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决策能力(精选9篇)
创业决策能力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目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是首次提出,也是未来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突破口。产能过剩、就业供给不足倒逼整个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它是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由之路。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就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具体实施意见。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需要结合经济新常态下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高校创业教育与供给侧改革的无缝对接。
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创业教育当中难度较大的部分。难度较大的原因一是在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另一个原因在于创业者的创业决策是一种风险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影响创业决策的因素众多,例如个人背景、心理特质、创业动机、社会经济文化与情境因素等均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决策。以上诸多因素是大学生在创业活动开始之前拥有的资源禀赋,由于每个人对于资源的使用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如何结合个人特点整合每个人的创业资源禀赋,提高创业者创业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难度。创业者的资源禀赋通常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心理资本四类。其中创业者的心理资本水平影响四种资源禀赋之间的整合程度,只有四种资源禀赋的有效结合才能使得创业决策的效果变得更好。创业教育在实现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类活动来整合四种资源禀赋,尤其是要注重心理资本的开发。
心理资本的开发是心理资本研究的落脚点,Luthans提出了著名的PCI模型(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其内容,利用实验方法检验了模型对心理资本提升和工作绩效的影响[1],随后Luthans又将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表述,增强了模型的直观性[2]。PCI模型也成为了心理资本开发的主要工具[3,4]。在Luthans等的研究之后,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加入到了心理资本开发研究之中,其中高娜[5]在创业心理资本三维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开发方法,此外还有些学者从团队心理资本、农民工、企业家等角度探讨心理资本开发方法,如魏荣、鲁银梭[6,7]、张铭等[8,9]。其中张铭指出PCI模型的应用局限性,并且提出了一个兼具宏观开发与微观开发,直接开发与间接开发,主动开发与被动开发的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企业家心理资本的拓展模型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全面地将影响心理资本开发的因素整合,提高了心理资本开发的水平和效率,因此本文亦选择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作为研究开展的基础。
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必须重视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创业高级人才的供给方,高校的创业教育面临转型,要重点解决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问题。本文基于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从心理资本干预视角来构建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并给出相应的策略,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适应供给侧改革作出的转型提供参照。
二、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高达749万,与2013年、2014年相比,2015年选择就业的学生比例有所降低,由2014年的76.3%降低至2015年的71.2%,而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上升近一倍,由2014年的3.2%上升为2015年的6.3%。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比例明显上升,应届大学生创业热潮兴起。但是创业本身风险极高,大学生创业三年存活率很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创业,从容面对创业过程当中的困难,尤其是创业初期的一系列的创业决策问题,将会是今后高校创业教育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部分员工失业。失业人口的不断上升,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同时为了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也需要创新创业来拉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熟悉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才来从事相关的工作,而创业教育能够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作为就业市场的主要供给方之一,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受到市场需求的更多的影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劳动市场的供给侧更多的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去参与并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一方面高校要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员工;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会需要更多的创业人才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来创造新的供给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的目标。高校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会在今后的高等教育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承担起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的任务[10]。在高校创业教育中,以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难度较大。因为创业决策一般都在风险环境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也较多,从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决策能力来看,其主要目标是让创业者了解创业的过程,怎样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掌握的要素禀赋进行创业决策,并将犯致命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以实现创办自己的企业的目标。在创业决策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掌握的四类要素禀赋当中,心理资本能够有效串联起其他三类要素,是整合四类要素禀赋最关键的要素,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是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当中的关键[11,12,13]。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水平高低影响着其对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整合,继而左右创业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关系着整个创业活动的成败(见图1)。
供给侧改革将加速传统行业去产能的过程,降低传统产业所占的比例,同时也为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有利契机。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选择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为主,供给侧改革也给大学生在行业选择和机会识别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创业的机会与风险并存,创业机会无处不在同时也是稍纵即逝,创业的可替代性和复制性很强,因此面临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此时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也会更加依赖于其自身的创新能力,能够敏锐地把握行业当中的创业机会形成创业决策,打破行业的传统的游戏规则,创造新的消费模式,提供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行业选择与机会识别属于创业决策范畴,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也会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综上所述,供给侧改革倒逼高校创业教育进行积极转型,为了更好地实现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创业决策能力培养。作为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主要形式,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业决策水平,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在整个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最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因此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将会在高校创业教育内容中愈发重要。
三、构建基于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的培养机制及策略
供给侧改革倒逼高校创业教育进行积极转型,而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作为创业教育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应该重视构建完整的一套科学培养机制来推动创业决策教育的发展,从而实现为供给侧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由上文论述,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通过提高心理资本水平来系统整合其他三类要素禀赋,达到提高决策效率和效果。
(一)PCI模型的内涵以及局限性
目前在心理资本开发方面使用较为广泛的是Luthans提出的PC(I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见图2),具体地可以表述为以目标和途径设计与执行障碍计划来开发“希望”要素;以树立自我效能与开发积极的期望来开发“乐观”要素;以体验成功模仿他人与说服和觉醒来开发“自我效能”要素;以构建资源回避危害与改变影响过程来开发“韧性”要素。模型的分析结果便于获取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而模型产生的最终结果则是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持续提高。
PCI模型在心理资本开发领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其特点在于首先在心理资本开发过程中以外部专家作为主要活动的实施者,开发的对象具有相对集中性,分四个维度使用不同的特定开发方法,其采用点对点的方式要求专家的外部干预和对象的配合。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PCI模型的特点能够与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好的结合。高校会聘请外部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实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决策,大学生具有相对集中性,有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基于创业导师的帮助给予积极的回应。
但PCI模型在高校创业教育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局限性。首先是PCI模型注重微观层面忽视了宏观环境的影响,供给侧改革是宏观环境的改学生的心理资本已有的四个要素之外,还存在一些大学生群体所特有的特征,因此在模型的运用效果方变,必须重视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创业教育带来的变化;其次是PCI模型在内容上涉及的广度不够,在大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模型对心理资本的整体未做到一个统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措施;最后,高校创业教育目前尚不能完全做到针对不同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做出针对性的富有个性化的指导,而PCI模型对于心理资本的开发是直接的且需要对象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的创业意愿较弱,对于这类群体不能使用较为直接的方法,同时也不能较快地得到正面积极的回应,需要在特定的宏观环境下进行一些内容上的调整。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PCI模型重构
供给侧改革给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转型的契机,对于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述对于PCI模型的分析中,供给侧改革给予了新的宏观环境。因此在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过程中对PCI模型的使用就必须考虑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供给侧改革对劳动力供给市场会带来结构上的变化,在人才需求类型上创新创业人才的结构比重将逐步上升。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业教育整个教学内容中的占比也会随之提高,那么作为心理资本开发来说也要结合宏观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相应的培养机制。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改革过程中产业环境也会随之改变,服务业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产业也会随着创新创业的带动而完成升级,这给予了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加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程度。对于大学生群体中的创业者而言,创业决策的难度与之前相比又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也要在产业环境发生变化时进行调整。
