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024-08-26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精选12篇)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篇1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而探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趋势。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地的发展演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并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在旅游学范畴中,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基础理论了,但这一理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并由此引发了许多争议。由此看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因此,本文通过概述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而探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1980年,巴特勒在他的论文“旅游地发展周期概述”中借用产品生命周期模式来描述旅游胜地的发展过程。他描述的旅游地,像产品具有生命周期一样,也经历一种“从生到死”的过程。巴特勒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或复苏阶段。

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和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发展阶段:出现旅游广告,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大。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衰退或复苏阶段:旅游地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已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相竞争;旅游设施大量闲置并逐渐被其他设施取代。房地产转卖率高,宾馆可能变成公寓、疗养院和退休住宅。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现状

旅游地生命周期是描述旅游地发展的轨迹,具有时空特性,利于旅游地综合研究,这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然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又是在不断的争议和质疑中发展起来的。

1、具有明显的模型价值

旅游地生命周期在阶段表现方面有多种形态,如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和六阶段,即不同的旅游地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甚至有些旅游地的发展并不完全吻合六阶段,如主题公园等,都被看成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殊表现。但无论如何,在当前情况下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六阶段划分依然是最标准的模型,它为描述旅游地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种标准模型。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采取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这种方法去考察旅游地的发展过程。

2、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表现指导旅游地的实证研究

著名旅游学专家保继刚先生就曾利用旅游地生周期的表现对喀斯特溶洞、主题公园、城市以及乡村等类型的旅游地进行过实证分析,并对这些类型的旅游地做出了有益的研究。另外,著名学者陆林对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表现也有所论述等。

3、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著名旅游学专家谢彦君曾经提出三因素的看法,即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有需求、效应和环境等因素。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第四个影响因素:供给因素或吸引力因素。不过由于旅游地发展变化的复杂性,导致其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繁多,所以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单个和某类具体的旅游地,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其影响因素。但也有学者将众多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影响因素。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许多问题的研究需进一步深人和拓展,这成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1、地域范围问题

目前研究的区域较多集中于一部分地域范围的旅游地。随着区域旅游的发展,大区域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研究应提上日程,又或者是更小区域的研究,如对单个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的研究应该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2、影响因素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众多,但影响因素的系统性和重点性的探讨有待加强,特别是重点因子的影响权重更需要界定。

3、衡量指标问题

旅游地的发展、变化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作为生命周期衡量指标要能全面的反应旅游地的发展变化,所以很有必要科学合理地针对不同旅游地采用不同指标。

4、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目前大量的研究是以一般性的分析或案例研究为主,纯理论的或就某个侧面能完善理论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篇2

摘要:本文分析了生命周期视野下住宅建筑能源消耗的基本构成,探讨了节能推广应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命周期;住宅建筑;节能

我国建筑物不仅建设过程中能源消耗大,建成后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较长,从而使得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耗。统计资料显示,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我国终端能源消耗的27.5%,由此可见推动注重建筑节能的必要性,但从实践来看,截止到2011年底,城镇既有建筑总面积中仅23%为节能建筑。因此,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探讨住宅建筑节能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命周期视角下我国住宅建筑能源消耗的构成

虽然从总量来看,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要低于发达国家33%的水平,但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却是这些国家的2-3倍。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与仓储,住宅的建造和维修,住宅的使用等全过程来看,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能源消耗。

1、建筑材料生产用能

在住宅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钢筋、水泥、砼石块,此外还有石灰、各类装饰材料等等,首先,不同类型的材料会导致不同的能源消耗,如烧结空心砖块与实心砖块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能源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次,从原材料消耗的数量来看,如果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等计算更为准确,则可以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消耗,否则可能导致部分建筑原材料使用超标,或者由于不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而导致返工,这都会增加原材料的能源消耗。

2、建筑材料运输与仓储用能

首先,建筑材料运输与仓储过程中本身会产生能源损耗,建筑材料不仅消耗数量大,而且一般都需要经过运输才会到达建筑工地,而按照当前的管理水平,工地本身还难以做到“零库存”,从而在这一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其次,建筑材料运输与仓储过程中的损耗导致的能源消耗,这种损耗包括人为的因素带来的损耗以及气候变化等带来的损耗,等等。

3、住宅建筑建造与维修乃至最后的拆除用能

首先,从材料的消耗来看,除正常的消耗外,还存在由于返工等带来的消耗,由于施工过程中非人力因素导致的消耗,等等,这些消耗无疑会形成巨大的能源开销。其次,从废弃物的处理来看,在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各种边角废料进行处理,这无疑也会形成诸多的能源消费。

4、住宅建筑使用过程中用能

住宅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用能包括照明、采暖、各类电器等等,这些用能会随着建筑的存在而不断延续,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用能规模将不断加大。

二、生命周期视野下住宅建筑节能面临的挑战

公开数据显示,到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已基本达到100%,但离65%设计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施工阶段也还没有全部达到国家预计标准,这都表明住宅建筑节能的实施还面临诸多的挑战。

1、节能型住宅建筑生产成本增加带来的挑战 住宅建筑的节能首先在于开发商,但开发商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节能型建筑则会直接增加开发商的成本,在消费者没有对“节能环保”概念普遍接受的背景下,会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从而难于被开发商所接受。测算表明,一星绿色建筑每平方米约需新增成本50元左右,一套100平米的住宅增加了成本5000元,再考虑开发商的利润加成等因素,这就会导致成本更大程度的上升。

2、节能型住宅建筑在技术上面临挑战

首先,从设计人员来看,由于我国推广运用节能型建筑的时间不长,部分设计人员对节能型建筑设计的方法、材料等还不熟悉,甚至为了提高设计的中标率而放弃对节能型材料或者技术的使用。或者即使采用了这些技术,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如构建设计和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其次,从施工过程来看,由于我国相关的规范还不是很健全,施工的系统化、标准化程度还不够,从而使施工阶段可能存在技术上的难题。

3、消费者的观念影响住宅建筑节能行动

研究表明,如果在建筑、电器等方面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能源方面的节约可以达到30%以上,但当前我国大量的消费者为了更好的享受“住房”、家电等带来的乐趣,在材料等的采购中注重“环保”不注重节能,注重品质不关心能耗等,从而影响了节能建筑的推广运用。特别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部分居民按照“一辈子建一套房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建漂亮”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能源消耗。

三、生命周期视野下促进住宅建筑节能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在推动新建建筑节能的同时注重对已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国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的目标,这无疑对于推动住宅建筑节能有着极大的好处。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就是要在建筑设计、促进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落实到施工与建成后的管理过程中。

1、变更理念促进建筑节能设计

首先,国家要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倡导建筑建筑节能,加强对这种节能举措的宣传,帮助广大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转变理念,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做好设计阶段的建筑节能工作,一方面,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强相应的技术培训,帮助技术人员转变观念,掌握新标准下住宅建筑设计的要点,推动节能型住宅建筑的应用。

2、促进节能型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

首先,要加大节能技术、材料的研发力度,建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积极完善这种新材料、技术产学研一体化机制,通过房地产企业、研究机构等多主体的合作加快研发步伐,而政府部门则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基金给予引导、奖励,特别是对于各种生活电器更是如此。其次,要进一步明确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的目标,要在进一步细化、量化、实化有关目标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甚至形成一种强制性的政策,如山东省2009年提出《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等,从制度上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

3、建筑施工与建筑运行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有效降低各种非生产性的损耗,努力提高边角废料的利用价值,有效控制能源浪费。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努力提高施工水平,避免返工等问题的产生。其次,要加强对建筑运行的管理,鼓励居民采购节能型的设备设施,在一些公共设施中积极加快节能改造的步伐。参考文献:

[1]苏义坤,罗蕴姣.住宅建筑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3)

我国旅游企业客户生命周期分析 篇3

[关键词]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生命周期 旅游企业

随着2008年的日益逼近,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旅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旅游客户的信任和满意。谁能赢得更多、更持久、更稳定的客户群体,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因此就要求旅游企业要转变管理思想,改变业务流程,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首先要了解客户的消费行为,要认识到不同客户在旅游消费过程中的个性与共性。旅游客户的客户生命周期就是研究一个旅游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与旅游企业发生关系的过程,指的是旅游客户从潜在旅游需求,到产生旅游意向,到购买旅游产品的整个过程。研究旅游客户生命周期对旅游企业提升行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客户生命周期的组成及含义

客户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客户从开始对企业及其产品进行了解,或企业想开发新客户开始,至客户与企业业务关系完全终止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对客户的投入与客户利润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根据旅游企业的特点,将客户生命周期分为以下四个个阶段。

客户利润为客户在生命周期内为企业带来的净利润,即

客户利润=总利润-投入成本

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的过程中,客户利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步增长的。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应该以发展稳定客户作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主要目标。

二、旅游企业在客户生命周期中所从事的活动

旅游企业在客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帮助企业保留更多的老客户,并有效地吸引新客户,从而达到延长客户生命周期,提高企业净利润的目的。

