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肝细胞移植

2024-10-12

造血肝细胞移植(共9篇)

造血肝细胞移植 篇1

上世纪90年代初, 法国医生Touraine 等首次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宫内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宫内移植造血干细胞 (in utero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UHCT) 为产前治疗一些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 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迄今为止, 应用到临床, 宫内移植成功的例数不多, 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 IUHCT的优势

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是很多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存在缺乏配型合适的供体、常规治疗方案病死率高和需要免疫抑制治疗等问题。理论上, IUHCT较HSCT存在以下优势:①早期胎儿免疫系统不成熟, 能对外源性抗原产生耐受, 故移植前无须HLA配型相合和免疫抑制处理。②在胚胎期, 胎儿造血部位要经过从髓外到髓内的迁移过程, 从肝脏造血到骨髓造血的过渡期, 骨髓造血空间无论从位点上还是细胞数上都呈指数扩增, 造血干细胞易植入形成嵌合体。③胎儿个体小, 在妊娠12周, 胎儿体重<35 g, 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相对少, 移植的细胞量相对较高, 易于移植成功。④子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最理想的“隔离室”, 子宫的特殊环境降低了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⑤宫内移植可及时阻断病情发展, 减少器官损害, 避免出生后HSCT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2 IUHCT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动物研究的深入, 且临床上对多种不同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应用IUHCT进行了初步研究, 越来越多的资料提示IUHCT的优势并没有理论推测那么明显, 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造血细胞的竞争压力和免疫屏障等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供者细胞有效、长期的植入。

2.1 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

虽然胎儿从肝脏造血到骨髓造血的过程中造血位点不断扩增, 但这些不断形成的位点立即迅速被大量宿主细胞抢占。IUHCT 20×106骨髓细胞比生后骨髓抑制后移植40×106同种骨髓细胞长期植入率低 (植入率IUHCT 6%~8%, HSCT 11%) , 这意味着胎儿期每公斤体重将需要比生后多50倍的细胞量。另有研究采用IUHCT鼠模型评估当仅有胎儿肝脏为造血位点时供者细胞的植入率。结果显示胎儿肝脏中骨髓总的植入率<5%, 经静脉注射高度富集的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率仅为0.43%。上述资料显示, 胎儿期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较生后并没有很大的优势。

2.2 宿主造血细胞的竞争压力

与生后骨髓造血的宿主不同, 胎儿宿主在IUHCT后仍保持旺盛的造血空间。因此, IUHCT的成功依赖于供者造血干细胞能否有效地与宿主造血干细胞竞争, 获得有意义的表达。如果供者细胞具有竞争优势, 即使植入相对少量的细胞, 也能在宿主骨髓中重组。相反, 如果宿主细胞有增生优势, 供者细胞则很难植入、扩增。供者细胞植入水平的高低受宿主细胞竞争力的限制。与成人组织比较, 胎儿肝脏和脐血增生和竞争能力较强。

2.3 宿主的免疫屏障

既往认为胎儿存在免疫耐受, 这是IUHCT较生后HSCT最大的优势。这种耐受机制主要在T淋巴细胞受体转基因鼠研究中认识的。在正常小鼠或其他动物中, 淋巴细胞成熟机制不尽相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胎儿存在免疫屏障。早孕期胎儿肝脏携带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 能通过T淋巴细胞受体重组, 在体外引起对抗MHC的免疫反应。此外, 母体可能在胎儿屏障中起一定作用。母体如果对供者细胞致敏, 母体的自身抗体将诱发T细胞介导的新生儿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对胎儿进行免疫抑制, 则IUHCT后嵌合体的形成将增加4~5倍, 这同样说明存在胎儿免疫屏障。如果供者细胞不能战胜胎儿适应性免疫屏障, 将不能植入或嵌合体无法形成。

3 IUHCT的临床应用

在过去的20余年, 很多学者尝试将IUHCT应用于人类多种疾病。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通过IUHCT得到治疗水平的高植入率, 直接治疗先天性疾病。②通过IUHCT, 形成低水平的造血嵌合体, 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3.1 IUHCT直接治疗先天性疾病

目前认为, IUHCT最合适的移植时间为妊娠11~14周。因为这一时期胎儿肝脏造血活跃, 胸腺有选择作用。同时, 胎儿非常小, 体重<35 g, 同样量的供者细胞在这一时期占宿主细胞比例大。IUHCT的适应证为:①X连锁严重免疫缺陷病、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突变所致的严重免疫缺陷病等。此类疾病是IUHCT的最佳适应证, 也是目前仅有的应用较成功的病种。因为在这些病例中, 供者细胞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已有超过10余例IUHCT成功治疗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报道。功能T淋巴细胞能在宿主体内重建, 但仅有T细胞的植入与免疫抑制的出生后与HSCT相当。由于发病率低, 无法将IUHCT和生后HSCT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没有证据表明产前治疗较新生儿期移植更好。②腺苷脱氨酶严重免疫缺陷病、范可尼贫血和布卢姆综合征等。IUHCT治疗这类疾病时可形成体细胞嵌合和体内选择, 低水平的植入就可以替代宿主造血, 但不能治疗除造血障碍外的其他临床表现。③慢性肉芽肿、高IgM综合征和白细胞黏附缺陷等。治疗该类疾病时, 只要低水平的嵌合体即能有治疗效果, 如只要有5%的正常中性粒细胞, 慢性肉芽肿就可以被纠正。但目前报道的病例多以检测不到供者细胞植入宣告失败。④骨代谢病如骨硬化病、成骨不全等。IUHCT后, 尽管在骨硬化症小鼠模型中检测到大量无效的宿主破骨细胞, 但供者破骨细胞的注入可完全逆转临床表现。IUHCT还用于治疗血红蛋白病如β地中海贫血、α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 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有7篇报道采用IUHCT治疗代谢沉积性疾病, 仅有2例检测到供者细胞植入, 其中1例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另1例可能因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导致宫内死胎。

3.2 IUHCT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由于治疗水平的植入率要求较高,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胎儿较难实现, 故学者们尝试采用IUHCT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这仅需很低水平的造血嵌合体形成就能实现, 为生后移植解决配型困难的问题, 同时拓宽IUHCT临床应用范围。在不同种属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嵌合体水平不同, 平均为1%~2%。在小鼠模型中, <0.5%的微嵌合体可诱导1/3小鼠产生对供者皮肤移植的免疫耐受和对混合淋巴细胞试验无反应。胎儿期形成免疫耐受后, 出生后可通过无毒性途径如低剂量全身照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和单剂白消安条件反射等增加供者细胞嵌合体的形成。这种治疗方案特别适用于血红蛋白病, 如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等。通过IUHCT使胎儿产生父母一方的免疫耐受, 为出生后采用父母的骨髓进行无毒性HSCT创造条件。意大利的研究表明, 骨髓中达到25%的嵌合体就能改善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症状。显然, 如果血红蛋白病能治疗成功, 包括上述所有疾病在内的其他遗传病都能通过这一途径进行治疗。现在尚需大样本的临床前试验去优化移植方案。

3.3 IUHCT的并发症

IUHCT发生母胎并发症的风险较低。操作风险与临床广泛应用的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及脐带穿刺等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相似, 可出现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死胎、宫内感染等, 发生率约为1%。此外, IUHCT有可能使母儿感染供者细胞携带的病原体, 出现胎儿移植物抗宿主病、Rh免疫 (若母胎为Rh阴性而供者为Rh阳性) 和母亲移植物抗宿主病 (若供体淋巴细胞通过胎盘渗入母体) 。 针对上述疾病, 可采取下列措施使之降低:采用成人来源的供体 (不用胎肝) ;严格剔除T淋巴细胞;选用Rh阴性供体细胞或注射Rh免疫球蛋白。

