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行为失误

2024-05-28

语用行为失误(共6篇)

语用行为失误 篇1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广告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电视广播到报纸杂志, 广告无处不在。它以其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受到语言研究学者的关注。Leech在English in Advertising (1969) 一书中就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广告包含的各种语言策略。随后, 其他语言学家也从文体、语用等多个方面对广告进行了研究。

中国加入WTO以来, 与全球经济合作日益紧密, 广告的翻译也势必成为跨国贸易中重要的一环。假如一则广告能够吸引外国消费者, 自然能为产品赢得市场。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些广告翻译往往不符合对方的表达习惯而导致营销失败。因此, 从语用学角度对广告翻译的语用等效和语用失误进行探讨,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广告的语用翻译

广告作为一种促销手段, 必须引人注目, 具有“注意价值 (attention value) ”和“可读性 (readability) ”, 同时还要有巨大的“说服力 (persuasive power) ”或“推销能力 (selling power) ” (廖, 2002:247) 。广告语通常自然亲切、简洁有力、新颖生动, 是一种鼓动性语言, 翻译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使译文具有相同或近似的效果。语言的语用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 是语言符号对人产生的影响, 即联系意义。词语的语用意义即在实际运用中所蕴含的意义, 它与其使用的语境密切相连, 并与其存在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蒋, 2002) 。因此, 广告翻译也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语用翻译实际上就是研究翻译等效问题。它可以分为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会语用等效。语用语言等效类似于Nida的功能对等。在语用语言等效翻译中, 必须注意原语境的语用用意 (pragmatic force) , 它又分为暗含 (implicit) 的言外之意和明说 (explicit) 的字面意义。翻译时要小心分辨语言的言外之意, 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同的语用用意。社会语用等效翻译强调译文要符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惯和社会风俗, 从而实现等效翻译 (何, 1997:78) 。当然, 在实际应用中, 这两种方法往往不能完全区分开来。为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译者可将它们结合起来, 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文的语用用意。

2.1 广告的语用语言等效翻译

为达到广告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 必须识别暗含的言外之意, 并采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例如:

[例1]Do your teeth a favor!

There’s not toothpaste around that’s better at fighting cavities than Crest. (徐, 2004:54) .

这则广告采用了一个我们熟悉的英文短语:“do somebody a favor (帮某人一个忙) ”。如果我们将它直译为“帮牙齿一个忙”, 听起来会非常奇怪。从广告的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 这则广告其实是在宣传几种新型口味的佳洁士牙膏, 因此, “do your teeth a favor”实际上也就是“do your teeth a flavor”。为达到语用语言对等, 原文可翻译为:

令您皓齿生香

佳洁士牙膏的防蛀功效比其他任何一种牙膏都好 (徐, 2004:54) 。

[例2]It happens at the Hilton.

同样, 有人或许会将这则广告译为“它发生在希尔顿”。虽然字面上与原文意思相符, 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译文并没有抓住原文暗含的意义。希尔顿酒店的这则广告其实是要向人们展示其周全的服务, 让人们觉得所有服务在希尔顿都能得到满足。因此, 它应当译为:

希尔顿酒店有求必应。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正确理解广告语言的语用用意对翻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要实现广告的语用语言等效, 还需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例如:

[例3]We care to provide service 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殷勤有加, 风雨不改。 (UPS联合快递服务公司)

虽然这则广告中英文版的字面意思和语言形式都大相径庭, 但中译文仍保留了原文暗含之意。译者在识别出原文的语用用意后选择以四字短语进行表达, 符合汉语习惯, 也更加生动简练。若照原句译为“我们愿意提供高于或超出我们责任感的服务”, 显然不如前者更具可读性, 也不方便人们记忆。

2.2 广告的社会语用等效翻译

实现广告翻译的社会语用等效, 译者必须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考察语言的使用。这就要求译者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在原文的语用意义因文化差异不能被译文的读者接受时, 要进行恰当的处理, 避免译文读者难以理解, 甚至误解广告的语用用意。例如:

[例4]此茶产自云南高山云雾之中, 清明前精心采制……

The tea is grown naturally on mountain slopes nourished in clouds and mist.Owing to its slow growth at this altitude, the plants give high quality and pure health tea.The tea is prepared from tender leaves which are picked before early spring, and every drop of its essence is retained in the tender leaves… (徐, 2004:116)

译文中, 译者为达到社会语用等效进行了一些调整。首先, 他将“清明前”译作“before early spring”。对中国人而言, “清明”是一个熟悉的日子。这一时期正值初春, 万物复苏。这时的茶叶嫩绿新鲜, 香气怡人。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称为明前茶, 保留了茶叶的鲜嫩和营养。这才是原作者想要表达的语用用意。倘若将“清明”译作“Qingming Day”或“the Tomb-sweeping Day”, 反而会弄得外国人一头雾水。因为他们的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表达, 他们也不知道“清明”到底是什么。如果再慢慢解释, 反而显得罗嗦, 也不符合广告语的特点。因此译文直接纳入“早春 (early spring) ”的概念, 使外国读者能够清楚明白原文的语用用意, 达到社会语用等效。另外, 译者对“高山云雾之中”也作了一定的解释。因为熟悉茶文化的人知道, 生长在高山云雾中的茶叶品质更好, 营养价值更高。但外国人并不了解这一点。译者将其加入广告中, 使外国读者更易了解茶的品质, 同时也使广告更具有说服力。

