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企业

2024-07-27

酒店企业(精选12篇)

酒店企业 篇1

1 酒店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 或称组织文化 (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 , 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酒店企业文化是发生在酒店中的文化, 是指一个酒店或该行业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 在长期的生产, 建设, 经营, 管理实践中, 逐步培养形成的, 占主导地位的, 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恪守的共同的价值观 (Values) 、信念 (Beliefs) 和假设 (Assumptions) , 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 是企业的灵魂所在。酒店是个劳动密集型、感情密集型行业, 酒店产品就其本质来说是酒店员工所提供的服务。而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太多了, 决不仅仅是靠提高科技含量、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所能达到的。只有利用酒店文化的微妙性来管理员工, 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素质, 才是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增强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一书中说道:“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 这种时代能成功的公司, 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的公司。”

2 酒店企业文化的作用

第一, 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着引导作用, 长期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文化目标而努力。企业文化明确企业的价值观, 指导企业的经营, 引导员工的行为。优秀企业文化可以引导员工的心理、行为朝着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第二, 凝聚作用。通过理念、制度和行为层的文化传播, 尤其是通过“英雄人物”的示范作用, 对每个员工的贡献给以承认, 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可以使企业有一股强大的前进力量, 当企业文化被职工认可和接受后, 企业文化就成为一种粘和剂, 把全体员工凝聚在创新的目标下, 有助于形成职工的群体意识, 改善人际关系, 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第三, 激励作用。企业文化以经济学中的人本主义为理论的基础, 把尊重人作为它的中心内容, 以人的管理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中心, 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 在职工的心目中树立起创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使企业职工理解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 员工的归属感和有高度价值的目标感, 成为员工内在激励因素, 使职工有一个充满热情的工作心态, 从而激励员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最高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目标。

第四, 约束作用。这是通过一种观念的力量, 氛围的影响, 团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人行为来实现的。企业文化不是硬约束, 而是一种软约束, 一旦一个企业的团队意识, 内部风气和风尚等企业文化内容具有创新的特点, 就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人行为从众化的团队心理压力和动力, 使个人在知识创新过程中产生共鸣, 进而自我调整, 控制自己的行为, 自觉展开知识创新活动。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企业规章制度等硬约束的不足和偏颇。

第五, 辐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不同媒介转播, 向外具有辐射功能, 起到营销和传播品牌的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内部职工有凝聚力, 而且能对企业外部产生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可以使企业在与其他社会经济团体的交往中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而且, 好的企业文化, 可以得到外界的认同和学习, 以便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得到传播和宣扬, 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 建设酒店企业文化, 提升酒店整体竞争力

酒店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特色、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作风、制度文化等等。

首先, 酒店的价值观是酒店企业文化的核心。酒店的价值观是酒店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推崇的基本信念及奉行的目标。当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人为中心, 以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导向。我们在确立酒店价值观时, 必须充分注重到人的发展是酒店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归宿。纵观国内外著名酒店, 不难发现, 他们员工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都十分注重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讲求卫生、整齐, 布局合理, 既提高效率, 又尊重员工。员工餐厅、更衣室的设计都极富人情味。其次, 酒店经营的产品有客房、餐饮、娱乐等等, 更重要的, 这些都是通过服务体现。服务是区别其他行业的产品。那么, 我们酒店的有形与无形的产品一定要有文化内涵, 具有特色。再次, 酒店制度文化是酒店企业文化thldl.org.cn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定酒店价值观、酒店的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的产物, 并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同时, 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 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酒店的制度文化也是酒店代表人物等行为文化的保证。所以酒店在选择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一定要全面、系统、协调、有效。第四, 酒店的企业精神是酒店的宗旨、观念、目标和行为的综合, 体现了酒店的精神面貌, 也是酒店企业文化的概括。如威斯汀酒店集团 (Westin Hotel) 的企业精神是“为每一类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四季集团 (Four Seasons) 的是“一切为了顾客”;上海和平饭店的是“优秀企业造就优秀员工, 优秀员工造就优秀企业”等。

酒店竞争力, 是酒店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利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不仅表现在酒店的当前经营业绩, 还表现在酒店的持续发展能力, 包括了酒店的品牌竞争力、管理竞争力、服务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等, 而企业文化是这些能力的灵魂。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形象和品牌消费时代。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旦形成, 就会成为企业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尤其是处在同等档次和水平的企业之间,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如同抢占制高点, 是企业竞争的法宝。而酒店形象的打造, 离不开酒店文化建设这个基础, 离不开酒店文化要素的对外塑造。酒店文化建设好了, 我们可以有清晰的思路去塑造酒店的功能定位;可以生产适销对路的酒店产品;可以提供满意周到的酒店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以实现酒店经营的最终目的。目前, 越来越多的国内酒店投资者和经营者已认识到酒店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并自觉地运用“酒店文化力”的作用实施经营管理。

酒店企业 篇2

2、百川汇海可撼天,众志成城比金坚。

3、体味家的温馨,享受游的快乐。

4、新享受,新体验,新实惠。

5、卓尔不凡,凯旋归来。

6、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7、给你一种新的酒店生活,为您的旅行更添缤纷。

8、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可贵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为我们在工作着。

9、享受美味,体验家的感受。

10、向专业迈进,树酒店服务先锋。

11、以百分之百的真心,创百分之百的服务。

12、我们以一百分的努力,换您十分满意。

13、江南韵味,宾至如归。

14、满足你的一切愿望,做最高贵的你。

15、让漂泊在外的心有个停靠的港湾。

16、迎四海宾朋,候八方来客。

17、找到家的感觉,其实就这么简单。

18、温馨服务,让您真正有主人的感觉。

19、每一个成功者都会有一个难的开始。勇于开始,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路。

20、用我们的服务,换取您的满意。

21、文明礼貌,热情周到。

22、开门迎客,举杯邀友。

23、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24、尊贵享受,至尊服务。

25、您的选择,是我们的荣耀。

26、只要来到,难忘今宵。

27、为你服务是我们的荣幸,让你满意是我们的追求。

28、偶遇是一脉风景,踏进有真情服务。

29、品质服务,“味”爱而生。

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酒店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42-01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所谓行为方式,就是稳定的行为倾向,行为方式是价值信念和行为规范的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部分,对一些刚刚建立的新企业来说,有机器、设备、工具、技术、产品、组织和制度等,却不一定有文化。

国内酒店业经历了硬件和服务的两大竞争,现在应进入文化氛围的竞争。文化竞争可以说是酒店市场竞争的高层次竞争。酒店企业要长久稳定发展,一靠硬件建设;二靠软件建设,软件建设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一些饭店餐饮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存在误区,认为板报、口号、娱乐活动这样的形式就是文化建设,还有的认为文化建设就是精神文明建设,这都是错误的。所以,对酒店业的企业文化特点和构筑酒店业企业文化的内容十分有必要研究清楚。

一、酒店企业文化的特点

酒店是以有形的空间、设备、物品和无形的服务,为人们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的服务企业。酒店文化对产品质量有直接的作用。酒店产品是凭借能满足客人物质需求的设施、物品等有形产品与能满足客人心理需要的无形的服务的有机结合。因此,酒店产品是通过服务人员与客人的直接服务过程中实现的。酒店产品中服务人员的理念、价值观、素质和服务水平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

酒店产品具有突出的文化性。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希望感受到一种异地风土人情和特色服务,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这种需求的满足除了酒店硬件设施及所体现的文化外,更多地要从酒店的文化氛围和服务人员文化内涵来体现。而一般企业的产品质量是直接体现在产品的性能上,是从物上体现,而不是从人体现出来。

酒店产品生产过程具有情感内涵。一般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人对物的加工过程,而酒店产品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是服务人员为客人的服务过程。酒店要实现客人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必须通过服务人员“宾客第一”的理念,热情周到的服务才能实现。

由于酒店产品具有以上的特点。因此,酒店文化与一般企业文化相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强调服务理念。或者说,酒店文化的核心--经营理念,集中反映服务理念,以服务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酒店文化建设的架构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讲究经营之道。二是培育企业精神。三是塑造企业形象。它渗透着企业的价值观,主导着企业全体员工的服务建设、经营、管理及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多种实践活动。具体细分中国酒店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特色、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精神等等。

(一)环境特色

环境特色是酒店文化的物质层面。包括酒店建筑的设计风格,庭院环境的布置和客房格调。建筑风格、环境特色要与酒店的文化内涵协调一致。如,半岛集团从创立之初,经营者便定位于一家高级豪华酒店集团。在建筑及设计方面,十分强调体现高级、豪华的集团形象。以环境和建筑风格体现文化内涵。这与他们把品牌定位于社会名流的高级商务客人和旅行者的高档次服务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内涵。

(二)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酒店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酒店经营中贯穿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念。也是文化系统的中心架构。它要解决的是酒店存在价值和意义,回答“我是谁”、“我做什么”这两个基本问题。各个企业文化积淀不同,经营理念也不同。

美国波音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保持波音技术领先地位,不断开拓”。海信集团的核心理念是:“创造完美,服务社会。”香格里拉的经营理念是:“由体贴入微的员工提供的亚洲式的接待。”在国内许多酒店提出:“宾客第一”、“宾客至上”、“宾至如归”等理念,反映了经营中的基本观念。

