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药物治疗(精选8篇)
头痛的药物治疗 篇1
偏头痛也称血管性头痛, 是一种颅内外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异常性疾病, 是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于女性。颅内动脉收缩, 出现偏头痛症状, 继而由于颅内缺血、缺氧产生大量活性物质, 引起颅外动脉扩张, 出现搏动性头痛, 其疼痛范围通常局限于头部一侧, 但也有两侧同时发生的。引起偏头痛病因较复杂, 遗传 (46%~55%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血小板和生化改变、内分泌、饮食、情绪紧张及气候变化等因素通过影响脑血管, 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导致本病发生。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 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及恶心、呕吐、畏光、畏声, 持续4~72h。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 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1主要特征
1.1 典型性偏头痛
呈周期性发作, 疼痛一般在1~2h达到高峰, 持续4~6h或10h以上, 重者可历时数天, 患者头痛难忍。
1.2 普通型偏头痛
普通型占80%, 比较常见, 发病前可无明显的先兆症状, 也有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 女性月经来潮、饮酒、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头痛多呈缓慢加重, 疼痛部位可为一侧或双侧, 或整个头部, 疼痛的程度较典型性偏头痛轻。
1.3 丛集性偏头痛
无先兆症状, 每次发作的时间大致相同。疼痛常突然开始, 持续30min~2h, 1d内可发生多次, 临床表现可出现眼眶发胀、流泪、眼结膜充血、鼻塞、出汗、痛侧颜面部烧灼感等, 典型患者可见头皮血管增粗、弯曲等。
2药物诱因
口服血管扩张药;避孕药;激素替代类药物;频繁使用麦角胺、阿片类药物。
3预防和治疗用药
3.1 明确诊断
为减少和避免诱发因素, 使偏头痛的发作得到有效控制。要求临床医师对其诊断和治疗要有明确的认识, 要尽可能避免偏头痛的一切诱发因素。对急性发作的患者, 应让其在安静避光的室内休息。轻者可服用一般的镇痛剂和安定剂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 多数可缓解。头痛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甲氧氯普胺。
3.2 钙通道阻滞剂
(1) 尼莫地平:常用剂量为20~40mg口服, 每天3次, 经过8~12周治疗, 总有效率为85%。其机理:选择性阻滞脑大动脉痉挛, 使偏头痛发作初期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扩张, 通过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2) 氟桂利嗪 (西比灵) :每次5~10mg, 睡前顿服, 也可每次5mg口服, 每天2次, 能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进入缺氧平滑肌细胞内, 解除血管痉挛, 改善脑微循环, 同时加用卡马西平每次0.1g, 每天3次, 连服2周, 间隔2周, 治疗6个月, 总有效率为95%[1]。
3.3 丙戊酸镁
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 用其防治偏头痛收到满意效果[2]。且镁还能抗血小板凝集, 对血管紧张素有直接调节作用, 并能较好的控制发作次数, 对偏头痛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作用, 每次0.2g, 每天3次。
3.4 阿米替林
为三环类抗抑郁药, 能阻止5-HT的重摄取。多用于抗抑郁和治疗慢性疼痛, 对偏头痛伴有紧张性头痛者有效。常用剂量为每天75~150mg。
3.5 穴位注射
0.5%~2%普鲁卡因1~2ml+地塞米松2~5mg+维生素B12 250~1 000μg, 取头部阿是穴注射, 每天1次, 3次为1个疗程。
3.6 解痉
5%碳酸氢钠注射液60ml+山莨菪碱10mg静脉滴注, 5d为1个疗程, 对偏头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扩张血管和解除血管痉挛作用有关。有青光眼及眼底出血者禁用。
3.7 脑复新
有增加脑血流量作用, 可改善头痛症状, 每次0.2g, 口服, 每天3次。
3.8 天麻素注射液
因天麻素可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间的平衡失调, 产生镇静、安眠和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对偏头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每次0.6g, 稀释后静脉滴注, 每天1次。
3.9 中成药
目前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有:复方羊角颗粒、 天麻钩藤颗粒、安脑丸、镇脑宁、正天丸、养血清脑颗粒、川芎茶调颗粒等。
关键词:偏头痛,治疗,常用药物
参考文献
[1]廖名龙.治疗偏头痛的几种常用药物[J].医药导报, 1999, 18 (增刊) :96.
