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评价

2024-10-08

旅游地评价(共12篇)

旅游地评价 篇1

摘要: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本文从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特征、游客满意度评价结果、游客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分析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的行为特征和满意度评价结果的基础之上, 客观分析制约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提升的因素, 进而提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和提升产品品质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影响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各国纷纷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北京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 截至2013年, 北京市先后认定了四批、共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集聚区的发展也催生了文化创意型旅游地, 但这种类型的旅游地, 其旅游发展主要因文化创意产业而生, 建设和发展中对旅游功能缺乏考量, 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欠缺, 旅游产品开发不够, 从而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影响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客观了解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的旅游消费特征、游客满意度以及影响游客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课题组于2013年10~12月, 选择北京市798艺术区和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等两处文化创意型旅游地,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 对来访游客进行调查, 共获取有效问卷312份。本次调研选择798艺术区和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的原因在于, 两地均以艺术品创作或交易为主要功能, 在未经过旅游规划部门预先设计的情况下, 成为热门旅游地, 在文化创意型旅游地中具有典型性。

一、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特征

(一) 追求艺术、感受时尚是来访游客的主要诉求。

对来访游客旅游目的的调查显示, 43.1%的游客是为了“接受艺术熏陶”、41.5%的游客是为了“感受时尚氛围”而来此旅游。此外, “淘点有价值的东西” (26%) 、“购买艺术品” (22.2%) 、“看画展” (19.6%) 等具有艺术色彩的活动也是游客来此的目的之一。另有35.7%的游客选择了“听说很好, 过来看看”这一选项, 反映了其旅游出行的从众目的, 也体现了各途径宣传对潜在游客的影响效果。进一步探究来访游客对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偏好发现, 艺术品 (50.8%) 对来访游客最具吸引力, 其次是展览 (40.2%) 、艺术氛围 (39.9%) 、纪念品 (36.7%) 、演出 (16.1%) 、自然风景 (10.9%) 、餐饮 (1%) 和其他 (1%) 。从来访游客的实际消费看, 休闲娱乐 (42.8%) 是游客最主要的消费内容, 其次是购买艺术品 (33.4%) 、购买纪念品 (25.4%) 、购买饮料 (24.1%) 、就餐 (21.2%) 、展览门票 (13.2%) 以及其他 (2.9%) 。虽然游客的主要诉求是艺术品本身, 但在旅游地的消费还是主要集中于休闲娱乐及餐饮等方面。由此可见, 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开发要有别于传统旅游景区, 应围绕艺术主题组织活动, 同时应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 通过旅游方式使艺术活动大众化、文化资源产业化, 是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发展旅游的根本点。

(二) 口碑和网络 (含移动终端) 是来访游客获取和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

调查显示, 亲朋好友推荐和网络是来访游客获取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 分别有59.8%和37.3%的游客选择上述两项。其次是电视 (13.2%) 、报纸/杂志 (10%) 、广告宣传册 (8.4%) 和其他 (5.1%) 。对于如何分享自己在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旅游经历, 57.6%的受访者依然选择了口头传播, 其次是微信分享 (50.8%) 和微博分享 (33.8%) 。选择QQ群分享和博客分享的分别为24.1%和7.4%, 另有7.1%的来访游客选择了在旅游社区类网站分享旅行经历。从口碑到鼠标口碑 (意指网络传播) 再到手指口碑 (意指移动传播) , 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同时也是传播方式创新的试验田, 来访游客中的自媒体分享 (微博、微信) 比重很高, 从侧面反映了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对新媒体等的接受度很高, 对于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针对性营销有一定的启示。

(三) 逗留时间长、重游率高是来访游客的突出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 来访游客的逗留时间主要集中于3~4小时 (67.5%) , 即半天时间, 逗留5小时及以上者占12.5%, 其中包括逗留两天以上者 (2.8%) 。来访游客的重复性消费特征显著, 27%的游客来此地四次及以上, 13.8%的游客来此地三次, 26%的游客来此地两次, 另有33.1%的游客为首次来此。在问及重游意愿时, 67.5%的游客表示将会再次重游, 29.9%的游客表示不确定, 仅有2.6%的游客表示不会再来。来访游客的重游率高于230%, 不仅远高于一般的旅游景区, 也高于国内外知名的主题乐园型景区, 如深圳欢乐谷, 重游率为30%~35%, 迪斯尼和环球影城, 重游率为60%~70%。频发、重复性消费、较长时逗留特征使得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更加契合当前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 代表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 在目前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 足以证明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吸引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其后续发展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二、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

对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来访游客满意度的调查, 使用了李克特 (Likert) 5分量表分析方法, 以1代表非常不满意, 2代表不太满意, 3代表一般, 4代表满意, 5代表非常满意, 运用SPSS18.0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来访游客对所到访的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整体满意度最高为3.46, 798的来访游客与潘家园的来访游客整体满意度的均值分别为3.51和3.32, 二者之间存在差距, 游客对798的整体满意度更高。对文化创意型旅游地产业发展基本单项要素的调研显示, 游客对创意展示的满意度最高, 为3.36, 其次是环境 (3.28) 、旅游服务 (3.17) 、基础设施 (3.13) 、购物 (3.1) 、餐饮 (3.03) 、住宿 (2.98) 和交通 (2.95) , 见表1。798和潘家园的来访游客对部分要素的满意度差别较大, 差别最大的是交通。798来访游客对交通的满意度是2.88, 是所有单项要素中最低的一项, 潘家园来访游客对交通的满意度为3.18, 是游客一般满意的项目。究其原因, 潘家园位于市区核心位置, 附近有潘家园地铁、多辆公交车, 公共交通便捷, 出租车很多。798是由废弃工厂发展而来, 位置相对较偏, 附近没有地铁, 公交车站距离798艺术区的距离相对较远, 出租车较少, 交通的便捷性较差。游客对潘家园基础设施 (3.27) 和购物 (3.2) 的满意度均高于798, 同样与潘家园的地理区位好, 发展早, 配套相对成熟有关。游客对798创意展示 (3.4) 和旅游服务 (3.21) 的满意度远高于潘家园, 分别为3.24和3.06。798艺术区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基地, 已经形成了集艺术家艺术创作、展览、交易的场所, 艺术区内的餐饮、酒吧、引导标识、停车场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已初步形成。潘家园作为艺术品的直接交易市场, 艺术品的展示形式相对单一, 旅游功能和旅游服务相对欠缺, 影响到来访游客的满意度。 (表1)

三、影响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一) 标识系统欠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 49.8%的游客反映到访的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外部主干道、交通站点缺少明显引导标识”, 43.7%的游客认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区域内重要建筑物或设施缺乏明显的指示牌”, 另有31.2%的游客反映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没有地图或旅游导览图”。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外部交通和内部停车场建设是游客反映相对集中的问题:37%的游客反映没有直接到达本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公共交通, 20.6%的游客认为没有停车场或停车场太小, 10%的游客反映打不到出租车。其次是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公共厕所太少”是游客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 43.7%的游客选择此项。另外, “没有可供休息的座椅”、“垃圾桶太少或找不到”、“没有自动取款机”等问题也相对集中, 分别有35.3%、18.3%和18%的游客选择此项。

标识系统欠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足, 影响游客在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旅游体验, 也降低了他们的旅游满意度。究其原因, 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本身并非因旅游而生, 旅游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衍生品, 因而在其外部和内部的设施、功能、服务等方面, 均没有从旅游角度进行相应的规划和整体设计, 旅游功能不完善。来访游客中, 61.4%的人认为所到访的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缺乏整体规划, 整体感觉混乱”。50.2%的游客认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没有绿化或绿化面积太少”, 休闲、游憩的环境不够完善。

(二) 旅游产品和服务价格高, 功能服务和特色不足, 降低了旅游的性价比。

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产品和服务价格过高, 52.1%的游客认为餐饮服务的价格过高, 45.7%的游客认为购物价格过高, 66.7%的游客认为住宿价格高。在游客普遍认为旅游消费价格过高的前提下, 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旅游功能服务欠缺, 51.8%的游客反映到访的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没有本文化区的介绍性资料和导游图”, 52.4%的游客反映“周边酒店数量少”, 住宿困难。同时, 体验类产品开发缺失, 29.9%的游客反映“没有可参与的旅游项目”。此外, 旅游服务不规范, 影响游客的满意度。45.4%的游客反映“购物商品不明码标价”, 21.2%的游客反映购物消费“没有提供正规发票”, 12.4%的游客反映“餐饮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差”, 11.4%的游客反映“住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差”。产品质量、特色不足也客观存在。30.9%的游客反映“饭菜口味差”, 33.3%的游客反映“酒店类别单一”, 17.4%的游客反映“餐饮卫生条件不好”, 27.1%的游客反映“购物商品缺乏特色”。

价高、旅游功能部分缺失、服务不规范、特色不足等问题综合导致了价高质低的现实, 降低了游客来此旅游的性价比。旅游功能的附属性和旅游供给的相对稀缺, 导致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旅游产品价格高的现实。针对游客需求, 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适度增加、完善旅游功能和服务, 是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未来实现旅游和文化互促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 文化产品的旅游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影响游客的文化深度体验。

调查显示, 43.7%的游客反映“展览质量和数量要提升”, 36.7%的游客反映“文化区的表现形式过于中规中矩”, 这也直接反映为创新性不足, 27.7%的游客反映“艺术品原创性不足”, 27.3%的游客反映“文化展示的创新性不足”, 19.6%的游客反映“艺术氛围不足”。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是文化产品及与之一体的创作和展示等活动。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开发不仅可以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提高来访游客对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也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从被调查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文化产品的旅游开发来看, 对文化产品仍停留于资源性开发阶段, 缺乏产品性开发, 对艺术品和艺术形式的旅游功能的开发滞后, 影响游客的文化深度体验。

四、结论与建议

(一)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培育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发展, 应尽快弥补初期主要发展文化产业而导致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缺失, 尽早进行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旅游发展规划, 对其进行功能分区和产业发展定位, 推动其有序发展。完善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外部交通, 设置专门站点, 并在附近主干道、公交站点、地铁出口等处设置明显的引导标识, 以方便外来游客的进入。在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入口附近, 设置适应自驾游游客的停车场和导览图, 同时增加内部的导览图、引导标识、文字性宣传材料, 并可借助移动终端和微信, 提供电子讲解服务。根据来访游客人数适度增配公共卫生间、休息座椅等公共设施和旅游信息亭、旅游咨询台的公共服务设施, 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设施和服务, 培育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

(二) 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共赢发展。

推进文化产品的旅游化开发, 加速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从艺术品的创作、制作、展示、交易等多环节融入旅游元素, 把艺术品的生产全过程与旅游者分享, 并把其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高规格、高品级的展览, 交易会以及旅游节庆活动, 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的产品化开发和旅游化发展, 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增加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的文化体验类活动, 强化游客对文化产品的认识深度, 使文化资源可以以更生动、可亲近、可接触的方式为普通游客所了解, 实现文化艺术与旅游的共同繁荣发展。

(三) 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品质, 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旅游产品。

以游客需求为引导, 完善文化创意型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增设主题性、文化性、特色化住宿、餐饮和纪念品、购物品, 充分挖掘文化艺术品的旅游价值, 并把它旅游化。在文化创意旅游地外围, 适度发展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性产品, 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选择。加强对文化创意旅游地内部对客接待企业的人员培训, 提升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 为游客提供更加友好、规范的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高红岩.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创新内涵研究.中国软科学, 2010.6.