供给侧改革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带来了宏观和中观两个方面的变化,这就会倒逼PCI模型进行重构。张铭以提高企业家心理资本水平为研究对象,在PCI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拓展模型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全面地将影响心理资本开发的因素整合,提高了心理资本开发的水平和效率。E-PCI-S模型分为E-PCI、PCI和PCI-S三个子模型,其中E-PCI模型是宏观、中观外部环境与PCI模型的结合,PCI-S模型考虑到了群体间的差异。E-PCI与PCI和PCI-S是互补关系,PCI和PCI-S两者之间是替代关系。E-PCI-S模型是针对PCI模型的应用局限性做出的拓展,也能够更加贴合高校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因此重构的PCI模型将会以E-PCI-S模型作为表达形式,具体见图3。
(三)基于E-PCI-S模型的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机制及实施策略
作为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效果。采用E-PCI-S模型作为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开发的工具,实际上是在原PCI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外部环境转化和心理资本替代两种途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外部环境转化方面主要是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宏观和中观的创业环境变化积极转化为创业教育中对于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有利因素;心理资本替代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业条件和所处的创业阶段适时调整自己的投入重点以达到因人而异的效果。
围绕E-PCI-S模型,本文将建立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的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详见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实现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本文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向提出了实施策略。实际上是对E-PCI-S模型的三个子模型的综合运用,外部因素主要是对E-PCI模型的综合使用,内部因素主要是对PCI和PCI-S两个模型的结合使用。
首先从内部因素出发,要实现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提高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制定创业个人规划。制定创业个人规划对应着心理资本的“希望”要素,类似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目标上更加明确。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创业个人规划,能够让具备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要素,完成对自己的全面认知,并依据自己的自我认知选择自己的创业路径。以比赛、模拟经营等形式去实践自己的创业构想,以达到自己在“希望”上的累积。
做好要素禀赋积累。要素禀赋的积累影响着创业者的“乐观”情绪。创业决策的要素禀赋主要有经济资本、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明确了心理资本具有整合其他三类资本的作用,因此在实现心理资本的提高的过程中通过PCI-S模型,根据自身能力和创业所处的阶段进行心理资本干预的替代。也就是通过其他三类成本的先后积累,间接作用于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以达到四类创业决策要素禀赋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决策能力。
学习创业榜样的成功经验。学习创业榜样的经验对应着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要素。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高自我效能的方法就是模仿他人,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唤醒自身的潜能。学习创业榜样的成功经验并做到较好地模仿达到成功,会极大地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创业决策的效率。
制定风险规避计划。制定风险规避计划不是一味地回避风险,而是在风险中寻求最大的决策成功。创业决策一直在风险中进行,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风险感知能力较弱和风险偏好较为保守的特点。因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制定风险规避计划,实际上是在引导其不断思考自己在决策时面临的风险,结合其本人的风险偏好,在真正做出创业决策之前,做好决策风险评估,提高其决策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困难的“韧性”,在不断的失败当中磨练自身的意志品质。
其次从外部因素出发,要实现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提高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解读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引发了劳动力市场供给侧的变革。从人才需求结构上,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高校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供给方,不得不要重视创业教育。其中,作为创业教育中重点和难点的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在培养内容上要做出调整,尤其是要解读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创业行业环境的变化。从这两个方面解读能够使得大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督促其完成创业的要素禀赋积累,尤其是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
产业创业信息共享。供给侧改革将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此过程中服务业也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服务业,那么相应地要想提高其创业决策能力,就必须使得其充分了解行业内部的创业信息,通过模拟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其心理资本水平,最终达到创业决策能力提高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作为高校创业教育就要搭建产业创业信息共享平台,供大学生从中挖掘适宜的创业机会。
选聘创业导师。这里选聘的导师都是学校以外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选聘创业导师是通过创业导师的传帮带,达到创业经验分享。大学生从创业导师那边学习到的经验经过模仿、总结和提炼,形成了自己对创业的新的认知。在自己的创业项目面临决策时不会手忙脚乱,做到理性决策提高决策的效果,实际上选聘外部的创业导师也是通过体验成功和模仿他人达到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自我效能。
调整创业课程体系。高校创业课程内容涵盖了创业各个阶段的内容,对于各个阶段节点所需要的技能能够做到详细介绍,但是对于心理方面的内容却较少涉及。心理资本具有整合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能力,而创业决策也是一个风险行为,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会遇到较大困难和困惑,因此除了要注重技能性内容之外,课程的设置也要更多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要让学生在课程中重视提高自我效能感,树立战胜创业过程中的困难的希望,保持韧性直面困难,通过倾诉、沟通等方法对创业决策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或困惑进行疏导。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结合供给侧改革背景,研究了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构建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由供给侧改革给劳动力市场供给侧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出发,指出其变化倒逼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形式和内容的转型。随后,着重强调了创业决策过程是创业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掌握的要素禀赋进行创业决策,并将犯致命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以实现创办自己的企业的目标,特别是心理资本对于其他三类资本的有效协调和整合的作用,得出了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依赖于大学生自身心理资本水平的高低。之后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展开论证,由于引入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变化,因此在选取理论模型构建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时对原有的PCI模型进了重构,后选用了E-PCI-S模型作为机制构建的依据。按照E-PCI-S模型的三个子模型的要求,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的相关策略,完成了从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出发到提高其创业决策能力的目标。
本文的研究有一定局限性,只是从理论模型上论证了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并未使用实证研究去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对于E-PCI-S模型中的四类创业决策要素禀赋只是强调了心理资本整合和协调的作用,并未探讨四类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因此研究尚需要进一步深入,并结合实证分析来完善。
摘要:供给侧改革倒逼高校创业教育进行积极转型,为了更好地实现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业决策水平,降低创业决策失败的风险。在整个创业决策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心理资本具有整合其他创业决策要素禀赋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基于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从心理资本干预视角来构建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并从内外两个方面给出八项实施策略,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参照。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创业决策能力,心理资本干预
创业决策能力 篇2
[摘 要] 本文通过SWOT模式分析了现代大学生在创业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依据SWOT战略为大学生提供客观的创业决策,以期大学生在创业的路上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生 SWOT分析 创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就业日益严峻,一些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途径、新形式。为适应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新形势,除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外,还应帮助他们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分析外部机会和威胁,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本文将应用SWOT分析法对大学生创业的自身因素,以及所处的各种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客观的分析,以期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客观准确的决策提供帮助。
一、SWOT分析法
SWOT(斯沃特)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H.Weihric)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分清利弊的方法。SWOT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的缩写。其中S和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的自身条件,O和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条件。SWOT分析要求正确识别出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因素,发挥优势,抓住机会明确发展方向,并找出主体实际情况的差距和不足针对威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实现自身的目标。
二、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1、大学生自身的优势(S)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是一个知识和智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最大的优势是知识资源、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除此之外,大学生普遍还有如下优点如: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接受新鲜事物快、有些东西一点即通、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易接受新鲜事物;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等等。
2、大学生创业的劣势(W)
缺乏经验和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最大劣势。除此之外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喜欢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对市场预测过于乐观;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易于放弃等等这也是大学生初创业的劣势。
3、大学生创业的机遇(O)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好机遇,当前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对应届大学生创业实行了多项优惠政策,免息的小额贷款等等。
4、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威胁(T)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人才市场,人才需求趋向饱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加之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存在触及不到的地方,市场秩序混乱,这对于刚走出校门还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创业威胁。同时个人身体健康隐患、家庭不稳定因素、糟糕的财务状况及还款压力等等都是潜在的威胁。