4 IUHCT的发展方向

针对IUHCT存在的问题, 主要从以下3方面改良移植策略, 以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①改善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 增加供者细胞的植入。高选择性、无毒性胎儿骨髓抑制可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采用无毒途径将宿主细胞动员至血循环中, 空出造血空间, 以利于供者细胞占据, 可能是另一研究方向。②改善供者细胞的竞争力, 使其在植入后能扩增。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增加供者细胞的数量和重复多次移植达到这一目的。现有研究通过阻断供者细胞二肽基肽酶CD26, 增加供者细胞在胎儿肝脏的定居, 改善其竞争力。③克服免疫屏障, 增加成功植入的几率。

综上所述, 虽然目前仅有X连锁严重免疫缺陷病IUHCT效果最好, 其他疾病疗效不确切, 但相信随着对胎儿免疫耐受机制的不断认识, 针对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造血细胞的竞争压力和免疫屏障改进移植方案, IUHCT将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造血肝细胞移植 篇2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陆道培医院发现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展历史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77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急性放射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长期生存率提高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的诺贝尔医学奖。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骨髓移植。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上世纪70年代年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血液学专家Gluckman首先采用HLA相合的脐血移植治疗了一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开创了人类脐血移植的先河。1989年发现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动员的外周血成为干细胞新供源,1994年国际上报告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20年来,不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包括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移植免疫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移植适应症的扩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移植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并且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机构,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等,还建立了地区或国际性骨髓库,如美国国家骨髓供者库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对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迄今全世界进行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已超过10万例,其中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达数万例,移植患者无病生存最长的已超过30年。在国内,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立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目前已登记志愿捐献者140万人,已为2000余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进行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随后又在北京、上海、济南、天津、广州和四川等地成立了脐带血库,库存脐血数量超过50000份,估计全国进行脐血移植近1000例

造血干细胞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非恶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重症难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

(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3)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移植存在致命性合并症,因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还未被广泛接受。

疾病分类

(1)按照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分为: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按照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又称异基因移植,当供者是同卵双生供者时,又称同基因移植。

(3)根据供者与受者HLA配型相合程度,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HLA全相合移植、不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相合移植。

(4)根据供者与受者的血缘关系分为:血缘相关移植、非血缘移植即骨髓库来源供者。

(5)根据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强度可分为: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减低预处理剂量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般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疾病状态及预后、HLA配型结果及供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绝大多数为配型相同的同胞间、半相合父母与子女间、不全相合同胞间的移植,而随着全世界及我国骨髓库的增加,非血缘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移植类型各自优劣不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在于不受供者的限制,移植后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严重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缺点是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疾病,植入的供者细胞有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复发率低,但严重并发症多,费用相对较高。

HLA骨髓配型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成败的关键之一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问题,如果骨髓供者与患者(受者)的HLA不相合,便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排异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HLA遗传方式是从父母各得到“一串基因”,目前实验室常规进行检测的为A、B、C、DRB1等基因。父亲或母的两串HLA基因可随机分配给每一个子女。所以从理论上讲,父母和子女之间均为HLA半相合或单倍体相合,而子女之间1/4为全相合,1/2之间为半相合,1/4之间为不相合。目前HLA配型在同胞之间HLA全相合为首选。但由于防治排异反应的药物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亲属之间HLA不全相合移植GVHD发生率和全相合移植已无明显差异,亲属之间不完全相合(半相合)也可以选择。在无关人群之间,HLA相合的比例很低,通常数千分子一到数万分子一,需要建立供者HLA资料库,在大量的供者中去寻找。目前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已有140万人的HLA资料可供查询,对于亲属之间不能找到合适供者的患者约有60%以上可找到合适的供者而进行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之间HLA配型相合程度要求很高,需要全相合或几乎全相合的供者才能移植,否则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排异反应而致生存质量严重下降或死亡。对于脐血移植,由于新生儿免疫发育的不成熟,脐血移植HLA配型相合要求较低,一般4/6相合即可移植,但需要细胞数较多的脐血或双份脐血同时移植.移植术后晚期并发症

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cGVHD通常发生在骨髓移植3个月后,甚至6-12月以后才出现,可以是aGVHD直接转为慢性,或从未发生过aGVHD而于骨髓移植3个月后出现cGVHD。cGVHD发生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供受者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不同,其诱因常是aGVHD。cGVHD是一种全身性器官损伤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受累器官的纤维化和萎缩,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很相似,临床表现为硬皮肤样皮肤疾病、干燥综合征(Sjǒgren综合征)、胶原血管病、慢性肝病以及感染等。cGVHD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发生多于骨髓移植。cGVHD根据受累部位可分为局限性cGVHD和广泛性cGVHD。局限性cGVHD的患者通常不需要治疗而只需密切观察,而广泛性cGVHD可以使用强的松、CsA或硫唑嘌呤等药,多种免疫抑制剂合并应用对cGVHD的治疗是有益的,如抗CD20单抗与抗CD25单抗合并使用对cGVHD的治疗效果较好。另外对cGVHD的治疗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增加营养支持及预防和治疗各种病原体的感染是很重要的。cGVHD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效应,因而cGVHD的存在,白血病的复发机率大为减少,所以维持轻度的cGVHD对患者有一定的好处。

2.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多发生于移植后3-12个月。发病多与cGVHD有关,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全身照射(TBI)、低丙种球蛋白血症、MTX方案预防GVHD及既往有细菌感染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大部分患者的胸片正常,但高分辨CT可显示非特异性异常。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约50%。对肺功能检查异常但无症状的患者应密切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在其可逆阶段进行治疗。

3.继发性恶性肿瘤

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通常分为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实体瘤、黑色素瘤、脑瘤和口腔癌等。PTLD是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根据器官移植的类型、患者的个体特点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情况,PTLD 的发病率不同。低危移植(HLA相合亲缘移植)PTLD 的发生率为1%—5%,高危移植(去T 淋巴细胞移植,HLA半相合移植)的发生率为10%—30%,自体骨髓移植(ABMT)的发生率较低,仅1%¬—2%。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生PTLD的危险因素包括:(1)去除T淋巴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2)HLA不完全相合(亲属供者或无关供者);(3)抗淋巴细胞抗体的使用;(4)原发病是免疫缺陷病。(5)移植后1年以上发生PTLD的高危因素是慢性GVHD。PTLD 绝大多数来源于B细胞,仅少数来源于T细胞。由于EBV感染在大多数PTLD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故目前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V-DNA负荷的方法进行PTLD发生的预测、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临床上对于PTLD往往采取综合治疗。目前常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免疫抑制剂的减量或停药,这往往是控制PTLD的首要选择。(2)抗病毒治疗,常用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可与免疫球蛋白合用,但疗效有限。(3)抗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在免疫抑制剂减量后,输注人源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效率为83%。(4)特异性免疫治疗,由于EBV相关的PTLD患者体内E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 CTLs)受抑制,故可通过输入EBV特异性CTLs来控制EBV感染的B细胞增殖。(5)还可以考虑使用化疗(方案类似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如CHOP方案、ProMACE-CytaBOM方案等)。其他继发肿瘤采用相应的治疗。

4.白内障是移植后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其与预处理中TBI照射使用的总剂量、照射剂量率、类固醇用药的剂量及持续的时间、移植前疾病有关。发生的时间TBI为2~6年,分次照射比一次照射发生白内障的机会减少10%~20%,因此为减少白内障的发生,应减少晶体所受的照射剂量及采用分次照射。

5.白血病复发

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率为20%-30%,绝大多数(>95%)均为受者型复发。发生白血病复发的原因主要是与移植时白血病细胞的清除不彻底,即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较多、移植后后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不强有关。目前可通过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进行白血病复发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可采取以下措施:停用免疫抑制剂、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或G-CSF动员后的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及淋巴细胞输注、化学药物再诱导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如干扰素、IL-2等)、二次移植。在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中,对于急性白血病一般首先争取通过化疗再次诱导缓解后进行第二次移植。对某些病例也可不需诱导缓解,直接进行第二次移植。对一些情况较差,预计不能耐受第二次移植治疗的患者,则只能做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移植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采用输注供者淋巴细胞结合格列卫治疗, 可使部分患者达到治愈。另外,与急性白血病相同,同样可采用第二次移植治疗。

