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形容词对比

2024-10-08

俄汉语形容词对比(精选7篇)

俄汉语形容词对比 篇1

1. 俄汉形容词范围比较

俄汉语中形容词的范围是有所不同的, 主要区别是:

俄语中分为性质形容词和关系形容词, 而汉语形容词按照传统一般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另外, 有些学者也主张把象声词划为形容词。我们主要就俄语关系形容词与汉语的区别作些说明。

在俄语中, 关系形容词是通过所说明的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关系来表示该事物的特征。如городскойуниверситет.关系形容词分为物主形容词和非物主形容词。物主形容词表示被说明的事物从属于某个人, 由表人名词词干构成, 具有自己的词尾变格系统。物主形容词应用非常广泛。它具有一定的语体色彩, 如Настеневиситотцовпиджак.在许多成语和地理名称中常见物主形容词, 如втиснутьвпрокрустволоже. (砍足适床, 削足适履) Адамовояблоко (喉结) 。非物主形容词在俄语中应用也是非常广泛, 它可以通过表示多种关系来说明事物特征, 如原料关系, 目的关系, 地点关系, 来源关系, 时间关系, 特征关系, 用途关系, 领属关系。除此之外, 非物主形容词在有些情况下会用于转义来表示性质形容词的意义, 如стальнаяволя (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каменноесердце (冷酷的心, 铁石心肠) деревенноевыражение (呆板的表情) 。

在汉语形容词中没有关系形容词这一分类的。在汉语中与俄语关系形容词对应的表达手段是名词 (加助词“的”或者不加) 如:在老一代的中国作家中间, 中国新文学的创始者之一叶圣陶占有一个卓越位置。

2. 俄语形容词的比较等级与汉语形容词的比较、程度意义

俄语中性质形容词分为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三种比较等级, 在汉语形容词中, 虽然没有该等级范畴, 但也有一些语法手段用来表达比较和程度意义。以下作简单对比:

2.1 俄汉语形容词比较意义的表达

俄语中形容词比较级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形式, 如красивый—болеекрасивый/красивее.

在汉语里, 主要是借助一些特殊的固定格式来表达比较意义:

1) “比”字句:

(1) 比+比较对象+形容词:她比你漂亮。 (2) 比+比较对象+更+形容词:他能, 你比他更能。 (3) 比+比较对象+形容词+补语:我比她漂亮得多。

2) 形容词+点儿 (些) :她似乎想打扮得漂亮点儿。

3) 更+形容词:更大的箱子没有了, 只最后一个了。

4) 形容词+是+形容词+点儿:这个人矮是矮了点儿, 但是强壮得很。

5) 形容词+基数词+度量衡词:他比你高一头。

6) ……越+形容词, ……越+形容词 (相当于俄语中чем......тем) :这并不等于说, 年龄越大, 知识越多。

2.2 俄汉语形容词最高级意义的表达

俄语中的形容词最高级表示“最”和“极其”的含义, 如старейшийрабочий最年长的工人белейшаяскатерть极白的桌布。

在汉语中也俄语形容词最高级相对应的表达手段:

1) 最+形容词 (重叠式) /最最+形容词:我总是要上下四方寻求, 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 (鲁迅)

2) 形容词+得+不能+再+同一形容词:他坏得不能再坏了。

3) 再+形容词+不过了:那天过得再好不过了。

这一类型在俄语中也有相应表达: (形容词比较级+какнельзя) :

Тотденьпрошелкакнельзялучше. (这一天过得再好不过了。)

4) 没有+比+比较对象+更+形容词+的:没有比这种后果更糟的了。

5) 比+表示泛指的疑问代词+都+形容词。疑问代词主要有“谁、什么、哪儿”等。如:她长得比谁都漂亮。

由此不难看出, 汉语中虽然没有俄语中比较等级 (比较级和最高级) 的范畴, 但是表达比较级和最高级意义的手段也是相当丰富的。

3. 俄汉形容词句法功能对比

俄汉形容词相同的句法功能是都可以做定语和谓语。但是汉语形容词具有区别于俄语形容词的特殊用法:做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足语。这两种情况在俄语中也有补偿手段。

做动词的补足语:

他的牙咬得很紧.—Зубыбылиплотностиснуты. (ПереводРождественный) (此处转化为俄语的副词)

皮鞋擦得很亮。—Начищенныеботинкиблестели. (同上) (此处转化为动词)

做形容词的补足语:此时俄语中用副词表示。鞋底厚得不很自然。 (老舍) —Поданатуфляхбыланесо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толста.

4. 俄汉语形容词主观评价形式比较

4.1 后缀法

如前所说, 俄汉语中都可以通过主观评价的后缀构成主观评价形式, 但是, 汉语拥有较多的主观评价后缀, 而俄语则较少。

俄语主要拥有以下主观评价后缀:

1) -еньк- (-оньк-) :сухонький2) -охоньк- (-ёхоньк-) :легохонький, 3) -ошеньк- (-ёшеньк-) :умнёшенький4) -ёхонек- (-охонек-) :горькохонек5) -ёшенек- (-ошенек-) :желтёшенек.

在汉语中却有丰富的此类表评价后缀, 而且构成许多固定的模式:1) 在单音词根上附加不同音的双音节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形式, 借助“得”或“不”, 此式一般为贬义词。词根一般由形容性味、形状、感觉等的词根充当。例如:“稀得溜、斜不呛、浑得噜”等。2) 在单音词根上附加不同音的三音节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形式, 常用后缀有“不楞登”、“了呱叽”、“不呲咧”、“不溜丢 (秋) ”等。3)

在词根之后附加叠音后缀的派生词形式。常用叠音后缀有“生生、乎乎、溜溜、巴巴、油油、腾腾”等多种。4) 在词根之后附加类叠音后缀的派生词形式。构成过程和3) 基本相同, 词根一般也都是单音词 (基础词) , 常用的类叠音后缀有“滋滋、丝丝、津津、条条”等。

4.2 重叠法

重叠法是汉语中极为常见的现象。从语法形态角度, 可以分为单音节重叠和双音节重叠式:

单音节重叠式—静静的, 甜甜的, 酸酸的

双音节重叠式分为以下几类:

AABB式:漂漂亮亮、高高兴兴、白白胖胖、勤勤恳恳

ABAB式:火红火红、雪白雪白、碧绿碧绿、漆黑漆黑

A+里+AB:土里土气、妖里妖气、慌里慌张、啰里啰唆

通过以上比较, 我们不难看出俄语在主观评价后缀数量和构成手段方面确实不如汉语丰富。

5. 俄汉语形容词词类活用及其他词类形容词化的对比

5.1 俄汉语形容词名词化

名词化, 无论在俄语还是在汉语中, 都是一种非常活跃的语法现象。

在俄语中形容词名词化的现象十分普遍, 也是一种十分能产的构词手段。俄语的形容词名词化可以表示人、大学 (院、系) 、食品、服装和商店等名称, 也就是说, 形容词不再表示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而是表示具有该种属性或特征地人或事物。这种情况在俄汉语中都有:

1) Унеенаднерожденияуниверситетскиебыли. (此处指大学同学)

2) ВэтомгодуонпоступилвМГУ, набиологический. (此处指生物系)

3) Комухолодноенадо? (指冷饮)

4) Тыужевзимним?Нерано? (指冬装)

5) 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 就得真心为群众谋利益……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

6) 唔, 便宜, 你捡了个便宜。 (浩然《金光大道》)

还有一种名词化, 就是化抽象为具体, 形容词表示的不再是事物的属性, 而是物化了的属性, 即把属性当作物来看待。这种名词化是汉语特有的, 俄语中与之对应的是抽象名词。

如:他们祈求着幸福。

俄语的伟大与力量 (величиеимощь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

5.2 汉语形容词的其他一些活用现象

汉语形容词较之俄语形容词有更多的活用现象, 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我们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形容词用作量词:

这种用法在汉语里很少, 但是表现出的形象色彩非常新颖别致。常见的有“弯、汪、方”等。

如:吴素萱的一生, 像画里的一弯冷月, 没有圆过, 我不忍写。 (黄宗英《小土屋》

本例将形容词用作量词来描写月亮形状, 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使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极高境界, 引发读者对人物不幸的同情。

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汉语中, 形容词和动词合称为谓词, 两者有许多的相通之处许多的形容词可以兼作动词, 起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1)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 我是个聋子。” (何为《裴多芬:一个巨人》)

(2)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5.3 俄汉语中的形容词化

俄汉语中都存在着其他词类向形容词的转化现象, 这在俄语里被称为“адъективация (形容词化) ”。在两种语言中主要是名词的形容词化比较常见。

俄汉语中有些名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在一定的语境中发挥着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实现了形容词化。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种用法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在本文中稍加说明。例:

(1) Чтовы?Этооченьдеревня/совсемнеоченьгород. (你说哪去了?) 这纯粹是个农村, 一点没有城市的样子)

(2) 他这人真奸, 比商人还商人。 (刘润清、刘正光, (2004:2)

近些年来, 在汉语中有一些表示地域的专有名词开始形容词化, 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流行, 受到国内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 我们试举几例, 加以说明。

(3) 军装还是显得那样绿, 但他的脸却已经变得“很西藏—红里透着黑, 这是高原炽热的太阳光线烙在他身上的印记。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2004.12.5)

(4) 一日三餐, 最近吃得“很德国”, 也就是说生冷为主, 热菜很少。 (http://the15th.com, 2004.9.19)

在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 就是动词可以用做形容词, 这是因为在汉语的词类连续统中, 形容词和动词是近邻, 又都是谓语的成员, 这使得动词的形容词化成为可能。例 (黑体字为该动词的形容词用法) :

(5) 他们在京西宾馆门口上了一路公共汽车, 车上人很挤, 没有空位, 两个人只好扶着把手站着。

(6) 而当今除了《李自成》、《平凡的世界》等是作家长时期以来的思想积淀和在长篇小说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深厚功底的展现外, 一些作品多多少少总让读者看出一些“早产”的症状, 写作准备明显不足, 读起来觉得很浮、很飘。

通过以上例句, 我们发现, 名词的形容词化突出的是名词代表的事物的最典型特征。这因为如此, 它才可以在句中发挥形容词的作用。

以上是对俄汉语形容词在范围、比较等级意义、句法功能、主观评价形式和词类活用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 我们发现:

第一, 俄汉语形容词的词类范围是有所不同的, 汉语形容词的范围较大。

第二, 在比较等级的比较方面, 两者各有侧重。汉语没有比较范畴, 但表达比较意义的手段也相当丰富。

第三, 汉语形容词在句法功能和词类活用方面比俄语形容词更为活跃。

第四, 汉语中形容词化的情况比俄语更为丰富。

这些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明确两者的异同, 更好地学好俄语。当然, 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摘要:形容词是俄汉语中共有的重要词类。本文主要论述了俄汉语中形容词在范围、比较等级、句法功能、主观评价形式以及词类活用 (名次化, 形容词化) 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俄汉语,形容词,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蔡晖.俄语词类活用的转喻理据.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5) .

[2]顾良玉.形容词重叠的方式和语法意义及使用规则.语言应用与研究, 2007, 07.

[3]黄蓉蓉.现代汉语词类活用摭谈.语言应用研究.

[4]李亚男.略谈现代汉语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意义表达式.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0, (2)

[5]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6]王超尘等.现代俄语理论教程 (上)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7]詹继曼.形容词的特殊用法与修辞新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年3月, 第28卷, 第1期.

[81]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6.

[9]张会森.俄汉语对比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俄汉语形容词对比 篇2

下面我们将阐述俄汉语固定组配类词组中的颜色词在表示本义之外, 还有哪些文化语义。

(一) 表示黑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对比

俄汉语中表示黑色固定组配类词组的文化语义有相同点有不同点, 但异大于同, 相同的是都有“像煤那样的颜色”的意义, 例如:黑色的眼睛, 黑衣服等等。不同的是“黑色”在俄文化里有“不赞”、“不愉快”、“沉痛”、“痛苦”的意义, 如:“令人不快的消息”, “心情沉重”, “令人痛苦的想法”等, 这些词组中都用到了“黑色的”这个形容词来表示。有些国家法西斯党徒的旗帜、衣服为黑色, 如意大利的黑衫党徒, 因其衣衫为黑色而得名。法西斯分子所进行的恐怖活动被称之为黑色恐怖。黑色这一词在俄语中表示“社会下层的人”、“粗工粗活”。在当今的俄罗斯文化中, 黑色象征“悲痛”、“丧事”。汉语中则未发现其他的文化象征意义。

(二) 表示白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对比

俄汉语中表示白色固定组配类词组的文化语义有相同点有不同点, 但异大于同, 相同的是都有“像雪那样的颜色”的意义, 例如:“白色的衣服”, “白色的沙发”等等。还都象征“反动或者死亡”。例如:“白色恐怖”, “白色暴动”, “白色覆盖物” (即白色殓衣) , 这些词组中可见白色这一形容词的使用。不同的是白色在俄文化里表示“高贵的”。由于“白天”给人带来的是明亮, 是温暖, 是喜悦, 是生的希望, 这样一来, “白色”就具有了象征高贵的意义。如:“高尚的工作”。随着网络在全世界的普及, 在俄语中也出现了有关这方面的词组。白色表示“欧洲或北美生产的电脑和家用电器, 白色还表示“公开的、合法的、诚实的”。如:“欧美家用电器”, “欧美生产的电脑”, “欧美原装”, 上述词组中都用到了“白色的'一词。最近数十年来, 在俄语中出现了"阳光收入", 其中白色的表示“公开的”、“合法的”、“诚实的”。除此之外白色的这一词还可表示“不合规定的”, “不合常情的”, 如:“女方邀请男方跳的舞”, “不押韵的诗”。在汉语中, “白色”还有纯洁之义。如“白璧无瑕”, 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如美玉般洁净无瑕, 无缺点。

