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药物治疗(共10篇)
心理与药物治疗 篇1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科疾病, 临床症状主要为思维、情感和行为活动障碍, 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偏高, 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1]。目前来说, 相关研究表明, 虽然抗精神失常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控制患者病情, 在维持疾病治疗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无法解决由于药物副反应所致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 尤其针对临床表现为阴性症状的患者, 药物治疗疗效较差。本文主要观察及研究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心理康复干预治疗在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男42例, 女46例, 年龄19~71岁, 平均 (36.28±1.57) 岁, 病程1~5年, 平均 (2.36±1.25) 年。全部患者通过临床检查疾病诊断明确, 诊断符合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采取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研究组和比较组, 每组44例。研究组中患者龄21~49岁, 病程1~4年;比较组患者年龄19~53岁, 病程1~5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比较组选择药物治疗方式, 给予利培酮片服用, 必须充分考虑患者身体差异而选择药物剂量, 控制药物开始剂量范围在1.0~2.0 mg/d, 每日服药1次, 随后逐渐增加服药剂量, 控制范围在4.0~6.0 mg/d, 每天服用2次。出院后维持剂量控制范围在1.0~4.0 mg/d, 每天服用1~2次。
研究组在使用相同剂量、规格和相同生产厂家的药物, 同时采取心理康复方式治疗。心理康复治疗方法: (1)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早期, 完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合作及信任, 加强和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全部护理措施均在医护工作者指导下开展。消除患者和家属顾虑和不良情绪, 调整其心理状态, 督促患者家属做好对患者的监护。 (2) 每周开展1次健康教育, 每次活动时间保证不少于30 min[2]。医护人员主要介绍精神分裂疾病发生原因、部分诱导因素、临床典型特征、诊断和治疗策略、治疗阶段容易产生的不适反应和并发的疾病类型, 使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大致发展情况、病理机制、转归和注意事项等, 让患者家属通过了解精神分裂症这类疾病而逐渐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3) 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由于精神分裂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 容易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 患者在疾病发作时会影响周围人群甚至他人安全, 极易给他人造成身心伤害, 但是患者并无意识, 往往会对此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厌恶和怀疑心理, 越发加重患者病情, 导致复发率高。家庭成员与社会歧视、就业困难及致残后社会功能下降, 容易产生自悲、丧志与丧失治疗的信心[3]。所以, 采取心理康复方法对患者进行指导过程中, 应该关注患者自身心理, 站在患者立场和患者进行交谈, 充分了解患者当下生活的态度, 让患者充分表达出情感和内心想法。逐渐帮助患者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自身, 乐意接纳自己, 在了解自身不足的同时看到自己存在的优点, 逐步消除负面心理, 调整精神状态, 提高服药依从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积极性, 学会正确面对疾病, 改变消极悲观心态, 学会乐观看待生活。 (4) 提高患者技能水平。科学合理安排患者进行技能训练, 主要内容包括社交技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培养理解能力等。 (5) 构造有益于患者康复的良好环境。包括建立新的家庭关系良性支持系统与有利患者康复的环境, 减少负面影响[4]。
1.3 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功能评估表 (GAS) 和社会功能评估表 (SSPI) 对患者进行评价, 两种量表分值均在0~100分之间, 其中功能评估表 (GAS) 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心理和精神状况越朝正常化发展, 社会功能评估表 (SSPI) 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幅度越大, 适应社会能力增加[5]。在患者出院后半年内对其进行随访, 统计分析疾病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GAS与SSPI得分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GSA得分为 (74.63±3.42) 分, SSPI得分为 (24.59±3.62) 分, 比较组患者治疗后GSA得分为 (61.38±3.27) 分, SSPI得分为 (15.82±2.71) 分,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AS与SSPI分值均明显高于比较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分
2.2 两组患者半年内随访临床疗效比较
比较组患者0~3个月复发4例, 3~6个月复发11例, 总共复发15例, 复发率为34.09%;研究组患者0~3个月复发3例, 3~6个月复发2例, 总共复发5例, 复发率为11.36%, 比较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 临床患者主要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较为消极的情绪, 以及认知功能异常, 损害患者精神健康, 会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6]。这种疾病好发于青壮年, 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特点是病情严重、迁延不愈、复发率高。现今医学界及心理学界在临床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仍停留在初期阶段, 结合我国精神分裂患者现状, 可以了解到单纯的药物治疗已经根本不能符合患者的需求[7]。当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治疗方式大多是对患者进行封闭治疗, 让患者与外界隔离, 进而丧失了和外界沟通的机会, 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社会功能, 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相关研究证实, 采取科学合理的心理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分裂患者消极情绪, 创造和谐家庭环境, 提高服药依从性, 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其中值得强调的是, 若家属和周围群体过分责怪和歧视患者, 易增加患者的复发率, 所以应该加强和患者交流, 积极帮助患者调整精神状态。还有相关专家表示, 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能局限于控制缓解疾病, 而应该充分降低患者自杀率、抑郁率, 确保患者经过诊疗后能够真正适应和融入社会, 最大可能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 这才是诊疗最现实的意义[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AS与SSPI分值均明显高于比较组, 比较组患者在出院半年之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高于研究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以得知, 联合药物和心理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的具有明显优势, 可以显著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几率, 提高患者适应社会能力, 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缪从毅, 康波, 王宇峰.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2) :59-61.
