粗大的线条和轮廓,只能给人一种肤浅的感受。显然,这种空谈似的叙述是不能吸引读者的。

【升格段】成绩公布了。哈哈!90分,万岁!我真想叫出来、跳起来!有几个同学走过来,我正微笑着准备迎接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瞧那模样,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数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我头皮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子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不,我不能哭!我这只麻雀一定要变成金凤凰!

二、摒除冗繁,打造精美

短小精美的段落犹如一杯醇酿,饮之满口溢香。在作文当中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词写活一个人物,用一个句子抓拍一个镜头,用一个细节揭示一种心理,用一段文字传递一腔情韵,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作文中,并不是语言越冗繁就越能达到写作目的,我们完全可以尝试使用一些雅词,可以锤炼一些精当的对偶句、精美的比喻句、精彩的排比句等,可以营造细腻的描写句、生动的说明句、精辟的议论句、浓郁的抒情句等,这样的语言怎能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失误段】汽车驶在上学的路上,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真的舍不得离开家里,可我不得不走,看着妈妈帮我打点好的行装,她把我该带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不觉耳边又响起她说的话:到学校后要听老师的话,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别舍不得花钱。她还说,有空她会来看我的。

【失误点】此文段显得很冗长、拖沓,毫无文采,虽然叙述了近百字但还是给人一种没表达完整的感觉,效果当然是事倍功半。如果去掉那些琐屑的老调重弹的细节,用含蓄而又抒情的语言去展现人物的内心,就会给人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升格段】骏马总要扬辔奋蹄追日月,雄鹰总要振翅高飞挂蓝天,羽翼未丰的我,也要挣脱父母坚实的臂膀,飞向我神往已久的蓝天。此刻的我有一丝兴奋,又有一丝紧张;有一丝激动,也有一丝迫不及待。可当汽车行驶得越来越快,家越来越远时,母亲的叮咛又响在耳边:“孩子,一定要听老师的话„„”

三、远离平庸,幻化神奇

写文章如果信笔涂鸦,不尝试语言的创新,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只能是平庸之作。其实有不少的句子只要稍加修理,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成就诗意盎然的效果。我们可运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潮词汇,可运用超常搭配的特别句式,可对成语、俗语、诗词名

用心

爱心

专心

句等进行巧妙的化用,还可将词性错位,将虚实错位,将感官错位,将成分错位等等,这样的个性化语言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失误段】数学课上,老师在上面不厌其烦地讲着数学题目,我们学得实在是太枯燥。好多同学都没有听讲,开始讲起了悄悄话,大家的心早就飞了!因为明天就是“十一”黄金周了。

【失误点】这样的语言实在没有新意,老套得成了博物馆的古董,枯燥得令阅卷老师不想往下读。试想,陈旧的内容用平庸的语言表达出来能有什么吸引力呢?如果用另外一种新颖的语言来表达,定会令人耳目一新,新鲜的语言甚至可以将一篇内容平淡无奇的作文“点石成金”。

【升格段】“X+Y=Z。”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倒霉!又是让人死掉几个脑细胞的数学课!“哼!什么‘X+Y=Z’,还不如‘枯燥的平方+乏味的平方=数学’!”同学们牢骚满腹,都有点儿坐不住了,纷纷开始认真地开起了小差。明天就是“黄金周”了,大家早就盘算起自己的“假日总动员”了!

四、拒绝呆板,崇尚鲜活

语言呆板是很多同学的通病。要使语言鲜活,必须让思维展开,让笔法灵活。若要语言鲜活,幽默必不可少,它是一种机智

智,往往能使人在轻松活泼中得到审美的愉悦;若要语言鲜活,调侃必不可少,它是轻松的逗趣,谈笑间体现一种思想的深邃,它往往能够让人在忍俊不禁中咀嚼出语言的奇妙与灵动。

【失误段】老师说文言文要过三关:背、默、译。我有办法对付——混!就说背吧!背不出我就压低声音咕哝。背《愚公移山》时,我就混得让老师不耐烦了:“算啦,这次算过关,下次不行!”

