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决策(精选9篇)
创业决策 篇1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创业重要性凸显, 并日益得到人们关注, 而国内关于创业问题的研究才刚起步。Davidsson (2001) 指出创业研究存在个体、企业、产业或人口、地区、国家等不同分析层次, 创业活动也可在不同层次进行。目前国内研究, 多集中于企业或公司层面, 且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和中小企业等实体创业研究。
随着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 网上购物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再加上就业压力的增加, 而网络创业门槛较低、投入较少, 为不少待业人群提供就业机会。网络创业有四种形式:网络技术创业、网上开店、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和网上自由职业者创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创业, 尤其网上开店成为许多创业者建立新事业的第一步 (葛宝山、王侃, 2010) 。目前, 国内对网店的研究, 多是关于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行为与购买意向, 或网店创业者的经营策略等 (黄镇平, 2008) 。而创业者为何选择网络创业方式, 影响其做出创业决策的因素等并未给出进一步说明。
二、创业与网络创业研究
1. 概念界定 (1) 创业
学术界对创业未形成统一的完整概念 (朱仁宏, 2004) , 但大致都是从创业者特征、机会识别与获取、新企业建立三方面界定。Gartner主张“创业是新企业创建的过程”, 强调创业具有不同属性, 如创新、独特性、组织创建、价值创造、自主雇佣等 (张玉利, 2010) 。
经济学家柯兹纳在1979年发表的《知觉、机会和利润:创业理论研究》一文中首次指出创业是一个机会发现活动, 且创业者对机会往往保持高度警觉性 (苗青, 2006) 。Stevenson等 (1985、1994) 把创业看作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限制的机会追寻, 是将不同资源组合起来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就是个体或团队搜寻、评价及开发市场机会进而创立新组织的行为过程 (王玉帅, 2008) 。本文借鉴了机会学派的观点, 将创业定义为发现、评价和利用机会创造价值的决策过程。
(2) 网络创业
网络创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业形式, 是指创业者在互联网环境中, 利用各种资源, 发现机会、努力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作为一种新兴创业方式, 从经营方式看, 网络创业/网上创业属于电子商务范畴 (周常青, 2007) 。网络创业实质就是通过互联网途径发现商机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2. 创业决策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决策, 国内外已有研究聚焦于创业者特质、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从个性心理与行为理论、文化情境、伦理背景和环境观等不同视角考察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 如John W.Mullins和David Forlani (2000) 认为, 新企业决策角色框架包括风险感知、预期的创业回报、决策者的个体特征、环境因素等。陈震红和董俊武 (2005) 指出创业决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风险倾向、风险感知、创业者禀赋、预期回报及环境因素等。
关于创业决策的研究对象, 主要关注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家、一般管理者及学生群体等。如Phillip (2002) 和Stein (2004) 以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创业意向研究。李自如、黄教文 (2002) 以台湾中小企业为对象探讨其创业决策的关键因素。范巍、王重鸣 (2006) 以民营企业家、一般管理者及MBA学员为调查对象;苗青 (2009) 以企业为样本;马昆姝、覃蓉芳 (2010) 以企业创业者、管理者及部分大四和硕士学生为研究对象等, 考察了创业决策相关问题。
由于不同类型创业者具有不同的认知行为, 即使是同一类型创业者也会因其个人经历及个性特征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何网络创业会迅速发展, 以往研究结论是否同样适用于网络创业者, 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虽然有学者以网店创业者为调查对象, 研究了个体特质及个人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葛宝山、王侃, 2010) 。但是目前关于网络创业决策相关研究仍然比较少, 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网络创业研究
1. 网络创业——网上开店
对采用网上开店模式的商家来说, 由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及创建网络商店 (简称“网店”) 门槛较低, 网店成为许多创业者发展新事业的第一步, 尤其是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 (葛宝山、王侃, 2010) 。网上销售没有库存压力、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及空间限制等特点, 使其经营风险明显降低;网上开店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
2. 网络创业研究
根据机会派对创业的定义可知, 网络创业就是利用网络环境不断发现、识别和评价创业机会的过程。关于网络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店创业者的经营策略 (黄镇平, 2008) 、网络创业者的个体因素、网络创业特征、网络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探讨 (武峰, 2006) 及优劣势分析等, 对于个体为何选择网络创业、怎样识别出这一机会及影响其做出网络创业决策的因素没有太多研究。
2008年, 致富中国网中提到网上创业成败关键在于心态。也就是说个人心理特征等主观认知会影响网上创业的成败, 即会影响网上创业行为。应光黎 (2009) 对C2C模式下的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机会与风险问题进行探讨, 指出大学生群体要网上创业需具备的条件有:正确的心态和一定的营销技巧等个体条件, 产品供应能力、市场定位等微观基础;并且强调网络创业者不可忽视对经验的积累、网络资源及网络外资源的积累。武峰 (2006) 探讨了个人网商创业成功的因素, 主要包括外部因素 (如法规制度、完善的网络平台等) 和内部因素 (如网店信誉、货源渠道、网络营销方法、计算机技能、网络学习能力、成功的信心) 。端木凡义、王芳 (2009) 指出, 影响网络领域创业者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外在环境因素 (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和个人因素 (如捕捉机会的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等) 。除对网商创业成功因素的探讨外, 还有学者如葛宝山、王侃 (2010) 以网络创业者为对象, 探讨了网店创业者个体特征及个人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上研究虽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网上创业进行研究, 但比较笼统、不系统;尤其是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网络创业决策, 在机会发现及识别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并未给出进一步说明。
四、网络创业决策影响因素
目前, 对网络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且多从成功创业者角度去分析, 同时指出创业行为除受国家、地方给予的政策、法律、文化、信息技术等条件支持的影响外, 更多的取决于创业者个体。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将其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方面。
1. 环境因素
(1) 政策支持。国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 推动了连锁经营及物流配送等现代化流通方式的发展, 为网上创业 (如网上开店) 提供了外部条件。
(2) 法律支持。通过出台网络安全法规, 提高了电子合同、在线支付及产品交付等的安全性, 对交易者隐私的保护程度也有所提高。
(3) 信息技术环境。各种信息技术, 如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及时通讯工具等的发展, 方便了网上营销的进行。
(4) 文化环境。个体周边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其创业倾向。
(5) 经济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创业会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运用, 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可能比边远地区的接触更多, 对网络环境相对熟悉。
2. 个体因素
(1) 心态。创业者心态影响其创业目标的制定。摆正心态后, 还需具备积极的、乐观、不断学习的心态 (应光黎, 2009) 。Ardichvili和Cardozo (2003) 指出乐观性等会影响企业家对创业机会的发现。陈巍 (2010) 将这种积极、乐观、不断学习的主动性视为内控制源的表现特性。内控制源就是创业者的一种心理特征, 即相信自己的努力, 而不相信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命运、运气等外界力量。
(2) 经验和资源。通过大型BBS交易网站等, 为网络创业者提供创业成功案例, 实现创业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创业者还需积累网络资源, 特别是社会网络资本等。此外, 还需具备一定的营销技能、营销渠道、融资支持等资本条件。Shane (1999) 指出先验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很关键;Hills (1997) 强调了创业者的网络对机会识别的重要性。钱永红 (2007) 指出, 个体资源水平除了包括是否已经具备创业所需的管理知识、运营团队、市场渠道、社会关系网络及融资支持等, 还涉及到个体对创业所需资源的可获得性。本文将经验和资源统一为资源水平, 包括个体的社会资本、营销网络、创业资金及管理知识等和改变这些资源现状的能力。
(3) 风险感知。网络创业所需资金少, 经营风险小, 影响着创业者的创业机会认知。Palich和Bagby (1995) 指出创业者需要更高的风险倾向, 以面对创业固有的风险;该观点暗含着个人对风险的感知, 他们之所以着手创建企业, 可能是因为感知到的风险小 (陈震红、董俊武, 2007) 。
(4) 网络知识。网络创业的特殊性, 要求其创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熟悉网络运行环境和掌握一定网络信息技术。对此, 本文提出个体因素的新维度——网络知识。有网络购物经历的个体可能更了解网络经营的特点, 更有可能引发创业行为。因此, 本文的网络知识不仅包括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还包括个体的有无网购经历。
(5) 创业回馈。网上创业投资少, 回报快, 可以锻炼个人能力和积累经营经验;还能够带给创业者一种职业控制感, 不同于受雇于人。这也是许多人选择网上创业的原因之一。创业者在做出创业决策之前会考虑创业行为带来的预期收益 (门萍, 2009) 。
(6) 创业动机。Shanea (2003) 把创业动机看作是个体的一种意愿和自发性, 认为在发现创业机会、评价创业机会和寻求资源开发机会的过程中都需要这种意愿, 即创业动机。王玉帅 (2008) 认为, 创业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创业活动, 并导致创业活动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许多人进行网上创业是为摆脱就业困境, 满足生存需求;还有一些人特别是职场白领选择网上创业则是基于成就需求。
综上, 本文将网络创业者的创业决策个体因素归纳为:内控制源、风险感知、资源水平、网络知识、创业回馈和创业动机。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 以网上开店为创业模式的群体主要是大学生、下岗职工、加工型企业职工、网下有实体店铺的店主、刚起步的小公司职员等 (戴维.金等, 2007) 。研究对象多以大学生群体为主, 如胡桂兰 (2009) 探讨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状、原因、策略等问题;耿耀敬 (2007) 指出大学生网上创业的特点、形式及存在的问题。还有学者关注于职场白领的网上开店行为。
显然, 针对网上创业研究对象仍较窄, 忽略了其他群体的参与。那些职场人员及非高学历人群为何会投入到网络创业中, 值得我们思考。
除研究对象欠缺外, 现有研究多是从理论上指出网络创业者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 而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创业决策并未给出更进一步的分析, 缺乏实证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的局限之一。今后研究可以考虑从实证角度探讨网络创业决策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玉利, 杨俊.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2]苗青.基于规则聚焦的公司创业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3]王玉帅.创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创业者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4]周常青.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20 (8) :40-41.
[5]葛宝山, 王侃.个人特质与个人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基于网店创业者的调查[J].管理学报, 2010, 7 (12) :1819-1824、1830.
[6]李自如, 黄教文.台湾中小企业创业决策关键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8 (2) :154-158.