(三)价值观

价值观是酒店在经营中对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推崇和奉行的基本信念。以人为本,已成为企业的共识。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例如:里兹--卡尔顿酒店格言是:“我们是为女士和绅士服务的女士和绅士。”表达了:一是员工与顾客是平等的,不是上帝与凡人的关系,而是主人与客人的关系;二是酒店提供的人对人的服务,不是机器对人的服务,强调服务的个性化与人情化。这表明了公司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作用。他们的信条是:“对里兹--卡尔顿酒店的全体员工来说,使宾客得到真实的关怀和舒适是其最高宗旨。”希尔顿酒店提出:“我们要靠那些受过严格训练和通晓本系列经营方法与程序的人来承担责任,并对所有挂希尔顿酒店牌子的旅馆进行管理和指导。”这些酒店都是以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强调人的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实现必然转化为物质成果,是个人、企业和社会三者的一致。企业的价值是事业的发展,但是,实现这一价值,前提是员工物质利益和个人发展得到满足,从而使员工积极性得到发挥,工作做出成就。企业目标得以实现,酒店事业得到发展,还要体现在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最终目标。因此,有些企业把发展规模,经济指标作为企业目标,“海尔公司提出企业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也有些企业把实现“一流企业,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队伍”等等“一流”作为企业目标。

(五)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实施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品格。企业精神受企业发展的历史和领导人的风格的影响。例如:假日旅馆确定企业精神是:“朴实无华,诚实可靠,坚持不懈,乐观大度,加之以一种复兴者的激情的综合体。”

酒店企业 篇4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企业合作的意义

(一)从酒店企业角度来看

1. 降低酒店人力资源成本

广泛深入到各大高职院校中招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做兼职或毕业顶岗实习是酒店常用的一种方式。对于酒店而言,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的好处是既获得了高素质的劳动力,又节省了人力成本。一方面,在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的过程中,酒店只需向学生支付一定的劳务费,而学生的劳务所得与酒店正式员工相比则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酒店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在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的过程中,由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只需酒店企业对学生进行短期的企业文化和纪律培训以及岗位培训就行,为酒店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

2. 为酒店储备了酒店管理人才

人才已成为星级酒店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制胜的关键。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到酒店实习恰好为企业提供了了解学生、发现人才、储备人才的机会。一方面,酒店在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纪律、职业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操作技能等,为酒店未来发展挑选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在酒店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实习生,酒店企业可以与其签订工作意向协议,并在其实习期间放到重要岗位进行培养和锻炼,为酒店企业储备管理人才。

3. 提升酒店服务质量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到来,一方面,不仅给酒店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无形当中也给酒店老员工带来了压力,促使酒店老员工在实习生面前自觉的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理解、适应、执行和学习能力比较强,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能够快速的适应岗位的要求。加上酒店和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习生的管理上一般都会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不仅酒店内部员工在开展良性竞争,看哪一个师傅带的徒弟好,而且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之间也在开展岗位技能与服务等方面的学习比赛。这种酒店企业员工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之间开展的互动学习、良性竞争,不仅有效促进了实习生的团结协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酒店服务质量。

4. 提高酒店管理水平

现代酒店基层管理者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管理等能力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培训能力。而目前酒店基层管理者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培训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普遍具有扎实的、系统的理论功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酒店在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中,通过聘请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对酒店企业的基层管理者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酒店管理水平。

同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往往能以旁观者的角度用所学专业知识更准确、客观的评价酒店。他们虽然不是酒店的正式员工,但常常会根据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来观察所实习的酒店管理和服务人员在管理上、制度上以及服务环节上所存在的问题。他们不仅能从酒店服务人员的角色去亲自体验和感受酒店企业文化,而且能从顾客的角度去看问题,更容易了解顾客的感受,往往在酒店管理方面能提出一些见解。酒店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与实习生的交流,阅读学生的实习总结,去发现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进而促进酒店管理水平的提高。

5. 树立良好的酒店形象

每家酒店在经营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酒店企业形象的塑造,除了通过外部宣传来塑造酒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企业文化外,还需要通过酒店内部员工的形象、服务和管理来打造良好的酒店企业品牌,从而增强其在酒店市场的吸引力和对劳动力资源的吸引。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酒店的实习生,虽然不是酒店的正式员工,但是他们往往能感同身受,能体验到酒店的企业文化,交流不同酒店企业文化存在的差异。如果酒店能抓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将会通过实习生的口口相传,有效传播酒店企业文化和企业影响力,进而树立良好的酒店形象。

(二)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角度来看

1. 满足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要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要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要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企业的合作符合国家高职教育的要求。

2. 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要求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来看,学生希望通过校内外的实训以及酒店轮岗、顶岗实践,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识,提高其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技巧等,积累更多的酒店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以便为今后职业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同时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企业的合作则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到酒店参加专业实践,缩小岗位适应期,提高其职业能力,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3. 满足“双师型”教师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许多高职院校把“双师”型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企业的合作,可以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其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专业、服务于社会。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企业合作的常见方式

(一)工学交替方式

工学交替方式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酒店企业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方式。学校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尽量依据合作企业的经营淡旺季,分段间隔进行,采用实训总量大,但单次实训时间短的方式。目前国内酒店与院校进行学工交替的方式大致有:0.5+0.5+0.5+0.5+0.5+0.5、1+0.5+1+0.5、4+1(即学生一周有四天在校集中学习,一天在酒店工作)、3+2等方式。工学交替方式可以为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带来利益,实现“共赢”;可以使酒店企业得到人才、信息和文化,解决旺季用工紧张的问题,并凭借较低的人力储备进行正常经营运转,极大地节约人力成本;可以使学校得到技术、实践的场所,得到条件的支持,实现企校良性互动。

(二)毕业顶岗实习方式

毕业顶岗实习方式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最后一年(一般在大学第三年)到酒店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这种方式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企业合作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利于解决学生毕业实习单位与就业的问题。同时也是酒店企业最喜欢的一种校企合作方式,实习生相对稳定,有利于酒店企业的管理和选择合适的人才并留用。

(三)“订单”培养方式

“订单”培养方式是校企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的一种方式,校企双方通过择优录用、定向培养、技术培训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酒店企业急需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如柳州宾馆·丽晶大酒店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柳州宾馆·丽晶大酒店订单班”。酒店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09级在读一年级大专生中通过自愿报名、企业面试等方式确定“订单班”学生。“柳州宾馆·丽晶大酒店订单班”实行“订单式2+1”培养方案,即两年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由学院来完成,一年的专业知识和实习由企业来完成,企业更注重对学生的酒店文化、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订单班”学生在酒店学习和工作期间,酒店方给予学生实习补助,为“订单班”学生提供轮岗实践的机会和优秀实习生奖励。该班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有两名学生通过酒店基层管理岗位竞聘,获得了实习主管和实习领班岗位,另有多名学生与酒店企业提前签订工作协议。“订单”培养方式可以说为酒店建立了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是目前解决酒店人才缺失问题的最好途径。

三、酒店企业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用人,轻育人

酒店企业在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过程中更多的考虑是通过合作,我能得到什么(酒店的经济利益或经济效益)?而没有考虑到通过合作,能给我们双方带来什么?对酒店长期发展有什么好处?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酒店企业在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过程中只重用人,而轻人才培养,从而导致酒店与院校合作的不稳定性。如在会议和婚宴高峰期,酒店非常繁忙,员工任务非常繁重,经常需要员工加班加点,因此很多酒店在这个时候就想到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希望通过使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解决人员紧张的情况。而对于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酒店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越多就越受欢迎。但是很多酒店在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考虑解决人员紧张的问题,因此往往把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作苦力来使用,缺少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加上因工作繁忙对学生的指导性不够,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过重的体力劳动,无法克服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学生怨声载道,进而对酒店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到酒店的形象和声誉,影响到酒店与院校合作的稳定性。

(二)实习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1. 培训机制不健全

按照常规,酒店对新入职的员工和实习生一般都会安排岗前培训,其中包括企业介绍、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培训。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酒店为了让实习生尽快上岗,解决用工紧张的问题,在培训内容上能省就省、能简就简、草草了事,所开设的培训大多仅限于中西式铺床、托盘、餐巾折花等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而这些实习生大多在学校已经学过,兴趣不浓,而真正应让实习生了解的酒店文化、职业岗位要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训则较少。由于部分酒店不重视对实习生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育,从而造成实习生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懒懒散散、责任心不强,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归属感,这些都将直接反映在实习生对待客人的服务中,从而直接影响到酒店本身。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将会使实习生流动性加大,也会大大影响日后的校企合作。

2. 激励机制不健全

与其它服务行业相比,很多酒店给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薪酬较低。据调查,对于临时性聘请的学生,营销专业的学生为企业分发宣传单是100元/人/天(含午餐),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服务是为60元/人/天(含午餐)。较低的薪酬待遇导致部分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消极怠工,进而影响到酒店的正常经营。另外实习生在工作中发现,一方面与酒店老员工相比经常是同工不同酬,且相差甚远,甚至在工作中经常替老员工受过,从而导致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酒店缺少对优秀实习生的实质性的奖励,如:岗位“轮岗”、职务提升等方面,大多是以一纸奖状、证书代为奖励,激励性不够。

3. 人文关怀不够

近几年来,虽然酒店行业也在大力提倡“员工第一”或“以人为本”,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酒店在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管理过程中侧重于实习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对实习生的人文关注不够,具体表现在:指导少、处罚多奖励少、思想交流沟通少、生活关心少等方面,从而导致实习生缺少对酒店的认同感、归属感,难以融入到所在的工作团队和适应酒店工作环境,造成酒店和实习生双方满意度不高。

(三)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当前酒店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大部分还是浅层次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安排学生到酒店进行参观、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参与学校课程设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招聘毕业生,开展市场调研,参与企业产品的策划开发等方面。在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监督教学质量,校企多种资本产权共有、共用、共管,师资互聘、共享培训师等深层次合作方面做得较少,校企之间尚无法真正地实现深度交融。

四、解决思路

(一)建立校企共赢的紧密合作型办学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酒店企业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过程中,应本着互利、互惠、共赢的原则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型办学机制。