【失误点】这是一段很真实的素材,只是缺少细枝末节,使原本应该很出彩的情节变得十分呆板,毫无生活的激情和活力,无法彰显童心与童趣,所以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阅卷老师眼中也会如过眼云烟,注定得不到高分。

【升格段】过三关?那好,请看我“巧过背诵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前几句要吐字清晰,增加透明度!)“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中间几句节奏要快,滚瓜烂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究竟是孙子有了儿子,还是儿子有了孙子?不妙,压低音量。)“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孙子儿子„„儿子孙子„„”(声音已经低到极限,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背书还是念经。)“行啦行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可不行!”老师终于挂起了“免战牌”。

对照自己的语言,看看以上几种毛病是不是也在你的作文中出现过。如果有,就在平时的作文学习和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相信只要努力锻造你的语言,它就能为你的考场作文披上靓丽的外衣,增添夺目的光彩!

用心

爱心

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用失误研究 篇5

摘 要:从小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语用失误情况入手,重点研究了防止PEP人教版小学英语教学出现语用失误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语用失误;PEP人教版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用失误常见表现

所谓语用失误,主要是指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未能达到满意的交流效果,对于其中所出现的差错称之为语用失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只是对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很少研究英语语言本身,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语用失误情况。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语用失误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与英语使用习惯相违背、以汉语形式使用英语、不重视中英文化差异等。因此,需要对此展开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二、防止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语用失误的对策

1.确定语用目标

为了防止语用失误的出现,教师应确定语用目标,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点所在。如,在教学2013新型PEP人教版教材中的“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时,教师不能仅将练习重点放在“Where is the ...”句式的练习上,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礼貌问路,并为学生构建整体的语用教学观,让学生在能够运用这些问题的时候真正发挥作用,同时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让学生学会积累,以便为日后语用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提炼语用信息

小学英语所涉及的题材较为广泛,尤其是新版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语用信息提炼,并告知学生在学习中避免涉及的问题,让学生从小就对英国文化有了解。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告诉学生外国人最常谈的问题是天气,一定要避免问他们的年龄与收入等此类具有隐私性的问题,也不要问他们去哪里,否则他们会认为你想知道他们的隐私。

3.为学生创造语用环境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语用环境,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学习内容。如,在“Unit 6 The Story of Rain”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下雨时的画面,并让学生回想一下下雨时的景观,以及在下雨的时候都发生过哪些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不是单纯地学习故事,而是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

语用失误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常见,这就需要小学教学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减少语用失误的出现。

例谈阅读教学中的失误 篇6

一、教师要准确解读人物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用“ (%%%%) 的林冲, (%%%%) 的洪教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品读人物特点。学生在这种引导之下, 思维异常活跃, 纷纷从文本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述中, 谈论对人物特点的理解与感悟。虽然学生对洪教头的特点把握比较准确, 比如“狂妄自大”、“粗鲁无礼”、“自不量力”等, 但对主要人物林冲的特点把握就有所缺失。有学生认为林冲谦逊有礼, 说“林冲不愧为谦谦君子”, 有学生认为林冲“武艺高强”、“沉着有谋”……学生见解很多, 课堂看似很开放, 很有效, 但师生解读人物存在两大失误:一是支离破碎, 林冲的性格核心点应该是“忍”, “武艺高强”却“谦逊有礼”不正是“忍”吗?教师对人物性格的整体把握不准确。二是脱离了原著的时代背景, 断章取义, 如林冲的“谦谦君子”分明是当时统治阶级的君臣思想在他身上打上的烙印, 他的性格特点是有阶级局限性的。教师在帮助学生解读人物之前, 应该多读原著, 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二、教师备课要从文本的整体入手

《少年王冕》是苏教版第九册上的课文。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从中年级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逐步向高年级文本的整体把握上迁移, 让学生建立文本“整体”的概念。《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在整体上写“母慈子孝”, 在段落行文上按时间顺序写了少年王冕的成长经历。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时, 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题:课文主要写了少年王冕的哪两件事?结果, 整堂课师生就在“弃学放牛”、“学画荷花”两件事中品读王冕的孝顺、勤奋。对于这节课, 我认为教师割裂了文本的整体性, 把完整的文本肢解成相对独立的两件事情, 使文本的整体性难以体现。反思这堂课, 我觉得教师在导读全文时, 应该这样设问: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课文叙述了少年王冕哪几个年龄段的成长经历?