3 广告翻译的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 所用句子的符号关系是正确的, 但语言的使用不合时宜, 或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 也就是说, 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 或者与时间、空间、对象、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不匹配, 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 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 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 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这种错误统称为语用失误。简单地说, 语用失误就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Jenny 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Thomas, 1983) 。

3.1 广告翻译的语用语言失误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用原则。在广告翻译中, 译者有时忽略了语言上的差异而译出机械生硬的译文, 令目的语读者感到费解。这样的译文就属于语用失误。比如, 有的译文生搬硬套, 用目的语中对应的词来翻译, 字面上看起来是差不多了, 原文暗含的语用用意却没能表达出来, 导致了误解。

[例5]本品可即购即食, 食用方便。

Opening and eating immediately (蒋, 2002) .

这则广告原本是想要强调食品食用方便。这里的“即”不能译为“immediately”。因为“eating immediately”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如果食物不马上吃就会坏掉。这当然不符合原文的意图。不如直接将其译为英语惯用的表达“instant food”或是“always ready to serve”, 这样才能在双语转换中达到等值的效果。

另外, 将母语习惯套用到目的语也是造成语用语言失误的一个因素。如果译者过多地受到原语广告写作手法的干扰, 一味考虑原语语言因素, 则可能使广告变得不伦不类, 让译文读者难以理解和接受。

[例6]三十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经验。质量第一, 信誉第一, 友情第一。重合同、守信用、始终一贯。

30 years’experience of textiles and garment export.Quality the Best, Reputation and Friendship the Foremost.Always abide by Contract and Credibility (廖, 2002:259) .

这则广告是典型的逐字翻译, 还不要说其中的语法错误, 这种形式也会令外国读者难以理解, 因为这与他们心目中的广告形式实在大相径庭。广告的目的在于传播信息, 诱导读者购买宣传的产品。广告的翻译不需要在文字和形式上与原文完全相符, 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复制原文对读者产生的促销效果 (廖259) 。

3.2 广告翻译的社会语用失误

社会语用失误指广告中因不了解或忽视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比如, 在中国, 广告商更倾向于标榜某产品符合大众的口味, 人人都喜爱。北极绒保暖内衣就诏令天下:地球人都知道!这可谓是全中国最知名的广告语了。但在西方国家, 人们却更中意标榜个性而不随波逐流。因此便有了“Cindy Clauford’s Choice”、“Anna Kournikova’s Choice”等广告。当然, 这也是利用了明星效应。但在中国, 同样选择明星为产品代言, 商家却不会直接地说:“北极绒保暖内衣——赵本山的选择!”。

[例8]Make yourself heard. (Ericsson)

理解就是沟通。 (爱立信)

这则译文可以说是原文的改写。如果将它再翻译过去应当是:“Understanding is communication”。这里的改写却是必要的, 因为它避免了社会语用失误。在美国, 人们强调个人的价值, 广告也自然倾向于个人。Make yourself heard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但在中国, 太强调个人会被视为一种炫耀, 甚至有个人中心主义之嫌。中国人更注重合作, 宣扬集体主义。因此, 原文中的单向交流被改为双向交流——相互的理解和沟通, 更好地达到了等效。

4 总结

总之, 语言文化的差异使语用用意极具挑战性。译者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应准确传达原文的语用用意, 尽量避免语用失误, 实现语用等效, 这样才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广告翻译, 或许不能解决广告翻译中存在的所有问题, 但也为我们开拓了思路, 具有现实意义, 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从语用翻译的角度对广告翻译进行探索, 分析广告翻译如何达到等效, 并关注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问题, 力求提高广告翻译的准确性。

关键词:广告翻译,语用翻译,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Geoffrey Leech.English in Advertising[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 1969.

[2]Thomas, Jenny.‘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Vol.4, No.2, OUP, 1983.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5]蒋磊.英汉文化差异与广告的语用翻译[J].中国翻译, Vol.23, No.3, 2002.