[2]王凯, 唐承财, 刘家明.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旅游学刊, 2011.26.

旅游地评价 篇2

【范例一】

性格开朗大方,善于与上下级、不同国籍及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乐于助人,具有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稳重且具备工作热情,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希望利用自己的本科信息管理背景以及国外一手的旅游管理知识和人脉在相关旅游或教育咨询行业的国际化环境中成为一名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范例二】

性格开朗大方,认真、踏实、善于沟通、富于想象力,有创新精神。从事过导游工作多年,做过旅游销售,有丰富的经验,有导游员资格证书,有助理电子商务师证书。

【范例三】

毕业后一直从事事酒店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善于与人沟通,有着较强的分析、决策、协调及执行能力,工作细致严谨,讲求实效。对大型企业经营管理和连锁品牌运营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丰富。

【范例四】

工作态度认真,追求完美,多次获得教学奖项。沟通能力较强,能出色的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待人真诚宽容,教养良好,整体气质斯文,耐性好。

【范例五】

本人性格开朗,严以律己,以诚待人,工作积极主动。善于与上下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乐于助人,具有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稳重且具备工作热情,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希望能通过努力成为一名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范例六】

本人有多年的旅游行业工作经验,我对旅游行业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旅游行业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性格开朗,交际广泛,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做到妥善处理,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为人细心谨慎,能与同事及客户协调好关系,协助领导同伴做好各项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范例七】

具有丰富的旅游行业工作经验,有较强的沟通交际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能开拓并管理好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勇于承受压力,敢于创新。

首页12尾页篇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本人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就读于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性格活泼开朗、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而且爱好广泛,爱好唱歌、喜欢不断创新、追求新事物。努力积累文化知识,为实践做最充分的准备。每一门课程我都认真对待。因为 学的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所以在管理方面提高的同时学习导游基础知识和酒店销售。

本人为人极富亲和力,对酒店管理专业拥有浓厚的兴趣,赋有创新意识,对待工作有热情,协调组织力强。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了餐饮连锁管理,管理学等有关理论;熟悉工作常用礼仪;对酒店服务有一定的经验。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强,在校期间,工作和学习受到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在大学三年一直担任班级的生活委员,多次组织过班级活动,平时 认真细心、责任心强、敢于负责,稳重、诚信、热情、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团对协作精神强,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篇三:旅游标准化体系自我评价报告 旅游标准化试点 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报告

企业名称

评价组长 联系电话 评价时间 2015年9月

企业自我评价报告

编号: jh20150927 日期:2015.9.27 企业自我评价评分表 篇四:旅游专业实习生自我鉴定

旅游专业实习生自我鉴定

前言:经过两年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我逐步由一个门外汉成为了一个准专业人士。在这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进行了批判性的学习,取得了较多的理性收获。在有幸参与了本次实习工作后,我更是增加了对专业、对自己的了解。通过以下实习工作总结,我希望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如实表达,请老师指正。第一部分实习目标

大学三年级的学习从专业课开始,如果说在打基础的时候老师会用高压政策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这个时候就变得相对放松了,自由的空气显得异常浓重。在我的周围,弥漫着跃跃欲试的气息,想破茧而出的人大有人在。客观来讲,人有两种情况下会很焦虑,一种是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一种是愿望满足以后。正因为我处于认识的关键时刻,我极力想证明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以及在大学2年后,我有没有比以前有进步。有了这个目标,有了这个动力,所以我极想在正式踏进社会之前,试一下自己的实力,到底在那个层面?还有那方面需要改进?抱着这个目的,我参加了由我系组织参与的珠海旅游业举行的航展旅游接待工作,我的实习单位是珠海阳光机场酒店。在这个准四星级的航展指定接待酒店中,我进行了为期9天的实习。

第二部分初识酒店

酒店在我的概念中,她只是一个小王国,她只是社会的缩影。她没有政府机构的组织严密,也没有学生社团的青春活力。她承担的是社会交流中的一个职能,为有需要的人提高必备的食宿。也许我这样看,有部分的片面性,但这代表我走近她的时候还是保持一定的认识度。来到酒店,继而来到客房部,最后来到洗衣房工作,虽然还没有调整自己的心态,但是现实的残酷性及至显现。在第一天的工作中,我可以说没进入状态,也没有一丝思想准备。毕竟,来到这里是我的要求,只是这个要求对我自己有点苛刻,也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我暗自给自己鼓励,相信我会把这里的工作做好,而且是做到最好。在学习了随行的书本知识后,我对洗衣房的管理增进了了解。不过,令我无奈的是书本上的酒店洗衣房是一个发展完善的高星级酒店的重要部门。反而,我所在的洗衣房却是酒店中的边缘人,组织管理上一直得不到酒店高层的重视,所以洗衣房的运作一直很不畅顺。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洗衣房在酒店组织中的设置及其不合理,从理论上来讲,洗衣房至少是部级单位,工作人员人数也应该为酒店客房数的百分之十左右(酒店138间客房),但包括我在内只有5个人。虽然酒店航展期间平均开房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但是工作的量依然不会少。为此,酒店管理层为了把洗衣房的工作效率尽量提高,把洗衣房的三大职能之一的洗员工制服暂停(只洗中西餐的厨衣)。实际情况是,这样对提高洗衣房的工作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大量的酒店布草经送来后,洗衣房经常要加班加点

地去工作。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三,第一、酒店管理公司新接手酒店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想当然主义与本位主义在作怪;

旅游地评价 篇3

摘要:论文以珠三角地区为客源地,探讨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广东省国家森林公园在不同层面资源竞争的一般规律,一方面有利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知己知彼”,科学发展自身资源,服务大众,创造利益;更为深层的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此探讨,为后续研究铺路,进而为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竞争的良性循环献计献策。

关键词: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吸引力;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43-01

一、旅游地吸引力研究的目的意义

进行旅游地吸引力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能够进一步认清与掌握旅游地的特性,进而为旅游地的规划、开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希望能够解读主观吸引力,了解游客的游览动机以及需求心理,并进一步将其加以定性、定量化分析,建立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关联体系,进而运用于旅游规划,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

二、国内外研究基础

国外对旅游地吸引力的理论研究,最早起于19世纪的欧洲,但研究专著不多,直到1927年,意大利罗马大学的学者玛里奥蒂(Mariotti)出版了《旅游经济学讲义》首次提出了旅游中心地理论,即“旅游者喜爱的是对艺术、考古、风土和保健等自然条件,人为的诸多条件和设施、娱乐、旅店的组织等这些外部构造在一起的外部环境,前二者是由自然因素发生的吸引力,后者是派生的吸引力,能很好的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旅游吸引力,就可以成为旅游的中心地。”(Mariotti,1927)该著作被学术界认为是第一本旅游经济学专著,在该书中,作者强调了吸引力对于旅游中心地形成的重要作用。再往后,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各学者专家对旅游地吸引力的研究越来越注重应用其他学科来分析,从各种角度对旅游市场进行剖析。国内对吸引力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首先是从运用吸引力模型来分析研究旅游需求方面入手的。往后发展是针对旅游地或是旅游区域提出的吸引力法则或模型。梁慧燕(2012)利用了AHP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森林公园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构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进行了指标的构建及分析,将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设为目标层,分四个层级来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旅游地的吸引力研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国内很多研究处于定性分析上的阶段。研究做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吸引力的分析不多,有的话大部分也是定性分型,对此运用的定量研究很少。

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探讨

(一)主要思路。本文所论述探讨旅游吸引力的思路:以旅游地及客源地为研究对象,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出发,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参考各文献中关于吸引力模型和其他类型景区旅游吸引力指标体系,通过广大国家森林公园吸引力评价指标,建立评价层次结果模型、确定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最后构造矩阵,得出指标权重,进而为今后的旅游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影响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的吸引力的因素有很多,但这些众多的因素影响力并不相同,有些因子是关键性的,有些是辅助性的。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吸引力首先与其自身资源状况密切相关。其次,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综合体,除了与景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环境引力外,也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基于此,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专家访谈、结合广东国家森林公园的自身特点,根据AHP层次分析法,我们确定目标层为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吸引力(A1),确定、旅游服务引力因素(B2)、社会环境引力因素(B3)这三个方面作为准则层,每个准则层下有不同的方案层,共有14个方案层。

旅游资源环境引力因素(B1)下的方案层有8个,分别是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科考性(C1)、景观美学性(C2)、景观丰富性奇特性(C3)、动植物景观(C4)、历史文化(C5)、民风民俗(C6)、交通条件(C7)、区域位置(C8)。

旅游服务引力因素(B2)下的方案层有2个,分别是服务设施完善程度(吃住购娱)(C9)、管理水平(C10)。

社会环境引力因素(B3)下的方案层有4个,分别是门票及景区服务设施价格(C11)、政府政策支持(C12)、宣传营销(C13)、公共交通服务价格(C14)

四、权重的确定方法

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是按照如下两个步骤求得。首先,通过发放问卷并调查相关领域专家,系统分析影响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并在这一基础上构建出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接下来根据广东国家森林公园自身特点,制定出多层次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问卷调查的各指标数据,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

确定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可以通过主观赋权法或者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要通过评价者所掌握的经验来判断权重,例如可通过层次分析法或者特尔菲法等。客观赋权法是在取得评价对象的考察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计算各个评价对象的权重,如最小二乘法、最大方差法等。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因子的选取标准较多,宜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但在具体分析各个因子时应当将其量化,便于具体分析。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地吸引力进行评价分析的思路方法,权重的计算等没有做详细的解析。希望能为后续研究作为铺垫,提升整个广东国家森林公园的整体核心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梁慧燕.2012.基于AHP法的广东省森林公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6).

