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葡萄膜炎论文(精选7篇)
全葡萄膜炎论文 篇1
糖尿病合并全葡萄膜炎临床上虽发病率不高, 但因全葡萄膜炎治疗需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使血糖升高, 加重糖尿病病情, 治疗起来很棘手。我院葡萄膜病专业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全葡萄膜炎住院患者21例, 临床疗效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糖尿病合并全葡萄膜炎患者21例, 男10例, 女11例;年龄38~67岁, 中位年龄53.2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9例, 病程2~14年, 无糖尿病病史以全葡萄膜炎首诊2例。21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1]。入院时空腹血糖11.5~28.3mmol/L, 平均17.8mmol/L;餐后2h血糖13.0~30.2mmol/L, 平均24.8mmol/L;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8.5%~14.2%, 平均11.5%。
1.2 方法
应用糖皮质激素前, 21例患者均给予诺和锐30针早、晚餐前15min皮下注射, 剂量12~54U/d。2例午餐时加服二甲双胍 (格华止) 0.5g口服, 7例午餐时加服阿卡波糖 (拜糖平) 50~100mg口服。监测空腹、早餐后2h、午餐前、午餐后2h、晚餐前、晚餐后2h、睡前 (22∶00) 共7个时点血糖。空腹血糖4.4~7.0mmol/L, 午餐后2h血糖≤11.1mmol/L。21例患者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给予泼尼松片60mg, 每天1次, 7∶00口服, 每周减10mg, 至40mg时, 每周减5mg, 用药6个月停药。同时局部给予1%泼尼松龙滴眼液及睫状肌麻痹剂点眼。服用泼尼松片后每天监测空腹、早餐后2h、午餐前、午餐后2h、晚餐前、晚餐后2h、睡前 (22∶00) 共7个时点血糖。同时将诺和锐30针改为早午晚三餐前皮下注射, 午餐前注射剂量5~13U/d, 3例午餐时加服阿卡波糖50mg, 至血糖控制满意。
2 结果
晨顿服泼尼松片后, 午餐后2h至晚餐后2h形成血糖高峰, 到睡前 (22∶00) 血糖恢复到泼尼松片应用前水平, 空腹血糖无影响。21例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治疗过程中无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应激性消化系统溃疡、严重感染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基本病理生理基础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合并全葡萄膜炎临床上不多见, 全葡萄膜炎即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性反应[2]。葡萄膜炎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尤其是危及视功能的全葡萄膜炎, 临床上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它具有很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能干扰淋巴组织在抗原作用下分裂和增殖, 阻断致敏T淋巴细胞所诱发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 增高血管的紧张性, 减轻充血,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同时抑制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 减少各种炎性因子的释放;能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 抑制胶原蛋白黏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 防止粘连和瘢痕形成[3]。但糖皮质激素又是一把双刃剑, 它有促进糖原异生, 减慢葡萄糖分解, 降低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强胰高血糖素升血糖作用, 而致使血糖升高。给同时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带来困难。
人体皮质醇有自发的节律性, 上午8∶00~10∶00, 血中水平最高, 以后逐渐降低, 至午夜处于最低水平, 然后逐渐上升, 至次日清晨又升为最高水平。泼尼松片早7∶00给药, 口服后1~3h血药浓度达高峰[3], 与人体糖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相符, 以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保持机体自我稳定。早7∶00顿服强的松片对血糖影响的高峰在6~8h, 持续12h。
诺和锐30针是采用基因技术将人胰岛素中B链第28位脯氨酸用门冬氨酸替代, 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其中含有30%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的精蛋白结合的门冬胰岛素。可溶性的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可被机体迅速吸收并发挥作用, 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释放缓慢, 作用时间较长[4]。诺和锐30针皮下注射后10~20min内起效, 作用最强时间在注射后1~4h之间。利用上述这些作用特点, 给予诺和锐30针每天3次皮下注射, 即增加了午餐前的注射, 根据它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最强时间恰好控制了早7∶00顿服泼尼松片带来的血糖高峰,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因此也说明糖尿病合并全葡萄膜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非禁忌。
关键词:糖尿病,全葡萄膜炎,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类似物
参考文献
[1] 李启富, 张素华.糖尿病诊治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4-21.