[2]邓金勇.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28) :39-40.
[3]梁红蕾.阿立哌唑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 2015, 28 (4) :293-294.
[4]焦峰, 孔令军, 郑莉娜.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 2014, 21 (12) :1597-1598.
[5]马艳玲, 张建芳, 刘海斌.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疗效研究[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综合刊) [C].2015, 12 (2) :89-90.
[6]周立发.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0) :14-15.
[7]冷文君, 覃事彬.心理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6, 9 (2) :149-150.
[8]袁平.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 2014, 21 (29) :40-41.
心理疾病有时也需要药物治疗 篇2
我外孙女长期情绪不好,孩子的父亲带她到医院看病,说是心理疾病,配了药。我想,心理疾病为什么要用药物治疗,孩子也不肯服用。请问心理问题需要药物治疗吗?
浙江省中医院 李潮 副主任医师
通常认为,“心病需要心药医”, 心理疾病不需要服用药物,拒绝使用药物的也不在少数。可事实上,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发展到一定程度仅仅通过心理咨询、语言沟通很难解决,配合使用相关药物可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实,药物治疗也是心理治疗的一部分。疾病到了一定严重程度,仅通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不能解决问题时,配合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有些就诊的患者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均已经达到较严重的程度时,药物治疗能够迅速控制症状,也为心理治疗提供必要的基础。
心理与药物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9例强迫症患者, 所有患者全部符合我国颁布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强迫症诊断标准, 在入院前, 均未服用过有关抗精神病药物, 无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肾脏等重大疾病者。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相关情况,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研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 (39例) 和观察组 (40例) , 对照组:男19例, 女20例;年龄29岁~53岁, 平均年龄 (32.62±6.54) 岁;病程3年~10年, 平均 (8.12±1.36) 年;强迫量表 (Y-BOCS) 评分16~37分, 平均 (28.1±5.4) 分。观察组:男17例, 女23例;年龄21岁~61岁, 平均年龄 (36.52±5.69) 岁;病程2年~11年, 平均 (7.58±0.96) 年;Y-BOCS评分18~38分, 平均 (29.52±6.12) 分。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口服舍曲林片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3062) 每天50~100 mg, 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治疗, 具体方法:患者入院后积极与其沟通, 宣传讲解强迫症病情概况、治疗须知,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缓解期对抗、紧张与恐惧心理,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以积极的鼓励与安慰疏导患者内心郁结, 调整心理状态, 提升治疗配合度。治疗期间, 对患者施加认知干预, 介绍病情及预后, 讲解成功案例, 鼓励患者配合治疗;采取平易近人的方式沟通了解患者强迫症发生原因、加重原因等, 并在心理疏导中给予针对性解决方法, 先缓解负面情绪, 经常与患者沟通病情治疗进展, 提升依从性。心理治疗期间, 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或者参加感兴趣的娱乐活动, 对患者特长、优点及能力给予赞扬, 鼓励患者正确面对强迫症发作情况, 并引导患者进行治疗锻炼, 减少强迫行为的发生频率, 降低发作程度和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日常住院生活中, 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循序渐进地改变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 与家属配合共同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 减少强迫症发作。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强迫量表评分情况制定,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痊愈:Y-BOCS评分减少≥75%;显效:Y-BOCS评分减少50%~75%;有效:Y-BOCS评分减少25%~49%;无效:Y-BOCS评分减少<25%。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对照组:痊愈8例, 显效12例, 有效10例, 无效9例, 总有效30例, 占76.92%;观察组:痊愈13例, 显效15例, 有效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37例, 占92.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6.251, P=0.012) 。
2.2 2组患者Y-BOCS评分情况
干预前, 2组患者Y-BOCS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 2组患者的Y-BOCS评分均得到下降 (P<0.05) , 且观察组患者Y-BOC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典型类型, 有研究表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约为2%, 起病较早, 且病程长, 对患者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较大影响。迄今为止, 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但大多研究者[2]认为强迫症的发生可能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水平5-羟色胺 (5-HT) 失衡、突触间隙可利用5-HT含量降低以及体内多巴胺 (DA) 功能亢进等相关[2]。强迫症患者常有一定的性格基础, 在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下发病, 治疗难度大。临床中常采用舍曲林 (Sertraline) 给予治疗, 舍曲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通过对突触前膜5-HT再摄取的阻滞作用, 达到治疗的效果[3]。然而,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 单纯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且患者长期服用药物, 往往引起不良反应, 如性功能障碍等。并已有学者研究发现, 药物治疗仅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部分症状, 难以使患者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 需要联合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强迫症治疗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患者心理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影响, 强迫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内向、害羞及被动心理, 若从心理病理学来看, 属于多维的异源性障碍, 人格障碍等。