1.潜在客户。争取有旅游消费意向的客户互动,是面向目标客户市场的营销手段之一。所谓潜在客户,即目前还没有成为旅游者,但是在积极询问的人群,或者是通过各种手段(如网上登记,上门咨询,旅游超市服务等)已经登记但还没有实施的群体。这些客户并非真正的旅游者,因此我们并不能获得他们的完整客户资料。这时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旅游企业已有客户资料中以前对类似旅游产品有兴趣的人员的特点整理出来,同时将当前活动中已登记的客户资料与之比对,找出最有意向的人群作为营销活动的重点开发对象。

2.新客户。有旅游产品消费意向的客户,一旦和旅游企业建立了经济利益关系,就成为了公司的新客户。此时,旅游企业为客户进行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刺激客户的消费嗜好,以达到使该客户成为稳定客户的目的。

了解新客户对旅游产品的嗜好及其消费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某些旅游企业通过对新客户所定制的旅游产品的分析,预测其未来的消费习惯。有的客户喜欢自然景观,也有客户喜欢人工景观;有的客户喜欢国内游,也有客户喜欢国际游;有的客户喜好单一,有的喜好多样等等。客户的消费习惯,在其前几次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来。

3.稳定客户。旅游企业通过向新客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使客户能长期购买本公司的服务。我们应该意识到,最有价值的客户并非都是稳定客户,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买卖关系会随着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要想保护好客户资源,需要建立该客户的详细的背景资料,消费需求,消费嗜好,消费模式等,通过这些资料对其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用以提高客户忠诚度。

旅游企业的稳定客户为企业对潜在用户进行数据挖掘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提供客户的背景资料、前期消费特征,对客户进行分类,将潜在客户特征与其比对,以挖掘出最有潜力成为真正客户的消费群体。

4.历史客户。随着时间轴的延伸,总会有一些客户不再成为公司的客户。他们离开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愿离开的,如工作或住址迁移、从其他旅游企业获得更好的旅游产品等;一类是非自愿流失的客户,如拒绝向旅游企业负费的客户等。

将历史客户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分析客户流失的原因,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改变经营策略、定制旅游产品,从而制定出可以留住客户的营销策略。

三、客户生命周期中旅游企业的投入与客户的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中,企业的投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的,而客户的产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的。当客户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离开旅游企业的想法时,产出随之下降,直到为0。要想提高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投入,还是应该以维护稳定客户为主要目标,从这一点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四、结论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客户关系管理必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旅游企业。因此,了解客户生命周期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旅游企业提升客户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建石:客户关系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M),2006,1

[2]张梅:构建客户关系管理 提升旅行社营销创新能力.商场现代化(J),2006,(22)

[3]王素芬:客户终生价值分析.东华大学学报(J),2002,(02)

[4]谢兰云: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旅游电子商务.东北财经大学学报(J),2004,(02)

[5]吴本:饭店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链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J),2006,(09)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篇4

关键词:旅游地生命周期,马嵬驿,乡村旅游,发展阶段

1. 引言

现代人们生活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 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强大的工作压力使得人们想要逃离这里, 对乡村田园生活充满向往,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被广为接受, 然而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 大量占用农地、林地、水体等,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尖锐问题。目前,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旅游学的热点理论, 本文以马嵬驿乡村旅游地为例, 应用这个理论根据马嵬驿发展现状, 分析确定其所处生命周期阶段, 从而预测其发展规律, 并归纳总结对所处周期阶段的马嵬驿发展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 基于此对马嵬驿的开发建设进行有效指导, 促进其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2. 相关理论及概念

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描述旅游地演进过程的重要理论, 生命周期最早是1963年由克里斯特 (W·Christaller) 提出, 1973年帕洛格 (Plog) 也提出了另一种获得普遍认可的生命周期模式, 1978年斯坦斯菲尔德 (Stansfield) 通过对美国大西洋城盛衰变迁的研究也提出生命周期概念。随后被学者们广为认可及应用的是加拿大学者巴勒特 (Butler) 于1980年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他认为旅游地有一个由起步经盛到衰的周期演进过程, 他将旅游地的演化发展分为6个阶段用一条近S型的曲线来说明不同的发展阶段旅游地的发展状况 (如图) :探索阶段 (exploration stage) 、起步阶段 (involvementstage) 、发展阶段 (development stage) 、稳固阶段 (consolidation stage) 、停滞阶段 (stagnation stage) 、复兴 (或衰落)

阶段 (decline&rejuvenation stage) 6个不同时期。

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各阶段特征

在实践中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首先需要能够判断旅游地所处的周期阶段,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先明确各周期阶段的特征:

3. 马嵬驿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历史及由来

相传马嵬是东晋一武官名, 因为他在此筑城建镇, 所以以其名命为地名。马嵬驿是丝绸之路出长安城的第一驿站, “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逃中, 爆发的“马嵬兵变”, 杨贵妃自缢身亡等, 在马嵬这块土地上经历过很多历史事件。马嵬坡这一带有自然的台塬地势、沟壑地形和旧时的窑洞院落, 当地依托这种独特的地形和历史文化资源, 将这里原本是一片荒无人烟的黄土沟壑改造建设为一处极具关中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

3.2 发展现状

马嵬驿从2012年开始动工, 流转土地600亩, 2014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正式对外开放, 发展模式属于民俗依托型, 集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 景区内有4条民居古街分别为民俗作坊街、民俗小吃街、民俗文化展示街、大唐文化街及12大景点, 充分展示与传承“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马嵬驿周边可配套景点多, 距离杨贵妃墓3公里, 往西走不到一公里是著名的老子传经授道的黄山宫, 马嵬驿民俗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除了咸阳当地游客外, 西安、宝鸡甚至外省游客人数也占很大一部分, 其主要以一日游为主, 游客当天来, 在这里品农家乐, 赏关中景, 民俗文化在这里看得见、听得到、能品尝、有历史、可体验、能传承, 这也正是马嵬驿民俗村的兴起所在。

3.3 存在问题

3.3.1 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旅游地资源的同质导致了产品的同质, 难以形成独特的自身特色。马嵬驿旅游产品较单一, 对于同质化产品而言, 差异性大的产品少, 无法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影响重游率, 不能很好激发潜在游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2 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公共卫生设施数量较少, 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通往景区的道路过于狭窄, 如果遇到大巴车相向而行则会特别困难, 尤其是周末游客多车流量大, 在景区出入口处容易形成拥堵, 且随着马嵬驿知名度的提高和乡村旅游的热潮, 现有停车位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

3.3.3 民俗文化展示不充分

四条民居古街小吃街门店占据主要店铺, 而历史文化展示部分较少, 游客游玩过后对马嵬驿较深的印象是关于这里的小吃, 而对于这里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接受很浅, 更像是一种大型的关中“庙会”, 在深入挖掘文化以及使文化成为一种产业方面还有所欠缺。

3.3.4 经营管理不系统

由于马嵬驿兴起时间不长, 商会管理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 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商家基本靠自己或小团队来进行决策管理, 有待进行统一科学化、精细化的培训。

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影响马嵬驿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机理

乡村旅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开发重点不同, 采取的措施也不同, 通过分析旅游地现状及其特征, 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能够判断旅游地所处阶段, 进而合理地解释旅游地发展的规律, 旅游地发展过程和历史的解析, 从而有效预测旅游地的发展走势, 诊断和分析旅游地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地指导该旅游地的规划管理工作。

4.1 马嵬驿乡村旅游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界定与游客数量、旅游地配套基础设施、当地自然环境的开发和保护程度以及旅游地当前的知名度和宣传活动有直接的联系, 这些都是判定生命周期阶段的重要指标。

4.1.1 游客需求

马嵬驿2013年正式营业, 2014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近110万人次, 解决当地就业超过2000人, 2015年春节期间接纳游客达126万人次, “十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13.9万人次, 2016年大年初一接待游客近20万, 单日游客量已经突破故宫单日最大游客量18万, 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增加, 游客数量增幅大。

4.1.2 基础设施建设

马嵬驿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 饭店、厕所、停车场、垃圾箱等一些环保设施的数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经常会出现吃饭拥挤、上厕所排队, 因找不到垃圾桶乱扔垃圾等导致卫生情况不容乐观一系列问题, 而且在五一十一小长假旅游高峰期还会因为拥挤产生一些吵架甚至踩踏的问题。

4.1.3 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和保护

马嵬驿依托当地自然的台塬地势、沟壑地形和李家坡村民废弃的窑洞院落, 在不改变原貌的基础上开发、改造, 是建立在沟道之间的朴实乡村, 有高有低, 有上有下, 沟沟峁峁, 尽其所用, 没有刻意雕琢, 顺应原有肌理走势, 自然生态环境基本未遭破坏。