三、大学生创业SWOT战略决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创业本身存在着优势和劣势,同时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挑战,SWOT分析为当代大学创业提供了四种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
1、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战略)
在大学生创业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丰富、专业强、悟性高,易接受新事物的优势,利用好国家政策大好机遇,选择投资较少、专业对口的项目着手创业,从而带动就业、为当地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自我价值。
2、利用机会,克服劣势(W—0战略)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该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劣势,认真分析市场的需求情况,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克服劣势,利用国家的有利政策,选择在对自己有利的行业进行自主创业,或者先进入对口的企业中进一步的锻炼自己、完善自我,增长经验和知识,为下一步的创业做好扎实的准备。
3、利用优势,挑战威胁(S—T战略)
大学生在创业决策时要对不利环境深入分析,尽量回避创业威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敢于挑战威胁、超越自我,充分发挥知识丰富、专业性强的优势够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4、克服劣势,回避威胁(W—T战略)
大学生面对自身存在着不足,同时外部创业环境也不是很理想,在最不利的创业情况下,应该“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学生应克服自身的劣势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暂时选择延迟创业,采取“先就业再创业”,在社会大熔炉中逐渐成长,积累实战经验,从而达到自我的最优规划,才能克服劣势回避威胁。
网络创业者创业决策研究浅析 篇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创业重要性凸显, 并日益得到人们关注, 而国内关于创业问题的研究才刚起步。Davidsson (2001) 指出创业研究存在个体、企业、产业或人口、地区、国家等不同分析层次, 创业活动也可在不同层次进行。目前国内研究, 多集中于企业或公司层面, 且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和中小企业等实体创业研究。
随着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 网上购物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再加上就业压力的增加, 而网络创业门槛较低、投入较少, 为不少待业人群提供就业机会。网络创业有四种形式:网络技术创业、网上开店、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和网上自由职业者创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创业, 尤其网上开店成为许多创业者建立新事业的第一步 (葛宝山、王侃, 2010) 。目前, 国内对网店的研究, 多是关于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行为与购买意向, 或网店创业者的经营策略等 (黄镇平, 2008) 。而创业者为何选择网络创业方式, 影响其做出创业决策的因素等并未给出进一步说明。
二、创业与网络创业研究
1. 概念界定 (1) 创业
学术界对创业未形成统一的完整概念 (朱仁宏, 2004) , 但大致都是从创业者特征、机会识别与获取、新企业建立三方面界定。Gartner主张“创业是新企业创建的过程”, 强调创业具有不同属性, 如创新、独特性、组织创建、价值创造、自主雇佣等 (张玉利, 2010) 。
经济学家柯兹纳在1979年发表的《知觉、机会和利润:创业理论研究》一文中首次指出创业是一个机会发现活动, 且创业者对机会往往保持高度警觉性 (苗青, 2006) 。Stevenson等 (1985、1994) 把创业看作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限制的机会追寻, 是将不同资源组合起来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就是个体或团队搜寻、评价及开发市场机会进而创立新组织的行为过程 (王玉帅, 2008) 。本文借鉴了机会学派的观点, 将创业定义为发现、评价和利用机会创造价值的决策过程。
(2) 网络创业
网络创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业形式, 是指创业者在互联网环境中, 利用各种资源, 发现机会、努力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作为一种新兴创业方式, 从经营方式看, 网络创业/网上创业属于电子商务范畴 (周常青, 2007) 。网络创业实质就是通过互联网途径发现商机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2. 创业决策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决策, 国内外已有研究聚焦于创业者特质、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从个性心理与行为理论、文化情境、伦理背景和环境观等不同视角考察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 如John W.Mullins和David Forlani (2000) 认为, 新企业决策角色框架包括风险感知、预期的创业回报、决策者的个体特征、环境因素等。陈震红和董俊武 (2005) 指出创业决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风险倾向、风险感知、创业者禀赋、预期回报及环境因素等。
关于创业决策的研究对象, 主要关注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家、一般管理者及学生群体等。如Phillip (2002) 和Stein (2004) 以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创业意向研究。李自如、黄教文 (2002) 以台湾中小企业为对象探讨其创业决策的关键因素。范巍、王重鸣 (2006) 以民营企业家、一般管理者及MBA学员为调查对象;苗青 (2009) 以企业为样本;马昆姝、覃蓉芳 (2010) 以企业创业者、管理者及部分大四和硕士学生为研究对象等, 考察了创业决策相关问题。
由于不同类型创业者具有不同的认知行为, 即使是同一类型创业者也会因其个人经历及个性特征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何网络创业会迅速发展, 以往研究结论是否同样适用于网络创业者, 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虽然有学者以网店创业者为调查对象, 研究了个体特质及个人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葛宝山、王侃, 2010) 。但是目前关于网络创业决策相关研究仍然比较少, 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网络创业研究
1. 网络创业——网上开店
对采用网上开店模式的商家来说, 由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及创建网络商店 (简称“网店”) 门槛较低, 网店成为许多创业者发展新事业的第一步, 尤其是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 (葛宝山、王侃, 2010) 。网上销售没有库存压力、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及空间限制等特点, 使其经营风险明显降低;网上开店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
2. 网络创业研究
根据机会派对创业的定义可知, 网络创业就是利用网络环境不断发现、识别和评价创业机会的过程。关于网络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店创业者的经营策略 (黄镇平, 2008) 、网络创业者的个体因素、网络创业特征、网络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探讨 (武峰, 2006) 及优劣势分析等, 对于个体为何选择网络创业、怎样识别出这一机会及影响其做出网络创业决策的因素没有太多研究。
2008年, 致富中国网中提到网上创业成败关键在于心态。也就是说个人心理特征等主观认知会影响网上创业的成败, 即会影响网上创业行为。应光黎 (2009) 对C2C模式下的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机会与风险问题进行探讨, 指出大学生群体要网上创业需具备的条件有:正确的心态和一定的营销技巧等个体条件, 产品供应能力、市场定位等微观基础;并且强调网络创业者不可忽视对经验的积累、网络资源及网络外资源的积累。武峰 (2006) 探讨了个人网商创业成功的因素, 主要包括外部因素 (如法规制度、完善的网络平台等) 和内部因素 (如网店信誉、货源渠道、网络营销方法、计算机技能、网络学习能力、成功的信心) 。端木凡义、王芳 (2009) 指出, 影响网络领域创业者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外在环境因素 (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和个人因素 (如捕捉机会的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等) 。除对网商创业成功因素的探讨外, 还有学者如葛宝山、王侃 (2010) 以网络创业者为对象, 探讨了网店创业者个体特征及个人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上研究虽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网上创业进行研究, 但比较笼统、不系统;尤其是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网络创业决策, 在机会发现及识别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并未给出进一步说明。
四、网络创业决策影响因素
目前, 对网络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且多从成功创业者角度去分析, 同时指出创业行为除受国家、地方给予的政策、法律、文化、信息技术等条件支持的影响外, 更多的取决于创业者个体。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将其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方面。
1. 环境因素
(1) 政策支持。国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 推动了连锁经营及物流配送等现代化流通方式的发展, 为网上创业 (如网上开店) 提供了外部条件。
(2) 法律支持。通过出台网络安全法规, 提高了电子合同、在线支付及产品交付等的安全性, 对交易者隐私的保护程度也有所提高。
(3) 信息技术环境。各种信息技术, 如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及时通讯工具等的发展, 方便了网上营销的进行。
(4) 文化环境。个体周边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其创业倾向。
(5) 经济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创业会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运用, 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可能比边远地区的接触更多, 对网络环境相对熟悉。
2. 个体因素
(1) 心态。创业者心态影响其创业目标的制定。摆正心态后, 还需具备积极的、乐观、不断学习的心态 (应光黎, 2009) 。Ardichvili和Cardozo (2003) 指出乐观性等会影响企业家对创业机会的发现。陈巍 (2010) 将这种积极、乐观、不断学习的主动性视为内控制源的表现特性。内控制源就是创业者的一种心理特征, 即相信自己的努力, 而不相信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命运、运气等外界力量。
(2) 经验和资源。通过大型BBS交易网站等, 为网络创业者提供创业成功案例, 实现创业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创业者还需积累网络资源, 特别是社会网络资本等。此外, 还需具备一定的营销技能、营销渠道、融资支持等资本条件。Shane (1999) 指出先验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很关键;Hills (1997) 强调了创业者的网络对机会识别的重要性。钱永红 (2007) 指出, 个体资源水平除了包括是否已经具备创业所需的管理知识、运营团队、市场渠道、社会关系网络及融资支持等, 还涉及到个体对创业所需资源的可获得性。本文将经验和资源统一为资源水平, 包括个体的社会资本、营销网络、创业资金及管理知识等和改变这些资源现状的能力。
(3) 风险感知。网络创业所需资金少, 经营风险小, 影响着创业者的创业机会认知。Palich和Bagby (1995) 指出创业者需要更高的风险倾向, 以面对创业固有的风险;该观点暗含着个人对风险的感知, 他们之所以着手创建企业, 可能是因为感知到的风险小 (陈震红、董俊武, 2007) 。
(4) 网络知识。网络创业的特殊性, 要求其创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熟悉网络运行环境和掌握一定网络信息技术。对此, 本文提出个体因素的新维度——网络知识。有网络购物经历的个体可能更了解网络经营的特点, 更有可能引发创业行为。因此, 本文的网络知识不仅包括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还包括个体的有无网购经历。
(5) 创业回馈。网上创业投资少, 回报快, 可以锻炼个人能力和积累经营经验;还能够带给创业者一种职业控制感, 不同于受雇于人。这也是许多人选择网上创业的原因之一。创业者在做出创业决策之前会考虑创业行为带来的预期收益 (门萍, 2009) 。
(6) 创业动机。Shanea (2003) 把创业动机看作是个体的一种意愿和自发性, 认为在发现创业机会、评价创业机会和寻求资源开发机会的过程中都需要这种意愿, 即创业动机。王玉帅 (2008) 认为, 创业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创业活动, 并导致创业活动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许多人进行网上创业是为摆脱就业困境, 满足生存需求;还有一些人特别是职场白领选择网上创业则是基于成就需求。
综上, 本文将网络创业者的创业决策个体因素归纳为:内控制源、风险感知、资源水平、网络知识、创业回馈和创业动机。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 以网上开店为创业模式的群体主要是大学生、下岗职工、加工型企业职工、网下有实体店铺的店主、刚起步的小公司职员等 (戴维.金等, 2007) 。研究对象多以大学生群体为主, 如胡桂兰 (2009) 探讨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状、原因、策略等问题;耿耀敬 (2007) 指出大学生网上创业的特点、形式及存在的问题。还有学者关注于职场白领的网上开店行为。
显然, 针对网上创业研究对象仍较窄, 忽略了其他群体的参与。那些职场人员及非高学历人群为何会投入到网络创业中, 值得我们思考。
除研究对象欠缺外, 现有研究多是从理论上指出网络创业者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 而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创业决策并未给出更进一步的分析, 缺乏实证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的局限之一。今后研究可以考虑从实证角度探讨网络创业决策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玉利, 杨俊.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2]苗青.基于规则聚焦的公司创业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3]王玉帅.创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创业者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4]周常青.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20 (8) :40-41.
[5]葛宝山, 王侃.个人特质与个人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基于网店创业者的调查[J].管理学报, 2010, 7 (12) :1819-1824、1830.