[2]Facchinetti F.Magnesium prophylaxnis of menstrual migraine:effects on intracellular magnesium[J].Headache, 1991, 31 (5) :28.
头痛的药物治疗 篇2
热水浸手
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中药塞鼻
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吃含镁食物
有偏头痛的人应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橘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等,这些含镁食物都可缓解偏头痛症状。
揉太阳穴
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梳摩痛点
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饮薄荷茶
治疗偏头痛的良药——曲坦类药物 篇3
曲坦类药物属于高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此类药物能够选择性地激动5-羟色胺,使5-羟色胺作用于大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起到治疗大脑血管的收缩障碍、缓解偏头痛的作用。经临床实验证实,曲坦类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止痛药、普萘洛尔和尼莫地平等药物。
目前,曲坦类药物有两代。其中第一代的这类药物只有一种,即舒马曲坦。舒马曲坦是在本世纪初开始用于临床的。此药的用法有口服、雾化吸入和皮下注射三种。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在使用舒马曲坦20~30分钟后,其头痛的症状就可得到明显的缓解。在本世纪之初,舒马曲坦曾帮助很多的偏头痛患者解除了病痛。不过,随着此药使用时间的延长,人们发现,舒马曲坦存在用量大、吸收率低、药效持续的时间短(一般低于12个小时)、安全性差(可引起发热、口干、头晕、疲劳和嗜睡等不良反应)等缺点。因此,临床上对舒马曲坦进行了改良,研制出第二代的曲坦类药物。
第二代曲坦类药物主要有佐米曲坦、利扎曲坦、那拉曲坦、依立曲坦、阿莫曲坦和氟伐曲坦等。与第一代的舒马曲坦相比,第二代曲坦类药物具有吸收率高、起效快、用量小、安全性高、药效持续的时间长(可持续24~48个小时)等优点。此外,第二代曲坦类药物还具有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已经将第二代曲坦类药物作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药物。
预防性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篇4
关键词:偏头痛,氟桂利嗪,多塞平,预防治疗,总有效率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女性患病率为18%,男性为6%[1]。201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偏头痛患病率为9.3%。由于头痛的反复发作,疼痛剧烈,WHO将它列为最能使劳动能力下降的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尚无确切有效的预防治疗药物,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观察头痛专病门诊中偏头痛患者使用预防药物的情况及药物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2012年仁济医院头痛专病门诊连续偏头痛患者470例,入组的患者均符合ICHD ̄2的诊断标准[2]。
1.2方法
符合预防治疗指征且需要预防治疗的患者,选用预防药物的情况;预防治疗的疗效和药物副作用观察。
按照200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专家共识的标准[3],470例患者中,307例(65.3%)符合预防药物治疗的适应证,随机给予预防性药物,门诊随访3个月,265例(占期望预防治疗的86.3%)完成全程治疗。单独使用氟桂利嗪的94例(占35.5%);单独使用多塞平的88例(33.2%);联合使用氟桂利嗪和多塞平的69例(26.0%);其他药物的共14例(5.2%)。前3组间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氟桂利嗪组每晚睡前5mg;多塞平组每晚25mg,1w后加量至50mg;联合治疗组氟桂利嗪每晚睡前服5mg,多塞平每晚25mg,1w后加量至50mg。总疗程皆3个月。观察三组治疗前后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疗效和副作用的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4]:
显效:头痛发作停止或者发作次数减少>75%;有效:头痛程度减轻且发作次数减少50%~75%;无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50%及严重程度无变化;显效和有效相加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变量用t检验,分类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3组头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有明显的减少和缩短(P<0.05)。联合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发作频率减少和持续时间缩短更明显(P<0.05),见表1。
2.2 治疗后疗效比较
3组经治疗后头痛程度都有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但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氟桂利嗪组和多塞平组(P<0.05),详见表2。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联合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P<0.05