[2] 王晓霞.葡萄膜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6) :180.
[3] 杨宝峰, 苏定冯, 周宏灏, 等.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50-355.
[4] 叶琪俸, 东升.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观察[J].当代医学, 2009, 15 (3) ;11-12.
前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篇2
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男10例, 女16例;主诉眼红伴视力下降、畏光流泪20例, 主诉视物不适伴眼痛6例。
2 治疗方法
2.1 散瞳
散瞳是治疗该病的最重要措施, 目的是充分散大瞳孔, 防止并拉开虹膜后粘连, 减轻睫状肌痉挛, 从而减轻疼痛。粘连轻微或无明显粘连者15例, 采用门诊4次间隔5 min点复方托比卡胺充分散大瞳孔, 以后每日2次点用复方托比卡胺, 效果满意。瞳孔粘连严重点药拉不开者11例, 给予1%阿托品注射液0.2 m L+0.1%肾上腺素注射液0.2 m L+2%利多卡因注射液0.2 m L球结膜下注射, 瞳孔散大后改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每日1次, 观察瞳孔情况避免在散大状态粘连, 治疗效果满意。
2.2 激素治疗
症状轻者, 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6次/d, 1周后好转;稍重者给予1%地塞米松注射液0.5 m L+2%注射液0.2 m L球结膜下注射, 每日1次, 3 d后症状减轻改隔日1次, 1周后好转;症状较重, 前房渗出显著, 前房闪辉 (+++) , 可口服地塞米松0.75 mg, 每日3次, 房闪转阴时可停药;症状严重的伴有前房积脓者, 可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1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 至前房积脓消失后改为口服, 效果满意。
2.3 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
局部点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6次/d, 辅助治疗。
2.4 物理治疗
可热敷, 每日3次, 每次15 min~20 min。
2.5 病因治疗
对该病如能找到病因, 针对病因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 并且可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本病病因较多, 发病机制复杂, 病情反复发作, 多数患者情绪低落, 在治疗上多关心体贴患者, 耐心细致地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多做鼓励,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3.2 服药护理
用药时做好解释工作, 滴散瞳药前要向患者解释清楚散瞳的目的及其副作用, 滴药后要压迫泪囊区3 min~5 min, 避免药物中毒;激素治疗要注意补钾及给予胃黏膜保护剂, 注意测量血压、血糖、眼压;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期间注意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
4 健康指导
嘱患者注意休息, 避免疲劳, 加强体育锻炼, 保持良好的心态, 患病后积极治疗, 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复发率及缩短复发后治疗的时间, 有效地保护好现存视力。
全葡萄膜炎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葡萄膜炎患者8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 女21例;年龄27~49岁, 平均32.6岁。治疗组男22例, 女19例;年龄23~50岁, 平均33.5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临床葡萄膜炎》[1]:①眼痛, 畏光, 流泪, 视力下降;②睫状充血;③KP:尘状, 粉末状, 羊脂状;④房水闪辉 (++) (-+++) , 房水细胞 (++) (-+++) ;⑤前房大量纤维素成形渗出;⑥瞳孔缩小或不规则, 后粘连;⑦眼底合并黄斑水肿, 视乳头水肿。所有病例均有前房成形渗出及眼底反应性渗出改变。
1.3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散瞳、热敷、局部结膜下注射等) 的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15 m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 加入无配伍禁忌的抗生素中静脉滴注, 7~10 d 后地塞米松减半量, 继续用药3~5 d, 根据病情改强的松口服, 逐渐减量至停药。治疗组使用的甲基强的松龙 500 mg加入与上相同液体与抗生素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3~5 d, 停药后改口服强的松片30 mg, 早晨顿服, 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治愈, 再以最小维持量维持2个月。
1.4 疗效标准