6.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对儿童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病,TBI有很强的抑制免疫及杀伤恶性细胞的效果,但其对生长发育是有影响的,因而移植前头颅应尽量避免照射,TBI应选择分次的TBI,年龄过小的患者应尽量用化疗药物进行预处理,对cGVHD 要进行及早的防治,尽量避免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7.对性发育与生育的影响

青春期前作移植,无论男女均影响性发育,青春期延迟,女孩可发生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甚至需要周期性药物治疗。单纯用Cy进行移植对性发育影响较小,TBI对性发育及生育影响较大,而分次的TBI比一次性TBI影响小。成年男性移植后(用TBI和化疗预处理),90%呈无精子状态,但个别也可以逐渐恢复精子的产生。TBI后血浆睾丸酮的水平多正常,对男性性功能无影响。以TBI为预处理的女性患者可以发生卵巢功能衰竭, 故对女性性功能有一定影响, 个别可发生阴道狭窄。

日常护理

入住层流病室前对患者的处理

①消毒入室物品: 衣被、药品、食具、便器、书报等均需消毒处理,以防外源性感染。

②全面检查:特别要注意检查有无感染灶,发现感染或者带菌情况应该积极治疗,彻底清除慢性和潜在的感染病灶。

③入室前修剪指(趾)甲、理发。入室当天清洁灌肠。沐浴后经1∶2 000氯己定液药浴30 min,更换无菌衣裤、鞋、帽,戴无菌口罩,然后进入100级空气层流病室,入室后不得擅自走出超净区。

④静脉置管:移植前1 d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备用。

全环境保护

①入住在100级无菌层流病房(LAFR),LAFR墙壁、台面、门窗、地面均用0.05%的消毒清洗剂擦拭,1次/天,室内空气每周用0.8%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一次。

②进无菌饮食:做熟的饭菜,饮料经微波炉高火消毒后食用,餐具每次同时消毒。水果经1∶2 000氯己定液浸泡消毒30 min后去皮食用。口服药片经紫外线正反照射各30 min后供病人服用。

③肠道消毒:每天口服不吸收抗生素如小檗碱等。

④皮肤消毒:每天清洁皮肤表面1次。1%氯霉素、0.5%利福平眼药水交替滴眼,每天2次。75%乙醇棉签擦外耳道每天3次。便后清洗或坐浴,75%酒精喷手清洁。

日常饮食

造血肝细胞移植 篇3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ABO血型不合;输血

【中图分类号】R457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128-02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肿瘤的最佳手段之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供者正常造血干细胞移植入患者体内,供者和受者HLA配型相合能够显著提高移植的成功率,但由于HLA和ABO血型遗传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ABO血型抗原不依赖HLA基因复合体遗传,故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骨髓移植[1]。如果移植成功,受者的血型会转变为供者血型。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例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现总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张某,女,45岁, 2013年1月15日因明显头晕乏力2月,发热2天至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血常规WBC 59×106 /L,Hb35g/L ,PLT4×109/L 。患者2年前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化疗达缓解后行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多次行骨穿、染色体、细胞嵌合率等相关检查均为完全缓解状态。2012年8月患者出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经抗病毒治疗好转,2012年9月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10%左右,未予治疗。2012年10月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6%左右,予达珂化疗5d后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30%左右,后停用一切药物治疗。结合临床,需要输血,血型鉴定时正反不符,送至本实验室。

3讨论

目前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占全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20%~30%[2],一般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主要不相合移植(指受者血浆中含凝集素对抗供者红细胞,如A/B→O)、次要不相合移植(指供者血浆中含凝集素对抗受者红细胞,如O→A/B)和主次要均不相合移植(指同时存在上述情况,如B/A→A/B)[3]。移植期间及移植后患者血型会逐渐发生变化。如果移植成功,受者的红细胞血型最终会转变为供者的血型。

相应的抗体,其原因可能有三:①可能是植活的供者淋巴细胞对受者的血型抗原产生了持续性的免疫耐受(即受者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时,异型血细胞进入胚胎中,体内引起对异型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克隆受抑制)因而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10-11];②可能是受者在移植前大剂量的放化疗使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而移植后虽然免疫系统已重建,但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使用的药物仍使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从而使受者产生各类免疫球蛋白包括抗体的能力降低[4,7,11];③也可能受者原有的各组织细胞上ABO抗原和血液中的血型物质,不断中和植活的供者淋巴细胞新产生的血清凝集素,使其不能被检出[11]。虽然移植后血清中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但根据田爱民[4]、何静[7]观察研究报道,在移植手术后的某一时期可见Coombs试验的DAT试验呈阳性,何静报道[7]在DAT试验(4+)时监测到放散液中同时存在受者血型对应的抗体抗-B和供者血型对应的抗体抗-A,由此可见,在受者血型向供者血型转变的某一段时期,会存在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从而使受者、供者的红细胞致敏。文献资料显示观察期最长为移植后155d仍未出现抗体,本例患者移植2年后仍未测得对应抗体,免疫耐受移植后受者红细胞血型对应的血清抗体是长期消失还是经过某一阶段会再出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庄文.现代输血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2-139.

[2]Zhang C ,Zhang X ,Chen XH,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engraftment in HLA-haploidentical/mismatch related transplantation with combined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for patients with leukemia[J].Transfus Aphere Sci,2011,44(3):249-225.

[3]张曦,张诚.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输血相关问题[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03-105.

[4]田爱民,江志生.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血型转变观察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5):355.

[5]陆荣,闫石.ABO血型次要不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血型改变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424-425.

[6]金哈斯,鲁燕霞.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0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0):7593-7596.

[7]何静,陈方祥.ABO血型不合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变1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1):66-67.

[8]吕先萍,李建英.ABO血型不合脐血移植后血清抗体转变9例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6):1107-1108.

[9]刘达庄.免疫血液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

[10]Wernet D,Mayer G ,Isoagglutinin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with minoe ABO incompatibility[J].Beitr Infusionsther,1992,30:359.

[11]卫玉芝, 许伟.ABO血型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中的应用及移植后的输血[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3.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摘要】目的:讨论ABO血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结局,为临床特殊血型鉴定和输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盐水介质试管法正反定型。结果:B供A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红细胞血型由A型转变为供者血型B型,但不出现相应抗-A抗体。结论:ABO血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红细胞血型转变为供者血型,而不出现相对应抗-A(B)抗体,如此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按转变后血型输血。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ABO血型不合;输血

【中图分类号】R457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128-02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肿瘤的最佳手段之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供者正常造血干细胞移植入患者体内,供者和受者HLA配型相合能够显著提高移植的成功率,但由于HLA和ABO血型遗传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ABO血型抗原不依赖HLA基因复合体遗传,故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骨髓移植[1]。如果移植成功,受者的血型会转变为供者血型。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例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现总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张某,女,45岁, 2013年1月15日因明显头晕乏力2月,发热2天至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血常规WBC 59×106 /L,Hb35g/L ,PLT4×109/L 。患者2年前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化疗达缓解后行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多次行骨穿、染色体、细胞嵌合率等相关检查均为完全缓解状态。2012年8月患者出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经抗病毒治疗好转,2012年9月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10%左右,未予治疗。2012年10月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6%左右,予达珂化疗5d后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30%左右,后停用一切药物治疗。结合临床,需要输血,血型鉴定时正反不符,送至本实验室。

3讨论

目前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占全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20%~30%[2],一般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主要不相合移植(指受者血浆中含凝集素对抗供者红细胞,如A/B→O)、次要不相合移植(指供者血浆中含凝集素对抗受者红细胞,如O→A/B)和主次要均不相合移植(指同时存在上述情况,如B/A→A/B)[3]。移植期间及移植后患者血型会逐渐发生变化。如果移植成功,受者的红细胞血型最终会转变为供者的血型。

相应的抗体,其原因可能有三:①可能是植活的供者淋巴细胞对受者的血型抗原产生了持续性的免疫耐受(即受者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时,异型血细胞进入胚胎中,体内引起对异型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克隆受抑制)因而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10-11];②可能是受者在移植前大剂量的放化疗使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而移植后虽然免疫系统已重建,但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使用的药物仍使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从而使受者产生各类免疫球蛋白包括抗体的能力降低[4,7,11];③也可能受者原有的各组织细胞上ABO抗原和血液中的血型物质,不断中和植活的供者淋巴细胞新产生的血清凝集素,使其不能被检出[11]。虽然移植后血清中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但根据田爱民[4]、何静[7]观察研究报道,在移植手术后的某一时期可见Coombs试验的DAT试验呈阳性,何静报道[7]在DAT试验(4+)时监测到放散液中同时存在受者血型对应的抗体抗-B和供者血型对应的抗体抗-A,由此可见,在受者血型向供者血型转变的某一段时期,会存在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从而使受者、供者的红细胞致敏。文献资料显示观察期最长为移植后155d仍未出现抗体,本例患者移植2年后仍未测得对应抗体,免疫耐受移植后受者红细胞血型对应的血清抗体是长期消失还是经过某一阶段会再出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庄文.现代输血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2-139.