[6]李自如, 黄教文.台湾中小企业创业决策关键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8 (2) :154-158.
[7]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7, 37 (4) :144-152.
[8]武峰.个体网商创业成功的因素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9, (3) :78-79.
[9]端木凡义, 王芳.影响大学生在网络领域创业的成功因素——以邵亦波和丁磊为案例分析[J].内江科技, 2009, 30 (2) :65.
[10]王若蕙.C2C电子商务创业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11]陈震红, 董俊武.中国创业者的风险感知与创业决策——以武汉“中国光谷”的创业者为例[J].当代财经, 2007, {9}:10-16.
创业决策能力 篇4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一)与美国等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首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起始时间有明显差距。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上个世纪中叶,而中国最早的创业活动是由清华大学的大学生于1997年发起的。其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差距显著。“截至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相关创业的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创业教学和研究体系。”中国教育部高教司于2002年4月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八所大学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由此可见,我国才开始八个大学的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之时,美国已经有接近我国200倍的高等院校开展了体系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从大学才涉足,而美国却从中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创业教育。最后,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大不相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撰文指出,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比率不足2%,而欧美的这个比率达到30%~40%,差异非常大。不难看出我们的大学生毕业生创业意识比较低。通过创业教育,应该引领大学生转变单纯的求职观念,树立起既要求职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据教育部预测,“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700万名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持续走低,2003~2005年,离校时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分别达到75万、99万和120万。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李涛的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可以增大大学生成长为企业家的概率,每新产生一个企业家,就可以创造出1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他每多创造100万利润,就可以为社会间接创造出50~100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创业教育能让大学毕业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它能有力解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创业过程中无法回避巨大风险
创业与风险相生相伴,创业企业从孕育到成熟要走过若干艰难历程。大学生创业亦无法回避创业风险的存在。1998年,国内从清华大学兴起了第一轮“创业潮”,其特点是起点高、风险大。像清华大学视美乐公司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技术曾获首届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并以此得到了上海第一百货公司250万元的风险投资。但是,第二年由于没有得到二期投资,最终只好将技术卖给了他人。赖德胜还指出: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他参加过几届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评奖,每年都有80~100个创业方案获奖。但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却很少。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远低于一般企业70%的成功率。
这就说明大学生创业风险巨大,随时面临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风险,创业成功率比较低。
(四)大学生创业者渴望获得创业能力
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与退出决策研究 篇5
创业投资的商业本质在于追求投资报酬最大化, 而投资退出则是完成最后资本回收的“惊险的一跳”。之所以“惊险”, 是因为创业投资退出存在无法退出的风险。就公开资本市场退出方式而言, 创业资本退出可能面临风险。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 创业投资退出的风险因素来源于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的不匹配, 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交互作用加大了创业投资退出风险 (李万寿, 2006) 。在给定上述退出风险的情况下, 如何慎重选择最优的退出方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此, 本文从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研究出发, 结合实务操作经验总结各类退出渠道及其相对优势。特别地, 本文将介绍公认的最优退出渠道IPO, 并对其退出决策进行建模分析。
2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研究综述
2.1国外研究综述2000年以后, 随着泡沫破灭、市场制度的完善以及监管的到位, 对创业投资的研究重心开始由宏观政策扶植转移到创业投资企业的微观制度运行效率方面, 包括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研究。Giot&Schwienbacher (2006) 检验了美国6000家创业企业超过20000轮的创业投资数据, 以竞争风险模型 (Competing Risks Model) 同时分析公开上市、股权转让以及清算三种退出方式与退出时机。结果表明, IPO的退出时机较股权转具有明显的时变性 (Time-varying) 。Cumming (2008) 收集了欧洲创业投资的数据, 考察了创业投资合约与退出方式的关系。研究结论与Hellmann (2006) 相近, 更强的事先约束合约会使创业企业增大以收购方式退出的可能性, 而降低公开上市或注销的几率, 并且这个结果是稳健的, 等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学者们基本认同IPO是创业投资最优的退出渠道。Jeng&Wells (2000) 通过对21个国家横截面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创业投资的决定因素。结果显示, IPO市场是影响创业投资的最主要因素。Cumming&Maclntosh (2003) 通过实证检验发现, 高价值创业企业倾向于通过公开上市退出, 而低价值创业企业倾向于以注销退出。许多研究都注意到了声誉对IPO退出渠道的影响。Megginson&Weiss (1991) 对创业资本家在创业资本退出渠道中扮演的信号作用进行了研究, 基于1983到1987年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 IPO过程中创业资本家通过其融资资本与声誉资本传递质量信号, 进而提高成功率。
2.2国内研究综述尽管我国创业投资起步较晚, 但国内的学者立足于发达国家的运作经验, 较早就注意到了退出渠道对创业投资的重要性。张小蒂 (1999) 借鉴了美国创业投资的成功经验, 归结起来主要是投资者的多元化、创业投资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通畅。孙少青 (2002) 从反面例证了退出渠道之于创业投资的重要作用。作者基于不同国家发展创业投资行业的国际经验比较, 分析了德国和日本的创业投资行业发展较美国和英国落后的原因。研究结果认为, 发达的股票市场和并购市场是建立发达的创业投资行业的前提条件, 因为完善的退出机制及通畅的退出渠道是建立发达的创业投资行业的基础。英国的股票市场和并购市场非常发达, 相应英国的创业投资行业也相当发达, 尽管其创业资本投资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像美国那么高, 但也明显地高于德国。而日本的情况类似德国, 股票市场和并购市场很不发达, 相应地其创业投资行业也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英国。
2.3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小结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关于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 (Cumming&Maclntosh, 2003;Giot&Schwienbacher, 2006;Cumming, 2008;王芳, 2001;徐祥柱, 2002) 以及我国1999年发布的《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 本文认为创业投资从创业企业退出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下列五种。
2.3.1 IPO或者说上市。在创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至符合公开上市条件后, 创业投资企业会尽量使其上市, 向公众发行普通股股票, 这就是“首次公开发售”。对于创业投资者和创业投资企业来说, IPO通常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 但创业投资经验表明, 创业投资企业所投资的企业中, 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成功上市并获取巨额利润, 大约有1/3的创业企业是亏损甚至无法回收投资的, 而另外1/3只能回收投资额。因此资本市场IPO确为创业投资企业获利的最重要渠道。但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有产业变化迅速、产品生命周期短等特点, 因而往往无法达到主板市场上市标准。基于此, 成立一个进入门槛较低的交易市场 (第二板或创业板) 以满足创业企业投融资需求成为一种必要措施。除了公开市场外, 也有买卖双方自行或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交易的场外市场, 创业企业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满足其投资策略与营运融资需求。总而言之, 健全的资本市场是创业投资企业回收资本、获得投资回报的最重要退出渠道。
2.3.2股权转让及企业并购。以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创业企业, 在使用频率上是仅次于IPO的重要退出渠道。实务运作中, 股权转让最常见的形态是被其他公司兼并或收购, 即企业并购 (Merger&Acquisition, MA) 。参与并购创业企业的买主主要有:进行策略投资布局的大公司、进行规模扩张或寻求新的成长机会的公司等。其对价可能为现金、股票交换或二者混合, 交易价格可能是盈利也可能亏损, 其获利程度通常不如IPO, 而创业企业及其经营团队也很可能丧失其独立性乃至对企业的控制权。但相对而言, 企业并购有如下优点: (1) 不必受IPO种种条件的限制, 可选用灵活多样的并购方式; (2) 对创业企业而言, 与大公司合作, 不仅能为其继续发展取得所需资金, 还可以分享大公司的技术、设备和营销渠道等好处; (3) 对并购方而言, 可以快速有效控制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取得完整的技术团队、直接扩展客户关系、扩大生产规模与市场占有率, 更可以收编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公司并购之外, 股权转让的其他可能对象也包括一般投资人及其他创业投资企业。特别地, 当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团队理念不同, 或者企业所有者有意退出投资时, 管理层团队也可能进行管理并购 (Management-Buy-Out, MBO) 。
表1展示了我国2006~2010年股权转让方式退出中股权转让对象明细情况。需要指出的是, 本表中的原股东回购即为下文将提及的股权回购方式, 出于数据的系统性考虑, 此处一并列示。不难看到, 原股东回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甚至在2009年一度达到62.28%, 但MBO所占比例则呈现出下降趋势, 2010年已经不到5%。