(三) 表示红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对比

俄汉语中表示红色固定组配类词组的文化语义有相同有不同, 但异大于同, 相同的是均有“像鲜血那样的颜色”的意义。如:“红裙子”, “红领巾”。不同的是苏联布尔什维克推翻沙皇政府, 于是红色开始象征革命、进步, 红色还有“最好的、上等的、质量上乘的”意义, 如:“上等野”, “贵重的野兽”。红色还有“红色的苏维埃政权的中心”这个政治社会意义, 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汉语中的“红色”表示与女子有关的事物。女子是美丽的, 故称“红粉”、“红颜”引申指美貌的女子。如“红颜薄命”, 指美丽的少女, 往往遭受不幸的命运。

综上所述, 了解颜色词所表示的象征意义, 不仅可以了解两国的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而且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祁国江.《俄汉语颜色形容词固定词组对比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11

[2]、Кайбияйнен А.А.Устойчивые атрибутивно-субстантивные сочетани яс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ми цвета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D], Каза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1995.

俄汉语上下义语义场对比 篇3

关键词:上下义语义场,同构,异构

引言

场, 是从自然科学引进来的概念。场, 原指物理场, 即相互作用场, 例如电磁场、引力场等。语义也有“场”, 一群具有共同语义特征的词就处于一个语义场当中。语义场就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词在语义上类聚而成的系统, 或语义场就是词义所存在的场合或类聚范围。语义场也是语义系统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俄汉语上下义语义场的对比, 初步探讨二者的异同及其实用价值。

1 俄汉语上下义语义场的差异。

上下义语义场是语义场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是指一词在上, 表示总的概念,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下, 表示具体概念。在上者称作总义词或上义词, 在下者称作特义词或下义词。

在俄汉两种语言中, 同一概念所形成的上下义语义场基本相同, 但有时也会有很大差异。比如汉语中的“小麦”, “大麦”, “黑麦”, “荞麦”, “燕麦”同属于“麦”这个语义场, 而俄语中没有“麦”这一语义层级, 只有相应的пшеница, ячменьовёс, гречиха, рожь.这里体现的是两种语言中语义场的纵向差异。在比如汉语中的“手”, “臂”, “胳膊”在俄语中合为一个词рука, 汉语中的“腿”, “脚”在俄语中也合为一个词нога。这里体现的是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场的横向差异。

2 同构的俄汉语上下义语义场

俄汉两个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中具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这样就可能形成完全同构的上下义语义场。

俄汉语中同构的上下义语义场有很多, 其中包括:

2.1 表示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自然事物的词汇所构成的上下义语义场。

比如对于“季节”, 俄汉语中都分为весна (春) , лето (夏) , осень (秋) , зима (冬) 。“月份”在两种语言中的划分也是相同的。再比如对于“自然方位”的划分:восток (东) , юг (南) , запад (西) , север (北) юго-запад (西南) , юго-восток (东南) , северо-восток (东北) , северо-запад (西北) ;对于“运动方向”的划分:вперёд (向前) , назад (向后) , налево (向左) , направо (向右) , вверх (向上) , вниз (向下) ;对于“家用电器”的划分:телевизор (电视机) , радио (收音机) , видеотелефон (录像机) , 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ийаппарат或фотокамера (照相机) , холодильник (电冰箱) , микроволноваяпечь (微波炉) , духовка (烤箱) , комтьютер (电脑) 等等。

2.2 表示最基本的人类思维和情感的词汇所构成的上下义语义场。

这来自于不同民族思维的一致性, 比如“情感”语义场包括:радость (快乐) , удовольствие (高兴) , восторг (狂喜) , волнение (激动) , беспокойство (担心) , грусть (忧郁) , нервность (烦躁) , любовь (爱) , ненависть (恨) , страх (恐惧) , надоедливость (讨厌) горе (痛苦) 等等。

2.3 专业术语词汇所构成的上下义语义场。

这来自于科学的规范性, 比如:“科目”语义场包括:математика (数学) , история (历史) география (地理) , физика (物理) , химия (化学) , филогогия (语文) , иностранныйязык (外语) , политика (政治) , физкультура (体育) , музыка (音乐) , художество (美术) физиология (生理) ;再比如“金属”语义场包括:золото (金) , серебро (银) , медь (铜) , железо (铁) , цинк (锌) , олово (锡) , алюминий (铝) , никель (镍) 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 这些同构的上下义语义场中的词汇都带有相对较少的民族文化特征。

3 异构的俄汉语中的上下义语义场

由于上下义语义场具有层级划分的特点, 所以俄汉语中的上下义语义场的差异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横向的差异是指在同一个层级的语义场中, 俄汉两种语言划分的详略不同, 也就是处于同一个层次上的义位的数量有所不同。俄汉语上下义语义场的横向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和世界观对语言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分两种情况来看一下俄汉语上下义语义场横向的差异。

3.1 汉语上下义语义场的义位数量多于俄语的。

比如“烹饪”语义场, 在汉语中划分的极为详细:煮, 炖, 熬, 炒, 煎, 炸, 烤, 熘, 烩, 蒸, 腌, 烙, 煨, 拌, 焖, 煸, 熏, 酱, 烀, 烘……。由此可见, 汉民族饮食文化之发达。而俄语中只有варить (煮、炖、熬) , солить (腌) , парить (蒸、焖、炖、烀) , жарить (炒、炸、煎、烤) тушить (煨、炖、焖) , , печь (烤、烙、烘) , коптить (熏制) размешивать (本义表示拌匀) 在俄语中想表示“熘”, 只能用解释性的词组жаритьсдобавлениемкрахмала (加入淀粉炒) 来说明。

再比如汉语中的“亲属”语义场也极为庞大, 俄语中显然远不能及。

3.2 俄语中的上下义语义场的义位数量多于汉语的。

比如俄语中судно (船) 的上下义语义场所包含的义位就比汉语丰富:баржа (驳船, 平底船) , буксир (拖船) плот (木筏子) , паром (轮渡) , дощаник (大平底船) , лодка (小船) , моторка (小汽艇, 摩托艇) , шлюпка (小艇, 舢板) , барка (平底船) , баркас (汽艇, 大舢板) , парусник (帆船) , барк (远洋帆船) , пароход (轮船) , танкер (油轮) , корабль (海船) 等等。表示“马车”的词也比汉语丰富:телега, возарба, экипаж, извозчик等。这表明船、马车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纵向差异是指对于同一个概念, 俄汉语的上下义语义场的结构层次不同。这里也分两种情况:

1) 汉语中的层次多于俄语的。

汉语中的“交通工具”语义场分“车”, “船”, “飞机”三个子场, 而“车”这个子场以下又可划分出“火车, 汽车, 轿车, 货车, 自行车, 手推车”等。而在俄语中没有“车”这一层次的概念, 俄语中的машина多指“小汽车”, 并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车”。

2) 俄语中的层次多于汉语的。

比如“面包”在汉语中已是最小子场, 而在俄语中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булкабуханка, батон, хлебецплетёнка, сдобаporyлька, баранка, сушкакалач, сухарь等。

4 结语

以上我们从纵横两方面对俄汉语的上下义语义场进行了对比, 需要指出的是, 任何一种语言中的语义场都是动态的、开放性的, 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 同一义位的上下义语义场的构成也会发生变化。正因为如此, 我们只能对语义场进行共时的比较。对俄汉两种语言的语义场进行比较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俄汉语中的不对应词, 从而更好地为教学和翻译服务。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路广正.训诂学通论[M].天津古籍出版社

俄汉语谚语的构成形式对比分析 篇4

关键词:俄汉语谚语,构成形式,共性,个性

俄汉语谚语具有相似的审美特征, 如结构、音韵和形象美, 但是构成这些形式美的表现方式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此通过具体的汉语谚语的示例谈一谈汉语谚语的表现形式, 对比俄汉语谚语在语言运用上的异同。由于翻译是借助不同的语言载体进行的思想文化交流, 所以译者所做的工作是为原文的形式结构找到汉语中的替代形式。但是考虑到形式结构是语言美的外在组成部分, 所以还应尽量做到与原文形式结构相一致。通过寻找俄汉语谚语形式上的相似点, 进而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汉语的适当表达方式再现俄语谚语的形式美。

1 俄汉语谚语构成形式的个性

俄汉语谚语在构成手段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上, 俄语是多音节拼音文字, 声调简单, 汉语则是单音节图形文字, 声调富于变化。因此, 两种语言在乐感的协调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一般说来, 汉语更适宜作出对仗齐整, 平仄调和的表述, 关于平仄的问题, 对比复杂, 简单地说, 汉语有四个声调, 其中两个平声, 两个仄声, 为了听起来富有变化, 大体上是平仄穿插交替, 基本不允许四个相同的声调连续出现。如汉语谚语“量小非君子, 无毒不丈夫”, 这句谚语本来是“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 也是运用了对仗。可是“度”为仄声字, 念着拗口, 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 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古人便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而俄语谚语的音律美体现为结构平行对称的对称句较多, 例如“Учение--свет, анеучение--тьма”, 其押韵方式也与汉语有着显著区别。就形式而言, 俄语谚语中从句的严整结构也是不同于汉语的突出特点。

例如:

(1) Тамхорошо, гденаснет.我们不在的地方都好。 (2) Чемдальшевлес, тембольшедров.入林愈深, 枯枝愈多。 (3) Укогомногоделвпереди, тотназазнеоглядывается.心中有目标, 总是向前看。

由于汉语语言的特殊性, 汉语谚语中除注意音节和声调的调配, 还充分利用语序的变化。汉语的语序非常重要, 语序颠倒可以使句子的意义大变, 如:“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不怕一万, 就怕万一”等, 虽然并不十分押韵, 但声调平仄和谐, 读起来自然流畅。汉语谚语还充分使用对偶手法, 使语句齐整, 对照鲜明, 力求讲究韵律、格调、节奏等齐整的形式。例如:“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家贫知孝子, 国乱识忠臣”等。在句式上, 汉语谚语除了对偶句和韵句以外还有着自己的特点, 那就是灯谜式的歇后语。灯谜式的歇后语构成方式是前半句略长以描述形象, 后半句点明意旨, 由于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灯谜的谜面和谜底, 需要稍加思索才能建立联系, 其中有掺杂着比喻、谐音、因果、引申、突出特点等手法, 因此这类谚语具备了幽默, 俏皮的风格, 深受人们喜爱, 并得以广泛流传。典型的例子如:“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吃了秤砣铁了心”,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小葱拌豆腐——一清 (青) 二白”,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等。由于汉字的特殊性, 汉语语句的节奏感和乐感都很强, 其音节构成和俄语谚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汉语俗语谚语中都大量地使用了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特色句式。这一类句式的基本节奏是两字节奏和三字节奏混合搭配:两两节奏是四字句;二三节奏是五字句;四三或三四节奏即两两三或三二二节奏是七字句, 如此可以至九字句乃至更多, 但由于谚语的语言特点是简洁明快, 所以少有字数较多的单句, 至于六字、八字、十字等偶数字句多是三、四、五字的对偶句, 如“雷声大, 雨点小”, “水来土掩, 兵来将迎”,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等。当然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 像“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六字单句。

2 俄汉语谚语构成形式的共性

俄语谚语具有结构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除了形象美部分地涉及谚语的文化内涵, 俄语谚语的这三个特点基本上属于形式美的范畴。汉语谚语同样具备这样的特征。

俄语谚语的结构美主要表现为简洁、对称和均衡三个方面, 这三点特征在汉语谚语的构成中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汉语的简练和富有表现力是众所周知的, 例如“速马杀犬于道”, 再如欧阳修《醉翁亭记》的首句“环滁皆山也”, 含有八十五字的《陋室铭》都是古代用语简练的经典例文。汉语谚语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例如“人熟是宝”, “今日事, 今日毕”, “吃一堑, 长一智”等等。对仗原本就是汉语独有的修辞手段, 在谚语中并不一定严格对仗, 但是相互对称的句子则是相当常见的, 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人心齐, 泰山移”,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等等。通过这样的对仗, 汉语谚语达到了比俄语谚语更加均衡对称的效果。以上例子中, 同义词“齐”和“移”, “斜”和“歪”;反义词“虚”和“实”, “迷”和“清”起到了突出语义和突出了结构的对称和均衡的作用。

至于音韵美, 在谈及俄汉语谚语形式美的个性差异时, 我们已经充分谈及了汉语谚语对音韵的重视, 比如“麻雀当家, 叽叽喳喳”, “单丝不成线, 独木不成林”, “人心齐, 泰山移”, “大陆朝天, 各走一边”, “怒画竹, 喜画兰, 不喜不怒画牡丹”, 都是押韵的例子。齐“和”移“天”和“边”的押韵表现出谚语的音韵美。“虎穴”、“泰山”、“海”、“竹”、“兰”和“牡丹”等给人以形象上的刺激, 在形象物和特定的感受之间建立了联系, 体现了谚语的形象美。即使不能够押尾韵, 汉语也运用其他手段达到和谐的音韵美, 例如:“儿大不由爹, 女大不由娘”, “兵熊熊一个, 将熊熊一窝”, “人心难测, 海水难量”, “心正不怕影斜, 脚正不怕鞋歪”, 都是句式重复咏唱, 形象相互对应。