而心理治疗方面主要是从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及认知领悟等着手, 使患者在实践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错误, 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 进而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社会功能, 塑造健康人格[4]。陈晓梅[5]报道68例强迫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2组Yale-BOCS、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也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从本次研究来看, 观察组给予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Y-BOC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与上述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 强迫症患者采用心理联合药物治疗疗效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强迫症症状, 恢复健康人格,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卢菊清, 沈群芳, 夏荷秀, 等.舍曲林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强迫症37例[J].中国药业, 2013, 22 (9) :42-43.
[2]徐海春, 高林, 王雪宏, 等.阿立哌唑与舍曲林治疗强迫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2) :1495.
[3]周德怡, 周振和.舍曲林和氯丙咪嗪对强迫症患者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 (9) :1298-1300.
[4]连楠, 李幼辉, 宋学勤, 等.强迫症患者行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3, 53 (7) :59-61.
药物疗效与心理状态有关 篇4
俗话说,良言胜过良药。医生恰当的言语行为,有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对病人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病人尽快康复,这便是“药物的心理效应”。究其原因就是病人对专家从心底产生了信赖感,加上专家良好的工作态度,对疾病解释得一清二楚,无形之中产生了暗示作用,从而发挥了神奇的效果。
另外,心理上的失衡可导致大脑皮质功能调节失常而出现一系列功能紊乱的现象,使药物难以发挥疗效。尤其是胃肠道功能受情绪影响较大,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干扰胃肠道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胃肠道的蠕动、排空和吸收功能。抑郁者的胃排空时间延迟,而焦虑、过度兴奋时胃肠道蠕动加快,排空时间缩短。一般来说,药物吸收的部位是在小肠,服药之后,胃排空时间的长短使药物或快或慢到达小肠,就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浆浓度,因此影响药效。
心理与药物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癫痫患者82例, 纳入标准参考: (1) 有典型的临床发作; (2) 有典型的脑电图发作; (3) 抗癫痫有效[3]。排除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其他严重肝、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 (41例) 和对照组 (41例) , 其中对照组男29例, 女12例, 年龄 (40.9±2.3) 岁, 大发作19例, 小发作13例, 部分性发作9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例, 初中或中专12例, 小学及以下21例。病程 (9.8±2.3) 年。观察组男30例, 女11例, 年龄 (43.7±2.7) 岁, 大发作20例, 小发作12例, 部分性发作9例,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9例, 初中或中专10例, 小学及以下22例, 病程 (9.6±2.7) 年。两组年龄、性别、癫痫类型、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 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发作情况。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 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癫痫患者由于长期的服药、发作不稳定性的影响, 心理很容易产生抑郁、自卑、焦躁等情绪, 部分患者还有敌对、轻生等情绪, 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措施, 例如鼓励患者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多参加社交活动, 增强自信心, 向患者讲述癫痫的相关知识, 帮助其了解服药的必要性, 消除患者对长期服药的担心, 打消对癫痫发作的恐惧感, 增强器抵抗疾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 提高遵医行为的依从性。由于癫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药物的遵医行为极其重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坚持用药与癫痫发作的利害关系, 让患者及家属认识遵医服药的重要意义, 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3) 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在让患者对癫痫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上, 充分让患者认识个人心态对癫痫治疗、转归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良好的心态, 建立健康的心理, 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4) 提高家属的相关知识。癫痫的发作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 家属的个人抢球能力及对药物副作用的认识对患者的治疗及其重要, 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宣教, 增强家属对癫痫的相关认识, 掌握癫痫发作时的抢救要领, 同时, 了解相关药物的某些副作用, 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积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正确接收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控制:发作减少100%;显效:发作减少≥75%;有效:发作减少≥50%;无效:发作减少<5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明显变好, 且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63P=0.041) 。见表2。
例 (%)