2.3.3股权回购。股权回购即创业投资企业在与创业企业签订投资协议书时, 加入回购协议或条款, 由创业企业在一定条件下, 依法回购创业投资企业所持有的股权。一方面, 对创业企业家及其经营团队而言, 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资产规模、产品销路、品牌信誉都逐渐优化, 这时企业或经营团队有可能希望由自己控制这个企业, 而不再受制于创业投资企业。另一方面, 对创业投资企业而言, 为了防止由于创业企业后续发展乏力导致投资被套牢, 也有动机事先签订强制性回购条款和确定股权价值的计算方法, 以便在其他退出方式受阻时, 仍能取回全部或部分投资。一般而言, 只有在创业企业营运绩效不如预期时才会执行股权回购。这由表1可以看到,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的股权回购比率显著上升。由此可见, 股权回购是一种备用的退出方法, 只有在创业企业发展不甚理想时才会运用。事实上, 它更像一个对创业投资企业的预防保护措施, 例如优先股的强制购回权, 或普通股的卖方选择权。在创业企业、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趋于一致的情况下, 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将择以公开上市方式退出。而股权转让, 特别是出售给资力雄厚的大企业也是一种成功的退出途径。产权及技术交易市场是创业投资部分退出的必要补充。而股份回购和清算退出往往是创业投资代理人为了避免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其作用是让创业投资代理人把风险锁定在其预设的范围之内。成熟的创业投资市场应该建立起灵活的创业资本退出体系, 使得创业投资代理人可根据创业资本的运营和市场情况进行抉择。会降低而创业企业的成功机率也会相应提高。
2.3.4产权及技术交易市场。创业企业的技术、商标、品牌均为其企业价值的一部分, 当这些无形资产受到侵犯时, 创业企业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更进一步, 企业也可以就这些无形资产进行处分, 以换取对价收益。由此, 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也是创业投资成功运行的基本保障之一。美国创业投资退出方式有很大的比例是经由并购、企业回购或技术转让的方式来完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比较成熟。
2.3.5破产清算。当创业企业发展状况不好而难以挽回时, 宣告企业破产并进行清算是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的最优选择。破产清算不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了结债权债务关系, 还有可能收回一部分投资。这种方式是必要的, 因为被套牢在不良企业中的资本不具备增值能力, 这会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 还不如收回部分资本, 再投入其他的投资项目。从税收筹划角度看, 这种损失还可以构成创业投资企业或创业投资投资者抵减所得税项目。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制度安排促使创业投资代理人用脚投票, 摒弃不良创业企业, 从而营造竞争性的市场氛围。以上五种退出方式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共同构成了创业投资的退出体系。接受创业资本的创业企业由于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差异, 会选择不同的退出方式, 一般来说, 创业企业经营成功且证券市场活跃时通常会选择以公开上市方式退出。而股权转让, 特别是出售给资力雄厚的大企业也是一种成功的退出途径。产权及技术交易市场是创业投资部分退出的必要补充。而股份回购和清算退出往往是创业投资代理人为了避免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其作用是让创业投资代理人把风险锁定在其预设的范围之内。成熟的创业投资市场应该建立起灵活的创业资本退出体系, 使得创业投资代理人可根据创业资本的运营和市场情况进行抉择。
2004年5月, 证监会同意深交所设立中小板作为创业板的过渡, 此举具有重要的意义 (Bruton&Yeh, 2007) 。2005年6月, 中小板第50只股票上市, 此后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沪深股市停发新股。2007年6月, 创业板框架初定。2009年3月31日, 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同年10月30日, 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
数据来源:2011中国风险投资年鉴。
表2列示了我国在2006至2010年间具有创业投资背景的企业的IPO个数。可以看到, 受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的创业投资IPO骤跌, 但创业板设立当年IPO个数、融资额就显示出回升态势。特别地, 2010的IPO个数较2009年增加了251个, 增加了380.30%, 融资总额更有595.34%的增幅, 平均融资额增长了44.70%。可见, 创业板对创业投资退出的影响效果“立竿见影”。
3创业投资IPO退出决策分析
3.1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契约假设诸多风险中性的创业投资代理人投资的创业企业可能有两种类型:高质量 (H) 和低质量 (L) , 相对应的创业投资代理人分别记为VCH和VCL, 高质量创业企业的收益为πH, 低质量的收益为πL, πL<πH。假设创业资本的退出时期有两种:或于T=1期在企业IPO时立刻退出, 或于T=2期在企业IPO过一段时间后某个时期退出。由于创业投资代理人和创业投资者对创业企业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 创业企业家作为内部人于T=1期便知道创业企业的类型, 而创业投资者作为外部人在T=1期尚不了解类型, 但知道企业是H的概率为α。T=2期, 由于创业投资者对创业企业有一定的了解, 创业投资代理人和创业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非对称程度减弱, 此时创业企业会以其真实价值退出。假设同一个创业企业在IPO时期 (T=1) 与续发行时期 (T=2) 之间收益的贴现因子为β (0<β<1) , β越小, 说明创业资本更看重T=1期的收益, 而β越大, 说明创业投资代理人更偏好风险资本的流动。由于风险企业的退出时期只有两种选择, 所以, 创业资本的退出控制策略有四种可能情形:
(1) 两种类型企业的创业投资代理人都选择在T=1期退出, 则企业收益:
(2) VCL选择在T=1期退出, 而VCH选择在T=2期退出, 则企业收益分别为:
(3) VCH选择在T=1期退出, 而VCL选择在T=2期退出, 则企业收益分别为:
(4) 两种类型企业的创业投资代理人都选择在T=2期退出, 则企业收益:
由于T=2期的信息不对称性减弱, 故L企业出于投资报酬最大化考虑不会推迟到T=2期才退出, 而是在T=1期就退出。因此, (3) 和 (4) 情形不会发生, 而 (1) 为混同均衡情形, 该均衡存在的条件是απH+ (1-α) πL>βπH, 即:
上述 (2) 为分离均衡情形, 该均衡存在条件为:
即:
其中, βP表示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的临界值。
那么, 在分离均衡条件下, 低质量创业企业的创业资本选择在IPO时期 (T=1) 退出, 而高质量创业企业的创业资本选择在增发时期 (T=2) 退出;在混同均衡条件下, 高质量与低质量创业企业的创业资本同时在IPO时期 (T=1) 退出, 且高质量创业企业的出现概率α越大, 两种企业的质量差别和贴现因子β越小, 此时低质量企业通过“搭便车”行为获取的超额收益也就越低, T=1期市场也就更容易形成混同均衡。换言之, 此时创业资本越容易较早退出。
3.2无限期重复声誉博弈在上述两种均衡条件下, 高质量创业企业所承载的创业资本在混同均衡退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损失 (1-α) (πH-πL) , 但通过创业投资代理人重复博弈建立的声誉机制可以弥补这部分损失。
创业投资代理人在资本市场上多次实现创业资本退出, 则创业投资代理人的IPO能力是可以甄别的, 从而建立起声誉。这种声誉则可以作为信号, 减轻信息不对称, 使外部的创业投资者更快信任创业投资代理人 (Nahata, 2008;仲锐敏, 2011) , 以便于其较快筹集到新资本、实现资金的增值。显然, VCH极力建立自己的声誉, 但对于VCL, 是选择在IPO市场建立声誉, 还是“搭便车”选择欺骗, 这取决于建立声誉和实施欺骗各自带来的收益间的权衡。假设δ (δ>β) 表示创业投资代理人在两个连续的IPO之间主观贴现因子, 用以度量创业投资代理人在退出该轮风险投资后进入新一轮投资的意愿。δ越大, 创业投资代理人将来进入IPO市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与货币价值的贴现因子β表示的含义不同。
当β<βP时, 在混同均衡条件下VCL建立声誉的预期收益为:
当β叟βP时, 在分离均衡条件下VCL选择欺骗的预期收益为:
当β<βP时, 存在混同均衡;当β叟Max{βP, βR}时, 存在分离均衡。要使声誉均衡存在, 则必须满足条件:βR-βP=αδ叟1-α叟-1-δαδ叟1-πLπH叟>0, 即δ>δ*=121+α-α即得:坠 (βR-βP) >0, 坠 (βR-βP) <0 (11) 坠δ坠 (πL/πH)
VCY想要建立声誉, 就必须要通过抑价来弥补“资历”的不足, 有高质量创业企业的VCY通过运用IPO抑价方式承诺实施声誉均衡策略。当然, VCLY利用IPO抑价方式实现自己的声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VCHY必须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非他人利益为代价; (2) VCLY对建立声誉特别偏好。由 (13) 式可知, VCE将始终坚持声誉均衡, 而VCY如果在第一次IPO时没有选择欺骗, 今后的IPO中也不会选择欺骗。因此, 高质量创业企业的VCHY只要在第一次IPO时采取抑价策略就可建立起声誉均衡。
综上所述, 通过对IPO下的创业投资退出决策模型的研究, 可以知道创业投资代理人的最优退出控制策略要受其在资本市场上建立的声誉影响, “年轻”的创业投资代理人如果想建立声誉来回避分离均衡, 则需要通过更高程度的IPO抑价来实现, 当伪装带来的收益无法显著高于IPO抑价产生的成本时, 在IPO市场上较早地选择退出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4总体评价与政策建议
本文回顾了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概况, 并总结了创业投资的五种主要退出方式, 包括股票市场公开上市 (IPO) 、企业购并、股权回购、产权与技术交易以及破产清算等, 其中IPO是最常用最重要的退出渠道。基于此,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声誉机制对IPO渠道下创业投资最优退出策略的影响。结合模型的结论, 笔者认为, 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的完善与市场制度建设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4.1加强创业板市场的制度规范,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首先, 建设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以及场外市场一体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创业资本的进入和退出提供条件, 这也使得每一层次市场运作都有两个可对比参照的对象, 有利于促进各层次市场运作的规范化, 进而促使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规范化。其次, 建立“优升劣退”机制, 亦即高质量企业经过市场培育, 上升进入更高级别的融资市场, 而低质量的企业从本级市场退出, 进入更低级别的融资市场, 这样既有利于保证上市公司质量与其市场层次相对应。最后, 创业投资制度环境对创业投资的长足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Guler&Guillen (2010) 基于美国创业投资国家的经验指出, 一个国家吸引外国创业资本的重要前提是拥有完备的创业投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创业投资法律法规体系, 而遗憾的是,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一部奠定创业投资发展框架的法律。因此, 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创业投资管理办法”, 对我国包括创业投资基金在内的创业投资机构的发起与设立、募集与交易以及运作的全过程做出具体规定, 使得创业投资基金在资金筹集、项目选择、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以及政府对创业投资基金的监管方面都有法可依。
4.2构建市场声誉约束机制, 加强创业投资活动监管声誉是缓解创业投资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创业投资成功退出为代理人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同时也成为投资者提供了评价并选择的标准。发挥市场对创业投资代理人的声誉约束, 能够建立创业投资者与创业投资代理人之间的信号传递机制, 具体措施包括: (1) 保持创业投资企业财产相互独立, 这是为了便于比较不同创业投资企业之间的业绩。此外, 市场还要求创业投资企业的结构具有透明度, 同一管理人名下的各个基金必须保持相互独立。这样, 投资者便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创业投资企业之间的业绩状况, 判断影响业绩的系统性影响因素, 如经济周期的影响、宏观政策影响等, 哪些因素是非系统性影响因素。 (2) 投资者以分期方式认购创业投资股份。不论是公司制或有限合伙制的创业投资企业, 通常都按照授权资本原则出资, 即股东 (合伙人) 无须在公司设立之时即缴足全部金额, 而只须支付承诺金额的一部分, 所承诺的其余资金在企业进行实际投资时再按照认购的比例分批注入,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而且使得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管理状况, 决定是否追加投资。而每一次决定是否追加投资, 都是投资者对创业投资代理人实行的一次审查与监督。 (3) 使创业投资企业维持有限的存续期。存续期满的创业投资企业必须清盘, 即便续期也通常不超过两年且必须经股东大会 (合伙人会议) 批准。这样创业投资代理人就不能永久性地控制企业, 而如果代理人在存续期间曾进行有损投资者的行为, 必将在企业清盘时暴露, 代理人的声誉则会因此而受到损害, 并很可能被排斥创业投资行业之外。
参考文献
[1]D.Cumming, 2008, Contracts and Exits in Venture Capital Finance,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Vol.21, pp.1947-1982.
[2]D.J.Cumming and J.G.Mac Intosh, 2003, Venture-Capital Exit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Law Journal, Vol.53, pp.101-199.