根据视力及眼部炎症变化分为三级[2]:显效:视力或矫正视力恢复发病前水平, 症状消失, 房水细胞阴性, 但仍可有房水闪辉, 眼底视盘、黄斑水肿基本吸收;有效:视力提高 2 排以上或虽然没提高但症状明显减轻, 房水细胞 (+) 或极少, 视盘、黄斑水肿明显减轻, 可伴有瞳孔改变;无效:症状体征减轻不明显, 视力无提高, 伴发继发性青光眼。
1.5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处理数据, 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41眼中, 显效30眼 (30.43%) , 有效9眼 (65.22%) , 无效2眼 (4.35%) , 总有效率达95.65%。对照组41眼中, 显效11眼 (15.91%) , 有效14眼 (54.54%) , 无效16眼 (29.55%) , 总有效率70.45%。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4.29, P<0.05) 。
3 讨论
葡萄膜炎病因复杂、诊断困难。引起葡萄膜炎的原因较多, 可起源于眼睛本身的病变, 也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 大约40%的葡萄膜炎伴有全身其他器官的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前葡萄膜炎都可迅速损害眼睛, 如果治疗及时, 措施得当, 可不留任何并发症, 但如果延误治疗时机或治疗措施不当, 会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导致葡萄膜炎的复发。葡萄膜炎的病因、免疫学研究、免疫遗传发病机制的研究十分清楚地揭示: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紊乱是关键。
糖皮质激素有非特异性抗炎效应, 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粘附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其向病灶部位浸润、抑制蛋白水解酶及炎性反应介质的释放等机理实施的。糖皮质激素同时又是一种免疫抑制剂, 抑制巨噬细胞进入病变区、抑制其抗原递呈的功能、使淋巴结生发中心的淋巴细胞包括T及B细胞减少及抑制补体系统来实现抑制免疫反应。
糖皮质激素眼药的选择应考虑既能达到抗炎效果, 又能将诱发高眼压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一般而言, 地塞米松易诱发高眼压, 尤其当浓度较高时发生率更高[3]。本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65%, 对照组总有效率70.45%。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4.29, P<0.05) 。这充分说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前葡萄膜炎疗效显著。加之吸收快, 对渗出性炎症效果更好, 同时避免了地塞米松带给患者兴奋、面部潮红、腹泻等不良反应, 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见,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前葡萄膜炎有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杨培增.临床葡萄膜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0-219.
[2]刘中文, 潘晓燕, 李勋赤.前葡萄膜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7, 5 (6) :17-18.
全葡萄膜炎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02~2005—04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前葡萄膜炎53例 (60眼) , 其中男34例 (38眼) , 女19例 (22眼) , 年龄20~47岁, 平均33.5岁, 常规检查视力在0.1~0.8。
1.2 诊断标准
眼痛, 畏光, 流泪, 视力减退, 睫状体充血, 角膜后沉着物 (KP) 房水沉浊, 瞳孔缩小, 睫状体压痛。按病程分为三类:1类:急性前葡萄膜炎, 2类:为慢性前葡萄膜炎, 3类:是即可出现急性炎症又可出现慢性炎症[2]。
1.3 治疗护理方法
1.3.1 局部护理
①立即扩瞳以防止虹膜后黏连, 迅速抗炎以防止眼组织破坏和并发症的发生。对急性患者早期必须尽快用1%~2%阿托品眼药水或眼膏, 1~2次/日, 1~3d后, 改用马托品眼膏点眼;用阿托品眼药水, 需注意观察瞳孔变化2~5次/日, 发现瞳孔缩小或不规则, 报告医师进行必要处理, 睡前用1%~2%阿托品眼膏涂眼, 对炎症恢复期, 散瞳药可由1%阿托品眼液转为2%后马托品眼液, 或亦可给予0.5%~1%托品酰胺滴眼液点眼一日一次, 根据病情增加用药次数, 在用药过程中因阿托品眼液, 容易出现瞳孔固定, 导致虹膜后黏连, 故为保持瞳孔的活动性加用强散瞳剂弱麻痹剂如托品卡胺眼液应交替点眼;对因虹膜后黏连不易拉开时, 可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2,3]0.1~0.2mL, ②在急性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0.1%地塞米松磷酸盐眼液, 每天滴眼次数, 视炎症情况而定, 亦可选用非甾体消炎药如0.1%双氯酚酸钠滴眼剂及消炎痛口服, 也可选用复方妥布霉素眼液。③每日行裂隙灯检查:角膜后沉淀物, 房水混浊及虹膜情况, 查视力变化, 眼压及虹膜周边、瞳孔改变等。
1.3.2 中医疗法