[2]Zhang C ,Zhang X ,Chen XH,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engraftment in HLA-haploidentical/mismatch related transplantation with combined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for patients with leukemia[J].Transfus Aphere Sci,2011,44(3):249-225.

[3]张曦,张诚.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输血相关问题[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03-105.

[4]田爱民,江志生.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血型转变观察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5):355.

[5]陆荣,闫石.ABO血型次要不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血型改变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424-425.

[6]金哈斯,鲁燕霞.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0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0):7593-7596.

[7]何静,陈方祥.ABO血型不合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变1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1):66-67.

[8]吕先萍,李建英.ABO血型不合脐血移植后血清抗体转变9例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6):1107-1108.

[9]刘达庄.免疫血液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

[10]Wernet D,Mayer G ,Isoagglutinin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with minoe ABO incompatibility[J].Beitr Infusionsther,1992,30:359.

[11]卫玉芝, 许伟.ABO血型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中的应用及移植后的输血[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3.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摘要】目的:讨论ABO血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结局,为临床特殊血型鉴定和输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盐水介质试管法正反定型。结果:B供A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红细胞血型由A型转变为供者血型B型,但不出现相应抗-A抗体。结论:ABO血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红细胞血型转变为供者血型,而不出现相对应抗-A(B)抗体,如此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按转变后血型输血。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ABO血型不合;输血

【中图分类号】R457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128-02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肿瘤的最佳手段之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供者正常造血干细胞移植入患者体内,供者和受者HLA配型相合能够显著提高移植的成功率,但由于HLA和ABO血型遗传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ABO血型抗原不依赖HLA基因复合体遗传,故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骨髓移植[1]。如果移植成功,受者的血型会转变为供者血型。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例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现总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张某,女,45岁, 2013年1月15日因明显头晕乏力2月,发热2天至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血常规WBC 59×106 /L,Hb35g/L ,PLT4×109/L 。患者2年前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化疗达缓解后行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多次行骨穿、染色体、细胞嵌合率等相关检查均为完全缓解状态。2012年8月患者出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经抗病毒治疗好转,2012年9月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10%左右,未予治疗。2012年10月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6%左右,予达珂化疗5d后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30%左右,后停用一切药物治疗。结合临床,需要输血,血型鉴定时正反不符,送至本实验室。

3讨论

目前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占全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20%~30%[2],一般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主要不相合移植(指受者血浆中含凝集素对抗供者红细胞,如A/B→O)、次要不相合移植(指供者血浆中含凝集素对抗受者红细胞,如O→A/B)和主次要均不相合移植(指同时存在上述情况,如B/A→A/B)[3]。移植期间及移植后患者血型会逐渐发生变化。如果移植成功,受者的红细胞血型最终会转变为供者的血型。

相应的抗体,其原因可能有三:①可能是植活的供者淋巴细胞对受者的血型抗原产生了持续性的免疫耐受(即受者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时,异型血细胞进入胚胎中,体内引起对异型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克隆受抑制)因而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10-11];②可能是受者在移植前大剂量的放化疗使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而移植后虽然免疫系统已重建,但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使用的药物仍使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从而使受者产生各类免疫球蛋白包括抗体的能力降低[4,7,11];③也可能受者原有的各组织细胞上ABO抗原和血液中的血型物质,不断中和植活的供者淋巴细胞新产生的血清凝集素,使其不能被检出[11]。虽然移植后血清中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但根据田爱民[4]、何静[7]观察研究报道,在移植手术后的某一时期可见Coombs试验的DAT试验呈阳性,何静报道[7]在DAT试验(4+)时监测到放散液中同时存在受者血型对应的抗体抗-B和供者血型对应的抗体抗-A,由此可见,在受者血型向供者血型转变的某一段时期,会存在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从而使受者、供者的红细胞致敏。文献资料显示观察期最长为移植后155d仍未出现抗体,本例患者移植2年后仍未测得对应抗体,免疫耐受移植后受者红细胞血型对应的血清抗体是长期消失还是经过某一阶段会再出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庄文.现代输血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2-139.

[2]Zhang C ,Zhang X ,Chen XH,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engraftment in HLA-haploidentical/mismatch related transplantation with combined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for patients with leukemia[J].Transfus Aphere Sci,2011,44(3):249-225.

[3]张曦,张诚.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输血相关问题[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03-105.

[4]田爱民,江志生.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血型转变观察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5):355.

[5]陆荣,闫石.ABO血型次要不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血型改变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424-425.

[6]金哈斯,鲁燕霞.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0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0):7593-7596.

[7]何静,陈方祥.ABO血型不合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变1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1):66-67.

[8]吕先萍,李建英.ABO血型不合脐血移植后血清抗体转变9例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6):1107-1108.

[9]刘达庄.免疫血液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

[10]Wernet D,Mayer G ,Isoagglutinin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with minoe ABO incompatibility[J].Beitr Infusionsther,1992,30:359.

[11]卫玉芝, 许伟.ABO血型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中的应用及移植后的输血[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3.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篇4

1 移植前护理

1.1 供者的选择和准备

1.1.1 选择

其原则是以健康供者与受者的人白细胞抗原 (HLA) 配型相合为前提, 首选HLA配型相同的同胞, 次选HLA配型相合无血缘关系的供体。以年轻、男性、ABO血型相合和巨细胞病毒阴性者为佳。

1.1.2 配型

供、受者做HLA配型,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及基因检查等。自体移植的供者就是自己, 不需作HLA配型, 但身体情况应能承受大剂量放化疗。

1.1.3 采集造血干细胞

①骨髓采集: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进行。供者髂前和髂后上棘多个部位抽取骨髓。移植前2周~3周对供者进行循环采血, 以保证骨髓移植时有足够的新鲜血液提供给供者, 此外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生长。②外周血采集: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多次采集而获得。一般常于采集外周血前5 d~7 d, 给予供体皮下注射造血生长因子, 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③脐血采集:在手术室进行。健康产妇分娩时待胎儿娩出后, 迅速结扎脐带, 以采血针穿刺静脉收集残留于脐带和胎盘内的血液。④造血干细胞的保存:零上温度保存即非冷冻保存, 细胞不经过冷冻损伤, 但保存时间短, 一般采用4 ℃冰箱保存。零下温度保存即冷冻保存, 将细胞保存于零下温度, 冷冻过程会造成细胞损伤或丢失, 但细胞保存时间长, 应用方便, 多在液氮中储存或直接放置到-80 ℃冰箱中冷冻保存。

1.2 无菌层流室准备

室内及其一切物品及空间均需严格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室内不同空间采样行空气细菌学检测, 合格后方可以进病人。常将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安置于100级空气层流洁净室内进行严密的保护性隔离。