[6]廖七一编著.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C].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7]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语用失误与跨文化交际 篇2

【关键词】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 语用学

一、简介

跨文化语用学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语言学学科,从语用学和对比语言学当中延伸并吸引大批语用学学家在它一现世便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且不说这些语用学家们的研究结果的分歧,人们对于文化对交流的重要性上一直保持着精神上的一致。本文中,作者根据关联理论试图对于跨文化语用失误上做出一定的解释性研究,并根据关联理论在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做出分析。

跨文化语用学可被分为跨文化语用学和跨文化社会语用学。前者是关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一种语言的异同方面的研究。然而后者是关于社会环境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的研究,也就是说,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着人们使用语言的。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指由于听者没能够很好地理解语篇隐含的意思,或者由于没有有效地进行语用输出而导致的交流上的误解或者意思上的矛盾。这一误解或者矛盾有可能是由于听说话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的,也有可能单纯就是因为互相交流的不顺畅导致的。中国语用失误研究的先驱何自然先生曾在中西方之间做出了一项语用失误调查,发现跨文化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十分普遍。在这一过程当中,说话人并不能够遵守交流时所需要遵守的社会习俗,经常忽略听话人的身份或社会地位,并且会在无意间损害到目标语言的文化价值观。

因此,跨文化语用失误同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同等重要,笔者将本文的注意力放在跨文化语用理论上,来解释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二、语用失误

1.语用失误的定义。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曾在书中写过,交流并不是一种很完美的学习手段,交流中的失误在某种程度上说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完成交流。根据关联理论,我们知道交流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信息的传递,而是要有效地完成信息的传递。也就是说,那些可能影响到交流或者上下文意思的内容是应当被恰当的摒弃或剔除的。

2.语用失误的分类。根据关联理论,交流上的失误大概是可以分为语用语言学失误和社会语言学失误。语用语言学失误是一种语言问题,基本上是由于语用用意编码的差异性导致的。当说话人对于一个既定话语的语用用意同目的语或母语使用者的人表述的语用用意有偏差时,语用语言学上的失误便由此产生。很显然,语用语言学失误既同说话人不恰当的措辞相关,又可能与听话人误解说话人含义有关。

3.语用失误的原因。

(1)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我们思维和行动的核心所在。价值观念体现并主导着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基督文化下成长的人们,他们受到强烈的基督文化的影响,通常不会同那些佛教、犹太教或者印度教等人有着高度一致的价值观念上的重合,这是因为价值观是独立于各个文化之上的,并且影响着我们的动作与交际行为。(2)社会习俗。根据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当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研究文化差异的一种重要方面。总的来说,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集体主义强调的是集体的利益和权益。比如,西方国家的姓氏是跟在名的后面的,相反,中国的姓氏放在名的前面,因为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础单元,被认为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最小单位。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的,然而大部分的西方文化都是以个人主义为主。

4.语用失误的应对策略。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无法学到世间的所有文化现象。即便是在某一个特定文化当中的学者,能够将毕生精力付诸于本土文化内涵也是一件相当困难并且是工程量特别大的事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还需不断地研究跨文化之间的问题,以便应对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变化。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从交际的常用语言开始,在掌握了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之下的特殊回答方式之后,再去理解和研究更深一层面的语言表达和习惯。其次便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有很多带有文化色彩的典故都是简单交流的时候无法进行深一步解释的。解释的多了反而会使当时的语境内容或者气氛变质。只有通过了解文化的方式才能够帮助人们减少交流当中的语用失误,或者说,只有多犯语用失误才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避免语用失误。

三、结论

正如上文所说,关联理论同跨文化交际的失误有相当的关联。跨文化交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有的时候跨文化交际会让人们十分头疼。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我们被迫卷入了跨文化交际的漩涡当中,受着异文化的侵蚀和文化障碍的困扰,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够从跨文化交际当中得到充足的经济或精神层面的满足。因此,站在这一层面上,过深及过多的对于跨文化语用失误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促进中西方的交流,更能够帮助学者研究跨文化背景下的语用失误。换句话说,跨文化语用失误能够反映认知环境下交流双方的理解误区。语言是文化层面的有力支撑,体现在言语交际层面上,只有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避免语用失误方面,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并且为缩小文化差距做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避免语用失误加强语用能力的途径 篇3

Leech[1]认为语用语言能力与社交语用能力构成语用能力。在Chomsky看来, 语用能力是人们大脑中有关语言的一种心智状态, 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语用能力表示有关恰当使用语言的条件知识及如何使用语法和概念结构去实现一定的目的。何自然认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不管怎样区分, 语用能力可以理解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二、学生语用能力的现状

我们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 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 统称为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 。根据托马斯[2]的观点, 语用失误大体上可以分为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两类。我国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 以致于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 谈起语法来也是头头是道, 一旦用口语进行交际就会错误百出, 辞不达意。

(一) 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

1. 将汉英词语等同, 造成失误。

例如, 外教问学生:“Is Wal-Mart open Sundays?”中国学生会说:“Of course.”然而of course的意义并非在任何场合下都与汉语的“当然”等同。学生在这里本想用很肯定的语气回应外教, 但他误用了of course, 其效果却成了:只有傻瓜才会问这样的问题。

2. 滥用完整句, 忽视完整句可能表达的间接用意。

例如, A:Have you bought your T-shirt?B:Yes, I havebought my T-shirt.应答的后部分重复了问句中的话语, 明显是属于多余的信息, 从语用学角度出发, 无意间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 让人推导出本不该有的含义。操英语的本族人听起来会觉得应答人在不耐烦地“使性子”, 或耍脾气。