根据中医眼科“瞳神紧小”症, 辩证分型, 不同证型特点, 进行细致疏导, 辨证使用, 如龙胆泻肝丸、上清丸或菊花、银花、甘草火局水饮, 配合眼部热敷, 超短波理疗;能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复发率。
1.3.3 心理干预
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导下, 散瞳后应做好详细的解释是关爱患者的延续, 确保护理安全显得特别重要, 实施个性化服务嘱咐患者增强安全意识, 预防跌倒、摔伤及避免用力作引体向上的动作, 病人戴有色眼镜, 减轻畏光, 避免光线刺激, 注意休息尽量少用眼, 少看书报和电视, 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 有效地为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配合治疗。
1.4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①治愈:眼痛、畏光、流泪、睫状充血消失, KP消失、视力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②显效:眼痛、畏光、流泪、睫状压痛消失或减弱、KP消失、浮游物明显减少、视力提高;③有效:眼痛、畏光、流泪、睫状充血减轻、房水闪光、视力提高;④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视力无提高甚至下降。
2 结果
本组53例治疗及时, 视力恢复良好, 5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其余均治愈出院, 治愈35例 (66.04%) , 显效8例 (15.09%) , 有效5例 (14.29%) , 无效5例 (14.29%) , 总有效率为90.56%, 其中Ⅰ类治愈率显著高于Ⅱ类或Ⅲ类 (P<0.05) , Ⅰ类与Ⅲ类治愈率差异也有显著性 (P<0.05) , 所有患者均末出现发热或感染、继发性青光眼, 黏连等并发症, 见表1。
3 讨论
前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最常见的类型, 近年来免疫学的研究提示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一种迟发性自身免疫疾病, 其病因繁多复杂, 及时早期扩瞳及原发病的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本组散瞳及治疗前葡萄膜53例总有效率达90.56%, 与近年文献报道结论一致[4]。
散瞳目的在于预防和拉开虹膜后黏连, 避免并发症, 解除睫状肌、瞳孔括约肌的痉挛, 减轻充血, 水肿及疼痛, 促进炎症恢复和减轻患者痛苦[2];护理注意事项:①滴散瞳药前后向患者解释散瞳的目的及散瞳药的副作用, 点散瞳药后要压迫泪囊区3~5min, 防止药物吸收中毒;②患者常因病情反复情绪低落, 抑郁, 应多关心和安慰, 通过有效疏导减轻心理压力;③健康指导:出院宣教及随访、请按医嘱坚持用药, 不能自行突然停药、定期复查, 每月或半年复查1次, 如出现眼痛、视力下降立即就诊;用药期间自我观察及护理[5];教会病人点眼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再辅以中医疗法, 热敷、超短波理疗, 均可缩短病程, 保护和提高视力, 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严密.眼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18-122
[2]惠延年.眼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49-152
[3]伍红卫, 胡珠, 黄默玉.散瞳在治疗虹膜睫状体炎中的护理2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4) :38
[4]赖惠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虹膜受到好评状体炎26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 29 (4) :35
全葡萄膜炎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葡萄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入院患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及OCT、C-反应蛋白、血沉及自身免疫抗体谱等实验室检查, 并同时排除合并青光眼、视神经病变、黄斑病变、白内障、糖尿病等其他眼底病变或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葡萄膜炎研究协作组 (IUSG) 制定的葡萄膜炎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 (55 只眼) 和对照组 (57只眼) 各5例。观察组患者男22例, 女23例;年龄17~48岁, 平均年龄37岁;前葡萄膜炎27 例 (36 只眼) , 后葡萄膜炎11例 (11只眼) , 全葡萄膜炎7例 (8只眼) 。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18~50岁, 平均年龄39岁;前葡萄膜炎26 例 (39 只眼) 、后葡萄膜炎13 例 (15 只眼) 、全葡萄膜炎6例 (7只眼)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早期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1次/天;局部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 普拉洛芬滴眼液抗炎。