三、小学阅读教学应姓“语”, 更应姓“小”

小学语文姓“语”, 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想说的是, 小学语文还姓“小”。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语言和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 而小学语文主要是学习语言和文字, 重在打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小学语文应姓“小”, 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学生, 我们要根据他们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 定位要低, 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感受中外文化, 从中汲取营养, 而不是将成人视角所锁定的文化内涵强加给孩子。小学语文姓“小”, 所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深, 对学生的讲解宜浅。

如《推敲》是苏教版第九册上的课文, 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 表现了苦吟派诗人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以我观摩的一节公开教学课为例, 教师首先对“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一句及韩愈先生对贾岛说的一段话进行了教学, 然后“挤出”课堂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课外拓展, 讲解文学知识“苦吟派诗风”, 出示贾岛的其他诗句供学生赏析, 最后选取其他诗人的名句, 用填空的形式供学生斟酌字句做练习。在观摩课结束评议时, 有一位教研室领导就提出了课外拓展“度”的问题。本节课紧扣文本教学, 姓“语”有一定特色, 但不宜拓展过多、挖掘太深, 小学阅读教学还要紧扣文本, 语言训练要姓“小”。

四、语言训练不要脱离文本语境

从文本中学得语言,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少年王冕》体现“母慈子孝”, 在文中第2小节有一段母子对话:一天, 母亲把他叫到面前, 说:“孩子呀, 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 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 实在供不起你读书, 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不如帮人家放牛, 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少年王冕虽然不忍离开学堂, 但他善解人意, 懂事明理, 说出的话委婉有情意, 值得学生借鉴学习。有位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了一组仿说练,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1. 爸爸原本答应周末陪我去恐龙园玩, 可是现在有事去不了了, 我会说:“%%, 不如%%。”

2. 小华正在专心地读课外书, 顽皮的小朋却来找他玩球。小华说:“%%, 不如%%。”

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用失误研究 篇7

所谓语用失误, 主要是指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未能达到满意的交流效果, 对于其中所出现的差错称之为语用失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只是对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很少研究英语语言本身, 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语用失误情况。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 语用失误较为普遍, 主要表现为:与英语使用习惯相违背、以汉语形式使用英语、不重视中英文化差异等。因此, 需要对此展开研究, 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二、防止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语用失误的对策

1.确定语用目标

为了防止语用失误的出现, 教师应确定语用目标, 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点所在。如, 在教学2013 新型PEP人教版教材中的“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时, 教师不能仅将练习重点放在“Where is the ...”句式的练习上, 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礼貌问路, 并为学生构建整体的语用教学观, 让学生在能够运用这些问题的时候真正发挥作用, 同时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 让学生学会积累, 以便为日后语用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提炼语用信息

小学英语所涉及的题材较为广泛, 尤其是新版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多,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语用信息提炼, 并告知学生在学习中避免涉及的问题, 让学生从小就对英国文化有了解。如,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告诉学生外国人最常谈的问题是天气, 一定要避免问他们的年龄与收入等此类具有隐私性的问题, 也不要问他们去哪里, 否则他们会认为你想知道他们的隐私。

3.为学生创造语用环境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 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语用环境, 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学习内容。如, 在“Unit 6 The Story of Rain”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下雨时的画面, 并让学生回想一下下雨时的景观, 以及在下雨的时候都发生过哪些事,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不是单纯地学习故事, 而是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

语用失误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常见, 这就需要小学教学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减少语用失误的出现。

摘要:从小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语用失误情况入手, 重点研究了防止PEP人教版小学英语教学出现语用失误的对策。

对中学数学教学失误及对策探讨 篇8

一、数学教学失误分类剖析及原因初探

1. 教学目标确定的失误

教学目标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应该如此”即“应然”的目标, 它出现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中, 另一类是“实际如此”即“实然”的目标, 指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发挥实际指导作用的目标.这里着重讨论“实然”目标上的失误.这一目标尽管不出现在数学教师的书面计划上, 甚至有的也不表露在他们的口头上, 但却是教师工作的真正导向.因而对“实然”目标失误的研究, 更有其现实的意义.

2. 教学内容处理的失误

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来体现的, 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但是教学内容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媒介, 不是自发地发生作用的, 而是由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教师直接掌握、处理、控制和调节的.这一“处理”环节的功能是双重的:既可以使它贴近实际, 便于学生掌握, 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也可能使它出现种种“失真”, 从而偏离既定的目标.从原因上分析:

(1) 是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理解的失真, 即对数学教学内容确定的意图及其体系、功能、要求等理解得不正确, 不全面或者不深刻, 因而难以实现既定目标.