在建立校企共赢的紧密合作型办学机制过程中,校企双方应首先签订有利于双方共赢的合作协议,从法律的角度去保障双方的权益,充分调动酒店企业参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其次,校企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三,建立企业全程参与、长效育人的校企合作机制,即企业全程参与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中,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享、共用、共管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共同修订课程内容和制订课程标准,做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衔接,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或讲义,共同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共同培养培训师,共同研发酒店新产品等方面合作,企校建立“生产—教学—科研”连体关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密合作,及时评估合作效果并相应调整合作项目,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从而实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

(二)加强对实习生的培训,不断完善培训机制

首先,酒店要根据实习生工作的不同阶段,建立由入职培训到岗位培训再到提升培训等方面的一整套完善的实习生培训制度和方案,并建立监督考评制度。如监督考评对象可针对实习生和酒店指导教师两方面进行。其次,酒店要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实习安排,让实习生了解酒店企业文化、职业岗位要求,掌握酒店各部门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及工作特点,学会团队协作、人际沟通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技巧,进一步加强对酒店的认识,增加对酒店行业的热爱,激发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再次,配备酒店管理专家作为实习生培训教师和指导教师,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实习生的快速成长。

(三)做好实习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健全实习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校企双方应共同为实习生设计职业发展规划,使实习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建立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培养薪酬制度与实习生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如建立实习生与员工同工同酬制度,建立优秀实习生奖励制度,建立实习生轮岗制度,鼓励实习生参与企业项目申报以及实习生职务晋升制度等激励机制,提高实习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价值感。

总之,酒店企业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利用各自的优势,在校企深度合作中共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论苏州高职酒店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运用的有效性[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

[2]韩知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0(8).

[3]颜燕.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探讨[J].中外教育研究,2009(2).

[4]许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问题之我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5]李文芳,陈荣坤,陈樱,付建丽.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酒店企业的口号 篇5

1、苏宁电器愿景: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

2、携手并进,争创企业佳绩;同心同德,共创美好未来。

3、勤奋学习、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4、一丝不苟铸精品,细微之处见精神。

5、树良好企业形象,创一流精品工程。

6、对食品安全多一点关心,为有限的生命多一份责任。

7、发挥工会职能作用,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创建活动。

8、履行社会责任,创建和谐企业。

9、致力节能减排,实现持续发展。

10、优质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

11、会议室标语:沟通从心开始。

12、责任不落实,工作难保障。

13、安全保证生产,生产务必安全!

14、科学认识食品,合理膳食保健。

15、金须磨砺,矢不轻发。

16、同力可断金,发展靠创新。

17、峥嵘岁月去,似锦前程来。

18、卓越无止境,创新无终点。

19、科技打造梦幻色彩,创新描绘精彩人生。

20、科创新时代,圆我中国梦。

21、众志成城,放眼未来。

22、改制心不散,重组劲不减。

23、责任与生俱来,责任成就事业。

24、盛世创享,精彩飞扬。

25、盛世豪情,飞扬引领。

26、心里多一份责任,产品多一份质量。

27、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

28、加强就业服务管理,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29、团结一心,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30、以绩效为导向促管理到位。

31、沃土科技,蜜柚专用。

32、沃土开根,蜜柚万顷。

33、沃土生根,根生万物。

34、土沃兴家,科系民生。

35、科技沃土,柚果飘香。

36、换一个方法,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7、创新,就要敢于否定现在,把现在作为全新的。

38、肩担诚信,筑造精品。

39、质量为根,安全为本。

酒店企业 篇6

关键词:服务质量;优秀企业文化;酒店企业;中国酒店业;酒店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压力巨大,中国市场的酒店行业发展迅速,大量的国外酒店企业入驻国内,众多的酒店必然竞争激烈。面临激烈的竞争,每一个酒店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中至关重要的,也许也是被很多企业忽视的,那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管理,三流企业靠机遇”,这不仅是网上的一句简单的流行语,更是得到社会各界和各行业企业家普遍认同的一种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可见,企业文化,尤其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根据刘志迎在其著作《企业文化通论》的介绍,其将企业文化从价值取向性、人文关怀性、差异化的个性、文化可塑性、动态系统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企业文化。

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或者经营模式,也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工作方式或者是工作习惯,还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的说法虽然不一样,但是,众所周知,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也是普遍客观存在的。每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与自己企业的实际状况密切相关的,有着其与众不同的独特内涵。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都共同坚守的或追求的,是在经营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酒店也是如此,每一个酒店都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

所谓优秀的企业文化自然是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能发挥正能量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得到企业大部分甚至是全体员工的认可,是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思想、行为的依据,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带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利于发挥正能量,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酒店亦是如此,不同的酒店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样是五星级酒店,同样是世界著名的酒店集团,但是其服务的品质不一样,酒店声誉和品牌威望也不同,究其原因,不难得出,原因就在于酒店的企业文化不同。

二、概述企业文化的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酒店员工在工作中指导思想、行为的依据,酒店员工会愿意为之付出,愿意为了酒店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酒店提升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更是酒店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酒店的经营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很多的关于企业文化的著作中,将企业文化的作用从理论上概括成六大功能。

2.1企业文化具有明确的观念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价值观明确的展现在员工面前,清晰地告诉员工企业所倡导和遵循的是什么,成为指导和牵引员工思想、行为的主要依据;并能够得到酒店所有成员的认同,员工愿意为酒店奉献自己的才智和热情。员工认同了企业文化,才能够慢慢在其引导下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酒店是一个服务行业,最关键的让员工有一种服务意识,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员工才能够认同酒店管理者所确定的管理目标,以此促进酒店服务质量的顺利提升。

2.2企业文化具有无形的约束作用。俗话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捆死人”,而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于无形中释放正能量,在员工头脑中形成一种无形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作用。正因如此,酒店的所有员工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每一次接待顾客中做好服务工作;因为优秀企业文化的这种无形力量,酒店员工能够坚持宾客至上的服务原则,好的服务才会为酒店带来回头客,无形中提升了酒店的服务质量。

2.3企业文化具有无形的凝聚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最容易被员工接受并认同,员工的付出被认可和承认,员工才会产生归属感,才会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于无形中就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的凝聚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凝聚力不是表现在高工资、高福利上,而是表现在员工都有一致的目标和追求。因为越是优秀的人越是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追求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够共同来满足。

2.4企业文化具有融合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酒店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思想理念等互相融合,使酒店形成自身特有的一种共性。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迅速的改变自身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人。员工在入职培训时,是与企业文化的互相适应和融合的过程,在培训的过程中引导员工思想,才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2.5企业文化具有激励和辐射作用酒店员工因为凝聚力才有归属感,主人翁地位才会让员工有成就感和目标感,让员工之间形成内在的激励感。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无形中形成一种强有力的辐射力,树立了良好的酒店形象,形成良好的品牌和口碑,促进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不同途径向外传播,形成强大的辐射力,起到很好的营销作用。

三、企业文化对酒店提升服务质量的作用

以酒店为主导产业的集团单位都是人员很多的单位,对员工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上,更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从无形中加以管理。员工的素质关系到酒店的服务质量,酒店的服务质量又是决定酒店品牌的核心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对酒店提升服务质量起着无形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降低员工流失率,员工结构搭配合理。众所周知,酒店的员工流失率是很高的,而且酒店的员工都要从基层做起。员工流失率高自然关系到酒店服务质量,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通过凝聚力和辐射力做到文化留人,在公司的一切能够让员工产生怀念而不舍离去。降低员工流失率自然降低了用工成本,而且新老员工搭配,利于思想的互相交流和融合,利于新员工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

3.2降低服务差错率,员工心怀感恩待顾客。酒店本就是一个迎来送往的服务行业,员工与客人的接触至关重要,而酒店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每一个员工的服务质量,在于每一位员工的服务态度、技能和效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效率,而服务态度却取决于员工自身的思想观念。员工有主人翁意识,心怀“感恩”,就会时时处处去维护酒店的利益和形象,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待每一位顾客,酒店的服务质量于无形中就会被提升。

四、结束语

某酒店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篇7

一、某酒店的发展历程

某酒店是国家计委全资所有的一家国有酒店, 其前身为国家计委青岛培训中心, 1994年改造成四星级旅游涉外酒店,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五星级旅游涉外酒店。2004年9月1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京召开贯彻实施《产品质量法》千家企业新世纪质量宣言大会, 授予全国256个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该酒店成为全国酒店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国内最大的酒店销售网络携程网开展的点评酒店活动, 该酒店综合得分始终名列前三名, 而“服务”一项顾客评价最高, 来自海内外的顾客, 以发自肺腑的感言盛赞该酒店的优质服务。该酒店以“创建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酒店, 打造中国的服务品牌”为指导, 创建了自己的文化管理模式和“亲情一家人”的服务品牌, 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同行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海内外顾客的好评。

二、某酒店企业文化精神

该酒店从严格管理和标准化服务为起点, 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已沉淀出一种导向性的企业文化, 准确的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归纳为“以顾客为导向”。在这种经营理念下, 该酒店创造了一系列自己的文化, 并将之概括为琅琅上口的文化精要, 编写进酒店内部的《企业文化手册》中, 让每位员工熟记、认同酒店的文化, 进而使之转变为工作的动力。如该酒店精神:“以情服务, 用心做事”, 概括了该酒店人外在的活力, 内在意志力;酒店质量观念:“注重细节, 追求完美”, 告诉每位员工酒店所追求的质量目标, 是要向每一位顾客提供质量完美的服务。

正是这种文化的经营, 为该酒店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以情服务, 用心做事”的酒店精神和“视客人为亲人, 把客人当家人”的特色理念及由此升华而成的一流亲情服务, 已成为该酒店人强大的发展动力。它使得酒店员工置身于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之中, 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兢兢业业的工作, 为酒店做贡献。