注:与其他2组比较,*:P<0.05
2.3 治疗后副作用比较
联合治疗组出现口干4例,乏力嗜睡3例,食欲下降3例;而氟桂利嗪组出现嗜睡5例,头晕3例,失眠4例;多塞平组出现口干6例,乏力嗜睡5例,头晕4例;各组在药物副作用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功能损害、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但是我国目前对偏头痛的诊疗状况却不容乐观,药物滥用率高达15.8%,使用缺乏证据支持和指南不推荐的预防性药物较多,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
我们研究发现,高达86.3%的患者完成了疗程,患者的依从性非常好,分析原因可能有:(1)我们医院有独立的头痛门诊中心,而国际已有的成熟经验和我国初步的经验均提示建立头痛门诊(中心)能提高对偏头痛的诊治水平,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2)在头痛门诊中,专业医师都能严格按照国际头痛诊断标准和指南来诊断和治疗,对患者做好患者教育,给予“头痛患者教育”手册和“头痛日记”,定期随访,因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对医生的信任度高,依从性也大大提高。
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大类:β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癫痫剂、抗抑郁剂、NSAID等。
β ̄受体阻滞剂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效果明确,其中证据最为充足的是非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5,6]。
非特异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对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证据充足,作用机制可能是预防皮层神经元缺氧,血管平滑肌收缩和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Ca+相关酶的抑制;还可阻滞5 ̄羟色胺的释放,干扰神经源性炎症,甚至皮层扩布抑制的形成[7]。推荐剂量为5~10mg/d。而多项尼莫地平预防偏头痛的研究,结果均未能显示其疗效优于安慰剂,不值得推荐。我们的研究也表明,氟桂利嗪药物的治疗是有效的。
丙戊酸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其对偏头痛的预防有效[8,9,但需要定时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和淀粉酶,对于女性患者更需注意体重增加及卵巢功能异常。托吡酯是另外一个有试验证据支持的抗癫痫药物[10]。
目前在所有研究中均被证实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是三环类抗抑郁剂,其可以快速有效抑制皮层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11]。通过我们这一研究观察,证实三环类的多塞平在预防中是有效的,副作用并不明显,患者依从性良好。其他的抗抑郁药情况:两项小样本对照试验显示选择性5 ̄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非莫西汀有效,3项氟西汀的试验显示有效,氯米帕明及舍曲林的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无效[12]。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的双盲对照试验结果证实疗效相当[13]。
头痛的缘由和治疗改善方法 篇5
工作压力大
过大的压力不仅会导致亚健康状态,使已经棘手的任务变得更难完成,也会让我们遭到紧张性头痛的袭击。对于这种头痛,保持良好心态才是它的克星。白领们不妨学习一些自我减压的小技巧,努力想一些开心的事,许多人发现这样做确实可以减缓头痛。
坐姿不当或久坐
办公室椅伤害着您的颈椎,久坐的工作方式让您的健康雪上加霜,为了防止因头部压力过大导致的头痛,请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就活动一下您的双臂、肩膀和脖子,左右弯头让血液循环。颈椎疾病和头部供血不足可能是头痛的诱因,办公室的工作方式使白领成为这些疾病的主要受害者。预防这些疾病的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我们多加注意,每天做一做简单的体操,利用休息时间尽量活动,工作中多活动头颈。
面对电脑太久
电脑是每天都离不开的工作伙伴,可屏幕的光线有时也会成为头痛的诱因。请保持在明亮的房间中使用电脑,如果屏幕在光线照射下看不清楚,也该调节角度。尽量避免视觉刺激不仅能保护我们的眼睛,更能有效预防头痛发生。
睡眠严重不足
头痛与睡眠关系密切,睡眠不足或质量不高是最常见的头痛诱因,容易导致精神疲劳,进而引发紧张性头痛。如果早上醒来感到头痛,很有可能是睡眠性头痛,而不仅仅是没睡好觉这么简单。睡眠不足会带来许多身心的伤害:思考能力会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会削弱、免疫功能会失调、内分泌会失去平衡等等,会影响到整天的工作质量。
治疗改善的方法
一、保证充足的睡眠
不正常的作息习惯以及睡眠时间断是引发紧张性头痛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每天按时起床和睡觉,哪怕是周末也一样。为自己调整好一个定准的生物钟是保证充足睡眠的重要条件。如果你出现失眠的症状,建议可以起来听听音乐、看看书或做一些安静的活动直到昏昏欲睡,但切忌进行一些剧烈活动,避免因兴奋过度而加重失眠症状。此外,一些抗头痛的药物也会干扰睡眠,所以,睡前应忌服。
二、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
如何预防紧张性头痛,白领经常会用咖啡提神,虽然咖啡因能够有效遏制头痛,但现在市场上卖的很多头痛药都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如果过度服用的话,容易导致摄入过量。研究表明,人体每天摄取的咖啡因含量不能超过200毫克,否则将会引起头痛或易怒。