(2) 是对数学教学内容传授的失真, 教师即使正确地理解了教学内容, 但在其表达过程中, 也会出现种种失真, 即他实际说出的内容并不等于他想说出的内容.

二、解决数学解题教学失误的对策

1. 注重数学解题思维过程的教学

解题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为了教会学生解题, 例题的讲解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主要的思维活动, 同时也要把思路形成的过程揭露出来, 显示为什么要这样做和怎么做的思维过程, 突出问题中的探索环节及解题方法被发现的过程, 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作出比较, 找出自己思维的优点与不足, 以培养学生解题思维中的调控能力.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 暴露思维过程不只是展示给学生畅通的思维过程, 必须适当体现一些错误思维的暴露和纠正过程, 因为学生解题一开始的分析思路有可能是不对的, 这时如何选择有效的思维方向就显得非常重要.

例题:甲、乙、丙三人同时从同一地点, 沿着环形跑运动, 甲走, 乙跑, 丙骑自行车, 5分钟后丙追上甲, 之后又用4分钟追上乙, 甲的速度是每分钟70米, 乙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 求丙的速度是多少.这是一道典型的追及问题,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列方程解应用题, 其难点在于从问题中找出一个等量关系, 建立方程式:丙追上甲时, 丙比甲多走了一周, 即丙和甲的距离之差等于环形跑道的周长, 丙追上乙时, 丙比乙多走了一周, 即丙和乙的距离之差等于环形跑道的周长.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建立方程式的关键性知识是“两人运动的距离之差等于环形跑道的周长”, 将这一知识一般化, 可以概括出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即“两运动物体运动的距离之差等于某一距离”, 学生获得了这种知识, 解决问题时就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建立方程式.

2. 手势语言在数学课中恰到好处地运用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 但若没有手势, 课堂教学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手势语言在课中要求协调、自然, 恰到好处, 避免一些消极的手势.手势使用得当, 可以增强语言力度, 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 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身体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教室毕竟不是舞台, 应强调自然和真实, 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

3. 板书作为书面语言, 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是通过板书来传递的, 数学中的解题、绘图、运算等是通过一定的板书来示范的.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四点: (l) 板书要清晰、条理, 具有层次性. (2) 板书要生动鲜明, 重点突出, 具有目的性. (3) 板书要内容突出, 布局合理, 具有计划性. (4) 板书要字迹工整, 绘画规范, 具有示范性.

4.正确的作业教学观应当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是外显和内化的统一, 是结果和过程的统一, 最终是以是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落实“加强双基, 提高素质”来衡量的, 学生做作业所得到的不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和孤立的题目解法, 而是不断地使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逐渐拓宽并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达到内容的内化, 实现真正意义上能力的提高.基于以上认识, 在作业教学中要克服失误, 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

(1) 作业形式多样性

以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代替单一性的书面解题式的作业, 比如:既有复习性作业, 又有提高性和探索知识性作业, 以及自学性作业 (预习作业、补充阅读性作业) ;既有一般的书面作业, 又有实践活动性作业;既有个别独立完成的作业, 也有小组协作完成作业;既有教师布置的作业, 也有学生自己设计安排的作业等.例如:在学生学完初二几何《四边形》一章后, 布置学生写一篇小论文《我所认识的四边形》, 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对四边形中各种特殊图形的联系有根本的认识.

(2) 作业内容的层次性

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篇9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enny Thomas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中将语用失误分成两类, 即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的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 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 或者说话方式不妥, 表达习惯等导致交际语言表达的失误。

1、语言-语用失误

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指说话人措辞不当或者使用了歧义词语, 使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话语意义和所指范围而导致的 (何自然&冉永平, 2002) 。例如:当别人表达谢意时中国人经常回答道“没关系”, 大多英语学习者会翻译成“Never mind”, 然而西方人认为表达谢意时应说“My pleasur e”。如, Teacher:Have you brought your reading book?Student:Yes, I have brought my reading book.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这句话本身没有错误, 但是这种回答会让老师觉得这个学生很不情愿回答问题, 实际上学生没有此意, 这就是滥用完整句, 忽视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特殊含义而引起的语言语用失误。第二层面指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或者是说话人话语里的言外之意没有表达清楚。一方面说话人以为听话人能够充分理解自己的话, 另一方面听话人却偏偏误解了说话人的用意, 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例:女士:It’s so hot here, isn’t it?男士:Yes, it is.对话中这位女士本意并不是对温度做出评价, 而是提出暗含的要求, 而这位男士并没有真正领悟女士的用意。