[2]保继刚. 1992.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

[3]郭为.2007.入境旅游: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旅游学刊.(22)

[4]向延平.2011.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竞争评价: 一种生态位方法——以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林业科学.(04).

[5]吴开军,黄福才,李建中.2009.基于引力模型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实证研究.(03)

[6]杨玲,胡小纯,冯学钢.2004.旅游地吸引力因子分析法及其数学模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报.(02).

作者简介:林耀佳(1987-),男,广东汕头,讲师,华南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

旅游地评价 篇4

闽台具有地缘、血缘、文缘、商缘等优势发展旅游市场, 近年来, 闽台旅游不断深入发展, 福建是海峡两岸旅游双向往来的重要旅游地[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是否能够准确、全面地了解台入闽旅游地吸引力, 对适时做出有效的旅游决策至关重要[2]。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台入闽旅游地吸引力的因素, 制定合理的评价模型, 并进行综合性评价。

一、台入闽旅游地吸引力评价因素分析

旅游地吸引力是指一种能够满足旅游者某种需求的预期。它是旅游吸引物相关信息在传递于旅游者时所激发出的一种能够将原始需求转变成为出游动机的力, 出现于出游体验的前后阶段[3], 其内容涉及旅游地资源、旅游地知名度、旅游地可进人性、旅游地接待设施条件等相关要素。因此, 对旅游地吸引力评价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 旅游地资源评价。

通常意义上旅游资源是指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的对象物, 不仅包括自然资源, 也包括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文艺等多方面的人文资源[4]。旅游地的各种资源受到水体、名俗、文化古迹等因素的影响。

2. 旅游地知名度评价。

实质上反映了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一种旅游偏好, 决定旅游客源地居民的出游指向。

3. 旅游地可进入性评价。

对旅游地可进人性评价作了系统的分析, 鉴于旅游地可进入性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如有关旅游者签证制度、出入境程序等一些政策因素难以量化评价。近几年, 海峡两岸的不断交流、洽谈, 实现三通, 福建省对台胞入闽旅游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 提高台胞入闽的可进入性。

4. 旅游地接待设施条件评价。

主要包括旅游地是否有足够的住宿、餐饮设施, 是否有较完善的医院、供水供电、通讯等公用事业设施, 以及良好的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等。这些因素对旅游地吸引力的影响有时并不亚于旅游资源, 因而若忽略了对旅游接待设施条件的评价是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的。在对旅游地进行吸引力评价时可直接选用有关方法计算旅游地接待设施条件评价值, 也可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采用专家集合意见法进行评价, 确定一个合理的评价值[5]。

二、建立台入闽旅游吸引力模糊综合评价

为了科学对台入闽旅游地吸引力的评价, 通过引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台入闽旅游进行评价[6], 建模过程。

1. 确定评价指标集。

设一级指标集S= (S1, S2, S3, S4) , Si= (Si1, Si2, ..., Sin) , 三级指标集Sj= (Sij1, Sij2, ..., Sijn) , Si= (Si1, Si2, ..., Sin) , 其中i=1, 2, 3...n, j=1, 2, 3...n。

2. 确定评语集。

设每个指标评价结果分为m个等级, 组成评价结果集F, 则F={f1, f2, f3, …, fm} (i=1, 2, 3, ..., m) 。设m=5, 即每个指标评价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 不满意四级, 分别用A、B、C、D、E表示隶属情况。

3. 确定指标权重。

为了科学对台入闽旅游地吸引力的评价, 用德尔非法, 通过对专家和旅游者的问卷调查和访问, 我们可以大致得到每级指标两两的对比矩阵, 并通过AHP法得到因素集的权重和第三级指标的评价语集, 汇总所有的数据得到台入闽旅游地吸引力的三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表 (见下页表1) :

三、建立台入闽旅游吸引力的综合评价

由于不同人作出不同的评价, 每个成员对各指标的认识不同, 评价也不同, 描述的结果用对Si作出j级评语的可能性的大小来表示, 这种可能程度称为隶属度, 记为rij。对于确定的i、j, 可由1~m (本文m=5) 取值。因此对第i个考核指标Si有一个相应的隶属度向量Ri= (ri1, ri2...rim) , i=1, 2...m。整个指标集内各指标相应的隶属度向量可记为模糊评价矩阵形式R。根据模糊集理论的综合评定概念, 其中rij (i=1, 2...n;j=1, 2...m) 表示对第i个评价指标Si作出第j级的评语fi的隶属度。己知指标集内各指标相应的隶属度向量R以及指标集的权重分配向量Ws, 则综合评价向量B= (b1, b2...bm) 可用模糊矩阵形式表示:B=Ws*R, 则B=Ws*R= (b1, b2...bm) 。若∑bi≠1, 则应对b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B=Ws*R= (ws1, ws2...ws n) *R。通过进行模糊运算可以得到台入闽旅游吸引力的综合评级语集如下 (见表2) :

四、建议

由表2可知, 福建的旅游资源一般, 需要开发一些差异化的旅游资源, 增加竞争力, 吸引台湾旅客来闽旅游, 促进福建的旅游发展。另外, 福建旅游地知名度的综合评价也一般, 除了武夷山外, 著名景点较少, 这样缺乏吸引台湾旅客来闽的外在动力, 应加大福建旅游地进行大力宣传, 让台湾旅客对福建的旅游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样就能更好地吸引台湾旅客。再者, 台湾旅客进入福建旅游地的可进入性还是挺满意的, 但是这样还是不够的, 只有给台湾旅客更多的途径, 才能让台湾旅客的出行更方便, 另一方面也能节省旅游费用。最后, 福建旅游接待地的设施条件只是较满意, 还无法让旅客满意, 这样旅客的出游得不到很好的服务, 旅客的回头率就低, 同时这样对旅游地的口碑也不好, 恶性循环, 不利于台入闽的旅游, 应该提高旅游接待地的服务设施, 让旅客得到最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新华社.闽台签署旅游产业合作宣言, 打造环海峡旅游圈[EB/OL].http://www.gov.cn/jrzg/2011-09/09/content_1944861.htm, 2011-09-09.

[2]郭彩霞.四川古镇旅游客源市场与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8.

[3]马玥.旅游吸引力系统评价与规划设计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4.

[4]保继刚, 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32-49.

旅游资源评价 篇5

摘要:

鼓山是一座拥有11历史的文化名山,而且其自然景观也很突出,但是知名度并不是太高,只能吸引短距离的游客,本文透过对福州市著名景点鼓山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介绍,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针对其此刻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对策。

关键词:

鼓山旅游资源评价资源特点开发现状开发对策

正文:

(一)鼓山旅游资源评价目的及原则

1、评价目的

鼓山旅游发展迅速,然而,其在国内的名气远远不如武夷山、厦门鼓浪屿大。这个每年有着250-300多万游客的旅游地很大程度上只是福州市民的自娱自乐。因此,对鼓山旅游资源质量现状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优化旅游环境质量乃当务之急。透过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的评价,提出开发推荐,为鼓山旅游资源开发计划带给资料基础,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发展规模及方向带给依据。

2、评价原则

鼓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评主要要遵循余下原则:围绕旅游开发利用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分层次综合评价原则;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综合思考区域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动态原则。由于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人,旅游环境质量的好坏实际上是透过旅游者的感知体现出来的,因此评价的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统一的原则。评价选取的因子要具有针对性,不同范围、不同地域的评价因子选取要具代表性,评价要全面,从各个角度综合分析得出整体评价。

(二)鼓山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依据在当地的考察,并咨询了景区的管理人员,收集了景区的相关资料,以及有关书目的参考,我从以下几个方应对鼓山旅游资源做定性评价:

1、自然旅游资源

鼓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其间的峰、峡、岩、洞260余处,溪涧瀑布山泉50余处,动植物物种繁多,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鼓山风景区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巍峨秀丽、林壑幽深、千岩竟秀、色彩斑斓,名胜古迹遍布全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千姿百态,水乳交融。景区内峰、峡、岩、洞260余处,有绝顶峰、白云峰、狮子峰、香炉峰、钵盂峰、石伞峰、喝水岩、蟠桃林、八仙岩、忘归石、仙迹石、白云洞、灵源洞、达摩洞等。还有溪涧瀑布山泉50余处,著名的有鳝溪、鼓山溪、磨溪、小磨溪,其中鳝溪瀑布和东山溪瀑布最为壮观。峡谷中最典型的有喝水岩、灵源洞,称为“谷中之谷”。眺望台、玉石云梯、翠竹园、知足常乐园、平楚庵、松涛楼根艺藏珍馆等更为景区锦上添花。

2、人文旅游资源

鼓山是一座拥有1100年历史的文化名山,山上千年古刹涌泉寺素有“闽刹之冠”称誉。寺中千年铁树、鸡丝木供桌及血写经书成为镇山“三宝”。寺前千佛陶塔系宋代用陶土烧制而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宋代建筑和制陶工艺的实物资料。历代名人在山中留下700多幅摩崖石刻,真、草、隶、楷、篆各种书法俱全,其中有宋代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及现代朱德、郭沫若、罗瑞卿等人的手迹,这些自然“碑林”琳琅满目,相映成趣,成为罕见的书法艺术长廊。丰富多姿的古树名木,亦是鼓山风景名胜区的一大特色。

3、旅游基础设施资源

景区外部交通现已十分发达,市区有十几部公车的终点站设在鼓山风景区脚下,福州市其它郊区也都有经过鼓山风景区的各种班车、大巴车等,因为鼓山镇是其它地区进入城区的一个入口,外部交通十分便捷。

再从景区的内部道路来看,此刻从山麓廨院登鼓山有三条途径:一是从廨院东侧的一条1954年修建的盘山公路约8.5公里,直达涌泉寺前停车场;二是在廨院西侧建了一条空中索道(缆车)到达鼓山十八景区,长达1000多米;三是在公路和索道中间有一条石阶古道,道长3.5公里,有2145多级台阶,每隔500米左右就盖有一亭,供游人登山歇息时用,古道成之字形,蜿蜒而上,穿过七亭后进山门直达涌泉寺。

索道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福州市民,我们在登山的时候能够选取买单向票或者是套票。鼓山从山脚到山顶还是需要耗费必须的时间,游客坐缆车上山,然后在山上游玩,年轻人下山的时候还感到很吃力,索道的建设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老人和小孩。