[7]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7, 37 (4) :144-152.
[8]武峰.个体网商创业成功的因素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9, (3) :78-79.
[9]端木凡义, 王芳.影响大学生在网络领域创业的成功因素——以邵亦波和丁磊为案例分析[J].内江科技, 2009, 30 (2) :65.
[10]王若蕙.C2C电子商务创业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11]陈震红, 董俊武.中国创业者的风险感知与创业决策——以武汉“中国光谷”的创业者为例[J].当代财经, 2007, {9}:10-16.
[12]胡桂兰.基于淘宝网C2C平台的大学生网上创业问题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 2009, 3 (4) :83-87.
创业决策 篇2
创业者事先必须做好的3项决策
。几乎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个创业梦――通过白手起家,获得权力、威望、财富、声誉和喝彩,成为像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斯蒂芬・乔布斯那样的传奇。
然而,每个旅程的第1阶段都会是最为漫长而艰难,创业也不例外。你必须为此做好准备,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运作你的生意。以下是可以帮助你的3个关键――
选对合作伙伴:这是一场婚姻
你是否应该有个合作伙伴?
这个抉择和航海相类似。有个航行伙伴来承担一些工作,当你累了他可以和你换班;他能教你不会的东西,可以纠正你的错误,这是件好事。但这些都比不上独自一人来做得愉快。如果你从船上掉进水里,航海伙伴可以救你。当然,你搭档的错误也可能让你翻船。在商业上也如此――你可能因为你或你合伙人的行为而面临个人破产。因此,选对合作伙伴是创业准备的关键。
你一旦决定与人合伙,同时也意味着你将放弃对你生意一定程度的控制。但这也未必是坏事――如果你选对人,合伙人将会完善你的能力,那样生意就更有成功的机会。
怎样选定合作伙伴
很多合作伙伴是夫妻。因为夫妻间拥有几个在良好合作关系中很关键的要素――信任、尊敬、在一起时很舒服――这些在婚姻里已存在并经受过考验。有不少夫妻携手合作,既开心又赚钱。例如,黛比会做一种巧克力曲奇,她的好手艺让每个品尝过这些曲奇的人都绝口称赞;而她的丈夫兰迪有做生意的天赋和能力,两者形成一套体系,把店发展至几百家。在一些好朋友中也能找到合作伙伴。贾德・马尔金选择他的大学室友尼尔・布鲁姆一起开办了JMB;幸运的是,他们的友谊带来了商业的成功。经常的情况是,两人从前是同事;因为先前的老板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加里・格林伯格和谢尔登・斯蒂尔曼后来成立了著名的软件公司――赛捷公司。
如果你的配偶、好朋友和同事都不合适,你的选择对象也远未枯竭。让那些知道你的需要和癖好的人做你的搭档会很有见地。彼此共有的朋友会撮合很多合伙人;我本人就是这样遇到和我一起开公司的朋友。你的律师和会计可能也认识一些和你有相似目标、能力互补的人。如果你在贸易或职业协会中很活跃,也有可能在那里发现合适人选。
对任何可能的合作伙伴,你都要评估一下对方的才能和发展力,同时对自身的才能和发展力做一个客观评估。如果你有创造或是销售天赋,那就找个能实现生产和财政目标的人。
你还要去核实未来合作伙伴的资料,尤其是要向他们原来的合伙人核实。但你搭档过去的合伙人可能担心做出如实或否定的评价会惹上官司;所以如果有可能,找个和他关系密切的中间人,这比你一个陌生人去问会得到更全面、更真实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随着生意的发展成熟,你对合作伙伴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要目光短浅地选一个只能满足创业起始阶段要求而不能满足未来要求的搭档;而必须从你的最佳能力来权衡生意在现在和将来的需要,找到那个正确的人。
为可能发生的冲突预订协议
明确了合作关系后,你一定要开诚布公地和你的搭档论及你的优先权。
在创业初期,你必须“先小人后君子”,事先想好一旦和搭档发生明显冲突时如何处理;同时建立一套一般程序来处理预料之外的矛盾。一个在创业合作关系上颇有经验的好律师可以帮你考虑到更多可能发生的冲突。你要现实一点,合伙关系里首要的问题就是不切实际的期望,所以你要确保自己和合作伙伴对未来不会过分乐观。
对不同的人,合作关系的意味也不同。你的合作伙伴可能希望或者愿意保持沉默,不想控制你。当然,一个提供资金或有特别重要能力的人,会要求全面合作,这时你可能就要起草一份合作协议,一起掌管公司。
有时投资者会坚持拥有多数份额,你可以让给他部分利益和产权,但不要让出表决权。或者也可以安排一个虚拟股票计划或让出股票,并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表决权,甚至可以绑定一支股票,然后在既定年限后按事先约定好的或公式计算出来的价格买回股份。
成为创业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想把握和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是,如果你争夺表决权的努力白费,也并非全盘皆输。因为工作出色而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控。
当你不能保全表决权时,成为有价值和看来不可或缺的人是一种实用的权宜之计,但也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安德鲁・菲利浦曾参与创办过一家叫做DBMS的软件公司。当时,DBMS引进了一个风险投资小组。因为各种原因,最后菲利浦只持有少数股份。最初,菲利浦并不介意失去对公司的表决权;直到有一天,当他到办公室时,发现全副武装的保安站在那里不让他进去,告知他已成为DBMS的过去成员。然而在你说“可怜的菲利浦”之前,他很快就成立了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铂金科技。菲利浦去年的收入约为1300万美元,而他股票的市场价值也达到9位数。但你可能没他那么幸运,未必能得到第2个好机会,所以在一开始就要保护好自己。
不管你是全部或部分、真或假、早或晚地与人合伙,都要尽量签订好协议,这样你和合作伙伴才有章可循。
确定生意的形式
你要为你的生意构造一种形式,越贴近你的需要越好。你创办公司的组织形式是以防不测的保障,也是减少生意开支的手段。正确的形式能帮你减少不利因素,保护你的非商业资产。考虑采用一些公司形式,如工商业公司(营利法人)、控股公司(股东人数有限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公司或是普通合伙公司(合伙人共享股份及共同承担无限责任)――这样即使你的船沉入水底,你也能逃生。
无论你的生意采用什么体系,在做决定之前,我建议你记住3条主要原则:1、减少赔偿责任――你没必要把你的一切,包括你的房子、汽车、投资和艺术收藏都置于生意风险之内。作为一个创业者,你要的是精明能干而不是男子气概和错误。2、避免双重课税――如果公司盈利就得交纳所得税,如果发给持股人红利就得再交一次税;而那些非公司的体系就不必双重课税。但我已经说过,这样你的资产就暴露在债权人面前。3、保持简单――创业初期,要尽量避免建立复杂的体系,因为那样会把你的生意搅浑,得不偿失。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体系,你都要记住,必须激起员工的斗志。最吸引投资商的体系莫过于合作关系,这使得他们在分红之前就能回收一些资金。还有不同的体系,像无条件实行利润共享计划的公司或是有限责任合伙公司,其中员工作为一定限度的合伙人可以得到浮动报酬。同时还有实行员工认股权或是虚拟股票计划的公司,这使得员工格外努力,因为他们拥有“岩石的一角”。
但你要记住,无论采取任何行动前,都要和你的律师及会计师讨论,尽量多地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
选对员工和专业人才
有些商业人才会比其他人更胜一筹。你可以选择那些有经验的人和你一起开始创业。
会计师 实际上每个企业都必须有个会计师。好的会计师可以帮助客户远离麻烦――他们解释数字,着重指出那些需要改正的程序;他们帮你做基本簿记和成本核算,掌控并为你的公司建立一套成本会计体系;他们向你提供税收筹划方面的建议,帮你填报税表,甚至替你在税务局说情。会计师能帮你建立信誉,如果你未曾经商,又需要筹措大资金的话,最好考虑雇一个在当地知名的会计公司。但大多刚起步的公司或是小公司需要更特定的关注。规模不大的会计公司,在解释税务问题时,会表现得更积极,会根据你公司规模的特定需求来调整服务;通常它们每小时的收费也更低。
律师 你需要一个专门为企业家做代理的商业律师。那个人最好曾经帮助过客户创办公司,和他们一起经历公司的出售、上市、壮大和成功,而且还很愿意帮助新人。
财政顾问 “我刚起步,我有的一切都投资到公司里了,我挣得的一切还要再投到里面,我最不需要的就是财政顾问。”我多次从新的企业家那里听到这些话;而我总是告诉他们,他们错了。钱总是从企业家那里偷偷溜走,他们因为太忙而没有时间照料它。这也是他们不到非得“需要”一个顾问的时候就不肯花时间去挑选的原因。与此相反,我极力主张客户在他们需要之前就选一个财务或投资顾问,这样他们就能在钱被浪费之前为自动执行个人和公司的财政目标而通力合作。
创业决策 篇3
杨晓非,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创业管理学博士。在《企业管理》,《改革》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是天津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及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调研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
我本是重庆市郊区一家穷苦农民的儿子,高考落榜后来到北京。可是没文凭、没技术的外来打工者在北京找工作很难。
就在准备离开北京时,机会却来了。我发现北京的泥土不适合养花。养花的人都需另买泥土才行。北京的泥土竟这样值钱!我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于是每天一大早,我就装上一大袋泥土,到大街或居民小区叫卖。但几天以后,就失望了:根本没一个买主。想了好几天,终于弄懂了:如果先在楼下观察谁家的阳台上摆了花,再向这户人家推销泥土,不就省劲了吗?