汉语谚语中也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喻指“为贪小利而失大益”。“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段, 使谚语的语言流畅, 富于节奏感。“鱼帮水, 水帮鱼”,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分别使用了“回环”和“顶针”的修辞手法。

至于对照, 我们可以重看举过的几个俄语谚语的例子:

(1) Учение--свет, анеучение--тьма.学则明, 不学则暗。 (2) Снаружикрасота, внутрипустота.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3) Длинныйязык, дакороткиемысли.舌头长, 见识浅。

上述谚语都是由两个句子构成, 使用了反义词来彼此反衬。在形式上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这几个俄语谚语的例子同汉语的“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头发长, 见识短”等谚语相对比, 其共性不言而喻。俄汉语谚语中这种对照的修辞方法使谚语在语言形式上获得了与汉语中的对仗相同的效果:工整、简洁。

总之, 整体而言, 无论是俄语谚语还是汉语谚语在语言形式上都具备以下美学特征:简练, 通俗, 形象, 节奏明快, 有音乐感, 修辞手法多样等。通过对俄汉语构成形式的对比分析,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俄汉语谚语的构成手段既存在着个性也存在着共性。俄汉语谚语形式上的共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简洁、平衡、对称、音韵和修辞上。俄汉语谚语构成手段的个性可以通过上述共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在谚语的翻译过程中力求抓住形式上的共性, 消解形式个性, 以求译文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人接受。在俄语谚语汉译的过程中, 应该力求用最符合汉语习惯, 最被汉语使用者接受的语言形式, 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贾淑芬.简明俄汉语谚语词典[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6.

[2]谢红芳.俄汉语谚语对比分析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2 (3) :63-66.

俄汉语形容词对比 篇5

坚持体验哲学观的认知语言学认为,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其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一般是从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来认知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 从而建立起不同的概念系统之间的联系。当人类把本来不具有颜色特征的事物描绘成有颜色的特征时, 便形成了颜色隐喻。颜色隐喻是由颜色引起的心理意象与颜色词所修饰的事物之间产生的心理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是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颜色隐喻的形成, 使我们更加生动地了解身边的事物和认知客观的世界。

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就俄汉语颜色词“黑/白”隐喻映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来揭示俄汉语颜色词“黑/白”隐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特点。

2 俄汉语颜色词“黑 / 白”隐喻映射

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观点, 概念隐喻是由始源域和目标域组成的, 始源域较为具体, 目标域较为抽象, 概念隐喻是从始源域向目标域进行映射, 是借助已知的事物来了解未知的事物。当颜色词用于非颜色意义时, 便形成了颜色隐喻, 而这种隐喻的形成不是凭空想象的, 是基于人们对周围事物以及客观世界的一种体验。

本文采用俄语民族语料库 (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корпус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 和现代汉语语料库 ( CCL) 作为数据来源, 通过列举语料库出现频率较高的语例, 对俄汉语颜色词“黑/白”在如下五个目标域中的映射情况进行认知对比分析。

2. 1 由颜色域向评价域映射

俄语颜色词“黑/白”可向评价域发生映射, 这种隐射是借助于颜色词范畴内的部分特征来表达人对客观世界的某种态度和看法。“黑”都可以表示非法的、阴暗的、后面的 ( 偏僻的) 评价意义; “白”可指纯洁的、高尚的、与众不同的意义。例如:

( 1) Тайкомсоставлятьчёрныесписки. ( 暗地里开列黑名单。) ( 《俄汉详解大词典》)

( 2) Изобъектовпоследнихлет особоговниманиязаслуживаетсетьмагазинов“Чёрный доктор”. ( 由于近期的事情, 黑心医生受到了商店网络的关注。) ( НадеждаКостяева, “Пермскийстроитель”, 2004)

( 3 ) Парадныйподъездбылзакрыт. Лёнькаподнялсяпочёрной лестнице. ( 大门已经关了, 列昂卡从后楼梯上了楼。) ( 《俄汉详解大词典》)

( 4) Вчерабылачервоннаякалина, атеперьсталабелаяберёза. ( 昨日还是一位红颜少女, 今日却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妇) 。

( 5) Онзамкнулся, невдаётсявразгоры—вот вамибелаяворона. ( 他不与人交往, 不和别人说话, 真是独来独往的人。) ( 《俄汉详解大词典》)

汉语颜色词“黑”除了表示非法的、阴暗的, 还可以指刚正无私的, 此意义常见于戏剧舞台上的黑色脸谱, 如包公、李逵等人物脸谱都为黑色的; “白”即可以指纯洁的、高尚的, 还可以指不聪明的、傻的, 属于贬义。但需指出, 汉语中表示纯洁含义的“白”是现代汉语中产生的联想意义。

( 6) 看过《水浒传》和《红楼梦》的人, 一定熟悉这几个人物: 黑旋风李逵脾气暴躁, 气力过人, 为人耿直, 好斗; 浪子燕青使弩弄刀。 (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 7) 一天晚上, 伯利克里步行回家, 一个贵族跟在他后面骂他: “你这个白痴! 你出身贵族, 你父亲曾经把波斯人打得落花流水, 可你却忘掉了。 (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 8) 像杨大夫这样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白衣天使的事迹, 经常被当地新闻媒介传播。 ( 《人民日报》)

2. 2 由颜色域向情感域映射

颜色能够表现一个人、一个民族对客观事物的情感。从颜色域到情感域的隐喻映射, 是基于人们的心理联想, 而且这种心理联想是具有相似性的。叶军在给颜色词分类时指出, 情貌抽象色彩词所反映的色彩是人们在对人的情绪、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面部表情进行选择性加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抽象的色彩知觉。所以颜色词是表达情感的工具之一, 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情调。俄语“чёрный”在隐喻映射中可指沉重的、忧郁的、嫉妒的心情, “белый”—羡慕。汉语“黑/白”都表示愤恨、生气。“黑/白”向情感域映射时, 汉语产生的隐喻要比俄语产生的隐喻少。

( 9 ) ТяжёлыйчёрныйвзглядНаумова обводлокружющих. ( 瑙莫夫用忧郁的目光环视着周围的人。) ( В. Т. Шаламов, “Колымскиерассказы”, ( 1954 - 1961) )

( 10) Невполнеосознанная“белаязависть”одногок другому. ( 彼此并不 完全是有 意识的羡 慕。) ( РаздвоениеЛичностей, “Культура”, 2002)

( 11) 就陪她们吃过蛋糕, 才驾着车赶回住处。走进别墅, 我发现黄士明正黑着脸站在客厅里, 这家伙一见我就暴跳如雷。 (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 12) 苏金荣在一旁听得火辣辣的, 又不好制止, 气得直翻白眼珠子。 ( 《平原枪声》)