三、体现企业文化的管理机制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该酒店逐步创立并完善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

1、有效的表格量化走动式管理。

为了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该酒店创造了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表格量化走动式管理。表格量化, 是指管理网络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都对应于一张特别设计的表格。通过表格记录每一个细节服务的情况, 准确反映每一个岗位, 每一个员工的实际业绩, 并加以量化打分, 作为考评依据。而这又得益于酒店针对每个工作岗位所制定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考核办法。

表格量化的奇妙在于它引发的非静态的、“走动式”管理。即基层管理者没有固定的办公桌, 而是要不停的巡查导督管辖区域的各个岗位, 及时发现和处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 这种管理模式还带来了相互制约的动化管理:不仅基层干部要走动, 中层、高层管理者, 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要走动, 对各岗位的情况进行检查, 对基层干部的工作予以监督。表格为走动设置路线, 并成为走动管理的载体;走动则完善、提升了表格的作用, 使空虚的表格变得更加充实。

2、“三关键”管理。

该酒店要求对关键环节必须重点研究、重点布置、重点督导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服务水平, 为顾客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酒店提倡的三关键, 就是告诉全体员工, 必须弄清什么时间、什么部位、什么问题是工作重心。从部位上分析, 面客区域是关键;从时间上分析, 做好班前准备, 是为服务时间做铺垫, 班前准备做的充分, 工作质量就提高了一半。例如, 西餐厅早晨六点开始营业, 七、八点钟是高峰, 中午十二点到一点是最高峰, 高峰期就是关键。

四、企业文化实现的具体措施

1、加强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

在该酒店, 新入职的员工必须经过为期一周的培训。这一周的培训是由企化部负责, 它不仅仅是要让新员工了解酒店的文化理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规范的培训过程让员工熟悉酒店的管理制度, 并进行初步的实践, 以保证在正式的岗位上能够更快的适应某酒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作风。如员工培训的第一天早晨会学习上班打卡、离岗签离, 下班签退打卡的制度, 下午就必须开始严格遵守。培训部的老师、质检部的员工都会像对待正式员工一样, 对新员工的一切活动进行监督, 记入考评。同时, 该酒店还独创的通过看电影和军训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纪律培训:电影教育是通过观看《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横空出世》三部电影使新员工受到服从指挥、奉献组织、注重团队精神的教育;而军训则是教育员工在酒店中要以军人的姿态严格要求自己, 从站姿、走姿等细节方面都要体现酒店严明的纪律和酒店员工的高素质。

2、强化员工对企化文化的理解。

在该酒店各班组的员工通道处, 设立了一个称做“酒店之窗”的宣传栏。这里张贴着员工的上级和质检部每日给员工的考评结果, 并在附录拦里注明奖罚分的原因, 评出“昨日最佳员工”和“今日加把劲的员工”, 对进步幅度大的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这样起到用成绩激励员工, 过失让员工引以为戒的作用。同时公布的还有酒店近期各种各样的表彰决定、批评通报。如优秀员工的事迹, 劣质服务事件等等。“酒店之窗”的设立, 可以说是该酒店的一大特色, 是酒店实现透明化、公平化管理重要的手段。需要说明的是员工每月最后的质量奖奖金就是由各个检查上级的考核成绩综合而得。

此外, 该酒店会根据一个月的服务质量情况等出版一份“酒店天地”的报纸, 各部门会组织一周两次, 一次两小时的部门企业文化学习, 之后以各班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而酒店两个月一次的企业文化交流研讨, 个人事迹表彰大会, 将近一个月的先进事迹, 先进班组进行表彰。这样不仅在员工心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标准, 同时对他们的成绩作出充分的肯定, 鼓励他们更好的工作, 真正做到“以情服务, 用心做人”。

3、创新管理方式。

在酒店服务行业, 该酒店首创了两个特殊的部门:质检部和稽查部。质检部的工作就是发现酒店一线、二线员工在工作中的失误。他们熟知酒店每个部门, 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及标准, 在表格量化走动式管理的监督下, 能够及时发现酒店各部门出现的问题, 并予以及时的解决和相应的处罚。稽查部是为了控制质检部工作人员徇私、工作质量等问题而设立的。它专门负责监督、检查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质检部人员的工作。这两个部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也就是说, 在该酒店, 从总经理到一线员工, 每个人的工作都在监督与被监督之中。这样的机制有效的控制了员工的工作质量, 杜绝了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

这样的创新还有很多, 例如“暗查暗访”。所谓“暗查暗访”就是酒店专门请服务业的资深人士不定期的免费来酒店消费, 考核酒店各部门所提供的服务。最重要的是酒店上下除了老总知道这位客人的身份、何时到来之外, 全酒店其他人都不知道。这样就保证了每位员工为每一位客人所提供的服务都是最真实的。而这位特殊的客人发现的问题, 若问题班组的直接上级和质检部当时未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 他们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可以说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酒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同时营造了一种创新环境, 促成一种好的创新机制, 是该酒店的又一特色。

五、结论与讨论

该酒店人在多年的苦心经营中, 在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下, 以出色的“细节管理”和“细微的情感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 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育出“以情服务、用心做事”的酒店精神, 并在这种极其宝贵的精神激励下创造出令人感动、震撼的服务精品, 正是这些服务精品构筑起该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塑造了酒店的品牌形象。该酒店的做法对国内其他酒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黎群博.企业文化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Z].中国企业文化网 (http//www.ce-c.com)

[2]、龚雯.青岛“某酒店”——中国酒店业的新品牌[N].人民日报, 1999.11.1 (11)

[3]、王海.某酒店“亲情一家人”[N].光明日报, 2005.8.14

[4]、贺爱忠.服务品牌战略[M].北京: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2.

[5]、闫夫军.企业文化推行过程中的十大导向[Z].中国企业文化网 (http//www.ce-c.com)

酒店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研究 篇8

酒店参与动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公益动机

部分酒店参与校企合作是出于社会公益目的。这种情况在国外十分普遍。托马斯·贝利的研究告诉我们,在国外半数以上的企业将慈善原因作为其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动机。在国内,这种情况还不普遍,目前主要出现在民营酒店,并且往往与酒店的经济实力、酒店最高管理者的素质、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

2. 公共关系动机

“公共关系”在这里主要指酒店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总和。首先,通过与学校的合作,酒店有利于在学生和学生的亲朋好友心目中树立非常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开发和培养潜在的消费者。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共关系对这些学生及其亲朋好友的酒店消费能够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其次,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有利于在酒店行业内取得较高的声誉,比较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第三,由于酒店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有利于其获得银行方面的各种资金支持。

3. 降低成本的动机

许多酒店把与学校合作看作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好机会。这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酒店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最主要的动机。首先,学生的实习工资比酒店从社会上招聘的员工待遇低。其次,通过与学校的合作,酒店可以节约一笔招聘费用,节省招聘时间。第三,实习学生的管理比社会人员的管理要方便且容易得多,学校指派专门的指导老师来协助,能节省一笔管理费用和管理时间。

4. 稳定酒店员工队伍的动机

酒店员工队伍的流失率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较是比较高的。造成流失率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是员工认为酒店无法给予员工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缺乏职业成就感。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能推荐优秀的酒店员工为学校的技能教学服务。一方面为酒店的优秀员工开辟了一个新的职业平台;另一方面,让酒店优秀的员工在经济上也可获得更多的报酬;最后,这种推荐酒店内部员工在学校任教的做法,让酒店的其他员工也看到了职业发展的新希望,有利于酒店员工队伍的稳定,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5. 储备人才,改良员工学历结构的动机

目前,酒店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并不合理,特别是高中或中专学历员工的比率过高,往往超过50%,已经严重制约了酒店服务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酒店一线员工的学历偏低,致使整体素质影响了服务质量,引起消费者对酒店服务的不满。通过与高职旅游院校的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大专生的整体素质较高,符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必将大大提高酒店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二、酒店参与校企合作的障碍剖析

1. 社会层面

(1)保险类法律规范的制约。目前,有关实习学生保险方面的规范还不完善。由于到酒店实习的学生,其身份还是在校学生,因此酒店方面没有办法为其办理劳工保险。但是,由于学生往往是比较容易发生劳工安全的一个群体,在没有保险可以购买的情况下,一旦实习学生出现劳动安全事故,如何既保障学生权利,又维护酒店利益就成为一个难题,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酒店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对参与校企合作的酒店缺乏配套的引导机制。西方发达国家,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规章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包括直接的经济补偿政策(如相关税收免除等)以及间接的支持性政策(如减少企业管理实习学生的责任等)。而目前我国对参与校企合作酒店的引导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比如,在确定酒店参与了校企合作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减免一些税收或获得国家的某些经济补偿,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或机制,因此不可避免地制约着酒店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 酒店层面

(1)酒店高层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酒店是否参与校企合作、酒店参与校企合作的程度有多深等问题,与酒店高层对校企合作的认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酒店高层对校企合作的相关内容、合作方式以及管理体制等不了解或有偏见,就会导致企业缺乏参与的兴趣。由于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酒店参与校企合作的进程受到极大的阻力,最后甚至无法开展校企合作。

(2)酒店内部员工的压力。酒店的正式员工往往对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有怨恨心理,认为这些学生的低工资以及所接受的培训机会会使他们受到威胁,成为他们晋升的“拦路虎”。鉴于这种认识,实习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可能会受到来自正式员工的刁难,这种实习学生与正式员工之间的紧张气氛如果得不到缓解,轻则导致员工之间相互拆台,服务质量下降;严重的则会酿出员工之间的斗殴事件,直接影响员工队伍和经营秩序的稳定。