省吃俭用买了一部旧手机,还印了一盒名片,我又提着泥土出发了。我心想:对买泥土的养花人只象征性地收点钱,然后送一张名片,并告诉人家如果下次要买泥土或有朋友要买泥土,就打我手机,我可以送货上门。这一招还真管用,不到半个月,我每天至少要接十几个业务。一天下来,就有几十元钱进帐。然而,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多月,我接到的业务慢慢地少了。我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为此,我特意询问了一个以前买过我泥土的老人。老人说:“小伙子,你卖给我们的泥土里没有什么养分,时间一长,花就又枯了。你说大家还会买吗?”我这才明白,泥土里还有学问呢。
知道了问题所在,就立刻去书店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看了好几天,慢慢摸索出用肥的门道,原来花盆里的土是要加一定比例的肥料。之后,我特地在包装袋上注明“高肥花盆土”字样,然后再销售。这样一来,所卖泥土的价格相对于以前提高了几倍,买泥土的人却比以前多了很多。到了月底,除去肥料、生活费等一切开支,净挣了3000多块钱。
为了进一步扩大业务和稳住客源,我租了一间民房作为泥土培育基地,并在泥土的配方上下足了功夫。我先后推出了甲类、甲类A级花盆土等多种品种,分别标明富含钾、磷、氮等元素,适用于种植月季、菊花等不同的花卉。我还聘请了一位农科院的技师做顾问,为养花人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扩大,我注册了“天雄花盆土”经销公司,把大部分的精力转向一些大单位,开始接企业的园艺订单。现在,我的泥土推销网络己遍布京城,总资产也超过了1000万。如今,我的理想就是把业务扩张到全国,并将泥土卖进2008年的奥运村。
(根据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赵都敏博士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孵化部门的创业课程整理。)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创业者偶然发现了一个可能赚钱的机会,他隐约想到可能存在一个市场,但他无法也不可能去进行调查来分析市场有多大,因此他采取从单个顾客的需求开始突破的策略,尝试由点到面扩展市场,这个路径非常清晰,最初的顾客是从阳台寻找其他养花人,再向他们销售时发放名片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又通过偶然机会把市场转向单位顾客。在整个过程中,创业者通过与顾客的沟通改进了产品质量,开拓了市场,扩大了创业活动范围和内容。
因果倒置,偶然中发现商机和目标
根据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赵都敏博士的研究认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决策逻辑往往呈现出一个与大公司管理者不同的因果倒置逻辑,往往从个人的行动和任务出发,到偶然出现的结果和目标。比如,因果理性从一个事先确定的市场开始,然后对其细分,选定其中一个或两个部分;而因果倒置理性则从一个个别的顾客或战略伙伴(通过事先给定的手段或偶然发现的)出发,基于第一个顾客去发展成一个可能的局部市场,然后通过偶然方式去想象和添加新的部分,最终创造出新的市场,这个市场在一开始并不存在。
因果倒置理性下的行为过程可以由图1表示。该图描述了在面临来自外部的难以预测和来自内部的目标模糊情境下,一个遵循因果倒置理性的创业者是如何把一个想法转变成结果的。因果倒置理性的出发点是给定的手段,无论在任何时候,行为人都是由“他是谁、他知道什么和他认识谁”这些手段构成的一个组合。“他是谁”包括了他的兴趣、个性、价值和能力;“他知道什么”包括他的知识;“他认识谁”指他所处的社会网络。这些要素的组合在短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发生变化。从这些手段出发,行为人开始考虑他能够做什么(在其相应效能水平下),也就是通过行为人的独特能力、以前的知识和社会网络产生关于未来的零碎片段。
下一步,他们寻找可以参与的其他人,这些人是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朋友和家人,也可能是在生活中偶然碰到的人,因为顺从假设所发挥的作用,创业者通过说服工作寻求获得这些人的承诺。每个愿意加入的人都对目标或机会的形成发挥作用。通过不停地与新的利益相关者沟通和谈判,每个人的承诺都为形成最后的结果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换句话说,每个利益相关者都以投入一定的资源来作为重塑目标的交换,从而影响到最后的结果。谈判和说服的过程构成了创造新企业或新市场的两个循环:包括不断扩展可利用手段的循环和不断凝聚成最终目标的循环。通过这两个循环的不断反复,手段不断增加,目标越来越清晰。
转换视角,重新决定创业决策过程
科技创业者和其他创业者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往往给科技创业者带来误区。第一,科技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往往会采用因果逻辑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虑,首先根据自己的技术机会考虑未来的大市场,憧憬着未来会带给自己和别人什么样的回报。美丽的未来往往是科技创业者的动力。有些创业者会迫不及待的寻找资金和伙伴一起创业,迫不及待地等待着被人认可。但是好的技术创意并不代表是一个好的创业机会。因为根据自己的资源和可承受的损失来创业,往往是一条不变的创业规律。
第二,大多数科技创业者总是抱怨自己的资源不足,总是期望天上掉下来馅饼,这样膨胀的创业心态会给创业者带来短视的可能。跟多有经验的创业者都建议新的科技创业者不要这样心急,多想想自己与别和不一样的资源获得方式,多想想从身边开始市场。
第三,创业过程是一个不断校正自己的过程,但是在一开始,很多科技创业者没有花出足够的时间,积极地争取从合作者和客户身上寻找新的目标和新的手段,只是一门心思满足于自己的科技产品多么完美,自己的创业多么有前景。事实上,创业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过程,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功。
大学生创业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 篇4
相关定义及研究
1.创业风险感知与风险决策
依据Baird和Thomas (1985) 、[2]Bettman (1973) 的定义, 风险感知, 是指个体对风险性的评估, 即个体对情况不确定性的程度, 对不确定性所具有的控制力评估及对此评估的信心。刘万利等人 (2010) 的研究表明, 风险感知影响创业者创业行为, 即当创业者感知到损失时, 与创业决策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创业者感知到收益时, 与创业决策行为呈正相关关系。[3]
2.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决策
自我效能感, 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4]自该概念被提出之后, 就有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完成创业活动的各项任务并取得创业成功的信念或信心, 包含个体能力和控制力的特征。从Krueger和Brazeal (1994) 把风险觉知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模型结合在一起进行相研究开始, 创业者自我效能这个概念作为创业活动的先决条件, 即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5]Boyd等 (1994) 的研究表明, 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创业倾向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6]Chen等 (1998) 发现, 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者的创业成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且创业者与非创业者在自我效能感的创新和承担风险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7]
3.成就动机与创业风险决策
成就动机的概念始于Murray (1938) 提出的“成就需要”, 他将成就动机界定为“克服障碍, 施展才能, 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需要”。[8]Jackson (1967) 的研究表明, 高成就动机的人愿意选择困难的任务, 愿意面对风险, 坚持更高的目标, 为达到成功甘愿洒下汗水。Johnson (1990) 、Littunen (2000) 先后指出, 相对其他创业者个人特点而言, 成就动机与创业行为存在更为显著的关系。[9]此外, Mc Clelland (1961) 在《成就与社会》中提出, 成就动机高的青年男子倾向于选择创业, 大学生成就动机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创业行为动机。[10]
4.目标定向与创业风险决策
目标定向这个概念最早由Glasser (1972) 提出, 指人们在活动中发展、获得、展现能力的意愿。[11]同时, 目标定向也影响着个体的情绪情感及行为表现形式。目标定向可分为学习目标定向、成绩趋近目标定向、成绩规避目标定向3个维度。其中, 学习目标定向, 是指个体获取新技能、适应新情境, 以及提升自我的能力来发展自己;成绩趋近目标定向, 是指个体努力发挥自身潜能, 来获得更好的成绩;成绩规避目标定向, 是指个体注重表现得不比别人更差, 倾向于逃避对自我能力的消极评估。
5.假设提出
根据以上对问题的研究和相关文献的回顾,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1) 目标定向作为人们在活动中发展、获得、展现能力的意愿, 会受到以往经验和知识的影响, 并且这种意愿的存在和高低, 会影响创业者对风险不确定性发生后果的意识反映。因而本文提出假设1:目标定向与创业风险感知呈正相关关系。
(2)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风险感知和创业风险决策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 创业自我效能感越高, 风险感知对创业决策的负向作用就会越弱。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感知呈正相关关系。
(3) 成就动机作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解决某一难题的需要, 也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 是规则聚焦理论的核心, 而研究发现, 促进规则聚焦能显著影响对风险的感知水平。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成就动机与创业风险感知呈正相关关系。
(4) 有的学者提出, 创业者之所以采取风险行为, 是因为他们感知到的风险比大多数人感知到的风险小。由此可以推测, 风险感知对创业者的风险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4:创业风险感知与风险决策之间存在关联, 即当创业者感知到收益时, 创业风险感知与风险决策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当创业者感知到损失时, 创业风险感知与创业者风险决策行为呈负相关关系。
(5) 在前4个假设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 (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 很可能会通过风险感知进而影响风险决策。因此本文又提出假设5: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 通过创业风险感知与创业风险决策呈正向关系。
根据上述假设, 形成本文的理论模型 (如下图所示) 。该理论模型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风险感知、创业风险决策5个变量组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 对杭州市的大学生进行测量。共发放问卷280份, 回收问卷260份, 回收率为92.86%, 其中有效问卷236份, 有效率为90.77%。受调查者中, 男性占44.9%, 女性占55.1%, 符合本校男女生实际比例;年龄以20~22岁占的比例最高 (63.2%) ;学历以本科占多数, 约为76.3%;年级以大二、大三为主, 占66.1%;家庭住地在城镇的占41.9%, 乡村的占58.1%, 均符合现实情况;专业以理工科占比最高, 为56.8%;仅有4.7%的人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 46.2%的人从未参加过创业类的培训, 仅有9.7%的人有创业经历。
2.研究工具
(1) 目标定向的测量。笔者采用国内研究者根据Elliot&Cherch (1997) 编制的“成就目标问卷”修订的问卷。[12]包括18道题目, 具体为学习目标导向、成绩趋近目标导向、成绩规避目标导向各6道题目。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 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在0.67以上。因子分析表明, 量表具有3个独立的维度, 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适用于对大学生目标定向的研究。
(2) 成就动机的测量。成就动机量表 (AMS) 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 后不断加以完善。中文版本为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译制, 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此量表在中学生样本中施测获得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 (希望成功的动机分量表) 和0.84 (回避失败的动机分量表) , 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77, 效度系数为0.58, 大致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说明该表可以对成就动机进行研究。[13]
(3)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NGSES) 由Chen G, Gully M, Eden D[14]在2011年编制。该量表共有8道题目。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2, 斯皮尔曼—布朗校正后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11, 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该量表的效度系数为0.875, 也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说明该量表可以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中使用。
3.数据处理
利用SPSS16.0数据软件包, 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
研究分析结果
1.信度效度检验
(1) 信度检验。量表的内部相关信度大小是由Cronbach’sα系数大小而定的, 值越大, 表示信度越高, Peterson (1994) 建议以0.7为标准。本研究问卷各部分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 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风险感知4个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24、0.779、0.862、0.565, 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30, 除风险感知量表的信度略低以外, 其他均大于0.7, 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2) 效度分析。本研究中效度检验选择的是结构效度, 在验证过程中, 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变异转轴法 (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成就动机量表的KMO值为0.806,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KMO值为0.877, 成就目标定向量表的KMO值为0.838, 风险感知量表的KMO值为0.681, Bartlett球体检验的X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创业风险决策情境下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注:**.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从表3可看出, 学习目标定向、成绩趋近目标定向、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机会感知五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学习目标定向与威胁感知显著正相关;威胁感知与风险决策显著负相关;成绩规避目标定向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