需强调, 虽然чёрный和белый 都可以与зависть连用, 而且都表示羡慕的含义。但是两者是有差异的, белыйзависть表示无恶意的羡慕, чёрныйзависть表示有妒忌之心的羡慕。

2. 3 由颜色域向社会域映射

俄语“чёрный”可表示社会地位卑微、不被人尊敬; 而“белый”则指社会地位高尚、受人尊敬。与俄语不同, 汉语“白”表示平凡、卑微、低贱,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特有产物。

( 13) Чемжемы, людичёрнойпороды, хужевас? ( 我们这些平民百姓, 到底哪一方面比你们差?) ( 《俄汉详解大词典》)

( 14) Ненамекает, мол, ябелаякость, ядоктор. ( 不是暗指, 就是说, 我是贵族, 我是医生。) ( ДмитрийПритула, “Звезда”, 2001)

( 15) 无法, 谁叫陈宏道怀才不遇呢!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何等气概! 老先生心里笑了笑。 ( 《老舍短篇》)

2. 4 由颜色域向政治域映射

俄汉语“чёрный”、“белый”与一些固定词语搭配使用时, 不表示本身的颜色意义, 而具有政治色彩, 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透过这些词语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倾向。时至今日, 这些词语已成为了语言化石。俄汉语“白”的政治色彩都要比“黑”浓厚, 而且很少见。俄汉语“白”都表示反动的、反革命的, 此时俄语“白”与“红”是对称的。

( 16) Сэтогомоментав странеофициальноначался“чёрныйпередел”. ( 从现在起国内正式开始了“土地平分社”) ( ВладимирГурвич, “Земля - народу”, 2003)

( 17 ) Онбылбелыйофицер. Сперванаюгеоказался. ( 他是白匪军官。首先出现在南方。) ( НатальяГалкина, “Нева”, 2003)

( 18) Последовалбелыйтеррор, неменеежестокий, чемкровавыедни1793г. ( 随之而来的白色恐怖没有1793年的黑暗时期可怕。) ( П. А. Кропоткин, “Векожидания”, 1889)

2. 5 由颜色域向状态域映射

俄汉语颜色词“黑”, 可表示一种灾难、坏的状态, 还都可指肮脏的、不干净的。汉语颜色词“白”可以表示灾难和激烈的状态。而俄语却无此意。此时与“白”相对立的不是“黑”, 而是颜色词“红”。

( 19) Чёрныйдень—горе. ( 困难的日子是痛苦的。) ( “Нашидети”, 2004)

( 20) Мне. . . вёскажетсявчёрном цвете. ( 我觉得一切都很糟。) ( 《俄汉详解大词典》)

( 21) 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剧烈动荡, 差点儿又酿成一个“黑色星期五”的惨剧。 ( 《人民日报》)

( 22) Тебявбаненадо мыть, тывесьчёрный. ( 应该给你在澡堂洗个澡, 你浑身脏得发黑。) ( 《俄汉详解大词典》)

( 23) 是一家儿住, 没有说住好几家儿街坊的, 没有。红白事儿啊? 红白事那也挺礼、也、也很多事儿呢。嘿嘿…… ( 《北京话调查资料》, 1982)

( 24) 他说得似乎确可信据, 却招来了大家最猛烈的批驳, 使会场上趋向了白热化。

3 俄汉语颜色词“黑 / 白”隐喻映射对比分析

3. 1 隐喻映射的共性分析

通过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俄汉语颜色词“黑”共有的隐喻映射如表1所示:

俄汉语颜色词“黑/白”由颜色域向评价域、情感域、状态域和政治域发生隐喻映射时, 存在一些共性, 这种投射是基于人们认识世界时的共同体验。认知语言学认为, “黑”的原型是“夜晚”, 黑色是夜晚的颜色, 总与黑暗相联系。由于黑暗的隐蔽性和不透明性, 一些非法事情经常发生于夜晚。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俄罗斯漫长的冬夜让人觉得压抑和郁闷, 俄罗斯人认为黑色是不祥的象征。现代颜色词理论证明, 暖色词可兼有情绪激昂、充满活力的意义, 而冷色词则可兼有消极低沉、感情低落的意义。颜色词“黑/白”均属于冷色词, 所以向情感域投射时, 俄汉语中都表示的是消极的情绪。俄罗斯人信奉基督教, 白色在基督教中是“圣洁”的化身, 代表的是“天界”的颜色, 所以在俄罗斯人眼中“白”是高尚的、纯洁的象征。这是俄罗斯人独特的宗教情怀。汉语“白”可表示高尚、纯洁, 是现代汉语新产生的意义, 古代汉语中没有此用法, 这是文化交流和渗透的结果。需指出, 俄汉语“白”在隐射到政治域时都可以表示反革命的、反动的。但是俄汉语中他们具体所指却不同, 俄语“白军、白匪”等指的是沙皇的反动势力, 而汉语“白军”等指的是与“红军”相对抗的敌军。

3. 2 隐喻映射的个性分析

除了上述共有的隐喻隐射以外, 俄汉语颜色词“黑/白”特有的隐喻映射总结如表2和表3所示:

每个民族都面对着共同的色彩世界, 然而, 各个民族语言中的颜色词对这个共同的外在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并不相同。虽然俄汉两民族在生理机制、生活经验中存在共同点, 但是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和风俗、认知方式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同, 所以颜色词“黑/白”由颜色域向其他目标域发生映射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分析所收集到的语料来看, 俄汉颜色词“黑/白”特有的隐喻映射主要是评价域、社会域和状态域。俄罗斯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所形成的颜色观是“白上黑下 ( белыйверх—чёрныйниз) 、喜白厌黑”。所以在俄语“黑”向其目标域发生映射时, 通常为“不好的、低下的”, 而“白”具有“好的、高贵的”意义。在悠久的汉文化中, 黑白色彩观与阴阳五行学说和佛教文化息息相关, 在古代, “黑”由尊贵之色变为卑微之色, “白”也是贬义之词。现代, 由于西方黑白价值观念的传播, “黑/白”色彩观是丰富而繁杂的, 这也说明现代汉语颜色词对民族文化的独特反映。

对俄汉语颜色词“黑/白”隐喻映射情况的对比分析表明, 人们将自己熟知的颜色词“黑/白”来阐释抽象的、未知的概念和事物, 把本来不具有颜色特征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基于各民族相同的生理机制和人类对外在客观世界的共同的体验, 俄汉语颜色词“黑/白”在跨域映射过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 由于地理、历史、民族文化和认知方式上不尽相同, 颜色词“黑/白”隐喻映射中存在一些差异。除此之外, 我们了解到, 俄汉语黑色和白色基本上都是以对立面而存在的, 例如: 俄语белая кость与чёрная кость、белаяработа与чёрная работа; 汉语颠倒黑白、黑白分明。当然, 颜色词“黑白”进行跨域映射时也体现了不对称性, 比如汉语中的“红白事”、俄语中的“红色政权和白色政权”等。

摘要:“黑/白”是最早出现的两个基本颜色词。当颜色词用于非颜色意义时, 便形成了颜色隐喻。基于此, 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切入, 对俄汉语颜色词“黑/白”由颜色域向评价域、情感域、社会域、政治域和状态域的映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以期揭示俄汉两民族文化和认知方式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俄汉对比,颜色词“黑/白”,隐喻

参考文献

[1]ОжеговС.И., ШведоваН.Ю.Толковыйсловарь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M].М., российскаяакадемиянаук.Институт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им.ВиноградоваВ.В., 2000.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452.