景区内没有正规的宾馆,如有游客想在景区内过夜,一般也只能住在当地农家,对于游客本身来说缺乏安全感及舒适感。景区的餐饮设施主要是在山顶索道出口处,是临时搭建的,景区外部,主要在大门出口外又几家比较小的餐厅。景区内的停车场规模较小,于上世纪70年代建造,仅停放二十来辆车就已无转还余地,根本满足不了现今车位的需求,导致许多车辆随意停靠路旁,不仅仅造成交通堵塞,还易造成交通事故。景区内同时也缺少环保游览车辆,此刻多为私人车辆无序运营,不仅仅不利于管理,更使游客的人身安全存在重大隐患。景区内的公话亭、公厕为数不多,卫生状况也不佳,这就给游人造成诸多不便。同时景区内的指示路牌不够明确,地图也不够详尽,容易让人产生混乱的错觉。今年五一我们去景区的时候,整个景区内免费景点的厕所就两个,一个是在山下的大门外,一个是在索道的终点不远处。排队的人十分多,厕所的卫生质量也很差。景区内的指示牌数量也十分少,对于第一次去的人只能跟着人流走,收费景区的地方,也没有解说系统,就只是一个收费点,简单的几个字,根本无法引起游客的兴趣,这样游客进入景区后感觉就是只是来爬爬山,然后看到一些刻着字的石头,当地人还有所了解,但所知也甚少,景区内没有任何关

于这些摩崖石刻的说明,大家没有了解到历史与学到知识。要是外地的游客根本不明白这是什么,导游的讲解也很欠缺,景区的服务战也很欠缺,除了门票点就没有其它的服务站。

4、客源市场

鼓山风景区客源市场主要有4部分:本市、本省游客;长三角和珠三角游客;西南和北方中原等内陆城市游客;港澳台和国外游客。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面临着与厦门、武夷山的竞争以及珠江三角洲有关景区和长江三角洲有关景区的激烈竞争。目前客源市场呈现这样的格局:(1)国内游客中省外客源和市外省内客源、市内客源各占1/3左右,成三足鼎立之势。(2)人境客源市场以台港澳为主,外国旅游者和华人华侨占的比例相对较小。(3)华人华侨在境外客源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且增长速度缓慢。,在全市人境旅游者中来闽旅游的华侨只有0.4万人次,仅占人境旅游者的3.6%,到鼓山景区的更少,这与福州市在华人、华侨市场的潜在优势不相称。

做为国家级重点的风景名胜区,近几年游览观光的旅客却相对只集中在主景区即鼓山景区内,甚至有的旅游团只带游客到涌泉寺参观后就匆匆离去。与全国其他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相比较,景区留不住游客,游客观光逗留的行程十分短暂。这证明,鼓山风景区客源市场开发还处于较低水平,对旅客资源的开发力度还有待加强。

5、旅游产品开发

鼓山景区还是以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陈列观光型为主,仍停留于基本层面,而且,由于对资源特色与开发方向把握不够,使鼓山景区与其他景区出现了较严重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同构化现象,大多数的摊点所贩卖的都是福建省的特产,如福州牛角梳、纸伞以及一些小纪念品,由于鼓山的摊点缺少规范性,个性是在五一、十一这样的长假,鼓山是福州市民以及周边城镇居民的第一选取,景区内很多人在贩卖小商品,在游道沿路都是,这些都不利于促进游客大队旅游产品的购买和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一方面证明鼓山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另一方面说明鼓山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6、当地居民的支持状况

鼓山风景区内和周边坐落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村落,有鼓岭乡、远洋村、洋里村、南洋村、魁岐村等,经过咨询当地居民以及景区管理人员,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1鼓山风景区原属郊区,地处福州偏远地带,当地村民的先祖居于此处,先前多为土葬,因此就近安葬于山上。可随着景区的不断发展,这些坟墓对于景区景观来说显得相当不协调。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鼓山地区专项治理清坟指挥部,但是当地村民熟知地形,多采取“你来我躲、你拆我建”的策略,乱建坟墓时有增加、屡禁不止。2由于景区的开发,在必须程度上还是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许多村民为了自己利益,私自占用国家土地,盖果园的、造商业网点的、建避暑山庄的等等,就连寺庙的僧侣和俗家弟子也不甘示弱,圈地建庙也大有人在。私建的别墅、农庄不仅仅占用了国有土地,更多的是开山毁林,造成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3鼓山是以花岗石为主体结构的山脉,花岗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在山上山下就存在着众多的采石场。经过鼓山未到铁路就能见到一个巨大的坑口,山体白岩裸露。4原先景区内的水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许多景点因水而闻名,但近年来山上景点却少见水流。临近的村落、村民,或群众或私人铺设众多水管引走了水源。最密集的白云洞景区内就有多达30余条的引

水管。闽山天景园内也分布着大小各异的十数条引水管。

7、政府重视程度

政府和有关各方对于鼓山风景区的发展十分重视,今年2月25日市政府审查并原则透过了历时一年多编制的《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确定风景区总面积达49.7平方公里,分为6个景区,用地实施分级保护,景区性质为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进一步修编后,由市政府经由省政府转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突出风景资源的保护,持续发展的持续性,解决区内外的相互关系,充实游览活动的资料,完善风景区结构与分区,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改善风景区的管理体制,使风景区健康、持续、快速、全面地发展。根据规划,保护区分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四级保护。鼓山景区喝水岩一带及柯坪水库周围,生态比较敏感,划出必须范围作为生态保护区,实行特级保护。在这些保护区范围内,持续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森林植被的自然状态,避免人为的干扰。禁止游人和机动车进人,不得建设任何建筑,游赏设施建设要严格控制,避免在其附近地带进行可能导致生态保护区产生负面影响的一切游憩活动[4]。

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分析及评价 篇6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指标体系 权数

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不过是仅二十年的事,但却已经引起非常广泛的影响,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对发展泰山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便在实际运用中更好的操作,因此有必要对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是其合理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是旅游资源科学评价的第一步。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泰山山岳型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质,因此,采用以旅游资源构成要素来作为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因子,考虑本研究的目的,参考瓦尔(T·Var)模型、台湾模型和万绪才提出的山岳型旅游资源评价方法,选用气势、地质地貌、植物、动物、水体、气候、文化古迹、风俗民情、景点集中度、景区承载力等十个评价指标因子,每一个评价因子根据其特质选用不同的评价参考内容进行综合评分。

二、评分标准的建立

为了使评分标准科学准确,评分标准尽量采取量化方法,对不能量化的指标采用模糊评判法,如很小、较小、较大、大、很大,通过游客调查和专家征询进行评分。评分采用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分为100~80、80~60、60~40、40~20、20~0五个等级。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合理确定是定量评价的又一关键环节。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主要思路如下:

1.將选定的上述10个评价指标按对生态旅游影响或贡献的重要程度两两比较进行排序,贡献大的排在前,小的排后;经比较重要性先后顺序为:气势(T1)、地质地貌(T2)、景点集中度(T3)、文化古迹(T4)、植物(T5)、气候(T6)、风俗民情(T7)、水体(T8)、动物(T9)、景区承载力(T10)。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令aij代表两两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其数值取1~10,1表示i与j两因素同等重要;aij取2~10表示i因素比j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强;aij取2~10的倒数表示i因素比j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弱。

3.求解此矩阵可得到10个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Pj)。A=(0.290,0.210,0.152,109,0.079,0.056,0.039,0.029,0.020,0.015)T。

四、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分析及评价

根据评分标准对泰山生态旅游资源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Xi),将各评价指标所得分数(Xi)与其权重(Pj)相乘,求其和,得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的总评价值T。

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表

计算结果表明,泰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总评价值是87.69分,说明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泰山,具有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风景资源品位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年代久远,地质构造复杂,适合开展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万绪才徐菲菲:山岳型旅游资源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2,16~17

[2]保继刚楚义芳著:旅游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95~97

智慧旅游的评价体系研究 篇7

1 智慧旅游应用体系分析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结合我国的实际, 对照国际、国内对“数字旅游”、“电子旅游”等概念的权威定义以及相关的“智慧旅游”的定义, 本文认为, “智慧旅游” (Smarter Tourism) 是指以游客为中心, 以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三网融合、GIS (地理信息系统) 等“智慧技术”为手段, 以计算机、移动设备、智能终端等为工具, 以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为主要应用形式, 以全面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以为游客、旅行社、景区、酒店、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旅游参与方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旅游运行新模式[1]。这一定义能较为全面、深刻地揭示出智慧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技术特点, 理清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思路。

从定义可以看出, 智慧旅游本质上是要通过新理念的导入、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模式的形成, 使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旅游经营的全流程、旅游管理的全方位和旅游服务的全链条产生“智慧效应”, 创造“智慧价值”, 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的发展力、创新力和服务力。从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来看, 它的应用体系主要包含“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四大应用子系统, 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为整体, 共同支撑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框架体系作为依据, 这个框架实质上是要从理论角度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解释、分析和说明[2]。通过对智慧旅游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相关因素的剖析, 可以看出, 智慧旅游各个要素的运行是有其特定的规律, 智慧服务系统、智慧商务系统、智慧管理系统和智慧政务系统之间相互耦合, 融合共生, 构筑完整的智慧旅游的发展体系。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性设计, 可分解为一级指标 (目标层) 、二级指标 (系统层) 、三级指标 (状态层) 等三层指标。一级指标作为目标层, 是智慧旅游发展的核心目标, 用来评价智慧旅游应用发展的整体水平;二级指标作为系统层, 包括四大子系统, 涵盖评价指标的各个方面, 共同构成智慧旅游的核心系统和支撑系统, 这四大子系统分别具有其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能够反映智慧旅游发展的某一个重要方面;三级指标作为状态层, 是将各子系统按其特性进行分类, 形成20个细分的指标, 从多个角度反映二级指标的发展要求。“智慧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指标构成, 这些指标各自有不同的权重, 以体现重要性的差异。专家咨询法是一种较为常用也相对容易操作的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多位研究智慧旅游的专家以及江苏省内相关主管部门领导的意见征询, 经过多次论证, 形成了相应的权重分配。

3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智慧旅游的评价必须以各类数据为依据,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前提, 必须有科学具体的方法和程序。

3.1 指标数据的采集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而综合的评价系统, 在对其要素层的数据进行采集的时候, 需要根据指标数据不同的形成过程与标准选择不同的采集途径。按照构建的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将指标分为两大类, 即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收集客观指标数据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统计数据以及各采集点的实际数据;主观指标数据则主要通过设计相关问卷来进行调查, 以取得较为原始的数据。