4.1.4 宣传活动及知名度

马嵬驿2013年开放, 如今知名度已经传遍陕西甚至全国, 除了口碑宣传外, 当地还通过报纸、电视、网上进行宣传, 从前来陕西提到乡村游就是袁家村, 如今马嵬驿已经可以和袁家村相媲美, 已经成为了来陕西游玩的几个必去景点之一。

4.2 马嵬驿乡村旅游生命周期阶段的判断

马嵬驿的游客数量从正式开放以来持续增加, 人数赶超礼泉县袁家村, 尤其是小长假和周末景区经常爆满, 具有明显的旅游季节性。自然环境仍保持原有独特风貌, 当地内部组织建立商会, 商会负责统一采购原材料以及负责园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和宣传工作, 很多游客其中不乏多数外地游客都是慕名而来, 马嵬驿目前已经成为咸阳市甚至是陕西省乡村游的招牌, 综合各因素判断马嵬驿乡村旅游地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4.3 马嵬驿由起步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问题预测

马嵬驿目前正处于由起步阶段到发展阶段的过渡期, 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各阶段特征, 预测发展阶段马嵬驿会面临以下问题:外来投资占据主导地位, 当地村民就业受到外来训练有素的专业管理人员的威胁, 从而滋生对游客和投资人员的不满情绪;随着游客数量增多, 外来文化入侵, 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承, 民俗文化被商业化, 丧失原有的古朴性和乡村性;旅游设施过度利用, 旅游环境开始出现恶化现象, 人造景观出现, 取代自然吸引物。

4.4 针对存在的问题判断其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马嵬驿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即将进入发展阶段, 游客数量增多的同时会面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景区环境质量下降, 外来专业人员竞争压力的趋势, 通过合理的规划管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4.4.1 加强马嵬驿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

马嵬驿可以从众多旅游地中脱颖而出, 不仅是因为赶了乡村游这个热潮, 更是得益于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 民俗文化是发展马嵬驿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所在, 目前马嵬驿有历史文化体验被饮食这些掩盖的趋势, 所以当地应注重民俗文化部分的展示与传承, 凸显马嵬驿地域特色。使得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地方风情, 通过内涵部分真正吸引游客深入游客内心而达到持续发展, 而不是简单的一次游玩留不下回忆。马嵬驿应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 开拓思路, 进行多层次和多形式的开发, 加强当地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 使民俗文化资源活起来, 让游客感受到传统民俗的浓郁氛围。

4.4.2 完善马嵬驿公共基础设施

旅游地公共基础设施是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设施, 完善的服务设施会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马嵬驿存在公共基础设置配套建设不足包括厕所、道路、饭店、垃圾箱等这些问题尤为突出, 影响旅游地的文明形象, 除了人多的因素外, 当地应该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问题, 适当拓宽进入景区的道路, 增设停车场, 道路不通畅会直接影响到游客车辆的进入速度, 从而耽误游客时间精力, 影响游客心情;根据游客车流量在入口处合理设置更多的停车场, 避免游客为停车而不惜践踏田地作为停车场。设置足够的环保垃圾桶, 修建标准化的厕所, 统一建设要求和管理模式。

4.4.3 保护马嵬驿当地自然环境

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旅游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 实质上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消耗。保护好当地自然环境, 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过来, 又可促进旅游地环境向好的方面转化, 如此反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马嵬驿发展必须保护好当地自然环境资源, 端正马嵬驿旅游地的开发思想, 避免因眼前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 真正把开发和保护相统一, 做到保护性开发。控制旺季景区的游客量, 针对旅游旺季一些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 有目标的做长远打算, 而不是为迎合目前庞大的游客数量而加大开发强度导致超过自然环境承载力从而破坏自然环境。

4.4.4 培养马嵬驿商家科学竞争意识

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到发展阶段马嵬驿有可能会遭遇当地村民就业受到外来训练有素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威胁, 从而使得他们对投资者产生不满情绪, 马嵬驿商家应当积极维护当地特色, 树立品牌, 在商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竞争意识, 合理安排外来投资的介入, 商会制定统一收费标准, 统一采购食材进行把关, 提高管理水平。

5. 结语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马嵬驿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针对旅游地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分析、讨论, 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管理, 可有效延长发展阶段和延缓停滞阶段的到来, 并预测下个阶段会出现的问题, 从而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也为决策者进行战略性决策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 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 使旅游地加速从低级阶段迈向高级阶段,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高林安.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张洁.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7.

[3]张善峰, 卓丽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J].森林工程, 2008 (24) :84-87.

[4]黄语东.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2:339-34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篇5

杨东广

税务机关也存在发生“税务危机”的可能性,比如偶发的“涉税突发事件”等可能会在一定区域内引起关注,在网络新媒体的作用下甚至还会加倍放大。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舆情瞬息万变,税务部门偶发的“危机事件”往往伴随着各种“传言”、“猜想”裹挟在信息洪流中泥沙俱下,令舆论的复杂性骤然增加。化解税务危机,需要税务部门了解相关危机管理理论,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合理规划,有效应对。

在危机事件中,税务部门有计划、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公开,在危机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对有效应对危机、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等具有积极意义。信息的及时公开可以有效遏制各种“谣言”的产生,“危机”发生后,如果税务部门及时发布信息,还原事件原貌,就会正确引导舆论,就会大大减少各种“猜想”的滋长空间,就会及时扑灭各种“谣言”。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危机周期可分4个阶段, 即危机潜伏期、爆发期、善后期和康复期。应用危机生命周期理论,防范和化解税务危机,有效进行危机管理,税务部门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危机潜伏期的预防与准备。预防与准备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前,税务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应急保障准备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在此阶段,税务部门主要公开的信息就是各种危机事件的预防手段,使危机发生后,公众可以第一时间与税务部门取得联系,获取权威信息。税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官方博客、微博、服务热线、本地媒体等与公众建立稳定的联系。从而使危机发生时公众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获取真实信息。此外,税务部门还应该定期对可能引发税务危机的科室及隐患进行监测并收集信息,做好内控工作,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基础上,对危机事件出现的环境条件、发展趋势、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预判,并发出预警信息,及时预防、补正。

——危机爆发期的应对与化解。税务危机事件已经发生,主管税务机关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开展应对活动,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启动“危机潜伏期”的预案与应急保障等措施,沉着应对,依法、依程序对危机事件做出应对。在危机爆发期,社会公众对危机信息的需求比较强烈,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危机产生的原因、危机造成的损失、危机应对的方法等。税务机关应依法准确、及时发布有关危机事件进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同时,社会公众由于对危机事件的强烈关注,需要税务机关分阶段、分层次公开更多细节,对于不能确定的消息要做出合理说明。对于在危机事件中的直接受害者以及关联受害者,他们更关注危

机责任人的处理、补救措施等,对这类群体需要采取一对一的公开方式,必要的时候可以举办见面会、座谈会等形式将信息准确传递。

——危机善后期的巩固与反馈。税务危机事件发生后,税务机关采取的有效措施已经使得危机事件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税务机关在危机善后期需要努力修复自身形象,增强公众信心。税务部门在这一阶段要提供全面的善后工作计划,动员税务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并努力寻求其他相关机构的帮协,巩固危机处理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借重群众力量,认真倾听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危机康复期的整改与提高。在此阶段,税务部门应针对危机事件处理的整个过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优化内部组织、工作流程,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开工作的新举措,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需要税务部门继续扑下身子“接地气”,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篇6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品牌建设;隆庆祥

一、引言

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是产品质量之间的竞争,更是企业品牌间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品牌建设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企业也塑造了一批如海尔、长虹等国际品牌。但伴随国外企业携资本、技术、品牌等优势资源进入我国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市场的变化在竞争格局、特点上不断升级,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也由原来的“产品消费”变为如今的“品牌消费”。如此种种,都给我国企业在品牌塑造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于企业是否有必要塑造品牌,我国学者潘健廷(2007)认为市场分工势必让企业做出选择,会做品牌的去做品牌,会做产品的去做产品,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使其市场价值因为有效的资源整合得到不断的提升;张凤凉(2009)更是从品牌个性的角度阐述企业品牌塑造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隆庆祥企业基于企业周期理论的品牌建设历程

隆庆祥服饰有限公司(简称隆庆祥),拥有四百年家族制衣史,是一家以专业“量身定制”高档西装、衬衫、定制皮鞋为主营业务,兼营多种服饰类产品,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服装企业,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量身定制服装服饰企业。目前,隆庆祥销售网络已覆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七省,拥有百余家直营店面。2005年12月,隆庆祥西服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荣获中国名优产品称号。在工艺质量、版型设计、款式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入了全国三甲。为“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2014年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一)企业品牌创建初期,基于品牌定位,未采取贴牌生产,力图打造私人订制模式。

隆庆祥企业虽建立于1995年,但隆庆祥企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的袁氏先祖,而等到隆庆帝继位以后,袁氏因制衣技艺精湛而深得隆庆帝喜爱,曾得其“袁氏制衣”的亲书,为了纪念祖上功绩,从而将店铺命为“隆庆祥”。正是源于此段历史,在晚清时局动荡期间,袁氏先祖远涉重洋,把东方服饰的特点和祖传的手工缝制技艺结合西方先进的设备、版型设计,采用打褶、分片、分体的服装缝制方法,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袁氏服饰设计制作技法。