[4]王谦才.创业投资与IPO抑价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5]徐祥柱.美国、德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差异及原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2 (2) :53-57.
[6]张东生, 刘健钧.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 2000 (4) :35-41.
[7]张小蒂.美国创业投资业成功运作的主要因素及启示[J].金融研究, 1999 (9) :75-79.
创业决策能力 篇6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情况
为了解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创业意识及学校创业教育情况, 我们开展了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现状和创业需求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式。为获取客观、真实、有效的数据, 本次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形式进行, 范围涉及武汉理工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一年级占29.06%, 二年级占32.85%, 三年级占24.60%, 四年级占14.69%;男生占31.45%, 女生占68.55%;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41%,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59%, 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发放试卷500份, 收回有效试卷452份, 有效问卷比例为90.4%。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对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来源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来源于教师授课、活动训练、亲身实践方面的比例在35%左右, 远远低于来源于媒体和社会宣传, 说明学校在创业知识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评价中得知, 50.33%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工作雷声大, 雨点小, 甚至有5.06%的学生对创业教育不清楚或者没有接触过, 只有22.63%的学生认为专业教师讲的多, 指导多, 能强化专业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创业教育模式选择是否合理性, 应从创业教育课程的科学系统性、创业活动的灵活多样性、创业实践的行之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来源于教师授课、活动、实践等方面的比例较小, 对创业教育工作评价较低, 说明武汉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缺乏, 普及性不高, 创业实践、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结合不够。
三、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的创业教育分析
了解、认识大学生创业需求是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 本文对武汉理工大学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学生的创业需求展开调查。以创业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据, 进行大学生创业需求局势决策分析, 首先以武汉理工大学四个年级在读大学生为目标, 采用熵的相关理论确定四个目标的权重, 其次计算事件在单个目标下的局势集, 利用各目标权重得到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大学生整体决策, 最终得到大学生在创业需求方面的需求因素排序。
(一) 基于熵的灰色局势决策步骤
步骤一:建立事件集A={a1, a2, …, an}, 对策集B={b1, b2, …, bn}及局势集S={sij= (ai, bj) |ai∈A, bj∈B}。
步骤二:确定决策目标。
步骤三:确定各局势在各目标的效果样本值uij (k) (i=1, 2, …, n;j=1, 2, …, m;k=1, 2, …, s) , 建立相应的效果样本矩阵, 并按照上限效果测度、下限效果测度或适中效果测度进行规范化, 得到一致效果测度
步骤四:通过式四得到目标k的权重, 对权重wk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到各目标的权重wk (k=1, 2, …, s) 。
根据熵的定义, 可以确定评价指标的熵为:
式中:ei表第j项目标的熵值。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为:
式中:wk表第j项指标的权重;dk=1-ek表指标xk的差异系数。
步骤五:
利用式:
计算局势sij的综合效果测度, 建立综合效果测度矩阵R。
步骤六:确定最优局势。
(二) 创业需求灰色局势决策分析
本次调查中, 以学生对创业最需要的支持为依据, 选择大学生年级作为变量, 设事件集A={a1}={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 对策集B={b1, b2, b3, b4, b5, b6}, 其中:{b1创业项目;b2:个人强烈的创业志向;b3: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b4: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b5: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和服务;b6:创业技能培训, 目标集C={c1, c2, c3, c4}={大一, 大二, 大四}, 局势sij= (ai, bj) 。
利用该选项得分=选该项人数/总人数得到四个年级大学生对创业所需要的支持程度U= ( (uij) 4×6) T, uij表示第i级学生对第j指标的需求度, 如表2所示。
本文选取上限效果测度公式, 经过变换, 得到四个目标的效果测度矩阵分别为:
利用公式 (2) 得到各目标的权重wk (k=1, 2, …, s) 为[0.28, 0.268, 0.221, 0.231], 利用公式 (3) 得到局势sij的综合效果测度矩阵R=[0.616 0.806 0.826 0.327 0.751], 故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支持依次为创业知识培训;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技能的培训;创业项目支持;学校提供的创业培养和服务。
由对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需求进行灰色局势决策分析可知, 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专业化知识培训及创业素质的培养对培养大学生进行创业有很大影响力, 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学校提供的创业方面的帮助也是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学校教育是以理论为基础, 但是创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专业教育, 需要的专业化知识更倾向于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校在今后的创业教育中可以加大这两块的培养力度。故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时, 应以培养大学生创业专业化知识和创业素质为核心, 改善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并提高授课质量。学校可以从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在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同时, 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设置合理的教育课程, 辅以模拟创业活动, 做到三者相互影响, 相辅相成。
四、创业教育对策建议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大学生创业需求的调查数据进行灰色局势决策分析, 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以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 建立科学教学体系。创业教学, 主要是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是创业教育最基本的形式, 面向全体学生。从事创业教学的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同时, 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视创业实践和创业模式分析, 锻炼学生把握机会和快速决策的能力,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思维模式。高校要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 调整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应提供相应的模拟创业的实战演练, 定期邀请企业家来学校开设讲座;学校在开设课程时, 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专业差异, 对于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与定位, 实施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 重视创业教育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
第二,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活动, 是创业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 它面向全校学生, 通过模拟创业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活动主要通过组建学生科技与创业社团, 定期举办或参加创业竞赛活动, 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举办各类培训, 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素质。学校开展了“天黎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但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活动对自身发展帮助不是很大, 故在大力开展创业活动时, 应改善提高活动开展质量。
第三, 引入行之有效的创业实践。创业实践, 是创业课堂教学知识的具体运用, 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实际能力, 应突出增加学生的商业时间, 面向少数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重在实践训练, 学校可以采用与社会和企业合作的方式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老师可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 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不断增强自身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第四, 建立相应的创业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 为有创业意向或已经创业的学生提供免费创业服务工作。首先, 应建立创业服务办公室, 为创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培训, 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和管理咨询机构提供企业管理、财政、税务、法律法规等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 并对创业项目进行评审和指导;其次, 创建创业网络服务平台, 发布相应的创业新闻、创业案例和最新的创业政策等信息, 建立创业交流论坛, 方便学生进行创业信息、心得等方面的交流。通过建立创业服务平台, 为有创业意向或正在创业以及已经创业成功的学生提供创业流程、政策等相关信息和帮助, 从而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摘要:文章以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对该校创业教育调查数据为依据, 利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分析大学生创业需求, 从而得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支持依次为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的培训;创业项目支持;学校提供的创业培养和服务。针对学生的创业需求, 文章从创业教学体系、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实践、创业服务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为更好开展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需求,创业教育,灰色局势决策
参考文献
[1].李幼平, 福灵.西部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分析[N].河池学院学报, 2010 (2) .