(3)酒店人力资源短缺的压力。校企合作可能需要酒店企业派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参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派遣骨干员工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参与学校相关实训室的建设,还可能需要派遣骨干员工对学校的老师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上述情况,在酒店本身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就不可避免成为酒店的一项很大的负担。

3. 学校层面

(1)学校的学生培养现状。酒店在参与校企合作之前,往往会对所要参与合作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相关的考察和调研。如果发现学校培养的学生存在缺乏责任心,组织纪律较差,与人沟通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那么就会使酒店重新思考是否真的有必要参与校企合作。

(2)学校的准备工作以及合作诚意。学校针对校企合作项目,是否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和责任机构;是否有专人在负责这个项目;对要开展的具体活动有没有详尽的计划书;对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有没有比较系统的实习生管理制度;学校有没有专人负责实习学生的安全和工作指导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酒店做出相应的决策。

三、酒店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构建探讨

1. 资格认定机制

所谓资格认定机制,就是给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个资格确认,由政府授予校企合作标志牌,并通过媒体进行相应的宣传,从而提高酒店企业的知名度。首先,由学校向教育部门推荐校企合作单位;而后由教育部门通过明查和暗访的方式调研校企合作的情况;最后,教育部门根据调研获得的校企合作的情况,作出是否授予校企合作标志牌的认定。校企合作标志牌具备类似星级酒店标志牌的作用,可以起到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作用。

2. 税收减免机制

目前,国内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得不到经济上的收益。通过建立税收减免机制,对获得教育部门授牌的校企合作单位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比如,以每学年安排的实习学生数为标准:对一学年安排实习学生总数达15以上30人以下的(含30人),同时实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的,给予在原有的纳税比率上下降1个百分点的优惠;对于一学年安排实习学生30以上50人以下的(含50人),同时实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的,给予在原有的纳税比率上下降2个百分点的优惠;对于一学年安排实习学生50人以上的,同时实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的,给予在原有的纳税比率上下降3个百分点的优惠。

3. 舆论宣传机制

酒店参与校企合作,为学生、教师提供实习基地,为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实训室建设提供帮助等等,是对学校、对社会的一种贡献。目前,在酒店参与校企合作方面,缺乏的恰恰是对这种贡献的认可。舆论宣传机制就是要宣传、表彰那些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积极为高职酒店专业做出贡献的酒店,由政府用专门的舆论宣传经费给予系列宣传报道,让全社会都关注和关心这些对高职酒店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们。

4. 实习学生安全责任减免机制

考虑到学生的身份,同时也考虑到酒店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构建实习学生安全责任减免机制来消除酒店方的担心和顾虑。比如建立一个由政府、学校、酒店三方组成的实习学生安全责任工作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实习学生的安全责任问题,资金由政府和学校通过一定比例来筹集,以政府的专项资金为主,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根据具体情况,对酒店方进行责任减免,涉及到的资金赔偿则由专项资金来解决。

5. 人力资源动态共享机制

人力资源动态共享机制是指在酒店员工人手不够的情况下,酒店方有权要求酒店专业的老师与学生动态地进入酒店进行一定期限的定岗实习或工作,酒店方将根据岗位的不同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校方要在最大程度上给予支持。该机制主要是考虑到旅游旺季或婚庆旺季,酒店往往会出现短期人手不够的情况。由于是短期的人手紧张,若酒店招聘正式员工的话,就会大大提高酒店运营的成本。而通过人力资源动态共享机制,酒店方就可以很便捷的获得校方的人力资源优势,从而度过旺季人手不够、服务质量下降的尴尬期。

酒店参与校企合作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酒店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还不高,部分酒店还持观望态度。鉴于这种情况,构建酒店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小,所以,“酒店参与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应该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在制定推动校企合作发展政策时,适当为酒店企业提供各种具体的政策优惠,同时保护酒店专业和学校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合作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酒店企业的参与。文章从酒店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出发,对其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障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构建校企合作相关激励机制的思考。

关键词:酒店,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利庠,杨希.基于和谐社会下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8).

[2]张恩祥,李春旺,黄标.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圈,2007,(21).

[3]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2).

[4]张凤娟,陈龙根.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与障碍探析[J].高教论坛,2005,(1).

星级酒店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篇9

1.1 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酒店的文化建设包括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

酒店表层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酒店的物质文化和产品文化。在酒店企业文化中, 表层物质文化是最具体、最直观的部分, 是酒店企业文化的一层硬外壳。最典型的就是酒店建筑, 其本身就是酒店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一家酒店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城市建筑的代表,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旅游发展的水平。

酒店浅层行为文化主要包括酒店的软环境文化和员工行为文化。一般通过浅层行为文化将酒店气质和风貌表现出来, 是酒店企业文化的一层软外壳。

酒店中层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酒店的组织文化、体制文化、管理文化和规章制度文化, 是将现代管理中的情感性、教育性功能融入到传统管理文化中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功能, 其支撑着酒店企业文化的软、硬外壳。

酒店深层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在经营活动中酒店所体现出来的意识, 以及酒店用以指导经营活动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企业价值观等, 其是酒店企业文化的本质与灵魂, 在所有文化中其属于最高层。酒店的价值观是酒店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酒店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推崇的基本信念及奉行的目标。当代酒店价值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人为中心, 以关心人、爱护人、服务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导向。在确立酒店价值观时, 必须充分注重到人的发展是酒店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归宿, 酒店在严格垂直管理的同时, 又要讲求“无情制度, 有情管理”, 既提高效率, 又尊重员工。

1.2 酒店企业文化建设对酒店发展的意义

酒店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感召力量, 能在酒店中打造一种氛围, 通过“文化优势”来创造员工的共同价值观、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建立酒店内部的动力机制, 影响并规范员工为实现酒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始至不渝地共同努力。酒店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 其导向、凝聚、约束、稳定、融合、辐射和纽带作用已逐渐形成共识, 对酒店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 酒店企业文化是经管中的核心。有调查显示, 酒店企业文化会对以下几方面产生深刻而综合的影响:酒店的市场观念和经营行为;顾客的消费心理、行为和习惯;酒店中所有人对工作的态度;酒店的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酒店的资本、经营和员工对相互关系的判断 (如雇用、劳资、领导和被领导等) ;酒店企业文化的外现 (企业形象、产品、服务、酒店活动等) 。可见, 谁拥有文化优势, 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其次, 酒店企业文化是培养一种坚忍不拔的斗志。21世纪酒店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 就不会有拼搏精神, 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衰败、淹没。酒店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酒店实际的、催人向上的、开拓创新的、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再次, 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创新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酒店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将是决定酒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纵观世界各地, 酒店环境在创新、客房装饰在创新、客房用品在创新、菜品酒类在创新、服务在创新、娱乐项目在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创新、营销也在创新, 酒店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得到永生。因此, 酒店创新是无止境的, 并将从一次创新发展到持续创新, 从少数骨干创新发展成全员创新, 酒店文化就是要由过去单纯对员工行为管理的重视, 转变到充分注重员工的心智管理, 寻求酒店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一致性, 从而倡导一种具有创新意识的精神氛围,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员工的创新能动性, 满足宾客的个性化消费, 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

最后, 酒店企业文化是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的最佳方式。酒店服务质量是指客人在入住酒店期间享受各种服务后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满足程度, 酒店服务质量是通过硬件设施质量和软件服务质量来体现的。硬件设施质量取决于酒店的设备质量、环境质量、服务用品质量等。一个拥有独特企业文化的酒店, 必然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酒店建筑风格, 内外部环境, 而这些是满足客人心里期望的最佳途径。软件服务质量则反映在酒店员工的服务接待方面, 酒店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酒店员工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感。酒店员工扮演直接与客人接触的角色, 其所提供的服务直接影响客人对酒店的印象, 因此拥有完善的企业文化的酒店可以为客人提供满意的软件服务。

2 我国星级酒店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酒店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存在偏差

只注重酒店的外在文化, 对文化内涵的着力不够, 是当代星级酒店普遍存在的问题。酒店文化的建设是一项整体工程, 单纯追求外在的物质文化创建会产生两个弊端:首先, 酒店文化缺乏“内力”支撑, 稳定性弱。对于酒店而言, 一种稳定而持久的酒店文化, 是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员工精神面貌、企业凝聚力等一系列文化要素的综合体现。物质文化的建设固然必不可少, 它可以对客人产生直观的文化吸引力, 但如果对酒店的内在因素, 人和服务, 缺乏管理理念上的有力支持, 那么这种文化建设只能说是对酒店外在的美化, 根本不能构成酒店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这种缺乏文化底蕴和内涵的物质文化建设, 稳定性弱, 难以在竞争中形成优势;其次, 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不能产生差别化。在当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 酒店制胜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发掘本酒店的与众不同之处。这种不同若单纯表现在浅层的建筑风格、设备设施、服务用品等方面, 或许在短期内会给消费者一种新鲜感, 但从长远看, 无法与其他酒店形成差异化的经营特色。同时由于物质文化的外在性, 容易产生各酒店间的模仿。因此, 单凭物质文化创造酒店特色, 显然是缺乏根基的。

2.2 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缺少特色与个性

目前, 国内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统一化、大众化的现象相当突出, 没有根据酒店实际情况和自身特色进行文化建设, 千篇一律, 缺乏个性。