1.3 病人准备

①心理护理:解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必要性、要求、程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鼓励病人树立信心, 减少其紧张及孤独感。②消毒入室物品:衣被、药、食具、便器、书报等, 均需消毒处理, 以防外源性感染。③全面检查:特别要注意检查有无感染灶, 发现感染或者带菌情况应该积极治疗, 彻底清除慢性和潜在的感染病灶。④清洁身体:入室前3 d:每天口服不吸收抗生素, 食消毒饮食, 每天用1∶2 000氯己定液擦浴, 便后清洗或坐浴;每天两次0.05%碘伏擦拭外耳道、鼻腔及0.5%卡那霉素和0.1%利福平眼药水滴眼。入室前1 d:修剪指 (趾) 甲、剔毛发。入室当天:清洁灌肠。沐浴后经1∶2 000氯己定液药浴30 min, 更换无菌衣、裤、拖鞋方可入室。⑤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前, 受者需要常规接受一个疗程超剂量的化疗和 (或) 全身放射线照射, 称为“预处理”。⑥静脉置管:移植前1 d行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备用。

2 移植术中护理

①造血干细胞输注地点:造血干细胞输注在无菌层流室进行。②输注前用药:输注前遵医生嘱咐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 以减少输注反应。③输注时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采集后当日用输血器经中心静脉插管快速静脉滴注, 护理人员要在床旁监护, 注意有无过敏、溶血反应等;自体干细胞或脐血干细胞, 在深低温下保存的置40 ℃水浴中迅速解冻静脉回输, 4 ℃保存的在48 h内静脉回输。④中和肝素:输注骨髓造血干细胞时另建一静脉通路输注鱼精蛋白以中和骨髓液中肝素。

3 移植后护理

3.1 移植早期护理

移植早期护理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 一般指预处理到移植后20 d左右。此阶段病人免疫力极度低下, 容易发生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 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每日测体温、脉搏各4次, 测血压、体重各1次, 详细记录出入量。观察病人皮肤黏膜有无出血, 有无恶心、呕吐及呕吐物、大小便的色、质、量的改变;嘱咐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3.2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护理

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系植入的供者T细胞与受者组织发生免疫反应, 引起受者组织损伤破坏。发生GVHD后治疗常较困难, 死亡率很高。单独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清除T淋巴细胞是预防GVHD最常用的两种方法。①急性GVHD主要表现为皮肤、肠道的改变和肝功能异常, 通常发生在移植后100 d内, 发生越早, 预后越差。护理措施:给予无刺激、清淡、少渣半流质饮食;做好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病人大便次数和量的改变, 大量便血者应观察血压和心率变化;定期检测肝功能, 注意有无黄疸及严重程度。②慢性GVHD发生于移植后100 d之后, 主要累及皮肤、肝、肌肉、口腔和食管。护理措施:遵医嘱按时按量坚持应用免疫抑制剂, 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皮肤、肝、肌肉、口腔和食道病变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做好各种救治工作。

3.3 移植后恢复期

正常情况下病人的白细胞、血小板回升, 一般情况转好。但因长期卧床, 体质仍较弱,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且仍有消化道症状, 应帮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协助进行适当活动, 增强机体抵抗力。

4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无菌护理

入室当天, 病人用1∶2 000氯己定液药浴30 min, 更换无菌衣裤、鞋、帽, 戴无菌口罩, 送入洁净室。进无菌饮食: ①做熟的饭菜, 饮料经微波炉高火消毒后食用, 餐具每次同时消毒。②水果经1∶2 000氯己定液浸泡消毒30 min后去皮食用。③口服药片经紫外线正反照射各30 min后供病人服用。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消毒, 中心静脉插管局部换药, 每天1次。1%氯霉素、0.5%利福平眼药水交替滴眼, 每天4次。鱼腥草、链霉素滴鼻剂交替滴鼻, 每天4次。3%碳酸氢钠液、3%硼酸水、庆大霉素盐水含漱, 口腔护理每天3次。骨髓移植后, 近期以抗细菌感染为主, 中后期以抗真菌为主, 局部可涂擦制霉菌素甘油。75%乙醇棉签擦外耳道每天3次。每天以1:2 000氯己定液清洗全身1次, 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每次排便后以1∶2 000氯己定液清洗会阴部及双手, 0.05%活力碘涂擦肛门。排泄物的处理: ①呕吐物装于无菌塑料袋中。②尿排在洁净室内的便器中, 集中定时测量, 倒掉。③粪便可使用无菌塑料袋垫在便盆上, 便后取出弃之。洁净室内各种物品每天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更换1次, 或用1∶2 000氯己定溶液浸泡消毒2 h后更换1次。

5 注意事项

①预处理时输液量要充分, 并鼓励病人多饮水, 保证足够入量以稀释尿中药物和尿酸浓度, 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和尿酸性肾病。②输注注意点:因骨髓中的脂肪颗粒可以引起肺栓塞, 所以骨髓血干细胞回输前应将装有骨髓血的采集瓶倒置30 min, 使骨髓中脂肪浮于上层, 每袋骨髓液输至最后5 mL时弃去, 以防肺栓塞。③空气层流病房的消毒和监测空气层流病房分为四室。一、二室为缓冲间, 三室为相对无菌室, 四室为100级空气层流洁净室。100级空气层流洁净室为病人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居住的, 也就是在一般情况下, 1 min内1立方英尺的空间最多只能通过100个粒径大于等于0.5 μm的微粒子。空气层流病室的温度宜22 ℃~26 ℃, 相对湿度宜50%~70%, 噪声不过55 dB。空气层流设施每年检测1次, 一般每3年更换1次高效过滤器, 每6年更换1次中效过滤器。病人入室前, 整个病房首先用肥皂水 (洗衣粉) 或清水去污, 冲洗, 然后用氯消毒液 (一壶水加入四片爱尔诗) 擦洗。房间包括屋顶、墙壁、和地面, 设施包括病床、垫子、物品柜、床头柜、桌椅、心电图机、抢救车、治疗车等所有不宜高压灭菌的病房设备, 然后为了达到充分熏蒸消毒的目的, 物品摆放, 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打开柜门, 拉开抽屉。按每立方米空间40%甲醛10 mL, 加高锰酸钾5 g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 (方法:一室一坐浴盆, 楼道一盆, 加入半瓶高锰酸钾, 然后倒入一瓶甲醛, 依次由内向外迅速跑出、关门) 2 d~3 d后开风机, 一般开风机24 h后作细菌培养。注意提前将封条弄好, 收拾好私人物品, 约需7个或8个盆。跑出后迅速封仓, 消毒密封时间最短为24 h, 如是新建造的空气层流病房, 最好连续消毒2次。病人入室前, 整个房间包括所有设施均用灭菌毛巾浸75%乙醇擦拭, 以去掉消毒造成的微尘。空气采样方法:空气层流病房的各室均设3个点, 高度为1.5 m, 中间一个点, 斜对角两个点。用直径为9 cm普通琼脂平皿自然沉降法检测, 打开盖子, 盖子口向下放在大于它的无菌处 (下可垫无菌纱布) , 暴露5 min后盖好送检。记录当时的温度, 相对湿度及人员活动情况。手得采样:首先被检人双手五指并拢伸平, 检验人员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 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用无菌方法放入封闭的无菌试管内送检。④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 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 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 掌握、提高交流技巧, 做好心理疏导。护理全过程中, 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 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 从供者的选择和准备、无菌层流室准备、病人准备、造血干细胞输注地点、输注时间、移植后护理等方面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进行综述。

造血肝细胞移植 篇5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58岁, 与2006年8月21日入院, 经过CT显示右肺占位, 做病理后确诊为sCLC局限期。

1.2 aSCT动员、采集、保存及回输

1.2.1 aSCT动员

采用大剂量化疗加动员剂进行动员。方案:紫杉醇 (135mg/m2) +卡铂 (AUC=5) +VP-16 (75mg/m2) , 第1天至第3天, 四个周期 (每个周期10天) 获得完全缓解后, 给予动员剂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Kirin公司产品) 5~10μg/kg皮下注射, 共5~10天[2]。