[2].王叶梅, 耀国.基于熵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9 (6) .
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决策能力 篇7
一、让幼儿学会相应的技能、技巧
让幼儿学习掌握相应的与其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技能、技巧, 是其进行独立决策活动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初步掌握了某一方面的技能或某一方面有了成功的体验后, 他才有信心进行该方面的决策。如孩子学会了自己脱裤子、蹲下大小便、提裤子等技能后, 才会在有便意时, 不依赖于成人, 做出独立如厕的决定。在活动、游戏和玩完玩具后, 教师应用语言提醒幼儿, 使其参与到收拾用具的活动中。以后可逐渐减少对幼儿的帮助, 在其面对诸如是否吃饭、睡觉、如厕、洗手、收拾玩具等的决策时, 只要稍加提示或暗示即可。以后, 幼儿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用教师帮助或提示就会自己独立、正确合理地吃、喝、拉、撒、穿和收拾玩具, 生活自理决策能力逐步提高。
二、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的场所和环境
要培养幼儿的独立决策能力, 就必须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 给幼儿独立做出决策的机会, 创造有利条件, 鼓励、引导幼儿进行独立决策, 并对于幼儿独立做出的决定给予关注,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在游戏的区域布置和合作游戏活动中, 结合幼儿的独立行为水平, 为其创造机会、提供条件, 让他们大胆、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及意见, 共同布置游戏环境、确定主题、选择游戏内容, 共同讨论游戏目标及游戏规则, 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区域和游戏内容, 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 共同协商如何调整游戏的计划和进程, 实践多种游戏方案等, 最后引导幼儿自己评价游戏。结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供有趣的学具和玩具, 尊重幼儿的经验;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课程相结合, 多设疑, 多提问;多给幼儿选择的机会和内容, 多鼓励、多表扬;不一味地强迫幼儿去接受所学内容和知识, 允许他们提出各种合理意见, 允许他们暂不参加活动。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好的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 应从不同的观点中选择, 也应从不同的判断中选择。”平时让幼儿多分析问题, 日积月累, 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增强。“授予以知不如启之以智”, 培养幼儿决策能力的关键是启发教育。老师要善于设计问题, 引导幼儿做出决策, 并从众多的选择中选出最优的决策。在班上, 我利用每天早上的课前5分钟, 开辟“金点子”说话专栏, 让幼儿做决策者, 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难题, 包括来自老师的、来自家长的、来自小朋友间的及课外读物上所提到的典型问题, 如:“爸爸妈妈吵架了, 我该怎么办?”“叔叔家的小弟弟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 可爸爸不给买, 我怎样办?”“掉进陷阱的大灰狼该不该救?”……让幼儿各抒己见, 最后判断出最优的决策。
三、关注幼儿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
敏捷的思维、善于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应变的心理素质是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三个核心要素。因此, 教师和家长应针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 适当给幼儿布置一些任务, 如做值日生、完成合作任务、购买物品等, 还可以创设情境, 训练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和心理应变素质, 开展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 如听故事、看电影、看图书画册、交流讨论、随机讲解教育等, 以提高幼儿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如让孩子学会在遇到危险时大声地喊;学会选择、分辨哪些东西可以玩、可以摸, 哪些东西不能玩、不能摸;懂得哪些行为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另外, 让幼儿学会针对不同危险情况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 如跌倒时, 会用双手撑地;发现危险时及时告知成人等, 让孩子由被动的受保护者变为主动保护自己的独立决策者和行动者。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纠纷, 一天不知要告多少次状。幼儿园里常出现的现象是:一方面是孩子极力争辩自己有理, 另一方面是做老师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老师掌握决策权的情况下如果因为心急没有问清楚原因就会伤害某个孩子, 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果采用反问式随机教育, 变孩子的“告状”为幼儿决策, 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例如:有个孩子告状:“老师, 石文杰抢我的玩具!”“不对, 是我先拿的!”这时老师可反问一句:“你们说, 怎么办才好呢?”让孩子主动思考, 想出解决的办法并说出理由。后来我让全班进行了讨论:“你如果就是争玩具的小朋友, 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解决。孩子们各抒己见并在最后比较了谁的做法更可行。这样通过一次简单的随机教育, 孩子的那种“众人为我, 我是中心”的心理逐渐改变为“心中有他人”的心理。在选择决策的过程中, 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因素
在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时, 我们将家园工作放在首位。首先,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长培训工作。我们针对家长的不同年龄层次、与幼儿关系的亲疏等, 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侧重于“包办代替与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发展”、“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与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形式多样, 主要有听将讲座, 参加半日活动、举行辩论会等。其次除了开展常规性的家园共育活动外, 还建立个别幼儿长期联系卡。针对个别在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方面有较突出问题的幼儿, 我们为其建立长期联系卡, 以及时和家长沟通, 指出问题所在, 提供参考建议, 有利于家长在家对其实施教育。再次, 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园共育活动, 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不足, 具体地学习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并帮助家长制订家庭教育计划, 尽可能地使家庭与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保持一致, 使家庭对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最后, 我们定期对积极参与和配合的家长、对幼儿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成效突出的家长给予表扬, 定期让家长了解自己与他人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的情况, 从而激发家长参与家长培训、家园共育活动的积极性, 尽可能地消除因家庭教育而导致幼儿独立决策能力上的差异。
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决策能力 篇8
一、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决策活动的基石。教师要顺利实施战略战术方案,就必须了解周围的特定环境,熟知天时、地利、人和等情况,弄清问题关键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练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决策者的足智多谋,主要来源于其丰富的知识。决策活动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是以雄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掌握得愈深愈广,其决策所达到的最佳化目标程度就愈高。影响教练员决策能力的知识有:一是科学文化知识。知识面越广,见解越深,对问题的分析越透彻。若知识面狭窄,就会影响其视野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第二,本专业知识。它是避免瞎指挥,保证正确、科学决策的支柱。第三,决策专业知识。此类专业知识对决策的方式方法、程序、组织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具有完善知识结构并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的教师,能给有才能的运动员带来理想的成绩。美国田径教练汤姆·特勒斯在对刘易斯跳远的助跑与踏跳进行周密计算后,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提出其助跑最后一步应是缩短平稳的踏跳,致使刘易斯在重大比赛中取得出色成绩,又如袁伟民、李安格教练根据中国女排的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单脚起跳背飞扣球,为中国女排的多次获胜奠定了基础,至今已被大多数女排强队所延用,成为主要的得分手段和杀手锏。可见,教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与其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比赛成绩。它是教师决策能力至关重要的基础。
二、丰富的实践经验
经验是指教师在竞技实践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教师决策能力的动力因素。丰富的经验,是正确决策的重要条件,阅历广,体会深,对问题判断就会具有较大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实践中经常遇到与以往相似且共性的问题,其决策效果更为显著。在第5届全运会田径预赛中,朱建华越过2.26米后,向2.34米冲击(亚洲纪录)。第一次试跳失败(此时与1982年亚运会冲击世界纪录的情况一样),他想起胡鸿飞教练赛前给他的决策方案:出现此种情况说明还有实力,应大胆不失时机地向世界纪录冲去!根据教练意图,为节省体力,保持能量,朱建华果断提出向2.37米的世界纪录冲击,结果,获得成功。可见经验的作用不能低估。
三、稳定的情绪