有人认为, 西方的酒店文化已相当完善, 可以照搬到国内来。在改革开放前, 我国的酒店建筑大多数是盒式建筑:不是立起来的“火柴盒”, 就是卧下去的“火柴盒”, 形式单一, 线条简单, 没有特点。改革开放后, 尤其是酒店企业文化理论从西方传入我国后, 国内许多地区的建筑式样、风格变得丰富起来, 但又出现了许多完全西化的建筑。这些耸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建筑与耸立在美国纽约的建筑没有两样, 我国的民族建筑特征缺失。就软文化来说, 酒店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长期形成的独具本地区、本行业、本酒店发展特色的管理模式, 各酒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不可能形成同一特点的酒店企业文化, 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下, 由于酒店对适应市场环境执行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各有不同, 因此所产生的酒店企业文化也不应该雷同。以海南省为例, 截至2011年年底, 海南省旅游饭店共有536家, 其中五星级酒店22家。洲际、万豪、希尔顿、雅高、喜达屋等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纷纷进驻海南, 尤其是三亚, 已经超越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成为国内高星级酒店最密集、国际品牌管理公司最集中的城市。按照规划, 到2015年, 海南将有超过260家高档酒店以及相当数量的高尔夫俱乐部、游艇会、高级会所等服务业态。然而, 简单引进、盲目推崇、随意仿造, 已成为制约海南高档酒店运营的瓶颈。

2.3 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执行力

缺乏执行能力是中资酒店较外资酒店成长缓慢的根本原因。《财富》杂志认为:“只有不到10%的战略得到了有效的执行”;“70%企业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成功的战略, 而是缺乏有效的执行”。

有些星级酒店的企业文化建设, 往往愿望良好, 但缺乏团队的理解和支持, 从而在决策者和员工之间形成“热”与“冷”的强烈反差, 酒店企业文化成为空架子, 悬于半空, 落不到实处。企业经营要想成功, 策略与执行力缺一不可。许多企业虽有好的策略, 却因缺乏执行力, 最终导致失败。目前,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多数情况下, 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就在于双方的执行力上。有关调查表明:成功的企业, 20%靠策略, 60%靠企业各层级的执行力。

酒店经营者如何让每一位员工都真正认同、领会并贯彻酒店文化, 落实酒店的精神、理念, 才是工作的难点和关键, 否则, 在实际工作中就难以避免“说一套, 做一套”。

3 加强我国星级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3.1 高星级酒店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定位准确

成功的高星级酒店基本上都有一种伟大组织和优美制度的存在, 有我们称之为愿景或者信念的精神力量, 以及这种信念对于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高星级酒店企业文化建设是酒店价值观的定位, 倘若没有了准确的定位就必然导致酒店陷入误区, 或者说酒店做的是表面文章, 注重的是外壳而不是具有实力的内涵建设, 形成一种泛化、虚化的现象。许多星级酒店, 在酒店文化建设中比较重视价值观的建设, 但对什么是酒店文化价值观, 从哪些方面着手建设, 怎样去建设却比较模糊。实际上, 酒店文化的价值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除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财富观、时间观、质量观、服务观、信誉观、效益观外, 还应树立正确的人本观、知识观、信息观、竞争观、卓越观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通过这些价值观的确立, 把员工引导到酒店确定的目标上来, 不断地增强承受和执行的能力, 确保经营中流畅、和谐的协作关系, 促使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从而推动酒店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2 完善品牌文化特色

打造酒店品牌, 突出高星级酒店文化特色, 加强高星级酒店文化经营, 必将成为高星级酒店经营成败的关键。高星级酒店导入酒店CIS, 是高星级酒店品牌形象得以有效塑造和提升, 建设名牌的必由之路。对与高星级酒店形象有关的一切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 并通过全方位多媒体的宣传推广, 塑造独具文化品位的高星级酒店品牌形象, 以谋求消费者的认同。品牌建设离不开规章制度, 酒店品牌文化体现在酒店环境的布置中, 体现在顾客的回馈中, 更体现在酒店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行为中。酒店日常行为的持续创新就是企业文化的最有效载体, 如每周都学习与旅游相关的日常礼仪, 学习英语、日语, 教外地旅游者学习当地语言等, 这些从细微入手的服务行为均体现了高星级酒店处处从顾客需求出发的企业文化。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星级酒店企业还要做好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员工行为规范, 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员工的制度规范, 以及长期的员工文化素质提升规范。

个性化服务是酒店品牌特色的重点。客人对酒店的忠诚度与对酒店服务的满意度是不成正比的, 就算一家酒店可以给客人很满意的服务, 也不能令这位客人对它有很高的忠诚度。因为酒店行业的市场竞争极端激烈, 客人可以选择的同类产品太多。如果酒店没有独具魅力的特色服务, 就不会赢得回头客, 而个性化服务就是与众不同的特别之处。怎样吸引客人和留住客人, 就要仔细观察客人的需求, 建立客户档案。结合酒店自身特点, 通过关注客人的需求来发挥优势。创造个性化服务才是酒店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

3.3 提高星级酒店的创新力

高星级酒店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制度的构建。企业创新精神是一种人格化的企业员工群体心理状态的外化, 是企业基于自身的特色、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 通过长期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 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结合体, 是“企业之魂”。发展企业创新精神并使之在员工当中发扬光大, 进行创新制度的安排和落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与企业创新精神、企业创新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规章、条例、组织结构等, 它反映了企业的创新价值观和创新精神, 实际上是企业的一种强制性文化。当前, 我国高星级酒店企业少有创新, 主要原因在于酒店制度方面存在一些历史痕迹。因此, 高星级酒店企业要注重培养和提炼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酒店实际的企业精神, 在表达上, 要体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突出个性, 不求其全, 但求其特, 求其有独特的文化的魅力, 设置和构建完善的创新制度文化。

3.4 加强星级酒店团队的执行力

保证酒店工作人员有很好的执行力, 使团队高速运作, 不仅需要缜密的规章制度, 更重要的是需要从管理者到员工有统一的目标。

优质的服务不能只要求基层服务员来提高, 而应该涉及酒店的每一位员工, 这应该是自上而下, 渗透进酒店的每一个层面的, 包括普通员工、中层管理者、高层决策者。尤其是员工, 作为酒店提供服务的主体, 没有员工的辛勤工作和优质服务, 酒店就不可能存在, 酒店的品牌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 酒店的管理者应该把员工看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处处关心员工、相信员工, 甚至在工作中给予员工必要的授权。酒店不仅要为员工提供合理的福利和薪酬待遇、晋升机会以及全面的培训, 还应该为员工的工作提供安全有效的设备设施、资源以及其他优良的工作环境, 甚至还应包括友好、公平的人际环境。只有这样, 员工才会把自己当成酒店的主人, 才能够心甘情愿地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摘要:酒店的企业文化是彰显酒店自身特色的重要元素, 酒店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企业文化构建就成为必然。星级酒店作为我国酒店行业的高端代表, 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文化的打造上都应走在国内酒店的前列。目前, 我国星级酒店的硬件设施整体上已与世界水平看齐, 但在酒店文化建设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值得酒店经营者深入思考。

关键词:星级酒店,当代,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酒店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问题分析 篇10

1.1 部分酒店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

部分酒店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受传统的酒店经营观念的影响, 他们片面的认为酒店企业的经营主要靠对内部设施的投资、床位和客房的出租、餐饮等业务的开展, 而没有充分认识到未来酒店企业管理经营的发展方向。所以部分酒店企业缺乏相应的电子商务建设规划, 在电子商务投资商追求短期、迅速、快捷, 没有把电子商务可能产生的长期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这就导致酒店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电子商务功能未能充分利用。

通过调研得知, 目前已经应用电子商务的酒店对于电子商务各项功能的开发还远远不够, 大部分酒店企业只停留在建立网站进行企业产品宣传上, 部分酒店虽然推出网上预定客房, 网络查询产品信息等功能, 但是不能实现网上支付结算。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网上销售和网上产品的展示。还有部分酒店企业的网站信息陈旧, 信息更新缓慢, 客户访问的信息有的甚至是几个月前的信息, 企业没有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维护和修改, 对于访问网站消费者来说毫无意义。

1.3 技术人才缺乏。

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酒店企业电子商务运行过程中也不例外。影响电子商务运行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黑客攻击、网络病毒传播等等。在现实的电子商务流程中, 顾客的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交易信息、银行帐号、交易记录泄漏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给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部分酒店由于没有相应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被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所困扰, 有的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安全, 甚至直接断开了互联网。这样虽然使得企业内部资料、财务信息、人员信息和核心技术的安全得到保障, 但是对于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网络的便捷化、应用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 电子商务在酒店企业中的应用策略

2.1 酒店企业管理层要提高对电子商务应用的认识。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酒店企业也不例外。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 人们对于服务业的要求也越高, 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电子商务进行消费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商务的应用使消费者能够足不出户, 开展正常的商务活动、旅游休假、生活消费活动。酒店电子商务还可以实现网上采购管理, 通过网上价格对比、产品对比买到酒店生产经营中需要的各种物品, 同时能很方便地进行规模采购。同时, 能够实现企业的对外宣传、内部管理的便捷化。所以, 酒店业管理层应提高对电子商务应用的认识, 使之成为本企业长远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2.2 完善酒店业务电子商务的相关功能, 并充分利用。酒店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丰富本企业的经营内容, 增加相应的服务产品, 及时应对市场经济的新变化。新时期的消费者对于服务企业的要求充满着不确定性, 有许多消费者在旅途中需要互联网服务, 电子商务的应用为消费者带来了一系列的方便与快捷。首先, 应对订房服务进行优化。酒店企业可以使客房信息集中输入电子商务系统平台, 并根据价格、床位、内部设施等方面进行分类, 使消费者在网络上一览无余, 就像订火车票一样快捷方便地预定自己需要的客房。同时, 对于经常消费的散客和规模消费的顾客实行优惠政策, 并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过程服务。要开通网上支付功能, 完善相关安全性能, 积极利用数字证书、密钥、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网络技术手段提高电子商务安全能力, 为消费者服务、为企业服务。

2.3 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储备, 并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

酒店企业要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招聘计划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可以适当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 对于酒店管理方面的人才招聘, 可以适当限定一定的条件, 比如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网络工程师考试的、通过电子商务设计师考试的毕业生可以优先录用。这样能够为酒店电子商务的运行和发展储备一定数量的人才。对于招聘录用的员工, 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背景的员工, 重点进行电子商务运行方面的专门培训, 使之成为本企业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和骨干。同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一帮一的方式对本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培训, 使电子商务知识充实到每一位员工当中。

2.4 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政府部门应从宏观方面制定相对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我们应学习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 即不断地使相关的政策制度创新使之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电子商务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制定相对应的优惠政策、开展全方位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使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法可依。酒店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其本身的行业特点, 我们应尊重每个企业的发展选择, 尊重企业的创新,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子商务发展的主流方向。只有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 努力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创造优越的条件, 这样酒店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摘要:酒店企业电子商务即利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 实现酒店顾客信息收集与整合, 实现酒店业电子化运做和营销, 是一种先进的运营模式。本文主要对酒店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酒店企业,电子商务,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董志文, 张军.对酒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展望[J].海岸工程, 2010.