1.2.2 aSCT采集、保存及回输

当外周血WBC>1.0×109~5.0×109/L, PLT>20×109~50×109/L, 外周血CD34 (+) 细胞>1%时开始采集。使用CS-3000plus细胞分离机 (美国Baxter公司生产) 。分离夹用GRANULO, 收集夹用A-35, 全血流速55mL/min, 全血∶抗凝剂为10∶1, 终点量值10 000mL (根据需要确定) , 1 000mL生理盐水, 500mL抗凝剂 (ACD-A) , 600mL转输袋, 以及消耗品管路一套。按程序进行采集。采集的aSCT 200mL在4℃冰箱保存, 待预处理72小时后经静脉回输。

1.3 预处理方案

基本方案为紫杉醇175mg/m2+卡铂 (AUC=7) +VP-16 (600mg/m2) , 第1天至第3天。

1.4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的防治

患者于预处理方案进行前一天住进无菌层流净化病房。根据患者进食情况适当给予肠外营养。强迫利尿, 水化, 5%碳酸氢钠化尿液及Mesna预防出血性膀胱炎, 常规口腔及肛周护理, 在粒细胞缺乏期防感染而用广谱抗生素[3]。

2结果

移植后患者获得了造血重现, MNC≥0.5×109/L及PLT≥20×109/L。没有出现预处理后的不良反应, 也未出现严重感染及出血性膀胱炎等严重并发症。移植后的生存期已达300天。

3讨论

近几年来aSCT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而sCLC对化疗高度敏感, 许多学者多选择局限期患者中诱导化疗达CR或接近CR的患者, 将aSCT作为后强化治疗手段。这样它可以使肿瘤患者耐受大剂量化疗, 最大限度杀伤肿瘤细胞, 而且由于造血重建快, 从而减少了出血感染的机会, 降低了治疗费用, 体现了aSCT的优越性[4]。有研究表明, 采集的aSCT在4℃可以安全保存4~5天, 期间患者可接受大剂量化疗。我们采集的aSCT也采取在4℃保存的方法, 无需超低温保存设备及技术, 这不仅可简化移植过程, 降低医疗费用, 也可减少aSCT在体外被污染的机会, 该患者目前仍处于CR中。对于患者提高了其生存率, 但aSCT治疗sCLC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5]。

参考文献

[1]张季平.临床内科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9:1888.

[2]张继良, 何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21-22.

[3]达万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近况[J].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6, 17 (10) :554-557.

[4]杨建伟, 陈强, 蔡雄超, 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J].福建医学杂志, 1998, 20 (5) :35-36.

造血肝细胞移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4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22) 和对照组 (n=22) , 患者均在本院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其中, 观察组男13例, 女9例;年龄21~59岁, 平均 (36.88±2.41) 岁;对照组男12例, 女10例;年龄22~55岁, 平均 (36.67±2.53)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法, 护士根据医嘱开展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开展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 护士通过跟患者聊天、座谈、讲解等方法增强患者信任感与安全感, 手术会对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同时患者担心费用等问题容易出现焦躁情绪, 因此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科学解释, 强化心理疏导, 打消患者的顾虑。其次对患者开展认知干预, 护士要了解患者对于手术的认知情况, 识别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 向患者解释如何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告诉患者可能出现的发热、骨骼肌肉疼痛等多数症状可以耐受, 停药后会自行消退, 让患者主动配合采集, 叮嘱患者在采集前后避免食用油腻食物, 采集当天避免进食水分过多食物, 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尿急[3]。第三是开展行为干预, 护士采用放松疗法、引导疗法、音乐疗法和暗示疗法等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提升对疾病适应能力, 让患者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造血干细胞抑制手术中产生的应激反应, 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地与患者沟通交流, 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被关怀、呵护的感觉, 促进疾病的康复。

1.3 判定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程度评分, 超过50分表示为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程度, 超过53分表示为抑郁。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定。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程度变化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 (53.44±5.41) 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 (58.68±5.87) 分, 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 (43.16±2.41) 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 (46.25±3.16) 分。对照组治疗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 (54.23±5.39) 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 (59.03±5.92) 分, 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 (49.37±4.03) 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 (52.59±4.26) 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变化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的睡眠质量评分为 (9.43±2.78) 分、生活质量评分为 (64.59±3.78) 分, 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为 (6.32±0.88) 分、生活质量评分为 (88.69±12.54) 分。对照组治疗前的睡眠质量评分为 (9.41±2.82) 分、生活质量评分为 (65.03±3.82) 分, 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为 (8.04±1.87) 分、生活质量评分为 (72.64±7.87) 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在临床广泛引用, 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期限, 为患者提供了生存机会,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由于目前癌症知识的普及率较高, 因此保护性治疗相对困难, 患者知情率恒高, 一旦知情后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波动, 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症状与反应, 尤其开展治疗时患者需要单独隔离在层流室更加容易出现恐惧、孤独及烦躁等负性情绪, 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克服各项心理不良反应可以使手术顺利的进行,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只是医嘱的执行者, 根据医生的医嘱为患者开展临床护理措施, 无法有效地参与到临床治疗过程中, 现代医学认为护士不仅要提供一般的护理服务, 同时要关注患者身心健康, 提供必要的医疗信息、情感支持, 减轻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本院开展了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干预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 通过在护理的全过程中护士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心理状态, 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适宜的身心状态, 有助于患者康复[4]。

本院通过对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开展全过程的心理护理, 通过对进入移植病房的患者进行主动介绍让患者得到应有的尊重, 与患者谈话注意简单明了, 帮助患者熟悉手术的背景, 消除了对环境的陌生感;在言语上要加强和患者沟通, 术前与患者制定好交流方式, 如点头表示无不适感, 摇头表示疼痛无法忍受, 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消极、不恰当言语, 护理操作中注意轻柔, 每次操作前进行解释说明, 耐心告诉患者操作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年老患者要反复讲解, 必要时注意非语言沟通技巧, 让患者产生信赖感;此外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宣教, 做好健康指导工作, 通过各种心理干预模式疏导患者心中的负性情绪, 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向患者讲解一些移植成功的手术病例, 增强治疗的信心, 术后不断向患者传递积极的语言, 让患者感受到希望, 同时术后要多巡视, 增加跟患者谈心的机会, 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5,6]。

综上所述, 心理干预应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中能够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 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应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者4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 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43.16±2.41) 分,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46.25±3.16) 分;观察组干预后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分 (6.32±0.88) 分, 生活质量评分 (88.69±12.54) 分, 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03、5.607、3.904、5.085, P<0.05) 。结论 心理干预应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中能够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 提升生术后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邵琰, 周兰月, 周芳.综合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14, 11 (12) :139-141.

[2]张未, 沈闵, 钱泓, 等.心理干预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9) :2945-2946.

[3]王赟.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10) :43-44.

[4]陈芳, 王素娥.1例ABO血型不合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零期"患者静脉输注血小板后双下肢疼痛的循证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1) :145.

[5]白献红, 王励, 董晓琳, 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13, 27 (20) :2119-2120.

造血肝细胞移植 篇7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是指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 近些年淋巴瘤病例数量有显著增加趋势,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指通过大剂量的放化疗处理后, 将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到病变组织, 使患者可以重建其自身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的治疗方法[1], 经临床研究已经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为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情况。本文特收集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淋巴瘤患者44例临床资料, 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淋巴瘤患者44例临床资料, 其中男29例 (65.91%) , 女15例 (34.09%) ;年龄最小的14岁, 最大的60岁, 平均年龄为 (42.12±1.42) 岁;霍奇金淋巴瘤患者9例 (20.45%)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5例 (79.54%) 。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条件, 均签署相关入组治疗研究协议。

1.2方法

在治疗开始第一天、第二天分别使用4g/m2的环磷酰胺或者30mg/kg的依托泊苷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动员, 效果不明显患者另给予375mg/m2的利妥昔单抗, 在患者白细胞数大于等于4×109/L时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的采集[2], 将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在零下80℃冷冻保存。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七天给予300mg/m2甲环亚硝脲, 在移植前6~3天给予150~200mg/m2依托泊苷, 在移植前6~3天给予200~400mg/m2阿糖胞苷, 在移植前2天给予140mg/m2加美法仑[3], 移植中取出自体造血干细胞在37~40℃的水浴箱中进行快速溶液, 进行外部消毒后给予静脉输入, 整个静脉输入时间要适当, 先慢后快, 可避免过敏的发生, 在移植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发生寒战、红疹、发热等情况降低输液速度, 有针对性进行处理治疗, 移植后给予维持性治疗。