2、社交-语用失误

何自然认为:“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何自然, 1997)

如若问英美人婚姻、家庭、经济状况等隐私, 对方会拒绝回答, 造成社交语用失误。还有习俗上难以接受的, 比如外国人表扬称赞时, 我们很自然的回答:“一般般, 哪里哪里”, 对方听到我们的回答会很诧异, 还会认为我们否定了人家的鉴赏力。汉语者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形或者兜圈子, 而英语者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如, 外国人说:“Oh, what beautiful handwriting!”中国学生不假思索的答道:“No, no, you are laughing at me.显而易见, 学生未能摆脱汉语习惯, 这样的回答会使外国朋友感到尴尬, 认为自己的赞美被误解了。可见,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外语教学应注重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语用失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表现

1、词汇教学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 是语言的基石。词汇教学中, 教师要着眼于词的所指和词的内涵。如“狗”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 “赖皮狗”“狗改不了吃屎”“走狗”等形容厌恶的人, 西方人看来狗是褒义的, 象征忠诚、可靠、勇敢。“Every dog has his day”意思是“人人皆有得意时”。词汇教学不是孤零零的, 应注意中英文表达方式及中西文化差异。词汇不是英语学习的全部, 同时应考虑语言运用的环境、场所、对象等方面的语用因素。还有一些类似的表达, 如sporting house是“妓院”而不是“健身房”, “busybody”是“爱管闲事的人”而不是“大忙人”, “green hand”是“新手”而不是“绿手”, 因此, 了解一个词在不同语系中有不同词义对避免语用失误很重要。

2、口语教学方面

说话人由于缺乏语用原则, 有时会错误的把汉语的表达方式套用到英语表达中, 这样乱用导致语用失误。如外商说:“Thank you for accompanying me.”中国学生回答道:“Don’t mention it.I is my duty.”中国学生的回答让外商很难堪, 职责指的是道德、法律上的责任, 学生表达的意思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实则自己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 恰当的表达应该是“It is my pleasure”。学生语言表达方式的错误导致语用失误的产生。另外, 英语的祈使句不一定都用于命令, 如“Have some coffee”是祈使句, 却并不表示命令, 而是邀请。“You are to be here by eight.”并不是祈使句, 但是这个表示将来行为的结构与第二人称连用时, 说话人与听者一般处于上下级关系, 这句话是在发布命令。所以, 祈使句不一定表命令, 表达命令不一定要用祈使句。在英语课堂上, 老师要注意这一点, 注重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 教给学生活的语言规律和习惯。

另外文化差异也会阻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在中国称呼对方老张、老同志、老干部等表示尊敬, 而在西方“old”意味着风烛残年。日常交际英语中的禁忌有四个词:income, weight, religion, marriage。西方人忌讳谈这方面的事情, 所以在谈话中应该避免涉及这类话题。一位外国游客和一位来自南方的翻译在北方旅游, 问一位当地人, A:请问哪里有住酒店?B:那边酒店贼多。译者把“贼多”翻译成了小偷多, 这让外国游客很是纳闷。事实上, “贼多”是“很多”的意思。

3、阅读教学方面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 阅读即是对书面材料的信息进行加工。不论是母语阅读还是外语阅读, 这一过程都可分为五个基本的环节即语言信息的输入、传递、信息的浅层次加工与短时储存、信息的深层次加工与长时储存、信息的输出与文意重建。语言信息的输入与传递是指阅读者对纸面文字符号进行扫描吸收并向大脑传输的过程。语言的浅层次加工是阅读者利用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和上下文信息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并通过句法分析理解其表层语义的过程。信息的深层次加工与长时储存是指大脑借助背景知识和既存的阅读信息对词语或句子的表层语义进行重新编码并理解其深层次含义的过程。信息的输出与文意重建是指在局部信息解码的基础上阅读者对课文文意进行重构与输出的过程这是阅读理解的最高阶段 (陈光伟, 1999) 。在这五个阅读的基本环节中, 后三个环节在运行时都需要背景知识系统的支撑。而背景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和段落衔接等语言学方面的知识, 另一类是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上下文形成的语境和其他的百科知识, 多涉及到语用学知识。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失误不仅是由英语语言知识的缺乏造成的, 也与语用知识的缺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有相当多的理解失误属于语用失误。