3.回归分析
(1) 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对机会感知的回归分析。
由表4分析可得:常数项的显著性概率为1.000>0.05, 表示该项与0无显著性差异, 无需将常数项加入方程中;成绩趋近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000, 0.014, 0.015, 均<0.05, 表示这3项与0有显著性差异, 应该将这三项都加入方程中。由此可得标准化回归方程为:机会感知=0.250×成绩趋近目标定向+0.209×成就动机+0.204×自我效能感。
(2) 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对威胁感知的回归分析。
由表5分析可得:常数项的显著性概率为1.000>0.05, 表示该项与0无显著性差异, 无需将常数项加入方程中;学习目标定向的显著性概率为0.015<0.000, 表示该项与0有显著性差异, 应该将之加入方程中。由此可得标准化方程为:威胁感知=0.203×学习目标定向。
(3) 风险感知在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决策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注:*P<0.05, **P<0.01, N=236)
由表6可看出, 第一步表示的是仅将自变量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引入回归方程, 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 且显著性概率为0.212>0.05;第二步中将自变量和中介变量 (机会感知和威胁感知) 同时引入回归方程后, 中介变量机会感知回归系数显著, 自变量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也显著, 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由此可知, 风险感知在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决策之间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
讨论、结论与研究意义
1.讨论
随着创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讨创业者的决策机制, 但鲜有研究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纳入该决策模型, 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风险决策的影响。因此, 本研究通过对236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 致力于探讨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目标定向对大学生创业风险感知和创业风险决策的影响, 构建大学生创业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研究结论: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感知中的机会感知, 以及创业风险决策两两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 风险感知在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决策之间起了部分的中介作用。以上结论验证了之前提出的假设1、2、3, 假设4、5也得到了部分验证。
在本研究中, 成绩规避目标定向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这与目标定向的另两个维度———学习目标定向、成绩趋近目标定向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的结果完全相反。究其原因, 可能主要是因为当大学生越容易趋向于规避在创业活动中出现的失败, 表明大学生对自己越不自信。本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 大学生的创业威胁感知对创业风险决策具有负向作用。虽然前人的研究并没有这一结论, 但却还是可以解释的。在进行创业活动时, 大学生越容易感受到威胁, 则越倾向于规避风险, 即不倾向于进行创业风险决策。
从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 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对机会感知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但对威胁感知却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也说明大学生群体在进行创业决策时, 越容易感受到创业活动中的机会, 而容易忽视风险。这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多培养大学生的风险感知意识, 学会规避风险,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做出错误的创业决策, 从而降低大学生的创业失败率。
此外, 从回归模型还可以看出, 风险感知在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决策之间起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 本文之前构建的模型具有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也对今后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构建创业风险决策机制模型时, 应该建立起创业者的心理架构, 寻找自变量与中介变量, 从而更好地研究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决策机制。
2.结论
本研究旨在构建大学生创业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在研究中发现, 风险感知可分为机会感知和威胁感知两个维度。
通过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决策四者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 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感知的机会感知与创业风险决策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与创业风险感知的威胁感知几乎没有相关性。
最终在对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风险感知与创业风险决策的回归分析中, 检验得出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对创业风险感知的机会感知及创业风险决策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但对创业风险感知的威胁感知没有影响, 只有学习目标定向对威胁感知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同时,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到, 风险感知在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决策之间起了部分中介作用。
以上结论表明, 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自己具备取得成功的要素;成就动机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力;目标定向作为对自身能力的信念。三者更能感知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机会, 而忽视风险威胁, 对最终的决策结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利于找出影响大学生创业风险感知和决策的关键心理因素, 有利于揭示大学生创业风险感知和决策的机制“黑箱”。近年来, 对风险决策的研究一直是微观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热门, 但是从传统的决策理论, 到主张有限理性的预期理论, 大多是对决策行为的研究, 决策的心理机制一直是无法解释的黑箱子 (高利苹等, 2006) 。[15]而本文旨在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感知和决策的机制,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本研究成果可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提供指导, 为大学生创业风险决策能力提供系统的评估方法, 为训练该项能力提供情景模拟方法。有研究者提出, 在创业风险决策研究中, 研究者应该对风险决策的过程模拟化, 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人们对风险情境的知觉, 对信息的加工, 以及人们最终作出的决策上, 但并未给大学生创业高风险决策能力训练提供有效的情景模拟方法, 无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决策能力。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为大学生创业风险决策能力的训练提供情景模拟方法,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决策能力。
4.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力图在可控范围内, 使整个理论研究模型的构造、假设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尽量科学化、规范化。但是由于时间精力、研究水平和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下, 难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本研究的局限是:一是调查样本主要来源于杭州市, 样本数量不多, 因此所得出的结论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大学生, 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二是采用问卷形式收集数据, 在获得受试者真实情况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后续研究中, 有待扩大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 在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对创业风险感知中的威胁感知的影响作用作进一步的探讨, 构建完整严谨的大学生创业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模型。
摘要:笔者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2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进行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大学生创业风险决策的关系研究, 探寻大学生创业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 以指导大学生的创业决策。结果表明, 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更能感知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机会, 而忽视风险威胁。这三者的差异对最终的决策结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创业决策 篇5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一)与美国等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首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起始时间有明显差距。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上个世纪中叶,而中国最早的创业活动是由清华大学的大学生于1997年发起的。其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差距显著。“截至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相关创业的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创业教学和研究体系。”中国教育部高教司于2002年4月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八所大学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由此可见,我国才开始八个大学的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之时,美国已经有接近我国200倍的高等院校开展了体系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从大学才涉足,而美国却从中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创业教育。最后,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大不相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撰文指出,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比率不足2%,而欧美的这个比率达到30%~40%,差异非常大。不难看出我们的大学生毕业生创业意识比较低。通过创业教育,应该引领大学生转变单纯的求职观念,树立起既要求职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据教育部预测,“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700万名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持续走低,2003~2005年,离校时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分别达到75万、99万和120万。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李涛的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可以增大大学生成长为企业家的概率,每新产生一个企业家,就可以创造出1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他每多创造100万利润,就可以为社会间接创造出50~100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创业教育能让大学毕业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它能有力解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创业过程中无法回避巨大风险
创业与风险相生相伴,创业企业从孕育到成熟要走过若干艰难历程。大学生创业亦无法回避创业风险的存在。1998年,国内从清华大学兴起了第一轮“创业潮”,其特点是起点高、风险大。像清华大学视美乐公司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技术曾获首届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并以此得到了上海第一百货公司250万元的风险投资。但是,第二年由于没有得到二期投资,最终只好将技术卖给了他人。赖德胜还指出: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他参加过几届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评奖,每年都有80~100个创业方案获奖。但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却很少。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远低于一般企业70%的成功率。
这就说明大学生创业风险巨大,随时面临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风险,创业成功率比较低。
(四)大学生创业者渴望获得创业能力
创业决策 篇6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情况