2 结果

本组44例淋巴瘤患者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全部顺利出舱, 平均住院时间为 (30.21±2.12) 天, 移植后出现低热5例 (11.36%) , 粒细胞减少2例 (4.55%) , 口腔溃疡6例 (13.64%) , 鼻腔出血1例 (2.23%) 。经随访三年, 本组患者生存36例, 死亡8例, 生存率为81.82%。

3 讨论

按照相关淋巴系统肿瘤分类标准, 临床上主要将淋巴瘤分成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4], 其中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效果及康复效果良好, 所占比例较低。随着干细胞移植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本院在2005年开始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淋巴瘤进行治疗, 目前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更好的推进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发展, 本文特对44例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指通过大剂量的放化疗处理后, 将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到病变组织, 使患者可以重建其自身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的治疗方法。可以为淋巴瘤患者在进行大剂量放疗、化疗治疗、免疫治疗后最快速度恢复其自身造血系统功能。

在整个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环节中, 主要分为造血干细胞的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准备、造血干细胞的回输几个关键步骤, 本文观察发现, 本组44例淋巴瘤患者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全部顺利出舱, 平均住院时间为 (30.21±2.12) 天, 移植后出现低热5例 (11.36%) , 粒细胞减少2例 (4.55%) , 口腔溃疡6例 (13.64%) , 鼻腔出血1例 (2.23%) 。经随访三年, 本组患者生存36例, 死亡8例, 生存率为81.82%。研究发现, 在死亡的8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淋巴瘤的复发, 分析原因认为主要和残留病变以及移植物存在污染有直接关系, 所以应进一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动员、预处理水平, 提高移植物的质量。本组患者均在移植后进行了维持治疗, 虽然相关文献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后是否需要进行维持治疗尚无定论, 但本院经实践认为在移植后给予干扰素、利妥昔单抗、干扰素维持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淋巴瘤移植后生存率, 其中维持使用利妥昔单抗可以进一步有效清除Bel-2阳性细胞[5], 可以有效清除移植后残留的微小病灶, 最大程度降低淋巴瘤的复发。同时, 本院在实践中发现, 在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过程中要尤为重视无菌消毒处理, 降低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移植失败发生, 包成层流舱的细菌培养合格率, 降低出血、感染的发生。本文研究认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具有不受供体限制以及移植风险小的特点, 在移植后患者不需要长时间使用抗排斥反应药物进行治疗, 显著降低了患者的临床治疗费用, 提高了移植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淋巴瘤方面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 可显著延长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晓日, 赵悦.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6) :99-100.

[2]牛家华, 王椿, 万理萍, 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淋巴瘤患者缓解率和生存率的影响[J].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 5 (1) :44-47.

[3]郭毅刚, 冯雪莲, 刘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23) :4323-4328.

[4]彭洪菊, 方美云, 张建民, 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和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 (9) :944-944.

造血肝细胞移植 篇8

1 临床资料

1993年7月—2008年12月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72例, 男44例, 女2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1例,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6例,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 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以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为主要病种。本组病人均以出院指导、门诊复查、电话咨询等方式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治疗。经过家庭康复护理, 病人存活年限逐渐延长, 1年以上存活率24.0%, 2年以上存活率12.5%, 3年以上存活率7.0%, 4年以上存活率12.5%, 5年以上存活率26.0%。

2 家庭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全面了解病人心理状况, 根据不同年龄、性格爱好、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庭支持情况, 做好心理评估。家庭环境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 它关系着治疗效果, 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 营造出健康和快乐的气氛, 使其产生安全感, 解除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紧张。另外, 术后长期服药的副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的出现, 容易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致使消沉、孤独。针对这些情况, 家属应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病人, 经常与移植后的病友进行电话联络及心理沟通, 观察病人行为, 及时发现异常举动。

2.2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观察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根本原因为供受者的主要或次要组织相容性的差异, 主要侵犯皮肤、口腔、肝脏、眼部、肠和肺[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常发生在移植100 d后[2], 应指导家属及病人自己密切观察。①皮肤:如脱皮屑、瘙痒, 皮肤渐行性变硬等;②口腔:味觉功能失调、溃疡是否经常出现等;③眼:视物模糊、分泌物增多、干燥等;④肝脏:肝功能有无异常、肝区有无疼痛;⑤肺: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⑥其他:心悸、心率失常等心脏功能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2.3 药物指导

确保病人要在规定时间内服用免疫抑制剂, 通常为12 h 1次, 药物避免冷水服用, 宜空腹服。糖皮质激素按要求定时定量服用, 饭后服为宜。服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服用保护胃黏膜药物。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用药物。调节药物剂量要得到医生的指导, 平时与医生护士保持电话联系, 以便规范用药及咨询注意事项。定期复查血常规、血药浓度、生化、肝功能、肾功能。

3.4 预防感染

病人抵抗力较低, 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到公共场所, 减少亲友探视时间。根据冷暖情况添加衣服, 防受凉感冒。忌接触流感人群, 适当增加体质锻炼, 夫妻生活适宜。室内保持通风透气, 被服保持干爽, 定期在太阳下暴晒6 h, 房间适宜温度18 ℃~20 ℃, 湿度为50%~60%, 每日通风30 min, 室内光线充足, 消除噪声, 定期用食醋进行空气消毒 。

3.5 生活指导

适当的文化娱乐 听音乐、 唱歌可以对机体产生放松作用, 消除紧张、忧伤等心理。听音乐时间以30 min~60 min为宜, 音量小于70 dB, 环境以比较安静为佳。下面介绍几种音乐处方[3], 催眠:《二泉映月》《平湖秋月》《军港之夜》《绿岛小夜曲》;镇静:《春江花月夜》《塞上曲》《平沙落雁》《蓝色多瑙河》; 消除疲劳:《假日沙滩》《锦上花》《水上音乐》;振奋精神:《金蛇狂舞》《步步高》《娱乐生平》;促进食欲:《花好月圆》《欢乐舞曲》《餐桌音乐》《北国之春》等。康复锻炼的方法有气功、瑜伽、太极拳、散步等, 锻炼应因人而异, 逐渐增加运动量且不可过量。平时起居有常、生活有节, 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3.6 家庭关怀

亲人的关心照顾和护理是病人身心康复的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作为家属一定要保持镇静, 精心照顾病人的生活, 多与其交谈, 陪伴在身边 给予精神支持, 引导其扩大生活范围, 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使其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使其情绪稳定, 以提高生存质量, 共同战胜病魔。

3.7 饮食护理

正确的家庭饮食可以改善病人自身的健康状况, 可增加机体的耐受力, 维持和恢复各组织的功能, 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每日3餐或4餐, 禁烟酒, 不食生冷、不洁及隔夜食物。选择优质高蛋白饮食, 如牛奶、鸡蛋、牛肉、鱼等。选择清淡的多样化饮食, 增进食欲[4]。供给足够的纤维素、维生素和适量的矿物质, 常见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麦麸、草莓、菠萝、蘑菇、生菜、核桃、韭菜、芹菜等;维生素A多见于胡萝卜、肝脏、牛奶、蛋类等;维生素B多见于杂粮和全谷类、干果、坚果、无花果、小豆、绿豆、心、肾、肝脏;维生素D多见于肝脏、全奶、豆类、蛋类;钙多见于蛋黄、芝麻酱、豆制品;铁多见于肝脏、蛋黄、豆类、深色蔬菜。多吃新鲜食物, 不吃腌制食物及腐败变质的食物, 避免过硬食物, 少用油炸烟熏烘烤的烹调方法。多选用有抗癌防癌作用和抗自由基的食物, 如核桃、无花果、山楂、苹果、杏仁、西红柿、苦瓜、芥菜、香菇、蘑菇、灵芝、枸杞、大豆及其制品。

4 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对护理理念发生很大的改观, 护理逐渐走向家庭, 走向社会, 病人不仅需要住院时的护理服务, 出院后也需要连续的护理服务。家庭具有影响和调节动力, 缺乏家庭护理和支持的病人往往难以达到疾病的康复[5]。我院15年实施的家庭康复护理表明其对防止移植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宣传指导、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使病人从心理上树立信心, 消除苦闷的情感和心境.感觉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从而使病人鼓起勇气, 增强与疾病搏斗的信心, 减少感染的发生, 早期发现及预防慢性排斥反应, 从而提高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 提高了生存质量, 使病人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 并把它当作一个新的起点, 迈向新的曙光。

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提高了护士自身业务水平, 使护士更具责任心、爱心和事业心。护士自己也能从中不断学习护理学、心理学、营养学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病人提出的多方面疑难问题, 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一重要角色。

摘要: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家庭康复护理措施, 包括心理护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观察、药物指导、预防感染、生活指导、家庭关怀、饮食护理等。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家庭康复护理,移植物抗宿主病,生活指导

参考文献

[1]孟沛霖.实用血液病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288.

