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

2024-07-16

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共10篇)

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 篇1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的陪伴, 游戏的加入让幼儿的成长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也同样需要游戏式教学,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让幼儿与教师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也让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情趣,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游戏教学中的户外游戏目前在幼儿园教学中正在积极应用,不过,一部分教师认为户外游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甚至取消了大部分的户外活动,让幼儿的成长过程成为了“玻璃房”内的记忆。其实,户外游戏具有很多的优点,其能够让幼儿娱乐的同时增长知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强健体魄,因此,增加幼儿园的户外游戏,让幼儿从小多接触阳光, 多动手动脑,培养幼儿的勇敢、自信、坚强等多种品质,让户外游戏成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通过户外游戏提高幼儿互助合作能力

幼儿在幼儿园中进行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会与其他小朋友形成互动,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因此, 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户外游戏,教师可以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培养幼儿间的合作能力。

比如,我在幼儿园开展户外游戏的时候,和幼儿玩了一个“花儿花儿朵朵开”的游戏。我首先将报纸的中间部位掏空,形成一个大大的洞。 而后将孩子们两两分成一组,每个小组分到一张报纸,将这张报纸套在两个孩子的脖子上。两个孩子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合作,通过平衡木,迈过 “小河”,使报纸完整地戴在脖子上到达终点,获得终点的小红花。孩子们非常认真地完成游戏,有的孩子们相互拥抱着慢慢向前移动;有的孩子们喊着口号、步伐整齐地前进;有的小组一不小心配合失误使报纸破碎了,还需要重新从起点开始,但却不气馁,依然认真地完成游戏。观看的孩子加油呐喊,游戏活动的气氛空前高涨,孩子们兴致十足。在此户外游戏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户外游戏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活动空间,因此,教师可以设置相对来说距离较长的游戏内容,让幼儿体会获得成功的来之不易。在游戏中加入合作的内容,让幼儿从小具有合作的意识,增加孩子间合作的方式与方法。

二、通过户外游戏提高幼儿情绪控制能力

幼儿因为其年纪尚小,对于自己的情绪控制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在户外进行游戏的方式学会情绪的控制。同时,将音乐加入到户外游戏中,让幼儿在学习情绪控制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师在户外游戏中加入控制类的活动,让孩子在进行游戏的同时学会进行如:情绪、情感的控制,从而对自身进行很好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控制类的游戏,教师一定要让孩子找到很好的宣泄渠道,免于孩子因为误解而无法对自己的情感、情绪进行有效的缓解。

三、通过户外游戏提高幼儿身体适应能力

户外游戏给予幼儿充分的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给予幼儿接触外界环境的时间,这样可以增加幼儿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幼儿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衣物的添加,以及良好的身体自我调节,从而达到锻炼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比如,我在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游戏的时候,有一次和孩子们在下午上课的时候玩“快乐跳绳”的游戏,正好赶上天气非常炎热,而一些家长因为怕孩子生病,还给孩子穿上了厚衣服,裹得严严实实。于是,我便让孩子们穿上适当的衣服,在有树荫的地方一起玩游戏。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有的孩子头上还渗出了点点汗水,但是,我制止部分孩子们因为出汗而想要脱衣服的行为,并对孩子们说:“我们在运动之前可以适当减少一点所穿的衣服,因为运动会让我们出汗,但是出汗之后则不可以再脱衣服了,因为身体中的毛孔已经打开,此时再脱衣服则会引发感冒等疾病。”孩子们了解了原理,对于进行自我穿衣调节便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孩子们通过户外锻炼,生病的人也越来越少,出勤率越来越高。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锻炼,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免疫力, 以及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自己掌握根据天气增减衣服的能力。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适当的穿衣知识内容,这样可以让幼儿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

户外游戏能够让幼儿的眼界更加开阔,而不会将眼光仅仅拘泥于教室之中;户外游戏能够让幼儿的运动细胞加强,在广阔的天地中奔跑、欢笑;户外游戏还能够让幼儿的知识获得增长,教师不仅可以将教材内容融汇其中,还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更多的自然知识。因此,多给孩子户外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体质,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 篇2

摘要: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与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培智学生因为智力低下,造成了协调能力差、接受知识差、思维具体表面等。在教育教学中利用教学用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培智课堂上巧用积木进行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培智学生感知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培养弱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培智

积木

游戏

能力

积木通常是各种形状的木头,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积木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造型。积木中的排列、接合、环形、对称等都对孩子的智力有好处。搭积木时,孩子会涉及到比例、对称等问题,这就有利于孩子数前概念的培养。通过操作有助于开发智力,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对于培智学生来学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启发心智与兴趣。使培智学生达到身心愉悦,让教学活动寓教于乐。

一、积木游戏对培智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智学生由于先天发育迟缓,自控能力差,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在数学课堂上用积木进行游戏的教学方式,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培智学生尤其重要的是把他们引进“乐学”的大门,以达到以苦为乐,为今后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促进弱智学生感知的发展

堆积木时,孩子需要灵巧地使用双手,将零散的积木堆出复杂的物体,因此可以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还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学生不停地进行的动作,提供了发展感知运动技能的机会。通过感知,弱智儿童对材料的性质、形状、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还发展了肌肉活动,从而锻炼了动作的精确性,培养了手眼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积木游戏还给予培智学生丰富的造型艺术知识以及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例如:学生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搭建一座宫殿。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会以创造出美的东西而感到满足。

3、促进弱智学生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

弱智学生在亲自操作材料中,认识了积木材料的性质、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获得了一些空间概念和数学概念。积木上有各种图案,可以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各种花卉,各种交通工具。图案上还配有拼音以及汉字,木制积木上还有数字,引导学生读一读,数一数,通过看积木上的数字,学生在搭积木中巩固了数学知识,为认识的数字,按次序排队等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提高弱智学生的美术知识,为以后学习统计分类等知识的打下基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整合。

二、积木游戏培养培智学生的各种能力

1、培养弱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要用语言来表现。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障碍,防碍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性,通过实地环境,运用积木游戏引导学生愿意说、会说、能说。如:问问学生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它长得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用积木摆它们的样子,需要哪些积木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要求老师给予相应的积木,或在众多积木中选择需要的积木。老师还可以问问学生,你准备把这块积木摆在哪里?做小动物的哪个部位?这种训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就能在学中说、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2.培养弱智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与加强“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出示教学挂图和实物,让学生观察,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先教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积木,如圆形、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然后你说一种形状的积木,让他从一堆积木中准确地找出来。还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这可以让孩子了解几何图形,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也有好处。游戏中孩子搭出来的房子之类的物体,实际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他们首先要学会观察,然后在玩的过程中,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用积木表现出来。观察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3、理解数前概念

积木的形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孩子可以通过积木来区分几何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标准积木具有一定的尺寸和比例,孩子在摆弄过程中,可以感知积木不同的形状、比例、大小、粗细、高矮、长短等。玩积木至少要有2块,从2块到3块、4块,数量在增加。孩子会逐渐明白,积木越多,就越能搭出复杂的物体;搭得越高,就越容易倒塌。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了大的积木放下面,小的积木放上面,这样积木建筑才不容易倒下来。不知不觉地,孩子就理解了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概念。