一日三餐一定要定时吃,而且还要吃得营养。不要以任何理由或借口让自己不吃饭,因为过度饥饿会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作,长期如此,将会对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为身体埋下诸多健康隐疾。但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能过量饮食,因为那样容易对脾胃造成严重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头痛。
三、定期运动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篇6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种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本文旨在对头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头痛,采取积极的措施,减轻头痛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头痛属于“头风”、“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证。李东垣《东垣十书·内外伤辩》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中医认为头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能上注于头”,凡能影响脏腑精血、阳气者皆可成为头痛的病因。头痛病位在头,但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风、火、痰、瘀、虚为主要致病因素。邪阻脉络清窍不利;精血不足脑失所养;情志郁怒肝气郁结为头痛基本病机。在经络辩证上,张树彪等[1]则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多见。
2 治疗
2.1 中药治疗。
2.1.1 辨证论治。张丁芳[2]在辨证立法用药上多从肝入手,久病肝血不足血虚生热,火动生风上扰清窍致经脉阻滞而发为头痛,取辛芷四物汤治疗偏头痛56例疗效显著,诸药合用使得阴血足,肝木生,头痛自除。何建飞[3]从风论治,以祛风止痛汤治疗偏头痛46例,药用:川芎、细辛、藁本、蔓荆子、玄胡等,结果显效3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3.5%。胡家富[4]从痰论治,用自拟化痰趋于通络汤治疗偏头痛42例,药用:川芎、桃仁、葛根、天麻、赤芍等,苔白腻者加茯苓;舌红者加北沙参;舌淡者加淫羊藿;失眠者加远志、夜交藤;总有效率97.61%,治疗组疗效优于口服尼莫地平加谷维素对照组(P<0.05)。经查阅近年来中医治疗头痛的报道,大多数医家采用辩证加减的方法,如气血瘀滞加桃仁、柴胡等;肝阳上亢加夏枯草、菊花等;痰证加半夏、白术等;血虚加当归等;气虚加黄芪等。
2.1.2 专方治疗。赵保国[5]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组76例服用温胆汤,对照组50例口服苯噻啶片,10天为1个疗程,经过两个疗程治疗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1.3 中成药治疗。干氏[6]用七叶神安滴丸口服治疗偏头痛,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37%,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26%。
2.2 针灸治疗。杨传崇[7]针刺董氏奇穴(董景昌先生独创)侧三里、侧下三里、中九里治疗偏头痛42例,总有效率92.8%。
2.3 其他治疗。
2.3.1 耳穴刮痧。詹小平、邓小微等[8]采用耳穴按压、刮痧,配合情志护理治疗偏头痛,取穴神门、交感、内分泌等,两耳交替隔3天更换1次,10天为1疗程。刮痧疗法从头患侧发际开始,由前向后刮至风池穴,从太阳穴起沿悬厘、率谷向后刮,从百会向下刮至天柱穴。每组刮痧约3分钟,7天刮痧1次。同时采用一种对缓解病情有利的情志活动,均获得显著疗效。
2.3.2 中药制剂吸入法。孙丽华等[9]用川芎茶调散雾化吸入治疗偏头痛,将药置于砂锅中,加水500ml,浸泡15min,煎至200ml,用纱布过滤倒入雾化吸入器内,将雾化器对准鼻子做深吸气,每天1剂,每天2次雾化吸入,每次20min,每次100ml,治疗7-21天,共治疗28例,其中治愈10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有效率96.4%。
2.3.3 穴位植入。田立琼等[10]将羊肠线植入风池、太阳、百会治疗偏头痛42例,结果总有效率97.6%,疗效显著优于尼莫地平对照组(P<0.01)。
3 小结
中医药治疗头痛疗效较为肯定,方法多样,但存在一定的不足:①头痛治疗方法多样,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②现代药理方法对治疗头痛的中药研究较少。今后在本病的治疗中,应对中医诊断、疗效评价标准等进行统一,使中医药治疗头痛更加标准化。加大对疗效好的方剂及方药药理的研究,改良中医药剂型,拓展中医药发展前景。此外治疗头痛的其他中医药方法也应当受到重视,统一诊疗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把中医药特色方法合理运用于临床,将是头痛治疗的一个广阔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树彪,王景阁.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5
[2] 张丁芳.辛芷四物汤治疗偏头痛5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9):820
[3] 周国民.清宜蠲痛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3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1):29