连续使用3天后改为强的松1mg/ (kg·d) , 晨起餐后顿服, 连用1周后逐渐减量, 10mg/天, 当减至5mg/d时维持1个月, 部分眼部炎症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结膜下注射。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需同时给予保护胃黏膜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补肾明目口服液治疗。补肾明目口服液由决明子、赤芍、三七、青葙子、大菟丝子、枸杞子六味中药组成, 10mL/次, 每日3次, 口服, 连续服用1个月。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比较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视力恢复至正常或发病前水平, 眼部炎症消失, 角膜后沉着物清除, 房水闪光 (-) 、无眼红、眼胀痛、无畏光流泪, 无虹膜、瞳孔及晶状体改变, 玻璃体混浊及视乳头水肿基本消除;有效:视力基本恢复正常或发病前水平, 角膜后沉着物明显减少, 眼红、眼胀痛、畏光流泪、房水闪光、虹膜、玻璃体混浊及视乳头水肿等明显改善;无效:视力无改善甚至下降, 角膜后沉着物未减少甚至增多, 出现虹膜充血、瞳孔及晶状体改变, 其余眼部症状均无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对照组45例患者 (57眼) 中, 显效18例, 有效16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45例 (55眼) 中, 显效33 例, 有效8 例, 无效4 例, 总有效率为91.11%。结果见表1。
[n (%) ]
3 讨论
葡萄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青壮年视力健康的眼科疾病, 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 多数研究认为其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葡萄膜富含血管组织, 其主要功能是为眼球提供营养。睫状体可分泌房水、维持正常眼压并且滋养晶状体, 房水与角膜之间的溶质交换在维持角膜正常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 血容量大, 毛细血管口径较粗, 血管壁较薄, 且在血管壁内侧有窗孔结构, 其结构特点有利于发挥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功能, 保证视网膜的营养和代谢废物的集散。然而来自全身血液中的各种有害物质, 特别是细菌、肿瘤细胞等容易在此滞留, 导致葡萄膜发炎。同时, 全身免疫反应的介质容易在脉络膜沉积且不易排出, 因此, 葡萄膜又成为眼部免疫疾病的好发部位。此外, 葡萄膜含有丰富的色素, 能遮光, 保证视物成像的清晰度, 但色素具有抗原特异性, 容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研究表明[5], 葡萄膜有类似淋巴结的功能, 可在眼部产生抗体, 使局部有较长时间的免疫和记忆能力。当机体发生自身免疫时, 可直接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或通过葡萄膜与视网膜的交叉反应引起炎症反应, 或者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葡萄膜视网膜而引起炎症反应[6]。
西医治疗葡萄膜炎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 虽然可以改善和控制眼部症状, 但易导致耐药性出现, 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还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影响患者预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著名眼科教授陈达夫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总结出内眼结构与六经相属学说, 其认为睫状体、虹膜、视网膜均属于足厥阴肝经, 其眼内色素尽属于足少阴肾经, 因此葡萄膜炎的发病与肝肾有关[7]。陈教授临床常用的补肾明目口服液中决明子、青葙子可清肝明目;赤芍归肝经, 可清热凉血;三七活血化瘀、清郁热、消肿定痛, 可改善眼部胀痛;大菟丝子、枸杞子可补益肝肾, 对肝肾亏虚引起的瞳神缩小具有良好的效果, 还可改善患者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尿等症状。补肾明目口服液具有清肝、补肾、明目之功, 可明显降低葡萄膜炎复发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治疗, 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 有效16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患者显效33例, 有效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1.