4、培养弱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积木游戏中、可以激发培智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培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搭建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发现的乐趣,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也提高了学习探索能力。如在搭建小桥时,学生搭的桥不稳固,总是失败。这时引导孩子一起来找原因,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努力寻找最恰当的方法,结果发现是做桥墩的积木高低不平,怎样才能使桥墩平衡呢?让学生思考实践。用同样高的长方形的积木摞起来这下桥稳了,而且搭建的更对称更美观了。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积木游戏作为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培智学生愿意参与,而且他们在游戏中也会有更多的收益。

三、积木游戏促进培智学生的思维

游戏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动手操作、演示、学习语言交往的教学活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插入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

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一种数学的眼光及数学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数学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在培智学生日常环境中,很多都可以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解释,很多事物都包含着数学知识。那么这也就需要我们具有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木游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它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很多普普通通的事物都可以组合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如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把积木从大到小排排队,让学生根据积木上的数字排列,通过游戏,也就能逐渐地使小学生多用数学的角度去考虑周围的事物,从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意识,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

2、构建空间概念建立科学思维

孩子很喜欢用积木搭建漂亮的建筑物。在建造的时候,他要想象每块积木在建筑物中的位置,然后将每块积木摆放在最适当的地方,这就是空间感的基础。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个计划,下面搭什么,上面放什么。这些都对培养科学思维大有好处。,如:两个半圆正好对成一个正圆,两块短积木加起来的长度正好等于一块长积木等等。这种积木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创造和表现空间。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的积木对成一个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对成一个正方形,两个半圆形对成一个圆形等等。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相互组合的关系,理解部分与整体等概念。积木体现了很多的力学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积木,稳固性是不一样的,稳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积木盖房子,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平衡、对称等关系。

3、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积木游戏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积木游戏针对培智学生的心理机制来设置,它的心理基础是活动的自由性和自我决定性。凡是经学生自由选择而开展的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机能住往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因而使培智学生的某些潜在能力有表现的机会,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积木游戏教学中,他们往往以一种简短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努力,去想象,从而也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挥。

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游戏教学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适当安排积木游戏,能以多变的形式,多彩的内容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游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岳麓出版社

2010年

3、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发展层次;相互渗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127

户外混龄游戏是我们幼儿园近年新开展的一项户外游戏活动。就是所有年龄班的孩子都可以玩同一类型的游戏项目。但是要有不同的活动目标设定,所以游戏不可千篇一律,而是要分年龄班、分层次、分难度的一项户外游戏项目。现将我们一年多来进行的混龄户外游戏做一小小的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同一发展目标具有不同发展层次,以便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活动

户外混龄活动是全园幼儿活动的一个项目,这就要求每个活动的总发展目标相同,但必须要有层次、有不同的难易度,以便幼儿活动的需求。通过教研组的讨论,每个班都制定了不同的锻炼项目,我们小二班的总目标就是发展幼儿的钻爬能力与技巧。

我们班的活动名称是《小蜗牛学本领》,发展幼儿的钻爬能力。根据幼儿园能提供的器械,我们还自制了不同的钻爬的玩教具,提供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活动总目标:1.依据游戏玩法提示,自选相应的钻爬器械,练习用不同的方法钻爬过障碍物,发展动作的协调能力。2.克服怕黑的心理,锻炼勇敢的品质。3.喜欢并能独立想出新的钻爬动作,增加对钻、爬活动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依据总目标,各个年龄班也分层次有年龄段目标:小班:手膝着地的钻爬过一定距离的“透光隧道”。中班:钻过高于一定距离的半透明“隧道”,练习匍匐爬过一段距离。大班:大胆熟练地钻爬过较黑暗的“隧道”,练习保持一定速度向前匍匐爬。

二、户外游戏与其他领域知识相互渗透,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我们的户外混龄游戏把其他领域的知识与其相融合,幼儿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各项技能还,发展孩子们的智力。

例如,我们班的《小蜗牛学本领》游戏。我们在活动前面的环节都是发展幼儿的钻和爬的动作技能,而在最后的环节,就是巩固幼儿科学领域中的知识了。

我们在游戏的最后部分设定了“今日任务”,假如有“2”的字样,就是要求幼儿寻找与数字“2”相关的图卡、点卡或是算式题。这个任务相比来说就存在了一定的高难度。小中班的孩子在数字小的情况下找的比较快,但是数字略大了,他们就要认真地进行点数,这个点数的技能也就巩固了。而相对大班的孩子,则需要从很多加法或是加法的算式题中找到得数为“2”的算式,这就要求他们学习简单的心算。在活动中,每个活动还设有标识牌以及活动路线图,让孩子们看路线图了解活动方式,也是活动中发展幼儿社会能力的尝试。

三、混龄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品质

户外混龄游戏所用的器械比较多,所以孩子们也非常爱玩。每当活动结束时,不同年龄班的孩子就会相互帮助,帮教师一起整理活动场地。

在我们小班就常常出现这种友好的氛围。一次我们来到幼儿园前面的操场,操场一侧有两排轮胎是幼儿活动的器械,我们今天下午就准备玩轮胎。

小班幼儿在玩轮胎时,有的幼儿力气大,能推动轮胎,而有的幼儿力气小,推不动轮胎。这时老师告诉他,搬轮胎的什么部位,推轮胎的什么位置,幼儿就会去尝试,在玩中掌握玩轮胎的窍门。孩子们先是自由练习推轮胎,后来有的孩子发现有的轮胎上有网子,就站在上面跳,玩得非常开心。

四、尝试户外游戏规矩自己定,更好地建立遵守秩序的意识

幼儿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混龄活动,其余时间也可以自己用场地周围的器械玩游戏。

我发现用过餐的孩子们提前出来玩,他们常常会把一些体育器械搬来搬去,或是摆成一长溜,或是摆成不同的造型,混搭起来。然后大家一起在上边走来走去,练习各种能力。有的练习平衡能力,有的搭成跷跷板,两个人坐在上面玩的有滋有味的。常常引起别的年龄班的孩子驻步,跟小班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孩子们兴趣很高,一个个依次的从自己搭的“桥”上走过,可是问题也就出现了,有的孩子不从大家同一方向走,而是相对走小桥,走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其他的幼儿相遇,这时孩子们偶尔就会使用其他的手段让别人给他“让路”。

看到这个情况,我集中了孩子们,让他们想一想应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毋晶晶非常聪明的说:“大家从一个方向走。”我赞同了她的想法,于是大家重新排好队伍依次走小桥,这回再也没有出现“撞车”的现象了。

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 篇4

一、同一发展目标具有不同发展层次, 以便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活动

户外混龄活动是全园幼儿活动的一个项目, 这就要求每个活动的总发展目标相同, 但必须要有层次、有不同的难易度, 以便幼儿活动的需求。通过教研组的讨论, 每个班都制定了不同的锻炼项目, 我们小二班的总目标就是发展幼儿的钻爬能力与技巧。