三、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语言与跨文化教学相结合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意识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英语学习不局限于语言本身, 还包括对其文化背景的学习。只有将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融合在一起, 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洞察力, 才能更好的进行言语交际, 避免交流中出现语用失误现象。

2、创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教师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输入训练,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多渠道的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比如英语沙龙、英语角、看电影、看有关视频、学唱英文歌曲、开设讲座等多种形式, 请外教参与活动, 阅读课外书籍, 全面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和文化习俗, 拓展学生视野, 使学生接触到纯正、地道的英语, 了解西方国家文化的方方面面, 积累丰富知识, 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习兴趣, 这样的学习氛围下,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区别和判断能力, 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更有

>> (上接第221页)

摘要:跨文化语用失误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常遇到的现象, 这方面的研究对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分类、语用失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表现以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希望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语用失误,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 (2) :91-112.

[2]陈光伟.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J].外语外贸高教研究, 1999 (1) .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205-207.

[4]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学概论 (修订本)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5]唐红芳.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生物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失误探究 篇10

1信息提取失真

(1)题意误解型

当学生高度焦虑或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时,时常人为地歪曲题意。例如:一个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AaBb)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类型是( )。A、4种;B、2种;C、2种或4种;D、6种。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一看到基因型AaBb就认为应选答案A。错误原因就在于他把题意理解为:“一个生物体”而不是“一个精原细胞”。题意误解有时与学生不应产生的问题类化有关。正确地进行问题类化是快速解题的前提,但是学生有时因为题意误解,把新问题归入不应包含它的某类题型中,以致套用此类题型的一般解法,这势必导致解题错误。例如:某四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aa,其配子基因型和比例如何?学生往往将多倍体的分离现象类化为二倍体的分离,把答案写成1AA∶2Aa∶1aa,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2)题意遗忘型

有时学生正确理解与记忆题意之后,在解题过程中却忘了题意的部分内容,或增加了新的条件,这种凭想当然的臆造题意引发的解题错误称为题意遗忘型。

信息的提取是学生应用背景知识解题的前提,教师应十分重视教会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教学中应注意:

1)培养审题习惯通过练习训练和错题分析评讲,提高学生审题的自觉性。

2)教会审题方法要教给学生通过审题提取信息的方法。例如读题、看题要仔细;重点、关键或难点要多读几遍;边读边画简图,把文字转换为图形,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等。

3)提高审题技能通过典型的练习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接触缺少信息、信息冗余、信息隐蔽的题目,分析区别形似质异的题目,使学生逐步提高对题目中信息的敏感性。

2思维定向失误。(1)思维不足型当学生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的原因不够深入时,就不能主动地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加以概括,实现课题类化,从而对问题解决一筹莫展。(2)思维定势型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往往导致解题错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知识干扰型知识干扰又称知识的负迁移,指先前知识对解决当前问题起阻碍、抑制作用,从而使解题发生困难,出现解题错误。思维定向是学生应用背景知识解题,展开思维活动,进行概括类化等思维操作的关键步骤。要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完成思维定向和课题类化,教学中应注意: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获取过程,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的实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灵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它与思维的发散性是相通的。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设计变式型习题,通过一题多变型习题和一题多解型习题的解题训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灵活。

3知识再现失灵。知识再现失灵是指不能再现解题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知识再现失灵主要表现为无法再现知识(遗忘)或再现不正确(错误)或不具有再现的知识。(1)知识遗忘型常有这种情况,在测验之后,有些学生后悔地说:“这么简单的题目我当时怎么想不起来。”似乎被掌握的知识却又不能回忆和再现了。这属于知识遗忘型。知识遗忘型固然与测验焦虑引起提取背景知识的阈值升高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合理的编码,使其难以通过问题情境的驱动提龋知识被编码的实质是指知识被条件化,即在认知结构中被编码的知识附加有适于不同背景中的应用条件,这些条件对应着有关问题情境中的意义单位,这些意义单位通过条件驱动背景知识的提龋没有被编码的知识,则不具备被提取的中介——应用条件。(2)知识误解型当提取未被正确理解的背景知识用于解题时,即发生知识误解型解题错误。(3)知识缺乏型如果学生根本不具备解决某问题所需的背景知识,那么显然会导致解题错误。知识再现是解题的依据,要使学生能顺利再现知识,教学中应注意:1)发展学生的编码策略。通过学习材料的编码,才能有效地保持和提龋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对知识进行编码:一是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二是进行图文双重编码。2)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建立不仅给思维定向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学生提取和再现知识提供了线索。教师要通过分析教材,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把各章节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按单元或章节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材,板书提纲,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4解题评价失当解题评价失当是指不能有效地对解题过程、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和监控,不能认真地对解题结论进行检验查证。解题评价失当是学生缺乏科学的怀疑精神和学习的无认知策略的表现。(1)监控不力型指学生对自己解題的思维过程不能进行有效地反思与自我监控,不能正确地矫正自己思考的线索和方向。