[4] 胡家富.化痰祛瘀通络汤治疗偏头痛4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1):18
[5] 赵保国.温胆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6例临床觀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21(2):144-145
[6] 干超士.七叶神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599-1560
[7] 杨传崇.董氏奇穴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2):125
[8] 邓小微,詹小平,胡丽丹.耳穴按压、刮痧配合情志护理治疗偏头痛6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40
[9] 孙丽华,毕爱丽,王丽娟.川芎茶调散雾化吸入治疗偏头痛[J].河南中医,2005,25(5):50-51
头痛的药物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 每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11例, 女性患者29例, 年龄30.5~45.5岁;4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12例, 女性患者28例, 年龄31.0~46.0岁。在年龄、性别, 以及原发病等方面, 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每日饭后, 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每日两次, 每次1片, 治疗4周, 同时配合按压、热敷颈背部压痛点, 颈椎操练习, 以及颈部、肩部肌肉的活动等非药物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 针对其心理特点, 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缓解其心理压力,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去迎接治疗和护理, 并将成功救治病例告知患者,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日常生活指导:告知患者注意休息, 适当调节自我情绪, 经常参加公共性娱乐活动, 使用温水洗脚, 建议选择轻松音乐倾听, 以此放松心情, 同时, 注意足够的睡眠及良好的睡眠质量; (3) 增强颈部运动:指导患者运动和功能锻炼, 保持良好的颈姿, 避免长时间处于一个体位及剧烈的运动; (4) 用药指导:用药期间, 将药物服药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 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详细告知患者, 紧张性头痛急性发作时, 告知患者要尽早服用镇静剂, 避免由于服药不及时诱发药物性疼痛。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
(1)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2) 显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70%, 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强度降低2级; (3) 有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36%~59%, 持续时间有所缩短, 强度降低1级; (4) 无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35%, 持续时间、强度均没有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 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每月头痛发作天数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两组每月头痛发作天数显著减少, P<0.05;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后观察组每月头痛发作天数明显减少,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1。
注:T2, P2是代表治疗前相比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紧张性头痛多是由于精神因素、头颈部姿势异常所致, 劳累时症状加重, 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 多数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会得到明显缓解, 也有患者疗效不佳。通过有效护理干预, 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心态, 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 告知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 避免漏服和随意改变给药剂量, 同时, 加强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4]。
本研究中, 与常规护理相比, 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的每月头痛发作天数明显减少, 其总有效率显著升高,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 对于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非药物治疗期间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光学, 郑自龙, 吴丽君, 等.非药物疗法治疗32例慢性紧张性头痛[J]..广东医学, 20l0, 13 (21) :213-214.