隆庆祥基于特定的发展歷程,坚守着祖辈“天眷独厚”的品质观,忠于“顶级专属”的定制理念,因而在创建初期,并没有采取贴牌生产的模式,而是采取“1+1”贴身订制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从面料选择、款式设计、工艺优化、售后服务的“一站式”尊贵服务。并立志于“传承更发扬”的创新精神,力图将国服精髓融合西方工艺,成为“新东方定制”的代表之一。

(二)企业成长期,致力于打造区域品牌

随着隆庆祥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已逐渐进入成长期,从而采取的是打造区域品牌的塑造模式。通过对隆庆祥企业品牌塑造的调查,隆庆祥致力于区域品牌塑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广告宣传方面。隆庆祥在广告宣传方面,主要投入到省内收视率比较高的广告媒体上,主要以河南三套、河南四套为主。其他的宣传方式上,主要采用公交车上的双侧贴、报纸平面广告、户外媒体广告。隆庆祥采取这样的宣传形式,正是为了提高在地级市场上的知名度。

其次,表现在客户管理方面。由于VIP会员对隆庆祥的消费能力极强,年度消费额占据了公司年营业收入的63%,所以隆庆祥很注重对顾客长久联系的建立,重视VIP会员的发展。经过隆庆祥多年的发展,其已拥有VIP客户3645名,会员主要分布在郑州、焦作、许昌等城市,年度的会员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而会员的流失率相对比较稳定。除此之外,隆庆祥还为VIP建立了专门的ERP数据库,用来储存VIP客户的卡号、个人信息等基本材料。通过数据库,可以了解到VIP顾客的消费情况,并可以快速实现续订等业务。

由于隆庆祥现在仍处于企业的成长期,并未完全进入成熟期,因而还未进入依附强势品牌的阶段,在隆庆祥接下来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企业的发展,可能会采取借力于强势品牌的策略,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这也是作者在对隆庆祥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建议。

三、隆庆祥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隆庆祥在区域品牌的打造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通过对隆庆祥品牌在市场上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打造区域品牌的过程中,隆庆祥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会员间的划分不明显,因而导致顾客的“尊贵感”不强烈。

隆庆祥一直以“量身定制,私人裁缝”作为其核心竞争力,虽然在会员管理上采取ERP数据库管理,但是对会员间的划分并不明显,这样的后果就是让很多会员没有感受到其所说的“尊贵”。因此,在会员管理上,作者建议隆庆祥对不同等级的会员采取不同的优惠或者服务策略,使顾客在购买隆庆祥服饰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2、在区域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宣传范围过于分散。

虽然隆庆祥现在采取的是区域品牌塑造的模式,但是其在区域的影响力还是有限。这主要在于其在宣传方面采取的方式单一,宣传的范围过于分散,口碑效应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宣传力度方面,在网络媒体发达的如今,更应该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如网站上的广告、各种网络活动的赞助等,从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宣传范围上,可以采取以点带线,以线成面的方式,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3、没有与一些强势品牌建立长久的联系,发展缺乏助力。

目前隆庆祥正处于成长期,在还没有真正进入成熟期之前,需要和企业自身相关的一些强势品牌建立长久的业务关系,汲取强势品牌的优点,并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将这些优点融入进企业文化内涵中,不断提高充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者认为,可以和一些强势品牌建立过多业务联系,借助这些强势品牌,不断壮大自己的影响力。

四、针对隆庆祥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及意见

通过对隆庆祥企业的研究,分析了隆庆祥在品牌塑造方面拥有的长处,但是其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因而想对隆庆祥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1、挖掘民族“老字号”瑰宝,树立民族品牌

作为“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隆庆祥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品牌打造成民族品牌,那就应该成分挖掘民族“老字号”瑰宝。具体来说,就是要民族的一些优秀品质融入进企业文化、服装的理念设计之中,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借用知名品牌,作为自己品牌的依托

所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用知名的强势品牌,以强势品牌的影响力带动自身的影响力,形成口碑效应,在无形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3、利用原有品牌优势,实施多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品牌名称。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开发多种品牌产品。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全面占领一个市场,扩大市场的覆盖面,而且有利于细分市场需求,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也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方雷.企业市场营销品牌塑造策略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2(33)

[2] 潘健廷.生死抉择面前:放弃品牌[M].北京: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3] 许正良、马欣欣.基于消费者价值的品牌关系形成机理[N].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篇7

今天, 学者们广泛认可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 (Butler, 1980) 提出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主要观点是旅游地演化一般要经历6个阶段:探索阶段 (exploration stage) 、参与阶段 (involvement stage) 、发展阶段 (development stage) 、稳固阶段 (consolidation stage) 、停滞阶段 (stagnation stage) 、衰落或复兴阶段 (decline or rejuvenation stage) , 每个阶段都有其标志性特征, 表现为:

(1) 探索阶段:零散的游客;旅游地没有特别的旅游服务设施, 只有自然和文化吸引物。 (2) 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有组织的旅游出现, 公共投资开始注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广告开始出现。 (3) 发展阶段:旅游人数增长迅速, 形成较为成熟的旅游市场;外来投资骤增, 给旅游地带来先进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量人造吸引物的出现, 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较为显著。 (4) 稳固阶段:游客增长率下降, 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 (5) 停滞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 旅游环境容量已趋饱和或被超过;环境、社会、经济问题出现;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游游客。 (6) 衰落或复兴阶段:游客总量下降或通过有效复兴措施旅游业又回到发展阶段。

2 天津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定位

依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天津旅游的发展至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1 1949~1978年, 探索阶段

新中国刚刚成立, 天津也处于百废待兴, 当时的天津的游客大部分来自苏联、东欧国家的旅行者, 另外, 还有零散华侨、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这个时期的天津没有特别的旅游服务设施, 只有自然和文化吸引物。

2.2 1978年~2000年, 参与阶段

1978年12月13日, 天津成立了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 从此, 天津旅游行业有了归口管理部门, 同时旅游业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 天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2.3 2001年~至今, 发展阶段

从2001年开始, 天津经历了“十五”、“十一五”到今年开始的“十二五”旅游规划, 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 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外来投资的增多给天津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旅游设施和服务, 并且大量人造旅游吸引物的出现, 天津旅游地自然面貌改变较为显著, 天津特色旅游市场已经形成 (见表1) 。

综上所述, 天津旅游目前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因此, 处于发展阶段的天津旅游的营销重点是:进一步扩大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整合旅游产品, 建立天津特色旅游形象。

3 发展阶段天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3.1 充分利用植入式营销策略

植入式营销又叫植入式广告, 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等策略性的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中, 通过场景的再现, 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 达到营销的目的。从《一声叹息》中的“打电话用吉通卡”, 到《手机》中的摩托罗拉来电铃音, 冯小刚的电影向来以“植入式”广告闻名。而旅游地的植入式营销的成功范例则是2009年得贺岁电影《非诚勿扰》把浙江绩溪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旅游地推向了更多人的视线中来。2006年一部《乔家大院》使山西乔家大院当年仅“五一”黄金周期间总计接待游客数38.8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多万元。

其实, “旅游借势影视营销”之法的萌芽, 应该从1955年美国迪斯尼主题公园的建成开始。国外经典案例有韩国的一系列以韩剧为招牌的韩国主题游。非典时期, 新西兰能在全球旅游业负增长的情况下逆势而上, 也得益于《指环王》的热播。

近几年, 随着天津市容整治的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摄制组在天津取景拍摄。意式风情街、干部俱乐部、中心公园、解放北路等我们熟悉的地方都曾在影视剧中以不同的面貌一一展现。无论是《建国大业》、《风声》、《南京!南京》等著名的以历史为题材的电影, 还是《金粉世家》、《上海探戈》以及《非常完美》等浪漫爱情片, 都曾经在天津拍摄过。相比较其他的营销方式, 植入式营销的优点非常明显, 表现在:能够通过完整的剧情更深入的展现旅游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旅游者乐于接受且对旅游者的影响潜移默化;植入式营销是影视剧制作商和旅游地的双赢, 投入少, 但影响大。作为一个众多影视的时尚拍摄地, 天津不乏植入式营销的切入点,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1 可行性分析, 投入产出预测环节最关键

每年拍摄的影视剧铺天盖地, 而大部分影视剧的拍摄必不可少的要依托某个旅游地。但是为什么有的影视剧对于旅游地的宣传非常成功, 而有的却不为人所知呢?关键在于这种植入式营销的可行性分析。进行可行性分析的主体可由该旅游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协同专业的广告公司组成。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则该涵盖:影视剧本与旅游地形象的契合程度;影视剧演员的号召力;费用的投入和回报预测等。