3 讨论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 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性抽搐和意识障碍, 同时伴有感觉异常[3]。癫痫的类型可分为大发作, 小发作, 部分性发作[4]。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的并发症, 其致残率为30%~60%[5]。癫痫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给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目前,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 然而, 理想的根治方法目前尚且缺乏。已有文献报道, 心理护理在控制癫痫发作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6,7,8]。本研究通过对82例癫痫患者采取消除其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提高家属的相关知识等心理干预措施, 发现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心理护理在辅助药物治疗癫痫患者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控制癫痫患者的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癫痫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 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 心理护理对癫痫患者的治疗意义也会逐步受到关注, 而心理干预在临床的应用相信也会慢慢成为癫痫患者药物治疗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
参考文献
[1]丁美仙.42例癫痫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政策[J].当代医学, 2008, 137 (2) :116-117.
[2]张爱芹.癫痫病人心理障碍及心理护理[J].哈尔滨医药, 2005, 25 (2) :70-71.
[3]许一帆.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5) :37-38.
[4]孔宪寿.癫痫患者60例麻醉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0) :136-137.
[5]赵晓雯, 逯芳.30例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临床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12) :3328-332.
[6]冯琼华, 梁益, 杨艳萍.心理干预对药物治疗癫痫患者的增效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 (8) :91-92.
[7]赵亚玲, 马现文, 魏琦, 等.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干预的作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 5 (2) :133-135.
心理与药物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MS-IV)中关于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总评分超过1分;(3)排除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4)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脑部器质性疾病史患者。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一般资料
选取厦门市仙岳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初产妇产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7±3.1)岁;病程10~32d,平均病程(25.7±4.6)d。观察组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0±3.6)岁;病程10~33d,平均病程(26.1±4.4)d。两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口服选择性5-轻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曲舍林(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41,规格:50mg),1次/d,50mg/次,早晚饭后均可。若疗效较差,可增加至100m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包括:(1)心理干预:通过倾听患者倾诉,关心、理解患者,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信任,主动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消除心理压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认知干预:向患者宣教抑郁症的疾病病况,使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充分且客观的认识,排解患者恐慌、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3)转移注意力:可在病房播放轻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舒缓其心理抑郁;同时使用肌肉松弛等疗法缓解患者心理压力。(4)家属配合: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使患者家属充分理解患者,并使其加入对患者的安抚和心理治疗当中,调整患者心态,采用科学方案调整排除患者抑郁等负面心理。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Beck抑郁问卷(BDI)评分测定患者抑郁情况。HAMD评分和BDI评分越低,提示治疗效果越好。同时使用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治疗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MD、BDI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B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心理状况、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影响患者和婴幼儿健康成长,破坏家庭和谐的重要精神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影响。产后抑郁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和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有关[3]。其中神经内分泌及患者心理、人格、分娩、家庭等其他社会因素可能与该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此外分娩前后患者体内各激素之间的比例发生改变,内分泌功能的不平衡,也可能是产后抑郁的主要促发因素[4]。
目前,对于产后抑郁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包括三环类抗生素、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等。产后抑郁在精神病学中属于心境障碍类疾病,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心理治疗,如理解、聆听、心理疏导、同情、鼓励、安慰、解释指导等能够巩固药物治疗效果,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使患者顺利度过情绪的脆弱阶段。李华等[5]的研究发现,在使用逍遥散加味治疗产后抑郁的同时连用心理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而代洪波等[6]也发现,个性化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药物曲舍林联合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AMD、BDI评分低于对照组,生理状况评分、心理状况评分、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药物结合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隋海秀.文拉法辛联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及安个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58-59.