为了解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创业意识及学校创业教育情况, 我们开展了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现状和创业需求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式。为获取客观、真实、有效的数据, 本次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形式进行, 范围涉及武汉理工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一年级占29.06%, 二年级占32.85%, 三年级占24.60%, 四年级占14.69%;男生占31.45%, 女生占68.55%;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41%,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59%, 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发放试卷500份, 收回有效试卷452份, 有效问卷比例为90.4%。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对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来源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来源于教师授课、活动训练、亲身实践方面的比例在35%左右, 远远低于来源于媒体和社会宣传, 说明学校在创业知识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评价中得知, 50.33%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工作雷声大, 雨点小, 甚至有5.06%的学生对创业教育不清楚或者没有接触过, 只有22.63%的学生认为专业教师讲的多, 指导多, 能强化专业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创业教育模式选择是否合理性, 应从创业教育课程的科学系统性、创业活动的灵活多样性、创业实践的行之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来源于教师授课、活动、实践等方面的比例较小, 对创业教育工作评价较低, 说明武汉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缺乏, 普及性不高, 创业实践、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结合不够。
三、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的创业教育分析
了解、认识大学生创业需求是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 本文对武汉理工大学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学生的创业需求展开调查。以创业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据, 进行大学生创业需求局势决策分析, 首先以武汉理工大学四个年级在读大学生为目标, 采用熵的相关理论确定四个目标的权重, 其次计算事件在单个目标下的局势集, 利用各目标权重得到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大学生整体决策, 最终得到大学生在创业需求方面的需求因素排序。
(一) 基于熵的灰色局势决策步骤
步骤一:建立事件集A={a1, a2, …, an}, 对策集B={b1, b2, …, bn}及局势集S={sij= (ai, bj) |ai∈A, bj∈B}。
步骤二:确定决策目标。
步骤三:确定各局势在各目标的效果样本值uij (k) (i=1, 2, …, n;j=1, 2, …, m;k=1, 2, …, s) , 建立相应的效果样本矩阵, 并按照上限效果测度、下限效果测度或适中效果测度进行规范化, 得到一致效果测度
步骤四:通过式四得到目标k的权重, 对权重wk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到各目标的权重wk (k=1, 2, …, s) 。
根据熵的定义, 可以确定评价指标的熵为:
式中:ei表第j项目标的熵值。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为:
式中:wk表第j项指标的权重;dk=1-ek表指标xk的差异系数。
步骤五:
利用式:
计算局势sij的综合效果测度, 建立综合效果测度矩阵R。
步骤六:确定最优局势。
(二) 创业需求灰色局势决策分析
本次调查中, 以学生对创业最需要的支持为依据, 选择大学生年级作为变量, 设事件集A={a1}={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 对策集B={b1, b2, b3, b4, b5, b6}, 其中:{b1创业项目;b2:个人强烈的创业志向;b3: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b4: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b5: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和服务;b6:创业技能培训, 目标集C={c1, c2, c3, c4}={大一, 大二, 大四}, 局势sij= (ai, bj) 。
利用该选项得分=选该项人数/总人数得到四个年级大学生对创业所需要的支持程度U= ( (uij) 4×6) T, uij表示第i级学生对第j指标的需求度, 如表2所示。
本文选取上限效果测度公式, 经过变换, 得到四个目标的效果测度矩阵分别为:
利用公式 (2) 得到各目标的权重wk (k=1, 2, …, s) 为[0.28, 0.268, 0.221, 0.231], 利用公式 (3) 得到局势sij的综合效果测度矩阵R=[0.616 0.806 0.826 0.327 0.751], 故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支持依次为创业知识培训;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技能的培训;创业项目支持;学校提供的创业培养和服务。
由对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需求进行灰色局势决策分析可知, 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专业化知识培训及创业素质的培养对培养大学生进行创业有很大影响力, 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学校提供的创业方面的帮助也是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学校教育是以理论为基础, 但是创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专业教育, 需要的专业化知识更倾向于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校在今后的创业教育中可以加大这两块的培养力度。故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时, 应以培养大学生创业专业化知识和创业素质为核心, 改善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并提高授课质量。学校可以从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在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同时, 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设置合理的教育课程, 辅以模拟创业活动, 做到三者相互影响, 相辅相成。
四、创业教育对策建议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大学生创业需求的调查数据进行灰色局势决策分析, 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以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 建立科学教学体系。创业教学, 主要是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是创业教育最基本的形式, 面向全体学生。从事创业教学的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同时, 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视创业实践和创业模式分析, 锻炼学生把握机会和快速决策的能力,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思维模式。高校要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 调整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应提供相应的模拟创业的实战演练, 定期邀请企业家来学校开设讲座;学校在开设课程时, 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专业差异, 对于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与定位, 实施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 重视创业教育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
第二,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活动, 是创业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 它面向全校学生, 通过模拟创业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活动主要通过组建学生科技与创业社团, 定期举办或参加创业竞赛活动, 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举办各类培训, 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素质。学校开展了“天黎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但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活动对自身发展帮助不是很大, 故在大力开展创业活动时, 应改善提高活动开展质量。
第三, 引入行之有效的创业实践。创业实践, 是创业课堂教学知识的具体运用, 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实际能力, 应突出增加学生的商业时间, 面向少数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重在实践训练, 学校可以采用与社会和企业合作的方式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老师可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 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不断增强自身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第四, 建立相应的创业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 为有创业意向或已经创业的学生提供免费创业服务工作。首先, 应建立创业服务办公室, 为创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培训, 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和管理咨询机构提供企业管理、财政、税务、法律法规等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 并对创业项目进行评审和指导;其次, 创建创业网络服务平台, 发布相应的创业新闻、创业案例和最新的创业政策等信息, 建立创业交流论坛, 方便学生进行创业信息、心得等方面的交流。通过建立创业服务平台, 为有创业意向或正在创业以及已经创业成功的学生提供创业流程、政策等相关信息和帮助, 从而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摘要:文章以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对该校创业教育调查数据为依据, 利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分析大学生创业需求, 从而得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支持依次为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的培训;创业项目支持;学校提供的创业培养和服务。针对学生的创业需求, 文章从创业教学体系、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实践、创业服务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为更好开展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需求,创业教育,灰色局势决策
参考文献
[1].李幼平, 福灵.西部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分析[N].河池学院学报, 2010 (2) .
[2].王叶梅, 耀国.基于熵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9 (6) .
创业决策 篇7
1 创业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
就政策评估本身而言其实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牵涉了多方互动,集合了对政策效率、政策效果和政策满意的共同关注,其落脚点在于对目标实现程度、政策工具适用性、备选方案可行性的考究。对中小企业创业而言,创业的过程更容易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和影响,是人、财、物以及环境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这就要求在政策评估中要考虑评价标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虽然多目标决策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决策方法,在国内外都已得到较好的利 用。新加坡 交通燃料 替代选择 (Poh等,1999)[5]、地中海灌溉 用水(Berbel等,2009)[6]、美国舰队研究(Deason等,2010)[7],国内水污 染负荷分 配 (李如忠等,2011)[8]、节能减排(饶清华等,2011)[9]、农村劳动力迁移(王春蕊等,2012)[10]等。但是这些 研究基本 上都不是基于多目标决策进行的政策评估。Opricovic和Tzeng[11]曾就提出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从相关评价目标、制定备选方案、权衡方案等一系列过程构建了政策研究框架。土耳其能源政策研究(Ulutas,2005)[12]、台湾减费政策研究(Su等,2010)[13]、比利时能 源政策情 景分析 (Ruan等,2012)[14],可以说都是 利用多目 标决策对 政策研究 的探索,这些研究都为中小企业创业政策研究提供了借鉴。
为了权衡和遴选出有效的创业政策组合模式,有必要对创业政策目标、评价标准以及政策三个关键元素进行诠释和界定。目标作为组织生存的价值所在,是实现使命和组织宗旨的载体,是一张随着环境、时间以及状况不断变化调整的“时刻表”,它预示着组织未来的趋势。中小企业组织目标或者说是远景规划无外乎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激励更多的企业家创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活力;二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当然,这无不需要政府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赋予企业 家事业成 功的技能 和保障,使企业能够顺利注册、发展、生存、破产和收购。Lund-strom和Stevenson(2001)[15]认为,有效的创业政策,不仅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将创业作为一种选择,而且也有利于企业轻松过渡到一个早期的业务发展阶段。创业政策目标的重心在于创造一个环境和支持系统,促使新企业家的涌现和新企业的早期成长。
政策工具研究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政府之所以关注政策在于对政策执行力的检验,是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不管是采取“自上而下”还是采用“自下而上”的路径,政策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再现了政策工具的利用。由于创业政策是一个体现新兴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较新的现象,故有必要对创业政策框架进行介绍,本文采用Lundstrom和Stevenson(2001)提出的创业政策评价标准作为创业的政策措施,它集成了动机、技能和机会三个要素六个方面,即资金信贷(启动资金)、创业早期扶持、市场壁垒、激励措施、创业教育和弱势群体,以确保有影响力的新业务增长(图1)。这是一个完全相互依存的体系,系统内所有要素直接或间接存在关系,为探究要素间的关系和权重,运用DEMATEL、ANP和ZOGP挖掘政策与资源之间的权衡。