3. 说话人措辞不当, 或使用歧义词语, 导致的语用失误[3]。

例如, 一位中国学生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达目的地, 问司机“Could you tell me when we get to Birmingham, please?”司机回答:“Don’t worry, it’s a big place, ———I don’t think it’s possible to miss it!”学生向司机表达了自己的意图: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达伯明翰, 但when这一分句在此却是一个歧义词, 司机以为学生要求到达时告诉他一声, 造成了交际失败。

(二) 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1. 价值观念差异带来的社交语用失误。

例如, 学生在公车上给一位上了年纪的外教让座:“Please sit down, Mrs.Green.You are old.”尽管中国人的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但外教感觉不出来。当她听到别人直言她老, 这简直是一种冒犯, 有谁愿意别人公开说自己老的呢?何况是一位西方老太太。

2. 说话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例如, A:You’ve made a wonderful speech.B:Dr.Smith, your lecture was such an attractive one that I’d like to listen to you for another three hours.两句恭维话分别使用了wonderful, attractive等强烈的词语来渲染、描述学术报告, 就有违反“质”的准则之嫌, 会令听话人感到尴尬, 并被有可能理解为讽刺、挖苦。

3. 称呼差异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

例如, 一位中国学生向Johnson先生打招呼:“Hello, Teacher Johnson.”汉、英称呼系统不对应, 英语中只有直呼对方名字、使用Sir/Madam或采用Mr/Mrs/Miss加姓氏的称呼法[4]。

从上面的举例和分析中可以看到, 中国学生之所以出现英语语用失误, 与日常英语教学缺少语用能力的培养有关。因此, 语用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非常迫切的。

三、语用能力的培养

(一) 提高教师对英语语用教学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语用学是强调提高语言学习者在真正的语言交流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现行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也提到“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只有教师的语用意识提高了,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所以英语教师应加强语用学的理论学习, 并在工作中自觉地从语用学角度审视英语教学, 纠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偏差, 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英语。

(二)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意识, 提高对语用知识的敏感度。

学与教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语用意识的掌握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努力的结果。除了课堂上的传授以外, 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对语用的敏感和兴趣。可以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的文化作品, 进行各种文化异同的对比, 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 事后写成书面报告, 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积累语用知识。

(三) 强化文化知识的传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文化的写照,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增加文化知识的输入量, 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输出时的文化意识, 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语境, 顺利地进行交际。有关研究表明, 学生在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比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更多,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不敏感造成的[5]。因此,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介绍各国民族文化习俗之间的差异, 让学生适应这种差异, 在交际时尽量用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进行思维。

(四) 加强语境教学。

语境是指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 如语言环境、社交环境、认知环境等。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使用。教师在教学中, 要特别强调语境对语意的决定作用, 对语言形式不同的语用功能及使用的语境作出充分的解释, 并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模仿、实践、运用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创造一些模拟真实语境, 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扮演角色、参与课堂讨论等最终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总之,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用英语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而语用失误又是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 在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 还必须注意培养语用能力, 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 重视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 使学生能准确、得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2]Thomas, J.Cross-culture Pragmatic Failure[M].Applied Linguistic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浅析口译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篇4

摘 要 口译是一种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了解、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口译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口译中常出现的语用失误即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旨在交流过程中减少误解,利于沟通。

关键词 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

Abstract Guided by the theory of“pragmatic failure”proposed by Thomas(1983), this paper digs into the pragmatic failures committed in interpretation.It is suggested in this article that pragma-linguistic and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should be avoided so as to facilita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pragmatic failure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socio-pragmatic failure

Thomas(1983)说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表达方式或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等等。社会-顶多被认为是“ 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若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为是“ 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 被认为是它与交际双方的身份、交际的语域、话题的熟悉“ 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很可程度等因素有关。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区分不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绝对的,“ 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各自的话语意图口译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和对对方的话语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而某一活动。口译能否成功取决于译者对译出语和译不合适的话语从一个角度可能是语言-语用方入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否了然于胸。因此了面的失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社会解、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口译来说有特别重-语用方面的失误”[ ](何自然,1997)。

要的意义。本文对英汉口译中常出现的语用失 口译中应避免语言-语用失误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交流过程口译过程中的语言-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中减少误解,利于沟通。以下几个方面。跨文化语用失误

2.1 汉英词语一一对应,忽视了两者间的差别

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不是指在一般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人在交际时喜欢用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 “当然” 来回答一些问题,在同外国人交往时,这errors),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一习惯往往也被带到英语表达中。但英文中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of course”意味着“ 秃子头上的虱子, 明摆的期效果的失误。Thomas(1983 : 91 —112)将跨事。还用问吗?”听者会很不乐意:“ 你什么意文化语用失误区分为语言-语用失误(pragma-思,觉得我愚蠢吗?”此类因汉英词语一一对应linguistic failures)和社会-语用失误两种(socio-pragmatic failures)[ 1 ]。在英汉口译过程中, 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屡见不鲜,近年来很多文章已讨论过这方面的内容,本文不再详述。这里语言-语用失误表现为将汉、英词语等同,违反主要谈一谈修饰语的翻译问题。