我们班的活动名称是《小蜗牛学本领》, 发展幼儿的钻爬能力。根据幼儿园能提供的器械, 我们还自制了不同的钻爬的玩教具, 提供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活动总目标:1.依据游戏玩法提示, 自选相应的钻爬器械, 练习用不同的方法钻爬过障碍物, 发展动作的协调能力。2.克服怕黑的心理, 锻炼勇敢的品质。3.喜欢并能独立想出新的钻爬动作, 增加对钻、爬活动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体验游戏的快乐。

依据总目标, 各个年龄班也分层次有年龄段目标:小班:手膝着地的钻爬过一定距离的“透光隧道”。中班:钻过高于一定距离的半透明“隧道”, 练习匍匐爬过一段距离。大班:大胆熟练地钻爬过较黑暗的“隧道”, 练习保持一定速度向前匍匐爬。

二、户外游戏与其他领域知识相互渗透, 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我们的户外混龄游戏把其他领域的知识与其相融合, 幼儿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各项技能还, 发展孩子们的智力。

例如, 我们班的《小蜗牛学本领》游戏。我们在活动前面的环节都是发展幼儿的钻和爬的动作技能, 而在最后的环节, 就是巩固幼儿科学领域中的知识了。

我们在游戏的最后部分设定了“今日任务”, 假如有“2”的字样, 就是要求幼儿寻找与数字“2”相关的图卡、点卡或是算式题。这个任务相比来说就存在了一定的高难度。小中班的孩子在数字小的情况下找的比较快, 但是数字略大了, 他们就要认真地进行点数, 这个点数的技能也就巩固了。而相对大班的孩子, 则需要从很多加法或是加法的算式题中找到得数为“2”的算式, 这就要求他们学习简单的心算。在活动中, 每个活动还设有标识牌以及活动路线图, 让孩子们看路线图了解活动方式, 也是活动中发展幼儿社会能力的尝试。

三、混龄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品质

户外混龄游戏所用的器械比较多, 所以孩子们也非常爱玩。每当活动结束时, 不同年龄班的孩子就会相互帮助, 帮教师一起整理活动场地。

在我们小班就常常出现这种友好的氛围。一次我们来到幼儿园前面的操场, 操场一侧有两排轮胎是幼儿活动的器械, 我们今天下午就准备玩轮胎。

小班幼儿在玩轮胎时, 有的幼儿力气大, 能推动轮胎, 而有的幼儿力气小, 推不动轮胎。这时老师告诉他, 搬轮胎的什么部位, 推轮胎的什么位置, 幼儿就会去尝试, 在玩中掌握玩轮胎的窍门。孩子们先是自由练习推轮胎, 后来有的孩子发现有的轮胎上有网子, 就站在上面跳, 玩得非常开心。

四、尝试户外游戏规矩自己定, 更好地建立遵守秩序的意识

幼儿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混龄活动, 其余时间也可以自己用场地周围的器械玩游戏。

我发现用过餐的孩子们提前出来玩, 他们常常会把一些体育器械搬来搬去, 或是摆成一长溜, 或是摆成不同的造型, 混搭起来。然后大家一起在上边走来走去, 练习各种能力。有的练习平衡能力, 有的搭成跷跷板, 两个人坐在上面玩的有滋有味的。常常引起别的年龄班的孩子驻步, 跟小班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孩子们兴趣很高, 一个个依次的从自己搭的“桥”上走过, 可是问题也就出现了, 有的孩子不从大家同一方向走, 而是相对走小桥, 走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其他的幼儿相遇, 这时孩子们偶尔就会使用其他的手段让别人给他“让路”。

看到这个情况, 我集中了孩子们, 让他们想一想应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毋晶晶非常聪明的说:“大家从一个方向走。”我赞同了她的想法, 于是大家重新排好队伍依次走小桥, 这回再也没有出现“撞车”的现象了。

在我们幼儿园一年多的户外混龄活动中, 老师对这一活动有了一些了解, 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必须要坚持不懈的运动下去,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宝宝们增强体质,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摘要:幼儿园混龄教育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在一起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 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现代幼儿无兄弟姐妹带来的弊端。混龄教育对促进独生子女社会化、个性化及其智力、语言发展有独特意义。

游戏情境对小班幼儿的促进作用 篇5

一、在游戏情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用书习惯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幼儿今后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运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用书习惯。

1、用“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阅读图书。

幼儿用书的每一页都有不同的内容,开始孩子们因为看不懂,拿到书之后随便翻翻就不看了,把书扔在一旁,自己就玩起了别的。于是我就和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帮助他们看明白书里的内容。例如在阅读活动中,我就先给幼儿简单的讲讲书中某一页的内容,并且利用视频仪把画面展示出来,让幼儿观察画面中的内容,我和孩子们说:“你们看看书里都有些什么啊?”孩子们就认真的观察起来,边看边告诉我他们看到的东西。然后,我又对他们说:“在你们的书里还有一个和它们长的一模一样的好朋友,它特别调皮的藏起来了,现在我们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把那些图画找出来好不好。”孩子们都高兴的说“好”。接着我就请孩子们到自己的书里去找。当孩子们在书中找到后都高兴的拍起了手,还喊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2、用“小图书要回家”的游戏引导幼儿有秩序的收放图书。

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对幼儿说:“小朋友们,小图书要回家了,它们的妈妈都想它们了。”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都顺手把书递给了我,我都拿不过来了。见机我对他们说:“哎哟,你们看,小图书的漂亮衣服都被你们弄坏了,它们心疼的要哭了。”这时就有孩子说:“应该把它们放放好。”我接着说:“对啊,那我们让小图书排着队回家吧。”于是,我就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他们让小图书排队的时候要让封面朝上,这回孩子们让小图书排着队整整齐齐的回家了。

二、借助游戏延伸扩展书中的内容,促进幼儿发展

1、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让其体验快乐,获得发展。

在主题活动《彩色的世界》中,阅读活动《变色蜗牛》之后,孩子们都想到蜗牛吃了其他的许多东西就会变成其他的颜色。为了让幼儿的想象得到兑现,在区域活动中,我就让幼儿给蜗牛涂颜色。我以小蜗牛的语气对他们说:“其他的蜗牛朋友都穿上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新衣服,我也想穿,你们愿意帮我做一件颜色漂亮的新衣服吗?我穿了你们做的衣服肯定会很漂亮的。”孩子们都高兴的说愿意。然后,我就引导他们如何给小蜗牛做新衣服。孩子们在帮助蜗牛做衣服的过程中都特别高兴。有的涂上了粉红颜色,有的涂上了紫色的,还有的按不同的颜色分块涂。总之,孩子们给蜗牛做的衣服都不同,都说蜗牛穿上自己做的衣服后是最漂亮的。

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对蜗牛进行涂色装饰。如果让幼儿直接根据书中的原画进行涂色装饰,他们的兴趣就不会很高。而我采用了拟人化的语言,用小蜗牛也想穿新衣服的情境对幼儿进行引导,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又激发了他们的愿望,使他们很乐意的为蜗牛做衣服,而且做的还很高兴。这样一来,就达到活动的目的。