2 研究方法
2.1 DEMATEL方法
决策与评估实验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发端于1972年、1976年日内瓦巴特尔纪念研究所的科学和人类事务项目。该方法旨在研究和解决复杂、零散、交互及对抗性问题,它借助于图论和矩阵,通过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直接影响矩阵,建立一个结构模型,对涉及变量进行系统分析。它不仅能将因果关系转换成一个可视化的结构模型(Ga-bus和Fontela,1972[16];Fontela和Gabus,1976[17];Hori和Shimizu,1999[18];Tamura和Akazawa,2005[19]),而且还可用作一种处理复杂内在依存性的有效方式。以下是该方法的简要介绍:
第一步,计算初始直接影响矩阵。为测量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设计5级Likert量表,“0”代表没有 影响,“4”代表影响非常高;然后要求受访者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最后形成一个初始直接影响矩阵A,即A=[aij]n×n.其中xlij表示第l个专家判定i因素对j因素的影响,aij表示k个专家对i因素与j因素的均值判断,即
第二步,标准化直接影响矩阵。根据式(2)、式(3)对矩阵A进行转换。
第三步,确定综合影响矩阵。综合影响矩阵T的获得要借助公式T=X(I-X)-1,其中I为单位矩阵。
第四步,形成影响关系图。这里R、C矢量分别表示矩阵T的行、列总和,水平轴矢量R+C代表中心度,表示该标准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程度,即该标准对其它标准施加很大影响,而自己很少受其它标准影响;而垂直轴矢量R-C代表原因度,当R-C≥0时,因子属于原因因素;当R-C≤0时,因子属于结果因素。通过映射的数据集(R-C,R+C)获得矩阵图,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步,设置阈值。阈值p的设定主要是为了解释元素的关系,它通过专家的讨论选择那些影响程度高于阈值的矩阵T元素。
2.2 ANP法
网络层次分 析法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是美国学者Saaty[20]1996年在层次 分析法AHP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决策方法,它将系统内元素的上下左右关系用网络结构来表示,突破了单一递阶层次结构的局限性,扩展了内部循环的层次结构,构建了层次结构内部的依赖性和反馈性,因而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元素间的联系。目前该方法已广泛运用于模型分析(Se-kitani和Takahashi,2001)[21]、知识管理 (Wu,2008)[22]、制造系统分析(Tesfamariam和Lindberg,2005)[23]等方面,其具体决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构建网络结构。通过头脑风暴、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对决策问题进行系统分层与组合,形成元素和元素集,判定元素层次内部之间是否独立、是否存在依存和反馈,构造控制层次和网络层次,从而形成决策问题的典型网络结构。
第二步,构造超矩阵的权重。事实上,ANP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分布的影响力和集群网络元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尺度的测量,通过“相对另一个标准,就我们的偏好和理解,这个标准的重要性是多少”来收集和构造超矩阵,其重要性评价指标使用1(同等重要)至9(极端重要)九级标准。根据超矩阵获得[W =W1,W2,…,Wn]T,其中,
第三步,一致性检验。为确保整个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判断的一致性,借助公式进行测算。
当C.R.≤0.1,表示超矩阵的一致性在可接受范围,否则应修改超矩阵使之符合。
第四步,形成加权极限超矩阵。根据集群的优先级,将权重赋予超矩阵的各个块,使之变成一列随机加权超矩阵,提升权重限制权力,直到收敛 并保持稳 定 (极限超矩阵),而后利用公式Wk的极限计算整体优先级。
2.3 ZOGP法
目标规划法 (Goal programming,GP)由Charnes和Cooper于1961年首次提出,虽然该模型不能直接优化目标,但其有效的弱化了目标与实现结果之间的 偏差。0-1目标规划法(The zero-one Goal programming,ZOGP)作为目标规划的特殊形式,当前已广泛运用于多目标决策,如企业收购选择(Schniederjans和Fowler,1989)[24]、信息管理系统选择(Jin Woo Lee和Soung Hie Kim,2000)[25]、台湾阿里山森 林铁路发 展 (Yu-Hern Chang,Wann-MingWey和Hsiao-Yu Tseng,2009)[26],这些例子都有效 解决了有限资源和策略之间的权衡,为政策研究提供了参考。当然,在运用ZOGP模型时要借助ANP模型以确定目标结构层次的重要性,利用正负偏差变量以期接近目标。
其中,A是m个目标的偏差总和,n是被选的策略集合,Pk表示目标的优先级(P1>P2>P3,…,Pk),d-i,d+i是选择标准(资源)的正负偏 差变量,wj是基于ANP法的第j个策略的权重,aij是政策j利用的资源i,ci表示选择方案的可用资源,xj为0-1变量。事实上,将ZOGP法运用于MCDM模型已在服务组织的质量控制(Schniede-jans和Karuppan,1995)[27]、大学资源分配和信息基础设施规划(Kwak和Lee,1998)[28]、交通资源 分配 (Wey和Wu,2007)[29]以及中小企业 可持续发 展中管理 系统选择(Tsai和Chou,2009)[30]等方面。
3 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政策实证研究
3.1 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中小企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更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迫切需要。1998年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司,是国家从战略层面考虑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之后政府开始对中小企业实施了鼓励扶持政策。从2000年颁发《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到2002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从2009年公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12年财政部、工 业和信息 化部印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是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和倾斜的有利证明。正 是基于这 些保障,2010年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44.9万家,占当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9.2%;就业人员7,236.9万人,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 业人员的75.8%;主营业务 收入459,727.2亿元,占当年规 模以上工 业企业的66.8%[31]。可以说,面对经济危机以及世界经济降温等不利因素,中小企业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潜力,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催生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
3.2 模型运用
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根据中小企业创业政策的远景战略诠释目标。本文参与评价创业政策的专家小组主要来自天津市政府中小企业管理者5人、中小企业经理10人、管理学者5人组成。创业政策的出发点或者说归宿就是要构建一个创 业型社会(SE),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扩大社会就业的渠道。
第二步,在经过对创业政策进行审查和讨论后,专家们选用五个策略和五各方案(即政策工具)作为评判因素,这五个策略分别是:市场贸易壁垒(RB)、激励措施(PR)、创业知识(EK)、金融支持(FS)、公共社会服务(PS);五个方案分别是:技术创新(F1),国际市场 开拓(F2),发展专项资金(F3)、公共服务平台(F4)和信用担保(F5)。
图2为政策评价决策结构图,虚线表示内部依赖DE-MATEL处理。
第三步,邀请专家组填写问卷,按照DEMATEL法确定各策略间的关系,这里不仅要把握最重要的策略,也要衡量策略间的关系,在利用0~4等级判定评估策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后,获得初始直接影响矩阵和标准化直接影响矩阵(表2),进而得到综合影响矩阵(表3)。
根据专家讨论及反复试验得阈值p为1.21,根据姑值去掉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关联关系,得出如表4所示矩阵。在表4的基础上,通过R+C和R-C建立关系图3。
根据中心度(R+C)的值,对中小企业创业影响最 大的因素是FS金融支持,其次是RB市场贸易 壁垒和EK创业知识。同时,根据原因 度 (R-C)的值,FS、PS、PR、RB均属原因因素,这说明它们对中小企业创业具有关键性推动作用,而EK因素属于结果因素,由于结果因素属于复合型因素,它更容易发生变化,即使是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但也不是根本性原因。
第四步,在确定准则间网络结构关系后,借助ANP法获得各方案的权重。根据Saaty的九级标准,专家组成对比较问题。比如,要求专家们回应系列问题“就构建创业型社会而言,哪个标准更重要?”。为汇总数据,ANP使用几何平均法。当然,这里借助“Super Decisions”专业软件来解决ANP模型,经计算,一致性比 率 (C.R.)值为0.0716可以接受。
表5、表6分别为未赋 权的超矩 阵和极限 超级矩阵。按照ANP法可确定每个待选方案的权重,即:W (F1,F2,F3,F4,F5)= (0.35831、0.16570、0.26548、0.13716、0.07334)。权重最高的备选 方案是技 术创新 (F1),最低的是信用担保(F5)。将ANP法测得的 权重和中 小企业资源限制 共同作用 于ZOGP的模型,中小企业 目标GP涉及五种不同类型的政策方案变量,即技术创新x1、国际市场开拓x2、发展专项资金x3、公共服务平台x4和信用担保x5.xj为0-1变量,它取决于不同的预算和资源限制,当xj=1时,表示选择策略,当xj=0时,表示该策略未被选取;aij为第j个策略的预算金额,ci表示可用资源的约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五个限制条件:1总的四年最高预算为230亿元;2避免第一年 的预算超 过26亿元;3避免第二年的预算超过28.5亿元;4避免第三年的预算超过46亿元;5避免第四年 的预算超 过106.7亿元;同时,存在一个灵活的限制:初始总预算是210亿,可以超过,但不超过总预算230亿元。可用的预算信息具体如表7所示。
数据来源于:《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07~2010)《中国财政年鉴》(2007~2010)《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对此,ZOGP模型为:
经LINGO 14.0软件计算,ZOGP模型结果为:x1=1,x2=0,x3=1,x4=0,x5=0,d-1=83953,d-2=19,d-3=23,d-4=39,d-5=83928,d-6=0,d-7=1,d-8=0,d-9=1,d-10=1,d-11=83953,d+1=83812,d+2=3,d+3=9,d+4=12,d+5=83865,d+11=83832。
就实现政策目标的优先权而言,“技术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两个方案将在第一时间内被选择。在现有年度预算进一步可用的情况下,在下一个周期,现有年度预算有限约束条件下,“国际市场开拓”“知识共享平台”和“信用担保”方案也会被选中。在总预算89.1亿元下实施两个方案,符合原预算230亿元弹性极限。第一年预算10.0亿元实施两个方案,这是在原年度预算26亿元的限制条件下;第二年预算14.50亿元实现两个方案,这是在原年度预算28.5亿元的限制条件下;第三年预算19.00亿元实现两个方案,这是在原年度预算46.0亿元的限制条件下;第四年预算43.60亿元实现两个方案,这是在原年度预算106.7亿元的限制条件下。可见,将ANP法与ZOGP模型相结合,不仅有利于考虑策略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还有利于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3.3 讨论
在这个例子中DEMATEL的结果表明,“金融支持”(FS)和“公共社会 服务”(PS)具有较大 的(R-C)值,是重要标准;而“创业知识”(EK)具有最小 (R-C)值,为-0.888,这预示着政府应提供财政支持服务,以扩展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提升其管理财务的能力;同时公共服务作为伴随企业家整个业务过程的依托,有利于企业家提高新业务的成功率,政府应加大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从表6中清晰显示,策略和方案的优先权重,WANP(F1,F2,F3,F4,F5)= (0.35831、0.16570、0.26548、0.13716、0.07334),“技术创新”的权重最大,意味着其优先级别最高,其次是“发展专项资金”“国际市场开拓”“知识共享平台”和“信用担保”。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中小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于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政府应促成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此帮助新成立的中小型企业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当然,这里也离不开政府财政支持,通过扶持 鼓励中小 企业进行 国际市场 开拓,积累相应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增强品牌知名度,扩大国际形象。最终ZOGP结果表明,在预算约束下,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政策优先选择的方案是:“技术创新”和“发展专项资金”两个方案。
4 结论
本文利用DEMATEL、ANP以及ZOGP方法构造了一种创业政策评价 模型,DEMATEL法可以显 示元素间的关系及影响强度,该方法主要用于计算策略间的影响,获得矩阵图。ANP法的优点在于可处理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根据指 标权重确 定备选方 案的重要 性。然而,仅仅从优先次序角度考虑备选方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考虑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借助ZOGP法选择最佳备选方案。基于混合模型,以我国中 小企业为 实例进行 验证,在给定预算约束下,“技术创新”和“发展专项资金”是两种选择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鼓励企业创新,扩大研发能力,开拓市场,强化资金支持,有助于政府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模型整合了DEMATEL,ANP和ZOGP方法,将科学与技术的方式应用于创业政策评估之中,帮助决策者在相互依存的策略(方案)和有限资源之间做出科学决策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不仅颇受政府关注,而且也是各国政府战略实施与调控的载体,如何有效地帮助政府决策、评估和选择适行的中小企业创业政策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归宿。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混合型多目标决策模型以期综合评价创业政策、方案与资源之间的权衡关系。利用DEMATEL法探究各策略、方案间的复杂关系,借助ANP法重构网络结构确定各变量间权重,运用ZOGP法挖掘政策和可用资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预算约束下,两种方案(“技术创新”和“发展专项资金”)具有效用。该模型的建立为决策者评估和选择可行创业政策组合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路径。