(2)验证缺乏型学生解题后,不能认真地进行检验,缺乏怀疑精神,过早地草率得出结论,从而导致解题错误。解题评价是成功解题的可靠保证,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评价能力应注意:1)发展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要教给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学习的知识,通过对解题过程的自我评价、自我监控,使学生养成正确矫正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的习惯。

英语教学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 篇11

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 是指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没有达到的交际效果而产生的失误。语用失误会出现在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在英语上, 尽管习得了章法和句法, 但表达上却不符合英语习惯。长期形成这种中式英语的表达习惯会导致语言学习上的“石化现象”, 极不利于语言的习得[1]。为了寻找有效的习得途径, 首先要找到发生的原因。通过对于语用失误案例的分析, 查找失误的缘由, 进而探究规避的对策。

1 语用失误案例分析

1.1 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

在表达中, 中国交际者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 但由于本身英语语言知识水平有限或者缺乏操练, 不知道或找不到合适的英语表达而按汉语的语言习惯套用英语结构而进行交际所说的英语不符合操练英语的人们的语言习惯, 语用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语言本身的失误案例有很多种。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 词汇、短语、句子、篇章等等。词汇方面, brown sugar, heavy snow, black tea.分别是指“红糖”“大雪”和“红茶”, 而非“棕糖”“重雪”和“黑茶”;再比如“悲欢”译为joy and sorrow, “水火”译为fire and water, “田径”译为track and field, “同一的”译为one and the, “不论晴雨”译为rain and shine, “前后”译为back and forth, 等等[2]。

体现在句子的表达上同样有不少失误的例子。比如表达“从这以后, 我将更加努力。”这句, 就不能说Before the years, we will make more effort.而是In the years ahead, we will make more effort.再如“他说到故事的后边去了。”就得译为He is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比如有句汉语句子“他让我在大雪里等了三个钟头”, 这句话许多同学翻译成了He let me wait in heavy snow as long as three hours.句中的“let”的含义是“allow sb to do something”。再如以下例子:“这些事件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应该译为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cidents wasn’t lost on us.还有“我兴奋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译为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而不是“I am too excited to utter words”。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 由于没有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别, 而仅仅去拿机械对等的观念去硬套单词、短语和句式或者篇章布局, 只能导致英美国家的人感到莫名奇妙, 不知所云。

1.2 交际语用失误

交际语用失误指的是缺乏对英美国家的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在母语文化迁移的影响下, 在交际场合上套用汉语句式来表达, 造成交际上的语用失误 (Socialpragmatic Failure) [3]。

首先表现在见面问候语上。中国人一般彼此间较为熟悉时, 打招呼一般习惯性地说:“吃饭了吗?”, “到哪儿去啊?”等等。这种问候方式会使不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外国人感觉茫然、困惑, 甚至有可能引起误解。比如刚才的两句直译出来就是“Have you eaten yet?”, “Where are you going?”, 会认为你是有意图宴请他用餐, 或者以为你是在打探其隐私, 会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对方有可能回答:“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那样的话, 会让相互的见面一开始就很尴尬, 无法继续交流下去。这种表达法失误的原因是由于没有意识到中西方日常生活习惯背景的差异造成的。

英国国家的人, 特别是以英国为典型代表, 经常会把天气作为寒暄的话题。因为谈论天气通常不会侵犯说话双方的隐私, 会让人感觉谈话的气氛非常放松, 比如Lovely day, isn’t it?It’s a little cold in the street.有时也会笼统地评论身边的物品作为寒暄内容, 例如The cap is very beautiful, right?或者谈话者会较为笼统地询问最近日子过得怎么样, 比如How have you been getting through the dog days? (天气这么热, 你最近怎么样?) 等等。在西方, 年龄、地址、工作、收入、家庭、信仰等话题属于个人隐私范畴, 在寒暄语中, 一般不涉及此类话题。而在汉语中, 习惯上, 人们通常把吃饭与否, 与个人相关的信息 (包括年龄、收入、所购物品的价格、个人健康状况、婚姻和家庭等) 作为主要的寒暄话题, 以此来表示彼此的亲密关系以及对对方的关注挂念。同样可以看到, 由于对西方国家人对于个人隐私问题的对待态度不了解也会造成交际语用失误。