汉语里修饰语使用得较多,例如: 顺利进行,胜利完成,热烈拥护,积极支持,努力做到, 认真贯彻,广泛开展,严肃处理等等。但翻译时,汉语中的修饰词不一定统统照译,而应仔细推敲,决定如何处理。英译文中修饰词过多会显得装腔作势,原来想强调的反而削弱了。如: 进一步简化手续,及时地积极地从国外引进技术,并且认真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做好消化和推广工作。

We should simplify procedures and take prompt action to import urgently needed technology and organize scientists , technicians and workers to assimilate and popularize imported technology.[ 3 ] 如果照字面在simplify 前加上further , 在prompt 后加上and vigorous , 在organize 前加上earnestly 或actively , 在workers 前加上the mass of , 文字会显得重复和累赘,反而不能很好传达原文的意思。

此外,有些汉语语句中带有修饰语显得很自然,完全合乎汉语习惯,但这个修饰语译成英语,效果适得其反。如参观某团体或公司时,中方代表总爱对来访的外国专家说“ 请提宝贵意见”。如果这句话译为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opinions , 访问者就会感到为难,大概会想: How do I know whether my opinions are valuable or not ?(我怎么知道我的意见是否宝贵呢?)在这种场合如果提了意见,就不够谦虚,等于说Yes , my opinions are valuable , here they are.(好,下面就是我的宝贵意见..)因此,为了避嫌,他(她)干脆什么意见也不提了。其实, 这句含有“宝贵”二字的话可表示为: Your opinions will be appreciated1(您提的意见我们会尊重并认真考虑的)[4 ]。

另外,“ 胜利召开”若译为successfully convened , 会使人感到召开前遇到过不少困难,最后才得以开成,而原文可能根本没有这种含义。

在处理这种汉语说法时,要考虑英语中是否保留修饰语,如果修饰语不起强调作用,反而歪曲了原意,则应略去。

2.忽视汉英差异,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

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生性谦虚慎言,倾向含蓄内蕴,藏而不露, 常用婉言曲语平缓语气,强调客气。因此交流中喜爱用一些模糊词, 如“也许/ 或许/ 可能”.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maybe , perhaps , probably),“ 大约/ 大概”(about , approximately), 差不多(almost , near2ly),大体上的/ 基本上的(generally , basically)等。但这类词语用多过滥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论文网 )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言不由衷的印象[5 ]。汉语表达的模糊性,给口译的准确性带来了困难,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可能会导致交际失败。例如中国人爱说“ 我尽量去..”,译成英文是“I will do my best to...”。这里汉语表达的模糊性具有其语言功能。一是出于标记的策略考虑,它有婉言谢绝之意,以便不伤害对方的面子,同时也是出于推诿责任的需要,万一不能完成任务,也有台阶可下[6 ]。但西方人却把这种婉转的措辞误认为肯定的回答,因为“I will do my best to”表示“ 我一定会尽量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之意。”

因此,英汉口译过程中,译者应加强跨国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修养,了解因受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支配而产生的表达方法和习惯的差异, 不断提高语言的敏感性,恰到好处地处理交谈中遇到的笼统不明的情况,或巧妙避开,或突出主题,使译文简洁明快。口译中应避免社会-语用失误

在口译中,社会语用失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套话”翻译忽视文化差异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不同,它们各有一套被各自读者理解,在特定语境中具备语用意义的习惯表达。这些习惯表达对其读者常常是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具体表现为一些深受文化影响的“套话”的使用。

”家庭幸福”作为一种美好祝愿在中国经常如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开幕式,通常要由领导人讲话。讲话的结尾经常是“ 祝大会圆满成功!祝与会代表身体健康, 家庭幸福。“ 作为会议致词中的“ 套话”出现,其语用意义大大超过它的指称意义。但这几个字的英译文在英语里并不具备语用意义。英、美人会觉得在严肃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祝愿家庭幸福未免可笑和文不对题。因此,口译人员在翻译时应适当调整,可以删掉这几个字,换上英语中具有相当语用意义的表达, 如“I wish the conference a great success and wish you good health and a happy stay in...”(...为举办会议的城市名)[7 ]。