2、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发展。

在《生日快乐》的活动中,我利用玩具小熊来吸引孩子,我用小熊的语气和孩子们说:“今天我过生日,好朋友们给我送来了礼物。可是我不知道都是些什么礼物,你们和我一起拆,好吗?”孩子们都高兴的说好。于是,孩子们和小熊一起拆生日礼物。最后,小熊还请孩子们和它一起玩玩具,孩子们都高兴的为小熊唱起了生日歌。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发展口语和认识颜色。用小熊过生日这个游戏情境,让孩子们能很快的融入到其中,让他们感觉到是真的在帮助小熊拆生日礼物,真的在给小熊过生日。而不是生硬的看图讲述。这样游戏情境的创设,使得孩子们不仅乐于融入其中,而且还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书中的教育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促进幼儿发展

1、用游戏情境感染幼儿,鼓励幼儿进餐。

有一天中午的蔬菜是青菜,对很多小朋友来说都不爱吃,吃完饭剩下的全是青菜。这时我就借助小兔子来帮忙。我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幼儿谈话,以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小兔子最喜欢吃青菜了,小朋友吃了青菜就会身体好,不生病,而且会变可爱,变聪明,和小兔子一样。小兔子想和我们做朋友,所以就带来了青菜作为礼物送给我们小朋友吃。小朋友你们能吃完吗?”这下,孩子们可来劲了,都吃起了青菜,吃的可香了。所以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除了老师,家长的榜样作用以外,还需要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多吃饭,多吃菜。

2、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我班的孩子绝大多数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如不会脱衣服,脱下来的衣服随处一扔,等要穿了就拿着衣服长长的排队等候老师的服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就创设了游戏情境。比如当幼儿脱下衣服不知如何是好时,我就教幼儿念顺口溜:“小衣服,站站好,伸伸臂,抱抱臂。点点头,弯弯腰。做完操,要休息。小鞋柜里去睡觉。”边念边示范叠衣服。小朋友们听了觉得很有趣,就也跟着学念起顺口溜来,还学着叠衣服。这样,幼儿的衣服叠好了,又学了一项本领,衣服放进鞋柜里看起来也是整整齐齐的。在幼儿起床时,总会穿反裤子。因此,我就让幼儿把裤子上有花纹的那一面朝上,然后两只小脚开火车钻山洞,一只钻一个,小脚伸出来,火车也开出山洞了。幼儿也就很少会穿错裤子了。这样通过一个小小的趣味游戏让孩子轻松的又学到一种生活技能。

总之,在幼儿的生活中处处都体现了游戏化,幼儿真正体验了快乐,并在快乐中有了发展。

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 篇6

一、幼儿游戏的现状和问题

1. 对幼儿缺乏足够的尊重。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成人的思维观念是很难转变的, 总是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通常成人在指导幼儿游戏时, 习惯于先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 而不是首先仔细倾听一下孩子自己的意见和主意,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游戏作为幼儿自己特有的需要, 有权利自己支配自己想法, 想和谁一起玩, 玩什么以及想怎样玩。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是独立驾驭游戏王国的国王。

2. 缺乏细致认真的观察。

现实生活中,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 面对的幼儿数量是庞大的, 一个人很难把所有心思集中在每个孩子身上, 也不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确实难以掌控孩子的情况。这是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但没有了观察的过程, 就很难分析出在指导幼儿游戏时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以后需要如何注意并改正。

3. 不了解幼儿游戏水平。

这是一个由性别、智力还有兴趣爱好差异等引起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有差异性和独特性, 在这个基础上, 需要做很大的功课, 制定出相应适合幼儿的、具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 就会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实际能力水平, 看到幼儿的创造性发挥。

二、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

享受游戏学习是孩子的权利, 而当务之急是改变游戏学习的模式, 通过对家长、教师和社会三方面力量发挥游戏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1. 家长。

尊重幼儿, 和孩子愉快地玩在一起。在幼儿的游戏王国里, 你是朋友而并非父母。首先转变自己的成人观念, 平时有空多看看关于如何和孩子一起玩的书刊, 去听幼儿园的讲座, 去看看孩子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都是很好的选择, 有助于家长改变成人固定的观念。其次, 父母在家可以单独为幼儿提供一个独立的游戏空间, 让幼儿能自主活动;而且主动去找孩子玩, 做他的小伙伴, 并按照他的指示来做, 尊重孩子的创造和自我发展能力。

2. 教师。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学习如何在一场健康有益的游戏中寓教于乐, 是一件非常必要的技能。因为这不仅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 开发了幼儿的潜能和创造力, 又能在游戏中玩得开心, 下面几项对策可供教师参考:

(1) 因材施教。学会按教学内容分组, 尝试让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帮助水平较低的, 在互助互利中增加同学友情, 培养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2) 情感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自信, 适当的夸奖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表明, 适当的赞赏能激发游戏兴趣, 提高幼儿游戏技能,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坚持到底的好品质。

(3) 创造环境。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在室内, 很难接触大自然清新自由的环境。其实现在的幼儿园设施比较完备, 利用现有的资源, 搭设小水池、沙石土坡……孩子在蓝天底下, 身边是草坪和花香, 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官感知能力。

3. 社会。

社会因素常常是大众忽略的, 但社会却又像一张看不见的大网密切联系着幼儿。幼儿对于社会是一无所知的, 但学校可以为幼儿创造条件来弥补这种不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请消防员在游戏中给幼儿讲解火的知识, 避免危险的发生;或者是护士来告诉他们勤洗手, 讲卫生, 防病毒的卫生生理知识……谁也离不开社会, 现在从小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社会, 慢慢理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才能步入社会, 做出应对。

三、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必要性和作用

游戏对幼儿身体、智力、人格、情感、创造性和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因而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是非常必要的。

1. 游戏开发幼儿智力, 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幼儿游戏离不开智力活动, 一旦在游戏中遇到问题, 孩子会调动现有的知识面和想象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而往往问题“千奇百怪”令其目不暇接, 然后向周围的人学习倾听, 这时候又是记忆和智力的上升期。

2. 游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力离不开想象力, 我们常常看到孩子拿玩具拼成轮船、动物, 然后在大人不知所然的目光中哈哈大笑。这里有着幼儿自己特有的想象, 在想象中得到满足, 而这些想象的结果就是创造性思维发散的表现。

3. 游戏塑造幼儿性格和健康人格。

浅谈游戏活动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篇7

一、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

所谓儿童的思维是指在作为个体的儿童与其感知觉到的, 与周围事物的交互活动中产生以及发展起来的, 它的基本特征是其自身演进中的连续过渡性。而儿童的思维连续过渡的特征, 揭示出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水平的“协调发展”到较高水平、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的“协调发展”。