情绪是影响教师决策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比赛的性质、规模、环境、成绩等,教师的心理状态瞬息万变:有对比赛起促进作用的积极情绪,也有破坏正常比赛状态的消极情绪。其反应与教师的神经类型、修养、知识和经验有关。比赛中急躁、紧张、六神无主,甚至脾气暴躁,怒不可遏或悲观失望、垂头丧气等,不仅消耗教师本身的神经能量,分散指挥能力,也会给运动员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优秀教师在重大比赛的决策中,尽管战况起伏跌宕,争夺激烈,甚至在比分落后情况下,也能根据比赛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清醒地观察比赛动向,精确指挥,从容调度,临危不乱,用自身的情绪稳定运动员。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袁伟民用手势与眼神稳定运动员的情绪,并换上曹慧英带动全队的士气;且在获得发球权时,果断换上侯玉珠,结果连发两球得分,终以16∶14获胜。事实说明,教师稳定的情绪,对于整个决策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对取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坚强的意志品质
决策活动是一种意志行为。坚强的意志,是指主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的目标。意志在决策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表现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同时,又体现了人类在实践中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顽强性、坚定性。坚定的意志是决策活动的条件,是实现目标、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在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的体育竞技决策中,坚强的意志是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面对激烈的竞争,在短兵相接的竞技场上,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果断勇敢、自信顽强的品质,根本无法在极其困难的复杂条件下,实现决策目标并战胜对方。两强相遇勇者胜。只有具备这种意志品质,才能不失时机,果断行动,达到预定目标。反之,优柔寡断,踌躇不前,瞻前顾后,都会错失良机,导致败北。
五、良好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指在创造活动中面对变化的情绪,迅速而灵活地利用复杂情境中的有利因素,应付事态变化的能力。它是一种思维升华到高层次的创新活动。在竞技比赛中,失误的决策者,往往因过久思考同一问题而原地徘徊,重复老方案;聪明的决策者,则可通过变换环境,调节大脑休息的方法,暂时把问题放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又由于其它的一些事或别人的一句话,突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受到深刻的启发,产生较好的应变效果,进而抓住关键,使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奥运会男篮争霸战中,美国队与前苏联队比赛到离终场还有最后两秒钟左右的时间,美国队领先一分,前苏联队获后场界外球。此时,苏联队教练根据球进场后接触场内运动员方可开表的规则,迸发了高度的灵感,及时面授机宜,布置本方篮下留一高大队员接应,其余队员在后场接发球以牵制美国队。而美国队认为胜券在握,因为球从后场运行到对方篮下也要两秒多种,只要在自己的前场稍加阻扰,时间就到了。没想到苏联队后场一个长传到本方篮下(此时不开表计时),苏队队员接球后两秒钟之内将球投进反领先美国队一分,此时时间到,之后美国队指责计时员不开表,演出了一场拒绝接受银牌的闹剧,凡是当时留心看过录像的人都记忆犹新。这在当时创造了后场发球两秒钟反败为胜的战例,它充分说明了教师在临场指挥决策中良好应变能力的重要作用。
提升四种能力 推进决策落实 篇9
第一,提高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预见体察能力,辨别事物真假好坏的分析判断能力。论先后,知为先;知之深,行愈达。“一叶知秋”反映了良好的洞察力,“一叶障目”则揭示认识的片面性。督查人员要求真务实,必须把提高认知能力放在首位。一是深学。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基础和途径。自觉勤奋学习,既是一种崇高的政治责任,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既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自我完善的现实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面对党委督查工作点多、面宽、线长、事难等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督查队伍自身建设,搞好理论武装,拓宽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洞察内外动态,做到熟悉本职,视野开阔,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为提高认知能力奠定扎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二是深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坚持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是全面认识事物性质、正确把握发展规律的必要前提。督查人员要自觉跳出就事论事、简单应付的思维模式,摆脱不求深入、一知半解等浮躁作风,站在想大事、谋大局的高度抓好督查调研,做到摸真情况,出好主意。要深入基层群众,沉到落实一线,既督查决策落实的进度,更提出更好落实的建议,不断拓展督查深度。三是深查。善于围绕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抓准影响落实、制约推进的难点问题,通过开会座谈、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明查暗访等途径,把情况吃透,把问题搞细,把对策提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知其现状,又知其发展变化趋势,既解决此问题,又促进同类问题的解决。近年来,县委督查室围绕全县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深层调研,撰写进入领导决策的督查调研报告30余篇,提升了督促检查的层次。
第二,提高策划能力。考虑长远,策划到位,才能抓得超前,做得到位。督查工作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想出金点子,拿出好办法,高水平、前瞻性策划运作。其一,超前谋划。督查部门要见微知著,叶落知秋,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正确把握党委工作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善于通过新闻报道、领导讲话、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等多种途径捕捉决策信息,领会决策意图,把握决策动向,制定督查计划,超前主动谋划决策督查。自觉根据重点工作运行规律,统筹安排督查事项,密度合理,力度强化,从而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其二,超前运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按照“早、细、准”的原则,超前运筹高层督查活动,精心设计督查预案,充分考虑人员分组、督查内容、点线确定、日程安排、后勤保障、新闻报道、应急处理、联络协调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并由督查人员按照预案设计多次组织实地演练,反复修改完善后提交领导研究。近年来,我们每年组织大型督查观摩活动10次以上,从未出现任何失误。特别是年初组织的全县重点工作大型集中观摩督查,层次高、规模大、内容多、线路长,书记、县长和县级领导带领县直综合部门、乡镇正职共60余人组成观摩点,行程近千公里,由于预案完善,组织严密,达到了展示亮点、发现差距、统一思想、鼓舞斗志的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主要领导和方方面面的高度评价。其三,超前督办。要按照党委授权和落实要求大胆督查,主动协调解决制约进展的难点问题,不回避困难、不上交矛盾。力行“善于发现问题是水平、敢于指出问题是党性、能够解决问题是能力”的督查理念,严格按照领导授权或时限要求,不留情面地批评不落实的人,不遗余力地纠正不落实的事。去年以来,我们在督查活动中直接督办解决各种问题30多个,收到了领导满意、基层服气、群众认可、工作落实、权威树立、影响扩大的督查效果。
第三,提高推进能力。新时期党委决策内容广泛,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督查工作必须不断提高推进能力,切实做到党委决策覆盖到哪里,督促检查跟进到哪里,实现同频共振、同心同向。一是突出重点常督常查。科学确定督查重点,处理好抓与放、主与次、缓与急的关系,实现重点突破、激活全局。结合西峡实际,我们突出工业经济、特色农业、旅游开发、城镇建设、和谐社会五项重点工作,实行逐月督查、季度通报、半年观摩、年终总评,每年组织督查活动100多次,印发督查通报50多期,提出意见建议60多条,撰写调研报告30多篇,营造出真督实查、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二是破解难点敢督善查。对于涉及部门多、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重点工程和项目,使长劲、用耐力、抓跟踪、抓反复,加强对工作进度的分析把握,从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抓起,督促承办单位克服麻痹大意和松懈畏难情绪,及时解决各种矛盾,保持落实链条畅通,有效防止了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等影响落实的“顽症”。特别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专项督查中,县委督查室整合督查资源,开展合力督查,建立了由政府办、卫生局、文明办、建设局、执法局等单位组成的4个联合督查组,由科级干部带队,分专题对城市三大秩序、背街后巷管理、五小行业整治、公共场所卫生进行不间断暗访督查,每周召开一次督查情况通报大会,先进单位授予红旗,落后单位颁发黄旗,并通过县电视台“创卫曝光台”栏目通报全县,有力推动了城市管理上档升级。三是化解热点真督实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督查部门联系党委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决策督查和专项查办,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几年来,我们每年查办的“热点”案事件都在100件以上。我们还主动回应社会各界对建设宜居城市的新期待,借助“创卫热线”等形式,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共现场督查解决群众反映的下水管道堵塞、垃圾乱堆乱放等影响市容市貌和群众日常生活的问题90多个,促进了社会和谐,提高了城市品味。
【创业决策能力】推荐阅读:
创业决策10-08
创业者必须自行做的三种决策06-19
职业决策能力10-09
政府决策能力01-01
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09-10
创业能力05-19
企业创业能力05-20
培养创业能力12-22
提高创业能力06-17
就业创业能力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