3.1.2 商业性与影视剧的艺术性完美组合

单纯的商业性广告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因此对于旅游地的宣传应与影视剧的剧情完美组合。这其中的艺术处理更显得尤为重要, 这需要制片方、导演、演员以及旅游地植入式营销的操作者旅游管理部门和专业广告公司的共同努力。

3.1.3 注意影视拍摄过程对于旅游地的环境保护

许多影视剧的拍摄过程都会对于旅游地的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则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原则, 在这个环节中, 旅游管理部门与制片方需要共同拟定一个旅游地环境保护的协议书, 而其中最核心的是影视拍摄过程对旅游环境影响的评估。

3.2 加强与北京等环渤海城市的合作, 实施联合营销

旅游的区域化发展是增强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也早就有华东游、西北丝绸之路游等以区域合作为特色的成熟旅游产品。因此, 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的环渤海地区, 旅游合作是大势所趋。

联合营销又叫合作营销, 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或品牌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 而彼此的市场有某种程度的区分, 为了彼此的利益, 进行战略联盟, 交换或联合彼此的资源, 合作开展营销活动, 创造竞争优势。天津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被确定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的中心, 天津与北京、河北、辽宁、山东等环渤海城市的旅游联合营销将有利于各方优势互补, 实现互惠互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2.1 整体旅游形象和各城市独特的旅游形象之间的协调

从营销观念来讲, 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更加重视或依赖形象营销, 而形象往往是旅游者选择出游目的地的重要依据。联合营销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区域整体旅游形象和各城市个性化的旅游形象, 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市场研究来确认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现有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 通过对旅游者需求的了解来打造整体旅游形象。

3.2.2 确保各方的目标市场要相同或相近

相同或接近的目标市场有利于实施联合营销的各城市能够发挥有限的人、财、物优势, 不至于在庞大的市场上瞎撞乱碰。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目的地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品牌价值, 以便制定相应的具体营销方法。

3.3 进一步完善网络营销

天津在旅游的网络营销上拥有天津旅游资讯网、天津旅游网、天津旅游政务网等政府背景建立的网站, 除此之外还拥有天津青旅网、康辉、金龙、大亚等旅行社网站, 以及天津周边旅游线路如蓟县农家院类网站为用户出行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检索服务。总体上来说, 天津的旅游网络营销系统还是处于非常不完善的阶段, 表现在:企业、政府各自为战, 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有序的系统;网站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网站特色不足, 没有形成区域个性, 点击量少。因此, 天津在进一步完善旅游网络营销应着重从改善以上不足入手。

3.4 抓住机遇, 运用事件营销

旅游目的地的事件营销是旅游目的地为提升知名度, 利用或策划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事件所进行的旅游形象宣传。从2003年神五期间天津黄土地旅行社组织游客“见证载人飞船升空”, 到奥运会期间天津整合多条旅游线路吸引了无数外国游客驻足, 天津从来不缺乏事件营销的素材。旅游目的地事件营销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3.4.1 找准买点

事件营销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找准卖点。卖点并非盲目想出来的结果, 只有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 才能准确把握客源市场需求特点, 策划出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一方面, 卖点要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点 (当然也是媒体关注点) ;另一方面, 卖点要关联旅游目的地形象特点。通过卖点, 将旅游目的地形象与公众的关注点结合起来, 使公众通过对事件的关注来了解旅游目的地。

3.4.2 媒体参与

事件营销要达到预期效果, 需要媒体尤其是主流强势媒体的参与, 这是吸引公众关注的前提。

3.4.3 注重细节

事件营销往往所借助的事件是新进发生的, 因此细节的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准确把握客源市场需求特点, 策划出有针对性的事件卖点和营销方案, 提高事件营销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基于天津旅游目的地的特点, 植入式营销有利于天津塑造旅游地品牌形象, 与环渤海城市的联合营销有利于天津利用自身良好的区位优势, 而网络营销则是从内涵上进一步完善天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功能。三者的有机结合将更好地提升天津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竞争力。

摘要:天津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提出打造旅游强市、建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梳理了天津旅游的发展轨迹, 认为天津目前正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天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天津,营销策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参考文献

[1]郑欣.天津旅游营销策略分析[J].北京:Chinas’Foreign Trade, 2011 (4) .

[2]张伟杰.天津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 2011 (1)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篇8

1 旅游地生命周期涵义

在市场营销学中, 最早的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即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过程。从八十年代初, 该理论被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 形成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产品的发展过程要经历开发、发展、繁荣、衰退四个阶段。

旅游地生命周期其实就是指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旅游地发展走向衰落实质就是旅游产品不再为市场所接受, 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走到了衰落阶段。

2 九江旅游资源概述

九江旅游资源品类齐全, 在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有230多个景点景观, 形成以庐山为“龙头”, 包括“六区” (牯岭、山南、沙河、永修、浔阳、共青) , “两点” (石钟山、龙宫洞) , “一线” (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的大型旅游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中国惟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等大江大湖交汇, 名山名水争辉。九江钟灵毓秀, 人杰地灵,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眉目之地”的美誉。

3 九江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

旅游地生命周期具有不同阶段的特征:在产品投入期, 销量低、销售增长缓慢;在产品成长期, 销售量迅速增长;在产品成熟期, 产品在市场上基本饱和, 而销售量则趋于基本稳定;在产品衰退期, 销售量减少从而诱发出更新的产品问世。要研究九江地区旅游地生命周期, 先来分析九江市旅游发展脉络:

20世纪70年代, 九江还没有旅游这个概念, 到80年代中期, 才有外国游客来九江。随游客数量的增加, 九江景区才得以开发, 旅游设施才开始规划和建设。到90年代, 国内外游客逐渐增多, 这是九江旅游的初创期。

1999年以来, 九江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九江接待游客428.27万人次, 收入26.91亿元, 分别比1981年增长3.09倍和611.37倍;2009年九江市共接待游客1525.99万人次, 收入115.95亿元。九江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持续上升, 旅游市场规模开始形成, 这是九江旅游的成长阶段。

4 九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 九江旅游业在旅游市场上开始出现良好的竞争趋势, 但并不很乐观。2008年, 九江旅游接待游客量和收入低于黄山 (接待游客1801.3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140.9亿元) 、安徽芜湖、湖南岳阳等城市, 九江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慢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4.1 城市魅力缺失

九江是大江大湖大山齐聚之地, 但是“山水之城”只停留在口号上, 对庐山的开发相对积极, 但对鄱阳湖的水域景观、市区内的历史文化景观开发不足。所以游客都知道庐山, 反而不知道九江。就庐山的开发也有缺失, 都说庐山秀甲天下, 但是秀在何处, 展示不足, 使得游客印象不深, 不仅未领略到其自然美, 也忽略了对其文化的品味, 从而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下。

4.2 旅游创意不足

旅游业实际上是创意经济, 谁的创意好, 谁就能发展。九江旅游业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徘徊不前, 发展较缓慢, 就是因为缺乏创新性开发。长期以来, 九江地区精品线路的设计开发单一, 产品“包装”营销和服务层面低, 旅游开发还停留在“观光游”层面, 缺乏对“深度游”、自驾游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对战略。

4.3 管理体制不顺

九江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 行政壁垒严重阻碍了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 遏制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以庐山景区为例, 地跨多个县区, “一山分六治”长期得不到解决, 严重制约了庐山及九江旅游业的发展, 制约了旅游资源整体优势的发挥, 引发了资源争夺和重复建设。

5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九江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

在旅游产品的成长期, 旅游业要抓住市场机会, 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产品品种, 提供系列服务, 迅速扩大接待能力。结合九江市旅游存在的不足, 提出以下措施:

5.1 产品方面:提高旅游品味

九江旅游应在提升产品质量, 增加品种和扩大规模上功夫, 通过“世界文化景观——庐山”和“候鸟珍禽王国——鄱阳湖”, 展示其奇特绝妙的自然人文景观, 同时开发山地森林、湖泊湿地、候鸟珍禽等集观赏与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旅游”, 形成九江旅游经济圈。着力推出庐山鄱阳湖精品, 形成以精品为龙头, 以各种资源为辅助, 互相促进,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格局。

5.2 管理方面:理顺管理体制

浅析三亚市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管理分院符之杰

摘要:为了建好海南国际旅游岛, 将三亚打造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 “十二五”期间, 三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进一步和国际化标准接轨, 完善旅游行业。

关键词:三亚旅游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0) 12 (c) -159-02

1旅游产品开发目标

(1) 打造一个由核心旅游产品与延伸旅游产品组成的完整旅游产品谱系, 进一步深化观光型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促进旅游产品体系的转型升级, 突出热带海岛旅游产品与生态绿色产品特色。