在儿童的思维发展中, 游戏活动很利于其发展, 这是由于, 它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物体之间的共性以及物体的运动, 使思维更加开阔, 知觉更有概括性。并且, 游戏活动不但有机会让每个幼儿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参与方式, 而且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特别是在竞争性的游戏当中, 更能激发出幼儿不甘落后的上进心理。这种内在的动力, 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感知力以及观察力, 并且还可以调动他们关于认识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等。比如在“甜点之家”游戏中, 为给甜点小人穿彩色衣服, 孩子们将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的图形片, 通过观察、分割、操作、识记, 再按新的图形要求去拼合, 图形方位需要变化, 孩子要经过分析、综合, 做出判断, 最后拼成自己意愿的图形。在此过程中孩子的视觉表象得到了训练, 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我们都知道, 个人适应群体所需要的情感和愿望的形成是社会上最高级以及最困难的工作, 这种形成就是我们所谓的群体成员的社会化。幼儿园的各类游戏蕴藏着发展和教育的契机, 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游戏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儿童来说, 在游戏活动中所开展的同伴之间的交往活动更是促进他们早期社会性行为的一种重要契机。游戏中的孩子不但喜欢主动对别人发起交往, 而且, 对于跟别人的行为也比较容易领会以及接纳, 并予以其积极的反应。比如在角色表演区“小小医院”, 教师鼓励孩子自己与小医生交流, 回答小医生的询问, 表述自己的病情;在“爱心超市”, 让孩子主动与售货员交往, 询问价格, 了解商品等等;谁不喜欢交往, 就鼓励其他孩子主动与他交往, 让他产生安全感, 再逐渐鼓励他和小朋友交往, 体验交往的乐趣。让孩子与玩伴游戏, 与比他大的孩子一起玩, 可以学习大孩子的为人处世方法;与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 可以给他一次当哥哥姐姐的机会, 让他学会关心照顾他人, 让孩子体验待别人好, 别人也会待自己好;攻击、侵犯别人, 别人就不会喜欢自己, 不但可以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其已有的观念, 适应以及了解他人的观点, 同时也会逐渐学会各种的社会交往以及技巧, 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 形成友爱、合作等良好行为习惯。

三、游戏活动中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毋庸讳言, 一个美好的童年, 对一个人一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 人格是指个体在兴趣、需要、态度、动机、气质、能力倾向、价值观念、外形及生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的特质, 而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培养具有独立、自信、乐观、协作等人格健全特征的儿童, 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宣泄不良的情绪, 以及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我们经过多次的“情境冲突”方面的讨论, 发现幼儿会逐步学会怎样更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自始至终让自己保持愉快的、轻松的心情, 并快乐地生活。另外, 游戏活动还会为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以及特点和探索个体自我的发展道路等提供途径以及机会, 它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游戏对于幼儿不仅仅是“好玩”或“娱乐”, 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 可以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尤其是自主性游戏, 是让幼儿在创设的游戏环境之中, 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兴趣, 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 自由地选择游戏的内容, 并用自己的方式开展游戏的活动。另外, 在与游戏材料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 分享游戏的快乐以及学习彼此的经验, 并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 促进幼儿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从而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们知道, 游戏一般都是带有一定情感的, 儿童在游戏中能帮其解决心理矛盾, 调整消极的情感。另外, 游戏在儿童智力、情感、身体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儿童的良好个性的产生以及发展, 同样是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 并且, 游戏对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等也有着其他的活动所无法代替的功效, 所以,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把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新世纪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慧.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5 (1) .

[2]李丽.幼儿园如何开展角色游戏活动[J].学园, 2015 (2) .

[3]李娜.浅析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J].中华少年, 2015 (13) .

[4]陈小燕.在游戏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考试周刊, 2013 (64) .

[5]吕晓昌.体育游戏对矫正城市幼儿不良心理行为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 .

[6]吴雪玲.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 2003 (4) .

[7]刘宏辉.关于开展基本体操促进幼儿身心发育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 (4) .

[8]李郁清.游戏是儿童心智发展的起跑线[N].中国体育报, 2008-07-16.

[9]黄馨瑶.开展自主性游戏培养幼儿探索兴趣[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2 (2) .

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 篇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电子游戏发展呈迅猛的态势,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电子游戏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正负面影响。从Flash小游戏到大型的网络游戏, 从角色扮演类到策略类游戏, 无一不受到玩家的追捧。为了体验到更新更刺激的游戏, 有些玩家甚至不惜浪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尤其一些中学生和大学生, 因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 更有甚者误入歧途, 令家长、老师心痛不已。因此, 一直以来, 电子游戏都受到来自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批评, 将之称为“电子海洛因”。然而,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电子游戏是强大的学习环境, 因为它们让玩家以不同的身份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 在体验中增长能力和知识。研究者通常将游戏所产生的沉浸作为游戏被引入学习环境的理由[1]。

游戏作为一种学习环境, 也可以提高玩家的自然观察智能。在接近真实的游戏环境中, 因为游戏对于玩家的吸引力, 使玩家更专注于游戏过程。在这个虚拟游戏空间中, 通过游戏, 游戏者的自然观察智能也得以更好的提高。

一、自然观察智能的简单阐述

自然观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 对物体进行辩认和分类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包括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事物, 如植物、动物、地质或矿石、云、星球等;辨认并对事物进行分类, 能洞察自然和人造系统[2]。

自然观察智能是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智能。与1983年《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描绘的七种智能不同, 自然观察智能是加德纳于1995年增加的第八种智能[3]。他把自然观察者的核心技能描述为:一个人“能够辨识动植物, 对自然万物分门别类, 并能运用这些能力观测天气以及找寻粮食资源, 进行采集、狩猎进而以农耕的方式求取生存, 自然观察者擅长于确认某个团体或种族成员, 分辨成员或种族间的差异, 并能察觉不同种族间的关系。”

综合以上内容, 笔者认为自然观察智能包括三个层面: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分类能力。与其他智能不同的是, 自然观察智能更关注在大自然、户外这样特定环境中的各种生命形式。加德纳强调, 作为一种结果, 自然观察智能中的天赋有时也可以在非自然的条件下展露出来。实际上, 自然观察的挑战是一种模式识别能力的挑战。因此, 用电子游戏来促进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是可行的。

二、游戏简介

在游戏并不浩繁的研究史中, 以荷兰学者胡伊青加的研究最为醒目。他对游戏的描述性定义是:“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 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 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 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 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在此, 胡伊青加界定了游戏的三个最主要的特征。其一, 它是一种自愿的, 事实上是自由的活动。遵照命令、迫于强制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其二, 游戏不是‘旧常的”或“真实的”生活。它从真实的生活跨人一种“假装”的情境, 然而这种“假装”却绝不妨碍游戏者以最大的严肃来从事这一活动, 即带着一种人迷的、沉浸于其中的意识。其三, 它的封闭性和限定性。游戏是在某一时空限制内“演完”的, 它包含着自己的过程与意义。限定性实际上界说了游戏所遵循的规则和秩序, 它对秩序的要求是绝对的、最高的[4]。

电子游戏, 即通过计算机进行的游戏, 是电子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所带来的诸多产物之一。目前游戏产业发展迅猛, 种类繁多,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大家比较熟悉的分类方式有:按照游戏内容可分为动作类, 策划类, 角色扮演类, 体育类, 冒险类等;按照游戏的平台来看, 游戏又可以分为PC游戏、Video游戏、手机游戏、街机游戏;按照游戏的联网类型可分为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5]。