比如中国人说“你不显老。”在英语里, 不能翻译成“You doesn’t look old.”。这样的翻译对英美人来说是不礼貌的。英文的表达是“You carries years lightly.”, 从这个译文中不难看出在表达上时避讳“老”字极尽委婉。在英语文化背景的国家, 询问某人的年龄通常是不礼貌的, 除非对方是小孩。在西方国家, 询问老年人的年龄通常会被对方误认为说话人认为自己“太老了”或“没用了”。

此外还有其他例子, 比如英美人:Would you like to come over for dinner, 中国人:Oh, no, no.You are very polite.

在上面的对话中, 中国人的回答会让英美人感觉不舒服, 这种表达是不得体, 不是礼貌的表达, 属于交际语用失误。英美人在这种场合会欣然接受, 才是礼貌的表达。而中国人认为马上同意接受是有失面子的表达, 是不礼貌的。中国人需要几次邀请再同意表示感谢, 这才是得体的礼貌[4]。

在中国, 一般称呼比自己年长的人时爱在姓前加“老”子。比如老王, 老刘, 老爷爷, 老奶奶等。因为“老”字在中国代表着足智多谋, 见多识广。但在西方文化中, 在姓前后加“old”就令人嫌了, 他们会认为你暗示他风烛残年, 不中用, 往往会很生气。他们除了在正式的场合称Mr, Miss, Mrs外, 认识人之间往往直呼其名, 无论长辈晚辈之间, 上下级之间, 师生之间皆为如此, 以示关系亲密。

因此, 在交流中应努力克服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而产生的语用偏误。否则, 交际过程将不会顺畅, 甚至出现误解。

2 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在分析了两种语用失误的前提中, 不难看出语用失误的根源在哪里。而要想克服就必须对症下药, 规避语用失误。要想避免学习语言中的语用失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提高语言差异性辨别力

英汉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 形成了具体与抽象、整体与个体、综合与分析、本体与客体、顺向与逆向等等不同的思维模式, 而表现在语言上, 两种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异。在语言的表现上, 英语有形态变化, 而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英语的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一般结合起来, 运用形态的变化来表达出语态、时态和语气;而汉语有时候借助半独立词语来表示, 但是多数情况下是隐含在句中或者上下文。诸如此类的差异还体现在很多方面:词序上的灵活与相对固定, 虚词使用的不同特点上, 语调语言和声调语言的区别上, 等等。通过对比学习, 可以找到规律, 避免在语言使用上简单机械地找“对等”表达, 减少语言使用中的失误。

2.2 加强快速阅读和精读训练

语言真正的使用是用在对于篇章的理解, 实际的交际用途上。阅读地道的英语文章、书籍和作品可以灵活掌握习得的句法、文法, 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2.3 加强听说练习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先让学生听地道的短文, 然后让学生回答与文章有关的问题, 最后安排学生听写原文, 反复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语音和语调的感受能力。

口语的训练同样不可忽视。教师需要在开展前, 确定题目、分小组, 营造交流氛围的语境, 使学生克服交流心理障碍。

2.4 背诵和朗读的练习

考虑到以上提到的语用失误, 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克服的方法首先从背诵做起。背诵不仅能充分理解所学的材料, 还能积累地道的英语句型和表达方式, 进而提高对英语灵活运用的能力, 达到避免中式英语误用的目的。

其次是教师的指导功能。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 对于外语的学习应该注重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不可或缺。文化差异现象是渗透到语言学习的各个层面, 如词汇学习、句型讲解、篇章理解中的。而在学科中, 同样的差异也存在。所以不同的科目, 英美文语言学学习、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语练习、听说能力的提高, 无一不是奠定建构语言学习的基石。

参考文献

[1]Roberts C.Awar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J].Language Awareness, 1998, 17 (2-3) :119.

[2]龚学众.英汉翻译一本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郭富强.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上一篇:乘法下一篇:农业科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