[2]唐启盛,杨歆科,赵瑞珍,等.产后抑郁症中医辨治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3,21(3):163-168.
[3]艾维颖,高山凤,阐秀莲,等.补血益气组力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8(3):196-198.
[4]丁洁.导致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探讨[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7):568-569.
[5]李华,聂优爱.逍遥散加味结合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4):384-386.
心理与药物治疗 篇7
关键词:精神分裂,中青年,心理疏导,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为了探讨中青年精神分裂的治疗方法, 本文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 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 分别对其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 应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功能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以期为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具体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 其中男39例, 女47例, 年龄18~68岁, 平均 (37.32±2.46) 岁, 病程1~6年, 平均 (2.58±1.35) 年。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3例, 观察组年龄20~28岁, 病程1~6年;对照组年龄18~66岁, 病程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利培酮片, 根据患者个体的身体状况起始量控制在0.25~0.5 mg/次, 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增加药量至1.0~2.0 mg/次, 2次/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治疗, 疗程为12个月。心理疏导治疗由专业的心理指导医护人员进行, 具体做法如下。
1.2.2. 1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一般在心理发展以及态度方面比较难以控制, 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了不良影响。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 应以热情、耐心的态度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 在沟通中要始终保持温和、亲切的态度,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 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家属也能做好患者的监护工作[1]。
1.2.2. 2 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
通过宣传页、书籍以及视频资料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讲解, 让他们对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后等全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促进他们对于精神分裂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疾病在发病前的一般症状、症状活跃期、恢复期以及康复期等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的时期, 这对于医生能够及时的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并对其进行处理, 避免患者进入症状活跃期有着积极作用[2]。
1.2.2. 3 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
在治疗过程中, 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全程参与, 一方面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及时的了解, 另一方面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的精神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使他们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配合[3]。
1.2.2. 4 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往往具有不正常的行为以及言论, 这些对于患者的亲属以及周围的人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再加上社会舆论中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恐惧、误解以及偏见, 这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产生极端心理, 给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2]。精神分裂症患者承受着来自自身心理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 需要通过倾诉等方式获得疏解, 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患者心声的倾听, 充分了解患者想要表达的愿望以及其心理状态;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患者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疾病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从内心中真正地接纳自己, 对疾病和人生有客观正确的认识[4]。医护人员还可以选择一些患此种疾病已经康复的患者资料和事例,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自信心。
1.3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后应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 (BPRS) 、功能评定量表 (GAS) 、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SSPI) , 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或者护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定, 并比较和分析。
1.3.1 BPRS评分标准
BPRS评分总和≤25分, 自知力因子评分≤2分为治愈;症状缓解6个月以上, BPRS评分总和≥36分为复发[5]。
1.3.2 GAS评分标准
评分按照1~100分进行, 精神状态越正常, 得分就越高;精神状态越差, 得分就越低[6]。
1.3.3 SSPI评分标准
社会功能越好, 得分就越高;社会功能越差, 得分就越低[7]。
1.3.4 总体疗效评价
按照患者自知力度的恢复情况以及3种评定量表的评分结果可分为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4个等级[8]。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知力因子以及BPR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自知力因子及BPR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自知力因子和BPRS总分均有所降低, 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两组GAS评分及SSPI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GAS评分、SS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的GAS评分、SSPI评分均有所提高, 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分