[2]巫宁.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3.

奢华酒店2.0“申度”酒店 篇11

浦东四季酒店

优雅申士新贵

我将时尚的Art Deco留在身后,优雅的Flare Spa抛在脑后,也将Armani Casa个性十足的家具暂时忘却。静心立于浦东四季的泳池边,酒店所处的位置在陆家嘴金融中心东面,将整个浦东核心的景致尽收眼底。左畔的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反射出耀目的光芒,东方明珠居于正中,一切都是在仰视的视角下,产生的光怪陆离的变形与疯狂,就好像《霸王别姬》的那句台词一样“不疯魔不成活”。

我可不想变成那个有些疯癫的007特工那样,来一场惊天动地的Skyfall。闪身回入酒店,立刻被一种上世纪的30年代经典的Art Deco紧紧抓住:一种老上海化身而来的恒久摩登,以及这座城市不断变迁而留下的点滴烙印,一同化在了设计师的红、黑、灰三种色调之中,如同那客房内艳红的洗漱用品和台灯是一种符号,象征着老上海的姹紫嫣红和灯红酒绿。然而,如果只是一味地讨好上海的记忆,四季也就不是四季了。比如那隐于房间一角的迷你吧,变身成了“高科技武器”,摆满了Jack Daniels、Voss等各色饮料,留住了味蕾,也留住了凝视眼前风景的时光。

当你正沉迷于浦东四季的时尚之中时,酒店又以另一种中国风的面貌呈现,比如行政酒廊向上攀援了三层楼的银色树木装饰,又如图案似石板路的走廊地毯,以及那些被做成宫灯模样的台灯,这些改造安放在四季酒店的时尚装潢下,反倒成了出其不意的神来之笔,而非滥用当下的流行。

不过,说到底,我最迷恋之处,还是SPA的泳池,在蔚蓝的海洋一般的泳池中畅游十几分钟后,静静躺在角落处的恒温按摩浴池内,让水波慢慢打磨脊背,用最具有魔力的视角重新审视上海最具有魔都气质的地方,那据说的有些变形的东方明珠,于我,也是初睹。

外滩悦榕庄

城市中心的绿洲

如果将上海的高楼华宇视为钢筋森林,悦榕庄再一次隐遁了起来。虽说身在北外滩紧邻黄浦江之所,坐拥观览浦东的最佳视角,却令人惊奇地远离了人群和上海的繁华喧嚣。这种大隐于市的情致,也让向来善于打造清净休假环境的悦榕庄找到了启发创意的灵感之源,江南园林样子的写意装饰,竹子和树枝装点着墙面,好似海派画家笔下的山水画,竹子轻盈飘逸的形态和高洁俊雅的气质,是上海外滩悦榕庄设计的灵感之源。酒店在层层竹林的环抱中,更显幽静沁香。而坐在鸟笼里享受悠闲的High Tea时光,若不是眼前船来船往的浦江风光,以及对面标志性十足的东方明珠,恍惚间早已悠游到了山林深处。

隐世,从来不是上海悦榕庄的终极目的。如何将略带张扬的潮流与优雅的度假情致有机结合,才是上海悦榕庄真正所思所想的东西。比如这一晚TOPS顶楼露台酒吧的电子音乐酒会,来自台湾的DJ Chewie将整晚的气氛振奋得如同上海夏天的滚滚热浪一般。而无论是清凉可口的Cucumber Mule还是绝无仅有的悦榕天尼cocktail,与音乐一般,仿佛是悦榕庄另一面的治愈魔法。

但悦榕庄终究是静的,客房的木质内饰、中性色彩布艺、上海本土设计师出品的家居饰品,散发出简洁优雅与自然的气息。当然,说起悦榕庄,总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大浴缸,面对铮亮的落地窗,眼前不再是涛涛树林,而是那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外滩。

瑞金洲际酒店

老别墅,新梦境

1917年,本杰明·马立斯(Benjamin Morris)家族的亨利·马立斯在上海创办了当时沪上最著名的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寄托着自己对故乡的一丝乡愁,开始在这方上海的土地上构建起了一座颇有英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的私人花园别墅。如要诉说瑞金洲际的传奇故事,或许一个晚上都未必能讲完。 比如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马立斯花园玫瑰厅举行了订婚仪式,并把这里当作他们在上海的住所……

瑞金洲际酒店园内有占地约七公顷的大花园,四季绿草如茵。这里曾是《阮玲玉》、《风月》等四十多部电影的拍摄地。贵宾楼容纳了瑞金洲际酒店主要的客房,清一色保持了其古典奢华的品质,桃花心木的家具、丝绒沙发、沙发上的靠枕精工娟秀着鸟鸣桂枝的图案,采用的面料颇具上海旗袍的质感。推开窗,眼前是修葺工整的英式草坪,优雅地行走与花园间打理事物的服务生都带着标准式的英式从容。若想在露台上晒个日光浴,不用担心私密性,耳边没有车水马龙的引擎声,只有风吹树叶的清新。

瑞金洲际也试图营造私家度假的感觉,中餐厅馨源楼正是诚意十足,只提供12间包房,或是曾经主人的客厅,或是当年的书房。主厨更是将中国八大菜系玩味得出神入化,美食加上私密的氛围,马立斯当年缔造的这隅乐土,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浦东文华东方

浦江畔 东方韵

来浦东文华东方那天大雨磅礴。如果不是文华东方标志性的折扇招牌,我绝不可能在这隅浦东中心的处女地,辨清东西南北。

我穿过酒店后园的竹径小道,一边躲雨一边朝酒店正门走去,脑中闪过的竟是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场景,曲曲折折的路,隐于闹市的矜持,以及空气中泥土与芳草的芬芳,不正是酝酿江南式浪漫的最佳环境吗?如果不是着漂泊的雨,我真想在花园里多逛逛,采一枝柳枝,睹物思人一番。而此时,没有高楼大厦包围,没有车水马龙叫嚣,“魔都”也仿佛不再那么魔了。

能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洋风水乳交融,或许是文华东方最得意的地方。走进仿若琉璃盒子的文华东方,半透明装饰材质与温润的古铜色调,与江面落日的气氛遥相呼应,是中国式的情景交融的表达。但,你还来不及沉醉于片片金醉朦胧之中时,硕大的色彩斑斓的玻璃马赛克墙,如同涌动的魔方海洋,一下子盖过了浦江的脉脉温情,牢牢抓住了我的视线。艺术家苗彤用大手笔描绘的是原始森林的壮阔景象,好似用另一种方式为上海做了自然上的补充。

文华东方运用现代艺术和传统元素的方式,不是那种东拼西凑,各自分离的方式,而是循序渐进,以一种慢慢铺展的方式一点点升华,少了几分西方的大刀阔斧,多了不少东方的含蓄与气度。推开客房房门的刹那,天鹅绒般圆润光彩的瓷瓶是艺术家赋予酒店浓墨重彩的第一笔,但紧接着客房内采用柔和的灰褐色家居陈设,呈现靛蓝与莲叶绿花纹,与室内的传统中国园林风景主题的写意水墨画形成有趣的呼应,又是一副“静谧花园”的写意江南与东方神秘,宽敞的大理石卫浴间则是通透华丽的收官,宽敞的落地窗与超大浸入式浴缸,窗外是非典型的浦东之境。

客房的设计多元且一气呵成,没有半点唐突与生硬,不是安迪·沃霍尔式的用工业艺术的手法将色彩拼凑起来,而是海派画师程十发笔下张扬中带着圆润的质感,回过头,竟暗藏着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的奥妙,这不正是上海的奥妙吗?