3.2 原始数据的处理

由于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数据的采集方法不一、范围广泛, 所以, 采集的途径不同, 其属性也不尽相同。对这类数据进行数学分析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因此, 需要根据所用分析方法的特点对数据进行处理, 做到标准统一、量纲一致。

3.3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3.3.1 二级指标的评价

在确定各三级指标的数值 (各单项指标的总分为100分) 以及在各自对应层次的权重后, 通过线性加权法, 可以求得评价对象在评价期的二级指标的评价值。其函数表达式为:

式中, Fk系二级指标评价值, 当Fk中k=1, 2, 3, 4时, 分别表示智慧服务系统、智慧商务系统、智慧管理系统和智慧政务系统的评价值。

Uki为第k项综合指数下的各单项指标的评价值, λki为第k项综合指数下各单向指标对应于第k项综合指数的权重。

综合指数下各单向指标对应于第k项综合指数的权重。

3.3.2 综合评价

通过各二级指标在各自对应层次的权重和单项指标的评价值进行线性加权, 可得出综合评价值:

式中, Z为综合评价值, FK为二级指标的评价值, μK为相应的权重。

3.3.3 分级标准的制定

按发展水平高低的不同, 本文将智慧旅游发展水平分为4级, 分别是初始级、基本级、发展级和完善级, 不同的综合评价值对应不同的发展级别, 参见表2。这样就可把实现智慧旅游发展的远大目标分解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阶段性目标, 有助于智慧旅游的分阶段实施和重点突破。

3.4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

从当前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来看, 智慧旅游的评价主要考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 比如分省、地 (市) 、区 (县) 三级进行评价, 在同一层次的行政区域内进行比较和评判, 以更好地寻找差距、改进提升。评价数据需分成客观和主观方式获得, 主观数据的获取主要依托专家打分的方式取得, 客观数据可根据实际可能获取。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 可根据评价对象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4 结语

作为推进智慧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建立和健全智慧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必须看到, 这必将是一个渐进而又曲折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虽然尝试为智慧旅游发展框架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但正如庄子所言“始生之物, 其形必丑”, 文中的结论和观点必然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待各位专家和专业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共同的努力, 希望能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影响的智慧旅游评测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4 (2) .

旅游地评价 篇8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 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1], 是由自然、历史、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物质的、精神的各种事物的综合体, 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因其具有动态和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 因此在进行区域旅游开发时对旅游资源的类型、组合、结构和功能等进行科学的认识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和评价, 我们不要只局限于本区域, 而应把本区的旅游资源放归到本地区所在的中等尺度或大尺度区域中进行分析, 既了解自身的旅游资源特点, 又明晰在中等区域/大区域中与比邻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差距与不足。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图1, 见封三) , 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两省之间, 共有10个地区级城市, 土地面积18.47万km2, 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吉林省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以中部大黑山为界, 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 广布火山、山前台地等小型地貌;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等, 类型多样的地貌构成了吉林省独特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由于吉林省的集安地区是高句丽发祥地, 延边地区为中国唯一一个朝鲜族自治州, 西部白城和松原为蒙古族集聚区, 加之长春市曾经是伪满政权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所以吉林省人文旅游资源禀赋极其优越。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禀赋优越的人文资源为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5—2012年《吉林省旅游统计年鉴》的面板数据, 以及笔者亲自参与的吉林省旅游局2007—2009年《基于旅游资源普查的吉林省旅游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第一手资料[4]。面板数据主要选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5A景区、4A景区、国家级工农业示范点、红色旅游景点、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等12个指标。普查数据则依据国家标准, 遵循完备性、科学性和均衡性的原则对吉林省域所有旅游资源进行逐一调查, 得出旅游资源单体共20719个, 单体密度为0.11个/km2。

2.2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本文首先依据“国标”共有因子评价体系, 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和“附加值”三个方面[5], 采用价值组合因子赋分法准确地得出评价单体的质量;其次, 依据得分按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 参考吉林省关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及旅游A景区的级别进行等级划分;第三, 根据专家咨询意见修订等级。

3 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

选取吉林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 将吉林省的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三个层次。吉林省旅游资源共拥有全部8个主类, 31个亚类中拥有30个亚类, 缺少“BE河口与海面”这一亚类。在155个基本类型中, 吉林省拥有144个 (表1) 。

3.1 旅游资源的类型评价

吉林省地貌类型多样, 河流、湖泊广布, 为吉林省旅游资源提供了天然的骨架。从吉林省旅游资源拥有的144个基本类型来看, 自然旅游资源涉及到的类型占62个, 人文旅游资源涉及到的类型为82个, 两者比例约为3∶4, 超过1∶2, 因此可定义吉林省为自然旅游资源为主, 人文旅游资源为辅的类型特征。自然资源中不乏全国影响力极高的景区, 如“人与生物圈”、“三江之源”的秀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以其完整的生态系统、神奇的火山地貌和温凉舒适的气候, 成为旅游者的避暑胜地;灵山秀水的松花湖国家风景名胜区, 夏季层峦叠嶂、碧波荡漾, 山水画般的恬静让游客流连忘返;辉南县三角龙湾的“秀”、蛟河拉法山的“险”等, 无不衬托着吉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品位。吉林省人文旅游资源也极具特色, 伪满皇宫博物院、八大部向游人诉说着中国末代皇帝的无奈和悲凉;“东方金字塔”———集安高句丽都城遗址默默演绎着朝鲜族的迁移和变迁;延边朝鲜族的婉约、吉林西部蒙古族的剽悍好客等都成为吉林省向游人展示的高品质人文旅游资源。

3.2 旅游资源的等级评价

吉林省旅游局2007—2009年的旅游普查数据显示, 单体旅游资源共计20719个。项目参照国家标准, 并结合吉林省自身特点,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将所有单体资源按照开发潜力从强到弱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 五级资源单体247处、四级529处、三级2465处 (图2) 。所有级别的单体都涵盖了全部8个主类, 但数量排列不同。五级单体按单体数量多少依次是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旅游商品、遗址遗迹和天象与气候景观;四级单体中建筑与设施类数量仍位居第一, 但地文景观和生物景观所占数量明显增多, 旅游商品和天象和气候景观类数量最少;三级景观则依次是建筑与设施、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生物景观、人文活动、旅游商品和天象与气候景观。纵观数据可见, 吉林省高等级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数量众多, 但超高等级 (五级) 旅游资源数量较少, 旅游品牌塑造潜力有限。

4 吉林省旅游资源的比邻差异分析

4.1 旅游资源的比邻差异分析

为了全面地评价吉林省旅游资源, 在对吉林省自身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还应从东北区的角度来分析。东北三省地缘相似, 经济往来密切, 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三省之间旅游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 清楚分析吉林省在东北区域旅游中的地位, 了解自身的优劣势, 更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由于缺少辽宁省和黑龙江省旅游单体普查数据, 本部分内容采用面板数据进行比较评价。参考曹芳东等的方案, 共选取12个指标, 见表2和图3。从东北三省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来看, 辽宁省占有绝对的优势, 12项指标中7项占有绝对优势, 其他5项基本与黑吉两省持平。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各项指标相近, 两省各有6项指标高于对方。吉林省在东北三省中较突出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数量这3项。总体来说, 从高等级旅游资源的数量来看, 吉林省处于劣势地位, 远远落后于辽宁省, 与黑龙江省相比较也稍显不足。这种局面将严重影响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在全国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塑造。

注:数据来源于2012年《辽宁统计年鉴》、《黑龙江统计年鉴》和《吉林统计年鉴》。

4.2 毗邻差异对吉林省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经济溢出效应明显:高等级旅游资源以其独特的景色或优越的基础设施而成为区域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 往往偏重于选择级别较高的景区 (点) , 或在其周边旅游, 因此高等级旅游资源成为区域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吉林省高等级旅游资源虽然极具特色, 但因其数量在东北地区没有优势, 因此区域竞争力不强, 导致吉林省旅游经济外溢现象明显。据2010年吉林省旅游局抽样调查显示, 吉林省每年赴辽宁旅游的游客是辽宁来吉林游玩的游客数量的1.6倍, 旅游经济每年被辽宁省吸纳约2.1亿元。调查还发现, 夏季吉、黑两省游客数量基本持平。但到冬季时, 因冰雪资源的优势, 黑龙江省对吉林省形成很强的虹吸效应, 黑龙江省赏冰滑雪的吉林省游客人数多于黑龙江省来吉林旅游的游客, 吉林省冬季因冰雪被黑龙江省吸纳约3000万元左右。吉林省旅游经济的溢出将严重影响本省旅游经济甚至是产业经济的发展, 因此吉林省应快速发展旅游业, 改善这种局面。

冬季旅游存在严重的“过道效应”:冬季的东北银装素裹, 分外妖娆, 是赏雪玩雪的天堂。但由于黑龙江省的区位优势, 以及对冰雪资源开发时间较早、开发力度较大, 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冬季旅游胜地。同样, 冰雪旅游资源禀赋优越的吉林省却有“灯下黑”的困境, 每年大量南方游客来东北游玩, 直接路过吉林省而选择黑龙江省为目的地, 吉林省的冬季旅游存在严重的过道效应。

5 吉林省旅游发展格局构建

5.1 一心

“一心”是指由长春和吉林两市构成的城际旅游圈。目前长春与吉林两市之间交通体系发达, 不仅有国道, 还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便捷的交通使两市互处于对方的“1小时经济圈”内, 且两市经济基础雄厚, 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特别是长吉两市自然风光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品位极高, 应依托于净月潭、松花湖等著名旅游景区,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为两市近1400万人的周末休闲、短途旅游提供理想的生态休闲之地。此外, 应挖掘伪满文化和吉林满族乌拉文化, 提高文化内涵, 形成东北区著名的人文旅游胜地;借助长吉两市的城市功能, 大力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工业旅游和城市观光等, 将长吉城际旅游圈打造成东北区旅游活跃地, 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快速发展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旅游业。