又如中国人经常向外国客人说一些诸如招待不周、准备工作做得不好之类的客套话,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待人处世倾向含蓄、谦虚以表明礼貌、客气。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这些话语经翻译后,译语听众和原语听众的感受会大不相同,有时甚至会完全相反。因此如有可能, 口译人员可向发言人说明情况或建议更改,而不是直接翻译成目的语。再如,当外方对中方为他所做的一切表示谢意时,中方习惯回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直译的话,中方的好意就被误解为“ 你是出于工作而并非心甘情愿为我们做事”。口译人员应尊重异国文化习俗,换用得体的语言表达“With pleasure”或“It ’s my pleasure”。3.2 忽视文化和价值观念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对于特有的民族文化现象: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特有的体制、机构、流行语和典故等,需要把它们具体化,采取一种补充解释性翻译。如: “..具有三城五优的显著特点,成为中外朋友投资的理想宝地。” “With a reputation of being a famous city in terms of culture , tourism , industry and featuring superior characteristics in environment , resources , policy , service and benefit , this city has become an ideal promising land for investors , domestic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若译员按照话语表面意思把三城译为three cities , 把五优译为five advantages , 会给译语听众带来困惑。所以应进一步解释“ 三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新兴的工业城),“ 五优”(优越的环境、优越的资源、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效益)[8 ]。又如近来常说的“ 三个代表”和“三讲”等缩略语的翻译。

“三个代表”应译为“three represents”theory(The Party should always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China’s advanced social productive force , always represent the onward direc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 and always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largest member of the Chinese people)“ 三讲”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应译为“three emphases”education(to stress theoretical study ,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good conduct).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3.3 宣传用语的翻译应有所取舍

有些对内不对外的宣传口号不宜译成外文,如“ 当好东道主, 热情迎嘉宾”(Act as a good host , Warm welcome guests),外国人看了会莫名其妙: 到底谁是东道主? 要谁迎嘉宾? 此类译语既给外宾的理解造成困难,有时还会给外宾留下不好的印象,有损国家形象。又如: 向文明游客学习!Learn from Civilized Tourists!向文明游客致敬!Salute to Civilized Tourists!这两句标语是完全为国内游客而设的,但翻成“Civilized Tourists”之后,外国人会觉得好笑: 难道你们本国的游客都是Barbarous(野蛮的)游客,所以才需要这样的标语吗?!类似只适宜对内的宣传用语没有翻译的必要,因为它的目的是通过呼吁的方式来提高市民的社会公德及道德觉悟,规范国内市民的行为[9 ]。结束语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种族渊源、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而口译过程实际上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我们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 输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图式理论指导下克服语用失误 篇5

随着语用学研究的广泛和深入,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现象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983年,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在其论文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中首先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Thomas对语用失误下的定义是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即无法正确理解对方所说的话。她的文章为分析语用失误和文化迁移建立了理论框架。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补充。何自然指出:“语用失误不是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钱冠连认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所以,简单地说,语用失误就是指脱离特定的语境,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而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的语言语用中的失误。这种失误显然会形成一定的交际障碍,影响交际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人类文化学、跨文化交际、跨文化语用、语际语用、会话分析等众多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地讨论了与语用相关的问题。我国对语用失误成因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三个角度展开:文化成因论,迁移成因论,教学成因论。总体来说,大部分研究仅停留在文化现象的事例分析上,而言语交际是一个认知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包含多因素的动态过程,但从认知的角度来把握语用失误的研究却不多见。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我们要从更多、更新的视角对语用失误现象进行更广更深更全面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外语教学领域,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因此,本文在以往我国传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图式理论,来简要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以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解释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是已知事物的信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即人们在接触新事物时总会把新事物与与之相关的已知事物相联系,通过大脑的能动反应,从而激发出能认识或帮助认识新事物的图式,它既包括语言、文化等领域的知识,还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是人们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化、概念化的一种认知结构。它并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的结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随着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认知结构也会越来越复杂。它是人的思维结构的重要部分,是人们进行新的联想,形成新的经验的基本方式。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要调动大脑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即图式就是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形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的组织。所以说,图式理论是在人们基本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人们在习得语言中最容易受影响的因素。大量的认识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和输出的基础;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运用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三、基于图式理论,解读语用失误

图式理论因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概括性,已被用来解释多方面的心理过程,同时也被用于英语教学和言语交际过程。国内就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展开了多维度的探讨。如图式与阅读、图式与听力、图式与写作、图式与语用推理、图式与语用连贯等等之间的关系。众多研究表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知识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图式在交际中的作用也非同小可,交际双方共有一致图式会加速交际的理解过程。如果图式有所缺失必然会给交际带来困难,甚至让交际双方处于尴尬局面。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传和受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个人经历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个人头脑中图式结构也会大不一样,由此而影响了他们对信息的选择、理解和加工以及行为方式,从而产生语用失误。

另外,我们已有的图式与交际中的图式有冲突时,同样也会给交际带来麻烦,造成语用失误。例如,对我们汉语读者而言,与红色相关的图式都是幸福、喜庆、欢乐、热烈、成功、光明的象征。然而在西方,红色则是不祥之兆,一般与流血相关,让人很恼怒。又如,中国人请客吃饭时,主人无论菜多么丰盛,总是会当着客人的面谦逊地说上几句“没什么好菜,随便做了几样,请将就着吃吧!”这些话在中国人看来是很得体的待客用语,因为中国人认为应该谦虚,这是美德。而西方人听了心里却很不高兴,他们认为是主人不尊重自己,不欢迎自己的到来,这样一来,没有正确的图式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就出现了障碍,自然就影响了交际效果。