[3]叶军.现代汉语色彩词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51.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字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俄汉语中的委婉语对比分析 篇6

关键词:委婉语,功能,手段

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 有时会碰到一些话不方便直白地表达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委婉含蓄的话来表达说话者的意图, 于是委婉语便应运而生。

对于委婉语的研究应从禁忌语开始, 最初的委婉语属禁忌语的替代品, 是由禁忌回避的需要而产生的。例如, 在古代, 人们迷信鬼神, 对鬼神充满尊敬、崇拜甚至于害怕, 因此在许多国家对鬼神的称呼就成了最早的禁忌语, 而指代鬼神的替代词则变成了最早的委婉语。例如, чёрт (鬼) 在俄语中被称为 лукавый (恶魔, 魔鬼) , нечистый (不干净的东西) ;бог (上帝) 在俄语中被称为 создатель (造物主) , всевышний (至高无上的神) 。从古至今, 最典型最普遍的禁忌莫过于“死亡”, 由于对死亡的忌讳, 所以在言语中形成了大量关于死亡的委婉说法。汉语中关于“死”的委婉语数量很多, (《礼记 · 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死曰死。”在俄语中, умереть被说成 отправиться в лучшиймир (上天堂) , приказать долго жить 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 委婉语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例如, 汉语中的“厕所”是“茅房”的委婉语, 后来又被“洗手间”等更加文明的用词代替;俄语中 туалет是 уборная的委婉语, 后来又被 мужская (женская) комната代替。同时, 为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和人们避俗求雅的心理, 非禁忌性委婉语也应运而生, 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委婉语的分类

委婉语应用频繁, 且涉及面相当广泛, 按照人们的用语习惯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 日常生活委婉语

例如:与“死亡”有关的委婉语

死亡是人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 也是人们十分忌讳的事情, 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有:逝世、百年之后、牺牲、撒手人寰、归西、蹬腿、香消玉殒等;俄语中对应的смерть: кончина, летальный исход, уйти в мириной等。

(二) 社会生活委婉语

例如:与经济有关的委婉语

奇缺的商品:紧俏商品

Дефицит: товары повышенного спроса等。

二、委婉语生成的语言手段

(一) 词汇手段

1. 运用一些词义含糊的词, 如汉语中常用的“某些”“、一定”、“适当”等词, 俄语中的“некоторый, определенный”等词。例如: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他被免职了。

Я имею к этому некоторое отношение.

2. 一些表示事物本质程度的词也可表示委婉意义

试比较:他们服务的不够周到 (他们服务的不好) 。

Они обслуживали не так тщательно. (Ониобслуживали плохо.)

(二) 语法手段

语法手段生成的委婉语指的是在句子层面利用语法手段使语言表示含蓄委婉, 相对显性委婉语而言, 语法手段形成的委婉语属于隐形委婉语。

1. 副词和语气词

一些意义较模糊而表达语气较灵活的副词或语气词作为插入语被用来构成委婉句式, 这类词有“恐怕、大概、也许”等。俄语中“может быть, пожалуй”也具有同样功能。例如:

也许, 我们应该好好谈一谈。

Может быть нам надо хорошеньго поговорить.

2. 否定句形式

有时在谈话中采用否定形式可以缓和语气, 汉语中的此类否定词有“不必、未免”等;俄语中的常用否定词组有“едва ли, вряд ли”。例如:

你对下属未免太严格了吧?

Вряд ли он придёт.他不见得会来;他大概不来。

3. 反问

反问句式以问为答, 表面上看似是一种疑问, 实际上是对交谈对象的一种委婉回答。

三、委婉语的语体

委婉语的应用语体可分为三类, 即:崇高语体, 中性语体和口语体。以我们常说的死亡为例, 崇高语体包括:与世长辞、殉职、牺牲等 (почить в боге) ;中性语体包含:去世、死亡等 (кто ушёл от нас) ;常见口语体有:咽气、蹬腿儿、见阎王等 (вытянуть ноги) 。

四、委婉语的社会功能

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委婉语, 委婉语的社会功能有哪些呢,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起怎样的作用呢?

首先, 委婉语的使用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使双方的交谈处于相对融洽缓和的氛围当中, 使谈话既含蓄又得体, 以赢得对方的心理认同和好感;其次, 委婉语的表达具有模糊性, 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事情的真相以便于对方接受, 而减少其对交谈方的刺激;最后, 委婉语可以用以规避明确的态度, 在交谈过程中双方产生分歧时, 一方用委婉的态度加以表态可以有效避免双方矛盾的加剧, 另外, 委婉的拒绝也可以使对方免遭尴尬。

小结:

委婉语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方面来说它来源于生活, 另一方面来讲它又反作用于生活, 中俄在生活习俗、历史文化方面虽有很大不同, 但委婉语的出现于应用仍然体现了两国文化有相通之处, 对于语言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加强对语言的掌握学习。

参考文献

[1]赵陵生.王辛夷.俄汉对比与研究学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俄汉语形容词对比 篇7

一、俄汉语表各种服装名词的词典释义模式

(一) 俄汉语表服装词的上义词 (1) 词典释义模式

2.“服装”的词典释义模式

服装:衣服鞋帽的总称, 一般专指衣服。例如:

(2) 姿势稍有不合就是当胸一拳, 服装稍有疏忽就是一巴掌。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友》)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 (2) 模式进行解释, 此外, “一般专指衣服”是采用辅助释义模式 (3) 中补充相关信息法进行解释, 中心词, 即“总称”、“衣服”居末。

(二) 俄汉语表服装词的下义词词典释义模式

大衣:较长的西式外衣。例如:

(4) 秦中书听见凤四老爹来了, 大衣也没有穿, 就走出来。 (吴敬梓, 《儒林外史》)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叙述模式, 用形容词“较长”、“西式”以及“外”对大衣进行解释, 与俄语不同的是, 汉语中的限制词在前, 而中心词“衣”在后。

夹克:一种长短只到腰部, 下口束紧的短外套。例如:

(6) 她的装束也换过了, 头戴布帽, 身穿一件夹克式工作服, 上面全是一团团油渍。 (沙汀, 《柳永慧》)

释义模式:通过描述其尺寸、形状, 并采用定义式模式对此进行解释, 中心词“外套”居末。

衬衫:穿在里面的西式单上衣, 也可以单穿。例如:

(8) 下班回来, 连衬衫都来不及脱, 倒头就睡。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模式进行解释, 限制词语“穿在里面”、“西式”、“单”、“上”在前, 中心词“衣”在末。

裤子: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裤腰、裤裆和两条裤腿。例如:

(10) 站在舞台中央的女子身穿一件黑色西服, 下穿一条深色的裤子, 显得特别干练。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模式, 从穿着位置的角度对其解释, 中心词“衣服”居中。同时“有裤腰、裤裆和两条裤腿”, 又采用补充相关信息的辅助释义模式进行解释。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模式进行解释, 中心词одежда居中。

裙子:一种围在腰部以下的服装。例如:

(12) 梅跟着钱太太来过, 她身着她平日很少穿的发亮的浅色衣裳, 系着素色裙子。 (巴金, 《家》)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模式, 写出穿着位置, 中心词“服装”居末。

二、俄汉语表头饰名词的词典释义模式

(一) 俄汉语表头饰名词的上义词词典释义模式

2.“头饰”的词典释义模式

头饰:戴在头上的装饰品。例如:

(14) 武德令, 皇后服有纬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纬衣, 头饰花十二束, 并两博鬓…… (《旧唐书·舆服志》)

释义模式:通过佩戴位置进行释义, 中心词“装饰品”居末。

4.“帽子”的词典释义模式

帽子:戴在头上保暖、遮光等做装饰的用品。例如:

(16) 那顶破旧不堪的帽子下, 是路飞一成不变的笑脸。

释义模式:通过佩带位置及用途进行释义, 中心词“用品”居末。

(二) 俄汉语表头饰名词的下义词词典释义模式

花冠:旧时妇女出嫁时戴的装饰华丽的帽子。例如:

(18) 妇人首饰, 不许用珠翠钿子等物, 翠毛除许装饰花冠。 (《金史·舆服志下》)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进行释义, 写出穿着对象和场合, 中心词“帽子”居末。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模式对其进行解释, 写出其特征。

棉帽:一种戴在头上起保温、保护、装饰作用的制品。例如:

(20) 母亲想要的是那种有耷耳、里子披绒的棉帽。 (刘川北, 《被风偷走的帽子》)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模式, 通过穿着位置、用途进行解释, 中心词“制品”居末。

鸭舌帽:帽顶的前部和月牙形帽檐扣在一起略呈鸭嘴状的帽子。例如:

(22) 他倒扣鸭舌帽, 穿大号风衣, 抽烟、醺酒, 满嘴“他妈的、混账”。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模式, 通过事物具体的构造进行解释, 中心词“帽子”居末。

三、俄汉语表鞋类名词的词典释义模式

(一) 俄汉语表鞋、靴的名词的上义词词典释义模式

2.“鞋”的词典释义模式

鞋:穿在脚上, 走路时着地的东西。例如:

(24)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 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模式, 写出其穿着位置及特征, 中心词“东西”居末。

(二) 俄汉语表鞋、靴的名词的下义词词典释义模式

靴子:帮子略呈筒状, 高到踝子骨以上的鞋。例如:

(26) 只听见一声炮响, 吓得马上就逃走了, 一只脚穿着靴子, 一只脚还没有穿袜子呢。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模式解释, 写出其穿着位置及特征, 中心词“鞋”居末。

皮鞋:采用天然皮革为主要原料配合其他合成材料制造的鞋。例如:

(28) 孙膑穿上这双皮鞋, 依靠较硬的靴帮和鞋的支撑力可以行动了。

释义模式:采用定义式模式, 中心词“鞋”居末, 重点强调其制作材料。

四、俄汉语表服饰名词的词典释义模式对比

通过对俄汉表服饰名词的词典释义进行对比, 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俄汉语之间的异同, 从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俄汉两种语言, 挖掘各自的词汇特点及其文化内涵。通过对比, 我们总结出俄汉语表服饰名词的释义模式特点及其异同, 并挖掘差异所产生的原因。

(一) 俄汉语表服饰名词的词典释义模式特点

1.俄语表服饰名词的词典释义模式特点

(1) 通过定义式对名词进行解释, 通常中心词居前或居中。

(2) 通过同义的名词进行解释。

(3) 采用主动形动词加副词进行解释。

2.汉语表服饰名词的词典释义模式特点

(1) 通过定义式进行解释, 通常中心词居末。

(2) 采用同义的名词进行解释。

(3) 采用定义式模式以及辅助释义模式进行解释。

(4) 通过穿着位置进行解释。

因此, 我们可以总结出俄汉语中表服饰名词释义模式的异同。

(二) 俄汉语表服饰名词的词典释义模式的异同

1.相同点

(1) 俄汉语都采用定义式和同义词的方法对表服饰的名词进行解释。

(2) 俄汉语对服饰词的释义都有总括词, 俄语中用одежда, 汉语中是“衣服”、“帽子”、“鞋”、“用品”。

2.不同点

(1) 俄语中有些词语是通过主动形动词和被动形动词进行解释的;而汉语中则多采用定义式模式及辅助释义模式共同进行解释。

五、俄汉语表服饰名词的词典释义模式差异所产生的原因

1.语言内因素

产生俄汉语表服饰名词的词典释义模式之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俄汉两种语言类型决定的,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是典型的分析语。汉语中的文字有的根据字形就可以猜出其所要表达的意思, 如“服装”的“装”字下半部是个衣字, 裤子的“裤”以及“衬衫”等字均为衣补旁, 从字形大概就可猜出是表示衣服的词。俄语属于印欧语系, 是屈折语。屈折语是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 其特点是用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 在俄语中有主动形动词、被动形动词, 词典中通过主动形动词、被动形动词对表服饰的名词进行解释。

2.语言外因素

除语言内因素外, 这种差异的产生与俄汉两民族的性格差异有关, 即语言外因素。俄罗斯人的性格比较外向、直接, 因此在释义时多直接提到其用途及材质, 一般中心词居首或居中。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内敛、谦虚、敏感, 所以在表达上更含蓄些, 多写穿着位置, 同时, 中心词多居末。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俄汉语间的区别, 以及具体词汇在意义上的区别, 理解俄汉两民族的不同认知方式, 掌握表服饰名词的命名理据性, 以便今后能够更准确地使用相关词汇。同时能够扩大我们的词汇量, 对更深入地研究俄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也可为今后研究俄汉的文化差异提供素材, 为词典编撰研究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1]曹炜.现代汉语词义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1.

[2]张会森.俄汉语对比研究 (下卷)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上一篇:学生创造力及培养下一篇:进程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