大多数的电子游戏提供了丰富的虚拟场景, 各种自然界的现象都可以在屏幕上虚拟呈现, 这些可以弥补现在整天呆在钢筋水泥建筑中而不能接触大自然的人们的遗憾。

三、电子游戏在促进自然观察智能发展中的作用

1. 电子游戏能够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

全面、正确、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叫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不仅指对事物外表的感知, 更主要的是指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它是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观察是认识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起点。观察是人们通过视觉对事物的认知, 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入门, 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化学等都是在观察现象和实验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经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此细心观察的能力上, 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是人们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 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 具有观察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人们从事学习、研究和创新必不可少的素质[6]。

在观察活动中观察品质是智能品质的具体体现, 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独创性。这些品质是衡量观察者科学观察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对观察品质的训练实质上是培养观察者的科学观察能力的突破口[6]。

众所周知, 电子游戏的场景设计都非常精美、元素丰富, 人物角色的设计也是多种多样, 还有一些电子游戏以自然为依托, 让玩家在游戏中了解自然界的规律, 并了解自然界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游戏首先就能引起玩家的兴趣。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对游戏中的各种事物、人物等进行观察, 并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来调整自己的游戏行为。游戏中设有游戏人物或游戏目标, 玩家在事先了解了观察的目标后, 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最终得出其逻辑判断结果来完成游戏。在观察的过程中, 不但要求对游戏中的事物、人物进行准确、细致的观察, 还要求玩家其观察速度应迅速, 因为在游戏过程中, 对完成游戏任务的时间都是有一定限制的。在这一过程中, 玩家的观察品质都得到了训练, 从而也会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

而对于动作类游戏, 有研究得出结论, 动作丰富的游戏能够培养玩家的观察能力。Rochester大学研究证明电子游戏能够培养观察能力, 让人更机敏[7]。研究报告在对众多测试者进行观察和研究后指出, 动作要素丰富的电子游戏有助于培养人的观察能力。报告列举了一系列数据, 证明在接触过一段时间的动作类游戏后, 被测试者对事物观察的敏锐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人员对玩动作游戏和非动作游戏的测试者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接触过《虚幻锦标赛》 (报告中没有介绍具体是哪一类的《虚幻锦标赛》) 的人观察能力要普遍高于只玩俄罗斯方块的受测试者。这一调查的意义在于, 证明了人类的观察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来得到改善和维持的, 对于那些一直以来担心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退化的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电子游戏不同于其他被动接受媒体 (如电视、电影等) , 可以使参与者更为主动地投入到活动本身中来, 从而对增强观察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电子游戏能够促进辨别能力的发展

辨别能力是对具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特征的刺激做出区分的能力。辨别能力在日常生活及学校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所要辨别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物体辨别能力、事件辨别能力、图画辨别能力和符号辨别能力等。唯有能对刺激物的特征作基本的分辨, 才能将它作为同一类型的成员作出反应。

现在的很多电子游戏对辨别能力的培养都有良好的作用。在很多游戏中, 场景中的元素, 人物角色的造型、服装还有他们使用的道具造型多种多样, 有的还有很高的相似性, 尤其网络游戏, 玩游戏的人很多, 游戏中的人物角色也比较多, 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就要对遇到的人物或是事物快速辨认来判断下面要进行的操作。例如:《反恐精英》 (《CS》) 是一个仿真的射击类游戏, 它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警匪交战场面。游戏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外在特征悬殊并不大, 要求玩家能够根据角色特征细节来辨认, 正确判断角色的性质, 便于及时采取行动。另外, 该游戏中不同区的环境异常类似, 需要玩家观察辨认记住所走过的路, 走过的路危险性可能不大, 而未走过的路危险性很大, 很可能埋伏了敌人。游戏中还需要玩家对武装装备的观察、了解、辨认、判断等, 该游戏中大量的装备需要玩家观察辨认, 并了解该装备的威力、射程等, 以更好地作出反应、对策。

不要以为只有大型的网络游戏才能起到培养辨别能力的作用, 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同样有这样的作用, 而且效果明显。例如:《大家来找茬》是一款经典的益智游戏, 支持2-4人同时开始进行游戏, 在限定时间内找出左右两幅非常相似的图片的不同之处, 以最快找出不同之处最多的玩家为优胜者。游戏规则极为普及、操作简单, 但是由于两张图片相似性很高,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类游戏现在已经非常普及, 带给大家的欢乐也是异乎寻常的多, 现在哪怕是随便买一本杂志, 也会在其中的某个页面发现寻找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的小游戏, 可以看出, 这种游戏已经深入人心了。因为游戏中给出的两幅图片的相似性非常高, 所以游戏的过程能够培养玩家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 并且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玩家。

3. 电子游戏能够促进分类能力的发展

分类能力是根据对象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能力。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然后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合为较大的类, 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 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加德纳指出, 每一种文化和社会, 都高度评价那些不仅能发现生物珍惜物种和濒临灭绝物种, 还能正确为新的和不为人所熟悉的物种分类的人[8]。由此可见分类能力是自然观察智能中很重要的一个层面。

今天, 很少有人能够轻易地接触到尚未开发的荒原, 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或柏油路上, 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而电子游戏提供了丰富的虚拟场景, 各种自然界的现象都可以在屏幕上虚拟呈现, 如:海底世界、活火山口、昆虫的微观世界等等, 这些生活中难以触及的世界在电子游戏的虚拟场景中可以完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此外, 电子游戏中有大部分游戏都以仿真、模拟现实而著称, 而这一点也恰恰真实地反应了游戏生活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从游戏中, 玩家可以增长知识、经验, 根据迁移理论, 这些游戏中已获得的知识、经验, 可以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在电子游戏中, 玩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与电子游戏所呈现的环境发生互动, 并在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某些联想。正是有了游戏的操作, 参与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人们才更能注意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电子游戏让人们可以超越眼前的环境认识全世界, 并显示他们的行为会怎样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这些在游戏中遇到的事物, 有助于人们对整体进行分类, 促进其分类能力的发展。

同样, 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也可以培养玩家的分类能力, 例如:《连连看》这款游戏, 其中会给出很多不同的图片, 玩家需要找到两个相同的图片, 用三根以内的直线连在一起就可以将这两个图形消掉, 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图片都消掉就可以进入下一关。现在这款游戏已经非常普及, 而且游戏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片, 如:有动物的、人物的、图形的等等, 图片种类的丰富可以锻炼玩家对不同事物的分类能力。

四、结束语

尽管游戏在大众生活当中还只是一项完全“玩乐”的活动。但是, 游戏所具有教育潜质的广阔前景正慢慢地体现出来, 它即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而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更是学习者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尤其是在生物学、地理学、园林设计等方面, 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 我们可以借助于设计一些能够培养自然观察智能的教育游戏或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子游戏, 使游戏不仅仅成为知识的载体, 更成为培养自然观察智能的“良方”。通过这种方式, 将会极大地促进学习者在游戏中玩乐, 在玩乐中学习,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化学习。

参考文献

[1]卞云波, 李艺.国外电子游戏教育应用的理论研究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 2009, 15 (1) :93-97.