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补肾明目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缓解眼部不适,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明目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 (112眼) 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 (57眼) 予以散瞳、皮质类固醇、非甾体消炎药为主的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患者 (55眼)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明目口服液治疗, 10mL/次, 1日3次, 口服, 连续服用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 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 有效16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患者显效33例, 有效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1.11%,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补肾明目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缓解眼部不适,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葡萄膜炎,中西医结合,补肾明目口服液
参考文献
[1]YANG P, JI L, ZHOU H, et al.Disturbed expression of Fas/FasL on c and c T cells in Behcets disease, 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 and Idiopathic anterior uveitis[J].Ocul-Immunology and Inflammation, 2001 (9) :185.
[2]陈玲, 杨培增, 周红颜, 等.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 mRNA的表达[J].中华眼科杂志, 2004, 40 (8) :507-509.
[3]YANG P, CHEN L, ZHOU H, et a1.Resistance of lymphocytes to Fas-mediated apoptosis in Behcets disease and 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J].Ocul Immunol Inflamm, 2002 (10) :47.
[4]韦云昌.滋阴活血法治疗反复发作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8) :633-636.
[5]郑日忠.葡萄膜炎的免疫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眼科杂志, 2013, 49 (3) :277-280.
[6]何宇.葡萄膜炎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30 (7) :765-768.
全葡萄膜炎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0例葡萄膜炎患者中,男12例13眼,女18例20眼,年龄23~46岁,平均40岁,病程为8 d~4个月,平均为20 d;对照组30例葡萄膜炎患者中,男12例14眼,女18例22眼,年龄22~45岁,平均39岁,病程为10 d~5个月,平均为28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经一般常规治疗后,给予1%阿托品或复方托品酰胺局部散瞳、热敷,病情较重者可同时结膜下注射氟美松+庆大霉素+利多卡因,隔日1次,共注射3~5次。全身抗感染治疗,疗程14~21 d。治疗组:在使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采用辨证论治、局部和全身辨证相结合辨证方法,将患者分为肝经风湿、风湿夹热、肝肾阴虚等型,以祛风清肝汤为主,基本方:龙胆草6~10 g,柴胡、黄芩、栀子、荆芥、赤芍、谷精草、车前子各10 g,薄荷、蝉蜕各6 g。睫状体充血重者,加丹皮、红花、生地、桃仁;兼挟湿邪,加薏苡仁、佩兰叶、滑石;头眼痛甚者,加蔓荆子、玄胡、白芷;瞳孔细小或粘连,加青箱子、茺蔚子;角膜后壁沉着物多,加生石决明、青箱子。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1.3 疗效标准
治愈:视力恢复正常或发病前水平,黑睛后壁沉着物消退,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消除;好转:视力升高1~3行,黑睛后沉着物减少,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减轻;未愈:视力不升高或减退,黑睛后壁沉着物不减少,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不减轻或加重[3]。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病情稳定,病程缩短,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眼部体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30例中痊愈12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13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致盲性眼病,尤其前葡萄膜炎最为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此病多由各种免疫应答反应而形成的长期的反复过程,因为激素能够抑制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4],所以,在临床上多用激素治疗前葡萄膜炎且疗效肯定,但存在着副作用大、病情易反跳和不能防止复发等缺点。