创业决策 篇8
一、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内涵及表现
科技型企业在成立和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对于技术的探索、研发和产品试制等活动, 因此, 创业板中小型科技企业首先是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一旦投入到实际的生产运营, 并能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其先进性, 可以为创业板科技型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技术不确定性也是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技术不确定性是指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发展的方向、速度以及所能达到的最终结果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非概率型的, 创新企业通常并不能确定在所进行的诸多研究开发领域中新的技术突破将在哪一个方向以何种速度开始。
一项科学技术从研发直至开发出产品, 并进入市场主要经过三个阶段, 见图1。
技术化是技术向产品转化的第一步, 是由纯基础研究向应用性研究过渡的过程;产品化是指比较成熟的技术向样品生产这一过程;商品化是指通过科研与生产的融合, 实现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 是科技成果上市交易的产物。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一项技术从科学原理到完全应用于生产, 中间要经历多个层次产品, 每个层次产品都是在前一层次产品基础上完善的, 是前一层次的科技产品生产的继续, 目的在于使科学转化为技术, 并使技术接近生产, 使之成为成熟的生产技术[3]。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表现在: (1) 技术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但科学基础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 (2) 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是不确定的, 很多原理和理论往往只能用于基础研究, 而且在实际的转化中, 也难以把握技术的最终运用方向, 另外, 技术本身可能因成熟程度不够而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 (3) 技术研发成功的时间也难以确定。 (4) 技术能否最终研发成功也是不确定的。根据WIND数据库的数据可以计算出, 在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中, 制造业企业占据了78%。例如, 机器人 (300024) 是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供应装备商, 其拥有自己独立的技术研发体系, 以完成未来机器人市场领域的研发。从未来科技发展前景看, 机器人 (300024) 是极具投资价值的,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技术不确定性对投资的影响。机器人技术是涉及机械学、传感器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一门综合性高新技术, 这些基础科学知识本身以及未来的发展是存在不确定性的;另外, 机器人 (300024) 的技术研发成功率难以确定, 技术研发成功的时间和结果也难以确定。因此, 在创业板市场上, 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是较大的。
其次是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生产阶段的任务是把上一阶段的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 生产出新产品或实现新过程并解决大量生产组织管理问题和技术工艺问题[4]。截至2010年11月7日, 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共有138家, 其中制造业企业有89家, 信息技术业企业30家。一般说来, 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的产生流程比较复杂, 这一阶段需要生产工艺、原材料、仪器设备、生产资金和人员的全面配合。缺乏上述任一因素的支持, 技术的产品化就难以成功, 而且上述的因素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 这就决定了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生产过程本身的不确定性。
最后, 市场的不确定使技术的不确定进一步加剧。一项技术的技术效果能否得到市场的承认, 只有等到产品进入市场后才能确认, 并且市场的需求是多变的, 这就使得技术有可能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高新技术的“高”和“新”也是相对于其他普通技术而言的, 高新技术的技术寿命是不确定的, 随着时间的演进, 一项高新技术就可能变为普通技术, 这可能使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沦为毫无竞争力的企业。例如, 柯达本是传统胶卷制造行业的老大, 但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更好地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 致使柯达的消费市场日渐萎缩, 但是其竞争对手, 如佳能、索尼、尼康等企业却后来居上, 柯达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创业板科技型企业, 这种问题也是存在的, 如信息技术行业中的软件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 企业很难确保其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一旦出现更新更好的技术, 企业将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因此,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
二、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对于中小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机理
(一)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决策
任何一种决策只要包含有不确定性特征, 该决策总是存在风险的, 在不确定性决策中, 决策者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自然状态的出现是不确定的, 二是某一自然状态下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因此, 惟一能提高决策结果的方法是改善决策者的信息状况, 从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化解这些不确定因素[5]。
对于决策者来说, 事物的不确定性程度主要取决于: (1) 决策者或决策分析人员的知识水平或结构 (K) ; (2) 信息的收集状况 (Im) ; (3) 时间因素 (t) 。不确定性程度与决策者或决策分析人员的知识水平及结构呈反方向关系, 与信息搜集情况呈反比例关系, 与时间因素呈反比关系。用函数来描写不确定性程度与这三者的关系, 可以用公式1表达[6]。
投资者的知识水平越高、结构越合理, 创业板企业信息的搜集的越多, 时间越近, 则越有利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这种正确的投资决策表现在投资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所搜集的信息, 对个股进行合理估值, 并进行合适的时机选择。但是由于中小投资者自身的限制和信息的缺乏, 致使中小投资者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对于中小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机理分析
中小投资者是指“投资金额较少, 信息搜寻的平均成本较高, 在信息不对称中处于劣势地位的非专业个人投资者”。可将中小投资者的行为特点归结如下:第一, 噪声交易者倾向。中小投资者错误地认为他们掌握了有关风险资产未来价格的特殊信息, 这些信息噪声可能来自于技术分析师、股票经纪人或经济顾问的一些虚假信息, 并且对这些未来信息表现出过分主观的错误看法, 或者是在选择证券组合依据某种不正确的理念;第二, 知识存量有限, 学习成本高昂。投资者的知识存量包含投资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积累两个部分。而中小投资者在这两部分与机构投资者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第三, 非理性预期的羊群行为倾向[7]。中小投资者往往被动盲从的投资, 缺乏对个股投资价值的分析和研究, 没有明晰的投资的策略, 追随其他投资者, 这种投资行为在市场上有很强的传导作用。
根据中小投资者本身的特点并结合投资者不确定性决策的知识, 可以得出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使中小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加强。
首先, 中小投资者知识存量有限, 学习成本高昂,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使中小投资者更难以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决策的不确定性程度与决策者的知识水平与结构呈反向关系。因为知识水平与结构是认识事物与处理信息的基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知识水平越高, 结构越好, 投资者在某一投资决策上的确定性越大, 所以获利的可能性就更大。但中小投资者知识存量有限, 学习成本高昂, 在认识事物与处理信息方面有天然的缺陷。具体到创业板投资来说, 中小投资者对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 因此对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就存在偏差, 偏差越大, 就越有可能在高位上买入价值低的企业的股票, 因此创业板科技型企业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 不确定性大;相反, 机构投资者拥有相关专业人士, 在知识存量和结构方面比中小投资者更具优势, 因此对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就有可能更准确, 其投资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不确定性程度更低。
其次, 技术不确定性使中小投资者对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成本更高, 致使创业板市场投资不确定更大。一般说来, 不确定性的改善与相应的成本是呈正比的, 不确定性程度改善的越高, 相应的信息成本就越高。按照斯蒂格勒 (G.J.Stigler) 的观点, 信息成本应包括时间和“鞋底” (Shoe) 两个部分, 前者指信息搜寻所耗费的时间, 后者则是指交通成本和其他查寻费用[8]。搜寻信息更有利于投资者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降低风险, 减少损失。具体到创业板市场投资, 即便中小投资者知道创业板投资不确定性高, 风险比较大, 会通过信息搜集来减少不确定性, 但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在技术方面的信息比较难以搜寻, 并且中小投资者也难以对这种信息做出正确地处理, 这同样会造成中小投资者的估值偏差和时机选择不准。再加上中小投资者本身有噪声交易者倾向和羊群行为倾向, 这使得他们容易受虚假信息和跟风炒作的影响, 其在创业板市场上的投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为了减少创业板投资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必须加大信息搜集的力度, 也就必然导致信息成本增加, 但对中小投资者的财力和时间来说, 这些成本增加就显得比较昂贵。因此,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 使创业板市场信息在改善中小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方面作用有限。
最后, 时间因素对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投资的特殊影响。一般说来, 事物的不确定性程度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减少, 例如, 短期决策一般比长期决策的不确定性要小。对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亦是如此, 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科技型企业为主流, 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 科技型产品的技术效果只有在投入市场后才能得到检验。在得到市场承认后, 科技型企业才是具有投资价值的, 但这种市场的承认是要以时间作为前提的, 中小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时候, 不可能知道这种产品是否能通过或经过多久能通过市场的检验, 在这种情况下, 中小投资者投资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不确定性是很高的。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对于中小投资者决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图2。
三、结论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 中小投资者投资创业板科技型的技术不确定性通过投资者的知识水平与结构、信息搜集水平和时间这三条途径使中小投资者难以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和时机选择, 因而投资决策不确定性强。这种强的不确定性, 使中小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时获利可能性减小, 风险加大, 中小投资者在创业板市场上并不占据优势地位。所以为中小投资者开发适宜的投资策略将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摘要:创业板市场主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中小投资者投资创业板面临的风险较大。通过研究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的表现, 分析了技术不确定性对中小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中小投资者在创业板市场投资不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 需要开发适宜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技术不确定性,中小投资者保护,不确定性决策
参考文献
[1]张玉明, 吴有红, 张昭贵.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风险及其管理[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5, (6) :18-21.
[2]陈伟忠, 陈金贤.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系统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23-26.
[3]杜伟, 魏勇.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与政府激励政策安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 (7) :50-52.
[4]张玉明, 吴有红, 张昭贵.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风险及其管理[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5, (6) :18-21.
[5]李腊生.不确定性决策与金融资产投资[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2-39.
[6]李腊生.不确定性决策与金融资产投资[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63-64.
[7]文淑惠.投资者利益保护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2000.