[2]马月芝, 金瑜.透视自然观察智能[J].上海教育, 2004, (11) :34-35.

[3]虞永平.自然观察者智能与幼儿的表现[J].早期教育 (教师版) , 2006, (05) :8-9.

[4]韩庆年, 李艺.网络游戏在网络教育中的角色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15) :73-75.

[5]徐晓昭, 茅光伟.网络游戏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9-10.

[6]王蔚.电子游戏与多元智能培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7]研究证明游戏有利于培养观察力[EB/OL].http://www.yoofox.com/info/wii/industry/20070707/118373838000018632.htm

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 篇9

1. 教学游戏具备幼儿易接受的直观感和兴趣性, 能成功地组织幼儿的注意。

教师是否善于组织幼儿注意, 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无意注意占优势, 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阶段。因此, 教师应采用直观、活泼、新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学游戏在这方面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例如:我给小班讲“认识几何图形”时, 一开始没有运用教学游戏, 那些三角形、正方形等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课堂教学显得很平淡、单调、缺乏趣味性, 幼儿注意不集中。后来我把教学内容编成《小猪盖房子》的教学游戏, 效果就不一样了。我用纸板做成能合成房子形状的大型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组织幼儿轮流戴上头饰, 扮成小猪去“盖房子”, 并教唱儿歌:“小小猪真可爱, 房子盖得好又快, 房顶是个三角形, 窗户是个正方形, 大门是个长方形, 盖好大家来欢迎。”有趣的小角色, 新奇的小房子, 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 使教学别开生面。他们担任“小猪”角色的愿望很迫切, “盖房子”非常认真, 在“盖房子”过程中, 加深了对形状的认识。

又如在讲量词时, 我编写了“有趣的小商店”;讲季节特征时, 我编写了“猜谜”的游戏。类似这样的游戏, 都具有幼儿易接受的直观感和兴趣性, 能够使幼儿的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稳定在教学内容上, 并把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使注意的对象成为幼儿直接行动的对象, 这样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游戏适应幼儿好模仿的特点, 在满足幼儿喜欢学

成人做事的愿望时, 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想象条件, 有利于其想象的发展。

幼儿期是想象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 幼儿想象产生主要是由于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有主题, 有角色的教学游戏给幼儿提供了理想的想象条件, 有利于幼儿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 培养有意想象, 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 培养创造想象。

例如:我在“你长大了做什么”的语言教学游戏中, 用纸板剪成能分解的小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学校、工厂等图形, 组织幼儿用图形拼成各种画面。这些画面是直观物体, 能刺激幼儿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 为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 我提出了“你长大了做什么”的主题。全班幼儿参加游戏, 有将近一半幼儿回答的问题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而不局限于图片。如一名幼儿在回答“我长大了当老师”之后, 指着一幅学校图片说:“等我长大了, 要做很多机器人, 让他们去接送路远的小朋友上学。”还有一名幼儿指着交通工具图片说:“我长大了开汽车, 那时候的车一按电钮就会跑, 看见人自己就停住。”还有一名幼儿指着飞机说:“我长大了要开飞机, 那时候的飞机是用遥控控制的, 飞到哪里都能停。”由此可见, 教学游戏对培养幼儿的想象是很有效的。

3. 教学游戏形式活泼, 能够使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增强识记效果, 有利于其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记忆特点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幼儿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和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 就容易记住。根据幼儿记忆的这一特点, 我们应把没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 使幼儿在愉快的“玩”中接受知识, 提高记忆的积极性和有趣性, 增强识记的效果。

如我给两个同龄班讲10以内的相邻数、序数。在一个班采用绒布教具贴数字卡片的方法识记, 而另一个班运用《看电影》的教学游戏。我把活动室假设为电影院, 把小椅子摆成排, 作为电影院的座位。椅子按顺序, 有的标号, 有的没标号。之后, 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的“电影票”, 让他们对号入座。有的座位没有号, 小朋友就相邻数、序数关系找座位。如果找不到, 就由担当服务员的小朋友帮助找。这样反复换号, 换“服务员”进行游戏, 幼儿很感兴趣。隔一周以后, 我对两个班的识记效果进行检验。前一个班, 没运用教学游戏, 全班一半以上的人记忆不牢或答错;而采用教学游戏的那一个班, 全班三十五人只有六人答错。由此可见, 教学是否运用教学游戏, 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前者, 教学缺乏趣味性, 所以幼儿缺乏记忆、积极性和有意性, 识记效果不好;后者, 教学游戏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 提高了幼儿记忆的积极性和有意性, 所以识记效果好。前者, 幼儿是单纯机械识记;后者, 幼儿是在游戏这个特殊实践中进行认识和初步推理, 进行分析、运用和掌握, 增强了意义逻辑识记能力, 所以效果好。

又如我分别教两个小班认识、区别交通工具。其中一个班也是采用绒布教具方法, 而另一个班运用教学游戏的方法。我将幼儿带到大操场, 把滑梯上层比作天空, 把水泥平衡木比作陆地, 把做操的场地比作海洋, 让幼儿分别拿着飞机、轮船、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模型、玩具去游戏。前、后两个班, 幼儿的兴趣、识记效果都有明显的差异。经检验, 前一个班识记效果差, 后一个班识记效果好。实践说明, 教学游戏对于发展幼儿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

4. 教学游戏可穿插语言、计算、音乐、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内容, 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方法。

一个好的教学游戏, 可以在进行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 穿插多学科的教育。把图片、儿歌等活动融为一体, 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和进行德智体美全面教育。

如在“认识一和许多”的小班教学中, 我采用《小兔摘苹果》的游戏。我给幼儿带上头饰, 让幼儿扮成小兔, 随着风琴奏出的律动曲, 一边做小兔跳跃动作, 去摘苹果 (桌上放着苹果) , 一边唱儿歌:“小白兔乐呵呵, 蹦蹦跳跳摘苹果, 每个小兔摘一个, 放到一起是许多。” (这句儿歌本身就概括了一和许多的关系, 便于幼儿识记, 读来又顺口) 之后, 我让幼儿每人摘了一个苹果, 放在筐里。这样游戏几遍, 加上提问, 幼儿便认识到一和许多的关系。在这个游戏里, 既突出了认识“一和许多”的计算课内容, 又穿插了音乐、儿歌, 配合协调, 效果好。

又如:我在编应用题《小小邮递员》的游戏里, 穿插了图画, 图画装在信封里, 由收信幼儿边看图说话边计算。再如在《小客人》和语言教学游戏中, 根据需要把计算、语言、图画、音乐、道德品质教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5. 教学游戏对于那些智力发育缓慢的幼儿、胆怯的幼儿等有更明显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我接任中班时有个小朋友叫康小琪, 六岁了连10以内的数都不会数, 对老师的提问不懂时就哭。教学游戏打开了他心灵的窗户。在我耐心的诱导下, 他在担当小角色的过程中, 胆子变大了, 性格活泼了, 智力发展很快, 到了大班就接近了同龄儿童的水平。由此可见, 教学游戏对促进智力较差幼儿的智力发展是十分有效的。