分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 对照组为72.09%,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例 (%)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 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生的概率比较大,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在智力、思维意志行为以及感知等方面存在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抑郁、焦虑、悲观、消极等, 精神活动与内心体验不协调[8,9,10,11]。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具有病情严重、易复发的特点, 其治疗理念是鼓励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到社会中来, 因此, 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对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辅以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12]。现在有很多精神病医院对患者采用全封闭式治疗, 将患者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 这不仅使患者失去了与外界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同时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家庭功能, 这是不可能使治疗获得成功的[13,14,15,16]。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疗程结束后的BPRS评分、GAS评分以及SSPI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治疗效果总评价中,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 对照组为72.0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心理与药物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海西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46例,纳入标准:患者有明显的疾病症状;符合慢性盆腔疼痛的相关诊断标准[3];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哺乳期妇女;肝、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精神障碍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5.7±7.3)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9±0.8)个月;根据患者主诉疼痛分类:剧痛9例,重度痛29例,中度痛26例,轻度痛9例。治疗组患者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5.3±8.1)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8±0.7)个月;根据患者主诉疼痛分类:剧痛10例,重度痛27例,中度痛28例,轻度痛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采取对症综合处理,包括外周性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1次/4~6h,60mg/次)、非甾体类抗炎药(3次/d,0.2~0.6g/次)和对乙酰氨基酚(3~4次/d,0.25~0.5g/次)等;中枢性镇痛药如阿片类药物。
1.2.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具体措施包括以下4个方面:(1)寻找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对患者进行首次诊治及体格检查时,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寻找引起疼痛的可能心理因素,以便于对症治疗。(2)增强患者信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原因、注意事项、治疗过程及成功的治疗案例,以增强患者信心。(3)心理疏导:患者长期的慢性疼痛易产生焦虑情绪,特别是对于有生育需求者更是焦躁不安,因此医务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让患者充分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教会她们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减轻疼痛[3]。(4)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指导: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根据患者的工作性质、兴趣爱好等帮助患者制定因地制宜的锻炼方式,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活跃脏器功能和增强体质,且能有助于对抗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3]。
1.3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评估。
疼痛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下腹、背部疼痛感消失,阴道不适与隐痛感消失,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无复发;显效:患者的临床疼痛感消失,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小,但停药后出现复发;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对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无效:疼痛症状无好转,甚至出现加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HAMA评分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症状越严重,>14分为存在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96,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70,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为妇科常见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一直是临床上的治疗难点。特别是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不孕症的概率也有增加,已成为社会公共健康问题[4]。
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主要以药物镇痛为主,临床中常应用外周止痛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中枢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5]。临床研究表明,使用一级镇痛药物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至少给予患者使用3种不同的甾体类药物,确认临床疗效后改用其他药物。由于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过程较长,在为患者使用药物止痛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6]。阿片类的中枢性镇痛药物虽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临床中对该药物的应用存在较大争议,该药物可用于经其他治疗方式失败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避免患者出现医源性成瘾[7]。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为患者使用辅药,若患者伴有抑郁症且需要服用大量的抗抑郁药物,可给予患者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增强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耐受性,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以此缓解其抑郁症状,削弱疼痛的程度,缩短疼痛时间[8]。