衡山路十二号豪华精选

永不落伍的赤色

与摄影师好友Stellar聊起衡山路,总免不了怀念一番它的前世今生。这一原本名叫贝当路的法租界中心地区,梧桐掩映,巷陌清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确是海派文化的浓缩。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不同于徐家汇或陆家嘴,衡山路并不以高度取胜,许多小资情调的酒吧和餐厅,是这座城市慢活的一面,即使它们已然不是上海最新最酷的去处,却与衡山路幽静的环境和谐共生。

衡山路十二号豪华精选是这条路上为数不多的酒店,在上海敢于用门牌号码作为自身标签,之前只有外滩万国建筑群有这样的底气,也足见这家酒店承载着喜达屋的自信与希望。走进酒店的Lobby,墙壁上用丝绸绣花包裹,颇有中国风,酒店中式格调是带着浓墨重彩铺展开来的,而非融合在西方的设计风格中。而这正应和了来自意大利的建筑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的心水创意,这位来自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首尔三星艺术博物馆的总设计师,他对衡山路十二号豪华精选的设计思维很简单,“这幢酒店建筑创造性地捕捉了此街区的特色,结合了都市的规则和该绿色街区独特的历史背景,这是在上海其他街区,或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所不能得到的那种独特的体验。”

再往里,马里奥·博塔的心思就更为明了,镶嵌在中庭的花园,被四周如罗马斗兽场似的建筑围着,远观是江南的隐,近玩又显露出上海张扬的基因。尽管树木还未葱茏,但斑驳的苍翠与潺潺流水已是意境十足。花园是酒店的分水岭,将客房与公共区域阴阳两分,暗含着中国太极的意境。客房外壁的赤陶砖来自于意大利,映在绿树的后面,这是种天然的环保材料,也是衡山路周边的上海美国国际学校等老建筑用得最多的装饰元素,成为与街区相互呼应的元素,设计师让酒店就此融入了这座城。

刍议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篇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 以及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涌现, 国际间以及我国各行政区域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商务、旅游人士对酒店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我国酒店业进入了快速扩张和发展时期。目前, 仅统计在册的全国星级酒店达1万7千多家, 还有大量无法统计的非星级酒店。据专业人士保守估计, 我国住宿机构已超过30万家。在我国酒店行业迅速扩张的同时, 安全卫生和社会环境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 对社会环境带来了一定负面的影响

酒店行业中的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和游戏娱乐等是其主要经营业务。由于酒店自身管理和意识形态问题, 容易给周围环境带来噪音污染、油烟污染、火灾隐患等问题;此外, 酒店行业还是水、电、气等多种能源消耗大户, 这也给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带来巨大压力。

(二) 酒店员工流动性过大, 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酒店业, 员工流动率偏高, 很多都在25%以上。同时, 酒店一线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向宾客提供满意服务。

(三) 近年来, 酒店业安全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酒店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不断涌现。酒店布草质量差, 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部分连锁酒店客房门不能反锁, 宾客入住时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部分连锁酒店不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更换、清洁、消毒客房用品及用具等。

二、酒店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我国酒店行业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 从酒店自身来看, 其所有者和管理层仍然只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 只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他们看来, 企业的利益仅仅表现在营业收入扩大, 成本压缩和利润增长方面。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企业对整个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社会感观念不强, 安全生产意识差, 也不关心酒店职工安全生产和执业技能的培训提高, 忽视入住宾客的利益, 随意排放废弃物, 缺少商业诚信。

但是, 任何一家企业, 包括酒店行业, 都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对立与环境独立生存的。企业不能仅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 更应重视长期发展和长期效益。如今,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企业排污是非常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包括酒店行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必须行动起来, 努力降低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所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 更是一份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对员工利益的漠视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没有一个稳定、专业的团队有怎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酒店企业要想可持续性地发展。就必须保持对消费者诚信经营的态度, 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长期的忠诚。这也是我国酒店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我国对社会环境的重视而迅速发展。它关注的正是核算和反映企业环境信息, 员工信息, 一般社会类信息 (捐赠) 以及消费者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就是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下的企业社会贡献率最大化, 实现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保值增值。

因此, 酒店企业要解决现阶段出现的上述问题, 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框架。运用社会责任会计提供的有用信息核算和监督酒店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促进我国酒店业健康发展。

三、酒店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 酒店企业忽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酒店所有者和管理层只重视传统三大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对利润指标以外的会计事项重视程度不高。同时,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都缺乏基本的诚信经营理念, 再加上我国关于环境污染, 欺骗消费者等行为的违法成本偏低。因此, 酒店企业投机取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普遍。

(二) 政府、社会等监督机构没有强制酒店企业出具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监管仍然空白。工商、行政、税务等部门并没有强制要求酒店企业对外报告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财务信息。

(三) 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执行中存在诸多困难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 迄今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框架体系。会计界在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实施准则、计量方法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这给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实施带来极大困难和随意性。

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性, 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对象呈现出了不同特点。除了对企业人力资源内容的核算外, 工业企业可能更关注对资源利用, 环境维护以及员工生产作业安全保护等问题。商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可能更关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及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等方面。酒店行业经营方式较为特殊。例如:酒店提供的餐饮业务集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 既具有工业企业生产、加工产品的特点, 又兼具商业企业提供商品 (烹制的食品) 给消费者的特征。在社会责任会计方面, 既要关注油烟排放、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 又要关注提供菜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 在核算上, 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既有普通服务行业特点, 又兼具工业和商业企业特征。究竟酒店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量和核算?责任会计的工作结果又应以何种方式对外报告?这些都是当前亟待确定和解决的问题。

四、改进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的对策和意见

(一) 政府等部门应重视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框架的尽快建立和实施

政府监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对酒店行业发展和对社会环境优化的重要性。可以考虑借鉴国际上比较完善的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考核酒店企业的各项社会责任指标和经营状况。除了通过法律的形式严惩各种污染社会环境等行为, 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外, 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敦促酒店企业定期对外报送企业责任会计信息。将酒店企业提供责任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一份义务。政府相关部门 (工商、财政、税务等部门) 可以联合起来对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监督。对没有提供合格责任会计报告的企业不予年检。银行信贷部门也可以对拒不提供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企业拒绝贷款申请。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参照审计企业传统会计报告的方法审计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并出具审计意见, 提高酒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二) 加强酒店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不断树立和加强酒店行业诚信经营思想和理念。酒店所有者利益与社会利益实质上是不矛盾的。即使有矛盾也并非是不可调和的。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如果一家酒店在经营中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等) , 而致使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矛盾重重, 则企业必然会举步维艰。尽管也许股东能从中获取短期利益, 但从长远来看, 股东必须为这种短期经营行为付出代价, 从而使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难以实现。酒店企业的相关人员必须从根本上认识企业应该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的义务, 只有与环境、社会共同和谐发展才会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酒店行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酒店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只有意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才会认真执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和规定, 并自觉对外提供相关、有用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三) 会计行业应建立健全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发展比较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相关会计制度和准则等内容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健全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框架。财政、税务、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会计行业协会应充分联手, 尽快就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对象、核算内容、具体计量方法, 计算考核指标, 对外报送形式和内容等做出统一规定, 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质量。

此外, 不同行业担当的主要社会责任不同, 其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和计量的重点也会有所区别。结合酒店行业的特点, 建议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主要核算以下内容:员工信息, 即企业对员工应履行的责任, 包括劳动报酬、就业保障、职业培训和规划、生产安全与健康等;环境信息, 即企业对环境保护和治理应履行的责任, 包括对环境污染的防护支出、因治理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因节能产生的相关支出和收益等;消费者信息, 即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责任, 包括为保障消费者安全卫生的支出, 因酒店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导致损害消费者利益进行各项赔付的支出等。

(四) 酒店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形式

由于目前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的计量方法没有统一规定,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对象又比较复杂。因此, 针对酒店企业可以根据核算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报告。

1.能够以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 以货币形式确认计量。目前我国部分主动提供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企业几乎都只以文字方式披露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导致披露质量不高, 各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具可比性。在经济事项的核算上, 能以货币、数字计量的, 尽量以货币、数字的形式反映, 以准确描述相关经济内容。例如:企业的各种违法成本支出, 各种因社会责任赔付的款项, 员工的工资、福利、培训费用, 因维护社会责任发生的各项资产、成本和费用支出, 因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的奖励、收入等, 均可用货币金额计量。

2.在原有会计科目设置基础上, 增加与社会责任会计有关的新会计科目。为保证原有会计核算体系不做较大改变, 减少财会工作人员的压力和工作量, 新增的会计科目尽量以二级或三级会计科目的形式体现, 原则上不增设一级会计科目。例如:由于酒店企业排污造成环境污染, 噪音、油烟问题赔付的支出款项等, 按现有规定计入“营业外支出”。如果考虑社会责任会计因素, 可将酒店的环境污染治理和赔付支出新增一个明细会计科目“管理费用—企业社会责任支出”核算。因为环境污染治理和相关赔付支出实际上与酒店生产经营直接相关;把酒店企业因治理环境, 保障员工健康等投入的固定资产投入增设“固定资产—企业社会责任固定资产”等明细科目核算。而由于承担社会责任得到的收益则可通过增设“其他业务收入—企业社会责任收入”科目核算。

3.在不增设新会计报表的前提下, 通过在原有会计报表中增设、调整相关会计科目的方法反映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4.不能以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 则可用文字形式进行披露。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发展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等现状, 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可以分几步实施。

首先, 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强制各类型酒店企业以文字形式披露本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信息和重大事项。包括环境信息 (环境污染、治理、节能) , 员工信息 (健康、安全、培训) , 消费者信息 (产品质量) 等方面内容。

其次, 在普遍采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上, 要求酒店上市公司结合相关会计准则, 对能以货币等单位计量的信息, 通过新增会计科目的方式反映到企业财务报表中。以便公众和财务信息使用者获取真实的信息内容, 客观对比和比较各酒店企业环保、消费者保护等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无法以货币等计量单位反映的信息则允许以文字形式反映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情况说明书中。

(五) 教育部门也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观念的培养和内容的学习

高校、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单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 也应在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中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和受训人员在专业学习和训练时, 就能接触和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内容。这样, 不仅能树立会计从业人员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 还能传授专业技法, 为他们日后能较为顺利的从事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信通过多部门、跨专业、多角度、全方位的联合构建, 将会健全我国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体系和框架。这为我国酒店行业和企业科学、健康、稳定地发展, 为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地改善以及我国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保护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凤乔.酒店会计实务[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

[2]李升.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6) .

[3]罗金明.基于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12) .

[4]田昆儒, 康剑青, 宋东亮.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 2007 (12) .

上一篇:耐缺陷结构下一篇:网络传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