(2) 通过旅游产品开发, 统筹城乡关系, 加快发展具有热带特色的乡村旅游, 向农民提供旅游就业、旅游创业机会, 利用三亚市区旅游发展带动周边乡镇旅游开发, 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利用旅游开发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3) 继续推进旅游景区的改造和扩建, 鼓励旅游企业构建一批具有特色旅游线路, 旅游主题多样, 旅游时长不一, 旅游产品价格具有层次性, 能够满足旅游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4) 迎合并引领国内外旅游消费需求, 促进旅游企业旅游产品创新, 根据国务院旅游发展意见提炼出代表性旅游产品。

(5) 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互动, 进行旅游延伸产品开发, 如旅游购物、影视旅游以及旅游地产等。以旅游产品开发为契机, 加快各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让三

九江旅游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必须在整合旅游资源的前提下, 按照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 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使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于九江旅游主角——庐山, 要针对长期以来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中“诸侯分割、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 进一步树立“风景与旅游一体、资源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战略思想, 使其发展思路、规划布局、宣传口径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 使之有效地促进旅游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5.3 发展方面: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保障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在旅游业发展中, 九江必须正确处理好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做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 才能真正延长旅游区的生命周期,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

5.4 市场方面:优化旅游环境

九江市旅游发展目前处于成长期, 特别要注重树立形象, 提高声誉, 同时为以后开发系列产品做准备。为切实提高九江旅游环境整体形象, 要加大对景区环境、道路、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力度。目前九江地区旅游服务设施还不完善, 比如面对近年来兴起的自驾车旅游潮, 九江缺少专门为此提供服务的设施, 因此经常导致车辆在景区堵塞或滞留。还必须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 特别是要抓好旅游软环境建设, 通过举行旅游交易会、旅游节庆如“庐山国际旅游节”及旅游论坛“鄱阳湖生态经济论坛”等形式作为媒介, 使九江旅游旅游宣传及环境建设稳步进行。

5.5 行业方面:增强企业竞争力

亚旅游经济发展走上一条生态、低碳、环保、特色的快速发展道路。

2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2.1文化战略

对三亚旅游发展进行三脉梳理, 依据人脉、地脉和文脉进行旅游产品开发, 体现黎苗历史文化、特色休闲文化以及美食文化。在深入研究三亚地域特色文化和现代旅游发展态势基础上, 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适应现代国内外游客的审美和体验需求, 完成由特色文化到特色旅游产品的外显和转化, 实现三亚从“旅游文化”向“文化旅游”的转变。提升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创意, 延长旅游者在三亚的停留时间, 提升旅游者旅游体验水平, 加强旅游者与三亚之间的情感互动, 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

2.2差异化战略

明确不同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 由政府引导旅游企业进行不同主题产品的开发, 突出旅游产品特色, 避免同质化产品重复出现。在三亚内部实行旅游功能分区, 实现区域互助互补, 以三亚市区旅

在九江旅游发展中, 旅游企业的牵动作用和招徕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为旅游相关产业的进入壁垒低、行业限制小和技术含量不高, 导致九江旅游业散乱经营, 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大集团、上市公司。旅游企业规模较小, 没有能力开发出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 打不出品牌, 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迫在眉睫。

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旅游服务质量, 据统计, 目前九江市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学历普遍在大专及其以下, 这与日益提高的游客需求极不相称, 因此, 必须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首先, 要加强对旅游管理干部和企业骨干人员进行培训, 建立一支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懂国际法规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其次, 要积极创造条件, 优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 推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 要加强导游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考核、选拔、使用的有效机制,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从业人员执业评价机制, 坚持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总之,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九江要在保持环境的完整性、资源的原始性、容量的适度性、规划开发的创新性前提下, 塑造旅游地形象、丰富产品结构、加大宣传与促销力度, 以此促进九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并达到延长其旅游生命周期的目的。

摘要: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通过对近几年九江旅游发展数据的比较分析, 界定九江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阶段, 本文在可持续理论指导下, 提出促进九江旅游地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命周期,可持续旅游,对策,九江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李晓东.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产品开发初探——以新疆喀纳斯湖为例[J].资源与产业, 2006.

[2]邵晓兰, 高峻.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现状和展望[J].旅游学刊, 2006, (6)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篇9

一、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一词最早是生物学理论的专业术语。用来描述某种生物从出现到发展再到消亡的整个过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费农 (Raymond Vernon) (1966) 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LC) , 他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 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 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Butler (1980) 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系统描述了旅游地的发展变化过程, 并提出了“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 从而形成了旅游地 (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 (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的诞生为人们研究旅游地 (产品) 的演进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国内后, 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保继刚 (1993) 等在《旅游地理学》教材中首次向国内介绍了Butler旅游地 (产品) 生命周期的思想, 并于1998年就生命周期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许春晓 (1997) 通过对旅游地、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三者概念的界定, 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制造原料”;旅游地是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空间载体, 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发生地;具有生命周期的是旅游产品而不是旅游地。杨开福 (2006) 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黄山市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 指出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贯穿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刘荣 (2011) 以焦作云台上为例分析了其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下的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基于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 本文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定义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旅游产品从被开发出来推入市场到其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二、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发展模型及特征

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大体可以分为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部分, 见图1。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得出了其各阶段的特点, 见表1。

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进行阶段的划分对于旅游产品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任何旅游产品投入市场后, 都不可能长期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和市场多元化的发展以及激烈竞争, 任何旅游产品都可能被新的旅游产品或其他同类产品所替代或影响。分析和判断旅游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 对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发展的影响因素

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的产品, 它的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 吸引力因素、需求因素、效应因素和环境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吸引力因素是旅游产品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它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的吸引功能和旅游产品的效益功能两部分。旅游产品的吸引功能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品牌越响亮, 吸引力就越大, 客源也就越充沛不断, 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越持久。

需求因素是影响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以及旅游产品产生、发展、消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会受到社会发展程度、自身观念、收入增减、新旧景点的变化、服务质量、旅游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效应因素相对于需求因素来说, 是一种激发性的影响因素, 它是旅游产品开发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效应因素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旅游产品的经营环境。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仅仅来自于产品本身, 更多的来自于旅游目的地的各种环境, 如优美的环境、安全便捷的交通、居民的友好态度等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经营者的内部组织条件、外部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三个方面。

四、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 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现状

迁西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北部, 燕山南麓, 长城脚下, 滦河之滨, 是一个“七山一水分半田, 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 下辖1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 包含41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具有良好的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

迁西县发展乡村旅游起步较晚, 2008年以前, 只有个别水库周边的几个村零散地开了一些农家乐, 产品档次低, 卫生条件差, 没有特色。2008年以后,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旅游出游方式、出游半径、消费群体、消费理念等多方面的变化, 迁西县政府迅速调整战略措施, 把乡村旅游作为迁西旅游业态转型、应对危机的新的突破, 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截止到2012年底, 已经建成了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乡村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10个。下面是主要景区、景点2012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二) 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迁西县的乡村旅游产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游客从县区周边拓展到唐山周边及北京、天津等邻近省市。游客数量也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由原来的几千人到现在的几十万人。截止到2012年底, 游客已经达到了33.9万人次, 见表3。

从数字统计上看, 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1. 介绍期 (2003—2008) 。

在这一阶段乡村旅游产品数量少, 旅游设施简单, 旅游人数少, 只是进行了初步开发, 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环境还基本上未受到旅游行为的影响。

2. 成长期 (2008年至今) 。

在这一阶段随着交通路网的日益完善, 乡村旅游产品数量明显增多, 旅游设施有所完善, 旅游人数明显增多, 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 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 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为保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 有效的开发旅游产品, 必须要在现有旅游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下, 对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以保障迁西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 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1. 乡村旅游产品缺乏专业规划。

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大部分是由经营者在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对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的认识不够, 致使很多旅游产品缺乏专业定位, 并造成了部分地区盲目开发, 重复建设, 资源未充分利用等问题。

2. 乡村旅游产品资金投入不足。

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大多是以农民为投资主体,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发展起来的。由于农民的投资能力有限, 加之市场意识淡薄, 导致环境卫生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不能满足较高层次游客的需求, 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 乡村旅游产品同缺乏层次性。

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大多为农家乐、休闲垂钓园、采摘园等大众化旅游产品, 缺乏针对不同市场群体开发的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的参与、体验类旅游产品。

4. 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迁西县虽然乡村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产品大同小异, 缺乏主打产品和特色品牌, 特别是缺乏主要吸引物。品种单一且质量较差已是迁西县的乡村旅游产品发展存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五、基于生命周期的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乡村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与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乡村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演变是在吸引力因素、需求因素、效应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下的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 旅游产品开发贯穿于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 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演化的主要力量。为保持乡村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势头, 延缓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到来, 应努力研究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一) 编制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专业规划

旅游规划对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起着综合平衡、战略引导与保护控制的作用, 对旅游产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首先要对迁西县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客源市场进行具体详实的调查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 以旅游经济学和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以保护、开发、利用为原则, 以“一村一品”、“一点一特色”为目标, 编制专业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尽量避免重复性建设和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确保乡村旅游产品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二) 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

首先政府要加大引导性资金的投入, 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 对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性高, 成效好、知名度高的乡村旅游产品经营主体和农户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其次, 鼓励外资、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农民个人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筹集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本着“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走“滚动发展的路子”, 千方百计的促进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三) 开发专门层次乡村旅游产品

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 发展专门层次的旅游产品。即可以发展“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为特色乡村民俗旅游产品, 还可以发展提供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享受田园风光, 享受自然的要求。

(四) 打造独具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品牌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没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是很难立足的。为适应新形势下乡村旅游的发展, 应不断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品牌。以迁西县为例, 可以着力打造“绿野飘香——农业观光”、“秀水田园——渔家乐”、“栗林花海——板栗农业”、“长城人家——边关寻梦”四大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品牌, 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迁西观光旅游。

六、结论

延长乡村旅游产品生命周期, 提升竞争力,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是每一个旅游经营者的追求。本文通过对迁西县乡村旅游生命周期的分析, 发现其在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提高其竞争能力, 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荣.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以焦作云台山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6) .