[2]张志灵, 赵淑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1-58.

[3]苏平赵勇.家庭护理与康复[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1989:6.

[4]李亚洁, 王秀岚.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情况[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2) :112-114.

造血肝细胞移植 篇9

干细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CT)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治疗石骨症的办法。它是将组织配型相匹配的健康供体干细胞直接输入患儿体内,通过造血重建新生的干细胞修补受损肌组织,改善临床症状[1]。2006年4月~2011年8月,我科对6例4个月~2岁的石骨症患儿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并获得成功,现将护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例石骨症患儿中,男4例,女2例。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查体贫血貌;血常规检查血色素、血小板均低于正常值;腹部CT检查显示肝脾较大,CT及X线检查均提示患儿的骨密度增高,骨纹理消失,确诊为大理石骨病。经系统的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后期的抗感染和支持治疗,6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获得成功。

1.2 护理方法

1.2.1 全环境保护性隔离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对患儿进行药浴处理。术后在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之前,患儿处于严重免疫缺乏状态,极易并发感染,因此要创造一个高度洁净的环境,对患儿实施全环境保护性隔离。患儿居住的空气层流病房为100级,也就是在一般情况下1 min内1立方英尺的空间最多只能通过100个粒直径≥0.5μm的微粒子;每日对病房所有的物品和墙壁地板用1‰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用紫外线灯对病房照射2次。患儿所穿衣服及被服每日高压消毒。

1.2.2 移植前预处理的护理

1.2.2. 1 饮食护理患儿入仓后进食经过严格消毒的无菌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1.2.2. 2 胃肠道护理

使用大剂量化疗会造成患儿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每日严格记录出入量,出现呕吐时,注意调整患儿体位,防止误吸,观察呕吐物的性状及数量,及时与患儿的主管医生联系并做好相应的处理,保证患儿每日的营养摄入。

1.2.3 输注造血干细胞的护理

输注造血干细胞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由于在短时间内输注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再加上预处理时的大量化疗药物的使用,极易发生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因此护理人员要合理掌握输注速度,滴速要均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心悸、气促、胸闷、双肺呼吸音及尿量、尿色的变化,必要时减慢输注速度,给予强心、利尿、吸氧等治疗,确保造血干细胞输注成功。

1.2.4 预防口腔、肛周皮肤黏膜感染

每日早、中、晚各1次用无菌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观察口腔有无溃疡,每周1次咽拭子加药敏培养,作为是否调控漱口液配方的标准[2];护士每日检查患儿皮肤和黏膜是否完整,注意有无瘀点、瘀斑,查大小便和呕吐物潜血试验;用0.02%洗必泰液擦浴,1次/d,擦浴后、晨起、便后及每晚睡前给予0.02%洗必泰液坐浴,并予碘伏涂抹肛周。因护理得当我科患儿未出现肛周皮肤黏膜感染。

1.2.5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护理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100 d内出现的皮疹、肝损害、肠炎等临床症状,是Allo-HSCT主要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3,4]。肠道aGVHD是其主要表现,一般出现在皮肤损害后数周或在没有皮肤及肝脏受损的情况下出现,临床诊断困难。

1.2.5. 1 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

患儿Allo-HSCT术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症状及水样便腹泻,以致肛门周围皮肤潮红破损,遵医嘱及时给予止吐药物,调整饮食和液体的摄入量;恶心发作时避免食用喜爱食物,无恶心时尽可能进食而不受时间限制;尽量在饭前而不是饭后饮水;饭后1 h内不宜平卧。便后及时为其清洁肛周皮肤,每日用红外线灯照肛周皮肤破损处3次,每次15 min用优拓贴患处表面,然后外涂鞣酸软膏。经上述处理,患儿呕吐食欲减退症状好转,水样性腹泻及肛门周围皮肤破损治愈。

1.2.5. 2 皮肤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

严密观察面部、耳后、颈部、躯干、四肢及手掌、足掌处有无红斑或斑丘疹,此现象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最早出现的症状[5]。除此之外,还应观察以上部位皮肤的颜色及有无水泡出现。经常变换患儿体位,每天更换被服,早晚清水擦浴以保护患儿皮肤,防止褥疮发生。我科患儿手掌曾出现红斑,经用复方炉石洗剂加上制霉菌素涂抹,手掌红斑症状很快消失。

1.3 心理护理

造血干细胞输注是患儿家属非常关注的重要环节。家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程序、治疗方案、移植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十分清楚,再加上对环境的不适应,常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及行为,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为此,移植前向家属讲解移植的有关知识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很有必要,使其心理有所准备并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石骨症患儿由于骨髓腔钙化闭合移植比较困难,患儿造血重建时间长。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达到1×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数大于0.5×109/L,白细胞数恢复并稳定在4×109/L以上,即符合出舱标准。患儿在移植后期没有出现严重的腹泻、感染、发热等并发症,胃肠功能也恢复良好就可以出舱。我院进行的6例肝细胞移植的石骨症患儿经过精心护理,血象恢复后,安全出舱。

3 讨论

石骨症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最早于1904年由Albers Schon首先报道,发病率约为1/200 000,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婴幼儿石骨症的唯一方法[6,7]。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护理工作既繁琐又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移植前应制订一系列强有力的护理措施,在各班护士严格执行下,全过程没有出现严重感染及并发症。(1)口腔黏膜溃疡在移植中发病率极高,而移植患儿年龄都比较幼小,饮食以奶及半流食为主,加强口腔护理更极为重要。护士要态度耐心,动作轻柔进行严格的口腔护理。本研究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出现口腔内黏膜的白斑和小溃疡,要求在患儿饭前、饭后均用无菌生理盐水及碳酸氢钠交替擦嘴。(2)出血性膀胱炎约占移植患儿的40%,由于采用措施得当,因此并没有并发症发生。在大剂量化疗期间,除大量输液、利尿、碱化尿液外,应鼓励患儿积极饮水,可以避免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3)必须严格执行洁净室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应保持层流间呈无菌或少菌状态,尤其是患儿洁净室应保持在无菌状态,避免感染机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关键是有效地预防感染,在有效地消毒隔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下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移植过程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唐佩弦.我国造血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兼论干细胞可塑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3,11(1):1-6.

[2]Monaco AP,Neve RL,Colletti Feener C,et al.Isolation of candidatecDNAs for portions of the Duchenne musclar dysprophygene[J].Nature,1986,323(6089):646-650.

[3]Rocha V,Wagner JE,Sobocinski KA,et al.Graft-verse-host disease inchildren who have received a cord-blood or bone marrow transplantfrom an HLA-identical sibling[J].N Engl J Med,2000,342(25):1846-1854.

[4]陈静,覃霞.免疫抑制剂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3):1-3.

[5]董陆佳,叶根耀.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2,470-471.

[6]Driessen GJ,Gerritsen EJ,Fischer A,et al.Long-term outcome ofhaematopoietic ster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utosomal recessive osteopetrosis:an EBMT report[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3,327:657-663.

上一篇:城市屋顶下一篇:钻孔瓦斯抽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