3.2 在祖国医学中,本病属“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视瞻昏渺”等范畴,认为此病多由风热之邪循肝经上攻于目窍所致。风为阳邪,易于犯上,又为百病之长,而目窍处于人体的上部,其他外邪常随其侵入目窍而发病,尤以风挟热邪为常见。张景岳提出眼科有风热之说,“今医家凡见火证,无论有风无风,无不称为风热,多从散治,内火上炎而而为痒为痛者,人亦称为风热”。倪维德也提出“风热不制之病”,现代医家王鸿雁、张先楠等也都提到肝经风热这一症型[5]。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辨证论治、局部和全身辨证相结合辨证方法,将患者分为肝经风湿、风湿夹热、肝肾阴虚等型,以祛风清肝汤为主,基本方:龙胆草6~10 g,柴胡、黄芩、栀子、荆芥、赤芍、谷精草、车前子各10 g,薄荷、蝉蜕各6 g。睫状体充血重者,加丹皮、红花、生地、桃仁;兼挟湿邪,加薏苡仁、佩兰叶、滑石;头眼痛甚者,加蔓荆子、玄胡、白芷;瞳孔细小或粘连,加青箱子、茺蔚子;角膜后壁沉着物多,加生石决明、青箱子等随证加减,同时结合西药散瞳消炎治疗葡萄膜炎,收到了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的方法,能够减少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预防复发,又能充分发挥中医治疗葡萄膜炎的优势,适合基层医院缺乏免疫抑制剂药物时的辅助治疗,也避免了长期大量运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为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疗法。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病情稳定,病程缩短,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眼部体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葡萄膜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葡萄膜炎
参考文献
[1]杨培增,李绍珍.葡萄膜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76-89.
[2]杨培增.葡萄膜炎的诊断及相关问题.中华眼科杂志,2002,38: 250-253.
[3]庞春生.中医常见症诊疗常规.郑州:河南医科出版社,1998.
[4]葛坚.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866.
全葡萄膜炎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葡萄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眼前节或后节炎症,符合《实用眼科学》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42.66±10.37)岁;体重43~75kg,平均体重(62.35±7.14)kg;教育程度包括大专以上25例、高中18例、初中及以下17例。同时排除14岁以下儿童、高龄、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障碍、及其他不愿合作者。
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性别、年龄、体重、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对治疗和护理方案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和干预方法
患者均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用量递减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局部滴普拉洛芬滴眼液;视病情需要给予阿托品凝胶散瞳,并配和皮质类固醇眼眼膏涂抹。针对不同体质给予以相关的中药汤剂口服[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做好健康宣教,介绍病区环境、讲解病区规章制度。指导配合治疗、遵医嘱服药。保持室内光线暗,外出时需佩戴防护镜。
观察组因质施护,平和质患者嘱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指导其多样化饮食不可过饥过饱、偏寒偏热。做到劳逸结合、适度运动。
湿热质患者保持心境安宁,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忌食辛辣、燥热、肥甘厚味,不暴饮暴食,忌烟酒。保持二便通畅,多进食薏苡仁、茯苓、冬瓜、绿豆、苦瓜、赤小豆等具有清热祛湿之功效的饮食,少喝高糖饮料,少进食菠萝、橘子、芒果、红肉等易生湿食物,经常服用冬瓜薏米汤、四仁赤扁豆粥等药膳。多进行户外活动,运动时避开暑热环境[2]。
痰湿质患者指导其适当增加社会活动,学会倾诉内心的苦闷,经常听轻快音乐以自我排遣,保持心情舒畅。选择燥湿化痰、健脾理气的药膳,如白果薏米汤。不吃过咸、肥甘、甜腻、生冷、寒凉的食物。多进行户外活动,纠正嗜睡习惯,衣着宽松。避免受寒,勿进行凉水浴,洗澡应采用热水。选择强度中等的运动形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注意循序渐进,当全身出汗、面色发红时可停止,出汗后不宜立即沐浴,先擦干全身,待出汗减少后沐浴。