[2].R W Butler.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Tourism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 1980 (24) .

[3].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许晓春.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的理论思考[D].旅游学刊, 1997 (12) .

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 篇10

Butler根据Vernon (1966) 产品周期的概念以及经济地理的其他研究成果, 在1980年提出了著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他认为, 一个地方的旅游开发不可能永远处于同一个水平, 而是随着时间变化不断演变。他用一条近S型的曲线的变化, 来说明不同的发展阶段旅游地的发展状况:有的时候旅游地的来访者处于上升、不断增长;有的时候来访的人数却可能处于下降状态。巴特勒曲线是对旅游地发展周期的高度抽象和理论提炼。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城市旅游研究的意义和工作基础

一个旅游地所能提供的旅游产品并不是无限的和永久的, 而应将其视为一类有限的、并可能是不可更新的资源。正因如此, 它们需加以仔细保护和保留。旅游区的开发应保持在某个预先决定的容量的限制范围内, 使其潜在的竞争力能得以保持较长的时间[2]。无论是一处风景区、一座森林公园, 还是一个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 它们的旅游发展都需要维持或增进区域旅游吸引力, 而这种吸引力的来源就是其自身所能提供的各种旅游产品的发展。为了防止旅游地的衰落, 一个城市旅游地必须为延长各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作种种努力, 或者提早进行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 使旅游开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步入复兴期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 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城市旅游目的地研究, 能够为城市旅游的长期繁荣提供宏观指引, 有助于旅游地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也有助于旅游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3], 将是旅游理论应用于产业实践的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然而在国内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应用研究中, 分析旅游地 (景点、景区) 的生命周期、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景区开发和规划的文章较多, 分析景区景点的文献探讨名山、兵马俑、主题公园等风景旅游区及人工开发项目等传统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较多, 对于城市这样一个复杂的旅游目的地进行生命周期特征研究的文章至今尚无一例。

当然,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城市旅游地非常困难, 因为:第一, 旅游地生命周期是一个长期的理论概念, 是用来分析目的地数百年来的旅游发展的, 因此需要很长的历史数据, 而城市旅游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得到普遍重视, 因此, 关于城市旅游的长期的历史数据是不可得的;第二, 只有受外界影响较小, 影响因素和条件较为单纯, 而且主要的旅游产品和形象、所面向的市场较为单一, 即旅游地生命周期几乎可以等同于某一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时, 这一理论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然而城市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和市场组成都很复杂, 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众多, 所以分析起来难度相当大。因此, 分析城市这种复杂的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分开不同的产品和市场, 分别进行分析。

例如, Haywood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 将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个组分, 即生命周期曲线实际上是由若干不同的细分市场组成的, 尽可能将这些细分市场对生命周期的贡献大小区别出来, 以确定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并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和完善旅游功能, 来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见图1) 。而国内余书炜提出了一个双周期模型 (见图2) , 即长周期与短周期相互作用的模型。长周期是指旅游地从起步到最终衰落及消亡的漫长的周期;短周期则是指旅游地在旅游吸引力环境保持未变的一段时期内所历经的周期, 它可能完整也可能不完整。在短周期内, 旅游地的演进只表现为旅游接待状况的变化。双周期模型的意义在于:短周期将告诫人们旅游地若不做出复兴努力, 那么它终将会“中途”衰落下去;长周期则是预示在未到最终衰落及消亡之前, 旅游地永远存在着复兴的可能性。分析一个旅游地发展的短周期可能比分析数百年的长周期更有意义, 因为长周期可能会受多个不同产品的发展的影响而不能反映旅游地发展真正的特点。

城市旅游产品非常丰富多样, 每种旅游产品可能满足不同方面的城市旅游功能, 对城市旅游的贡献各不相同, 绝对不能笼统地研究“城市”本身, 而需要抓住其中的关键部分, 例如, 城市旅游的少数主要产品。这是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城市旅游研究中时必然要完成的基础工作。

当一种曾经的主要产品面临市场老化问题时, 至少可以有两种解决战略。第一种可以称为“众星拱月”战略, 即在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并得到相对科学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 增加其他多个能够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次要旅游产品, 从而支持原有主要旅游产品的形象和功能, 并巩固整个城市的旅游形象和功能。第二种可以称为“改朝换代”战略, 即不断推出新的主要产品, 不断形成新的城市旅游热点, 而不再勉力维持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的旅游产品。例如, 广东肇庆, 当20世纪90年代初鼎湖山的观光游客逐年减少, 观光旅游产品面临危机时, 注意到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日益重视, 适时推出了以“负离子”保健为主题的新型旅游产品, 从而激起了新一轮鼎湖山旅游的热潮。而鼎湖山在整个肇庆城市旅游中的地位非常高, 一山当先带动全市, 肇庆旅游迎来一次新高潮。

三、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框架

综上所述, 从可行性和研究意义两方面来说, 进行城市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演化研究必须抓住以下几点 (见下页图3) :

第一, 根据掌握的资料, 做出假设。由于城市旅游研究包括的要素很多, 方方面面都包括在一个研究之内是相当困难的, 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因此, 在研究的时候必须做出假设, 使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都单纯化, 在这些相应的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研究。

第二, 选择判定生命周期的指标, 是实现生命周期研究的必要条件。关于城市旅游地长期旅游发展的统计数据和资料是很难获得的, 一般城市, 由于旅游业发展的历史短, 以及统计方面的原因, 可能没有相关数据的历史记录。同时, 在城市旅游业有限的数据中, 旅游者人次数是较多统计, 也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数据。因此, 虽然众多学者已经阐述过, 单单用旅游者人数这一指标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判断是不科学的, 但是, 受实际条件的限制, 在目前的研究中, 还是不得不选择这一指标。然而, 可以预见, 随着旅游统计制度和方法的不断完善, 旅游统计数据将不断丰富, 运用获利能力、人均花费等指标对旅游地的发展阶段进行综合评价将是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三,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城市旅游地来说, 其旅游吸引物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 由于各因素在旅游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经常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 使研究者难于判断城市真实的发展状况。为了很好地找到切入点, 将城市旅游市场分成若干细分市场, 将城市旅游产品也细分出若干类, 再分析对不同的细分市场产生主要作用的是哪些产品, 其作用的原理是怎样的。最后将各个产品的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叠加, 得出城市旅游地这一综合产品的生命周期, 这当中就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不同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叠加可以得出城市的总的生命周期。此外, 在各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所得的生命周期曲线并不能反映各个产品的变化情况, 因此, 只有将不同产品分离出来单独研究, 从而了解其发展特征再根据这个特征加以调整, 对于旅游发展才真正具有意义。

第四, 抓住城市特色进行重点分析, 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 在旅游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不同的旅游产品, 只有准确把握这点, 认清城市的特色所在, 政府在制定城市和旅游发展政策的时候才知道如何保持和强化这一特色, 使城市旅游得以持续发展。另外, 在对城市中不同产品和市场进行分析的时候, 要注意分析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 在其旅游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什么产品, 只有准确把握这点:认清城市的特色所在, 政府在制定城市和旅游发政策的时候才知道如何保持和强化这一特色。

第五, 解释城市旅游地演化发展的内部结构和作用机制才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研究城市的生命周期是为了指导城市旅游的发展, 因此, 仅仅停留在对城市生命周期的曲线进行描述的层面上是不够的, 只有找出城市旅游地演化的内部结构, 明白各要素作用的机制, 了解旅游地产生这一特点的原理, 才能根据过去的发展准确的预测未来, 从而真正实现生命周期理论在管理和决策中的实践意义。一个城市的内部结构和机制, 即一个城市的内部系统, 其间各种组成部分之间必然通过系统内的一些关联而产生相互影响和作用, 并且形成一个整体与城市的外部系统之间交流。在分析城市旅游研究时, 也就同样需要从城市旅游所处的内外发展环境的整体状况入手, 灵活运用系统研究方法, 并且始终注意从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Debbage K G, Oligopoly and the resort cycle in the Bahama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0, 17:513-527.