加巴喷丁、卡马西平等药物也可用于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中,该药物对神经痛、抗惊厥具有显著疗效,另外临床中还可为患者使用肌松药或右美沙芬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联合使用不同的作用部位与不同的作用机制的药物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若患者主要由于肌痉挛或肌紧张而导致的疼痛,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肌松药与阿片类药物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目前止痛治疗是慢性盆腔疼痛主要治疗方法,传统的医学模式只注重生物医学因素,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对于慢性盆腔疼痛,5%~25%的患者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9],而长期治疗又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极易导致两种结果:(1)患者盆腔疼痛转为慢性;(2)医患丧失疾病治疗的信心。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让患者了解疼痛产生的复杂性,及生理、心理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10],使其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指导患者采用各类方法分散注意力,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心理、职业及人际等),寻找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因素。而对于心理状况较差的患者,要争取患者家属的帮助,说服患者实施严格、系统的心理治疗。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消除患者内心的疑虑,通过催眠可使患者身心放松。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慢性盆腔疼痛病因中具有重要地位[11]。在传统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积极的心理干预,能使患者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采用心理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58.9%、27.4%及9.6%,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表明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心理与药物治疗 篇9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药物治療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26-02
癌痛的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篇10
1药物治疗
从药理学角度上看, 治疗癌痛的药物分为3大类:①非阿片类药物, 用于轻至中度疼痛;②阿片类药物, 分弱、强2种, 分别用于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 吗啡为其代表药物;③辅助性药物, 包括对特殊类型有效的抗抑制剂、抗焦虑剂、抗惊厥剂和皮质类固醇等其他药物。WHO制定的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第一阶梯是应用非阿片类药物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轻至中度疼痛;第二阶梯是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 就应增加 (不是取代) 弱阿片类药物, 如可卡因;持续性疼痛或疼痛初起即表现为中至重度的患者, 应选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或美沙酮等或提高阿片类药物的剂量, 即第三阶梯。此外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 临床上应根据疼痛情况联合使用辅助镇痛药物, 以达到更好的疗效。WHO推荐的药物治疗有5个要点: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由于按规则的剂量方案可使体内药物浓度维持恒定并有助预防疼痛复发, 因此对于持续性癌痛, 应以按时为基础, 必要时再增加剂量。
使用吗啡缓释片和控释片主要治疗中、重度疼痛, 该药对骨痛、内脏痛、软组织浸润所致疼痛效果较好, 对神经痛效果欠佳, 常见副作用有便秘和恶心, 年老体弱者有嗜睡表现。临床上联合使用阿片类和非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增强镇痛效果, 提高安全性。常用的阿片类药物除吗啡外尚有可卡因、盐酸哌替啶和芬太尼透皮贴剂, 后者是吗啡受体的强效激动剂, 因其高效、低分子量和高脂溶性而适合于透皮给药。
辅助性镇痛药是指其主要适应证不是疼痛, 但可治疗某些疼痛、改善患者其他方面的症状以减轻疼痛、增加主要药物的镇痛效果或减少副作用的一类药物。在治疗特殊类型的疼痛时, 辅助药物可产生独立的止痛作用, 因此可用于癌痛三阶梯治疗的任何一阶段。现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有皮质类固醇、抗惊厥及抗抑郁、抗焦虑药等:如皮质激素对颅内高压、急性脊髓压迫、骨转移、肝包膜扩张等所致疼痛、肿瘤侵犯所致神经伤害性疼痛均有作用;抗惊厥药对针刺样疼痛有效,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对浅表烧灼性疼痛有效, 精神安定药、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松弛肌肉的作用, 可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 适于针刺样或阵发性神经性疼痛。另外, 维生素B类以及血管扩张剂烟酸、他巴唑等能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 对神经疾患引起的疼痛有效。甘露醇、速尿等利尿药适于因急性神经根水肿而出现的严重根性疼痛。此外, 较常用的辅助性镇痛药还有双磷酸盐和降钙素, 其中, 目前临床上用于癌痛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有3种:依屈膦酸钠、氯屈膦酸钠 (骨膦) 和帕米磷酸二钠 (博宁) , 国外文献报道帕米膦酸二钠疗效最好。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在癌痛的治疗中占重要位置, 由于肿瘤压迫、刺激所致的梗阻性疼痛, 外科手术是必须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2.1 麻醉方法
麻醉方法包括了5个主要类型:末梢神经阻滞、肌筋膜触发点注射、自主神经阻滞、鞘内神经阻滞以及一氧化氮药物麻醉。局部注入局麻药, 阻断末梢神经传导, 可解除局限性癌痛, 简便可行。若局麻药无效, 则可考虑使用无水酒精和苯酚来破坏神经, 达到神经破坏性阻滞止痛的目的 (麻醉手术) 。对内脏癌痛, 采用腹腔神经节传导阻滞有效;对浸润臂丛、腰骶丛的癌痛, 头颈颜面部癌痛, 做交感神经节传导阻滞有效。在全部癌痛患者中, 约20%的人需要做神经破坏性阻滞, 其有效止痛时间为数小时至数月, 平均3~6个月, 因此, 在估计癌痛患者生存期超过6个月者, 不主张做神经破坏性阻滞, 否则以后的疼痛更难处理。
2.2 神经外科方法
可分为3大类:神经破坏方法、神经刺激法和末梢神经、神经根的切除或离断用于解除所感受区域的疼痛治疗。神经外科手术解除癌痛有3种形式:即植入药泵、神经切除术和神经刺激术。在神经切除术中, 以经皮脊髓前侧柱切除术最为常用, 适用于直肠及盆腔肿瘤侵犯神经丛引起的单侧下肢疼痛, 生存期估计≤2~3年者。丘脑切截术以阻断丘脑痛觉传导通路, 或行脑垂体摘除术, 对乳癌疼痛几乎全部有效。对全身性骨转移的癌痛, 化学性垂体切除术可使80%患者得到缓解, 但常引起尿崩症、脑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深部神经刺激术对中枢性及传入神经性痛均有效, 又不损伤运动功能, 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3 骨科方法
当正侧位X线平片显示一半以上骨皮质破坏时, 约2/3的患者将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即使无严重骨皮质破坏而长骨骨破坏超过3 cm时, 应给予固定术 (包括夹板、悬吊等) 。一旦病理性骨折发生, 应即行内或外固定术。四肢骨肿瘤可采用癌段切除后修复重建的方法, 能恢复肢体绝大或部分功能, 消除和减轻疼痛, 降低致残率, 延长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