结合图式理论和语用失误,从英语学习者语用图式知识缺失的角度出发,笔者发现,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最大原因就是交际中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相关语用图式知识的缺失。语用图式知识的不足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词汇文化内涵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某一概念的理解与感受并不完全相同。如两种动物“狗”,“龙”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就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不加解析地用英语转述给不谙中国文化的英语人士听,他们会很难获得正确的信息。2.习惯上的差异。东西方之间,有些习俗习惯全然不同,这些不同之处自然会透过各自的语言表现出来。比如见面打招呼的方式等。3.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语言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同的人的文化背景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独特的地方,这些特征也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如:That guy has got a Midas touch.作为中国人,无论如何都很难从字面上得到此话的真正语义。即使我们知道它来源于希腊故事,Midas touch指希腊国王Midas的点金术(the Gold touch),却仍无法完全领会这句话的文化内涵,依然无法获得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我们还需要结合社交语境(如商务活动)最终推断出说此话的人的意图是说那人很会做生意,他无需花费太多的力气,就会像点物成金那样轻松赚钱。同样在中国文化里,拥有许多中国特色的语言也是英语文化所不能理解的,如事后诸葛亮、四面楚歌、说曹操,曹操到等。要是没有一定的对异域文化的理解,交际者无法理解说话者所传达之意。4.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差异。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轨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其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必然会以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英美文化比较注重个体因素,看问题的角度往往由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而汉语里刚好相反,中国的文化传统比较强调大局,由总体到个体,主张凡事从大处着眼,这种思路在叙事的过程、时间与地点的表述、姓与名的排列上体现为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交际者由于相关意象图式缺失,就会出现理解失误,致使交际失败。

四、构建扩充图式,减少语用失误

头脑中具备丰富的语用图式知识是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顺利进行交际的前提。语用图式知识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我们知道,只有交际双方共享某一知识时,交际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英语学习者构建和扩充他们头脑中的语用图式知识。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着手。1.运用对比分析,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使交际者形成语用图式知识,注意在语言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增加对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防止和避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交际者可以借助对本族语理解、加工所获得的另外一种语言符号,在大脑中对两种语言去进行对照、联系,从已知图式出发,通过实际获得运用外语的能力。而交际者只有善于将母语同目的语进行对比,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异,正确分析文化交叉后的种种误解和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与干扰,完整地传达和接受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所有信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增强文化敏感性,缩小文化差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思维模式、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他们都有各自的说话规约或习惯。对于中国的语言学习者而言,语用失误是由于交际者缺乏对西方文化的系统学习,尤其是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洞察力和领悟力。因此,我们要主动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防止语言失误,减少交际故障的产生。交际者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就本民族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

言语交际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过程,而是听话人依靠已有图式,运用相关策略,有效地推导说话人话语含义的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图式的方式储存在听话人和说话人大脑中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越接近,听话人生成语境的本领就越大,交际效果就越好。因此,图式结构的完善构建能够极大地改善交际效果,达到完满交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浅谈留学生汉语写作语用失误 篇6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 语用失误

一.语用失误现象探析

何自然(1997)指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时出现的语言使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简单来说,我们一般认为语用失误现象指的是:由于语言运用不得体而导致交际活动不能协调完整进行的现象。

留学生在汉语写作过程中,在没有语法结构和词语错误的情况下,出现所确定的语义和所选择的表达方式不相符,没有准确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现象,即是留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语用失误现象。下面以HSK动态语料库的预料为例,通过汇总分析留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语言语用失误。

1.词汇的语用失误

Jenny·Thomas在1983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的语言错误,而是指说话虽然符合语法规则,但表达方式不妥或表达不符合习惯,不够得体的失误。但这些失误又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词语错误,有时是受学生自身母语文化负迁移的影响,导致表达不够得体的现象。例1:

(1)我的父亲已经死了。(来自日本学生的《记我的父亲》,原始语料19941212452520000511)

(2)用机器把营养送给病人,保持病人的生命。(来自日本学生的《如何看待“安乐死”》,原始语料199604123525100313)

以上例句中加了着重符号的词如果单从字面意思来看,似乎与学生要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是如果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与前后词语搭配,就显得不合适。在汉语文化中表示“死亡”的词汇根据说话人的情感是有所不同的,对一般的人我们可以用“死”,但对尊敬的人我们一般用“去世”,对不喜欢或厌恶的人可以用“一命呜呼”,另外,有时在特定的情景中为了回避这个词还可以用含蓄的说法“去了”,“不在了”等等。第一个例子中学生忽视了死的语用意义,因此产生了失误;说“维持病人的生命”,而不说“保持病人的生命”,因为“维持”含有保持并使其继续存在的意思,因此用“维持”更符合汉语的语用习惯。

2.语言表达的语用失误

语言表达的语用失误,是指语言表达不贴切,或者不符合汉语语言表达的习惯造成的失误。由于第二语言的局限, 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表达时常常无法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以至于写出一些读起来有点别扭的句子,但是又不能算做严格意义上的语法错误。例如:

(3)那个餐厅,虽然比不上韩国餐厅,但是离开母国的我可以慢慢享受。(来自韩国学生的《我的一个假期》,原始语料199505104525200027)

例句中学生表达的意思分别是:“离开祖国的我可以慢慢享受”“对于自己的国家,汉语的表达方式是说“祖国”。因为他们的语言储备还不够或者这些词汇还未内化在认知语境中,所以才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造成表达上的语用失误。

3.书面表达口语化

在留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书面表达口语化的现象。例如:

(4)以吸烟为自己的习惯的人往往是不管在街道上还是在公司里,都会吸烟的。(来自日本学生的《吸烟对个人健康和公众利益的影响》,原始语料200405109625200534)

(5)我认为吃绿色食品和饥饿的矛盾是不能完的。(来自韩国学生的《绿色食品与饥饿》,原始语料200307204523200016)

例(4)中若将“里”改成“内”,则会更符合汉语书面语的表达特点;例(5)中“绿色食品和饥饿的矛盾不能完”,矛盾不能完显得过于随便,改成“绿色食品和饑饿的矛盾不能解决”要更好一点;

4.固定语言结构掌握不够

专有名词、惯用语、成语、歇后语、谚语等都属于固定语言结构,留学生若没有这些固定用法的相关知识,在理解和表达中就容易出错。而成语的语用失误又是在固定语言结构语用失误中比例较高的。在HSK动态语料库的作文中,留学生在这方面还是存在问题的。例如:

(6)还有他妻子得了病以后的情况只有他们夫妻两个最清楚,其他的人谁也不能轻举妄动,乱说这件事情。(来自韩国学生的《如何看待“安乐死”》,原始语料199604123523200334)

(7)听着流行歌曲,我的心情兴高采烈了。(来自韩国学生的《我看流行歌曲》,原始语料200510111523201629)

这两个句子都涉及到固定语言结构的问题,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指手画脚”和“我的心情很高兴”。“轻举妄动”是指:不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例(7)中很明显用错了语境。“兴高采烈”指的是兴致高,情绪热烈。“兴高采烈”的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不能用于“心情”。

5.语篇连贯失误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一般认为衔接是通过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实现的,也被称为“形合”;连贯是语篇中语义的连接,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的,也称为“意合”。留学生由于语篇连贯方面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 省略和替代

(8)在毕业的时候,我也几次陪着我的外国朋友去玩,所以(我)可以说,在导游工作方面,我有一点经验。(来自越南学生的《一封求职信》,原始语料19931212354200923)

省略是汉语语篇常用的连接方式,但留学生表现出的失误是不会省略,以至于表达显得过于啰嗦。

b.关联词使用失误

(9)可是那时候我的钢琴老师却劝我:“你这次参加比赛不是为了得什么大奖,却是为了看看你的水平怎么样。”(来自日本学生的《如何面对挫折》,原始语料200112576525200006)

把“却”换成“而”字,则会表达得更流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留学生作文中的语用失误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到了高级阶段,语法错误明显减少,但语用方面的错误还明显存在。因此,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也是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提高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建议

1.在教学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语用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微乎其微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上对语用失误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让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了解隐含在其中的汉语文化价值观、社会风俗、民族心理、思维模式等,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2.加强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语境即语言的使用环境, 包括一切主客观因素, 既有狭义上的语句内部语言要素的搭配, 语段和语篇的上下文语境, 也包括广义上的语言文化背景。有一些词汇的语境文化附加意义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他们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作为教学者有必要对这方面进行扩展讲解。比如说在讲到“死”这个词的时候,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告诉学生, 一般的对象时我们用“死”, 如果是对对象表示尊敬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般会用“去世”,而不会直接说“死”。然后可以以大家熟悉的“爷爷”“奶奶”,这样的词来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造句,加强学生对于“死”这个词的语用环境的印象,避免出现这方面的语用失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进行一些情景的模拟,在精心设置的课堂语境中,学习活生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怎么用,而不是只知道汉字的音形义。

3. 引导留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应该以如何教会留学生使用汉语这门语言工具为目标,让他们能与人得体地进行交流。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将语言要素放到语境之中,例如在预习新课单词的时候, 应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查阅字典以明确词汇意义和运用环境的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造成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留学生写作方面的语用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个思路。

【参考资料】

[1]从铁华.汉语教学新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谷峰.汉语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综述[A].汉语学习(第4期),2012(8).

[3] 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李月侠. 泰国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的语用失误分析[J].湖南醫科大学学报,2009.

[5]祁琳.从留学生的语用偏误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6] 杨翼.语用分析在高级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5(3).

[7]杨太康.语用分析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及必要性—从语气助词“了”的教学谈起[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2).

[8]郑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及动词短语教学[J].学语文(第4期),2012.

[9]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1993.(2).

例句均选自SH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于句中除了语用的其它错误,比如繁体字和别字等,均进行了纠正。

上一篇:涡轮手机下一篇:公路养护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