[2]王灵芝, 王亚静.护理干预对慢性紧张性头痛病人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9 (2) :105-106.
[3]林飞英, 钟秀丹.紧张性头痛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海南医学, 2009, 3 (5) :89-90.王灵芝, 王亚静.
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的体会 篇8
关键词头痛,颈性手法治疗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所指的头痛是在排除其他病因而确认由颈部病变引起的一种头痛,本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头部而根源在颈部。本文对81例患者以手法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共81例,62例为门诊病人,19例为住院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经本科会诊到本科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7例,女4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9岁;20岁以下者2例,20~30岁者15例,30~45岁者31例,45~60岁者21例,60岁以上者12例;有明显外伤史者3例,无明显诱因者78例;病程为3天~10年。
2诊断标准
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急性或慢性的疼痛,疼痛部位有偏头痛、后枕痛、前额痛、眼眶痛等。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放射痛。急性期放射痛可为针刺样、刀割样,可放射到额部及眼眶,甚至夜晚不能安静入睡或睡后痛醒。间歇期为钝痛,头呈僵直位。痛为阵发性,头部活动、咳嗽用力均可诱发疼痛。除头痛外常伴有颈肩部肌肉酸痛、头晕、耳鸣、眼花等症状,甚者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体征检查:头颈常呈强迫位,颈椎生理曲度可变小或消失,枢椎棘突常有压痛和偏斜。颈部肌肉触硬、有压痛、呈条索状以头痛侧尤甚,特别是头后枕下的椎枕肌最明显;在患侧的头后枕下线处、第2颈椎棘突与乳突连线中点(风池穴)及其上的项上线处、乳突后缘等点均可找到压痛点。按压痛点可向头痛区域产生放射痛。
X线大多无明显异常,伴有颈椎病者可有相应的X线征象。
3治疗方法
3.1准备手法: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双手放于膝上。术者站其后外侧,以轻柔的拿、揉、推、滚等手法作用于颈、肩部的肌肉,一方面起放松、准备的作用,另一方可掌握颈肩部的肌肉、韧带、骨关节的异常。一般可触摸到发硬条索状的肌肉、韧带或偏歪的棘突。
3.2随意手法:以触摸到的异常肌肉为基础作用点,运用一指禅的拿、揉、推、弹拨、滚、切等手法施术于异常点及其周围。
3.3颈椎旋转复位法:此术施于颈椎棘突有偏歪者;以枢椎棘突偏右为例,医者站其右后侧,右手托住患者下颌部,左手拇指抵住偏歪的棘突,头部低垂位,头颈部肌肉放松,先用力缓慢将头向右旋转至不能动,此时右手瞬间加力,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顶棘突,这时左拇指可感觉有椎体复位。棘突向左偏者同样方法反向操作。
3.4颈椎扳推法:此术施于颈椎的生理曲线变浅、反张、侧弯者。施术时,术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向后扳,同时另一手拇指置于其异常的棘上向前推,两手相对用力推扳,用以矫正反弓张。
3.5点穴法:以拇指或食指点揉按痛侧的基本穴: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内关穴、合谷穴;前额痛加印堂穴、头维穴;眼眶痛加攒竹穴、睛明穴、四白穴;偏头痛加角孙;后枕痛加脑空穴。每穴施术30秒。
3.6放松手法:以轻柔的手法按揉颈肩背部肌肉,结束手法。
施用手法时应强调手法的"有力、柔和、持久、渗透",而避免重手法的使用,做旋转复位术和颈部推扳术时要"稳、准、轻、巧",切忌盲目暴力。治疗期间嘱病人注意休意,避免颈部过劳和做剧烈活动,平时做颈部保健操。
以上手法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复位手法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复位1次成功则不作第二次,对病程长者则可轻柔地每天施行1次。
4疗效评定[1]
优:头痛消失,无复发,头颈部活动正常,体征消失;良:头痛基本消失,劳累后或头颈长时间位于不良体位时有轻度头痛不适,体征检查基本正常;可:头痛有明显减轻,但常复发,时轻时重,体征检查时仍有阳性体征发现;差:体征和症状无改善。