气虚质患者指导其避免精神紧张,经常听节奏欢快的乐曲。选择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的药膳,如黄芪炖鸡、炒扁豆等,少进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偏性明显的食物。保证充分的休息,注意保暖。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微出汗、不感劳累为度[3~5]。
血瘀质患者因培养其乐观的情绪。多进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功效的药膳,如田七煲猪脚筋汤、金针云耳蒸鸡等,不宜多进食冰冻饮料、辛辣、、肥腻之品,忌食乌梅、苦瓜、柿子等具有涩血作用的食物。注意保暖,防止外邪侵袭。采用中小运动强度多次锻炼。
阳虚质患者注意调节情绪。多进食狗肉、红枣、桂圆等温补肾阳之品,多进食当归生姜煲羊肉汤、川断杜仲煲猪尾汤等药膳,忌食生冷瓜果、螃蟹、海带等寒凉食物。居住环境通风,不可过度劳累。注意腰部、下肢保暖,采用中小运动强度多次锻炼[6]。
阴虚质患者嘱其舒展情志,保持心中喜悦,指导患者通过静坐等方法控制情绪。忌食辛辣、煎炸、滋腻饮食。多进食梨、百合、银耳等甘凉滋润之品,如沙参粥、百合粥、山药粥等药膳。保持居住环境安静,充分休息。避免炎热环境中运动,运动项目宜动静结合,控制出汗量,并及时补水。
气郁质患者指导其保持开朗豁达,多进食橙、桔皮、小麦、佛手、萝卜、山楂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之品。起居得宜,顺应四时,注意保暖,防止外邪侵袭,不可过度劳作[7,8]。
1.3 判断标准
1.3.1 疗效标准
治愈:视力恢复至发病前或达道1.0以上,眼部自觉症状消失,房水闪光(-),KP(-),眼底无活动性炎性反应;显效:视力提高4行以上,眼部自觉症状减轻,房水闪光明显减轻或消失,眼底改变明显好转;好转:视力提高2行以上,眼部自觉症状减轻,房水闪光明显减轻,眼底改变明显好转;无效:视力及炎性反应治疗前后无变化[9]。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2 复发标准
经专业眼科医生评定葡萄膜炎病情显效或好转后,患者再次出现眼前节炎症或眼后节炎症改变,视力下降者认为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随访半年,与对照组复发率23.33%(7例)相比较,观察组复发率6.67%(2例)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葡萄膜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免疫性眼病,具有病因复杂、迁延难愈、易复发的特点。体质学说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学特点、反应状态、病变性质和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辨证施护的特点和优势[10]。
本研究发现:因质施护法对葡萄膜炎患者具有积极的辅助干预效果,防止复发,促进康复进程
摘要:目的:探讨因质施护对葡萄膜炎患者的辅助干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我院接受治疗的葡萄膜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因质施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半年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半年复发率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因质施护法对葡萄膜炎患者具有积极的辅助干预效果,防止复发,促进康复进程。
关键词:因质施护,葡萄膜炎,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建英,郝小波.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的初探[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4):303~305
[2]陈明佳子.疱疹病毒性青光眼概述[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2030~2031
[3]王晓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377~378
[4]卢文.综合护理干预对葡萄膜炎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24):5159~5160
[5]高志英.健康教育路径在住院葡萄膜炎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5;11(22):1934~1935
[6]曹娟,史文凤,宋旋.急性前葡萄膜炎1 4 2例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2):343~344
[7]陈浩,李勇,盛迅伦.葡萄膜炎2 3 2例临床病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49~551
[8]曲晓妮,许柳青,盛梅,秦林.葡萄膜炎的中西医病理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近况[J].四川中医,2009;24(11):47~49
[9]万刚林,苏宝清,梁敏.葡萄膜炎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常见问题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