创业决策 篇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目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是首次提出,也是未来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突破口。产能过剩、就业供给不足倒逼整个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它是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由之路。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就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具体实施意见。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需要结合经济新常态下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高校创业教育与供给侧改革的无缝对接。
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创业教育当中难度较大的部分。难度较大的原因一是在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另一个原因在于创业者的创业决策是一种风险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影响创业决策的因素众多,例如个人背景、心理特质、创业动机、社会经济文化与情境因素等均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决策。以上诸多因素是大学生在创业活动开始之前拥有的资源禀赋,由于每个人对于资源的使用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如何结合个人特点整合每个人的创业资源禀赋,提高创业者创业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难度。创业者的资源禀赋通常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心理资本四类。其中创业者的心理资本水平影响四种资源禀赋之间的整合程度,只有四种资源禀赋的有效结合才能使得创业决策的效果变得更好。创业教育在实现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类活动来整合四种资源禀赋,尤其是要注重心理资本的开发。
心理资本的开发是心理资本研究的落脚点,Luthans提出了著名的PCI模型(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其内容,利用实验方法检验了模型对心理资本提升和工作绩效的影响[1],随后Luthans又将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表述,增强了模型的直观性[2]。PCI模型也成为了心理资本开发的主要工具[3,4]。在Luthans等的研究之后,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加入到了心理资本开发研究之中,其中高娜[5]在创业心理资本三维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开发方法,此外还有些学者从团队心理资本、农民工、企业家等角度探讨心理资本开发方法,如魏荣、鲁银梭[6,7]、张铭等[8,9]。其中张铭指出PCI模型的应用局限性,并且提出了一个兼具宏观开发与微观开发,直接开发与间接开发,主动开发与被动开发的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企业家心理资本的拓展模型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全面地将影响心理资本开发的因素整合,提高了心理资本开发的水平和效率,因此本文亦选择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作为研究开展的基础。
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必须重视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创业高级人才的供给方,高校的创业教育面临转型,要重点解决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问题。本文基于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从心理资本干预视角来构建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并给出相应的策略,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适应供给侧改革作出的转型提供参照。
二、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749万,与2013年、2014年相比,2015年选择就业的学生比例有所降低,由2014年的76.3%降低至2015年的71.2%,而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上升近一倍,由2014年的3.2%上升为2015年的6.3%。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比例明显上升,应届大学生创业热潮兴起。但是创业本身风险极高,大学生创业三年存活率很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创业,从容面对创业过程当中的困难,尤其是创业初期的一系列的创业决策问题,将会是今后高校创业教育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部分员工失业。失业人口的不断上升,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同时为了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也需要创新创业来拉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熟悉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才来从事相关的工作,而创业教育能够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作为就业市场的主要供给方之一,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受到市场需求的更多的影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劳动市场的供给侧更多的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去参与并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一方面高校要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员工;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会需要更多的创业人才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来创造新的供给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的目标。高校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会在今后的高等教育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承担起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的任务[10]。在高校创业教育中,以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难度较大。因为创业决策一般都在风险环境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也较多,从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决策能力来看,其主要目标是让创业者了解创业的过程,怎样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掌握的要素禀赋进行创业决策,并将犯致命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以实现创办自己的企业的目标。在创业决策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掌握的四类要素禀赋当中,心理资本能够有效串联起其他三类要素,是整合四类要素禀赋最关键的要素,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是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当中的关键[11,12,13]。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水平高低影响着其对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整合,继而左右创业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关系着整个创业活动的成败(见图1)。
供给侧改革将加速传统行业去产能的过程,降低传统产业所占的比例,同时也为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有利契机。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选择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为主,供给侧改革也给大学生在行业选择和机会识别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创业的机会与风险并存,创业机会无处不在同时也是稍纵即逝,创业的可替代性和复制性很强,因此面临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此时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也会更加依赖于其自身的创新能力,能够敏锐地把握行业当中的创业机会形成创业决策,打破行业的传统的游戏规则,创造新的消费模式,提供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行业选择与机会识别属于创业决策范畴,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也会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综上所述,供给侧改革倒逼高校创业教育进行积极转型,为了更好地实现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创业决策能力培养。作为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主要形式,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业决策水平,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在整个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最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因此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将会在高校创业教育内容中愈发重要。
三、构建基于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的培养机制及策略
供给侧改革倒逼高校创业教育进行积极转型,而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作为创业教育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应该重视构建完整的一套科学培养机制来推动创业决策教育的发展,从而实现为供给侧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由上文论述,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通过提高心理资本水平来系统整合其他三类要素禀赋,达到提高决策效率和效果。
(一)PCI模型的内涵以及局限性
目前在心理资本开发方面使用较为广泛的是Luthans提出的PC(I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见图2),具体地可以表述为以目标和途径设计与执行障碍计划来开发“希望”要素;以树立自我效能与开发积极的期望来开发“乐观”要素;以体验成功模仿他人与说服和觉醒来开发“自我效能”要素;以构建资源回避危害与改变影响过程来开发“韧性”要素。模型的分析结果便于获取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而模型产生的最终结果则是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持续提高。
PCI模型在心理资本开发领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其特点在于首先在心理资本开发过程中以外部专家作为主要活动的实施者,开发的对象具有相对集中性,分四个维度使用不同的特定开发方法,其采用点对点的方式要求专家的外部干预和对象的配合。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PCI模型的特点能够与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好的结合。高校会聘请外部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实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决策,大学生具有相对集中性,有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基于创业导师的帮助给予积极的回应。
但PCI模型在高校创业教育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局限性。首先是PCI模型注重微观层面忽视了宏观环境的影响,供给侧改革是宏观环境的改学生的心理资本已有的四个要素之外,还存在一些大学生群体所特有的特征,因此在模型的运用效果方变,必须重视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创业教育带来的变化;其次是PCI模型在内容上涉及的广度不够,在大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模型对心理资本的整体未做到一个统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措施;最后,高校创业教育目前尚不能完全做到针对不同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做出针对性的富有个性化的指导,而PCI模型对于心理资本的开发是直接的且需要对象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的创业意愿较弱,对于这类群体不能使用较为直接的方法,同时也不能较快地得到正面积极的回应,需要在特定的宏观环境下进行一些内容上的调整。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PCI模型重构
供给侧改革给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转型的契机,对于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述对于PCI模型的分析中,供给侧改革给予了新的宏观环境。因此在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过程中对PCI模型的使用就必须考虑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供给侧改革对劳动力供给市场会带来结构上的变化,在人才需求类型上创新创业人才的结构比重将逐步上升。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业教育整个教学内容中的占比也会随之提高,那么作为心理资本开发来说也要结合宏观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相应的培养机制。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改革过程中产业环境也会随之改变,服务业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产业也会随着创新创业的带动而完成升级,这给予了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加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程度。对于大学生群体中的创业者而言,创业决策的难度与之前相比又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也要在产业环境发生变化时进行调整。
供给侧改革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带来了宏观和中观两个方面的变化,这就会倒逼PCI模型进行重构。张铭以提高企业家心理资本水平为研究对象,在PCI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拓展模型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全面地将影响心理资本开发的因素整合,提高了心理资本开发的水平和效率。E-PCI-S模型分为E-PCI、PCI和PCI-S三个子模型,其中E-PCI模型是宏观、中观外部环境与PCI模型的结合,PCI-S模型考虑到了群体间的差异。E-PCI与PCI和PCI-S是互补关系,PCI和PCI-S两者之间是替代关系。E-PCI-S模型是针对PCI模型的应用局限性做出的拓展,也能够更加贴合高校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因此重构的PCI模型将会以E-PCI-S模型作为表达形式,具体见图3。
(三)基于E-PCI-S模型的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机制及实施策略
作为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效果。采用E-PCI-S模型作为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开发的工具,实际上是在原PCI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外部环境转化和心理资本替代两种途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外部环境转化方面主要是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宏观和中观的创业环境变化积极转化为创业教育中对于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有利因素;心理资本替代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业条件和所处的创业阶段适时调整自己的投入重点以达到因人而异的效果。
围绕E-PCI-S模型,本文将建立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的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详见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实现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本文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向提出了实施策略。实际上是对E-PCI-S模型的三个子模型的综合运用,外部因素主要是对E-PCI模型的综合使用,内部因素主要是对PCI和PCI-S两个模型的结合使用。
首先从内部因素出发,要实现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提高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制定创业个人规划。制定创业个人规划对应着心理资本的“希望”要素,类似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目标上更加明确。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创业个人规划,能够让具备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要素,完成对自己的全面认知,并依据自己的自我认知选择自己的创业路径。以比赛、模拟经营等形式去实践自己的创业构想,以达到自己在“希望”上的累积。
做好要素禀赋积累。要素禀赋的积累影响着创业者的“乐观”情绪。创业决策的要素禀赋主要有经济资本、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明确了心理资本具有整合其他三类资本的作用,因此在实现心理资本的提高的过程中通过PCI-S模型,根据自身能力和创业所处的阶段进行心理资本干预的替代。也就是通过其他三类成本的先后积累,间接作用于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以达到四类创业决策要素禀赋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决策能力。
学习创业榜样的成功经验。学习创业榜样的经验对应着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要素。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高自我效能的方法就是模仿他人,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唤醒自身的潜能。学习创业榜样的成功经验并做到较好地模仿达到成功,会极大地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创业决策的效率。
制定风险规避计划。制定风险规避计划不是一味地回避风险,而是在风险中寻求最大的决策成功。创业决策一直在风险中进行,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风险感知能力较弱和风险偏好较为保守的特点。因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制定风险规避计划,实际上是在引导其不断思考自己在决策时面临的风险,结合其本人的风险偏好,在真正做出创业决策之前,做好决策风险评估,提高其决策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困难的“韧性”,在不断的失败当中磨练自身的意志品质。
其次从外部因素出发,要实现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提高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解读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引发了劳动力市场供给侧的变革。从人才需求结构上,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高校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供给方,不得不要重视创业教育。其中,作为创业教育中重点和难点的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在培养内容上要做出调整,尤其是要解读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创业行业环境的变化。从这两个方面解读能够使得大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督促其完成创业的要素禀赋积累,尤其是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
产业创业信息共享。供给侧改革将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此过程中服务业也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服务业,那么相应地要想提高其创业决策能力,就必须使得其充分了解行业内部的创业信息,通过模拟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其心理资本水平,最终达到创业决策能力提高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作为高校创业教育就要搭建产业创业信息共享平台,供大学生从中挖掘适宜的创业机会。
选聘创业导师。这里选聘的导师都是学校以外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选聘创业导师是通过创业导师的传帮带,达到创业经验分享。大学生从创业导师那边学习到的经验经过模仿、总结和提炼,形成了自己对创业的新的认知。在自己的创业项目面临决策时不会手忙脚乱,做到理性决策提高决策的效果,实际上选聘外部的创业导师也是通过体验成功和模仿他人达到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自我效能。
调整创业课程体系。高校创业课程内容涵盖了创业各个阶段的内容,对于各个阶段节点所需要的技能能够做到详细介绍,但是对于心理方面的内容却较少涉及。心理资本具有整合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能力,而创业决策也是一个风险行为,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会遇到较大困难和困惑,因此除了要注重技能性内容之外,课程的设置也要更多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要让学生在课程中重视提高自我效能感,树立战胜创业过程中的困难的希望,保持韧性直面困难,通过倾诉、沟通等方法对创业决策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或困惑进行疏导。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结合供给侧改革背景,研究了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构建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由供给侧改革给劳动力市场供给侧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出发,指出其变化倒逼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形式和内容的转型。随后,着重强调了创业决策过程是创业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掌握的要素禀赋进行创业决策,并将犯致命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以实现创办自己的企业的目标,特别是心理资本对于其他三类资本的有效协调和整合的作用,得出了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依赖于大学生自身心理资本水平的高低。之后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展开论证,由于引入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变化,因此在选取理论模型构建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时对原有的PCI模型进了重构,后选用了E-PCI-S模型作为机制构建的依据。按照E-PCI-S模型的三个子模型的要求,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的相关策略,完成了从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出发到提高其创业决策能力的目标。
本文的研究有一定局限性,只是从理论模型上论证了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并未使用实证研究去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对于E-PCI-S模型中的四类创业决策要素禀赋只是强调了心理资本整合和协调的作用,并未探讨四类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因此研究尚需要进一步深入,并结合实证分析来完善。
摘要:供给侧改革倒逼高校创业教育进行积极转型,为了更好地实现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业决策水平,降低创业决策失败的风险。在整个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心理资本具有整合其他创业决策要素禀赋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基于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从心理资本干预视角来构建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并从内外两个方面给出八项实施策略,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