5治疗结果
1个疗程内为优27例,良41例,可1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轻者一般2~3次可治愈,重者则相对要治疗时间长。
6讨论
从前述的病例可发现,20~60岁的患者有67例,占约83%。而这个正是工作、学习的繁忙年龄段,现代人脑力劳动多,常需低头,就易造成颈部组织的损伤。而头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但很多临床医生往往忽略了病因在颈部的可能性,当它为一般的头痛来治疗,效果大多不佳。笔者试图从下面几点分析颈性头痛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机制:
6.1头部皮肤的神经支配:从颈部发出支配头部皮肤的感觉神经有:枕大神经、第三枕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第一颈神经。枕大神经发自颈2神经后支,在上项线下方分数支感觉性终支,布于上基线以上的皮肤可达颅顶。第三枕神经为颈3神经后支,分布到枕部中线旁皮肤。耳大神经是颈丛皮支最大的分支,分布于耳廓及其周围的皮肤。枕小神经为颈丛分支,分布到耳后枕部皮肤。第一颈神经自寰枢椎后弓上穿出至枕后小肌。上述各神经可在行程中,特别当穿过各肌止点及深筋膜时受嵌压,产生颈枕及头部疼痛[2]。
6.2颈椎运动生物力学的特点:颈椎诸关节中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的功能最为重要,枕寰枢椎的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如二者发生病变或固定后,颈部的旋转功能及伸屈功能可丧失50%左右[3]。如长时间伏案工作,而不注意颈部的休息和运动,常常导致枕寰枢椎的损伤。当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之间的背根节受到牵拉可产生头痛[4]。并且颈脊髓上端和延髓下端存在着"重叠连接",即上颈段功能混乱可产生头痛[4]。枕寰枢椎半脱位、损伤时可导致经行附近的神经受压迫而产生头痛。
6.3解剖学研究:在头后小直肌和颈脊髓硬膜之间,由一通过寰枕膜的结缔组织桥相连。患者如存在头后小直肌痉挛的改变,可通过该结缔组织桥,导致硬膜激惹,脑脊液的循环部分受阻,而产生头痛[4]。
上述分析可很好地解释了病例中伏案工作者多的原因,且为手法治疗颈性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适当的手法作用在颈部病变组织的压痛点上,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解除颈肌紧张或痉挛,从而打破炎症、疼痛、肌痉挛的恶性循环;使因肌肉痉挛受压迫的支配头部的颈神经得到松解,使因头后小直肌痉挛所致的脑脊液循环受阻恢复,从而解除头痛的症状。手法整复枕寰枢椎关节结构紊乱以及其他颈椎小关节紊乱,恢复了其正常解剖位置,可直接解决因上颈段损伤而致的功能紊乱,从而解除或改善头痛症状。
从治疗过程中发现,发病急、病程短,治疗时间就短,症状改善也快;不然,则治疗时间相对要长点,起效也要慢点。但总的来说,手法治疗颈性头痛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如出现头痛经治疗效果差,则应作进一部检查,以排除其它可能的疾病。本文中就有一例患者以头痛、眩晕就诊,经颈椎X-ray、CT检查为颈椎病入院,反复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再作颅脑CT检查发现小脑有一良性肿瘤,后经手术治疗症状消失。在施行手法时,手的劲力应刚柔并济,避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特别是运用整复手法时,要严格掌握其适应和动作要点,以防意外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郑建国.手法治疗颈性头痛机理分析.按摩与导引,2000;(1):17~18
[2]周秉文.颈肩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0
[3]郭效东.骨伤科临床检查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4
【头痛的药物治疗】推荐阅读:
慢性头痛的中医治疗07-03
偏头痛的预防及治疗07-14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09-24
川芎治疗头痛11-26
偏头痛治疗进展10-12
怎样治疗偏头痛12-05
哺乳期感冒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11-24
颈源性头痛治疗体会12-28
痛风的药物治疗10-26
失眠的药物治疗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