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 篇10

儿童的玩或所有自由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游戏。根据皮亚杰的理论, 游戏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游戏类型叫做练习游戏, 指的是儿童自发的重复很多动作, 主要发生于婴儿期; 第二种游戏类型叫做假装游戏, 指的是儿童经常依靠想象将自己置身于某个角色之中, 或者将一个物体想象成另一个物体等, 主要发生于幼儿期; 第三种类型叫做规则游戏, 指需要依靠规则来保障其顺利进行的游戏, 这种游戏往往带有一定的竞争色彩, 发生在小学阶段及其之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 游戏对儿童已经习得的技能起一种练习和巩固的作用; 另一方面, 更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发展的工具。布鲁纳认为, 游戏活动本身比结果更重要, 它们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极其轻松的环境, 儿童可以毫无压力的在其中探索和尝试各种行为方式, 并将游戏中尝试过的行为应用到解决问题的现实中, 即游戏通过增加备选行为的数量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史密斯认为, 对儿童而言, 适应未来的不是精确的行为模式, 而是行为上的灵活性, 而游戏恰恰能够锻炼行为的灵活性, 扩展儿童的适应性潜能。

从认知的角度看,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 儿童更多地参加一些角色扮演游戏、建构游戏等能够显著的促进概念思维、智力、操作性思维、发散思维和心理理论等功能的发展。比如, Rubin等的研究就发现, 儿童参加角色扮演游戏的过程中, 会练习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观点选择能力, 从而产生去自我中心的效果, 同时不断地在现实身份和游戏角色中的转换, 也锻炼了思维的可逆性, 从而发展了儿童的守恒能力。Dansky也发现, 假装游戏过程中, 儿童需要不地完成很多表征的转化, 而表征的灵活转化, 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

从社会性的角度看, 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遵守轮流替换、合作竞争等规则, 而这些规则也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而且游戏中习得的很多规则具有能够迁移的特性, 从而影响儿童的规则意识和道德发展。Rubin的研究发现, 经常参加某些类型游戏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从而影响他们的同伴接受性和学校适应。在团体游戏中, 为了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儿童不得不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 从他人的角度体验社会, 直接提高了观点采择的能力。

二、河南民间游戏介绍: 以“跳房子”为例

跳房子游戏介绍: 游戏一般由3 ~ 5个孩子在一起玩, 游戏的道具就是沙包一个。游戏开始前需要先用粉笔或用石头在地上画一个如右图所示的图形:

图中有9个方格, 每个方格大概0. 2 ~ 0. 3平方米左右, 保证足够大的同时也保证游戏者能够单腿隔着一个格子跳过去 ( 如从1直接跳到3) 。不同年龄的孩子因为跳跃能力不同, 在玩的时候可以将这个图画大一些或小一些。参与游戏者总共需要完成九关, 游戏在孩子们中间轮流进行, 当一个孩子在游戏中犯错时, 就按照事先定好的顺序由下一个孩子替换, 最先完成九关的孩子就算胜利。

第一关: 从小圆点处将沙包丢入方格1中, 儿童从格子外隔过方格1, 直接跳入方格2中, 然后依次跳到方格3、4、5、6、7、8。规则是单格用单腿跳, 双格用双腿跳 ( 即跳入单数方格时应该单腿着地, 跳入双数方格时应该双腿着地) 。然后再按照方格8、7、6、5、4、3、2的顺序依同样的规则跳回。跳到方格2后双腿换单腿站立, 弯腰捡起方格1中的沙包, 隔着方格1直接跳出。

从第二关到第七关, 规则类似。不同之处就是一开始将沙包丢入的方格不同, 第几关就将沙包丢入方格几 ( 如第6关就需要将沙包直接从小圆点处丢入方格6) 。跳方格时按照同样规则, 沙包在哪个方格就直接隔过哪个方格 ( 包括进方格时从1到8的跳跃顺序和出方格时从8到1的跳跃顺序都是如此) , 依然是单格用单腿跳, 双格用双腿跳。

第八关: 游戏者需要从小圆点处将沙包直接准确的掷入方格8。然后按照同样的跳跃规则从方格1跳至方格7, 此时要单腿站立、弯腰捡起沙包。然后单腿转身, 按照方格7、6、5、4、3、2、1的顺序依同样跳跃规则跳出。

第九关: 游戏者要携带沙包, 从方格1按照同样的跳跃规则跳到方格8, 然后双腿站立转身, 背对方格9将沙包掷入方格9, 然后蹲下背对方格9摸到沙包, 最后按照方格7、6、5、4、3、2、1的顺序按同样的跳跃规则返回。

每一次游戏的过程之中, 如果发生沙包不能准确的掷入应掷入的方格、跳跃时踩线、捡沙包或摸沙包时踩线、应该单腿 ( 双腿) 站立时使用双腿 ( 单腿) 站立、跳跃时没有越过沙包所在的方格等等现象, 则算此次游戏失败, 游戏权交给按照实现确定的下一位游戏者。等下次再轮流到自己时, 直接接续上次的游戏关数进行游戏, 直至决出最后的胜利者和2、3、4、5名 ( 如果5个孩子一起玩的话) 。

三、跳房子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价值分析

从生理发展的角度上看, 单腿跳或双腿跳、单腿转身、蹲下摸沙包等动作直接锻炼着身体的大肌肉群; 在地上划格子的过程, 以及将沙包精准地投掷到每一个方格中的动作, 则是对精细运动能力的锻炼。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上来看, 规则在不同的格子中是经常变换的, 要很好地完成游戏必须要对规则有很好的记忆, 而且每个人都要记得别人在上一轮游戏中玩到了哪一关, 以防止其他儿童耍赖。这本身就是对记忆能力的锻炼。游戏中每一关的跳法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儿童能根据规则随时调整自己行为, 即在游戏中完成一关后就要有一次思维上的调整, 这直接锻炼着儿童思维的灵活性; 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之中要随时注意并观察别人是否有违反规则的行为, 是否在某些步骤中会犯错误等, 这些又直接锻炼着儿童的感知和注意; 不同地域的跳房子游戏都有不同的玩法, 这直接能够体现出儿童自身修改规则方面的创造性。

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上来看, 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商定规则, 需要根据规则轮流替换进行, 直接增强了规则意识; 此类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输赢的体验发展着儿童的社会性情感; 跳房子游戏往往需要几个孩子一起玩, 大量孩子在一起玩竞争性游戏, 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摩擦, 在解决这些摩擦的过程中, 儿童的人际问题解决能力得以发展, 同时也在共同玩耍过程中发展着儿童的友谊。

参考文献

[1]黄进.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中国教育学刊, 2003, (09) :28-31.

[2]井卫英, 陈会昌.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 2002, (04) :36-38.

上一篇:东北地区经济下一篇:组织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