5.2 两域

“两域”是指东部地区的“大长白山旅游廊道”和西部地区的“草原—民俗风情旅游圈”。大长白山旅游廊道即长白山在吉林省东部所分布的地区, 包括延边、白山和通化三个地区。本地区地貌以低山和低山丘陵为主, 其中广布河流和湖泊, 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本底。加强长白山景区的开发和建设, 打破“一山独大”的局面, 借助越来越便捷的交通, 特别是“东边道”———G11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修建, 将通化市的高句丽文化遗址、延边的朝鲜族风情、长白山等人文和自然资源进行融合, 形成东北地区著名的边境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的旅游大通道。由于大兴安岭“雨影效应”的影响, 吉林省西部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景色完全不同于中部和东部。结合西部草原资源、蒙古族的游牧风俗以及满族的渔猎风俗, 形成以草原观光和特色民俗并重的旅游区域。辽阔的草原荒漠、蒙古族剽悍好客的民俗风情越来越成为自驾游、自由行游客的选择地。此地区虽然较干旱, 但却分布着许多湖泊, 当地人称之为“泡”, 如“月亮泡”等, 为保存和继承“渔猎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开发形式为冬捕。笔者认为应统一规划, 继续加大文化价值开发, 改变短时性的特点, 将渔猎文化打造成吉林西部地区的名片 (图4, 见封三) 。

6 结论与展望

吉林省地形地貌和文化传承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应紧跟大众化旅游的发展步伐, 深挖自身潜力, 科学规划和开发, 快速提升旅游业。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基于旅游资源的普查结果, 将目前影响力偏小的高等级旅游资源通过向国家景区评定委员会的申报或多角度展示, 打破“酒香巷深”的不利局面, 尽快释放旅游潜力。二是正确分析吉林省在东北区的区位及优劣势, 扬长避短, 开发建设具有吉林省特色的旅游模式。

近几年, 吉林省旅游发展存在一定制约的交通体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交通通达性显著提升。目前, 吉林省所有的地级市都已开通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也部分开通, 东边道正在建设, 特别是“一主四辅”的民航机场格局的形成, 更大大提升了吉林省的对外联系。目前, 吉林省已纳入了环渤海经济区的“一日经济圈”, 与中原经济区联系也更加便捷密切。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和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吉林省旅游业即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摘要:科学评价旅游资源是制定旅游开发策略的前提。在系统分析吉林省自身旅游资源特征以及在东北三省中所处优劣势的基础上, 探讨当前旅游资源的状况对吉林省旅游业产生的影响, 针对性地提出“一心两域”的吉林省旅游发展格局模式。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发展格局,吉林省

参考文献

[1]骆高远。旅游资源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2-3.

[2]王洪桥, 孟祥君, 孙浩亮, 等.吉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空间结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7 (7) ∶190-194.

[3]钟洁, 马艳霞.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甘肃甘南地区旅游开发战略研究——以康多峡旅游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10) ∶195-200.

[4]曹芳东, 黄震方, 吴江, 等.城市旅游竞争潜力时空格局演化及其结构合理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 2012, 32 (8) ∶944-950.

[5]郭来喜, 吴必虎, 刘峰, 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 2000, 55 (3) ∶294-301.

[6]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城际差异与丰度分析[J].江苏商论, 2006, (2) ∶109-111.

[7]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 (3) ∶69-74.

[8]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网[EB/OL].http://www.cnta.com/.

[9]韩春鲜.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差异的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 2009, 29 (5) ∶871-874.

[10]梁保尔, 马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概念、分类、保护、利用[J].旅游科学, 2008, 22 (2) ∶7-14.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篇9

关键词:智慧旅游,评价指标,德尔菲法

随着经济和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境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三大旅游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2009年国务院即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认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提出了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的发展目标。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亦表示,我国将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在我们这个新兴的旅游大国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1]。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离不开智慧旅游的实现,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2]。

1 智慧旅游的界定

1.1 智慧旅游的定义

本文采用的定义为王辉、金涛等人编著的《智慧旅游》一书中的定义[3]:智慧旅游,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延续[4]。

1.2 智慧旅游的应用体系

智慧旅游的应用体系如图2所示:

智慧旅游的服务对象——游客、旅游局、景区、商家、代理、旅游门户——通过用户服务门户接入平台,平台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适当的应用服务,满足其需求,依靠感知层和网络层收集和传递数据。

2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当前智慧旅游建设正方兴未艾,但对于智慧旅游评价方法的研究尚未见不多见。IBM城市智慧程度评估白皮书中提出,理想情况下评估应遵循的原则:量身定制、统一、全面、具有可比性。智慧旅游的发展必然以智慧城市为依托,因为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的其中一个方面,与其他组成智慧城市的部分相互制衡。因此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上具有共通性。Z张凌云撰文提出对智慧旅游或智慧旅游城市的评价体系建立在四层模型基础之上,即资源配置层、数据采集层、业务应用层、客户感知层等四个层次,可分为资源配置层评价、数据采集与处理层评价、业务应用层评价、客户感知层评价[5]。智慧旅游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如下:

2.1 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能反应充分的信息量,若干相互独立的指标簇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用以测度和评价旅游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2.2 认知性原则

指标所用数据的来源具有可靠性,指标体系衡量结果能够真正的反应某一地区或城市的旅游智慧化的水平。

2.3 可比性原则

明确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时间和适用范围,以使评价结果能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便更好的了解和把握智慧旅游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化水平和发展趋势、指标选取时应尽量采用相对指标,少采用绝对指标,以确保其可比性。

2.4 可加性原则

数据资料要能够获得,可量化处理,指标不宜过多。

3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是评价旅游智慧化的一个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指标体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评价质量的高低。

3.1 德尔菲法的引入

德尔菲法是一种向专家进行函询的调查方法,组织者就拟定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函件分别向选定的专家组成员征询调查。专家组成员按照组织者的反馈材料匿名地交流意见,通过几轮咨询和反馈,专家们的意见逐渐集中,最后获得具有统计意义的专家集体判断结果。作为一种主观定性的方法,德尔菲法不仅可用于预测领域,而且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目前德尔菲法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企业管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经济管理等很多领域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广泛的应用表明德尔菲法在应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具有的优势和价值得到了各个领域的研究者的普遍认同。因此将德尔菲法引入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是适宜的,它的引入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选择专家。

专家是指对于某一特殊活动领域精通的人,这些人或是精通于现象的综合描述,或是谙熟于现象的趋势预测,或是擅长理论,或是侧重方法应用。因此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所选择的专家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智慧旅游知识、了解智慧旅游功能、熟悉智慧旅游构建的、熟悉智慧旅游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人员;二是拥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实践者,包括政府、景区、旅游门户网站的相关工作人员;三是体验、使用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游客、商家、代理等。专家了解智慧旅游的体系架构,熟悉智慧旅游的构建过程和巨大的作用,这样就能使智慧旅游评价指标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践性。

3.2.2 编制专家咨询问卷。

即介绍研究的主体、目的和相关背景资料,明确专家的任务。在向专家进行咨询之前,需先就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这一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预先拟定若干指标作为初始指标集,并根据初始指标集拟定调查问卷,专家再据此给出意见。初始指标可以评价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的方式来确定。将每一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划分为很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五个档次,分别赋予分值1、2、3、4、5,其中分值越小表示此指标越重要,有专家根据对指标重要程度的认识对每项指标赋值。

3.2.3 多轮征询和数据处理。

设指标集某层次(或某子目标集合)有M个指标,请P为专家评议,回收到各位专家的反馈意见后,对指标重要程度表进行统计分析:

①指标重要程度的均值,用表示

式中:为专家对第i个指标按重要程度给出的平均分值;Ej为指标第j级重要程度的量值;nij为对第i个指标为第j级重要程度的专家人数。

②专家意见离散程度,用标准差σi表示,

式中:σi表示专家对第i个指标重要程度评价的分散程度。

通过对第一轮专家问卷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到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结果和专家提出的意见。根据统计结果对初始指标集中的指标进行筛选,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中的指标集。一般认为专家对指标的意见集中为比较重要及比较重要程度以上,即指标重要程度的分值小于或等于3,标准差≤0.60时认为该指标满足要求,可进入下一轮问卷的智慧旅游评价指标集中。通过多轮咨询和反馈,逐轮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直到每一位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或者专家意见离散程度比较小时停止咨询。根据需要选择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的若干个指标作为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指标。

3.3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选取原则以及专家咨询结果,考虑到智慧旅游的特征、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推进模式,其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三大部分:硬件支撑体系、综合应用系统和应用价值评价。具体如下:

指标解读:

①基础网络:基础网络是实现智慧旅游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其物质基础。光纤接入覆盖率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与“无线网络覆盖率”指标一样,都城市未来建设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智慧城市的重要参考指标。无线网络覆盖率是反映一个区域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衡量其运行效率和信息化程度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户均带宽体现了城市居民实际可用的网络平均带宽,宽带、移动电话普及率,3G用户渗透率则反映了城市居民对综合信息服务的使用程度。

②物联网应用平台:物联网技术是智慧旅游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物联网终端适配和信息采集水平、M2M平台共性平台、业务能力开放服务,用户终端(LED、GPS、智能导航仪等)等方面来考察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程度。物联网终端适配和信息采集的水平由LED、彩信眼、GPS、视频监控、多媒体IVR、GIS系统、E-Coupon电子优惠券、动态内容发布、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设备的覆盖程度来反映。

③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就是智慧旅游公共数据服务中心,数据中心的构建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撑。通过对计算、存储、通信、安全这四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水平。云计算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计算,智慧旅游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其中信息安全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这里采用物理安全指数和数据安全指数两项指标来反映智慧旅游信息安全的程度。

④网站平台:网站平台是面向用户的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侧重于技术方面的实现,主要是对互联网门户、手机WAP门户和多媒体IVR门户三种门户网站上的网络平台进行评价。

指标解读:

①公共安全管理:景区内游客众多,景区管理者必须重视建设公共安全系统,保障游客的安全。通过对智能红外视频监控系统、周界红外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食品流通追溯系统、游玩设备管理系统、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考察可反映公共安全管理的智慧化程度。

②景区环境监测: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景区环境容量是指某一旅游地,在环境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它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景区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由空气质量在线监控与预警系统、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污水在线监测与预处理系统、景区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组成。

③景区能源管理:通过对智能路灯管理系统、用电监管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用水监管系统、自动苗木灌溉系统等方面的考察,反映了景区能源管理的智慧化程度,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低碳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④办公管理:办公自动化、指纹考勤办公系统、景区可视对讲系统等四个方面反映了办公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反映管理的水平。

⑤景区票务管理:智能票务管理系统由电子门票、阅读器、触摸式电脑、服务器、工作站、计算机网络和应用软件组成,具有售票管理、检票、退票管理、售票实时监控、票务结算、票务综合查询、决策分析等功能,并且应用广泛:开放式门禁、景区电子导游、人员定位、人员疏导、人员救援、景区旅客容量指标实时统计分析等。