[2]Lundtorp S.and Wanhill S., The resort lifecycle theory generating processes and esti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J].2001, 28:947-96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篇11

关键词:资本结构 企业生命周期 债务资本 权益资本

一、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常是指企业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关系。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对资本结构的研究是以资金成本最小化为着眼点展开的;二是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仅仅是一种定性描述,没有严格的数量分析。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资本结构理论。该理论通过严格的假设和严密的数学推导,使得资本结构成为一种严格的、科学的理论,从而奠定了资本结构理论在财务学中的主流地位。

以代理理论为基础的资本结构理论。代理成本指因股东正确处理企业管理者和债权人之间代理关系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这一理论认为:最优资本结构是债务代理成本等于债务的税收抵免收益时的企业资本结构。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世上萬事万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企业与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具有生老病死等生命特征,企业也具有从产生到死亡的周期性规律,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围绕这些问题所形成的理论,就是生命周期理论。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可以将企业的生命周期依次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其形状类似于正态分布曲线:

三、资本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关系

(一)初创期的资本结构

初创期是企业新生的阶段。从外部条件来说,该阶段的企业资产规模小,自身不被社会了解,也没有一定的资信度,因此企业通过外界筹资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从内部条件来说,由于该阶段企业的产品技术不完善,质量有待提高,而且成本较高,与此相对应的价格又不能过分太高,市场占有率较低。

在初创期的企业,其资本结构主要是权益资本,债务资本的比例很低,可以不作为筹资决策的考虑因素。

(二)成长期的资本结构

当企业顺利进入成长期时,其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外部条件来说,成长期的企业发展迅速,在社会上被广泛认知,与外界的交往增多,向外界传递着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信息,各类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愿意提供资金,企业举债的资信条件得到满足。从内部条件来看,随着企业规模的矿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产量增加,成本下降,利润显著增加。

在成长期的企业,此时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例会略高于权益资本的比例,但又不能完全忽视债务资本高风险的特点,这一阶段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因而发展要快中求稳,过高负债无疑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成熟期的资本结构

成熟期是企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业务记录和财务管理趋于完善,组织健全,经验丰富,产品被社会广泛熟知,市场趋于饱和,资信度高,销售量持续增长。在这一时期,企业可获得各种优惠的贷款机会,并具备进入公开市场发行有价证券的资产规模和信息条件。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尽管有可供选择的众多资本成本低的债务资金,但不可过度举债,适度的负债是成熟期企业的明智选择。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此时企业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外界举债筹集的资金并不十分依赖;其次,企业销售额和利润虽然在增长,但速度减慢是企业逐渐萎缩的前兆。如果没有非常有利的投资项目,过度负债没有必要。

熟期阶段的。

(四)衰退期的资本结构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产品的销量将加速下滑,利润大幅度减少,企业可能出现亏损,产品缺乏竞争力,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创新意识淡薄,各种企业弊病纷纷出现,种种不利的条件使企业筹资非常困难。不但如此,债权人甚至会因为担心企业破产清算而要求提前偿还债务。

因此,衰退期的资本结构又回到了引入期的时候,主要是权益资本,负债的比例非常小,企业应减少现金流出并增加现金的流人,积累内部力量来寻找新的机会,在环境有利的条件下,谋求新的更大规模的发展。

四、结束语

资本结构是现代企业的“基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效益。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价值,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筹集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共同任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制约条件不断的放宽,相对应的资本结构也会有差别。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采用科学的资本结构,合理地进行资本成本与资本收益间的权衡,有利于企业在各个阶段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海林.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硬伤[J].企业管理.2003(02)

[2]赵冬青,朱武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09)

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 篇12

关键词: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

1 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全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采掘、原材料生产、设计、制造、包装、储运、使用与维修, 直至回收处理的全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系统获得的原料产品, 展示设计、运输、制造以及储存、产品操作、恢复处理以及修复, 进行整个过程的总体规划和科学管理。采掘阶段考虑原材料和资源, 及原材料生产环境对其的影响;在设计阶段, 考虑到产品的使用性能、可维护行、可靠性、环境安全、再制造、回收成本、进度和其他方面, 科学决策;实施一个全面严格的质量控制;在使用阶段, 在正确使用产品的同时, 充分发挥修复系统中的作用, 掌握故障的特点, 不断改进和提高维修保障系统的性能, 保证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性能和寿命的产品;在恢复阶段, 当时, 退役报废产品得到最大程度的再制造,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控制管理, 全系列产品, 对传统的“前伸”和“后延”管理的实现, 确保形成和发挥产品的使用性能, 满足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和环境友好性, 是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系统获得的产品, 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是一个针对产品设计阶段的产品价值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方法。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5个阶段:原料清洗准备阶段, 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阶段, 清洁产品清洁循环阶段, 使用阶段是干净的, 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的阶段。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 系统不断地吸收外界能量和资源及所有种类的废物排放。LCED是并行设计, 使用技术、环境与经济等影响因素,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考虑因素内, 使产品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对制造商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 汽车全生命周期工程

设计、销售、制造、使用贯穿维修汽车从“生”到“死”整个生命周期, 备件、废料回收、, 二手车交易、拆除旧材料的循环回路, 这些链接是一个“线性链”, 但复合材料由多个环的半开放体系。整个社会经济的汽车系统, 存在一个大循环和两个小循环。大循环是指循环回路的制造-销售-使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料-制造厂商。小循环是零配件供应、保养维护→汽车运行→旧车报废、拆解→零配件供应。

现阶段, 由于报废汽车的数量相对较少, 分散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 再加上系统分区, 现有企业缺乏活力, 该行业还不成熟。但随着未来汽车生产和库存的上升, 该行业将迅速发展。废旧汽车回收的项目和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回收, 涉及整个汽车行业, 因此, 系统必须进行整个汽车行业及相关领域。从系统的角度分析, 汽车循环经济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子系统, 即, 汽车设计、子系统的制造和销售汽车、旧的系统维护和交易, 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子系统, 利用再生和梯级利用部分子系统, 车辆和物资回收利用处理系统。

2.1 新车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子系统

我们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为了有效地回收报废汽车, 根据处理要求, 在汽车设计之初, 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最高和最低成本的产品制造的社会功能的追求,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 早期的产品设计决定了生命周期成本的70%至80%的产品生命周期。因此, 在新车设计和制造时, 车用材料、结构和制造汽车的工艺, 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所谓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的概念, 这是对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 旧车的维护与交易子系统

汽车的保养与维护的功能是确保道路车辆的性能可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系统关键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严格的车辆安全系统上, 确保维修备件的质量可靠。为了确保检测的公正、检测准确, 应该由中立的专业部门操作, 和适当的监督和保障体系的建立。

二手车交易子系统的功能是确保二手车交易秩序的顺利进行, 应首先确保汽车性能满足国家标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那么我们应该确保二手车来源的合法性。从目前的汽车市场情况的前提下, 为满足上述要求, 二手车的交易可以防止销赃, 且能方便快捷的进行交易, 汽车维修和二手车交易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是二手车回收的重要途径。

2.3 报废车的回收和拆解子系统

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子系统的任务是方便快速, 成本低地报废, 回收拆解汽车。为了建立现代大型汽车生产的汽车回收拆解系统, 应该从易于管理和方便高效的加工角度, 以解决现有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问题, 汽车回收拆解行业问题。任务之一是建立可回收的零部件加工、市场营销体系, 扩大普通的汽车企业的利润空间。在此基础上, 适当提高报废汽车的购买价格, 让利于报废车主。当前的任务二是遏制违法拆的车辆。在把握行业的规范化操作的同时, 根据目前国内废旧汽车数量不大, 拆解、回收产业更具特色的手工操作, 初投资小, 税收政策和其他手段, 有计划地支持一批骨干企业, 建立汽车回收可持续发展协调处理系统。

2.4 回收配件的再生和梯级利用子系统

梯级利用再生部分是拆解业重要的利润来源。梯级利用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等级高的车辆向等级低的车辆流动;二是从高消费水平用户或低消费水平地区用户流动。负责保证再生利用件的质量, 确保零件回收, 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从零件性能和功能的角度出发, 建立相应的检验标准, 是建立基本成分的再生系统的有效性。这可以被认为是回收的部分, 按照下列条件分类:非可再生部分, 部分直接再生有条件的地方 (包括一些品种可以回收, 翻新的等级等) 。

如果上面的方法是可行的, 如何解决检测设备、技术等为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 成为实施的重点。

2.5 汽车材料回收系统

废旧汽车不能直接、方便利用的材料, 包括钢铁、轮胎、玻璃、有色金属及其他橡胶产品和塑料, 海绵和其他有机材料, 我们还必须考虑回收利用的特殊问题, 建立汽车材料回收系统。

参考文献

[1]马全丽, 尹术飞, 王俊华.我国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污染物控制[J].汽车工业研究, 2002 (2) .

[2]李霞.生态设计: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 (6) .

上一篇:书籍色彩下一篇:育种现状