⑥景区医疗:景区内人流密集,流动性较大,发生突发情况时需要景区内医疗卫生系统的支持。景区卫生服务、远程医疗、远程监护、移动医疗、体检疗养等方面能够反映景区医疗的完善程度。

⑦旅游交通:旅游交通一般分为“旅游大交通”和“旅游小交通”。旅游大交通即外部旅游交通,是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旅游小交通即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内部旅游交通。

⑧公共发布平台:包括旅游门户网站和公共信息发布系统。旅游门户网站的服务对象是游客、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网络运营商、旅游集团机构、大中型旅游企业,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着景区宣传、路线指导等功能。

⑨智慧酒店:酒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游客感知酒店服务的水平。酒店是旅游业中“住”和“食”的重要消费环节。建筑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中央空调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机房工程、UPS电源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服务管理系统包括客房智能管理控制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VOD点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卡拉OK点播系统、多媒体查询体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

⑩智慧购物:购物作为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一,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购物既包括购物本身也包括因购物而产生的其他活动,如参观土特产加工等。个性化电子超市和电子支付系统能较好的反映购物的智慧化程度。

虚拟旅游: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载体,虚拟旅游将旅游景观动态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旅游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旅游线路、速度和视角,还可参与发生的事件或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交流。通过考察虚拟旅游的虚拟景观游览、虚拟旅游社区、信息查询、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营销等功能的实现,可明确虚拟旅游的智慧化程度。

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智慧旅游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从宏观上反应智慧旅游实施的效果。

指标解读:

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指数、旅游地环保投入额、旅游地居民环保意识;运营商服务满意度指数;旅游代理服务效能指数;政府行政效能指数、智慧公共服务应用普及率、旅游业从业人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等指标。

①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指数:从感知质量、感知价值、顾客期望、总体满意度、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等六个方面建立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指数。从对旅游地的总体印象期望和对旅游地旅游产品满足其需求程度的期望两个方面建立顾客期望评价指标。从住宿地点对于游览的方便程度、餐饮的地方特色程度感知、交通工具是否方便进入景区纪念物的地方特色感知、地方娱乐活动的特色的感知、对游览地游览秩序、线路、指示、宣传资料、导游服务及景区保护情况的质量感知、对停车场服务的质量感知、对游览、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购物等的安全质量感知、对景区环境卫生、住宿卫生、餐饮卫生等的感知等方面评价感知质量指标。感知价值指标包括对总成本的感知(相对于消费旅游产品,对所支付价格的满意程度)和和对总价值的感知(相对于所支付的价格,对所消费旅游产品的满意程度)。从对旅游地的总体满意程度、对旅游地期望与旅游地实际表现的对比情况和旅游地实际表现与理想中旅游地的比较情况等方面评价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主要包括顾客投诉情况和负面口碑宣传两方面。顾客忠诚则包括重游该旅游地和正面口碑宣传两方面。

②旅游地环保投入额和旅游地居民环保意识两个指标用于评价智慧旅游在环保方面带来的社会效益。

③政府行政效能指数由旅游诉求提前办结情况、行政审批事项提前办结情况、游客对政府旅游相关部门工作的满意度和企业对政府旅游相关部门工作的满意度四个方面组成。智慧的政府及旅游局能够实现多部门集成和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提高游客对政府的满意度。旅游代理服务效能指数包括游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服务项目执行情况等。而运营商服务满意度指数是指享受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的游客、旅游企业、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对运营商所进行的满意度评价。

④旅游业从业人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人才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早就智慧旅游建设和管理人才是智慧旅游建设的灵魂。

由于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业GDP内涵差异明显,二者不能等同(马仪亮2011),本文同时选取因此同时选取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的依据[6]。经济效益指标则由入境旅游者人数、国内旅游者人数、旅游总收入额、旅游业GDP(旅游业增加值);网上旅游产品成交额、家庭旅游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旅游消费者网上购买旅游产品率;旅游企业效益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率、固定资产利润率)等指标组成,反映智慧旅游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贡献。

4 结论

智慧旅游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智慧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编制智慧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也需与时俱进,许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各指标的确定也需要实际中不断地调整。本文各指标的设置还不尽完善,需要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智慧旅游是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的建成将惠及政府、企业、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等多个主体,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智慧旅游的建设,争取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将是学者们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钱春弦,邵琪伟:我国将用十年时间初步实现“智慧旅游”[EB/OL].(2011-07-12)[2012-09-10].http://news.xinhuanet.com

[2]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02):5-6

[3]王辉,金涛,周斌,等.智慧旅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李梦.“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化的内涵、发展及互动关系[C].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2012:21-27

[5]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02):3-5

中国省际旅游竞争力评价 篇10

1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所采用数据以可衡量的硬性指标为基础,均来自2013年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及旅游局官方网站,此外,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及统计体系不一致等因素的制约,本研究未将港澳台及西藏纳入分析范围。另外,论文以国内外学者构建的关于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以数据的科学性、综合性、层次性为原则,将指标体系分为4个层次,选取了旅游潜力竞争力、业绩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3大类共24个指标测评旅游产业竞争力。

2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用一种更客观且切实可行的方法,熵权TOPSIS法评价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熵权法确定权重可以很大程度上弱化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TOPSIS法最先于1980年由Yoon首次提出,是多目标评价决策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也称为优劣解距离法。其原理是最优的评价对象应该和正理想解具有最短的距离同时和负理想解具有最远的距离,所谓正理想解即是各属性值都达到最优指标的值,而负理想解即是各指标都是最差指标的值。

3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通过以上方法,得到计算结果如表1。利用聚类分析法可以将30个省市的得分分为四类如表2 ( 聚类树图略去) , 其中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省份广东省,得分为1. 6549,广东省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也是支持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排在第二类的省市平均得分0. 9864,北京、山东及四川都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江苏及浙江省经济高度发达,这些地方经济得分最低的省市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些地方经济相对落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旅游业作为特色产业才得以推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可进入性得以提高,接待条件得到改善,使得西部地区旅游业得以高速发展,带动了该地区其他行业的发展。

在业绩竞争力方面,甘肃省的得分最低,仅为0. 03分。 甘肃省处于西北部干旱地区,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造成其旅游接待能力相对较弱。业绩竞争力排名最高的省份是江苏省,江苏省地处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旅游接待能力相对较高,旅行社总数及旅游景区营业收入两个指标的值均高于大多数其他省份,也为其业绩竞争力的提高做了很大贡献。

在潜力竞争力方面,排名最靠后的省份是青海省,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及教育水平的落后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技术人才支撑及市场竞争力方面均低于全国绝大部分省市。潜力竞争力最强的省份是安徽省,另外,安徽省的业绩竞争力也强于其他大多数省市,有着丰富的自然及文化旅游资源,为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支持竞争力得分最低的省份是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旅游业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普遍低于全国大多数省份,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使其旅游可进入性受到一定影响,也是影响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天津市在支持竞争力方面实力最强, 同时,其业绩竞争力也是仅次于江苏和云南省,排第三名, 天津市在经济和社会文化竞争力方面都遥遥领先,且有着相当浓厚的文化氛围。

4结论

在全国乃至全球旅游业势如破竹的发展劲头下,各省应该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寻找符合本地特殊情况的发展路径,适当加大旅游业投入,提高竞争力水平,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使得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摘要:运用2013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数据,并分为旅游潜力竞争力、业绩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三个方面,在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的前提下,通过TOPSIS方法评价我国各省区旅游竞争力差异性,并分析了造成该差异性的原因。

旅游地评价 篇11

关键词:休闲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山东省

l.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业都把其侧重点放在环境保护等项目上,对构成要素和资源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基于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结合的分类思路,对休闲旅游资源做了相应的分类与评价,以便更好地为旅游地进行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及休闲度假旅游规划与开发等相关工作提供科学的发展依据。

2.休闲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分类

2.1休闲旅游资源的内涵

休闲指的是一种为了保证自己可以更好地调节和愉悦身心或者是使自身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通过闲暇时间在世界各地开展各类休闲活动的方式,它是人们在精神、心理、文化方面等多方面的高度统一,“休闲”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都是为了使主体得到一定的休息,只不过“休闲”更多的是以时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旅游”则侧重于关注地理位置的变化。与以往的旅游活动相比,休閑活动并没有侧重于“异地性”和“观赏性”,而是侧重于“消遣性”和“舒畅性”。

2.2 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

休闲旅游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因此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是以旅游资源的娱乐性和休闲性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掘资源的优势,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把旅游资源的环境、旅游景点的服务、旅游活动方式三个方面最为开发旅游资源的重点,满足旅客休闲、娱乐的各种需要,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1)休闲环境。休闲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要求不同与观赏旅游者那样强烈和具体,观赏旅游景点主要是以景点给游客带来的冲击力而体现其独特性,而休闲旅游中景点只是为休闲活动的创设烘托氛围,并且为休闲娱乐创设特定的环境,比如说水上休闲娱乐旅游活动,对水域周围的环境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对水上休闲旅游娱乐设设施的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设施一方面能烘托出特定的环境氛围,而且还能满足游客参与娱乐活动的需要。

(2)资源品质。吸引游客进行休闲娱乐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景点的观赏性、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探险科考价值、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虽然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在旅游中休闲和体验,对景点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如果忽视了休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就会使休闲者无法获得特殊的体验,因此在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时,更应该重视其资源文化品质的吸引力。

(3)服务设施。休闲旅游体验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前提下的,由于休闲娱乐活动是不受场地和环境限制的,因此对休闲旅游提供服务需要更加全面的服务方式,建设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培训相关的服务人才,才能满足休闲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进而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

(4)社会文化。休闲的目的是获得精神的享受,无论游客是处于放松压力,还是猎奇等心态产生的休闲旅游行为,其最终的目的都希望通过休闲旅游净化灵魂,从得到的体验中感悟生活的乐趣,进而得到精神的愉悦感,产生生活的动力。为此,为休闲旅游者提供精神文化享受是提高休闲旅游服务的关键,能够承载这一内容的载体就是地方的社会文化,旅游者能够从社会文化中获得心灵的感知,可见社会文化的构建对其精神体验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因此要重视景点的社会文化建设。

2.3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休闲旅游资源特性,将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资源和服务设施融入到休闲服务体系当中,并对休闲市场需求和休闲活动方式加以全面考虑,在对单个资源加以关注的同时,也关注其中的组合性资源,突出其科学性、系统性、普适性等,本文将根据休闲资源的性质和休闲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对休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1)对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把休闲资源划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专项休闲等几大类;(2)按照资源赋存状态与成因,可以把其划分为18类;(3)以资源特性来划分,并把休闲功能考虑进来,可以划分为90多个类型,并得出相应的休闲控制系统。

3.山东休闲旅游资源评价的实证研究

3.1案例地概况

山东地处华东沿海,是华东最北面的省份。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切入点,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为把山东打造成旅游强省而努力》,按照把旅游业打造成特色产业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部门主管,以及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化的模式,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也大不断增大,同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去年全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游客、入境游客分别有4亿多人和400多万人,比2013年增长了20.3%和16.2%;实现旅游总收入3700多亿元,同比上升了25.4%。

3.2山东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系统的调查和开发规划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山东省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其旅游产品以还是以自然观光为主,自然观光的客源在全球普及。通过查找《山东年鉴》、“山东省旅游局”主页、等各类旅游信息,都未能发现有关休闲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产品做介绍或统计。由此看来,山东省在本辖区内的休闲旅游资源类型、休闲旅游产品形式与发展前景等都缺乏科学的调查,同时在休闲旅游这一行业也缺乏系统的开发。

3.2.2休闲旅游信息不对称

部分休闲旅游地会出现人太多的现象,而有的休闲旅游地却游客稀少,这从很大程度上与休闲旅游信息不足,以及缺乏有力的指导有关。游客对休闲旅游地的分布、性质、旅游项目等都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就会盲目选择出行方式,并影响到旅游的质量。与此同时,传播信息的不平衡也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3.2.3市场不完善

当前省内的旅游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所以市场相对混乱。不少的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业,存在盲目开发旅游市场的行为,这不仅仅没有把资源优势应用于发展经济,同时也使休闲旅游资源浪费,并降低了旅游人员的质量。

4.山东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4.1 系统调查和开发规划

虽然山东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开发速度也比较快,但是资源利用率不高,市场定位不明确,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同时还有一系列的生态破坏现象。所以,各级旅游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旅游的投资者要共同努力:全面掌握休闲旅游资源存量、并对休闲旅游进行系统研究、提升休闲旅游产品的定位、并就山东省的旅游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以便把本省打造成休闲旅游品牌。

4.2加大宣传力度

在宣传上,山东省首先可以建立山东休闲旅游信息系统,把休闲旅游线路、景区特色、交通情况、订票业务等各类信息提供给相应的旅游人员,使休闲旅游者在出行前可以进行筛选。其次,建立旅游协会,并定期举行相关的研究机构,并就山东省休闲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休闲旅游统计口径、休闲旅游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方方面面都做一定的分析,并规范行业发展。最后,建立休闲旅游宣传,以及相应的网络,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旅游信息。

4.3科学管理旅游市场

休闲旅游资源和产品的质量主要是取决于特色性、休闲性、生态性和时尚性等。所以,要对旅游产品分层次,市场区分档次,全面把握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与此同时,规范休闲旅游市场,并做好准确的定位,为旅游企业采取科学的营销策略,使旅游企业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并开发出与现实情况相适应的产品铺路。

5.结论

本文先是对休闲旅游资源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和分类,并以山东省为例,就休闲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开发等做了相关的研究,对于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考虑到休闲旅游资源分类标准较多,所以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兼顾其他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马剑平. 贵州民族地区休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2(06)

[2] 刘嘉龙. 中外湖泊休闲旅游经验借鉴与启示——以世界三大千岛湖旅游度假发展为例[J]. 浙江学刊. 2012(06)

[3] 唐羽. 沈阳温泉休闲旅游发展分析[J]. 特區经济. 2012(09)

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篇12

一、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竞争力最直接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能从中获得自身发展或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更有效”是指以更低的价格或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地生产和销售产品;“自身发展”是指企业能够实现经济上长期的良性循环,成为长久生存和不断壮大的企业。众多学者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通过企业战略构建、管理、生产、销售等方面表现出比竞争对手更为出色的优势,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所谓旅游企业竞争力就是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与同行相比,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

二、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竞争力的内涵以及行业特性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 用户价值性。

企业内各种资源和能力的价值或优势最终都必须要通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而得到实现,而顾客是否喜欢购买产品主要取决于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拥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与同行相比,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使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度。

2. 系统性。

旅游企业竞争力不是几种资源和几种能力简单叠加形成的,而是各种资源、各种能力以及各种支持性因素形成的合力。不同旅游企业的竞争力的构成因素会有所差异,但一定是各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是企业系统优化的结果。

3. 相对性。

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相对性概念即竞争力只能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范围内而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效性。

4. 动态性。

由于旅游企业所依赖的资源和环境时刻会发生变化,构成竞争力的知识性因素、信息、技术等也处在更新状态,这些都会导致某一个或某一地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变化,或是增强或是减弱。

5. 独特性。

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独特性是由构成竞争力各因素的差异引起的。竞争力依附予一定的环境,沉淀在特定的企业文化中,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是同行其他竞争者在短期内无法模仿或复制的。

三、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构成

旅游企业竞争力都包括哪些因素,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里要引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于1871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所有的国家可以拥有相同的技术,但要素禀赋不同,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着贸易的流动。可见比较优势主要考虑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而竞争优势则关注企业长期有效地运用资源的能力。拥有较多资源的企业可以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并不是说拥有较少资源的旅游企业就没有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持续的竞争,较强的竞争力以较强的运营能力为保证,包括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另外,资源的利用能力对长期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也至关重要。

旅游企业竞争力首先以企业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源禀赋为基础,具体包括资金、设备、资产等物质资源;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优秀的管理团队等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的文化、制度、品牌、荣誉、社会关系等无形资产。

经营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是企业对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生产出产品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具体包括战略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在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还必须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也就是企业在所禀赋的资源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能力。具体的因素包括人才培训、创新能力等。

发展能力和经营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发展能力自然会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经营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发展能力的体现,同时它带来的成果和在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又会促成发展能力的提升。不同旅游企业的区域环境显然不同,环境是企业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载体,其差异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区域环境主要因素包括目的地资源丰度、配套设施、社会经济、人力资源供给、政府政策等。

资源禀赋、区域环境、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形成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四、旅游企业竞争力的评价

1. 研究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的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沙丁(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在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科学地进行决策分析的数学方法,具有可信、灵活而又实用的特点。AHP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4]。

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对各层次的因素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运用1-9比率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用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以及特征向量的方法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最终通过计算最低层各方案相对于最高层即最佳方案的相对权重值,得到方案的优劣排序[5]。

分析评价的基本步骤为:⑴建立层次结构模型;⑵构建判断矩阵;⑶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⑷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本文在求出各层次的权重之后,根据旅游企业各评价指标的实际数值,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通过加权求和,即各自乘以自己的权重,他们的乘积之和便是上一层指标的竞争力分值,从而最终求得总目标即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分值。

2. 数据处理与标准化

在确定指标体系之后,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处理便是量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现存的数据进行处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数据应予以删除,并对缺失的数据进行补充和预测;二是由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为了消除由于不同的量纲所带来的非加和性,需要对整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里采用Zij=(U-U0)/S这一公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也就是数据的标准化。其中U0为均值,S为标准差。

3. 旅游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框架

结合旅游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和旅游企业指标的特性,在构建竞争力指标体系框架时如此选取指标:资源禀赋要素,以总资产代表物质资源,以高管人才的数量来代表人力资源,以无形资产总值度量无形资产;在经营能力方面,以净资产收益率代表战略能力,以净利润代表营销能力,以管理费用代表组织协调能力;在发展能力方面,由于人才培训和创新能力的数据不便得来,这里以净资产增长率来代表发展能力;在区域环境方面,以知名旅行社数量来代表目的地资源丰度(这里所指的知名旅行社是指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的旅行社,而不用景点数来代表是考虑景点有等级之分,因此不具有代表性),以年末道路铺装面积来代表配套设施,以年GDP来代表社会经济,以是否主导产业来代表政府政策(如果是主导产业则赋值1,如果不是主导产业则赋值0),以每旅行社占高校人数来代表人力资源供给(这里以地级市为单位,用该市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除以该市知名旅行社数便得每旅行社占高校人数)。

4. 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AHP)实证分析

根据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AHP方法原理,通过制作调查问卷、构造判断矩阵,选取了十家上市旅游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有关数据来自证券之星网站以及同花顺交易软件等)。

经过调查问卷,数理统计和修正,便得到判断矩阵,再利用方根法求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系数,可得到各层因素的权重为:

四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015,0.069,0.005,0.0145,它们都小于0.1,也就是说这四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具体计算过程和判断矩阵数值详见附录1和附录2。

对选取的十家旅游企业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求得各构成因素和企业竞争力的得分如下表:

数据来源:本人整理

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最强的公司依次是华侨城A、中青旅以及首旅股份等;资源禀赋最丰富的公司依次是华侨城A、中青旅和首旅股份;经营能力最强的公司依次是黄山旅游、华侨城A以及首旅股份等;而发展潜力最大的公司依次是华侨城A、中青旅和首旅股份;而北京旅游、首旅股份、中青旅以及西安旅游等在区域环境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华侨城A的竞争力更大程度上来自于丰富的内部资源以及发展能力,而在中青旅的竞争力则依赖于公司良好的区域环境以及公司的发展能力。

五、建议

用AHP方法来评价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准确。针对上述评价结果,对旅游企业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1.在影响竞争力的各因素中,影响系数最大的是经营能力,其权重为0.548,突显了加强经营能力的重要性。在经营能力层中,战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权重分别为0.458和0.416,这也为企业指明了在加强经营能力时应该侧重的方面。因此,为增强企业战略能力,旅游企业应当做好环境的分析与预测,充分认识到环境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学习和掌握决策的原理方法,制定科学的企业战略以使企业有明晰的目标和价值观,同时建立起业绩控制与评价机制以确保战略的实施。

2.各企业要根据内部资源、区域环境等的优越程度,通过提高经营能力充分发挥内外部的资源优势;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等,提高公司的发展潜力,保证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整体提高公司的企业竞争力。如中青旅和首旅股份两家企业无论是内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还是发展能力以及区域环境等所有的监测数据均为正数,保证了公司良好的总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永海.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冷思考.集团经济研究[J].2007(27):138

[2]刘小铁,欧阳康.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当代财经[J].2003(11):85

[3]邵金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生产力研究[J].2006(12):101

[4]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5-373

上一篇:油浸式配电变压器下一篇:头痛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